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形成的并发症

静脉血栓形成的并发症
静脉血栓形成的并发症

1、肺栓塞

肺栓塞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栓子阻塞所引起的一个病理过程。其诊断率低、误诊率和病死率高。据文献报道美国每年发生肺栓塞65万人,死于肺栓塞者达24万人。英国统计每年发生非致命肺栓塞4万人,因肺栓塞致死的住院患者2万人左右。有学者认为80%~90%的肺栓塞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尤其是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栓子脱落的几率更高,大的栓子可导致患者在几分钟内死亡。有报道称髂股静脉血栓引起肺栓塞的死亡率高达20%~30%。肺栓塞典型症状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三大体征为肺啰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奔马律。因此,临床上肺栓塞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目前临床上预防肺栓塞多采用腔静脉滤器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是一种金属丝制成的器械,通过特殊的输送装置放入下腔静脉,以拦截血流中较大血栓,避免随血流进入肺动脉,造成致死性肺栓塞。但安置滤器可发生滤器移位、阻塞、出血等并发症,且费用较高,故临床上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以下情况可考虑安置滤器:

①DVT禁忌抗凝治疗或抗凝治疗有严重出血并发症。

②抗凝治疗仍有肺栓塞者。

③动脉血栓摘除术或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④首次肺栓塞后残留DVT。

⑤广泛大面积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途径应选择健侧,若双侧髂股静脉血栓,则应选择经右侧颈内静脉置入。

2、出血

溶栓治疗中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出血。特别应警惕胃肠道、颅内出血。因此溶栓治疗前应检查血型、血红蛋白、血小板及凝血功能;药量的调整通常以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维持在正常值的2~2.5倍为宜。溶栓过程及溶栓后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如血管穿刺点、皮肤、牙龈等部位。观察有无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有无腹痛、黑便等情况;如有穿刺部位出血,可压迫止血。严重的大出血应终止溶栓,并输血或血浆对症治疗。对于出血性并发症应指导病人自我观察及预防。如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皮肤粘膜出血、出现黑便等嘱病人不用硬、尖物剔牙、挖鼻孔、耳道,勿用力咳嗽以免引起咯血;选用软毛牙刷刷牙,动作轻柔,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创伤;饮食宜清淡宜消化,以免食物损伤消化道,多次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并发症,在血栓的机化过程中静脉瓣膜遭受破坏,甚至消

失或者黏附于管壁,导致继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即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数月至数年,主要表现为下肢慢性水肿、疼痛、肌肉疲劳(静脉性跛行),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皮下组织纤维变化,重者形成局部溃疡,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报导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遵照医嘱,出院后穿弹力袜,口服抗凝药物(如拜阿司匹林100mg(/次×天))3个月至半年,避免久站久坐,休息时抬高患肢,一般很少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对于已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患者,若有瓣膜关闭不全的可采用瓣膜修补术,手术时操作应轻巧,避免损伤静脉。术中用脉冲电极刺激小腿肌肉增加收缩促进回流,术后鼓励病人足和趾经常主动活动,均取得满意疗效

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及预防

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及预防 一、概念 静脉血栓栓塞症(VET):是指血液静脉在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所致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 深静脉血栓塞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所致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 肺运动血栓栓塞症(PE):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肺循环功能障碍性疾病。 二、DVT形成机制 (一)静脉血流滞缓手术中脊髓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了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他原因如患者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而其可能是DVT的首要因素。 (二)静脉壁的损伤:1、化学性损伤 2、机械性损伤 3、感染性损伤 (三)血液高凝状态是引起静脉血栓的基本因素之一,各种大型手术可引起高凝状态和血小板黏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二者的抑制剂水平均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而开放性创伤患者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止血,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下肢DVT的类型: 1、中央型:血栓局限于髂股静脉,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和局部沿静脉行程的压痛,可有静脉曲张。

2、周围型:血栓局限于小腿深静脉丛,表现为小腿肿胀疼痛和压痛,Homans(+),即将足背屈使腓肠肌紧张时可激发疼痛。 3、混合型:血栓弥漫于整条深静脉系统,表现为患肢明显肿胀、疼痛和压痛,沿股静脉行程可摸到其条索状肿块,病人行走较困难。 三、现代护理的发展方向——防治结合 预防在先,加强评估,及时处理深静脉血栓重在预防 (一)预防DVT首先正确评估病人,评估对象:大手术后、各种卧床病人。 评估内容:1、询问患者的健康史,既往有无疾病、手术等诱因 2、评估测量双下肢大、小腿同一部位周径,了解患肢色泽、温度、感觉、脉搏强度,了解有无肺栓塞症状。 3、询问患者已卧床时间,如入院时已卧床一段时间,需经相关检查确诊是否发生DVT,无DVT者,采取预防措施,已形成深静脉血栓者,执行DVT护理措施。 (二)DVT的辅助检查:1、血浆D二聚体 2、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 3、静脉造影:是DVT诊断的金标准 4、放射性核素血管扫描检查 5、螺旋CT静脉造影 (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风险评估表 骨科大手术患者VET的危险分度

