水声传感器网络仿真实验的方法研究

水声传感器网络仿真实验的方法研究
水声传感器网络仿真实验的方法研究

第 11 卷"第 6 期2013年12月

实验科学与技术

Experi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11 No. 6

Dec.2013水声传感器网络仿真实验的方法研究

王彪,陈艳

!江苏科技大学电信学院,江苏镇江2i2003)

摘要:针对水声传感器网络原理抽象、协议复杂、网络技术更新快、实验条件难以满足等若干问题,在分析水声传感器网 路相关原理及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将网络仿真软件0PNET应用于水声传感器网络的实验与教学仿真中。重点讨论了 将0PENT在水声传感器网络教学与实验环节中的仿真方法与实践,通过直观的软件仿真系统设计,能够加强学生对水声传 感器网络新概念中涉及的关键技术的理解与研究。

关键词:水声传感器网络;水声通信;网络仿真;实验

中图分类号:TP212; TP391.9; G642. 423 文献标志码:A doi:10. 3969/j. issn. 1672 -4550.2013. 06. 004 Study on Simulation Method of Underwater Sensor Networks

WANG Biao, CHEN Yan

(C o lle g e of T ele co m m u n ica tion,J ia n g s u U niversity of S c ie n c e a n d Technolog, Z h e n jia n g 212003 ,C 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m any problem s such a s abstract principles, com plex network protocols, updated quickly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m eet the teaching and experimental needs and s o on, w e put forward the simula-tion softw are 0PNET which is applied to acoustic sensor network teaching experiment and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water acoustic sensor netw ork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and experimental links of simulation m ethods and practices in the softw are 0PENT. By this intuitive softw are simulation system design, it could enhance students’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involved in this new concept.

Key words :underwater sensor networks ;underwater acoustic communication ;network simulation ;experim ent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 2020年)(明确将“海洋技术”确立为八个前沿 技术之首,体现出当前在海洋应用方面的迫切需求。然而由于学科本身以及历史的原因,国内开展海洋工 程及水声工程等学科的高校并不是很多。随着近年来 对海洋工程领域的关注,有众多高校已经纷纷投入人 力与物力建设海洋工程及水声工程等学科点。水声传 感器网络技术是目前该领域最新的研究热点与研究方 向,在未来具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1_2],国内开设水 声相关专业的高校都纷纷投入力量开展了这方面的教 学与科研工作。由于水声传感器网络是近几年才出现 的前沿技术,在网络总体设计、网络拓扑、网络协 议、信道仿真等方面与陆上网络相比均具有较大的难 度[3_4]。而且目前水声传感器网络还没有具体原型系 统,在教学和实验过程中不利于学生很好地理解与掌

收稿日期:2012 -07 -05;修改日期:2013 -05 -31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 (JGLX13_ 073);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

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2011);江苏科技大学

电信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2)。

作者简介:王彪(1980 -),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 水声通信方面的研究工作。握水声传感器网络相关的关键技术。在教学和实验过程中若通过一些仿真工具或仿真技术来直观而形象地演示水声传感器网络相关技术的运行效果,会大大增 加学生的理解[5]。

网络仿真技术是一种以系统理论、形式化理论、随机过程理论、统计学和优化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网络结构、设备、链路和协议的建模,建立一 个模拟真实网络的环境,从而获取网络设计或优化 所需要的网络性能数据的仿真技术。目前,常用的网络仿真软件有0PNET,NS2,0M N E T+ +等。其中0P N E T网络仿真软件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网络仿真开发和应用平台[6],它采用分层建模方式、基于包的建模机制,离散事件驱动的模拟机 理,具有比较齐全的模型库,丰富的统计量收集和分析功能,可用于网络协议的开发、分析、网络的规划和设计。但现有很多这方面的应用与技术报道都只是针对陆上无线网络[7],所以将这一先进的网络仿真软件应用于水声传感器网络的仿真与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1水声传感器网络

水声传感器网络是由布放在海底、海中的传感

10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年12月

器节点(包括固定的传感器节点和装载传感器的移动平台)和海面浮标节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双向声链路组成的分布式、多节点的综合网络系统。它大面积覆盖水下三维区域,可以对信息进行采集、处 理、分类和压缩,并可以通过水下通信网节点以中继方式回传到陆基或船基的信息控制中心。

1.1节点水声通信建模考虑的问题

水下声信道不同于陆上无线电信道,其信道特性要复杂得多。所以水下信息的无线传输与陆上相比难度更大,主要反映在如下六个方面:

1 $传播损失大。声信号在水下传播时受到吸收和散射的作用,导致其信号能量衰减很大,传播损失随距离的平方而增加"声信号的传播损失随着频率的增 加也呈增加趋势。同时,在远距离传播过程中,依赖 于频率的衰减会抑制某些传播模态,导致影区,即在这些空间区域内几乎没有任何声信号存在。

2)传播延时大。声信号在水下的传播受到声波速度的影响,使信号在水下声信道传输具有很大的时间延时。水下声信道的传播时间比无线电信道高5个数量级,如此大的传播时延(0.67 s/km)会 显著减少系统吞吐量。

3)可用带宽有限。由于信道的影响,绝大多数水下通信使用声波的频率都低于100 kHz,导致 可使用的带宽远远低于无线电通信可使用的带宽。

4)多途起伏严重。由于受限水下传播信道和声速变化的影响,声信号的多途效应严重,信号幅 度和相位的起伏大,从而导致相当严重的码间串扰 现象。

5)多普勒效应严重。与陆上无线电信道相比,声波在水下的传播速度较慢,通信信号的频率也较低,因此当接收和发送传感器节点之间存在很小的相对运动时,就会导致较大的多普勒频偏。

6)环境噪声级高。由于受水下信道复杂多变的影响,环境噪声使接收信号的信噪比下降,影响 水声通信的性能。

1-2网络协议设计

由于水下传感器节点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通信能量以及携带的能量都十分有限,每个节点只 能获取局部的拓扑信息,其上运行的网络协议也不能太复杂。同时,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动态变化,网络资源也在不断变化,这些都对网络协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声通信网协议负责使各个独立的节点形成一个多跳的数据传输网络,目前的研究重点是网络层协议和数据链路层协议。网络层的路由协议决定监测信息的传输路径"数据链路层的介质访 问控制用来构建底层的基础结构,控制传感器节点的通信过程和工作模式。

