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年号和公历年对照表

日本年号和公历年对照表
日本年号和公历年对照表

日本年号
公历年
日本年号
公历年
明治时期
明治 元年 1868
明治 23 年 1890
明治 2 年 1869
明治 24 年 1891
明治 3 年 1870
明治 25 年 1892
明治 4 年 1871
明治 26 年 1893
明治 5 年 1872
明治 27 年 1894
明治 6 年 1873
明治 28 年 1895
明治 7 年 1874
明治 29 年 1896
明治 8 年 1875
明治 30 年 1897
明治 9 年 1876
明治 31 年 1898
明治 10 年 1877
明治 32 年 1899
明治 11 年 1878
明治 33 年 1900
明治 12 年 1879
明治 34 年 1901
明治 13 年 1880
明治 35 年 1902
明治 14 年 1881
明治 36 年 1903

明治 15 年 1882
明治 37 年 1904
明治 16 年 1883
明治 38 年 1905
明治 17 年 1884
明治 39 年 1906
明治 18 年 1885
明治 40 年 1907
明治 19 年 1886
明治 41 年 1908
明治 20 年 1887
明治 42 年 1909
明治 21 年 1888
明治 43 年 1910
明治 22 年 1889
明治 44 年 1911
大正时期
大正元年 1912
大正 8 年 1919
大正 2 年 1913
大正 9 年 1920
大正 3 年 1914
大正 10 年 1921
大正 4 年 1915
大正 11 年 1922
大正 5 年 1916
大正 12 年 1923
大正 6 年 1917
大正 13 年 1924
大正 7 年 1918
大正 14 年 1925

昭和时期
昭和元年
1926
昭和 33 年 1958
昭和 2 年
1927
昭和 34 年 1959
昭和 3 年
1928
昭和 35 年 1960
昭和 4 年
1929
昭和 36 年 1961
昭和 5 年
1930
昭和 37 年 1962
昭和 6 年
1931
昭和 38 年 1963
昭和 7 年
1932
昭和 39 年 1964
昭和 8 年
1933
昭和 40 年 1965
昭和 9 年
1934
昭和 41 年 1966
昭和 10 年 1935
昭和 42 年 1967
昭和 11 年 1936
昭和 43 年 1968
昭和 12 年 1937
昭和 44 年 1969
昭和 13 年 1938
昭和 45 年 1970
昭和 14 年 1939
昭和 46 年 1971
昭和 15 年 1940
昭和 47 年 1972

昭和 16 年 1941
昭和 48 年 1973
昭和 17 年 1942
昭和 49 年 1974
昭和 18 年 1943
昭和 50 年 1975
昭和 19 年 1944
昭和 51 年 1976
昭和 20 年 1945
昭和 52 年 1977
昭和 21 年 1946
昭和 53 年 1978
昭和 22 年 1947
昭和 54 年 1979
昭和 23 年 1948
昭和 55 年 1980
昭和 24 年 1949
昭和 56 年 1981
昭和 25 年 1950
昭和 57 年 1982
昭和 26 年 1951
昭和 58 年 1983
昭和 27 年 1952
昭和 59 年 1984
昭和 28 年 1953
昭和 60 年 1985
昭和 29 年 1954
昭和 61 年 1986
昭和 30 年 1955
昭和 62 年 1987
昭和 31 年 1956
昭和 63 年 1988

昭和 32 年 1957
平成时期
平成元年 1989
平成 16 年 2004
平成 2 年 1990
平成 17 年 2005
平成 3 年 1991
平成 18 年 2006
平成 4 年 1992
平成 19 年 2007
平成 5 年 1993
平成 20 年 2008
平成 6 年 1994
平成 21 年 2009 平成 22 年 2010
平成 7 年 1995
平成 8 年 1996
平成 23 年 2011
平成 9 年 1997
平成 24 年 2012 平成 25 年 2013
平成 10 年 1998 平成 11 年 1999
平成 26 年 2014
平成 12 年 2000
平成 27 年 2015
平成 13 年 2001
平成 28 年 2016
平成 14 年 2002
平成 29 年 2017

平成 15 年 2003

日本的年号详细介绍

日本年号是从公元 645 年的“大化”开始,明治天皇以后改年号为“一世一元”,也就是换一 个天皇就得换一次年号。现在我们经常听到的年号主要有“明治”、“大正”、“昭和”以及“平 成”,这些年号基本上都是以在位天皇的名字来命名。 具体日本年号和公历年的对照如下表:
日本年号 公历年 日本年号 公历年
明治时期
明治元年 1868
明治 23 年 1890
明治 2 年 1869
明治 24 年 1891
明治 3 年 1870
明治 25 年 1892
明治 4 年 1871
明治 26 年 1893
明治 5 年 1872
明治 27 年 1894
明治 6 年 1873
明治 28 年 1895
明治 7 年 1874
明治 29 年 1896
明治 8 年 1875
明治 30 年 1897
明治 9 年 1876
明治 31 年 1898
明治 10 年 1877
明治 32 年 1899
明治 11 年 1878
明治 33 年 1900
明治 12 年 1879
明治 34 年 1901