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

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对上肢静脉血栓诊断中超声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疑似上肢静脉血栓进入我院接受诊治的66例患者当成研究对象,均施予超声检查。结果:超声检查可对上肢静脉血栓的时期、部位、范围等进行确定。结论:在上肢静脉血栓诊断中,超声有较大应用价值。 标签:上肢静脉血栓;诊断;超声 近年来,由于临床上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上肢静脉血栓(UEVT)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对此疾病,需及时进行准确诊断,并施予干预,在上肢静脉血栓诊断中,虽然金标准是静脉造影,但静脉造影属于有创检查的一种,且有诸多检查禁忌症,大规模的应用往往难以实现。当前,对于上肢静脉血栓的诊断,超声是主要方法,本文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不同时期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检查结果,以期为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为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间临床疑有上肢静脉血栓的住院及门诊就医的患者66例,超声诊断为上肢静脉血栓患者58例。37例由其静脉置管导致,4例由动静脉造瘘导致,10例肿瘤术后导致,2例由肱骨骨折导致,胸廓出口综合征、上肢拉伤、静脉输液导致的均有1例,其余2例原因不明。 1.2方法 66例均行超声检查,观察检查结果。 2结果 2.1急性期静脉血栓与健侧血管管径比对 处于急性期的患者血管管径较健侧宽,(P<0.01),见表1。 2.2慢性期与急性期血管内径比对 慢性期血管内径明显较急性期小,(P<0.01),见表2。 2.3静脉血栓超声表现 1)处于急性期血栓的超声表现如下:血管腔中有明显的实性低回声出现,甚至未见回声,静脈管腔受到不完全甚至完全的填充。在静脉管腔内可见血栓自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 本病的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1、肺栓塞 肺栓塞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栓子阻塞所引起的一个病理过程,其诊断率低,误诊率和病死率高,据文献报道美国每年发生肺栓塞65万人,死于肺栓塞者达24万人,英国统计每年发生非致命肺栓塞4万人,因肺栓塞致死的住院患者2万人左右,有学者认为80%~90%的肺栓塞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尤其是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栓子脱落的几率更高,大的栓子可导致患者在几分钟内死亡,有报道称髂股静脉血栓引起肺栓塞的死亡率高达20%~30%,肺栓塞典型症状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三大体征为肺啰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奔马律,因此,临床上肺栓塞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目前临床上预防肺栓塞多采用腔静脉滤器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是一种金属丝制成的器械,通过特殊的输送装置放入下腔静脉,以拦截血流中较大血栓,避免随血流进入肺动脉,造成致死性肺栓塞,但安置滤器可发生滤器移位,阻塞,出血等并发症,且费用较高,故临床上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以下情况可考虑安置滤器:①DVT禁忌抗凝治疗或抗凝治疗有严重出血并发症,②抗凝治疗仍有肺栓塞者,③动脉血栓摘除术或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④首次肺栓塞后残留DVT,⑤广泛大面积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途径应选择健侧,若双侧髂股静脉血栓,则应选择经右侧颈内静脉置入。 2、出血 溶栓治疗中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出血,特别应警惕胃肠道,颅内出血,因此溶栓治疗前应检查血型,血红蛋白,血小板及凝血功能;药量的调整通常以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维持在正常值的2~2.5倍为宜,溶栓过程及溶栓后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如血管穿刺点,皮肤,牙龈等部位,观察有无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有无腹痛,黑便等情况;如有穿刺部位出血,可压迫止血,严重的大出血应终止溶栓,并输血或血浆对症治疗,对于出血性并发症应指导病人自我观察及预防,如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皮肤粘膜出血,出现黑便等嘱病人不用硬,尖物剔牙,挖鼻孔,耳道,勿用力咳嗽以免引起咯血;选用软毛牙刷刷牙,动作轻柔,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创伤;饮食宜清淡宜消化,以免食物损伤消化道,多次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并发症,在血栓的机化过程中静脉瓣膜遭受破坏,甚至消失或者黏附于管壁,导致继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即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数月至数年,主要表现为下肢慢性水肿,疼痛,肌肉疲劳(静脉性跛行),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皮下组织纤维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规治疗方案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规治 疗方案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规治疗方案上海沃德医疗中心首席血管专家张强访谈录记者:张教授您好!从您的学生们和很多医学同行的口中得知,您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血管外科专家。张强:不敢当,不敢当。我只是愿意做一名病人喜欢的医生而已。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同时,自己身心也会得到愉悦。记者:我知道您平时很忙。今天想占用您的一点时间,给大家谈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话题好吗张强:没问题。我最愿意和大家聊医学上的东西。记者:前段时间,媒体上关于北京的某位教授在腰椎手术后出现意外死亡的话题引发了医务人员对静脉血栓的重视。据说,这位教授是因为下肢深静脉的血栓脱落后流到肺动脉,造成肺梗死而离开人世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怎么一回事呢张强:我也在一直在关注这个事件。这个悲剧给广大医务人员敲了警钟:一定要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所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英文名为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是指静脉管腔内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血凝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往往是单侧下肢(左下肢多见)出现肿胀、疼痛。但是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这是静脉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记者:我的一位朋友母亲患了下肢静脉血栓,辗转多家医院。他抱怨每家医院的治疗方案和说法都不一样,令人无所适从。请问张教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欧美国家称为DVT,在60年代就开始引起重视。很多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一些关于DVT的知识。我国真正重视DVT还是在

