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对大气污染物铅吸收论文

植物对大气污染物铅吸收论文
植物对大气污染物铅吸收论文

浅谈植物对大气污染物铅的吸收【摘要】测定城市绿化树种中重金属铅的含量,根据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吸滞能力来选择城市绿化树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对铅的吸滞量不同,将一些植物的吸收铅的能力进行比较,推荐抗性较强的植物,另外同种植物受季节等因素影响。

【关键词】绿化树种大气污染物铅吸滞能力国槐影响因素

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致使大量有害气体、粉尘等污染物排放到环境当中,而污染物的排放量远远超过了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整个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大气污染中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其中铅是最为普遍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抗污染树种具有良好的自我修复和抵抗有害气体、粉尘等污染物的能力,所以在现代园林绿化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1实验方法

1.1 铅的危害

大气污染物中的铅对儿童的神经与智力发育有很大的危害。据有关报道,儿童体内铅含量超过100μg/l,其脑发育就会受到不良影响,儿童血铅每增加100μg/l智商平均下降1~3分。

1.2 方法

植物叶片通过气孔呼吸可以使大气污染物铅吸滞降解。不同植物种类、生态功能上个异,使其环境保护功能有显著不同,通常植物组织中污染物的积累与大气中污染浓度成正比,所以通过对叶片及韧皮中某污染元素化学分析便可了解植物对大气中该元素的吸

警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人类史上最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412017233.html, 警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人类史上最高作者: 来源:《学生导报·中职周刊》2019年第14期 日前,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莫纳罗亚气象台的传感器监测到一个惊人数据。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浓度已经超过415ppm,即CO2质量超过整个大气质量的万分之4.15,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當地时间11日上午,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位于夏威夷的莫纳罗亚气象台记录下这一历史性数据415.26ppm。 气象学家埃里克·霍尔萨斯在社交网站“推特”上表示,人类历史上地球大气中的CO2浓度首次超过415ppm,“这不仅是有记录的历史中的第一次,也不仅是一万年前农业文明出现后的第一次,而是数百万年前人类出现后的第一次。我们从未见识过这样的地球。” 事实上,早在4月,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威利特等人就在《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大气中CO2浓度已经达到了300万年前的水平。而直立行走的人类,200万年前才刚刚出现。 近年来,大气中的CO2浓度仍在迅速上升。一直跟踪CO2浓度变化的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项目负责人拉尔夫·基林表示,其平均增长率仍处于历史高位。今年与去年相比增长了 3ppm,而近些年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2.5ppm。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认为,到下世纪中叶,大气中的CO2浓度或飙升至5600万年前的水平。 NOAA把CO2比作“砖”,将地球比作散发热量的壁炉。大气中过量的CO2等温室气体将吸收陆地和海洋散发的热量,使地球的热量循环失去了平衡,令平均气温上升。 更可怕的是,随着气温升高的还有地球的“脾气”。2014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认为,温室气体导致的气候变化将使地球表面的大气波动更为剧烈,高温、干旱、酷寒等极端天气的出现将更加频繁。 (来源:《科技日报》)