明治 13 年 1880
明治 35 年 1902
明治 14 年 1881
明治 36 年 1903
明治 15 年 1882
明治 37 年 1904
明治 16 年 1883
明治 38 年 1905
明治 17 年 1884
明治 39 年 1906
明治 18 年 1885
明治 40 年 1907
明治 19 年 1886
明治 41 年 1908
明治 20 年 1887
明治 42 年 1909
明治 21 年 1888
明治 43 年 1910
明治 22 年 1889
明治 44 年 1911
大正时期
大正元年 1912
大正 8 年 1919
大正 2 年 1913
大正 9 年 1920
大正 3 年 1914
大正 10 年 1921
大正 4 年 1915
大正 11 年 1922
大正 5 年 1916
大正 12 年 1923
大正 6 年 1917
大正 13 年 1924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与干支对照表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与干支对照表 中国历代帝王年数及分支对照表 从已知的公历年计算分支的年份:年数减3,余数除以10为天干,余数除以12为地支 根据已知日期计算主干和分支日期的公式为 g = 4C+[C/4]+5Y+[Y/4]+[3 *(M+1)/5]+D-3Z = 8C+[C/4]+5Y+[Y/4]+[3 *(M+1)/5]+D+7+I 其中奇数月份i=0,偶数月份i=6,C为世纪1月和2月是根据前一年的13个月和14个月计算的。[]表示四舍五入g除以10的余数是天极,z除以10的余数是地支。 清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部支持日期,清宣彤元年,1909年,清德宗年,载湉光绪年,1875年,义海年,清穆宗载年,1862年,淳同治元年,清文怡咸丰元年,1911年,清宣宁道光元年(1821年),清仁宗元年(公元1796年),清元年(公元1736年),清雍正帝元年(公元1723年),清叶璇元年(公元16年)62年(公元1644年),仁贤生于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沈嘉年(公元256年)+ 年(公元1621年),明太祖元年(公元1628年),崇祯元年(公元1621年),明朝太仓元年,朱常洛、光宗、16XXXX、庚申、明神宗、朱翊钧、万历、1573年,明朝的贵由、穆宗、朱载垕、隆庆、1567年,明朝的丁卯、师宗、朱厚熜在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明朝的朱厚昭正德元年(公元1506

年),明朝的朱由堂弘治元年(公元1506年),公元1488年,朱见深成化元年,明宪宗于公元1898年,公元1466年,徐兵年,朱祁镇天顺年,明英宗年,丁丑年,朱祁钰景泰年,明代宗年,武庚年,朱祁镇郑桐年,明英宗年,1436年,明朝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明朝仁宗朱高炽弘熙年(1425年),伊势年(1425年),明朝成祖年(1403年),朱迪永乐年(1368年),文健元年(1399年),贵妃年(1368年),公元年的乌审年元 年的皇帝年数、公元日期、干部供养日期、元、、陀帖木儿,到公元1340年的、元、、陀帖木儿,到公元1335年的元元年、元元年、元元年、元元年、年、陀玛特木尔年、元元年、1333年元宁宗年,林逸之班年,顺三年,任申年,元朝年,屠铁木年,元朝年,顺元年,1330年武庚年,元朝年,元朝年,元朝年,元朝年,元朝年,元朝年,元朝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元年、明太祖元年,清元元年宗海山铁木尔达德元年宗海山,贞元元年铁木尔渊,贞元元年忽必烈 南宋, 皇帝年号:元年,许,宋端宗元年,赵昌景延元年,宋公宗元年,赵显德祐元年,宋度宗赵琪元年,贤淳元年,宋理宗昭丁运景宋理宗昭云开清远年,宋理宗昭鲍云祐元年,宋理宗昭云淳祐元年,宋立宗昭云嘉熙元年,宋立宗昭云段平元年,西夏一元化主赵濉天兴元年,西夏一元化主赵濉邢凯元年,西夏一元化主宋理宗赵云少定,西夏末