近几年的事情。过去由于信息的闭塞和医疗界的一些错误认识,下肢深静脉血栓被漏诊、误诊的比例很高。每个医疗机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水平不同、理念上的差异,造成治疗方案的不同。记者:根据您的临床经验来看,有哪些认识方面的差异呢张强:首先是在发病时间的判断上。由于静脉系统存在大量的侧枝循环,早期的血栓形成并不会妨碍静脉血的顺利回流。只有血栓蔓延到一定长度,堵塞侧枝循环近远端开口的时候,才在临床上表现出下肢肿胀。所以说,一般临床上出现下肢肿胀才得到诊断的病例,往往发病时间已经超过数天。记者:发病时间的判断对治疗方案有什么指导意义吗张强:非常重要。静脉血栓就像水泥,及早可以冲洗掉,但是一旦结成凝块就无法溶解。这个比喻虽然不甚恰当,但是静脉血栓在形成数十小时之后就开始部分机化却是事实。机化的静脉血栓就很难用溶栓的方法去解决。手术取栓也很不适合,由于机化的血栓紧粘在静脉管壁上,强行取栓会导致静脉壁损伤造成更大范围的血栓形成。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记者:那怎么样可以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呢张强:虽然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来说,还是可以通过仔细的体检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挤压小腿肚子时深部出现疼痛往往提示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医学上称为Homan征)。这是因为静脉血栓形成时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的缘故,同样道理,大腿根部压痛往往提示股静脉血栓形成。当然,一旦有怀疑深静脉血栓,就尽早检测血液D2聚体,B超探

深静脉血栓形成健康宣教

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治疗健康宣教 1、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症 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包括两种类型: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即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 2、什么是深静脉血栓形成: 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近侧部位)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降低发生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 3、什么是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的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疾病 4、哪些手术是骨科大手术 目前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replacement,TKR)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hip fractures surgery,HFS),对于其他一些创伤手术目前国内尚没有定论,但普遍认为对于高危患者的手术后应予相关抗凝治疗。 5、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 6、静脉血栓栓塞症有哪些危险因素 任何引起静脉损伤、静脉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都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其中骨科大手术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极高危因素之一。其他常见的继发性危险因素包括老龄、创伤、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肥胖、瘫痪、制动、术中应

用止血带、全身麻醉、恶性肿瘤、中心静脉插管、慢性静脉瓣功能不全等。少见的原发性危险因素有抗凝血酶缺乏症等。危险因素越多,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就越大,当骨科大手术伴有其他危险因素时,危险性更大。 7、如何评估骨科手术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分级 8、骨科手术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原则是: 9、基本预防包括内容有哪些? 手术操作轻巧:减少静脉内膜损伤 规范止血带的应用 术后抬高患肢 鼓励患者主动活动:尽早下床 术中和术后补液:多饮水,避免脱水 改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控制血糖血脂 10、物理预防可以采用哪些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疾病护理常规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疾病护理常规 一、定义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 二、临床表现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周围型) (1)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是原发于小腿肌肉静脉丛的血栓形成,常见于手术后、长期卧床和外伤所引起。因病变范围小,未累及下肢主干静脉,症状表现往往不明显,病人仅有轻微小腿胀痛、肿胀。 (2)腘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腘静脉及其以下主干静脉的血栓形成,临床上并不少见。无任何发病诱因,病人突然出现小腿剧烈胀痛,难以忍受不能行走;小腿广泛肿胀,紧硬饱满,呈弥漫光亮,压痛明显,拒按,手不可触及。全身反应不明显,可有低热。 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中央型)发病急剧,突然发生髂凹部、大腿内侧(股三角区)明显胀痛,或下肢广泛性胀痛,随后迅速出现整个下肢广泛性明显肿胀、粗肿,同时伴有下肢浅静脉怒张、曲张;由于皮肤毛细血管(细小静脉)扩张,皮肤上出现广泛蓝色微细的网络(网络瘀血)。因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在股三角区常可扪及股静脉呈硬索条状,有压痛。整个下肢饱满紧韧感,尤其是小腿更明显,压痛,Homans征阳性。血栓向远侧逆行扩展而累及全下肢,发生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有轻度全身反应,发热不超过38.5℃。 3、股青肿的症状股青肿是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混合型)的严重类型,整个下肢深静脉系统广泛血栓形成而完全阻塞,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严重障碍,同时引起肢体动脉痉挛,出现下肢血液循环障碍(肢体瘀血和缺

血同时并存)。但临床上很罕见。股青肿发病急骤,患肢剧烈胀痛,整个下肢广泛性严重肿胀,呈青紫色,伴有瘀斑、水泡、肢体发凉,股动脉搏动减弱,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消失。而且全身反应严重,发热39℃以上。由于大量的血浆、组织液贮留在患肢,引起。同时,可以发生静脉性肢体坏疽,并发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危重,导致死亡。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焦虑与患病后心理压力所致有关 2、疼痛与静脉回流受阻有关 3、便秘与长期卧床、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4、潜在并发症肺栓塞与血栓脱落有关 出血与应用抗凝药物有关 四、观察重点 1、密切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及配合治疗的态度。 2、密切观察患肢周径及颜色的变化。 3、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心慌、气短、呼吸急促等肺栓塞症状。 4、密切观察全身有无出血倾向及监测凝血机制。 五、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患者常因患肢肿胀、疼痛、不能下床活动、治疗时间长而担心预后,易产生焦虑和悲观心理,护理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治疗方案、预后及注意事项,有条件时请治愈者现身说法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2、疼痛护理: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患肢宜高于心脏平面20~30cm,同时膝关节微屈15°,可促进静脉回流并降低静脉压,减轻疼痛与水肿。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2017-10-11 摘自: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7 年9 月第32 卷第9 期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深静脉血检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DVT与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DVT的主要不良后果是PE和血栓后综合征(PTS),它可以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因此,为了提高我国DVT的诊治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级医院对DVT的诊治工作,特制订本指南。 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表1)和继发性因素(表2)。DVT多见于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肿瘤患者等。

