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诱发电位

脑干诱发电位
脑干诱发电位

脑干诱发电位---ABR

图片:

脑干诱发电位是一种较准确的客观测听法。测试时患者无痛苦,不受患者主观意志及意识状态的影响,但需要完全放松,也可在睡眠、麻醉或昏迷状态下进行。

(1)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图5-4)

在较强如60~70分贝的声刺激下可从颅顶记录到7个波形,主要为I~V波,分别由蜗神经(发出波I)、耳蜗核(发出波Ⅱ)、上橄榄核(发出波Ⅲ)、外侧丘系(发出波Ⅳ)、下丘核(发出波V)产生。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几个正常值如下。

①各波的潜伏期:I波的潜伏期约2毫秒,其余各波均相隔1毫秒。

②波间潜伏期:即中枢传导时间,各波间时程用不同刺激强度仍较稳定,因此,可作为中枢性病变诊断的可靠指标,多采用I~Ⅲ波、Ⅲ~V波和I~V波的测量,以I~V波最常用,一般为4毫秒。

③两耳间V波潜伏期比较:一般差别不超过0.2毫秒。

④V波反应阈:成人V波反应阈一般高于行为测听阈10~20分贝,因此可作为客观听阈测定;婴幼儿反应阈比成人高,但与其行为反射阈相对较低,这对聋耳的早期发现有较大价值。

(2)脑干电位描记

①电极的放置:脑干电位测听为远场电位记录,记录电极放于颅顶或乳突,参考电极置于对侧耳垂或乳突,前额电极接地,前置放大器应放于近受试者位置。

②刺激声信号:多采用短声,刺激重复率每秒10~20次,通常叠加1024次;多通过单侧耳机给声,必要时,对侧耳给声掩蔽,亦可通过扬声器、声场给声;一般采用70分贝刺激声强度开始为宜,然后用下降法,每次降低10~20分贝,至V 波不能再辨认为止。

(3)脑干电反应测试的临床运用

①客观听力测试:使用于不合作的新生儿、婴幼儿和主观测试困难的成人,也适用于非器质性耳聋、职业性耳聋的判断、精神或神经系疾病的患者,可通过脑干电位测听确定其听觉功能的状态。

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小脑脑桥肿瘤压迫脑干时,可致各波潜伏期的延长,压迫听神经则可致V波潜伏期延长,甚至消失,双耳潜伏期比较相差超过0.3毫秒。

③耳聋的定位诊断:传音性耳聋患者,脑干电位测试不能得到满意结果,表现V 波的反应阈提高,但潜伏期延长。对神经性耳聋,特别对听神经瘤诊断,具有明显的价值:较小肿瘤V波潜伏期可正常,但双耳差值常超过0.4毫秋,随着肿瘤增大,脑干电位变化更趋明显,多表现Ⅱ波以后潜伏期延长而I波正常,超过4厘米长的肿瘤,将使各波全部消失。

听性脑干反应测听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是利用声刺激诱发潜伏期在10ms以内的脑干电反应,检测听觉系统与脑干功能的客观检查。用每秒20~30次短声刺激,记录电极放置在前额发际皮肤上,参考电极置于同侧耳垂,以远场方式记录和放大和叠加1000次。脑干听性反应由潜伏期1~10毫秒的7个正波组成。各波的主要来源与正常人的平均潜伏期见(下图)。

临床上采用最稳定的I、Ⅲ、V波潜伏期,Ⅰ~Ⅲ、Ⅲ~V、I~V波的峰间期,

以及两耳V波峰潜伏期和Ⅰ~V波峰间期差,判断听觉和脑干功能,并用V波阈值判断中高频听阈。在规范的测听条件下,ABR的V波反应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1000~4 000Hz范围行为听阈,但并不能准确反映和代替行为听阈,且较行为听阈高15~20dB。可用做新生儿和婴幼儿听力筛选,鉴别器质性与功能性聋。ABR对诊断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估价脑干功能,手术脑干功能监测和脑死亡的判定,提供有价值的客观资料。

婴幼儿一般采用ABR的方法进行检查,它只能定性不能定量:

1、用短声诱发的ABR测试结果只能反映高频部分(4000Hz)的听力状况,不能代表中、低频的听力损失;

2、ABR测试的结果只反映外周部分的听力,不能显示有中枢参与的听觉能力;3、以小样本听力级(nHL)做单位,ABR比实际听力高15~20dB,以声压级(SPL)做单位,ABR比实际听力更高,约为30dB。

注意问题:

1、5周岁以内进行ABR测试需要给予镇静剂

2、18个月前的婴幼儿随年龄增长Ⅴ波潜伏期缩短

3、ABR反映4K Hz的听力损失,不能反映低频听力

4、ABR不能代表真正的听力

5、严重皮层功能障碍的儿童有正常的ABR波形

6、测试参数设置及环境造成的技术误差

脑干

是脑的一部分,位于大脑的下面,脑干的延髓部分下连脊髓。由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组成。上面连有第3~12对脑神经。脑干内的白质由上、下行的传导束,以及脑干各部所发出的神经纤维所构成。是大脑、小脑与脊髓相互联系的重要通路。脑干内的灰质分散成大小不等的灰质块,叫“神经核”。神经核与接受外围的传入冲动和传出冲动支配器官的活动,以及上行下行传导束的传导有关。此外,在延髓和脑桥里有调节心血管运动、呼吸、吞咽、呕吐等重要生理活动的反射中枢。若这些中枢受损伤,将引起心搏、血压的严重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脑干(brainstem)上承大脑半球,下连脊髓,呈不规则的柱状形。

脑干由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组成。

延髓尾端在枕骨大孔处与脊髓接续,中脑头端与间脑相接。延髓和脑桥恰卧于颅底的斜坡上。

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

经由脊髓传至脑的神经冲动,呈交叉方式进入:来自脊髓右边的冲动,先传至脑干的左边,然后再送入大脑;来自脊髓左边者,先送入脑干的右边,再传到大脑。

脑干的外形

脑干腹侧面(图)

在延髓的正中裂处,有左右交叉的纤维,称锥体交叉,是延髓和脊髓的分界。正中裂的两侧纵行的隆起,为皮质脊髓束(或锥体束)所构成的锥体。脑桥的下端以桥延沟与延髓分界,上端与中脑的大脑脚相接。

1.延髓的外形:枕骨大孔至延髓脑桥沟之间。有锥体、锥体交叉、橄榄、舌下神经根、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

2.脑桥的外形:有脑桥基底部、脑桥基底沟、桥臂、三叉神经根、展神经、

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脑桥小脑角。

3.中脑的外形:以视束与间脑分界,有大脑脚、脚间窝、动眼神经。

脑干背侧面(图)

延髓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称为闭合部,其室腔为脊髓中央管的延续,正中沟的两侧为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其中分别隐有薄束核与楔束核。脑桥的背面构成第四脑室底的上半部。在第四脑室底具有横行的髓纹,是延髓和脑桥的分界标志。1.延髓和脑桥:有第四脑室底、菱脑峡、左右小脑上脚、前后髓帆、滑车神经2.菱形窝:是第四脑室底。菱形窝下界:薄束、楔束结节、小脑下脚。上界:小脑上脚。两侧角:第四脑室外侧隐窝。髓纹、界沟、内侧隆起、面神经丘、蓝斑、外侧区、前庭区、听结节、舌下神经三角、迷走神经三角。

3.中脑的外形:顶盖、上下丘、上下丘臂。

脑干部位又包括以下四个重要构造:

1.延髓(medulla)延髓居于脑的最下部,与脊髓相连;其主要功能为控制呼吸、心跳、消化等。

2.脑桥(pons)脑桥位于中脑与延脑之间。脑桥的白质神经纤维,通到小脑皮质,可将神经冲动自小脑一半球传至另一半球,使之发挥协调身体两侧肌肉活动的功能。

3.中脑(midbrain)中脑位于脑桥之上,恰好是整个脑的中点。中脑是视觉与听觉的反射中枢,凡是瞳孔、眼球、肌肉等活动,均受中脑的控制。

4.网状系统(reticular system)网状系统居于脑干的中央,是由许多错综复杂的神经元集合而成的网状结构。网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觉醒、注意、睡眠等不同层次的意识状态。

脑干的内部结构

脑干神经核的排列规律,自界沟由内向外:

一般躯体运动核、特殊内脏运动核(向腹侧迁移)、一般内脏运动核、一般内脏感觉核、特殊内脏感觉核、一般躯体感觉核(向腹外侧迁移)、特殊躯体感觉核。

1、一般躯体运动核:

动眼神经核: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

滑车神经核:交叉出脑,支配上斜肌。

展神经核:外直肌。

舌下神经核:舌内、外肌。

2、特殊内脏运动核(向腹侧迁移)

