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导学案(含答案)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

1.知识识记: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16世纪~19世纪俄国在欧亚两洲扩张的概况。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能力要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明治维新。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沙俄的发展史也是不断侵略扩张的历史。沙俄是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中国是它侵略的国家之一,启发学生对帝国主义丑恶本质的认识。同时让学生认识捍卫领土、维护和平的根本条件是国家的强大。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以大名、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为主体的改革力量,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翻了幕府统治,而后新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逐步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认清明治维新的局限性。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一是1861年俄国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二是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2、难点:如何在教材内容简单的情况下,使学生感知这两次改革使日本和俄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二是通过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会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达标导学:

3.导入新课

康熙皇帝在位时期曾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同学们是否还记得这个条约签订的时间?(答1689年)同一年,在俄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彼得大帝开始改革。俄国的近代历史的发展状况又是怎样?以及日本的发展情况又怎么样呢?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对此将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二、展示目标

三、自主学习

(一)、 农奴制危机: 成为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实施者: 性质: 1、 1 1861年改革 主要内容: 2、

3、

作 用: 积极性:

局限性:

(二)、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二目,完成下列问题。

1、19世纪中期,日本是一个 、______的封建国家。封建统治阶级有 、 、 、 构成,其中握有实权的是 , 已形同虚设。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同意美国船只在下田、函馆两港停泊和购买物品,同意在下田设置领事等,同时规定了最惠国条款。

材料二:读 课本119页《明治维新前的日本》

回答:

(1)材料一出自于什么条约?何时签订的?

(2)在材料二的图中标出材料一开放的两个港口。

(3)这一条约的签订产生了什么影响?

3、阅读下列材料:

“打破藩界,重划全国行政区。全国划为三府七十二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事管理。取消大名俄国

农奴制改

(1)上述材料反映了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主要反映了哪方面的内容?请写出要点。(2)写出这一事件关于教育文化方面的内容。

(3)这一事件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从促进国家发展来看,它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四、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材料二:诸位会相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1)试判断这两句话是谁说的,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事件?

(2)据材料分析“解放农民”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这一事件的作用是什么?

(4)列宁曾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2、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民族。在其发展历史上进行了两次改革,这两次改革分别向哪些国家学习的?日本的这一历史传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五、拓展提升

1853—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培理两次率舰队驶入日本江户湾,日本在未作武装抵抗的情况下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打开了紧锁的国门。然而,日本却没有像中国一样沦为半殖民地社会,而是发展成为亚洲强国,你能找出其中的原因吗?

达标测评:

一、选择题:

1、19世纪上半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最大障碍的是

A、沙皇专制制度

B、封建制度

C、农奴制

D、国内市场狭窄

2、1861年农奴制改革前后,俄国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土地制度 B 、农奴制度 C 、农奴的地位 D 、沙皇专制

3、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体现在

A、保留大量农奴制残余

B、形成种族歧视

C、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遭到镇压

D、没有走上革命道路

4、在美术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给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画像,你可以选择的人物背景是

A、签署《独立宣言》

B、签署《民法典》

C、签署《宅地法》

D、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

5、下列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C、地主不许干涉农奴的生活

D、农奴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6、俄国1861年改革的实质是()

A 、对农民的欺诈和掠夺

B 、对社会制度进行改革

C、对经济生活进行创新

D、对军队进行改编

7、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统治下,日本统治阶级包括()

①天皇②武士③大名④资产阶级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D、①③④

8、关于19世纪中期的日本,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闭关锁国、保守落后的封建国家

B、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

C

9、下列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与俄国相似的国家是()

A 、日本

B 、英国C、美国D、法国

10、19世纪中期,最先打开日本国门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 、美国D、俄国

11、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不同点是()

A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B、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D、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12、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中,从长远看最有力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是()

A、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

B、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

C、“废藩置县”,设立府、道、都、县,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

D、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化人才

二、非选择题: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阅览室的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花费。”——《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①材料一中的“改革”是指什么?