根据发病时间,DVT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是指发病14天以内;亚急性期是指发病15~30天;发病30天以后进人慢件期;早期DVT包括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急性下肢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等,体检患肢呈凹陷性水肿、软组织张力增高、皮肤温度增高,在小腿后侧和/或大腿内侧、股三角区及患侧髂窝有压痛。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呈阳性。 Homans征:患肢伸直,足被动背屈时,引起小腿后侧肌群疼痛,为阳性。 Neuhof征:压迫小腿后侧肌群,引起局部疼痛,为阳性。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青肿,是下肢DVT中最严重的情况,由于髂股静脉及其属支血栓阻塞,静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受压和痉挛,肢体缺血。临床表现为下肢极度肿胀、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休克和静脉件坏疽。 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漂移、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根据肺循环障碍的不同程度引起相应PE的临床表现。

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一、概念 ?DVT: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所致的一种回流障碍性疾病。 ?好发部位:下肢深静脉,可发生在下肢近端和远端,前者位于腘静脉或以上部位,后者位于腘静脉以下。下肢近端DVT是肺血栓栓塞栓子的主要来源。 肺血栓栓塞症( PTE):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肺循环功能障碍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 ?由于存在长期卧床、肢体制动、手术和(或)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ICU患者是发生DVT的高危人群。 ?有研究显示,脓毒症患者早期(6d)为DVT的高发期,尽管接受了抗凝药物预防,DVT的发生率仍可达5%左右; 三、发生DVT的危险因素 ?血栓形成的三要素: ?血管壁改变 ?血液成分改变 ?DVT的危险因素: ?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五、原发性因素:由遗传变异引起,包括: Ⅴ因子突变、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和抗凝血酶缺乏等;

临床上常以反复静脉血栓栓塞为主要临床表现。 六、继发性危险因素:是指后天获得的易发生DVT的多种病理生理异常,包括:骨折、创伤、手术、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等。 七、DVT的临床特征 不同患者DVT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差异很大,主要受血栓形成的深静脉部位、发生速度、阻塞程度、侧枝循环建立、血管壁或血管周围组织炎症等因素影响。 DVT的常见临床表现:患肢疼痛和压痛、肿胀、静脉曲张、皮下静脉凸出、患肢轻度发绀,可伴有低热(一般不超过38.5℃)。 上肢DVT可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并可使肢体长期伤残。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不易引起血管腔完全阻塞,因而患肢肿胀并不明显,可引起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中心静脉通路破坏及病变部位的血液外渗。 DVT常见的并发症是PTE,重者可导致死亡。 八、护理措施 缓解疼痛:观察与记录,抬高患肢,有效止痛。加强基础和生活护理,满足卧床病人生理需求 饮食(低脂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术后抬高患肢30°,鼓励病人尽早活动 九、健康教育:戒烟、饮食、适当运动,促进静脉回流、保护静脉、及 时就诊。 十、 十一、(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

(整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病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病理 【病因学】 十九世纪中期,Virchow提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至今仍为各国学者所公认。兹分述如下: (一)静脉血流滞缓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它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据Borow报道手术持续时间与深静血栓的发生有关,手术持续时间1~2小时20%发病,2~3小时46.7%,3 小时以上62.5%(国外报道的发病率远较国内高),并发现50%在术后第1天发生,30%在术后第2天发生。Sevitt从临床上观察证明血栓常起自静脉瓣膜袋,静脉连续处以及比目鱼肌等处的静脉窦。比目鱼肌静脉窦内的血流,是依靠肌肉舒缩作用向心回流,因此它是血栓形成的易发部位。血栓也可发生于无瓣膜,但易发生血栓,可能因被前方的右髂总动脉压迫所致。约24%髂外静脉是有瓣膜的,在此瓣膜的近端也有相当高的血栓发生率。 (二)静脉壁的损伤 1.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2.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产生静脉血栓形成。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能损伤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 (三)血液高凝状态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各种大型手术是引起高凝状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剂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脾切除术后由于血小板骤然增加,可增加血液凝固性,烧伤或严重脱水使血液浓缩,也可增加血液凝固性。晚期癌肿如肺癌、胰腺癌,其它如卵巢、前列腺、胃或结肠癌,当癌细胞破坏组织同时,常释放许多物质,如粘蛋白凝血活素等,某些酶的活性增高,也可使血凝固孕药,可降低抗凝血酶Ⅲ的水平,从而增加血液的凝固度。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上海中山医院近年10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有60例可追踪病因,其中手术后9例,恶性肿瘤患者9例,产后8例,慢性病长期卧床6例,动脉供血不良2例,盆腔肿块压迫4例,静脉或静脉内膜损伤4例,骨折卧床7例,外伤、受冻后卧床9例,长时间的站立或下蹲2例。

左上肢深静脉血栓的病症表现和致病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左上肢深静脉血栓的病症表现和致病原因 导语:左上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无论男女和年龄都会出现的一种疾病,它主要会出现上肢肿胀、疼痛、皮肤青紫等症状表现的一种综合症。一般情况下,这 左上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无论男女和年龄都会出现的一种疾病,它主要会出现上肢肿胀、疼痛、皮肤青紫等症状表现的一种综合症。一般情况下,这种疾病的病变多出现于我们的右上肢,原因就在于我们平时右上肢用力较多。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左上肢深静脉血栓的病症表现和致病原因。 上肢肿胀、疼痛、皮肤青紫和浅静脉曲张是4大主症。上肢肿胀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从手指到上臂延及整个上肢,而以近侧较为严重。疼痛可与肿胀同时出现,或者仅表现为酸胀,活动上肢时加剧,有时可扪及条索状、有触痛的血栓静脉。约有2/3的患者因静脉淤血,患肢呈紫红色或青紫色改变。浅静脉曲张多在1~2天后形成,以肩部和上臂最明显。多数患者的肿胀和疼痛等急性症状,几天或几星期或可自行缓解,但尚难达到完全复原,约2/3以上的患者残留后遗病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肿胀和酸痛,或者是活动后出现肿胀和疼痛。 左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大类。 1.原发性致病原因。原发性的致病原因在血管外,一般因上肢的体位改变或强力活动,造成血管受压,可伴有或无解剖异常所致的胸廓出口压迫征,如锁骨下静脉在穿过肋锁三角时,受到肋锁韧带、锁骨下肌、前斜角肌和突出的斜角肌结节等压迫,当上肢做强有力的活动(游泳、攀登、举重、垒球、网球等),或者因某些职业造成上肢的不习惯动作等,均可使锁骨下静脉遭受反复损伤而内膜增厚,最终导致血栓形成,这就是传统所称的Paget-Schroetter综合征,又称“受挫性”静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三大主要原因

