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理教材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对物理教材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对物理教材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对物理教材认识上的几个误区(精)

湖北省荆州市南门中学梁大悦

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深入进行。作为一名在教学第一线工作了20多年的基层教师,笔者有幸多次参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组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的教材培训,出席了全国初中物理教材研讨会,同时,也给湖北省荆州市和荆州区的教师代表举办了两次有关人教社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教材的讲座,接触了不少教材的编写者、各地的教研员和学校的教师,从大家的发言和谈话中,笔者发现从教材的编写者到使用者,从专家到教师,对物理教材的认识均存在不少误区,其中有几点误区是共同的。

误区之一:学生不能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教材的问题

应该说目前中学生主要是初中生使用的物理教科书,在知识的更新上以及在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知识呈现的逻辑性、严密性和系统性方面是成功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在实践性、趣味性上也有所体现,笔者多次对所在学校的初二、初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物理学习有较高的兴趣。然而,一个人对某项知识或技能的学习是否感兴趣,不是由某一方面决定的,至少取决

于三个方面:一是学习者个体的爱好和能力;二是知识或事物本身的趣味性和难易性;三是对知识或事物的呈现方式(包括载体和传授者)。而个人的爱好、能力和传授者的传授方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优秀物理教师教授同样的教材、讲解同一内容,就能长时期让学生对物理保持浓厚兴趣。亦即再好的教材不能以好的方式传授,学生照样不会感兴趣。如果试图仅仅通过教材对知识呈现方式的改变来达到让所有学生、在所有时间都一直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显然是不现实、不客观、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的。

现在有一种思潮:物理教材改革就是要降低要求、不讲求知识的严密性。如果为了让所有学生、在所有时间都一直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人为地将知识的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打散、打碎和割裂,那样带来的结果可能是学生都饶有兴趣的、非常热闹的学完物理后,什么都知道也什么都不知道,什么知识都知其然而又不知其所以然,对所学知识没有整体印象,不能系统把握,更谈不上具备物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兴趣又有什么用呢?

还有一个问题必须指出的是,造成许多学生(不是所有学生)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是比比皆是的复习资料、指导书、习题集等,以及在其背后起着决定因素的升学考试指挥棒,面对淘汰式的升学压力,教师甚至家长不得不违心地逼着学生成天埋头于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

题海之中,题海战术又能使学生对哪门学科产生极大的兴趣呢?由此可见,学生学习兴趣问题根本不是物理教材本身可以解决的。

误区之二:物理难学是教材太难

众所周知,与其他学科相比,物理知识本身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就现行教材呈现的内容而言,还是比较浅显和通俗易懂的,况且,现行中学教材已经多次对繁、难、偏、旧的内容进行了删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现行教材本身所介绍的知识,还没有感到太难的反映,倒是与之配套的习题、考题的确是越来越难,其原因当然也是现行的考试制度与应试教育方式造成的。

如果在现行物理教材已经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再大幅度降低物理教材知识的难度,那么物理这门学科也就再没有什么内容可学了,笔者以为该培养兴趣的内容就大力培养兴趣,该讲透的知识还是应该讲透,该难的地方还是应该难,倒是应该在呈现形式和由浅入深的编排程序上进行一些改革,使其更具有逻辑性,更符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

另外,物理学习还有一个层次问题,所以物理教材也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这就是培养不同层次的物理人才。比如绝大多数人对音乐、美术都有浓厚兴趣,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音乐和美术专业人才,

其原因同样是音乐、美术也有一个层次问题。其实物理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较难,如果为了培养一大批物理爱好者,将所有的难度统统删除,那时牺牲的就不只是物理教材本身了。

误区之三:探究是物理教材学习的主要方式

中国人做许多事情都喜欢走极端,也容易产生教条主义,新的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式学习方式,由此在物理教材和物理教学中就产生了一种效应: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大都是探究式;几乎所有的物理实验也都是探究性实验,并且这些实验都有固定的程序;相当多的习题也都牵强附会地编成探究性试题。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很有害的现象。学习物理就是要在短时期内把前人通过长期大量的积累、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迅速承接过来,抽出时间和精力进行新的创新与发展,而且,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不只是探究实验一种方式,介绍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也是一种好的方法。所有知识、所有实验都探究,不仅没有必要,也没有这么多时间,有些练习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测量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统统都做成探究性实验,不仅不伦不类,而且也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是一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那种教学中动不动就将学生没有目的分组、动不动就进行没有意义的探究,只能是一种新的形式主义和有害无益的作秀,也是对新课标、新教材注重探究性学习的一种误解。

