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策划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策划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策划控制程序

更改状态:B/0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策划控制程序 HSF/QESP12-2009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策划控制程序

1目的

识别和评价活动、产品、服务及场所中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并判定哪些因素对环境和安全健康具有或可能产生重要影响,以便使其得到控制。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工作场所及活动所涉及范围内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和评价工作。3职责与分工

3.1管理者代表负责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的领导。

3.2安全环保部负责该程序的实施与管理。

3.3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生产厂负责该程序具体过程的实施。

4管理内容及要求

4.1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

4.1.1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

a)企业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全部过程;

b)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c)可施加影响的合同方、供方。(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因素和使用产品的环境因素,着重考虑供方和合同方的环境绩效以及包装和运输控制);

d.水体排放、大气排放、噪声排放、固废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当地其它环境问题及社区问题等若干方面。

4.1.2环境因素的状态与时态

环境因素的识别包括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

环境因素的识别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4.1.3危险源的识别范围

a)公司内所有设备、设施,包括:

生产运行系统的生产设备、设施及动力设备、设施等;

储存运输系统的仓库、货物、道路、车辆等;

所有安全保护设施、建构筑物及作业环境条件;

公司内生产作业布局的安全性;

饮食、医疗场所;

更改状态:B/0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策划控制程序 HSF/QESP12-2009

b)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包括:

员工、辅助工、外来人员和其他进入公司人员对进入化工生产现场的安全常识和禁忌规定的了解;

安全意识与岗位技能;

生产操作与维修作业;

基建施工与机械加工作业;

搬运作业与车辆运输作业;

生产经营及后勤各项管理活动。

4.1.4.危险源的状态

危险源的识别包括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a)正常状态(即常规活动)是指:生产系统的正常开车状态、设备完好运行状态、工艺控制在规定指标之内的状态、辅助设施及各项管理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

b)异常状态(即非常规活动)是指:生产系统的大、中、小修状态;局部或整体停车状态;局部设备、工艺、安全保护偏离规定要求,需临时处置或特别控制的状态。

c)紧急状态(即非常规活动)是指:已规定的重要危险岗位的控制指标突破安全警戒标准,可能引发或已经发生严重安全后果的状态,包括火灾、爆炸、重大泄漏、恶性中毒、触电、严重的物理、化学伤害事故或事件。

4.1.5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方法

识别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从物和人两个方面、三种状态、三种时态,采取现场登记、工艺过程分析、统计综合、水平对比、问题调查等方法结合进行。识别应考虑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影响的范围、性质和时间;有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相关方要求;企业运行的经验等。

4.1.6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步骤

管理者代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按职能管辖范围和规定的方法对装置设施和活动过程进行调查识别:

a)根据资料和现场状况以及过程分析进行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登记;

b)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常规惯例进行鉴别;

c)综合分类统计,形成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调查表;

d)调查表发至各部门、生产厂,由其补充识别;

更改状态:B/0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策划控制程序 HSF/QESP12-2009

4.2环境因素的评价

4.2.1环境因素的评价依据

a)发生频次、环境影响的范围、环境污染的危害程度、相关方的关注程度、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符合性;

b)企业实际情况(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经济承受能力、对企业公共形象的影响等);

4.2.2 环境因素评价方法

安全环保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环境因素调查表进行综合分析,对识别、确认的每一个环境因素,从发生频次、环境影响范围、环境污染的危害程度、相关方的关注程度、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5个方面,采取“评分法”进行逐项打分评价,形成环境因素清单。评价标准如下:

A 发生频次:

B 环境影响的范围:

C 环境污染的危害程度:

更改状态:B/0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策划控制程序 HSF/QESP12-2009

D 相关方关注程度:

E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

4.2.3重要环境因素判定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a)评价因子数值A+B+C+D+E≥15分

b)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安全环保部编制公司《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清单》,《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管理者代表审批,负责将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结果传递给相关部门,作为建立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和运行控制程序的依据。

4.2.4环境因素控制计划与措施

凡属重要环境因素的项目,应着重考虑实施环境管理方案,采取环保治理措施或建立相应的管理程序实施控制。

4.3危险源的评价

4.3.1评价依据

a)对安全和健康影响的范围和规模、性质的严重程度、发生的频次;

b)以往运行的经验(事故)和对危险的实际控制能力;

c)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相关方的要求;

