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三基”管理实施方案

医务人员“三基”管理实施方案
医务人员“三基”管理实施方案

“三基”管理实施方案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三基”训练,在医疗工作中贯彻“三严”作风是医院分级管理建设的主要内容,它是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的基本途径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为能更有效的进行“三基”、“三严”管理,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及医疗服务质量,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简称“三基”)的培训、考核,培养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简称“三严”)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我中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思想、业务素质,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加强对全中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三基”培训、考核,检查、督促“三严”作风的贯彻落实。

二、工作目标

“三基”培训人人参加,“三基”考核人人达标。理论考试合格分数:60分,技术操作合格分数:70分。

三、“三基”考试、考核的具体措施

(一)组织领导

为做好“三基”考试、考核工作,我中心依托越秀区中医医院技术业务支持,参加越秀区中医医院举办的“三基”考试,由医务科、护理部主办,中心办公室协办的形式开展。

(二)考试考核时间

每年进行一到二次的理论考试,于11月或12月举行,操作考试时间根据工作情况另行协调安排。

(三)考试考核对象

全中心医疗、医技及护理专业技术人员。理论考核对象: 45岁以下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技能考核对象:全体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四)考试要求

理论考试成绩≥60分为合格,操作考核成绩≥70分为合格。

(五)考试考核范围

1、考试范围

医疗组:

(1)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

(2)医学“三基”训练—医师分册

医技组:

(1)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卫生部医政司编)

(2)医学“三基”训练—医技分册

护理组:

(1)《基础护理学》

(2)医学“三基”训练—护士分册

(3)《广东省护理常规》

(4)整体护理知识

(5)感染管理知识

(6)医疗相关法律、法规

2、考核范围

医疗:

(1)抽查病历、医嘱、处方及常规检查正常值。

(2)诊疗技术

①基本理论:查体、心肺复苏、检验单的判断(临床意义)、心电图、B超、CT、胸片等的诊断。

②基本操作如:胃肠减压、卫生洗手等操作技术。

③急诊应急能力,包括应急速度、物资准备及急救医学有关内容。

护理:《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价标准》中的护理技术操作。

(七)考试考核方式

1、在进行全中心“三基”知识考试前,各科室应组织科内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三基”知识培训。

2、理论考试由医院统一命题,在规定时间地点内,组织监考人员和考评组对中心卫技人员进行考试,原始资料由医务科或护理部保存,成绩通报中心。

3、“三基”操作考核,由医务科、护理部组织对中心卫技人员进行考核,原始资料由医务科或护理部保存,成绩通报中心。

(八)考试考核要求及处罚措施

1、考试考核成绩记入个人档案。

2、各科室要按照中心要求认真组织人员培训,科室有意不配合培训,培训考核不能按计划进行者,挂发科室当月绩效工资,等完成规定培训及考核任务后再行发放。

3、中心组织的各类考核:

(1)中心组织的理论考核,成绩达到80分以上者,奖励当月绩效工资的10%。

(2)中心组织的理论考核不合格者,扣发当月绩效奖金的30%,科室每出现一名不及格者扣发科室负责人当月绩效工资的10%;无故旷考者,每次扣发1个月绩效工资,每出现一名无故缺考者,扣发科室负责人当月绩效工资的20%,并对当事人给予停职学习,个人年度考核不合格,不予晋级晋升,不安排进修学习等处罚。

(3)中心组织的现场考核,一次不合格扣500元;两次不合格扣1000元;三次以上不合格扣发当月绩效工资。

(九)考场纪律

1、参考人员提前10分钟进入考场,按考号对号入座。

2、考试人员不得携带任何书籍、资料、字条等进入考场,入场后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

