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史 史实时间及简要内容

世界政治史 史实时间及简要内容
世界政治史 史实时间及简要内容

①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与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中国

夏朝:禅让制逐渐转变为王位继承制商朝:宗法制,王权神权结合,末期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周朝: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礼乐制维护宗法制与分封制,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依相存。

至此,中国古代以奴隶制经济为基础的奴隶制国家转变为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此前统称先秦时期

公元221年秦朝建立: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标志贵族统治向官僚统治的转变),至此,贯穿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两对矛盾出现: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世界政治史·

重要史实时间及对应内容

秦朝暴政致其二世而亡,西汉建立:中外朝制(内外朝制),监察:刺史,前期郡国并行制,后期郡县制(汉武帝颁发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魏晋南北朝:三省制开始确立

唐:三省(决策,审议,执行)六部制(保证皇权独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防止权臣篡权)

宋朝: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参知政事(行政)枢密使(军事)三司使(财政)元: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促进封建文化交流,中国省制的开端)宣政院(西藏,宗教事务)御史台(边远民族地区)

明朝:废丞相,后感力不从心设大学士,接着设内阁

清朝:南书房,接着军机处

明朝清朝虽然都废了丞相设了其他机构,但是机构都不对皇权构成威胁,机构的地位取决于皇帝的态度,这些内侍机构的设立体现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并走向衰落,走向畸形。明清不同点是:明朝的内侍机构可以干预一点国事,改变皇帝的态度,但清朝完全就是跪受笔录,不参与一点的军国大事。

选官制度:秦(皇帝任免职,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唐(科举制),明清(八股取士,日益僵化)特点:大体上不断完善,官员素质越来越高,选官越来越公正,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

希腊民主政治(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权力制约,崇尚法治,公民意识,直接民主,集体管理)

希腊城邦产生: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

梭伦改革(公元前六世纪初,动摇了贵族阶层的利益,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克利

斯提尼改革(公元前六世纪末,基本铲除了贵族特权,民主政治确立起来),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五世纪,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进入黄金时代)

罗马法(承认财产私有制)

习惯法(粗暴,维护贵族利益)-十二铜表法(第一部成文法,伸缩,不确定性)-公民法(公元前三世纪中期以前,注重程序,内容不完善,不灵活)-万民法(公元三世纪,简洁灵活实用)-民法大全(公元六世纪-七世纪,稳定了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维护了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压迫,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律体系,为近代欧洲国家的司法奠定了蓝本,成为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有力武器)

英国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内阁制)(阶段性,连续性,创新性)

1689年权利法案(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1721年(内阁产生,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权利下移到资产阶级民主,进而下移到公民民主)

美国联邦政府(联邦制,共和制,总统制)

独立之初,美国为邦联制国家,体制松散,中央权力小于地方权力,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华盛顿等人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想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共和制国家,建立联邦政府。

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民主,加强国家权力,但承认奴隶制)

1787年宪法是一部活的宪法,该宪法中的不足在日后得到修正和补充。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两党制形成。两党对垒,交替执政,互相监督,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美国权利制衡的体现:联邦与地方州,参议院与众议院,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人民与政府(通过总统大选)。缓和了社会矛盾,为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

法国|

1870年,普法战争后,法国确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总统制,议会制,内阁制,这个法国的详细内容如何制衡的自己去了解一下)

德意志帝国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国。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立宪为虚,专制为实,但也是当时德国新兴资产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协助他们同他国竞争,特殊的君主立宪制,内容自己把握)

②: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840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两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国进出口货物关税,由双方商定,标志着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赔英法巨额白银,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增至八百万两白银,增开天津为商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

岛给日本,赔日本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如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惩办义和团中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官员;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标志我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面临列强瓜分。

太平天国运动:1851 金田村起义,1852 迅速壮大1853 定南京为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绝对平均主义,无法实现),1859 资政新篇(第一个比较完善的近代化方案)1856 天京变乱1864 天京陷落

辛亥革命的组织前提:1894 日本檀香山孙中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1905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兴中会

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开始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12.1.1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1912.2 宣统帝退位,清朝覆灭1919.3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共诞生创造条件,工人阶级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中共一大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924年国民党一大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1927 北伐战争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8月中共南昌起义标志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队伍,创建革命军队,打响反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但归于失败。八七会议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准备发起秋收起义,毛泽东提出

枪杆子里出政权,同年9月秋收起义,同年十月,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诞生党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始形成毛泽东思想,

1934.10 党内左倾错误冒进主义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被迫战略转移,从瑞金出发。1935.1 遵义会议清算左倾错误,恢复毛泽东的领导权,是党历史上生死悠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成熟。1935.10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同当地红军胜利会师,1936.10 红三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意义:长征路上播撒了革命的种子,使中国共产党转危为安,发扬了红军的长征精神,为抗日战争打下基础,党的工作地点由瑞金转移到延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开始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开始淞沪会战:1937年8月-11月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平型关大捷第一次赢日军。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台儿庄战役标志国共合作的一场战役。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我国与日军进入对峙时期。1941年中共发动第一次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百团大战,振奋民族自信心,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达到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8年国民党提交国共合作宣言,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