中日历史朝代对照表

中日历史朝代对照表

绳文时代约前10000年~约前300年 日本最原始的时代。人们住洞穴、逐渐发展成部落,过着采集、捕鱼、狩猎生活。绳文是指出土的当时的绳文陶器,是那个时期的标志。 弥生时代前3世纪~3世纪 标志是弥生陶器的出现。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开始种植水稻,使用各种金属器,例如铜剑、铜矛等。当时日本总称为“倭”,分为许多小国。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奴”国王曾遣使通汉,接受了后汉光武帝所赠与的刻有“汉委奴国王”五字的金印,这枚金印于1784年在福冈县被发现。三国时期(3世纪),“邪马台国”的女王送使者到魏,魏的使者也来到了邪马台国。关于邪马台国的所在地,学术界长期争论,至今未有定论。 古坟时代3世纪后期~7世纪 初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全国各地,因此被称为“古坟时代”。这个时期,大量中国的知识、技术传入日本。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等技术,并开始使用中国汉字。6世纪,日本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国,致力于政治革新,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飞鸟时代6世纪末~710年 以奈良南部的飞鸟地区为中心的时代,与古坟时代有重叠的部分。645年,孝德天皇政权颁布《改新诏书》,被称为“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建立起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从这个时期开始,日本派遣了很多学生和僧人到中国学习政治、法律、文化及佛学知识。702年,日本向中国唐朝政府告知国号为“日本”、君主为“天皇”。 奈良时代710年~794年 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奈良)。平城京是日本仿造中国唐朝都城长安建造的。这一时期,日本继续派出遣唐使,其中留学生阿倍仲麻吕(中文名晁衡)成绩优异,留在唐朝任职,并与李白等文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同一时代,中国的著名高僧鉴真和尚六渡日本失败,第七次终于成功。鉴真把丰富的中国文化传到了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和尊敬。奈良的唐招提寺里,至今还供奉着鉴真的塑像。另外,这个时代还诞生了日本历史上几部著名的书籍,如《万叶集》、《古事记》、《日本书记》、《怀风藻》。 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 794年日本迁都平安京(现京都)。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不再大量摄取中国文化。这个时期主要是藤原家族执掌政权,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此期间,日本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并诞生了一批反映贵族文化的文艺作品,如《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语》、《枕草子》等。 镰仓时代1192年~1333年 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了第一个幕府政权。在文化方面,摄取了中国宋朝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武家文化。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的小说《平家物语》。 室町时代1333年~1467年~1573年 足利氏掌握政权,1336年在京都的室町建立幕府政权。由于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较为薄弱。1467年,“应仁之乱”爆发,各地大名纷纷而起,室町幕府摇摇欲坠,日本进入战国时代。

日本年代划分表

日本年代划分表 旧石器时代:约500万年前日本最初是和亚洲大陆相连的,1万3000年前由于火山的喷发造成地壳运动,日本的弧状列岛脱离亚洲大陆,成为现今的日本原貌。几万年前,日本岛上已经有了原始人居住。有人猜测这可能是原始人群为追赶野兽从大陆过来的。日本列岛上被确认过的人类历史,大约可追溯到10万年乃至3万年前。 绳文时代:(縄文时代、じょうもんじだい),是日本石器时代后期,约一万年以前到公元前一世纪前后的时期。 弥生时代:出现于北海道以外的全日本列岛、这时开始有水稻种植出现。时间大约是西元前5世纪中到西元3世纪中顷。 古坟时代:又称大和时代,日本继弥生时代之后的时代,从西元300年开始,迄于西元600年,因当时统治者大量营建“古坟”而得名。 飞鸟时代:593年圣德太子摄政,推行改革,至710年从飞鸟藤原 京迁都平城京(今奈良)为止。 奈良时代:(710年—794年),是日本历史的一段时期,始于元明天皇迁都至平城京(奈良),终于桓武天皇迁都至平安京(京都)。

平安时代: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长冈京(784年至794年)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 镰仓时代:(镰仓时代、かまくらじだい,1185年—1333年),是日本历史中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时代。始于1185年(文治元年)镰仓幕府成立,终于1333年(正庆二年,元弘三年)幕府 灭亡,经历149年。 南北朝时代:(なんぼくちょう)南北朝发生于1336年-1392年,之前为镰仓时代,之后为室町时代。在这段时期里,日本同时出现了南、北 两个天皇,并有各自的承传。 室町时代:(むろまちじだい1338年-1573年),是日本史中世时代的一个划分,名称源自于幕府设在京都的室町。 战国时代:严格意义上日本战国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来称呼室町时代爆发之应仁之乱后到安土桃山时代之间(也有把江户时代初期列入的说法)百多年间政局纷乱、群雄割据的日本历史。 安土桃山时代:1573年至1603年之间的一个年代。又称织丰时代。

