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分化中的社会公正及政府职能的强化问题

阶层分化中的社会公正及政府职能的强化问题
阶层分化中的社会公正及政府职能的强化问题

阶层分化中的社会公正

及政府职能的强化问题

ù何显明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理论所教授、副所长,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公正秩序的缺失,是当前阶层分化进程中的一个症结性的社会问题。公正(形式公平)相对于公平(实质公平)而言,具有无可置疑的逻辑与历史的优先性,是效率与公平共同前提和相统一的基础。促进阶层分化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是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克服/政府失灵0现象,将阶层分化导入公正、规范的制度轨道。

[关键词]阶层分化形式公平实质公平政府失灵社会公正

1中图分类号2D013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0-7326(2000)09-0053-07

能否确立起起码的社会公正秩序,实现阶层分化的公正化、有序化,不断提升公众对阶层分化趋向的认同意识,防止出现激烈的社会对抗,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前景。

一、阶层分化与社会公正

公正或公平,自古以来就是阶级社会中人们关于社会公共秩序最基本的政治理念与道德理念。公平概念的内涵有着深刻的历史规定性。/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观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1789年资产阶级的公平观则要求废除被宣布为不公平的封建制度。,,所以,关于永恒公平的观念不仅是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0。1前市场经济社会的公平,严格地讲只是身分面前的公平。而先赋性的身分地位,却成为阻碍社会纵向与横向流动的壁垒,成为先赋性社会不平等的现实表征。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由身分到契约0的社会结构转型,公平的内涵随之发生了历史性的变更。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交易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动形态。商品、货币都是天生的平等派。在市场交易中,人们所交易的是商品,而不是商品拥有者的社会属性。在一定的供求条件下,同样的商品,等量的货币,其交换价值并未因它们的拥有者的门第高贵与否而发生变异。/作为纯粹观念,自由和平等是交换价值过程的各种要素的一种理想化的表现;作为在法律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关系上发展了的东西,自由和平等不过是另一次方上的再生产物而已0,o是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的内在原则。基于市场经济内在逻辑的平等原则,有两个最基本的内涵,即起点平等与规则平等。前者指的是市场主体享有平等的社会权利,市场对所有人开放,每个人都有自由进入或退出的平等权利,任何人都不能以强制的方式要求别人按照自己单方面的意愿进行交易。规则平等指的是每个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规则面前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市场规则适用于进入市场的每个主体,每个市场主体/不承认任何别的权威,只承认竞争的权威,只承认他们互相利益的压力加在他们身上的强制0。?在起点平等、规则平等的公平观念中,社会阶层分化不仅是不可避免的,是市场逻辑的必然体现,而且也是激发人们进取精神的效率源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扩张,市场交易逐步成为

整个社会经济流程的中心环节,/商品形式成为劳动产品的一般形式,从而人们彼此作为商品所有者的关系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0?作为市场逻辑的内在本质要求,平等原则遂逐步成为人们的基本共识,成为/国民的牢固成见0。?必须指出,这种已成为牢固成见的平等原则,体现的是一种机会公平或形式公平的原则。每个市场主体在各种竞争场合中享有同等大小的参与机会和获胜机会,各种市场规则在形式上适用于每个市场主体,赋予他们相等的权利与义务。但是,由于每个市场主体自然天赋、运气、自身努力程度及其现实选择等随机因素的差异,市场竞争又必然会形成在竞争结果上的差异或不平等。这种差异又构成了新一轮竞争在起点上的不平等。由此循环往复,从初始起点上的平等,可以发展出日益显著的结果不平等。但必须指出,结果不平等,同样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否则,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就无从谈起,市场经济的动力机制就无从建构。由此,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就形成了起点平等、规则平等与结果不平等,形式公平与实质不公平的内在矛盾。这种植根于市场内在逻辑的矛盾现象,自然难以在市场机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就提出了是否可以以及如何在市场机制之外,建立一种实现实质公平的社会机制,用以缓解和克服市场机制的内在矛盾的问题。为了避免在讨论中国语境下的公平问题时陷入语义混乱,我们可以将形式公平称为公正,将结果状态下的实质公平简称为公平。?

从西方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来看,人们对市场经济发育和阶层分化进程中的社会公平问题的关注,经历了一个从更多地关注公正即起点平等与规则平等,到在此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公平即结果平等的演变过程。在市场经济的发育阶段,针对前市场社会存在的各种形式的限制自由竞争的壁垒,以及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盛行的野蛮的掠夺行径,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育,建立公正的契约关系,并以公正契约为根本原则建构市场秩序,成为资产阶级的基本政治要求。于是,以论证人们在契约面前的平等权利为旨归的各种版本的社会契约理论应运而生。随着市场经济发育的日臻成熟,一方面,体现起点平等和规则平等的市场规范体系逐步健全完善,形式公平这种/资产阶级法权0,作为人们/牢固的成见0和现实的社会制度安排,逐步得到确立,成为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重要成果,以致于单纯就形式而言,/作为交换的主体,他们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在他们之间看不出任何差别,更看不出对立,甚至连丝毫的差异也没有。0?另一方面,同天赋、运气、努力、选择等随机因素相联系的,以及由起点不平等和规则不平等所引起的结果不平等,也随着竞争的不断深入和强化而触目惊心地积累起来,导致在社会现实性上出现了这样一幅社会阶层分化的图景:/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0à为形式公平所掩盖的实质不公平,开始赤裸裸地暴露出来,成为社会不满情绪的焦点。当代西方以罗尔斯与诺齐克为代表的政治哲学分野,其精神旨趣只有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语境中才能得到理解。对于诺齐克以及柏克、哈耶克、弗里德曼等保守自由主义者来说,公平就是,也仅仅只是公民在法律或市场规则面前的平等权利(亦即公正),它只能在形式上被确认,而不包含任何分配结果意义上的实质平等。或如柏克所言,平等的含义是/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利,而不是平等的东西。0á试图借助非市场的力量来消除或缩小实质上的不平等,只能造成对(形式)公平的无穷戕害。哈耶克指出:/一般性法律规则和一般性行为规则的平等,乃是有助于自由的唯一一种平等,也是我们能够在不摧毁自由的同时所确保的唯一一种平等。自由不仅与任何其他种类的平等毫无关系,而且还必定会在许多方面产生不平等。0?而对于自由平等主义者罗尔斯来说,仅有形式上的平等是不够的,

社会正义意味着/所有社会价值)))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自尊的基础)))都要平等地分配,除非对其中的一种价值或所有价值的一种不平等分配合乎每一个人的利益。0 l v