更改状态:B/0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策划控制程序 HSF/QESP12-2009

d)实际监测与调查结果。

4.3.2评价方法

安全环保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危险源调查表进行综合分析,对识别出的每一个危险源,按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发生事故(事件)产生的后果(C)三个方面,采用LEC值法进行评价。

4.3.3评价标准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发生事故(事件)产生的后果(C)

4.3.4建立危险分级标准(D)

安全环保部组织相关部门按上述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按D=L×E×C进行计算,确定各项最终分值,按D值确定各项危险等级。凡属危险3级、4级的项目均列入重要危险源控制管理。

评价结束后,安全环保部负责填写“危险源评价表”。评价结果确认后,安全环保部负责填写“危险源清单”及“重要危险源清单”,并负责将重要危险源报管理者代表批准。4.3.5安全环保部负责将重要危险源评价结果传递给相关部门,作为建立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和运行控制的依据。

4.3.6危险源控制计划与措施

凡属重要危险源的项目,应着重考虑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采取安全技术治理措施或建立相应的管理程序实施控制。

4.4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更新

4.4.1每年年底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一次评审,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识别与评价,更新环境因素和危险源。

a)管理评审要求;

b)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发生较大变化(如开发新产品、增加关键新设备、采用新工艺、管理过程改变等);

c)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发生变化;

d)相关方提出抱怨或合理要求;员工普遍提出的具有合理性、企业能够实现的要求。

4.4.2更新程序

a)正常情况下的更新,按本程序4.1、4.2、4.3执行;

b)特殊情况下的更新,由安全环保部提出,按本程序4.1、4.2、4.3执行,适

时进入清单。

4.5各部门、生产厂应建立并保存本单位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清单。

更改状态:B/0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策划控制程序 HSF/QESP12-2009

4.6安全环保部负责保存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过程中的有关记录。 5支持性文件及记录

5.1《环境因素调查表》 5.2《危险源调查表》 5.3《环境因素评价表》 5.4《危险源评价表》 5.5《环境因素清单》 5.6《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5.7《危险源清单》 5.8《重要危险源清单》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策划控制程序流程图

编写:丁思慧 审核:方跃武 批准:罗斌

记录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的步骤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的步骤1.工作活动分类 编制一份工作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2.危险源辨识 辨识与各项工作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3.风险评价在假定计划的或现有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 各项危险源有关的风险做出主观评价。评价人员还应考虑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一旦失败所造成的后果。各项危险源有关的风险做出主观评价。评价人员还应考虑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一旦失败所造成的后果。 4.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判断计划的或现有的职业安全卫生措施是否足以把危险源控制住并 符合法规的要求。 5.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如有必要) 编制计划以处理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组织应确保新采取的和已有的控制措施仍然适当和有效。 6.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可容许。 ●工作活动分类 组织执行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首先要准备一份工作活动分类表。工作活动的分类要考虑对危险源的易于控制和必要信息的收集,既要包括日常的生产活动,又要包括不常见的维修任务等。工作活动的分类方法可包括:

(1)组织厂房内(外)的地理位臵; (2)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阶段; (3)计划的和被动性的工作; (4)确定的任务(如:驾驶)。 在工作活动分类的基础上,全面有针对性地执行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组织应设计一种简单的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的格式,一般内容如下: (1)工作活动; (2)危险源; (3)现行控制措施; (4)暴露于风险中的人员; (5)伤害的可能性; (6)伤害的严重程度; (7)风险水平; (8)根据评价结果而需采取的行动; (9)管理细节,如评价者姓名、日期等。 ●危险源辨识 1.危险源分类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危险源很多,存在的形式也较复杂,这在辨识上给我们增加了难度。如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控制管理制度

弘文的百度知识店铺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LFJAG 13—2018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强化危险源的管理工作,对公司所辖区域内的危险源、重要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实行登记建档,控制管理,防止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2.1本制度规定了公司所辖区域内的危险源、重要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管理控制的方法和程序。 2.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各单位及其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 3、定义 3.1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2有以下重大后果的可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3.2.1可能导致一次事故造成死亡3人及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及以上后果的危险源; 3.2.2可能导致一次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如爆炸、多人急性中毒、需要社会救助的重大火灾)及其他严重损失(如环境破坏)的危险源; 3.2.3可能造成一次坍塌事故死亡3人及以上,或价值损失50万元及以上危险建(构)筑物。