2基于0P N E T的水声网络仿真

对于水声传感网网络的仿真过程,最为重要的就是水声无线通信和水声网络协议的仿真。对于水声无线通信的仿真,为了与实际情况更加接近,重要的是对水声信道的建模,在建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上节所分析的水声通信建模的若干问题;而对于网络协议的设计,要结合水声通信的特点,对现有的网络协议加以修正与修改。

2. 10PNET 简介

0PN ET采用离散事件驱动的模拟机理,其中“事件”是指网络状态的变化。也就是说,只有网络状态发生变化时,模拟机才工作,状态不发生变 化,不进行仿真。仿真的时间是离散的,每当有一 个事件出现后时间往前推进,也就是时间是跳跃前进的。一个仿真时间点上可以同时出现多个事件,事件的发生有疏密的区别。

0P N E T采用基于包的建模机制模拟实际物理网络中包的流动,模拟实际网络协议中的组包和拆 包的过程,可以生成、编辑任何标准的或自定义的包格式。

0P N E T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来反映实际的网络组成和结构。采用三层模型实现对网络行为的描述:网络模型、节点模型和进程模型。通过0P N E T提供的向导编辑器完成对三层模型的细节刻画。0PNET M odeler中常用的编辑器有:网络编 辑器(Network E d ito r)、节点编辑器(Node Editor)、进程编辑器(Process Editor),此外还有包格式编辑 器(Packet Format E d ito r)、探针编辑器(Probe Edi-tor) 、天线模型编辑器(Antenna Pattern E d ito r)等。

2.2仿真步骤

1)定义问题。明确仿真的目的和要求,并设计或选用相应的网元、网络和流量等模型。一般选 用使用较普遍的网元(包括节点和链路)模型,以保证仿真结果的普适性,如有必要应修改或增加网元模型。

2)熟悉0P N E T的三层建模机制,有关的协议和标准。0PNET采用进程层、节点层和网络层三层 建模机制。最底层为进程模型,定义了节点内功能模块中各事件之间的控制流,使用状态图描述功能模块内的状态和状态间的控制流。进程模型在进程

第11卷第6期王彪,等:水声传感器网络仿真实验的方法研究11 ?

编辑器中用Proto - C语言描述,该语言是0PNET为协议和算法的开发而设计的。它基于状态转换图的组合,是类似于核心函数的高级命令库,同时具有C/C+i程序语言的基本功能。其次是节点模型,用于定义网络中节点的结构和描述节点中(软件或硬件)模块间的数据流。节点模型描述了协议的层次 结构,并通过描述功能模块之间的数据流来实现一个网络器件或系统的体系结构。第三层为网络模型,全面反映网络的相关特性。网络编辑器具有图形化的编辑界面,并且提供由各种通信实体组成的模型库。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拖放操作在网络编辑器的工作区中快速、方便地配置起自己的网络拓扑,也可以对网络中各种设备的属性进行设置[6]。

3 )运行仿真(Simulation )。通过运行仿真得到网络运行的性能数据。

4 )调试模块再次仿真(Re-simulation )。通过分析仿真数据,找出与网络设计目标的差距;通过修改网络拓扑结构、更新网络设备、调整协议及业务 量等;再次仿真运行,最终达到网络设计的各项性能指标,如网络的吞吐量、延时、响应时间等。

5 )发布结果和仿真报告(Report)。根据仿真结果,0PN ET可发布网络性能测试参数的各种相关图表,提交仿真报告,为确定网络设计的最佳方案 提供依据。

3水声网络实验中仿真的应用

水声传感器网络是水声工程领域新的研究热点,而0P N E T是目前网络仿真的主要工具之一。通过该软件可以辅助水声网络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加深对水声网络原理和协议工作过程的理解,完成组网技术的仿真、分析和优化网络性能。

3.1水声网络拓扑结构仿真

转发节点是水声网络的必备节点,发送节点发送出数据,被接收节点接收的同时也被转发节点接收到。转发节点不对信号进行任何处理,只是负责把数据在此发送出去备接收节点接收。其信号传播路径如图1所示。

图1节点拓扑示意图3.2水声无线信道建模

根据无线通信的特点,0PN ETM odeler中模拟无线信道的无线管道阶段包含计算发送时延和传输时延、链路毕包、方向性天线增益、路径损耗、背 景噪声和干扰调制效果等。按照水声信道的特点,通过修正不同模块参数和功能,达到对水声无线信道的仿真。下面以典型的水声多途信道为例说明0PN ET在水声网络中的仿真应用。

本模型由发送节点(send)、转发节点(hub)和接收节点(recv)组成,分别如图2 ( a)、( b )、( c)所示,是由multichanel_ noise_ only 的0PNET 丁程所构建出来的模型。假设接收节点以10 m/的速度向右移动,同时转发节点以5 m/s的速度向右 移动,保证节点保持h u b在send和re c v中垂线上的关系,以此来模拟多途情形。假设通信发生在浅 海,海水温度280 K,海水深度1k m左右,噪声类型为加性高斯白噪声。

Source Transimit Node

(a) 发送节点

M]--------------------------{C

Node Receive Sink

(b)接收节点

Node_r

(c)转发节点

图2水声网络节点示意图

12 ?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3年12月

3.3水声网络性能仿真与分析3.3.1接收功率仿真

从上到下分别是10. 00 W ,1.00 W# 0. 50 W#

0.10 W ,0.01 W 的接收功率,根据其倍数关系我

们可以看到,接受功率与原发送功率相比,衰减关 系是20x lg (. dB 。不同发送功率下接收功率曲线 如图3所示。

250 500 750 1 000

图5不同发送功率吞吐量曲线

4

结束语

水声传感器网络是当前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由

于水声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环境是水下,对水声传感 器网络的设计与应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与无线传 感器网络相比,很多现有的技术和工程经验都无法 用于水声传感器网络,这一点也决定了水声传感器 网络只能采用网络仿真实验,而无法进行真实原型 网络实验。0P N E T 软件在网络仿真方面具有很大 的优势,所以在教学中利用好0P N E T 软件对水声 传感器网络建立仿真系统,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 理解相关理论,同时能够为相关科研工作者提供一 个在该方面易于创新的实验平台。