解放战争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解放战争开始,1946.6-1947.6(战略防御),1947.6-1948.9(战略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8.9-1949.1(辽沈淮海平津,战略决战),1949.4(南京国民政府覆灭)1949.10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③: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及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

1825 英国经济危机,1857 世界性美国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德爆发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848 共产党宣言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的发展起来1870 法国在普法战争惨败1871.3.18 巴黎革命爆发3.28 巴黎公社建立5.28覆灭1917.2 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4 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7 临时政府制造七月流血事件,布尔什维党幻想破灭,想要夺取政权,必须武装自己11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

中国现代史分为4个时期:

1.过渡时期:1949年建国——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1966年文革前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4.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1976年文革结束——今

1949.9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共同纲领,规定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主义国家,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954 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权,但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存在,职能: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1956 中共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1954.9 一届人大,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854年宪法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47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65 西藏自治区成立满足了少数民主当家做主的愿望,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1966-1976 文革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大十年没有召开,民主制度中断

补充:1976-1978 1976年朱德、周恩来、毛泽东相继去世;唐山大地震。

1976年10月四人帮倒台。

邓小平逐步复出。

思想上继续错误,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在起作用,随后就有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立了思想的正确性。

经济继续曲折中发展。

1977年恢复高考。

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平反刘少奇冤案,全面拨乱返正,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1979 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1982 通过修订的宪法中共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使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1984 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体现了国家尊重保障少数民族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利,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1998 通过中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加强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

1949后国民党退居台湾此后与大陆处于敌对隔绝状态,1979元旦告台湾同胞书,

采用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1981.9 叶剑英发表谈话,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可保留军队,经济制度不变,奠定一国两制方针基本框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1984 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成为基本国策

香港回归:1982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强调主权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1984中英两国政府签订《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7.1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1987中葡会见签订协议1999.12.20 澳门回归

意义

政治上:洗清列强占领中国领土,,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重要一步,经济上:开创国内共同繁荣与发展新纪元,国际上: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新范例,思想上:邓小平,马义的丰富与发展。

1979元旦两岸停火1987 台湾迫于形势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方面进行交流两岸隔绝关系被打破

1990 大陆:海协会,台湾:海基会注:民间团体,政府分别授予其经济,事务性商谈,政治对话的权利。

1992 海协会(汪道涵)海基会(辜振甫)达成九二共识

后台独势力发展,两岸关系陷入困难

2005 国名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中国

2008 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一国两制始于解决台湾问题,实践于香港澳门回归,特别行政区中,只有台湾可以保留

自己的军队。

中国统一战线组织的历程:1924-1927 革命统一战线,国共第一次合作

1937-194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46-1982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82-今爱国统一战线

新中国外交

新中国初期,“另起炉灶”就是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指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遗迹,建立国内的良好环境,以全新的面貌建立、发展同其它友好国家的关系。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其他国际建立平等互利的和平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一边倒”就是在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敌视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原因:政治上,美苏两极格局,中国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为维护新民主主义成果,维护国家主权与独立,经济上,为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0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3 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 日内瓦会议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提高中国国际声誉

1955 第一届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在面对帝国主义试图破坏会议以及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与恐惧的形势下,周恩来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它超越了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为了彼此共同利益和彼此团结与合作)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的关系

同:相同的历史遭遇,相同的历史任务异:不同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文化经济习俗差异

1971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1971.4乒乓球外交1971.7基辛格访华1972.2 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何止有一个中国的原则。1979.1 正式建交

1972 田角中荣访华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奉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结盟政策的外交政策表现: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我国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④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美苏由于意识形态差异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国家实力以及影响范围不断增强,共同敌人的不复存在,苏联成为美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导致美苏冷战开始。

1946 丘吉尔铁幕演说

美对苏:1947.3 杜鲁门主义(政治上),同年六月马歇尔计划(经济上),1949 北约成立(军事上)

苏对美:1947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政治上),1949 经互会(经济上),1955,华

约(军事上,同时标志美苏两级格局正式形成)

表现:全面冷战,

1.德国分裂,柏林墙

2.朝鲜半岛分裂

3.古巴导弹危机

局部热战

1.朝鲜战争

2.越南战争

3.阿富汗战争

冷战目的:遏制苏联,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美意图称霸世界,北约是美的工具。

欧洲一体化进程

1950 舒曼计划

1957 在首都罗马签署旨在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条约(又称《罗马条约》)

1958,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

1967年7月1日,《布鲁塞尔条约》生效,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欧共体正式诞生。

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意义,对欧洲,促进了欧洲的一体化的进程,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促进了欧洲各国经济贸易的发展。