3.3 重要危险源是指介于重大危险源与危险源之间,为本企业所关注重要的危险源。 3.4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原则 按GB 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所列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4、职责 4.1 安全生产监督部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的主管部门,负责制订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办法,并组织实施;负责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负责指导重要危险源和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 4.2 各部门、部门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的责任部门,负责实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负责对重要危险源和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配合安技部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 5、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 5.1 危险源识别范围:公司区域内所有单位和作业场所,涉及厂区地理位置、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辅助设施、建筑物、材料、运输线路、干警职工、作业环境及相关方等。 5.2 危险源识别方法: 5.2.1区域划分:按部门(部门),确定出公司基本的危险源识别单元。 5.2.2确定基本的识别单元:危险源识别采用“工序(活动)/设备/人员分析法”的方法,以部门或部门工艺、工序(活动) 过程为主线,将其工艺、工序(活动)分解成若干个小单元。 5.2.3辨识内容:采取现场调查或参照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表中所列项目逐项检查的方法,分别辨识出各工序(活动)区域内的设备设施、人员、工艺、材料、能源、作业环境及相关方等各种类型的危险源。 5.3 风险评价方法:采取“是非判断法”或“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对每一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或重要危险源。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全面识别和辨识集团公司产品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控制和可以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及危险源,汇总并评价,以便判定对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全面管理和有效的风险控制。 2.范围 适用于集团公司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 3.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不可接受风险清单的审批。 3.2 综合经营计划部负责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评审、确认、评价以及制定对重要环境因素和不可接受风险的措施计划。 3.3 各部门负责按要求对本部门所属范围、人员、设备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危险源的辨识工作,汇总并进行控制。 3.4各二级单位负责各单位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管理工作。 4.工作程序 4.1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 4.1.1 每年第一季度,综合经营计划部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工作。 4.1.2 各部门负责按照要求从产品生产组织投入和产出过程中识别出环境因素。识别时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从向大气排放、向水体排放、废弃物管理、土地的污染、噪声的影响、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相关方的影响、当地其它环境问题及社区问题等若干方面识别出所有环境因素。识别工作结束后按要求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措施表》。 4.1.3 各部门负责按作业区域、工艺流程对照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生理性、行为性、作业环境不良等关注方面进行危险源辨识,辨识过程要特别关注“三种时态”、“三种状态”。辨识工作结束后按要求填写《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时应考虑: a)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b)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c) 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 d) 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措施

***************************************** ************ (三标段)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控制措施 批准: ***** 审核: **** 编写: ***** 承包人: ********* * ***** 日期:2016年 7月 5日

说明 1、评价程序 危险源识别的准备、工作活动的分类、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确定危险源是否可容许、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2、评价方法 针对项目施工特点,结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规定,采用 LEC 法,本评价采用D=LEC 方法进行评估。 3、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根据具体情况可分为:制定目标及管理方案、制定管理程序、制定制度或办法、培训与教育、制定应急预案、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保持现有状况、离开岗位,立即停止工作。

区域:项目部(办公及生活区)涉及人员:全体项目部工作人员及进入项目部人员 评价方法法 序涉及危险的活动/号过程或场所 1 2 31、办公区 4 5 6 7 8 9 10 122、生活区 13 14 15 16 危险源 办公设备插头不牢、采用劣质插 板、线路老化 办公室接电不当或私拉电线 办公室使用电热水器、电脑、空 调等拉线绝缘层破损 办公室抽烟及明火未及时熄灭 或与易燃物 宿舍内私拉电线宿 舍内使用不合格电线 宿舍内使用电加热器 宿舍内电线从铁架、铁床上缠绕 宿舍内使用大于 60W 照明灯食堂 液化气罐与灶台过近,少于 1.5 米 食堂火源处未设灭火器 卧床吸烟,乱扔烟头 食堂采购腐烂变质蔬菜、肉制品 食堂无防鼠、蝇措施 食堂与坑式厕所、污水池距离小 于30 米 时态 /状态可能导致的危险 直接评 作业条件评价法 重要危 风险 现有控 价法险源制措施 级别 是否L E C总分是否 将来/异常触电367126√三级c、 d、e 现在/正常触电、火灾3315135√三级c、 d、e 将来/异常触电、火灾√3615135√三级c、 d、e 将来/紧急火灾√√二级c、 f 、 e 现在 /正常触电3315135√三级c、 d、 e 现在 /正常触电367126√三级c、 d、 e 现在 /正常触电、火灾1616√五级d、 e 现在 /正常触电367126√三级c、 d、 e 现在 /正常火灾1616√五级d、 e 现在 /正常火灾、爆炸367126√三级c、 d、 e 现在 /正常火灾367126√三级c、 d、 e 现在 /正常火灾367126√三级c、 d、 e 现在 /正常食物中毒1616√五级d、 e 现在 /正常其他伤害1616√五级d、 e 现在 /正常其他伤害1616√五级d、 e 17现场无医药急救箱,无卫生管理 其他伤害1616√五级d、 e 现在 /正常 制度 注:现有控制措施根据具体情况填a、制定目标及管理方案; b、制定管理程序;c、制定制度或办法;d、培训与教育; e、制定应急预案; f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g、保持现有状况;h、离开岗位,立即停止工作。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控制管理制度

