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现状分析及其策略

高等农业教育,2006—9,9:54—56

HigherAgriculturalEducation,2006—9,9:54—56

地方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现状分析及其策略

吴福儿

(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地方院校学科建设现状分析,结合地方院校与地方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提出地方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地方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1981(2006)9-0054—03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远性基础建设工程,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龙头,也是高等学校的一项战略任务。高校的水平体现在学科的水平上÷尤其是重点学科。学科建设主要要素包括:学科的方向、学科梯队。研究基地、科学研究、学术环境、人才培养等。其中:学科结构及学科方向的确立是基础,学术带头人的遴选和学科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研究基地是学科建设的依托,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重要载体,学术环境是学科建设的保障,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是学科建设的目的。[13随着地方院校的发展,学科建设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但由于受多方面的限制,地方院校只能有重点地选择几个学科进行重点建设,而能否抓住重点,有所突破,形成特色,则是地方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举措。本文就地方院校重点学科建设进行分析讨论。

一、地方院校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作用比3

(一)重点学科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重点学科建设是地方院校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是营造学术氛围的一种具体的得力的措施,是产生社会认可的名师、名教授群的孵化器。没有重点学科,很难培养高层次人才,也谈不上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就不可能稳定和吸引人才,而人才是高校发展之根本,对处于地域位置缺乏优势的地方院校,重点学科的建设对培养人才、吸引和留住人才尤其重要。

(二)重点学科是地方院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基石

重点学科是地方院校的“抓手”,是学校进入社会中心,服务社会的通道。在特定的重点学科内,有很多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有一批能启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科研成果,有合理的专业课程及教学体系建设,会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报考该专业,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地方经济要求的专业人才,使重点学科更能被社会、政府和企业接受。因此,重点学科不但是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切入点,也是扩大学校和个人发展空间的主要动力。

(三)重点学科建设是地方院校发展强校的基础

地方院校要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量的扩张上,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内涵,重点学科建设为地方院校提高内涵做重要的支撑。首先,取得硕士乃至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地方院校提高内涵的重要表现方式,也是地方院校发展的努力方向。而没有明确的重点学科建设目标及扎实有效的工作,就不可能争取到硕士乃至博士授权点。重点学科建设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硕士乃至博士授权点的成长和增长速度。因此,地方院校要提高内涵、取得硕士乃至博士授予权,必须进一步强化和突出重点学科建设。其次,重点学科建设对其它学科具有带动作用。重点学科相对来说具有学术水平高、实验条件好、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对外交流广泛等优势,通过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科研工作、学术交流等活动,可以提高相关学科的学术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共同前进,逐步形成以重点学科为核心、多层次、多梯队相得益彰的学科群,从而推动学校内涵的整体提高。

收稿日期:2006—02—27

作者简介:吴福儿(1967~),女,人事处,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总183期吴福儿地方院校重点学科建现状设分析及其策略.55.

(四)重点学科建设是提升地方院校地位和形象的重要途径.重点学科建设的终极目的在于通过合理配置、深度开发和高校利用一切具有稀缺性的学科建设资源,以确保学科发展的优势积累,从而用局部的学科优势赢得社会声誉、获得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因此,重点学科的水平是高等学校的“拳头产品”和品牌。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定位,能否产生社会认可的名师、名教授群,都与重点学科建设高度相关。从这种意义上讲,没有建设成功的重点学科,学校就很难生存与发展。

二。地方院校学科建设现状

(一)学科特色不明显

相当一些地方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不顾学校具体情况,不考虑地方市场对人才的特殊需求;一味追求规模大、学科全、层次高的研究型大学办学模式,在学科建设上一哄而上、遍地开花,从学校自身发展过程中看似提升了学校的实力,实际上忽视了原有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与重点院校相比,学科实力越来越悬殊。

(二)学术队伍整体素质缺乏竞争力

具有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术队伍是学科建设的保障。在地方院校的学术队伍中往往存在下列问题:一是缺乏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是本学科学术梯队的灵魂核心,其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科发展的方向和力度。与由国家出资办学、重点扶持、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实验室的重点大学相比,地方院校由于是地方政府出资和管理的,一般以教学型为主,其中许多院校是由专科升格而来,办学历史不长,在高校跨跃式发展过程中,以量的扩张为主,学校本身要培养出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困难重重。而由于没有较强的学科,又难以引进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二是学术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由于近几年的发展中过多地注重量的扩张,缺乏对结构的把握,使得学科队伍专业结构残缺不全;从学历结构上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重明显偏小;从年龄结构上看,往往存在两头大、中间小的情况,而一般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中,最佳贡献年龄区域25—45岁,其中出成果最高峰的年龄是37岁,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最佳贡献年龄区域为36—50岁口J。

