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基本知识

外科基本知识
外科基本知识

01 外科创伤

1,什么是清创术?

清创术是将开放污染的伤口经过伤口清洁后变为接近无菌的伤口,从而为伤口闭合与深层组织修复创造条件。清创一般应争取在伤后8小时内进行,原则上伤口处理越早、越细致、彻底,效果越好。

3.清创后如何掌握伤口缝合?有几种类型?

清创后伤口缝合有三种方式:一期缝合、延迟缝合、不缝合。

5 伤口愈合有几种类型?

一期愈合:系指组织缺损由原来性质的细胞来修复,以恢复原有的结构与功能。

二期愈合:(癫痕愈合)指某种组织创伤不能靠原来性质的细胞修复,而由其他性质的细胞,即通过纤维组织增生来代替,故又称为“癫痕愈合”。

7何谓挤压伤与挤压综合征?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有哪些?

压伤是指肌肉丰富的部位较长时间受重力压迫或挤压后所造成的复杂而严重的创伤。在挤压伤的基础上发生休克,受压组织变性坏死,并出现以肌红蛋白尿、高钾血症等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时称为“挤压综合征”(crushing syndrome)。

9.挤压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是什么?

低血容量休克。

肌红蛋白尿与急性肾功能衰竭。

代谢性酸中毒及高血钾症。

贫血、出血倾向,重者可发生DIC。

11.怎样治疗挤压综合征?

补液:

碱化尿液

利尿

防治水中毒

防治高血钾,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血液净化

抗感染治疗

12.机体创伤后高代谢的应激反应有哪些特点?

导致创伤后高代谢反应的主要原因是神经内分泌反应及细胞因子作用的共同结果。

应激状态下,下丘脑一垂体-肾上腺素轴过度兴奋,使一些内分泌激素如儿茶酚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分泌增多,而胰岛素下降及胰岛素阻抗出现等;

脂类调节因子: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前列腺素PGE2、血栓素A2(TXA2)和白三烯B4(LTB4)等。创伤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激活,致热源释放增加,作用于膜磷脂l花生四烯酸系统。通过环氧化酶途径合成前列腺素增多,后者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控制体温,调节垂体激素释放,参与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儿茶酚肢的释放

细胞因子类:TNF、IL-1、6和淋巴因子等,其中TNF可能起着重要的启动作用。

16 机体在严重创伤应激时应如何掌握营养支持?

支持底物由碳水化合物、脂肪、氨基酸等混合组成;

减少非蛋白质热量中葡萄糖负荷,40~50%非蛋白质热量由脂肪提供

每日蛋白质供给高于一般病人,每日约为2.5g/kg;

降低提供的非蛋白质热量,每日145kJ/kg,热量:氮量=418KJ:1gN。

休克的病理生理:

1.循环的变化:

●血容量减少

●心功能障碍

●血液分布变化

●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收缩期

微循环扩展期那个

微循环衰竭期

2.代谢变化

3.肾血流↓→醛固酮↑→

4.内脏器官继发损害:

休克的一般监测“

1.血压

2.脉氯

3.尿量

4.精神状态

5.肢体体温、色泽

休克的特殊监测

1.中心静脉压

2.肺动脉楔压

3.心排出量和心脏指数

4.动脉血气分析

5.动脉乳酸测定

6.DIC指标测定

MODS的发病基础:

1.严重损伤

2.脓毒血症

3.严重的急腹症

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

二外科感染

17 什么叫外科感染?

●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于创伤、手术、器械检查或插管后并发的感染。包括:●一般感染:如疖、痈、蜂窝组织炎、脓肿等。

●特异性感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等

●发生在手术伤口、创伤或其邻近的感染:如伤口化脓伤口蜂窝组织炎等。

●手术后在远离伤口部位的感染:如隔下脓肿、盆腔脓肿等。

●在器械检查或插管后发生的感染。

18.外科感染具有哪些特点?

●大部分由几种细菌引起

●明显而突出的局部症状。

●病变比较集中在某个局部,病变常是器质性的

●发展后常引起化脓、坏死等,使组织遭到破坏,愈合后形成瘫痕组织,并影响功能。

19 什么叫非特异性感染?其临床特征是什么?

即化脓性感染或称作一般感染。其特征是同一种致病菌可以引起几种不同的化脓性感染,而不同的致病菌又可引起同一种疾病。其临床上的共同特征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20.什么是特异性感染?

由一种细菌引起的某一种特定性的感染称为特异性感染。

如结核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等。

21 怎么区分外科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及亚急性感染?

病程在3周以内者称为急性感染,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感染,介于两者之间称为亚急性感染。

22.什么叫条件性感染?

又称为机会感染,指平常为非致病或致病力低的病原菌,由于数量多和毒性增大,或人体抵抗力低下,乘机侵人而引起的感染。

23.什么叫疖?

●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称为疖。

●出现以毛囊为中心的圆锥形隆起,局部红、肿、热、痛。2-3日后,肿块中央出现黄白色脓头,一般无全

身症状。

●感染较著时区域淋巴结肿大、疼痛。

●发生在血液丰富部位的疖,

25.为什么面、唇、其部疖有畏寒、发热、头痛等症状?

所谓面部危险三角区,系面部静脉的回流区域,而面静脉的特点是静脉瓣膜很少或缺如,故感染可沿面静脉逆行扩散,经内毗静脉和眼静脉侵人颅内,发生严重的海绵状静脉窦炎。

27.什么叫痈?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侵人多个毛囊及其所属的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叫做痈。多个疖融合而成的亦称

为痈。痈常发生在厚韧皮肤处,如颈项和背部,分别俗称“对口疮”和“搭背”。

●早期出现酱红色炎症浸润区,高出皮面,与正常皮肤界限不清;

●接着出现多个散在的粟粒状脓栓,从中央开始慢慢液化脱出,状似蜂窝,患处剧痛。

●病人常有轻度寒战、发热、全身不适。

●易并发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静脉炎。

31.什么叫急性蜂窝组织炎?

●皮下、筋膜下或肌间隙蜂窝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称为急性蜂窝组织炎。

●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菌。

●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蜂窝组织炎由于链激酶和透明质酸酶的作用病变扩展迅速,能引起败血症。

●由葡萄球菌引起的蜂窝组织炎则比较容易局限为脓肿。

34.什么叫丹毒?

●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称为丹毒。

●致病菌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多从体表小伤口或足癣病灶处侵人,如发生于面部和下肢。

35 丹毒有哪些临床症状?

●起病急,常有头痛、畏寒、高热。

●下肢或面部出现片状玫瑰色皮损,界限清楚,以手指轻压,红色即可消褪,抬起手指;红色迅速恢复。皮损

向四周蔓延,边缘隆起,中央部脱屑,呈棕黄色。病人自觉患部灼痛。区域淋巴结常肿大疼痛。

●白细胞计数增多。

●反复发作的丹毒有时可造成橡皮肿。婴儿、老年体弱者易并发败血症、肺炎。

37.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结炎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急性淋巴管炎表现为肢体上一条或数条红线向近侧延伸,有压痛。

●所属淋巴结常肿大、疼痛,表示淋巴结亦有急性炎症。

●早期发炎的淋巴结有压痛,可以推动,后期可粘连成块,甚至发红、水肿。

●仔细检查,常可发现肢端有皮肤破损或手、足癣继发感染。

●严重者,可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白细胞计数增多。

39.什么叫脓肿?

急性感染后,组织或器官内组织坏死、液化后形成局限性脓液聚集,并有一完整脓腔壁者,叫做脓肿。

53 什么是败血征:

细菌进入血液循环,持续存在,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引起全身症状。

59.什么g4革兰染色阳性细菌败血症?

●一般无寒战,发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

●面色潮红,四肢温暖,常有皮疹及消化道症状。

●可出现转移性脓肿。

●易井发心肌炎,发生休克较晚

●病人多呈请妄和昏迷状态。

61.何谓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 败血症称为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多以突发寒战为初发症状,呈间歇性发热,严重时体温不升,或低于正常。

●有时白细胞计数增多不明显或反而减少。

●休克发生早,持续时间长。

●患者四肢厥冷,出现发纶,少尿或无尿

●多无转移性脓肿。

66.引起破伤风的毒素主要有哪些?

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外毒素有神经毒素(又称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

●神经毒素:是主要的外毒素,是引起肌肉紧张和痉挛的直接原因。侵犯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细胞,再累及脑

干和中枢神经系统。它能与神经节苷脂结合,封闭脊髓抑制性突触,阻止其释放抑制冲动的传递介质,使上下神经元之间正常的抑制性冲动受阻,形成中枢性超常反射而致骨骼肌痉挛。

●溶血毒素。对氧和热均敏感,能溶解红细胞,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心肌损害。

67.破伤风在临床上有哪些表现?

●前驱症状无特征性,主要表现为肌肉紧张和酸痛。以张口不便为特点。

●发病后的典型临床表现是肌肉紧张强烈收缩。最先发生在嚼肌,以后顺序为面、颈项、背腹、四肢、隔和肋

间肌。病人起始感咀嚼不便,张口困难,随后牙关紧咬,面部呈苦笑面容,身体呈角弓反张状,四肢呈屈膝、弯肘和半握拳姿态。

●任何轻微的外界刺激均可诱发阵发性痉挛。

●发病时病人的神志始终清楚,感觉也无异常。

●病程一般3-4周,自第二周起症状逐渐缓解。

68.破伤风的主要并发症有田些?

破伤风的主要并发症是本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主要包括:

●肺不张和肺炎

●窒息

●循环衰竭:

●酸中毒:

●肌肉断裂和骨折,尿储留。

69 如何治疗破伤凤?

●镇静剂:首选安定、合氯醛。

●气管切开:

●在麻醉师的配合和控制呼吸的条件下应用肌肉松弛剂:

●出现高热时可用氢化考的松每日p-3(Xha;心动过速、多汗者,给予心得安每次10-20mp肌注。血压升

高时给予利血平每次l-Zms肌注。昏迷有脑水肿者,给予脱水剂。

病因治疗

●抗毒素:皮试阴性后即可给予破伤风抗毒素(TAT)4万~8万U加人500-l000毫升葡萄糖溶液中静脉缓

滴。皮试阳性者则采用脱敏法注射。由于抗毒素浓度可维持7-17天,故不必重复用药。

●抗生素:一般采用青霉素每日80万一120万U,灭滴灵lgl日

●伤口处理伤口未愈合者需在应用镇静剂和TAT后彻底扩创,术后不宜采用缝合或包扎,伤口外敷3%双氧

水或l:5000高锰酸钾溶液。

●防治并发症痉挛发作时要保护病人以防舌咬伤或骨折等。

70.什么气性坏植?

●产气荚膜梭菌为主的多种梭菌所引起的大面积肌肉坏死,故又称梭菌性肌坏死,是

一种迅速发展的严重急性感染。

●伤口剧痛进行性加重,其程度超出一般的伤口,服用止痛药无效。

●伤口周围出现皮下捻发音。

●伤口软组织肿胀,进行性加重。

●伤口恶臭。

●迅速出现软组织坏死,伤口周围皮肤发亮、苍白,很快转为紫红色,最后变成灰黑

色,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并从伤口中流出恶臭的浆液性或血性液体。

●体温不高,而脉搏却很快,提示毒血症的出现。

●患者表情淡漠、神志恍腐、烦躁不安、握妄,最后出现多器官脏器衰竭。

●实验检查可见贫血,伤口的分泌物中能找到革兰阳性的短粗杆菌。

72.如何治疗气性坏疽?

●立即敞开伤口,切除无生机的肌肉,伤口用大量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经常更换敷料。

●应用抗生素,病菌对青霉素和甲硝哩

●高压氧治疗。

●对症和支持治疗。

●隔离措施。将病人隔离,所用敷料一律焚毁,将病人用过的一切衣物和器材均单独收集,进行消毒。

73 什么叫坏死性筋膜炎?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以广泛而迅速的皮肤、皮下组织和筋膜坏死为特征的软组织感染,伴有全身症状。

●多伴有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损害。

●多发生在皮肤微小创伤或手术后。

●早期局部体征常较隐匿而不引起病人的注意。随后出现皮肤充血、红肿、发热、灼痛或麻木。数日后病变迅

速发展,皮肤红斑范围扩大,呈暗紫色,出现水泡,可坏死脱落

●局部体征轻微,但全身症状多已严重,如发热、寒战。

●低血压、心率增快及精神症状,可出现感染性休克。

74.什么叫感染严重度评分(SSS)?

