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结肠癌致肠梗阻70例临床分析

老年人结肠癌致肠梗阻70例临床分析
老年人结肠癌致肠梗阻70例临床分析

老年人结肠癌致肠梗阻7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处理和I期切除吻合术的疗效。方法:总结70例老年结肠癌致肠梗阻处理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I期切除吻合术,术中排空肠道,采用全层间断内翻吻合术吻合肠管,用低渗温水冲洗腹腔,关腹前留置5-Fu 500~1 000 mg于腹内。结果:切口感染6例,裂开2例,吻合口瘘3例,无围手术死亡。术后随访1、3、5、10年生存率依次为94.2%(66/70)、87.9%(58/66)、72.4%(42/58)、52.4%(22/42)。结论:老年结肠癌致肠梗阻采用I 期切除吻合是可行的。

【关键词】老年人;结肠癌;肠梗阻;手术治疗

老年人结肠癌致肠梗阻在临床较为常见,其诊断和处理是否及时与合理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我院自1985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7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60~87岁,平均68岁。60~69岁43例,70~79岁23例,80岁以上4例。

1.2 临床症状:腹胀、腹痛70例,急性肠梗阻42例,不全梗阻28例,腹部可扪及包块24例,贫血53例,有黏液血便36例,穿孔致腹膜炎4例。肿瘤位于盲肠10例,升结肠16例,肝曲9例,横结肠15例,降结肠8例,乙状结肠12例。

1.3 合并症:本组病例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各38例,慢性支气管炎17例,糖尿病4例,肝硬化、胆石症、前列腺增生各20例,合并2种以上病者15例。

1.4 手术方式:本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I期切除肠吻合采用1层全层间断内翻吻合术,其中行规则性肠切除31例,肿块肠段切除29例,切缘距肿块5 cm 以上。结肠造口术5例,Hartmann’s术3例,行内瘘术2例。肠吻合前将肠内容物排除干净,关腹前用低渗温水反复冲洗腹腔并留置5-Fu 500~1 000 mg于腹内。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临床诊治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118700967.html,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陈胜波徐靖郝洁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21期 摘要:目的探究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诊治。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结果观察组中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中有效率为82.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肠梗阻;结肠癌;腹腔镜手术;临床诊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结肠癌的患病率不断上升。晚期结肠癌患者极易并发肠梗阻,但往往由于病症不明显,发展缓慢,因此此类病症不易发现。在临床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行单纯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所需恢复时间较长[1]。 本组研究中23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2013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46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全部患者均经检查确诊,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为54~85岁,平均(61.3±10.9)岁。其中6例为降结肠,7例为粘液腺癌,4例为低分化腺癌,12例为结肠肝曲,4例为升结肠,9例为横结肠,4例阻梗部位为乙状结肠[2]。在一般资料上,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首先应的行全身麻醉,建立二氧化碳气腹,腹压应在12~14mmHg,并需在患者脐上留有置孔,以便观察。可在腹腔镜下对结肠癌病症位置严密观察,是否存在转移状况[3]。在病灶处的肠管与系 膜的可通过纱带进行结扎,可通过超声刀进行切断。还应分离、离断肠系膜血管的底部,对盆腔进行清扫,保护输尿管[4]。在术后全部患者均使用抗生素[5]。 1.3观察项目观察并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术后复返率,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χ2检验计数资料,P 2 结果