观赏植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结课论文

观赏植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摘要:从多种角度探讨了观赏植物在调节气候、净化环境、促进健康方面的功能,论述了观赏植物与人体身心健康的关系。同时提出了观赏植物对人体健康的良性调节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观赏植物;人类健康;环境 早在2000多年前的《内经》中就明确提出了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体的思想,认为人类的生存、健康和疾病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疾病的现代看法是,由于人体失去适应环境的正常调节能力,致使与环境间的平衡和统一受到破坏和干扰的结果。如今,日新月异的都市化和信息化带来了物质文明,同时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人们回归自然的呼声也在对于环境的日益关注中越来越强烈。植物作为生态环境的主体,在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它们还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重要源泉。当今世界,绿色植物的保健功效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1】 1植物对环境的改善作用 1.1释氧固氮、降温增湿观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人在呼吸过程中,可以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达到动态平衡,使空气保持新鲜。植物能够调节相对湿度,在干燥季节,植物能提高相对湿度;而在雨季,则又具有吸湿性,可降低相对湿度【2】。庭荫树能在夏季降低温度,树冠阻拦阳光而减少辐射热,给人带来舒适的感受。遮荫力愈强,降低辐射热的效果愈显著。据测定15种合肥城市庭荫树结果显示,夏天树荫下平均能降低温度4℃左右。而以银杏、刺槐、悬铃木等为好。在城市中,大量的树木花卉、草坪均能降低温度,改变小环境的气候。 1.2滞尘观赏植物能吸附空气中的尘埃而使空气得到净化,如兰花、桂花、腊梅、花叶芋、红背桂等是天然的除尘器,其纤毛能截留并吸滞空气中的飘浮微粒及烟尘。热带植物对空气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其能够加速微粒的沉降,增加相对湿度,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1.3吸收有害气体有些植物如夹竹桃、棕榈、常青藤、铁树、菊花、金橘、石榴、半支莲、月季花、山茶、石榴、米平、雏菊、腊梅、万寿菊、紫薇、鸭趾草、吊兰、芦荟、龟背竹、君子兰、常春藤、虎尾兰、大叶黄杨等,能够吸收环境中的甲醛、Pb、一甲苯和氨等有害气体,降低有毒化学物质浓度,分解环境中令人不快的气味如硫化氢、氨气和CH3SH分子,减轻污染。观赏植物的微观有机体是去除污染物质的主要结构,发挥着生物合成过滤器的作用【3】。 1.4抑制有害微生物空气并不是微生物产生和生长的良好自然环境,但空气中微生物种类分布广泛。据资料表明,空气中的气挟菌类主要是真菌和细菌。空气含菌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条件、尘埃颗粒的粒径、人为活动强度、化学污染物质等,其中植物种类和抑菌杀菌作用强度对空气含菌量的影响很大。有些植物如松柏、樟树、臭椿等的分泌物,具有杀菌的作用,能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含量【4】。玫瑰、桂花、紫罗兰、茉莉、柠檬、蔷薇、石竹、铃兰、紫薇等芳香花卉产生的挥发性油类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 1.5减少视觉疲劳、噪音植物可以通过改善环境间接影响人体健康,也可以通过其挥发物直接作用于人体。观赏植物对人员健康和身体不适症状起到有效的缓解,对减轻视觉疲劳有较好的帮助【5】。另外,观赏植物还具有良好的吸声性,它能降低噪声,使环境更安宁。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实验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实验教案 化学一班申伟静郝冬丽冬冬徐亚辉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测定二氧化碳含量的简单方法; 2、掌握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和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老师讲解理解二氧化碳在整个环境中作用。 技能目标: 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 2、学习掌握如何使用针筒和使用玻璃仪器要注意事项; 3、感悟用分类、对比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实验初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同学认识到环境保护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围绕探究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实验,学习定量测定混合气体中某种气体含量的方法,认识空气中二氧化碳组成及表示方法,增进对二氧化碳的理解。增加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已知 1、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和初步掌握了关于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 2、学生通过对实验前的预习掌握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学生在学习中,知道了二氧化碳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在生活中应用。 4、学生在生活中知道保护环境重要意义。 未知 1、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不规操作,对实验的结果造成影响。还可能损坏仪器。 2、学生在生活中虽然知道环保知识,但付诸实践上仍然不知如何做。 3、学生缺少实验中观察实验现象变化能力。在实验过程中都需要一直观察严谨的态度。 四,重点难点 重点: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测定的实验步骤 难点:实验的原理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通过实验学会测量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通过教学讲解实验操作知道测量二氧化碳含量的原理二,实验原理 向滴有酚酞的氨水入CO2: CO2 + 2NH3H2O === (NH4)2CO3 CO2 + (NH4)2CO3 + H2O === 2NH4HCO3 pH==8 溶液红色无色 计算公式 N1x ==0.033%N2 三,实验步骤: 1, ,2,装药品:10ml带有酚酞的稀氨水溶液(已配好)3,抽气 4,排气,重复操作,记录次数N,记录在下表 N1是实验室抽气的次数 N2是空旷地点抽气的次数

