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天然气隧道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隧道泄漏事故现场处置预案

为提高公司在隧道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隧道泄漏事故的协调处置能力,提高应急救援和快速反应和协调水平,保护人员生命安全,保护环境,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损失,依据《新奥能源物流有限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制定LNG隧道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危险分析

1.1公司从事天然气道路运输行业,运营线路分散,覆盖内蒙、陕西、河北、辽宁、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浙江、广西、广东和福建、湖南14个省,其中浙江、山西、张石高速、京珠高速粤北段多隧道群。公司每天在外车辆200多台,结合行业特点和社会事故案例,在隧道中存在发生交通事故(如:追尾)造成后操作箱管路、附件损坏导致天然气泄漏或设备故障(密封垫老化)造成泄漏的可能性。

1.2隧道内天然气泄漏,遇到明火产生火灾爆炸,极易导致重大人身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1.3隧道内交通事故,易造成堵车,处理不当引发车辆连环追尾事故。

1.4隧道内火灾,经常伴随烟雾,使隧道能见度降低,影像驾驶员视线,处理不当容易引发车辆追尾等二次事故。

1.5由于公司路线较多,具体路线信息和危险状况参见特殊路线的线路考察报告。

1.6天然气理化性质参见附件天然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2.应急工作职责

2.1应急组织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主管安全副总/区域经理

现场指挥:分队队长

成员:安检员、调度员、计统、行政、骨干驾驶员

3.应急处置

3.1应急处置原则

3.1.1车辆可以继续行驶的,驶出隧道口,远离隧道口的安全位置停车处置,参照《能源物流LNG泄漏现场处置方案》执行。

3.1.2车辆无法继续行驶的,参照预案执行。

3.1.3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拨打122报警,便于相关部门关闭隧道通行标志灯,禁止车辆进入,发布隧道事故灾害信息。

3.1.4条件允许下,应封闭隧道双向车道,在隧道口设置警戒;并尽可能的疏散人员。

3.1.5无法立即堵漏的,应引导周围人员向隧道口疏散。

3.1.6若隧道过长,则引导周围人员通过应急避险口疏散或上风向疏散。

3.2应急处置程序

3.2.1驾驶员报警,并上报分队负责人

3.2.2押运员设置警戒、疏散周边人员,并封闭隧道双向道路。

3.2.3分队负责人,进一步上报公司事故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命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3.2.4事故处置完毕,总指挥宣布关闭LNG泄漏应急响应。

