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小气候仪的功能特点及技术参数

田间小气候仪的功能特点及技术参数
田间小气候仪的功能特点及技术参数

田间小气候仪的功能特点及技术参数

目前常用的气象观测仪很多,然而一般气象观测仪仅具备环境温湿度、风速风向、雨量气压等气象要素观测,其功能限制了气象观测仪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应用,因此,急需要一种适用于农业生产活动的气象观测仪。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农业生产活动的田间小气候仪,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田间小气候仪,包括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雨量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分别与控制模组电连接;还包括土壤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土壤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组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模组与市电电源或太阳能蓄电池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模组设有传输模块。优选的,所述控制模组设有超限报警模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田间小气候仪,不但具备一般气象观测仪具备的环境温湿度、风速风向、雨量气压等气象要素观测,还专门增加了与农业生产活动最为紧密相关的土壤温湿度要素观测功能;采用了太阳能与市电双供电系统,可以在供电不方便或经常断电的地方正常使用;增加了传输模块,可以将存储记录的数据通过传输模块传输到交通方便的地区,可以在交通不方便的地区正常使用;增加了超限报警功能,结合控制模块采集的数据,可设置超限报警,如果某项气象数据超出了正常范围可通知相关单位,及时作出对策,提闻对抗恶劣气候的反应时间。

托普云农田间小气候仪是按照国际气象WMO组织气象观测标准为农业气象生态考察研究而开发生产的多要素田间小气候仪。可监测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雨量、土壤温湿度等常规气象要素,具有自动记录、超限报警和数据

通讯等功能。

托普云农田间小气候仪由气象传感器,气象数据记录仪,气象环境监测软件三部分组成。广泛应用于农、林行业的植保推广、科研和教学单位病虫研究和病虫测报领域。本仪器采用先进的微型控制器技术,与计算机联接,实现病虫害测报必需的区域性气象数据的定时自动采集、处理和储存,具有单机累计存储365天和信息资源网络共享等功能,根据需要选择时间和项目查看数据,同时可将小气候数据导出到Excel进行编辑,按需要生成图表,分析、研究农林病虫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发生规律,快速实现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准确预报。田间小气候仪是植保和林业部门病虫测报可视化、网络化、标准化、自动化工作必备的基本设备。

田间小气候仪技术参数:

空气温度测量范围:-40~85℃,分辨率:0.1℃,准确度:±0.3℃。

空气相对湿度测量范围:0~100%,分辨率:0.1%,准确度:±3%RH。

辐射测量范围:0-2000W/m2,分辨率:1W/㎡,准确度:1W/㎡。

风向测量范围:0~360°,分辨率:1,准确度:±1°。

风速测量范围:0-65m/s分辨率:±0.1m/s准确度:±0.1m/s,

日降水量测量范围:0~6553mm,分辨率:0.1mm,准确度:±0.5mm。

田间小气候仪功能特点:

1、可以实时显示采集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参数;

2、网络模式与短信模式可切换;

3、通过短信发送可设置设备时间,储存间隔时间,发送间隔时间;

4、网络查看:任何可上网电脑在农业部全国墒情监测网站中查看数据和曲线图,曲线和数据都可下载到本地电脑中进行存储和分析,且在服务器中永不丢失;

5、电话提取数据:打电话给设备手机号码,主机会发短信给拨打号码,显示当前气象站数据;

6、U盘在主机上直接将历史数据导出;

7、内置摄像头,可将图片通过设备中的GPRS模块传输到“全国土壤墒情监测网”(http://123.127.160.49:8080/login/login.jsp)用户可通过任何可以上网的电脑进行查看数据及图片。

其他植物保护提升工程仪器:

农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控物联网设备(套)、虫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单配)、农田小气候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单配)、农作物病菌孢子自动捕捉培养系统(单配)、农田生境远程实时监测设备(单配)、自动虫情测报灯、病虫害调查统

计器(Ⅲ型)、病菌孢子捕捉仪、田间小气候仪、害虫性诱自动诱捕器(重大害虫智能监测仪)、农作物病害(赤霉病、晚疫病)实时监测预警仪、田间病虫害发生信息移动采集设备、病虫害调查工具箱。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案(DOC)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气候学历经经典、天气气候到现代气候学的发展过程是科学观念的革命,它包括认识和研究方法的根本变革,启示我们从系统中学习气候,学习气候又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这个地球表层系统。 一、现代自然地理学与气象气候学 1、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地球表层系统——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任何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子系统 2、气候系统与地球表层系统——几乎相互覆盖的研究客体,但重点不尽相同。 3、气候系统也包括了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几个子系统 4、其中,大气圈与自然地理系统其他圈层相互作用中,大气圈最为活跃,是联系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是形成自然地理要素地 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特点的主要背景之一,也是构成地球表层系统重要圈层 二、大气圈——是处于特定条件下及具有特定成分的气圈 1、气候系统如何起动与运动,其中的热力、动力过程 2、气候系统中各部分的联系,相互作用与耦合的整体过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候的综合性与地域的差异性,以及气候系统的稳定性与敏感性等 三、特定成分及其影响: 1、主要及微量成分 2、微量成分及其特殊作用:—温室气体 —平流层与臭氧层--生命保护层,