参考文献

)1 ] Heidem ann J,Wei Y e. R esearch C hallenges and Applica-

tions for underwater sensor networking ) C ] //Wireless Com m 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 , 2006.)s . 1. ]: IEEE Press ,2006(1): 3 -6,228 -235.)2 ] Akyildiz I F , Pompili D , Melodia T . Underwater acoustic

sensor networks : R esearch challenges ) J ] . Ad Hoc Net-works (Elsevier),2005 (3 ) : 257 - 279.

)3 ]许肖梅.水声通信与水声网络的发展与应用)J ].声学

技术,2009,28(6) % 811 -816.)4 ] Stojanovic M . Underwater Acoustic Comm unication and net-

working: 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challenges ) J ]. Ma-rine Technology Society Journal , 2008, 42 ( 1 ) : 103 - 116.

)5]王彪,曾庆军.一种水下信息网络教学实验系统设计

)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 (6) % 78 -83.)6]陈敏.0PNET 网络仿真)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7]陆正福,刘吉庆.基于0PNET M odeler ?的网络性能仿

真实验)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4(4): 4-7.

信距离的大小。

125

250

375

500

625

750

875 1 000

t/s

图3不同发送功率下接收功率曲线

3. 3. 2

信噪比仿真

对应上述发射功率,图4是其对应发射条件下 的信噪比,可以看出随着发送功率的降低,信噪比 的大小也随之减少。图中的波动是因为所加的噪声 并不是恒定的,而是随着时间变化的。但是,都随

着时间的增长即接收距离的变化而不断地减小。当 信噪比小到一定程度时候,误码率便超过了通信系 统所能容忍的程度,此时不能通信。

_201

-------1-------1-------1-------0

250

300

750

1 000

t/s

图4不同功率信噪比曲线

3.3.3

呑吐量的比较

采用average 模式,把各个发送功率对应的吞 吐量结果绘制如图5所示,从上到下分别对应的 是 10.00 W , 1.00 W , 0.50 W , 0.10 W 和

0.01 W 不同发送功率下的吞吐量结果。如果发送

接收吞吐量相差不大的情况,那么通信的实现是 比较实际和可行的,通过图5可以直接地观察通

A U I 2/讲标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指导书

无线传感器网络 实验指导书 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一 质心算法 一、实验目的 掌握合并质心算法的基本思想; 学会利用MATLAB 实现质心算法; 学会利用数学计算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容和原理 无需测距的定位技术不需要直接测量距离和角度信息。定位精度相对较低,不过可以满足某些应用的需要。 在计算几何学里多边形的几何中心称为质心,多边形顶点坐标的平均值就是质心节点的坐标。 假设多边形定点位置的坐标向量表示为p i = (x i ,y i )T ,则这个多边形的质心坐标为: 例如,如果四边形 ABCD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 (x 1, y 1),(x 2, y 2), (x 3, y 3) 和(x 4,y 4),则它的质心坐标计算如下: 这种方法的计算与实现都非常简单,根据网络的连通性确定出目标节点周围的信标参考节点,直接求解信标参考节点构成的多边形的质心。 锚点周期性地向临近节点广播分组信息,该信息包含了锚点的标识和位置。当未知结点接收到来自不同锚点的分组信息数量超过某一门限或在一定接收时间之后,就可以计算这些锚点所组成的多边形的质心,作为确定出自身位置。由于质心算法完全基于网络连通性,无需锚点和未知结点之间的协作和交互式通信协调,因而易于实现。 三、实验容及步骤 该程序在Matlab 环境下完成无线传感器中的质心算法的实现。在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区域,信标节点(锚点)为90个,随机生成50个网络节点。节点的通信距离为30米。 需完成: 分别画出不同通信半径,不同未知节点数目下的误差图,并讨论得到的结果 所用到的函数: 1. M = min(A)返回A 最小的元素. 如果A 是一个向量,然后min(A)返回A 的最小元素. 如果A 是一个矩阵,然后min(A)是一个包含每一列的最小值的行向量。 2. rand X = rand 返回一个单一均匀分布随机数在区间 (0,1)。 X = rand(n)返回n--n 矩阵的随机数字。 ()12341234,,44x x x x y y y y x y ++++++??= ???

第五次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

南昌航空大学实验报告 二O 一六年五月 3 日 课程名称: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名称:点对点通信实验 班级:姓名: 指导教师评定:签名: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CC2530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用法; 2. 掌握实验编译、下载和测试的方法; 3. 分析CC2530 BasicRF工程的文件组织和源代码,为学习Z-Stack协议 栈奠定基础。 二、实验内容 1.将一个CC2530节点(称为1号节点)编程为受控节点,将另一个CC2530 节点(称为2号节点)编程为控制节点; 2.将2号节点的USB232通信接口通过USB线连接PC;在串口调试助手输 入命令,以无线通信的方式控制1号节点上的LED。 三、基础知识 1. 工程文件介绍 CC2530 BasicRF有三个文件夹,本实验所使用的eww文件(workspace)是经过删减的,删掉了4个不使用的工程,仅保留了light_switch工程,并且此工程内部的LCD、button等硬件不具备的资源或不使用的资源相关的.h和.c文件进行了删减。 docs文件夹: 打开文件夹里面仅有一个名为CC2530_Software_Examples的PDF文档,文档的主要内容是介绍BasicRF的特点、结构及使用,里面Basic RF包含三个实验例程:无线点灯、传输质量检测、谱分析应用。