结肠癌导致肠梗阻85例回顾分析

结肠癌导致肠梗阻85例回顾分析 1.1一般资料收集威海市立二院外科1998-2016年因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患者共85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35例,男女比例1.4:1,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6.5岁。肿瘤位置: 右半结肠23例,左半结肠33例,横结肠10例,乙状结肠19例。Dukes分期:B期55例, C1期13例,C2期9例,D期8例。病理类型:乳头状和管状腺癌74例,低分化腺癌4例,粘液腺癌7例。 临床症状:腹痛、腹胀71例,急性肠梗阻80例,不完全肠梗阻45例,可扪及腹部包块60例,贫血45例,粘液血便30例,CT检查确诊80例,腹部平片提示所有患者均有积气和多 个液平,术前经钡剂或75%泛影葡胺灌肠提示结肠占位合并梗阻65例,合并冠心病、动脉 硬化、高血压70例(年龄〉60岁),慢性支气管炎20例,糖尿病(Ⅱ型)8例,前列腺增 生38例。 1.2 手术方式所有患者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手术前给予胃肠减压、禁饮食、补液、纠 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配合抗感染、防止低血容量营养支持(卡文1440ml)常规补足。右半结肠癌23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术,左半结肠癌33例行肠道灌洗 后在行左半结肠切除术+Ⅰ期二层全层间断内翻吻合术,8例行Hartmann术(即局部切除肿 瘤近端造瘘并封闭远端),7例因肿瘤发生远处转移,肿瘤与周围器官严重粘连固定无法切除,行单纯永久性腹壁造瘘,肠道吻合前将唱腔内容物排除干净,并用蒸馏水1500ml,甲硝 唑反复冲洗腹腔,术毕于腹腔内留置5-氟尿嘧啶500-1000mg。 2.结果 80例临床治愈出院,2例术后72小时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因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 致患者术后刀口裂开,经清创缝合、营养支持、纠正血糖后痊愈。左半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 者中,吻合口瘘2例,经肠外营养、有效引流,抗感染治疗后痊愈。 3.讨论 近年来急性肠梗阻因结肠、直肠肿瘤所致呈渐升趋势,尤其是结肠癌所致的肠梗阻,由于回 盲部的存在,大多数属于闭袢性梗阻,因此及早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本研究回顾了85例患者,均是出现肠梗阻症状时前来我院就诊,因此我们认为对经胃肠减压、盐水灌洗、 抗感染等治疗后,梗阻症状仍然不能解除的患者,应首先考虑为结肠癌所致。对不完全性肠 梗阻患者应及时行纤维结肠镜或钡灌肠检查。对完全性肠梗阻则应尽早、尽快剖腹探查。(1)对于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应先积极治疗合并症,同时术中、术后围手术期均应给予监 护或脏器支持,及时对症处理,如严重的患者则术后进入SICU进行观察,待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 3.1 右半结肠癌的手术治疗该部位结肠癌引起的急性肠梗阻,随病情的发展可使肠管高度膨胀,肠壁因血运障碍而失去活力,易引起肠穿孔和坏死,细菌或毒素渗透至腹腔,甚至导致 严重的腹膜炎和感染性休克,所以应立即手术解除梗阻。目前医学界对于右半结肠梗阻的处 理意见基本一致:即在充分胃肠减压,及时纠正营养不良等合并症的基础上,行右半结肠Ⅰ 期切除及二层全层间断内翻吻合术(2),尽可能根治肿瘤,右半结肠癌梗阻行右半结肠切 除较安全,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较低。本研究中43例右半结肠吻合术后因回肠血运好、张力小、易愈合,均未发生吻合口瘘。 3.2左半结肠癌梗阻的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的主要危险是发生吻合口瘘,其死 亡率高达50%(3)。本研究2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出现吻合口瘘,经监测血糖,引流及抗 感染等治疗后痊愈,左半结肠梗阻由于近端肠壁聚集大量的粪便,且结肠血供来自于末梢血管,所以梗阻近端肠壁易出现炎性水肿、血供不足,影响吻合口愈合,因此Ⅰ期切除吻合口 瘘发生率高。有资料报道为5%~22%(4)。本研究对全身情况尚好,无严重合并症,各脏

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效果和经验

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效果和经验 发表时间:2013-05-24T17:42:23.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5期供稿作者:王瑞宁代红梅[导读] 因此手术治疗迅速解除肠梗阻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总结在临床手术当中的一些心得经验以供参考。 王瑞宁1 代红梅2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 404500)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352-02 【摘要】目的总结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从2007年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出现术中死亡。围手术期死亡2例(2.0%),手术时间(213.8±16.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60.3±27.9)ml。术后禁食4~8d,期间给予常规全胃肠道外营养支持。术后并发症术后共出现并发症21例(21.0%)。结论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应该根据患者情况和病变位置来确定方案,手术的目的首要解除梗阻、挽救生命,若条件许可则力争切除肿瘤以达到根治,尽量行Ⅰ期手术,但也要控制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关键词】结肠癌肠梗阻手术治疗 结肠癌晚期常出现肠梗阻,具有初发起病隐匿,病情重和死亡率高等特点。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常用外科急诊手术治疗。我院对从2007年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100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笔者将治疗过程当中的体会和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从2007年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有腹胀、腹痛、肛门不排气排便等症状,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33~86岁,年龄(57.2± 2.8)岁;梗阻部位:乙状结肠35例,降结肠18例,升结肠12例,结肠脾曲15例,结肠肝曲9例,回盲部8例,横结肠3例;病理分期:DukesA期13例,DukesB期27例,DukesC期47例,DukesD 期13例;病理诊断确定乳头状与管状腺癌83例,粘液腺癌7例,低分化腺癌10例。 1.2 手术方式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治疗,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行胃肠减压和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患者开腹之后肿瘤所在部位和有无远处转移而进行相应的手术,对左侧的结肠癌充分对左侧结肠系膜进行游离,在肿瘤的远端将肠管切除,再把左侧结肠防止在腹腔之外。若肠道准备仍不充份,则在回盲部约20cm处戳孔病放置18号尿管,近端小肠使用肠钳夹闭,然后在于结肠持续注入生理盐水,注入期间对升结肠和横结肠进行挤压,直到灌洗液呈水样,然后再将近段肠管切断后行一期吻合[1]。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出现术中死亡。围手术期死亡2例(2.0%),1例由于术后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另1例由于术后出现腹腔感染合并感染性休克死亡。手术时间(21 3.8±16.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60.3±27.9)ml。术后禁食4~8d,期间给予常规全胃肠道外营养支持。 2.2 术后并发症术后共出现并发症21例(21.0%),其中切口感染10例(10.0%),肺部感染7例(7.0%),吻合口瘘2例(2.0%),术后出血2例(2.0%)。 3 讨论 结肠改致肠梗阻为结肠癌晚期的常见表现,据研究表明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发病率为7%~29%,而结肠结肠梗阻当中也有20%~55%是由于结肠癌所导致的[2]。结肠癌多见于老年患者当中,且症状不明显,往往待到出现肠梗阻时患者方至医院就诊,增加了治疗的难度[3],若不再及时处理,一旦由于肠梗阻导致全身状态恶化,则具有较高的危险性,5年的生存率只有约47%。因此手术治疗迅速解除肠梗阻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总结在临床手术当中的一些心得经验以供参考。 3.1 手术时机选择一般认为,若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情况恶化、出现腹膜炎、胃肠减压与灌肠之后未出现明显气体与液体排出患者、经过为期24~48h保守治疗后情况无改善甚至加重、完全性结肠梗阻患者,都应尽快施行手术[4]。 3.2 充分的术前准备虽然手术治疗应该尽快,但磨刀不误砍柴工,良好的术前准备能为手术效果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合并症在术前进行处理、充份肠道准备和营养支持等,另患者以最佳的身体状态迎接手术。 3.3 积极防止吻合口瘘吻合口瘘可导致腹膜炎,因此在围手术期应该多加注意,防止吻合口瘘的发生:(1)严格根据患者状况选择适合的时机和术式;(2)术中对肠道进行彻底灌洗,并用甲硝唑溶液置于腹腔吻合口周围;(3)手术医师要有良好的吻合技术;(4)术后扩肛2~3次/d,直到肛门可自行排气。本组患者共2例出现吻合口瘘,与其他研究结果接近,说明该并发症的发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综上所述,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应该根据患者情况和病变位置来确定方案,手术的目的首要解除梗阻、挽救生命,若条件许可则力争切除肿瘤以达到根治,尽量行Ⅰ期手术,但也要控制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以免过长的治疗时间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傅岳武,陈荣,等.结肠癌并肠梗阻116例外科治疗体会[J].医学研究杂志,2007,28(7):1105-1106. [2] 袁琮群,李俊生,嵇振岭.结肠癌、直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13(6):14-22. [3] 郑少贤.老年性结肠癌并肠梗阻的手术治疗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9):3851-3852. [4] 李焕朗,林伟明,等.60例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手术治疗体会[J].河北医学,2010,16(11):1346-1348.