—三态共存,参与能量,辐射,及天气 过程 四、重力场对大气层的约束及影响: —在重力的作用下,以地面为下边界,绕地球旋转的圈层。 —影响之一:垂直层结的形成——大气分层: 水平尺度>>垂直尺度。 五、对流层: 是深受下边界(热力及动力)影响的大气最底层,集中了80%的大气质量,也是大气圈层与其它圈层相互作用的主要场所。 六、水汽对大气状态影响之——湿空气状态方程 七、微量气体: 在气候系统中存在着短周期的微循环,成分可变。含量虽少,但对热辐射非常敏感,因而对大气热状态影响很大,人类活动参与了微循环一可造成对大气行为有意或无意的干扰。 影响举例:臭氧层 问题:地面条件如何影响大气活动(热力及动力)—相互作用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气候系统物理过程之一 太阳能启动气候系统的物理过程—形成全球温度差异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以及周期和非周期变化。地气间的热能交换过程是地表系统中最基本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它从能量上把几个圈层连接在一起。 一、太阳能进入气候系统 1、主要途径:太阳辐射能地面大气 太阳短波辐射经大气削弱到达地面,吸收成为地面热能

蔬菜栽培设施任务工单

任务名称目的要求材料用具 姓名: 时间: 电热温床的设计与安装 熟悉电热温床的工作原理,能够独立设计并合作安装电热温床,熟练掌握自动控温仪和电热线的连接方法,会使用和连接交流接触器。根据信息采集单中问题三所给出的任务,设计并安装一个电热温床。 100m长的电热线、自动控温仪、交流接触器、电源、配电盘、电工工具(每组套);马粪、炉渣、营养土、细沙、常用农具等。 1 .电热温床的设计:绘制电热温床布线 示意图(另附绘图纸) 2.做苗床 3.布线和连接控温仪等设备 考 核 标 准 指导教师签字:

第组 姓名: 时间: 指导教师签字:

任务名称目的要求材料用具 姓名: 时间: 日光温室滴灌系统安装 了解日光温室滴灌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会设计温室滴灌系统管网设计和材料预算,能根据生产实际合作完成滴灌系统的安装并正确使用。 定植后的栽培畦;PE输水管和滴灌带;文丘里施肥器;旁通、堵头等配件;打孔器等工具。 1.测量和主要耗材计算 2.滴灌系统(含施肥器)安装步骤 3.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的应用 考 核 标 准 指导教师签字:

指导教师签字: 田间调查作业单1 姓 名: 时 间: 第 组

指导教师签字: 任务名称 目的要求 材料用具 田间调查作业单2 姓 名: 日光温室小气候环境观测与调控 时 间: 上午8时,各小组进入温室,分别在温室中部、东西两侧山墙下、前底脚处和后屋 面下选择不同的观测点进行观测,每个测量结果读数三次,取平均值。同时收集各 组观测数 据填入表中。通过观测了解日光温室内小气候环境特点,学会通风、清洁 棚膜和使用卷帘机。并能过调控前后的测量数据比较,体会调控效果。 照度计、温度计、干湿球温度计等。 日光温室内不同部位的小气候环境比较 结论: 调控对小气候环境的影响 光照度: 气温: 地表温度: 空气湿度 光照度: 气温: 地表温度: 空气湿度 结论: 清洁棚膜前 清洁棚膜后 通风前 光照度: 气温: 地表温度: 空气湿度 光照度: 气温: 地表温度: 空气湿度 通风0.5h 后

降水现象仪功能规格需求书(试行版)

附件2 降水现象仪功能规格需求书 (试行版)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3年11月

目录 1 前言 (1) 1.1目标 (1) 1.2适用范围 (1) 1.3编写依据 (1) 2 功能要求 (2) 2.1观测要求 (2) 2.2数据格式 (2) 3 组成结构 (2) 3.1 传感器 (2) 3.2 数据采集 (2) 3.3 外围设备 (2) 3.4采集软件 (2) 4 技术要求 (3) 5环境适应性要求 (3) 5.1气候条件 (3) 5.2生物条件 (3) 5.3机械条件 (4) 5.4电磁兼容性要求 (4) 5.4.1电磁骚扰限制要求 (4) 5.4.2电磁抗干扰度要求 (5) 6 电源要求 (5) 7 可靠性要求 (5) 8可维护性要求 (5) 9 安全要求 (6) 9.1标记要求 (6) 9.1.1产品标识 (6) 9.1.2熔断器 (6) 9.1.3电源开关 (6) 9.1.4电击危险 (6) 9.1.5其他标记 (6) 9.2文件要求 (6) 9.3结构安全 (8) 9.4电气安全 (8)

9.4.1防电击危险 (8) 9.4.2保护接地措施 (8) 9.4.3过流保护 (9) 9.4.4基本电气安全要求 (9) 10防雷要求 (10) 10.1一般要求 (10) 10.2直接雷击的防护措施 (10) 10.3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 (10) 10.3.1屏蔽措施 (10) 10.3.2等电位连接和采用公用接地系统 (10) 10.3.3供电系统电涌保护措施 (10) 11 结构和外观要求 (11) 11.1 机械结构要求 (11) 11.2 机械强度要求 (11) 11.3 材料与涂覆要求 (11) 11.3.1 材料要求 (11) 11.3.2 涂覆要求 (11) 11.4 外观要求 (12)