误区之四:课时不够是物理教材内容过多

课时是否够用也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周课时数,二是教材内容,三是教学效率。其中教学效率又受制于教师素质和应试教育制度,有些教师课堂效率不高,为了考出好成绩,就让学生机械地、重复地做大量的习题,讲大量的习题,从而大量地浪费学生的时间,即使开再多的课时也远不够用。其实有一笔账是可以算清楚的,物理这门课一般学校开的周课时是三节,一个学期按20周计算共有60课时,除去考试和活动因素减掉10课时,也有50课时左右,如果一学期上完七章内容,每章平均用6~7课时,上完规定内容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若加上学校安排的补课,时间肯定还有节余。因此,课时不够是因为物理教材内容过多的说法纯属是让教材背了不该背的黑锅,如果不看清这一点,而大量删减教材内容,减少课后练习,就会导致许多知识讲不透,物理也充其量只能算是自然常识了。我们在实践中做过多次实验,如果在教育部规定的课时内只上教材上的内容,课时一点也不会差。如果在教材中将知识讲清、讲透,相关内容拓展、拓宽,然后配以精选后的习题,限制那些五花八门、胡编乱造的习题集充斥课堂和学生,不仅课时足,而且学生负担、学习效果也很好。

教科版初中物理目录及重点

教科版8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2.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考试重点) 3.活动:降落伞比赛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1.认识运动(本章重点) 2.运动的描述(考试重点) 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考试重点) 4.能量 第三章声 1.认识声现象(本章重点) 2.乐音的三个特征(考试重点) 3.噪声(考试重点) 4.声与现代科技(本章重点)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 1.光源光的传播(本章重点) 2.光的发射定律(本章重点) 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考试重点) 4.光的折射(本章重点) 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考试重点) 6.神奇的眼睛 7.通过透镜看世界 8.走进彩色世界 第五章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与温度(本章重点) 2.熔化和凝固(本章重点) 3.汽化和液化(本章重点) 4.地球上的水循环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1.质量(考试重点) 2.物体的密度(考试重点) 3.测量密度(本章重点) 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下册 第七章力 1.力 2.力的描述 3.弹力弹簧测力计(本章重点) 4.重力(考试重点) 5.摩擦力(考试重点) 第八章力与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本章重点) 2.力的平衡(考试重点) 3.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九章压强 1.压强(考试重点) 2.液体的压强(考试重点) 3.连通器(本章重点) 4.大气压强(本章重点)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 1.在流体中运动(本章重点) 2.认识浮力(考试重点) 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考试重点) 4.沉与浮(本章重点) 第十一章机械与功 1.杠杆(本章重点) 2.滑轮(本章重点) 3.功功率(考试重点) 4.机械效率(考试重点) 5.改变世界的机械(本章重点) 第十二章机械能 1.机械能 2.机械能的转化(本章重点) 3.水能和风能

最新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 全面复习

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全面复习 1、热: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体温计的量程:35℃~42℃分度值为0.1℃ 水的比热:C水=4.2×103J/(kg.℃)(最大) 2、速度:1m/s=3.6km/h 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 时间差 0.1s以上、声源与障碍物距离 17m以上 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υ=340m/s 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3×105km/s 电磁波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υ=3×108m/s 3、密度:ρ水=ρ人=103kg/m3 单位换算 1g/cm3=103kg/m3 1g/cm3=103kg/m3 1L=1dm3 1mL=1cm3 1m3=103dm3=106cm3 g=9.8N/kg 水银的密度13.6×103kg/m3 4、压强:单位换算 1Pa=1N/㎡ 一个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760 ㎜Hg =76cm汞柱≈10m水柱 5、电学: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1.5V 蓄电池的电压:2V 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照明电路的电压:220V 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度=1Kw.h=3.6×106 J 我国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频率50Hz(1s内50个周期,电流方向改变100次) 初二 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m,课桌的高度约0.75m。 3.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制是: km 103 m 10 dm 10 cm 10 mm 103 um 103 n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刻度尺要紧贴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平移法:(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第二章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初中物理六种版本教材体会 1