三叉神经运动核:咀嚼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

面神经核:支配全部表情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蹬骨肌。背侧核:额肌眼轮匝肌。

腹侧核:口周围肌。

疑核:纤维加入舌咽迷走、副神经支配咽喉肌。

3、一般内脏运动核

动眼神经副核:瞳孔扩约肌睫状肌。

上泌涎核:纤维加入面神经支配泪腺舌下腺下颌下腺及口腔鼻腔的腺体。

下泌涎核:纤维加入舌咽神经经耳神经节支配腮腺的分泌。

迷走神经背核:纤维经迷走神经,在器官内和旁节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管理胸腹腔内脏平滑肌、心肌、腺体的运动和分泌。

4、一般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内脏器官的粘膜血管壁的一般内脏感觉---舌咽迷走面神经---孤束---

孤束核---发出纤维到上行到间脑,中继后达高级中枢。

脑干运动核:参与内脏反射,网状结构,参与呼吸循环和呕吐反射。

5、特殊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背侧小部分:接受面神经舌咽神经传入的味觉纤维。

6、一般躯体感觉核(向腹外侧迁移)

三叉神经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额面鼻口腔粘膜的痛温触觉。

三叉神经感觉核:额面鼻口腔的触压觉。

三叉神经中脑核:与额面部的本体感觉有关。

7、特殊躯体感觉核

蜗神经核:声波刺激螺旋器周围突耳蜗神经节中枢突蜗神经前后核斜方体(大部交叉,部分未交叉终达同侧听觉中枢;蜗神经核的部分纤维中途止于上橄榄核斜方体核外侧丘系核,参与听觉反射)外侧丘系内侧膝状体听辐射颞叶听觉中枢。

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的纤维一部分直接经小脑下脚入小脑,其他纤维达前庭神经核。

8、脑干中其他重要神经核团

薄束核和楔束核、楔束副核、上丘核、下丘核、顶盖前区、蓝斑、网状结构的核群、红核、黑质、下橄榄核。

脑干水平切面

1、延髓:运动交叉或锥体交叉平面,感觉交叉或丘系交叉平面,橄榄中段平面。

2、脑桥:听结节平面、面神经丘平面、三叉神经根平面。

3、中脑:下丘平面、上丘平面。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脑干诱发电位的第一波来源于听神经的,么什么是听神经,它在我们的听觉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呢?

听神经又叫位听神经 ,又称前庭蜗神经,人的第8对脑神经,为感觉神经,由蜗神经和前庭神经两部分组成。蜗神经的感觉神经元胞体位于内耳蜗轴内的螺旋神经节,为双极神经元,周围突分布于螺旋器的毛细胞,中枢突在内耳边聚成蜗神经,止于脑干的蜗神经前、后核,传入听觉冲动。前庭神经的感觉神经元胞体位于内耳道底的前庭神经节,是双极神经元,周围突分布于内耳的球囊斑、椭圆囊斑和壶腹嵴的毛细胞,中枢突聚成前庭神经。止于脑干的前庭核群及小脑,传入平衡觉冲动。两根神经都出内耳门,同行入颅腔,称为位听神经,其功能是把与听觉和平衡觉有关的神经冲动传入脑。当位听神经完全损伤时,则表现为伤侧耳聋及前庭功能的丧失;部分损伤时,可出现眩晕、眼球震颤和听力障碍。

第二波来源于耳蜗核(延脑)

哺乳动物的第一级听中枢是延髓的耳蜗核,它接受同侧的听神经纤维。从耳蜗核发出的神经纤维大部分交叉到对侧,小部分在同侧,在上橄榄核改换神经元或直接上行,组成外侧丘系,到达中脑四叠体的下丘,从下丘发出的上行纤维及小部分直接从上橄榄核来的纤维终止在丘脑的内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发出的纤维束上行散开成放射状,叫听放线,终止于大脑听皮层,是听觉最高级的中枢。

延脑是指脊髓上面的延伸至脑的部分,里面的神经核可作为调节心跳速率、呼吸频率、血管收缩(控制血压)、吞咽、咳嗽、呕吐、打喷嚏、和打嗝的反射中枢。人的生理功能中枢(包括心跳呼吸的生命中枢)正是位于延脑。

第三波来源于上橄榄核(脑桥)

上橄榄核簇(SOC)是与听信号传导有关的脑干听觉初级中枢,并参与双耳间声信号的加工和声音的空间定位,在听觉形成中起重要作用。SOC可分为内侧上橄榄核(MSO)、外侧上橄榄核(LSO)、斜方体核(NTB)和橄榄周核(PON),各个亚核在细胞构筑、纤维联系、神经信息物质及在听觉中的作用等方面是不同的。SOC内神经信息物质包括乙酰胆碱及氨基酸类、神经肽类和胺类等,其中对神经肽类如SP、ENK、CGRP、CCK等的研究已被许多学者所重视。SOC的基础研究可能会为临床神经耳科疾患特别是耳聋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和重要线索。

脑桥

位于延髓上方,腹面膨大的部分称为脑桥基底部,基底部向两侧变窄,称脑桥壁与小脑联系。基底部外侧有三叉神经出脑,横沟里由内向外依次有外展神经、面神经和位听神经。

脑桥位于中脑与延脑之间。脑桥的白质神经纤维,通到小脑皮质,可将神经冲动自小脑一半球传至另一半球,使之发挥协调身体两侧肌肉活动的功能。

脑干的中段。位于小脑下方延髓和中脑之间,前后缘有横沟为界,其腹侧面(基底部)显著凸出,可见由横行纤维构成的连接小脑左右两侧的桥样结构,因此得名。

脑桥的生理功能至今还不完全清楚。已发现的主要有:①参加呼吸节律的控制。脑桥的头端1/3区域内,有调整延髓呼吸中枢节律性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呼吸调整中枢。它能抑制延髓吸气中枢的紧张性活动,使吸气向呼气转化。②参与对肌紧张和肌肉运动的调节。脑桥的被盖与延髓网状结构背外侧部、中脑中央灰质以及下丘脑后部等共同对同侧伸肌起调节作用,主要是易化性影响。

此外脑桥内还有一些神经核团,包括①耳蜗、前庭神经核。与听觉、姿势、肌张力和身体维持平衡有关。②脑桥内的三叉神经核部分与其他脑神经核发生联系,参与角膜反射、喷嚏反射、流涎反射、流泪反射以及眼-心反射。③面神经核及展神经核。分别与面部表情及眼球运动有关。④脑桥的色素核也叫蓝斑。此核发出上行纤维投射至大脑皮层与维持觉醒状态有关。下行纤维参与调节躯体及内脏活动,也是痛与镇痛过程中的一个联系环节。⑤脑桥的中缝核。它们与脊髓和脑的各级水平联系相当广泛,功能多样:参与痛与镇痛过程;参与内分泌、体温的调节;与维持醒觉、睡眠、情绪等活动有关;也与锥体外系的运动调节有关。

第四波来源自外侧脑丘系核

起于对侧耳蜗神经核和双侧上橄榄核的纤维上行组成外侧丘系,行于脑桥和中脑被盖的外侧边缘部分。部分纤维终止于下丘,部分纤维经下丘臂终止于间脑的内侧膝状体。最后,内侧膝状体发出的纤维投入额叶的大脑皮质。

下丘神经元在听觉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对感觉信息的处理是一项复杂的神经计算过程。外界复杂的感觉信息决定了中枢神经元反应的多样性。哺乳动物对听觉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中有限的听神经传入通路,其中中脑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在声信号的加工处理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对声信号的整合和编码。

1 听觉信息的传导通路

听觉神经传入通路开始于耳蜗(cochlea),耳蜗复核(cochlea nuclei,CN)是哺乳动物的第一级听觉中枢。声信号及其信号所包含的复杂信息都在耳蜗被置换为神经信号,再由听神经(auditory nerve)传入CN。以后,依次沿着上橄榄复合体(superior olivary complex,SOC)、外侧丘系核(later leminiscus,LL)、

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内侧膝状体(medial genicu-late body,MGB),最后投射到初级听皮层(primary au-ditory cortex)[1],初级听皮层与大脑皮层的听觉整合中枢相联系,完成对听觉信息的高级处理。CN、SOC、 LL和IC 共同组成听觉脑干中枢,其中由CN发出的神经纤维极大部分交叉到对侧的SOC,并上行形成LL;同时,SOC也发出下行纤维达到CN和耳蜗中的外毛细胞(outer hair cell)。复杂的声信息在听觉传导途径中通过各神经核团的交互作用被并行———层次化处理,作为听觉传导中继站的IC在其中的作用异常突出,它几乎接受并聚合其更低级中枢的传入[2~6],也接受听皮质(auditory cortex,AC)通过皮层一—丘脑通路(cortical-collicular pathway)的传出性输入[7~11],而且,听觉传导路中的所有上行和下行投射纤维均在IC形成专一性突触(obligatory synapse),这种联系既有兴奋性突触(excitatory synapse)也有抑制性突触(inhibitory synapse)[12],而使得IC成为声信息加工处理的焦点。

