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关联电子体系中极化子效应的严格对角化方法研究

强关联电子体系中极化子效应的严格对角化方法研究
强关联电子体系中极化子效应的严格对角化方法研究

从农业产业的关联效应看农业产业的地位与作用

从农业产业的关联效应 看农业产业的地位与作用 曾乐元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的农业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些长期性、根本性的问题并未解决。然而,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人们对于农业和农业发展问题的关注却开始降温,忽视农业、掠夺农业、挤占甚至挪用农业投资的情况日益严重,各地政府在经济工作中偏重于追求过高的工业发展速度,热衷于开发区、房地产和市场建设,对农业投入不足,导致工农业发展比例失衡。据专家分析研究和经验数据表明,我国工农业发展的合理比例应是215∶1,但1991~1994年间却为4∶1。尽管近年来中央多次重申坚定不移地加强农业,但忽视农业和农业发展问题,放松对农业的领导和投入的状况并未根本扭转。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农业产业地位与作用的认识主要侧重“稳”的作用,而很少注意农业产业作为关联度很高的产业部门,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联带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广泛宣传的“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观点,更使这种片面认识格式化、观念化。 不可否认,农业在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但在理论上忽视农业产业的关联作用,将农业发展与“致富搞活”割裂开来却是十分有害的,必然导致许多地方在“兴地富民”时只把农业作为“口粮农业、口头农业、口号农业”去抓,而不愿真正把财力和精力投到农业中去。根本扭转这种状况,必须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化对农业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突破原有思维定势。 二、农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产业关联度是指社会生产中不同产业部门、不同行业之间在技术结构、产品需求结构方面扩散程度和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程度。产业关联包括前向关联(即一个产业部门与吸收其产出的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后向关联(即一个产业部门与为其提供投入品的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关联度高的产业部门前后向关联广泛,与其他产业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程度较高,其投入产出的增加,会对相关产业部门的投入产出产生较强的乘数作用,并通过相关产业部门的关联效应将这种乘数作用传散到更多的产业部门,进而引起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在我国,农业产业就属于关联度很高的产业部门之一。 ——农业产业投入产出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对第二产业投入产出的增加及其发展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在后向关联效应的作用下,首先会带动为农业产业提供投入品的、与农业生产联系最紧密的农用生产资料生产部门投入产出的大幅度增加。最近两年,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农用生产资料生产部门便也摆脱了前几年徘徊的局面,特别是农用汽车、联合收割机、化肥、农膜等的发展尤为显著,96年农机产品销售总额在机械行业中由第九位跃居第一位,充分显示了农业产业极强的后向关联效应。 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产出的增加,也会通过前向关联效应带动农产品加工、包装、保鲜等产业部门投入产出的增加,特别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将为吸收农业产出的前向相关部门提供数量更多、种类更丰富的加工对象,从而促使更多的相关部门的产生和发展,陕西省近年来由于苹果生产大幅度增长而带动果汁加工企业的大批建立就是农业产业前向关联效应的最好例证。 农业产业的这种关联效应还会增强其前向关联产业部门与后向关联产业部门之间的互动效应,并会通过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各自的关联效应传散到钢铁、机械制造、原材料、石油、电力、化工、机械修配等产业部门,进而传散到整个第二产业的所有部门,带动整个第二产业的发展。 必须看到,农业产业对于第二产业的关联效应不仅仅是引起其数量的扩张,更主要的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如我国农用机械生产不但存在着品质低、性能差、功能少、能耗高等问题,而且还存在重动力机械(主要是拖拉机)轻工具机具;重田间作业机械轻固定作业机械的倾向。有资料表明,与拖拉机配套的拖带农机具在发达国家已达千余种,我国仅有百来种。农业产出的增加无疑对前向相关产业部门的加工率、加工深度和精度、加工产品品种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为第二产业赋予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农业产业的关联效应对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具有巨大的联带作用。流通部门既是与农业产业直接关联的产业部门,又是农业与第二产业关联效应得以实现的媒介,因此,随着农业产业投入产出的增加和生产的发展及其与第二产业关联程度的增强,农用生产资料流通部门和农产品购销部门以及与此相关的仓储、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部门 — 1 2 — 理论导刊97.6农业?农村?农民

光电效应及其应用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1 光电效应的概念 (1) 1.1光电导效应 (2) 1.2光生伏特效应 (2) 2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2) 3 光电效应和经典理论的矛盾处 (3) 4 光电效应的科学解释 (3) 5 光电效应的物理意义 (3) 6光电效应在近代技术中的应用 (4) 6.1常用的光电器件 (4) 6.2常用光电器件的检测 (5) 结语 (6) 参考文献 (6)

