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华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成品)

林华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成品)
林华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成品)

前言

一、概述

林华矿井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毕节地区金沙县境内的金沙-黔西向斜北西翼中段,井口及工业场地位于新化乡风岩村红岩附近。G326国道从井田中部穿过,从矿井井口东距金沙县城13.0km,距金沙电厂和黔北电厂约16.0km,距遵义87.5km,距川黔铁路的南宫山站80.5km,南距贵阳201km,交通较方便。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于2001年10月12~14日对《贵州省黔西北矿区金沙片区总体规划》进行了评估审查,评估意见认为:“黔西北矿区建设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中一项基础工程,为黔北电厂对口提供电厂燃煤,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其开发建设不仅符合‘西电东送’工程顺利实施的要求及市场需要,而且对调整全省煤炭生产和产品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合理、有序地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保护环境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快开发建设黔西北矿区是十分必要的”。2002年3月下发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咨能源[2002]117号《关于贵州黔西北矿区金沙片区总体规划评估报告》,同年国家计委以计基础[2002]1283号文对《贵州黔西北矿区金沙片区总体规划》进行批复。根据评估意见及国家计委批复意见,林华矿井规划能力为150万t/a。

2002年6月《贵州省林华矿井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评估,同年国家计委以计基础[2002]2861号文批复同意贵州金沙林华矿井立项建设,根据评估意见及国家计委批复意见,林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0万t/a。

由于规划的林华矿井井田范围内浅部生产小井较多,以及白果水库保护煤柱较大,对矿井开拓及井下巷道布置有较大影响。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专议[2003]8号《研究规范金沙矿区电煤基地矿业秩序有关问题》的精神,我院对《贵州黔西北矿区金沙片区总体规划》中各井田境界重新进行调整,调整后的井田境界经贵州省计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评审,贵州省人民政府以黔府函[2003]121号文对金沙片区矿界调整方案进行批复。

根据调整后的矿界,我院于2004年2月编制了《林华矿井可行性研究报告》,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0万t/a。

二、编制依据

1、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2002年6月提交的《贵州省金沙县林华井田精查地质报告》。

2、2003年9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提交的《林华一矿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报告》。

3、2004年5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提交的《贵州林华矿业有限公司二采区瓦斯压力测定参数表》、《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表》、《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以及煤样瓦斯放散初速度、煤样坚固性系数煤样吸附瓦斯常数。

4、有关规程、规范要求。

三、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西部大开发以及“西电东送”的大好形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高产高效为标准,以安全生产为重点,以环保设施及安全设施“三同时”为原则,围绕金沙电厂、黔北电厂的供煤,充分发挥本矿井的资源优势,走以煤养煤,滚动发展之路,将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尽可能简化地面设施,充分依托社会现有设施、设备、各类技术和管理人员,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社会协作条件,将本矿井建设成为高产高效的现代化大型矿井。

2、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设计,突出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市场条件、外部运输条件、竞争条件等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分析和研究。

3、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矿井规模和产品方案,生产行销对路的产品。

4、对矿井的资源条件、地质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根据分析的结论和市场需求确定矿井生产能力。

5、按高速、高质、投资少、用人少、滚动发展的模式建设矿井。

6、对地面布置进行改革,打破企业办社会的旧模式,集中一切力量,加快矿井建设。不再建行政、文教、卫生及居住区,不搞生活配套设施,充分依托社会,尽量减少辅助企业,把各种福利推向市场,面向市场搞建设,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尽量减少投资,简化工业场地布置,减少占地面积。

7、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优化设计。

五、推荐方案评述

1、开拓方式

林华矿井采用主斜井——副立井进行开拓,工业场地布置新化乡风岩村红岩,主斜井井口标高为+1222m,副立井井口标高+1208m,全井田共划分为1个水平,水平标高+800m,采用上、下山开采,初期煤炭经筛选后,主要供给金沙、黔北电厂。

2、机械化程度

矿井布置两个采区达产,每个采区配备一套综采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一套综掘、一套普掘),井下主运输用胶带输送机,辅助运输为8t蓄电池机车牵引1t 固定式矿车运输。工作面轨道斜巷采用SQ-1200/75连续牵引车运输。

3、地面生产系统及辅助设施

只设必要的地面生产系统和辅助设施,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及行政办公区分设三个不同标高的平台上。场地设有机修、灯房、浴室、办公、器材库等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辅助设施,居住区、医疗、文教等充分依托社会。

4、产品加工方案

初期采用+50mm手选排矸,生产电厂用煤及少量的块煤。

后期推荐洗选粒度50~13mm,入选原煤为自然级50~13mm与100~50mm 破碎至-50mm之和,入选比例为54.05%。该方案原煤按100mm、13mm分级,+100mm 以上手选矸石后产块煤,100~13mm破碎至-50mm入选,-13mm直接作电煤。洗选工艺方法确定为三产品重介质选煤方法。

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规模:150万t/a

项目总投资:50803.00万元

吨煤投资:338.69元/t

财务内部收益率:15.64%(税后)

投资利税率:19.42%

投资利润率:14.87%

投资回收期(税后/税前):7.72 /6.89 a

贷款偿还期:6.81a

林华矿井作为金沙、黔北电厂主要供煤矿井,电厂即将全部建成投产,矿井开采条件已具备,开采条件优越,预计效益较好。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1、由于林华矿井主斜井、副立井、风井穿过含水层长兴组及玉龙山组,井底车场及硐室处于含水层长兴组及玉龙山组中,应根据井筒所穿含水层的含水情况及井筒检查钻资料,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且施工到含水层附近时,必须打超前钻孔进行探放水工作,确保施工安全。

2、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2002年6月提交的《贵州省金沙县林华井田精查地质报告》尚未通过有关部门审查,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组织对该报告进行审查。

3、由于地质灾害评估报告所划禁采区占全井田面积的52%,且无法布置正规的采煤工作面,根据业主要求首采工作面暂按可研布置位置进行设计,为确保地面建构筑物的安全,矿井生产期间必须严格按有关规程规范要求制定安全措施。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林华矿井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金沙县境内的金沙-黔西向斜北西翼中段,井田境界为:东以腾龙矿井、新化煤矿及马洛河为界,西起白果水库保护煤柱,浅部(南)以+1200m水平、新化矿一号井、鸡爬坎矿、中心三号、国豪矿、中心煤矿边界为界,深部(北)至+500m水平,井田走向长4.0~6.0km,倾斜宽3.0~4.0km,面积24.0km2。

金沙县内目前尚无铁路,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G326国道(为三级公路,新化至金沙电厂段已改造为二级水泥路面)自东向西从井田中部穿过,矿井工业场地东距金沙县城13.0km,距金沙电厂16.0km,距遵义87.5km,距川黔铁路的南宫山站80.5km,南距贵阳201km,交通运输较方便。交通位置详见图1—1—1。

二、地形地貌

井田地处黔北高原,属以岩溶地貌为主的中山,井田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井田西部边界的大坡山,标高+1617m,最低点(即井田侵蚀基准面)位于井田东端马洛河,标高+1170m,相对高差447m。一般标高为+1250~+1450m,一般高差约100~200m。

三、水系

1、河流

井田内主要河流有三条,从南到北依次为楠木河、头道河、游戛河,均流入井田外的偏岩河,属乌江水系。

楠木河:位于井田北面,发源于玉龙山灰岩中的29号泉,在井田流经T1y2、T1y3、T1m、P2c、P2l等地层,于苗寨西侧流出井田外,全长约4.5km,该河常年有水,但枯季流量较小,是井田北面地下水、地表水之排泄通道。

头道河(下游叫鲜河):位于井田中部,由西南流向东北,全长约6.5km,在井田流经T1y2、T1y3、T1m地层,该河常年有水,但枯季流量较小,主要由井田外、井田内生产矿井水及88、89、90、82、84泉等补给。

游戛河:位于井田南部,在烟子沟南面流入井田内,从井田最东端附近流出井田外,全长约8.2km,流经T1y2、T1y3地层,该河常年有水,但枯季流量较小。

井田区内河流属山区雨源型河流,流量变化幅度大,雨季山洪飞瀑,河水暴涨,枯季流量较小,主要受大气降水的控制,不能满足矿井用水要求。

2、水库

白果水库位于西洛乡红旗村,距县城8km,距林华矿井工业场地直线距离约2.78km,正常水位+1283.000m,坝顶标高+1284.0m,死水位+1267.200m,总库容180~260万m3,死库容5万m3。水量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该水库主要为农田灌溉和金沙县城关工业和居