小气候及其产生的效应

小气候及其产生的效应 小气候是因下垫面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气候。在一个地区的每一块地方(如农田、温室、仓库、车间、庭院等)都要受到该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因下垫面性质不同、热状况各异,又有人的活动等,就会形成小范围特有的气候状况。小气候中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人类的工作环境、家庭的生活情趣等。为避免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加以改善。 小气候与大范围气候相比较,有五大特点。 1.范围小 沿铅直方向大概在100米以内,主要在2米以下,水平方向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公里,因此,常规气象网站的观测不能反映小气候差异。研究小气候必须专门设置测点,要求密度大,观测次数多,仪器精度高等。 2.差别大 无论铅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气象要素的差异都很大。例如,在靠近地面的贴地层内,温度在铅直方向递减率往往比上层大2~3个量级。 3.变化快 在小气候范围内,温度、湿度或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都比大气候快,具有脉动性。例如,M.N.戈尔兹曼曾在5厘米高度上,25分钟内测得温度最大变幅为7.1℃。 4.日变化剧烈 越接近下垫面,温度、湿度、风速的日变化越大。例如,夏日地表温度日变化可达40℃,而2米高处只有10℃。 5.小气候规律较稳定 只要形成小气候的下垫面物理性质不变,它的小气候差异也就不变。因此,可从短期考察了解某种小气候特点。 由于小气候影响的范围正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空间,研究小气候具有很大实用意义。我们还可以利用小气候知识为人类服务,其中农田小气候、森林小气候为小气候的典型类型。 一、农田小气候产生的效应

农田小气候从成因上划分可分为复合农林业小气候和秸秆覆盖小气候。 1.复合农林业小气候效应 复合农林业小气候可分为农林间作小气候和农田防护林小气候。 ⑴农林间作小气候效应:在防风、降温和增加湿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可有效应对高温及干热风危害。 ⑵农田防护林小气候效应:在湿润地区,防护林可使农田温度升高;可明显降低风速,起到防风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夏秋季节和白天防护林具有降温作用,在春秋季节和夜间防护林可使农田升温;防护林农田内的土壤湿度要高于开阔农田。 2.秸秆覆盖小气候效应 低温条件下,地面覆盖秸秆后,会使导热率变小,辐射能量反射率增大,从而使近地面的空气温度变化较小,减少了气温急剧变化而对作物造成的生理伤害;覆盖秸秆可明显抑制田间水分蒸发,明显提高近地面土壤的水分含量。 二、森林小气候产生的效应 1.湿润区森林小气候的效应 湿润区的森林,面积较大,蒸腾作用旺盛,使空中大量水汽遇冷凝结降水。导致林内气温、土温散失迟缓,大大降低土壤水水分蒸发。树冠、树枝、树叶使降水着地迟缓,减少径流减弱穿透树冠的降水对林地土壤的冲击力,使降水能够充分渗入土壤,有利于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2.城市森林小气候的效应 可以增加空气的相对湿度;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可以明显消减太阳紫外线的强度;降低局部的气温,减少闷热天数,提高人们的舒适度。 3.绿洲小气候产生的效应 绿洲内部的气温低于绿洲外部,并且绿洲的覆盖率越高降温越明显;绿洲内部的温度变化幅度要低于林外,湿度均高于林外,所以绿洲在维持生物最少需水量起到一定作用;绿洲可降低水分的蒸发,增加降水的有效性;绿洲还可以降低风速,缓解风沙流动。

气象学与气候学电子教材

气象学与气候学电子教材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气象学、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简史 一、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地球周围聚集着一个气体圈层,构成了所谓大气圈。 大气的分布是如此之广,以致地球表面没有任何地点不在大气的笼罩之下;它又是如此之厚,以致地球表面没有任何山峰能穿过大气层,而且就以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来和大气层的厚度相比,也只能算是“沧海之一粟”。我们人类就生活在大气圈底部的“下垫面”上。大气圈是人类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行星,强大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这个能源首先经过大气圈而后到达下垫面,大气中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和过程,除决定于大气本身的性质外,都直接或间接与太阳辐射和下垫面有关。这些现象和过程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关系至为密切。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对它们进行观测、分析、总结,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再在生产实践中加以验证、修订、逐步提高,这就产生了专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气象学。 气象学的领域很广,其基本内容是:(1)把大气当作研究的物质客体来探讨其特性和状态,如大气的组成、范围、结构、温度、湿度、压强和密度等等;(2)研究导致大气现象发生、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3)研究大气现象的本质,从而能解释大气现象,寻求控制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4)探讨如何应用这些规律,通过一定的措施,为预测和改善大气环境服务(如人工影响天气、人工降水、消雾、防雹等),使之能更适合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由于生产实践对气象学所提出的要求范围很广,气象学所涉及的问题很多,在气象学上用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差异很大,再加上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气象学乃分成许多部门。例如有专门研究大气物理性质及其变化原理的大气物理学;有着重讨论天气现象及其演变规律,并据以预报未来天气变化的天气学等,而其中与地理和环境科学关系最密切的是气候学。 气候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上的气候。气候和天气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从时间尺度上讲,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天气过程是大气中的短期过程。而气候指的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而且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例如从上海近百年的长期观测中总结出,上海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经常会出现阴雨连绵、闷热、风小、潮湿的梅雨天气,但是有的年份(如1958年)会出现少雨的“空梅”,也有的年份(如1954年)6—7月连续阴雨50—60天,出现“丰梅”。“开梅”和“断梅”的迟早也历年不同,这是上海初夏时的气候特征。 由此可见,要了解一地的气候,必须作长时期的观测,才能总结出当地多年天气变化的情况,决不能单凭1958年一年的观测资料,来说上海初夏的气候是干旱无雨,也不能凭1954年一年的情况,就说上海的初夏气候有持续50—60天的阴雨,那都是个别年份出现的具体天气现象,而气候是在多年观测到的天