现代西方的/公平与效率0之争,讨论的中心话题正是市场竞争的不平等结果是否需要,以及应在多大程度上用非市场的力量加以干预、调节的问题,而不是市场竞争是否应当遵循公正的规则问题。事实上,早在亚当#斯密那里,公正或正义,就已被视为是自由的市场秩序得以确立,以及市场机理得以正常运作的根本前提。个人在市场中的自由选择,正是以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0为前提的,而/一切特惠或限制的制度,一经完全废除,最明白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就会树立起来。0 l w当丹尼尔#贝尔把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作为现代社会四大矛盾之一时,他将这一矛盾理解为/社会要求与经济行为0之间需要作出平衡的竞争性矛盾。 l x奥肯则将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归咎为资本主义民主的双重标准:/一方面宣扬和追求一种平等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另一方面又刺激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极分化。0 l y他们既没有特别地提出市场竞争是否应遵循公正的形式规则问题,更没有把公平与效率的矛盾理解为公正与效率的冲突。易言之,就历史进程而言,这种公平与效率之争,是以公正秩序的既成事实为前提的。就逻辑而言,公正乃是效率与公平的共同基础,是主张对结果不平等进行干预的自由平等主义同反对这种干预的保守自由主义相互认同的基石。罗尔斯的第一正义原则,即/每个人对其他人所拥有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制都应有一种平等权利0,也正是哈耶克、诺齐克等人不遗余力加以捍卫的根本原则。这种平等权利(即公正)并不与效率发生冲突,而恰恰正是市场经济的效率源泉。

国家(政府)历来被视为社会正义的体现者和仲裁者,因而对公正、公平问题的关注,总是与人们对国家(政府)职能的界定联系在一起。在保守自由主义者看来,既然在法律规则面前的平等权利(生存权、自由权与财产权),是唯一可以吁求的平等形式,那么,政府的基本职能就在于建构和维护公正的社会秩序,保护每个公民平等的权利。用经济学家们的话来说,就是界定产权和保护产权。从苏格兰启蒙学者的/有限政府0论,到当代诺齐克的/最弱意义上的国家0,都体现了这种将政府的职能限定在创造和维护公正秩序上,限定在保护个人享有的平等权利上的政治意图。/按照诺齐克的想法,国家只有在它保护人民免于暴力、欺骗、偷盗和强制履行契约的范围内,才证明是正义的。因此,国家为保护权利而存在,这是它惟一正义的理由。假如它从事任何比这更多的事情,它就侵犯了权利。0 l z对于罗尔斯这样的自由平等主义者来说,公平不仅意味着制度秩序的公正,而且意味着社会价值分配的相对平等,那么从事社会价值、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就必然成为国家的重要职责。福利国家正是这样一种具有干预结果不平等的职能的新型国家的现实例证。

当然,人们期待国家(政府)实现社会公正是一回事,政府究竟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保障了社会公正又是另外一回事。政府自身的/经济人0式的行为偏好,政府体制的弊端以及政府官员的腐败,都可能严重妨碍政府对社会公正的承担。这种现象如果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社会阶层矛盾就会急剧尖税化,现代化进程就可能陷入严重挫折甚至全面崩溃的境地。

二、建构公正规范的社会阶层分化秩序

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并驾齐驱的社会变迁进程中,以经济分层为核心的社会分层现象开始在中国迅猛发展。客观地讲,这种阶层分化作为市场经济的伴生物,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此同时,阶层分化将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所带来的社会价值不平等分配醒目地标识出来,在一定程度上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激励效应。但是,由于中国的阶层分化是在一种特殊

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在阶层分化的实际进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社会负面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便是社会公正秩序遭到严重的挑战和深度侵蚀,阶层分化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失却了公正的制度规范的制约。

1、起点平等中的问题。在像中国这样的原计划体制国家,由于市场发育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历史起点,客观上为实现阶层分化的起点平等,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但与此同时,也恰恰是这一类型的国家,由于有行政权力全面介入经济生活的历史背景,处理不当,又最容易造成阶层分化严重的起点不平等。在此,社会制度的安排、政府的政策选择等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毋庸讳言的是,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我们并没有能为阶层分化构筑起一个初始平台。突出表现在:一是权力转化为资本,一些在旧体制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人,直接将权力、地位等优势资源转化为财富,位子、条子、章子等等成为影响资源分配和阶层分化的重要因素。部分手中掌握计划内物质审批权和资金使用权的社会资源管理者,以及部分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往往通过侵吞、瓜分国有资产而轻而易举地积聚起平民百姓靠辛勤劳动和守法经营几辈子也无法企及的个人财富,成为特殊的暴富阶层。二是城乡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行业之间、单位之间存在的众多社会横向流动壁垒,及其形成的集团性分化现象, l{客观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将社会成员圈定在阶层分化的不同起点上。

2、规则平等中的问题。规则平等是社会公正的核心所在,一旦/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0成为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时,社会阶层分化的公正性基础也就岌岌可危了。当前阶层分化在规则上的不平等突出表现在:一是规则失范,违规成为暴富的捷径。在暴富阶层中一些人财富积累速度之快,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这些迅速膨胀的财富往往既不是来源于对知识、技术创新的贡献,也不是来源于个人承担的高风险的合理回报,而是来自诸如偷税漏税、走私贩私、骗贷赖帐、权钱交易、化公为私等种种不法行径。在一些已经曝光的案件中,一些不法分子只要用钱打通关节,就可以在一两次走私贩私活动中获得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非法收入,就可以花几十万元/买下0价值几千万的公有资产。这种违规暴富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早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每个人凭自身的经验都可以感觉得到的,带有规律性的现象。这一问题的存在,客观上已经严重损害了守法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平等权利,并对公众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由于这一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劣币驱逐良币0,已迫使不少原先的守规者为求得/公平待遇0和心理平衡,加入了违规者的行列,形成社会阶层分化不公正现象的恶性循环。二是裁判不公。规则的公平性不仅取决于规则在形式上的公正性,而且取决于裁判执法的公正性。一旦社会公正秩序的捍卫者知法犯法,将保护公正的权力转化为获取私利的垄断性资源时,规则公正也就荡然无存了。在现实生活中,裁判不公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执法者贪赃枉法,充当不法者的保护伞;另一种是裁判自己加入竞争,并根据自身的利益随意修改规则。

3、分配结果中的不平等问题。在当前阶层分化进程中,结果形态上的分配不公平,最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暴富阶层与贫困阶层的财富占有和生活样态形成刺目对照。一方面,由于政府调控能力受到严重制约,我们目前还无法为贫困阶层提供起码的社会生活保障;另一方面,对暴富阶层的高额收入又未能进行合理的调节,甚至对非法暴利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惩治。因起点和规则不平等所产生阶层分化不公平现象,并未能通过二次分配获得应有的补偿性校正。

当代中国急剧的阶层分化现象是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正如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机制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一样,我们的政治运行机制也面临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新旧思想观念的碰撞,新旧体制的摩擦,以及在体制转换过程中

产生的种种问题,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不同程度上的规则失范现象。反映到政府行为上,就是由于职能紊乱、效能弱化以及机体的病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政府失灵0现象。这种/政府失灵0现象,正是阶层分化过程中大量不公正、不公平现象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校正的最直接的根源。

毫无疑问,在社会阶层分化进程中出现的大量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并非都是/政府失灵0的直接派生物。但/政府失灵0却造成了社会阶层分化的不公正、不公平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校正,甚至使之处于完全失控状态。它不仅直接损害了政府的威信,损害了公众对政府建构与维护社会公正秩序这一合法性基础的认同;而且还削弱了公众支持改革实践的热情,甚至滋生出了对改革开放实践及其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阶层分化现象的抗拒情绪。经过20年的风雨历程,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已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阶层分化也已成为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不可逆转的趋向。以传统的均平观念或社会主义实质公平的理想的揄扬,来回避阶层分化的现实,是不切实际的,甚至是不负责任的,它只会造成阶层分化现象继续在混乱无序的不公正状态下迅速扩展。重树社会公正的大旗,切实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将政府的职能真正集中到建构和维护社会公正秩序上来,从根本上克服阶层分化进程中的/政府失灵0现象。将阶层分化导入公正、有序、规范的轨道,已成为全社会根本性的现实课题。