观赏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宇宙环境 地球环境 区域环境 自然环境 生境 小环境 1.植物环境 内环境 人工环境 气候因子 土壤因子 主要因子 2.生态因子 生物因子 地形地势因子 人为因子 环境中生态因子的生态分析 ① 综合作用 ② 主导因子 ③ 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 ④ 生态因子的可调性 ⑤ 生态幅 3.观赏植物与温度(温度“三基点”: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A.温度对观赏植物分布的影响 1)根据观赏植物耐寒能力大小分类: ① 耐寒性观赏植物:白皮松、云杉、龙柏、大叶黄杨、海棠、紫藤、丁香、迎春、金银花、萱草、蜀葵、玉簪等。美人蕉、荷包牡丹等 ② 不耐寒性观赏植物:榕树、仙客来、变叶木、橡皮树、一品红等 ③ 半耐寒性观赏植物:杜英、广玉兰、夹竹桃、桂花、棕榈、郁金香等 2)根据植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分类: ① 耐寒植物: ② 喜凉植物:梅、桃、腊梅、菊花、三色堇、雏菊等 ③ 中温植物:苏铁、山茶、桂花、栀子、含笑、杜鹃花、金鱼草、报春花等 ④ 喜温植物:茉莉花、白兰花、瓜叶菊等 ⑤ 喜热植物: 米兰、变叶木、芭蕉属、仙人掌科等 3)以温度为主导因子的我国观赏植物分布分类: ① 赤道带:椰子、木瓜等 ② 热带:槟榔、咖啡等 ③ 亚热带:杉木、马尾松、毛竹、苏铁等 ④ 暖温带:雪松、白皮松、侧柏、泡桐、麻栎等 ⑤ 温带:黄刺玫等 ⑥ 寒带:落叶松、蒙古栎等 B.温度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1)在高温下进行花芽分化:杜鹃、山茶、梅花、碧桃、樱花、紫藤等(花木类6-8月,气生态因子的概念:环境中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温高至25。C以上)。唐菖蒲、美人蕉等(许多球根观赏植物在夏季高温)。郁金香(夏季休眠期) 2)在低温下进行花芽分化 ①冬性植物:月见草、毛地黄等(二年生花卉)。鸢尾、芍药等(早春开花多年生花卉) ②春性植物:一年生花卉和球技开花的多年生花卉 ③半冬性植物: 另外,随温度升高和光强减弱,花色变浅:落地生根属和蟹爪属 开花期温度升高时,蓝色部分增多,温度变低时,白色部分增多:矮牵牛的复色品种C.变温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1)节律性变温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①昼夜变温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a.种子的发芽 b.植物的生长 c.植物的开花结果 ②季节变温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2)突变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①突然低温 a.冷害:热带喜温植物:轻木、丁子香 b.霜害 c.冻害 d.冻拔:多草本植物,小苗最为严重 e.冻裂:核桃、悬铃木等树干的向阳面 ②突然高温:被子植物叫裸子植物略高 D.观赏植物对温度的调节作用 1)观赏植物的遮阴作用:银杏、刺槐、悬铃木、枫杨等遮荫降温作用较好 2)观赏植物的凉爽效应 3)观赏植物群落对营造局部小气候的作用 4)观赏植物对热岛效应的消除作用 4.观赏植物与光 A.光照强度观赏植物的影响 1)光照强度对观赏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①光照影响种子发育:光照条件下发芽的桦树,遮荫条件下发芽的百合科植物 ②光照影响植物茎干和根系的生长 ③光照影响植物的开花和品质:光照强时开花的郁金香、酢浆草等,光照弱时开花的牵牛花、月见草、紫茉莉等 2)以光照强度为主导因子的观赏植物的生态类型 ①阳性植物:落叶松、松属(华山松、红松除外)、水杉、银杏、桦木属、桉属、杨属、柳属、臭椿、乌桕、泡桐、白玉兰、石榴等观赏树木。多数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仙人掌及多浆植物、大多数草坪草 ②阴性植物:红豆杉、云杉、冷杉、金银木、八角金盘等观赏树木。花卉中兰科、凤梨科、天南星科、秋海棠科以及蕨类等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案例分析]生物教学: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 教学活动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活动准备:开放生物实验室,并准备学生活动所需的各类仪器装置;实验所需各种生物、各类污染物等主要由学生自己采集、准备。 教学活动过程:该主题的教学活动过程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1) 教师提出课题“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 学生调查学校周围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现象,分析污染原因。如让学生走访区环保局和环境监测站,随同专业人员采集黄浦江水样、测定水样,调查学校周围环境的空气、水质和绿化现状等。 (3) 学生经过对周边环境的各类污染因素与常见生物的关系的调查和分析后,组成若干课题研究小组(每组3-5人),各自选定实验研究项目。 (4) 各小组相互评议实验研究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然后确定实验研究项目。 (5) 各小组设计具体的实验研究方案。实验方案中应包括以下内容:①研究题目;②研究目的;③实验原理;④所需材料(应具有可行性);⑤具体实验步骤;⑥预期结果。 (6) 师生分别作实验准备。 (7) 在课堂内,各组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小组成员之间应相互协作,相互切磋,共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8) 各组间相互交流实验研究的过程和结果,相互进行评议和质询,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各组在听取评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验或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9) 学生写出实验研究报告,提出自己对实验研究结果的见解。 在“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案例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分为形成概念和问题、制定学习计划、开展探究活动、总结发现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教师就“环境污染对生物产生的影响”这一现象要求学生进行多种体验,通过调查活动学生形成一系列概念和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第二阶段开始划分学习小组并进行小组讨论,以选定各自的实验研究项目,制定实验研究计划。第三阶段主要依靠学生自己开展探究活动,教师给予学生适度的辅导。探究的最后阶段是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来进行总结活动,教师明确提出了实验报告的格式和要求等,并预先制定了相应的量规用于评价学生的整个学习和探究过程。 1.研究课题: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研意识; 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设计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 3.参加活动对象:高-年级部分学生(由学生自由报名)。 4,活动的准备: 开放生物实验室,并准备学生活动所需的各类仪器装置。实验所需各种生物、各类污染物等主要由学生自己采集、准备。 5.活动过程: (1)教师就课题"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概述进行科学实验与研究的基本方法。 (2)学生调查学校周围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现象,分析污染原因。如让学生走访区环保局和环境监测站,随同1案例来源:上海故业中学费循蛟老师https://www.360docs.net/doc/7412017233.html,/3_anli/3_jijin/jijin_008.htm