结肠癌术后肠梗阻护理个案

右半结肠癌术后肠梗阻的护理 关键词:肠梗阻 摘要:术后早期肠梗阻是指术后30天内肠蠕动恢复后再次出现肠梗阻的症状、体征及X线影像学存在肠梗阻证据的一类肠梗阻。 1病例简介: 患者,男,88岁,因“发现横结肠肿块13天”于2011-09-14收住入院。 患者9.22全麻下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中探查见:大网膜,肠系膜,回盲部部分与腹壁粘连,盆腔、肠系膜、肝胰脾、胃、腹壁等无明显转移性结节。肿块位于结肠肝曲,大小约3cm*2cm,质地硬,较固定,未见明显腹水,系膜未见淋巴结肿大,回盲部呈阑尾术后改变,遂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中冰冻提示:(结肠)腺癌。术后患者出现肠梗阻、低钾血症,低蛋白血症,肝功能受损,遵医嘱予第二次胃肠减压、补充白蛋白,积极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11天后生化指标基本恢复正常,8天后拔除所有引流管,18天后拔出中心静脉置管出院。 2护理 2.1 心理护理护士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已热情、诚恳、积极地态度面对患者,耐心倾听其主诉,给予心理安慰和鼓励。病情允许时让患者参与护理方案的制订,对方案提出意见〔1〕;指导家属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经常与患者沟通;术后患者再次出现肠梗阻重置胃管动摇了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告知患者肠梗阻对于胃肠道手术而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过对症处理绝大多患者都可缓解康复出院,从而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本例患者对疾病的态度端正,树立了信心,在家属的配合下,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2 管道护理 2.2.1 胃肠减压管胃肠减压对肠梗阻可减轻腹胀等症状,抽出梗阻近端的气体、液体以减轻对肠壁的压力;对胃肠道手术者,术前有利胃肠道手术,术后可减轻吻合口张力,促进愈合。在日常护理中妥善固定胃肠减压管,做好置管时间及深度标识;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挤压,观察及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本病例引流通畅,术后3d内引出清水样及草绿色液体约1500ml,术后3d肛门排气予拔除胃管;肠梗阻再次胃肠减压3d后引出草绿色液体约1200ml,肛门排气排便存在,腹部平片提示肠梗阻缓解予拔除胃管。