我国历朝帝王年号干支、纪年简表

文/刘世高编辑/刘业挥2006-5-28 [返回主页] 我国历朝帝王年号、干支、纪年简表 盘古氏——三皇五帝代简介 盘古氏按纲鉴,盘古氏首出御世,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变化,而庶类繁矣。盘古生於其中,能知天地造化之理,而首出御世者,故曰盘古氏。天皇氏,继盘古氏以治,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地皇氏,爰定三辰,是分昼夜,以三十日为一月。人皇氏,相厥山川,分为九区,人居一方,故又为居方氏,由是政教君臣所自起,饮食男女所自始,亦号九皇氏。有巢氏,继人皇氏以治,上古穴居野处,教民巢居,故曰有巢氏。燧人氏,因民未有火化,钻木取火,教民烹饪,故号燧人氏。自燧人氏而上,即三皇之世。自伏羲、神农、黄帝、尧、舜而言,即五帝之世。 太吴伏羲氏,姓风,曰太昊,曰庖牺、包牺,号伏(宓)羲氏。公元前2953一前2839 在位115年 炎帝神农氏,姓姜,代伏羲治天下,曰炎帝,号神农氏。传八世。公元前2838一前2699 在位140年 黄帝有熊氏,姓公孙,后改姓姬,名轩辕,号有熊氏。公元前2698一前2599 在位100年 少昊金天氏,姓己,名挚,字青阳,号金天氏。公元前2598一前2515 在位84年 颛顼(旭)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号高阳氏。公元前2514一前2437 在位78年 帝喾高辛氏,姓姬,名俊,黄帝之曾孙,尧帝之父,号高辛氏。公元前2436一前2367 在位70年 帝挚,帝喾长子,帝尧之兄,帝喾崩,挚嗣位。公元前2366一前2358 在位9年 帝尧陶唐氏,姓伊祁,名放勋,帝喾之子,号陶唐氏。公元前2357…前2258 在位100年唐尧癸未(前2258载)崩,至乙酉(前2256载)丧毕,丙戌(前2255载)虞舜登位。 帝舜有虞氏。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公元前2255一前2208 在位48年帝舜癸酉(前2208载)崩,至乙亥(前2206载)丧毕,丙子(前2205载)夏禹登位。 关于年之称谓:唐、虞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自周至现皆称年。 我国历朝帝王在位纪年简表 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一止在位纪年(公元)帝位 夏朝。姒氏约公元前2205年——公元前1767年共十八个帝王,4 3 9年。 夏(姒)朝夏禹帝姒文命夏禹(8)。丙子一癸未前2205一前2198 8年 夏(姒)朝夏后启帝姒启后启(9)。甲申一壬辰前2197一前2189 9年 夏(姒)朝夏太康帝姒太康太康(29)。癸巳一辛酉前2188一前2160 29年 夏(姒)朝夏仲康帝姒仲康仲康(13)。壬戌一甲戌前2159一前2147 13年 夏(姒)朝夏相帝姒相相帝(27)。乙亥一辛酉前2146一前2120 27年 夏(姒)朝夏后羿姒羿寒浞(40)。壬寅一辛巳前2119一前2080 40年 夏(姒)朝夏少康帝姒少康少康(22)。壬午一癸卯前2179一前2058 22年 夏(姒)朝夏杼帝姒杼杼帝(17)。甲辰一庚申前2057一前2041 17年 夏(姒)朝夏槐帝姒槐槐帝(26)。辛酉一丙戌前2040一前2015 26年 夏(姒)朝夏芒帝姒芒芒帝(18)。丁亥一甲辰前2014一前1997 18年 夏(姒)朝夏泄帝姒泄泄帝(16)。乙巳一庚申前1996一前1981 16年 夏(姒)朝夏不降帝姒不降不降(59)。辛酉一己未前1980一前1922 59年 夏(姒)朝夏扃帝姒扃扃帝(21)。庚申一庚辰前1921一前1901 21年 夏(姒)朝夏廑帝姒廑廑帝(21)。辛巳一辛丑前1900一前1880 21年 夏(姒)朝夏孔甲帝姒孔甲孔甲(31)。壬寅一壬申前1879一前1849 31年 夏(姒)朝夏皋帝姒皋皋帝(11)。癸酉一癸未前1848一前1838 11年 夏(姒)朝夏发帝姒发发帝(19)。甲申一壬寅前1837一前1819 19年 夏(姒)朝夏桀帝姒履癸夏桀(52)。癸卯一甲午前1818一前1767 52年 朝代名称帝号或谥号姓(别名)名年号干支起一止在位纪年(公元)帝位 商朝。子氏约公元前1766年—一公元前1123年共三十个帝王, 6 4 4年。 商(子)朝商成汤帝子履商汤(6)。乙未一庚子前1766一前1761 6年 商(子)朝商外丙帝子外丙外丙(3)。辛丑一癸卯前1760一前1758 3年 商(子)朝商仲壬帝子仲壬仲壬(4)。甲辰一丁未前1757一前1754 4年 商(子)朝商太甲帝子太甲太甲(33)。戊申—庚辰前1753一前1721 33年 商(子)朝商沃丁帝子沃丁沃丁(29)。辛巳—己酉前1720一前1692 29年 商(子)朝商太庚帝子太庚太庚(25)。庚戌—甲戌前1691一前1667 25年 商(子)朝商小甲帝子小甲小甲(17)。乙亥一辛卯前1666一前1650 17年 商(子)朝商雍已帝子雍己雍己(12)。壬辰一癸卯前1649 —前1638 12年 商(子)朝商太戊帝子太戊太戊(75)。甲辰一戊午前1637 —前1563 75年 商(子)朝商仲丁帝子仲丁仲丁(13)。己未一辛未前1562一前1550 13年 商(子)朝商外壬帝子外壬外壬(15)。壬申一丙戌前1549一前1535 15年 商(子)朝商河亶甲子河亶甲河甲(9)。丁亥一乙未前1534一前1526 9年