光电效应及其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光电效应的发现及发展,简要叙述了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对光电效应的解释及通过实验来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对光电效应解释的正确性。并介绍了光电效应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关键词:光电效应;光量子;频率;相对论 The photoelectric effect and its application Absract:This passage introduce the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photo-electr- ic effect, it brief introduce Einstein's light quanta hypothesis's contribute to explainin- g photo-electric effect and theory physics,it also introduce the application of photo-electric effect in modern scientific technology. Key words:Photoelectric effect;Light quantum;Frequency;Theory of Relativity 引言 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引起物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这类光致电变的现象被人们统称为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 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有电子从物质表面发射出来的现象称之为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这一现象最早是1887年赫兹在实验研究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时偶然发现的。之后霍尔瓦克斯、J·J·汤姆孙、勒纳德分别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命名为光电效应,并得出一些实验规律。1905年,爱因斯坦在《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一文中,用光量子理论对光电效应进行了全面的解释。1916年,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通过精密的定量实验证明了爱因斯坦的理论解释,从而也证明了光量子理论,使其逐渐地被人们所接受。 1 光电效应的概念 光电效应分为:外光电效应和内光电效应。光电效应中多数金属中的光电子 )逸出,不能从金属内深层逸出的结论。只能从靠近金属表面内的浅层(小于m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三章试题及答案电子教案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十四章碳族元素 总体目标: 1.掌握碳、硅单质、氢化物、卤化物和含氧化物的性质和制备 2.了解硅酸和硅酸盐的结构与特性 3. 了解锗、锡、铅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 各节目标: 第一节碳单质及其化合物 1.了解单质碳的结构、同素异形体和性质 2.掌握CO、CO2的结构、性质、制取和用途;碳酸的酸性;碳酸盐的水解性和热稳定性。 第二节硅单质及其化合物 1.掌握单质硅的结构、性质和制取 2.掌握SiO2的结构和性质 3.了解硅酸的酸性;硅酸盐的结构和性质;A型分子筛的结构和实际应用 4.掌握硅烷的制备、热稳定性、还原性和水解性 5.了解卤化硅的制备和性质 第三节锗、锡、铅 1.了解锗、锡、铅单质的性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酸碱性 2.掌握Sn(Ⅱ)的还原性、水解性和Pb(Ⅳ)的氧化性、Pb(Ⅱ)盐的溶解性,从而掌握高价化合物氧化—还原的变化规律。 习题 一选择题 1.石墨晶体中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是( ) (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金属健 B.共价健 C.范德华力 D.离子键 2.碳原子之间能形成多重键是因为( ) (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 .碳原子的价电子数为4 B.碳原子的成键能力强 C.碳原子的半径小 D.碳原子有2p 电子 3.下列碳酸盐与碳酸氢盐,热稳定顺序中正确的是( ) A.NaHCO 3Ca(HCO 3)2 B.Na 2CO 3>PbCO 3 C.(NH 4)2CO 3>K 2CO 3 D.Na 2SO 3>Na 2SO 4

电子效应

电子效应 电子效应:取代基不同而对分子性质产生的影响。取代基效应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电 子效应,包括场效应和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电子效应是通过键的极性传递所表现的分子 中原子或基团间的相互影响,取代基通过影响分子中电子云的分布而起作用。另一类是空 间效应,是由于取代基的大小和形状引起分子中特殊的张力或阻力的一种效应,空间效应也 对化合物分子的反应性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取代基的作用而导致的共有电子对沿共价键转移 的结果。 诱导效应:当电负性不同的两个原子结合时,共价键就有一定的极性,再多原子分子中, 这种极性会通过静电诱导作用而影响到它的相邻部分,使成键电子云偏移到电负性较大部 分。 双原子分子: 多原子分子: 这种由于原子或基团电负性的影响沿着分子中的键传导,引起分子中电子云按一定方向 转移或键的极性通过键链依次诱导传递的效应称为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s )或I 效应。 这种效应如果存在于未发生反应的分子中就称为静态诱导效应。诱导效应的传导是以静电诱 导的方式沿着单键或重键传导的,只涉及到电子云密度分布的改变,引起键的极性改变, 一般不引起整个分子的电荷转移、价态的变化。这种影响沿分子链迅速减弱,实际上,经 过三个原子之后,诱导效应已很微弱,超过五个原子便没有了。 诱导效应的方向:诱导效应的方向以氢原子作为标准。 -氯代乙酸的酸性。氯原 (位阻效应) 空间效应 取代基效应 空间传递 场效应 (σ, π) ( π-π, (σ- π,σ- p) 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 超共轭效应 电子效应 -+++|?|?|?|?|?|?|?C X B A A B C |?|?|?|?|?|?|?+++-Y C X C H C Y _I D§ó| D§ó|I +±è??±ê×?