结肠癌引起急性肠梗阻处理的

第20卷第6期 2012年6月 Vol.20 No.6 Jun,2012 中国医学工程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 ? ? 128 结肠癌引起急性肠梗阻处理的探讨 周国林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中西医结合医院 普外科,江苏 盐城 224021) 摘要:目的 探讨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4例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讨论手术时机及其手术方式在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结果 行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13例;分期手术9例,单纯造瘘或捷径手术者2例。一期手术随访13/13,二期手术随访5/9,造瘘及捷径手术者1/2。随访时间为3个月-5年,其中晚期造瘘者术后第2个月死亡,另1例失访。二期手术5例,有3例分别于第2、7、11个月死亡,另2例生存良好。结论 重视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认识,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结肠癌;肠梗阻;外科治疗 中图分类号:R 735.35 文献标识码:B 结肠癌是引起肠梗阻常见病因之一,其治疗方法至今仍不一致[1]。我院外科于2006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因结肠癌引起急性肠梗阻24例,现将有关处理问题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5例,女9例,男女之比为1.67:1。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48.8岁,40-80岁21例占87.5%。全组均为单纯急性肠梗阻,无坏死穿孔及弥漫性腹膜炎征象。结肠癌引起肠梗阻占同期住院急性结肠梗阻的75%。 1.2 肿瘤部位 计盲肠2例、结肠3例、肝曲2例、横结肠3例、降结肠5例、乙状结肠7例。如按左右结肠分:左半结肠(脾曲-乙状结肠)14例(58.3%),右半结肠(盲肠-肝曲)7例(29.2%),横结肠3例(1 2.5%)。 1.3 治疗方法 入院后常规采用鼻胃管减压、补液、纠酸、抗感染及必要的检查,如:三大常规、肝功能、胸腹部透视、心电图等。采用非手术治疗的同时积极作好术前准备,如症状得到缓解则进一步明确病因后择期手术。如梗阻未得到缓解且有加重者,立即行手术治疗,其方法有三: 1.3.1一期结肠切除吻合法13例:癌位于右半结肠者6例,其中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与横结肠端端吻合5例,端端吻合1例。癌位于横结肠者3例均行横结肠切除,升结肠与降结肠或乙状结肠端端吻合。癌位于左半结肠者4例行左半结肠切除,横结肠与乙状结肠端端吻合2例,降结肠与直肠吻合2例,其中发生吻合口瘘1例。 1.3.2分期手术者9例:左半结肠癌8例,其中6例先切除癌肿,近端横结肠造瘘,远端乙状结肠或直肠封闭,14-20d后再次手术时行肠端端吻合术。另2例,均位于脾区,当时情况危急仅行横结肠造瘘,术后第8,10天再次手术,1例肿瘤增大水肿粘连,周围已有转移灶,即行横结肠与乙状结肠端侧吻合。 1.3.3单纯造瘘或捷径手术者2例:均因癌肿晚期,广泛转移,癌肿与邻近组织粘连甚紧,且一般情况差,左半结肠癌2例 (脾曲1;乙状结肠1)作永久性横结肠或降结肠远端端吻合(捷径手术缓解梗阻)。 2 结果 本组癌肿一次切除19例,肿瘤切除率79.1%。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一期,分期,捷径手术1例),发生率为12.6%(3/24),经负压吸引、交换敷料均未引起腹膜炎,2例逐渐形成管状瘘,于发现瘘后第16、22天痊愈出院。行捷径手术1例,于术后第7天发现引流口有未见好转,患者自动要求出院。全组无手术死亡,无伤口裂开及感染。一期结肠切除吻合术,平均住院日为17.8d(不含留院化疗者)。 随访19例,随访率79.2%,一期手术随访13/13,二期手术随访5/9,造瘘及捷径手术者1/2。随访时间为3个月-5年,其中晚期造瘘者术后第2个月死亡,另1例失访。二期手术5例,有3例分别于第2、7、11个月死亡,另2例生存良好。一期手术全部获得随访,生存良好,其中1例术后6年余仍坚持正常工作。 3 讨论 结肠癌引起的急性肠梗阻,由于癌肿与回盲瓣的病理解剖关系,多数似闭袢型肠梗阻,久之极易造成结肠坏死、穿孔、严重的大肠杆菌性腹膜炎,导致全身感染中毒、水电解质紊乱、休克而死亡[2]。笔者认为,一旦确诊即行综合治疗密切观察,如梗阻不能解除有较窄者即进行手术治疗。 3.1 一期切除或二期切除吻合 应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差异而定。通过手术前后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液补血,术前全身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氨苄、庆大、甲硝唑),术中结肠减压,防止腹腔污染,吻合时常规用千分之一新洁尔灭400-1000mL,冲洗腹腔和吻合口周围,腹膜关闭后再分层冲洗至皮下,可减少伤口污染,污染严重者还可以在创口周围加用庆大霉素16-24万U稀释40-60mL入注。本组无1例感染。 本组资料表明一期手术有点是手术切除率高,远期存活率高,住院时间短及避免多次手术痛苦和危险。并发腹膜炎、吻合口瘘也不比分期手术多,有些学者主张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结肠梗阻应按传统的分期手术,右半结肠则可行一期手术[3]。我们认为不论右半或左半结肠,如果结肠浆膜不完整有大块浆膜撕裂,肠腔高度胀气,肠壁菲薄失去光泽缺乏生机均不适宜一期手术。此外年老体衰一般情况差,消瘦贫血不能耐受手术者或有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或有弥漫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者应分期手术。据统计,一期手术与分期手术5年生存率分别为48%与18%[4],也说明分期手术由于病灶未切除,再次手术近半数难于切除,可能由于腹壁与癌组织水肿感染,肠腔内压增高,梗阻近端肠袢有力蠕动等因素,加速癌肿扩张,故增加粘连情况,失去切除机会,使生存率下降。 3.2 吻合口瘘的防治 临床研究 ? ? 收稿日期:2012-04-22