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可以发挥多种作用。通过自身的生长代谢 可以大量吸收氮、磷等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而其中一些种类还可以富集不同类型 的重金属或吸收降解某些有机污染物;通过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可以使水中 大部分可生物降解有机物(BOD)降解;通过抑制低等藻类的生长,控制富营养化的表现形式等。根据不同的生活型特点,利用大型水生植物进行污水处理和水体修 复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漂浮植物为主的塘系统和以挺水植物为主的 人工湿地系统等。本文从生态功能发挥的角度探讨了植物对污染物降解的机理, 并对以大型水生植物为核心的各种污水处理系统的研究进展与现状进行了综述, 指出了利用大型水生植物进行水污染治理的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关键词:大型水生植物;水污染;治理 0.引言 目前,对于水污染问题,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处理机制,其中既有生态环保的类型,也 有传统的处理方法。传统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生化二级处理,来解决水污染问题。此外,对 于水污染的处理,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如换水法、化学法等,它们都对水污染的处理有着 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许多缺点,如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污水处理效果不佳等问题。近些 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与学者关注水污染的生物学处理法,尤其是对水生植物对污水的处理 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果。 1.利用大型水生植物为主的生态系统处理污水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1.1大型水生植物系统的运行方式 根据所利用的植物生活型不同,水生植物污水处理系统有3种基本方式:漂浮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和沉水植物系统。在这些系统中,植物处于核心地位,它的光合作用使系统可 以直接利用太阳能;而植物的生长带来的适宜的栖息环境,使多样化的生命形式在系统中的 生存成为可能,并且正是植物和这些生物的联合作用使污染物得以降解,因此,这类系统通 常被称为自然处理系统或人工生态处理系统。与传统的微生物处理方式相比,它的优势之处 在于:低投资、低能耗、处理过程与自然生态系统有着更大的相融性等。缺点在于:处理时 间长、占地面积大及受气候影响严重。除单独使用外,这3种方式也经常被组合应用或与其 他的处理工艺形成联合处理系统进行各类污水的处理。随着研究应用的深入,现在这些联合 系统正在趋向于以水生植物为结合点,把污水处理和其他功能统一起来,使其扬长避短。如 四川成都,为了处理受污染的府河水在岸边建造的活水公园引,其中的水生植物塘系统既营 造了公园的主要景观,又可有效地进行污水的处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在传统生物塘基 础上改进的综合生物塘系统,则是把污水处理和水产养殖结合的一个尝试;而加拿大约翰?托德教授的“活机器(1iving m achine)”系统,则把这一点做得更加完美,它通过把人工湿地处理 和水产养殖综合系统封闭在温室内,使空间充分利用,既创造了一个高效的废水处理系统, 也是水生动植物的资源输出系统。由此可见,因地制宜的综合利用,是以水生植物为主的污 水处理方式发展的方向。 1.2 大型水生植物在污水处理和水质改善中的应用 1.2.1利用藻类植物 在污水处理和水质改善当中,藻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具有净化效率高、系统建造运 行费用低等优点。此外,藻类在污水处理当中产生了氧气,可以缓解水体的缺氧状态。目前,通过藻类进行污水的处理、改善水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具体来讲,非常常见 的藻类用于污水处理的类型主要有活性藻、固定化藻等。前者是通过人工强化培养高浓度藻类,发挥它的沉淀性能,促进水质的改善,这种污水处理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后者是 通过人工调控环境,形成藻类生长的最佳环境,然后固定藻类细胞,发挥它们对水体的净化 功能。 1.2.2利用综合生物塘系统

GBT 17904-xxxx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7904—????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 Hygienic standard for carbon dioxide in indoor air (征求意见稿) 前言 为控制和改善室内二氧化碳的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为《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B/T 17904-1997)的修订标准。 本修订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修订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 本修订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东群、王秦、徐业林、王志强、杨旭。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负责解释。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标准值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室内空气的监测和评价,不适用于生产性场所的室内环境。 2、标准内容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规定为≤0.09%(1800mg/ m3)。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用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8204.24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4、监测检验方法 本标准的监测检验方法见GB/T 18204.24。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 编制说明 1、任务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受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环境卫生标准委员会委托,对现行的《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B/T 17904-1997)进行修订。 2、标准修订的目的意义 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受居室容积、吸烟和燃料燃烧等因素影响,与室内通风和人员的密集程度密切相关常,常用来表征室内新鲜空气多少或通风程度强弱,同时也反映了室内可能存在的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浓度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有了普遍提高,居室的燃料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为了节约能源,现代建筑物密闭化程度增加。 近年来国内的监测资料表明,各类不同房屋的通风条件、单位面积人口差异很大,直接与之相关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水平因此会显示出相当大的差异。在通风或排风良好的房屋,无论是住房还是公共场所,其室内空气中CO2浓度都比较容易达到540~1080mg/m3这样的较低水平[1, 2]。 广东、贵州、湖南、浙江、辽宁、宁夏、甘肃等省[3-13]的一些地市环保、卫生等部门也进行了针对居室和宾馆、图书馆、商场等公共场所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资料,已有的资料表明虽然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范围很大,但基本都在1800mg/m3以下,较高浓度多出现在大型商场等人群密集场所。 本次修订该标准,除了查阅文献资料外,我们选择了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的安徽省,进行了集中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工作。资料收集为2004年至2008年,从统计结果来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共测定794次,均值为0.061%,其中超过《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B/T 17904-1997》标准值38份,超标率为4.79%。2008年进行的现场监测结果表明,不同场所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差别不大,其中办公场所测定270次,均值为0.057%、城市居民居室内测定176次,均值为0.056%,城镇居民居室内测定180次,均值为0.052%,各监测值均未超标。本次现场监测安徽省内城市居民居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1980年代调查