1、公正至上前提下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0。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文明作为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否定形式,它拥有更高形态的社会公平,它要在超越形式公平的基础上去实践实质公平的政治目标。/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0。 l|实现这一政治目标的文明基础,是生产力的极高度发达以及社会结构转型的完成。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不是从/理论所规定的那一端开始0,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社会结构转型远未完成的国家来说,全面实现在最终结果状态下的实质公平,依然缺乏现实的社会物质基础。至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还必须承认阶层分化现象的客观必然性与现实合理性。这样,就经济领域的收入分配而言,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0的原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无论是效率优先,还是兼顾公平,都必须以公正(形式公平)为根本前提,都必须奉行公正至上的原则。形式公平是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环节,是实现实质公平的历史前提。形式公平相对于实质公平而言,具有无可置疑的优先性。公正是效率与公平的共同前提和相统一的基础。只有实现社会公正,使每个公民平等参与社会竞争的权利获得切实的保证,才能真正发挥阶层分化的社会激励效应,才能为提高效率建构充满活力的动力机制。抛开公正的所谓/效率0实际上只能是掠夺者的掠夺/效率0,而不是劳动者创造社会财富的效率。同样,公平也以公正为逻辑与历史的前提。否则,这种公平充其量只能是社会结构转型之前的小生产意义上的均平。面对阶层分化进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不优先集中精力去研究、解决不公正问题,而不切实际地否定分配结果的不平等,甚至由此怀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0的合理性,只能进一步模糊人们的思想观念,使得社会长期处于/反对竞争的伪公平与反对公平的伪竞争0这两个极端震荡摇摆。 l}事实上,相比于80年代初人们由于头脑中还保留着很深的平均主义分配观念的烙印,而对分配结果过于敏感,以致看到别人多拿几块奖金就气不顺的情况, 90年代以来人们对社会分配问题的不满,与其说集中于贫富悬殊的分配结果本身,勿宁说是集中于阶层分化方式的不公正性上。阶层分化既没有体现按劳分配或按要素分配原则,也没有体现优胜劣汰的自由竞争原则,丧失了起码的社会公正性。按权力分配,按关系分配,甚至按违法乱纪的胆量分配,都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这才是社会不满情绪的焦点。当务之急,并非重新审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0原则,而在于建构公正、规范的阶层分化秩序。

2、重新界定和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换,是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相比于计划体制时代的全能型政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必然要提出对政府职能重新加以界定和限制,建立精简高效的有限政府的要求。从长远来看,也只有严格规范和限制政府职能,才能真正解决/政府失灵0问题,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无可替代的作用。毫无疑问,对于像中国这样处于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的后发展国家来说,政府职能无论怎样加以限制,事实上都不可能是诺齐克所说的/最弱意义0上的。但即便如此,建构和维护公正的社会秩序,为公民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并对市场竞争所形成的,市场机制本身无法解决的分配不公平问题加以必要的调控,都不能不是政府最根本性的职责。以建构和维护公正社会秩序为核心,来重新界定和规范政府职能,对于促进阶层分化的有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是只有当政府将注意力集中于建构和维护公正的市场秩序,有力地防范制止各种违规行为,切实有效地履行起确保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职责,才能从根本上克服阶层分化的无序状态,克服或缓解公众对阶层分化不公正现象的不满情绪,并充分发挥阶层分化的正向激励作用,形成社会公正促进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良好局面。二是只有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一方面强化政府对于阶层分化的宏观调控的职能;另一方面切实降低政府运作成本,并相应提高政府的汲取能力,才能对阶层分化过程中出现的分配不公平问题进行有效的干预,为底层民众提供最基本的社会生活保障,建立必要的非市场性的社会价值分配机制,发挥政府校正竞争结果不平等作用。三是只有限制和规范政府职能,让政府逐步退出市场,消除/权力寻租0的土壤,克服政府行为市场化倾向,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权力侵蚀规范、权力直接转化为资本这种不公正的阶层分化现象的泛滥。

3、开放社会与自由流动。实现起点平等和规则平等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所有岗位和机会向公众开放,切实保障公众实现社会自由流动的权利。当代美国自由主义思想重镇米尔顿#弗里德曼特别强调:机会平等的要义,即在于/前程为人才开放。任何专制障碍都无法阻止人们达到与其才能相称的,而且其品质引导他们去谋求的地位。出身、民族、肤色、信仰、性格或任何其他无关的特性都不决定对一个人开放的机会,只有他的才能决定他所得到的机会。0 l~在罗尔斯的/正义论0中,/地位和职务向所有人开放0,作为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是第二正义原则的两大要素之一。罗尔斯指出:/要求地位开放的理由不仅仅是,甚至主要不是效率的理由。,,地位开放的原则是不允许有任何限制的。它表达了这样的信念:如果某些地位不按照一种对所有人都公开的基础开放,那些被排除在外的人们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的感觉就是对的,即使他们从那些被允许占据这些职位的人的较大努力中获利。,,他们被剥夺了人类的一种基本善0。 m u 哈耶克也特别强调了竞争机会向一切公众开放,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在市场经济中,/进入各种贸易的通道也必须在平等的条件下向所有人开放,法律必须不能容忍任何个人或集团通过公开或隐秘的力量限制这些通道。0 m v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遇到一个突出问题,便是各种体制性的壁垒,如城乡之间、体制内外之间、行业之间、单位之间对人员横向流动的相互封闭,以及由此产生的集团分化现象,事实上已赋予了一些社会集团某种特殊的社会身份,造成了阶层分化在起点上的不平等。问题在于,一些社会集团占据优势社会地位,在限制集团外成员通过自由竞争的方式进入集团内部,获得集团内成员的优势地位,从而严重损害了他们享有的平等权利的同时,却并没有因此激发出集团内成员更高的工作效率,从而使集团外成员得以间接地分享由此带来的社会利益。这样,这种由体制性壁垒所产生的集团性分化现象,并不存在任何意义上的效率或道义的合理性与正当性。

因此,在推进市场改革的进程中,必须无条件地打破各种体制性壁垒,将各种地位和职务向一切公众开放,向所有公众提供自由竞争各种地位和职务的平等机会,形成开放性的社会流动秩序。建立开放性的社会自由流动秩序,是建构公正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政府保障阶层分化公正性的重要职责。当前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一是要加大户籍改革力度,打破户籍身份对社会自由流动的限制;二是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打破垄断经营局面,切实保障各种市场主体在市场准入规则面前的平等权利;三是加大公务员制度和干部制度的改革力度,逐步实现所有公共职务的公开自由竞争。