Ide文件夹: 有三个文件夹,及一个cc2530_sw_examples.eww工程,在IAR环境中打开,在workspace看到。 Ide\Settings文件夹: 主要保存有读者自己的IAR环境里面的设置。 Ide\srf05_CC2530文件夹: 仅有一个iar文件夹,进入之后有工程light_switch.eww,还有temp文件夹存放临时文件,settings文件夹存放工程的一些设置文件。 Source文件夹: 打开文件夹里面有apps文件夹和components文件夹 Source\apps文件夹: 存放BasicRF实验的应用实现的源代码 Source\components文件夹: 包含着BasicRF的应用程序使用不同组件的源代码。 打开实验工程: 打开文件夹WSN CC2530 BasicRF\ide\路径里的cc2530_sw_examples.eww,并点击application的light_switch.c。 2、Basic RF layer介绍及其工作过程 关键字: CCM ‐Counter with CBC‐MAC (mode of operation) HAL ‐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 (硬件抽象层) 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 (个人局域网) RF ‐Radio Frequency (射频) RSSI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在介绍Basic RF之前,来看看这个实验例程设计的大体结构,如图所示Basic RF例程的软件设计框图就如一座建筑物,Hardware layer放在最底,肯定是你实现数据传输的基础了。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它提供了一种接口来访问TIMER,GPIO,UART,ADC等。这些接口都通过相应的函数进行实现。Basic RF layer为双向无线传输提供一种简单的协议

水声传感器网络仿真框架UASNSF的设计

第24卷第10期计算机仿真2007年10月文章编号:1006—9348(2007)10—0252—05 水声传感器网络仿真框架UASNSF的设计 白洁音“2,梁释1,于海斌1。王天然1 (1.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辽宁沈阳1113016;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摘要:仿真是目前水声传感器网培的主要研究手段,在总结现有水声通信网络仿真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声传感器网络仿真框架UASNSF,并对其体系结构、组成模型、应用场景等几方面进行了描述,最后通过一个典型的水声传感器网络仿真应用,对该框架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证明,该仿真框架兼顾丁模型准确性和仿真效率.可以方便地实现对水声传感器网络系统的全面模拟,为水声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与设计提供了较好的宴验平台。 关键词:水声传感器网络;建模;仿真 中国分类号:TP391.9文献标识码:A DevelopmentofSimulationFrameworkUASNSF forUnderwaterAconsticSensorNetworks BAIJie—ylnl”,LIANGWeil,YUHai—binl,WANGTian—ranl(1.She“yangInstituteofAutomation,ChineseAcademyofSciences,ShenyangLiaonin9110016,China; 2.GraduateSchoolofth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9100039,China)ABSTRACT:SimulationisamajormethedforresearchingUnderwaterAcousticSensorNetworks(UASNs).ThispaperpresentsUASNSF,asimulationframework forUASNs,basedOilthesummarizationofcurrentsimulators,anddescribesthearchitecture.composingmodels,applicationscenariosoftheframeworkbriefly.ThepracticabilityoftheframeworkisvalidatedfinallythroughatypicalsimulationapplicationofUASNs.Thesimulationresultsshowthat,UASNSFmeetstherequirementofboththeaq3cllracyandefficiency,andthefull—scaleemulat.ionoftheUASNscanbeachiered. KEYWORDS:UMerwateracousticsensornetworks(UASNs);Modeling;Simulation 1引言 水声传感器网络(UnderwaterAcousticSensorNetworks)是水声通信技术与传感器网络结合所产生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由于具有易部署和安全性高等特点。水声传感器网络无论在民事还是军事方面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水声传感器网络通常由两类设备组成:在水下大量部署的传感器节点和少量的岸基或海面工作站。传感器节点负责收集周围环境的有用信息.如海水的温度、盐度和流速等等,再将数据通过单跳或多跳的方式发送给工作站。工作站既可以作为终端直接对数据进行处理,也可以作为中继节点将数据转发给远程用户。 水声通信是利用声波的机械振动,以波的形式在水中传收稿13期:2006—09—18修回日期:2006—09—27 ——252——播的原理来进行数据或控制信息的传输。水声通信技术虽然与无线电通信技术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是在信道带宽、数据率、链路稳定性等性能指标上,水声通信与无线电通信有很大差别”1。尤其是在海洋环境下,水声信道具有极其复杂的时变、空变和额变以及强多途、高噪声等特性,是迄今为止最复杂的无线通信信道。由于水声通信的研究对实验条件要求很高,同时传感器网络系统本身的规模也比较巨大,因此对水声传感器网络各种协议算法的性能评估,很难通过物理实验来实现,往往需要借助于仿真手段。总结目前水声传感器网络研究的一些相关文献”’o,仿真框架的设计往往存在一些缺陷,如数据流量、水声信道和通信能耗等模型并不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水声传感器网络仿真框架(UnderwaterAcousticSensorNetworkSimulationFramework,UASNSF),为水声传感器网络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集成化的通用仿真平台。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水声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

水声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 此处主要研究的是水声传感器网络节点。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功耗问题;其二,无线电波在水中衰减比较大。在此从芯片选型、硬件电路设计到软件控制过程均要考虑低功耗问题。仅将传感器置于水下,而节点则漂浮于水上,两者通过特殊的线连接,避免节点的无线电波受干扰,导致数据传输的不准确。最后利用设计好的节点在水中做实验,通过上位机显示出波形,并用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仿真,证实了此系统的可行性。 标签:水声;传感器网络节点;低功耗 1 系统总体结构 水声传感器网络是指将能耗很低、具有较短通信距离的水下传感器节点部署到指定海域中,利用节点的自组织能力自动建立起网络[1]。传感器模块是直接将传感器置于水中;处理模块采用4片低功耗AD7264采集芯片进行8通道信号采集,主控芯片用FPGA芯片来驱动4片AD7264;单片机作为外部控制更好地以状态方式控制FPGA系统,单片机选用低功耗系列MSP430;无线通信模块通过MSP430对nRF24L01无线收发芯片的驱动,实现无线指令及数据的传输;电源模块用电池直接供电;系统采集到的信号通过一个外置存储器存储起来。 2 系统重要部分的硬件设计 2.1 模/数转换 本设计采用AD7264芯片来实现模数转换。AD7264采样率高达1 MSPS,5V单电池供电;跟踪和保持采集时间为400ns,正常模式静态时功耗为105mW,断电模式时为2.625mW[2]。 2.2 无线传输模块 无线传输模块是通过单片机控制射频芯片实现的。射频芯片选用无线收发芯片nRF24L01[3]。该芯片的五种工作模式中Power Down的工作电流最小仅900nA。因此为了降低整个系统的功耗,当系统不需要时,先将芯片置于Power Down模式。根据基于CMOS工艺的处理器的功耗公式: P=CV2f 选工作电压范围为:1.8~3.6V的单片机MSP430F1611芯片可以有效降低系统的功耗[4]。(图1) 3 实验结果