初中物理六种版本教材体会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光现象是学生最熟悉的自然现象之一,不同版本教材在编写中都注意到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大量精美图片和照片来引入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探究光源、光的传播规律、光的色散和物体呈现各种多彩颜色的奥秘,进而引出光学元件在生活中的应用。而在众多光学元件的成像规律和应用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是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教材首先从透镜的结构特点和透镜对光的作用入手,让学生先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几何特征与光学特征,进而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焦点”和测量“焦距”,在“动手动脑学物理”栏目中探究并了解透镜的特殊光线,第二节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从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中让学生了解凸透镜能够成不同类型的像,同时认识和辨别像的大小与虚实,为下一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做够了知识的基础构建,第三节要求学生利用凸透镜、光源、光屏和一把刻度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虚实、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探究实验过程做了足够的提示和铺垫,并提示学生以焦点和两倍焦距处为界限,分别观察成像特点与物距的关系,第四节、第五节的内容是透镜应用的延伸;人教版的教材特点是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甚至重要的地位;能够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在书中包含许多开放性的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并且充分体现了STS的思想,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形式生动活泼,注意联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北师大版教材的设计与人教版教材类似,但是采用光具座,而且在教材中利用一幅直观的图片来指导学生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蜡烛所在的具体位置,方便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提高探究效率。北师大版教材共设置9个课堂栏目,包括“问题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观察与思考、交流讨论、实验探究、想想议议、做一做、科学窗、你知道吗?”等等;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苏科版教材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前也有足够的铺垫,对于光的折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知识的学习,先认识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再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最后从本质上认识光的折射特点。在苏科版教材中十分重视图片的教育教学功能,这些图片图文并茂、形式丰富、安排合理,让学生一看趣闻盎然,这样可以

【精品】人教版初三物理初中物理教材目录(教科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3活动:降落伞比赛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1认识运动 2运动的描述 3运动的速度 4能量 第三章声 1什么是声音 2乐音的三个特征 3奇异的声现象 4噪音 5声与现代科技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 1光的传播 2光的反射定律 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4光的折射定律 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6神奇的眼睛 7通过透镜看世界 8走进彩色世界 第五章物态变化 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3汽化和液化 4物态变化和我们的世界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1质量 2物质的密度 3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八年级下 第七章力 1 力

3弹力力的测量 4重力 5摩擦力 第八章力与运动 1力的合成 2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3力的平衡 4力与运动 第九章压强 1压强 2液体的压强 3连通器和液压技术 4大气压强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 1在流体中运动 2认识浮力 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4沉与浮 第十一章功与机械 1功 2杠杆 3滑轮 4功的原理及应用 5机械效率 6改变世界的机械 第十二章机械能 1机械能 2机械能的转化 3水能和风能 九年级上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分子动理论 2内能和热量 3比热容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1热机

3热机效率 第三章电与磁 1磁现象 2电现象 3电与磁 第四章认识电路 1电路 2电路的连接 3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 第五章探究电流 1电流 2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 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第六章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 2测量电阻 3等效电路 第七章电功率 1电功 2电功率 3灯泡的电功率 九年级下 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1电磁铁 2电磁继电器 3电磁感应现象 4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5电话和传感器 第九章家庭用电 1家用电器 2家庭电路 3安全用电与保护 4家庭生活自动化、智能化 第十章电磁波与性息技术 1神奇的电磁波