SSS是根据感染所致的器官衰竭的范围及程度而提出来的,涉及7个器官系统。对衰竭的程度分为0-5级,取三个衰竭器官的最高分,计算出这三者的平方和,即求得感染严重度的分数。评分系统的理论值范围是0-75分,若将40分作为预测死亡的临界值,则SSS评分的精确率为77%。

03 肿瘤与肿瘤的综合治疗

93.癌细胞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是什么?

●自主性

●浸润性和转移性

●遗传性

●分化异常特性

●膜结构异常及细胞器简化

●代谢异常

94.肉瘤与癌的主要鉴别点有哪些?

1.起源不同:只要来自内胚叶、外胚叶,也可来自中胚叶。主要来自中胚叶,也可来自神经外胚叶。

2.组织来源:上皮组织;多来自间叶组织或原始中胚叶组织。

3.肿瘤部位:体表或内脏;多位于躯干和四肢、腹膜后等部位。

4.病理特点:癌多呈菜花状、结节状或溃疡,质地多较硬,灰白色,颗粒状,细胞排列里巢状,主、间质较分

明。肉瘤多呈结节状、分叶状,质地较软、松脆,呈淡红色鱼肉状,瘤细胞分散排列,主、间质分界不清。

5.细胞形态:癌细胞大小形态各异,具有多型性;肉瘤呈比较一致的改变。

6.细胞分布:癌巢成团、群分布被纤维组织包绕;肉瘤呈弥散均匀分布,单个瘤细胞被纤维组织包绕。

7.超微结构:癌细胞器发达,多有细胞连接,APUD瘤有神经分泌颗粒;肉瘤细胞器不发达,无特殊细胞连接,

但有各自特异超微结构特点。

8.免疫组化:上皮细胞抗原阳性:Keratin、EMA;上皮细胞抗原阴性,但相应抗体阳性。

9.转移途径:癌转移以淋巴道为主,而肉瘤则以早期血道转移为主

10.治疗反应:对放化疗比较敏感;对放化疗一般不敏感。

11.发病人群:癌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年龄组偏大,而肉瘤则以青少年多发。

12.病程不同:相对而言,癌的病程要较肉瘤为长。

13.发病比率:癌约占恶性肿瘤的90%,而肉瘤仅约占10%。

96.转移瘤的特点是什么?

●组织结构方面多保持原发肿瘤的特征,即恒定性,这一特点有利于对原肿瘤灶的寻找及确定。

●转移瘤多保留着来源细胞的某些功能,如内分泌肿瘤的内分泌功能等。

●转移瘤的生长速度一般较原发瘤为快。

●转移瘤体多呈球型,虽无明确包膜,但界缘较清晰,可孤立生长,也可呈弥漫型多发灶。

●转移瘤与原发瘤灶间就部位方面存在着某种联系,这主要与转移方式有关。淋巴道血运转移者,多存在着汇

流方面关系,种植性转移存在着腔道联系等。

●转移瘤存在着相对的器官选择性,如肝、肺、骨等易发生转移灶生长,且某些癌细胞对某些器官的转移具有

特异的选择性。

01.什么是恶性肿瘤的三级防治?

●一级防治是指针对消除或减少可能的致癌因素而进行的。目标是防止癌的发生,降低癌症发病率。

●二级防治是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提高癌症治愈率和降低癌症死亡率为目的。

●三级防治是指诊断和治疗后的康复治疗。目的是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癌症患者的痛苦和延长其

生存时间。

102.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原则

●分期分类治疗原则

●综合治疗方案

●个体化原则

●病理明确原则。

04 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功能性腺胞外液

111.什么是血清阴离子差(anion gap,AG)?

血清中主要的阳离子是Na+,K+、Ca2+、Mg2+等,总阳离子约154mEqL.

血清中阴离子有CI、HCO-,浓度分别为103mEqL和27mEqlL。M者合计为130mpL占血清阴离子总数85%,其他少量阴离子有SO、Wb有机酸和蛋白。血清阴离子总数也应是54mpL。

阴、阳离子呈电荷平衡。

将Na+、K+以外的所有阳离子称为未测定阳离子

除CL、HCO3外所有阴离子称为未测定阴离子

将血清中未测定阴离子总数减去未测定阳离子总数称血清阴离子差(AG):

AG=Ua-Uc=(「Na]+「K])-[CI」-[HCO3-」

因血清中「K”」较之[Na”]很低,

AG=[Na]-[Cl+HCO3]

112.AG的测定对诊断酸碱失衡有何意义?

●发现代谢性酸中毒病人;

●根据AG增大(H+增多)和AG正常(NaHCO3丢失)对代谢性中毒进行分类;

●对代谢性酸中毒的病程进行简单的监测;

●定量评估有机酸增加程度;

●估算有否试验误差。

造成AG增加的原因

未测定阴离子增加

●正常存在的阴离子排出减少,发生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时

●某些未测定阴离子产生增加,如田酸酸中毒、乳酸酸中毒、

●外源性阴离于进人,如水例吸盐,双下百悼乐’同””’

未测定阳离子减少:高血镁、高血钙

试验误差

造成AG减少的原因

未测定阴离子减少:低蛋白血症

未测定阳离子增加:骨髓瘤

Cl估计过多

钠计算不足:如严重高钠血征

113.如何鉴别备种酸碱平衡?

在分析酸碱失衡中,最重要的是[H+]、[HCO3]、pCO2和AG四个数值。

[H+」增加,病人酸血症,有二可能的原因:

●代谢性酸中毒:[HCO3]下降,[H+]上升,一般[HCO3]下降与AG增加为1:1。机体的代偿是加快通气,

使PCO下降。

●呼吸性酸中毒:特点是PCO2必然有增加,机体的代偿是[HCO3」也增加。PCO2的增高值比HCO3增高

值明显。

●谢性碱中毒,HCO3原发性增加,由于代偿PCO2也增高,代偿是通过减少通气达到。

●呼吸性碱中毒,通气过度使PCO2下降从而[H]下降。代偿结果是山HCO3下降。

●正如在呼吸性酸

目前有各种图解的方法帮助判断混合性酸碱失衡,但在实际应用中记住以下简单原则对有关酸碱的四个检验资料进行判断后可作出全面而准确的诊断。

●首先计算AG,如AG增加>5mmol/L,病人有代酸

●比较「HCO3」下降与AG增加程度,一般两者下降程度应相似。每[HCO3]下降lmmol/L,AG应升高1mmol/L。

若两者改变存在明显异常,如>5mmol/L,则存在混合性酸碱失衡。如AG提高<[HCO3]的下降,表明该代谢性酸中毒是[HCO3]丢失型,如从胃肠道丢失;如AG提高大大高于[HCO3]的下降,表明可能同时存在代谢性碱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时,每[HCO3]从25mmol/L下降1mmol/L,PCO2应从40mmHg下降1mmHg。如PCO2下降

明显超过以上比值,则病人可能同时存在呼吸性碱中毒;如果PCO2高于以上比值可能伴有呼吸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时,[HCO3]每增加1mmol/L,PCO2应增加0.7mmHg。如果PCO2增加明显超过以上幅度,

病人可能同时有呼吸性酸中毒;如果PCO2增加少或不增加,可能同时存在呼吸性碱中毒。

●呼吸性酸碱失衡时.必须以临床情况为依据区分急性和慢性情况,一般失衡的临床情况>3-4天者即为慢

性,急性和慢性情况下代偿的结果是不同的。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PCO2每增加0.133Kpa(1mmHg),[HCO3」增加极小,[H+」预料增加0.77mmHg。

如[H+」增加幅度过大,则同时存在代谢性酸中毒,如[H+]增加幅度很小,则伴有代谢性碱中毒。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HCO3]代偿性增加较大,每PCO2增加1.33Kpa(10mmHg),血浆[HCO3」增高

3mmol/L。如果[HCO3」改变幅度明显增加,病人同时存在代谢性碱中毒,如明显减少,同时存在代谢性酸中毒。

●急性呼吸性碱中毒时,PCO2每下降1mmHg,[HCO3」下降很少,而[H]下降0.74nmol/L,如[H」下降明显

增加则同时存在代谢性碱中毒;如[H」下降幅度明显减少,同时存在代谢性酸中毒。

●慢性呼吸性碱中毒时,每PCO2下降1mmHg,[HCO3」下降很多(5mmol/L),事实上,本情况是惟一通过

代偿可使[H」恢复正常范围的酸碱紊乱。

●急性呼吸性酸碱失衡也可用另一种方面估计正常PCO2和[HCO3]相应改变:即PCO2每增加一倍,[HCO3」

应增加2.5mmol/L。即PCO2减小到原先1/2时,[HCO3」应减少2.5mmol/L。

判断结果时,首先要判明检验数值是否可靠。

①首先判别有否检验误差,若有应重新检验

②根据[H」高、低或正常判断是否有酸中毒、碱中毒或混合性紊乱;

③根据病史以及结合HCO3和PCO2改变幅度度以什么为主,判断酸中毒或碱中毒是代谢性还是呼吸性,并进

一步比较PCOZ和「HCO3-」改变相互关系,如不符合单纯性酸碱中毒时代偿性改变关系,则可能存在混合性酸碱失衡。

114.如何用Na*地治疗代谢性中毒?

针对基本病因的治疗和改善通气、循环、保证氧输送仍是最基本的措施。

用大量NaHCO3输人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指征是:

●[HCO3」<8mmol/L

●病人通气代偿功能良好,输人HCO3后中和的H可通过加速通气排出,如前述代谢性酸中毒时通气不足造

成PCO2上升对[H ]增加的作用,比之血浆[HCO3」下降对[H]增加的影响要严重得多。因而通气障碍时外源性输人NaHCO3显然无价值。

●病人有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然AG正常,

●计算NaHO3的补入量时,一般应按血浆「HCO3]为准。体液占总体重60%,但在计算时,按50%体重液

体内为宜。

●如果[HCO3」<5mmol/L应按60%体重计算。

●NaHCO3的补入使血浆[HCO3」恢复到10-12mmol/L为宜,不应使[HCO3」恢复到正常的25mmol/L防

止Na+入量过多,又避免在酸中毒好转情况下(如缺氧纠正)由代谢性酸中毒突然变为代谢性碱中毒。

●用NaHCOs补充治疗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尚要注意防止输人Na+过多,尤其在肾功能衰竭、肺水肿等情况,

必要时同时应用速尿等排Na”性利尿剂

●输人NaHCQ治疗严重酸中毒时,另一个极重要问题是注意病人是否有低血钾,

①RTA(肾小管性酸中毒,由于[H”」从肾排出过低),此种病人肾小管细胞排K”过多,致病人低钾;

②腹泻、胆、肠、膜等消化道瘦或引流,从胃肠道NaHO3丢失过多之代谢性酸中毒,往往伴有K”从消

化道同时丢失及K”从肾脏直接丢失;

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由于渗透性利尿,K”大量从尿中丢失,此种情况往往由于胰岛素不足,内钾外移,

致钾缺乏,但血钾仍可正常或高。

05 外科营养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Enteral nutrition

122.胃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主要有哪些?

●胃肠道吸收障碍,如广泛小肠切除术后(短肠综合征)小肠疾患、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顽固呕吐。

●大剂量放疗、化疗或接受骨髓移植病人。

●中、重症急性胰腺炎

●严重营养不良伴胃肠功能障碍

●严重的分解代谢状态,伴有或不伴有营养不良而胃肠道于5-7天内不能得到利用。

●大的手术创伤及复合性外伤、中度应激、肠瘦、肠道炎性疾病。

●妊娠剧吐或神经性拒食。

●需接受大手术或强烈化疗的中度营养不良

●人院后7-10天内不能建立充足的肠内营养、炎性粘连性肠梗阻、接受强烈化疗后等。

129.炎性肠道疾病的营养支持有哪些特点?

●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发展,明显改善了炎性肠道疾病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TPN可完全避免消化道摄食,使肠道得到“休息”

●同时又恢复及维持了病人的营养状况的改善,争取了手术的机会。

●可较快地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迅速改善病人的一般状况。

●肠内营养不仅管理简单、费用较低、并发症少,而且在防止肠道粘膜萎缩、改善肠道屏障功能、防止细菌移

位和对营养底物的利用上均优于肠外营养,故应对肠内营养支持的兴趣大大增加。

130.肠外屡的营养支持有哪些特点?