湖南大学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DV-HOP

无线传感器网络 题目:DV-hop定位算法 学生: 学号: 完成时间: 2014.5.121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atlab工具的使用方法。 2、了解DV-hop算法原理,熟悉DV-hop算法代码,分析DV-hop算法实验结果。 二、实验原理 DV-hop算法概述 (一)基本思想: 3、计算位置节点与犀鸟节点的最小跳数 4、估算平均每跳的距离,利用最小跳数乘以平均每条的距离,得到未知节点与信标节点之间的估计距离 5、利用三遍测量法或者极大似然估计法计算未知节点的坐标 (二)定位过程 1、信标节点向邻居节点广播自身未知信息的分组,其中包括跳数字段,初始化为0 2、接受节点记录具有到每条信标节点的最小跳数,忽略来自一个信标节点的较大跳数的分组,然后将跳数数值加1,并转发给邻居节点 3、网络中所有节点能够记录下到每个信标节点最小跳数 (三)计算未知节点与信标节点的实际跳段距离

1、每个信标节点根据记录的其他信标节点的位置信息和相距跳数,估 算平均每跳距离 2、信标节点将计算的每条平均距离用带有生存期字段的分组广播至网络中,未知节点仅仅记录接受到的第一个每跳平均距离,并转发给邻居节点 3、未知节点接受到平均每跳距离后,根据记录的跳数,计算到每个信标节点的跳段距离 (四)利用三边测量法或者极大似然估计法计算自身位置 4、位置节点利用第二阶段中记录的到每个信标节点的跳段距离,利用三边测量法或者极大似然估计法计算自身坐标 三、实验容和步骤 DV-hop代码如下: function DV_hop() load '../Deploy Nodes/coordinates.mat'; load '../Topology Of WSN/neighbor.mat'; if all_nodes.anchors_n<3 disp('锚节点少于3个,DV-hop算法无法执行'); return; end %~~~~~~~~~~~~~~~~~~~~~~~~~最短路经算法计算节点间跳数~~~~~~~~~~~~~~~~~~~~~~~~~~~~~~~~~~~~ shortest_path=neighbor_matrix; shortest_path=shortest_path+eye(all_nodes.nodes_n)*2; shortest_path(shortest_path==0)=inf;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Contiki mac协议与xmac协议的比较 1.简介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节点由电池供电,其能力非常有限,同时由于工作环境恶劣以及其他各种因素,节点能源一般不可补充。因而降低能耗、延长节点使用寿命是所有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重点。 WSN中的能量能耗主要包括通信能耗、感知能耗和计算能耗,其中通信能耗所占的比重最大,因此,减少通信能耗是延长网络生存时间的有效手段。同时,研究表明节点通信时Radio 模块在数据收发和空闲侦听时的能耗几乎相同,所以要想节能就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Radio 模块的侦听时间(收发时间不能减少),及减小占空比。 传统的无线网络中,主要考虑到问题是高吞吐量、低延时等,不需要考虑能量消耗,Radio 模块不需要关闭,所以传统无线网络MAC协议无法直接应用于WSN,各种针对传感器网络特点的MAC协议相继提出。现有的WSN MAC协议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 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根据信道访问策略的不同可以分为: X-MAC协议 X-MAC协议也基于B-MAC协议的改进,改进了其前导序列过长的问题,将前导序列分割成许多频闪前导(strobed preamble),在每个频闪前导中嵌入目的地址信息,非接收节点尽早丢弃分组并睡眠。 X-MAC在发送两个相邻的频闪序列之间插入一个侦听信道间隔,用以侦听接收节点的唤醒标识。接收节点利用频闪前导之间的时间间隔,向发送节点发送早期确认,发送节点收到早

期确认后立即发送数据分组,避免发送节点过度前导和接收节点过度侦听。 X-MAC还设计了一种自适应算法,根据网络流量变化动态调整节点的占空比,以减少单跳延时。 优点: X-MAC最大的优点是不再需要发送一个完整长度的前导序列来唤醒接收节点,因而发送延时和收发能耗都比较小;节点只需监听一个频闪前导就能转入睡眠。 缺点: 节点每次醒来探测信道的时间有所增加,这使得协议在低负载网络中能耗性比较差。而且分组长度、数据发送速率等协议参数还需进一步确定 X-MAC原理图如图3所示: ContikiMAC协议 一.ContikiMAC协议中使用的主要机制: 1.时间划分

无线传感网实验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时间: 指导老师:

第一章基础实验 1 了解环境 1.1 实验目的 安装 IAR 开发环境。 CC2530 工程文件创建及配置。 源代码创建,编译及下载。 1.2 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ZX2530A 型底板及 CC2530 节点板一块,USB 接口仿真器,PC 机 软件:PC 机操作系统 WinXP,IAR 集成开发环境,TI 公司的烧写软件。 1.3 实验内容 1、安装 IAR 集成开发环境 IAR 集成开发环境安装文件所在光盘目录:物联网光盘\工具\C D-EW8051-7601 2、ZIBGEE 硬件连接 安装完 IAR 和 Smartrf Flash Programmer 之后,按照图所示方式连接各种硬件,将仿真器的 20 芯 JTAG 口连接到 ZX2530A 型CC2530 节点板上,USB 连接到 PC 机上,RS-232 串口线一端连接ZX2530A 型 CC2530 节点板,另一端连接 PC 机串口。 3、创建并配置 CC2530 的工程文件