(三)科学研究相对薄弱

地方院校由于学科建设起步晚、起点低,加上学科队伍整体竞争力较弱,使得科研能力相对薄弱。鉴于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不可能成为基础研究的重点和基础,也难以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且地方大型企业的技术攻关项目又往往与国内重点高校合作,加上当前大多数地方院校在科研动机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如:有的对科研的目的认识不深入,不少教师的科研动机局限在为了晋升职称、评奖等的需要而发表一些论文,或者单纯注重科研成果数量而不大注重科研成果水平,或者有的只考虑学校或教师的研究兴趣与力量,片面追求学术价值和意义,不考虑市场需求,导致科技成果与现实市场需求脱钩,企业对高校的科研成果没有兴趣,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服务地方经济的生产力等等,从而使地方院校的科研能力逐渐减弱。

(四)学科建设经费不足

地方院校由于系地方投资,其学科建设的经费主要依赖当地政府的投入。对于发达地区来说,由于地方政府经济实力较为强大,财政支付能力强,对所在地区的院校建设经费的投入相对要多一些,但与国家对重点高校的投入力度相比仍显不足;而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因地区经济实力较弱,财政支付能力不足,很难对地方院校的学科建设有较大的投入。因此,地方院校学科建设经费普遍偏少。而有限的经费叉要用于人才引进、学术交流、设备购置等,加上部分学校因追求小而全,致使有限的经费被分散,使得相当一部分院校学科建设难以启动或难以为继。

三、地方性高校重点学科与地方经济的关系[43

(一)地方经济发展是学科建设的宏观环境因素

地方院校是地方投资、地方管理、办在地方、服务地方的高校,它与地方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受地利、人和之便,地方院校培养的人才的出路和高校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课题来源主体是地方企事业单位。因此,地方院校为地方培养大学生,其专业和能力等结构上必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这一客观条件,也就是说,地方区域经济需要什么样人才,地方院校为其培养什么样人才;地方院校一般没有重大基础性研究项目,其大部分科研项目来自地方企业,因此。地方院校进行的科研成果必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这样才能为地方经济服务,才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体现科研成果的价值和服务地方的意义。

学科建设包含了高校的三大基本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代表了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基本内容。所以说,地方经济发展是学科建设的宏观环境因素,对地方院校学科建设有重要的影响。

(二)地方院校的学科建设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对地方的企事业单位而言,其主要的人才来源和

?56?

高等农业教育第9期

帮助其开展科技创新的往往是所在地区的地方院校。人才和科技创新是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即学科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所以,高校学科建设水平也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建设。

因此,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对各自的发展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地方院校重点学科建设要高度重视地方经济建设,依托、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发展。

四、地方院校学科建设的策略

(一)依托地方经济特色确定若干重点学科建设方向,逐步形成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

地方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形成与规模效益,对地方经济起到领头羊的作用,积极服务于地方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是地方院校学科建设的重点。因此,地方院校要积极寻求学校在多年办学实践中已形成的优势与特色同地方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有效结合点,选择好若干个能在国内外产生一定影响的重点学科及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集中学校的人、财、物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和力量加以投入,优先扶持,开发运行一套带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服务产品,包括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由此培养出一批能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效配套的人才,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集聚人力、财力、物力并联合地方科技力量,对地方企业相关科技难题进行攻关,以满足地方经济对技术创新的需求,从而培育出学校的品牌学科、亮点工程,使之成为较大提高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的重要支撑口]。

(二)校企联合共建研究基地L61

仅靠地方院校来建成一流的实验室是不可能的。一方面地方院校没有那么多经费支持,另一方面即使建成了相应的实验室,由于地方院校科研、师资等力量的限制,很难发挥其相应的作用。而通过科研项目为钮带,将企业的资金、设备优势与地方院校的人才、科技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共建研究基地,既可以减少地方院校在实验室、实践基地等方面的投入,也能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实践环境,从而提高人才的价值,并能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升重点学科实力

由于地方院校学科建设起点低,要引进有一定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是相当困难的。因此,通过重点学科方向的确立、通过加强研究基地的建设、通过与地方企业的紧密结合,地方院校要集中力量引进符合重点学科方向的真正有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为保证引进人才充分发挥潜能、施展才华,引进方式可以多样化,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团队引进,从而建立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科团队,提升重点学科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提升重点学科的实力和地位。

(四)强化管理,以评促建,保障重点学科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由于重点学科建设是一项靠多部门协同作战才能搞好的系统i程,需要建立起强有力的协调管理体制。如果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甚至相互掣肘,只靠学科自发成长,就很难形成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重点学科。因此,要保证重点学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建立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并层层落到实处。同时还要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严格把好质量关,通过科学的评估,营造重点学科自我加压的良好的建设氛围,不断修正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以评促建,保障重点学科建设达到预期目标,从而促进学校整体实力的提升。

总之,地方院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扬长避短,在重点学科中准确地定位,充分发挥智力的作用,为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吴福儿.论地方性高校学科建设目标与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2003,(10):40—42.