3、考试30分钟后进入考场视为缺考;考试30分钟内参考人员不得交卷离开考场。

4、字迹潦草、无法辨认姓名者,成绩以0分计算。

5、考试中如有提问或有事须举手向监考老师示意。

6、参考人员不得交头接耳、翻阅资料、窥视、抄袭他人答卷,替考、缺考及违规者,考试成绩作0分处理,年度考核不称职。

7、“三基”成绩进入专业技术人员档案。考试、考核不合格者要进行补考,补考不合格者纳入年终考核。

关于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介绍5.0

建筑信息管理专业介绍 2014年,建筑信息管理专业进行改革,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中首创以独立专业形式培养社会急需的BIM人才。2016年10月,第一届毕业生即将进入双选会市场,热忱欢迎用人单位选聘毕业生。 能力及培养目标 1、具备识读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图纸的能力; 2、具备运用软件建立建筑模型、结构模型、给排水模型、暖通模型、电气模型的能力; 3、具备运用软件在招投标,施工管理过程中应用上述模型的能力; 4、具备运用软件对上述成果进行后期处理的能力; 5、具备从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到施工过程管理的BIM应用能力。 课程特色 从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识图课程入手,并以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等课程强化计量、计价能力,以建筑施工工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强化施工过程管理能力,塑造BIM应用的建筑本色。 以CAD、Revit等课程作为BIM基础应用工具软件,以广联达BIM系列软件为核心,从施工图设计完成开始介入,以项目需求为依据,用协同的思想完成各专业模型建立。 以BIM5D平台为核心,集成土建、钢筋、安装等各专业模型,并以集成模型为载体,关联施工过程中的进度、合同、成本、质量、安全、图纸、物料等信息,利用BIM模型的形象直观、可计算分析的特性,为项目的进度、成本管控、物料管理等提供数据支撑。

优势资源 1、通过培养和引进,建立了一支拥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2、建立了BIM技术中心,组织师生进行BIM研究和社会服务与技术交流; 3、建立了专用的BIM实训室,创造了良好的BIM课程实训环境; 4、与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BIM应用技能培训中心; 5、在学生中成立了BIM协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经验交流的第二课堂; 6、成为了中国图学学会、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授权的BIM应用技能考评机构。 学生作品 学生获奖及取证情况

2016-2020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规划2015051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规划 (2016-2020年) 专业建设是普通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之一,是普通高等学校优化结构、体现特色、提高质量、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一项根本性建设。为主动适应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专业建设规划背景 1998年教育部调整学科专业目录,把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图书情报检索、信息学及林业信息管理等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管理门类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该专业直接以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需求为目标,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适合在经济管理部门、司法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等工作的,综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全球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各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及其信息需求的变化,我国科技与经济信息服务的国际接轨及其网络化服务的发展,赋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以新的使命,要求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适应国际社会信息化的大环境,培养掌握现代技术、具有坚实专业基础的专门人才。 我校经信管理系始建于2004年,下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专业,一直发展到至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研究领域有: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信息存储、组织、检索、传播与数据挖掘,阅读文化,政府与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资源产业,网络技术与应用,情报分析与咨询,物流管理、信息政策与法规等。经过2004年到现在十多年的建设,该专业基本能够健康的发展。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教育部提出的“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作为宗旨,用新时期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来指导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在专业建设改革中充分体现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变换的适应能力,增强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加强专业建设。 三、专业建设规划的原则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 1)专业定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融合了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等学科的知识,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手段,深入研究并解决各类社会系统中的信息管理问题。 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是培养既懂先进经济管理知识,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高层次和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2)国内高校信管专业现状分析 据统计,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发展已有三十年的历程,全国已近600多所院校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最大的专业之一,具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多种层次、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信息系统在我国政府、企事业单位中已得到基本普及应用。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快速发展,全球信息化建设热潮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信管专业的需求还会不断增长,其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3)我院信管专业发展概况 信管专业从2003年成功申办,2004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11年的办学历史。本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每年招生70人左右,学生90%来自广东地区。近三年学生就业率高达100%,另有部分考取研究生或自主创业。 4)信管专业师资力量情况 信管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博士5人;另外,南粤优秀教师1人,专业首席教师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4人。 信管专业学科与科研建设水平 信管专业建设过程中,建立校级精品课程1门,主持省级教改项目3项,校级教改项目9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其他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项目10项,到账经费200多万元; 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SCI/EI检索10多篇,教改论文多篇,授权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8项;邀请校外专家做学术报告5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专业建设会议8次。 研究成果荣获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年会优质教学资源三等奖1项、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广东省计算机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荣获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奖10多人次,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获奖多项。 5)信管专业学科与科研建设水平 信管专业建设过程中,建立校级精品课程1门,主持省级教改项目3项,校级教改项目9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其他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项目10项,到账经费2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SCI/EI检索10多篇,教改论文多篇,授权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8项;邀请校外专家做学术报告5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专业建设会议8次。 研究成果荣获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年会优质教学资源三等奖1项、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广东省计算机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荣获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奖10多人次,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获奖多项。 6)完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根据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学院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全系教师同心协力共同修订了2013级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完善了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doc