商合杭铁路站前17标段 一分部综合架子队 (646+779.86~663+352)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控制 管理制度

编制: 复核: 审批: [键入公司名称]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目录 1 目的与范围 为强化危险源的管理工作,对项目所辖区域内的危险源、重要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实行登记建档,控制管理,防止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项目所辖区域内的危险源、重要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管理控制的方法和程序。 2 总则 2.1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2.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原则 2.2.1按 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中所列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2.2.2有以下重大后果的可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a.可能导致一次事故造成死亡3人及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及以上后果的危险源;

b.可能导致一次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如爆炸、多人急性中毒、需要社会救助的重大火灾)及其他严重损失(如环境破坏)的危险源; c.可能造成一次坍塌事故死亡3人及以上,或价值损失50万元及以上危险建(构)筑物。 重要危险源是指介于重大危险源与危险源之间,为本项目所关注重要的危险源。 3 职责 3.1安质部职责 安质部是项目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的主管部门,负责制订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办法,并组织实施;负责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负责指导重要危险源和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 3.2其他部门职责 各部门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的责任部门,负责实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负责对重要危险源和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配合安质部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 4 危险源的识别 4.1危险源识别范围 施工区域内所有作业场所,涉及厂区地理位置、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辅助设施、材料、运输线路、员工、作业环境及相关方等。 4.2危险源识别方法 4.2.1区域划分:按部门确定出项目基本的危险源识别单元。 4.2.2确定基本的识别单元:危险源识别采用“工序(活动)/设备/人员分

(LECD)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docx

危险源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法。 ①风险分级。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 级、2 级、3 级、4 级、5 级。分级的标准见表1 :表1 风险分级 ②事故的后果与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风险级别见表2: 表2 事故后果与可能性综合评价结果 ③LEC 法。本评价采用D=LEC 方法进行评估。 该方法是美国的K.J.格雷厄姆(Kenneth j.Graham)和G.F.金尼GilbeF.Kjnney)研究了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提 出了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任务条件的危险性作因变量,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及危险严重程度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实际

经验他们给出了解情况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或图上,查出其危险性的一种评价方法。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 这一方法的具体表述是,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 个: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C——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 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确定了上述3 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值(L,E,C 的取值分别见表3、表4、表5),并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危险性 D 的分值。据此,要确定其危险性程度时,则按表6 所表示的分值进行危险等级的划分或评定。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建立和保持该程序,识别与评价公司在活动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和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同时根据公司情况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及时更新环境因素,实现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3.术语与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术语和定义。 4.职责 4.1工程管理与安保部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实施本程序,并负责对本程序指导,监督本程序的执行。具体负责审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2行政办公室负责公司机关办公区域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建立《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3项目管理处负责其驻地办公区域内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对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重要环境因素清单》进行统计分级,建立《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4公司副总经理(生产)审批《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5《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的上报、审核、审批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5.工作程序 5.1 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和时机 5.1.1 识别的方法: 公司主要通过环境因素现场调查的方法来识别环境因素。 5.2.2 识别的时机: 公司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初期,应及时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价; 环境管理体系正式运行后,行政办公室于每年年初对所负责控制的环境因素予以识别和评价,以后每年识别一次;项目管理处在项目开工前对所负责控制的环境因素予以识别和评价,以后每年识别一次。

5.2 识别环境因素的依据 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及“八个方面”。 5.2.1 三种状态 a)正常状态; b)异常状态:指非正常但可预见; c)紧急状态:不可预见的且对环境有较大影响。 5.2.2 三种时态 a)过去:以往出现的; b)现在:正在发生并可能持续到未来的; c)将来:不可预见的,如服务、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变化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5.2.3 环境因素识别应考虑的八个方面 a)向大气的排放:主要是粉尘、污染气体的排放等; b)向水体的排放:生活废水与建筑污水的排放,对天然水体的污染与破坏等;