2.3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1)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本节讲述内容:光化学反应基础(光化学反应、量子产率、重要吸光物质的光解) ?迁移过程只是使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空间分布发生了变化,而他们的化学组成不变,是一个物理过程。 ?而转化则使污染物的形态、组分、甚至种类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是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的,包括:光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等,要么转化为无毒化合物,消除了污染,要么转化为毒性更大的二次污染物,加重了污染。 ?可以说对污染物在环境中转化的研究是环境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一、光化学反应基础 1、概述 分子、原子、自由基、离子等吸收光子(光量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称光化学反应。?一般的热化学反应中,分子碰撞发生化学反应,要求分子具有足够的动能来克服分子间的势垒,使反应分子能够足够的接近,使电子云相互穿透,从而使电子发生转移,这种能量来自热能转化的动能。 ?而在光化学反应中,使分子活化的能量来自光能。 ?在正常大气温度下,基本没有活化分子,因此N2、O2等不会发生常规的热反应,但是他们能够吸收光能而转化为活化分子而激发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发生后,被光子活化的分子或离子能够继续进行其它的热化学反应。 ?可以说,大气化学是直接或间接地由太阳辐射引起的光化学反应引起的。 2、光化学的初级过程 一定的分子或原子只能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吸收光能后的激发态分子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可由许多途径失去能量而成为稳定状态。 初级过程主要指化学物质吸收光量子后形成激发态物质,其基本步骤为:A(某种化学物质)+hv(一定波长的光量子)→A*(激发态物质)激发态的物质有四种命运(Fates): (1)A*→A+hv(辐射跃迁,发生荧光,失去能量,回到基态,光物理) (2)A*+M(其它分子)→A+M(无辐射跃迁,碰撞消耗活化能,回到基态,光物理)(3)A*→B1+B2+……(光分解,发生离解,光化学)

园艺植物病理学课后思考题和答案

园艺植物病理学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姓名:莫星娣学号:200911321217 班级:园艺1092 第一章绪论 1、园艺植物保护与环境保护有何联系? 植物是自然界生物的食物链中最基本的营养来源,是动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是生态环境中动物生活不可缺少的环境基础。绿色植物,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氧气和有机物的制造厂,维系着生态平衡,使万物充满生机。从化学角度看,它还微妙而准确地反映着我们周围环境的特征和变化,供给人类许多有用的信息和物质。所以,植物保护是环境保护最重要最必须的环节。 2、园艺植物病害有何重要性?其与其他作物病害有何不同特点? 园艺植物病害的重要性体现在: 1、影响园艺作物的产量 2、降低园艺作物的质量 3、有时影响国际贸易和出口换汇 4、防治不当会引起作物药害、人畜中毒和生态环境污染 与其他作物病害的差异: 1、园艺植物品种繁多、生物学特性差异大、耕作栽培措施要求高、生态环境复杂等特点,病害的发生规 律难以把握,治理难度大。 2、园艺作物大多需要精耕细作,加大了人与作物的接触机会,也就增加了病害传播的可能性;这就要求 生产者具备一定的植物病理学知识,避免不自觉地认为传播病害。 3、园艺作物保护地栽培面积的扩大、复杂指数的提高,为病害的越冬提供了良好的寄主和生态环境,为 病害的传播介体提供了栖息、繁殖的场所,增大了切断病害传播途径的难度。 4、果菜类作物的产品大多是新鲜食品,防治病虫害时,不仅不能使用粮棉作物上常用的毒性农药,而且 农药残留也有严格的限制。 5、花卉全球化销售使其成为病害的帮凶,由于是认为传播、途径广泛 3、植物病理学研究哪些方面的容?其与哪些学科有何联系? 研究容: 1、病害病原体的本质及其活动 2、受害植物的本质及其活动 3、植物与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病害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5、根据这些基础研究的结果,阐明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设计经济有效地防治措施 与植物病理学有联系的学科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等;植物病理学应该属于医学的分支,可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相对平衡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相对平衡 方泰中学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增加汽车、工厂或是绿色植物等环节的思考,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保持 平衡及其原因,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思考与探索问题。 2、通过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资料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 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并学会综合信息并进行分析交流,获取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到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通过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 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难点】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连线指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活动目标: 1、通过在活动纸上的连线,帮助学生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增加汽车、工厂或是绿色植物等环节的思考,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保持 平衡及其原因。 活动器材:ppt课件、活动纸 活动二:讨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资料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大气中二氧 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2、通过观看教学录象“温室效应”,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 境的影响。 3、通过对几个相关问题的思考,使学生体会到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活动器材:教学录象“温室效应”,活动纸,课前查找资料“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 活动三:设计方案:保护环境,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我们能做些什么? 活动目标:通过设计方案,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使命感。 活动器材:活动纸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植物与环境保护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7412017233.html, 植物与环境保护论文题目 一、最新植物与环境保护论文选题参考 1、植物监测在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中的作用 2、浅谈公路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与植物的关系 3、植物资源与环境保护 4、环境保护与植物绿化关系探讨 5、植物生态学与环境保护 6、环境保护和植物生态学 7、预防和控制植物入侵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8、试谈园林观赏植物景观应用与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9、古窑遗址公园的环境保护和植物景观设计--以邛窑遗址公园方案设计为例 10、国内植物化感作用及其在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11、云南省土著民族对村社生态环境和植物资源的保护 12、环境危机与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13、论植物保护与环境保护 14、植物资源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保护对策 15、探讨青藏高原濒危药用植物生态环境恶化及其抢救与保护措施 16、浅析园林植物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作用 17、环境保护和植物保护 18、黄金矿山应实现用植物监测、保护和美化环境 19、南麂列岛生物圈保护区的植物和环境的现状及其保护的研究