民生活用水水源。

四、气象

本区属高原型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根据金沙县气象局提供的资料:从1990年至2001年,年最高气温36.6℃,年最低气温-4.9℃,全县年平均气温15.1℃。全县平均气温的地区分布是西北高、西南低、河谷高、高山低。

境内年平均日照数为1095h左右,最高年为1344h(1978年),最少为902h(1964年)。

境内雨量充沛,降雨日多,年平均降雨量1057mm,年最大降雨量1179.2mm(1996年),年最小降雨量774.7mm(1990年)。以降雨量最多年计算,4~9月为821mm,占年降雨量的77.3%,10月~次年3月为238mm,占年降雨量的22.7%。

境内无霜期长,平均275天,最长364天,最短241天。

风向多为东风,年平均风速1.5m/s。

五、地震

1989年5月5日凌晨1时左右,在金沙县城关发生过4.2级地震,震波持续时间5秒。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区地震烈度为6度。

六、国民经济概况

矿井所在地的金沙县,2002年工农业总产值181670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0%,第二产业增长16.2%,第三产业增长15.5%。

1、人口及劳动力

全县辖26个乡镇,565个行政村,2988个村民组,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573566人,其中农业人口521338人。全县共分布汉、苗、彝、白、仡佬、布依、满7个民族。

2、农业生产情况

金沙县国土面积2524km2,全县土地面积252374hm2,其中宜耕地89060hm2,林地105400hm2,草山草地11653hm2,水面4407hm2,公路1424hm2,其他用地40430hm2。

农作物以水稻、玉米、麦类为主,兼种豆类、薯类、高粱、小米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烤烟、土烟、花生、辣椒、蔬菜、甘蔗等。2002年全县粮食产量24.4万t、油菜产量2.6万t,烤烟产量14.7万担。

3、县内地方工业厂矿企业分布情况

金沙县地方工业及乡镇企业随着金沙电厂及煤炭工业的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已有复烤、建材、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食品、服装鞋革、木材加工、造纸及印刷等行业。

主要企业有:金沙电厂(4×125MW);黔北电厂(4×300MW)(预计今年底全部建成发电);新化煤矿(6万t/a);鸡爬坎煤矿(6万t/a);腾龙煤矿(9万t/a);金沙贵乌水泥公司(10万t/a);金沙忠义水泥厂(6万t/a);金沙白云水泥厂(6万t/a);金沙黄磷厂(黄磷2000t/a、磷酸3000t/a);金沙窖酒总厂;金沙县油脂化工厂;金沙矿泉水厂等。

4、区内现有公共设施

全县有两个县级医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3个预防保健站(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皮肤病防治站),26个乡镇医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和妇幼保健站共有病床297张,乡镇医院共有病床190张。

全县有高中5所,41个班,在校生2125人;初中32所,487个班,在校生28034人;小学444所,2398个班,在校生67395人;幼儿园10所,55个班,在园人2240人。全县教职工总数5078人。

全县目前26个乡镇除后山、箐门、龙坝未通光缆,仅利用ETS无线接入系统进行通信外,其余乡镇均已开通光缆及传输系统。县城交换机为贝尔S1240数字程控交换机,能实现ISDN“一线通”,来电显示等全部电信新业务。交换机容量1.6万线,实装1.4万线,电话普及率位于全地区之首。

区内现有一个消防队,隶属县公安局,现有消防队员13人,2台消防车,1台消防指挥车,目前正按消防中队编制扩建。

本县现有一个矿山救护队,隶属于金沙县煤炭工业局,现有救护队员12人,救护指挥车1台,4小时Y6型呼吸器12台。

5、名胜古迹

区内有古墓、古桥、动、植物化石、古驿道、古战场遗址、摩岩石刻、古钟、红军战斗遗址、烈士陵园等。井田内主要景点有北部的吊水岩瀑布。

七、现有水源、电源情况

矿井北部有白果水库,蓄水量为194.23万m3,至矿井工业场地直线距离3.1km,矿井供水有保障。

金沙县现有金沙、沙土两座110kV变电所,容量分别为:金沙(31.5+20)MV A、沙土1×40MV A;35kV变电所共有7座以及金沙电厂(4×125MW)和在建的黔北电厂(4×300MW),电力供应充足、方便,电源可靠。

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地层

井田内出露地层有下二叠统茅口组、上二叠统龙潭组、长兴组、下三叠系夜郎组及茅草铺组和第四系。缺失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详见表1-2-1。出露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表1-2-1 区域地层简表

1、二叠系(P)

1)、下统(P1)

茅口组(P1m)

出露于井田外北及北西侧。上部为浅灰色至灰白色中厚至厚层状生物碎屑岩,微晶及细晶结构,含腕足类、蜓类、珊瑚等动物化石及少量燧石结核;下部为燧石条带灰岩、灰岩及硅质岩,局部夹粘土质硅质岩,富含蜓类化石。区域地层厚57~151m,本井田内钻孔揭露最大厚度为83m。

2)、上统(P2)

主要分布在井田西部和北部外围。自下而上分为龙潭组和长兴组,其中龙潭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

(1)龙潭组(P2l)

以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岩为主,夹细砂岩、钙质泥岩及4~7层灰岩、泥灰岩,含煤9~21层,其中含可采煤层(含局部可采煤层)2~6层。一般2~4层,富含腕足类、双壳类、腹足类及植物化石。厚91.54~126.91m,一般厚106.13m,厚度变化不大,与下伏茅口组呈假整合接触。根据岩性、古生物,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P2l1):龙潭组底界至标三顶界。以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细砂岩、灰质泥岩。底部为灰白、灰红色铝土质泥岩。下部常夹1~3层泥灰岩(即13、15号煤顶板层);顶部为两层灰岩,单层厚1~1.2m,其间夹1m左右的粉砂岩,称为标三,层位、厚度较稳定,是良好的对比标志。本段含煤3~8层,煤层编号为10~15号。可采煤层0~2层,一般2层。以动物化石为主,植物化石少见,该段厚39.12~59.74m,一般48.48m。

上段(P2l2):标三顶界至长兴组底界。以粉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细砂岩;上部夹灰岩、泥灰岩3~4层(含标一、标二),单层厚多在1m 以下。含煤5~14层,煤层编号为1~9号。含可采煤层1~5层,一般3层,其中4、5、9号煤层普遍发育较好,是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下部以含植物化石为主,上部以含动物化石为主,该段厚43.73~75.13m,一般58.02m。

(2)、长兴组(P2c)

为灰、深灰色中厚-厚层状燧石灰岩。厚33.22~49.80m,一般39.2m。

长兴组与下伏龙潭组呈整合接触。

2、下三叠统(T)

1)、夜郎组(T1y)

出露于井田中部,由灰、深灰、紫灰、黄绿色泥岩、钙质泥岩、粉砂岩及灰岩、泥质

灰岩组成。富含腕足类、双壳类、头足类化石。厚364~448m。根据岩性、化石分为三段:沙堡湾段(T1y1):灰、灰黄色薄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泥灰岩、粉砂岩,含少量的瓣鳃类、菊石化石。顶底常夹1~2层黄绿色蒙脱石泥岩。厚6.22~18.19m,一般14.55m。

玉龙山段(T1y2):主要为浅灰至灰色薄层至中厚层状泥岩,含动物化石,夹鲡状灰岩及薄层泥岩,下部夹深灰色泥质灰岩及泥质条带。顶部为灰、紫灰、绿灰色薄层至中厚层状泥岩、灰岩,夹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含瓣鳃类化石。厚199.43~240.54m,一般216.75m。

九级滩段(T1y3):为紫色、暗紫色夹灰绿、黄绿色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质岩、灰岩。含瓣鳃类动物化石及少量植物化石。段厚153.73~178.22m,一般厚164.46m。

夜郎组与下伏长兴组呈假整合接触。

2)、茅草铺组(T1m)

分布于井田东部,井田内出露不全。主要由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和角砾状白云岩组成,含双壳类、头足类及腹足类动物化石。与下伏夜郎组呈整合接触。厚400~510m。分上、下两段:

下段(T1m1):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夹砾屑灰岩、泥质灰岩及白云岩、白云质灰岩,顶部常夹鲡状灰岩,局部见蠕虫状灰岩。含双壳类化石,厚371~546m,一般厚431m。

上段(T1m2):由灰、浅灰、黄灰色中厚至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和角砾状灰岩组成,底部为数米白云质灰岩、泥灰岩;上部为灰绿色溶塌角砾岩。富含双壳类化石。厚15~60m,一般厚37m。