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评价及控制措施

核工业南京建设有限公司田湾核电项目部 TIANWAN NUCLEAR POWER PREPARATORY OFFICE,NANJING NUCLEAR POWER BUILDING Co. 工程名称:Project name: 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负挖工程 文件名称:Document name: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 文件类别Doc. Type 技术文件 Tech. Document 单位工程 Unit Project 3、4号机组负挖工程 编制单位Developer Dep. 核工业南京建设集团有限公 司田湾核电项目部 文件编号 Code THNJ/TFFW-AQ/CX-04 A 11/8/20 CFC 版次Rev. 日期 Date 状态 State 编制/修改 Dra./Nod 审核 Reviewed 批准 Approved 修改说明 Mod .Ref 受控号 Under-controlled No. 非受控 Non-controlled No.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 1.目的

确保XX工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有效的运行,实现持续改进和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XX工程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 3.职责 项目经理 3.1.1负责本项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的制定工作。 3.1.2负责审批项目部《重大危险源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质量安全部 3.2.1负责本项目部施工区域危险源的辨识、评价。 3.2.2定期对《危险源辨识及主要控制措施明细表》进行更新。 3.2.3编写制定《重大危险源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4工作程序 工作步骤 4.1.1选择确定危险源区域。 4.1.2辨识区域内的危险源。 4.1.3危险源的定性和定量评价。 4.1.4确定《重大危险源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危险源辨识 4.2.1各部门、施工队根据施工作业特点辨识相关的危险源。 4.2.2、由项目经理组织各部门、班组召开专题会议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4.2.3质量安全部负责编写《危险源辨识及主要控制措施明细表》、《重大危险源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分为:物理性危害危险、化学性危害危险、生物性危害危险、心理生理性危害危险、行为性危害危险、其它危害危险共六大类。 危险源识别的方法 4.4.1 询问和交流; 4.4.2 现场观察;

(LECD)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1.评价目的 识别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 2.适用围 评价适用于该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的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策划与更新。 3.评价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基本步骤图 3.1危险源识别准备 收集国家、地方、行业关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等资料的现行版本,掌握相关的规定。 3.2危险源的识别

(1)危险源的识别围。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有漏项,应充分考虑正常、异常、紧急3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将来3种时态,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资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应考虑以下围:①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的活动(如临时的抢修);②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③生产所有的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含自有的或租赁、分包商自带)。还应特别考虑如下的容:①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作业工种、特殊行业工种;②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设施和工程;③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 ④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⑤具有职业性健康伤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⑥曾经发生和行业容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和情况;⑦认为有单独进行评估需要的活动和情况。 可依据的有关法规有:《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职业病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2)危险源识别方法。方法采用询问与交换、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事件树、故障树等分析方法。 3.3危险源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法。 ①风险分级。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分级的标准见表1: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及表格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企业生产、产品、服务中能够控制的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为本企业环境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全过程。 3、职责 3.1 各部门负责调查、评价本部门的环境因素,并填写环境因素调查表。 3.2 质安部负责对调查公司的活动/服务中,所涉及的环境因素并编制成清单下发给各部门,各部门根据各部门的地理环境、活动/服务范围、能源/资源种类等,再调查各部门的环境因素,经确认汇总、登记后再进行重大环境因素的评价工作。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对企业重大环境因素清单和管理方案的审核。 3.4 质安部负责发放公司环境因素清单。 4、环境因素识别 4.1 环境因素识别的要求和方法 各部门按下列要求进行部门工作范畴内的环境因素识别。 环境因素为凡对大气、水、资源、土地等产生污染的因素 4.1.1 应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 4.1.2 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覆盖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和七个方面,既过去时态、现在时态、将来时态;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排水、粉尘排放、废物管理、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消耗和浪费、对社区的影响(噪音、火灾、爆炸等)、当地其他环境和社区问题、土地污染等。 4.1.3 识别环境因素时,下列四种方法可联合使用。 ①调查法 ②现场观察法 ③排查法 ④过程分析法 ⑤物料测算法; ⑥专家咨询法;