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三大主要原因 *导读: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是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 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静脉血流滞缓 诱发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中最常见的是血流滞缓,例如长时间卧床不起,缺乏下肢肌对静脉的挤压作用使血流滞缓。 血栓形成发生的起始部位是比目鱼肌静脉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在左侧,大约有2/3的人群左镕静脉被右骸总动脉跨越压迫,后方又受第3腰椎椎体挤压而血流不畅,容易发生血栓;大约有1/4的人群韶外静脉有瓣膜,甚至先天性膜状闭塞,更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二、静脉壁损伤 1.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高渗溶液和刺激性溶液,如有机碘溶液、各种抗生素、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此类病因较为少见。 3.机械性损伤:静脉撕裂伤、局部挫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股骨、颈骨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

折常能损伤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下肢静脉血栓。 *三、血液高凝状态 1.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最常见原因是各种大型手术,术中和术后因组织损伤引起血小板教聚能力增强,术后纤维蛋白镕酶和血清前纤维蛋白镕酶的抑制剂水平均有所增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 2.切除脾的手术后由于血小板骤然增加,可增强血液凝固性。 3.严重脱水或烧伤使血液浓缩,可增强血液凝固性。 4.癌细胞破坏组织的同时,常释放许多物质,如鼓蛋白和凝血活家等。 5.某些酶的活性增高,可使血凝固度提高。 6.应用止血药物和脱水剂的剂量过大,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7.药物的临床应用可降低抗凝血酶皿的水平,从而提高血液的凝固度,如长期口服避孕药。

最常见并发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最常见并发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感染 ?最重要的长期并发症是关节松动及磨损 1.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最常见并发症most common complication –血栓停留在下肢问题并不太严重As long as the clots remain in the legs they are a relatively minor problem. –如果血栓脱落经心脏栓塞肺动脉可导致死亡Occasionally they dislodge and travel through the heart to the lungs (pulmonary embolism). death can result from embolism. –肺栓塞发生率为数百分之一The chances of PE are one out of several hundred. ?鼓励患者尽早活动Encouraging activity as soon as possible ?压力袜子促进血液流动Pressure stockings to keep the blood in the legs moving ?药物应用防止血栓Medications that thin the blood and prevent blood clots from forming 2. 感染Infection ?初次关节置换感染率1%,翻修手术感染率3% About 1% for first OP,for revision 3% ?预防Prevention –层流手术室laminar flow operating room –抗菌素合理应用Antibiotics –缩短手术时间Shorten operation time… –好的经验Good experience ?感染高发因素High infection rate –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糖尿病rheumatoid arthritis or diabetes –长时间应用激素taking cortisone for prolonged periods of time, –既往关节感染病史joint has had previous infection –手术时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牙齿、膀胱等)have infection anywhere else (teeth, bladder, etc.) at the time of surgery. 3.假体松动Loosening of the prosthesis ?取决于Dependent on –手术好坏How well the surgery is done

PCI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机制及预防

PCI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机制及预防作者:朱新枝李玉霞钞俊顾永丽梁永霞 【摘要】目的:探讨PCI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PCI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措施及护理方法。结果:17例中,PCI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4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肿胀,并进行性加重;脑栓塞3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患侧肢体活动障碍。PCI术后并发静脉血栓临床症状出现时间:术后24h至7d不等。结论: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多,唯有充分认识到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机制才能在手术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有目的性的观察、预防及护理。 【关键词】PCI;静脉血栓;护理;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CI)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和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PCI是一种有创操作,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多种并发症。静脉血栓形成是其中较少见但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诊断治疗不及时危害严重。尽管对PCI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面的文献较多[1,4],但回顾性分析发现文献中未能较深入的分析、总结PCI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补救措施。现搜集我院2005年至2010年间行PCI且出现静脉血栓并发症患者的病历资料,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系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行PCI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58~74岁,平均年龄64.5岁。所有患者均因冠心病就诊。 1.2方法:17份病历分别由三位高年资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个病例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措施及护理方法,最后三位护士对原因及护理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2结果 17例中,PCI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4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肿胀,并进行性加重;脑栓塞3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患侧肢体活动障碍。PCI术后并发静脉血栓临床症状出现时间:术后24h至7d不等。经积极救治及精心护理,17例中15例痊愈出院,2例不同程度的遗留后遗症。 3PCI术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机制及预防措施 3.1形成机制:PCI属有创性诊疗手段,术中损伤的血管内膜、导管和导丝均能激活凝血系统,在其表面引起血小板沉积,逐步发展为血栓。因此血栓形成的原因为:(1)导管导丝表面粗糙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2)导管过粗或导管导丝和导管鞘不配套,中间有空隙;(3)导管停留时间过长、未肝素化或肝素化不够;导管置入时间越长,发生血栓的机会越多。血栓较小,不引起症状,血栓较大且脱落,易引起血管栓塞,应手术取出。 (4)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如患者的血脂、血液粘稠度异常;(5)另外穿刺部位局部压迫时间过长、过紧等也是重要原因。 3.2防治措

