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少数民族民居资料-实用word文档 (4页)

【最新2018】少数民族民居资料-实用word文档 (4页)
【最新2018】少数民族民居资料-实用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少数民族民居资料

中国的民居种类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在汉族各地区民居和少数民族民居之间,常常有着迥然不同的建筑风格。暑期正是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旺季,今

天小编介绍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傣族、白族、纳西族、侗族、藏族等特色民居建筑,从中可以了解到有关少数民族是如何结合自然及气候,因地制宜创造宜人

的居住环境的。以下是小编搜罗的少数民族民居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西双版纳傣族: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傣族聚居地区的云南西双版纳,代表性民居是竹楼。因聚居地处在亚热带,还保留着祖先“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傣族村落大都在平坝区近水之地。竹楼也成了傣族的一个符号。

细品民居:

西双版纳傣族人近水而居的村寨环境,十分适合竹楼这一建筑形式,而且

该地区盛产竹材,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称为竹楼。传统的竹楼,整个房子被

一根根木桩高高撑起,是只有一层的“空中楼阁”。傣族人就住在高悬于地面

之上的竹楼里,一来可以防潮,二来可以防野兽,而且通风、日照良好,冬暖

夏凉。屋里的家具非常简单,凡是桌、椅、床、箱、笼、筐,都用竹制成。

千百年来,竹楼经历了从竹结构变为木材结构、砖混结构的巨变,早年那

种竹柱、竹梁、竹瓦的古楼,已成为“历史文物”,但竹楼这一名称却响亮如故。

最佳欣赏地:

西双版纳景洪市的橄揽坝有“孔雀尾翎”之称,是坝区傣家竹楼的标准型。

二、大理白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在白族聚居的云南大理,具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整体格局的白

族民居建筑古老精美,令人赞叹不已。明清时期的白族人就已经根据本民族、

本地区的特点,创造出一种与汉族民居大同小异的三合院和四合院。

细品民居:

大理白族的民居建筑均为独立封闭式的住宅,多为两层楼房。平面布局和

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细心的话,会发现主房一般是坐西

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因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以及当地长

年吹西南风和西风有关,要依山傍水,必然要坐西向东。此外,白族民居的大

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

欣赏大理白族民居,重点在于那些讲究的装饰,在大门门头、照壁、墙面、门窗、梁柱、天花、地坪等部分常装饰有木雕、泥塑、石刻、彩画、砖雕、大

理石镶嵌等。

最佳欣赏地:

大理白族民居的精华主要集中在喜洲镇,现有保存完好的深宅大院88院,其中以赵府、严家大院、董家大院、杨家大院最为著名。

三、丽江纳西族:世界遗产丽江古城

在云南,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是丽江。长期以来,纳西人形成了崇尚自然、崇尚文化、善于学习和吸取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对民居

建筑艺术产生了极大影响。而“城依水存,水随城至”的丽江古城,则是纳西

族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的集中体现,更在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建筑经典。

细品民居:

丽江古城的民居,在纳西族原始的井干式本楞房基础上,吸收、融汇了汉、白、藏等民族建筑的优点,在布局形式、建筑艺术等方面,都有鲜明的地方特

色与民族风格。在丽江古城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的民居建筑中,轻易就能发

现多为土木结构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瓦屋楼房,既

讲究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精巧,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

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在结构上,一

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年人居住;东西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丽江纳西民居还和大理白族民居类似,也非常注重房屋的装饰,重点装饰门楼、照壁、外廊、门

窗隔扇、天井、梁枋等。

最佳欣赏地:

万古楼有“中国木结构建筑第一楼”之美誉,是看古城全景的好地方;经重建的木王府是丽江建筑的结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