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整理1

运用哲学的思维考虑问题,运用生活的感悟分析问题,运用社会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才是解面试题的核心意义所在。

1、“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发扬“钉钉子”精神。

表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实干,再美的蓝图也是“镜中花”,不落实,再好的政策也是“水中月”,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干事业要发扬“钉钉子”精神。

何为“钉钉子”精神,一是找好目标,定好位,即树立人生目标,远大理想;第二,要一锤子一锤子敲,俯下身子、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第三,要时常回头看,看看钉的是否牢固,查漏补缺,不图一劳永逸。

具体来讲:

首先,“钉得准”。要确立远大目标,坚定理想信念,有了信念,就有了方向,就有了目的地,就能源源不断的提供动力。因此,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政治素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实际工作中,对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四风”具体表现和危害,对准为民务实清廉的具体要求,对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样后面钉起钉子来才能有效率。

其次,“钉得恒”。要持之以恒,坚忍不拔,“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尤其需要我们转变工作作风,以坚忍不拔的恒心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在实际工作中,作风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反复性,如果抓一阵、放一阵,难免就会出现反弹。因此,一定要严格遵守制度

约束,令行禁止、不搞例外。同时,也告诉我们认识问题时要着眼于长远,解决问题时要立足于建立长效机制。

第三,“钉得牢”。要经常“回头看”,一方面可以纠偏,看看自己的工作、人生轨迹是否偏离开始的方向,另一方面也是查漏补缺,实现自我反思、自我批判、自我变革、自我提高。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能不能取得成效,关键看整改是不是到位。要认真开展“回头看”。对学习教育、查摆问题、自我剖析、批评和自我批评、边查边改、整改落实等前一阶段工作,认真进行审视和检查,工作不足的要及时补课,力度不够的要再加把火,走了过场的要“回炉”返工。

总之,钉钉子”精神是一种苦钻研、有恒心、重实干的精神。有了这股劲,扫除“四风”、干事创业必将游刃有余。

总结提升:我们即将进入一个新的职业、领域,公务员也好,其他工作也好,都要发扬钉钉子精神,践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念,在普通的岗位的做出不普通的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一份力量。

2、好干部“五项标准”中的敢于担当。

表态:敢于担当就是在面对压力时敢于担压,出现问题时敢于担责,遇到困难时敢于担难。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期许和教导,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准确把握其实质。

首先,敢于担当精神是中华民族传承的优秀品质。在古代,我国就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国担当的情怀,曾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赤胆报国誓言;在当代,也不乏焦裕禄、

孔繁森、杨善洲等一大批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先进楷模。如果没有敢于担当精神,中华民族是难以取得如此璀璨的历史成就。

其次,敢于担当精神是改革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期、深水区,任务艰巨、矛盾凸显、利益诉求多样,同时,改革必将触及多方利益,接踵而至的是各种障碍,面临的是多种挑战,如果没有勇气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改革就是一句空话。

再次,敢于担当精神是强化宗旨意识的必然要求。现实中部分领导干部,一怕出差错。在关键时刻手忙脚乱、心惊胆战,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二怕得罪人。底气不足,怕担责任。面对歪风不敢“翻脸”,面对恶习不敢“唱红脸”;三怕添麻烦。庸懒散软,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工作拈轻怕重,岗位挑肥拣瘦。如果没有担当精神,就难保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

敢于担当,要信念坚定。。

敢于担当,要为民服务。。

敢于担当,要勤政务实。。

敢于担当,要清正廉洁。。

“风生水起才知天高云淡,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重任在肩思奋进,担当二字重千钧。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强烈的担当意识,树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信念,敢于担当,迎难而上,我们的个人价值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3、“扣扣子”理论,“慎始”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要求和期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培养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同时对如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出了要求,那就是“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因此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确定好正确的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一是要找准方向,承担使命,生命因梦想而充实,有了梦想就有了方向,就有了源源不断前进的动力,有了梦想就能人情身上肩负的使命,就会成为一个朝气蓬勃、不断进取的人,遇到困难也会迎难而上、奋力拼搏。

二是要坚定信念、严格自律。我们要懂得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善于分析,正确抉择,自觉选择一条光明清廉之路,自觉抵制物欲贪念的侵蚀,把好人生第一关,迈好职业第一步,遇事多想“该不该、行不行、对不对”,慎重处理好每一件事,“扣好扣子,穿好衣服”。

三是锤炼本领、苦练内功。我们不应该发愁得不到岗位,应该发愁有没有得到这个岗位的能力,扣子扣不得上由能力说了算,工作干得好不好由群众说的算,我们一定要在学习时间中主动寻求挑战,不断锤炼自己,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为民服务能力。

“吾愿吾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这是李大钊同志对青年人的希望,我一定要谨遵教诲,在人生路上,永葆青春之热情,青春之追求。

4、核心价值观

意义:从实现“中国梦”来看,核心价值观是国家重要的稳定器,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到社会稳定、长治久安。

