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科学试题(温室效应)

PISA科学试题(温室效应)
PISA科学试题(温室效应)

PISA科学试题:温室效应

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

温室效应:事实还是幻想?

生物需要能量才能生存,而维持地球生命的能量来自太阳。太阳非常炽热,将能量辐射到太空中,但只有一小部分的能量会到达地球。

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就像包裹着我们的星球表面的毯子一样,保护着地球,使它不会像真空的世界那样,有极端的温差变化。

大部分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会穿过大气层进人地球。地球吸收了部分能量,其他则由地球表面反射回去。部分反射回去的能量,会被大气层吸收。

由于这个效应,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比没有大气层吸收能量时的温度高。大气层的作用就像温室一样,因此有了“温室效应”一词。

温室效应在20世纪越来越显著。事实表明,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不断上升。报刊杂志上常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是20世纪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

小德有兴趣研究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和地球上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他在图书馆找到下面两幅曲线图。

小德从曲线图中得出结论,认为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的上升,显然是由二氧化碳排放增加而引起的。

问题1:温室效应

曲线图中有什么数据支持小德的结论?

评分标准

满分

指出(平均)温度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均上升。

指出一般而言,气温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正相关。

零分

指出(平均)温度或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一项有上升。

指出气温与二氧化碳之间有关系,但没有清楚表明两者有什么关系。

没有作答。

问题2:温室效应

小德的同学小妮却不同意他的结论。她比较两幅曲线图,指出其中有些资料并不符合小德的结论。请从曲线图中举出一项不符合小德结论之处,并说明理由。

评分标准

满分

能够指出两幅图中,有哪一部分的曲线不是同时上升或下降,并作解释。

部分得分

指出了正确的时期,但没有给予解释。或举出了证据,证明小德的结论不是正确的,但却写错了时期。

零分

仅仅就其中一条曲线的改变趋势作出描述,而没有把改变与两幅图联系在一起。

没有作答。

问题3:温室效应

小德坚持自己的结论,即地球平均温度的升高,是由于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而引起的,但小妮则认为他的结论太草率。她说:“在接受这个结论之前,你必须确定在大气层内其他会影响温室效应的因素维持不变。” 请写出小妮所指的其中一个因素。

评分标准

满分

能够写出一个因素,该因素与太阳发出的能量或辐射有关。

写出一个自然成分,或污染物。

零分

写出影响二氧化碳浓度的因素。

不够明确或不够具体的因素。

其他错误因素或其他答案。

命题立意

本题以当前世界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为入手点,考查了观察图像并从图中获取信息,以及对图形、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到相关结论的能力。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试题特点

(l)试题突出考查了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自学能力。

题中所有的证据都是以图像的形式给出的,学生需要在读懂图像的基础上,发挥自己进行比较、归纳,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因此本题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试题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海水的淡化复习进程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海水的淡 化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二)海水淡化 班级姓名 海水淡化的意义主要是提供了淡水资源的的不足问题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 2.了解膜法和热法淡化海水的原理。 二、重点:了解膜法淡化海水的原理。 三、自学及练习 阅读课本P33页的内容并完成下面问题: 1.为什么要海水(咸水)淡化? 因为地球上的水97%以上是海洋里的咸水,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 %。淡水资源的短缺已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2.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 常用方法:法 蒸馏是分离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它是靠达到“沸点”而蒸发出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变为液体,其过程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的过程。 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填空: (1)除去海水中的盐而得到淡水,最常用的方法是法。 (2)加热时,试管中的海水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给海 水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3)往得到的冷凝水中滴加AgNO3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冷凝水纯水(填“是”或“不是”)。 (4)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你认为应对(举一例)。 完成课本上的实验并思考: (1)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你认为应对实验装置做哪些改进? 从以下方面考虑: ①进一步延长水蒸气在导管中的滞留时间(如适当延长) ②可以使用冷凝剂通过管壁进行热交换(如在导管外壁包) ③可将收集水的试管放入盛有的烧杯中 ④可使用冷凝管 (2)怎样检验小试管中得到的冷凝水是否是淡水? 向小试管里的冷凝水中滴加溶液,如果没有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是淡水。 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规模化、产业化的方法: 阅读课本P33最后一段至P34的“多识一点”的介绍,完成以下题目 第一种方法:膜法。也称 如图,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填写“增加”、“不变”或“减少”) 第二种方法:热法 1. 较为常用的方法和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李静:关于全球变暖对海洋生物产生的影响的讨论

