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专题二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专题二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专题二: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农村发展

【相关背景材料】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⑴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⑵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⑶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⑷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⑸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2、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集体经济的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体现共同致富的原则;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4.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制定了经济社会“三步走”发展战略。

5.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8.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备考建议】

历年中考都十分注重对“三农”问题的考查,备受关注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这必将是2009年中考的考查重点内容之一。对于该热点的考查可能会从一些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落实措施、典型做法、特定情境中的问题等材料为背景,考查同学们对国情政策、基本路线、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可能出会以选择题出现。

【跟踪训练及答案】

1、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说明了什么?

⑴“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⑶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⑷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中央政府积极推进农村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原因)

①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决定的。

②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③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

④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⑤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⑥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⑦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3、请你为农村改革发展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①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

②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

③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协调发展。

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改革创新意识。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⑤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4、为支持农村改革发展,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⑴①思想上: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责任感。②学习上:努力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基础。③生活实践上:支持中央对农村的政策,积极宣传《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内容,正确对待农村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⑵向父母建议:要利用农闲时间,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

⑶向政府建议: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共事。

5、材料一:2008年10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二: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符合我国什么样的国情?

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和民族文化素质不够高,农村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体制还不够健全。

(3)怎样才能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工作?

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保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性质不改变;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4)十七届三中全会主要关注“三农”问题,你知道“三农”具体指什么?

农业、农村、农民。以人为本。

(5)要实现“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翻”的目标,你有什么具体可行的“金

点子”?

①加大对农村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②科教兴农,提高农民文化素质;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④城市积极带动农村发展。⑤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农业、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

6、材料一:秋收时节.小华一家对堆积如山的玉米棒子展开了讨论。

爷爷:想当年,养家糊口就靠生产队秋后分粮。这玉米棒子可是能救命啊!

爸爸:您说的那是以前的事儿了,自从1978年政策变了以后,这玉米棒子不但能吃饱,还能赚钱致富呢,要不哪儿来咱家现在的好日子啊!

小华:你们不知道,现在城里玉米饼子比白面馒头还贵,这煮玉米、烤玉米、炒玉米也是城里人喜欢的小吃,要我说,这玉米棒子能解馋!这个用我们老师的话说.就是:好生活离不开好政策:好政策推动新变化!

材料二:党的十七后三中全会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概括总结](1)材料一中,祖孙三代人对玉米棒子分别持有怎样的看法?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爷爷:能救命;爸爸:能致富;小华:能解馋。这种变化说明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人民生活富起来了,国家强起来了;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有了很大改善。

[深度探究](2)联系材料,试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①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坚持改革开放,推动、深化农村改革。

③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④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三农”工作。(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考查](3)“好生活离不开好政策”,请列举你知道的几项惠农政策。

①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②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③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前景展望](4)“好政策推动新变化!”透过材料二、传递的信息,展望农村、农民生活还将发生怎样喜人变化?

⑴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工厂林立,特色农业活跃,家家户户有了宽敞的住房,拥有小轿车,人们重视生活质量。⑵乡风文明:人人安居乐业,农民的孩子免费高中教育,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自主创业、创新、创优能力增强。⑶村容整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繁荣,绿水清山与人相伴。⑷管理民主:人民积极参与政治、关心政治,民主管理得到有效的落实与保障。

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假如请你参加一项社会调查,请完成以下内容:

(1)、调查的目的:略

(2)、调查的方法:(至少三项)

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座谈、走访等。。

(3)、当前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有(至少三项)

收入、就业、教育、医疗、社会治安、社会保障等。

(4)、当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因素有(至少三项)。

农业不发达,农民不富裕,农村不繁荣,农业的基础不稳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等。

8、材料一:2008年春节后,某校九年级(2)班进行了以“我理解的小康社会”为主题的讨论会,来自山村的陈山同学说:“我的家乡在偏僻的山区,那里的人每天只能吃一顿干饭、两顿稀饭,人均收入500元,不知何时才能看到小康的踪影。”来自城市的张青同学说:“现在的人

民生活真富裕,我所在小区的居民的轿车几乎把小区的过道都停满了。大人们给压岁钱一份至少上百。

材料二:我国目前城乡收入比是3.1:1;西部地区12省(区、市)面积占全国的1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67%和东部地区的40%。同时,城市居民间也存在收入差距。据官方研究机构测算,中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GDP差距已扩大至10多倍;10%的最低收入家庭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不到2%,而10%最高收入家庭的财产总额则占40%以上。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说明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

(2)请你对解决上述问题为国家献计献策。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吸收外资和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②要发展科技教育,加快人才的培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积极引进人才,努力提高人口素质③尊重各地区的少数民族,维护好民族团结,搞好社会稳定④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9、材料一: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四川巴中考察时对乡亲们说:“我心里始终有三件事放不下,一是让农村的孩子能上学,二是让农民看得起病,三是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材料二:2006年春节来临之际,温家宝总理来到山东济宁、菏泽农村,和乡亲们一起共度佳节。温总理说:“村子富了,乡风要更好。人富了,更要团结。这样社会就和谐。”

结合上述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谈一谈:

(1)如何“让农村孩子能上学”?

