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6343-2009泡沫塑料表观密度的测定

GB-T-6343-2009泡沫塑料表观密度的测定
GB-T-6343-2009泡沫塑料表观密度的测定

蒲城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质检部

二零一三年

目录

1范围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术语和定义 (2)

3.1表观总密度apparedt overall density (2)

3.2表观芯密度apparedt core density (2)

4仪器 (3)

4.1天平 (3)

4.2量具 (3)

5试样 (3)

5.1尺寸 (3)

试样的形状便于体积的计算。 (3)

5.2数量 (3)

5.3状态调节 (3)

6试验步骤 (3)

7结果计算式 (4)

8精确度 (5)

9实验报告 (5)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泡沫塑料及橡胶的表观总密度和表观芯密度的实验方法。

模制与自由发泡或挤出时形成表皮的材料表观总密度、表观芯密度可用本标准测试。

术语“表观总密度”不适用于在模制时未形成表皮的材料。

对于不规则形状的产品应采用浮力法的方法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的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并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种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标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918-199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idt ISO 291:1997)

GB/T6342-1996 泡沫塑料和橡胶线性尺寸的测定(idt ISO 1923:1981)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表观总密度apparedt overall density

单位体积和泡沫材料的质量,包括模制时形成的全部表皮。

3.2表观芯密度apparedt core density

去除模制时形成的全部表皮后,单位体积泡沫材料的质量。

4仪器 4.1天平 称量精确度0.1%。

4.2量具 符合GB/T6342-1996 。 5试样

5.1尺寸

试样的形状便于体积的计算。切割时,应不改变原始泡孔结构。

试样总体积至少为100cm 3,在仪器允许及保持原始形状不变的条件下尺寸尽可能大。 对于硬质材料用从大样品上切下的试样进行表观总密度的测定时,试样和大样品的表皮面积与体积之比应相同。

5.2数量

至少测试5个试样。

在测定样品的密度时,会用到试样的总体积和总质量。试样应制成体积可精确测量的整规几何体。

5.3状态调节

5.3.1测试用样品材料生产后,应至少放置72 h ,才能进行试样制备。

如果经验数据表明,材料制成后放置48h 或16h ,测出的密度与放置72h 测出的密度相差小于10%,放置时间可减少到48 h 或16h 。

5.3.2样品应在下列规定的标准环境或干燥环境(干燥器中)下至少放置16h 这段状态调节时间可以是在材料制成后放置72h 中的一部分。

标准环境条件应符合GB/T2918-1998:

a )23℃±2℃,(50±10)%

b )23℃±5℃,(201050+

-)%

c )27℃±5℃,(201065+

-)%

干燥环境23℃±2℃或27℃±2℃

6试验步骤

6.1按GB/T6342-1996的规定测量试样的尺寸,单位为毫米(mm )。每一个尺寸至少测

量三个位置,对于板状的硬质材料,在中部每个尺寸测量五个位置,分别计算每个尺寸的平均值,并计算试样的体积。

6.2称量试样,精确到0.5%,单位为(g )。

7结果计算式

7.1有式(1)计算表观总密度,取其平均值,并精确到0.1kg/m 3

610?=v

m p 。。。。。。。。。。。。。。。。。。。。。。。。。。。。。。。。 (1) 式中:

p ─表观密度(表观总密度或表观芯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3。

m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

V ─试样的体积,单位为毫米(mm );

对于一些低密度的闭孔材料(如密度小于15kq/m3的材料),空气浮力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产生误差,在这种情况下表观密度应用式(2)计算:

610?+=v

m m a a p

…………………………(2) 式中: p ─表观密度(表观总密度或表观芯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3;

m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

m a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

V ─试样的体积,单位为毫米(mm );

注:m a 指在常压和一定温度时的空气密度(g/mm3)乘以试样体积(mm3)。当温度为23℃,大气压为101325Pa (760mm 汞柱),空气密度为1.220×10-5g/mm 3,当温度为27℃,大气压为101325Pa (760mm 汞柱),空气密度为1。1955×10-5g/mm 3。

7.2标准偏差估计值S 由(3)式计算,取两位有效数字。

122--=

∑-n x n x s (3)

式中:

S ─标准偏差估计值;

X ─单个测试值; X ─组试样的算术平均值;

n─测定个数;

8精确度

8.1本章给出的的值,只来自于使用硬质材料并经72h状态调节后得到的数据。对于其他材料和其他状态调节时间其数值的有效性还有待确定。

8.2对个别材料本实验方法在实验室之间和实验室内精确度预计不同。对于特定材料而言,5个实验室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实验室内所测得的绝对密度误差可以控制在1.7%(置信水平95%)内,在不同的实验室之间,对于同一试样测量出的绝对密度误差可以控制在2.6%(置信水平95%)内。