2 IC中神经递质的分布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是神经系统进行信息传递过程中作为媒介的化学物质,主要在神经元中合成,并通过神经末梢贮存和释放。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大量的神经递质,其中主要包括兴奋性递质(ex-citatory transmitter)和抑制性递质(inhibitory transmit-ter)两大类群。分布于IC的神经递质主要是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r-氨基丁酸(r-aminobutyric acid,GABA)、甘氨酸(Glycine,Gly)、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谷氨酸(glutamate,Gly)等,研究最多的是抑制性氨基酸神经递质GABA和Gly两种,其中GABA占主要部分。IC中的GABA和Gly主要来自IC的抑制性传入GABA能神经元和Gly能神经元,此外,IC还有数量巨大的内在GABA能细胞[12~15],

免疫细胞化学研究揭示GABA合成酶(GAD)和降解酶(GABA-T)水平在IC中也较高[14]。IC中这些抑制性投射和内在抑制性神经元,对IC声信息处理和对产生丘脑细胞编码特性的兴奋性投射(excitatory projection)均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12、13、16、17]。

GABA和Gly只有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GABA受体有三种:GABAA受体,它为蝇蕈醇(muscimol,Mus),异四氢烟酸(isogavacine)等所激动,其作用可被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Bic)和印防已毒素(picrotoxin,Pic)等拮抗[18] ;GABAB受体,它主要存在于IC神经元突触前膜[19],上世纪80年代初才被命名[20],可选择性地为Bac所激活,为phaclofen所拮抗[21] ;GABAC受体,它是一种近年才被发现的一种新型受体,对Bic及Bac均不敏感[21],有关它在神经元上的反应特性目前报道较少[22,23]。Gly受体为由到亚单位共同组成的互聚体,为—丙氨酸(B-alanine)和牛黄酸(taunine)等所激动,其作用被士的宁(strychnine)等拮抗[24]。

3 IC神经元在听觉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过去十余年来,人们在IC神经元的频率、强度和时间编码(frequency、intensity and time coding)、双耳声反应特性(binaural property)、声源方向编码(coding of sound source direction)、脉冲重复率(pulse repetition rate,PRR)处理,以及离皮层控制(corticofugal control)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发现IC在时空信息编码及时空整合(coding and integrating of time-space informa-tion)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具有复杂的兴奋———抑制整合机制。神经递质传递是兴奋———抑制整合中作用的基础,其中GABA和Gly作用尤为显著。离子电泳其作用拮抗剂Bic、strychnine可改变不同种属IC神经元的多种特征[25~

31],可见,IC对听觉信息处理的作用依赖于神经递质GABA和Gly等的传递。

3.1 神经元声反应放发率和反应潜伏期哺乳动物 IC神经元对声反应的发放率(firing rate)都受到GA- BA和Gly等的抑制,这种作用因不同结构和同一结构的不同区域而呈现出相应变化[32,33]。如果分别使用Bic和strychnine 阻断GABA和Gly的作用,明显使发放率增加[13,34~36],而且使强度—发放率函数(rate-intensity function)的类型和发放模式(discharge pat-tern)发生变化[28,37]。因此,IC是通过GABA和Gly来调控神经元的发放。

反应潜伏期(response latency,Lat)是哺乳动物对声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有研究显示蝙蝠IC神经元随PRR增加,其Lat延长[38]。当电泳注射Bic后,Lat则不再延长[36,39],表明IC神经元的Lat受到GABA抑制的影响。这一现象在运动丘脑神经元也有相似表现[13,44]。

3.2 神经元对声音频率的编码认为不同频率的声音引起听神经兴奋后发放的冲动频率不同,冲动的频率是声音频率分析的基础。根据声音频率,听神经发放不同频率的冲动来传递声频率信息,称为频率编码(frequency coding),也有人将这种频率编码形式叫做时间编码(temporal coding)。

有研究表明,IC神经元对脉冲调幅声(pulse am-plitude-modulated,PAM)锁定能力不同,对每一脉冲产生发放数也不同[45]。单个IC神经元对PAM的全部脉冲反应,也可对其中某些脉冲甚至只对第一个脉冲反应,因此很少神经元在脉冲最大的PAM刺激时有最大发放数,大多数神经元只是根据脉冲锁定能力不同程度对PAM进行简单适应,因而显示为有限频带发放率调制转移函数(rate modulate-transfering fundtions,rate MTFs)。Bic能增加IC神经元脉冲锁定能力,使之能够对高PRR反应,并认为,这是IC神经元受到GABA能抑能,Bic能去抑制,提高神经元兴奋性,缩短其恢复周期的结果。GABA能去抑制提高大多数

IC神经元的PAM锁定能力。提高了rate MRTs频带滤过特征和听觉时间处理动力学范围,显著改善听力信号处理。

3.3 神经元发放模式的确定 IC神经元对声信号的反应发放模式(response discharge pattern)的确定,极大程度依赖于GABA能抑制和Gly能抑制的调制。IC神经元声反应模式多见于相位型(phasic re-sponder,P),相位短串型(phasic burster responder,Pb)和紧张放电型(tonic responder,T),在GABA的拮抗剂Bic作用,可使各型之间发生转变。而且,在AC神经元中这一现象也存在[37,46],有趣的是,随着脉冲数的增加,P型多向Pb型转化[46],由此推断,生理状态下所见的反应发放模式受GABA的调制。

而且,Gly能抑制对IC单位的时间发放模式产生重要影响,strychnine给药后大多数IC发放单位呈梳齿状发放,有趣的是其变化并不依赖于该神经元对照发放率或拮抗剂所引起的发放率变化,显示多数神经元有稳定的发放模式,并能调节发放模式,可能为兴奋—抑制性传入冲动之间相互作用的时间差异或这些传入冲动特异膜电导的影响所调制。strychnine对反应的on-set发放成分和sustain发放成分的影响因对照刺激后时间直方图(post-stimulus time histogram,PSTH)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意味着不同神经元的抑制性传入冲动的时程和强度不同。

3.4 神经元对PRR信息处理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哺乳动物IC 的研究发现,增加模拟回声PRR能提高听神经元的方位敏感性(azimuthal sen-sitivity),升高最小阈值(minimum threshold,MT)和延长Lat [38,47~50]。

而且还发现这些听神经元跟随PRR的反应能力亦有差异,PRR愈高,能跟随作出相应反应的神经元数目比越低[38,47~49]。Chen QC(陈其才)等[38]设想上述结果中MT随PRR增加而提高是由于PRR的增加使脉冲间隔缩短,影响了

神经元从前一次刺激恢复的能力所致;而Lat的延长可归究于MT升高导致所给定的刺激强度效率降低。但他们进一步的工作则显示,即使将相应PRR所增加的MT值给予补偿,IC中PRR增加导致的Lat延长仍然出现,只有在离子电泳注射Bic后,MT随PRR增加而提高的幅度才呈相应下降;Lat亦不再随PRR增加而延长,并且发现听神经元跟随PRR的反应能力也得到提高,可见GABA抑制在IC听神经元对不同PRR信息编码处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39]。

3.5 神经元的频率调谐的作用听神经结构中各级神经元具有相应的频率调谐曲线(frequency tuning curve,FTC)是哺乳动物听觉系统所共有的特征之一。有些神经元在其兴奋性调谐曲线(excitatory frequency tuning curve,EFTC)的一侧或双侧都有抑制性区域[40~43]对EFTC的锐化产生作用;另有一些神经元,比如象长CF/FM蝙蝠IC中的“滤波神经元”(filter neurons),它们的调谐曲线非常窄,因而该类神经元对频率有高度的选择性,这一现象被认为主要是神经抑制造成的。当离子电泳给Bic阻断GABA能抑制后,可见神经元的FTC大大加宽,原来EFTC旁的抑制区被全部或部分取消,说明IC中GABA能神经元直接影响频率调谐。Lichuan Yang(1992)的研究还表明,Bic能阻断GABA能受体,提高许多神经元的FTC,可能因而影响其它属性,为调谐曲线为侧抑制所锐化提供了直接证据,并证明抑制性回路可能形成IC反应特性。

Evans(1993)研究表明,在IC的CN中,Gly能抑制形成侧抑制,其作用在兴奋性最佳频率(excitatory best frequency,eBF)作用最强烈。在strychnine 阻断抑制期间,低频抑制边带和高频抑制边带被同时阻断,显示出兴奋区的真实宽度,频谱反差决定了抑制性边带。甘氨酸能侧抑制和旁带抑制对频率特异化,对非单调型发放数—声强函数产生作用,对提高频谱对比、锐化反应区有不可缺的作用。抑制旁带中的掩蔽声能够使IC背侧核细胞的作用点偏移,从而大大拓宽了细胞的