最新教科版初中物理目录大全

教科版8年级物理上下册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2.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3.活动:降落伞比赛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1.认识运动 2.运动的描述 3.运动的速度 4.能量 第三章声 1.什么是声音 2.乐音的三个特征 3.奇异的声现象 4.噪声 5.声与现代技术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 1.光的传播 2.光的反射定律 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4.光的折射定律 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6.神奇的眼睛 7.通过透镜看世界 8.走进彩色世界 第五章物态变化 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3.汽化和液化 4、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1.质量 2.物体的密度 3.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下册 第七章力 1.力 2.力的描述 3.弹力力的测量 4.重力 5.摩擦力 第八章力与运动 1.力的合成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3.力的平衡 4.力与运动 第九章压强 1.压强 2.液体的压强 3.连通器和液压技术 4.大气压强 第十章流体的压强 1.在流体中运动 2.认识浮力 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4.沉与浮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 1.功 2.杠杆 3.滑轮 4.功的原理及应用 5.机械效率 6.改变世界的机械 第十二章机械能 1.机械能 2.机械能的转化 3.水能和风能

教科版9年级物理上下册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 2.内能和热量 3.比热容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1.热机 2.内燃机 3.热机效率 第三章磁与电 1.磁现象 2.电现象 3.电与磁 第四章认识电路 1.电路 2.电路的连接 3.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 第五章探究电流 1.电流 2.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 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第六章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 2.测量电阻 3.等效电路 第七章电功率 1.电功 2.电功率 3.灯泡的电功率 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1.电磁铁 2.电磁继电器 3.电磁感应 4.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5.电话和传感器 九下册 第九章家庭用电 1.家用电器 2.家庭电路 3.安全用电与保护 4.家庭生活自动化、智能化 第十章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1.神奇的电磁波 2.电磁波的应用 3.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 第十一章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创. 1.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原子核、核能 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初三物理复习计划 教科版

宁晋小刘村中学夏旭发 2008、3 2007-2008学年度的物理中考复习工作已经开始,由于今年年后时间特别短,结合我校初三学生的实际,复习工作显得尤为紧张、重要。为利用好这段宝贵的时间,让学生把握住这一次再认识、再巩固和再提高的机会,提高复习的效果,特制定以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的目标:扎实双基,激活思维,严谨态度。 双基是组成物理学科的砖和瓦,无论新课程条件下考试如何变化,扎实的双基依然是应对中考的必要条件。根据近两年物理试题拟题讲究立意,从过去的直叙式转变成情景呈现式、从过去单纯对书本实验的考查变为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探究实验题的出现,试题形式的转变对考生思维的灵活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复习中要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考试的成败,除了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因素的影响之外,个体态度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如学生在认知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能不能认真细致地审题,能不能完整严格地答题个体上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把严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 二、复习方法:采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抓住课本,夯实基础. 本轮复习以课本为线索,将逐章逐节教材中的知识点,实验,思维方法,基本应用等,学生一起回顾一遍。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一次再认识,再记忆,达到基础上的巩固。对于课标中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现象,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复习基础知识,不能死记硬背,关键要弄清概念、规律产生的背景、事实和过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防止照本宣科,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将旧内容重复教学,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学习上因放松而疲劳现象。可以将复习的内容做成课件,利用实物投影加大信息容量,对于书本上的实验,可以利用教学光盘再现给学生以加深印象,同时要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因此,在课程设计上既要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便于他们整体提高,也要考虑到基础好的学生,使他们真正做到温故知新,有新的收获。在此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整理,归类等复习方法。复习中一般性的考点通过练习再现,对于考点中的重点、难点要以例题形式出现。这一轮习题要精心筛选,做到精讲多练,提高复习的效率。另外还要合理用好《宁晋县2008年物理中考指要》。本轮复习从3月1日至4月29日。 第二轮:把握重点,专题复习。 (1)“板块式”专题复习: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把所有内容分为声、光、热、力学、电学、信息和能源几个板块,重点加强每块知识的联系,提高复习