肠梗阻消化道造影的X线影像诊断研究

肠梗阻消化道造影的X线影像诊断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肠梗阻消化道造影的X线影像诊断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肠梗阻消化道造影X线诊断的患者,并对以上患者行X线腹部平片诊断以及X线腹部平片诊断辅助CT检查,比较肠梗阻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X线腹部平片诊断辅助CT检查的肠梗阻定位及定性准确率均高于单纯X线腹部平片单独诊断,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肠梗阻患者采用X线诊断结合CT检查可以有效提高准确率,在临床治疗中应该尽早采用此类方法进行诊断判定,以免耽误治疗从而延误病情。 标签:肠梗阻;消化道造影;X线片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容易导致患者肠穿孔、休克甚至出现死亡。临床对于产梗阻的诊断一致单纯使用X线片[1],但是我们在日常诊断工作中发现,单纯使用X线检查对于某些特殊患者而言并不能准确对肠梗阻的位置等进行判断。本文探讨了X线在肠梗阻诊断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肠梗阻消化道造影X线诊断的患者,先后对患者进行X线腹部平片诊断以及X线腹部平片诊断辅助CT检查。所选入组患者年龄21~85岁,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33例。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以及肛门停止排气3~10d。 1.2方法X线片检查方法:采用腹部位X线平片检查,拍片结束后,片子由本院经验比较丰富的放射科医生进行阅读,并作判断。 CT检查;采用平扫加增强扫描进行检查,10mm层厚,10~15mm层距,对患者的梗阻区域采用5mm薄层进行扫描,对怀疑伴有绞窄性肠梗阻的患者在3~5min后进行延迟扫描。扫描结束后同样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对片子进行阅读并作出相同判断。最后将X线腹部平片诊断以及X线腹部平片诊断辅助CT检查两种方法在肠梗阻定位、定性诊断的判断与术中所见或者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其准确性。 1.3统计分析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比较,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比较后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种检查方法定位诊断准确率与术中所见诊断或临床随访结果比较。对

恶性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2007版 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简称MBO)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于常规手术无法解除梗阻及去除病因的晚期及终末期癌症的恶性肠梗阻,患者不仅要承受呕吐、腹痛、腹胀、无法进食等病痛的折磨,而且可能还要承受因放弃治疗,或持消极态度所致的精神痛苦。研究显示,对于不能手术解除的恶性肠梗阻,采用合理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调研发现,国内临床医师对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的认识和处理与国际治疗现状存在较大差距,临床医师迫切需要得到晚期癌症MBO治疗进展方面的知识及临床诊疗指南。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主要针对无法接受常规手术治疗,或手术难以获益的晚期及终末期癌症合并MBO患者的诊断与治疗问题进行讨论。MBO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处理MBO提供诊断、治疗的参考意见,提高MBO患者的生活质量。 概述 1. 恶性肠梗阻的发病情况 国外文献报道,晚期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并发肠梗阻的发生率为5%~43%。最常见并发肠梗阻的原发肿瘤为卵巢癌(5.5%~51%)、结直肠癌(10%~28%)和胃癌(30%~40%,鉴于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为消化道肿瘤的首位,胃癌并发MBO 的比例可能更高)。小肠梗阻较大肠梗阻更为常见(61%和33%),>20%的患者大肠和小肠同时受累。卵巢癌并发MBO占癌性小肠梗阻的50%,占癌性大肠梗阻的37%。 2. 恶性肠梗阻的病因 明确病因对MBO的治疗有重要意义。MBO病因可分为癌性和非癌性两大类。 (1) 癌性病因:癌症播散(小肠梗阻常见)和原发肿瘤(结肠梗阻常见)造成的梗阻。恶性肿瘤导致的机械性肠梗阻可能合并炎性水肿、便秘、肿瘤及治疗所致的纤维化、恶液质或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肠道动力异常、肠道分泌降低、肠道菌群失调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复杂及恶化。 (2) 非癌性病因:如术后或放疗后可出现肠粘连、肠道狭窄及腹内疝,年老体弱者粪便嵌顿。非癌性原因所致的MBO发生率约占MBO的3%~48%。即使是已知存在恶性肿瘤病灶的MBO患者,也需要考虑非癌性病因导致MBO的可能。 3. 恶性肠梗阻的病理类型 (1) 机械性肠梗阻:这是MBO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病理亚型包括:肠腔外占位性MBO,由原发肿瘤、肠系膜和网膜肿物、腹腔或盆腔粘连、放疗后纤维化等所致;肠腔内占位性MBO,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癌引起的息肉样病变、肿瘤沿肠腔环形播散所致;肠壁内占位MBO,如皮革肠(intestinal linitus plastica)MBO。 (2) 功能性肠梗阻:又称动力性肠梗阻,是由于肿瘤浸润肠系膜、肠道肌肉、腹腔及肠道神经丛,导致肠运动障碍,以及由副癌综合征性神经病变(尤多见于肺癌患者)、慢性假性肠梗阻(CIP)、副癌性假性肠梗阻和化疗药物神经毒所致的麻痹性肠梗阻。 4. 恶性肠梗阻的病理生理变化 恶性肠梗阻发生后,肠道局部和全身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肠道内液体分泌—吸收平衡破坏是肠梗阻病理生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病理生理环节。