②材料一说明这一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③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④试结合材料二分析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的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日本政治史》

材料二:明治天皇政府把全国划为三府七十二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事管理。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为“求知识于世界”,日本还请来了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表明日本对西洋文明的主张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哪些内容?请你写出来。

(3)日本政府在明治维新前、明治维新时期及明治维新后的对外政策分别是什么?

知识梳理:

人教版初三历史九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上全册导学案

目录 第1课人类的形成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12课美国的诞生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2-23课

第一课人类的形成 学习目标:了解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掌握人类起源三阶段:,思考探究人类怎样形成?什么?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不同点? 原始社会怎样解体?明确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 定性意义的一步;由于生产力的进步才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产生,所以奴隶 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重点:氏族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难点: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 自学过程: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梳理: 一、人类起源问题上的科学发展。 1、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发表了《》一书,探索了 的规律,阐明 的发展过程,向 发起勇敢的挑战。 2、英国教授首次提出的观点。 二、人类的出现。 1、现代人类的祖先:洲南方。 2、产生时间:距今约年前。 3、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1)南方古猿属于 (2)“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和使用 4、世界上的主要人种: (1)三大人种:、、 (2)现代人种差异出现的时间: (3)划分人种差异的依据: (4)人种差异的形成原因: 三、氏族社会 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社会。 2、原始社会初期,人们必须结成小集体过群居生活。(原因: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 3、氏族社会的产生 (1)原因:①生产力的发展和和社会的进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20课知识点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要点] 1.西晋的兴亡 266年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 “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 316年西晋灭亡(匈奴人所灭) 317年司马睿建东晋,定都建康 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东晋灭亡 2.少数民族的内迁 东汉末年,内迁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 作用: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3.淝水之战(前秦----东晋) (1)时间:383年。 (2)结果:东晋大败前秦。 (3)意义: 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4)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 (5)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4.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 (1)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2)北方人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成就:(1)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2)大量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3)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 (4)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难点解析] 1.想一想,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 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第一,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位皇帝智力低下;第二,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利用西晋内乱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2.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从前秦方面来看,前秦的军队成份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它民族不满前秦氐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氏族贵族的统治.秦军中的汉人更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打胜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 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也是取胜的重要条件。 3.《宋书》里描写的南朝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初中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设计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一课时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块内容通过前秦和北魏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不同的统治措施及结果,突显出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时期。222 年,魏、蜀、吴形成三国鼎立之势。280 年,西晋短暂统一。316 年,西晋灭亡,国家重新陷入分裂。南方先后历经东晋和南朝时期。北方进入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先后经十六国和北朝时期。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政权彼此攻战,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民族交融向前发展。 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逐渐形成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原有本民族旧俗难以适应先进文明地区的统治形势。社会内部矛盾重重,特别是民族隔阂与偏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如何化解民族矛盾,成为维护和巩固统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前秦淝水之战的失败,除了苻坚个人因素和人民厌战之外,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境内充满民族矛盾。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顺应民族交融趋势,以国家政权推动鲜卑族汉化,促进了北方地区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吸收借鉴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汉化,共同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东晋取胜的原因;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具体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现、分组对比回答、讨论等方法,化难为易,从而轻易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融合的前提条件;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教学重点】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影视剧《锦绣未央》的片段。通过影视剧来到到南北朝时期,进入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锦绣未央》的历史背景设定在北魏时期,里面唐嫣所扮演的正是历史上有名的冯太后。教师进入讲解,在北魏统一北方前,有一场著名的战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案