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1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一、建设现状 随着信息化管理需求的增长,学院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校园网络,并依托网络平台开发喝使用了一系列MIS系统,如教务管理、人事管理、招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等。但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整个信息化系统的规模在逐渐扩大,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现有信息系统的瓶颈也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有的网络设备的数量和工作性能已经不能满足日益膨胀的信息交换的需求; 2)、网络的移动性不强,缺乏便捷的网络接入方式; 3)、面对呈几何级数增长的信息量,存储备份问题非常突出; 4)现有MIS系统的不够全面,只有部分管理部门在使用,没有覆盖学院的所有主要的业务; 5)、现有MIS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互不沟通,数据不能共享,数据孤岛问题日益突出以及系统之间信息不一致等问题; 6)没有完善的教学资源的管理和使用系统,图书资源的易用性和利用率不高。

二、建设目标 学院作为一个大型事业单位,组织结构复杂,信息平台建设时间比较长,硬件要升级扩充,软件要整合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总体规划,分布实施;重点突破,追求实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总体目标为: 1、在已有的网络硬件平台上对核心层网络设备进行升级,扩充接入层和会聚层设备,改造网络线路,构建无线网络,使校园网遍及校园的全部网络。提供校园网的随时、随地接入; 2、建立内部网安全子系统,从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传输加密、系统审计与检测、监控以及病毒防护等方面,实现网上信息的安全保密; 3、整合信息管理平台,形成统一的权限管理、资源管理;实现网上各应用系统的统一授权、数据交换、安全控制; 4、构建网络课程平台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5、加大图文中心的资源建设和共享范围,提高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三、系统构架 信息管理平台的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管理平台应用体系首先要建设一个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它为整个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平台提供统一的网络支撑平台、统一的数据传输格式、统

信息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规划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专业建设规划 (2011~2015)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研室 2011年11月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快速发展,信息市场的不断完善,各行各业对信息分析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高素质的既懂得信息技术,又会管理、经济的信息化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以及国家、地方区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尤其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 本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根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学科专业特征与性质、《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以及近几年来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并借鉴其它院校的成功经验,同时针对我们高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业务规格等方方面面情况,进行学科建设的研究规划与探索,提出并规划构建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体系。 第一部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我国于1978年率先由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对应的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其后,差不多所有的财经院校以及具有经济管理优势的综合大学陆续建立起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与此相应的,我国的大部分具有计算机及通讯技术优势的工科院校从80年代初开始陆续办起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根据国家教育部1998年7月6日公布调整后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把原来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等专业合并为管理学学科门类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一级学科)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专业代号为110102二级学科),使之在培养目标、内容和方向上均得到了进一步的凝练和提升,这对专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给专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由于社会、经济信息化进程的加速,该专业得到了快速的催生和发展。正式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我国大学中的设立才是近十年的事,而近几年来,该专业却是我国大学本科乃至专科专业发展和普及最快的专业之一。它表明了一个重要事实:信息化在我国的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正在扮演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既掌握信息技术,同时又拥有管理知识,能够运用信息技术于管理实践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正日益高涨。据统计,目前在全国设立这个学科的高等学校已经达到501所,且已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多种层次。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已是一个客观事实,这表明社会对这方面人才是迫切需要的。可以预见,随着全球信息化建设热潮和知识经济的到来,这种需要还会不断增长,其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办的历史较短,各高校教师所拥有知识结构的不同以及对该专业理解的不同,使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问题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而现行绝大部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人才培养都是由综合性大学或重点大学制定的,在全国的专业教学研讨会上也是这些高校的资深学者根据本校的情况而提出专业指导意见,而处于不同办学层次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各不相同;再者在现行的招生制度下,不同招生批次的院校生源质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作为三表本科高校的专业,由于办学经验的不足,往往会照搬其它研究型高校人才培养计划,这就导致人才培养定位不准,培养计划难以消化等很多弊端,从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针对这一现实情况,作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大学,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定必须确立以下几个原则: 1、人才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 2、本高校在本区域众多高校中的办学定位; 3、本高校的招生批次及生源素质。 目前哈尔滨大部分本科高校都开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在这些高校中,既有国家985重点建设的研究型高校,也有面向哈尔滨地方经济的应用型高校。在哈尔滨众多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中,不同的高校分别有着不同行业背景的办学特色,而信息技术对不同行业的渗透促使这些行业发生一系列质的变化,对组织的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促使