⑦测量法; ⑧查阅文件记录法; 4.1.4 实施识别环境因素工作时,应将本部门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进行分析,各方面环境问题尽量全面的识别出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噪声:包括施工机械噪声、土方施工车辆噪声等; 2)废水:包括建筑生产废水、生活废水; 3)废气:汽车、机械、化学物品挥发有毒有害气体; 4)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生产垃圾(包括有毒有害、无毒无害、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5)扬尘:施工扬尘、施工场地自然扬尘; 6)资源能源浪费:包括水、电、油、原材料等; 7)潜在泄漏:化学品泄漏、油泄漏、气体泄漏; 8)潜在火灾、爆炸:乙炔、炸药、油漆、木材等的; 4.1.5 各部门将环境因素调查表,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交质安部,质安部对各部门已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分类、登记、核定和汇总,为环境因素评价提供依据。 4.2 重要环境因素评价 4.2.1 重要环境因素是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因素。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是企业实施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企业在制定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实施预防和控制等方面加以考虑,以将重要环境因素转化为具体的管理对象;并指出管理要求。评价重要环境因素是在识别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明确管理重点和改进要求的过程。 4.2.2重大环境因素的评价依据考虑以下方面; ①有关标准、法律法规要求; ②发生的频率; ③环境影响的规模; ④环境影响的时间; ⑤相关方关注的程度,包括对企业及产品形象的影响程度; ⑥潜在的环境风险和存在的安全隐患 ⑦环境因素所产生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 4.2.3 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方法;为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由管理者代表和质安部一起研究,拟出相关人员组成的重大环境因素评价小组,进行重大环境因素的评价工作。 ①跟踪环境影响:从发现的重大环境影响跟踪出重大环境因素;

(风险管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一、目的 为了准确的辨识出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施工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场所。 三、危险源的辨识内容: (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3)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4)施工工序: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7)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 (8)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9)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10)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四、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类。 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分类可任选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 a)物理性危险源: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梭矿传动链条无防护罩、洞内爆破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如:电线接头未包扎、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如:手风

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控制程序

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控制程序 1.目的 识别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存在的,会影响到体系管理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要求。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活动中,识别内外部存在的机会和风险,及应对措施的建立和评价过程。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落实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的定期识别和评审。 3.3各部门:负责参与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和评审; 4.定义 4.1内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例如组织使命、资源、内部管理、内部绩效等。 4.2外部环境:例如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有关的因素等。 4.3相关方:人或组织,能影响组织的某个决策或活动,或被其影响,及认为自身会被其影响。如:客户、外部供方、行业组织等。 5.程序 5.1 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要求的识别对象 5.1.1 在分析外部环境因素对公司质量/环境体系的影响时:可考虑: a. 宏观经济因素:如汇率、国家经济、CPI指数、信贷; b. 市场竞争因素:如市场占有率、可替代产品、行业标杆企业状况、顾客趋势等; c. 社会因素:如本地就业数据、教育水平、工作时间、假期等; d. 政治因素:如政治稳定性、本地基础设施、政府公共服务等; e. 法规因素:如产品法规、有害物质法规、劳工法规等; f. 技术因素:如新科技、新技术、新材料、专利有效期等; 5.1.2 在分析内部环境因素对公司质量/环境体系的影响时:可考虑: a. 公司使命:如愿景、目标、义务; b. 公司资源:如:财务、人力、环境、基础设施、知识储备; c. 公司管理:如组织架构、决策过程; d. 公司运营绩效:产品先进性、生产交付能力、体系能力、客户评价、质量管理绩效、合规性等。 5.1.3 在分析相关方要求时,可考虑: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为了辨识、评价施工生产活动中存在的职业安全卫生、环境危险源,评价其危险程度,依此实现对职业安全卫生、环境危险源进行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并提供培训等相关信息,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北京环能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个。第二章机构及职责 各项目管理部门组织对所承担建设、运营项目的危险源辨识、评价及危险源控制工作,负责填写本单位的《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表》和《危险控制计划清单》、《环境因素控制计划清单》。项目部负责本项目的危险源辨识、评价及危险源控制计划的制定工作,负责填写本项目《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表》,组织制订《危险控制计划清单》、《环境因素控制计划清单》并报公司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公司技术部负责对危险源辨识、评价及危险源控制的指导工作,并负责各部门危险源辨识、评价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及整理工作,编制出公司《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表》和《危险控制计划清单》、《环境因素控制计划清单》,并监察项目部危险源控制计划的执行。第三章工作程序 每年年初,技术部、各部门应针对本单位危险源辨识、评价及危险源控制计划工作的需要,结合本单位生产活动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实施方案》、《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实施方案》,并发布给相关项目。项目部按公司《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实施方案》、《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实施方案》,对本项目所有作业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以及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填写《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表》。技术部将各项目部上报的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结果汇总为本单位的《危害辨识、危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辨识、环境评价表》,分析、评价出不可接受的重大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重大环境因素,编制《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报告》、《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报告》,制定并发布公司《危险控制计划清单》、《环境因素控制计划清单》,督促各部门落实危险有害因素控制措施。公司总工程师审核并发布公司直管工程《危险源控制计划清单》、《环境因素控制计划清单》。并对各项目部的危险源控制计划