部编人教版9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原因、进程及意义,知道《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的意义,罗伯斯庇尔专制统治的原因、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归纳总结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能够客观评价拿破仑在法国历史上的贡献。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宣传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等思想,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开始标志、《人权宣言》内容与意义 难点: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图片:卢浮宫、巴黎圣母院、香榭丽舍大道、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等。 设问: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建筑吗? (二)、讲授新课: 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1、背景: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史实: ①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18世纪开始,法国封建制度进入腐朽没落的时期。国王路易十五通过加重税收等方式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路易十五 2、法国启蒙思想: 18世纪开始,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反对__旧制度__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宣传__自由__、__平等__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这场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它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二、法国大革命 1、根本原因:法国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 ①革命的导火线:三级会议的重新召开。支持美国独立战争使法国政府债台高筑,财政危机更加严重。为此,国王路易十六于1789年5月召开三级会议,讨论征税问题; ②开始标志——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 ③发展——《人权宣言》的颁布: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__人权宣言__》,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1789年8月;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 第三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前秦和淝水之战的相关内容。 2.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二、自主预习 1.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西至,北大沙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2.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3.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 4.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三、合作探究 1.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 2.如何评价孝文帝? 四、随堂演练 1. 导致前秦政权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北朝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 A.氐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匈奴族 3.“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皇帝曾迁都洛阳的是() A.盘庚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秦始皇 4.《爱我中华》歌词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北魏时,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其主要措施是() A.实行三长制 B.严惩贪污受贿 C.实行均田制 D.迁都洛阳、学汉语、通汉婚、改汉姓 5.北魏孝文帝改革与秦国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B.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C.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D.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五、课后反思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汉水龟兹 2.北魏 439 3.君主专制制度 4.汉语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9课 俄

《xx、xx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魏庄镇第三初级中学:王艳莉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一、说教材 本教材是九年级历史上的第19课。主要内容是俄国、日本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基本上扫除了封建制度的严重障碍,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861年改革,是以沙皇为首的统治者为克服农奴制危机,巩固自己的统治,而被迫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此次改革,加快了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步伐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明治维新是日本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它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出落后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通过军事改革,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军队,摆脱了两方列强的武力威胁,加强了国防。但是也为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创造了条件。 二、说学情 前几年因为历史科成绩没有计入中考总分,所以学生对这科不太重视。他们学习兴趣不高,基础不好。这样他们对初一、初二的历史知识了解不多,学习世界历史比较困难,特别是对一些历史发展的线索还是比较模糊。因此教学过程相当吃力。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幕府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从政治体制、力量对比,改革措施和国际背景等方面思考、探究、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说重难点 1、重点:a、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b、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 义。 