应用文-世界经济视野中的空间关联效应初探

世界经济视野中的空间关联效应初探 ' 目前,关于空间关联效应的研究是新 地 的一个新领域,但还不是主流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传统国际经济学中,国家通常被抽象为具有稳定要素禀赋或 权限的空间一点,忽视了国家在空间角度的关联效应。城市经济学模型化城市内部结构,但缺乏城市间关联效应的研究。在学术界提出全球化是国家之间的“距离的消亡”观点之后,不少学者不仅尝试把空间以经济地理的形式引入主流经济学中,更加意识到对空间关联效应的研究是理解世界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空间关联效应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当代全球化进程中的产业梯阶转移,对理解当代经济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空间关联效应的两个基本原则 传统经济学理论,由于存在边际收益递减,经济活动最终将空间均匀分配。然而,现实世界却长期存在人口、繁荣和贫穷的空间聚集。在此基础上,空间经济或经济地理学提出关于资源在空间的配置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问题,以及经济要素之间的空间关联效应的研究空间关联效应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给定经济活动中心的位置,城市的经济活动和收入水平与跟这些中心位置的空间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比如,租金由城市中心向边缘依次降低;二是什么力量推动了经济活动中心的形成,以及经济活动中心的位置的决定因素,如城市中的贫民窟和工业区、国家内的城市系统 ,以及世界经济中长期存在国际收入不平等现象。上述两个问题都可以通过完全不同的空间规模加以解释,但需要两个基本的原则:一是空间距离成本,二是要素聚集机制。 1.空间距离成本 空间距离增加经济行为的直接交易成本,抑制经济行为发生。研究表明,随着两地距离的扩大,两地问的经济活动的发生率逐渐降低。第一,两地距离扩大降低贸易量。重力模型估算表明,当两地间的空间距离从1000公里扩大到2000公里,贸易量减少50%;两地间的距离从1000公里扩大到4000公里,贸易量降低82%;当两地问的距离进一步扩大到8000公里,贸易量降低93%。第二,两地空间距离扩大降低跨国资本流动。Portes和Rey(1999)对跨国资本进行研究发现:两地间的距离为8000公里时,两国的跨国资本流动还不足距离为1000公里时的1/5Di Mauro(2000)研究了跨国直接投资的流动,发现随着国家间距离从1000公里扩大到8000公里,跨国直接投资下降的比率相对少一些,尽管下降的比率已经超过一半。第三,在跨国境经济行为中,国家间政策、 和 方面的差异构成间接的空间距离成本,提高了国家间的贸易成本,阻碍经济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即使在关系密切的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贸易量,也比加拿大国家内部各州之间的贸易量下降10~20倍。 2.要素集聚机制 新古典经济学以规模经济递减原理为基础,暗含经济活动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扩散和传播是均匀的,任何东西都自给自足。但“自给自足资本主义”与现实世界不相符合,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规模经济的认识问题。只有在规模经济的前提下,才会有在生产所有产品(低贸易成本,但是规模小)和生产部分产品(高的贸易成本,低的生产成本)之间的平衡。从本质上来看,

化学奥赛复习 专题11电子效应

化学奥赛复习 专题11电子效应 一、共价键的极性: 1、共价键的极性: 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成键原子电负性不同,使成键电子云偏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该原子带上部分负电荷,而电负性较小的原子带部分正电荷。这种共价键具有极性。 H Cl δ+ 2、共价键的极性主要决定于: (1)成键原子的相对电负性大小。电负性差别越大,键的极性越大。 (2)还受相邻键和不相邻原子成基团的影响。 例如1:CH 3—CH 3中的C-C 为非极性键。但CH 3—CH 2—Cl 中的C —C 键却是极性的。 CH CH Cl δ+ δδ+ δ+ H 2CH 3 二、电子效应 : 电子效应是指电子云密度分布的改变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电子效应可以根据作用方式分为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两种类型 (一)、诱导效应(I ): 1、诱导效应的定义: 由于成键原子电负性不同,引起电子云偏移可沿着沿键链(σ键和π键)按一定方向移动的效应或键的极性通过键链依次诱导传递的效应叫诱导效应。 2、诱导效应(I )的表示: 诱导效应的正负以H 为标准,如吸电子能力较H 强,叫吸电子基,具有吸电子的诱导效应,用“-I ”表示。如吸电子能力比H 弱,称给(或供)电子基,具有给(或供)电子的诱导效应,用“+I ”表示。 R 3C H R 3C R 3C (+I)(-I) Y:供电基 Z:吸电基I=0标准