坚持科学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 ——刘继前

坚持科学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刘继前周围血管科专家刘继前介绍说,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导致静脉瓣膜功能破坏而导致静脉血淤滞,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病症。就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主要表现为患肢酸胀、水肿、浅表静脉扩张或曲张、小腿下部皮肤颜色变深、严重者形成溃疡。可能很多人对这个病还是很陌生,所以刘继前专家今天在这为大家做一个详细讲解。 刘继前专家介绍哪些情况下会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 (1)急性静脉血栓发生时,抗凝不及时、抗凝指标INR未达标、抗凝时间未达6个月等。 (2)髂静脉存在广泛血栓者。 (3)血栓转入慢性期时没有采用必要的预防措施者。 相信很多人都有疑问了,那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可以治愈吗?刘继前专家表示,目前医学上还没有彻底治愈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手段。药物溶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没有意义。手术架桥或转流的效果同样很差,且存在手术风险。中医中药治疗仍缺乏循证医学的支持。介入疏通髂静脉并植入支架的方法,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但是要严格选择指征。因此,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控制或缓解下肢静脉血栓后遗症的症状、促进深静脉管腔再通。

最后,刘继前专家为大家揭秘,中医中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治疗如何辨别真假。目前中国市场的中医中药治疗鱼龙混杂,欺骗百姓的很多。辨别真假的基本要点是:(1)是否在报纸和网络大做广告或推广;正规药物一般不在公众媒体做广告或推广。(2)药物或治疗的名称很诱人,如什么“脉**通”“血栓**通”等等。正规药物是不能用直接有疾病字样的名称的。(3)正规大医院没有的药物或疗法。最新的药物或疗法一般都率先被正规大医院采用。

ICU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69688049.html, ICU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林召梅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91—02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wenous thrombosis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所致的 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临床上较为多见,占周围静脉闭塞性疾病的95%左右[1]。据研究 报道,ICU患者DVT的发病率为31%[2],DVT也是ICU病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我科2011年3月-2012年2月15例DVT患者的发病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以预防及降低ICU患者DVT的发病率,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DVT患者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在76-22.5岁,神经外科7例,胸外科2例,脊髓损伤1例,外伤5例。 1.2诊断标准 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疼痛,肿胀、浅静脉怒张、皮温高、皮肤色泽改变,Homan征阳性。 1.3发病原因分析 根据Virchow1856年提出的血栓形成的三要素是:静脉瘀滞、内膜损伤和高凝状态。将患者的年龄、卧床时间、心肺功能、动静脉采血次数、机械通气时间、镇静和脱水药物的使用作为危险因素。 2 结果 证实ICU病人DVT的发生于与多重危险因素有关,患者年龄、卧床时间、动静脉采血次数、镇静、脱水药物、机械通气等均使DVT的发生率增加。本病例中12例在ICU治疗期间痊愈,2例死亡,其中一例病人放弃治疗,另一例病人死因为脑部疾病,1例好转返回普通病房,出院时痊愈。 3 护理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基本常识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基本常识 1.评估风险: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静脉内血液斑块形成的情况。最常见于下肢的深静脉内,被称为深静脉血栓。栓子可能从它生成的部位脱落,并进入血液循环,这种情况被称作栓塞。VTE有很多临床表现。静脉血栓形成-般都是无症状的,偶尔会出现疼痛和下肢水肿。有一部分栓子会进入到肺里,导致潜在性的致命性的肺栓塞。有症状的静脉血栓形成,经常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会带来长期的症状。因此导致静脉溃疡和栓子发生后肢体的改变,表现为慢性疼痛,肿胀和皮肤改变。 2.VTE 的病因(Virchow三主因) ★血流的中断,常见于长期卧床石膏或支架制动。特别是合并有脱水和既往的静

脉疾病(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静脉壁受损,如手术、创伤或炎症。甚至是年龄相关性的下肢静脉变化,如静脉曲张。 ★血栓形成倾向(高凝)。比如,促凝因子或特深药物导致的凝血和纤溶之间的不平衡。 3.VTE的流行病学 每年全球范围内大约有1000万例VTE。美国每年有30万人死于VTE。欧洲更多,有54 .4万人。一般认为亚洲人深静脉血栓形成少于白种人。近来的研究已经证实,亚洲发生率与西方发生率所差无几。亚洲国家手术后发生率特别高。同时也证实了急性疾病的住院治疗,与VTE风险8倍升高独立相关。 来自亚洲的研究证实接受骨科手术(全膝置换、髋关节骨折手术、全髋置换)的住院病人,具有血栓形成的高风险。