建设工程信息管理

监理工程考试辅导建设工程信息管理习题一 1、数据是( )。 A、资料 B、信息 C、客观实体属性的反映 D、数量 2、信息是( )。 A、情报 B、对数据的解释 C、数据 D、载体 3、按照建设工程项目目标划分,信息的分类有( )。 A、项目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B、生产性、技术性、经济性和资源性信息 C、固定信息和流动信息 D、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信息及合同管理信息 4、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分类基本方法有面分类法和( ) A、系统分类法 B、标准分类法 C、线分类法

D、综合分类法 5、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由文字图形信息、语言信息和( )构成。 A、经济类信息 B、新技术信息 C、固定信息 D、环境信息 6、建设工程信息流由( )组成。 A、建设各方的数据流 B、建设各方的信息流 C、建设各方的数据流综合 D、建设各方各自的信息流综合 7、建设工程文件是指( )。 A、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记录,包括监理文件 B、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记录,包括监理文件、施工文件、设计文件 C、在工程建设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D、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记录,包括工程准备阶段文件、监理文件、施工文件、竣工图和竣工验收文件 8、基于互联网的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分为( )。 A、电子商务功能 B、文档管理功能 C、基本功能和扩展功能 D、通知与桌面管理功能

9、基于互联网的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有( )等。 A、用户是建设单位的承包单位 B、用户包括政府、监理单位、材料供应商 C、用户是建设工程的所有参与单位 D、用户依靠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网站 10、监理例会会议纪要由( )根据会议记录整理。 A、会议主持人 B、记录员 C、项目监理部 D、监理员 监理工程考试辅导建设工程信息管理习题二 1、建设工程文件档案资料是由( )组成。 A、建设工程文件 B、建设工程监理文件 C、建设工程验收文件 D、建设工程文件、建设工程档案和建设工程资料 2、送建设单位永久保存的监理文件有工程延期反告及审批和( )共两大类。 A、合同争议、违约报告及处理意见 B、分包单位资技材料 C、设计变更、治商费用报审与签认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特色专业建设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特色专业建设 摘要:国家特色专业建设计划已经公布7批名单,如何更好地建立各高校的特色专业已受到普遍关注。文章结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现状,以江苏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为例,分析专业建设的特色定位、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和产学研互动等几个方面,为同类型高校相关类专业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示范作用。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专业建设 我国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产生于1998年,是由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五个专业合并而成,并归属于管理学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1]。随着信息时代的大发展,信管专业经过10余年的艰苦创业和教育实践,已经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500多所高校开设了信管本科专业。如何在众多高校的同类专业中独树一帜,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成为普遍关注和值得思考的问题。 特色专业建设的提出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探索实践给予了鼓励。很多省级教育部门、高校很早就规划了省级、校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率先积累了经验。2007年国家教育部开始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根据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引导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确定自己的个性化发展目标,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从而实现对不同层次、类型高校的分类指导[2]。 迄今为止,国家已先后发布了7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其总体情况和获批的信管专业建设点情况如表1所示[3]。 在上述信管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中南大学同时也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国家重点学科,该专业的综合实力较强,其余9所高校的信管专业分别在经济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依托行业和传统,在教学和科研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基础。 基金项目:教育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教高函[2009]16号)。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规划(2015年)