例如2:CH CH Cl δ+ δδ+ δ+ H 2CH 3 3、诱导效应的相对强度,取决于基团吸电子能力或供电子能力的大小。(即原子或原子团的电负性大小) (1)、产生诱导效应的基团: ①、吸电子基团:产生吸电子诱导效应(-I ) 带正电荷的基团具有高度吸电子性,如:、 、等; 卤素原子,如:—F 、—Cl 、—Br 、—I ; 带氧原子或氮原子的基团,如:—NO 2、=C=O 、—COOH 、—OR 、—OH 、—NR 2、=NR 等; 芳香族或不饱和烃基,如:—C 6H 5、—C ≡CR 、—CR=CR 2等。 ②、给(或供)电子基团:产生供电子诱导效应(+I ) 主要是饱和脂肪烃基,如:—CR 3、—CHR 2、—CH 2R 、—CH 3等。 带负电荷的基团具有高度给电子性,如:—O -、—S -、—COO –等; (2)、静态诱导效应(I s )的相对强度: 电负性越大的基团或原子,其-I 越大。电负性越小,基团成原子的+I 效应越大。 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降低,-I 作用减小(+I 增加); ②、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增加,-I 增加(+I 减低)。 ③、各基团吸电子能力次序如下: —+NR 3>—+NH 3>—NO 2>—CN >—COOH >—F >—Cl >—Br >—I >—COOR >—OCR >—OH >—C ≡CR >—C 6H 5>—CH=CH 2>(—H )>—CH 3>—C 2H 5>—CH(CH 3)2>—C(CH 3)3>—COO –>—O -等; H 以前的为吸电子基团具有—I 效应;H 以后的为供电子基团具有+I 效应。 3、诱导效应的特点: (1)、诱导效应以静电诱导方式沿键链进行传递,只涉及电子云分布状况的改变和键极性的改变。一般不引起整个电荷的转移和价态的变化;σ键仍是σ键,π键仍是π键。 (2)、诱导效应沿键链传递的,并迅速减小,离吸(或斥)电子基团越远,效应越弱。其影响一般在三个原子内起作用;大致隔三个单键后,诱导效应就很弱,可忽略不计了。 + —SR 2 + —OR 2 + —NR 3

电子效应

电子效应 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分子中原子间电子云分布既受成键原子性质影响 也受不直接相连原子的相互影响 这种影响称为电子效应 分为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两种。 一、诱导效应 因分子中原子或基团的极性(电负性)不同而引起成键电 子云沿着原子链向某一方向移动的效应称为诱导效应。诱导效 应的电子云是沿着原子链传递的,其作用随着距离的增长迅速 下降,一般只考虑三根键的影响。诱导效应一般以氢为比较标 准,如果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比氢强,则称其具有吸电子诱导 作用,用-I表示。如果取代基的给电子能力比氢强,则称其具 有给电子诱导效应,用+I表示。 诱导效应分类:吸电子(-I):电负性>H :给电子(+I):电 负性OH>>NH2>Cl>Br>I>OCH3>≡ CH>C6H5>CH=CH2>H>CH3>C2H5>CH(CH3)2>C(CH3)3 产生吸电子诱导效应的主要有含O/N的基团(强效应)、卤素(强)、不饱和烃基(较弱),产生给电子诱导效应的主要是饱和烃基(弱效应)。 二、共轭效应 单双键交替出现的体系称为共轭体系。在共轭体系中,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而使体系内的π电子(或P电子)分布发生变化的一种电子效应称为共轭效应。凡共轭体系上的取代基

能降低体系的π电子密度,则这些基团有吸电子的共轭效应,用-C表示。凡共轭体系上的取代基能增高共轭体系的π电子云密度,则这些基团有给电子的共轭效应,用+C表示。共轭效应只能在共轭体系中传递,但无论共轭体系有多大,共轭效应能贯穿于整个共轭体系中。 共轭效应分类 吸电子(-C):给电子(+C) 共轭体系 π—π共轭,p—π共轭:共轭效应强 σ—π超共轭,σ—p 超共轭:共轭效应弱 共轭体系特点:单双键交替: 原子共平面‘平行相邻的P轨道数≥3,且有一定量P电子供成键Π或P有直邻的CH-σ键 体系电荷分散,稳定性↑: 交替极化(交替极化使共轭双烯具特性反应——1,4-加成)。 电子效应应用: 1、预测化合物的酸碱性强弱:通过分析电子效应可以方便地判 断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 2、比较活性大小:用电子效应可以解释很多化合物反应活性上 的差异。 3、预测反应产物:有机化学有很多反应规律和规则,这些规律 和规则可以用电子效应来解释。 4、确定反应条件:可以根据电子效应稳定作用来确定反应条件, 如缩合反应中,常为碱催化的负碳离子历程,对不同的反应物要