4、建立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表达机制。阶层分化的一个必然产物,是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的公开化、常规化。特别是随着改革进程越来越具有非帕累托改进的性质,如何在各阶层之间公正合理地分配改革收益和改革成本,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0。 m w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的社会主义国家,从理论上讲不同阶级和阶层之间的矛盾已不具有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奕的性质。但既然社会不同阶层之间存在日益显著和频繁的利益冲突,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全民利益和社会公正秩序的体现者,同样必须将缓和利益冲突,将这种冲突控制在公共秩序之内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能。政府要在调节社会不同阶层利益矛盾中维护公正的社会秩序,避免某些社会阶层,特别是弱势阶层的利益受到损害,一个基本的前提是,社会各阶层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利益和愿望,并促使政府倾听自己的呼声。政府作为全民利益的体现者,当然有义务去倾听和发现各阶层的利益要求,但这同样需要有制度安排的保障。不同社会阶层由于社会地位及拥有的社会资源的重大差异,其表达利益的声音强弱是大不相同的。优势阶层可以运用所掌握的丰富资源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地将自己的声音传递到政府那里,对政府行为施加影响。而弱势阶层则往往因人微言轻,缺少必要的利益表达渠道,难以及时、有效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一旦政府官员官僚主义严重,高高在上,在处理不同阶层的利益矛盾时,就很容易使那些利益和愿望得不到充分表达的弱势阶层的利益受到损害。这种利益损害一旦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利益受损而又缺乏正常利益表达渠道的阶层,就可能会以某些极端的抗议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从而使社会公共秩序受到危害。一个社会,如果人们不能通过/圆桌政治0这种正常渠道来表达自己的利益,就可能选择/街头政治0和/夜晚政治0(即各种刑事犯罪)的极端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反社会情绪。 m x因此,作为全民利益和社会公正秩序的体现者,政府有义务支持和帮助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弱势阶层和集团建立自己正常、规范的利益表达机制,同时建立规范的各阶层相互对话、交流的社会协商机制,使各阶层的愿望能够通过正常的渠道及时表达出来;进而通过各阶层相互之间的对话、谈判、协商,求得共识,从而及时、有效地解决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使社会公共秩序得到有效的维护,真正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6第18卷,第310页。

o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6第46卷(下),第477页。

?à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6第23卷,第394、200页。

??参见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6第22卷。

?参见卞悟5公正至上论6,5东方61994年第6期。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6第46卷(上),第

试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反腐败

ù陈本俊

(中国海关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广东广州510300)

[摘要]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根除腐败的思想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战斗力,其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反腐败国家社会

1中图分类号2A164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0-7326(2000)09-0060-05

我们今天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反腐败的论述,会发现它们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战斗力。笔者认为,无论是/苏东剧变0,还是我国面临的种种社会矛盾,无不与忽略、背离这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密切相关。

一、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是腐败的最大根源

腐败现象与国家的本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对此,马克思、恩格斯有极其精辟的论述。在5法兰西内战6中,马克思深刻地剖析了国家的本质,高度评价了巴黎公社革命,指出:

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正统的、立宪的、共和的或帝制的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它是反对国家本身、这个社会的超自然的怪胎的革命,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1

高高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政权,实际上正是这个社会的莫大耻辱,是一切龌龊事物的温床。o恩格斯为5法兰西内战61891年单行本写的导言,被列宁称为/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最高成就。0?限于篇幅,我们只能较为详尽地引述其中个别的经典性片断:

193页。

á转引刘军宁5保守主义6第15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哈耶克5自由秩序原理6(上)第102页,三联书店1997年版。

l v l~罗尔斯5正义论6第58、79)8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l w亚当#斯密5国富论6下卷,第252页,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l x贝尔5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6第317页,三联书店1989年版。

l y奥肯5平等与效率6第1页,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l z乔纳森#沃尔夫5诺齐克6第7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l{王汉生5从等级性分化到集团性分化6,5社会学与社会调查61992年第1期。

l|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第3卷,第146页。

l}参见秦晖5市场的昨天与今天6,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m u弗里德曼5自由选择6第135页,商务印书馆1998年。

m v哈耶克5通往奴役之路6第4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m w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第4卷,第166页。

m x5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中近期趋势与隐患6, 5战略与管理61998年第5期。

责任编辑:叶金宝

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影响

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带来的影响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4、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答:据有关调查显示,互联网带给我们许多积极因素。首先,它的信息化特征催生我们的现代观念,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它使我们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其次,“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我们最认同互联网的平等性。网上的丰富信息拓宽了我们的求知途径,而互联网的互助性也培养出众多的“网上雷锋”等等。如果没有网络,就不会有网上爱心捐助。 1.必要性。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爆炸,未来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要让我国在这个信息世界中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必然要能更快地适应这个高科技的社会,要具有从外界迅速、及时获取有效科学信息的能力,具有传播科学信息的能力,这就是科学素质。而因特网恰恰适应了这个要求。 2.实用性。网络世界资源共享,它就像一个聚宝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金山",谁勤于在这座金山上耕耘劳动,谁就会有所得。你可以从中最快地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会更多的知识。上网还可以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在网上接受名校的教育,有什么问题,你也尽可以随时通过E-mail请求老师的指导。而且互联网上的交互式学习、丰富的三维图形展示、语言解说等多媒体内容,使得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这是任何书籍都不可能具备的。

3.现实性。互联网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意义。我省的曙光工程就是为了快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在我省每所中小学建立因特网教室,普及计算机因特网知识,推动中学生家庭上网,实现远程教育与知识共享,为全省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网上课内外辅导,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互联网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夹杂着不少负面影响。网上信息量大,虚拟空间幻真幻假,而各种信息更是良莠并存,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另一方面,除了色情站点外,网上不乏一些反动的言论和负面的信息。这些负面的影响,将对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的心理留下难以去除的阴影。网络上青少年道德弱化现象也值得我们重视。而网上聊天和“网恋”现在正成为中学生影响最大的网上因素。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上网单纯为了“网恋”和聊天的人数,占有非常大的比例,这些对于学生的学业甚至感情的健康发展,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大部分学校实行统一联网的校园网模式,在学校学生用机房电脑进行聊天的同时,由于聊天软件本身的脆弱性和校园网络本身缺乏防护,一些怀有恶意破坏思想的人,就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进入校园网的资料、试题等存储区,对信息资料(如试题、录取档案)进行盗取和破坏,严重地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

第03章 政府及其职能 习题

第三章政府及其职能 一、填空题 1、由资源配置机制决定的经济模式有:、、。 2、纠正和克服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公共部门的介入,由此决定了财政主要应发挥三种职能,这就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公平,公平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和。 4、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有、、。 5、衡量收入差异的指标是。 6、收入分配包括两个层次,即和。 7、财政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在于。 二、单项选择题 ()1、基尼系数在时为收入分配的最佳状态。 A. 0.2 B. 0.3 C. 0.3~0.4 D. 0.4 ()2、经济学家用来说明收入状况的图形是 A.洛沦兹曲线 B.拉弗曲线 C.生产可能性曲线 D.无差异曲线 ( )3、以下哪项不属于斯密所认为的政府该干的事情? A.保护社会不受外国侵略 B.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不受其他社会成员的不公正对待 C.提供某些公共机构和公共工程 D.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 ()4、经济稳定的关键在于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 D.国际收支平衡 三、多项选择题 ()1、与私人组织不同,政府具有以下特征 A.拥有政治权力 B.具有经济人特征 C.合法性取决于公共选择过程 D.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 E.有义务满足公共需求 ()2.政府失败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几项? A、政治制度失灵 B、权力滥用 C、消费者偏好不合理 D、效率低下 E、寻租 ()3、以下哪些与机械论的观点相一致。 A.集体利益不取决于个人利益 B.消费者的偏好未必是合理的 C.个人要求和愿望是价值判断的唯一源泉 D.只有个人是真实存在的,离开了个人就没有集体 E.政府只是众多个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创立的社会工具 ()4、政府失败的原因有 A.有限的信息 B.对私人市场反应控制的有限性 C.对官僚主义控制的有限性 D.政府行为的越界 E.政策决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5、政府配置资源的手段主要有 A.预算 B.环境性制度 C.制约性制度 D.补贴制度 E.引导性制度 四、判断题

