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统计教案

概率统计教案
概率统计教案

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第一节 随机事件

教学目的:了解概率的主要任务及其研究对象;掌握随机试验、随机事件等基本概念;掌握随机事件间的关系与运算,了解其运算规律。 教学重点:随机试验,随机事件,事件间的关系与运算。 教学难点:事件(关系、运算)与集合的对应,用运算表示复杂事件。 教学内容: 1、随机现象与概率统计的研究对象 随机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不确定结果的现象。 研究现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研究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 2、随机试验(E ) 对随机现象的观察。特点①试验可在相同条件下重复;②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不只一个,但事先已知;③每次试验出现一个且出现一个,哪个出现事先不知。 3、基本事件与样本空间 (1)基本事件:E 中的结果(能直接观察到,不可再分),也称为样本点,用表示。 (2)样本空间:E 中所有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这个随机试验E 的样本空间,用表示。 4、随机事件 (1)随机事件:随机试验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时间。用A 、B 、C 等表示。 (2)随机事件的集合表示 (3)随机事件的图形表示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E ) 5、事件间的关系与运算 (1)包含(子事件)与相等 (2)和事件(加法运算) (2)积事件(乘法运算) (3)互斥关系 (4)对立关系(逆事件) (5)差事件(减法运算) 6、事件间的运算规律 (1)交换律;(2)结合律;(3)分配律;(4)对偶律 教学时数:2学时 作 业:习题一 1、2

ωΩΩ

第二节 概率的定义

教学目的:掌握概率的古典定义,几何定义,统计定义及这三种概率的计算方法;了解概率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古典概率的计算,频率性质与统计概率。 教学内容: 1、概率 用于表示事件A 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称为事件A 的概率,用P(A)表示。 2、古典型试验与古典概率 (1)古典型试验:特点①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②所有基本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 (2)古典概率,在古典型试验中规定

P(A)=

3、几何型试验与几何概率 (1)几何型试验

向区域G 内投点,点落在G 内每一点处是等可能的,落在子区域内(称事件A 发生)

的概率与的度量成正比,而与的位置和形状无关。

(2)几何概率。在几何型试验中规律定

P(A)=

4、频率与统计概率 (1)事件的概率

设在n 次重复试验中,事件A 发生了r 次,则称比值

为在这n 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频率,记为 (2)频率的性质

○1;○2;○3; ○4时,; ○5 随机性:的出现是不确定的;○6稳定性: (3)统计概率,规定

P(A)=P

(4)统计概率的计算

(n 很大)

5、概率的基本性质

n

k

A =Ω中基本事件总数中含的基本事件数1G 1G 1G 的度量

的度量

G G 1n

r

n

r A f n =)(1)(0≤≤A f n 1)(=Ωn f 0)(=Φn f Φ=AB )()()(B f A f B A f n

n n +=+r )()(∞→→n p A f n

n

r

A p ≈

)(

从以上三种定义的概率中可归纳得到: (1)0 (2) (3)

(4)若AB=,则 教学时数:2学时

作 业:习题 一 4、7、8、11

;1)(≤≤A P 1)(=ΩP 0)(=φP φ)()()(B P A P B A p +=+

第三节 概率的公理化体系

教学目的:掌握概率的公理化定义及概率的性质;会用概率的基本公式求概率。 教学重点:概率的公理化定义;概率基本公式。 教学难点:用概率基本公式计算概率。 教学内容:

1、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1)为什么要用公理定义概率 ○

1数学特点 ;○2深入研究的需要;○3是第二节中三种特殊形式的扩展。 (2)定义

设A 为随机试验E 中的任何事件,如果函数P(A)满足 公理一(范围) 0; 公理二(正则性) ;

公理三(可列可加性)。若可列个事件两个互斥,则

则称P(A)为事件A 的概率。 2、概率的性质 从公理出发,可以严格证明

性质1:

性质2:若事件两两互斥,则

性质3:对任何事件A , 性质4:若

性质

注:○1 ○2

性质5 P(A+B)=p(A)+P(B)-P(AB)

注:性质5对任意有限个事件情况可以扩展 教学时数:2学时

作 业:习题一 15、16

1)(≤≤A P 1)(=ΩP ΛΛn A A A A 321,,)()(1

1

∑∑∞

=∞==n n n n A P A p 0)(=φP ΛΛn A A A A 321,,)()(1

1

∑∑===n

n i

n n i

A P A p )(1)(A P A P -=P(A)-P(B)B)-P(A ,=?则

B A ‘

4P(AB)-P(B)A)-P(B )A P(B ==P(AB)-P(A)B)-P(A )B P(A ==)()(B P A P B A ≤?