现象:制假售假、商业欺诈、逃债骗贷、学术不端等屡见不鲜,甚至于医生治病,竟被怀疑为暗拿提成;老人跌倒在地,常被认为是坑蒙拐骗。可以说,核心价值观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突出“软肋”。

原因:一是公德意识匮乏。一方面是传统的小农思想使得民众的权利意识淡薄,也造成了无法去有效的尊重他人利益和权力;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尊重个人权力,尊重他人权力意识逐渐发展,但是依然处在初级阶段。

二是社会公德教育缺失。一方面学校设臵的思想教育课从来都不重视,而且内容高大上,脱离实际。另一方面社会基本价值观受到冲击,利己主义、为人民币服务等观念甚嚣尘上,社会舆论缺乏有力的揭露和批判,只为点击率服务。

三是社会公德监督缺失。像新加坡社会公德建设的比较好,是由于有名目繁多的制度体系,加上公务人员的严格执法。

对策:一是培育公德意识。公德意识的培育源于对平等意识、主人翁意识、权利义务意识的培育。

二是加强法制化建设。建立可操作性的规范,如美国有道德立法委员会,对不扶危救难者定为轻罪;如新加坡规定在开冷气的地方抽烟,罚款,上厕所不冲马桶,罚款等等,

三是培育公德精神。达到“日用而不知”,教育是培育公德精神的前提和途径,转变“重大德、轻小德”的误区。另外,开展各类社会主体活动,例如我省的善行义举四德榜,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5、官员“断崖式降级”。

背景:昆明市委书记从副省级降到副处级非领导职务,江西省委秘书长从副省级降到科员。

含义:一是彰显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给违纪违法者以警示;二是体现了我党反腐、治懒治庸逐步迈入了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

辩证的看待这件事,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被降级官员通报中说明是严重违纪,那是否属于贪官,违纪程度如何是否应详细公布,容易引起公众猜疑。二是对降级处分的官员应当如何管理,他们是否服从管理,又有谁敢去管理。

当然,我们内心希望官员都能遵纪守法,不出现断崖式降级,毕竟国家为培养干部,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因此,培养干部首先要严把入口关,选拔任用官员要综合考量,深入考察,将不合格的人员拒之门外。

其次,平时要加大对官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法,摆脱一味的政治说教的方式。

最后,要完善预防惩戒机制,出现违纪违法现象,从严从重处罚。使断崖式降级制度、反腐败制度、中央巡视制度等常态化、长效化。

6、作风建设要抓常抓细抓长

“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作风建设“要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

作风问题,说到底是思想的问题;转变作风,是思想的提纯、升华。若是一阵风,一些人就会觉得不妨“躲过”、“挺过”这阵子,其结果就是风头过后,一切照旧;若是就抓而抓,一些人就会把抓作风与日常工作分开,导致抓作风时“看不见”问题,而在日常工作中作风问题又随处可见。

事实上,作风问题,恰恰就潜藏于日常工作的各方面。公款吃喝、奢靡享乐等现象,送年货节礼、找关系门子等行为,无不时常打着工作的幌子。抓常,就是要把作风建设时刻摆上位臵、有机融入日常工作,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推动各项工作,都要落实作风建设具体要求,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良性循环。

转作风,也是态度上的比拼。公款报销“化整为零”,送礼收礼花样翻新,“嘴上腐败”改换门庭……“四风”问题变异性、隐藏性强,唯有以坚定的决心来纠正,有切实的举措来整改,才能看得清楚、解决到位,这是搞好活动的不二法门。反观一些地方和单位,之所以活动效果不彰、群众满意度不高,症结就在于浅尝辄止、马虎敷衍。

细节决定成败。抓细,就是要在着眼长远的基础上,注重从细微之处着手,就是要对基层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一一回应、具体解决。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解决个别具体问题的同时,着力解决面上的普遍性问题。比如,破除“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就需在简政放权上下足功夫;破解公款吃喝的顽疾,更需把住财务报销、审计监督等闸门。事实证明,只有在具体细节问题上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勇气,才能抓住要害,防止“四风”反弹。

转作风,更是毅力上的斗劲。“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只有力度不减、温度不降、常抓不懈,才能让作风建设已经采取的措施行之有效;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更加贴近基层,整治“四风”的任务具体、繁杂,只有制度界定清晰、细化、合理,才能让逐步形成的机制扎根落地。比如,调研不搞层层陪同了,怎样接洽才算合理合规;禁止大吃大喝,有没有易于审查操作的标准,等等。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抓长,就是要反复抓、持之以恒地抓,绝对不允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做派,也不允许“集中抓的时候雷霆万钧,平时放任自流”式的一阵风。要认真落实作风建设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必循、违规必究。要通过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层面进一步破题,为作风建设形成长效化保障。

非“常”不足以治本,非“细”不足以克难,非“长”不足以巩固。在作风建设的攻坚战和持久战中,只要我们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足功夫,就一定能积小胜为大胜,不断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转变作风、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