1999 欧元问世

2002 欧元流通

日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不结盟运动:1961 南斯拉夫召开第一届不结盟会议

1985 苏联戈尔巴乔夫使苏联改革逐渐走入误区,1991 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东欧各国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级格局瓦解

美国试图称霸世界,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国际争端,世界形势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1999 北约轰炸南联盟2001 美国遭恐怖袭击

冲击两极格局的力量:欧洲走向联合,国际地位提高,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③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与欧洲、美国一起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正在谋求政治大国地位.④不结盟运动兴起,形成一支新的政治力量,冲击两极格局,改变世界政治面貌.⑤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成为一支举足轻重政治力量,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也可作为加强多极化趋势的力量,只需加上:美苏争霸使美国实力削弱),简洁的说就是美苏的相对衰落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多极化趋势原因: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作用的结果.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必然导致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科技和经济实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在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已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全方位占据绝对优势,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经济多极化是政治多极化的基础,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多中心和区域化趋势在世界政治发展中的体现.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大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决不

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既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也是除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国家集团所追求的目标.简单的说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决定因素是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多极化趋势的影响:总的来看,它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因为各种力量的平衡和制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安全.另外,它促进了世界大国关系的缓和.尤其是为了对付人类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如恐怖主义、环境污染和突发性自然灾害、艾滋病和水资源的短缺、土地沙漠化等问题.同时它使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两个趋势即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此外,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在总体上有所增强,可谓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知识经济也开始兴起.

①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②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③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⑤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

⑥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⑦使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两个主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世界政治史完

西方近代史(政治)

西方近代史(政治) 一﹑近代史的概念 世界近代史包括15世纪初至1900年前后大约500年的时间,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3个时期:15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时期、17至18世纪资本主义代议制度初步形成时期、19世纪以来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时期。 二﹑背景知识 ①15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正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阶段。 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初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兴起。 国际关系方面:以西班牙、葡萄牙为首的殖民主义国家开辟新航路,抢夺殖民地,开始用殖民主义的锁链,把原来彼此孤立、隔绝的大陆连接起来,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思想文化方面: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变动引起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新兴资产阶级掀起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体现了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封建神学的精神枷锁,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②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是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度初步形成的时期。 经济方面:17世纪后,荷兰、英国等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它们致力于发展海外贸易,积极拓展殖民地,彼此间展开了夺取殖民霸权的斗争。殖民扩张与掠夺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文化方面:17、18世纪,资产阶级掀起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崇尚理性,抨击君主专制和神权专制,提倡天赋人权。他们勾画出未来理性社会的蓝图,也奠定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基础。 政治方面:17、18世纪,英国、美国分别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度。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议会制度真正开始的标志;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它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创立了世界政治体制的一个先例。 ③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一个世纪,是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时期。 经济方面:18世纪后期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和19世纪70年代起同时发生于欧美各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统治地位,并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政治方面:两次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扩展和完善。 阶级基础:两次工业革命也壮大了工人阶级力量,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国际工人运动也蓬勃发展起来。 文化方面:19世纪,近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化论的提出对生物学和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学艺术领域也随着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

历史学考研备考资料-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四)

尼布甲尼撒二世 尼布甲尼撒二世新巴比伦王国国王(约前605~前562)。王国开创者那波帕拉萨之子。即位前任王国的军事统帅,即位次年发兵出征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与埃及争夺势力范围。公元前601或前600年被埃及击败。公元前598年、前587年两度亲征犹太王国,前586年攻陷耶路撒冷,将犹太的国王、贵族及一般居民掳至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67年远征埃及,掠得大量财富。他在国内大兴土木,在巴比伦城等地修建了很多宏伟的建筑物,其中马尔杜克神庙中的塔庙即是《旧约》中提到的“巴别塔”。巴比伦城门之一的伊什塔尔门以其高大雄伟和表面装饰的彩色琉璃砖浮雕著称。为取悦其米底王妃,又在巴比伦的王宫中建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尼布甲尼撒二世时期是新巴比伦的繁盛时代。 巴比伦之囚 巴比伦之囚古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的历史事件。公元前597~前538年,犹太王国两度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被掳往巴比伦。公元前538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被囚掳的犹太人才获准返回家园。这段历史对犹太教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巴比伦之囚Babylonian Captivity 公元前597~前538年,犹大王国两度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公元前587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第二次进军巴勒斯坦,并且将犹太王国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掳往巴比伦。 公元前538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被囚掳的犹太人才获准返回家园。这段历史对犹太教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的创立者居鲁士不战而胜,轻而易举地攻占了千古名城巴比伦。他发布文告,释放犹太人回归故国,并让他们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这次共有42000多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居鲁士还把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从耶路撒冷耶和华圣殿里掠夺来放在巴比伦神庙中的金银器皿5400件交给犹太人的首领带回。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世界 近代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2年四川)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2.(2012年5月山东省德州市二模)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城乡差别的扩大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 3.(2011年4月大同市一模34题)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琐》和雪莱《西风颂》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反映了 A.对人性解放的歌颂 B.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对社会制度的歌颂 D.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4.(2011年4月豫北七校联考29题)1787年宪法生效后,美国从一个松散的“邦联”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联邦”。这一转变的重要意义有() ①较好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②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④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共和政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2011年海南高考14题)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这一国家应是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俄国 6.(2012年浙江省温州市一模)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曾直接得益于A.亚里士多德的力学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世界近代史基础知识梳理