9实验报告

a.实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各项:

b.采用标准编号;

c.试验材料的完整的标识;

d.状态调节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e.试样是否有表皮和表皮是否除去;

f.无僵块、条纹及其他缺陷;

g.各次试验结果,详述试样情况(形状、尺寸和取样位置);

h.表观密度(表观总密度或表观芯密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估计值;

i.是否对空气浮力进行补偿,如果已补偿,给出修正量,试验时的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及大气压;

j.任何与本标准规定步骤不符之处。

砂子密度试验实施细则

砂子密度试验实施细则 3.14.1表观密度 3.14.1.1 试样制备 将试样按四分法缩分至约660g ,放在烘箱中于(105± 5) ℃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3.14.1.2 试验程序 称取试样300g ,精确至1g 。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 的刻度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 h 。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 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 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应与6.13.2.2条水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 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 g 。 3.14.1.3结果计算与评定 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 /m 3: ρρ?-+=)(1 2000G G G G 水 (0ρ——表观密度,kg/m 3;ρ水——水的密度,1000kg/m 3;G o ——烘干试样的质量,g ;G 1——试 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G 2——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

10kg/m 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 3 ,须重新试验。 3.1 4.2堆积密度与空隙率 3.14.2.1 试样制备 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 L ,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 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3.14.2.2 试验程序 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 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 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 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次。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 3.14.2.3结果计算与评定 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 3: V G G 211-=ρ (ρ1 —— 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 3 ; G 1 —— 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g ; G 2 —— 容量筒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方法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 方法

摘要:微生物的检测,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生产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生长量测定法,微生物计数法,生理指标法和商业化快速微生物检测简要介绍了利用微生物重量,体积,大小,生理代谢物等指标的二十余种常见的检测方法,简要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概述: 一个微生物细胞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不断的吸收营养物质,并按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如果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则其原生质的总量(重量,体积,大小)就不断增加,于是出现了个体的生长现象。如果这是一种平衡生长,即各细胞组分是按恰当的比例增长时,则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繁殖,从而引起个体数目的增加,这时,原有的个体已经发展成一个群体。随着群体中各个个体的进一步生长,就引起了这一群体的生长,这可从其体积、重量、密度或浓度作指标来衡量。微生物的生长不同于其它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个体生长在科研上有一定困难,一般情况下也没有实际意义。微生物是以量取胜的,因此,微生物的生长一般指群体的扩增。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其在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综合反映。因此生长繁殖情况就可作为研究各种生理生化和遗传等问题的重要指标,同

时,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上的各种应用或是对致病,霉腐微生物的防治都和她们的生长抑制紧密相关。因此有必要介绍一下微生物生长情况的检测方法。既然生长意味着原生质含量的增加,因此测定的方法也都直接或间接的以次为根据,而测定繁殖则都要建立在计数这一基础上。微生物生长的衡量,能够从其重量,体积,密度,浓度,做指标来进行衡量。 生长量测定法 体积测量法:又称测菌丝浓度法。 经过测定一定体积培养液中所含菌丝的量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状况。方法是,取一定量的待测培养液(如10毫升)放在有刻度的离心管中,设定一定的离心时间(如5分钟)和转速(如5000 rpm),离心后,倒出上清夜,测出上清夜体积为v,则菌丝浓度为(10-v)/10。菌丝浓度测定法是大规模工业发酵生产上微生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这种方法比较粗放,简便,快速,但需要设定一致的处理条件,否则偏差很大,由于离心沉淀物中夹杂有一些固体营养物,结果会有一定偏差。 称干重法:

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和堆积密度

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和堆积密度 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表观密度是材料在包括闭口孔隙条件下单位体积的质量。体积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包括材料实体及其开口与闭口孔隙条件下的单位体积的质量。堆积密度是指散粒或纤维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和堆积密度既有联系又有差别。 材料的孔隙率是指材料内部孔隙的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率。空隙率则是指散粒状材料在堆积体积状态下颗粒固体物质间空隙体积(开口孔隙与间隙之和)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材料的孔隙有闭口和开口,其特征状态对材料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材料内部孔隙示意 密度 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ρ——材料的密度,g/cm3; m——材料的质量(干燥至恒重),g; 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3。 除了钢材,玻璃等少数材料外,绝大多数材料内部都有一些孔隙。在测定有孔隙材料(如砖、石等)的密度时,应把材料磨成细粉,干燥后,用李氏瓶测定其绝对密实体积。材料磨得越细,测得的密实体积数值就越精确。 另外,工程上还经常用到比重的概念,比重又称相对密度,是用材料的质量与同体积水(4℃)的质量的比值表示,无单位,其值与材料密度相同(g/cm3)。 表观密度 表观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含材料实体及闭口孔隙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也称