●早期主要是控制感染,腹腔引流,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在腹腔炎症控制、肠蠕动恢复、瘘的远端无梗阻时,可置营养管于瘘的的远端试行胃肠内营养,

●但在开始时用胃肠内营养仍需与胃肠外营养一起使用一段时间

●低位肠瘘,在腹腔炎症控制后,即应行口服饮食治疗(要素饮食)

●食管瘦,通过鼻置管于胃或十二指肠即能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

●胃空肠结肠瘘的病人,不易早期诊断,且大多数病人合并有重度营养不良,在行胃肠外营养治疗有困难时,

可以由鼻胃管,通过瘘口进人空肠进行胃肠内营养

●插管应在x线透视造影下进行,证实管道置人空肠。

131.肠内营养的适应证有哪些?

●决定于小肠是否具有能吸收提供的各种营养素的功能。

●能经口摄食、经日摄食不足或禁忌。

●胃肠道疾病,如短肠综合征、胃肠道瘦、炎性肠道疾病、胰脏疾病、结肠手术,以及想室炎、胆盐腹泻、吸

收不良综合征及顽固性腹泻。

●术前或术后营养补充、心血管疾病肝功能与肾功能衰竭、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病。

132.肠内营养支持的禁忌证有哪些?

●年龄小于3个月的婴儿

●小肠广泛切除后,

●胃部分切除后

●空肠瘦的病人

●处于严重应激状态,如麻痹性肠梗阻、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呕吐、腹膜炎或腹泻急性期中

●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及衰弱的病人

●症状明显的糖尿病、接受高剂量类固醇药物治疗及糖代谢异常的病人

●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病的儿童,

136.肠内与肠外营养的比较情况如何?

●现代肠内营养(EN)支持是经胃肠道借口服管饲(主要为管饲)饲以经物理或化学特殊处理过的液体膳

食,提供部分或完全的营养支持。提供完全营养支持的称完全胃肠内营养(TEN)

●胃肠外营养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对一些高位肠瘦。短肠综合征等完全不能口服的病人起了神奇的挽

救生命的作用。其输人量易计算和控制,又无肠道粪便排出,有利于计算氮平衡指标,加上胃肠内营养应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吸人肺炎、腹泻、喂养液的污染、滴注易中断,故临床上对胃肠外营养的应用、开放、研究的热情大大超过了胃肠内营养。

●但随着胃肠外营养支持方法的日趋完善,近10年来发现营养给人途径明显影响创伤后病人的恢复。特别

是认识到肠道屏障对机体的重要性质,人们对胃肠内营养有了新的认识,胃肠内营养在营养支持上占主导地位。

●目前大量临床和实践研究证明,创伤后早期应用胃肠内营养比之于胃肠外营养可减少代谢应激和严重全身

感染的发生率,可降低腹腔内及肺感染。创伤程度越重,早期胃肠内营养获得好处越多。

●胃肠外营养不仅有较多严重全身感染发生率,而且价高,导致免疫紊乱,从而加重了创伤和感染后的炎症

反应。因而,越来越多应用胃肠内营养支持成为当前临床治疗的趋向。

●然而这种趋向不可能导致胃肠外营养应用的无限减少乃至废弃。

139.肠道细菌移位的概念如何?

●寄生于肠道的肠道微生物及其毒素越过肠道粘膜进人正常是无菌的粘膜组织和肠壁内、肠系膜淋巴结、门静

脉及其他远隔脏器或系统的过程为细菌移位。

●机体在休克早期,当血流动力学指标如血压、脉搏和输出量以及血氧尚正常时(休克代偿期),内脏血流量,

尤其肠道粘膜血供首先受累,肠粘膜氧饱和度下降。现可用肠道测压装置测定胃肠粘膜内pH判定粘膜缺氧程度、肠粘膜缺氧致粘膜损伤,进而细菌移位,激发机体反应,细菌移位数量大、机体免疫力低、机体反应失控时导致MOF。

140.肠道细菌移位的预防和治疗有哪些?

●严重创伤时,迅速纠正休克,减少肠粘膜缺血时间,尽早清创,正确处理伤口,防止继发感染。

●尽早发现和控制体内感染灶,及早引流脓肿,避免全身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手术期抗生素应在术后短期

内停止,抗菌谱应尽可能窄,针对性强

●监测粘膜内pH,尽早发现粘膜缺氧一旦粘膜酸中毒就应尽早纠正。

●营养支持对增强粘膜抗损伤能力及修复能力极为重要。

141.肠外营养对胃肠道粘膜形态的改变影响如何?

●长期禁食或人工胃肠支持可导致小肠粘膜明显萎缩及肠功能减退。

●经肠营养能维持部分小肠切除后的动物剩余肠管的代偿性增生反应,而静脉营养组剩余肠管却发生明显的粘

膜萎缩。

●静脉营养组与经肠营养组比较,但静脉营养组剩余肠管重量(每单位长度)、肠粘膜重量、蛋白质含量、绒

毛高度及小肠腺厚度(反映细胞分化活度)、DNA含量(反映细胞体积)、双糖酶活性等均显著降低。

●肠外营养期间,由于消除了胃肠道内食物对胃肠道粘膜的直接营养作用,明显减少了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及消

化液的分泌,这些改变均与人工胃肠支持期间,胃肠粘膜萎缩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肠外营养对消化道形态和功能的抑制作用多是可逆的,经肠营养成自然饮食能明显地促进消化道形态与功能

的恢复

●当恢复普通饮食前,先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的流质饮食,有助于加快胃肠功能与形态的恢复。

142.肠外营养中脂肪作用如何?

●静脉输注脂肪有两方面作用:

●作为必需脂肪酸来源,这些脂肪酸机体无法合成

●作为能量来源,

●一般不主张脂肪热量多于总热量的50%。

●过高循环水平的脂粒可导致急性腹痛或急性胰腺炎、肺灌注异常、脂解酶减少及凝血系统紊乱。

151.对危重病人进行营养支持时;如何降低危重病人的分解代谢?

●改变人体对应激的反应

●提供特殊营养素

●生长因子的使用

改变人体对应激的反应

提供特殊营养素:谷氨酸、精氨酸、支链氨基酸。

●在健康人体中,谷氨酸是一种含量非常丰富的氨基酸。

●在危重病人的分解代谢中,人体内对谷氨酸的需要量大大超过正常人体健康时所需量,

●在进食减少或病情危重应激时则骨骼肌的细胞内氨基酸池的谷氨酸浓度很快下降。

●在分解代谢的病人中,谷氨酸主要从骨骼中排出。

●肾脏:谷氨酸可以提供胺,协助排出H+

●胃肠:作为小肠和结肠的能氧化的燃料。

●支持快速增生的组织像纤维细胞的形成等。

●可以改善氮平衡和增强多聚核糖体的合成。

●精氨酸能增强淋巴细胞和T一细胞的功能,是生长激素、催乳素、胰岛素、致高血糖素等强有力的促分泌

剂。加速伤口愈合,改善免疫反应等现象。

支链氨基酸可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为骨骼肌的能源,支链氨基酸在肝病昏迷中有治疗作用。

06 外科输血

152.外科病人哪些情况下应输血?

●急性出血

●贫血或低蛋白

●严重感染

●凝血功能障碍

输血的常见并发症

●非溶血发热

●热源反应

●荨麻疹和过敏反应

●溶血反应

●循环超负荷

●细菌污染

●疾病传播

●其他:低温、碱中毒、低钙、高钾、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出血

①超出20%(1000毫升)此范围必须补充,否则会出现休克及凝血障碍

②失血量超过IL或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症状时,应予以输血。

③在围手术期,HCT在30%以上或血红蛋白超过100L者一般不需输血,

④急性失血红细胞比积低于20%,血红蛋白低于70glL者,则必须输血。

●改善和维持血液的携氧能力

①贫血或血液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但血液携氧能力下降

②可输人压积红细胞或新鲜全血。

●纠正低血浆蛋白血症

●烧伤

●应输人相应凝血因子,可使凝血机制得到改善。

153.什么是全血输血?

全血输人主要用于急性大出血并需同时补充红细胞和血浆者,用以提高血循环的携氧能力和维持血容量,同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这就是输全血的指征。

155.输血后发热反应的原因是什么?处理原则有哪些?

●一般多出现在输血后15~60分钟内。先发冷、寒战,继而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血压一般无变化。

1~2小时后可缓解。

●致热原

●受血者血浆中有细胞毒性或凝集性抗体,这些抗体对输人的淋巴细胞、粒细胞或血小板的细胞膜上的抗原起

反应引起。

●细菌污染的血液也可出现发热,

●可采用解热镇痛药或抗组胺药。

160.大量输血对机体有哪些重大影响?应采取什么防治措施?

大量输血指在24小时内输人的血量接近或超过病人的总血容量的输血

●对血红蛋白和氧亲和力及释氧能力的影响

●大量输血对凝血的影响

①血小板、凝血因子少

②输人大量库存血的伺时,也输人了大量的拘椽酸,拘椽酸结合血清中的游离钙,血清游离钙水

平降低,直接影响凝血功能,因此在大量输血时,应适当补充钙剂,一般以葡萄糖酸钙补充,

③大量输血、严重创伤、休克等因素可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使纤维蛋白原溶解,水平降低,

导致出血倾向,严重者可导致DIC。

●酸碱平衡紊乱

●拘椽酸中毒和高血钾

●微聚合物输人的影响

●循环负荷过度。

161.输血抑制免疫功能可能造成哪些后果?

●输血能延长移植肾脏的存活时间

●输血可以促进肿瘤患者术后复发,并且降低5年生存率

●输血与术后伤口感染

154.什么是成分输血?目前有哪些常用血液成分制品?如何选用?

将血液中的有效成分加以分离、提纯和浓缩,然后根据病情输给各自需要的病人,称为成分输血。

压积红细胞:

HCT多为70%左右,当超过80%时,贮存过程会加速红细胞加速老化。

适用症:

●慢性进行性胃肠道失血,其他慢性失血性贫血

●为提高血液携氧能力的输血

●心功能不全、慢性肾病、肝病所致贫血。

优点:

●输用容积小、携氧能力强,减少输血后循环超负荷的危险。尤其适用于儿童、老年、心血管功

能不全的病人;

●压积红细胞血浆含量少,可减少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

●减少输人抗凝剂及电解质量,同时同种凝集素含量也减少,对肝、肾患者更为适应;

●肝炎抗原输入量少,可降低输血后肝炎发生率

不足

●粘度大,流速慢,如需较快输人,必稀释

●缺少血浆蛋白

●缺乏凝血因子。

少白细胞红细胞

●通过离心、沉降、过滤等方法去除全血中70%的白细胞,叫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用于对输血有多次发热反应,体内产生白细胞抗体的病人。

●如果遇到输少白细胞血仍然有发热反应,可用冷冻红细胞或用盐水洗涤的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

●新鲜全血去除血浆,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3次以上制得。几乎不含白细胞、血小板、血浆

●适用于反复输血或多次妊娠,病人对输用白细胞和血小板有发热和过敏反应者

●对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者,如IgA缺乏但有IGA抗体的病人。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洗涤红细胞还可用于急性或轻度心衰病人,以防止循环超负荷。

代浆全血

●是全血移去血浆后加人等量的代血浆和保存液制备而成。

●代浆血的临床适应证与全血相同。

白细胞浓缩液

●通过沉淀、离心或过滤法从全血中将白细胞分离出来,保存不过24小时。

●适应证是用于化疗、放疗,以及由于骨髓抑制、病人白细胞计数少于0.5?109/L,并且伴有感

染、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人。

●输注白细胞制剂时常出现输注反应,主要有发热反应、过敏反应、肺梗死至呼吸功能障碍等。

●无感染症状的白细胞减少症病人,预防性输注白细胞是不必要的治疗方法。

●故临床上输注白细胞制剂的需要已逐渐下降,甚至已不再输用。

浓缩血小板

●血小板制剂有两种,即富含血小板血浆和浓缩血小板制剂。

●富含血小板血浆适用于既需补充血容量又需补充血小板的病人。

●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浓缩血小板制剂。

●大手术病人、血小板计数在5?109/L以下者

●非手术病人、血小板低于是10?109/L,出血危险增加

●癌症及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或放疗血小板减少至10?109/L

●浓缩血小板输注后,有时可能出现发热反应或过敏反应,不宜应用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退热,

防止抑制血小板功能。

血浆

贮存液体血浆:

●此种血浆是从保存期全血4℃贮存72小时内分出来的,4?C保存21天。

●如果-21?C下保存可达1年(在冷冻状态下保存时称为普通冷冻血浆),在全血保存期内或者

过期未溶血的全血中分出的血浆,则含有较多的钾离子和氨,一部分蛋白已失去或减低了功能,

所以只能作为分离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原料

新鲜液体血浆:

●全血采集6小时后通过离心、分离制备而得

●如血浆在-30℃以下冷冻则成为新鲜冷冻血浆。

●含正常浓度的血小板及所有稳定和不稳定凝血因子,以及纤维蛋白原

●适于补充血容量和多种凝血因子缺乏情况,如肝癌、DIC、多种凝血因子缺乏症。

干燥血浆

此种血浆为全血采集后24小时内分出血浆,立即冷冻,再经真空干燥制成,同样含有血液凝固因子,4℃下可保存5年,但随时间延长,凝血因子活性逐渐丧失,目前基本不用。

清蛋白

●是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约占血浆总蛋白的60%,

●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

●清蛋白具有携带:毒物、药物

●营养作用。

156.输血后过敏反应的表现是什么?如何预防和紧急处理?