动力学范围。

3.6 神经元的听声辨位能力及听感受野的形成听声辨位对哺乳动物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蝙蝠可以此确定捕食对象的方位,老鼠可依此逃避敌害等。研究发现,在增加IC神经元PRR和缩短脉冲时程(pulse duration,PD)的同时,大部分神经元最大敏感度的角度和方位敏感度曲线的敏锐度(sharpness)变得更精确和更敏锐[51]。另一方面,声源方向也影响IC神经元的调谐动力学范围(dynamic range)和反应敏感度[52,53],若阻断双耳神经元的GABA能抑制传入后方位敏感度降低[51],说明GABA能抑制是哺乳动物听声辨位的必要条件。

关于哺乳动物听感受野(acoustic sensitive field)的研究,Pollak等[13,26]认为动物听感受野的形成和改变是在IC形成的,而有的则是在低位神经核形成后在IC被进一步修饰(modify),该过程与特定的GABA能投射直接相关。

3.7 神经元的频谱整合作用频谱整合是动物听觉系统感知自然环境中多频谱带的复杂声信号时所必需的神经机制之一。IC神经元声信号处理过程中的频谱整合是通过IC等频层域(domain)的频率选择性模块对频谱信息进行抽取与表征来实现的。研究发现,IC神经元的频谱整合不但发生在等频层内,而且在等频层之间也有信息整合作用。以往对IC的研究表明,听神经元对声音频谱的整合作用只发生在较窄的频谱带(20~23、32~42KHz)[54],然而,吴飞健等的研究发现,大棕蝠(Eptesicus fuscus)IC神经元在声信号处理过程中不仅可在窄带范围内产生频谱整合,而且也能在宽带范围内产生频谱整合[55],从一个侧面提供了IC等频层内以及等频层之间发生频谱整合的证据,其中,等频层内的整合可能起主导作用。IC神经元的频谱整合并非只有以前研究所观察到的抑制效应,易化性频谱整合在声信号处理过程中也同样存在[55],但其效率是否受GABA 和Gly的调控,还待研究。

近年来,有关研究表明,大部分神经元接受兴奋性和抑制性的混合输入,IC 内及双侧IC之间的相互联系是这种输入的重要来源[56~58] ;神经药理学实验也发现,GABAA受体及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参与了调控整合过程[59~60],因此,IC神经元的频谱整合机制可能神经元接受了等频层内及其它等频层的抑制性、易化性及调制性输入所致。当然也不能排除其它听中枢结构至IC的拓扑匹配性(tonotopically matched)或非匹配性投射[61]。

4 结束语

关于IC在听觉信息处理中的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主要是通过GABA和Gly 的介导来实现的,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大部分是通过拮抗GABAA受体和Gly能受体,以及离子电泳GABA和Gly所获得的,至于GABAB、GABAC受体是否也在其中起作用还知之甚少。而且,IC的作用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其它部分如上丘、小脑等的联系如何,还有待大量的研究。

如何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报告单

如何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报告单 一、诱发电位的定义及电生理基础 诱发电位(Eps):是指对神经系统某一特定部位(包括从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给予相宜的刺激,或使大脑对刺激的信息进行加工,在该系统和脑的相应部位产生可以检出的,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锁时关系)和特定位相的生物电反应。它有空间、时间和相位特征,即Eps必须在特定的部位才能检测出来。这与自发脑电时,自发,同期性的出现是有区别的。 诱发电位的电生理基础: 1皮层Eps:大部分是一组神经元群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Ipsp)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综合。 2皮层下Eps:各组皮层下中继核团的神经元群产生的突触后电位(PSP)与其传导通路的动作电位(AP)综合而成。 3感觉神经或运动神经所记录的电位:主要是复合AP,由去极化波沿这类神经纤维膜传导而产生。 二、诱发电位的分类 (一)、外源性刺激相关诱发电位(SRPS) 1感觉诱发电位 (1)、视觉诱发电位:A、模式刺激 B、弥散光刺激; (2)、听觉诱发电位:A、短潜伏期 B、中潜伏期 C、长潜伏期; (3)、躯体感觉诱发电位:A、上肢 B、下肢C、其他 2运动诱发电位:(MEPS) (1)、电刺激MEP; (2)、磁刺激MEP (二)、内源性事件相关诱发电位(ERPS) 三、诱发电位各参量的生理与病理生理含义 1潜伏期:主要反映被测试的感觉和运动系统的粗径有髓纤维的传导功能。潜伏期延长,说明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除突触障碍之外,主要原因是神经纤维的脱髓鞘。

2峰间期:它受物理性、生理性或周围病理性因素的影响较少,对中枢通路的病损更为敏感。 3峰间期比值异常 4波幅:一般反映受刺激后,感觉或运动系统引起同步性放电神经元的数量的多少。由于它受很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且在个体间的差异非常大,故治疗很少用绝对波幅的幅值作为被测试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单一指针,而往往采用相对波幅或波幅比。 脑干诱发电位(BAEP)属皮层下EPS,用作客观检查听神经和脑干功能障碍的方法。 四、BAEP的发生源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由声音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的电活动。一般认为各波的可能发生源为:波Ⅰ,听神经颅外段;波Ⅱ,听神经颅内段和耳蜗核;波Ⅲ,内侧上橄榄核或耳蜗核;波Ⅳ与波Ⅴ,外侧丘系或其神经核团(桥脑中、上段);波Ⅴ可能尚与中央核团电活动有关(桥脑上段或中脑下段)。 Ⅱ、Ⅵ波出现率不高。不能认为每个波只是一个特定发生源的活动,BAEP应看成是一种涉及全部脑干听系结构并代表多层次相互影响的偶极子活动更为合适,而且受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BAEP仅反映外周听神经听敏度和脑干听通路的神经传导能力,并不能代表真实的听力,只能协助定位,不能做病因的诊断。 主要测试指标:主要测定BAEP主波Ⅰ、Ⅲ、Ⅴ波绝对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Ⅴ/Ⅰ波幅比及Ⅴ波反应阈值。常规测试中,波Ⅰ~波Ⅴ等前5个波最稳定,其中波Ⅴ波幅最高,可作为辨认BAEP各波的标志。正常情况下,波Ⅱ与波Ⅰ,或波Ⅵ与波Ⅶ常融合形成复合波形。 五、BAEP的判断标准及其一般临床解释 1)正常标准:双耳均有典型的图像曲线,波形完整,分化清楚,重复性好,且Ⅰ、Ⅲ、Ⅴ主波出波率100%、PL及IPL在本实验室同龄正常范围。因此检查结果不仅仅看Ⅴ波反应阈值,还必须参考Ⅰ、Ⅲ、Ⅴ波绝对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Ⅴ/Ⅰ波幅,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结论。 2)异常标准: 异常类型:周围性听路损害:主要指Ⅰ波缺失或PL延长,Ⅴ波阈值升高。脑干中枢性听路损害:主要指Ⅲ、Ⅴ波的缺失、PL及IPL的延长或Ⅴ/Ⅰ波幅比<0.5。< span=""> 1、BAEP各波(Ⅰ-Ⅴ波)均消失:听神经近耳蜗段的严重损伤,也是脑死亡的判断之一。 2、波Ⅰ、Ⅱ之后各波消失:听神经颅内段或脑干严重病损。 3、潜伏期均延长且双侧对称: (1)、双侧传导性障碍,如中耳炎; (2)、如Ⅰ-Ⅴ不长,可能为听神经近耳窝蜗段病损;

脑机接口系统介绍(NeuroscanBCISystem)

今天,如果我们想要看电视,我们需要用手控制遥控器;我们想操纵电脑,也必须使用双手。然而,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改变这一切,因为在不远的将来,人类与机器可以直接对话,不需通过肢体,只需要思维。这是在做梦吗?不,这是一项新技术—“脑机接口”。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以下简称BC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人机接口,它不依赖于大脑的正常输出通路(即外围神经和肌肉组织),就可以实现人脑与外界(计算机或其它外部装置)直接通信的系统。广义上讲,这种通信也可以是双向的,一方面外界的信息(声音、需要记忆的内容等)可以直接传入大脑,比如电子耳蜗、大脑记忆芯片等;另一方面大脑可以直接控制外界环境,本文介绍的是后者。 BCI技术的出现,使得用大脑信号直接控制外界环境的想法成为可能。要想实现BCI,有三个必要条件:第一,必须有一种能够可靠反映大脑思维的信号;第二,这种信号能够被实时且快速的收集;第三,这种信号有明确的分类。目前可用于BCI 的人脑信号有:EEG(脑电图),EMG(脑磁图)和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图象)等。目前大多数BCI研究机构采用的大脑信号是EEG。 人类的每一闪思维,每一种情绪,每一个想法,在大脑中都会产生特定的EEG信号,这种信号由千百万个神经元共同产生,并在大脑内传播。不同思维情况下产生的神经电活动信号表现出不同的时空变化模式,会导致EEG信号的不同,将检测到的EEG信号传送给计算机或相关装置,经过有效的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后,计算机就能识别出使用者的思维状态,并完成所希望的控制行为,比如移动光标、开门、打字和开机等。