西周年号干支纪年对照表

西周年号干支纪年对照表 西周(公元前1122 -公元前771)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周武王发周武王元年公元前1122年己卯年周武王发周武王二年公元前1121年庚辰年周武王发周武王三年公元前1120年辛巳年周武王发周武王四年公元前1119年壬午年周武王发周武王五年公元前1118年癸未年周武王发周武王六年公元前1117年甲申年周武王发周武王七年公元前1116年乙酉年周成王周成王元年公元前1115年丙戌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年公元前1114年丁亥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年公元前1113年戊子年周成王周成王四年公元前1112年己丑年周成王周成王五年公元前1111年庚寅年周成王周成王六年公元前1110年辛卯年周成王周成王七年公元前1109年壬辰年周成王周成王八年公元前1108年癸巳年周成王周成王九年公元前1107年甲午年周成王周成王十年公元前1106年乙未年周成王周成王十一年公元前1105年丙申年周成王周成王十二年公元前1104年丁酉年周成王周成王十三年公元前1103年戊戌年周成王周成王十四年公元前1102年己亥年周成王周成王十五年公元前1101年庚子年周成王周成王十六年公元前1100年辛丑年周成王周成王十七年公元前1099年壬寅年周成王周成王十八年公元前1098年癸卯年周成王周成王十九年公

元前1097年甲辰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年公元前1096年乙巳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1095年丙午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二年公元前1094年丁未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三年公元前1093年戊申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四年公元前1092年己酉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五年公元前1091年庚戌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六年公元前1090年辛亥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七年公元前1089年壬子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八年公元前1088年癸丑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九年公元前1087年甲寅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年公元前1086年乙卯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一年公元前1085年丙辰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二年公元前1084年丁巳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三年公元前1083年戊午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四年公元前1082年己未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五年公元前1081年庚申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六年公元前1080年辛酉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七年公元前1079年壬戌年周康王周康王元年公元前1078年癸亥年周康王周康王二年公元前1077年甲子年周康王周康王三年公元前1076年乙丑年周康王周康王四年公元前1075年丙寅年周康王周康王五年公元前1074年丁卯年周康王周康王六年公元前1073年戊辰年周康王周康王七年公元前1072年己巳年周康王周康王八年公元前1071年庚午年周康王周康王九年公元前1070年辛未年周康王周康王十年公元前1069年壬申年周康王周康王十一

日本年代换算表

年号換算表
年号 元文 1 2 3 4 5 寛保 1 2 3 延享 1 2 3 4 寛延 1 2 3 宝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明和 1 2 3 4 5 6 7 8 安永 1 2 3 4 5 6 7 8 9 天明 1 2 3 4 5 6 7 8 寛政 1 2 西暦 1736 1737 1738 1739 1740 1741 1742 1743 1744 1745 1746 1747 1748 1749 1750 1751 1752 1753 1754 1755 1756 1757 1758 1759 1760 1761 1762 1763 1764 1765 1766 1767 1768 1769 1770 1771 1772 1773 1774 1775 1776 1777 1778 1779 1780 1781 1782 1783 1784 1785 1786 1787 1788 1789 1790 年号 寛政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享和 1 2 3 文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文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天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弘化 1 2 西暦 1791 1792 1793 1794 1795 1796 1797 1798 1799 1800 1801 1802 1803 1804 1805 1806 1807 1808 1809 1810 1811 1812 1813 1814 1815 1816 1817 1818 1819 1820 1821 1822 1823 1824 1825 1826 1827 1828 1829 1830 1831 1832 1833 1834 1835 1836 1837 1838 1839 1840 1841 1842 1843 1844 1845 年号 弘化 3 4 嘉永 1 2 3 4 5 6 安政 1 2 3 4 5 6 万延 1 文久 1 2 3 元治 1 慶応 1 2 3 明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西暦 1846 1847 1848 1849 1850 1851 1852 1853 1854 1855 1856 1857 1858 1859 1860 1861 1862 1863 1864 1865 1866 1867 1868 1869 1870 1871 1872 1873 1874 1875 1876 1877 1878 1879 1880 1881 1882 1883 1884 1885 1886 1887 1888 1889 1890 1891 1892 1893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1899 1900 年号 明治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大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昭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西暦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年号 昭和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平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西暦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中国年号干支公元纪年对照表