●仅输人少量甚至几毫升的血液或血浆之后即发生,通常无发热反应。

●临床上轻度的反应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尊麻疹和皮肤篷痒,无发热。

●重度的可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

●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恶心、腹痛,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过敏反应症状出现愈早,反应也愈重。

●产生过敏反应的原因抗原抗体反应。

157.输血后溶血反应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

●ABO血型不配合:

●血在输人前破坏:

●接受大量输血的患者,由于同供血者出现不合国凝集反应而溶血。

●怀疑有溶血反应发生时,应立即停止输血

●核对受血者与供血者血型,重复血型交配试验。

●关键是抗休克治疗和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

162.自体输血有哪几种方式?应如何选用?

●自体输血指将自己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回输给自己。

●术中自体失血回输

●血液稀释回输

●预存自体库血

术中自体失血回输

●血液无感染或接触恶性肿瘤、未被胃肠道内容物污染者

●择期手术,术中急性失血超过1升,而非缓慢流血(小于50毫升/小时的不行)

●并发症:溶血、血小板减少、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及脓毒血症、空气栓塞等。

●应注意:红细胞破坏、血液中游离血红蛋白过多→→肾脏损害

●20~40μm滤过器,

●补充新鲜冰冻血浆或血小板以及钙剂。

●为最低限度减少细菌的繁殖,从开始收集血液到回输病人,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

血液稀释法

●在病人手术前,自体采血,同时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使之产生血容量正常的血液稀释状态,

采取的血液可在术中或术后再补充给病人。20~30%。

●采血量可到总血容量的20%-30%。

●适用于一般状况良好,估计术中失血量超过1~2升,血红蛋白在100g/L以上,红细胞压积

超过33%的病人。

预存自体库血

●择期手术病人,与手术前2周左右定期反复采血,一般采集0.8~1L全血(20%的全血容量)

●一次采血量不超过总血量的10%,同时适量补充晶体液,

●采取的血液可预存在保存液存于血库,手术时再输给病人。

07 基本外科常见体表肿瘤和瘫痕

163.皮肤色素痣有哪几种类型?哪些情况下需要手术切除?

色素痣是指皮肤的异常色素沉着:非细胞性斑痣、细胞性斑痣。

非细胞性斑痣

●雀斑:是指由于黑素细胞活性增加所引起的表皮基底层或真皮上层的色素过度沉着。

●色素斑:是指由于真皮中间层出现活性增加的黑素细胞而至色素过度积聚。无恶变倾向。

细胞性斑德

痣细胞所构成的良性肿瘤。

●皮内痣:又称真皮痣,病细胞全部集中在真皮层内,极少发生恶变。

●交界痣:是指病细胞位居表皮与真皮之交界处,但不超过基底膜。属活动性色素痞,有恶变倾向。

●混合痣:皮内痣、交界痣成分共存,其有交界病成分,因此亦有恶变倾向。

●蓝痣:痣细胞不规则的大量成群的积聚于真皮下层或皮下组织内所构成,是临床所见色素最深的一种色素德,

属于皮内病的范畴。很少发生恶变。

●幼年痣:属混合痣,以皮内病成分居多。病理见到特殊的肿瘤巨细胞,青春期快,有恶变可能。

临床需要积极处理的色素病有:

①手掌、足底、阴囊的交界痣;

②易受摩擦部位的

③面积迅速增大;

④色泽不断加深;

⑤出现表面毛发脱落或有桔皮样改变

⑥表面变粗糙,易出血,或有溃疡,形成痴皮等

⑦炎性表现

⑧有症状的:疼痛、搔痒;

⑨界缘不清或出现放射状向周围扩展

⑩出现卫星色斑及色素环;

?无其他原因的区域淋巴结肿大。

164.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是什么?如何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是起源于黑色素细胞或其母细胞的恶性肿瘤。

临床多见于老年人,尤以女性为多。

好发于易受摩擦的部位,特别是掌路部。

病程进展快,易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

手术治疗:最佳治疗方法。

166.皮赘与皮肤乳头状瘤如何鉴别?

●皮赘与皮肤乳头状瘤均为突出于皮表的乳头样赘生物

●皮赘由正常皮肤所被盖,中心为疏松结缔组织或脂肪,部分可呈粘液样变,因此临床多表现为悬挂

于体表的色泽与正常皮肤相同的柔软之赘生物。

●乳头状瘤则是由鳞状上皮细胞肿瘤样增生所形成。表面常有皮肤分化过度表现,肿物质地坚硬,灰

白色或黑色,有时并有溃疡。有恶变倾向,恶变率约10%。

167,三种皮肤羹性病变各有什么特点?

皮肤囊性病变:皮脂腺囊肿、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

其临床表现相似或相同,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为原则,且均有复发倾向、恶变可能。

皮脂腺囊肿:

皮样囊肿:

●属错构瘤性质。

●胚胎时期少量的外胚叶组织遗留于皮肤或粘膜下甚至更深部组织内逐渐发展而成。

●囊壁构成:除表皮细胞外尚包含有毛囊,汗腺以及皮脂腺等附属器,向囊内生长。

●囊内容物: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毛发及角质物混合而成。

●临床多见于青春期人群及儿童,好发于中线部位

表皮样囊肿:

●表皮囊肿或上皮囊肿。植入性或外伤性表皮囊肿

●多因皮肤外伤后,表皮植人皮下所形成。

●囊壁构成与表皮相似,为复层鳞状上皮,最内展为颗粒层,而最外层为基底细胞层。

●囊内容物为破碎的角质蛋白。

168.皮肤癌如何分类及鉴别?如何治疗?

皮肤癌是指发生于皮肤的恶性肿瘤

据其细胞来源可分为: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其他如Bown病及瘫痕癌等

鳞癌基底细胞癌

起源表皮棘层细胞基底细胞或皮肤附属器

细胞又名表皮样癌基底细胞上皮瘤

发病率高低

好发部位头颈、四肢面部

病程较快慢

蜡样结节、后期浅溃疡

形态坚硬、隆起、溃疡、鳞痂、出

边界不清晰清晰

局部反应充血、炎症反应明显炎症反应不明显

全身反应少少

转移淋巴结转移早、常见晚很少转移

预后较好→←较差

●Bowe病又称表皮内癌,或皮肤原位癌,种特殊类型的鳞癌。

●癌细胞不穿破基底膜。仅有20%-30%可继续发展成浸润癌。

●初起时可表现为深红或暗红色丘疹,单发或多发,境界明显,质坚硬,局部表皮可有过度角化或脱屑,形成

较厚的棕色或灰色硬痴,不易剥离。

●病程长,进展缓慢。部分病例可自行消退。如形成溃疡预示可能已进人浸润期。

基底细胞癌分为四型

●结节溃疡型:为最常见表现形式

●色素型:

●硬化型:少见。表皮可长期保持完整是其特点。

●浅表型:

病理上根据不典型细胞所占比例将鳞癌分为四级:

●I级:不典型细胞所占比例小于25%,角化珠较多。

●II级:少于50%,只有少数角化珠。

●III级:不典型细胞少于75%,无角化珠

●IV级:不典型细胞超过75%,无角化,癌细胞极不典型,至使难以判断其来源。

手术方法:适应于所有皮肤癌。原则是完整、彻底的切除以及必要的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前后配合化疗(全身性或区域灌注)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和预防复发。配合整形外科技术,可减少手术对局部外貌及功能的损害,对保证手术的彻底性,以及手术后的顺利恢复有一定意义。

放疗可应用于所有皮肤癌,部分可达根治目的,基底细胞癌对放疗十分敏感,鳞癌为中度敏感。

169.瘢痕分哪几类?如何治疗?

表浅型搬痕、增殖型短痕、挛缩型瘫痕、瘀痕疙瘩:

表浅型搬痕

增殖型短痕

●通常是深部组织创伤后的修复形式。

●是临床最常见的癫痕形式。

●见于任何切口缝合后的愈合,深II度及III度烧伤邮票式植皮后,一般不至于严重影响功能。

●愈合增殖期通常约需6个月左右,但有的可维持很长时间,而需要处理的则是这种持续性增殖型搬

痕。

挛缩型瘫痕:

●见于较大面积的III度烧伤

●深及皮下脂肪层、未经植皮治疗,仅靠外周上皮细胞生长而使创面愈合者。

●属不稳定瘢痕,局部血液循环差,易形成溃疡。

●外形改变、功能受损均较明显。

瘀痕疙瘩:

●又称癫痕瘤

●是皮肤损伤后结缔组织大量增生所形成的扩张性瘢痕

●外伤或轻度感染后,瘢痕逐渐扩展成条形、圆形或不规则形隆起,界缘清晰,表面光滑

●常可见到扩张的毛细血管,周围有特征性的蟹足样伸出、受伤后易形成溃疡及继发感染。

●常并有痛感、外形改变、功能障碍明显。

●发病原因未明。

保守治疗:局部的压迫、蜡疗、离子透入、超声波,局部注射、外敷药物

手术治疗:

①手术原则:切除搬痕,恢复外形、改善功能、防止复发。

②主要适应证:

●持续性增殖性癫痕;

●功能及外貌明显异常的所有搬痕

●经保守治疗无效之瘀痕瘤及增殖性瘫痕

●出现溃疡及可疑恶变的瘦痕。

手术要求:三点

●瘢痕完整切除

●结合整形外科技术,无张力一期缝合

●术后2周内配合放疗(一般在3天后)。

171.什么是硬纤维瘤?为什么要早期切除?

●纤维瘤是由纤维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分为软、硬纤维瘤两种。

外科学考试知识点学

颅内压增高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是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和颅内炎症等疾病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在200mmH2O以上儿童在100mmH2O,从而引起相应的综合征。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指颅内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通常以侧卧位时腰段脊髓蛛网膜下腔穿刺所测得脑脊液压为代表。正常为80-180mmH2O儿童较低,50-100mmH2O。 颅腔的容积1400-1500ml 内容物脑血液脑脊液 病因:脑体积增加颅内血容量增加颅内脑脊液量增加颅内占位病变 颅底骨折skull base fracture大多由颅盖骨折延伸而来,少数可因头部挤压伤或着力部位于颅底水平的外伤所致,大多为线性骨折。临床表现:a颅前窝骨折:累及额骨和筛骨,出血经鼻流出,眼睑和球结膜可形成瘀斑,眼睛征,脑脊液可沿筛窦额窦经鼻流出,嗅神经损伤。B颅中窝:累及蝶骨颞骨血液脑脊液经蝶窦流出鼻形成鼻漏,也可经中耳破裂骨膜经耳形成耳漏,损伤面听神经以及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C颅后窝:累及岩骨枕骨在乳突枕下形成皮下淤血。损伤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原发性脑损伤分为:脑震荡脑挫裂伤 颅内血肿分类:急性血肿3天内亚急性4-21 慢性22天以上。 单纯性甲状腺肿:病因:1、甲状腺素原料碘缺乏;2、甲状腺素需要量增加,如发育期、妊娠期、绝经期;3、甲状腺素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合成和分泌障碍。 治疗原则:1青春发育期或妊娠期的生理性甲状腺肿,不药物治疗,多食含碘丰富食物。2 20岁以前年轻人的弥漫性单纯性甲状腺肿,复发率高,服用甲状腺素片可缓解。3 手术适应症:a 压迫气管食管或喉返神经而引起的临床症状者b胸骨后甲状腺肿c巨大甲状腺影响生活和工作者d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功能亢进者e结节性甲状腺疑有恶变者,包括单发结节、质硬、近期增长迅速、TSH抑制治疗中仍生长的结节4手术方式:a 弥漫性甲状腺肿一般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b单发结节<3cm,可行腺叶部分切除切除范围包括结节周围1cm的