关于全球变暖对海洋产生的影响的讨论 学生姓名:李静 学号:1302030115 专业班级:海洋科学131班 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2015年10月8日

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摘要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洋的影响巨大,其中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更是可怕。海洋温度的上升把许多种鱼类赶向两极地区,同时还提高了一些海洋物种的灭绝几率。研究表明,如果温度再上升2摄氏度,珊瑚可能会停止生长,上升3摄氏度时开始溶解。尽管大气层中的温度上升较慢,但是这些可怕的现象仍然给你我敲响了警钟。 关键词: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海洋生物 The impact of global warming on marine life

Abstract Due to the people burning of fossil fuels, such as oil, coal, or deforestation and the burning will produce large amounts of carbon dioxide and other greenhouse gases, these greenhouse gases on the radiation from the sun visible light with high permeability, and the long wave radiation emitted from the earth with a highly absorbent, can strongly absorb infrared radiation on the ground, resulting in the earth's temperature to rise, the greenhouse effect. Global warming is due to the greenhouse effect, global warming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ocean, and the impact on the marine life is terrible. The rise of the oceans has driven many species of fish to the polar regions, but also increased the risk of extinction of some marine species. Studies show that if the temperature rises 2 degrees Celsius, coral may stop growing, rising 3 degrees Celsius, began to dissolve. Even though the atmosphere in the temperature rise slowly, but these terrible phenomenon still give you I sounded the alarm. Keywords:greenhouse effect; global warming; marine life 一、全球变暖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2020年研究实验报告三篇

研究实验报告三篇 篇一:化学实验研究报告 我们初三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化学,从中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初步学会了用简单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的方法,同时也对化学有了不少感性认识。初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和理论虽然还很肤浅,但是它为我们了解化学、建立初步的化学观念打下了基础。下面是我做的关于二氧化碳的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 实验名称:对二氧化碳的探究 实验地点:家里 实验时间:xx年4月27日 实验目的: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实验步骤: ⒈准备实验用品: 玻璃杯、充足的二氧化碳、小蜡烛、装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充足的水 ⒉操作步骤: ⑴将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靠近鼻子,用手轻轻扇动。 ⑵将小蜡烛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内。 ⑶将适量的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盖上瓶盖,摇晃矿泉水瓶。⒊观察现象: ⑴吸入二氧化碳后,鼻子感到没有气味;吸入过多会稍有不适。

⑵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内的小蜡烛熄灭。 ⑶摇晃水瓶后,发现水瓶有明显的变扁现象。 ⒋得出结论: ⑴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供给呼吸,但可用于植 物的光合作用。此外它还是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 ⑵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用于灭火。 ⑶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心得: 通过这次简单的实验,使我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有了 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更进一步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各种化学产品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当中。只有正确认识存在于我们周围形形色色的化学现象,就能在生活中更好地体会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贡献,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从而增加社会责任感,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节约各种资源和能源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地质中学C0909班xxxx 篇二:实验报告范本 实验课程:实验名称:实验地点: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完整版)初三化学图像专题训练