结肠癌晚期病人为什么会肠梗阻

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该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可见于任何年龄。当结肠癌到了晚期时,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症状表现也越来越多,而肠梗阻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那结肠癌晚期病人为什么会肠梗阻呢? 结肠癌晚期患者肠梗阻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结肠癌到了晚期随着癌肿的不断增多,或向腹腔、盆腔转移,导致胃肠道官腔狭窄、阻塞,引起肠梗阻,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炎性水肿、便秘、恶液质、电解质紊乱等,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患者术后或者放疗后出现肠粘连、肠道狭窄及腹内疝也会引起肠梗阻。肠梗阻主要分为不完全性肠梗阻和完全性肠梗阻,其中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吃饭、排便会越来越少,肚子越来越胀、呕吐越来越频繁,但还能排便和排气,能少量进食;完全性梗阻患者完全停止排气排便,出现高度腹胀和呕吐,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极大,应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对于肠梗阻的治疗,手术是主要的方法,仅适用于机械性肠梗阻或肿瘤局限、部位单一的肠梗阻,能够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晚期患者普遍存在年龄较大、体质弱的问题,对手术应慎重选择。中医治疗则副作用小、基本上不会损伤机体,更加适用于中晚期患者。结肠癌晚期肠梗阻可以通过中药内服,在通腹泻下、调理气机、行气活血散结等法的治疗下,改善肠梗阻的情况,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此时中医本身还具有抗癌功效,能够控制病情,抑制癌细胞的继续扩散转移,还能调节患者机体,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中医治疗善长调节患者紊乱的机体内环境,将扶正与抗癌同时进行,补充患者的元气,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抗肿瘤能力,应及时配合治疗。袁希福祖辈中,出过很多有名的中医,如曾多次奉召进京,为皇亲国戚医病,因其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被同治、光绪皇帝先后颁发圣旨,诰封为“奉直大夫”的袁积德。由于出身中医世家,耳濡目染让袁希福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医书,并先后至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师从多位名家,为从事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对于肿瘤疾病的治疗,袁希福有着近40年的丰富临床经验,其治疗过的患者大多都是已属晚期,甚至是被判“死刑”的末期患者。以其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指导用药后,部分患者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一些患者实现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据了解,袁希福先后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会议,如2017年5月受邀赴德国参加第48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18年6月22日至6月28日,袁希福受邀参加了“一带一路”--第三届加中传统医药国际论坛”,并被授予“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传播杰出贡献奖。 部分参考案例: 案例1:周山良(化名),男,乙状结肠癌 2014年6月,周山良在当地医院检出了异常,随后便在禹州市人民医院进行了“经腹乙状结肠癌根治、回肠部分切除、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乙状结肠溃疡型低分化腺癌,伴大片坏死并浸及浆膜层。在当地医生的建议下,周山良在术后做了七次化疗。可四年后,2018年6月31日周山良在省肿瘤医院复查结果显示:肺部有转移病灶。由于已经经历过七次化疗,亲身感受到副作用,故周山良不愿再次化疗,后经一位老乡介绍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

2017WSES粘连性小肠梗阻诊断与治疗指南(更1)

2017WSES粘连性小肠梗阻诊断与治疗指南(更新版) 背景:粘连性小肠梗阻(ASBO)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症,可引起高发病率甚至部分死亡.导致这种肠梗阻的粘连通常由以前的腹部外科手术引起。本文提出了《博洛尼亚指南》修订本,以证据为基础诊断和治疗ASBO,此外,专家组还增加了部分关于防止ASBO和特殊患者群体的内容。 背景 粘连性小肠梗阻(ASBO)是导致外科急症,尤其是需要急诊手术的外科急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英国,51%的急诊剖腹手术起因于小肠梗阻。Scott等人报告了七项急诊外科手术,这些手术占美国所有普通外科急诊住院、发病率、死亡和医疗保健支出的80%。粘连性小肠梗阻是前2(小肠切除)和前5(粘连松解)手术最常见的诊断。术后粘连是导致小肠梗阻的主要原因,占60%。 ASBO造成相当大的伤害,平均住院时间为8天,每次住院死亡率为3%。20 -30%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住院时间和发病率取决于手术干预的需要。ASBO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6天,而非手术治疗后住院时间为5天。2016年荷兰的一项研究估计手术治疗患者的相关费用大约为€1630,非手术治疗还的费用为€2227. 虽然粘连性小肠梗阻是常见病,但预防和治疗通常以外科医生的个人经验为特征,而不是标准化的循证策略。在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文献中存在着大量相互矛盾且低质量的证据。 因此,世界急诊外科学会(WSES)的专家小组在ASBO制定了循证指南,以支持ASBO诊断和管理的临床决策。在指南的当前版本中,所有建议都根据医学文献中的最新证据进行了更新。此外,我们引入了两个新的部分:ASBO的预防和特殊患者群体。 证据评价 使用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发布的证据水平对所选择的用于支持推荐的文章进行评估(表1).文章根据文章类型进行分类,并使用GRADE工作组提出的GRADE方法对方法学质量进行单独评估。该工作组制定了一种共同的、明智的和透明的方法来评估证据的质量和推荐的强度。每个相关主题的结论所依据的主要文献都附有结论,并附有证据水平(表2)。 表1每篇文章的证据等级