外科护理学(基础知识)

外科护理学 一、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Al 型题 176. 成年男性体液总量占体重的百分比为 A. 45% B. 50% C. 55% D. 60% E. 65% 177. 正常成人每日无形失水量是 A. 150ml B. 200ml C. 350ml D. 400ml E. 850ml 178. 血清钠的正常值为 A. 120~130mmol/L B. 125~135mmol/L C. 130~140mmol/L D. 135~145mmol/L E. 140~155mmol/l 179. 细胞内液中主要的阳离子是 2+ A.Fe Mg 2+ B. K+ C. + Na+ D. 2+ E.Ca 180. 第二间隙是指 A. 细胞内液所在空间 B .细胞外液所在空间 C. 胸腔所在空间 D. 腹腔所在空间 E. 关节和滑囊 181. 体内挥发性酸的主要排出器官是 A. 心

B. 肝 C. 肾 D. 肺 E. 皮肤 182. 高渗性脱水时尿比重高的原因是 A. 抗利尿激素 (ADH) 增多,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加 B. 抗利尿激素 (ADH) 减少,加强肾小管重吸收 C. 醛固酮分泌减少,促进对水、钠重吸收 D. 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保钠、保水 E.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引起水钠漪留 183. 属于等渗液体的是 A. 2.5%碳酸氢钠 B. 0.9%氯化钠 C. 5%葡萄糖盐水 D. 10%葡萄糖 E. 5%氨基酸溶液 184. 低钾血症常发生于 A. 代谢性酸中毒 B. 肾脏排钾减少 C. 醛固酮分泌减少 D. 严重组织损伤 E. 长期应用利尿剂 185. 输人大量库存血易发生 A. 低钾血症 B. 高钾血症 C. 高钠血症 D. 高钙血症 E. 低镁血症 186. 绞窄性肠梗阻引起的休克属于 A. 心源性休克 B .低血容量性休克 C. 感染性休克 D. 神经性休克 E. 过敏性休克 187. 休克患者微循环收缩期是指临床的 A. 休克代偿期 B. 休克抑制期 C. 休克失代偿期 D. DIC 期

普通外科学 基础知识

外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 一、A1 1、全胃肠内营养制剂的成分中,不包括 A.葡萄糖 B.脂肪乳剂 C.电解质、维生素 D.肝素 E.谷氨酰胺 2、为防止脂肪代谢所致的酮症,需补给 A.葡萄糖 B.生理盐 C.林格液 D.胰岛素 E.碳酸氢钠液 3、关于营养支持,下列正确的是 A.正常成人每天所需的能量约6000ld B禁食在7天以下的手术可以不予以营养支持 B.禁食在7天以下的手术可以不予以营养支持 C.管饲饮食只能是等渗液体; D.要素饮食能提供足够的营养,纠正负氮平衡 E.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必须采用从深静脉给予 4、临床上评价患者营养不良,下列正确的是 A.较标准体重低10%以上,血浆蛋白测定清蛋}白低于35g B.较标准体重低l5%以上,血浆蛋白测定清蛋!白低于35g C.较标准体重低5%以上,血浆蛋白测定清蛋白;低于35g D.较标准体重低15%以上,血浆蛋白测定清蛋白低于30g E.较标准体重低15%以上,血浆蛋白测定清蛋白低于25g 5、评价营养不良的确诊指标是 A.白蛋白 B.球蛋白 C.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 D.转铁蛋白 E.视黄醇蛋白 6、不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手术是 A.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 B.慢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 C.开放性骨折行骨折复位术 D.皮肤裂伤后0.5小时行清创术 E.甲状腺腺瘤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

7、下列疾病中,需要限期手术的是 A.胃癌 B.胃穿孔 C.外伤性脾破裂 D.胫腓骨骨折 E.甲状腺腺瘤 8、下列疾病中,需要急诊手术的是 A.闭合性胫腓骨骨折 B.直肠癌 C.外伤性脾破裂 D.胃癌 E.胃溃疡 9、下列疾病中,属于择期手术的是 A.胃穿孔 B.胃溃疡 C.胃癌 D.幽门梗阻 E.肠扭转 10、围手术期的术中处理一般不包括 A.特殊手术器械的准备 B.无菌技术 C.麻醉的保障 D.术中器官功能的监护 E.术中意外的认识和防治 11、关于围术期的叙述,下列不恰当的是 A.围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与本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 B.围术期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三个阶段 C.围术期处理是以手术为中心而进行的各项处理措施 D.围术期处理包括手术前准备、手术后处理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E.重视围术期处理对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12、在急性肝衰竭的治疗措施中,下列哪项不恰当 A.全身抗感染治疗 B.静脉输入平衡型复方氨基酸。 C.静脉输入新鲜血、血浆和血清白蛋白, D.静脉输入葡萄糖,可加少量胰岛素 E.口服乳果糖 13、急性肝衰竭的实验室检查,不会出现的情况是 A.胆红素增高

普外科知识

外科手术切口管理 医学论坛网2015-07-24 术后伤口感染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严重时会导致败血症。通过术前、术中和术后阶段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大部分的术后并发症都可以避免。 外科手术切口会破坏正常皮肤屏障,增加外源性或内源性细菌污染的风险,术后伤口感染会引起各种并发症和增加治疗成本,甚至会导致败血症。然而,通过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阶段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大部分的术后并发症都是可以避免的。本文介绍了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的策略,提出了最佳医疗实践的建议和专家观点。 认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大部分外科手术切口被归类为急性伤口,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会在预期的时间内愈合。然而,象所有伤口一样,术后伤口的愈合也会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发生术后伤口并发症,例如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导致愈合延迟。 切口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是最常见的术后切口并发症,其它并发症还包括术后水泡、伤口裂开,也都与SSI有关系。SSI占所有医源性感染(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s, HCAIs)的20%。外科手术后大约有5%的病人发生SSI(NICE,2008)。 SSI的表现可能是术后7至10天伤口渗出增加,也可能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例如腹壁伤口裂开或开胸心脏手术后发生胸骨感染导致纵膈炎和伤口裂开。 术后切口管理原则 有效管理术后伤口需要多学科配合。对于预防HCAIs(包括SSI)和有效管理术后并发症有专门的指南(参见Pratt et al, 2007; NICE, 2008)。主要强调了术前、手中和术后三个阶段采取的系统方法。 术前阶段(Preoperative Phase) 采用综合术前评估,发现术后切口并发症的高危患者。增加患者伤口愈合问题(例如伤口裂开或水泡等)发生风险的因素包括营养状况、肥胖、吸烟或家属吸烟和特定疾病人群如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和服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 术中阶段(Intraoperative Phase) 术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和消毒流程。一期愈合伤口术后应该用膜敷料(有/无中心吸收垫)覆盖(NICE,2008),无不良事件(例如伤口疼痛、发热或渗出)发生可以3至5天后再换药。

肛肠外科医生必备的基础知识

一:肛门直肠解剖: 直肠: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全长12-15厘米,直肠膀胱陷窝,女性为直肠子宫陷窝;直肠柱:直肠下端与肛管相连处,10个左右; 肛瓣:相邻直肠柱之间半月形的皱袋; 肛窦(肛隐窝):肛瓣与直肠壁之间的,开口向上漏斗状间隙; 齿线:肛瓣与直肠柱的基底,在直肠与肛管交界处形成一条不整齐的锯齿状边缘;齿线上下解剖的比较 组织血液供应神经支配淋巴回流 齿线上粘膜动脉:直肠上、下动脉植物神经腹主动脉旁 静脉:直肠上静脉丛—门静脉无痛觉或髂内动脉 齿线下皮肤动脉:肛管动脉阴部内神经腹股沟淋巴 静脉:直肠下静脉—腔静脉痛觉敏锐髂外淋巴 肛管:长3厘米,上缘为齿线,下缘为肛门缘; 肛门内扩约肌:不随意肌,受植物神经支配; 肛门外扩约肌:分为皮下部、浅部、深部,随意肌;切断外扩约肌皮下部,不会引起大便失禁,切断深部、耻骨直肠肌、内扩约肌共同组成的肛管直肠环,引起大便失禁; 二:肛门直肠检查方法: 1.体位:按病人身体情况和具体要求。 膝胸位:此体位使肛管下垂,肛门部位暴露清楚,加以内脏上移,盆腔空虚,检查方便易于成功,为最常用体位; 左侧俯卧位:此体位适于身体虚弱或同时作简单治疗者; 截石位:暴露清楚,可同时作双合诊,此体位也是作直肠肛门手术的常用体位;蹲位:适用于检查内痔,脱肛或直肠息肉等,此体位直肠肛管受压最大,可见内痔和脱肛的最严重情况;弯腰扶椅位:暴露较差,但是方便省时,适用于人群健康普查; 2.视诊:有无血迹,脓液,粪便,黏液,瘘管口,肿块,湿疹,溃疡,瘢痕,肛门紧缩还是松弛,有无外痔,脱垂的内痔或直肠黏膜,有无蛲虫,肛裂,前哨痔,让病人向肛门方向用力,观察有无内痔,息肉或肛门直肠脱垂等; 3.直肠指诊:简单但是及其重要; 4.肛门镜检查:先全部进入肛门,然后缓慢退出,观察,按时钟记录,全面观察不要遗漏;检查禁忌症:肛门狭窄,妇女月经期,肛裂或局部炎症疼痛明显时; 5.乙状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直肠上段和乙状结肠下段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对:原因不明得便血,黏液便,慢性腹泻,里急后重,粪便变细等临床表现,均应考虑乙状结肠镜检查;方法:检查前一日给无渣饮食及缓泻剂,术前灌肠。先行肛门指诊,进镜约15厘米,肠腔变小并有螺旋形黏膜皱襞,即为乙状结肠。可以同时取活检,但是不要取溃疡中心或肿瘤溃烂部分,以免引起穿孔。 并发症:出血,穿孔; 6.X-线钡剂灌肠检查:充盈缺损或黏膜破坏; 7.排粪检查:适于长期便秘者,测定肛门括约肌和肛管直肠形态功能及动力学的方法;8.CT检查: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提供肿瘤与周围盆腔脏器的关系及肿瘤侵犯的范围,进行直肠癌的分期; 9.MRI:进行直肠术前检查或术后复查; 10.直肠腔内超声扫描:直肠癌术前分期及术后复查;

最新整理外科手术学重点知识讲解

期末考试重点 外科的基本操作:消毒、铺单、切开、暴露、分离、止血、结扎、缝合、引流等。 基本概念: 消毒(disinfection):是指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将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全部杀灭或清除,使之达到无菌的处理,杀灭是最彻底的消毒处理。 抗菌(antisepsis):是指对活组织表面,例如皮肤或黏膜的消毒。一般用化学方法杀灭存在的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无菌(asepsis):是指用物理的方法预先消灭一切与手术野或伤口接触物品上附有的微生物。 防腐(preservation):为杀灭、清除或抑制食品等无生命有机物中的微生物,以防止其腐败的处理。 杀菌(bacteriocidal action):是指使细菌彻底死亡的处理。 抑菌(bacterostasis):是指使微生物暂时失去生长繁殖能力的处理。待作用因子消除,生长繁殖能力仍可恢复。 清洁处理(cleansing):是指不用消毒剂仅用清水或洗涤剂进行处理,以去除物体表面所黏附的灰尘、油脂或其他有机物等污垢。清洁过程中,部分微生物可随污垢被清除。 无菌术(Aseptic technique)是有创的诊疗手中有操作中针对可能的感染来源和途经所采取的有效预防措施。无菌术由灭菌法(asepsis) 、抗菌法(antisepsis)及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组成。 灭菌法: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的方法。 消毒法(抗菌法):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通常应用化学方法。 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为了防止已经灭菌和消毒的物品、已行无菌准备的手术人员或手术区不再被污染所采取的措施。 消毒剂分类(根据杀菌作用) 1、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又称灭菌剂。因可杀灭细菌芽孢,故又称杀芽孢剂。常用药物有过 氧乙酸、次氯酸钠、戊二醛,环氧乙烷等。 2、中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多数病毒。常用药物有石炭酸、乙醇等。 3、低效消毒剂可杀灭多数细菌繁殖体,不能杀灭结核杆菌、细胞芽孢以及某些真菌和病毒。常用药物有 洗必泰和新洁尔灭等。 注:高效消毒剂一般均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 煮沸法——湿热灭菌 1、适用于金属、玻璃及橡胶等耐热耐湿物品的灭菌。 2、100℃水中,持续10-15分钟,能杀灭一般细菌,芽胞则需30min-2h。加人2%碳酸氢钠溶液,可使沸点提高到105℃,灭菌时间可缩短至10分钟,不仅增强灭菌效果,还有除污防锈的作用。 高原地区气压低,沸点低,水的沸点可降至85 ℃;海拔增加300m,灭菌时间应延长2分钟。 压力锅煮沸灭菌,蒸气压力一般为127.5Ka,温度可达124℃左右,10分钟即可灭菌。 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 (一)手术人员的准备 1、一般准备:在手术室的更衣间,换穿手术室专门准备的鞋和衣裤,上衣的袖口须卷至上臂1/3处,戴帽子、口罩。剪短指甲,清除甲缘的积垢。帽子要盖住全部头发,口罩盖住鼻孔,上衣的下摆放在裤腰内。手术当天,原则上应先参加无菌手术,其次是污染或感染的手术,最后给感染伤口换药。手臂皮肤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者不应参加手术。 2.手臂消毒法(也称刷手)(包括洗手和泡手): 只能消除皮肤表面的细菌,不能完全消灭藏在深层的细菌;术中这些细菌会逐渐转移到皮肤表面,故