\图像专题训练 1某科技小组的同学利用天然资源获得了红褐色的铜粉(含杂质炭),为了测定该铜粉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百分含量),取W g铜粉样品,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1)仪器②、⑤的名称是:②、⑤。 (2)①、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④。 (3)装置③中的实验现象是。 (4)结束实验时,先熄灭两个酒精灯,在冷却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5)利用上述装置,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④的质量,得到CO2的质量,进而求出铜的质量分数(实验过程中忽略水蒸气的影响)。为了确保测得的CO2质量准确可靠,在保证装置不漏气、称量准确、操作规范的前提下,你认为还需要的条件是 。 26.(10分)实验室有一保管不当的试剂瓶,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无机试剂。小宏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进行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有关内容见下表: 猜想设计的实验步骤可能的现象与结论 猜想一: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向其中滴入两 滴酚酞试液。 若酚酞试液变为红色,则猜想成立。 若酚酞试液无明显变化,则猜想不成 立。 猜想二:?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向其中先滴入 适量的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 然后滴入硝酸银溶液。 若溶液先没有明显变化,后出现白色 沉淀,则猜想成立。若与上述现象不 同,则猜想不成立。 猜想三:?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向其中先加入 适量盐酸酸化,然后滴入氯化钡溶 液。 若溶液先没有明显变化,后出现白色 沉淀,则猜想成立。若与上述现象不 同,则猜想不成立。 请你参与这一探究活动,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小宏的猜想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猜想成立,则产生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宏的猜想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猜想成立,则产生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宏同学对猜想一所描述的实验现象和作出的结论是否正确?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除了小宏的三种猜想,请你再补充一种猜想,模仿上述过程,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验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黄军,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近几百年来,全球气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也随之产生了很多新的环境问题,影响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如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冻土融化、冰湖封冻期缩减、陆地面积减少、中高纬生长季节的延长、动植物生长范围向南北两极和高海拔地区延伸、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等。 关键词: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锐减 The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on Ecosystem Huang Ju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Abstract:The global climate has dramatically changed over the centuries, which features global warming. Global warming triggers a lot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decrease in bio-diversity, sea level rising, frozen earth melting, the period of freezing lake shortening, the shrinking of the land, growing time of the middle-high altitude prolonging, the scope of the animal and plant extending from the pole to high altitude, and the anthesis advancing. Therefore, the global warming has affected a variety of aspects of the bio-system. Key words:Global warming; green-house effect; eco-environment; loss of biodiversity 1 引言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专家预估:未来50-100年全球和我国的气候将继续向变暖的方向发展。我国气候的变暖趋势

硫的转化练习详解

硫的转化练习详解 xx-9-231.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酒精清洗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黄B.二氧化硫的排放会导致产生光化学烟雾C.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退色,体现了其漂白性D.浓硫酸可用来干燥SO 2、CO、Cl2等气体2.有一关于实验操作的谜语:“我入水中较安全,水入我中真危险,我与水合多放热,实验牢记保平安。”这一实验操作是指( )A.将金属钠保存在水中 B.将盛有一粒白磷的一烧杯水加热至60℃C.用压强计测某一深度处的水压 D.稀释浓硫酸3.“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直径小于10-7m),不易沉降(可漂浮数小时甚至数年),它与空气中的SO 2、O2接触时,SO2会转化为SO3,使空气酸度增加。飘尘所起的主要作用与下列变化中硫酸的作用相同的是( )A.胆矾中加浓硫酸 B.浓硫酸与木炭共热C.乙酸乙酯与稀硫酸共热 D.浓硫酸与铜共热4.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O2属于大气污染物B.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C.CO

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5.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通过品红溶液 B.通过盐酸,再通过BaCl2溶液C.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D.先通过酸性KMnO4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6.以下每个选项中的两组物质都能反应,且能放出同一种气体的是( )A.铜与稀硫酸,铜与浓硫酸 B.铁与稀硫酸,铁与浓硫酸C.硫化钠与稀硫酸,亚硫酸钠与稀硫酸D.硫化钠与稀硫酸,硫化钠与稀盐酸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水用于消毒是因为氯水中含有氯分子B.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是因为二氧化硫能与部分有机色素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C.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是因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为强碱D.活性炭能使品红溶液退色是因为活性炭具有还原性8.下列有关SO2的性质的探究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9.硫黄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甲,甲溶于水得溶液乙,向乙溶液中滴加溴水,溴水退色,乙变成丙。在丙里加入Na2S生成气体丁,把丁通入乙得到沉淀戊。甲、乙、丙、丁、戊均含有硫元素,则它们正确的顺序是(