面试官如何在面试中运用FAB的关联效应

面试官如何在面试中运用FAB的关联效应 在销售某种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有一种很有效的销售技巧叫“fab—利益销售”,即销售人员从产品或服务的“性能”(feature)、“优势”(advantage)和“利益”(benefit)三个角度,向客户进行科学而详尽的讲解和演示,以达到消费者的认同与最终购买。fab技巧强调了“产品能带给消费者利益”,所以在营销过程中,很多交易得以顺利成交。 在不同组织的面试过程中,fab技巧理应成为面试官当家的一件“利器”!从招聘方的角度看面试的交流过程也是“市场行为”,即利用面谈的机会,面试官可以将组织的理念、文化特征、产品与服务的内容乃至职位的“价格”传播给候选人;同时面试官又可根据候选人对诸多问题的理解和应答,从f、a、b的角度有序地判断“价值”,从而进行科学和理性的选择。 “告诉你,这儿有一块奶酪” 在面试过程中,特别是应聘者第一次到单位面谈,面试官就可用“介绍”的方式把单位的概况进行描述,从“组织发展史”、“如今的规模”、“组织与人员结构”到“产品及市场”等,一一介绍。这样的开始,一是可以让应聘者放松,使谈话气氛融洽,以利后面的信息交流;二是能够让应聘者“有底”,可以判别这个单位是不是真正想要去的地方。尽管成熟的应聘者在投简历的时候都预先了解相关情况,包括到网站上浏览,但面对面得来的信息,会显得更加实在与真实。 我们假设应聘者通过了其它方面的测试,面试官觉得应聘者是“真正需要的人”,fab 技巧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比如,某展览公司在招聘一名策划人员时,面试官是这样“销售”公司职位的: 1)这份工作很有挑战性,它不光要求你有经验,还要求你有敏锐的市场观察能力,新鲜独到又具有商业价值的创意,某种程度上可需要天分呀(往往这些话就使应聘者跃跃欲试了)!

电子效应及位阻效应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电子效应及位阻效应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刘晓 (西北大学化学系06级材料化学专业 西安 710069) 摘要:电子效应及位阻效应贯穿着整个有机化学的学习,故其在有机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所掌握的知识有限,我仅将所学的具有代表性的知识进行整理小结,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电子效应 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 位阻效应 一.引言 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我们应该都碰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的答案需要我们死记硬背,但有些问题的解答则有章可循.比如亲电加成的方向性,芳香族化合物的酸性,消去反应的方向性等,只要我们掌握了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在这些反应中所起的作用,那么这类问题便迎刃而解了.那么电子效应,位阻效应到底在有机化学中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呢? 二.电子效应与位阻效应的简介 电子效应是指电子密度分布的改变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电子效应可以根据作用方式分为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两种类型。 诱导效应 1.诱导效应的定义 一般以氢为比较标准,如果电子偏向取代基,这个取代基是吸电子的,具有吸电子的诱导效应,用-I (Inductive effect )表示; CR 3 X Y H 3 CR 3 -I 效应 标准 +I 效应 2.诱导效应的特点 诱导效应是沿σ键传递的,离吸(或斥)电子基团越远,效应越弱。大致隔三个单键后,诱 导效应就很弱,可忽略不计了。例如C H 3CH 2 CH 2CH 2 CH 2 Cl δ δ δ δ δ δ + ++, 其中δ表示微 小,δδ表示更微小,依此类推。 诱导效应有叠加性,当两个基团都能对某一键产生诱导效应时,这一键所受的诱导效应是这几个基团诱导效应的总和。方向相同时叠加,方向相反时互减。 诱导效应只改变键的电子云密度分布,不改变键的本质。无论所受诱导效应的大小和方向如何,σ键仍是σ键,π键仍是π键。 3.诱导效应的强弱,取决于基团吸电子能力或斥电子能力的大小。 下列是一些能产生诱导效应的基团 吸电子基团:带正电荷的基团,如:-OR2+、-NR3+ ;卤素原子,如:-F 、-Cl 、-Br 、-I ;带氧原子或氮原子的基团,如:-NO2、>C =O 、-COOH 、-OR 、-OH 、-NR2;芳香族或不饱和烃基,如: -C 6H 5、-C ≡R 、-CR =CR 2 斥电子基团:带负电荷的基团,如:-O-、-S-、-COO-;饱和脂肪族烃基,如: -CR 3、-CHR 2、-CH 2R 、-CH 3

缺电子化合物

有哪些缺电子原子? 浏览次数:3826次悬赏分:0|解决时间:2006-4-3 12:08|提问者:明月天涯共此时 最佳答案 硼族 Li, Be, B, Al等原子的价层原子轨道数多于价电子数,由这些原子形成的化合物,常常因为没有足够的电子使原子间均能形成二电子键,而出现缺电子多中心键,如:3c-2e氢桥键,3c-2e硼桥键,3c-2e硼键,5c-6e硼键,3c-2e金属甲基桥键等。这些缺电子多中心键,使这类化合物结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硼族的基本特点在于其族原子的缺电子性。它们有充分利用价轨道,力求生成更多的键,以增强体系稳定性的强烈倾向。以族原子为核心所组成单核、双核或多核的分子、分子离子物种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因各元素的半径、电子层结构而异。或生成分子内的多中心键,或以桥键生成二聚体,或与电子给予体进行加合。硼族缺电子化合物作为Lewis酸而起催化作用亦借助这种加合性。 缺电子就是他形成稳定化合物后,最外层电子少于8(AlCl3..Al最外层有6个电子)..还有B..也是很经典的缺电子原子..如B2H6 相对的..有富电子化合物..如PCl5..P最外层有10个电子 缺电子化合物 electron-defect compounds 由价电子数少于价层轨道的缺电子原子形成的化合物。包括:(1)由缺电子原子与多电子原子化合物形成的配键化合物,如[BF3←NH3],Al2Cl6,BeCl2链状多聚分子,含离域π键。(2)由缺电