2、难点:a、如何使学生感知这两次改革促使俄国和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两国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b、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会学生全面地、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五、说教法: 本课我采用以下四点教学方法: 1、导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概括、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2、讲解法:对于疑难问题,教师通过有关资料帮助学生理清线索,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3、讨论法:通过讨论,使学生古今结合、纵横联系、增强其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 六、说学法指导 学习本课需要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正文、小字、图画、史料和“动脑筋”问题之间的相联关系,以便合理利用。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活动,使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分析课题引入新课)我们今天的课题是: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2课阿拉伯帝国-导学案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灿烂的阿拉伯文化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文化 难点:阿拉伯帝国 【自主探究】 知识点1 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背景 ①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大多处于游牧时代,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 ②阿拉伯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 2、创立: 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了伊斯兰教。 3、统一阿拉伯半岛 ①默罕默德最初在 传教,遭到传统势力反对,于 年率信徒迁居 , 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公社内外事务都要听从真主的使 者穆罕默德的决定。 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②630年,默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默罕默德 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知识点2 阿拉伯帝国 1、对外扩张 ①默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条件:伊斯兰教强大的号召力;阿拉伯人空前 团结,士气高昂。 ②在亚洲:穆斯林军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兵锋直抵中国唐朝边境;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 ③在非洲:攻克埃及,横扫北非。 ④在欧洲:长驱直入,占领了西班牙,接着越过比利牛斯山,为法兰克王国军队所阻。 2、帝国形成 ① 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②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广泛传播。 知识点3 阿拉伯文化 1、哈里发重视知识: ①哈里发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②830年,在巴格达设立“ ”,集科学院、 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③为延揽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 2、成就 ①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改造了 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②代数学:完整的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 ③“西医”其中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贡献,《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代表、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知道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特点。 3、理解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的原因及后果。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南方古猿 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更替 难点是科学地看待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课堂导入: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人类起源神话,比如我们中国流传女娲造人说,而西方盛行所谓的上帝造人说。这些都终归是神话传说,没有科学根据,那么科学的人类人类起源论是什么?我们学习了第一课人类的形成就清楚了。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人类的出现 1、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 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 、使用天然石块、木块做工具,还属于 ,其生活地点是 。 2、正在形成中的人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最终与猿类分道扬镳,出现了 完全形成的人,人类大约是在 前形成。 3、我们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四个进化阶段?我们中国的元谋人,北京人,丁村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属于哪个进化阶段? 4、当今世界上的黄、白和黑种人这三大人种是在什么进化阶段出现的?形成的原因是? 二、氏族社会: 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 ,分为 氏族和 氏族两个时期。其共同点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公有制。不同点是: 。 2、父系氏族后期,由于 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出现了 制和 制 ,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合作探究: 1、课本第三页动脑筋。 2、第五页活动与探究。 精讲点拨: 1、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为古猿学习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大脑发育提供了可能,是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火的使用是古猿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之后产生的,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并非决定性变化。 2、氏族社会的解体可利用图示去理解: 达标检测: 1、广袤富饶的非洲大陆是黑人的故乡,也是人类的发祥地,约300万年前,生活在这里的早期人类是: A 、印尼爪哇人 B 、南方古猿 C 、尼安德特人 D 、克罗马农人 2、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 A 、原始人群 B 、氏族社会 C 、 奴隶社会 D 、封建社会 3、人类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 A 、使用天然工具 B 、能直立行走 C 、会制造工具 D 、能采集果实 4、世界三大人种不包括: A 、白色人种 B 、黄色人种 C 、棕色人种 D 、黑色人种 5、导致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生产力发展展 产品剩余 私有制产生 阶级出现 国家产生