2012新版初中物理教科版教材中走进实验室“(c)只要这个玩具鸟面前有水,它就会不断点头饮水”饮水鸟原理

关于在2012新版初中物理教科书(教科版)中,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一节中第六页,关于“(c)只要这个玩具鸟面前有水,它就会不断点头饮水”的解释: 有一种玩具,据说是中国人的发明,叫饮水鸟。外形像只鸟,主体由玻璃制成。鸟的身体是一根玻璃管,鸟头是管上端的一个小球,鸟尾是管下端的一个大球。球内装有液体,玻璃管下端浸入液面。密闭的鸟身架在一个类似鸟腿的基座上,头部粘有尖嘴、尾部粘有羽毛。饮水鸟的神奇之处在于,在它面前放杯水,它就会俯下身去,把嘴浸入水中“喝”一口,然后直立起来。可是刚直立一会儿又会俯下身去“喝”一口,然后再次直立起来。饮水鸟就这样不停地点头“喝”水,犹如一台永动机。有人曾将饮水鸟送给爱因斯坦,当他看过并明白其原理后,十分惊叹饮水鸟的设计。因此这个玩具又被叫做“爱因斯坦也吃惊的玩具”。 它之所以能不停地点头喝水,是因为它体内是乙醚一类易挥发的液体,在高温里很容易蒸发,而液体的饱和蒸汽所产生的压力又会随温度的改变而剧烈的改变。 饮水鸟实物见下图: 结构图: a)头部受冷,气压下降,尾部的液体因为吸力沿颈部上升。这样头的重量在增加,尾部的重量在减轻,重心位置发生变化,当重心超过脚架支点而移向头部时,鸟就俯下身到平衡位置。这个位置可以通过鸟嘴的重量来调试。 b)头部降低,内部发生两个变化。一是“饮水鸟”的嘴浸到了水,这样鸟头被打湿。二是上下的蒸汽区域连通,两部分气体混合,没有了气压差,但由于吸收了周围空气的热量,蒸汽的温度略有上升。这时上升到头部的液体,在本身的重量作用下流向下端尾部。 c)尾部变重,头部向上翘,液体全部集中到尾部,同时,头部的蒸汽因为刚粘到的水又开始冷却。 其实饮水鸟就是一个非常巧妙的低温差发动机。

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 全面复习

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 全面复习

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全面复习 1、热: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体温计的量程:35℃~42℃分度值为0.1℃ 水的比热:C水=4.2×103J/(kg.℃)(最大) 2、速度:1m/s=3.6km/h 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 时间差 0.1s以上、声源与障碍物距离 17m以上 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υ=340m/s 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3×105km/s 电磁波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υ =3×108m/s 3、密度:ρ水=ρ人=103kg/m3 单位换算 1g/cm3=103kg/m3 1g/cm3=103kg/m3 1L=1dm3 1mL=1cm3 1m3=103dm3=106cm3 g=9.8N/kg 水银的密度13.6×103kg/m3 4、压强:单位换算 1Pa=1N/㎡ 一个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760 ㎜Hg =76cm汞柱≈10m水柱 5、电学: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1.5V 蓄电池的电压:2V 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照明电路的电压:220V 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度=1Kw.h=3.6×106 J 我国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频率50Hz(1s内50个周期,电流方向改变100次) 初二 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m,课桌的高度约 0.75m。 3.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制是: km 103 m 10 dm 10 cm 10 mm 103 um 103 n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刻度尺要紧贴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平移法:(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

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 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m ,课桌的高度约0.75m 。3.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制是: 1km =103m 1m=10 dm 1dm=10 cm 1cm=10 mm 1mm= 103um 1um= 103n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刻度尺要紧贴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 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平移法:(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 (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第二章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6.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t s v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 ;常用单位:km/h 1m/s=3.6km/h 7.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教科版”与“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比较