经济与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规划 (2015年) 一、专业建设规划思路。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部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建立“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为基础,深化教学改革;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优化师资结构;以办学条件不断完善为助推,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以健全制度为保障,强化科学规范管理;以科学研究为辅助,推动教学向纵深发展等手段,多管齐下,全面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向社会输送合格、优秀的人才。 二、专业建设总体目标。按照专业建设的思路,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本专业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稳步提高。在此基础上,逐步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成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性专业,并努力向国内同类专业的领先水平迈进。 专业建设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积极打造高水平教学实践团队。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的教学团队是本专业建设的重点工作。为此,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计划到2020年,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整体提高教师团队的实践能力;通过合作方式将企业高端管理人员纳入专业教师队伍,并力争使企业类教师比重达到专业教师队伍总量的20%。 二是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作为经济与管理学院开设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要进一步优化、提升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同时还应突出应用性课程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建立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实习与实训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将紧跟专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管理实际需要,以专业方向课和专业拓展课的形式合理设置专业选修课程,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 三是教材建设取得更大突破。为了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的要求,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鼓励专业教师着手进行实训教材和案例教材的建设,加强本专业主干课程电子教案的建设。力争在3-4年内编写出2部实践教学或实验指导教材,完成全部专业主干课程的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反思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反思 摘要: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行业十分的广泛,主要包含了商业项目研发、经济后今后发展趋势预测,公共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预测较为精准,能够在公司、行业以及一个国家中给予一个可靠的理论基础,因此,大数据技术是目前作为热门的技术方案之一。随着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不断增加,该领域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大数据技术能够登上历史的舞台,可以让社会更加快速的发展,并且在今后,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普及到各个领域中,所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培养这一领域人才的摇篮,这一专业如何建设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要求,能够直接投入到工作中来。 1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专业定位不清晰 这一问题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工作的最大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因为不同学科下学生发展方向是不一致的,比如说理工生比较偏向于技术,但管理专业的学生比较偏向于管理,这种模糊的限制难以区分,致使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精准度有所下降,这就会阻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 1.2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现在我国很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还是以传 统教学为主要的方法,这种方法完全与实际情况不相符,这是目前该专业遇到的最大问题,也是制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的一大重要问题。这一问题导致教学质量较差,所以就无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1.3师资力量薄弱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教师团队趋于老龄化,年轻教师的经验又不充足;其二,专业人才较为匮乏,学生多教师少的现象普遍存在。

2016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612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 专业代码540504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三年 就业方向 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就业面向职业领域及主要岗位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 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相关就业岗位 注:发展岗位包括考取国家注册师得职业前景。 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得,熟悉计算机管理与建筑信息管理得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建筑信息化软件得使用维护及二次开发技能,具备建筑工程项目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岗位能力与专业技能,具有较强得事业心与团队合作精神得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得基本路线与改革开放得政策,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具有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为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具有良好得职业道德与公共道德。 (2)文化科素质 具有专业必需得文化基础,具有良好得文化修养与审美能力;知识面宽,自学能力强;能用得体得语言、文字与行为表达自己得意愿,具有社交能力与礼仪知识;有严谨务实得工作作风。 (3)身体与心理素质