世界近代史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扩张 第12课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 一、文艺复兴 1.时间:14至16世纪 2.地点:最先在意大利兴起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实质:是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5.指导思想: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 6.影响:文艺复兴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7.代表人物及作品 (1)但丁: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杰出的文学家,被称为“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他的长诗《神曲》无情地揭露教会会的黑暗,热情地歌颂现世的生活,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2)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卓越画家。他的绘画《蒙娜丽莎》对人和人性作了生动的刻画,表达了资产阶级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二、新航路的开辟 2.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1)积极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消极影响:引发了欧洲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第13课英国的新生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领导力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从事资本主义工商业资产阶级化了的贵族)。 3.经过 (1)爆发:1640年新议会的重新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内战:经过两次内战的较量,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武装—“新模范军”打败了国王的军队,取得了胜利。 (3) 共和:1649年1月处死查理一世,5月成立共和国。 克伦威尔掌握了政权,竭力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53年,克伦威尔用武力驱散议会,成立护国政府,就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4)复辟:1660年5月查理二世回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5)光荣革命:1688年6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反王朝力量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邀请他在荷兰执政的女婿威廉到英国当国王,其妻玛丽为女王,史称“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二、《权利法案》的颁布 1.目的:为了限制王权。 2.时间:1689年 3.制定机构:议会

高考政治-近代世界政治-专题练习(二) (含答案解析)

高考政治专题练习(二) 近代世界政治 一.练高考 1.(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A.议会无权制裁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2.(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21)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 3.(2016年上海单科历史11)有史学家写道:在危机中,新教和其他力量站在法律和议会一边,而君主则把政治命运押在罗马天主教会身上,最后制定法律的议会战胜了国王。他描述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D.德意志王朝战争 4.(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6)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5.(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1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A.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 B.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 C.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 D.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 6.(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及试题

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及试题

世界史之古代史 一、名词解释 (一)古代埃及 1、《莱登草纸》 古埃及的一部纸草文献,原名《伊浦味箴言》(《一个埃及贤人的训诫》),在埃及萨卡拉墓地出土。因该文献原件藏于荷兰莱登博物馆,故名。该文献记载了一次奴隶、贫民大起义。一般认为,这此起义发生在古埃及第一中间期(或第二中间期)。《箴言》内容多重复,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记国中的灾难》的第一篇和第二篇,记述了一次大起义的详情。它所记载的起义是我们所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奴隶、贫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奴隶主的反对统治。 2、埃及学 埃及学是以古代埃及的相形文字为基础来研究埃及历史和文化的学科。它是由法国学者商博良于1822年9月29日创立的。 3、卡叠什之战(卡跌什之战) 公元前1288年(或公元前1296年),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国王牟瓦塔尔为了争夺对叙利亚的统治权及树立在西亚的霸权发生战争。是年,埃及军队在法老率领下进攻叙利亚,在叙利亚的奥仑特河畔卡叠什中赫梯军队埋伏。埃及军队惨败。公元前1283年,赫梯新王哈吐什尔同拉美西斯二世缔结和约(即银板合约),从而结束了两国之间的争霸战争。 4、阿蒙霍特普四世改革 BC1329—1362年,因统治阶级内部发生激烈的法老与阿蒙祭司集团存在的矛盾,新兴军事贵族与旧贵族之间的矛盾,地方实习贵族和以法老为主的中央政权存在的矛盾,法老靠以中小奴隶主为核心的新兴军事贵族的支持,进行了阿蒙霍特普四世宗教改革。改革取消了对阿蒙神的信任,并且法老将其名字改为“阿顿霍特普四世”。改革提出的一神信仰在历史上是第一次。 5、纳尔迈调色板 纳尔迈调色板发现于希拉康波里。纳尔迈是希拉康波里的国王,他在正反两面两次出现,分别戴上下埃及的王冠,反映了那尔迈进行了大规模的征服活动。根据考古学研究,一般把那尔迈称为第一王朝的第一位国王。纳尔迈的活动开创了埃及统一的局面。 6、吐特摩斯三世 古埃及十八王朝的法老,曾17次出兵叙利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专题11 世界近代史—走向整体的世界