IAR 是一个强大的嵌入式开发平台,支持非常多种类的芯片。IAR 中的每一个 Project,都可以拥有自己的配置,具体包括 Device 类型、堆/栈、Linker、Debugger 等。 (1)新建 Workspace 和 Project 首先新建文件夹 ledtest。打开 IAR,选择主菜单 File -> New -> Workspace 建立新的工作区域。 选择 Project -> Create New Project -> Empty Project,点击 OK,把此工程文件保存到文件夹 ledtest 中,命名为:ledtest.ewp(如下图)。 (2)配置 Ledtest 工程 选择菜单 Project->Options...打开如下工程配置对话框

第三次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

南昌航空大学实验报告 二O 一六年四月20 日 课程名称: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名称:CC2530 串口指令控制LED灯 班级:姓名: 指导教师评定:签名: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CC2530 芯片串口配置与使用 2.观察底板上RX、TX串口发送指示灯的变化 3.接收串口发送过来的数据,通过数据内容分析控制LED 注:嵌入式开发中,当程序能跑起来后,串口是第一个要跑起来的设备,所有的工作状态,交互信息都会从串口输出。 二、实验内容 1. 查看数据手册,了解CC2530的串口功能,熟悉串口的相关配置寄存器; 2. 根据实验手册内容配置CC2530的串口相关寄存器,使用P0_2和P0_3 的外设功能将其配置为串口方式,并设置波特率为115200后处理串口的中断,使其允许接收数据并产生中断; 3. 配置所需LED灯的I/O口; 4. 编写串口的初始化、发送数据以及中断处理函数; 5. 在程序入口函数中,设置系统时钟源和主频,初始化完毕后,进入while 循环处理相应指令并控制LED灯。

三、实验相关电路图 图1 PL2303HX串口转换芯片电路原理图 P0_2、P0_3配置为外设功能时:P0_2为RX, P0_3为TX. USART0和USART1是串行通信接口,它们能够分别运行于异步UART模式或者同步SPI模式。两个USART具有同样的功能,可以设置在单独的I/O 引脚。 四、实验过程 1. 串口的配置 1)配置IO,使用外部设备功能。此处配置P0_2和P0_3用作串口UART0。 2)配置相应串口的控制和状态寄存器。 3)配置串口工作的波特率。 波特率由下式给出: F 是系统时钟频率,等于16 MHz RCOSC 或者32 MHz XOSC。

中南大学刘伟荣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班级:物联网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刘伟荣

实验时间: 2014年4月11日 目录 实验一基础实验(LED实验) ..................................................................................................................... - 1 - 1.1实验目的.................................................................................................................................................. - 1 - 1.2实验设备及工具.................................................................................................................................... - 2 - 1.3实验原理.................................................................................................................................................. - 2 - 1.4 实验步骤及结果.................................................................................................................................... - 5 - 实验二射频实验.......................................................................................................................................... - 6 - 2.1 实验目的.................................................................................................................................................. - 6 - 2.2 实验内容.................................................................................................................................................. - 6 - 2.3 实验设备及工具.................................................................................................................................... - 6 - 2.4 实验原理.................................................................................................................................................. - 7 - 2.5 实验步骤.................................................................................................................................................. - 8 - 2.6 实验数据分析及结论 .......................................................................................................................... - 9 - 实验三 Zstack组网实验.......................................................................................................................... - 10 - 3.1 实验目的................................................................................................................................................ - 10 - 3.2 实验内容................................................................................................................................................ - 10 - 3.3 预备知识................................................................................................................................................ - 11 - 3.4 实验设备及工具.................................................................................................................................. - 11 - 3.5 实验原理................................................................................................................................................ - 11 - 3.6 实验步骤................................................................................................................................................ - 16 - 3.7 实验数据分析及结论 ........................................................................................................................ - 17 - 实验四综合实验(传感器网络) .............................................................................................................. - 17 - 4.1 智能网关程序设计............................................................................................................................. - 18 - 4.2 Android 用户控制程序设计............................................................................................................ - 19 - 4.3 Zigbee 节点控制程序设计.............................................................................................................. - 29 - 4.4 平台控制操作 ...................................................................................................................................... - 33 - 实验一基础实验(LED实验) 1.1实验目的

无线传感网络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网络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网络工程 学号:201216213 姓名:张新龙 LEACH协议

LEACH协议简介 分簇算法LEACH 协议是Wendi B. Heinzelman , AnanthaP. Chandrakasan , Hari Balakrishnan (MIT ,电子与计算机系) 2000 年提出的分层的传感器网络协议, 它采用分层的网络结构. LEACH,协议是通过基于簇的操作使WSN减少功耗,LEACH,协议的目的是在网络中动态地选择传感器节点作为簇头并形成簇。在LEACH 算法中, 节点自组织成不同的簇, 每个簇只有一个簇首.各节点独立地按照一定概率决定自己是否做簇首,周期性的进行簇首选举和网络重组过程, 避免了簇首节点能耗过多, 影响网络寿命. LEACH 算法建立在所有节点都是平等且无线电信号在各个方向上能耗相同的假设上。 LEACH协议有时候也会动态地改变簇的活跃动态,如果采用高功率的方式使网络中的所有传感器节点与汇聚节点进行通信。 LEACH协议原理 LEACH 协议分为两个阶段操作, 即簇准备阶段(set - up phase)和就绪阶段(ready phase). 为了使能耗最小化, 就绪阶段持续的时间比簇准备阶段长簇准备阶段和就绪阶段所持续的时间总和称为一轮(round). [ 7-8]在簇准备阶段, 随机选择一个传感器节点作为簇首节点(cluster head node), 随机性确保簇首与Sink 节点之间数据传输的高能耗成本均匀地分摊到所有传感器节点. 簇首节点选定后, 该簇首节点对网络中所有节点进行广播, 广播数据包含有该节点成为簇首节点的信息. 一旦传感器节点收到广播数据包, 根据接收到的各个簇首节点广播信号强度, 选择信号强度最大的簇首节点加入, 向其发送成为其成员的数据包.以便节省能量.簇头建立阶段:初始阶段,每个节点从0和1中随机产生一个数,如果这个数小于阀值T(n),该节点就成为当前轮的簇头。