“教科版”与“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比较 ——内江市2009年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培训发言材料 四川省资中县第三中学陈洲平 自2009年秋季起,我市初中物理改变原先使用的“沪科版”教材,开始使用“教科版”教材,现就“教科版”和“沪科版”两种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作一个简单的比较,以便于大家更好地了解两种版本教材的有关情况,并为使用教材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两种版本教材都根据《课程标准》所制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基本理念、内容标准以及实施建议,注重课程培养目标的调整,学习方式的变化,课程内容的更新,评价系统的改革,同时还注重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教材编写构思新颖,大胆变革,各自表现了自己的特色。 一、两种版本教科书的共性 1.形式生动活泼。 两个版本的编者们尝试以视觉形象向读者传递更多的信息,各书均为彩色印刷,每章都配有反映章节主题的鲜艳图片,教材中使用了大量彩色照片和插图,教科版不少还以整版的方式插入,突出教材的物理特性。有些插图人物以漫画形式出现,有时更以滑稽的卡通方式表现严肃的科学内容,这些做法贴近了初中学生的生活。 2.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均设立了诸如“物理在线”、“走向社会”、“信息窗”等栏目,用于介绍一些应用性的、拓展性的或细节性的知识。注重了学科间的渗透,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3.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教科书中的体现。 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基本做到了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4.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两个版本的教科书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编写探究方面的内容。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并受到科学价值观的熏陶。 5.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的严密性。

【初中】教科版与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比较

【关键字】初中 “教科版”与“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比较 ——内江市2009年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培训发言材料 四川省资中县第三中学陈洲平 自2009年秋季起,我市初中物理改变原先使用的“沪科版”教材,开始使用“教科版”教材,现就“教科版”和“沪科版”两种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作一个简单的比较,以便于大家更好地了解两种版本教材的有关情况,并为使用教材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两种版本教材都根据《课程标准》所制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基本理念、内容标准以及实施建议,注重课程培养目标的调整,学习方式的变化,课程内容的更新,评价系统的改革,同时还注重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教材编写构思新颖,大胆变革,各自表现了自己的特色。 一、两种版本教科书的共性 1.形式生动活泼。 两个版本的编者们尝试以视觉形象向读者传递更多的信息,各书均为彩色印刷,每章都配有反映章节主题的鲜艳图片,教材中使用了大量彩色照片和插图,教科版不少还以整版的方式插入,突出教材的物理特性。有些插图人物以漫画形式出现,有时更以滑稽的卡通方式表现严肃的科学内容,这些做法贴近了初中学生的生活。 2.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均设立了诸如“物理在线”、“走向社会”、“信息窗”等栏目,用于介绍一些应用性的、拓展性的或细节性的知识。注重了学科间的渗透,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3.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教科书中的体现。 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基本做到了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4.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两个版本的教科书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编写探究方面的内容。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并受到科学价值观的熏陶。 5.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的严密性。

(完整word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质量》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教育科学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一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3. 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和托盘天平的构造及托盘天平的 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等能力。 三、情感目标 1. 通过介绍神舟下来、系列载人飞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通过了解质量知识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 1. 质量的概念。 2. 质量的单位和换算。 3. 托盘天平的构造及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质量是物体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教学用具】 托盘天平和砝码多套,多媒体课件,小铁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课 铁锤、铁钉、桌子、椅子这些物体分别由哪些物质组成? 点明:所有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二、联系生活,学习新知 (一)巧妙设问,直奔重点--------学习质量的概念。 课件显示铁锤、铁钉、桌子、椅子图片 1. 这些物体都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2. 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是否一样? 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得出: a. 铁锤比铁钉含铁多; b. 桌子比椅子含木材多。 讲解:由此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二)合作探究,再奔重点--学习质量的单位 1.请学生自学书本有关质量单位的内容. 思考:质量有哪些单位呢?符号各是什么?它们之间是怎样换算关系?

(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从第七章到第十二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自我评价”和“家庭实验室”,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二、、学年的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话: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编写与使用