全球气候变化对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保护生物学》期末考查 姓名: 学号: 一、简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选择价值、遗传价值及存在价值,还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 1、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表现在当地消耗使用价值(如食物,消费等)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地消耗使用价值,是指诸如猎物、薪柴等在当地消耗而不进入国内或国际市场的物品的价值。生产使用价值是指从野外收获、在国内或者国际商品市场销售的产品价值。 2、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并作为二氧化碳汇集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以及宜人价值(生态旅游、自然史与教育)等。 3、选择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长期价值也是选择价值或者潜在价值。今天,没有人敢确定现在还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种在将来也不会有利用的价值(一些具药用的物种)。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究竟能提供多少对农林业发展有用的遗传材料也很难确定。 4、存在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价值,指伦理或道德价值,自然界多种多样的物种及其系统的存在,有利于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功能的保持及其结构的稳定。存在价值常常受保护愿望来决定,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同情和责任。一个物种的存在价值有多大,它的消失究竟带来多大的损失,目前人们还难以准确评估,正如人们不能评估一只恐龙的存在价值一样。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价值也可以是收益价值或遗产价值——为保护子孙后代的某种价值而愿意支付的价值总和。

二、论述全球气候变化对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球变暖研究最早从1824年法国物理学家Fourier提出温室效应的概念开始,至今己开展了将近200年,现在全球变暖己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1880-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己升高0.85℃。自1950年以来,气候系统的许多变化是史无前例的,科学家认为1983-2012年可能是北半球近1400年来最暖的30年,如果没有积极有效的措施,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年平均气温将比前工业时代至少上升1.5℃[1]。 1950-2010年间,全球有约5.7%的陆地面积发生了主要气候类型的转变,包括:干旱气候类型以及高纬度大陆气候类型的扩张、极地和中纬度大陆性气候类型的缩减、温带、大陆性以及极地气候的显著向极移动、热带和极地气候的海拔增长[2]。在中国,到2010年,己经能在气候带交界地区(约全国7.5%的陆地面积)诊断到气候带的变化,包括:东北地区温寒混交林气候向温带落叶林气候的转变:青藏高原苔原气候(ET)的消失;中国西南地区温带冬早气候的西进北抬。到21世纪末,全国将有超过52.6%的面积发生气候类型的转变[2]。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大尺度的综合性影响。过去的气候变化已使物种物候、分布和丰富度等改变,使一些物种灭绝、部分有害生物危害强度和频率增加,使一些生物入侵范围扩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改变等。未来的气候变化仍将使物种物候和行为、分布和丰富度等改变,使一些物种灭绝、使有害生物爆发频率和强度增加,并将可能使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等[3]。 我将从陆地、湖泊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论述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对陆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气候带北移、两极冰山退缩,植物向高纬度地区、高海拔山地移动[1,4,5]。到2100年,全球陆地表面49%的植物群落以及全球陆地生态系统37%的生物区系发生改变,同时在无任何减排努力、全球升温4℃的最悲观模型中,全球植物多样性的平均水平将下降9.4%[4]。海平面上升,海滨植物大面积萎缩、生物入侵加剧;植物种间竞争关系发生改变,优势种改变;早春温度提前升高,植物物候节律改变;荒漠草原区土壤增温使得植物群落发生演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物种加速灭绝[4]。以及森林群落生产力下降,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威胁加大[1,5]等。 野生动物的分布区整体上向北移,如鸟类的北扩或西扩[6],昆虫向两极和高海拔地区扩展[7],种群灭绝风险增加、物种多样性降低,如蝴蝶[8]。物候期提前,加快昆虫的生长发育,