第四节 条件概率,乘法定理、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

教学目的: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和概率的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使学生掌握条件概率和概率的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的应用。 教学重点:条件概率、乘法定理、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 教学难点:条件概率的确定,用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计算概率。 教学内容: 1、条件概率

(1)实际问题中要确定在某事件已发生时,另一事件的概率,看书例,在具体问题

求条件概率。 (2)定义:若P(B)>0,称

为在事件B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 的条件概率。 2、概率的乘法公式

(1)

(2)

(3) 3、概率的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

(1)看书。例3 分析和解决看两公式的实际背景。

(2) 定理1 设事件两两互斥,且,对于任何

事件B ,若

,则有 (全概率公式)

(3) 定理2 ,定理1中的事件中,又,则有

(m=1,2,)(贝叶斯公式)

教学时数:2学时

作 业:习题一 12、14、17、18

20p )

()

()|(B P AB P B A P =

)()()(B A P B P AB P ?=)()(A B P A P ?=)()()()(AB C P A B P A P ABC P =()

12121312121)()()()(-=n n n A A A A P A A A P A A P A p A A A P ΛΛΛ23p n A A A A Λ321,,),2,1(0

)(n i A P i Λ=>B A

n

i i

?∑=1

)()()(1

∑==n

i i i A B p A P B p 0)(>B P =

)(B A P m ∑=n

i i

i

m m A B p A P A B p A P 1

)

()()

()(n Λ

第五节 独立试验概型

教学目的:掌握独立性的概念。会判断数乘的独立性并进行概率计算;掌握贝努里概型,会用二项概率公式计算概率。 教学重点:事件独立性的概念,具有独立性的事件但相应的概率计算,贝努里概型与贝努里概型意义的正确理解。 教学内容: 1、两事件的独立性 定义1 对任意两事件A ,B ,如果P(AB)=P(A)P(B)则称事件A 、B 相互独立。 2、两事件独立的性质

若事件A 与B 独立,则事件A 与,,都相互独立。

3、三事件的独立性 定义2 设有事件A 、B 、C ,若有P(AB)=P(A)P(B)、P(AC)=P(A)P(C)、P(BC)=P(B)P(C),则称事件A ,B ,C ,两两相互独立;又,若P(ABC)=P(A)P(B)P(C)则称事件A ,B ,C 相互独立。

4、n 个事件的独立性

定义3、设有事件,若 其中()为(1,2,

中任意S 个不同的数。()则事件相互独立。

5、独立情况的概率公式

定理1.设事件相互独立,则

(1)

(2)

定理2、若事件独立,则分别与独立。 6、贝努里概型

(1)贝努里试验:只有两个结果(和)的试验。

(2)重贝努里试验:把同一个贝努里试验独立地重复次。也称贝努里概型。

7.二项概率公式

在重贝努里试验中,时间恰好发生次的概率为

教学时数:2学时 作 业:习题一

19、23、26、27、28

B B 与A B 与A n A A A A Λ321,,()

s i i i A p A p A P Λ)()(21s i i i ,,,21Λ)n Λ2,3,,s n =L n A A A A Λ321,,n A A A A Λ321,,11

(

)()n n

i

i

i i P A P A ===∑∑1

1

(

)1()n

n

i

i

i i P A P A ===-∑∑,,A B C A B AB A B +-、、C A A (),(),01,1P A p P A q P p q ==<<+=n n n A k (),0,1,2,,k k n k

n n P k C p q k n -==L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一节

随机变量与分布函数

教学目的:掌握随机变量的概念,并利用其表示随机事件,掌握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重点:随机变量的概念;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对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的正确理解。 教学内容: 1.随机变量的概念 (1)引入随机变量的目的 深入研究随机试验;求概率;整体描述随机试验。 (2)定义

定义1、设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为,若,有一个实数与之对应,则称为随机变量,并简记为。 2.事件的表示

(1)对的取值加上形式的限制条件。 (2)为一个数集。 3.概率分布

(1)随机变量取得概率的点及其数量的分布情况。 (2)可用的概率分布确定表示的事件的概率 (3)两个大的类型:

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 4.分布函数

(1)定义2、设有随机变量,对于任何实数,称概率为随机变量的分

布函数。记为 (2)分布函数的几何意义

落在数轴点左侧(含点)处概率的数量。 (3) 5.分布函数的性质 (1)

(2)

Ωω?∈Ω()ξω()

ξωξξ<>=≠L 、、、S {}S ξ∈ξξξξx ()P x ξ≤ξ()()()F x P x x ξ=≤-∞<<+∞x x ,()()()a b P a b F b F a ξ?<≤≤=-0()1F x ≤≤()0,()1F F -∞=+∞=

(3)是单调不减函数,则 (4)是右连续函数,即 教学时数:2学时 作 业:习题二5

()F x a b ?<()()F a F b ≤()F x ,(0)()x F x F x ?+=

第二节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教学目的: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及其概率分布的几种表示方法;掌握四种常见的离散性分布。

教学重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超几何分布四种常见分布。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概率分布;四种常见分布与所描述试验的对立性。 教学内容: 1.离散型随机变量 如果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只有有限个或可列个,则称为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 2.概率分布

取值:

(1)图形表示

(2)公式表示

(3)表格表示

3.概率分布的基本性质

(1) (2)

4.确定概率

5.求分布函数

(阶梯型函数)