儿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

儿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 首都儿科研究所马继东 一、概述 肠套叠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小儿急腹症之一。最多发生在1岁以,4~10个月为发病高峰年龄,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肥胖男婴更为多见。一年四季均可见到本症,冬春季发病率最高。肠套叠发病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饮食习惯改变、食物刺激、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功能紊乱、肠痉挛和病毒感染等,也有继发于回盲部游动、淋巴结肿大、肠道肿瘤或美克尔憩室等器质性病变者。此外,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肠套叠也并非少见。临床所见到的大多数是近端肠管按肠蠕动方向套入远端肠管,称为为顺行套叠,偶见逆行套叠。根据肠管套入情况将肠套叠分为回结型、回盲型、回回结型(复套)、小肠型、结肠型和多发型,其中回结型和回盲型占75%以上。 二、肠套叠常见分型 (幻灯3)上一行从左至右依次为小肠型肠套叠、结肠型肠套叠、回结型肠套叠,以回盲瓣及阑尾为套入点;下一行从左至右依次为回结型肠套叠,以回肠末端为套入点、复杂型,此图显示为复套以及多发型肠套叠。 三、临床表现 肠套叠通常有腹痛、呕吐、血便及腹部肿块4大临床表现。 (一)腹痛 腹痛是小儿肠套叠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婴幼儿不能自述,常表现为阵发性发作的哭闹。通常每10~20分钟发作一次,发作间歇期患儿安静,甚至可以入睡。也有些患儿不出现哭闹,而表现为阵发性发作的面色苍白、辗转不安、躁动及不适表情。 (二)呕吐

在婴幼儿相当常见,早期呕吐为胃容物,为肠系膜受到刺激引起的神经反射性呕吐。随病情进展,可呕吐胆汁样物,晚期甚至吐出粪便样物,为完全性肠梗阻所致。 (三)血便 也比较多见,一般出现在发病数小时后。由于肠套叠引起肠管血运障碍,即相当于绞窄性肠梗阻,为血便发生的原因。大多为果酱样便,个别出血量大,可排出红色血便。偶有间断发作的肠套叠或套叠较为松弛,发病很长时间不出现血便。发病数小时,患儿尚未排便时,可通过肛门指诊尽早了解大便性状。 (四)腹部肿块 大多数患儿可触及由于肠套叠形成的“腊肠样”腹部肿块,根据套叠肠管长度肿块大小不一,可呈椭圆形或柱状,有一定韧性,多伴有压痛。肿块可位于沿结肠框走行的各个部位,但最多位于右上腹。由于肠管套叠移位,右下腹触诊可有“空虚感”。极少数特别严重的患儿,肠管可自肛门套叠脱出,需要与直肠脱垂鉴别。 发病初期,频繁呕吐可导致腹部肠管充气减少,并无腹胀表现,甚至出现腹部平坦或凹陷。随病程延长,出现肠管血运障碍、肠功能不良与机械性肠梗阻,逐渐出现腹胀。腹胀严重时可使横膈抬高,影响呼吸。如果腹胀明显伴有腹壁水肿、发红、腹部压痛、肌紧等腹膜刺激征,则提示可能发生了肠坏死。此时,患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脱水等征象,还可伴有脉搏细数、体温升高、甚至发生休克。 四、影像学检查 (一)放射科检查 包括腹立位或卧位X线平片,空气灌肠或钡灌肠。腹立位X线平片:早期肠管充气减少,晚期呈肠梗阻征象。(幻灯8)左图为肠套叠早期腹立位X线平片,表现为腹不胀,腹部肠管充气较少,未明显扩肠管,与阶梯状叶平面。