视密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ρ′——材料的表观密度,kg/m3或g/cm3; m——材料的质量,kg或g; V′——材料在包含闭口孔隙条件下的体积(即只含内部闭口孔,不含开口孔),见图1-2,m3或cm3。 通常,材料在包含闭口孔隙条件下的体积式采用排液置换法或水中称重法测量。 体积密度 体积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材料实体及其开口孔隙、闭口孔隙)的质量,俗称容重。体积密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ρ0——材料的体积密度,kg/m3或g/cm3; m——材料的质量,kg或g; V0——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包括材料实体及其开口孔隙、闭口孔隙,见图1-1,m3或cm3。 对于规则形状材料的体积,可用量具测得。如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体积是逐块量取长、宽、高三个方向的轴线尺寸,计算其体积。对于不规则形状材料的体积,可

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7年11月27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姓名:丁志康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2.增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3. 明确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原理。 4. 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1.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测微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2.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可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是将1mm等分为100格每格长0.01mm(即 10μm)。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而是用于矫正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 3.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有等分为50小格 和100小格两种。测量时,需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用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大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4.球菌用直径来表示其大小;杆菌则用宽和长的范围来表示。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直径约为0.8μm, 枯草芽孢杆菌大小为0.7~0.8×2~3μm。 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1.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本次试验中使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是将少 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片上(又称计菌器),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一种简便、快速、直观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计菌器有:血细胞计数板、Peteroff-Hauser计菌器以及Hawksley计菌器等,它们都可用于酵母、细菌、霉菌孢子等悬液的计数,基本原理相同。后两种计菌器由于盖上盖玻片后,总容积为0.02mm3,而且盖玻片和载波片之间的距离只有0.02mm,因此可用油浸物镜对细菌等较小的细胞进行观察和计数。(除了用这些计菌器外,还有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涂片面积与视野面积之比的估算法,此法一般用于牛乳的细菌学检查。)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的优点是直观、快速、操作简单。但此法的缺点是所测得的结果通常是死菌体和活菌体的总和。目前已有一些方法可以克服这一缺点,如结合活菌染色微室培养(短时间)以及加细胞分裂抑制剂等方法来达到只计数活菌体的目的。本实验以血球计数板为例进行显微镜直接计数。 2.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该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 玻片,其上由四条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较宽的平台又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每一边的平台上

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

表示材料物理状态特征的性质 1、体积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体积密度。 2、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密度。 3、堆积密度:散粒材料在规定装填条件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堆积密度。 注意: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构成材料的固体物质本身的体积;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是指固体物质的体积与全部孔隙体积之和;堆积体积是指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与颗粒之间的空隙之和。 4、表观密度:材料的质量与表观体积之比。表观体积是实体积加闭口孔隙体积,此体积即材料排开水的体积。 5、孔隙率:材料中孔隙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 6、开口孔隙率:材料中能被水饱和(即被水所充满)的孔隙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 7、闭口孔隙率:材料中闭口孔隙的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即闭口孔隙率=孔隙率-开口孔隙率。 8、空隙率: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其中的空隙体积与散粒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 什么是绝对密实状态 悬赏分:20 - 提问时间2009-8-25 20:25问题为何被关闭 建筑材料课程中有“绝对密实状态”一词,绝对密实状态是什么意思啊? 说的细一点哦! 提问者:秦瀛 - 四级答复共 1 条 理想状态,无孔隙的。玻璃一类的可以理想地看做绝对密实。 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体积,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减去材料内部孔隙的体积。 测量密度时,由于一般材料的内部均含有一些孔隙,为了获得绝对密实状态的试样,须将材料磨成细粉以排除其内部孔隙,再用排液置换法求出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 材料的密实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与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凡是内部有孔隙的材料,其密实度都小于1.材料的密实度反映固体材料中固体物质的充实程度,密实度的大小与其强度、耐水性和导热性等很多性质有关。 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 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 1、密度:密度是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自身体积 (不含孔隙)磨成细粉消除内部孔隙,材料的排水体积 V 计算式ρ= m/v 式中ρ--- 材料的密度,g/㎝3 。 m --- 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 。 v ---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3。

微生物考试试题(附答案)

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 1、组成病毒粒子衣壳的化学物质是() A、糖类 B、蛋白质 C、核酸 D、脂肪 2、属于细菌细胞特殊结构的为() A、荚膜 B、细胞壁 C、细胞膜 D、核质体 3、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 A、微生物病毒 B、昆虫病毒 C、植物病毒 D、动物病毒 4、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使用浓度为()。 A、0 B、—% C、—% D、5% 6.下述那个时期细菌群体倍增时间最快 ( ) A 稳定期 B 衰亡期 C 对数期 D 延滞期 7.下面关于连续培养的说法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恒化连续培养的控制对象是菌体密度 B.恒浊连续培养中微生物菌体以最高生长速率生长 C.恒化连续培养的产物是不同生长速率的菌体 D.恒浊连续培养无生长限制因子 8.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产生抗逆性强的芽孢是产芽孢细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的一种生殖方式。 B.厌氧的微生物需要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