外科学重要知识点(精心整理)

外科学 无菌术 一.无菌术的基本概念与常用方法 1.基本概念 外科疾病大致分为: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性质的疾病五类。 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基本操作规范,其主要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1)灭菌法: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高温--常用;紫外线---用于空气的灭菌;电离辐射----用于药品、抗生素等的灭菌 化学方法:应用甲醛、环氧乙烷、戊二醛等溶液进行灭菌,课杀灭一切微生物 (2)消毒法:又称抗菌法,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的微生物。 是灭菌法(20-30min可杀死所有微生物) 高压蒸汽灭菌物品可保留2周。 3.手术人员的术前准备;一般准备,手臂的消毒和穿无菌衣及戴无菌帽的方法。 A.手臂消毒包括清洁和消毒两个步骤:先是用蘸有肥皂液的消毒刷对手及手臂作刷洗,清除皮肤上的各种污渍;然后用消毒剂做皮肤消毒(最经典的皮肤消毒剂是:70%的酒精)B.刷手方法、穿无菌手术衣、带无菌手套

(3)戴手套的原则尚未戴无菌手套的手,只允许接触手套套口的向外翻折部分,不能碰到手套外面。 (4)接台手术怎样洗手穿衣? 1.应先做相对无菌手术,再做相对有菌手术。 2.如前一次为污染手术,则连接施行手术时,应重新洗手。 3.如前一台为无菌手术,手术完毕时手套已破,则需重新洗手。 4.如无菌手术完毕,手套未破,连续施行另一手术时,可不重新刷手,仅需用酒精或新洁尔灭菌溶液浸泡5min;或灭菌王涂擦手及前臂,再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手术区域皮肤消毒方法 1.对婴儿、面部皮肤、口腔、肛门、外生殖器等部位,不能用碘酊消毒,应选用刺激性小的0.75%吡咯烷酮碘。 2.在植皮时,供皮区的消毒可用70%酒精摩擦2-3次。 3.涂擦皮肤时消毒剂时,一般由手术中心部向外周涂擦。如为感染性伤口、肛门部、结肠造瘘口等部位手术,则应自手术区外周向切口部涂擦。、 4.已接触污染部位的药液纱布,不应再返擦清洁处。(手术去皮肤手术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 铺巾的方法:* 通常先铺操作者的对面或相对不洁区(如下腹部、会阴部)最后铺靠近操作者的一侧,并用布巾钳将交角出夹住,以防止移动。无菌巾铺下后不可随意移动,如果位置不正确,只能由手术区向外移,而不应向内移动。大单布的头端应盖过麻醉架,两侧和足部应垂下超过手术台边30CM。上下肢手术在皮肤消毒后,应先在肢体下铺双层无菌中单布。肢体近端手术常用双层无菌巾将手足部包裹。 二.无菌操作原则 1.无菌操作原则 (1)手术人员无菌区的规定:手术人员肩以下、腰以上、腋中线以前的区域属于无菌区域。 (2)手术无菌区的规定:手术台缘以上、麻醉架及托盘以内的区域。 (3)同侧手术人员的换位:一人退后一步,背对背转身达另一位置,以防触及对方不洁区。(4)器械的传递不准从手术人员背后传递器械及用品。 (5)手术如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的地方,应立即更换无菌手套:前臂或肘部碰到有菌的地方,应加戴无菌袖套。如无菌巾、布单如已湿透,应加盖干的无菌单 (6)手术开始时要清点器械,敷料;手术结束时,检查胸`腹等体腔;核对器械后才可关闭切口。 (7)切口边缘应以无菌大纱布垫或手术巾遮盖,并用巾钳或缝线固定,尽显露手术切口。(8)做切开皮肤或缝合皮肤前,用70%酒精再涂擦枪消毒皮肤一次。 (9)切开空腔脏器钱,先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以防感染。 (10)参观手术的人员不可太靠近手术人员或站得太高,也不可在室内走动。 (11)手术中不可通风或用电扇等,以免扬起尘埃,形成污染。 (手术室也要定期消毒:常用乳酸消毒法) 2.几个常考数据 刷手至肘上10cm ;泡手至肘上6cm; 皮肤消毒的范围至少达切口周围15cm;手术时大单应超过手术台缘下30cm; 泡手液1/1000苯扎溴铵使用40次后要更换; 物品灭菌后可保留2周;手术室每周应彻底消毒1次

外科学总论知识点大全

1外科学的范畴:①损伤:各种致伤因子引起的人体组织破坏及功能障碍②感染:炎症、感染、外科感染③肿瘤④畸形⑤需要外科治疗的某些功能障碍性疾病。2.无菌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3.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4.灭菌: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5.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要求清除或者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孢等)6.伤口沾染的来源:①皮肤②鼻咽腔③感染病灶和有腔器官④空气中的带菌微粒⑤器械、用品、药物等7.清除细菌的方法:①机械的除菌方法②物理灭菌法:高温、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等③化学消毒法:醇类、氧化剂、表面活性剂、酚类、烷化剂8.物品存放时间一般不超过7日,在寒冷干燥的条件可延长到14日,逾期应重新处理。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这种在外科病人最易发生。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常见病因: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肠外瘘、大量呕吐等;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感染、烧伤等。 临表:恶心厌食少尿,但不口渴,眼窝凹陷皮肤松弛等,若短期内体液丧失细胞外液的25%则有脉搏细速肢端湿冷血压不稳等血容量不足症状,丧失30~35%有更严重的休克表现。休克伴发代酸,若丧失的体液为胃液则伴发代碱。诊断:实验室检查有血液浓缩,RBC、HB、血细胞比容均明显升高,尿比重增高,钠氯一般无明显降低。治疗:静滴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乳酸钠、复方氯化钠溶液),纠正缺水后,排钾量会有所增加,血清钾因细胞外液量增加而被稀释故在尿量达到40ml/h后,补钾即应开始。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失钠,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低渗性脱水的主要病因及治疗原则。主要病因有: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丧失,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引流或慢性肠梗阻,以至于大量钠随消化液排出。②大创面的慢性渗液。③肾排出水和钠过多,如应用排销利尿剂未注意补给适量钠盐,使体内缺钠程度多于缺水。④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充水分过多。临表:恶心呕吐视觉模糊软弱无力,一般均无口渴感,当循环血量明显下降时,肾滤过量相应减少,一直代谢产物潴留,神志淡漠、肌痉挛性疼痛、腱反射减弱。①轻度缺钠,<135mmol/h疲乏头晕手足麻木。②中度缺钠,<130除有上诉症状外尚有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不稳脉压减小、站立性晕倒尿少。③重度缺钠<120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痛、腱反射减弱木僵甚至昏迷,常伴休克。诊断:尿比重在以下,钠和氯明显减少血钠低,RBC、Hb、血细胞比容、血尿素氮均升高。治疗:①积极处理致病原因。 ②采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静脉输注,以纠正低渗状态和补充血容量。速度先快后慢,总输入量分次完成。③重度缺钠出现休克者应先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晶体液(复方乳酸氯化钠和等渗盐水)胶体液(羟乙基淀粉和右旋糖酐、血浆)都可应用,然后静滴高渗盐水。 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丢失,缺水更多,血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主要病因有:①摄入水分不足②水分丧失过多,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暴露疗法、糖尿病未控制致大量排尿 等。临表:轻度缺水时口渴尤其他症状,缺 水约为体重2%~4%,中度缺水有极度口渴乏 力、尿少、眼窝下陷烦躁,缺水量为体重4%~ 6%;重度者可出现幻觉甚至昏迷,缺水超过体 重6%。诊断:尿比重增高、红细胞计数、血 红蛋白量、白细胞比重升高,血钠大于 150mmol/L。治疗:①病因治疗②无法口服者, 静滴5%葡萄糖或低渗的%氯化钠,补充已丧 失的液体。③尿量超过40ml/h后补钾。 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指机体摄 入水总量超过排水量,以致水在体内储留, 引起血液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病因: ①各种原因致ADH分泌过多②肾功能不全, 排尿能力下降③机体摄入水分过多或接受过 多静脉输液。临表:急性水中毒(颅内压增 高,脑疝)慢性水中毒(软弱无力、恶心呕 吐嗜睡、体重明显增加、皮肤苍白湿润)。诊 断:RBC、Hb、血细胞比容、血浆蛋白、血浆 渗透压降低。治疗:①禁水②利尿剂20%甘 露醇或25%山梨醇200ml静脉快速滴注。 低钾血症:血清钾</L,引起以肌细胞 功能障碍为主的病症。低钾血症的常见原因 有①钾的摄入过少。②应用利尿剂、盐皮质 激素过多,肾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肾衰多尿 期,使钾从肾排出过多。③钾从肾外途径丧 失,如呕吐、持续胃肠减压等。④钾向组织 内转移,如大量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或代 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⑤补液病人长期接 受不含钾的液体。临表:最早出现肌无力(先 四肢以后延及躯干和呼吸肌),还可有软瘫、 腱反射减退,腹胀肠麻痹,心电图早期T波 降低变平或倒置,随后ST段降低、QT延长 和U波。低钾血症可致代碱、反常性酸性尿。 (低钾三联征:①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② 胃肠肌力减退③心脏张力减低)。诊断:病史 +临床表现+心电图+血清钾测定。治疗:(1) 补钾方法:能口服者尽量口服,不能口服者 应静脉补给。补钾的量可参考血清钾降低程 度,每天补钾40~80mmol(约相当于每天补 氯化钾3~6g)。少数严重缺钾者,补钾量需 递增,每天可能高达100~200mmol。(2)注 意事项:①严禁静脉推注补钾。②补钾的浓 度为每升液体中含钾量不宜超过40mmol(相 当于氯化钾3g)。③补钾的速度一般不宜超 过20mmol/h,每日补钾量不宜超过100~ 200mmol。④如病人伴有休克,应先输结晶体 液及胶体液,待尿量超过40ml/l后,再静 脉补充钾。 高钾血症:血清钾超过/L称高钾血症, 是一种短时间内可危及生命的体液失调。原 因:①摄入太多,如口服或静脉补充氯化钾, 大量输入保存期久的库存血②肾排钾障碍如 急慢性肾衰,应用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氨 苯蝶啶,盐皮质激素不足③胞内钾移出如溶 血组织损伤酸中毒等。临表:神志模糊、感 觉异常、肢体软弱无力,严重高钾有微循环 障碍(皮肤苍白发冷青紫低血压);心动过缓 或心律不齐,严重者心搏骤停。大于L有心 电图改变,早期T波高尖,P波波幅下降, 随后QRS增宽。治疗:停用一切含有钾的药物 或溶液。①使K+暂时转入细胞内,静脉滴注 5%碳酸氢钠100-200rnl②输入葡萄糖和胰 岛素:用25%GS100~200ml,每5g糖加入 胰岛素1U静脉滴注等;肾功能不全者可用 10%葡萄糖酸钙100ml,%乳酸钠溶液 50ml,25%葡萄糖溶液400ml,加入胰岛素 20U,作24小时缓慢静脉滴入。③应用阳离 子交换树脂:每日口服4次,每次15g,可 从消化道携带走较多的钾离子。④透析疗法: 有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用于上述疗法仍不 能降低血清钾浓度时。以对抗心律失常:静 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ml。钙与钾有 对抗作用,能缓解 K+对心肌的毒性作用。 血钙正常,其中45%为离子化合物,维持 神经肌肉稳定的作用。正常血镁对神经活动 的控制、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传递、肌收缩、 心脏激动性均有重要作用。 低钙血症:病因:急性重症胰腺炎、坏死 性筋膜炎、肾衰、消化道瘘、甲状旁腺受损 害的病人。临表: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强引 起,口周及指尖麻木针刺感、手足抽搐、肌 肉绞痛、腱反射亢进。诊断:Trousseau、 Chvostek征阳性,血清钙测定低于L治疗: 10%葡萄糖酸钙20ml或5%氯化钙10ml静注, 如有碱中毒应同时纠正。 镁缺乏:病因:长时间胃肠消化液丧失, 如肠瘘或大部小肠切除术后、加上进食少、 长期应用无镁溶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等。诊 断:记忆减退,精神紧张,易激动,烦躁不 安,手足徐动,严重缺镁可有癫痫发作。镁 负荷试验有助诊断。治疗:氯化镁或硫酸镁 溶液静滴。 代谢性酸中毒:是临床最常见的酸碱失调, 由于体内酸性物质的积聚或产生过多,或 HCO3﹣丢失过多。主要病因:①碱性物质丢 失过多,如腹泻、消化道疾等使HCO3﹣丧失 过多,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可使肾小管排H+ 减少。②肾功能不全,造成HCO3﹣吸收减少 和(或)内生性H+不能排出体外。③酸性物 质过多,如失血性及感染性休克,组织缺氧, 脂肪分解等使有机酸生成过多,糖尿病或长 期不能进食,体内脂肪分解过多可形成大量 酮体,引起酮体酸中毒。临表:轻度可无明 显症状,重症疲乏、眩晕、是谁,迟钝或烦 躁,最明显表现是呼吸深快,呼吸肌收缩明 显。面颊潮红,心率加快,血压常偏低。代 酸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周围血管对儿茶酚胺的 敏感性,病人易心律不齐,急性肾功能不全 和休克。诊断:有严重腹泻、常楼或休克病 史,又有深快呼吸,血气分析HCO3﹣、BE、 PaCO2均降低。治疗:①病因治疗放首位: 只要能消除病因,再辅以补液,较轻代酸 (HCO3﹣为16~18mmol/L)常可纠正不必用 碱性药物;低血容量休克伴代酸经补充血容 量之后也可纠正;对这类病人不宜过早用碱 剂②低于15mmol/L者应在输液同时用碱剂 碳酸氢钠溶液,首次补给5%碳酸氢钠 100-250ml不等,用后2-4h复查动脉血气分 析及血浆电解质浓度,根据测定结果再决定 是否继续输给以及输给用量,边治疗边观察, 逐步纠酸是治疗原则。 代谢性碱中毒:体内H+丢失或HCO3﹣增 多引起。病因:①胃液丧失过多是外科病人 最常见原因:酸性胃液大量丢失丧失大量 H+、CI﹣。肠液中HCO3﹣未能被胃液的H+ 中和,HCO3﹣被重吸收入血。另外胃液中CL 丢失使肾近曲小管CL减少,代偿性重吸收 HCO3﹣增加,导致碱中毒。大量胃液丧失也 丢失钠,钾钠交换、氢钠交换增加,即保留 了钠,但排出钾和氢,造成低钾血症和碱中 毒。②碱性物质摄入过多:长期服用碱性药 物,大量输入库存血③缺钾:低钾血症时。 钾从胞内移出,每3个钾从胞内移出,有2 钠1氢进入胞内,引起胞内酸中毒和胞外碱 中毒。④利尿剂作用:呋塞米、依他尼酸抑 制近曲小管对钠、氯再吸收,而并不影响远 曲小管钠和氢交换。因此,随尿排出CL比