专题十一整合训练 1、“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C.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 D.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2、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到过亚洲的航海家是() ①迪亚士 ②哥伦布 ③达·伽马 ④麦哲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 西班牙、英国、法国 B. 意大利、法国、荷兰 C. 英国、意大利、荷兰 D. 西班牙、荷兰、意大利 4、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开始进人欧洲市场……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材料主要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 A.引起了商业革命 B.引起了价格革命 C.引发了殖民扩张 D.促进了工业革命发生 5、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A.亚非地区出现资本主义经济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D.经济活动取代了战争冲突 6、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 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 7、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主张海洋应该为人类共同所有、自由利用,“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行了辩护 B.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的开始 C.直接导致了第三次英荷战争的爆发 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8、马克思在《不列颠的印度的统治》中指出:“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心只想赚钱,它对待自己的臣民还不如过去的西印度种植场主对待他们的奴隶。”上述材料主要揭露了()A.殖民扩张的残暴B.种植场主的虚伪C.英荷之间的矛盾D.垄断组织的扩张9、1651年,英国《航海条例》规定: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这一规定直接导致英国( ) A.物价迅速上涨,冲击了国内封建生产关系 B.打击荷兰势力,促进航海和工商业发展 C.国力迅速增强,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D.海外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10、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江苏省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近代世界政治)含答案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16)议会有意识地把王冠连同早已拟好的文件一起呈献……议会还修改了国王加冕誓词,新誓词删去了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 一段话,改为“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议会此举的目的是() A.赋予国王立法权B.确保议会行使国家主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D.完全摒弃旧有法规法律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 【解析】从“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可知立法权属于议会,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国王的限制,议会就是代表民意行使国家主权的机构,B项不是材料主要内容,故B 项错误;从“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体现出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制定的宪法的限制,表明英国由君主专制转变为君主立宪制,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王权的约束,“完全摒弃旧有法规法律”,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一模·14)戴维·罗伯兹在《英国史:1688年至今》中写道:“成千上万的英国人民,以往从来没有行使过政治权力,而今竟能投票决定由谁来管理他们,有时,甚至自己也变成了管理者之一,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英国这一“伟大的进步”是缘于() A.“光荣革命”的胜利B.议会改革的实行 C.《权利法案》的颁布D.内阁制度的确立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议会选举,“光荣革命”的胜利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政权,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议会改革的实行扩大议会选举范围,故B项正确;《权利法案》的颁布限制国王权力,扩大议会主权,没有体现议会选举,故C项错误;内阁制度的确立,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君主,没有体现议会选举,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5·江苏泰州二模·15)下表据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编制。据该表分析英国议

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及精彩试题

世界史之古代史 一、名词解释 (一)古代埃及 1、《莱登草纸》 古埃及的一部纸草文献,原名《伊浦味箴言》(《一个埃及贤人的训诫》),在埃及萨卡拉墓地出土。因该文献原件藏于荷兰莱登博物馆,故名。该文献记载了一次奴隶、贫民大起义。一般认为,这此起义发生在古埃及第一中间期(或第二中间期)。《箴言》内容多重复,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记国中的灾难》的第一篇和第二篇,记述了一次大起义的详情。它所记载的起义是我们所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奴隶、贫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奴隶主的反对统治。 2、埃及学 埃及学是以古代埃及的相形文字为基础来研究埃及历史和文化的学科。它是由法国学者商博良于1822年9月29日创立的。 3、卡叠什之战(卡跌什之战) 公元前1288年(或公元前1296年),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国王牟瓦塔尔为了争夺对叙利亚的统治权及树立在西亚的霸权发生战争。是年,埃及军队在法老率领下进攻叙利亚,在叙利亚的奥仑特河畔卡叠什中赫梯军队埋伏。埃及军队惨败。公元前1283年,赫梯新王哈吐什尔同拉美西斯二世缔结和约(即银板合约),从而结束了两国之间的争霸战争。 4、阿蒙霍特普四世改革 BC1329—1362年,因统治阶级内部发生激烈的法老与阿蒙祭司集团存在的矛盾,新兴军事贵族与旧贵族之间的矛盾,地方实习贵族和以法老为主的中央政权存在的矛盾,法老靠以中小奴隶主为核心的新兴军事贵族的支持,进行了阿蒙霍特普四世宗教改革。改革取消了对阿蒙神的信任,并且法老将其名字改为“阿顿霍特普四世”。改革提出的一神信仰在历史上是第一次。 5、纳尔迈调色板 纳尔迈调色板发现于希拉康波里。纳尔迈是希拉康波里的国王,他在正反两面两次出现,分别戴上下埃及的王冠,反映了那尔迈进行了大规模的征服活动。根据考古学研究,一般把那尔迈称为第一王朝的第一位国王。纳尔迈的活动开创了埃及统一的局面。 6、吐特摩斯三世 古埃及十八王朝的法老,曾17次出兵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最远到达幼发拉底河西岸,还出兵利比亚和努比亚,大肆掳掠土地、奴隶和财富。两河流域、小亚细亚等地各奴隶制国家纷纷向埃及纳贡。他建立了空前强大的地跨西亚北非的军事帝国,因此而被誉为古代世界的拿破仑。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理知识分享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 理