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实验报告

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卢龙县中学王佳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吸烟好象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在我身边的很多同学也都渐渐开始“吞云吐雾”,不知吸烟对自己身体的危害有多大,而且还令身边的人被迫吸着“二手烟”。无意中的一次上网,发现吸烟竟有如此大的危害,在震惊的同时,我迫切的想通过自己的实践来了解这一切。于是我在班里发出号召,同学们很快积极响应起来。 烟草的烟雾中至少含有三种危险的化学物质: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焦油是由好几种物质混合成的物质,在肺中会浓缩成一种粘性物质。尼古丁是一种会使人成瘾的药物,由肺部吸收,主要是对神经系统发生作用。一氧化碳能减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去能力。二氧化碳主要影响环境,“造成温室效应”。 一个每天吸15到20支香烟的人,其易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机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其易患食道癌致死的机纺比不吸烟的人大4倍;死于膀胱癌的机率要大两倍;死于心脏病的机率也要大两倍。吸香烟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肺部疾病本身,也增加了得肺炎及心脏病的危险,并且吸烟也增加了高血压的危险。 吸烟能够对口腔及喉部造成危害,烟的烟雾(特别是其中所含的焦油)是致癌物质————就是说,它能在它所接触到的组织中产生癌,因此,吸烟者呼吸道的任何部位(包括口腔和咽喉)都有发生癌

的可能。同时吸烟也能对空气污染造成更大的危害,吸烟所散发的烟雾,可分为“主流烟雾” 2000毫升烟雾,其中支流烟雾所含烟草燃烧成分比主流烟雾更多。支流烟雾一氧化碳含量是主流烟雾的5倍,焦油和烟碱是3倍,苯丙蓖是4倍,氨是46倍,亚硝胺是50倍。在通风不良而吸烟者又较多的地方,每一亳升烟雾里含有50亿个烟尘颗料,是平常空气中所含尘埃微粒的5万倍;一氧化碳的浓度超过工业允许阈值的840倍。大量的一氧化碳存在使人精神疲惫,劳动效率降低,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上升到中等中毒程度。 我通过一下实验证明吸烟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实验一、模拟吸烟者的肺 实验器材:一个大的废弃饮料瓶模仿人肺轮廓(瓶底剪掉一个口),一团纱布模仿肺泡,在瓶口出连接一根橡皮管模仿人的气管,在橡皮管另一口接一支抽气筒模仿人吸烟者吸入烟雾的动作,在瓶底处放香烟。 实验方法:用火机点燃香烟,同时用抽气筒进行抽气,进行拍摄,观察现象 抽气三分钟,熄灭香烟观察现象,发现纱布被薰黄。 实验结论:通过类比得出结论,长期吸烟者的肺会受到熏蚀 实验说明:纱布与人体的肺相差甚远,吸烟者的肺也不是吸一次就如本次实验现象所示,我们使用20支香烟同时燃烧,目的是放大试验

全球变暖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全球变暖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摘要: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的环境挑战。全球变暖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与人类的各种活动息息相关的,环境的恶化必将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面对人类的生存危机,人类应该通过调整自身的活动方式来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 关键字: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影响;人类健康;方式;成因;背景 1前言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1.1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 早在1908年,瑞典科学家斯凡特·阿兰纽斯就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之间存在正比关系,纬度越高,比例系数也越大。30年之后,英国科学家卡兰达提出严厉警告,人类排放的微量气体足以改变全球气候。可惜他们的主张都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严格意义上说,他们应算是“全球变暖说”人类活动致气候改变这一派的奠基人。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75度。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摄氏0.25度,而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13度)。根据卫星温度探测,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摄氏0.12度至0.22度。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 在人类近代历史才有一些温度记录。这些记录都来自不同的地方,精确度和可