计算机网络对社会的影响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成高教育 毕 业 论 文 题目:计算机网络对社会的影响 年级: 14春 学号: Y142406015 学生:胡康健 指导教师:汪玲 完成日期: 2016年5月8日

内容摘要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已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发明,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认为它带来的影响可以和蒸汽机的发明相比拟。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网络随之而来,而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项技术及其应用像网络一样发展那么快,对人们的工作、生活、消费和交往方式影响那么大,并且随着高度信息化的网络社会的到来,人类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必然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社会目前又处于了一个历史飞跃时期,正由高度的工业化时代迈向初步的计算机网络时代。 但是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计算机网络也是一样,虽然计算机网络可以为我们社会发展带来上述这么多有利的方面,但如果我们对网络不加以正确的利用,同样会给我们社会的发展带来许多危害。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影响

一、计算机网络下的社会发展 正确认识计算机和网络的力量,是我们讨论计算机网络对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何种影响的基础,是探讨计算机网络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前提。对现代社会而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将会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网络作为一种生产和生活工具被人民广泛接纳和使用之后,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将会变得更为巨大。下面我们就计算机网络对社会将产生的几方面影响做一下简单地介绍。首先,网络将会推动社会生产力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人类社会经历好几次技术革命,而计算机网络时代到来,宣告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计算机和网络时代的主要元素就是信息,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空前加快,人们了解信息、传递信息的渠道将增多、速度将变快,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也将会变的更强。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将会推动与信息相关产业的进步与发展,如生物技术和电子技术等。而一些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也都将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巨大发展,从而促使科技作为人类社会第一生产力的地位显得更为突出,甚至可能会让科学技术逐渐上升为一种独立的力量进入物质生产过程,并成为决定生产力大小的决定性要素。 其次,对于个人来说,通过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们可以预计到在不久的将来,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连接,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的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可以让大家节约出更多的时间去处理一些其他的事,使人们在行动甚至是思想上都得到了解放。另外,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把我们的工作思维和方法输入到机器里面,完成本来我们必须亲手完成的任务。在企业的生产中,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对产品的外形、包装和性能做一个全新的设计,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对产品的生产、包装和发配过程做一个全程的控制,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我们还可以把企业和公司里的计算机组合成为一个网络体系,由一台主机对分机进行控制,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连接网络,保证整生产流程协调进行。通过网络进入生产过程,我们可以把原先大量的人力支配的生产环节节约出来,让他们去从事更为灵活的生产活动,这也可以说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 再次,计算机网络将会开辟电子化管理的时代。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会给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方式和方法。未来电子化的政府管理模式可能会得以

浅论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

浅论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采用先经济后政治的方式虽然使经济逐步步入正轨,但政治明显脱节,不论在处理突发事件还是某些外交和经济问题时不免捉襟见肘。所以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进行研究分析,以用政府职能的转变说明我党在政治以及执政能力上的成熟,这种能力的强化证明一个务实成熟的政党的发展,不仅贯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且对经济和政治现实的把握日趋合理。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动因内容 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于政治体制的要求与当前政治体制自由状态存在着矛盾,尤其是对政府职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职能的转变具有迫切性。[1]中国政府发展方向的新定位,中国在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应当深化和细化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的认识,更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把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推进到新的阶段。建设服务型政府又是中国政府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继续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 政府职能是在一定的时期内 ,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和功能 ,它反映了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与方向。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题中之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的体制需求:经济体制转型;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环境变化。 1.经济体制转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在我国,社会转型根本上是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于整个社会的转型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传统的政府经济职能存在很多弊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原有政府经济职能的条件已发生了重大新变化,某些方面甚至是根本性变化。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企业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正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推动下,政府职能才具有了转变的现实必然性,而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和地方稳定发展的推动者——地方政府,其职能也随之发生变化。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必须十分关注经济的发展,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活动领域。这样,经济领域的变革必然会引起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方法和手段的改变。 2.政治体制改革要求政府职能转变。我国政治体制仍然明显地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确实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进一步强调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因此必须继续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力争取得新的进展。 3.社会环境变化要求政府职能转变。当前,我国的文化、技术、教育、法制、自然资源、人文、社会、经济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则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地方政府职能,政府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自身,保持在更高层次上与变换了的环境平衡。社会转型所导致的新社会问题使原来的社会问题变得复杂和尖锐,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加强社会管理。 二、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研究政府职能变革的实质是思考如何在制度变迁的条件下适度界定政府职能,如何实现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从而使政府能够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所以根据当前我国的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计算机网络对现代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对现代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在这样一个信息高速流转的现代社会,计算机网络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生活、娱乐、工作,计算机网络无处不在。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网络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与老百姓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术的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脑和网络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计算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一大重要工具。 首先网络技术对人类生活生产的一些有利影响中教育方式影响最为巨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也应运而生它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凭借其数字化、多媒体、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为更多的社会成员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育消除城乡地区在教育质量和内容上的差别。农村的学生可以享受到与城市学生一样高质量的教育。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受教育方式。使得距离不再成为限制教育的深入发展的枷锁,使得学生学习的视野不断开阔。知识的选择面不断拓宽 其次,计算机网络的运用实现了世界范围内信息的传播与分享。传统的家庭通讯方式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电话、手机外上网已成为新的家庭通讯时尚。人们通过网络不仅可以听到声音同时还可以清晰的看到对方缩小了彼此的距离。全球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地球村。在资源共享方面,计算机网络使距离的障碍得到了消除。人们通过

计算机网络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最新最前沿的咨询。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发展,其中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例如:网络成瘾症。随着网络电脑不断地深入到千家万户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心理疾病。一份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几乎有75%的被调查者有网络成瘾的倾向。美国心理学会曾对469名长时间上网的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网民中有6%的人患有网络中毒症。而对于身心发展均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网络成瘾不仅影响学习,还会影响个性形成、价值取向等深层次的东西,从而改变大学生的人生之路。随着互联网使用人数的迅速攀升,网络成瘾症的危害性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加强青少年对互联网的理解和认识成为重中之重。此外,网络信息监管,文明上网,网络信息污染等问题同样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对于现代人类社会不异于是一把双刃剑。而其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真正在于我们如何运用,把握一个度最为关键,对其有正确地利用,才能真正地为社会发展所服务,才能真正对社会产生有利的影响。 英语系2班 章欢