中国历史年号·干支与公元纪年对照表(从公元元年起) 汉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二十二年丙午46 二十三年丁未47 二十四年戊申48 二十五年己酉49 二十六年庚戌50 二十七年辛亥51 二十八年壬子52 二十九年癸丑53 三十年甲寅54 三十一年乙卯55 三十二年丙辰56 中元元年丙辰56 二年丁巳57 永平元年戊午58 二年己未59 三年庚申60 四年辛酉61 五年壬戌62 六年癸亥63 七年甲子64 八年乙丑65 九年丙寅66 十年丁卯67 十一年戊辰68 十二年己巳69 十三年庚午70 十四年辛未71 十五年壬申72 十六年癸酉73 十七年甲戌74 十八年乙亥75 建初元年丙子76 二年丁丑77 三年戊寅78 四年己卯79 五年庚辰80 六年辛巳81 七年壬午82 八年癸未83 九年甲申84 元和元年甲申84 二年乙酉85 三年丙戌86 四年丁亥87 章和元年丁亥87 二年戊子88 永元元年己丑89 二年庚寅90 三年辛卯91 四年壬辰92 五年癸巳93 六年甲午94 七年乙未95 八年丙申96 九年丁酉97 十年戊戌98 十一年己亥99 十二年庚子100 十三年辛丑101 十四年壬寅102 十五年癸卯103 十六年甲辰104 十七年乙巳105 元兴元年乙巳105 延平元年丙午106 永初元年丁未107 二年戊申108 三年己酉109 四年庚戌110 五年辛亥111 六年壬子112 七年癸丑113 元初元年甲寅114 二年乙卯115 三年丙辰116 四年丁巳117 五年戊午118 六年己未119 七年庚申120 永宁元年庚申120 二年辛酉121 建光元年辛酉121 二年壬戌122 延光元年壬戌122 二年癸亥123 三年甲子124 四年乙丑125 永建元年丙寅126 二年丁卯127 三年戊辰128 四年己巳129 五年庚午130 六年辛未131 七年壬申132 阳嘉元年壬申132 二年癸酉133 三年甲戌134 四年乙亥135 永和元年丙子136 二年丁丑137 三年戊寅138 四年己卯139 五年庚辰140 六年辛巳141 汉安元年壬午142 二年癸未143 三年甲申144 建康元年甲申144 永嘉元年乙酉145 本初元年丙戌146 建和元年丁亥147 二年戊子148 三年己丑149 和平元年庚寅150 元嘉元年辛卯151 二年壬辰152 三年癸巳153 永兴元年癸巳153 二年甲午154 永寿元年乙未155 二年丙申156 三年丁酉157 四年戊戌158 延熹元年戊戌158 二年己亥159 三年庚子160 四年辛丑161 五年壬寅162 六年癸卯163 七年甲辰164 八年乙巳165 九年丙午166 十年丁未167 永康元年丁未167 建宁元年戊申168 二年己酉169 三年庚戌170 四年辛亥171 五年壬子172 熹平元年壬子172 二年癸丑173 三年甲寅174 四年乙卯175 五年丙辰176 六年丁巳177 七年戊午178 光和元年戊午178 二年己未179 三年庚申180 四年辛酉181 元始元年辛酉 1 二年壬戌 2 三年癸亥 3 四年甲子 4 五年乙丑 5 居摄元年丙寅 6 二年丁卯7 三年戊辰8 初始元年戊辰8 新始建国元年己巳9 二年庚午10 三年辛未11 四年壬申12 五年癸酉13 天凤元年甲戌14 二年乙亥15 三年丙子16 四年丁丑17 五年戊寅18 六年己卯19 地皇元年庚辰20 二年辛巳21 三年壬午22 四年癸未23 更始元年癸未23 二年甲申24 三年乙酉25 东汉建武元年乙酉25 二年丙戌26 三年丁亥27 四年戊子28 五年己丑29 六年庚寅30 七年辛卯31 八年壬辰32 九年癸巳33 十年甲午34 十一年乙未35 十二年丙申36 十三年丁酉37 十四年戊戌38 十五年己亥39 十六年庚子40 十七年辛丑41 十八年壬寅42 十九年癸卯43 二十年甲辰44 二十一年乙巳45