一、基本原理 1.1 BCI系统的基本结构 BCI系统一般都具备信号采集,信号分析和控制器三个功能模块。 (1)信号采集:受试者头部戴上一个电极帽,采集EEG信号,并传送给放大器,信号一般需放大10000倍左右,经过预处理,包括信号的的滤波和A/D 转换,最后转化为数字信号存储于计算机中。 (2)信号分析:利用ICA、PCA、FFT、小波分析等方法,从经过预处理的EEG 信号中提取与受试者意图相关的特定特征量(如频率变化、幅度变化等);特征量提取后交给分类器进行分类,分类器的输出即作为控制器的输入。 (3)控制器:将已分类的信号转换为实际的动作,如在显示器上的光标移动、机械手运动、字母输入、控制轮椅、开电视等。 有些BCI系统还设置了反馈环节(如图1中所示),不仅能让受试者清楚自己的思维产生的控制结果,同时还能够帮助受试者根据这个结果来自主调整脑电信号,以达到预期目标。 BCI系统基本结构

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9-06-04T15:07:08.027Z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1期作者:孔敏[导读] 【摘要】目的:分析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出我院2018年1~9月的81例(162耳)新生儿,应用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对其进行听力筛查,统计筛查通过率,同时收集新生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产妇年龄、分娩方式、耳别等资料, 【摘要】目的:分析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出我院2018年1~9月的81例(162耳)新生儿,应用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对其进行听力筛查,统计筛查通过率,同时收集新生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产妇年龄、分娩方式、耳别等资料,分析其对听力筛查准确性的影响。结果:81例新生儿中,初筛结果通过64例,初筛通过率为79.0%;17例复筛,通过12例,复筛通过率为70.6%;5例转诊诊断,随访3个月,明确诊断为听力障碍2例,确诊率为40.0%。将初筛通过者纳入观察组,未通过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胎龄、出生体重、产妇年龄、耳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性别、分娩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是新生儿听力筛查准确性的保护因素,产妇年龄、耳别是其危险因素。结论: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准确性较高,胎龄、出生体重、产妇年龄、耳别是影响听力筛查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应重视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早诊治听力障碍。【关键词】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新生儿;听力筛查;准确性;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1-0026-02【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accuracy of 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 evoked potential (aep) in neonatal hearing screening. Methods: to select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September 81 cases (162 ears) of newborn and applied automatically to brainstem evoked potential for hearing screening, screening pass rate statistics, at the same time to collect the newborn's gender, gestational age, birth weight and maternal age, childbirth way, ear don't such information, to analyze its impact on the accuracy of hearing screening. Results: among the 81 neonates, 64 of them passed the screening test, and the screening rate was 79.0%. The rescreening rate was 70.6% in 12 cases. Five cases were referred for diagnosis and followed up for 3 months. 2 cases were definitely diagnosed with hearing impairment, with a diagnosis rate of 40.0%. Those who passed the initial screening were 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le those who failed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in gestational age, birth weight, maternal age and ea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 and delivery mod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gestational age and birth weight were protective factors for the accuracy of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and maternal age and ear were risk factors. Conclusion: the accuracy of 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 evoked potential in neonatal hearing screening is relatively high. Gestational age, birth weight, maternal age, and especially the relev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accuracy of hearing screening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neonatal hearing screening and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earing impairment. 【key words】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 evoked potential; The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Accuracy; Factors affecting the 目前,针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获得了广泛应用,能够准确反映新生儿的听力受损情况[1]。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就我院81例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情况展开分析,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出我院2018年1~9月的81例(162耳)新生儿,其中男42例,女39例;胎龄34~42周,平均(39.7±1.1)周;出生体重2.7~4.1kg,平均(3.3±0.4)kg;产妇年龄22~43岁,平均(29.5±6.3)岁;分娩方式中,剖宫产33例,阴道分娩48例。 1.2 方法 1.2.1 听力筛查方法 参照《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2]相关标准,于新生儿睡眠时在筛查室内(噪声低于40dB A)进行听力筛查,初筛运用国际听力OtoRead TEOAE(丹麦),复筛运用麦科MB11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测仪(德国)。将电极膏涂于新生儿乳突下部、耳垂上部、颅顶电极的直线方向,电极置于电极膏涂抹区域,确保其与新生儿头部良好接触,且通过阻抗测试。避开新生儿视线,测试声音为35dB SPL,观察新生儿的听性反射,测试结果分为通过、未通过两项,未通过者进行转诊诊断。 1.2.2 影响听力筛查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分析收集新生儿的性别(男、女)、胎龄(<37周、≥37周)、出生体重(<3kg、≥3kg)、产妇年龄(<36岁、≥36岁)、分娩方式(剖宫产、阴道分娩)、耳别(左耳、右耳)等资料,分析其对听力筛查准确性的影响。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行t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81例新生儿中,初筛结果通过64例,初筛通过率为79.0%;17例复筛,通过12例,复筛通过率为70.6%;5例转诊诊断,随访3个月,明确诊断为听力障碍2例,确诊率为40.0%。 2.2 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准确性的单因素分析 将初筛结果通过的64例新生儿纳入观察组,未通过的17例新生儿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在胎龄、出生体重、产妇年龄、耳别的对比中,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分娩方式的对比中,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什么是脑干诱发电位检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什么是脑干诱发电位检查 导语:为了检测身体是否健康,人们需要在医院做各种各样的检查,很多人都是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的。而在儿童小的时候,有必要进行一项检查脑干 为了检测身体是否健康,人们需要在医院做各种各样的检查,很多人都是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的。而在儿童小的时候,有必要进行一项检查——脑干诱发电位检查,什么是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呢,大多数人或许还不了解,它是可以在宝宝小时候进行的一项体检,可以据此鉴定孩子的听力等状况,具体的看下面的讲述吧。 脑干诱发电位是一种较准确的客观测听法,这种检查方法不受年龄的限制,无痛苦,但是需要被测试者完全放松,如果儿童不配合放松的话,可以在睡眠或者麻醉的状态下测定,不影响效果。 诱发电位是指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引起的电位变化。各种刺激(包括机械、温度、声、光、电等)作用于机体各种感受器或感觉器官,经过换能作用,转变成传入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进入中枢,其结果可以在各级特定的中枢、包括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记录到这种传入神经冲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综合的电位变化——诱发电位。受刺激的部位除感受器或感觉器官外,亦可以是感觉神经或感觉传入通路上的任何一点。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EAP)是一项脑干受损较为敏感的客观指标,是由声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上的电活动,能客观敏感地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记录的是听觉传导通路中的神经电位活动,反映耳蜗至脑干相关结构的功能状况,凡是累及听通道的任何病变或损伤都会影响BAEP。往往脑干轻微受损而临床无症状和体征时,BAEP已有改变。一般适合神经内科,小儿脑瘫,儿童颅内压增高等。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如何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如何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由声音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的电活动。一般认为各波的可能发生源为:波Ⅰ,听神经颅外段;波Ⅱ,听神经颅内段和耳蜗核;波Ⅲ,内侧上橄榄核或耳蜗核;波Ⅳ与波Ⅴ,外侧丘系神经核;波Ⅴ可能尚与中央核团电活动有关。 测试指标:主要测定BAEP主波Ⅰ、Ⅲ、Ⅴ波绝对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Ⅴ/Ⅰ波幅比及Ⅴ波反应阈值。常规测试中,波Ⅰ~波Ⅴ等前5个波最稳定,其中波Ⅴ波幅最高,可作为辨认BAEP 各波的标志。正常情况下,波Ⅱ与波Ⅰ,或波Ⅵ与波Ⅶ常融合形成复合波形。 判断标准:正常标准:双耳均有典型的图像曲线,波形完整,分化清楚,重复性好,且Ⅰ、Ⅲ、Ⅴ主波出波率100%、PL及IPL在本实验室同龄正常范围。因此检查结果不仅仅看Ⅴ波反应阈值,还必须参考Ⅰ、Ⅲ、Ⅴ波绝对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Ⅴ/Ⅰ波幅,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结论。 异常标准:根据Ⅰ、Ⅲ、Ⅴ波的缺失,PL、IPL及Ⅴ波反应阈大于本实验相同测试条件下3.0个标准差。 异常类型:(1)周围性听路损害:主要指Ⅰ波缺失或PL延长,Ⅴ波阈值升高。(2)脑干中枢性听路损害:主要指Ⅲ、Ⅴ波的缺失、PL及IPL的延长或Ⅴ/Ⅰ波幅比<0.5。 由于各发生源神经自身解剖结构受损或神经传导通路受阻以及其它神经结构病变的影响均可造成BAEP波幅(Amp)和潜伏期(PL)