无线传感器网络试验报告

.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协议的比较协议与xmacContiki mac 1.简介)节点由电池供电,其能力非常有限,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 延长节因而降低能耗、同时由于工作环境恶劣以及其他各种因素,节点能源一般不可补充。点使用寿命是所有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重点。中的能量能耗主要包括通信能耗、感知能耗和计算能耗,其信能耗所占的比重最WSN Radio研究表明节点通信时减少通信能耗是延长网络生存时间的有效手段。同时,因此,大,Radio 所以要想节能就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模块在数据收发和空闲侦听时的能耗几乎相同,模块的侦听时间(收发时间不能减少),及减小占空比。传统的无线网络中,主要考虑到问题是高吞吐量、低延时等,不需要考虑能量消耗, ,各种针对传感协议无法直接应用于WSNRadio模块不需要关闭,所以传统无线网络MAC 协议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器网络特点的MAC协议相继提出。现有的WSN MAC 分成许多类型, 其中根据信道访问策略的不同可以分为:X-MAC协议协议的改进,改进了其前导序列过长的问题,将前导序列分割B-MACX-MAC协议也基于),在每个频闪前导中嵌入目的地址信息,非接收节点strobed preamble成许多频闪前导(尽早丢弃分组并睡眠。在发送两个相邻的频闪序列之间插入一个侦听信道间隔,用以侦听接收节点的唤醒X-MAC发送节点收到早向发送节点发送早期确认,标识。接收节点利用频闪前导之间的时间间隔,期确认后立即发送数据分组,避免发送节点过度前导和接收节点过度侦听。 ,根据网络流量变化动态调整节点的占空比,以减少单跳还设计了一种自适应算法X-MAC 延时。优点:最大的优点是不再需要发送一个完整长度的前导序列来唤醒接收节点,因而发送延X-MAC 时和收发能耗都比较小;节点只需监听一个频闪前导就能转入睡眠。 缺点:而且分这使得协议在低负载网络中能耗性比较差。节点每次醒来探测信道的时间有所增加,资料Word . 组长度、数据发送速率等协议参数还需进一步确定 所示:X-MAC原理图如图3 ContikiMAC协议 一.ContikiMAC协议中使用的主要机制:1.时间划分2.快速睡眠3.锁时优化只使用了异

无线传感器网络 实验一

实验一 CC2530 I/O基础实验 一、实验要求 1)熟悉CC2530无线单片机功能、管脚、调试环境IAR软件的基本功能和初 步使用; 2)进行CC2530无线单片机的通用IO口的配置、使用及实验; 3)完成CC2530通用I/O口的原理性操作控制,完成必要的实验环节,分析 总结实验。 二、实验目的 1)熟悉IAR编译软件界面的基本功能; 2)掌握在IAR软件中利用C语言配置CC2530 IO口的方法; 3)掌握自己修改并调试IO口配置的方法; 三、实验知识点 1、IAR开发环境基本功能及工程建立 ①装 IAR开发环境。 ②启动 IAR,新建一个 IAR 工作区,或者打开一个IAR 工作区。 ③连接CC Debugger调试器和ZigBee模块、连接CC Debugger到计算机, 安装驱动。 ④设置项目参数。 ⑤编译、下载程序。 ⑥安装SmartRF Flash Programmer 软件。 ⑦ 使用 SmartRF Flash Programmer 软件。 2、CC2530通用 I/O口介绍 ①I/O口特性 ②CC2530寄存器 ③CC2530各引脚、端口在输入输出模式下的状态及默认值

④外部设备I/O 四、实验步骤和内容 1、内容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让用户学会使用CC2530的I/0来控制外设,本例以LED 灯为外设,用CC2530控制简单外设时,应将I/O设置为输出。实验现象LED闪烁。 2、步骤 1)实验准备 2)I/O口输出控制:点灯,自动闪烁。 ① 启动IAR,找到实验一程序文件所在的文件夹,打开工作区文件Exp 1_1.eww; ② 取一个节点模块,节点模块上要有ZigBee通信模块,如上图,按照 前面预备知识中 ③ 编译、下载程序”顺序连接模块到CC Debugger和计算机,连接电源, 连接好后,打开电源开关; ④ 按照上面预备知识中: 编译、下载程序”步骤完成本实验的编译;点击IAR功能菜单上的绿色的下载按键,完成下载。 五、实验结果和小结 1、实验结果 由起初的指示灯不亮到亮,然后按程序设计的状态闪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实验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ZiBee模块以及CC2530的端口输入输出模式,同时也加深了我对无线传感网络这一课程的认识和兴趣,也让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指导书

《无线传感器网络》 实验指导书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郑晖编 广州大学 2011年

目录 1实验一、处理器基础实验 (4) 1.1 实验目的 (4) 1.2 参考资料 (4) 1.3 实验内容及步骤 (4) 1.3.1开发环境搭建 (4) 1.3.2了解开发环境的使用 (4) 1.3.3基本I/O读写 (6) 1.3.4简单A/D转换 (7) 1.3.5基本定时 (8) 1.3.6PWM输出 (8) 2实验二、点到点无线通信实验 (9) 2.1 实验目的 (9) 2.2 参考资料 (9) 2.3 实验内容及步骤 (9) 2.3.1发送模块代码分析 (9) 2.3.2接收模块代码分析 (9) 2.3.3运行示例项目 (9) 2.3.4应用设计 (10) 3实验三、无线传感器组网实验 (11) 3.1 实验目的 (11) 3.2 参考资料 (11) 3.3 实验内容及步骤 (11) 3.3.1协调器模块代码分析 (11) 3.3.2路由器模块代码分析 (12) 3.3.3终端模块代码分析 (12) 3.3.4运行示例项目 (14) 3.3.5修改示例项目 (14) 4大作业 (15) 4.1 目的 (15) 4.2 任务 (15) 4.2.1题目1:LED跑马灯控制 (15) 4.2.2题目2:超声波测距 (15) 4.2.3题目3:语音通信 (15) 4.2.4题目4:其它经老师同意的题目 (15)