日本年号和中国文化

日本年号和中国文化 张国强 我的一位朋友在读日本文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川端康成/かわばたやすなり)的作品,川端康成生于“明治32年”,这个“明治32年”是公元多少年?朋友特意打电话问我,于是我就提笔写了这篇关于”日本年号和中国文化”的短文。 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年历是西历,日本国却不同,不仅使用西历还使用年号称年,日本国的年号制度是从中国引进的。 中国的年号使用起始于西历之前,日本则在其大约800年之后才开始有年号制度。 中国的年号制度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1911年推翻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政府,从此不再使用年号。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用公历纪年,因为年号是帝王使用的纪年方法。废除年号,埋葬封建王朝的影响,标志着中国开始走向新的时代。从国际交往来看,和大多数国家一样采用通用的公历纪年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和沟通。 日本国的第一个年号始于公元645年的“大化”。从“大化”至现在的“平成”,日本国的年号已有248个。 明治时代以前,有的天皇不设年号,有的沿用前一天皇的年号。部分天皇频繁变动年号,两三年就更改一次,有时一年内就改元起个新年号。他们认为年号有护身符的作用,以求逢凶化吉。到了明治天皇时代,规定了“一世一元”的制度,即一代天皇在位的年代里只能有一个年号,这个年号不再具有护身符的意思,仅仅表示天皇治世的名称。 据记载,“明治”这一年号是天皇本人从征集的几个年号中抽签决定的。“大正”“昭和”则是根据明治时代制定的“皇室典范”和“登基令”先由内阁官员反复讨论、初步内定,最后由天皇决定。 “昭和”这一年号的出处来自《书经》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由于以前没有关于年号的制度,所以昭和54年(1979年)6月,日本国制定了年号法,明确规定年号由政府听取学者及众参两院正副议长的意见后由内阁会议决定。只有继承皇位时才能更改年号。决定年号时有一个惯例,年号的名称都由日本著名的学者从古代中国的书籍中寻找含有庆贺意思的词语,如:永、天、元、和、治、安、文等字。其中“永”字使用得最多,用了29次;“天”“元”使用了27次。 更改年号时要考虑以下五个问题: 1.年号要表达国民的理想,含有幸福美满的喜庆之意;

中日历史朝代对照表(2)

中日历史朝代对照表 三皇五帝 夏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商 约前1600年-前1046年 绳文时代 约前10000年?约前300年 前221年-前206年 西汉 前206年-公元8年 汉— |新 公元8年-23年 东汉 25年-220年 弥生时代 前3世纪?3世纪 三国 220 年-280 年 曹魏 220年 -265 年 蜀汉 221年 -263 年 东吴 229年 -280 年 581年-618年 古坟时代 (大和时代) 3世纪后期?7世纪 武周 唐 618 年-907 年 飞鸟时代 6世纪末?710 奈良时代 710 ?794 平安时代

五代后梁907年-923年 后唐923年-936年 后晋936年-947年 后汉947年-950年 后周951年-960年 北宋 960 年-1127 年 南宋 1127 年-1279 年 十国 907年 -979 年 辽 916年 -1125 年 金 1115 年-1234 年 元 1271 年-1368 年 明 1368 年-1644 年 后金 (清) 平安时代 794 ?1192 镰仓时代 1192 ?1333 室町时代 1336 ??1573 ? 安土桃山时代 1573 ?1600 ? 清 1616 年-1636 年-1912 年 江户时代 1603 ?1867 南朝 1336 ‘ 1392 南北朝 时代 1336 ? 1392 战国时代 1467 ?1603 ? 中华民国 1912 年-194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年-? 明治时代1868?1912 大正时代1912?1926 昭和时代1926?1989 平成时代1989??

日本历史年表详细

日本历史年表 西元年天皇大事记 57 垂仁天皇 [BC.29-70] 倭奴国王朝贡后汉,光武帝授汉委奴国王印。 107 景行天皇 [71-130] 倭国王升入贡后汉,献奴隶160人。 146 成务天皇 [131-190] 倭国大乱,女王卑弥呼立。 192 仲哀天皇 [192-200] - 239 - 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遣使带方郡。魏明帝赐金印紫绶与亲魏倭王的称号。266 - 倭女王壹与遣使朝贡西晋。 300 应神天皇 [270-310] 古坟文化。大和朝廷统一大半国土。 [编辑]大和时代 西元年天皇大事记 367 仁德天皇 [313-399] 百济朝贡日本。 369 出兵朝鲜南部,前后任那成立。391 破百济、新罗。 404 履中天皇 [400-405] 与高句丽作战于带方。 406 反正天皇 [406-410] - 413 允恭天皇 [412-453] 倭王赞遣使朝贡东晋。 438 倭王珍遣使朝贡东晋,封安东将军。443 倭王济遣使朝贡宋朝。 453 安康天皇 [453-456] - 462 雄略天皇 [456-479] 倭王兴袭爵。 478 倭王武遣使入宋上表,封安东大将军。 480 清宁天皇 [480-484] - 488 仁贤天皇 [488-498] -