子原子与等电子原子化合形成的缺电子分子,如B2H6,共有12个价电子,按经典结构式需要7个共价键、14个价电子,还缺2个,多形成缺电子多中心键。(3)由缺电子原子与缺电子原子化合形成的化合物,其键型已逐渐向金属键过渡。 原子数相同、电子总数相同的微粒,互称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近。 (1)根据上述原理,仅由第2周期元素组成的共价分子中,互为等电子体的是:和。(任意写出一组即可) (2)此后,等电子原理又有所发展。例如,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微粒,只要其原子数相同,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同,也可互称为等电子体,它们也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在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物质中,与NO-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 。(任意写出一个即可) 答案 (1)CO和N2或CO2和N2O(2分) (2)O3或SO2(2分) 惰性电子对效应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惰性电子对 位于化学元素周期表第4.5.6周期的p区元素Ga,In,Tl;Ge,Sn,Pb;As,Sb,Bi等,有保留低价态,不易形成最高价的倾向,这叫惰性电子对效应。这种现象跟长周期中各族元素最高价态与族数相等的倾向是不协调的。即屏蔽效应。

高铁的关联效应

高铁的关联效应 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高速铁路的建设高潮,作为交通运输业的一种革命性的运输工具,高速铁路的成功运营改变了运输格局,深刻的影响着高速铁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应。国内外关于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还未得出一致结论,大部分运输区域经济学者认为,高速铁路的发展改变了区域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关系,影响区域产业布局结构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结构优化等,即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正面影响。事实证明,随着高速铁路不断建设的里程扩大和运营时间的增长,其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也逐步显现。 高速铁路主要通过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和改善生产生活观念两方 面影响着区域经济,高铁影响着城市间的可达性,直接影响着聚集租金的改变,聚集租金的改变影响着经济范围的改变。其正面的影响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极效应、同城化效应、产业聚集效应、辐射效应;负面影响主要为虹吸效应。同时,以武广高铁为例,研究武广高铁对沿线城市的可达性改善,探讨武广高铁对沿线地区和城市之间的经济效应情况,探讨武广高铁对沿线城市的产业促进的效应和结构改变效应。最后,本文研究指出,在短期,高速铁路的发展会促进设站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对其它地区的经济发展作用不确定。在长期来看,高速铁路产生的区域经济效应使得高速铁路会促进设站区域以及周边的经济 发展,会对经济格局进行重组,因此,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表现

出正的空间经济效应。 高铁对沿线城市经济关联效应。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依靠其流动特性沟通生产和消费,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对于国民经济的直接影响是通过运输业本身对于工业品的强大需求,拉动工业的发展;而间接影响即为交通运输业改变了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的联系,推动了各部门间的经济业务往来。高铁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运输方式,它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是较大的,除了具有上述特性外,它的影响也将是长期的,具有地区差异性的。以下将从高铁的技术特性,高铁对于沿线地区产生的区域经济效应入手进行分析。 高铁引起区域可达性。 可达性是指利用一种特定的交通系统从某一给定区位到达 活动地点的便利程度.可达性反映了区域与其他有关地区相接触进行社会经济和技术交流的机会与潜力。可达性最先是Hansen 在1959 年提出,是指交通网络中各节点互相作用机会的多少。后来,Goodall将可达性定义为一个空间位置相对于其他的空间位置而言,可以被到达的难易程度,并非仅指物理距Deichmann 认为可达性是特定的经济、社会机遇因素及其所在位置相互作用的结果。学者们通常将可达性的基本意义和个体在空间中移动的功能连接起来,判断交通系统可达性,并将其视为空间经济结构重组的“发生器”。 可达性引起聚集租金变化。

深圳市2017年高三年级一模理综(含答案)