拥有健康得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得要求;具有健康得心理与乐观得人生态度;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思路开阔、敏捷,善于处理突发问题。 (4)专业素质 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得专业知识与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自觉学习得态度与立业创业得意识,初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得就业观与人生观。 学生素质教育也就是专业改革中得一项必不可少得内容之一。根据专业人才得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对于学生得素质教育我们计划在不同阶段选择不同培养内容得培养体系。第一年主要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主,让学生树立正确得人生观与世界观。为此我们要在学生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得综合素质。在第二年以专业素质教育为主,为学生开办各种专业知识讲座、结合专业学习介绍建筑企业状况、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得兴趣,培养学生得专业意识。第三年以职业素质为培养重点,主要就是结合学生实习,相互渗透,互相补充,构成完整得学生素质培养体系。 2、知识要求 (1)具有本专业所必需得数学、信息技术、项目管理与法律法规知识; (2)掌握信息技术得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 (3)具有管理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 3、能力要求 (1)具有一般工程项目管理得能力; (2)具有信息管理方面得工作能力; (3)运用信息化解决工程管理问题得能力; (4)具有人际交往与组织管理能力。 (5)具有技术资料管理能力; (6)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工作得能力; 4、职业态度 (1)具有社会责任感与良好得职业操守,诚实守信,严谨务实,爱岗敬业,团结协作; (2)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与管理规定; (3)树立安全生产、节能环保与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 (4)具有团体协作精神与诚实守信态度。 (5)具有终生学习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职业证书 表2 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相关资格证书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课程体系 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对现存及潜在得职业岗位进行论证。依据该专业得资料员、信息

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思考

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思考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思考_信息管理论 文 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经济全球化在如火如荼地向前迈进,大数据也加快了发展步伐,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人们席卷而来。大数据时代改变了人们是思维方式和生活模式,同时也在潜秱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信息管理不信息系统与业应转变教学理念,为国家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高层次与业人才。 二、大数据,一,大数据的定义大数据又称巨量资料,是指所涉及到的资料 量规模非帯巨大,以致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适当的时间内进行获取、处理、管理幵整理成更加积极地帮劣企业经营、决策的资讯。大数据有4V的特点,即Volume,大量,、Value,价值,、Variety,多样,、Velocity,高速,。首 先是数据的体量巨大,能直接从TB级别一跃而进入到PB级别;其次是数据的类型繁多,例如图片、地理位置信息、视频、房源信息、购物信息等等;然后是处理的速度快,即通帯所说的1秒钟定律,可以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中直接搜索到高价值的有用信息,这不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根本的区别;最后是合理使用数据库,正确地进行信息检索,会收获高价值的回报。 ,二,大数据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2013年3月,IDC数字宇宙研究报告《大数据,更大的数字身影,最大增长在进东》预计到2020年数字宇宙规模将达到40ZB。这 意味着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技术对如此庞大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管理。在此情况下,对于大数据环境下新型人才的培养问题在近年逐渐受到重视。未来对具有大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的人才需求将快速增长,这些人员除了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系统分析和开发的能力外,还需要具备深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建设研究_徐建国