外科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外科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1水电解质是体液的主要成分,体液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2细胞内液:男性占体重40%;女性占35% 3细胞外液:男、女各占20%,可分为血浆液5%,组织间液占15% 4有一小部分组织间液仅有缓慢地交换和取得平衡的能力,它们具有各自的功能,但在维持体液平衡方面的作用甚 小,故可称为无功能性细胞外液。如结缔组织液和所谓的 透细胞液如:脑脊液、关节腔液、和消化液 5细胞外液最主要的阳离子:Na+;阴离子Cl-、HCO3 –细胞内液最主要的阳离子:K+和Mg2+,阴离子:HPO42-和蛋白质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正常的血浆渗透压为290-310mmol/L人体正常的酸碱度环境为pH=(7.40± 0.05);人体通过体液的缓冲系统、肺的呼吸、和肾的排 泄来完成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血液缓冲系统主要为 HCO3-/H2CO3最为重要 6体液正常渗透压通过: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 血容量的恢复和维持:肾素-醛固酮系统 7体液失衡的三种类型:容量失调、浓度失调、成分失调 8低渗性脱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指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 呈低渗状态。机体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水在肾小管 内的再收减少,尿量排出增多,以提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主要病因:1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丢失(反复呕吐、慢性肠梗阻)2大创面的慢性渗液 3.等渗性缺水补水过多 9等渗性脱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外科病人最易发生这种缺水;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而血清钠在正常 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维持正常。它造成细胞外液量(包

外科学重点知识100条总结

外科学重点知识100条总结 1、结肠癌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2、导致阑尾穿孔最主要的因素是(阑尾腔阻塞)。 3、诱发DIC最常见的病因为(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 4、心肌梗死24小时内并发急性左心衰时,最不宜用(洋地黄)。 5、硫酸镁中毒时最早出现的是(膝反射消失)。 6、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上腹部疼痛效果最好的是(质子泵抑制剂)。 7、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变最轻微的部位是(脊髓)。 8、细菌性痢疾肠道病变最显着的部位是在(乙状结肠和直肠)。 9、早期诊断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有价值的方法是(局部分层穿刺)。 10、恶性肿瘤种值性转移到盆腔,最多见的是(胃癌)。 11、颅内肿瘤中最多见的是(神经上皮性肿瘤)。 12、诊断急性胰腺炎最广泛应用的化验指标是(血清淀粉酶)。 13、合并双侧肾动脉狭窄的高血压患者降压不宜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14、休克监测最常用及最简便的监测方法是尿量。 15、低钾血症最早出现肌无力。 16、代酸最突出的症状是呼吸深快。 17、最能反映血浆渗透压的是口渴。 18、临床上最常见的酸碱平衡是代酸。 19、幽门梗阻最常见的酸碱平衡是代碱 20、输血并发症最严重的是溶血反应。 21、外科最常见的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 22、失血性休克失血量最低为全血量的20%. 23、休克最基本措施为补充血容量。 24、破伤风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是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25、甲状腺手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呼吸困难和窒息。 26、甲状腺危象预防最关键措施是冬眠合剂。 27、甲状腺癌中最差的为未分化癌。 28、急性乳腺炎最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29、乳腺癌最常见的为侵润性非特殊癌。 30、乳腺癌最常见转移部位为肺。 31、肋骨骨折最易发生的部位为第4~7肋骨。 32、肺癌最常见的是:鳞癌。

外科学 条外科必考知识点

1、结肠癌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2、导致阑尾穿孔最主要的因素是(阑尾腔阻塞)。 3、诱发DIC最常见的病因为(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 4、心肌梗死24小时内并发急性左心衰时,最不宜用(洋地黄)。 5、硫酸镁中毒时最早出现的是(膝反射消失)。 6、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上腹部疼痛效果最好的是(质子泵抑制剂)。 7、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变最轻微的部位是(脊髓)。 8、细菌性痢疾肠道病变最显着的部位是在(乙状结肠和直肠)。 9、早期诊断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有价值的方法是(局部分层穿刺)。 10、恶性肿瘤种值性转移到盆腔,最多见的是(胃癌)。 11、颅内肿瘤中最多见的是(神经上皮性肿瘤)。 12、诊断急性胰腺炎最广泛应用的化验指标是(血清淀粉酶)。 13、合并双侧肾动脉狭窄的高血压患者降压不宜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14、休克监测最常用及最简便的监测方法是尿量。

15、低钾血症最早出现肌无力。 16、代酸最突出的症状是呼吸深快。 17、最能反映血浆渗透压的是口渴。 18、临床上最常见的酸碱平衡是代酸。 19、幽门梗阻最常见的酸碱平衡是代碱。 20、输血并发症最严重的是溶血反应。 21、外科最常见的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 22、失血性休克失血量最低为全血量的20%. 23、休克最基本措施为补充血容量。 24、破伤风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是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25、甲状腺手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呼吸困难和窒息。 26、甲状腺危象预防最关键措施是冬眠合剂。 27、甲状腺癌中最差的为未分化癌。 28、急性乳腺炎最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29、乳腺癌最常见的为侵润性非特殊癌。 30、乳腺癌最常见转移部位为肺。 31、肋骨骨折最易发生的部位为第4~7肋骨。 32、肺癌最常见的是:鳞癌。 33、肺癌中预后最差的是小细胞癌。对放疗最敏感的是小细胞癌。 34、食管癌最好发的部位是中段。 35、食管癌最常见的是鳞癌。

外科医生基本知识教学教材

外科手术拆线时间: 1、面颈部4-5日拆线; 下腹部、会阴部6-7日; 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日; 四肢10-12日,近关节处可延长一些,减张缝线14日方可拆线。 2、眼袋手术、面部瘢痕切除手术在手术后4-6天拆线。 3、乳房手术在手术后7-10天拆线。 4、关节部位及复合组织游离移植手术在手术后10-14天拆线。 5、重睑手术、除皱手术在手术后7天左右拆线。注:对营养不良、切口张力较大等特殊情况可考虑适当延长拆线时间。青少年可缩短拆线时间,年老、糖尿病人、有慢性疾病者可延迟拆线时间。 附: 外科手术后拆线法 (一)适应证 1.无菌手术切口,局部及全身无异常表现,已到拆线时间,切口愈合良好者。 2.伤口术后有红、肿、热、痛等明显感染者,应提前拆线。 (二)禁忌证 遇有下列情况,应延迟拆线: 1.严重贫血、消瘦,轻度恶病质者。 2.严重失水或水电解质紊乱尚未纠正者。 3.老年患者及婴幼儿。 4.咳嗽没有控制时,胸、腹部切口应延迟拆线。

(三)准备工作 无菌换药包,小镊子2把,拆线剪刀及无菌敷料等。 (四)操作方法 1.取下切口上的敷料,用酒精由切口向周围消毒皮肤一遍。 2.用镊子将线头提起,将埋在皮内的线段拉出针眼之外少许,在该处用剪刀剪断,以镊子向剪线侧拉出缝线。 3.再用酒精消毒皮肤一遍后覆盖纱布,胶布固定。 清创缝合术 (一)适应证 新鲜创伤伤口。 (二)禁忌证 化脓感染伤口不宜缝合。 (三)准备工作 1.器械准备消毒钳、持针器、镊子(有齿及无齿镊)、缝合线、剪刀、引流条或橡皮膜、外用生理盐水、纱布、棉垫、绷带、胶布、75%酒精等。 2.手术者洗手,戴手套。 (四)操作方法 1.清洗去污①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②剪去毛发,除去伤口周围的污垢油腻(用肥皂水、松节油),用外用生理盐水清洗创口周围皮肤。 2.伤口的处理①常规麻醉后,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取掉覆盖伤口的纱布,铺无菌巾。换手套,穿无菌手术衣;②检查伤口,清除血凝块和异物;③切除失去活