我国近年来社会阶层的划分情况

我国近年来社会阶层的划分情况 我们对社会阶层的分析和定位,其目的是要反映社会现状、阶层结构,使其成为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制定的依据。因此,对当前社会阶层的分析,应当尽可能地综合反映出各阶层具有的不同的共性、各阶层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以及各阶层急需解决的各种问题,以此为国家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化解这些冲突、解决这些矛盾提供必要的依据。要体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就要正视各阶层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并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化解这些矛盾。 一、我国当前社会阶层的阶级基础和构成特点 社会阶层是对按一定标准划分的社会群体的称谓,阶层不同于阶级,但是和阶级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同一阶级内部可以分化成不同的基层,不同阶级的成员也可以组成同一个阶层。 建国以来,我国曾存在四个基本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剥削制度也自此消失。由此我国只存在着两个基本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也属于工人阶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远的变化。由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分配方式的变化,一部分生产资料占有者逐渐脱离了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这两个基本阶级。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正常且符合我国现实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一定条件下,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阶级消亡创造条件,必须废除某些制度,但在另一些情况下,为了刺激生产力的发展,还必须部分的保留某些阶级和制度,或者说,在新制度的绝对控制下容许旧制度的某些因素在一段时间内存在,以使和它能满足其要求的那部分生产力相适应。”[1]对这部分脱离基本阶级的人来说,尽管他们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剥削阶级、没有形成新的资产阶级,但是他们毕竟是现阶段保留下来的旧制度和旧阶级因素的集合与体现,相别于社会基本阶级。 因此,我国当前社会阶层的阶级基础发生了改变,已经不再只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或者说,我国当前社会各阶层再不会只来自于这两个基本阶级,而必须考虑到发生的新的变化。但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依然是我国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 同时,由于我国社会近年来发生的深刻变革,我国社会阶层构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特点为: 1,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两大阶级内部,阶层分化日益加大。在同一阶级内出现了具有相异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利益归属、价值取向、认同感的不同社会阶层。 2,分属不同阶级的成员因为其相近的经济景况、社会地位、共同的利益诉求等而可以成为同一阶层的成员;同一阶层的成员可以来自不同的阶级。社会阶层日益复杂化与多样化。 3,出现了不是来自于社会基本阶级的新的社会阶层。其成员构成包括如我国现在的各私营企业主等。这一类社会阶层和阶层成员是游离于我国社会基本阶级之外的。

我国政府职能改革的途径摸索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途径探索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更新时间:2007-10-22 下午06:23:04 [摘要]继续推进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机构改革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基础,与政府职能转变同步进行。政府职能转变,要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总目标,同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合理界定我国政府职能,探索一条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积极发挥政府作用的新路子。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长期过程,转变政府职能是贯穿这一过程的重要课题。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功能的转换与发展变化。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对哪些事务负有行政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十六大报告指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机构需按这个总要求转变职能。 那么它转变的主要内容、根本途径是什么呢?通过调查和研究,笔者认为,政府职能的转变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一个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的政府,不仅会加重财政负担,增加政府成本,而且导致效率低下,远远适应不了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经济想要加速发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建设廉洁政府,就要充分认识政府在反腐败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设,真正树立起廉洁行政的形象。要在制约行政权力上下工夫,建立起有效的廉政制约机制。在公务员收入相对不高,而又面临市场经济种种利益诱惑、物价频频升高的情况下,要从制度和配套措施上形成保障公务员廉洁行政的机制。同时,必须保证每一个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要广泛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特别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舆论和批评监督。建设高效政府,首要的就是精简机构,建设精干的强有力的政府系统,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人才脱颖而出;要下放权力,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既要加强宏观调控,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建设高效政府的另一方面就是杜绝官僚作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还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强化市场监督职能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还十分薄弱,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垄断严重,加上执法不严,管理松懈,纪律松弛,甚至有法不依,

行政管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行政管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 自然状态下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一方面表现为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另一方面表现为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弱化;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建设公共设施”;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稳定宏观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维护市场秩序。 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 政府职能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内容,也是公共行政的本质体现,直接体现公共行政的性质和方向;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行政管制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政府职能的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 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 (1)社会环境的变迁。社会环境变迁是决定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动因。 (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要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和界定各级各部门的事权和职能分工。 (3)技术手段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举例: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工具可以间接、宏观地对市场进行调控;政治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使政府的机构设置和组织运作更加合理有效。 (4)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传统行政文化是影响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因素。如何吸收精华、剔除糟粕,克服传统行政文化不良因素所带来的惰性和惯性,是政府职能能否发生实质性转变的重要因素。 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政府职能转变,不仅包括政府职能内容的转变,还包括政府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重新配置以及相应政府机构的调整和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指政府将不属于自己的职能还给企业以及社会中介组织,防止政府职能的“越位”,将属于政府自己的职能收回,防止政府职能的“缺位”。 (2)政府职能的系统转移。在纵向层级之间要按照必要的集中与适当的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能范围,明确各自的权力和责任;在横向部门之间要按照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承担的原则,合理配置和划分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要在管理运行上按封闭原则进行分类。 (3)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行政管理方式,即政府行使能的方式,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管理手段的转变,就是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Internet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Internet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正文 (1) 绪论 (1) Internet的产生 (1) Internet的发展 (2) Internet与购物 (3) Internet与教育方式 (4) Internet与信息获取方式 (5) Internet与娱乐休闲 (5) Internet与就业 (6) Internet与交友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8) 摘要: Internet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更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在短短几年里,它已迅速蔓延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网上购物、网上就医、网上教学、网上聊天、网上开会、网上办公、网上……已成为现代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新方式。本文通过报刊杂志、相关书籍、网络等途径,尽可能全面的了解了Internet的产生及发展,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它对当今人们生活的影响。虽然,网络在人们的购物、教育、娱乐休闲、就业、交友中都起了很大的作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由此而产生的一些犯罪想象却屡见不鲜。 关键词: Internet网、人类生活、利弊 绪论: 国际互联网是美国高科技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美国政府出于军事目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产物,其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在和平年代的今天,Internet已不再是计算机人员和军事部门进行科研的领域,而是变成了一个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的覆盖全球的信息海洋,它对人类的物质生活有着诸多积极作用,然而,在精神生活方面则既有积极性也有负面性。 Internet网的产生: 60年代开始,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 (Advance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建立阿帕网(ARPANet),向美国国内大学和一些公司提供经费,以促进计算机网络和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 1969年12月,ARPANet投入运行,建成了一个实验性的由4个节点连接的网络。到1983年,ARPANET已连接了三百多台计算机,供美国各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使用。 1983年,ARPANet分为ARPANet和军用MILNET(Military Network),两个网络之间可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由于这两个网络都是由许多网络互连而成的,因此它们