4.危险因素 1)病人相关因素 ·活动性肿瘤,或抗肿瘤治疗 ·年龄大于60岁 ·入住重症监护室 ·脱水 ·已知的血栓形成倾向 ·肥胖 ·一个或多个显著的医疗并发症,比如,心脏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炎症状态·本人或一级亲属的VTE病史 ·使用含有雌激素的避孕药或激素替代疗法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体腔内不正常的凝结,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血栓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甚至致残。未被诊断和治疗的DVT 引起的肺栓塞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极高。由于手术相关的DVT 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易被忽视。因此,了解DVT 的相关知识可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对DVT 的警觉,对于围手术期的患者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减少DVT 和肺栓塞的发生,降低患者住院日,医疗费用和病死率。 一围手术期患者DVT 的发生机制 要预防DVT, 就必须认识其危险因素。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高凝状态是引起静脉血栓的 3 个重要因素。 导致高凝状态的遗传性因素 抗凝因子川(AT川)缺乏、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蛋白C活性抵抗、V因 子和R5.6Q条带突变、高半胱氨酸血症、凝血素基因突变(2021A)、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足和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异常。 导致获得性高凝状态的因素 吸烟、肥胖、妊娠、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抗磷脂综合征、恶性肿瘤、抗恶性肿瘤药物、骨髓移植综合征、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和炎性肠病。 评价术中术后DVT 的易感倾向,应了解病人年龄、手术方式、既往DVT 史和继发诱因。继发诱因包括长时间制动、瘫痪、恶性肿瘤、肥胖、静脉曲张和使用雌激素等。根据上述因素,可将DVT 的危险因素分为高、中、低三级。 二DVT 基本预防原则是早期运动和使用抗凝药物。 1. 手术前: 术前准备常嘱病人禁食、禁水、洗肠并行胃肠减压。如补水不足常致病人 处于“脱水”、血容量不足状态,致使血液浓缩,继而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2. 手术中: (1)病人卧床、下肢制动(捆扎,压迫静脉)均会使下肢静脉血流缓 慢、郁滞,组织缺血并导致细胞代谢障碍,使局部凝血酶聚集和纤维蛋白溶 解,致局部静脉血栓形成。卧床、下肢肌肉的泵血功能减退,加之捆扎,甚至压迫后,静脉回流障碍,最终发生下肢DVT。 (2)麻醉导致周围血管扩张,肌肉麻痹、张力减退,泵血功能减退,静脉回流减少、郁滞。 (3)术中使用牵引器、压迫,术中器械直接损伤,甚至是手术时误伤、误切、误扎静脉,静脉阻塞、静脉外伤或者是静脉管壁和内膜损伤,均可激活凝 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修订版).doc

下肢深静脉血栓 概念:所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英文名为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是指静脉管腔内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血凝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往往是单侧下肢(左下肢多见)出现肿胀、疼痛。但是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这是静脉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 下肢DVT分类: A中央型:血栓局限于髂股静脉,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和局部沿静脉行程的压痛,可有静脉曲张。 B周围型:血栓局限于小腿深静脉丛,表现为小腿肿胀疼痛和压痛,Homans征(+),即将足背屈使腓肠肌紧张时,可激发疼痛。 C混合型:血栓弥漫于整条患肢深静脉系统,表现为患肢明显肿胀、疼痛和压痛,沿股静脉行程可扪及条索状肿块,病人行走较困难。 高危因素 本病在年龄和性别上无特异性。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61.2%,下腔静脉血栓形成14.3%,两者共占75.5%;上腔静脉血栓形成20.4%,上肢静脉血栓形成4.1%。其中并发肺栓塞2%。 静脉血栓形成原因: 1.血流缓慢-----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了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他原因如患者长期卧床休息或制动,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而其可能是DVT的首要因素 2.静脉壁的损伤(特别是内膜损伤)---- a化学性损伤:经静脉输注液体及药物b机械性损伤:手术创伤c感染性损伤 3.血液凝固性增高----是引起静脉血栓的基本因素之一,各种大型手术可引起高凝状和血小板黏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二者的抑制剂水平均升高,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1 / 6 第九节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常规 定义 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以下肢静脉多见;若未予及时治疗将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残。 病因 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其中血液高凝状态是最重要的因素。主要见于妊娠、产后、术后、创伤、肿瘤等情况。 病理生理 典型的血栓包括: 头部为白血栓,颈部为混合性血栓,尾部为红色血栓。血栓形成后可向主干静脉近端和远端滋长蔓延;随后,可在纤溶酶的作用下溶解消散,或血栓与静脉壁粘连并逐渐机化;最终形成边缘毛糙、管径粗细不一的再通静脉。同时因静脉瓣膜的破坏,造成继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 1.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1腋静脉血栓: 主要表现前臂和手部肿胀,胀痛,手指活动受限。

1.2腋-锁骨下静脉血栓: 整个上肢肿胀,伴有上臂、肩部、锁骨上和患侧前胸臂等部位的浅静脉的扩张。 2.xx、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2 / 6 2.1上腔静脉血栓: 面颈部和眼睑肿胀、球结膜充血水肿;颈部、胸壁和肩部浅静脉扩张,伴有头痛、头胀及其他神经系统和原发疾病的症状。常见于纵膈器官和恶性肿瘤。 2.2下腔静脉血栓: 表现为双下肢深静脉回流障碍和躯干的浅静脉扩张。主要由于下腔静脉血栓向上蔓延所致。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1中央型: 血栓发生于髂-股静脉,左侧多于右侧,表现患侧髂窝、股三角区有疼痛和压痛,浅静脉扩张,下肢肿胀明显,皮温及体温上升。 3.2周围型: 包括股静脉及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前者表现为大腿肿痛而下肢肿胀不严重;后者小腿剧痛,患足不能着地和踏平,行走时症状加重,小腿肿胀且有深压痛,距小腿关节过度背屈试验时小腿剧痛(Homans征阳性)。 3.3混合型:

爱脉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44例疗效观察

!""#年第!$卷第%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爱脉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例疗效观察 鄞昌明,周毅平王昕冉,黎建华,李顺宁(广州市中医医院脉管炎科,广州广东#%"%’") 关键词:爱脉朗;中医药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是继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 往往涉及下肢深、浅和交通静脉,常导致深静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和浅静脉扩张。我科近年来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法国施维雅药厂生产的爱脉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例病例,男!’例,女!%例;年龄!./$+岁,平均&.*!$岁,均经彩色多普勒检测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周围型!.例,中央型)例,混合型+例,均已经过中西医的药 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例曾行静脉切开取栓术,#例行介入溶栓治疗加筛网放置术, %%例均行静脉造影,’例曾行下肢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病程最短$月,最长!%0。 患者均为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但仍遗留肿胀不适患者。 全组均有小腿酸胀沉重感和行走后小腿肿胀, $例伴疼痛,%&例伴皮肤色素沉着,$例伴发足靴区溃疡。严重的!例患者出现 散在溃疡达数%"处,溃疡面积约%$123%$12。!治疗方法 给予爱脉朗%*"4,!次!日,于每日午、晚饭后服, !周%疗程。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中药辨证治疗,口服活血化瘀药物如丹参、三七片等,必要时加用抗菌素。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症状,患肢周径并与健侧比较,统计治疗前后活动静脉压的测定、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例中,&例因用药后出现下肢肿胀加重而停用。&"例用 药’天后下肢肿胀减轻, 疼痛缓解,行走时间延长。治疗前小腿周径’)*+&5&*&+,治疗后小腿周径’.*"&5’*)’,腿围平均缩小%*."12。67"*"#。治疗前后活动静脉压比较及血液变学比较见 表%,表!。 表%治疗前后活动静脉压比较 89&"活动静脉压:22;4< 治疗前 )’*&+5)*+$治疗后 .$*"=5)*.#6>"*"# 表!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全血比高切粘度全血比低切粘度血浆粘度 纤维蛋白原:2?0*@<:2?0*@<治疗前 #*).5%*!#A %!*..5!*$#A %*’.5"*!#&*!$5%*!#A 治疗后 &*$%5"*+#A %"*"#5%*’+A %*"+5"*"$’*%+5"*)#A A 6>"*"#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由于静脉血栓本身的机化再通,以及深静脉丰富的侧枝循环的建立,肢体肿胀可逐步消退,但由于静脉血栓后瓣膜损伤,静脉高压引起浅静脉扩张,使静脉返流血液增加,而出现下肢反复行走后肿胀,疼痛,皮肤色素沉着,严重者引起溃疡,长期不愈合。反复的下肢肿胀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成为绝大多数BCD 后遗症患者关心的问题。目前随着静脉外科手术的发展,戴戒术,交通枝结扎术,以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等均有助于改善静脉瘀滞状况,但手术的并发症和阴影也使大部分病人裹足不前,希望采取保守疗法。症状轻、中度患者也较为偏向于保守治疗。 爱脉朗主要含微粒化及纯化黄酮成分,能作用于静脉、微循环、及淋巴系统,多用于治疗痔疮发作,亦可用于治疗静脉,淋巴功能不全的疾病。其主要通过增强静脉张力,降低10?的通透性及增强其抵抗力,降低血粘度发挥作用。 观察结果显示,爱脉朗有减轻患肢肿胀,缓解疼痛的作用,小腿周径治疗前后比较虽67"*"#,但估计与例数不足有关,可进一步观察。在血液流变学方面,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均下降,证实了爱脉朗的降低血粘度的作 膀胱气化;急性尿闭,则直接开启前窍,常加琥珀粉、路路通、石菖蒲,或加生黄芪补气开窍,或用蒲公英软坚开窍,必要时可予炮山甲、水蛭、蜈蚣等虫类药取其性行散、善走窜之功。然欲提高疗效,则勿忘将消散气血痰湿之凝聚贯穿治疗始终,可疏肝理气、活血散瘀、化湿利水、化痰软坚散结而随证加减。&病案举例 吴某,男,$.岁,!""&年!月就诊。患者反复尿频、尿急#年 余,曾自服前列康、舍尼通等药效不显。%周前饮酒后感尿频尿急加重,伴排尿不畅、茎中作痛、尿线中断、努挣难出、少腹拘 急、口苦、溲黄。舌质紫暗,苔黄腻,脉弦。查:腹稍膨隆、耻骨上 区压痛。B(E :前列腺大小约#*"123&*"12,表面光滑、质硬、中 央沟消失。经直肠前列腺,超:前列腺#*!123’*.123’*#12、回 声欠均匀,残余尿约+"2=。F 20G :%"2=!H 。尿液分析: I,JK !;6。血6@L 测定:’*.#84!2=。中医诊断:精癃。证属湿热阻滞、瘀血 凝结、膀胱不利。治宜清热利湿化瘀、兼利尿开窍。处方:蒲公 英%#4,冬葵子%#4,车前子%#4,石苇%"4,瞿麦%"4,通草%"4,三棱%"4,莪术%"4,炒王不留行%"4,怀牛膝%#4,葛花%"4,夏枯草%#4,炮山甲$4,路路通%"4。+剂,每日%剂,水煎服。同时配合内 服前列通瘀胶囊,每次#粒,日’次。!诊,药后尿频势急、茎中作 痛及少腹拘急等减轻,排尿较前通畅。刻下:大便稍干燥,!日%行。舌苔渐退,脉弦。尿液分析正常。患者虽排尿较前通畅,然大便干燥,故三焦气化未复、湿热瘀浊之邪未净。上方去葛花、 夏枯草,加生大黄$4开后窍,马鞭草%"4清热利湿、活血消肿。连 服+天,日%剂。’诊,药后症状改善明显,排尿通畅,夜尿"/!次。 于上方去生大黄,加炒麦芽’"4。患者连服上方药,坚持’月后症状基本缓减,复查经直肠前列腺,超:前列腺&*.123’*#123!*.12,残余尿约!#2=, F 20 G :%+2=! H 。(收稿日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