国家要认真规划,兴办学校,筹集经费,制定法律,保证农民子女平等的接受教育;社会要捐资助学,尊师重教,拒收童工,维护学校的教学秩序和场地设施;学校要接纳农村适龄儿童和少年入学,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农村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家庭要尽一切办法保证子女接受教育;农民子女要自觉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怎样才能做到“村子富了,乡风要更好”?

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②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和体育事业。③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体系建设。④制定乡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⑤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培养新型农民。

10、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

2008提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认为,我国农村正在发

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

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

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

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

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材料二:漫画《农业现代化》阅读上述材料,请你完成下列内容:

知识链接:(1)为什么说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必须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中国共产党践行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实施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政策解读:(2)请你指出解决农业基础薄弱的根本途径在哪里。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我思我悟:(3)农村发展滞后的表现有哪些?(可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各举一例)经济方面:收入水平低,

政治方面:村民自治制度还不完善

文化方面:文化活动单一,场所少且落后。

各抒己见:(4)结合材料二,请你为农民增收提两条建议。

加强对农民的文化、科技培训,培养新型农民。

11、单项选择题

⑴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进一步推动农村改革发展需要(C )

①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②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④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A.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

⑵30年间,农村改革不断深入,领域不断拓宽,从最初的脱贫致富,到取消农业税,到林权制度改革,再到村民自治等等各个方面,农民真真正正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好处。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①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显著提高②这是我国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③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实现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⑶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等等。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 )

①开发高档别墅、豪华住宅,提升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发展②实行医疗体制改革,加快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步伐③加快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④推广绿色GDP试点工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⑷我省农民的人均收入近几年不断提高,从根本上说这是( B )

A.我们坚持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结果

B.我们坚持了以经济间的为中心不动摇

C.我们坚持了建设精神文明的结果

D.我们坚持了“一国两制”的结果

⑸根据预算草案,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共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520亿,增长15.3%。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步伐”、“大力支持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等政策的实施,农村居民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这说明( C )

A、我国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B、我国农村居民的民主权利有了切实保障

C、我国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D、我国人民已经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⑹右面漫画《乡村新曲》说明我国农村( B )

A.实现了共同富裕

B.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C.生活水平已达到全面小康的标准

D.已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对各界关注的最热点问题——土地改革——作出了具体的表达,给出了明确的方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守英看来,三中全会文件既提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和方略,更突出了通过改革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主题,其中土地制度改革的内容是文件的亮点和突破点。 刘守英长期研究中国土地制度和政策,他认为,十七届三中全会并不是首次为土地承包权流转“开闸”,而是已有政策的完善。 充分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21世纪》:《决定》全文已对外发布了。作为长期研究土地问题的专家,你怎么理解三中全会提出的土地制度改革思路? 刘守英:强调对农民土地权益的充分而全面的保护,是落脚点,也是改革的主线。 文件在改革基本原则的第二条就提出了“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文件继续强调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这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也就是说,下一步土地制度改革首先是巩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制度成果,不是另搞一套。因此,我不同意当下媒体和某些观点提出的“转折性变革”,甚至“第三次土地改革”等说法。十一届三中全会可以用“转折性”变化,因为那一次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根本改革了传统集体所有制,实现了家庭土地承包经营。实践证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农民欢迎的制度,只需要稳定、完善和深化。 在稳定和完善农民土地承包权方面的表述也值得关注。 一是“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何谓“更加充分”,就是要“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等权利”。 二是“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将“长期”改为“长久”,一字之差,意义深远。两者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是有期限的,承包期再长也是有年期的,后者是无期限的,意味着我们在政策上以后就不要老再琢磨延长多少年合适了,农民也不用担心承包期到期的问题了。这是革命性的一步,更有利于稳定农民对土地的预期。 《决定》是已有政策的完善