C.一种细菌的学名是Staphylococcus aureus,其中aureus属名,Staphyloccus是种名 D.类病毒是有侵染性的蛋白颗粒。 9.下述诱变剂中常引起移码突变的是:() A 亚硝酸 B 烷化剂 C 碱基类似物 D 丫啶类染料 10.下述那个最可能产生一个重组细胞:() A F+ x F- B Hfr x F+ C Hfr x F- D F+ x F- 二、写出下列名词解释的中文翻译及作出解释(每个2分,共12分) positive bacteria crystal 3 ,colony 4, life cycle 5,capsule 6,endospore 三、判断改错题(每个2分,共10分) 1.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唾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多细胞生物() 2.遗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型。() 3.低剂量照射紫外线,对微生物几乎没有影响,但以超过某一阈值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则会导致微生物的基因突变。() 4. 一切好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 5.一般认为各种抗性突变是通过适应而发生的,即由其所处的环境诱发出来的。() 四.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计 18 分)

微生物学习题 第四章至第七章

选择题 1. 噬菌体是一种感染______的病毒。 (a)酵母菌 (b)霉菌 (c)放线菌和细菌 (d)原生动物 2. 称为微好氧菌的那些细菌能______生长。 (a)在高浓度盐中 (b)在低浓度氧中 (c)没有ATP或葡萄糖 (d)只在有病毒时 3. 深层穿刺接种细菌到试管固体培养基中______。 (a)提供厌氧菌生长条件 (b)除去代谢废物的一个机会 (c)增加氧气 (d)增加钾和钠离子的数目 4. 微生物分批培养时,在延迟期______ (a)微生物的代谢机能非常不活跃 (b)菌体体积增大 (c)菌体体积不变 (d)菌体体积减小 5. 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______。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马铃薯培养基 (c)高氏一号培养基 (d)麦芽汁培养基 6.属于病毒界的微生物是 ①放线菌②立克次氏体③噬菌体④藻类 7.中温微生物的最适生长范围是 ①4℃左右②10℃~20℃③25℃~30℃④45℃~60℃ 8.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 ①微生物病毒②昆虫病毒③植物病毒④动物病毒 9.配制1000ml的固体培养基需加琼脂为 ①0②2~7克③15~20克④50克 10.碳源和能源来自同一有机物的是 ①光能自养型②化能自养型③光能异养型④化能异养型 11.以氧化无机物作为主要能源的营养类型为 ①光能自养型②化能自养型③光能异养型④化能异养型 12.好氧微生物在液体培养基中常表现为 ①菌膜②沉淀③混浊④三者都有 13.高压蒸汽灭菌,常用的温度和时间为 ①70-80℃,30分钟②121℃,30分钟③160-170℃,2小时④100℃,30分钟 14.果汁的消毒或灭菌方法为 ①间歇灭菌②高压蒸汽灭菌③巴氏消毒④干热灭菌 15.干热灭菌法要求的温度和时间为 ①105℃,2小时②121℃,30分钟③160℃,2小时④160℃,4小时 16.噬菌体属于 ①动物病毒②植物病毒③昆虫病毒④微生物病毒 17.微生物细胞的主要元素组成以干物质计最多 ①N②C③O④H 18.下列属于生长因子类物质的是 ①氨基酸②维生素③嘌呤碱基④三者都是 19.营养缺陷型菌株是指 ①有营养不良症的菌株②培养基中缺少某种成分才能生长良好的菌株 ③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缺少时获得的菌株④丧失了合成某种营养成分能力的菌株 20.制备培养基的最常用的凝固剂为 ①硅胶②明胶③琼脂④纤维素 21.用化学成分不清楚或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配成的培养基称为 ①天然培养基②半合成培养基③合成培养基④加富培养基 22.鉴别培养基是一种培养基,

砂浆表观密度试验

八、砂浆表观密度试验(JGJ/T 70-2009) 1、使用仪器: 1)容量筒:金属制成,内径应为108mm,净高为109mm,筒壁厚应为2-5mm,容积应为1L; 2)天平:称量应为5kg,感量应为5g; 3)钢制捣棒:直径为10mm,长度为350mm,端部磨圆; 4)振动台:振幅应为0.5±0.05mm,频率应为50±3Hz; 5)秒表。 2、试验步骤: 1)应按照规定测定砂浆拌合物的稠度; 2)应先采用湿布擦净容量筒的内表面,再称量容量筒质量m1,精确至5g; 3)捣实可采用手工或机械方法。当砂浆稠度大于50mm时,宜采用人工插捣法,当砂浆稠度不大于50mm时,宜采用机械振动法; 采用人工插捣时,将砂浆拌合物一次装满容器筒,使稍有富余,用捣棒由边缘向中心均匀地插捣25次,当插捣过程中砂浆沉落到低于筒口时,应随时添加砂浆,再用木锤沿容器外壁敲击5-6下; 采用振动法时,将砂浆拌合物一次装满容器筒连同漏斗在振动台上振10s,当振动过程中砂浆沉入到低于筒口时,应随时添加砂浆; 4)捣实或振动后,应将同口多余的砂浆拌合物刮去,使砂浆表面平整,然后将容器筒外壁擦净,称出砂浆与容器筒总质量m2,精确至5g。 3、计算: ρ= (m2-m1)×1000 V 式中:ρ——砂浆拌合物的表观密度(kg/m3); m2——容量筒质量(kg); m1——容量筒及试样质量(kg); V——容量筒容积(L);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10kg/m3. 4、校正:

1)选择一块能覆盖住容量顶面的玻璃板,称出玻璃板和容量筒质量。 2)向容量筒中灌入温度为20±5℃的饮用水,灌到接近上口时,一边不断加水,一边把玻璃板沿筒口徐徐推入盖严。玻璃板下不得存在气泡。 3)擦净玻璃板面及筒壁外的水分,称量容器筒、水和玻璃板质量(精确至5g)。两次质量之差(以kg计)即为容器筒的容积(L)。

堆积密度表观密度检测实施细则

堆积密度表观密度检测实施细则 一、堆积密度的测定: 膨胀珍珠岩堆积密度的测定 1、抽样规定:以100m3为一个检验批量,不足100m3者亦视为一个检验批量。 2、试样制备:从每检验批量货堆上的不同位置随机抽取5包试样,将每包试样按四分法缩分到0.008m3,放入袋中分别存放在干燥容器中。 3、试样干燥: 制备好的试样放入温度110±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即每隔24h的两次连续质量之差小于0.1%,随后移至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4、将烘干后的试样注入漏斗,启动活动门,将试样注入量筒。 5、用直尺刮平量筒试样表面,刮平时直尺紧贴量筒上表面边缘。 6、称量量筒及试样质量。 7、试验过程中要保持试样呈松散状态,防止任何程度的振动。 8、计算: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 ρ= m1- m2/v 式中:ρ-试样的堆积密度, m2 -量筒的质量, m1 -量筒和试样的质量, v -量筒的容积, 9.试验结果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保留三为有效数字。评定见附表二 二、质量含水率试验方法: 1、抽样规定:以100m3为一个检验批量,不足100m3者亦视为一个检验批量; 2、试样制备:从每检验批量货堆上的不同位置随机抽取5袋试样,从随机抽取的5袋中每袋取出10g试样,混合. 3、放在天平上称量并记录,然后放入温度为110+-5℃烘箱下烘干至恒重,即每隔24h 的两次连续质量之差小于0.1%。随后移至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并记录. 4、计算:质量含水率按下式计算 m=m3–m4 /m4×100 式中:m -试样质量含水率,% m3-试样干燥前质量, m4 -试样干燥后质量 试验结果取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保留二位有效数字。评定见附表二 三、泡沫塑料和橡胶表观(体积)密度的测定 1、试样制备:硬质材料至少取5个试样,半硬质或软质材料至少取3个试样;对硬质材料,试样的总表面积至少100cm2,对半硬质和软质材料试样的体积至少100 cm2,试样的体积要用标准的模具切割,切割时不可使原始材料产生变形。 2、试样状态调节:试样制成后,放入干燥器中23±2℃或27±2℃进行至少16小时的状态调节。 3、将调节好的试样放在天平上称量并记录,精确到0.5%。 4、计算:由式(1)计算表观(体积)密度,取其平均值,并精确至0.1kg/m3。 P=m/v×106 (1) 式中: P----表观密度,kg/m3

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

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 (1) 密度 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ρ——密度,g/cm3; m——材料的质量,g; 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3。 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体积。所以材料的密度大小取决于材料的组成与材料的微观结构,当材料的组成与结构一定时,材料的密度为常数。除了钢材、玻璃等少数材料外,绝大多数材料都有一些孔隙。在测定有孔隙材料的密度时,应把材料磨成细粉,干燥后,用李氏瓶测定其实体积。材料磨得越细,测得的密度数值就越精确。砖、石材等块状材料的密度即用此法测得。 (2) 表观密度 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ρo——表观密度,g/cm3或kg/cm3; m——材料的质量,g或kg; V o——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或称表观体积,cm3或m3。 材料的表观体积是指材料及所含内部孔隙的总体积,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质量与其含水状态关系密切,且与材料孔隙的具体构造特征

有关。故测定表观密度时,必须注明其含水情况,一般是指材料在气干状态(长期在空气中干燥)下的表观密度。在烘干状态下的表观密度,称为干表观密度。不含开口孔隙的表观密度称为视密度,以排水法测定其体积。 (3) 堆积密度 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堆积密度,kg/m3; m——材料的质量,kg; ——材料的堆积体积,m3。 测定散粒材料的堆积密度时,材料的质量是指填充在一定容器内的任意含水状态下的质量。但须注明含水率,其堆积体积是指所用容器的容积而言。因此,材料的堆积体积包含了颗粒内部的孔隙及颗粒之间的空隙。材料的堆积密度与材料的表观密度、堆积的紧密程度有关。在捣实状态下测定的堆积密度称为紧密堆积密度。 表观密度 英文名称: Apparent density