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06T14:03:19.627Z 来源:《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5期作者:黄冬海 [导读] 及时诊断粘连性肠梗阻十分重要,在粘连性肠梗阻中采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方案具有更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12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手术治疗,研究组则采取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研究组患者术后腹腔囊肿、切口感染、再梗阻以及肠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可比性(P<0.01)。结论:及时诊断粘连性肠梗阻十分重要,在粘连性肠梗阻中采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方案具有更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诊断,治疗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surgical treatment,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intrapulmonary intestinal alignment.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anal exhaust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bdominal cyst, incision infection, reobstruction and intestinal fistula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ata differences were comparable (P<0.01). Conclusion: timely diagnosis of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the use of small intestinal inset intestinal alignment treatment scheme has a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fewer complications,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diagnosis, treatment analysis 粘连性肠梗阻通常是因腹腔内小肠发生粘连,进而影响肠道内容物正常通过[1]。一般多发生在腹部手术,炎症创伤和放疗后,在腹部手术中为常见并发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各种梗阻的20%-50%。反复粘连性肠梗阻在临床中较为常见[2]。因此对粘连性肠梗阻和术后再发粘连性肠梗阻的及时诊断与治疗一直都是胃肠外科的难题,为了预防和治疗该病,选取我院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体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120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3.6±2.8)岁。对照组患者6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4.7±3.5)岁,其中6例腹腔结核患者,6例腹茧症患者,22例患者均做过1-3次腹部大手术,其中肠扭转术后患者7例,消化道穿孔术后患者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4例,妇科术后患者5例,直、结肠患者2例;研究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42.4±2.2)岁,其中5例腹腔结核患者,7例腹茧症患者,21例患者均做过1-3次腹部大手术,其中肠扭转术后患者6例,消化道穿孔术后患者7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5例,妇科术后患者6例,直、结肠患者3例。经入院诊疗之后,全部患者均确诊为粘连性肠梗阻[3],在年龄、性别、病症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诊断标准:X线检查:腹部立位片发现大小不均的液气平面。腹部存在压痛、膨隆,听诊肠鸣音亢进。 1.2方法 常规术前处理,具体措施如下:①禁食与胃肠减压:被怀疑为粘连性肠梗阻时,应立即禁食;一旦被确诊是粘连性肠梗阻,应实施胃肠减压。②纠正酸碱平衡、电解质和水紊乱。③防治毒血症与细菌感染:肠梗阻时间如果过长会引发细菌感染、产生细菌毒素,应给予适量的抗生素防治。④营养护理:若病患禁食超过48小时应立即进行营养治疗。⑤对症处理:适时采用麻醉性止痛剂、解痉剂及镇静剂。手术方法,对照组采取探查切口或者原切口进行常规性的肠粘连松解术[5];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入腹后开始全面探查,先将全部肠管游离,进行锐性或钝性分离粘连,肠管扩张严重的患者先采取减压处理;取一根乳胶管直径在0.5cm左右,由术中肠管长度决定乳胶管的具体长度,大约3-4米长,常规消毒,实施小肠内置管固定空肠造口术操作。在乳胶管中间部位剪几个侧孔,侧孔间距在5-10cm之间,其范围通常在乳胶管道的三分之一左右比较合适。在距离空肠上部Treitz韧带13-16cm处选择入口,按空肠回肠到回盲部再到阑尾的顺序放置提前准备好的肠内置管,最终从阑尾根部穿出,在阑尾根部进行双层荷包的缝合固定,若已切除回盲部,便在结肠任意处的肠壁造口。在空肠肠排列管处引出8cm隧道式包埋,再从壁层腹膜引出。于腹壁引出处固定肠管与腹壁,缓慢把肠道送回腹腔中,最好与生理性排列相似,但无需强求以免过度操作,在放置引流之后关腹。通常内置管保留10-15天,待病患开始肛门排气且恢复肠蠕动时便可拔管。术后处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术后患者不可以过早进行活动,防止发生由缝线撕脱、肠管窜动及系膜损伤引发的越位性粘连;②其余处理措施与术前相同。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患住院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详细观察并记录术后腹腔囊肿、切口感染、再梗阻以及肠瘘等并发症的情况。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通过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病患住院天数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住院天数及肛门排气时间显著减少,两组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及诊 断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肠梗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发病之初,梗阻肠段现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导致毒血症、休克、死亡。 病因: (一)机械性肠梗阻 1.肠外原因 (1)粘连或粘连带压迫:粘连可引起肠折叠、扭转而造成肠梗阻。先天性粘连带多见于小儿。腹部手术或腹内炎症产生的粘连带是成人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但少数病例可无腹部手术及炎症史。 (2)肠扭转,常由于粘连所致。 (3)嵌顿性外疝或内疝 (4)肠外肿瘤或腹块压迫 2.肠管本身的原因 (二)动力性肠梗阻 1.麻痹性:腹部大手术后、腹膜炎、腹部外伤、腹膜后出血、肺炎、脓胸、脓毒血症、低钾血症或其他代谢紊乱可并发麻痹性肠梗阻。 2.痉挛性:肠道炎症及神经系统功能紊均可引起肠管暂时性痉挛,引起痉挛性肠梗阻。 (三)血管性肠梗阻 肠系膜动脉栓赛及血栓形成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为主要病因。 临床表现: 腹痛、呕吐、腹胀、便秘和停止排气是梗阻的典型症状,但在各类肠梗阻中轻重不一。 (一)腹痛: 在急性完全性机械性小肠梗阻的病人中,腹痛表现为阵发性绞痛,是由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强烈蠕动所引起,多位于腹中部,常突然发作,逐步加剧至高峰,持续数分钟后缓解。间歇期可完全无痛,但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再发。绞痛的程度和间歇期的长短则视梗阻部位的高低和病情的缓急而异。 十二指肠、上段空肠——梗阻时呕吐可气减压作用,患者绞痛较轻。 急性空肠梗阻——绞痛较剧烈,一般每2-5分钟即发作一次。 低位回肠——梗阻可因肠积气抑制肠蠕动,绞痛亦轻。 不完全性肠梗阻——腹痛较轻,在一阵肠鸣或排气后可见缓解。慢性肠梗阻亦然,且间歇性较长。 急性机械性结肠——梗阻时腹痛多在下腹部,一般较小肠梗阻为轻。结肠梗阻时若回盲瓣功能正常,结肠内容物不能逆流到小肠,结肠腔因而逐渐扩发,压力增高,因之除阵发性绞痛外可有持续性钝痛,此种情况的出现应注意有闭袢性肠梗阻即肠段两端梗阻的可能性。 较窄性肠梗阻——发作间歇期的持续性钝痛是其早期表现,若肠壁已发生缺血坏死则呈持续性剧烈性腹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