3、第四系(Q)

分布广泛,但极为零散,为松散的冲积物、洪积物、坡残积物、冰积物、泥石流及洞穴堆积物等,厚0~14m。

本系不整合于下伏各地层之上。

二、地质构造

金沙——黔西向斜:轴长约20km,走向NNE20°,向斜宽20余km,其轴线在平面上呈“S”形,北面变为北东东向,南面为北东向,为一开阔不对称向斜,北西翼倾角较缓,为10~20°,发育有次一级褶曲;南东翼倾角较陡,为30~40°左右。林华井田位于该向斜金沙县内北西翼中段,井田走向从西北转向东北,南部地层倾角4~12°,一般9~10°,东北部一般25°左右。

1、褶曲

井田内次一级褶曲为新华向斜,该向斜位于井田中部,走向NEE70°左右,井田内长约4km,包括区外其清楚段长约11km,为一宽缓的不对称向斜,轴面倾向北西,向斜宽约 2.0~4.5m,自西向东,其轴线先后穿过上二叠统、三叠系,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北西翼地层倾角较陡,为7~35°,一般25°;南东翼地层倾角较缓,为4~12°,一般9~

10°。

2、断层

井田内发现的断层15条,其中:无落差≥30m的断层,落差<30m的6条,隐伏断层9条。断层特征见表1—2—2。

综上所述,井田构造以褶曲为主,断层较少,主要呈北东东向。南东翼地层走向北西(65°)——南东,倾角10°左右,北西翼地层走向北东(65°)——南西,倾角27°左右,一般浅部较深部陡。井田内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小断层,如钻孔中见岩石破碎等、煤层层间距变小的断层迹象。从总体看,井田的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偏简单。

三、煤层赋存特征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龙潭煤组,属海陆交互相沉积,厚91.54~126.91m,一般106.13m,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夹泥灰岩、灰岩及煤层组成,含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含煤9~21层,编号为1、2、4、5、9、10、11、13、15号煤层。

煤层总厚8.68~15.60m,平均12.11m,含煤系数为11%。含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2~6层,可采总厚度3.01~12.13m,平均6.39m。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为4、5、9、13、15号,其中9号煤层是本区主要可采煤层,4号和5号煤层是全区大部可采煤层。

表1—2—2 断层特征表

4号煤层:位于龙潭煤组上段中部,上距长兴灰岩20.1~44.6m,平均28.96m,距标二(B2)4.2~22.7m,平均12.04m。厚煤带主要分布在井田中部,煤厚0.3~3.88m,平均1.21m。一般含夹矸0~2层,煤层结构为简单——复杂,夹矸岩性一般为泥岩,个别为炭质泥岩,其厚度变化大,夹矸增厚可造成煤层分岔形成煤组。属大部可采煤层。

5号煤层:位于龙潭煤组上段中下部,厚煤带主要分布在井田中部,煤厚0m~2.10m,平均1.18m。一般含夹矸0~2层,煤层结构大部为简单,夹矸岩性一般为泥岩,属大部可采煤层。

9号煤层:位于龙潭煤组中部,层位稳定,为本区主要的可采层,下距标三(B3)0.7~5.6m,平均1.8m。厚煤带主要分布在井田中部,一般含1层夹石,夹石岩性一般为泥岩,个别为炭质泥岩,厚度一般为0.2m左右,结构较简单。煤厚1.27~5.79m,平均2.77m,全区可采。

13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下段中部,在井田西部和南部普遍分岔为两层,距标三(B3)20.2~29.23m,平均26.20m。煤层厚度变化大,含夹石0~4层,结构复杂,煤厚0.20~2.93m,一般1.0m,属局部可采煤层。

15号煤层:位于龙潭组底部,标五(B5)——铝土质泥岩之上,距茅口灰岩0.52~8.11m,平均3.68m。煤厚0~3.09m,一般1.3m。煤层厚度变化大,含夹石0~4层,煤层结构复杂,属局部可采煤层。由于该煤层为高灰、高硫煤,距底板强含水层茅口灰岩太近,因此本次设计暂不开采。

综上所述,本矿井以开采中厚较稳定为主的煤层。

煤层特征详见表1—2—3。

四、煤质特征

1、煤种

井田内开采的煤层均为无烟煤。

2、硫分(S t,d)

4号煤层:原煤硫分为0.35~3.58%,一般1.15%,属低中硫煤,其中:1203孔至807孔至705孔及607孔一线以北为低硫煤,该区域以南煤层浅部大部为低硫煤,往深部增至中硫、中高硫。井田南部由浅至深硫分逐渐增高。

5号煤层:原煤硫分为0.32~4.01%,一般1.20%,属低中硫煤,由北往南硫分逐渐增高,1203孔—1107孔—605孔一线以北为特低硫煤区,往南及深部硫分逐渐增高。

9号煤层:原煤硫分为0.34~2.03%,一般0.88%,属低硫煤,由北往南硫分有降低的趋势,北部以低中硫煤为主,并于1107孔—606孔及605孔分布有中硫煤区,往南至煤层浅部有特低硫煤分布。

13号煤层:原煤硫分为1.24~4.01%,一般2.47%,属中高硫煤,西部有高硫煤分布。

15号煤层:原煤硫分为1.19~10.16%,一般4.33%,属高硫煤。

3、灰分(A d)

4号煤层:原煤灰分14.57~38.86%,一般23.83%,属中灰分煤。在606孔—1109孔及802、803—603孔之间灰分较高。浅部为中低灰区域,井田南部由浅往深灰分增高,北部由西向东沿走向变小。

5号煤层:原煤灰分14.02~38.36%,一般20.90%,属低中灰分煤。北部以605孔附近灰分较高,其余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南部以J1701孔一线较高,往深部逐渐降低。

9号煤层:原煤灰分12.08~25.10%,一般16.47%,属低中灰分煤。灰分往北

西及南东灰分有所增加,局部有中高灰及中灰分插花点。

13号煤层:原煤灰分17.96~35.86%,一般27.27%,属中灰分煤。802、1107、807孔一线以西灰分大于30%,其余地区往北稍有降低,但幅度不大。

15号煤层:原煤灰分21.49~37.79%,一般30.09%,属中高灰分煤。灰分变化规律不明显,总的趋势为北部以中高灰煤为主,15线——17线浅部为中灰分煤(矿井外)。

4、发热量(Q gr,ad)

井田内各煤层原煤收到应用基低位发热量平均为26.01MJ/kg,属高热值煤,其中:4号、5号、13号煤层属高热值煤;15号煤层属中高热值煤;9号煤层属特高热值煤。井田原煤、精煤发热量见表1—2—4。

表1—2—4 井田原煤、精煤发热量表

5、机械强度

4号、9号煤层>25mm的机械强度试验结果为76.3~89.5%,一般79.8%,属高强度煤层。

6、热稳定性及可磨性

主要可采煤层试验数据为TS+6两极值46.6~83.0%,一般69.2%。TS-1两极值为0.7~18.6%,一般3.6%,属热稳定性中等的煤层。且可磨性较好。

9号煤层可磨性系数较小,为54.0,煤层不易磨碎。

7、煤的灰熔融性

各主要可采煤层软化温度(ST)两极值为1100~1500℃,平均为1333℃,属高灰熔融性煤。

综上所述,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为低中灰~中灰、低硫~低中硫、中高~高发热量无烟煤。

矿井主要煤层煤质特征详见第四章。

五、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1、瓦斯

根据林华井田精查地质报告(送审稿)及《林华一矿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报告》,本矿井为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今后在建设和生产中应予以重视。林华矿井瓦斯含量见表1—2—5。

表1—2—5 林华矿井瓦斯含量表

2、煤尘

经对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的煤层样及钻孔煤芯样的爆炸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区煤尘无爆炸危险。

3、煤的自燃

经对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的煤层所作的燃点试验,最低氧化燃点374℃,最高还原燃点413℃。还原煤样和氧化煤样的温差25~39℃,故本区煤层无自燃发火倾向,属不易自燃煤层。煤的燃点测试值见表1-2-6。

表1-2-6 煤的燃点测试值汇总表

4、地温

根据地质报告,除4——6线之间南面及9——16线之间北面有一级高温区外,其余区域内地温正常。

5、煤层顶底板

4号煤层:顶板一般为泥岩或粉砂质泥岩,部分为细砂岩,直接底板为泥岩,往下为粉砂岩或细砂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