的改变。波幅一般反映受刺激后引起同步性放电神经元的数量的多少,波幅的改变可提示早期病理性功能改变。潜伏期的延长则提示从刺激点到反应波之间的神经传导通路的缺陷。较严重的病损可引起波形难以区分。 儿童从出生到3岁是大脑可塑性最强的阶段,该阶段的听觉形成和语言刺激是语言发育的关键,任何程度的听觉缺陷都会阻碍语言的发育。 有资料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儿童BAEP提示存在脑干中枢性听路损害占28.6%,语言发育障碍儿童BAEP示脑干中枢性损害占1 2.8%。且在实际工作中还发现,有50%左右语言发育障碍的儿童有BAEP波阈值正常的情况,其Ⅴ波潜伏期、Ⅰ~Ⅴ波间期在同龄的2 SD左右(<2.5SD),这是否亦提示临床这些患儿脑干中枢性听路功能欠佳影响了其语言的发育,有待进一步统计论证。 脑瘫患儿脑干传导系统受损害多,主要累及上橄榄核以上的高位脑干神经传导系统。脑瘫患儿中常并存听路损害,并多见脑干损害。因此测定脑瘫患儿BAEP可了解患儿的听路损害属周围性或脑干性,还可从脑干性受损的异常波型,结合临床,来协助对小儿脑瘫的诊断。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与脑干其他结构的发育基本一致,故BAEP检测不仅可反映脑干听觉功能的发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整个脑干功能的发育状态,用BAEP研究脑瘫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有无异常也是可行的。

视觉诱发电位(VEP)

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EVP)是大脑皮质枕叶区对视刺激发生的电反应,是代表视网膜接受刺激,经视路传导至枕叶皮层而引起的电位变化。 实际应用 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是指给予神经系统某一部位适宜刺激,在神经系统相应部位所记录到的电位变化。通常把与刺激信号有严格关系的特定反应电位称为特异性诱发电位,这种特异性诱发电位是诱发信息以神经发放形式,在神经通路不同水平上不断组合形成的一系列神经电活动。由于诱发反应与诱发刺激之间在时间上有恒定的关系,因此根据神经冲动传导时间便可以判定诱发电位中不同的反应所代表神经通路的水平。如果某一水平发生病变或功能障碍时,诱发电位的相应部分就会出现潜伏期、波幅及波形的改变。一般地说:(1)F-VEP异常提示视网膜至视皮层之间的病变,异常程度与视功能障碍程度相一致,视网膜病变通过ERG 可以识别;(2)F-VEP正常、P-VEP异常提示屈光系统的病变,屈光系统的病变通过眼科常规检查可以验证;(3)F-VEP正常、P-VEP正常表示视功能正常;(4)F-VEP 正常、P-VEP检查不配合或眼科常规检查正常提示自诉的视功能障碍情况不真实。 眼球钝挫伤致眼部毁损,符合重伤第十条的评定为重伤。造成视力障碍的,按障碍程度进行评定。VEP除对视功能障碍可以进行定量评定外,对于各种视功能障碍的病变也有一定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虽然VEP是一种客观评定视功能的方法,但在法医学鉴定中应用还注意以下问题:(1)VEP属于皮层电位,精神状态对VEP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测试中应保持被试者处于清醒、安静的状态。(2)对于P- VEP的测试结果判定,要特别注意被试者的注视程度,注视不良可以造成P-VEP的潜伏时间延长,波幅降低甚至消失,对此不要误认为视功能的障碍;(3) 个别视野严重损伤的患者,虽然有时视力较好(0.1~0.3),但也可以造成VEP的无波,因此在分析VEP结果的同时要注意中心视功能和周边视功能情况。 (4)视力低的患者其VEP、ERG不一定就会出现异常,这可以作为伪盲的一种鉴别手段,伪盲的VEP、ERG均正常。 研究结果证明,应用ERG和VEP可以诊断视觉通路上的病变,能客观、定量、定位地评价视功能障碍的类型和程度。VEP是目前视神经病变最敏感的客观检查方法,借此可以对临床诊断进行进一步确认。应用ERG和VEP,能准确反映病情,可以作为眼外伤鉴定的客观指标,在法医临床学中意义重大。结合眼科常规检查可以识别伪盲和明显夸大视功能障碍者。 使用目的 传统的眼球跟踪方式是一种比较直接和容易理解的人机接口方式,但实现起来有一定的技术障碍,为此,探索一种可以利用视觉诱发电位信号区分受试者所注视的目标的实验方法.方法:选择2004-06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的工作人员6名,男4名,女2名,年龄24~43 岁.采用双计算机和Active One生理信号测量系统建立了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实验系统,计算机屏幕上闪烁的小方块代表不同的注视目标,受试者注视其中一个目标30 s,对检测到的脑电信号采用累加平均法和频谱分析法进行分析处理,提取视觉诱发电位.结果:6名受试者,共36次试验,实验数据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应用该系统分析实验数据波形,均能分辨出视觉诱发电位信号.结论:当多个刺激目标进入视野,检测出的视觉诱发电位是由受试者所注视的刺激目标引起.瞬态视觉诱发电位和稳态视觉诱发电位均可以判别注视目标,视觉诱发电位适用于脑机接口研究. 临床价值 视觉诱发电位(VEP)是了解从视网膜到视觉皮层,即整个视觉通路功能完整性检测。通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诊断意义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诊断意义 听觉传导通路主要由3级神经元组成。第1级神经元为双极细胞,其胞体位于耳蜗内的蜗(螺旋)神经节内。周围支至内耳的螺旋器(Corti器);而中枢支组成蜗神经,入脑桥终于蜗神经核。第2级神经元的细胞体在蜗神经核内。它们发出的纤维一部分形成斜方体越到对侧向上行,另一部分在同侧上行。上行纤维组成外侧丘系,其大部分纤维止于内侧膝状体。第3级神经元的细胞体在内侧膝状体内。其轴突组成听辐射,经内囊枕部至颞横回(是大脑皮层的中枢部分,相当于人的头部两侧太阳穴上方,大脑的这部分叫颞叶,领叶中间横的凸起的一条叫颞横回,是听觉神经细胞的密集处,它对外界声音起着精确的分析综合作用)。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一项脑干受损较为敏感的客观指标,是由声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上的电活动,能客观敏感地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BAEP记录的是听觉传导通路中的神经电位活动,反映耳蜗至脑干相关结构的功能状况,凡是累及听通道的任何病变或损伤都会影响BAEP。往往脑干轻微受损而临床无症状和体征时,BAEP已有改变。 BAEP是耳机发放短声刺激后10ms内记录到的6~7个阳性波。这些波存在多位点复合性起源可能性,但也可简单地认为Ⅰ波是听神经动作电位,Ⅱ波起源于耳蜗神经核,Ⅲ波来自脑桥上橄榄复合核与斜方体,Ⅳ波与Ⅴ波分别代表外侧丘系和中脑下丘核,Ⅵ波与Ⅶ波是丘脑内膝状体和听放射的动作电位波形。因此,Ⅰ、Ⅱ波实际代

表听觉传入通路的周围性波群,其后各波代表中枢段动作电位。波Ⅰ~波Ⅴ等前5个波最稳定,其中波Ⅴ波幅最高,可作为辨认BAEP 各波的标志。正常情况下,波Ⅱ与波Ⅰ,或波Ⅵ与波Ⅶ常融合形成复合波形。 Ⅰ波潜伏期代表听觉通路的周围性传导时间,而波Ⅰ~波Ⅴ波间潜伏期(IPL)系脑干段听觉中枢性传导时间,也代表脑干功能的完整性。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与脑干其他结构的发育基本一致,故B AEP检测不仅可反映脑干听觉功能的发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整个脑干功能的发育状态〔有资料显示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BAEP 异常率为64.3%,语言发育障碍儿童BAEP异常率为56.6%,高胆红素血症患儿BAEP异常率为52.6%,脑瘫患儿BAEP异常率为52. 4%。 引导不出BAEP,可以考虑为听神经近耳蜗段的严重损伤;波I或波I、II之后各波消失,可考虑听神经颅内段或脑干严重病损。BAEP各波绝对潜伏期(PL)均延长而且双侧对称, 如I-V潜伏期(I PL)不长,则可能为传导性耳聋直至听神经近耳蜗段病损;倘若I-V IPL延长,则可能提示脑干听通路受累。 引导不出波I,但其后各波尚存在而且PL延长,可用下述方法做出临床判断:第一,如果III-V IPL正常,则病损可能发生在脑干听通路下段或神经;第二,测量波II之前的负波峰至波V峰或负峰之间的传导时间,可帮助分辨蜗性病变和蜗后病变;第三,波I、III

视觉诱发电位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视觉诱发电位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 1.判断视神经、视路疾患。 2.鉴别伪盲。 3.监测弱视治疗疗效。 4.判断合并皮质盲的神经系统病变的婴幼儿的视力预后。 5.判断婴儿和无语言能力儿童的视力。 6.对屈光间质浑浊患者预测手术后视功能。 7.在视交叉部的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视觉诱发电位(VEP)监测, VEP振幅下降提示视路系统受到手术干扰。 【禁忌证】 无法配合检查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基本技术 (1)电极:用ERG盘电极。记录电极放在枕骨粗隆上方