农业小气候观测站

农田小气候观测站 一、概述 农田小气候指农田中作物层里形成的特殊气候。农田小气候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以及病虫害都有很大影响。农田小气候既具有其固有的自然特征,又还是一种人工小气候,人类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田小气候。研究农田小气候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农田小气候条件,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农田小气候观测站满足GB/T 20524-2006国家标准要求,可为病虫害防治、作物生产和商业及科研分析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该系统具有性能稳定,检测精度高,无人职守,抗干扰能力强,软件功能丰富等方面特点,实现了提高观测效率,减轻观测人员的劳动强度,是植保部门病虫测报可视化、网络化、标准化、自动化工作必备的基础设施。 产品组成:传感器部分、数据采集仪、通讯系统、供电系统及支架等。 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植物保护部门,科研教学,农民生产等领域对农田小气候的实时监测。

二、产品特点 1、农田小气候观测站不仅可对常规十二种气象因子(大气温度,环境湿度,平均风速风向,瞬时风速风向,降水量,光照时数,太阳直接辐射,露点温度,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土壤水分,叶面湿度)进行直接测量,还可以测量水面蒸发,太阳光合有效辐射等多种要素。 2、系统监测记录仪具有大屏幕汉字图形液晶显示屏,实现即可用微机实时监测数据,又可独立运行显示、存储气象要素值。自动气象站监测记录仪完成对测量数据及时间进行采集、存储、显示处理。 3、农田小气候观测站主机采用高性能微处理器为主控CPU,大容量数据存储器,可连续存储数据8000条以上。同时可选配U盘数据存储器,实现无限容量数据存储功能。该技术结合了移动存储器及数据通讯转换技术,与仪器通讯口连接就可完成监测数据的连续存储。具有操作方便,数据实时可靠,断电后数据永不丢失等特点。 4、农田小气候观测站管理软件采用可视化操作界面,在WINDOWS XP以上环境即可运行,实时显示各路数据,每隔10秒更新一次,数据自动存储(存储时间可以设定),与打印机相连自动打印观测数据,数据存储格式为 EXCEL标准格式并可供其它软件调用。 5、系统采用交直流两用供电方式,同时也可配接太阳能电池板,保证系统在无电地区常年稳定工作。供电系统内置蓄电池具有交流电(220V)与太阳能电池双充电功能。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具有停电保护功能,当交流电停电后,由充电电池供电,可维持48小时以上不间断观测。 6、观测站的通讯系统具有标准RS232通讯接口,可与微机连接实现数据下载。

奇怪的天气现象

(血雨) 首先,是开门红。我们要介绍的是血雨(英语:Bloodrain),又称红雨(Redrain),被认为是一种褐红色的降雨的形式从天空中飘落的现象。这种现象,到现在为止还是不解之谜。诗人荷马创作的史诗《伊利亚特》有对血雨的记载。17世纪以前,人们认为这种雨就是血 (果冻雨)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播报一则奇闻 2012年1月降于英国,据英国《卫报》30日报道,英国多塞特郡伯恩茅斯(Bournemouth)61岁老人史蒂夫·霍恩斯比(Steve Hornsby)在26日遭遇到一件新鲜事,他家后院突然天降奇雨,雨点除了普通冰雹之外,还夹杂有大量弹珠般的果冻状蓝色小球(放图三张)。有人认为,这可能由空气污染造成的,而来自伯恩茅斯大学一科研人员则表示,这些珠子可能来自海洋无脊椎动物所产的卵。 我们称这中天气现象为果冻雨。(放标题)外形像果冻的雨,像弹珠一样的蓝色小球,一踩就消失不见,捡也捡不起来,这些雨滴闻上去没有味道,在水里也浮不起来,表面有一层壳,内里柔软。(此处可加上个人评论) (滚轴云)读PPT (雪卷) 雪卷是被风吹卷起的雪堆,通常是圆柱形,长的极像白色干草卷的雪卷最高能达2英尺,这些被风吹卷起的雪堆,通常是圆柱形 (双层彩虹) 接下来的天气,绝对受浪漫派所喜爱。首先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彩虹!当然,不是普通的彩虹,而是,“双层彩虹”。双层彩虹”是一种少见的天气现象,是太阳光与空气中的雨滴产生双反射,并以50至53度角呈现出的图景。而这两层彩虹的颜色排列是不同的。里面那层,外红内紫,称为“虹”,太阳光只经历了一次反射。外面那层,外紫内红,称为“霓”,,霓因为多经历一次反射,强度较弱,很难得一见。太阳光经历了两次反射,因而颜色的顺序相反。这种天气现象一般在傍晚或雨点后出现此景。 (白色彩虹) 白色彩虹又称雾虹,与普通彩虹的形成相似,只是由于反射雾虹的水滴太小而无法产生七彩颜色。因而,形成白色。 (月虹) 彩虹系列的最后一个。月虹。是在月光下出现的彩虹,又叫黑夜彩虹。出现条件苛刻,在这里不细讲。由于月光亮度较小的关系,通常比较朦胧,出现在月亮的反方向天空。最佳观测地是美国肯塔基州的坎博兰瀑布和非洲的维多利亚瀑布。 (火旋风) 当然我们的介绍非常面面俱到。不会忘记狂野派的天气现象的。首先,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天气现象,火旋风。(读ppt)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第一章引论 名词解释 1、气象:大气的物理现象(冷热,干湿,大气运动) 2、气候:多年天气的综合表现 3、天气:一定区域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 4、气温垂直递减率:一般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则下降℃,这称为气 温垂直递减率,也叫气温垂直梯度 5、大气污染:也叫空气污染,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的浓度超过一定限度、维持一定的时间,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正常生活、动植物正常生长以及对气候和各类物品、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6、标准大气压:指在纬度45°,0℃时,海平面的大气压,一般1个标准大气 压=760mmHg= 问答题 1.何谓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气候与天气有什么区别 2.气象学是专门研究大气物理现象的一门学科;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过程, 描述各地区气候条件以及气候变迁及原因的一门学科;天气学是研究天气形成、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天气的一门学科。 3.天气是指某一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况的综合,而气候是指在各个气候因子的 长期相互作用下,在某一个较长时间段内所表现出来的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4.大气成分中,二氧化碳、臭氧、水汽的分布和作用