5号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细砂岩或粉砂岩、泥岩,直接底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往下为粉砂岩或细砂岩,局部含2层薄煤层。

9号煤层:直接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往上为粉砂岩或细砂岩,直接底板为泥质粉砂岩,局部为粉砂质泥岩、粉砂岩。

13号煤层:直接顶板为粉砂质泥岩或泥岩,局部为粉砂岩,直接底板为泥岩,往下为细砂岩或灰岩。

15号煤层:直接顶板为泥岩或粉砂质泥岩,底板为铝土质泥岩,往下为中厚层状茅口灰岩。

六、水文地质条件

含煤地层以间互状弱含水层为主,茅口组、长兴组、玉龙山段灰岩为强含水层。岩溶水主要靠大气降水通过岩溶漏斗、落水洞及溶隙等渗入补给,其运动方向受地质构造及地貌等因素控制,往往具有较大面积的补给和较长途径的径流,排泄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沟谷或溪流中。裂隙水主要靠大气降水通过地表风化裂隙等渗透补给,多为源排泄,井泉流量一般较小。

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西洛河上游支流穿过煤系的地段,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各地层含水性特征见表1-2-7。

表1-2-7 各地层含水性表

据现有资料分析,开采矿井9号煤层及其以上煤层,以大气降水沿采空塌陷裂隙渗入为主要充水因素,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至中等;开采下煤组特别是15号煤层时,底板茅口灰岩有突水可能,水文地质条件趋复杂。

此外,浅部煤矿和老窑积水是矿床浅部开采的充水隐患,在建设和生产时要严加防范。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2002年6月提交的《贵州省金沙县林华井田精查地质报告》,本矿井正常涌水量为450m3/h。

七、勘探程度及资源评价

贵州省煤炭工业管理局113队于1968年12月提交《黔西-金沙普查勘探区地质报告》(找煤),林华井田内共有4个钻孔。

贵州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13队于1988年12月完成《新化勘探区普查地质勘探报告》,在林华井田内共施工钻孔23个。

1997年贵州煤田地质局142地质队对林华井田内的油街河至326国道之间的块段进行了地质勘探工作,共完成了6个地质钻孔(1个水文孔)。

2002年6月煤田地质局完成了《贵州省金沙县林华井田精查地质报告》,该报告充分利用以往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精查钻孔的施工。

通过以上工作,井田内首采区煤层赋存条件、煤质、地质构造已基本查清。井田南部煤层倾角4°~12°,一般9°~10°,井田东北部一般为25°左右。井田大部分产状平缓,构造中等偏简单,断层稀少。

根据以往工作及本次精查勘探,本次设计井田范围内共有32个钻孔,其中,首采区(11号勘探线以南)共有28个钻孔,控制程度(+800m水平以上)较高,完全能满足矿井建设的需要。

第二章井田开拓

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储量

一、井田境界

井田境界为:东以腾龙矿井、新化煤矿及马洛河为界,西起白果水库保护煤柱,,浅部(南)以+1200m水平、新化矿一号井、鸡爬坎矿、中心三号、国豪矿、中心煤矿边界为界,深部(北)至+500m水平,井田走向长4.0~6.0km,倾斜宽3.0~4.0km,面积24.0km2。

井田拐点坐标如下表2—1—1。

表2—1—1 井田拐点坐标表

备注:该矿井南部、浅部及北部以上述拐点为界,深部以+500m标高为界。

二、储量

1、储量计算基础及计算方法

《贵州省金沙县林华井田精查地质报告》(送审稿)采用的储量计算基础及计算方法如下:

计算范围

参与储量计算的煤层为4、5、9、13、15共5层。

工业指标

井田内为非炼焦煤,地质报告采用的指标为:煤层倾角大于25°时,煤层最低可采厚度为0.7m;煤层倾角小于25°时,煤层最低可采厚度为0.8m;煤层最高原煤灰分40%。

计算方法

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按地质块段法进行计算。面积采用求积仪在煤层底板等高线上量取。

容重

4号煤层的容重为1.48t/m3,5号煤层的容重为1.44t/m3,9号煤层的容重为1.43t/m3,

13号煤层的容重为1.50t/m3,15号煤层的容重为1.58t/m3。

煤柱留设

a、井田边界煤柱为20m,落差大于30m的断层煤柱取25m,落差大于15m的断层煤柱取20m。采区边界煤柱每侧取10m。

b、主要井筒及大巷煤柱30m。

2、储量计算结果

根据以上原则,计算得本井田的地质储量(A+B+C+D)为17446万t。工业储量(A+B+C)为16119万t。其中,4、5、9 号煤层地质储量为14822万t,占总地质储量的85%。分水平分煤层分级别储量汇总见表2—1—2。

本矿井A+B+C级储量为16119万t,全井田井筒、工业场地、河流、水库及井田边界煤柱为2261万t,煤柱统计储量见表2—1—3。矿井可采储量为11600万t,其中:4号、5号、9号煤层可采储量为9653万t,矿井可采储量详见表2—1—4。

表2—1—4 矿井可采储量表单位:万t

第二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一、矿井工作制度

矿井设计年工作日300d ,工作制度均为“三、八”制,其中两个综采工作面采用两班生产,一班检修的作业方式;掘进工作面采用三班掘进,每班作业时间8h 。矿井每天净提升时间14h 。

二、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合理确定矿井生产能力对保证矿井生产的稳定性、可靠性、节省基建投资和矿井投产及达产至关重要。

矿井生产能力主要考虑了井田内资源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储量、地质构造、瓦斯限产、机械化装备及管理水平等综合因素:

1)、资源条件

本井田储量丰富,共获得地质储量17446万t ,可采储量11600万t 。为建设大型矿井提供了可靠的资源基础。

2)、煤层赋存及稳定程度

本井田主采煤层可采厚度较大。全井田共有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5层,可采平均总厚度6.29m 。其中9号煤层和5号煤层发育较好,平均可采总厚约3.94m ,其储量占总储量的66%,且煤层赋存较稳定,厚度适中(1.4~3.0m ),适宜于机械化开采。

3)、地质构造

井田内发现的断层15条,其中:无落差≥30m 的断层,落差<30m 的6条,隐伏断层9条。对区内煤层开采影响较大有F 803—1、F 803—2、F 1108三条断层,这些断层对区内

所有煤层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其它断层对开采影响不大。

首采区内对煤层有影响的断层为4条,其中,对所有煤层有影响的为F1108一条,其它断层对开采影响不大。

井田内次一级褶曲为新华向斜,该向斜位于井田中部,走向NEE70°左右,井田内长约4km,包括区外其清楚段长约11km,为一宽缓的不对称向斜,轴面倾向北西,向斜宽约2.0~4.5m,自西向东,其轴线先后穿过上二叠统、三叠系,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北西翼地层倾角较陡,为7~35°,一般25°;南东翼地层倾角较缓,为4~12°,一般9~10°。

煤层沿走向起伏较小,沿倾向为一单斜构造,煤系地层无岩浆侵入现象。

综上所述,矿井地质构造属中等偏简单,首采区地质构造较简单。

4)、煤层稳定程度

煤层稳定程度取决于煤层结构、厚度变化及可采情况。通过对林华井田精查地质报告分析,9号煤层全区平均厚度2.77m,可采性指数为98%,煤层变异性系数为34%,5号煤层全区平均厚度1.17m,可采性指数为84%,煤层变异性系数为35%,两煤层均属较稳定煤层,矿井以开采较稳定煤层为主,适宜机械化开采。

9号煤层首采区+950m水平以上平均厚度2.83m,可采性指数为96%,煤层变异性系数为27%,5号煤层首采区+950m水平以上平均厚度1.15m,可采性指数为86%,煤层变异性系数为21%,首采区内两煤层均属较稳定煤层。

5)、首采区工作面参数分析

根据林华井田精查地质资料,设计对投产的两个采区9号煤层和5号煤层的采面进行统计分析(由于开采4号煤层时裂隙带高度已至长兴灰岩含水层,故设计未考虑开采4号煤层),9号煤层可布置19个工作面(计算至+800m水平),采面倾向长一般在1300~2500m,煤厚一般在2m以上,5号煤层可布置10个工作面(计算至+800m水平),采面倾向长一般在1400~1500m,煤厚一般在1.0~1.4m左右,说明本区采面条件较好,适宜于机械化开采。

分析表明,本矿井主要是开采较稳定的中厚煤层,地质构造为中等偏简单,采面推进长度大,为机械化开采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因此,从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看,本区建设150万t/a的大型矿井是可行的。