对话: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编写与使用 作者:刘锋时传…更新时间:2007-2-27 教育科学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8~9年级)于2003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在几年里,此套教材在南至广西、北至黑龙江的广大实验区进行实验。在教科书编写、修订与使用的过程中,教材编写组、各级教研部门和教学一线教师建立了通畅的对话与交流渠道。在此过程中,编写与修订工作服务于教学一线的需要;同时,教科书也引领了教学实践的变革,实现了多方的共同发展。 以下对话根据教材分册主编刘锋与哈尔滨市教研员时传朴、区教研员丁召民、教师刘松的一次座谈录音整理。 突出实验基础,注重知识整合 刘锋(主编):在编写教材过程中,我们对打牢和提升全体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极为重视。为了教学过程能顺利开展,为了突出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科特征,体现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我们设计了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和第二章《运动和能量》。一开始就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观察新奇的物理现象,了解物理实验器材,学习测量知识,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为今后进行实验探究创造条件。第二章从整体上介绍了物质世界的各种运动,形形色色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使学生对物理学从整体上有一个初步了解,并学会科学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初步认识物体的微观结构,初步了解能量的观点,为后续学习过程中形成并运用理性思维打下基础。 丁召民(教研员):让学生建立一个自己的家庭实验室,这是教科版教材的一个很好创意。新教材由一系列的实验活动组成,几乎每节课都要动手做实验,课后作业也包含了大量的家庭实验。这就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边学边实验。但是,学生不可能每节课都到学校的实验室学习。因此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解决学校仪器不足这个普遍问题。 刘松(教师):品味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会发现新教材独有的魅力。从大处看,教材先将物理学的框架构建出来,并用“能量”这条纽带将各知识块联系起来,把能量的概念贯穿于每一种运动形式之中,把能量的观点渗透到每一部分内容之中,完整地诠释了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和学生在感受这种联系的同时,会进一步去思索更广泛的各学科之间乃至各领域之间的联系。能量观点的渗透在教材中随处可见,例如《在光的世界里》一章中,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和探究活动,从能量角度描述了光的传播,加深了对焦点、实像和虚像等概念的认识。这种用联系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他们从全局的角度审视问题的能力,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着极大的益处。再从小处着眼,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科学探究的循序渐进,都纳入了教科书的框架,从而使物理学变得有血有肉,独具魅力。 时传朴(教研员):“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看似简单,实际很不容易。我们教师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彻底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这一点对从教多年的骨干教师难度更大,因为常年积淀下来的教学方式、方法,要想改变确实困难。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做一件事:先拿出自己当年最满意的一节课,再拿起新教材,重新去设计一下,然后逐渐地去重新审视每一节课,用实际行动来改变我们的观念。 这套教材较为注重知识内容的建构和整合,体现了以物理为基础、关注学科渗透和综合理科的教育思想。例如:《压强》《流体的力现象》两章的知识,以二力平衡为线索对物体的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浮力、升力等概念及规律进行了结构性整合;在《功与机械》部分,以做功为主线探讨机械及其工作的本质,摆脱了以往教科书中机械的内容同功的内容脱节,功的概念学完之后缺乏具体应用的弊端。 内容源自生活,营造“情境物理”

浅析初中物理面试教材-人教版和教科版

浅析初中物理面试教材-人教版和教科版 大家知道,在教师招聘的面试环节中,各位考生能够依赖的只有教材,而跨地区考试,往往会出现考生不了解教材内容。因此笔者利用本文以人教版和教科版的初中物理教材简单为大家梳理一下,供大家在准备阶段作为参考。 一、人教版教材内容 人教版的全称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初中阶段主要有八年级上下册和九年级全一册。八年级上册有六章的内容,其中包括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质量与密度;八年级下册有六章的内容,其中包括力、运动和力、压强、浮力、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九年级全一册有十一章的内容,其中包括内能、内能的利用、电流和电路、电压和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生活用电、电与磁、信息的传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二、教科版教材内容 教科版的全称为教育科学出版社,在初中阶段主要有八年级上下册和九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册有六章的内容,其中包括走进实验室、运动与能量、声、在光的世界里、物态变化、质量与密度;八年级下册有六章的内容,其中包括力、力与运动、压强、流体的力现象、机械与功、机械能;九年级上册有八章内容,其中包括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改变世界的热机、认识电路、探究电流、电功率、磁与电、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九年级下册有三章的内容,其中包括家庭用电、电磁波与信息技术、物理学与能源技术。 三、人教版与教科版的异同