5.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是从低到高逐渐减少的,其功能一是能吸收地 面长波辐射,是低空大气变暖,二是具有“温室”作用; 6.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其功能一是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其 危害,二是增温,在高空形成一个暖区,影响气温的垂直分布; 7.水汽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大气中,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水汽是大气变化的重要 参与者,一能成云致雨,形成各种天气现象,二是善于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加其三相变化有热量转化,所以对地面和空气的温度有一定影响 8.大气在垂直方向分为哪几层分层原则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征 9.大气由低空到高空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10.分层原则: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是有显着差异的,根据温度、成 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等情况进行分层;11.对流层:①高度在平均12km以下;②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 低;③空气垂直对流运动显着;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⑤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⑥从低到高有可以分为摩擦层、中层、上层 12.平流层:①高度从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②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变,在 大约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着升高,形成一个暖层;③气流平稳,水平运动为主;③水汽、尘埃含量少,能见度好,多晴朗天气,偶尔有积雨云冲入 13.同温度下干湿空气那个重,为什么虚温的意义和原理 14. 15. 16.为什么城市地区二氧化碳浓度要高一些

实习三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站

实习三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站(LTER)考察一、实习目的意义: 系统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二、实习内容: 1.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目的意义、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台的分布及参与的大型课题研究项目。 2.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研究 3.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研究 4.森林生态系统水分特性研究 5.森林生态系统小气候观测与研究 三、实习地点: 南京林业大学下蜀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站(空青山) 四、实习报告编写 森林生态定位站简介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工作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已经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监测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冲击与调控过程,建立森林生态环境动态评价和预警体系,为森林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环境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引导我们更有依据、更科学地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下蜀林场的生态定位站概况

(一)背景介绍 下蜀林场的生态定位站于1986年正式建站,是我国第一个城市森林生态站。本站位于长江下游江苏省宁镇山脉东段丘陵区(如下图)。代表区域为江淮平原丘陵落叶常绿阔叶林及马尾松林区,具有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典型植被类型。常见植物有栓皮栎,麻栎,枫香,枸骨,冬青等,其大致形成五个森林群落,依次为毛竹林,栓皮栎、麻栎林,松林,杉木林和板栗林。 (二)硬件设施 江苏长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站拥有定位观测铁塔(高30m)1个,碳通量观测系统1套,小气候观测站4个,标准径流场6个,测定森林结构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固定样地11块,测定森林水分循环和养分循环的固定样地4块,以及60m2的野外观测用房和100m2的档案室和资料室。其中,径流场主要用于测定林中的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速度与方向,而小气候观测站则是测定林分中的湿度与温度状况。(三)科研成果 近五年来,积累了200多万个野外观测数据,撰写研究论文40多篇,其中在SCI发表3篇,在《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等核心刊物发表33篇,出版专著3本。获得梁希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二、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我国LTER站台建设情况和研究发展趋势。 1、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目的意义: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

农田小气候的改善与利用

农田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层的光照、温度、湿度和风的状况以及土壤上层、土壤表面的热状况和水分状况,即作物生活环境的小气候。错综复杂的农田小气候常通过农田中不同作物群体结构内的辐射、温度、湿度、风和co2等农业气象要素的变化反映其主要特征。农田小气候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反过来农田小气候又受作物和农业技术措施等的影响和制约,它们互为条件、互相制约。 1 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 1.1光和辐射 太阳光进入农田作物层中,受到茎叶层层削弱,有些被吸收,有些被反射,部分透过第一层叶片,进入第二层之后又被反射和吸收,部分则经过茎叶空隙直达地面。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漫射辐射的铅直分布趋势基本相似,都是从上往下递减,并且都在开始时递减缓慢,通过枝叶密集的作物群体上层时递减迅速,到了下层递减速度又减慢。晴天农田各个高度上太阳辐射的日变化基本一致,均为早晚弱而中午强;但量值变化白天在各个高度上却存在差异;高度越高光照强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1.2温度 农田作物层中的空气温度,主要决定于作物群体结构内不同茎叶层透入太阳辐射和湍流交换(影响水汽和热量输送)强弱的对比关系。在作物群体密度大时,作物层内白天的空气温度与裸地比较相对较低,夜间则相对较高。如作物密度不大,则作物层中的温度在夜间就可能相对高些。但是不同作物和不同生育期,农田上温度的铅直分布情况有相当的差异。 1.2.1生长发育初期和后期 初期作物茎矮叶小,植株覆盖面积少且分布稀疏,白天和夜间空气温度的铅直分布几乎与裸地一样,即白天温度呈由地面向上递减的日射型分布,夜间呈温度随高度增加而相应上升的辐射型分布。到作物成熟的生长发育后期,禾谷类作物茎叶枯黄,阳光透达地面,植株蒸腾减弱,农田空气温度的铅直分布又几乎回复到生长发育初期的状况。水平阔叶作物(如棉花地)的情况有所不同,白天空气温度铅直分布廓线的最高点并不出现在地面,而是在植株顶部的叶面附近。夜间温度廓线的最低点却仍在地面。 1.2.2生长发育盛期 这一时期,作物封行,枝繁叶茂,形成小气候的因子变化频繁,温度铅直分布情况也较为复杂,白天和夜间温度的分布正好相反。 1.3湿度 农田中的空气湿度状况主要取决于农田蒸散(即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之和)和大气湿度两个因素。农田作物层内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水汽,往往因为株间湍流交换的减弱而不易散逸,故与裸地比较,农田中的空气湿度一般相对较高。湿度铅直分布相对比较简单,不论白天和夜间绝对湿度都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1.4风 农田中的风速与作物群体结构的植株密度关系很大。由于植株阻挡,摩擦作用使农田中的风速相对较小。从风速的水平分布看,风速由农田边行向农田中部不断减弱,最初减弱很快,以后减慢,到达一定距离后不再变化。从铅直方向看,风速在作物层中茎叶稠密部位受到较大削弱;顶部和下部茎叶稀少,风速较大;离边行较远地方的作物层下部风速较小。 1.5co2 农田co2的状况,决定于农田湍流交换强度、大气中co2含量和土壤释放co2数量三个方面的因素。作物层内co2浓度在叶面积密度最大层次附近为最低。在白天,农田co2由作物层上部向下和由地面向上输送。