EHS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 评价控制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号: EHS- 01 xxxxx有限公司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编号:EHS-01 版本:B/1 编制日期:2013-1-22 生效日期:2013-1-30 1.目的 为了识别、评价公司能够控制以及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危害,确定、更新重要环境 因素、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并对其进行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活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和管理。 3.职责 3.1 安全部 3.1.1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因素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 3.1.2 负责组织各部门所有过程中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工作。 3.2 各部门 负责本部门的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3.3 总经理 负责审批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 4.工作程序 4.1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因素评价及控制过程 4.1.1 环境因素、危险辨识、风险评估控制图如下: 为本程序的要求

4.1.2 风险评价的基本过程如下图 风险评价和确定过程本程序的条款对照 确定危害及其影响 建立详细目标和表现准则确定和评价风险控制措施4.2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识别评价适用的法律法规、其他要求、评价准则等4.3 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4.4 确认风险等级并予以记录 在公司各层次上建立目标和表现准则 制定有效的程序、作业文件和应急预案 实施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 4.2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识别评价 4.2.1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识别 4.2.1.1 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 a) 各部门工作区域中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 资源消耗等,参见表1。 b) 环境因素的识别应包括与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可控制和可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c) 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以下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和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4.2.1.2 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辨识范围: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与评价实施细则(总结版)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及评价管理办法 (实施细则)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责任公司

前言 本标准是中航锂电(洛阳)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化导则之一,下面列出了该系列标准预计结构及公司标准代号: 本标准是由中航锂电(洛阳)有限责任公司质量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航锂电(洛阳)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批准人: 本标准编号:

引言 本标准根据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4001—2004/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编写。 本标准主要对公司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中4.3.1条款作出规范性的规定,规定本公司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环境因素识别方式,并对该方式提出规范性管理的要求,以此进一步提高本公司体系运行绩效,为体系审核提供依据。

目录 1.范围 (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5) 3.术语 (5) 4.职责 (6) 5.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6) 6.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步骤 (10) 7.危险因素、环境因素台帐的建立及管理 (11) 8.检查与考核 (12)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GB/T24001—2004/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QB/GPEC 20600002-2006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手册》 法律法规及其公司相关规定; 行业规范; 客户的相关要求; 当地政府的关于环境方面的有关要求; 3. 术语 3.1事故:造成死亡、疾病、损坏或其他损坏的意外情况; 3.2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3.3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 根源或状态; 3.4 危险源辨识: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5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6风险评价:评价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允许的全过程; 3.7可容许风险: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 程度的风险; 3.8风险评估:对危险源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分级,对风险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 3.8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3.9相关方: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有关的或受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影响的 个人或团体; 3.10环境:环境既包括以空气、水、土地、植物、动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 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式,也包括生命体形式。环境是相对于某个主体而言的,主体不同,环境的大小、内容等也就不同。

(完整版)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对公司物业和商业综合体运营服务提供过程所涉及相关人员的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及所有设施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并进行风险分级,确定不可接受风险并及时更新,以便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管理和有效的风险控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物业和商业综合体运营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活动。3.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公司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负责审批公司重点危险源清单。 3.2 行政综合部负责组织各部门识别公司的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价工作,填写《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登记表》,并负责《重点危险源清单》的建立和控制。 4.工作程序 4.1 选择活动、产品或服务 根据本公司物业和商业综合体运营服务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活动、服务。 a) 物资采购、贮存; b) 设施设备运行、维护和保养; c) 物业和商业综合体运营服务过程(包含商业综合体运营、保洁绿化、秩序维护、工程、客服、办公); d) 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音、振动、高低温); e) 各项制度(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 f) 潜在紧急情况和其它辅助活动。 4.2 识别活动、服务中的危险源。 公司依据活动或服务的范围、性质和时间安排对危险源进行辨识,通过评价,确定不可接受风险,建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和《重点危险源清单》。 4.2.1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以用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等方法。 4.2.2 危险源辨识评价时需考虑的方面 a) 所有进入物业管辖范围内人员的活动(常规或非常规); b) 物业管辖范围场所的地理位置及环境、设施;