https://www.360docs.net/doc/7412017233.html, 20、绿化植物与保护环境关系的综合分析 二、植物与环境保护论文题目大全 1、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保护环境,开拓资源,开展固沙保土的C4(碳四)植物的选育、引种和推广的研究(西部大开发建议之三) 2、植物园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教育初探 3、植物在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4、保护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 5、酒鬼酒生态功能保护区环境特征与植物多样性 6、植物生理学与环境保护 7、植物生理学与环境保护 8、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晶体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福建沙溪微生物资源在环境保护和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9、全国植物与环境保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 10、全国植物与环境保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 11、全国第七届植物与环境保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 12、全国“植物和环境保护”学术讨论会将在青岛召开 13、全国第七届植物与环境保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 14、第七次全国植物与环境保护学术讨论会在合肥召开 15、全国第六次植物与环境保护学术讨论会在青岛举行 16、五个学会(协会)在合肥联合召开第七届全国植物与环境保护学术讨论会 17、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8、药用动植物资源生态危机与环境保护

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 word (1)

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 张涛 20135937 摘要:近年来SO2污染比较严重,它对植物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植物既受到SO2污染的影响,又对SO2的影响具有一定程度的修复能力。本文总结了关于SO2单一污染物对植物生理生化的直接影响以及其适应机制,并提出对这方面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二氧化硫;植物;抗氧化酶 我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所以我国的大气污染主要是以SO 2 污染为主。特别是近30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更使煤炭以及石油的消耗量达到 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剧了SO 2的排放污染。SO 2 是我国当前最主要 的大气污染物,在个别地区污染相当严重。SO 2 可通过气孔进入植物叶片细 胞后快速溶于细胞中,在细胞内释放出H+、HSO 3-和SO 3 2-等,从而对细 胞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伤害。也可与其它大气污染物进行化学反应,生成各种硫酸盐,这些成分随雨水共同降落成为“酸雨”,能够导致土壤和水系的酸化,干扰植物的代谢,对生态系统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从而间接地危害人类健康。关 于SO 2 污染环境对植物生理生化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已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 注,并己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近年来,在SO 2 的植物伤害症状、伤害机理、对生理生化指标、植物组织结构影响等方面取的研究得了许多进展。 1.二氧化硫对植物形态的影响 李利红,仪慧兰[1]等采用室内培养及密闭箱静态熏气方法,研究了不同浓 度SO 2暴露对拟南芥叶片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SO 2 暴露对拟南芥成熟 叶片的伤害主要是叶面伤害斑的出现和叶片枯死,伤

害程度与暴露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暴露于低浓度SO 2 时叶面无伤害斑,随 时间推移有少数叶片边缘卷曲,但在停止暴露后恢复正常;中浓度时暴露的植株叶片出现大小不等的透明斑,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伤害症状发展为坏死斑, 暴露于高浓度SO 2 的植株,叶片很快出现不规则形的黄色坏死斑,坏 死斑的面积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扩大,之后叶片大量枯死。但在脱离高浓度S O 2 后伤害性斑点不再增加,并能继续生长发育。 SO 2暴露对拟南芥植株的生长发育具有双向作用,较低浓度SO 2 暴露 对植株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SO 2 暴露会抑制植株的生长发育,使株高、单株叶片数和单叶面积呈浓度依赖性减少。 2二氧化硫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2.1二氧化硫对植物气孔的影响 气孔是植物与外界环境间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气体污染物主要通过气孔进入叶组织,因此气孔在大气污染物对植物的影响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高吉喜 [2]通过试验表明:通常情况下 SO2 促使植物气孔关闭,但也有某些植物经S O 2熏气后气孔关闭。气孔对SO 2 浓度的反应通常是SO 2 浓度越大,气孔 反应越快。 2.2二氧化硫对植物细胞膜的影响 细胞膜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调节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流的屏障作用,当植物处在不利环境条件下时,刺激首先作用于细胞膜。大量观察研 究表明,细胞膜也是SO 2作用的最初部位,在植物接触高浓度SO 2 后,膜 首先受到损伤,继而膜透性发生改变。植物膜透性对SO 2 的反应差异通常与 植物的抗性有关,抗SO 2强的植物,细胞膜对SO 2 的反应不敏感,反之则很