我国政府的职能

我国的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 主标题:我国的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 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政府职能、宗旨、原则 难度:3 重要程度:5 内容: 考点剖析: 根据《考试大纲》在命题时,国家职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题型多以问答题为主,同时也有适量的选择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国家职能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我国的国家职能中,近几年突出考查政府职能的转变,考题具有更多的开放性和时政性,侧重考生对时政的理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今年全国卷中18题,2014年,我国废除实施多年的企业年检验照制度,公布《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此题考查有关政府职能和市场秩序的相关知识,考查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思维的发散性对于这类题目显得极为重要,知识既在书本上又在书本外,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提示对知识的积累,不能死读书。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在高考命题中一般以选择题和主观试题考查,结合政府关注民生问题,如医疗制度改革、保障房建设等典型事例,分析政府如何做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复习备考主要抓住以下知识点: 1.政府职能:全面把握政府的主要职能 主要职能具体内容原因或者目的举例 (1)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①民主:保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 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 ②专政: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原因:这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目的: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查禁违法网吧;打击走私活动;反恐活动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原因:这是由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目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根据经济运行实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论计算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论计算机对人们生活的 影响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论计算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计算机的介绍及发展史? 计算机的介绍? 计算机俗称“电脑”,是由美籍匈牙利人约翰冯诺依曼于1946年发明的。计算机简单说来就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器,它可以进行数值计算,也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通常情况下一台完整的计算机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配备软件系统后,计算机就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同时智能化的处理海量数据。? 计算机的发展史? 如果追溯计算机的起源,我们可以自豪的从中国古代说起。古人的杰出发明算盘可以说是最早的数据处理工具。人们利用拨弄算珠子的方法而无需进行心算,通过固定的口诀就可以将答案计算出来。这种“计算与逻辑运算”的概念传入西方后,被美国人发扬光大,直至20世纪中叶第一台计算机的横空出世。? 计算机发展大致经历了六个时代:大型主机阶段、小型计算机阶段、微型计算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Internet阶段以及当今的云计算时代。? 大型计算机出现在20世纪40-50年代。它经历了从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成长历程。计算机技术也在这段时期逐步走向成熟。然而大型计算机存在成本过高的弊端。为了可以满足中小企业的信息处理要求,使价格更容易被接受,在20世纪60-70年代小型计算机应

运而生。小型计算机是对大型主机进行的第一次“缩小”,他的成本较之前有所降低,价格也更容易被购物方接受了。到了20世纪70-80年代,微型计算机的出现是对大型主机进行的第二次“缩小”。这个时期出现了现如今我们最为熟悉的美国苹果公司和IBM公司,特别是IBM-PC,在经历了此后若干年演变,占领了个人计算机市场,也使得个人计算机得到了很大的普及。? 如果把每一台个人计算机想象成一个点的话,客户机/服务器阶段的到来就可以形象的比喻成将各个点连接在一起的无形网络了。客户机是网络的基础,而服务器为客户机提供网络必须的资源。这为接下来Internet阶段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Internet阶段也称互联网阶段。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创建于1969年,是在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之后又经历了文本到图片、语音、视频等阶段。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它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又一个里程碑。? 走进21世纪,计算机日益向智能化发展。从2008年起,云计算概念逐渐流行起来,这被视为“革命性的计算模型”使得超级计算能力通过互联网自由流通成为了可能。它让用户脱离技术与部署上的复杂性而获得应用。云计算囊括了开发、架构、负载平衡和商业模式等,是软件业的未来。? 2计算机发展对于人类的两方面影响?

英国社会阶层分类

英国社会阶层的演变(一) 英国的社会阶层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演变。和其他的国家(比如美国)不同的是,英国的阶层除了钱以外,还和口音、所用词汇,礼仪,服饰类型,以及品味有关。 一般用级别符号代表相应的阶层,比如20世纪的时候,A\B\C1\C2\D\E; 21世纪12345678。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Britain has clearly changed with the centurie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adequately discuss the topic in a single article. However, there are specific class names, castes, and categories that are helpful to define. General Social Castes Some basic categories covering most of the population of Britain around the 17th century and arguably well before and after are as follows: British Caste社会地位Characteristics Cottagers佃农and labourers劳工were a step below husbandmen in that they had to work for others for wages. May also include villein农奴佃农Lowest order of the working castes; perhaps vagabonds流浪者, drifters流浪者, criminals or other outcasts放逐者would be lower. Husbandman农夫;百姓tradesman手艺人or farmer who either rented a home or held very little land. Some sources suggest the landholdings占有土地of a husbandman were about 30 acres. Yeoman小地主The yeoman class generally included small farmers who held a reasonable amount of land and were able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neighboring lords庄园主et cetera. They played a military role as longbowmen长弓兵(红制服高头盔)帝国时代游戏, et cetera. Gentry贵族们 /Gentleman缙绅绅士The gentry class generally held enough assets资产to live on rents without working. If they worked it was in law, as priests神父;教士, in politics, or in various other pursuits. The term Esquire绅士was used for gentry who were not knighted骑士,武士;爵士. Sometimes Merchant citizens are placed between

网络对生活的影响作文

网络对生活的影响作文 众所周知,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发展的,前进的。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由奴隶社会再发展到封建社会,由封建社会再前进到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不断文明进步。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人们更是生活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而它更为我们 多姿多彩的生活锦上添花,增趣不少,它便是神通广大的电脑。 电脑是个伟大的产物,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最好的证明。电脑如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又无时无刻不在,大公司、小公司、医院、学校、银行等等,你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它活跃的身影,今天电脑更是走进了普通老百姓的家里。我们绝对可以说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 网络是神奇的,是有益的。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大的方便。你是不是想要找资料,想用时少,而资料全?你不用再埋头工作在图书馆里了,你只要在电脑里输入你要查询的资料,就可以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网络,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帮你大功告成,是不是很神奇呢?当你有什么烦恼的问题时,可千万别忘了它。喔!试试让网络来帮助你,相信它一定可以帮你排忧解难,

成为你工作和学习的好助手。 网络不但可以在工作和学习方面帮助你,更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你是不是经常因为时间的关系而不能准时地收看到新闻,因此不能了解国家大事和社会新闻。你不用忧愁,网络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从此你不用在赶时间了,你只要简简单单地上网,各种各样的新闻消息就尽在你的掌握之中了。是不是很方便呢?你是不是一位大忙人,是不是没有时间烧饭和买东西,网络也可以帮你。你只要轻松地上网点击,上门服务肯定让你称心如意。 网络不仅有以上二个优点,它更是一个通讯的好工具。你是否有远在异地的好朋友,你是不是很想与他联系。网络可以帮你!你可以通过上网与他交谈,倾诉你的肺腑之言,仿佛你们就在面对面地聊天。无论你们相处多远,相信网络可以使你们感觉近在咫尺。如果你有许多话要说,又找不到倾诉的对象,你也可以上网向一位你不认识的朋友说出你的心声,说不定你也会多一位好朋友呢。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的,网络有许多优点,但是利用网络干坏事的事例还是存在的,有的人利用网络散发病毒,破坏电脑的正常工作。对于这些,我们要严格地禁止,让网络真正地服务人类。 网络,像一根很长的绳子,它把一个很大的世界连接在一起;网络,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让你的梦想成真;网络,像一片汪