田间小气候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领域

田间小气候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领域 田间小气候仪是用来进行大气参数测量的小型气象站广泛应用于气象服务、大气实验、通信和农业等领域,测量的大气参数主要包括风速、风向、大气湿度、大气温度和大气压力等。 由于大气参数的自身特点,使得小型气象站在便于携带、实时测量、功耗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的有较高的要求。在数字信号处理出现之前,田间小气候仪主要是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面对大量的气象数据,单片机数据快速处理能力的不足暴露了出来,而DSP因为其自身的硬件结构使得它能够快速进行数据处理,弥补了单片机的不足。基于DSP的小型气象站是结合了DSP 的工作原理、大气参数的测量方法和小型气象站的自身特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设计,能够进行大气参数的实时测量,并具有了功耗低、便携性好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田间小气候仪工作原理: 托普云农田间小气候仪进行大气参数测量的气象站主要由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DSP系统和电源模块4部分组成。由于所测的大气参数都是非电量,而测量结果是建立在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所以,在气象站中针对每一个大气参数都采用了相应的传感器进行非电量到电量的转换。传感器的输出因为其工作原理不同而不同,本文根据实际选择的传感器设计了不同的信号调理电路,对传感器的输出有针对性的进行滤波,I/V变换,脉冲稳幅和电压放大等不同形式的调理,使得传感器的输出经信号调理电路之后满足DSP芯片上A/D转换器的输入模拟电压的范围或 I/O端口的电平要求。DSP系统由DSP芯片,DSP外围复位电路、振

荡电路、复位电路和串行通信口组成。DSP系统主要进行模拟量输入通道选择,A/D转换,信号处理,对气象站其他组成部分的控制以及和上位机进行串行通信。电源模块为 DSP系统和气象站其他组成部分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 田间小气候仪应用领域: 托普云农田间小气候仪采用一体化设计,专门为学校科研教学,小气候观测,流动气象观测哨、短期科学考察、季节性生态监测等开发生产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可测量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雨量、太阳辐射量、太阳紫外线、土壤温湿度等常规气象要素,同时根据微气象学中空气动力学方法,自动计算并存储风寒指数、ET蒸腾蒸发量及温/湿度/光照/风指数。该气象站已成为目前为止国内测量气象要素最全面的小气候观测站。 托普云农田间小气候仪主要应用于科研教学,微气象学研究,军事运用的支援、临时气象观测点,如突发事件(如火灾、洪涝灾害)的响应及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现场监控、大中小学的气象观测台站、农业农情灌溉气象环境指标监测、森林火险气象指标监测等,又可作为环境科研监测的补充观测仪器。 其他植物保护提升工程仪器: 农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控物联网设备(套)、虫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单配)、农田小气候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单配)、农作物病菌孢子自动捕捉培养系统(单配)、农田生境远程实时监测设备(单配)、自动虫情测报灯、病虫害调查统计器(Ⅲ型)、病菌孢子捕捉仪、田间小气候仪、害虫性诱自动诱捕器(重大害虫智能监测仪)、农作物病害(赤霉病、晚疫病)实时监测预警仪、田间病虫害发生信息移动采集设备、病虫害调查工具箱。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2、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3、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4、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 5、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6、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7、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8、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9、光谱: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10、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 11、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12、低气压:由闭合等压构成的低气压区,水平气压梯度自外向中心递减。 13、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 14 锋面气旋——生成和活动在温带一区的气旋称为温带气旋,而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称锋面气旋。 15、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16、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7、冷锋:指冷气团势力比较强,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而形成的锋。 18、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以一日为周期变化的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19、山谷风:大山区,白天日出后山坡受热,其上的空气增温快,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因距地面较远,增温慢,于是暖空气沿山坡上升,风由山谷吹向山坡,称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气温迅速下降,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冷却慢,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这种以一日为周期而转换风向的风称为山谷风。 20、季风: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着改变的现象,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且方向的变化在120°以上 21、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合理利用的气候条件,如光能、热能、水分、风等。 22、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的形式。 23、梯度风:自由大气中作曲线运动的空气,当G、A、C这个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梯度风 24、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具有的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25、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风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如果能风度在1-10KM范围内,则称为轻雾。 26、台风:当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大于或等于32.6m/s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海

设施园艺学实验

设施园艺学实验

————————————————————————————————作者: ————————————————————————————————日期:

设施园艺学实验 实验一大棚的搭建 一、目的和要求 进一步了解装配式镀锌钢管大棚的结构和类型,掌握塑料薄膜的贸烫黏接技术,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要求进行装配式塑料大棚的选型、设置和安装; 二、用具和材料 装配式塑料大棚各部分组件及安装工具,塑料薄膜、纸张、绘图工具等。 三、方法和步骤 1.绘制图纸画出单栋装配大棚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和多个单栋大棚布置的平面图,注意棚间距离及道路设置,配以文字说明。 2.大棚安装 (1)确立方位和放样首先用指南针等工具确定方位,然后按图纸设立的位置进行现场放样。大棚的方位确定后,在准备建棚的地面上,测定大棚四角的位置,埋下定位桩,在同一侧两个定位桩之间沿地平面拉一根基准线,在基准线上方30cm左右再拉一根水准线。 (2)安装拱架①在每根拱架下标上记号,使该记号至拱架下端的距离等于插入士中深度与地面距水准线距离之和。⑦沿两侧基准线,按拱架间距标出拱架插孔位置,应保证同一拱架两侧的插孔对称。③用钢钎或其他工具向地下所需深度垂直打出插孔。④将拱架插入孔内,将拱架安装记号与水准线对齐,以保证高度一致。 (3)安装棚头、纵向拉杆和压膜槽①安装棚头:用做棚头的两副拱架应保持垂直,否则拱架间距离不能保证,棚体不正。②安装纵向拉杆和压膜槽:纵向拉杆应保持水平直线,拱架间距离应一致,纵向拉杆或压膜槽的接头应尽量错开,不要使其出现在同一拱架间。棚头、纵向拉杆和压膜槽安装完成后,应力求棚面平齐,不要有明显的高低差。 (4)覆盖塑料薄膜将粘接好的3—4块塑料薄膜覆盖于棚架之上,裙膜与天幕相接处重叠50cm左右,留作通风口,用卡槽将薄膜卡紧,压好压膜线,棚的四周薄膜埋入土中约30cm,以固定棚布。

怎样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

怎样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 小气候和大气候不同,它除受大气环流、地理纬度、距海远近等影响外,还受当地的地势、方位、土壤性质及地面植物覆盖等下垫面的状况差异的影响,这些差异会引起局地热量和水分收支的不同,从而形成局部地区的特殊气候,称小气候。也就是说,小气候就是指在局地内,因下垫面条件影响而形成的与大气候不同的,通常指2米以下的近地层气候。这种小气候特点是: 越接近下垫面的空气层,受下垫面的影响越大,小气候特征越显著;反之离下垫面越远,小气候特征也就不明显了。 小气候可分为: 农田小气候、保护地小气候、山地小气候、防护林小气候等多种多样。其中以农田小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意义更为广泛,更为重要。因为在贴近地气层的小气候环境中,生活着各种生物,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基本上都在这一层中进行。同时,小气候也最容易按着人们的需要加以改造利用,例如应用不同的耕作方法、灌溉、营造护田林、设置风障、保护地经营等等,都能使小气候条件向所需要的方向改变,并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生产和试验中,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可以了解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所形成的小气候情况。同时,还可以了解不同农业技术措施的农田小气候效应,以便考查分析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适宜的小气候环境,并按照需要采取不同措施,创造有利的农田小气候条件,达到两高一优的目的。 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重点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选择测点和确定观测项目。观测点要有代表性,选择的测点应能反映当地的一般实际情况,观测点分为基本测点、辅助测点和对比测点等。基本测点是进行小气候观测的主要测点,通过基本测点取得农田小气候的特征资料。基本测点要设在最有代表性的地段上,观测项目比较全,如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光照等。辅助测点是为了补充基本测点资料的不足,为了更加完善地了解基本测点的小气候特征,满足小气候分析需要。辅助测点按照需要,可以设固定的,也可以是流动的,观测项目和基本测点相同,或少于基本测点,但观测时间应当一致。对比测点是根据对比观测需

小气候综合实验报告

气象学实习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实习报告简介 (3) 一.摘要 (3) 1.中文摘要 (3) 2.英文摘要 (4) 第二部分实习报告内容 (5) 一.前言 (5) 1.小气候的概念 (5) 1.1小气候的特点以及其体现因素 (5) 1.2小气候的分类 (6) 1.3研究目的 (6) 二.材料和方法 (7) 2.测点概况 (7) 2.1测定内容和方法 (9) 三.结果分析 (10) (1)单点分析 (10) 3.1 太阳辐射日变化 (10) 3.1.1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Sb)的日变化规律 (10) 3.1.2 太阳散射辐射(Sd)的日变化规律 (12) 3.1.3总辐射(St )的日变化 (15) 3.1.太阳反射辐射(Sr )的日变化 (18) 3.2 土壤温度的变化 (20) 3.2.1 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规律 (20) 3.2.2不同高度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20) 3. 3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23) 3.4 不同高度湿度的日变化规律 (27) 3.4.1 不同高度相对湿度(u)的日变化规律 (29) 3.4.2不同高度水汽压(e)的日变化规律 (31) 3.5 气压日变化 (32)