2.5cm 处的2O 位,参考电极放在鼻根上12cm 处的z F 位、耳垂 或乳突处,地电极放在另一侧耳垂或乳突处。如用双通道或多通道测定,记录电极也可置于1O 和2O 位(分别在2O 位左右各2.5cm 处)。 (2)刺激方式 ①图形刺激:使用瞬态翻转图形VEP 。记录系统的带通为0.2-1. OHz,200 -300Hz;分析时间250ms ,也可用500ms;叠加次数100-200次。刺激野>20°,方格为50’,对比度>70%,平均亮度接近30cd/2m ,翻转间隔时间0.5 s 。平均亮度取刺激屏中心和周边几个位置亮度的平均值。 ②闪光刺激:使用氙光或发射二极管作刺激光源,亮度5cd/(s ?2m ),屈光间质浑浊时亮度可达50cd /(s ?2m )。背景光亮度为3cd /(s ?2m ),屈光间质浑浊时亮度可达30cd /(s ?2m )。刺激间隔为1s 。闪光刺激用于屈光间质浑浊的患者,常选用7.5 Hz 以上的稳态反应。 2.检查前准备瞳孔保持自然状态。安放电极部皮肤用乙醇祛脂,安放后测量皮肤电极电阻,要求电阻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铜陵有色职工总医院朱荣志 (一)刺激技术和参数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检测的刺激形式,临床常用为短声(click)刺激(click咔嗒声的实际频率取决于耳机、扬声器与患者外耳、中耳情况,常用耳机频率在2KHz或4-7KHz;人耳低强度短声兴奋区在2-4KHz,高强度者在2-8KHz)。短声的极性分为疏波短声和密波短声,临床常用疏波短声,因其I波较高,易于辨认。刺激强度有两种表示方法:一为听力级(HL),是就一组听力正常青年受试者,对刺激声的主观反应阈的平均强度;二为感觉级(SL),是受试者单耳刺激的主观阈值强度。对于听力正常的人,同一声强的SL和HL所检侧的BAEP,结果无明显差异;对于听力不正常的人,则必须用SL校正。临床常用声强为60~80dB (Sl或HL)。刺激速率的范围应包括0.5~100次/s,常用11~31次/s。刺激顺序一般采用单耳分侧刺激。另外,临床上要用低于刺激声30~40hB声强的白噪声掩蔽对侧耳。 (二)记录技术和参数: 经频谱分析,BAEP的优势高频在1000Hz左右,因而滤波带通高频止点至少为2000Hz,最好为3000Hz;低频截止点用100或150Hz,以滤去背景慢波,分析时间10~20ms,平均叠加1000次,如在病理情况下波幅降低,则可增加到2000次或更多高。在电极安放上,记录电极一般采用表面电极,置于头顶(Cz)或前额(FPz)均可。以刺激的同侧耳垂(Ai)或乳突(Mi)为参考,导联组合法通常用两导:C z-Ai(Mi)和Cz-Ac(Mc),增加对侧耳部为参考的目的是,该导联可记录到II-V波,且波IV、V波分化比较清楚,有助于分辨Cz-Ai导联的V波,也可间接提示产Cz-Ai导联I 波可能位置。 (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发生源(附图-ABR各波来源示意图) 波I产生于与耳蜗紧密相连的一段听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或为与毛细胞相连接的听神经树突的突触后电位。波II可能具有两个发生源,一部分与听神经颅内段有关;另一部分与耳蜗核有关。波III与内侧上橄榄或耳蜗核的电活动有关。波IV可能源于外侧丘系及其核团(脑桥中上段)。波V源于外侧丘系上方或下丘(脑桥上段或中脑下段)。波VI和VII,推测可能分别源于外侧丘系和听放射。当然,界面电位(junctionary potential)的理论和它在BAEP发生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09-8-4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是一种较准确的客观测听法。测试时病人无痛苦,不受病人主观意志及意识状态的影响。 一、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检测 1.电极的放置听觉脑干电位测听为远场电位记录,记录电极放于颅顶或乳突,参考电极置于对侧耳垂或乳突,前额电极接地并与前置放大器输入盒连接。 2.刺激声信号多采用短声,刺激重复率每秒10~20次,叠加1000次;多通过单侧或双侧耳机给声,对侧耳给予白噪声掩蔽。一般采用70-80dB刺激声强度开始为宜,检测时受检者需要完全放松,也可在睡眠、麻醉或昏迷状态下进行。 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分析 在较强声刺激,如60~80dB声刺激下可从颅顶记录到7个波形,主要为Ⅰ~Ⅴ波,分别主要由听神经(波Ⅰ)、耳蜗核(波Ⅱ)、上橄榄核(波Ⅲ)、外侧丘系( 波Ⅳ)、下丘核波Ⅴ)产生。其中,I、III、V三个波较稳定。 1.各波的潜伏期Ⅰ波的潜伏期约2ms,其余每波均相隔约1ms。 2.波间潜伏期即中枢传导时间,各波间时程在给予60dB以上刺激强度时,各波间期相对较稳定,因此,可作为中枢性病变诊断的可靠指标,多采用Ⅰ~Ⅲ波、Ⅲ~Ⅴ波和Ⅰ~Ⅴ波的测量,以Ⅰ~Ⅴ波最常用,一般为4ms。 3.两耳间各波潜伏期比较一般侧间差别不超过0.2ms。 4.波Ⅴ反应阈成人波Ⅴ反应阈一般高于行为测听阈10~20dB,因此可作为客观听阈检测;婴幼儿反应阈比成人高,但与其行为反射阈相对较低,这对聋耳的早期发现有较大价值。 三、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临床运用 1.客观听力测试适用于不合作的新生儿、婴幼儿和主观测试困难的成人,也适用于非器质性聋、职业性聋的判断、精神或神经系疾病的病人,可通过脑干电位测听确定其听觉功能的状态。 2.脑干肿瘤脑干肿瘤、小脑脑桥肿瘤压迫脑干时,可致各波潜伏期的延长,压迫听神经则可致波Ⅴ潜伏期延长,甚至消失,双潜伏期比较相差超过0.3ms。 3..脑干炎、脑干血管梗塞、出血、脑干损伤常导致I-V波异常改变,特别是波间期延长,波形变异甚至消失。 4.耳聋的定位诊断传音性聋病人,脑干电位测试不能得到满意结果,表现波Ⅴ的反应阈提高,但潜伏期延长。对神经性聋,特别对听神经瘤诊断,具有明显的价值:较小肿瘤波Ⅴ潜伏期可正常,但双耳差值常超过0.4ms,随肿瘤增大,脑干电位变化可更趋明显,多表现波Ⅱ以后潜伏期延长而波Ⅰ正常,超过 4cm大的肿瘤,将使各波全部消失。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诊断意义

听性脑干反应(ABR)的临床应用

听性脑干反应(ABR)的临床应用 张敏 段吉茸 听力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听力损失的程度、性质以及病变的部位。通常分为二类,主观测听法和客观测听法,我们通常使用的纯音测听、小儿行为测听和言语测听都属于前者,需要患者对于刺激声作出反映;而不需要患者对刺激声作反映的客观测听法包括声导抗测听、听觉诱发电位、耳声发射和多频稳态等。我们现在向大家介绍客观测听方法之一——听性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 当一定强度的声音刺激听觉器官时,听觉系统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电活动,称为听性诱发电位(AEP)。听觉诱发电位仪是检测中枢神经系统在感受外界或内在刺激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电活动的一种现代化设备,它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将声音诱发出的微弱电反应从脑电等背景中提取出来,并在头皮上记录。它提供听觉系统电生理方面的客观证据。我们将要谈到的听性脑干反应只是听觉诱发电位的一部分。 听性脑干反应测听的操作技术 在进行ABR测试之前,应先了解病史。通过询问病史,了解测试的目的、听力减退的病史,有无头部外伤、饮酒,用药史,有无内科和神经科疾患。 受试者仰平卧与床上,放松,安静不动。儿童可服水合氯醛(镇静剂)。 电极位置:作用电极放置在颅顶,参考电极放置在同侧耳垂内侧,额部接地,一般用银盘电极加导电膏,其目的是为了使极间电阻小于4kΩ。 刺激声:临床上对婴幼儿各种耳聋判断与监护一般采用非滤波的广谱短声,它的频谱在0.5K~10KHz之间,包含纯音成分较多,几乎能引起全基底膜振动,所以,可更准确地了解听力。刺激间隔时间为75mss,耳机给声。 听力正常人在接受短声刺激后,10毫秒可从颅骨皮肤表面描记出7个正相波,称之为ABR,依次用罗马数字来表示即波Ⅰ,Ⅱ,Ⅲ,Ⅳ,Ⅴ,Ⅵ,及Ⅶ。计算各波之间相差的时间及能引出波形的最小声音,可以客观地评估听力的状况和脑干病变。这七个波并不是每人每次实验都能出现。ABR在70~80dB出现率最高。随着刺激声减弱,各波出现率也逐渐降低,至20db时,仅保留Ⅴ波,故波Ⅴ最接近听力计测定的阈值,是ABR中的主波,其次,临床意义较大的波是波Ⅰ和波Ⅲ。 在能清晰辨认Ⅰ,Ⅲ和Ⅴ时,或证实对每只耳刺激都不能引出时,检查才可结束。 正常人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如图: 临床上是通过量取各波的振幅和潜伏期(即从刺激开始到达波峰的时间)来判断病变的有无和病变的部位。这里我们主要介绍波Ⅰ,Ⅲ和Ⅴ,讨论其各自的意义。