6)、工作面及采区生产能力

首采区煤层倾角一般4~12°,开采中厚煤层为主,鉴于目前国内在此类煤层条件下开采已有成熟经验,结合煤炭开采发展趋势,9号煤层配备一套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产量可达80~110万t/a,5号煤层配备一套薄煤层综采工作面产量可达30~40万t/a。

7)瓦斯限产分析

根据矿井瓦斯资料,设计采用分源预测法计算矿井各开采层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

软件开发-项目初步设计规格说明书

1引言 (2) 1.1编写目的 (2) 1.2背景 (2) 1.3定义 (2) 1.4参考资料 (2) 2总体设计 (3) 2.1需求规定 (3) 2.2运行环境 (3) 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3) 2.4结构 (3) 2.5功能器求与程序的关系 (3) 2.6人工处理过程 (3) 2.7尚未问决的问题 (3) 3接口设计 (4) 3.1用户接口 (4) 3.2外部接口 (4) 3.3内部接口 (4) 4运行设计 (4) 4.1运行模块组合 (4) 4.2运行控制 (4) 4.3运行时间 (4) 5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4) 5.1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4) 5.2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5) 5.3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6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5) 6.1出错信息 (5) 6.2补救措施 (5) 6.3系统维护设计 (5)

项目初步设计规格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使用ERP管理架构,对医药公司各部门进行管理。 1.2背景 a.待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b.提出者: 开发者: 用户: 计算机中心: c.该软件系统同其他系统或其他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根据本系统内部的各职 能部门的要求,方便快捷的实现同其他机构软件有机连接,使资源最大化利用。 1.3定义 提示: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英文缩写的原词组。如: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 GSP:Good Supplying Practice《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HR:Human Resourses人力资源技术 OA:Office Autoation办公自动化 IM:Inventory Management库存管理 EIP:Enterprise Information partal企业信息门户 1.4参考资料 有关的参考文件: 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1.实训教学PPT及相关ERP项目文档; 2.软件开发标准按照机房配置统一标准。

体育馆初步设计说明资料

设计说明目录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第二章总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四章结构设计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第六章强电设计 第七章弱电设计 第八章暖通空调设计第九章消防设计 第十章环保设计 第十一章卫生防疫 第十二章劳动保护 第十三章节能设计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是校区一期工程重要建筑单体之一,是校区体育教学和运动娱乐的基地,对提高师生身心素质,娱乐教学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馆位于规划校园南面,用地方正平整,坐落于西区校园南北主轴上,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条件。用地北侧正对校园主环线,西侧紧邻校园运动场地,东侧是规划中的学生活动中心,南侧面对校园南门,在满足学校多功能使用的同时,能为周边居民提供全民健身服务。总用地面积262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16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1.《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4.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5.业主提供的测绘资料 6.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设计任务书 7.“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方案设计 8.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总体规划 9.建设单位对方案的修改意见 10.国家和云南省现行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设计规范 三、设计理念 云南,地处彩云之南,气候温和,万物滋长,素有“花朵王国”之称;花同时也是对于莘莘学子的美好比喻。云南师范大学历史悠久,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育人树人的宗旨烽火传承。本方案以“花”为核心理念,结合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本着美好的愿望和寓意,体现体育建筑的力与美,体现校园建筑的自然与亲和,力争创造时代性、标志性和地方性的建筑形象。 四、设计目标 本项目按国家一流技术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造,力图服务于云南师范大学的体育赛事、大型典礼和体育教学需要,体现建筑设计的以人为本、整体性、经济性、超前性原则。 整体性: 充分体现云南师范大学教书育人的信念宗旨,发展的文化内涵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体现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鲜明特色,符合云南师范大学校园总体规划原则,建筑造型美观大方、富有现代感和标志性。 以人为本: 满足体育专业队训练及大学生体育教学、大型集会、文艺演出要求的综合体育馆;配备始终可以安全、舒适、愉快地利用的设施、流线、服务。 经济性: 充分利用地形与气候条件,选择最佳的材料和施工工艺;运用节能设施,降低运营管理费用。超前性: 反映具有超前形态的体育馆;反映具有不懈地研究发展的大学形象;树立最尖端高科技大学的形象。 服务种类: 提供大型赛事、大型典礼和演出场地与服务; 提供体育教学和体育健身场地与服务; 功能配置: 一流的体育赛事和健身锻炼场地设备; 安全舒适的观众厅及其座席; 贵宾视察和观礼专用的休息室、小型会议室; 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高效率行政办公室; 五、设计等级 1.建筑类别 根据《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本工程的体育建筑等级为乙级,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防火等级 根据《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第1.0.8条规定,“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

工程初步设计范文

工程初步设计

第四章结构 1.设计说明书 1.1工程概况: 1.1.1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位于吉林省辽源市白泉镇东交大街以北、规划路以东、溢洪道以西。 1.1.2总建筑面积:㎡。 1.1.3建筑物长58.3m,宽为16.64m,局部十三层:长为45.60m,宽为13.90m。 1.1.4本工程地主体十二层、局部十三层。 1.1.5建筑总高度为45.9m。 1.1.6建筑物各层层高:一层 3.6m,二、三层层高 4.5 m,四至十二层层高3.6 m,局部十三层层高3 m。 1.1.7主要柱网尺寸:7.2×5.7 m、7.2× 2.5m、7.2×8.1 m。。 1.1.8 本工程图纸中所标注标高均为相对标高,±0.000设在一层室内地面面层,假定其绝对标高为249.20m。 1.2设计依据 1.2.1使用年限:50年。 1.2.2自然条件: 1.2.2.1风、雪荷载见下表:

1.2.2.2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见下表: 1.2.3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于 6月27日提交的《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2.4建设单位提出的结构设计要求: 各类建筑物应按建筑的规模、功能与用途结合工程地质情况确定基础形式与地上结构形式,结构形式的确定以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和当地规划要求为原则,力求结构形式简单、节省投资。 1.2.5法律、法规、标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 (TGT137- )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 )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 )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3建筑分类等级: 1.4主要荷载取值: 设计使用活荷载: 办公、会议室: 2KN/m2走廊、楼梯间、会客休息区: 2.5KN/m2行政服务大厅: 3KN/m2

体育馆初步设计说明

体育馆初步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目录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第二章总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四章结构设计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第六章强电设计 第七章弱电设计 第八章暖通空调设计第九章消防设计 第十章环保设计 第十一章卫生防疫 第十二章劳动保护 第十三章节能设计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是校区一期工程重要建筑单体之一,是校区体育教学和运动娱乐的基地,对提高师生身心素质,娱乐教学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馆位于规划校园南面,用地方正平整,坐落于西区校园南北主轴上,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条件。用地北侧正对校园主环线,西侧紧邻校园运动场地,东侧是规划中的学生活动中心,南侧面对校园南门,在满足学校多功能使用的同时,能为周边居民提供全民健身服务。总用地面积262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16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1.《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3.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4.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5.业主提供的测绘资料 6.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设计任务书 7.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方案设计 8.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总体规划 9.建设单位对方案的修改意见 10.国家和云南省现行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设计规范 三、设计理念 云南,地处彩云之南,气候温和,万物滋长,素有“花朵王国”之称;花同时也是对于莘莘学子的美好比喻。云南师范大学历史悠久,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育人树人的宗旨烽火传承。本方案以“花”为核心理念,结合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本着美好的愿望和寓意,体现体育建筑的力与美,体现校园建筑的自然与亲和,力争创造时代性、标志性和地方性的建筑形象。四、设计目标 本项目按国家一流技术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造,力图服务于云南师范大学的体育赛事、大型典礼和体育教学需要,体现建筑设计的以人为本、整体性、经济性、超前性原则。 整体性: 充分体现云南师范大学教书育人的信念宗旨,发展的文化内涵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体现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鲜明特色,符合云南师范大学校园总体规划原则,建筑造型美观大方、富有现代感和标志性。 以人为本: 满足体育专业队训练及大学生体育教学、大型集会、文艺演出要求的综合体育馆;配备始终可以安全、舒适、愉快地利用的设施、流线、服务。 经济性: 充分利用地形与气候条件,选择最佳的材料和施工工艺;运用节能设施,降低运营管理费用。 超前性: 反映具有超前形态的体育馆;反映具有不懈地研究发展的大学形象;树立最尖端高科技大学的形象。 服务种类: 提供大型赛事、大型典礼和演出场地与服务; 提供体育教学和体育健身场地与服务; 功能配置: 一流的体育赛事和健身锻炼场地设备; 安全舒适的观众厅及其座席; 贵宾视察和观礼专用的休息室、小型会议室; 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高效率行政办公室; 五、设计等级 1.建筑类别 根据《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本工程的体育建筑等级为乙级,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煤矿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前言 绿水洞井田位于四川省广安市的广安区、华蓥市、邻水县,绿水洞煤矿矿部设在华蓥市天池镇。井田位于华蓥山背脊脊部地带,南北长9.7~6.6km,东西宽3.2~2.2km,面积23.5km2。本矿井属高瓦斯矿井,煤层不易自燃,煤尘有爆炸危险性,井田范围内还有剩余地质资源量57.086Mt,可采储量39.96Mt。 绿水洞矿井划分为+790m、+6 60m、+528m、+350m等水平,开采标高为+999~±0m,自1981年底建成投产以来,初期投产的+790m生产水平现已开采结束,+660m水平仅剩643、615两个采区。+528m水平打锣湾背斜区域的工作面亦只能采5年左右,目前已延深部分工作面到+528m水平以下开采,+528m西翼南已经采完,西翼北急倾斜采区受开采技术限制暂未布置采区,+528m东翼南北适合综采,已布置两个采区。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1.2Mt/a,现有两个综采工作面,一个炮采工作面,两个综采工作面均采大倾角煤层,炮采工作面为残采,根据矿井生产安排,预计5~6年后,+528m水平适合进行综采的区域将全部采完,+528m水平只能作为辅助生产水平,矿井急需进行+350m水平延深工作。受业主委托,我院编制了矿井+350m水平延深工程的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 一、编制设计的依据