[2]崔钢.地方本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研究[J].江苏高教,2004,(4):47—49.

[3]赵红州.科学史数理分析[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35.

I-4]梁传杰,王传兵.论地方经济与高校学科建设[J].交通高教研究,2004,(5):73—74.

[5]王福深,王伯良.从价值链理论看企业参与产学研结合[J].科学管理文摘,2005,(7):55—56.

[6]徐忆琳.地方院校学科建设优劣势分析及其对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11):7—9.

(责任编辑与校对张艳)

地方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现状分析及其策略

作者:吴福儿, Wu Fuer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刊名:

高等农业教育

英文刊名: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年,卷(期):2006,(9)

引用次数:5次

参考文献(6条)

1.吴福儿论地方性高校学科建设目标与策略[期刊论文]-高等农业教育 2003(10)

2.崔钢地方本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研究[期刊论文]-江苏高教 2004(4)

3.赵红州科学史数理分析 2001

4.梁传杰.王传兵论地方经济与高校学科建设[期刊论文]-交通高教研究 2004(5)

5.王福深.王伯良从价值链理论看企业参与产学研结合[期刊论文]-管理科学文摘 2005(7)

6.徐忆琳地方院校学科建设优劣势分析及其对策[期刊论文]-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5(11)

相似文献(4条)

1.期刊论文刘林芽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促进地方院校发展-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2,15(4)

根据地方院校的具体情况,探讨通过重点学科的建设来加速促进地方院校学术队伍、图书馆以及实验室的建设,最终目的是促进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从而培养出高层次、高质量的人才.

2.期刊论文卞云龙.王学慧.BIAN Yun-long.WANG Xue-hui地方新建本科师范高等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工作的思考——以玉溪师范学院重点学科管理工作为例-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8,24(2)

新建的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学科建设和管理经验不足、高学历高层次研究人员引进困难.要抓好重点学科的建设,使其在人才、资源、科研、管理等方面真正发挥优势,就必须完善重点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凝练学科方向,遴选优秀学科带头人,建设学术梯队;以科学研究为核心,提升学科建设层次;定期进行学科评估和评审;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重视学科研究基地建设.另外,在科研投入、目标责任制的执行、协作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也应加大工作力度. 3.期刊论文潘殊闲.Pan Shu-xian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刍议-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25(4)

为培养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浓厚的专业素养、专业品味、专业特色、专业方法、专业能力,现行的古代文学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即一方面实施"教"的"3+l工程",也就是精品课程建设、重点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加一批古代文学教学名师与学术大师打造;另一方面是实施"学"的"4+1工程",也就是进行语言、文学、文献、文化四大板块的熏陶和综合技能的培养.通过这样的改革,可以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强传统文化修养,夯实国学基础,实现真善美的结合、文学与文化的结合、知与行的结合、教与学的结合、古典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适应能力的学生.

4.期刊论文袁一鸣.汪桂玲.李家乐.YUAN Yi-Ming.WANG Gui-Ling.LI Jia-Le三角帆蚌金属硫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动物学杂志2009,44(5)

采用RACE技术,获得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金属硫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467 bp,由长92 bp的5'UTR(untranslated region),159 bp的3'UTR,和216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 frame,ORF)组成.共编码71个氨基酸,分子量大约为7.1 ku,理论等电点为7.24.该蛋白序列中半胱氨酸含量最丰富(29.6%),其次是甘氨酸(14.1%),存在软体动物金属硫蛋白的特征序列CKCXXXCXCX,且C-末端的氨基酸序列也符合软体动物金属硫蛋白标签序列C-X-C-X(3)-C-T-G-X(3)-C-X-C-X(3)-C-X-C-K.蛋白序列特征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其他贝类的金属硫蛋白基因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具备金属硫蛋白的典型特征,是金属硫蛋白家族的成员.

引证文献(5条)

1.李岳云.朱方长高校重点学科培育特色与积累优势的策略探讨[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 2009(8)

2.薛玉香试论地方性高校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期刊论文]-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4)

3.郑世良试论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建设的定位取向[期刊论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17)

4.江英.陈计峦.童军茂.陈国刚对我院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建设的认识与实践[期刊论文]-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04)

5.宋争辉.李瑞.刘明阁新建本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及其对策[期刊论文]-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11)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84996569.html,/Periodical_gdnyjy200609016.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