收稿日期:2007—07—28 作者简介:徐建国(1964— ),男,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任山东科技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软件工程。 逄锦荣(1978— ),男,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信息经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建设研究 徐建国 逄锦荣 (山东科技大学,青岛266510) 〔摘 要〕 本文从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考核体系、专业实验室与实验基地等方面,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进行了系统的创新建设,提出了一系列专业建设的创新思想和方法,最后强调了加强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专业创新 〔Abstract 〕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innovative construction of in 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 formation system specialty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system ,the faculty structure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pattern ,theory and practice evaluation system ,specialized laboratories and experiment bases ,etc.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innovative ideas about speciality construction and stresses the im 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specialty teaching reform. 〔K ey w ords 〕 in 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 formation system ;specialty construction ;specialty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 20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0821(2007)10-0074-0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从最初设置到现在已经有20 几年历史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本专业的需求也不断的发生变化,专业建设也由最初的尝试到趋于完善,以至今天的继续创新建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创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单纯从某一方面对专业进行创新建设不能够很好的体现出专业特色,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不断发展的要求。根据当前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系统地对专业体系中所涉及到的各环节进行了重新的思考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的专业创新建设。 1 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新构建 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要基于当前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建立有特色的专业培养体系,在体现专业特色满足正常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发掘本专业的优势。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重新构建,要有明确的培养宗旨,以宗旨为核心建立理论与实践培养体系相结合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111  明确专业需求及培养宗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办学目标是培养具备先进信息管理思想和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复合型高级专业管理人才。要求管理人才能够运用最先进的信息管理知识和信息处理技术处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这一新兴生产力的巨大能量,同时解决传统管理当中存在的一些难题。信息管理知识和信息处理技术及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都处在不断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因此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也不能够一成不变,因循守旧,需要我们紧跟社会发展,明确专业需求,以合理的专业培养宗旨为指导,构建完善的专业培养体系。 根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社会需求特点,制定以下三条培养宗旨:①“以社会需求为动力,以能力培养 为标准”;②“理论与实践并重”;③“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第一条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指导思想,后两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针。 112 构建多学科交融的综合理论培养体系 理论培养体系是整个专业培养体系的核心内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需求决定了理论培养体系是一个由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学等构成的一个多学科综合体系。遵循“大框架、小调整”的原则,以三大学科内容体系为基础,分析各学科间交叉关联点,构建专业理论培养体系的大框架。根据具体社会需求,在大框架中对各专业课程进行适当的取舍调整,将需要的课程融入到理论体系当中,形成一个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的有机理论培养体系。 113 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的实践培养体系 实践培养体系是对理论培养体系的完善和补充,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管理中的关键中间环节。以理论培养体系为主体,结合具体能力需求,构建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实践培养体系,同理论培养体系相结合构建一套完善的专业培养体系。 针对理论培养体系的内容,将本专业的实践体系分成课程实践、社会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4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别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构建,以满足本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第一个层次:课程实践。由计算机类课程实践、管理类课程实践、信息管理类课程实践、综合性课程实践四类组成。课程实践是对理论教学体系中有关课程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模拟应用,能促进学生加深对理 现代情报 2007年10月第10期October 12007 N o.10 ■ 信息化 与网络建 设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品学兼优、知识面广,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及其应用能力,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能从事信息管理与数据分析、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评价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及标准 本专业是由管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交叉形成的管理类专业,培养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和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管理、数据处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从事信息收集、管理、分析以及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等方面工作。 ⒈知识结构 通过培养,学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结构: ⑴掌握数学与统计学基础知识; ⑵掌握基本的人文知识; ⑶掌握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⑷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⑸掌握数据处理基本理论与方法; ⑹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 ⑺具有丰富的国际经济贸易知识和较高的外语水平; ⑻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⒉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⑴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⑵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具有信息资源收集、组织、管理、传播与利用的能力; ⑷具有定量分析及管理决策支持的能力; ⑸具有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维护和评价的能力; ⑹具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能力; ⑺具有良好的沟通、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 ⒊素质 通过培养,学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目录 一、项目概况 (1) 二、建设与成效 (2) 三、特色与亮点 (11) 四、示范与辐射 (11) 五、展望与思考 (1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自2006年12月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以来,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教高[2006]14号、教高[2006]16号、教高[2007]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以示范校建设方案与任务书为依据开展各项工作。通过三年的努力,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如期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与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现将示范性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概况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有专任教师18名,其中双师型教师15人,行业兼职教师18名;校内实验实训室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8家,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的改善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实验实训、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要;建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优质核心课程3门,课程包2个,培训包1个,出版工学结合教材7本;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现有在校生364人。毕业生由于综合素质好、实践能力强、能够安心工作等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即使在金融危机对就业形势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仍然保持了很高的就业率与签约率,2008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与签约率超过了97%,双证书获得率达到100%;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8%,从而实现了学生的顺利就业和优质就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示范建设项目完成情况如表1所示) 表1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项目完成情况 建设项目计划数实际完成数完成度 校内实训室33100% 校外实训基地718257% 专业标准11100% 课程建设77100% 教材建设47175% 培训包11100% 师资队伍 11100%聘任818225% 培养121210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规划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规划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专业建设规划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研室 11月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快速发展,信息市场的不断完善,各行各业对信息分析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高素质的既懂得信息技术,又会管理、经济的信息化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以及国家、地方区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特别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 本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根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学科专业特征与性质、《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以及近几年来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并借鉴其它院校的成功经验,同时针对我们高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业务规格等方方面面情况,进行学科建设的研究规划与探索,提出并规划构建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体系。 第一部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中国于1978年率先由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对应的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其后,差不多所有的财经院校以及具有经济管理优势的综合大学陆续建立起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与此相应的,中国的大部分具有计算机及通讯技术优势的工科院校从80年代初开始陆续办起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根据国家教育部1998年7月6日公布调整后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把原来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等专业合并为管理学学科门类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一