粗骨料的表观密度

碎石或卵石表观密度试验(简易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不宜用于最大粒径超过40mm的碎石或卵石。 1.实验设备: (1)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天平——称量5kg,感量5g; (3)广口瓶——1000ml,磨口,并带玻璃片; (4)试验筛——孔径为5mm; (5)毛巾、刷子等。 2.试样制备: 实验前,将样品筛去5mm以下的颗粒,用四分法缩分至不少于2kg,洗刷干净后,分成两份备用。 3.具体步骤: (1)按表6.2.3规定的数量称取试样; (2)将试样浸水饱和然后装入广口瓶中。装试样时,广口瓶应倾斜放置,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覆盖瓶口,以上下左右摇晃的方法排除气泡; (3)气泡排尽后,向瓶中添加饮用水直至水面凸出瓶口边缘。然后用玻璃片沿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取试样、水、瓶和玻璃 片总重量(m1); (4)将瓶中的试样倒入浅盘中,放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放在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m0); (5)将瓶洗净,重新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重(m2); 注:试验时各项称重可以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但从试样加水静置的2h最后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4.计算公式: 表观密度ρ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式中: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应小于20kg/m3,否则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对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值超过20kg/m3,可取四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试验结果记录 组别试样、水、瓶和 玻璃片的共量 (m1) 烘干后试 样重量 (m0) 水、瓶和 玻璃片共 重(m2) 水温修正 系数 αt 表观密度 ρ 表观密度 平均值 1 2 3 4

微生物考试题(附答案)

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 1、组成病毒粒子衣壳得化学物质就是() A、糖类 B、蛋白质 C、核酸 D、脂肪 2、属于细菌细胞特殊结构得为( ) A、荚膜 B、细胞壁C、细胞膜D、核质体 3、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得() A、微生物病毒 B、昆虫病毒 C、植物病毒 D、动物病毒 4、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使用浓度为( )。 A、0 B、0、3—0、5% C、1、5—2、0% D、5% 6。下述那个时期细菌群体倍增时间最快() A 稳定期B衰亡期C对数期D延滞期 7、下面关于连续培养得说法中,叙述不正确得就是() A、恒化连续培养得控制对象就是菌体密度 B、恒浊连续培养中微生物菌体以最高生长速率生长 C、恒化连续培养得产物就是不同生长速率得菌体 D、恒浊连续培养无生长限制因子 8、下列叙述中正确得说法就是( ) A、产生抗逆性强得芽孢就是产芽孢细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得一种生殖方式。 B、厌氧得微生物需要较低得氧化还原电位。 C、一种细菌得学名就是Staphylococcus aureus,其中aureus属名,Staphylocc us就是种名 D、类病毒就是有侵染性得蛋白颗粒。 9、下述诱变剂中常引起移码突变得就是:() A亚硝酸 B 烷化剂 C 碱基类似物D丫啶类染料 10、下述那个最可能产生一个重组细胞:( ) A F+ x F- BHfrx F+ C Hfr x F-D F+ x F- 二、写出下列名词解释得中文翻译及作出解释(每个2分,共12分) 1、Gram positive bacteria 2、parasporal crystal 3,colony 4, life cycle 5,capsule 6,endospore 三、判断改错题(每个2分,共10分) 1、大肠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唾液链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多细胞生物( ) 2、遗传型相同得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有不同得表现型。( ) 3、低剂量照射紫外线,对微生物几乎没有影响,但以超过某一阈值剂量得紫外线照射,则会导致微生物得基因突变.( ) 4、一切好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 5、一般认为各种抗性突变就是通过适应而发生得,即由其所处得环境诱发出来得。( ) 四、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计18 分)

机制砂的表观密度

机制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紧装密度试验记录 (编号:)D—27 建设项目:郑州雁鸣湖湖滨广场园路工程合同号:豫-郑-州-雁-B-B-037 施工单位:开封市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十一分公司取样编号:/ 施工路段:K0--K0+380 取样说明:石屑 堆积密度试验 次数 盛器容积 (L) 盛器重量 (Kg) 盛器与砂重 (Kg) 砂的重量 (Kg) 密度(Kg/m3)V m0m1m1-m0 1 2 平均 紧装密度 1 2 平均 表观密度试验次数 干燥机制 砂重(g) 试样、水 与容量瓶 合重(g) 水与容量瓶 合重(g) 温度修正 系数 视比重(Kg/m3) m0m1m2αt1000 2 1 0??? ? ? ? ? - + - = t m m m m α ρ 1 300 1150.4 962.3 0.006 2.675 2 300 1163.7 975.4 0.006 2.680 平均 2.678 备注: 试验:计算:复核:试验日期:2013.3.12 1000 v m - m 1?= ρ