绿色化学实验报告

绿色化学实验报告 绿色化学的基本介绍: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清洁化学” ,,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 )原料 ,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和溶剂。而今天的绿色化学是指能够保护环境的化学技术.它可通过使用自然能源,避免给 环境造成负担、避免排放有害物质.利用太阳能为目的的光触媒和氢能源的制造和储藏技术 的开发,并考虑节能、节省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量。 背景: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十分严重,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害废物达 3 亿吨~ 4 亿吨,给环境造成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严峻的现实使得各国必须寻找一 条不破坏环境,不危害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化学工业能否生产出对环境无害的化 学品?甚至开发出不产生废物的工艺?绿色化学的口号最早产生于化学工业非常发达的美国。 1990 年,美国通过了一个“防止污染行动”的法令。1991 年后,“绿色化学”由美国 化学会( ACS)提出并成为美国环保署(EPA)的中心口号,并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积极响 应。 核心: 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 最终产物。 绿色化学涉及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内容广泛。它的主要特点是: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重要性:迄今为止,化学工业的绝大多数工艺都是20 多年前开发的,当时的加工费用主要包括原材料、能耗和劳动力的费用。近年来,由于化学工业向大气、水和土壤等排放了大 量有毒、有害的物质。以1993 年为例,美国仅按365 种有毒物质排放估算,化学工业的排 放量为 30 亿磅。因此,加工费用又增加了废物控制、处理和埋放。环保监测、达标,事故 责任赔偿等费用。1992 年,美国化学工业用于环保的费用为1150 亿美元,清理已污染地区花去 7000 亿美元。 1996 年美国 Dupont 公司的化学品销售总额为180 亿美元,环保费用为 10亿美元。所以,从环保、经济和社会的要求看,化学工业不能再承担使用和产生 有毒有害物质的费用,需要大力研究与开发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污染的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与催化: 催化剂:催化剂是化学工艺的基础,是许多化学反应实现工业应用的关键。目前大多数化 工产品的生产,均采用了催化反应技术,据统计,约 85%化学品是通过催化工艺生产的,新的 化工过程有 80%以上是依靠催化技术来完成的。特点: 催化剂只能实现热力学上可以发生的反应。 催化剂只能缩短或延长到达平衡的时间,而不能改变转化率。 催化剂具有选择性。 催化剂是第一步的反应物,最后一步的产物,即经过一次化学循环后又恢复到原来的组 成。 绿色催化剂定义: 绿色化学要求化学品的生产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产生环境污染和最大

全球变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全球变暖对海洋贝壳类动物的影响 关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影响,许多科学家的关注点落在全球气候变暖及随之而来的海平面上升方面。但是二氧化碳含量的日益增长,还会导致海水酸性增大,从而影响水下的生态系统的稳定。 CO2(二氧化碳)排放过多,溶解在海水里形成碳酸(H2CO3),所以海水就显酸性了。 在酸性的环境下,由碳酸钙构成壳体的生物体首当其冲,它们的壳体会在酸性水域中被消解掉。蜗牛、蛤蚌、贻贝和扇贝在极酸的水域未见踪影;生活在附着于岩石的碳酸钙导管中的小蟹类、海胆、基围虾也消失不见;在酸度比周围水域适度高些的中间地带,一些蠕虫也难觅踪迹。而且,从一个水域到另一个水域,变化更加明显,在酸性最强的地方,即使相距一米,变化也非常显著。 这毫无疑问会影响到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即使较小的生物体能日渐丰富,但群落的总体生物量因为较大型生物的缺失而减少了。这一方面可能减少食物链中更高一级的生物体的食物供给量,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生物群落里的生物多样性减少。能够存活并壮大的生物体多为广食性物种,而一些专食性物种在这种极高酸性区域会减少。 同时,由于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每个物种会以不同比例在生态系统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任何一个物种的变化,都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重要影响,如降低其稳定性等。 也行现在这些对我们来说可能是无关紧要,但是会因为我们现在的污染而导致很多物种在未来的消失。也行我们不能改变社会现状,但是我们要懂得报恩,大自然无私的奉献了一些,我们不应该将她索要的遍体鳞伤,我们要反思社会发展到底应该如何。很多国家都在倡导可持续发展,不过也没有感觉到有点迟了,地球以亿年时间辛辛苦苦攒下的资源,却被这个社会在几百年内耗光。