6707.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同步检测1

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1.“这一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不过,它推毁了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掀开了发装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这一事件”是指 A.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B.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C.建立法兰兰西第一帝国 D.拿破仑制定民法典 2.“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于他人的行为;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在在该文献精神指引下 A.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B.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C.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D.废除了君主制成立共和国 3.1792年9月22日,法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了,和君主制制一起消亡的还有君主本人。”这里的君主”应该是 A.路易十四 B.路易十六 C.查理一世 D.查理二世 4.烈火熊熊,炮声隆隆,法兰西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获得了新生。在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中,一度把大革命推向高潮的是 A.罗伯斯底尔等人掌了政权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C.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D.拿破仑发动政变夺权 5.下列发生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通过《人权宣言》②攻占巴土底狱③建立共和国④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A.①③④②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6.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写道:“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度,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这段材料反映了拿破仑 A.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B.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C.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7.法国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说,在法国旅行需要经常更换法律,就像经常更换马匹一样。法国直至1804年以后才成为一个法律上的整体。“法律上的整体”的含义是指 A.《人权宣言》的颁布 B.《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C.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D.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8.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相较于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次彻底的革命。这里的“彻底”主要是指 A.宣扬人们生来就是面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B.宣扬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自由 C.宣言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D.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9.下列是对法国大革命经过的叙述,共有五处错误,请诊断后并加以改正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凡尔赛宫,法国大革命开始了。此后,法国革命形势飞速发展,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1789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随后法国宣布废除了君主,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法国国王查理一世被以叛国罪推上断头台。面对反法同盟的武装干涉和国内保王党乘机抬头,妄图复辟。以克伦威尔为首的雅各宾派组成了掌握政权救国委员会,采取了一系列严厉措施,把法国大革命推向了高潮。 ①错误改正。 ②错误改正。 ③错误改正。 ④错误改正。 ⑤错误改正。 10.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接其能力担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案新人教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学习目标】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2.以南京大屠杀等为例,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重点难点】 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难点:为什么说国共第二次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自主探究】 一、七七事变 1、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借口,要求进入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驻地。驻和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该事变标志着的开始。 2、在保卫的战斗中,、将军壮烈殉国。1937年7月底,北平、相继陷落。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任军长。 2、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以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三、淞沪会战 1、1937年8月,日本在挑起事端,淞沪会战爆发。率全营守卫宝山,全部壮烈牺牲。率部坚守四行仓库,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 2、1937年11月,上海失陷,会战结束。这次会战打破了日本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 1、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国民政府迁往,以此作为战时的陪都。 2、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战士达人以上。 【合作探究】 1. 阅读《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思考:日军侵占华北早就预谋已久,为什么要先制造“卢沟桥事变”?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最后关头”演说 ①以上两则材料体现了国共两党有着什么样的共同主张? ②与九一八事变后抗战政策相比,南京国民政府抗战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 ③国共两党是如何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学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熟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北方民族大融合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课前准备】课件、视频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部分歌词: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提问:这56个民族中有没有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匈奴、鲜卑、羯、氐、羌?(可引导学生查阅“中国民族分布图”)如果没有的话,那么他们去哪呢?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隧道,看看那时民族融合的情况!(板书本节课题) 教师讲解: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淝水之战”。第二部分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三部分为“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首先看第一部分:淝水之战 (板书)一、淝水之战 教师讲解: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历史上称为“东晋”。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前秦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想统一南方地区。而东晋想收复中原地区,统一全国。南北方之间的决战是发生在383年的“淝水之战”。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教案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审核:初二历史组 时间:2015-12-7 ◆ 知识目标:掌握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及其所办企业,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 ◆ 能力目标:归纳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 难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情景导入 中国近代工业开始于什么时候?你知道什么叫“民族工业”吗?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是怎样产生的呢? 张謇为什么被誉为“状元实业家”? 二、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 1、张謇兴办实业 (1)背景:《_____________ 开采矿山,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 2)目的:发展本国的工商业,挽回中国的利益。 (3)实践:提出了“______________”的口号,创办了_________等一系列企业。 (4)结局:_____________期间,大生纱厂等企业获得发展,一战后,被________。 阅读课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目,请思考 2、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过程 (1)民族工业发展可分为哪三个阶段?各阶段有怎样的发展特点?原因是什么?(可用表格的方式归纳)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阅读课文,完成表格)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 _____ 、_______ 、_________ 三座大山的夹缝里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落后的。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______;从地区看,______、______等沿海大城市比较发达,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4)民族工业发展可分为哪三个阶段?