498 武烈天皇 [498-506] - 512 继体天皇 [507-531] 大伴金村割任那四县给百济。 522 司马达到日本后,在大和国高市郡坂田原安置佛像。527 筑紫国造磐井叛乱 (磐井之乱)。 531 安闲天皇 [531-535] - 538 宣化天皇 [535-539] 佛教正式传日,百济圣明王献佛像经典。 552 钦明天皇 [539-571] 百济国圣明王遣使,赠日本国释迦牟尼佛金铜像一尊及幡幢和经论。 553 百济贡医易历等博士。562 新罗灭任那日本府。 584 敏达天皇 [572-585] 日本始有出家者。 587 用明天皇 [585-587] 苏我马子杀物部守屋。 592 崇峻天皇 [587-592] 苏我马子杀崇峻天皇。推古天皇即位。 [编辑]飞鸟时代 西元年年号天皇大事记593 - 推古天皇(女) [592-628] 圣德太子摄政。建四天王寺〈难波〉。 594 颁布兴荣三宝之诏。 599 初次派遣使者(遣隋使)到中国留学〈隋文帝开皇二十年〉。 603 制定官位十二阶。 604 日本开始采用历法。制定《宪法十七条》。 606 规定各寺每年四月八日〈浴佛会〉及七月十五日〈孟兰盂会〉设斋会。 607 派小野妹子入隋朝贡。建法隆寺〈为日本流传下来最早的木造建筑〉。第二次派遣使者到中国留学。 608 隋使斐世清来日,派小野妹子再次入隋,留学生高向玄理等随行。614 第三次派遣使者到中国留学。 622 圣德太子去世。 624 开始设立僧官制度〈分僧正、僧都及法头三等〉。 625 高句丽沙门惠观传入三论宗。 630 - 舒明天皇第一次遣唐使,派犬上御田锹等入唐。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与干支对照表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与干支对照表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奇数月i=0,偶数月i=6,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 ]表示取整。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0的余数是地支。 清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清溥仪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己酉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乙亥年 清穆宗载淳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壬戌年 清文宗奕詝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辛亥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辛巳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丙辰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丙辰年 清世宗胤禛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癸卯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壬寅年 清世祖福临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甲申年 明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戊辰年 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辛酉年 明光宗朱常洛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庚申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癸酉年 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丁卯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壬午年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丙寅年 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戊申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元年公元1466年丙戌年 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丁丑年 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庚午年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丙辰年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丙午年 明仁宗朱高炽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乙巳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癸未年 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己卯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戊申年 元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至正元年公元1340年庚辰年

日本年号与公历换算

附录 1
日本年号与公历年转换表
年 号 元 年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明治 公历 年 +1867 号 1868 1869 1870 1871 1872 1873 1874 1875 1876 1877 1878 1879 1880 1881 1882 1883 1884 1885 1886 1887 1888 1889 1890 1891 1892 1893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1899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公 历 1900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1912 年 号 元 年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大正 公历 +1911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1924 1925 1926 年 号 元 年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昭和 公历 年 +1925 号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公 历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年 号 元 年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平成 公历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中日历史朝代对照表

中日历史朝代对照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日历史朝代对照表

绳文时代约前10000年~约前300年 日本最原始的时代。人们住洞穴、逐渐发展成部落,过着采集、捕鱼、狩猎生活。绳文是指出土的当时的绳文陶器,是那个时期的标志。 弥生时代前3世纪~3世纪 标志是弥生陶器的出现。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开始种植水稻,使用各种金属器,例如铜剑、铜矛等。当时日本总称为“倭”,分为许多小国。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奴”国王曾遣使通汉,接受了后汉光武帝所赠与的刻有“汉委奴国王”五字的金印,这枚金印于1784年在福冈县被发现。三国时期(3世纪),“邪马台国”的女王送使者到魏,魏的使者也来到了邪马台国。关于邪马台国的所在地,学术界长期争论,至今未有定论。 古坟时代3世纪后期~7世纪 初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全国各地,因此被称为“古坟时代”。这个时期,大量中国的知识、技术传入日本。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等技术,并开始使用中国汉字。6世纪,日本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国,致力于革新,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飞鸟时代6世纪末~710年 以奈良南部的飞鸟地区为中心的时代,与古坟时代有重叠的部分。645年,孝德天皇政权颁布《改新诏书》,被称为“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建立起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进入封建。从这个时期开始,日本派遣了很多学生和僧人到中国学习、法律、文化及佛学知识。702年,日本向中国唐朝政府告知国号为“日本”、君主为“天皇”。 奈良时代710年~794年 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奈良)。平城京是日本仿造中国唐朝都城长安建造的。这一时期,日本继续派出遣唐使,其中生阿倍仲麻吕(中文名晁衡)成绩优异,留在唐朝任职,并与李白等文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同一时代,中国的着名高僧鉴真和尚六渡日本失败,第七次终于成功。鉴真把丰富的中国文化传到了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和尊敬。奈良的唐招提寺里,至今还供奉着鉴真的塑像。另外,这个时代还诞生了日本上几部着名的书籍,如《万叶集》、《古事记》、《日本书记》、《怀风藻》。 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 794年日本迁都平安京(现京都)。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不再大量摄取中国文化。这个时期主要是藤原家族执掌政权,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此期间,日本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并诞生了一批反映贵族文化的文艺,如《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语》、《枕草子》等。 镰仓时代1192年~1333年 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了第一个幕府政权。在文化方面,摄取了中国宋朝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武家文化。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的小说《平家物语》。

历史朝代顺序表最全,最清晰

历史朝代顺序表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万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 商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避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230年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 263年魏灭蜀 265年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东晋灭吴 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年到618) 581年隋朝建立 589年隋统一南北方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713年-741年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安史之乱 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 916年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北宋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