实验课时安排建议 实验名称 课时 实验一处理器基础实验 2 实验二点到点无线通信实验 2 4 实验三无线传感器组网实验

1 实验一、处理器基础实验 实验目的 1.1 1. 掌握开发环境的搭建方法; 2. 掌握基本调试步骤及方法; 3. 掌握基本I/O、定时器、A/D的编程方法; 1.2 参考资料 1. IAR安装步骤说明:“C51RF-CC2530系统使用说明书\ IAR安装与使 用.pdf”; 2. 无线龙CC2530模块说明书:“C51RF-CC2530-PK使用说明书 \C51RF-CC2530-PK使用说明书V1.01.pdf”; 3. IAR开发环境使用方法:“C51RF-CC2530系统使用说明书\ IAR IDE用户 手册.pdf”; 4. CC2530芯片说明书:“C51RF-CC2530数据手册\CC253x.pdf”; 5. 本实验指导书所附例程; “C51RF-CC2530-PK使用说明书\CC2530 6. 无线龙CC2530模块基础实验说明: 基础实验V1.00.pdf”; 7. 无线龙CC2530模块基础实验例程:“C51RF-CC2530演示程序\CC2530单 片机基础实验”; 1.3 实验内容及步骤 1.3.1 开发环境搭建 按照参考资料[1]、[2]的指导,安装IAR软件,安装仿真器驱动程序。 记录:安装步骤及出现的问题。 1.3.2 了解开发环境的使用 按照参考资料[1]、[3]的指导,打开实验例程1项目。 了解IAR的菜单、工作区,掌握查看源代码、编译、调试的方法。 说明: 在打开应用项目后,打开项目配置选项界面(菜单:Project/Options):选择Category为Debugger,在右面的Setup界面上有一个Driver选择框。当我们使用硬件仿真时选择Texas Insrument,当没有硬件时选择Simulator。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Contiki mac协议与xmac协议的比较 1.简介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networks, WSN)节点由电池供电,其能力非常有限,同时由于工作环境恶劣以及其他各种因素,节点能源一般不可补充。因而降低能耗、延长节点使用寿命是所有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重点。?WSN中的能量能耗主要包括通信能耗、感知能耗和计算能耗,其中通信能耗所占的比重最大,因此,减少通信能耗是延长网络生存时间的有效手段。同时,研究表明节点通信时Radio模块在数据收发和空闲侦听时的能耗几乎相同,所以要想节能就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Radio模块的侦听时间(收发时间不能减少),及减小占空比。?传统的无线网络中,主要考虑到问题是高吞吐量、低延时等,不需要考虑能量消耗,Radio模块不需要关闭,所以传统无线网络MAC协议无法直接应用于WSN,各种针对传感器网络特点的MAC协议相继提出。现有的WSN MAC 协议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根据信道访问策略的不同可以分为:X-MAC协议 X-MAC协议也基于B-MAC协议的改进,改进了其前导序列过长的问题,将前导序列分割成许多频闪前导(strobed preamble),在每个频闪前导中嵌入目的地址信息,非接收节点尽早丢弃分组并睡眠。 X-MAC在发送两个相邻的频闪序列之间插入一个侦听信道间隔,用以侦听接收节点的唤醒标识。接收节点利用频闪前导之间的时间间隔,向发送节点发送早期确认,发送节点收到早期确认后立即发送数据分组,避免发送节点过度前导和接收节点过度侦听。

X-MAC还设计了一种自适应算法,根据网络流量变化动态调整节点的占空比,以减少单跳延时。?优点: X-MAC最大的优点是不再需要发送一个完整长度的前导序列来唤醒接收节点,因而发送延时和收发能耗都比较小;节点只需监听一个频闪前导就能转入睡眠。?缺点: 节点每次醒来探测信道的时间有所增加,这使得协议在低负载网络中能耗性比较差。而且分组长度、数据发送速率等协议参数还需进一步确定?X-MAC原理图如图3所示: ContikiMAC协议 一.ContikiMAC协议中使用的主要机制: 1.时间划分 2.快速睡眠 3.锁时优化 ContikiMAC只使用了异步的机制,没有标识信息也没有附加的消息头,它的数据也都是普通的链路层消息。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开课单位海洋信息工程学院 适用年级、专业 课程名称无线传感器网络 主讲教师王晓莹 课程序号1510344 课程代码BS1620009X0 实验名称ns2实验环境配置及应用实验学时6学时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虚拟机的安装方法。 2)熟悉Ubuntu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 3)掌握ns2环境配置。 4)掌握tcl语言的基本语句及编程规则。 5)了解使用ns2进行网络仿真的过程。 二、实验环境 1)系统:Windows 10 专业版 64位 2)内存:8G 3)软件:VMware Workstation 12 Pro 三、实验内容 (一)安装虚拟机(简述安装步骤) a)在VMware官网(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b4558049.html,/cn)下载程序VMware Workstation 12 Pro b)双击打开下载好的程序自动解压,解压完成后进入安装向导。 c)程序安装完成后,对程序进行注册,VMware Workstation 12 Pro key/注册码: 5A02H-AU243-TZJ49-GTC7K-3C61N d)虚拟机程序安装成功。 (二)安装Ubuntu系统(简述安装步骤) a)网上下载ubuntu-14.04.3-desktop-amd64.iso文件(Ubuntu 14 64位系统镜像) b)打开VMware Workstation 12 Pro程序,创建一个新的虚拟机 c)进入新建虚拟机向导,选择自定义配置安装进行下一步。 d)安装客户机操作系统,择安装程序光盘映像文件,放入已下载好的Ubuntu 14 64位系统镜像文件,进行简易安装。 e)选择安装路径和配置完成向导,进入Ubuntu系统安装界面,等待安装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