3.6风的日变化 (32) (2)对比分析 (33) 1、不同测点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的比较 (33) 2、不同测点的散射辐射的比较 (33) 3、不同测点的反射辐射 (34) 4、不同测点土壤温度(0cm、5cm)对比分析 (35) 5、不同测点(20cm、150cm)气温对比分析 (37) 6.相对湿度(u)对比分析(20、150cm) (38) 7.水汽压(e )对比分析(20、150cm) (40) 四、结论(测点小气候总结) (41) 4.各个小气候要素的简要总结 (41) 五、实习感言 (42) 六、参考文献 (43) 引言: 1.小气候的概念:在小范围内,由于下垫面构造和特性不同,使热量和水分收支不一样,形成近地面及土壤上层与大气候所不同的特殊气候。 2.特点: (1)小气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气候特点的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与大范围气候相比较,小气候有五大特点:1)范围小,是指小气候现象的铅直和水平尺度都很小。铅直方向大概在100米以内,主要在2米以下,水平方向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公里。2)差别大,是指小气候现象中各个气象要素无论铅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相差都很大,具有更显著的日变化和脉动现象。3)变化快,在小气候范围内,温度、湿度或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都比大气候快,具有脉动性。4)日变化剧烈,越接近下垫面,温度、湿度、风速的日变化越大。5)小气候规律较稳定。只要形成小气候的下垫面物理性质不变,它的小气候差异也就不变。因此,可从短期考察了解某种小气候特点。 (2)小气候特点的体现因素 局地小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个别气象要素(温度,湿度和风)变化剧烈以及个别天气现象(雾,露,霜)上的差异。气温铅直梯度折合成100M为超绝热梯度,水平温度梯度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1—2章 1)简述气候系统。 答:气候系统就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雪圈与生物圈在内得,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与气候变化得统一物理系统。 太阳辐射就是气候系统得能源。在太阳辐射得作用下,气候系统产生了一系列复杂得过程,这些过程在不同得时间尺度上与不同得空间尺度上有着密切得相互作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通过物质与能量交换,紧密地结合成一个复杂得、有机联系得气候系统。 2)名词解释:天气、气候、天气系统、天气过程、天气预报、气象要素、辐射通量密度、比辐射率 答: 天气:某地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与大气现象得综合。 大气状态:大气得气压、气温与湿度等。 大气现象:大气中得风、云、雨、雪等现象。 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与人类活动得长期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得综合。不仅包括该地多年得平均天气状况,也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得极端天气状况。 天气系统:指引起天气变化与分布得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等典型特征得大气运动系统。 天气过程:天气系统得发生、发展、消失与演变得全过程。 天气预报:人们根据对天气演变规律得认识,利用多种观测及模拟手段,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天气变化作出主、客观得判断。 气象要素:气象要素就是指表示大气属性与大气现象得物理量,如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水量与能见度等等。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得辐射能量称辐射通量密度(E),单位就是W/m2。 比辐射率就是反映物体热辐射性质得一个重要参数,与物质得结构、成份、表面特性、温度以及电磁波发射方向、波长(频率)等因素有关。 3)哪些自然现象能证实大气圈得存在? 答:a、蓝色得天空。这就是由于大气中得一些非常细小物质成分,如气体、粉尘等,它们得直径较阳光得波长小得多,因此,蓝色得散射量较之于其她任何一种颜色能更多地被选择散射。这种散射称瑞利散射。b、白云。如果形成散射粒子得形状就是球形得,而且其直径并不比阳光得波长小,所有得波长都就是平均地被散射得,这种散射称迈耶散射。因此,云就是白色得。c、风。有风就说明有物质得存在,因为风就是由于大气不同部位得压力差别造成得。如果在真空中就不会有风了。d、流星。流星就就是陨石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其速度太快,与大气摩擦产生热使陨石燃烧起来。否则我们得地球也与月球一样“千疮百孔”。 4)大气圈各层得主要物理特性就是怎样得? 答:a、对流层 厚度:平均11-13km,赤道17-18km,两极8-9km。 质量:约占大气圈质量得75%。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一章引论 名词解释 1、气象:大气的物理现象(冷热,干湿,大气运动) 2、气候:多年天气的综合表现 3、天气:一定区域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 4、气温垂直递减率:一般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则下降0.6℃,这称为气温垂 直递减率,也叫气温垂直梯度 5、大气污染:也叫空气污染,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浓度 超过一定限度、维持一定的时间,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正常生活、动植物正常生长以及对气候和各类物品、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6、标准大气压:指在纬度45°,0℃时,海平面的大气压,一般1个标准大气压 =760mmHg=1013.3HPa 问答题 1.何谓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气候与天气有什么区别 2.气象学是专门研究大气物理现象的一门学科;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过程,描述各地 区气候条件以及气候变迁及原因的一门学科;天气学是研究天气形成、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天气的一门学科。天气是指某一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况的综合,而气候是指在各个气候因子的长期相互作用下,在某一个较长时间段内所表现出来的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3.大气成分中,二氧化碳、臭氧、水汽的分布和作用? 4.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是从低到高逐渐减少的,其功能一是能吸收地面长波辐 射,是低空大气变暖,二是具有“温室”作用; 5.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其功能一是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其危害,二 是增温,在高空形成一个暖区,影响气温的垂直分布; 6.水汽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大气中,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水汽是大气变化的重要参与者, 一能成云致雨,形成各种天气现象,二是善于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加其三相变化有热量转化,所以对地面和空气的温度有一定影响 7.大气在垂直方向分为哪几层分层原则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征 8.大气由低空到高空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9.分层原则: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是有显着差异的,根据温度、成分、电荷、 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等情况进行分层; 10.对流层:①高度在平均12km以下;②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③空 气垂直对流运动显着;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⑤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⑥从低到高有可以分为摩擦层、中层、上层 11.平流层:①高度从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②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变,在大约 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着升高,形成一个暖层;③气流平稳,水平运动为主;③水汽、尘埃含量少,能见度好,多晴朗天气,偶尔有积雨云冲入 12.同温度下干湿空气那个重,为什么虚温的意义和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