深圳市2017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Mg 24 S 32 Ca 40 Zn 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和核仁都是含有DNA的细胞器 B.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 C.硝化细菌可依靠有氧呼吸利用葡萄糖的能量 D.线粒体不能分解葡萄糖但可产生ATP 2.下列关于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信息从碱基序列到氨基酸序列不会损失 B.密码子中碱基的改变一定会导致氨基酸改变 C.D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决定mRNA的序列 D.每种tRNA可以识别并转运多种氨基酸 3.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剪取0.5~1cm洋葱根尖放入4℃的低温环境中诱导 B.待根长至1cm左右时将洋葱放入卡诺氏液中处理 C.材料固定后残留的卡诺氏液用95%的酒精冲洗 D.经龙胆紫染液染色后的根尖需用清水进行漂洗 4.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不能向细胞外分泌化学物质 B.静息状态下钾离子外流需要消耗ATP C.受刺激后细胞膜外电位变为负电位 D.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5.松土是农作物栽培的传统耕作措施。相关看法不合理的是 A.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B.能加快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 C.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可能成为沙尘暴的一种诱发因素 D.降低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6.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灰身和黑身是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长翅灰身果蝇杂交的子代中出现了残翅雌果蝇,雄果蝇中的黑身个体占1/4。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B.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C.子代不会出现残翅黑身雌果蝇 D.亲本雌蝇只含一种隐性基因 7.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豆浆、食盐水均可产生丁达尔效应B.利用生物质能就是间接利用太阳能 C.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主要发生化学腐蚀D.纯铝质轻,耐腐蚀性强,可直接用作航天材料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28 g CO 和C2H4混合气体中的碳原子数为N A B.1 mol N2与3 mol H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 C.标准状况下,11.2 L 己烷中含有的碳碳键数为2.5N A

中国产业关联分析 2

中国三次产业关联分析 一、2002年中国三次产业关联分析 通过对投入产出表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可以系统反映产业间的关联。 在投入产出表的三个组成部分中,中间投入部分是分析产业联系的重要依据,基本方法 是通过中间投入流量计算各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里昂惕夫逆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某产业生产单位产品所需消耗的各个产业部门提供的原材料等中间产 品的投入。系数矩阵用A表示。 ·完全消耗系数:某一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需要直接和间接消耗(即完全 消耗)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数量。统计上用完全消耗系数指标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各部门之间 的相互联系。系数矩阵用B表示。 根据2002年投入产出表(42部门)的基本数据,先将其合并简化为三次产业分类的中间使 用矩阵,得到表1如下。 (注:部门的产业分类参考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4754—2002)) 表1 2002年中国三次产业的中间使用单位:万元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46368196 101679789 15339368 第二产业50425244 1006127544 234933953 第三产业22689323 241323052 191381781 总产出285787423 1905590585 942927009 由表1分别计算出中国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和里昂惕夫逆系数(请保留小数点后两 位小数) 表2 2002年中国直接消耗系数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0.16 0.05 0.02 第二产业0.18 0.53 0.25 第三产业0.08 0.13 0.20 表3 2002年里昂惕夫逆系数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1.23 0.15 0.08 第二产业0.59 2.40 0.77 第三产业0.22 0.41 1.38 表4 2002年中国完全消耗系数

交通运输与经济进展的关联效应

交通运输与经济进展的关联效应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越来越强。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作用力越来越大。只有真正的从科学角度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才能更好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运用到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规划上。通过对地理系统中经济要素的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经济活动的基本联系和空间格局必须依靠完善的交通网络才能实现,经济活动的地域组织需要完善的交通网络组织为基础。只有实现运输网络的扩展、加强、综合化,才能促进经济空间结构的变化发展。在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必然需要金融关系、商业关系、区域化关系、企业间的分工和集团化作用才能保证二者相互作用,协调发展。从自然的角度分析,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交通运输费用和交通运输时间的减少对空间距离产生重要的影响。从经济角度分析,衡量空间距离状况的是费用和时间,主要是指人们克服此类障碍时期所付出的代价。 经济业绩是各国政府普遍关心的问题,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导致经济业绩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移民、收入、失业、工业结构等问题大都是因为地理差异造成的,经济发展与区域福利发展空间不均衡问题会导致国民经济水平的下降。交通运输对经济资源的配置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为再配置奠定了重要基础。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效应,产业布局会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交通运输对区位划

分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交通运输与地区开发和地区繁荣产生不可分割的联系。 1交通运输对区位经济影响的效应研究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区位影响因素的最重要成分,运输费用对一个地区的工业、农业、服务业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交通运输条件也是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是贸易中心和经济中心的重要条件。交通运输的费用如果很小,达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状态,区位选择效应会很明显,任何企业都会选择对自己成本要求最小的区位,所以企业都选择成本低的区位导致产业积聚,最终促进区域经济高速发展,按照此种模式进行下去,产业都会选择成本低的地方,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所以产业会聚集到几个最有利的地方。如果按照相反的模式进行推算,如果交通运输费用达到一个很大的状态,导致远距离运输成为不可能的状况,区域交流会减少,区位优势很难得到体现,只能依靠自身供应[1-2]。因此廉价交通运输费用是地区经济规模形成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区域经济繁荣的重要基础。如果运输费用处于很低的状态,社会产生的运输量会显著增加,所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会拉大,经济的活动范围同样会扩大,最终导致贸易范围扩大。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费用的降低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但是从现实状况看,交通运输费用的下降总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空间距离仍然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区位研究可以清晰的看