四、教学建议 考生在报考某地区的教师招聘时,应及时了解当地所用的教材,从而才能及时调整教学的顺序和难易程度,防止超纲。 对于人教版的教材,首先建议考生根据目录整理知识框架,明确每个年级所学内容;其次对于每一节的内容,在每个小框题下面,还需要根据文字描述总结小知识点;然后对于教学的安排,建议在课堂上以想想议议、实验等为主,推导得出相应的知识内容,再以小资料、科学世界等作为拓展,动手动脑学物理作为作业。 对于教科版的教材,建议考生要整理每一册的知识点,才能不超前教学;其次按照教材中每节的编排,建议以教材中大量的图片,采用思考讨论的方式,或者直接采用教材中的活动等来得出知识内容,将发展空间里的内容可以设置为巩固和作业。 最后提醒各位考生,每个版本的教材编排虽然不一样,但是整体的知识内容是大致不变的,大家在备考中,千万不能交替查阅,有可能会出现超前、超纲的教学,一切以教材为主。

教科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教科版初中物理复习资料 一、单位换算: 长度1m=10-3km=101dm=102cm=10 3mm=106um=109nm 体积1m3=103dm 3=106cm3 1L=1 dm 31mL=1cm3 质量1Kg=10 3g=10 6mg 频率1kHz=10 3Hz 1MHz=106Hz 密度1g/cm3=103Kg/m3 速度1m/s=3.6km/h 电能1kw·h=3.6×106J 二、公式 v=s/t v速度(m/s)s路程(m)t时间(s) v=s/t v平均速度(m/s)s路程(m)t时间(s)ρ=m/vρ密度(kg/ m3) m质量(kg)v体积(m3) p=F/S p压强(Pa)F压力(N)S面积(m2) p=ρgh p压强(Pa)ρ密度(kg/ m3)g(9.8N/kg)h深度(m) W总=Fs W总机械功(J)F力(N)s距离(m)W有用=Gh W有用机械功(J)G重力(N)h高度(m)P=W/t=Fv P功率(W)W功(J)t时间(s)v速度(m/s)η=W有用/W总×100%η机械效率(%) Q=mq Q热量(J)m质量(kg)q热值(J/kg)

Q吸=cm(t-t0)Q热量(J)c比热容(J/(kg·o C)) Q放=cm(t0-t)m质量(kg)t温度(o C) I=U/R I电流(A) U电压(V)R电阻(Ω) W=Pt=UIt=I2Rt=U2/R t Q= I2Rt Q热量(J)I电流(A) R电阻(Ω)t温度(o C)c=fλc波速(3.0×108m/s)f频率(Hz)λ波长(m) 三、定律、规律等 u>2f 倒立缩小实像 u=2f 倒立等大实像 f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全册)

成都市红花实验学校 九 年 级 物 理 教 案 第九章家庭用电 第1节家用电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家用电器,将不同类型的家用电器按其特性和用途进行分类; 2.了解插座和插头的结构原理,并能正确使用验电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对家庭用电负荷的计算,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和节能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估算家庭用电负荷容量。 难点:让学生能正确估算家庭用电负荷容量。 【教学方法】活动讨论法、观察实验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动手操作、练习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 一、新课引入 多媒体展示: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熟悉的家用电器。学生 很自然地走进电的世界,体会到电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教师总结:电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离不开的“空气和水”。 提问: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了电,我们的生活将发生什么 变化?或者说,如果停电了,结果会怎样? 教师:让各组派一个代表,发表你们组内讨论的结果。教师总结 分析: 如果没有电,夜晚将不再流光溢彩,我们将看不到我们喜爱 的动画片、卡通片,高楼也不再那么容易上去,地铁将瘫痪,手 机电话将无法使用等等。 播放: 2003 年美国、加拿大部分城市停电的有关资料。 教师:事实上,“电”是通过各式各样,各种用途的家用电 器发挥电的作用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接 触到的家用电器的知识。 板书:<第一节家用电器> 学生观看影 片。 分组讨论,组 内先讨论交流,各 组间相互交流。 二、认识家用电器 在课前,就布置学生调查自己家中的家用电器,写出调查报 告,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调查报告格式如下: 题目:我家的家用电器 调查统计表: 电器名称数量额定功率/W 用途 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在全班展示某几位同学的调查报告。 提问:根据这些不同的家用电器的性能和用途,可以将家用 电器大体分为几类呢?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总结,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观点。 学生展示自己 的课前作业。 学生组内讨论 总结,得出本小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