各阶段有怎样的发展特点?原因是什么?(可用表格的方式归纳) 内因:辛亥革命冲击封建制度 外因: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5)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有什么特征?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整体水平落后。 【导学解疑】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导学案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学习目标】 1、知道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和“旅行者”号机车。 2、理解瓦特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和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影响(重 难点)。 【自主学习】(根据学习目标阅读教材,独立完成,组内交流) 一、珍妮机的故事 1、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部门,后来、等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有力的促动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的变化称为“”。 2、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时间:,标志:发明“”。 二、瓦特和蒸汽机 1、瓦特是人,于1785年改良____________,蒸汽机在很多部门投入使用,极大地促动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 三、火车的诞生: 1、美国人富尔顿首先制造出了蒸汽机做动力的。 2、1814年,英国人___________利用蒸汽机发明了__________。1825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此后,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工业革命的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已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此后,、等国也都完成了工业革命,世界其他国家或早或晚都实行了工业革命。 【合作探究】 1、瓦特改良蒸汽机有什么时代价值? 2、结合材料概括工业革命影响。 材料一:1770-1840年间,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约提升了20倍。棉纺厂工人的生产率高于手防工人266倍。英国铁生产量在1825年已超过法、俄、美、德四国产量的总和。 材料二: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印度是受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的典型国家。英国还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课堂检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优质教案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人权宣言》;拿破仑帝国 教学难点:雅各宾派专政的特点与作用;对拿破仑的评价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也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双城记》《双城记》描写的是法国大革命前后发生在巴黎和伦敦的故事,它展现了法国大革命在历史上的进步性,同时也反映出法国大革命的进程是激进的,很多无辜的人受到伤害。历史真如《双城记》描述的那样纷繁复杂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去探寻它的真相,看看法国大革命究竟是一场怎样的革命?它又带来了哪些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1.革命背景分析: (1)革命前尖锐的阶级对立——政治原因 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比英国革命要晚大约一百五十年,当英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并开始工业革命的时候,法国还处于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时期,阶级关系处于十分尖锐的对立状态。它表现为:法国社会被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他们占人口总数不到1%,但却占有全国土地数量的2/3,并不承担任何纳税义务。而广大的第三等级却承担着国家的赋税和其他封建义务,尤其是工人、城市平民和广大农民,生活困苦不堪,他们强烈要求改变生活状况。尖锐对立的阶级关系,使法国社会如同到处堆满了干柴,随时都有爆发革命的可能。 (2)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统治的矛盾——经济原因(根本原因) 18世纪下半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很大发展,纺织业、冶金业和采矿业的发展最为迅速,其发达程度居欧洲大陆首位。对外贸易也得到迅速发展。但封建专制统治却成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其表现为:封建政府不断提高税收;全国各地关卡林立;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对此,资产阶级十分不满,他们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取消封建特权,反对专制统治。 (3)启蒙运动的影响——思想原因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拔高练习新人教版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拔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①北洋政府加大了对民族工业的扶植力度 ②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③帝国主义国家无暇顾及,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④民族企业家找到了快速发展的途径 ⑤民族工业通过军火生意积累了发展的资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 D.③④⑤ 2.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发展从行业上看,发展较快的是() A.轻工业 B.重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农业 3.张謇在创办第一家工厂时,引起了轰动。原因是() ①张謇的身份和他的举动按当时的社会观念看,反差太大 ②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开办工厂是风险很大的事情 ③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在当时是新生事物 ④为了取得广告效应,张謇事先做了大量宣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实业救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阻碍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经营管理不善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 5.民族资产阶级认为:“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其时”指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辛亥革命成功后 C.抗日战争胜利后 D.洋务运动兴起后 6.同志谈到中国工业发展时说过,“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张謇对近代工业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 A.提出“自强求富”,创办汉阳铁厂 B.提出“实业救国”,创办一系列企业 C.提出“救亡图存”,进行维新变法 D.提出“师夷长技”,兴起洋务运动 7.下列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描述中,你认为比较恰当的是() A.基础良好,发展迅速 B.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C.先天不足,后天良好 D.基础良好,发展缓慢 8.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 ②国民党发动内战 ③封建主义的阻碍 ④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是指辛亥革命后 B.状元兴办实业体现出近代知识分子的爱国和执著创业精神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学案新人教版(1)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学习目标 1.识记罗马城邦的诞生地、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斯巴达克起义的时间、罗马帝国建立和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等基本史实。 2.简述罗马共和国共和政体的内容,并比较古代罗马与古代希腊政体的异同。 3.搜集材料,从《十二铜表法》颁布的背景、内容等方面认识其地位与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意大利半岛位于,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岛内山地众多,有利于的发展。自公元前1000年,罗马城邦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 兴起。 2.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这部法律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3.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整个。随后,罗马灭掉,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 4.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征服,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在扩张过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区的战俘和人口被掠为奴隶,奴隶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主要生产者。奴隶起义不断发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5.公元前49年,曾经担任罗马执政官和地方总督的,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打败对手,控制了。公元前31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了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 为。 6.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 7.375年,被称为“蛮族”的大举侵入罗马帝国。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在的打击下灭亡。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活动方案】 活动一知道古罗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了解罗马的兴起和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了解罗马帝国衰落的基本脉络。 1.仔细阅读史料和教材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2.预习课文,根据下面时间轴整理罗马文明的发展线索。