矿粉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紧装密度试验记录 (编号:)D—27 建设项目:郑州雁鸣湖湖滨广场园路工程合同号:豫-郑-州-雁-B-B-037 施工单位:开封市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十一分公司取样编号:/ 施工路段:K0--K0+380 取样说明:矿粉 堆积密度试验 次数 盛器容积 (L) 盛器重量 (Kg) 盛器与砂重 (Kg) 砂的重量 (Kg) 密度(Kg/m3)V m0m1m1-m0 1 2 平均 紧装密度 1 2 平均 表观密度试验次数 干燥矿粉 重量(g) 比重瓶中 原有水的 体积(ml) 倒入水后水 和试样的体 积(ml) 表观密度 (g/cm3) 表观相对密度 m0V1V2 1 2 V V m a- = ρ t a aρ ρ γ= 1 60 22.65 44.65 2.727 2.733 2 6022.48 44.47 2.729 2.735 平均 2.734 备注: 试验:计算:复核:试验日期:2013.3.121000 v m - m 1?= ρ

GBT泡沫塑料表观密度的测定

蒲城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质检部 二零一三年 目录 1范围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术语和定义 (2) 3.1表观总密度apparedt overall density (2) 3.2表观芯密度apparedt core density (2) 4仪器 (3) 4.1天平 (3) 4.2量具 (3) 5试样 (3) 5.1尺寸 (3) 试样的形状便于体积的计算。 (3) 5.2数量 (3) 5.3状态调节 (3) 6试验步骤 (3) 7结果计算式 (4) 8精确度 (5) 9实验报告 (5)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泡沫塑料及橡胶的表观总密度和表观芯密度的实验方法。 模制与自由发泡或挤出时形成表皮的材料表观总密度、表观芯密度可用本标准测试。 术语“表观总密度”不适用于在模制时未形成表皮的材料。 对于不规则形状的产品应采用浮力法的方法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的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并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种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标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918-199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idt ISO 291:1997) GB/T6342-1996 泡沫塑料和橡胶线性尺寸的测定(idt ISO 1923:1981)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表观总密度apparedt overall density 单位体积和泡沫材料的质量,包括模制时形成的全部表皮。 3.2表观芯密度apparedt core density 去除模制时形成的全部表皮后,单位体积泡沫材料的质量。

砂料堆积表观密度

砂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试验 (1) 仪器设备: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天平:称量10 kg,感量1 g; 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 mm,净高109 mm,壁厚2 mm,筒底厚约5 mm,容积为1L; 方孔筛:孔径为4.75 mm的筛一只; 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的圆钢; 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 试样制备: 试样制备可参照前述的取样与处理方法 (3) 实验步骤 ①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②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 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 g。 ③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 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次。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g。 (4) 结果计算与评定 ①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

式中ρ2——表观密度,kg/m3; ρ水——水的密度,1 000 kg/m3; G0——烘干试样的质量,g; G1——试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G2——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 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 20 kg/m3,须重新试验。 ②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 式中ρ1——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 G1——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g; G2——容量筒质量,g; V——容量筒的容积,L。 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 ③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式中V0——空隙率,%; ρ1——试样的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 ρ2——试样表观密度,kg/m3; 空隙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表观密度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专业: 组号: 试验日期: 组长: 组员: 实验名称:表观密度 实验目的: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物体表观密度的测定 仪器设备 天平(称重5kg ,感重0.1g );广口瓶1000ml (用于4.75mm 以下粒径时可采用 500ml 容量瓶);烘箱干燥箱,烧杯(500ml ),白瓷浅盘,温度计,料勺,筛子 (孔径5mm )。 检测方法(广口瓶法) 本法不适合于最大粒径大于37.5mm 的集料。 (1) 取样方法和试样数量要求见实验4混泥土。用四分法缩取式样(碎石) 2000g ,洗刷干净后分成两份备用。 (2) 将试样浸水饱和(水中浸泡24h ),然后倾斜广口瓶将试样装入广口瓶中。 之后再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覆盖瓶口,以上下左右摇晃的方法去除气泡。 (3) 气泡排尽后,向瓶中再添加饮用水到水面凸出瓶口边缘。然后用玻璃片沿 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取该瓶(式样、 水和玻璃片)的质量1m (g )。 (4) 将瓶口的式样倒入浅盘中,放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到恒重。取出 来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其质量为m (g )。 (5) 将瓶洗净,重新注满饮用水,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 其质量为2m (g )。 (6) 实验结果计算(精确到0.01g/3cm ): wT n m m m m ρρ?-+= 12 (3/cm g ) 式中 wT ρ试验温度T 时水的密度(3/cm g ),按试表-1选取。

以上两次实验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2 3 /cm g,应重 新取样进行实验。对颗粒材质不均匀的式样,如两次实验结果之差超过 20 3 /m kg,可取4次实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