级学科)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专业代号为110102二级学科),使之在培养目标、内容和方向上均得到了进一步的凝练和提升,这对专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给专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由于社会、经济信息化进程的加速,该专业得到了快速的催生和发展。正式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中国大学中的设立才是近十年的事,而近几年来,该专业却是中国大学本科乃至专科专业发展和普及最快的专业之一。它表明了一个重要事实:信息化在中国的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正在扮演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既掌握信息技术,同时又拥有管理知识,能够运用信息技术于管理实践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正日益高涨。据统计,当前在全国设立这个学科的高等学校已经达到501所,且已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多种层次。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已是一个客观事实,这表明社会对这方面人才是迫切需要的。能够预见,随着全球信息化建设热潮和知识经济的到来,这种需要还会不断增长,其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办的历史较短,各高校教师所拥有知识结构的不同以及对该专业理解的不同,使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问题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而现行绝大部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人才培养都是由综合性大学或重点大学制定的,在全国的专业教学研讨会上也是这些高校的资深学者根据本校的情况而提出专业指导意见,而处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规划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研室 2011年11月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快速发展,信息市场的不断完善,各行各业对信息分析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高素质的既懂得信息技术,又会管理、经济的信息化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以及国家、地方区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尤其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 本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根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学科专业特征与性质、《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以及近几年来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并借鉴其它院校的成功经验,同时针对我们高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业务规格等方方面面情况,进行学科建设的研究规划与探索,提出并规划构建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体系。 第一部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我国于1978年率先由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对应的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其后,差不多所有的财经院校以及具有经济管理优势的综合大学陆续建立起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与此相应的,我国的大部分具有计算机及通讯技术优势的工科院校从80年代初开始陆续办起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根据国家教育部1998年7月6日公布调整后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把原来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等专业合并为管理学学科门类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一级学科)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专业代号为110102二级学科),使之在培养目标、内容和方向上均得到了进一步的凝练和提升,这对专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给专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由于社会、经济信息化进程的加速,该专业得到了快速的催生和发展。正式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我国大学中的设立才是近十年的事,而近几年来,该专业却是我国大学本科乃至专科专业发展和普及最快的专业之一。它表明了一个重要事实:信息化在我国的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正在扮演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既掌握信息技术,同时又拥有管理知识,能够运用信息技术于管理实践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正日益高涨。据统计,目前在全国设立这个学科的高等学校已经达到501所,且已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多种层次。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已是一个客观事实,这表明社会对这方面人才是迫切需要的。可以预见,随着全球信息化建设热潮和知识经济的到来,这种需要还会不断增长,其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办的历史较短,各高校教师所拥有知识结构的不同以及对该专业理解的不同,使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问题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而现行绝大部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人才培养都是由综合性大学或重点大学制定的,在全国的专业教学研讨会上也是这些高校的资深学者根据本校的情况而提出专业指导意见,而处于不同办学层次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各不相同;再者在现行的招生制度下,不同招生批次的院校生源质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作为三表本科高校的专业,由于办学经验的不足,往往会照搬其它研究型高校人才培养计划,这就导致人才培养定位不准,培养计划难以消化等很多弊端,从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针对这一现实情况,作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大学,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定必须确立以下几个原则: 1、人才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 2、本高校在本区域众多高校中的办学定位; 3、本高校的招生批次及生源素质。 目前哈尔滨大部分本科高校都开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在这些高校中,既有国家985重点建设的研究型高校,也有面向哈尔滨地方经济的应用型高校。在哈尔滨众多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中,不同的高校分别有着不同行业背景的办学特色,而信息技术对不同行业的渗透促使这些行业发生一系列质的变化,对组织的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