世界古近思想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一、普罗塔戈拉等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把哲学研究的中心放在了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可以把二者看做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先驱。 (2)都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2、不同点 (1)背景:智者学派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而苏格拉底时期雅典政局动荡。 (2)内容:在普罗塔戈拉那里,人还只是个体感性的人,而在苏格拉底那里,人则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即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在“认识你自己”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 (3)影响: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以他为代表的智者运动也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而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因此可以把他看做是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特别提示:虽然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有思想认识的差异,但他们的思想却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在当时起了很大的启蒙开导和解放思想的作用,因此他们都是古代希腊先哲的代表人物。 二、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2、不同点: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4)作用不同:前者服务于君主专制,后者有助于民主政治。 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1、相同点 (1)时代背景: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时期。 (2)运动性质: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诉求。 (3)斗争对象: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4)理论来源: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5)政治支持:人文主义者需要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马丁·路德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6)影响相同: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不同点 ①对待宗教的态度不同: 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世界史重大事件时间表(完整版)

大学世界史重大事件时间表(完整版)适用于大学、高中、初中生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 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2100年左右 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 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 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 公元前539年 波斯占领巴比伦 公元前525年波斯灭埃及 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公元前330年波斯被马其顿灭亡 公元前三世纪摩揭陀国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73-71年 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出现高句丽奴隶制国家 公元初东非阿克苏姆奴隶制国家兴起 公元一世纪基督教产生 公元三世纪日本大和奴隶制国家兴起 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 四世纪北非发生“阿哥尼斯特”运动 378年 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亚堡击败罗马军队 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 410年西哥特人一度占领罗马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 六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建立 622年 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拉,伊斯兰教纪元 八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形成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 新罗统一朝鲜

九世纪早期英吉利王国形成 843年查里曼帝国分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雏形产生九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1054年基督教会分裂 1066年 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 十一世纪中叶加纳王国全盛时期 1192年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十三世纪 埃塞俄比亚封建国家兴起 十四世纪马里王国全盛时期,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337年英法百年战争开始 1358年法国农民起义 1381年英国瓦特。泰勒起义 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英法百年战争结束 十五世纪桑海兴起 十五世纪晚期 英法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圈地运动开始 1480年俄罗斯摆脱蒙古控制 1487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初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达加马开辟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 1517年 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航地球 十六世纪 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亚、美强占殖民地 1524-1525 德意志农民起义 1588年 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592-1598年朝鲜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卫国战争 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十七世纪初法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07年英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32年沙俄在西伯利亚修建侵略扩张的基地—雅库次克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9年 英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1660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英国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689年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

名词解释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条文282条。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 巴比伦之囚 古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的历史事件。公元前597~前538年,犹太王国两度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被掳往巴比伦。公元前538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被囚掳的犹太人才获准返回家园。这段历史对犹太教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腓尼基字母 腓尼基字母在公元前1000年出现,由原始迦南字母演化出来。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用以书写他们的腓尼基语。腓尼基语是一种北闪族语言。现在的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都可追溯至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像希伯来字母和阿拉伯字母一样,都是辅音字母(abjad),没有代表元音的字母或符号,字的读音须由上下文推断。腓尼基铭文曾在考古遗址中发现,包括一些腓尼基城市及地中海周边的殖民地,例如比布鲁斯(在现今的黎巴嫩) 和迦太亚(在现今的突尼斯). .荷马史诗 古希腊史诗。相传为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包括《伊利昂记》(一译《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一译《奥德赛》)两部史诗。一般认为荷马生于公元前9至前8世纪之间,出生地是希腊东部的某地。《伊利昂记》和《奥德修记》都是洋洋万言的史诗,前者长达15693行,后者亦有12110行。两部史诗最初只是一些零散篇章,其依据是古代的传说;由于乐师们在民间说唱得以流传,荷马应该是初步将这两部史诗定型的人。艺术上,荷马史诗内容丰富,风格古朴自然,节奏感很强。2000多年来,西方人始终认为它是古代最伟大的史诗。提洛同盟 希波战争期间,公元前478年以雅典为首的一些希腊城邦结成的军事同盟。因盟址及金库曾设在提洛岛,故名,也称第一次雅典海上同盟。同盟初期的宗旨是以集体力量解放遭受波斯奴役的希腊城邦和防御波斯再次入侵。最初入盟的主要是小亚细亚和爱琴海诸岛的希腊城邦,后来增至约200个。入盟各邦可以保持原有的政体,同盟事务由在提洛岛召开的同盟会议决定,按入盟城邦实力大小各出一定数量的舰船、兵员和盟捐。从公元前5世纪60年代起,雅典逐渐将提洛同盟变为它控制和剥削盟国的工具,变成事实上的盟主。公元前404年,战败的雅典根据与斯巴达签订的和约,被迫解散提洛同盟。 伯罗奔尼撒同盟 古代希腊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大部分城邦组成的军事同盟。公元前6世纪中叶起,斯巴达陆续与埃利斯、西居昂、科林斯、迈加拉等城邦订立双边军事同盟条约,约公元前530年伯罗奔尼撒的大多数城邦参加了同盟。在同盟内部,斯巴达享有召集全体成员国会议的特权,并在战时任盟军统帅。结盟各邦内政独立。全同盟的和战大计在盟国代表会议上由多数票决定,每国一票。只有得到盟国代表会议的同意,斯巴达才有权要求盟国出兵。在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的希波战争中,同盟各邦曾与雅典联合抗击波斯入侵(前480、前479)。公元前5世纪70年代以后,伯罗奔尼撒同盟和提洛同盟对抗,对整个希腊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公元前431~前404年,伯罗奔尼撒同盟与雅典及其同盟者之间爆发伯罗奔尼撒战争。失败的雅典一度被迫入盟。公元前 4 世纪上半叶,随着斯巴达国力的增强,它与盟邦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同盟内部纠纷迭起,退盟甚至战争屡有发生。公元前394年,忒拜联合雅典、科林斯等城邦共同反对斯巴达。公元前371 年,斯巴达在留克特拉战役中大败于忒拜,同盟于公元前366年解散。斯巴达霸权亦告终止。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提纲