1、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煤安监监—字[2002]65号文“关于印发《煤矿(井工、露天)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内容》的通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 6、《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7、《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8、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3年7月4日第6号令《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 9、《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10号); 10、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煤安监政法字[2001]第14号文《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11、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制定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 12、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13、《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

初步设计说明书

机场变电站至桑海、盘龙山线路工程综合部分施工图设计 第一卷第全册 总说明书(架空部分) 江西信能电力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2010年03月南昌

签署页批准: 审核: 校核: 设计:

施工图设计卷册目录 第一卷第全册总说明书及附图(架空部分)第二卷第一册平断面图及杆塔位明细表 第三卷第一册机电施工说明书及附图 第三卷第二册机场变至桑海变地埋电缆部分第四卷第全册机场变至盘龙山地埋电缆部分第五卷第全册机电施工说明书及附图 第六卷第一册铁塔施工图说明书及附图 第六卷第二册

目录 1 总述 (1) 2主要技术经济特性 (1) 3 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 (2) 4 线路路径及进出线情况 (2) 5 气象条件 (3) 6 导线和地线 (3) 7绝缘子串和金具 (5) 8 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 (6) 9 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 (7) 10 杆塔与基础 (8) 11 对邻近弱电设施的影响与防护 (9)

1 总述 1.1 设计依据 本工程评审会议纪要(暂缺) 1.2 概述 本工程包括机场变~桑海变,机场变—盘龙山变2条110KV送电线路;分为架空、地埋电缆2个部分分别进行设计,本说明为机场变—桑海变110KV线路架空部分说明书,机场变~桑海变电缆部分见卷册363-T003S-A0203,长度为2.7958km,机场变~盘龙山110kV 送电线路(全为地埋电缆)部分见卷册363-T003S-A0202,长度为2.7463km。 1.3设计范围及说明 本工程线路全长13.554 km,其中架空部分长10.758km,地埋电缆部分长2.796 km。桑海变电站构架至5#塔采用双回路共塔设计(与备用至桑海变间隔的线路共塔),5号至41号分支塔部分为单回路设计。41号至机场变为地埋电缆。地埋电缆部份见另册。 架空部分导线采用LGJ-240/30钢芯铝绞线,地线一根采用JL/LB14-50/30良导体,一根为OPGW通讯光缆。 1.4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建成期限 建设单位:昌北国际机场集团公司 运行单位:南昌供电公司 施工单位:待定 2主要技术经济特性 2.1主要技术经济一览表

体育馆初步设计说明书

.. . … 设计说明目录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 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四章结构设计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 第六章强电设计 第七章弱电设计 第八章暖通空调设计 第九章消防设计 第十章环保设计 第十一章卫生防疫 第十二章劳动保护 第十三章节能设计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师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是校区一期工程重要建筑单体之一,是校区体育教学和运动娱乐的基地,对提高师生身心素质,娱乐教学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师大学体育馆位于规划校园南面,用地方正平整,坐落于西区校园南北主轴上,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条件。用地北侧正对校园主环线,西侧紧邻校园运动场地,东侧是规划中的学生活动中心,南侧面对校园南门,在满足学校多功能使用的同时,能为周边居民提供全民健身服务。总用地面积262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16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1.《体育建筑设计规》【JGJ31-2003】 2.《建筑设计防火规》【GBJ16-87】(2001年版)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JGJ50-2001】 4.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5.业主提供的测绘资料 6. “师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设计任务书 7.“师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方案设计 8. “师大学呈贡校区”总体规划 9.建设单位对方案的修改意见 10.国家和省现行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设计规 三、设计理念 ,地处彩云之南,气候温和,万物滋长,素有“花朵王国”之称;花同时也是对于莘莘学子的美好比喻。师大学历史悠久,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学院育人树人的宗旨烽火传承。本方案以“花”为核心理念,结合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本着美好的愿望和寓意,体现体育建筑的力与美,体现校园建筑的自然与亲和,力争创造时代性、标志性和地方性的建筑形象。

煤矿矿井初步设计编制大纲

前言 一、编制设计的依据 二、设计的指导思想 三、设计简况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二、地形地貌 三、河流 四、气象及地震 五、矿区经济概况 六、矿区煤炭生产建设概况 七、交通运输 八、电源、水源 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地层 二、构造 三、煤层及煤质 四、水文地质条件 五、工程地质条件 六、环境地质条件 七、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八、勘探程度及可靠性

第二章井田开拓 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储量 一、井田境界 二、矿井储量 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一、矿井工作制度 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三、矿井服务年限 第三节井田开拓 一、井田地质构造、老窑及水文地质条件对矿井开采的影响 二、矿井开拓 三、水平划分 四、大巷布置 五、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第四节井筒 一、主斜井 二、副斜井 三、回风平硐 第五节井底车场及硐室 一、井底车场形式 二、井底车场硐室

三、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和硐室支护

第三章大巷运输 第一节运输方式选择 一、运输方式 二、主要运输巷道断面、支护方式、坡度及钢轨型号 第二节矿车 一、矿车选型 二、矿车数量计算 第三节运输设备选型 一、设计依据 二、设计选型

第四章采区布置及装备 第一节采煤方法 一、采煤方法的选择 二、工作面设备选型 三、工作面支架与顶板管理方式 四、工作面回采方式 五、采煤工作面的循环数、年进度及工作面长度 六、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 七、生产时主要材料消耗指标 第二节采区布置 一、移交生产和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的采区数目、位置和工作面生产能力计算 二、采区尺寸、开采顺序及回采方式 三、采区巷道布置 四、采区车场、装车点及硐室 五、采区煤、矸运输、辅助运输及设备选择,采区通风和排水 第三节巷道掘进 一、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二、巷道掘进进度指标 三、掘进工作面个数及掘进设备配备 四、采掘比例关系和掘进率、矸石率预计 五、井巷工程量和移交生产时的三个煤量

年产20万吨乙二醇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年产20万吨乙二醇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2) 1.1项目概况 (12) 1.2设计依据 (12) 1.3设计原则 (12) 1.4产品规模及方案 (13) 1.4.1项目规模 (13) 1.4.2产品方案 (13) 1.5原料来源 (14) 1.6辅助设计软件 (14) 第二章技术经济 (16) 2.1 工程概况 (16) 2.2 设计依据 (16) 2.3主要经济数据 (16) 2.4表格 (16) 第三章总图运输 (18) 3.1设计依据 (18) 3.1.1.设计法规和标准、规 (18) 3.2设计围 (20) 3.3厂区概况 (20) 3. 3.1厂址位置 (20) 3. 3.2厂址交通条件 (21) 3.3.3 环境治理条件 (24) 3.3.4 产业基础条件 (25) 3. 3.5 公用工程条件 (25) 3.3.6 人力资源条件 (26) 3.4总平面布置 (27) 3.4.1总平面布置的一般要求 (28)