实验一: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

实验一: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 一、实验目的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部分的细集料。 二、试验原理 表观密度(视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105℃±5℃烘干至恒重下),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闭口孔隙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表观密度以ρ表示。 n s s V V m += ρ 式中,ρ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s m ——矿质实体质量(g); s V ——矿质实体体积(㎝3); n V ——矿质实体闭口孔隙体积(㎝3)。 三、预习要求 1、理解表观密度概念,了解试验原理。 2、了解试验仪器的用法,掌握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四、实验仪器 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 2、容量瓶:500mL 。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五、实验内容 1、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2、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 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3、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4、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1)。 5、计算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 012 m m m m +- (1-1) 式中:γa ——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 0——集料的烘干质量(g); m 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m 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1-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 =γa ?ρT 或 ρa =(γa -αT )?ρΩ (1-2) 式中: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ρΩ——水在4℃时的密度(g /㎝3); αT ——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表1-1取用; ρT ——试验温度T 时水的密度(g /㎝3),按附录表1-1取用。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T 0328-2005) 3.2.1 目的与适用范围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部分的细集料。 3.2.2 仪具与材料 (1) 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 容量瓶:500mL。 (3) 烘箱:能控温在105±5℃。 (4) 烧杯:500mL。 (5) 洁净水。 (6) 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3.3.3 试验准备 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3.3.4 试验步骤 3.1. 4.1 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3.1. 4.2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 )。 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3.1. 4.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注:在砂的表现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超过1℃。 3.3.5 计算 3.3.5.1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012m m m m a γ=+- 式中:a γ——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0m ——试样的烘干质量(g); m 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m 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3.3.5.2 表观密度(T0328-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 ×ρT 或 ρa=(γa-αT )×ρW 式中: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ρW ——水在4℃时的密度(g /㎝3); αT ——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附录B 表B-1取 用; ρT ——试验温度T 时水的密度(g /㎝3),按附录B 表B-1取用。 3.3.6 报告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 0.01g /㎝3 时,应重新取样进行

石料表观密度测试方法

石料表观密度测试方法 一、实验意义和目的 在土木工程各类建筑物中,材料要受到各种物理、化学、力学因素单独及综合作用。因此,对土木工程材料性质的要求是严格和多方面的。材料基本性质的实验项目较多,如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和吸水率等,对于各种不同材料及不同用途,测试项目及测试方法视具体要求而有一定差别。 通过此项实验,使学生掌握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及其测试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以石料为例,介绍材料的几种常用物理性能试验方法。其基本性质包括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和吸水率等。石料密度是指石料矿质单位体积(不包括开口与闭口孔隙体积)的质量。表观密度是指石料在干燥状态下包括孔隙在内的单位体积固体材料的质量。形状不规则石料的毛体积密度可采用静水称量法或蜡封法测定;对于规则几何形状的试件,可采用量积法测定其体积密度。孔隙率是指材料的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吸水性是指材料与水接触吸收水分的性质,当材料吸水饱和时,其含水率称为吸水率。 三、实验装置和仪器 李氏比重瓶、烘箱、干燥器、天平、恒温水槽、游标卡尺等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一)密度试验(李氏比重瓶法) 将石料试样粉碎、研磨、过筛后放入烘箱中,以100±5℃的温度烘干至恒重。烘干后的粉料储放在干燥器 中冷却至室温,以待取用。 在李氏瓶中注入煤油或其他对试样不起反应的液体至突颈下部的零刻度线以上,将李氏比重瓶放在温度为(t±1)℃的恒温水槽内(水温必须控制在李氏比重瓶标定刻度时的温度),使刻度部分浸入水中,恒温0.5小时。记下李氏瓶第一次读数V1(准确到0.05mL,下同)。 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滤纸将李氏瓶内零点起始读数以上的没有煤油的部分仔细擦净。 取100g左右试样,用感量为0.001g的天平(下同)准确称取瓷皿和试样总质量m1。用牛角匙小心将试样通过漏斗渐渐送人李氏瓶内(不能大量倾倒,因为这样会妨碍李氏瓶中的空气排出,或在咽喉部分形成气泡,妨碍粉末的继续下落),使液面上升接至20mL刻度处(或略高于20mL刻度处),注意勿使石粉粘附于液面以上的瓶颈内壁上。摇动李氏瓶,排出其中空气,至液体不再发生气泡为止。再放入恒温水槽,在相同温度下恒温0.5小时,记下李氏瓶第二次读数V2。 准确称取瓷皿加剩下的试样总质量m2。 石料试样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g/cm3):ρt=(g/cm3) 式中: ρt—石料密度,g/cm3; m1—试验前试样加瓷皿总质量,g; m2—试验后剩余试样加瓷皿总质量,g; V1—李氏瓶第一次读数,mL(cm3); V2—李氏瓶第二次读数,mL(cm3)。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试验结果相差大于0.02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