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随着目前我国水污染情况不断加剧,促使水污染治理工作开展力度也在不断提高,而为了可以寻找出高效、低耗水污染处理技术,直至上世纪70年代,水生植物开始逐渐受到相关人员关注,这类植物耐污与治污能力被长时间研究后,得知这类植物具备较高水污染治理与水体修复功能。大型水生植物属于分布较广且存活在各类水体中的高等植物群,目前已经将各类大型水生植物生长水塘、湿地等。因大型水生植物投资较低、能耗较低,促使其已经成为水污染治理领域中重点研究热点之一。 一、大型水生植物及生态功能概述 在大自然中存有一种现象极为神奇,就是如果同一物种在生活方式与习性等方面相同,通常就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区域之中,一旦同时出现在一个区域中,两者就会在此区域中展开激烈争夺,最后大自然会通过空间将双方彻底隔离,这种现象被成为生态位。最初是于1970年间被人提出,此后对于大型水生植物研究开始逐渐增多,而后开始出现多种生态位界说,曾有位俄罗斯人通过相关实践证明生态位,其将两种水生植物放置在浓度完全相同的环境下培养,最初这两种水生植物数量都开始有所上涨,而后其将两种水生植物放置在同一环境下,对于环境内食物也做出适当控制,经过十六天之后此环境中仅存有一种水生植物,另一种水生植物已经完全没有任何踪迹,但另一水生植物并未出现任何残留。虽然通过观察了解两种水生植物并没有出现攻击状况,但存活下来的水生植物在竞争方面优势较大,另一种水生植物被彻底驱赶出同一环境,或被沉降、吸附在一中水生植物中,这也表明在自然界之中,任何物种都存有共生体系现象,但这种现象只体现在群体之中,因为在群体之中所有物种都需要相互争夺。同时,如今社会大众与大自然之间接触逐渐增多,导致水资源遭到一定破坏与污染,但随之人们也开始意识到水资源重要性,于是相关人员越发注重对生态位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大型水生植物为水环境起到防治与保住作用。此外,大型水生植物属于生态学范畴类群,同时也属于分类群植物通过长时间适应水环境而形成的趋同性适应类型,其具体主要包括两大类型,分别为:水生维管束植物与高等藻类。其中水生维管束植物(aquaticvascularplant)具备较高且发达的机械组织,植物体型较为庞大。一般情况下水生维管束植物具备4种生活类型(Typeoflife),分别为:挺水植物(emergentaquaticplant)、漂浮植物(floatingplant)、浮叶植物(floatingleavedplant,floatingleafplant)、沉水植物(submergedplant)。 二、大型水生植物在生态系统污水处理中应用研究进展与现状 2.1 大型水生植物运行方式 现代运用大型水生植物不同生活类型针对污水展开处理时,其方式主要包括:挺水植物系统(emergentaquaticplantsystem)、漂浮植物系统(floatingplantsystem)、沉水植物系统(submergedplantsystem)等。在这类系统中,植物处于核心位置,同时其光合作用可以知己运用太阳能来实现。大型水生植物随着生长可以为其他生物带来栖息环境,促使不同生命形式在大型水生植物运行构造出的生态系统中生存,同时也是因这一生存实现降解污染物。因此,以大型水生植物构建的污水处理系统又被人们称作为自然处理系统(NaturalTreatmentSystem)、人工生态处理系统(Artificialecologicaltreatmentsystem)等。相较于传统微生物处理水污染系统而言,这一系统主要优势在于:资金投入角度、能耗较低、处理过程更加容易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融合。其缺点主要在于:处理时间较长、占地面积较大、在处理过程中受天气影响较为严重。 2.2 对污染物处理作用 2.2.1 植物吸收作用 从物理角度而言,大型水生植物可以有效降低水流受风力影响,同时可以实现控制水流速度,通过这一特点,可以有效实现去除污染物,并降低污染物悬浮在水资源中的可能性。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相对平衡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相对平衡 方泰中学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增加汽车、工厂或是绿色植物等环节的思考,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保持平衡及其原因,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思考与探索问题。 2、通过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资料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并学会综合信息并进行分析交流,获取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到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通过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难点】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连线指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活动目标: 1、通过在活动纸上的连线,帮助学生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增加汽车、工厂或是绿色植物等环节的思考,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保持平衡及其原因。 活动器材:ppt 课件、活动纸 活动二:讨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活动目标: 1、 通过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资料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大气中二氧 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2、 通过观看教学录象“温室效应”,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 境的影响。 3、 通过对几个相关问题的思考,使学生体会到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活动器材:教学录象“温室效应”,活动纸,课前查找资料“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 影响” 活动三:设计方案:保护环境,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我们能做些什么? 活动目标:通过设计方案,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使命感。 活动器材:活动纸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植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植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关系,植物周围的环境为植物的生长提供阳光空气水分养料适宜的温度等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条件,而植物的生长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比如植物根系的生长腐败的植物会影响土壤的结构和组成,植物可以保持水土,植物可以调节气候,植物种类的改变会造成生物种类的改变等等。同时植物又依赖于特定的环境,植物离开了所适合的生长环境,可能会造成不结实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 植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环境是相适应的,如生活在干旱地区的植物,叶片较小或退化,根系发达,松树、仙人掌,生活在湿润地区的植物,叶片则较大;水稻生活在水中,有适应水中生活的气腔,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植物植株矮小,喜兴的植物高大,喜阴的植物矮小等等。 花有花蜜,味道吸引昆虫,利于传粉 叶,扁片状(也有特化的)利于充分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果实,或有香甜的包被(苹果的果肉),吸引动物去吃,以便把种子散发到各处 种子有坚硬的外壳,保护种子内部不被外界各种因素伤害(如虫子咬食) 等等还有很多. 1.光因子。不同的植物对光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适应强光照地区的植物成为阳地植物,常见的有蒲公英,松,杉等。适应若弱照地区生活得成为阴地植物,例如那些灌木等。 2.温度因子。例如,有得植物生有密绒毛和鳞片,能过滤一部分阳光,有得植物体呈白色=银白色,能反射阳光,免受热伤害。 3.水因子。陆生植物主要是尽量减少蒸腾作用,水生植物增加透气。 4.土壤因子。不同酸碱度的土壤,会有不同的植物生长;另外土壤的含盐量、含水量等也是指标之一。 董美兰、孙雪垠、刘尹、白荣荣、惠敏,请赶快(7月15日前)把就业协议交给方丽慧老师,以便办最后一批报到证。参加社区工作的,办理社区报到证,若考上教师,提前给方老师打电话,办教师报到证,否则到8月25日前按社区录入系统。