生物质能实验报告

1.前言 生物质能是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形式,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在生物质中储存的一种能源形式。目前,生物质能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生物质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具有资源种类多、分布广的特点,在当今能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薪材、秸秆、畜类等农业生物质能非常丰富。 2.生物质的转换利用方式 生物质的利用如图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途径主要有生物化学法和热化学法,此外,还有机械萃取的方法。一般来说,所有种类的生物质都可以进行热化学转化,含湿量低的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最适合热化学转化。生物质转化技术在过去的20 年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将生物质通过热化学、生物化学方法转化成液体、固体和气态物质的研究。其中,将生物质气化成主要成分是CO 和H2 的燃气,是生物质能转化利用的主要途径。 3 我国的生物质能种类及其应用 我国的生物质能资源虽然总量巨大,但是能量密度低、分布广泛、不易收集利用。我国每年的社会生产活动都要产生大量的工农业废弃物,特别是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大多数农民仍以薪柴和秸秆为主要的生活燃料,在春耕秋收的时候,各地的田边地头频繁出现露天焚烧秸秆的现象,不仅影响生活条件的改善,而且导致植被严重破坏,使农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现代生物质能技术为我国工业、农业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利用现代技术可以将生物质能转化成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生物质燃料,显著改善能源利用方式与工作环境,大大提高利用效率,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4.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 生物质能利用前景十分广阔,但真正实际应用还取决于生物质的各种转化利用技术能否突破。目前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为:①各种生物质能源转换技术;②生活垃圾能源的规模化利用与示范推广;③生物质热解液化的实用化技术,这是最主要的研究方向,不但可以提供初级化工产品,而且可以减轻化石能源枯竭带来的能源危机;④沼气和热解气化的集中供气系统相关技术(在我国已经进入中试阶段)。此外,利用热解气来合成甲醇、乙醇也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5.结语 生物质能源是一种理想的可再生能源,由于其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2 可通过光合作用被生物吸收,使系统的CO2 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因而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其能耗已占全球能耗的6 %。但目前的生物质能利用仍采用原始的、低效率的、高污染的利用方式。生物质气化作为20 世纪70 年代提出的生物质能利用的新技术,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但由于生物质燃料的复杂性,有待人们对生物质气化过程机理及气化技术的应用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 令狐采学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1998年和2005年是近一千年来温度最高的两年。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其中尤以1910~1945年和1979~2005年的升温最为明显。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温度很可能比近500年中任何一个50年时段的平均温度都高,并且可能至少在最近1300年中是最高的。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 1、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 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之同时,大气中

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地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二氧化碳;水稻田、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过程排放甲烷;土地利用变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废弃物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2、人口膨胀,超载超量,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 下水有关。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世界上的森林主要分为寒带(北方)森林、温带森林和热带森林三类。据专家介绍,今天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大自然经过

关于全球变暖对海洋生物产生的影响的讨论

关于全球变暖对海洋产生的影响的讨论 学生:静 学号:1302030115 专业班级:海洋科学131班 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2015年10月8日

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摘要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洋的影响巨大,其中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更是可怕。海洋温度的上升把许多种鱼类赶向两极地区,同时还提高了一些海洋物种的灭绝几率。研究表明,如果温度再上升2摄氏度,珊瑚可能会停止生长,上升3摄氏度时开始溶解。尽管大气层中的温度上升较慢,但是这些可怕的现象仍然给你我敲响了警钟。 关键词: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海洋生物