3.4.2 总平面布置的要求 (31) 3.4.3 厂区总体布局概述 (32) 3.4.4 总平面布置的各项技术指标 (32) 3.4.5 工艺装置的布置 (33) 3.4.6 辅助生产及公用工程设施 (33) 3.4.7 仓储设施的布置 (33) 3.4.8 运输设施的布置 (34) 3.4.9 生产管理及生活服务的设施 (34) 3.5 场运输设计 (36) 3.5.1 厂运输设计要求 (36) 3.5.2 本厂运输设计 (37) 第四章化工工艺及系统 (38) 4.1项目背景 (38) 4.2生产工艺的选择 (40) 4.2.1工艺方案的比较 (40) 4.2.2工艺方案的确定 (41) 4.3工艺简要流程图: (42) 4.3.1环氧乙烷生产 (42) 4.3.2乙二醇生产 (43) 4.4工艺路线简介 (43) 4.4.1环氧乙烷生产工段 (43) 4.4.2二氧化碳吸收工段 (49) 4.4.3乙二醇生产工段 (53) 4.4.4乙二醇精制工段 (63) 4.4.5乙二醇生产全流程 (65) 4.5催化剂的选择 (65) 4.5.1银催化剂的选择 (65) 4.5.2负载型双核桥联配合物催化剂 (66) 4.5.3碳酸乙烯酯水解催化剂 (66)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1)《公共体育场建设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场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体育场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第一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体育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体育场项目。政府投资建设的改建、扩建工程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体育场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竞赛体育及群众体育的需要,做到规模合理、功能适用、经济高效。 第四条体育场的新建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实际情况考虑未来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五条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体育场的建设,尚应符合《体育场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同时也应符合体育竞赛规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 第六条体育场的选址应征得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第七条体育场的选址应考虑市、区各级体育设施的布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段选址,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用地至少应有一面或两面临接城市道路,以满足交通、疏散等要求。 第八条体育场的建设应符合城乡规划条件要求。 第九条体育场应满足朝向、日照、风向、安全、卫生、消防、环保等建设条件的要求,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满足体育竞赛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节能、节水措施,科学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合理确定建设方案。 第三章建设规模 第十条体育场的建设规模应按人口规模和竞赛要求确定。体育场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五级,即200万以上人口、100-200万人口、50-100万人口、20-50万人口、20万以下人口。

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本

初步设计说明书本

工程设计责任人

附件 1 市***[201*]***号《关于***工程项目立项的批复》; 2市人民政府渝府(201*)***号文,关于《关于***工程设计方案的批复》; 3 市规划局渝规建审(201*)***字第***号文,《市建设工程方案设计审查意见通知书》; 4 市公安局消防局建筑工程消防设计的审核意见书,(201*)渝公消(建方)字第***号文,《关于同意***工程设计方案消防设计的审核意见》; 5 市园林事业管理局重园建方(201*)***号文,《关于***工程设计(方案)配套绿地的意见》; 6 建筑节能计算报告书。

设计说明书 1概况 1.1工程概况 表1.1 工程概况表 建筑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年 1.2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2.1市***委员会,[200*]***5号《关于***工程项目立项的批复》;1.2.2市人民政府,(200*)***号文,《***工程设计方案的批复》; 1.2.3市规划局,重规建审(200*)***字第***号文,《市建设工程方案设计审查意见通知书》; 1.2.4 市规划局***年***月下达的本工程现状规划红线地形图;

1.2.5 市公安局消防局建筑工程消防设计的审核意见书,(200*)渝公消(建方)字第***号文,《关于***工程方案消防设计的审核意见》; 1.2.6 市园林事业管理局重园建方(200*)***号文,《关于***工程(方案)配套绿地的意见》; 1.2.7 市人民防空委员会***年***月***日下发的修建防空地下室设置意见书; 1.2.8 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书渝(*)环准[201*]*号; 1.2.9 顾客提供的设计委托书、本阶段的设计要求及各种有关设计的基础资料和双方会商纪要; 1.2.10 顾客提供的由***单位***年***月编制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2.11 有关部门批准并经顾客确认的由***院编制的本工程方案设计文件; 1.2.12 顾客与我院签定的《建筑工程设计合同》; 1.2.13 与本工程设计有关的国家和地方现行法规、规、规程、标准; 1.3 建设场地概况 1.3.1项目区位:位于市奉节中心城区。 1.3.2工程所在地区气象条件: 气象台装置位置:北纬29 0 35‘;东经106 0 28‘。温度:年平均温度18.3℃;极端最高温度44.0℃;极端最低温度-1.8℃。降雨量:历年平均降雨量1081.7mm;最大小时降雨量65mm。湿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9%;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76%;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81.3%。风向:全年主导风向北风;最大风速28.4m/s;冬季风向C频率36%,北向频率15%;夏季风向C频率31%,北向频率10%。历年平均风速2.2m/s。基本风压

1建筑初步设计总说明 内容资料

第一篇总说明 合肥工业学校、合肥经贸旅游学校三期工程 初步设计总说明 1.1 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1.1国家有关规范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BG50352-2005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年版)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5《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11 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5年版) 7《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8《合肥市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实施细则》 9《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实施细则》 10《合肥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技术管理若干补充规定》(合建设[2011]30号) 11《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05 12《建筑结构可靠度统一标准》(GB50068-2001) 1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2006版) 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 1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 1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1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合肥工业学校、合肥经贸旅游学校三期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2003 2009年版212006 — GB 500132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23 —2006 2014年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年版)2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25GB50054-2011) 2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2011年版2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1)及局部修改条文) 2003年版28《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29 30 (DB34/1467-2011)《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31 (年版).动力》(2009 3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暖通空调.动力》节能专篇3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34《汽车库修车库 1.1.2 工程设计有关文件关于调整合肥工业职业教育项目的复函1

煤矿矿井初步设计和采区设计

煤矿矿井初步、采区设计 一、设计原则 ㈠遵循国家发布的与煤矿建设项目有关的政策、规程、规范。 ㈡遵循上一阶段设计中所确定的主要技术原则及标准。 ㈢提高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使设计的矿井实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二、设计的主要依据 ㈠已批准的煤矿矿井地质报告。 ㈡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规程和规范等。 ㈢其他有关支撑性文件及材料,如采掘工程平面图,煤层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等。 三、设计的主要程序及步骤 ㈠煤矿矿井设计的主要程序 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其他专项设计,如瓦斯抽采工程初步设计、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施工图设计。 ㈡煤矿矿井设计的主要步骤

1、学习有关煤矿生产、建设的政策法规,收集有关地质和开采技术资料,掌握上级管理部门对设计的具体规定。 2、明确设计任务,掌握设计依据。 3、深入现场,调查研究。 4、研究方案,编制设计。 四、初步、采区设计的主要内容 初步、采区设计的主要内容分为说明书、图纸、设备清册及概算书。 按照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云南省煤炭工业局下发的《云南省小型煤矿(井工、露天)初步设计及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指导意见(试行)》、《煤炭工业五项设计编制内容》及《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GB/T50554-2010)等的要求,说明书主要内容为前言、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井田开拓、大巷运输、采区布置及装备、矿井通风、矿井主要设备、地面生产系统、地面运输、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电气及通信、地面建筑、给排水、采暖及供热、节能减排、职业安全卫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建井工期、技术经济等18个章节。 图纸主要分为采用及新制图,其中新制的图纸主要有矿井开拓方式平剖面图、采区布置及主要机械设备布置平剖面图、巷道断面图册、矿井通风系统网络图、矿井反风系统图、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平面图、地面生产系统布置平面图、矿井地面总布置平面图、井下消防及防尘洒水平面图、通信系统图、井上下供电系统图、传感器布置平面图、监测监控系统平面图、井下压风管路系统图、矿井运输线路系统图等。

市政工程初步设计编制深度

[资料]市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A 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 设计说明书 1.1概述 1.1.1 道路地理位置图 示出道路在地区交通网络中的关系及沿线主要建筑物的概略位置。 1.1.2设计依据 设计委托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的批复意见、相关评审报告、规划、地形等相关资料。 1.1.3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如技术标准、规模有重大变化,应予以论证并履行报批手续。 1.1.4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1.5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1.1.6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1.2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情况 1.1.1道路现状评价 1.2.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交通量、车辆组成、路口交通流量与流向特征及路口、路段饱和度等。 1.2.3沿线基本情况 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铁路及地上、地下管线情况。 1.2.4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如河流设计水位、流速、地下水位、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等。 1.2.5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1.3 工程概况 1.2.1工程地点、范围及规模 1.3.2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 1.3.3规划简况