世界历史年代大事表 世界历史上册(特别要注意世纪与年代的换算与记忆,) 世界古代史--上古时代(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约三四百万年前,人类形成。最早的一支是来自非洲的“南方古猿”,正在形成的人前3500年,非洲尼罗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国家 前3500年,亚洲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国家 前3000年,古埃及国家统一 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国家 前2070年,中国夏朝建立 前2000年~前12世纪,希腊爱琴文明出现及发展(西方文明之源) 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前8世纪,雅典和斯巴达文明出现 前8世纪,罗马国家建立 前509年~前27年,罗马共和国时代 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在印度创立佛教 前6世纪,波斯帝国建立 前5世纪早期三次希波战争 前5世纪后期,伯利克里改革(中国战国时期) 前4世纪后期,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建立亚历山大帝国 前3世纪~前2世纪,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三次布匿战争,罗马胜利 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中国两汉时期,中国把当时的罗马叫做大秦) 1世纪,基督教诞生(耶稣上帝)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与东罗马帝国(也称拜占庭帝国) 476年,罗马帝国灭亡。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比中国迟了近千年) 世界古代史--中古时代(封建社会) 5世纪,大和民族统一日本 5世纪后期,法兰克王国建立 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期兰教诞生 630年,穆罕默德攻战麦加城, 632年,阿拉伯国家统一(中国唐朝) 646年(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实行大化改新 8世纪,查理·马特改革,西欧实行封建采邑制,实行森严的等级制度 9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确立 10世纪,西欧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13世纪,意大利马可·波罗到达中国元朝大都(北京) 13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国家建立 1453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被土耳其灭亡 世界近代史(1640年-1917年) 14世纪,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产生,人文主义精神广为流传 14世纪~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 1497~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 1519~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清朝开始)

首都师大《世界上古史》习题及其解答

重要思考题(摘自首都师大历史系教学大纲2005。11,10、) 1、私有制、阶级和国家是如何产生的? 2、埃赫那吞宗教改革的原因、内容、性质及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试述汉谟拉比的统治和古巴比伦的社会经济制度。 4、试述犹太教的产生及其教义。 5、试述波斯帝国的建立和大流士改革的内容。 6、种姓制度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对印度社会的影响如何? 7、古代印度的列国时代政治、经济和阶级关系有何特点? 8、早期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阶级基础和基本教义是什么? 9、斯巴达和雅典在国家形成的途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方面有何异同?10、试述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11、试述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原因、内容及其阶级实质。12、叙述古希腊在文化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13、试述罗马对地中海区域的征服及其后果。 14、试述格拉古兄弟改革的目的、内容及失败的原因。 15、试述屋大维元首政治的内容及其实质。 16、试述罗马帝国公元三世纪危机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17、试分析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改革的性质、内容和结果。 18、试分析古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重要参考书 1、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朱龙华著:《世界历史?上古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3、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5、摩尔根:《古代社会》,三联书店1978年版。 6、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7、《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世界上古史纲》(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8、《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世界上古史纲》(下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9、阿甫基耶夫:《古代东方史》,三联书店1965年版。 10、周一良:《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1、朱龙华:《千古名城巴比伦》,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2、塔帕尔:《印度古代文明》,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部分).docx

. 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 ★世界近代史与近代化 1、世界近代史是指:公元14 世纪~ 1917 年,世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 2、近代化:即现代化。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就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过程,具体表现为: 经济上: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化(工业化、商品化、市场化) 思想上: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学转化(自由化、科学化) 政治上:专制独裁向民主法制转化(民主化、法制化) ★世界近代史教材内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近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 世界近代文学艺术 ★世界近代史阶段划分 (1)14世纪~ 18 世纪:手工工场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2)18世纪 60 年代~ 19 世纪中期: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 (3)19世纪 70 年代~ 20 世纪初: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手工工场时代