脑干诱发电位

脑干诱发电位---ABR 图片: 脑干诱发电位是一种较准确的客观测听法。测试时患者无痛苦,不受患者主观意志及意识状态的影响,但需要完全放松,也可在睡眠、麻醉或昏迷状态下进行。 (1)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图5-4) 在较强如60~70分贝的声刺激下可从颅顶记录到7个波形,主要为I~V波,分别由蜗神经(发出波I)、耳蜗核(发出波Ⅱ)、上橄榄核(发出波Ⅲ)、外侧丘系(发出波Ⅳ)、下丘核(发出波V)产生。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几个正常值如下。

①各波的潜伏期:I波的潜伏期约2毫秒,其余各波均相隔1毫秒。 ②波间潜伏期:即中枢传导时间,各波间时程用不同刺激强度仍较稳定,因此,可作为中枢性病变诊断的可靠指标,多采用I~Ⅲ波、Ⅲ~V波和I~V波的测量,以I~V波最常用,一般为4毫秒。 ③两耳间V波潜伏期比较:一般差别不超过0.2毫秒。 ④V波反应阈:成人V波反应阈一般高于行为测听阈10~20分贝,因此可作为客观听阈测定;婴幼儿反应阈比成人高,但与其行为反射阈相对较低,这对聋耳的早期发现有较大价值。 (2)脑干电位描记 ①电极的放置:脑干电位测听为远场电位记录,记录电极放于颅顶或乳突,参考电极置于对侧耳垂或乳突,前额电极接地,前置放大器应放于近受试者位置。 ②刺激声信号:多采用短声,刺激重复率每秒10~20次,通常叠加1024次;多通过单侧耳机给声,必要时,对侧耳给声掩蔽,亦可通过扬声器、声场给声;一般采用70分贝刺激声强度开始为宜,然后用下降法,每次降低10~20分贝,至V 波不能再辨认为止。

(3)脑干电反应测试的临床运用 ①客观听力测试:使用于不合作的新生儿、婴幼儿和主观测试困难的成人,也适用于非器质性耳聋、职业性耳聋的判断、精神或神经系疾病的患者,可通过脑干电位测听确定其听觉功能的状态。 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小脑脑桥肿瘤压迫脑干时,可致各波潜伏期的延长,压迫听神经则可致V波潜伏期延长,甚至消失,双耳潜伏期比较相差超过0.3毫秒。 ③耳聋的定位诊断:传音性耳聋患者,脑干电位测试不能得到满意结果,表现V 波的反应阈提高,但潜伏期延长。对神经性耳聋,特别对听神经瘤诊断,具有明显的价值:较小肿瘤V波潜伏期可正常,但双耳差值常超过0.4毫秋,随着肿瘤增大,脑干电位变化更趋明显,多表现Ⅱ波以后潜伏期延长而I波正常,超过4厘米长的肿瘤,将使各波全部消失。 听性脑干反应测听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是利用声刺激诱发潜伏期在10ms以内的脑干电反应,检测听觉系统与脑干功能的客观检查。用每秒20~30次短声刺激,记录电极放置在前额发际皮肤上,参考电极置于同侧耳垂,以远场方式记录和放大和叠加1000次。脑干听性反应由潜伏期1~10毫秒的7个正波组成。各波的主要来源与正常人的平均潜伏期见(下图)。 临床上采用最稳定的I、Ⅲ、V波潜伏期,Ⅰ~Ⅲ、Ⅲ~V、I~V波的峰间期,

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系统研制(开题)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系统研制 学院:信息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年级:2008级 姓名:钟超 学号:0815232045 指导老师:闫阎铮峥 时间:2012.3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的人机接口方式。它是不依赖于脑的正常输出通路(外周神经系统及肌肉组织)的脑-机(计算机或其它装置)通讯系统(文献)。100多年前,科学家Hans Berger第一次记录了脑电波(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人类对大脑的开发从此进入了新的时代(文献)。之后的研究表明,不仅大脑中充满电活动,而且这些脑电波并非杂乱无章。这些电活动和人的精神状态,情绪活动,大脑健康程度都有莫大的关系。BCI是一项涉及医学,神经学,信号检测,信号处理,模式识别等多学科交叉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Jacques vidal的研究拉开了BCI 的序幕(文献)。 脑-机接口的一个重要用途是为那些思维正常但有严重运动障碍的患者提供语言交流和环境控制途径,提高其生存质量。脑-机接口技术在工业、航空、军事等领域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它正成为脑科学、康复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及人机自动控制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脑-机接口的研究正处于发展阶段,现有的脑-机接口系统还存在通讯速度低、效果不稳定等技术障碍。视觉诱发电位是神经系统接受视觉刺激所产生的特定电活动,发生于特定的时间及特定的部位,相对比较容易检测,适合于脑-机接口应用。只要使用者视觉功能正常,就可以利用视觉诱发电位信号实现脑机接口。采用该方法,使用者无需训练或只需少量训练。(视觉诱发电位VEP和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是有区别的,这里加一段SSVEP 的定义,从内容上从前述VEP过度过来)目前,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技术已有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内容 脑电信号反映了大脑神经元的生物电活动,记录和分析脑电信号时是人们了解大脑的途径之一。1875年英国科学家Caton记录到了动物大脑皮层的电活动。1929年,英国科学家Berger第一次发表了关于人的脑电波的研究。1936年以后,脑电图学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并与临床相结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脑电图检查现已在神经精神科的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经发现许多脑病和精神疾病与EEG异常相关。EEG也常用于睡眠分析、麻醉深度监护等。(具体年代后的研究应标明出处,参考文献) 脑电来自大脑神经组织的电活动。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具有生物电活动,因此大脑皮层经常有持续的节律性电位改变,称为自发电活动。自发脑电图的波形分类,主要是依据其频率的不同来划分的。在不同条件下,波形频率的快慢可能有显著地差别,每秒0.5-3次的称为δ波,每秒4-7次的波称为θ波,每秒8-13次的波称为α波,每秒14-30次的波称为β波,如图1.1所示。一般来说,频率慢的波其波幅常比较大,而频率快的波其波幅就比较小。例如,在成年人头上皮上引导时,δ波可有20-200μV,α波有20-100μV,而β波只有5-20μV。 图1.1几种脑电波号波形(不是自己的图,标明出处)除自发脑电外,还存在诱发脑电信号,也称为诱发电位。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是神经系统接受内、外界“刺激”所产生的特定电活动。诱发电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报告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论:左侧大致正常、右侧异常。 患者信息:男5岁福建福州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 目前宝宝语言交流能力比较差。 检查记录:以110dB短声分别刺激左右耳,诱发双侧Ⅰ、Ⅲ、Ⅴ波波形及重复性尚可,左侧Ⅰ波潜伏期正常,Ⅲ、Ⅴ波潜伏期正常高值;右侧Ⅰ波潜伏期正常、Ⅲ、Ⅴ波稍延长。 2011-5-19 22:29 我们先要明确一下BAEP是用来干吗的。 当用一定音量刺激人体听器官,听觉系统会产生一系列的电活动,在头部记录可以采集到这一系列电生理活动,通过分析电生理活动的波形,来判定听通路是否有异常。 一般来说听觉诱发电位检查主要看I\III\V波,其中I波由听神经纤维产生,III波由桥脑产生,V波由下丘(中脑)产生。 正常的听通路,在110dB刺激下,I\III\V波应该比较清晰,潜伏期正常,且重复性好,这表明从耳朵一直到大脑皮层的听通路正常。从检查结果看,左侧听通路桥脑、中脑产生波形有些滞后。右侧正常。低到60dB能引出V波来,也没什么问题。 小孩的听通路是会不断发育的,不用太担心,而且BAEP也是人体最微弱的信号了,测量有偏差很正常。只要日常听力没什么障碍,也没有其它异常体征,观察一段时间再去做一下看看,就能知道具体情况了。 不用太担心,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注意一下孩子听觉方面的情况,同时观察一下有无异常体征即可,过段时间再去测。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报告 女30岁来自辽宁 健康咨询描述: 我左耳耳鸣一个月了,去耳鼻喉科检查,耳朵各项指标都正常。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报告结论:各波潜伏期、间期均正常。右耳III-V间期大于I-III间期。其中III -V间期为1.98,I-III间期为1.92。经颅多普勒诊断报告是:脑动脉血管痉挛。右侧大脑前动脉、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未见异常血流。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S-T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