着重阐述设计道路、立交在规划路网中的性质、功能、位置、走向,相交道路的性质、功能。 1.3.4远期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荷载等级的确定。 1.3.5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 如选用立交,需阐明其必要性及选型依据。 1.3.6工程修建的意义 对道路路网的影响,缓减干扰提高车速和服务水平的程度。根据以上内容,阐明工程修建的意义。 1.4 工程设计 1.4.1方案设计思路 1 对规划思路及各项指标进行说明,阐述对规划的理解,分析项目实施的意义。 2 提出主要技术难点与关键技术问题。 3 结合规划提出优化或更改思路,阐述合理性。 1.4.2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1 列表说明各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道路等级、设计年限、设计车速、标准路幅宽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凹曲线凸曲线半径、停车视距、最小净空、交织段长度、设计荷载、抗震设防标准等。对以上指标与规范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2 对设计年限、设计荷载、最小净空、抗震等级结合规范进行说明。 3 对因条件限制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所有非强制性技术指标需特别说明。 1.4.3道路平面设计 1 提出平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用地、道路、管线、轨道、隧道、桥梁、文物、其它构筑物、以及工程费用控制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平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4道路纵断面设计 1 提出纵断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坡度、控制标高、坡长、挖填土方、排水、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纵断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5方案比选 列表对方案的交通功能、占地、工程费用、景观效果、近远期结合情况、技术要求、工期、拆迁与施工组织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体育馆初步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目录 第一章 设计总说明 第二章 总平面设计 第三章 建筑设计 第四章 结构设计 第五章 给排水设计 第六章 强电设计 第七章 弱电设计 第八章 暖通空调设计 第九章 消防设计 第十章 环保设计 第十一章 卫生防疫

第十二章劳动保护 第十三章节能设计

第一章设计总 说明 一、工程概况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是校区一期工程重要建筑单体之一,是校区体育教学和运动娱乐的基地,对提高师生身心素质,娱乐教学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馆位于规划校园南面,用地方正平整,坐落于西区校园南北主轴上,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条件。用地北侧正对校园主环线,西侧紧邻校园运动场地,东侧是规划中的学生活动中心,南侧面对校园南门,在满足学校多功能使用的同时,能为周边居民提供全民健身服务。总用地面积262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16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1.《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JGJ31-200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年版)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4.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5.业主提供的测绘资料 6.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设计任务书 7.“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方案设计 8.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总体规划 9.建设单位对方案的修改意见10.国家和云南省现行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设计规范 三、设计理念 云南,地处彩云之南,气候温和,万物滋长,素有“花朵王国”之称;花同时也是对于莘莘学子的美好比喻。云南师范大学历史悠久,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育人树人的宗旨烽火传承。本方案以“花”为核心理念,结合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本着美好的愿望和寓意,体现体育建筑的力与美,体现校园建筑的自然与亲和,力争创造时代性、标志性和地方性的建筑形象。 四、设计目标 本项目按国家一流技术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造,力图服务于云南师范大学的体育赛事、大型典礼和体育教学需要,体现建筑设计的以人为本、整体性、经济性、超前性原则。整体性: 充分体现云南师范大学教书育人的信念宗旨,发展的文化内涵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体现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鲜明特色,符合云南师范大学校园总体规划原则,建筑造型美观大方、富有现代感和标志性。以人为本: 满足体育专业队训练及大学生体育教学、大型集会、文艺演出要求的综合体育馆;配备始终可以安全、舒适、愉快地利用的设施、流线、服务。 经济性: 充分利用地形与气候条件,选择最佳的材料和施工工艺;运用节能设施,降低运营管理

2×660MW烟气脱硫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2×660MW烟气脱硫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FGD068C–A0101-003-CR00 华能九台电厂一期1号、2号机组 (2×660MW)烟气脱硫工程初步设计阶段 第一卷初步设计说明书 第三章工艺部分 北京博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2007年12月

目录 1.概述 (1) 1.1 系统构成 (1) 1.2 工艺系统设计原则 (1) 2.设计基础数据 (3) 3.装置性能 (8) 4.工艺系统描述 (11) 4.1 工艺描述 (11) 4.2 系统描述 (12) 4.3 机械装置描述 (22) 5.运行和维护说明 (28) 5.1 正常运行程序 (28) 5.2 启动和停运方式 (30) 5.3 变负荷运行说明 (35) 5.4 装置和设备保护措施 (36) 5.5 系统检修维护 (37) 6. 相关图纸和文件 (52) 6.1工艺部分附表 (52) 6.2工艺附图 (52)

1.概述 1.1 系统构成 华能九台电厂一期1号、2号机组(2×660MW)烟气脱硫工程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工艺。烟气脱硫系统(FGD)处理烟气量为电厂#1和#2机组(2×660MW)在BMCR工况下100%的烟气量,FGD系统由以下子系统组成: (1)吸收塔系统 (2)烟气系统 (3)石膏脱水系统(包括真空皮带脱水系统和石膏库) (4)石灰石制备系统(包括石灰石接收和储存系统、石灰石磨制系统及石灰石浆液制备和供给系统) (5)公用系统(包括工艺水系统、杂用气和仪用压缩空气系统) (6)排放系统 (7)废水处理系统 1.2 工艺系统设计原则 FGD工艺系统主要由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烟气系统、SO2吸收系统、排空系统、石膏脱水系统、工艺水系统、废水处理系统、杂用和仪用压缩空气系统等组成。工艺系统设计原则包括: (1)脱硫工艺采用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系统的设备配置按照收到基硫0.25%考虑。 (2)脱硫装置采用一炉一塔,每套脱硫装置的烟气处理能力为一台锅炉脱硫设计煤种100%BMCR工况时的烟气量,石灰石浆液制备和石膏脱水系统容量按2X660MW机组统一规划,本期2X660MW机组的石灰石浆液制备和石膏脱水系统,脱硫效率按不小于93%设计。 (3)脱硫系统设置100%烟气旁路,以保证脱硫装置在任何情况下不影响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 (4)吸收剂制浆方式采用厂外来石灰石块(石灰石粒度小于20mm),在电厂脱硫岛内吸收剂制备车间采用湿式磨机制成浆液。 (5)脱硫副产品—石膏脱水后含湿量<10%,考虑全部综合利用。

淮北矿业集团石台煤矿初步设计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淮北矿业集团石台煤矿初步设计 摘要 本设计的井田面积为20.1平方千米,年产量120万吨。井田内煤层赋存比较稳定,煤层倾角8-22°,平均煤厚3.48m,整体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在井田范围南部和中央均有断层发育。瓦斯和二氧化碳含量相对不高,涌水量也不大。根据实际的地质资料情况进行井田开拓和准备方式的初步设计,该矿井决定采用三立井上山开采,煤层分采区上山联合布置的开拓方式,设计采用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回采工艺,走向长壁采煤法,用全部跨落法处理采空区。并对矿井运输、矿井提升、矿井排水和矿井通风等各个生产系统的设备选型计算,以及对矿井安全技术措施和环境保护提出要求,完成整个矿井的初步设计。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采用先进技术和借鉴已实现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的经验,实现一矿一面高产高效矿井从而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立井、走向长壁、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高产高效

Abstract These designed allotment area for 20.1 square kilometers,Yearly Output 120 trillion. Allotment intrinsically ocurrence of coal seam compare stabilize,coal seam pitch 8-22acid,average coal thick 3.48m,integrally nature condition compare simplicity,at allotment scope east normalizing function of the stomach and pleen center equal have got dislocation upgrowth. Both methane and carbon dioxide content relatively do not high, and neither do inflow of water no large either. On the basis of Preliminary Design,said shaft opt in adopt three vertical shaft fluctuate mountain exploitation,coal seam grouping band region fluctuate mountain co- disposal 'mode of opening,design adopt comprehensive mechanization full-seam mining stopper art,Alignment longwall method,treat goaf with whole straddle alight law from actual geologic information instance proceed allotment exploit and stand-by mode. The Preliminary Design of the both combine versus mine haul, shaft exaltation, shaft drain and ventilation of mines isopuant systemic equipment lectotype count,as well as versus shaft technical safety measur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laim,complete wholly shaft. Both shaft whole realize mechanization,adopt advanced techniques and use for reference afterwards realize high yield highly active modernization shaft 'experience,realize one mine not both high yield highly active shaft thereby run up to favorable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Keywords: Vertical shaft, Alignment long wall , full-seam mining, comprehensive mechanization, high yield highly activ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