水生植物对水污染物的清除作用

水生植物对水污染物的清除作用水生植物对水污染物的清除作用,水生植物对重金属Zn、Cr、Pb、Cd、Co、Ni、Cu等有很强的吸收积累能力。众多的研究表明,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与植物组织中的重金属含量成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分析植物体内的重金属来指示环境中的重金属水平。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基本上以化学性污染为主。具体污染杂质有无机污染物质、无机有毒物质、有机有毒物质、植物营养物质等。而对于这些污染物的清除中,水生植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水生植物指生理上依附于水环境、至少部分生殖周期发生在水中或水表面的植物类群。水生植物大致可区分为四类: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与漂浮植物。而大型水生植物是除小型藻类以外所有水生植物类群。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对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和传递起调控作用。它还可固定水中的悬浮物,并可起到潜在的去毒作用。水生植物在环境化学物质的积累、代谢、归趋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用水生植物来监测水生污染、对污染物进行生态毒理学评价及其进入生物链以后的生物积累、修饰和转运,对植物生态的保护和人畜健康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清除 1.1 水生植物对氮磷的清除 湖泊富营养化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利用水生大型植物富集氮磷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湖泊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湖泊水环境包括水体和底质两部分,水体中的氮磷可由生物残体沉降、底泥吸附、沉积等迁移到底质中。对过去的营养状况的追踪表明,水生植物可调节温度适中的浅水湖中水体的营养浓度[2]。而大型沉水植物则通过根部吸收底质中的氮磷,从而具有比浮水植物更强的富集氮磷的能力。沉水植物有着巨大的生物量,与环境进行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十分庞大的环境容量和强有力的自净能力。在沉水植物分布区内,COD、BOD,总磷、铵氮的含量都普遍远低于其外无沉水植物的分布区[3]。而漂浮植物的致密生长使湖水复氧受阻,水中溶解氧大大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全球生物的影响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全球生物的影响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全球生物的影响| 2010-04-06| 【大中小】【打印】【关闭】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小组在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AR4)中很少提及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有利影响。在“大气组成和辐射强迫的变化”(Changes in Atmospheric Constituents and in Radiative Forcing)一章中,AR4提到了如下几点(IPCC,2007-I,p.186): (1)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可以通过刺激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给植物“施肥”,在20世纪,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增加了植被的盖度和植物的叶面积(Cramer et al., 2001)。关于植物叶面积、生物量和潜在光合作用的一项遥感产品指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升高已经得到了证实(Zhou et al.,2001),包括气候变化本身在内的其他因素也可能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植被盖度和叶面积的增加将减少地球表面的反照率,这将抵消由于采伐森林带来的反照率的增加。但这个过程的辐射强迫还没有评估,同时对这些效应也缺乏科学的研究。(2)在“在气候系统变化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间的耦合”(Couplings Between Changes in the Climate System and Biogeochemistry)一章中,有单独的一段用来解释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对植物的作用。这一段的结论是:目前还不清楚二氧化碳的施肥效果到底有多强。(3)由第二工作小组完成的《影响、适应和脆弱性》(Impacts, Adaptation andVulnerability)报告中的第5章——“食物、纤维和森林产品”(Food, Fibre and Forest Products)研究了二氧化碳的施肥作用对作物的产量和植物利用矿物质和水的效率的影响,但是这一章低估了或者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益处,相反夸大了由计算机模型预测的温度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