电子效应对有机的影响.doc1

电子效应对有机的影响 摘要:机化合物是一个由原子或原子团组成的整体。这些原子和原子团是互相影响的。这些影响主要是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本文综述了电子效应中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对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影响。 关键词:原子团电子效应空间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 有机化合物分子是由原子或原子团组成的,这些原子和原子团是相互影响的,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电子效应包括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场效应。本文主要讨论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 一、诱导效应与共轭效应的定义 1、诱导效应:是指在有机分子中引入一原子或基团后,使分子中成键电子云密度分布发生变化,从而使化学键发生极化的现象。 2、共轭效应:又称离域效应,是指由于共轭π键的形成而引起分子性质的改变的效应。 二、产生原因 诱导效应是由于一个共价键的价电子对在两原子间的不对称状态(键的极性状态),或由于一个成键原子带有电荷所引起。一个共价键价电子对的不对称共用状态是由这两个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引起的。例如在氯乙烷分子中由于氯的电负性比碳大,Cl─C键中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并由此使相邻碳-碳键本来应是对称共用的电子对也往氯原子方向偏移,使碳-氢键已偏向碳原子的不对称共用电子对向碳原子进一步偏移。 共轭效应是由于分子中存在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双键他们之间间隔 三,它们对于有机的影响 1、诱导效应对有机的影响 ①诱导效应对碳碳双键加成的影响碳碳双键的加成一般情况是亲电加成。当具 有不同诱导效应的原子或原子团连在双键碳原子上时,对双键加成速度大小和方向都 有显著影响:当连有具有十I效应的基团时,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反应速度加快,当 连有具有一I效应的基团时,双键上电子云密度减少,反应速度减小。(见表一)。 可能,而将进行亲核加成。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

1、某气体AB在高温下建立下列平衡:AB(g) A(g)+B(g)。若将1.00 mol此气体在T= 300K,P =101 kPa下放在某密闭容器中,加热到600 K时,有25.0% 解离。此时体系的内部压力为 ( ) (A)253 kPa(B)101 kPa(C)50.5 kPa(D)126 kPa 2、已知下列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和标准平衡常数: (1) C (s) + O2(g) → CO2 (g) △G1?,K 1? (2) CO2(g) → CO (g) + 1/2 O2 △G2?,K2? (3) C (s) +1/2 O2→ CO (g) △G3?,K3? 则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A)△G3?= △G1?+ △G2?(B)△G3?= △G1?×△G2? (C)K3?= K1?–K2?(D)K3?= K1?+ K2? 3、0.010 mol?L–1的一元弱碱(K b? = 1.0 × 10–8)溶液与等体积水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为()(A)8.7 (B)8.85 (C)9.0 (D)10.5 4、0.1mol·L–1的NaHCO3溶液的pH值为 ( ) (已知H2CO3的Ka1?= 4.2×10–1Ka2? = 5.61× 10–11) (A)5.6 (B)7 (C)9.7 (D)13 5、欲增大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可向其饱和溶液中加入() (A)KNO3(B)NaCl (C)AgNO3(D)H2O 6、可以表示4d1电子的一组量子数是() (A)(4, 2, -2, -1/2) (B)(4, 3, -1, +1/2) (C)(4, -2, 1, +1/2)(D)(4, 4, -2, -1/2) 7、下列关于NH3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弱碱(B)具有配位性(C)具有氧化性(D)H原子可被其它基团取代 8、在HAc溶液中,加入NaAc会导致: (A)同离子效应(B)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C)盐效应(D)降低溶液中Ac-浓度 9、在密闭溶器中,A、B、C三种理想气体建立化学平衡,它们的反应是:A+B=C,在相同的温度下若体积缩小2/3,则平衡常数为原来的: (A)3倍(B)2倍(C)9倍(D)不变 10、由电对MnO4-与Mn2+与Fe3+/Fe2+组成原电池,已知电对MnO4-/ Mn2+的φθ大于Fe3+/Fe2+ E°值,若增大溶液的PH值,原电池的电动势将: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 11、下述何种物质不能起酸的作用: (A)HSO4-(B)NH4+ (C)H2O (D)NaH 12、决定弱酸和强酸因素是 (A)浓度(B)电离度(C)电离常数(D)溶解度 13、已知在一定的温度下,CdCO3的Ksp=4.0×10-12,Cd(OH)2的Ksp=3.2×10-14,那么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 (A)CdCO3>Cd(OH)2 (B)CdCO3<Cd(OH)2 (C)CdCO3= Cd(OH)2(D)不能确定 14、Ag2S的溶度积Ksp的表示式为: (A)Ksp=c(Ag+)c(s2-) (B)Ksp= c(Ag+)c(s2-) 2 (C)Ksp= 2c(Ag+)c(s2-) (D)Ksp= c(Ag+) 2c(s2-) 15、对于下列电极反应,MnO2+4H++2e=Mn2++2H2O如果增大溶液的pH值,则该电极的电极电势: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能判断 16、滴定分析要求相对误差为正负0.1%,若称取试样的绝对误差为0.0002g,则一般至少称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