初三上册历史导学案【五篇】

初三上册历史导学案【五篇】 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初三上册历史导学案【五篇】 初三上册历史教案怎么写?为大家准备了初三上册历史导学案【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类的形成 学习目标: 1、知道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代表、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知道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特点。 3、理解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的原因及后果。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南方古猿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更替 难点是科学地看待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课堂导入: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人类起源神话,比如我们中国流传女娲造人说,而西方盛行所谓的上帝造人说。这些都终归是神话传说,没有科学根据,那么科学的人类人类起源论是什么?我们学习了第一课人类的形成就清楚了。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人类的出现 1、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使用天然石块、木块做工具,还属于,其生活地点是。

2、正在形成中的人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最终与猿类分道扬镳,出现了完全形成的人,人类大约是在前形成。 3、我们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四个进化阶段?我们中国的元谋人,北京人,丁村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属于哪个进化阶段? 4、当今世界上的黄、白和黑种人这三大人种是在什么进化阶段出现的?形成的原因是? 二、氏族社会: 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分为氏族和氏族两个时期。其共同点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公有制。不同点是:。 2、父系氏族后期,由于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出现了制和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合作探究: 1、课本第三页动脑筋。 2、第五页活动与探究。 精讲点拨: 1、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为古猿学习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大脑发育提供了可能,是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火的使用是古猿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之后产生的,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并非决定性变化。 2、氏族社会的解体可利用图示去理解: 达标检测: 1、广袤富饶的非洲大陆是黑人的故乡,也是人类的发祥地,约300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十九课江南地区的开发(1课时)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并进一步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团结的重要性。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前预习及小组活动任务】 一. 课前预习作业 1.曹丕死后,大臣逐渐控制了魏国大权。三国中国力最弱的最先被魏国灭亡。2. 266年,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3.西晋统一后,发生了,耗竭了西晋国力。 4.东汉末年以来,、、、、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他们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316年,匈奴武装灭亡西晋。 5. 317年,重建晋朝,都城定在,史称东晋。 6. 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统一了黄河流域。383年,在之战中,前秦被东晋击败,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7. 420年,东晋大将结束东晋统治,建立了“宋”。此后南方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8.从开始,北方人为逃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 9.从以来,中国古代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潮流。 10.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以种植为主,开始使用,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也推广到。 11.江南冶金技术的一大进步是的采用。 12.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成为普遍的生活用具。 13.简述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和影响 二. 小组活动任务 1.了解与本课有关的成语故事。 2.思考教材中“动脑筋”的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一、文艺复兴 1、兴起①时间: _______ ②发源地:__________ ③思潮:____________ 2、性质:______________ 3、代表人物: ①文艺复兴的先驱:,其代表作是,作品内容为,被誉为。 ②达·芬奇:人,最大的成就是。代表作有、等,这些作品体现了精神。 ③莎士比亚:人,代表作有、等,其作品特点是。 4、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航路的开辟 1、时间: 2、代表人物: ①哥伦布:人,年受王室的资助开始航行,其船队到达今天美洲的、等地,把当地居民称作人,意思是。 ②其他航海家还有、、、。其中完成环球航行的是。 3、影响: 【达标检测】 一、选一选: 1.文艺复兴兴起于A.意大利 B.英国 C.西班牙 D.法国2.文艺复兴是由()掀起的A.地主阶级 B.奴隶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3.文艺复兴兴起时中国正处于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4.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是()A.但丁B.达·芬奇 C.莎士比亚D.拉斐尔

5.右图是一幅世界著名的油画,这幅名画是A.《神曲》 B.《蒙娜丽莎》 C.《最后的晚餐》D.《哈姆雷特》 6.达·芬奇最大的成就是A.绘画B.雕塑 C.数学D.力学 7.下列作品不属于莎士比亚的是() A.《威尼斯商人》 B.《罗密欧与朱丽叶》 C.《最后的晚餐》 D.《哈姆雷特》 8.最早探索新航路的国家是A.意大利英国 B.英国西班牙 C.西班牙葡萄牙D.英国法国 9.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海家是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10.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航海家是A.哥伦布B.迪亚士C.达·伽马D麦哲伦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君权神授”下的英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用一句话概括)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和。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 1、爆发: 2、内战:(依据课本68页“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形势图”,简述两次重要战役) 1649、1,处死 3、共和时期: 1649、5,成立 4、护国政治:1653——1658年,护国主是 5、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1688年,复辟的国王有和。 6、结束: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不满专制统治的人士发动,这次没有发生流血就推翻了国王的专制统治的事件史称“光荣革命”。 三、《权利法案》的颁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