【阶段特征】资本主义萌芽与资本原始积累;人的解放;人类社会从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 【大事件】 ⑴经济:新航路的开辟(15、16 世纪) ⑵文化:文艺复兴( 14~ 17 世纪)宗教改革(16世纪) 近代自然科学(哥白尼、伽利略) (二)、17-18 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阶段特征】 17、18 世纪,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得相应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开展了反对封建专制(殖民)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政治革命。首先,英国爆发了反对专制王权的政治革命,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也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土壤,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形成。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新兴的美国开创了政治新体制,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开启了大门。 【大事件】 ⑴经济: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荷兰、英国;17~ 18 世纪) ⑵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9年) 美国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 1789 年~ 1794年) ⑶文化:牛顿经典力学体系(1687 年)启蒙运动(17~18世纪) ★蒸汽时代: 18 世纪 60 年代~ 19 世纪中期 【阶段特征】 18 世纪下半叶,英国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技术的革新,引发了工业革

世界史大事年表编年史

世界史大事年表 一、古代史(1500年左右之前的世界史)西方文明的源头 前8C中叶,古希腊城邦兴起 前594年,梭伦改革开始,雅典民主政治开始 前509-前27年,罗马共和国时代 前509年,克利斯提尼改革开始 前457年,伯利克里推行民主改革 前449年,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成文法诞生 前5C-前4C,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先后出现。 前338年,古希腊城邦为马其顿灭 前286,古罗马确立阿奎利亚法,是民事侵权法开端。 前27罗马帝国建立,屋大维创立元首制,称奥古斯都。395年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亡 公元529年,《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编撰,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二、近代史(1500年左右——20世纪初的世界史)工业文明时代 1492,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 1497,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1517,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揭开宗教改革序幕。 1519-1522,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1543,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提出“日心说”,标志自然科学的开端。 1581年,荷兰摆脱西班牙国王的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588,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17世纪,荷兰取代西、葡成为头号贸易强国,被誉为“海上马车夫”。 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88,光荣革命,玛丽和威廉共同继承王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1689,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政体逐渐形成。【中俄《尼布楚条约》】1721,英国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主持内阁,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 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1776,英属北美发表《独立宣言》;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 1787,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制定1787年宪法。 1789,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正式颁布宪法;7·14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7 ~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 1765,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开始。 1785,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8-19世纪之交,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 18世纪末19世纪初,新古典主义美术。 1807,富尔顿发明蒸汽轮船。 1804~1814,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5,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文学。 1840左右,机器制造业诞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世界近现代政治一作业

世界近现代政治(一)作业 1,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转折点”是指 A.以和平方式结束了英国的君主统治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平衡 D.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得以正式确立 2,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在建立现代政治制度的过程中,英国的历史发展走了一条和平、渐进的道路,它首先把专制制度转变为贵族寡头制,然后再把贵族寡头制改造成民主政治。能体现英国以和平方式推动社会变革的历史事件有 ①17世纪中期英国革命②1688年光荣革命 ③1689年《权利法案》④1832年议会制度改革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 ①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 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 ③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这个新国家创造了一种新的国家制度,国家采用一套新的原则立国,即平等、自由、民主、法治、权力平衡,它否定王权,建立了共和国。□□不仅解决了独立和统一的问题,而且使源于英国的民主和自由原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8-19世纪时能填入上述方框的国家是 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5,普鲁士主导实现德国统一后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立宪议会制度,以确保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这种设想在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设想的正确选项是 A.联邦议会由选民普选产生 B.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C.帝国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6,材料题 材料一19世纪初,在英国的政治舞台上,托利党独揽大权,土地贵族实行只有利于他们的政策,使广大人民,包括工业资产阶级在内,都处于无权地位。……在此期间,西班牙发生的革命(1820年)、希腊革命(1821年)和比利时发生的革命(1830年),都在英国国内引起广泛的同情。特别是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在整个欧洲产生了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英国国内的改革运动。……惠灵顿公爵倒台后,国王乔治四世任命主张改革的辉格党领导人格雷勋爵组阁。格雷一面派军队镇压工人的罢工和农村的骚动,一面向议会提出改革方案,以缓和国内的强烈不满情绪。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直到19世纪30年代,德国才真正踏上工业革命的道路。……普法战争后,国家实现了最后统一。……到70年代末,德国工业革命终于宣告完成。……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它在理论上为欧美和其他地方的革命和改革做了准备。……普鲁士的统治集团在1848年革命的震撼下,感到有必要在政治上作一些调整,……国王在1848年和1850年前后颁布两部宪法,成立两院制议会,上院议员由国王任命,下院议员通过选举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