十七届三中全会知识竞赛题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参考题 一、问答题 1、十七届三中全会是于2008年几月几号到几月几号召开的? 2、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全称是什么? 3、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其中最突出的矛盾是什么? 4、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什么作为战略任务? 5、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什么作为基本方向? 6、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什么作为根本要求? 7、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要实现几个基本目标任务? 8、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增加多少? 9、要实现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必须遵循几个重大原则? 10、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什么? 11、 家庭经营要向什么方向转变? 12、 按照什么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13、什么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 14、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按照什么原则来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15、十七届三中全会再一次强调要坚决守住多少亩耕地的红线? 16、中央允许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多种形式流转的目的是什么? 17、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农民主要以哪些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18、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该按照什么原则进行? 19、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哪些方面不得改变? 20、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要按照什么原则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

十七届三中全会主题是什么

十七届三中全会主题是什么? 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决定将为未来的农村改革确立方向。 2008年0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等问题。这些内容值得关注:推进新形势下的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等等。 中国农村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业领域再也没有进行过根本性的改革。改革的突破口在于土地、户口和金融,而土地制度改革至为关键。他说,土地制度变革虽然不能马上出现很大效益,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农业效率的提高。现有的土地制度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土地可以对价取得贷款,农村土地就不行;农民的土地、房屋等财产不能交易,不能形成资产。那么,农民怎么扩大再生产呢?就只能维持现有的小农经济模式。 附:七届三中全会的主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22日):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 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 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3、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1988年9月26~30日):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 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4、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11~14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重大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5、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年10月12~14日)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6、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 会报告工作,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和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要点

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要点 1.十七届三中全会于什么时候召开? 答: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2.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哪个决定? 答: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决定》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决定》的核心内容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走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道路,解决“三农”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解决“三农”矛盾问题的要求是什么? 答:一是实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战略。二是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方向。三是坚持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四是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5.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和发展作出了哪些部署? 答:(1)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2)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3)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6.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两个必须”是什么? 答:(1)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2)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基本要球是什么? 答: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劳有所养、住有所居。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 8.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义? 答: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设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

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金秋时节,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了。 这次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取得的显著成就。 一年来,国际形势发生新的复杂变化,国内来自经济、政治领域以及自然界的困难和风险接连发生,面对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党集中力量办了几件大事,妥善应对了几件难事。在完成非同寻常的重大任务、应对非同寻常的重大事件中,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我国各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我们党经受住了考验,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经受住了考验,人民军队经受住了考验,广大人民群众经受住了考验。 这次全会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战略思想。全会通过的《决定》,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全党共识,深刻总结了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和基本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三个方面全面部署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决定》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顺应各族人民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一个长久不变”和“两个转变”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一个长久不变”和“两个转变” 光明日报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李金桀、颜维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创新的主要成果。农村改革已走过30年,农村经营体制如何稳定完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在充分强调“毫不动摇”的基础上,做好“一个长久不变”和“两个转变”。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对农业生产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30年来农村发展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决定》特别强调,“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是全会决定的一大亮点,是送给广大农民的一颗长效“定心丸”。目的就是要更好地稳定农民对土地经营的预期,调动广大农民增加土地投入的积极性,树立长期经营、持续发展的理念。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推进,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在强调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决定》提出“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正是顺应了这一客观要求。 人多地少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特点。据统计,我国农户平均承包土地7.5亩,分为5.7块。耕地规模小、地块零碎,是农业生产社会化的根本制约因素。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发展设施农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加快实现由自然半自然经济向社会化生产的转变,成为发展和完善家庭经营的迫切需要。为此,《决定》提出,“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 与家庭经营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统一经营,能够有效弥补家庭经营势单力薄、缺乏竞争力的不足。但由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统一经营层次成为农村经营体制突出的薄弱环节。着眼于此,《决定》要求,“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 《决定》提出的“两个转变”是对今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作出的一个方向性概括,是一个新的重大政策表述,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努力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 墨江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十七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总结农村改革发展30年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的新期待,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对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和推进民族地区农村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指导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工作和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指出的“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反对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坚决取缔邪教组织,严厉打击黑恶势力”是当前和今后民族宗教工作的重点。 众所周知,民族宗教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离不开各民族的共同参与,尤其是在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的今天,推动和促进民族和睦、宗教和顺,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能否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能否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民生问题,能否协调处理好民族关系和信教群众的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影响很大。也就是说,民族宗教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民族宗教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我们要站在国家长治久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做好 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构建和谐社会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迫切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胡锦涛总书记从我国社会政治生活领域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五大关系中就有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两大关系,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党中央对民族、宗教工作的关心和重视。 一、如何做好民族工作 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高举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旗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不断深化民族工作长期性、普遍性、复杂性、重要性、国际性的认识。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