c) 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 d) 企业原有经验及控制方法,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e) 绩效监视和测量的手段; 风险因素的考虑还应包括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 异常、紧急)和七个方面(机械性能、电能、势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 和人机工程因素)。 4.3 危险源类别及其作用 4.3.1 危险源类别 危险源就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一般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指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4.3.2 一起事故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发生事故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它们分别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大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程度。 4.4 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分为以下类别: A、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a)设备设施的缺陷b)防护缺陷c)电危害d)噪音危害e)振动危害f)电磁辐射g)运动物危害h)明火i)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j)造成冻伤的底温物质k)粉尘与气溶胶l)作业环境不良m)信号缺陷n)标志缺陷o)其他 B、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 a)易燃易爆性物质b)自然性物质c)有毒物质d)腐蚀性物质e)其他 C、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 a)治病微生物b)传染病媒介c)致害性动物d)致害性植物 D、心理性、生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a)负荷超限,包括:体力、听力、视力等 b)健康状况异常 c)心理异常,包括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 d)辨识功能缺陷:感觉延迟、辨识缺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通用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60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 识(通用版) 对于危险源的认识,一直以来大家都是一些模糊的概念,各企业为了通过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都在咨询管理公司的指导下整理了公司各部门的危险源,并形成了危险源辨识清单,但是大多数的结果都有是,将危险源辨识清单摆放在资料柜中储存,每年再拿出来更新几条,以满足体系运行的要求。这其实是一个本末倒置的作法,完全将危险源管理中最重要的东西给忽略掉了,本着让大家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管理有一个基础的认识,以下就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过程进行一些基础的说明,希望给大家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首先,危险源及风险评价的定义是什么?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也就是说,危险源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另外一种定义是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GB/T28001-2001)术语和定义,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对危险源的定义中没有包括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关于重大危险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起草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中有明确的定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我们公司不存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工业城天然气站属于标准所称的重大危险源) 风险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工作方案

XX公司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工作方案 根据公司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队室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充分认识做好危害辨识、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要通过对危险源的进一步辨识全面掌握危险源的基本情况建立危险源监控管理系统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科学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真正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到实处认真做好危险源辨识工作。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根据公司方案要求成立危险源辨识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组长为门机二队危险源辨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室队危险源核查、评价与监控管理工作。 三、统筹安排分步推进。 (一)培训学习阶段(2月中旬) 1、按照安调室相关要求参加培训学习并掌握危险源辨识的范围、方法及相关知识和要求。 2、结合培训内容对全员进行危险源辨识知识的培训学习确保每位员工能掌握危险源辨识的技能为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工作打下基础。

(二)明确范围全面核查阶段 2月10日至4月5日 1、初次辨识阶段2月10日-2月29日 (1)制定计划。根据公司要求结合我队实际制定危险源辨识工作计划以操作岗位、作业环节、活动范围为基础以班组为单位以员工个人为着手点自下而上对各项作业活动进行全面排查、分析评价、并落实监控措施达到全员参与。 (2)班组开展。在以往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完善确定本室队、班组生产活动、服务或运行范围内的危险源。依据班组工作岗位的作业活动辨识每一道作业环节的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使危险源在班组得到控制。 (3)班组评审。每位员工每班次对所参加的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班组进行汇总并通过班前班后会或交接会进行讨论和评审最终形成以班组为单位的危险源辨识材料。 (4)室队评审。室队对各班组危险源辨识材料进行评审对同种作业活动进行汇总整理指导和监督班组危险源辨识活动的开展。 2、补充完善阶段3月21日-4月5日 室队根据公司对室队、班组辨识出的危险源的评审要求组织人员着重对新增的危险源的辨识展开讨论确保危险源辨识具有较强的广泛性、系统性和符合性。 (三)审定发布阶段4月6日-4月30日 危险源辨识材料经汇总、审定、发布后按照已制定的控制措施、管理方案实施管理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