政府职能转变

从政府机构与政府预算成本的相互关系出发,来分析政府规模扩张的原因。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尼斯坎南,运用“经济人”假设,对政府规模扩张做出了解释。他认为官僚作为“经济人”,会按照“成本——收益”原则,在政治领域中追求自己的最大效用,把个人利益放在首要地位。官僚追求个人利益,表现为对政府预算的追求,由于部门权力与该部门控制的资源规模成正比,所以,官僚为了争取更多的预算,总是希望不断扩大本机构规模及,其权力,从而导致政府支出不断增长和政府规模(用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来测度)不断增大。这就是著名的“帕金森定律”所描述的情形:即“无论政府的工作量是增加还是减少,政府机构和人员总是按同一速度在增长”。而为了抑制政府规模的扩张态势,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决定政治决策过程的规则和程序上,通过精简机构,来改变现行政治与官僚制度,控制政府规模膨胀。 上述研究,留给我们的基本印象就是政府规模适度的标准,应当是“小政府、大社会”模式。但是,政府规模到底多大或多小,才算是合理的,人们至今没有找到一个判定标准,因而人们关于小政府的认识,也并没有给政府机构改革带来我们预期的效果。相反,在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如果一味追求小的政府规模,不仅会漠视社会对政府的实际需求,而且也会忽略政府应当具备的责任和效率。这也正是每次机构精简之后,政府规模又开始不断扩大的原因。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就难以满足社会对政府规模的实际需求,甚至造成众多的社会问题。 这一事实表明:在政府规模的适度问题上,仅靠机构数量和人员编制数量的减少,还不能够使政府规模得到有效的控制,机构和人员编制数量的多少,只是政府规模的外延表现形式,它并不能够全面地反应政府的实际规模。所以,单纯考察政府的外在规模,不足以说明政府规模适度的实质。由于政府规模的大小,总是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政府规模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增长具有必然性。因此,必须从政府内在规模与外在规模的相互关系调适中,来研究政府规模的合理建构。 这是因为,政府规模的建构,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政府职能的履行和行政权力的行使,决定着政府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的状况。体现为:其一,政府职能和行政权力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确定的,政府机构层次与机构类型的设置,必须在宪法限定的范围内来进行。其二,政府职能专业化,是设置政府机构和配置人员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提高效率,减少重叠,政府机构设置应当按照机构履行的相应职能并授予相应的权力。其三,政府职能和行政权力层层分解与合理配置,是使政府内部纵横交错的各种机构,成为一种井然有序,协调运行的组织系统的重要条件。其四,转变政府职能,调整行政权力,是精简政府机构,定位政府规模的根本途径。可见,政府的内在规模,决定政府的外在规模。要合理界定政府的适度外在规模,必须首先定位于作为政府内在规模的质的规定性,即政府的基本职能。 事实上政府外在规模的扩大,与政府内在职能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自从亚当·斯密提出“看不见的手”原理之后,经济学家、政治学家都强调政府规模要尽可能小,“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效率市场之功能与政府权威无关”。政府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公共产品和解决市场外部性。到了19世纪末,政府的职能扩大到了再分配领域,并随着转移支付在政府支出总规模中的比例不断提高,政府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对此,公共选择理论曾用“梅尔策——理查德”模型作出相应的解释。即随着“为社会中承受能力差的阶层”提供社会保障成为政府的基本职能之后,转移支付的受益者必然支持政府规模的增长,收入低于中位数的所有

政府职能

一、教学理论依据 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基于学生已经在高一掌握了《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在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课中通过实施“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新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第二单元的第5条编写,是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一框题。第二单元的内容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以学生参与社会公共管理为主题,了解政府履行职能的表现,关注政府自身的改革,这是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本课讲述政府的职能是管理与服务,通过对政府性质和职能的阐述,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的生活既接受政府的管理,又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从而体会到我们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初步明确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本课内容与第一单元一起,为以后内容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生活基础和知识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三、教情与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我国的国体和公民的政治参与,这为本课学习作了必要的知识准备,有助于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我国政府的性质和正确处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等内容。由于政府部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有些职能部门在履行职责时还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还不能时时处处体现便民利民的宗旨,甚至还会发生政府部门与民争利的事情,因此,学生在体悟“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时可能在心理上会有排斥心理,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应选取一些社会时政热点进行辩证分析,认真设计活动,突出正面导向作用,正确评议政府履行职能的表现,从而达到在认知上接受和理解,在生活中提高自己政治素养的目的。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准确把握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作用以及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基本原则 2、理解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3、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了解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4、理解我国政府的权威体现及其来源与树立 (二)能力目标 理解知识点,并能运用政府职能、宗旨和工作基本原则相关知识分析与评价我们身边政府部门的作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对现实生活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社会阶层的划分

社会阶层的划分 所谓中产阶级,总是给人一头雾水的感觉,让人摸不着头脑。首先,这一提法的动机是什么;其次,划分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为什么;再次,除了中产阶级之外,还有哪些阶级。 人类社会,应该按阶级划分,还是按阶层划分,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我个人感觉,阶级之间过于割裂,而阶层之间似乎联系的更紧密一些,更符合人性。同是天涯沦落人,人与人之间,何必搞得那么对立,非要弄得你死我活、鱼死网破不可。大爱无疆,慈悲为怀,所谓阶级之间的争斗,应该会一去不复返了。发展、和谐和以人为本才是真谛,才是永恒。 人生而平等只是人权概念上的平等,受经济条件和政治环境的影响,人在社会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是不平等的,这一点,在经济处境和政治处境上都有所体现。人的社会地位应该由人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构成,经济地位根据经济状况划分,政治地位根据话语权划分。 经济地位重于政治地位,因为要生存,首先得填饱肚子。当一地位较高时,就会在意另一地位的提升问题,即有钱就会谋权,有权也会想钱,所以二者要相互适应,否则会生乱子。 经济地位反映的是对社会财产的享有程度,可划分为超富阶层、富裕阶层、充足阶层、贫穷阶层和贫困阶层五个等级。 1、超富阶层:实现了经济自由; 2、富裕阶层:有能力拥有和消费奢侈品,生活品质较为高级; 3、充足阶层:有能力拥有全部的生活必需品,生活无忧; 4、贫穷阶层:可拥有部分生活必需品,生活中存在困难,但尚可做到衣食无忧; 5、贫困阶层:没有或极少拥有生活必需品,经常缺衣少食,食不果腹。

政治地位反映的是对社会决策的影响程度,有什么样的政治地位,就有什么样的政治权利,就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而政治权利的大小,可以用话语权的份量来衡量。政治权利具有专属性,只能本人(或机构)行使,其他人(或机构)无权干预。 社会决策包括很多方面,有行政上的、技术上的、经济上的、行业上的、…,一个人可以同时在若干方面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只是程度不同。按话语权从大到小,可有如下划分: 1、按国家机构等级划分:中央、省部、市县、乡镇、…; 2、按单位行政职位划分:高层正副职、中层正副职、下层正副职、一般职工; 3、按专业技术等级划分: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一般技术人员。 要想综合各个方面,给政治地位划分出合理的层次,实属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 所谓政治,其实就是影响社会决策的行为,政治地位则预示着行为的份量,地位越高,分量越重,影响越大。政治存在于各个层面,任何社会形态都自己的政治体系,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无论单位还是家庭,政治地位是不可或缺的。 从民主的观念出发,无论职位高低,政治权利应该是平等的,所具有的政治地位也应该是相同的。但是,各社会中的人都承担着自己的角色,角色的不同,代表的份量不尽相同,国家代表一国之民,高层比低层代表更多人的利益,高级职称预示着比低级职称具有更多的专业知识,代表更多的可信成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政治地位是应该有所差异的。 如果非要给政治地位划分出一个层次的话,可分为无话语权、有话语权和最终话语权三个等级。任何决定,即使经过投票表决,也需要最终拍板,一锤定音,如果最终话语权人持反对意见,可以行使否决权(如果有的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