3.2.5事故调查及后期处置

3.2.6应急预案的评审

3.3现场处置措施

3.3.1双向隧道

3.3.1.1轻微泄漏

●(驾驶员)立即停车,拉好制动装置,关闭发动机。

●(驾驶员)拿好重要的运输文件、工作单及有关资料立即离开驾

驶室。

●(驾驶员)前往隧道入口设置警告标志,以提醒后方司机注意,

防止连续追尾发生。

●(押运员)穿戴好防护用品,察看车辆泄漏情况,轻微泄漏,可

用布条缠绕好漏点,用水浇注结冰堵漏,观察直至无漏液发生。

●(驾驶员)拨打122报警电话并上报分队负责人,等待抢险救援

或拖车驶离隧道。

●(驾驶员)事故处理后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安检人员进行修理。

3.3.1.2严重泄漏

●(驾驶员)立即停车,拉好制动装置,关闭发动机。

●(驾驶员)拿好重要的运输文件、工作单及有关资料立即离开驾

驶室。

●(押运员)穿戴好防护用品,察看车辆泄漏情况,无法立即堵漏,

立即封闭隧道双向道路,设置警戒区域,消除火源,疏散周边人员,告知泄漏货物危险性,引导群众向隧道上风口或就近隧道口疏散。

●(驾驶员)立即122报警,并上报分队负责人,详细说明泄漏情

况、隧道名称、行驶方向等;同时,负责另一方向隧道口的警戒工作,沿途提醒车辆前方危险品泄漏事故,并引导人员向隧道口逃离。

●(驾驶员/押运员)配合抢险人员进行抢险,将产品安全技术说明

书(MSDS)及相关注意事项提供给相关抢险人员。

●(驾驶员)事故处理完成后,收集事故现场照片,记录目击证人

的姓名、地址及联系方式,保留好当地警察的事故处理记录, 当事人的有效证件及联系方式。

3.3.2单向隧道

3.3.2.1轻微泄漏

●(驾驶员)立即停车,拉好制动装置,关闭发动机。

●(驾驶员)拿好重要的运输文件、工作单及有关资料立即离开驾

驶室。

●(驾驶员)前往隧道口设置警告标志(若条件不允许,则在车辆

后方200米三角牌或者锥型筒),以提醒后方司机注意,防止连续追尾发生。

●(押运员)穿戴好防护用品,察看车辆泄漏情况,轻微泄漏,可

用布条缠绕好漏点,用水浇注结冰堵漏,观察直至无漏液发生。

●(驾驶员)拨打122报警电话并上报分队负责人,等待抢险救援

或拖车驶离隧道。

●(驾驶员)事故处理后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安检人员进行修理。

3.3.2.2严重泄漏

●(驾驶员)立即停车,拉好制动装置,关闭发动机。

●(驾驶员)拿好重要的运输文件、工作单及有关资料立即离开驾

驶室。

●(押运员)穿戴好防护用品,察看车辆泄漏情况,无法立即堵漏,

立即封闭隧道入口(隧道过长的,暂时在车辆后方200米处设置警戒,防止车辆追尾);消除火源,疏散周边人员,告知泄漏货物危险性,引导群众向隧道上风口或应急避险口(长隧道时)疏散。

●(驾驶员)立即122报警,并上报分队负责人,详细说明泄漏情

况、隧道名称、行驶方向等;同时,前往隧道口设置警告标志,沿途提醒车辆前方危险品泄漏,并引导人员向隧道入口逃离。●(驾驶员/押运员)配合抢险人员进行抢险,将产品安全技术说明

书(MSDS)及相关注意事项提供给相关抢险人员。

●(驾驶员)事故处理完成后,收集事故现场照片,记录目击证人

的姓名、地址及联系方式,保留好当地警察的事故处理记录, 当事人的有效证件及联系方式。

4.注意事项

4.1现场堵漏时,轻微堵漏,佩戴安全帽,防冲击眼镜,佩戴防低温手套;木楔堵漏时,应穿戴低温防护服。

4.2追尾事故发生泄漏时,禁止暴力分开车辆,禁止使用铁制工具撬动后操作箱,防止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

4.3事故现场有人受伤或失去知觉,如果具备医疗资格,可立即给予必要的抢救。除非绝对必要,请不要移动受伤者,以免加重伤情。

4.4严重泄漏时,引导现场人员首选就近的隧道口逃生,如隧道过长,则向上风向口逃生。

4.5驾驶员/押运员发现泄漏,必须立即判断能否现场堵漏,以免延迟抢险时间。

4.6防护用品与抢险救援器材必须放在易拿取的位置

4.7事故现场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恢复现场已满足运营需要。

4.8驶离隧道后进行处置的或,应保留现场照片,记录目击证人的姓名、地址及联系方式。

4.9应急救援结束后,保留好当地警察的事故处理记录, 当事人的有效证件及联系方式。

5.附件

5.1天然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5.2应急通讯录

5.3社会应急资源联络卡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志

化学品中文名称:液化天然气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液化天然气

化学品英文名称:Liquefied Natural Gas

企业名称:

地址:

电子邮件地址:

邮编:

技术说明书编码:

生效日期:

企业应急电话(国家或地区代码)(区号)(电话号码):

传真号码(国家或地区代码)(区号)(电话号码):

国家应急电话:

分子式:混合物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接触。

健康危害: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

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

冻伤。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窒息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闪点:(℃)—188

引燃温度:(℃)538

爆炸下限[%(v/v)]:5

爆炸上限[%(v/v)]:15

危险特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

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

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

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1)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严禁接打手机。

(3)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4)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5)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6)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7)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8)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

(2)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3)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4)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5)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6)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累

(7)灌装人员应佩戴防冻伤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鞋等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治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

最高容许浓度:前苏联MAC: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征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Ph值:

熔点(℃):-182.5

相对密度(水=1):0.42(-164℃)

沸点(℃):-161.5

相对密度(空气=1):0.6

饱和蒸汽压(kPa):53.32(-168.8℃)

燃烧热(Kj/mol):889.5

临界温度(℃):-82.6

临界压力(MPa):4.59

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

闪点(℃):-188

引燃温度(℃):538

爆炸下限[%(V/V)]:5.3

爆炸上限[%(V/V)]:15

最小点火能(mJ):0.28

最大爆炸压力(MPa):0.717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

主要用途: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炔、甲醛等的制造。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

避免接触的条件:

禁配物:强氧化剂、氟、氯。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鱼类和水体要给予特别注意。还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理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21008

UN编号:1972

危险性类别:2.1类易燃气体

包装类别:II

包装方法:低温绝热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必须竖立直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保险带固定,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

第十六部分:其它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时间: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应急通讯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