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与技术操作

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及技术操作要求 在外科手术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无菌、无瘤和微创等基本原则,应尽可能避免手术后的感染、肿瘤的播散或病人机体组织不必要的损伤,以利于病人术后康复,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第一节无菌原则微 生物普遍存在于人体和周围环境。—旦皮肤的完整性遇到破坏,微生物就会侵入体内并繁殖。为了避免手术后感染的发生,必须在术前和术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即无菌技术。它是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由灭菌法、抗菌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所组成。 灭菌(sterilization),又称消毒(disinfection),是指将传播媒介上所有微生物全部杀灭或消除,使之达到无菌处理。多用物理方法,有的化学品如环氧乙烷、甲醛、戊二醛等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故也可用于灭菌。抗菌(antisepsis) 则是指用化学方法杀灭存在的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一)手术用品的无菌处理方法 1.物理灭菌法包括热力、紫外线、放射线、超声波、高频电场、真空及微波灭菌等。医院常用的有热力和紫外线灭菌,其他方法均因可靠性差或对人体损害性大,不能得到广泛应用。紫外线灭菌主要用于室内空气消毒,因此本节只介绍热力灭菌。它包括干热灭菌及湿热灭菌,前者是通过使蛋白质氧化和近似炭化的形式杀灭细菌,包括火焰焚烧、高热空气。后者通过使蛋白质凝固来杀灭细菌,包括煮沸、流通蒸气和高压蒸气。 ⑴高压蒸气火菌法:是临床应用最普遍、效果可靠的火菌方法。此法所用火菌器的式样有很多种,但其原理和基本结构相同,是由一个具有两层壁能耐高压的锅炉所构成,蒸气进入消毒室内,积聚而产生压力。蒸气的压力增高,温度也随之增高,当温度达 121~126 C时,维持30分钟,即能杀死包括具有极强抵抗力的细菌芽胞在内的一切细菌,达到火菌目的。 使用高压蒸气灭菌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需要灭菌的各种包裹不应过大、过紧,一般应小于55cm X33cm X22cm ;⑨包裹不应排得太密,以免妨碍蒸气的透入,影响灭菌效果;③易燃或易爆物品如碘仿、苯类等,禁用高压蒸气灭菌法;锐利器械如刀剪等不宜用此法灭菌,以免变钝;④瓶装液体灭菌时,要用玻璃纸或纱布包扎瓶口,用橡皮塞的,应插入针头排气;⑤要有专人负责,每次灭菌前都要检查安全阀的性能。

外科学总论知识点大全

精品文档 1外科学的范畴:①损伤:各种致伤因子引起的人体组织破坏及功能障碍②感染:炎症、感染、外科感染③肿瘤④畸形⑤需要外科治疗的某些功能障碍性疾病。2.无菌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3.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4.灭菌: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5.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要求清除或者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孢等)6.伤口沾染的来源:①皮肤②鼻咽腔③感染病灶和有腔器官④空气中的带菌微粒⑤器械、用品、药物等7.清除细菌的方法:①机械的除菌方法②物理灭菌法:高温、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等③化学消毒法:醇类、氧化剂、表面活性剂、酚类、烷化剂8.物品存放时间一般不超过7日,在寒冷干燥的条件可延长到14日,逾期应重新处理。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这种在外科病人最易发生。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常见病因: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肠外瘘、大量呕吐等;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感染、烧伤等。 临表:恶心厌食少尿,但不口渴,眼窝凹陷皮肤松弛等,若短期内体液丧失细胞外液的25%则有脉搏细速肢端湿冷血压不稳等血容量不足症状,丧失30~35%有更严重的休克表现。休克伴发代酸,若丧失的体液为胃液则伴发代碱。诊断:实验室检查有血液浓缩,RBC、HB、血细胞比容均明显升高,尿比重增高,钠氯一般无明显降低。治疗:静滴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乳酸钠、复方氯化钠溶液),纠正缺水后,排钾量会有所增加,血清钾因细胞外液量增加而被稀释故在尿量达到40ml/h后,补钾即应开始。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失钠,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低渗性脱水的主要病因及治疗原则。主要病因有: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丧失,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引流或慢性肠梗阻,以至于大量钠随消化液排出。②大创面的慢性渗液。③肾排出水和钠过多,如应用排销利尿剂未注意补给适量钠盐,使体内缺钠程度多于缺水。④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充水分过多。临表:恶心呕吐视觉模糊软弱无力,一般均无口渴感,当循环血量明显下降时,肾滤过量相应减少,一直代谢产物潴留,神志淡漠、肌痉挛性疼痛、腱反射减弱。①轻度缺钠,<135mmol/h疲乏头晕手足麻木。②中度缺钠,<130除有上诉症状外尚有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不稳脉压减小、站立性晕倒尿少。③重度缺钠<120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痛、腱反射减弱木僵甚至昏迷,常伴休克。诊断:尿比重在1.010以下,钠和氯明显减少血钠低,RBC、Hb、血细胞比容、血尿素氮均升高。治疗:①积极处理致病原因。②采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静脉输注,以纠正低渗状态和补充血容量。速度先快后慢,总输入量分次完成。③重度缺钠出现休克者应先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晶体液(复方乳酸氯化钠和等渗盐水)胶体液(羟乙基淀粉和右旋糖酐、血浆)都可应用,然后静滴高渗盐水。 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丢失,缺水更多,血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主要病因有:①摄入水分不足②水分丧失过多,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暴露疗法、糖尿病未控制致大量排尿 等。临表:轻度缺水时口渴尤其他症状,缺 水约为体重2%~4%,中度缺水有极度口渴乏 力、尿少、眼窝下陷烦躁,缺水量为体重4%~ 6%;重度者可出现幻觉甚至昏迷,缺水超过体 重6%。诊断:尿比重增高、红细胞计数、血 红蛋白量、白细胞比重升高,血钠大于 150mmol/L。治疗:①病因治疗②无法口服者, 静滴5%葡萄糖或低渗的0.45%氯化钠,补充 已丧失的液体。③尿量超过40ml/h后补钾。 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指机体摄 入水总量超过排水量,以致水在体内储留, 引起血液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病因: ①各种原因致ADH分泌过多②肾功能不全, 排尿能力下降③机体摄入水分过多或接受过 多静脉输液。临表:急性水中毒(颅内压增 高,脑疝)慢性水中毒(软弱无力、恶心呕 吐嗜睡、体重明显增加、皮肤苍白湿润)。诊 断:RBC、Hb、血细胞比容、血浆蛋白、血浆 渗透压降低。治疗:①禁水②利尿剂20%甘 露醇或25%山梨醇200ml静脉快速滴注。 低钾血症:血清钾<3.5mmol/L,引起以 肌细胞功能障碍为主的病症。低钾血症的常 见原因有①钾的摄入过少。②应用利尿剂、 盐皮质激素过多,肾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肾 衰多尿期,使钾从肾排出过多。③钾从肾外 途径丧失,如呕吐、持续胃肠减压等。④钾 向组织内转移,如大量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 或代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⑤补液病人长 期接受不含钾的液体。临表:最早出现肌无 力(先四肢以后延及躯干和呼吸肌),还可有 软瘫、腱反射减退,腹胀肠麻痹,心电图早 期T波降低变平或倒置,随后ST段降低、QT 延长和U波。低钾血症可致代碱、反常性酸 性尿。(低钾三联征:①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②胃肠肌力减退③心脏张力减低)。诊断:病 史+临床表现+心电图+血清钾测定。治疗:(1) 补钾方法:能口服者尽量口服,不能口服者 应静脉补给。补钾的量可参考血清钾降低程 度,每天补钾40~80mmol(约相当于每天补 氯化钾3~6g)。少数严重缺钾者,补钾量需 递增,每天可能高达100~200mmol。(2)注 意事项:①严禁静脉推注补钾。②补钾的浓 度为每升液体中含钾量不宜超过40mmol(相 当于氯化钾3g)。③补钾的速度一般不宜超 过20mmol/h,每日补钾量不宜超过100~ 200mmol。④如病人伴有休克,应先输结晶体 液及胶体液,待尿量超过40ml/l后,再静 脉补充钾。 高钾血症:血清钾超过5.5mmol/L称高 钾血症,是一种短时间内可危及生命的体液 失调。原因:①摄入太多,如口服或静脉补 充氯化钾,大量输入保存期久的库存血②肾 排钾障碍如急慢性肾衰,应用保钾利尿剂如 螺内酯、氨苯蝶啶,盐皮质激素不足③胞内 钾移出如溶血组织损伤酸中毒等。临表:神 志模糊、感觉异常、肢体软弱无力,严重高 钾有微循环障碍(皮肤苍白发冷青紫低血 压);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严重者心搏骤停。 大于7.0mmol/L有心电图改变,早期T波高 尖,P波波幅下降,随后QRS增宽。治疗:停 用一切含有钾的药物或溶液。①使K+暂时转 入细胞内,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 100-200rnl②输入葡萄糖和胰岛素:用25% GS100~200ml,每5g糖加入胰岛素1U静脉 滴注等;肾功能不全者可用 10%葡萄糖酸钙 100ml,11.2%乳酸钠溶液50ml,25%葡萄 糖溶液400ml,加入胰岛素20U,作24小时 缓慢静脉滴入。③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每 日口服4次,每次15g,可从消化道携带走 较多的钾离子。④透析疗法:有腹膜透析和 血液透析,用于上述疗法仍不能降低血清钾 浓度时。以对抗心律失常:静脉注射10%葡 萄糖酸钙溶液20ml。钙与钾有对抗作用,能 缓解 K+对心肌的毒性作用。 血钙正常2.25-2.75mmol/L,其中45%为 离子化合物,维持神经肌肉稳定的作用。正 常血镁0.7-1.1mmol/L,对神经活动的控制、 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传递、肌收缩、心脏激动 性均有重要作用。 低钙血症:病因:急性重症胰腺炎、坏死 性筋膜炎、肾衰、消化道瘘、甲状旁腺受损 害的病人。临表: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强引 起,口周及指尖麻木针刺感、手足抽搐、肌 肉绞痛、腱反射亢进。诊断:Trousseau、 Chvostek征阳性,血清钙测定低于 2.0mmol/L治疗:10%葡萄糖酸钙20ml或5% 氯化钙10ml静注,如有碱中毒应同时纠正。 镁缺乏:病因:长时间胃肠消化液丧失, 如肠瘘或大部小肠切除术后、加上进食少、 长期应用无镁溶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等。诊 断:记忆减退,精神紧张,易激动,烦躁不 安,手足徐动,严重缺镁可有癫痫发作。镁 负荷试验有助诊断。治疗:氯化镁或硫酸镁 溶液静滴。 代谢性酸中毒:是临床最常见的酸碱失调, 由于体内酸性物质的积聚或产生过多,或 HCO3﹣丢失过多。主要病因:①碱性物质丢 失过多,如腹泻、消化道疾等使HCO3﹣丧失 过多,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可使肾小管排H+ 减少。②肾功能不全,造成HCO3﹣吸收减少 和(或)内生性H+不能排出体外。③酸性物 质过多,如失血性及感染性休克,组织缺氧, 脂肪分解等使有机酸生成过多,糖尿病或长 期不能进食,体内脂肪分解过多可形成大量 酮体,引起酮体酸中毒。临表:轻度可无明 显症状,重症疲乏、眩晕、是谁,迟钝或烦 躁,最明显表现是呼吸深快,呼吸肌收缩明 显。面颊潮红,心率加快,血压常偏低。代 酸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周围血管对儿茶酚胺的 敏感性,病人易心律不齐,急性肾功能不全 和休克。诊断:有严重腹泻、常楼或休克病 史,又有深快呼吸,血气分析HCO3﹣、BE、 PaCO2均降低。治疗:①病因治疗放首位: 只要能消除病因,再辅以补液,较轻代酸 (HCO3﹣为16~18mmol/L)常可纠正不必用 碱性药物;低血容量休克伴代酸经补充血容 量之后也可纠正;对这类病人不宜过早用碱 剂②低于15mmol/L者应在输液同时用碱剂 碳酸氢钠溶液,首次补给5%碳酸氢钠 100-250ml不等,用后2-4h复查动脉血气分 析及血浆电解质浓度,根据测定结果再决定 是否继续输给以及输给用量,边治疗边观察, 逐步纠酸是治疗原则。 代谢性碱中毒:体内H+丢失或HCO3﹣增 多引起。病因:①胃液丧失过多是外科病人 最常见原因:酸性胃液大量丢失丧失大量 H+、CI﹣。肠液中HCO3﹣未能被胃液的H+ 中和,HCO3﹣被重吸收入血。另外胃液中CL 丢失使肾近曲小管CL减少,代偿性重吸收 HCO3﹣增加,导致碱中毒。大量胃液丧失也 丢失钠,钾钠交换、氢钠交换增加,即保留 了钠,但排出钾和氢,造成低钾血症和碱中 毒。②碱性物质摄入过多:长期服用碱性药 物,大量输入库存血③缺钾:低钾血症时。 钾从胞内移出,每3个钾从胞内移出,有2 钠1氢进入胞内,引起胞内酸中毒和胞外碱 中毒。④利尿剂作用:呋塞米、依他尼酸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