The impact of global warming on marine life Abstract Due to the people burning of fossil fuels, such as oil, coal, or deforestation and the burning will produce large amounts of carbon dioxide and other greenhouse gases, these greenhouse gases on the radiation from the sun visible light with high permeability, and the long wave radiation emitted from the earth with a highly absorbent, can strongly absorb infrared radiation on the ground, resulting in the earth's temperature to rise, the greenhouse effect. Global warming is due to the greenhouse effect, global warming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ocean, and the impact on the marine life is terrible. The rise of the oceans has driven many species of fish to the polar regions, but also increased the risk of extinction of some marine species. Studies show that if the temperature rises 2 degrees Celsius, coral may stop growing, rising 3 degrees Celsius, began to dissolve. Even though the atmosphere in the temperature rise slowly, but these terrible phenomenon still give you I sounded the alarm. Keywords: greenhouse effect; global warming; marine life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全球生物的影响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全球生物的影响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全球生物的影响| 2010-04-06| 【大中小】【打印】【关闭】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小组在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AR4)中很少提及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有利影响。在“大气组成和辐射强迫的变化”(Changes in Atmospheric Constituents and in Radiative Forcing)一章中,AR4提到了如下几点(IPCC,2007-I,p.186): (1)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可以通过刺激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给植物“施肥”,在20世纪,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增加了植被的盖度和植物的叶面积(Cramer et al., 2001)。关于植物叶面积、生物量和潜在光合作用的一项遥感产品指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升高已经得到了证实(Zhou et al.,2001),包括气候变化本身在内的其他因素也可能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植被盖度和叶面积的增加将减少地球表面的反照率,这将抵消由于采伐森林带来的反照率的增加。但这个过程的辐射强迫还没有评估,同时对这些效应也缺乏科学的研究。(2)在“在气候系统变化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间的耦合”(Couplings Between Changes in the Climate System and Biogeochemistry)一章中,有单独的一段用来解释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对植物的作用。这一段的结论是:目前还不清楚二氧化碳的施肥效果到底有多强。(3)由第二工作小组完成的《影响、适应和脆弱性》(Impacts, Adaptation andVulnerability)报告中的第5章——“食物、纤维和森林产品”(Food, Fibre and Forest Products)研究了二氧化碳的施肥作用对作物的产量和植物利用矿物质和水的效率的影响,但是这一章低估了或者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益处,相反夸大了由计算机模型预测的温度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带

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精)

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1998年和2005年是近一千年来温度最高的两年。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其中尤以1910~1945年和1979~2005年的升温最为明显。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温度很可能比近500年中任何一个50年时段的平均温度都高,并且可能至少在最近1300年中是最高的。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竞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这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但现在我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 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 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森林与温室效应的新发现

森林与温室效应的新发现 温室效应被列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它除了让天气变得越来越热外,还给全球的湿地沼泽、沿海低地、珊瑚礁、温带寒带大量物种带来毁灭性打击。 当人们恼于温室效应,地球变暖,而寄予厚望于森林吸收哦二氧化碳解救人类时,美国一群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又给了人们劈头一棒。他们的最新研究表明:要想阻止气温逐年升高的趋势、化解温室效应的威胁,人类不能像从前那样寄厚望于森林,还得另想办法。因为森林吸收的大量二氧化碳,最终几乎会如数奉还给地球。 追根溯源,温室效应是过量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聚集而产生的一种天气现象。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这已是人们长期以来的共识,因而一直以来,森林被认为是解决温室效应的利器。这一最新研究表明,在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情况下,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可能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高,仅靠种树并不能有效地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减小温室效应,人类还要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做起。 5月2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了美国著名杜克大学的几位植物学家和生态学家的一份最新实验报告。7年前,这几位科学家在杜克大学校区附近选择了两片森林,开始了评估树木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实验。据推算,到2050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将比现在增加35%-50%。于是,他们就在第一组森林中不断施放二氧化碳浓度为560ppm(ppm为百万分之一)的气体,以模拟50年后的浓度水平;第二组森林则保持目前正常的二氧化碳水平,即浓度在365ppm左右。 在实验开始的前两年里,第一组森林的树木在高浓度二氧化碳下生长明显加快,生长速度比第二组森林的树木大约快25%。但两年后,生长速度却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下降,最终和第二组森林的树木的生长速度基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