6.常见的离散型分布

(1)分布 (2)二项分布 (3)泊松分布 (3)超几何分布 教学时数:2学时

作 业:习题二 3、6、7、9

01-ξξξ12,,,,i x x x L L (),1,2,i i P x p i ξ===L 0,1,2,i p i ≥=L 1

1i

i p

==∑()i i x S

P S p ξ≤∈=∑()i i x x

F x p ≤=∑01-

第三节 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函数

教学目的:掌握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函数的定义;会求概率;掌握均匀分布和指数分布。 教学重点: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密度函数;均匀分布和指数分布。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概率密度函数 教学内容: 1.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的定义 (1)说明当随机变量取值充满某区间时,象离散型情况那样给出概率分布的不可行性。

(2)连续取值随机变量的概率(线)密度

(在分布函数的可微点处) (3)定义

设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充满某个区间,如果存在一个非负函数,使得的分布函数则称为一个连续型随机变量。

称为的概率密度函数(或分布密度函数)

2.的性质

(1)相当于离散型概率分布中的。 (2)基本性质

1;○

2

(3)

(4)几何意义

(5),从而

(6)(在的连续点处) (7)是连续函数。 3.两个常见的连续函型分布

(1)均匀分布(2)指数分布 教学时数:2学时

00()()()

()lim

lim ()x x P x x x F x x F x f x F x x x

ξ?→+?→+<≤+?+?-'===??()F x 'ξ()f x ξ()()()()F x P x f t dt x ξ+∞

-∞

=≤=

-∞<<+∞?

ξ()f x ξ()f x ()f x i p ()0

f x ≥()1f x dx +∞

-∞

=?

,()()b

a

a b P a b f x dx ξ?<<≤=?

,()0a P a ξ?==()()()()()b

a

P a b P a b P a b P a b f x dx ξξξξ<<=≤≤=≤<=<≤=?()()f x F x '=()f x ()F x

作 业:习题二 11、14、15、16

第四节 正态分布

教学目的:正态分布是概率统计中最重要的分布,掌握正态分布的定义、特点,标准正态分布,正态分布中的概率计算。

教学难点:正态分布的定义、特点、标准正态分布,概率计算(查表) 教学难点:对正态分布的正确理解 教学内容: 1.正态分布

(1)定义:如果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为,

其中,>0为常数,则称服从于参数为和的正态分布,记为

(2)实际问题中正态分布非常广泛和常见。 (3)

(4)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

2.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 3.标准正态分布

(1)时的正态分布,记为 (2)分布函数

(3)的性质

○1;○2

4.概率计算(查表)

当时,可查表求得函数值。 (1)

1;○2;○3

ξ()()2

2

2()x f x x μσ--

=

-∞<<+∞μσξμ2

σ2

~(,)N ξμσ22

t e dt +∞

-

-∞

=?

()1f x dx +∞

-∞

=?

()2

2

2()t x

F x dt μσ--

=?

0,1μσ==(0,1)N 2

2()u x

x du -Φ=?

()x Φ()x F x μσ-??=Φ

???

()1()x x Φ-=-Φ0x ≥()x Φ~(0,1)N ξ()()P b b ξ<=Φ()()()P a b b a ξ≤≤=Φ-Φ()2()1(0)P c c c ξ<=Φ->

(2),

教学时数:1学时

作 业:习题二 12、18

2

~(,)N ξμσ()(

)(

)b a P a b μ

μ

ξσ

σ

--≤≤=Φ-Φ

第五节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教学目的:掌握求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的方法;掌握正态分布的两个重要性质。

教学重点: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正态分布的两个重要性质。

教学难点: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教学内容:

1.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1)举例1(P62)。说明基本方法,总结归纳一般方法。

(2)的分布为;则的分布为

2.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设的概率密度为,求的概率密度 (1)分布函数法

○1

○2,(连续点处) (2)单调变换法

当单调、连续、可导时,其反函数存在且单调、连续、可导,则

3.两个重要结论

(1),则

,一般地

(2) 教学时数:1学时

作 业:习题二、1,13

ξ(),1,2,i i P x p i ξ===L 12():,,,,i g y y y ξL L ()g ?ξ=()(),1,2,i i

j i g x y P y p j ?===

=∑

L ξ()f x ()g ?ξ=()()()(())()g x y

F y P y P g y f x dx ?

?ξ≤=≤=≤=?

()()f y F y ??

'=()y g x =()x h y =()[()]|()|f y f h y h y ?'=2

~(,)N ξμσ~(0,1)N ξμ

σ

-22~(,)(0)a b N a b a a ξμσ++≠2

2

~(0,1),~(1)N ξξχ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

第一节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

教学目的:掌握多维随机变量的概念,掌握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及其性质。 教学重点:多维随机变量的定义,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 教学内容:

1.多维随机变量的定义

定义1、如果是定义在样本空间上的个随机变量,则这个随机变量的整体()称为维随机变量,也称为元随机变量或元随机向量。

时,二维随机变量记为

2.事件表示

二维数集,事件表示为

3.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定义2、设有二维随机变量,对于任何实数和,称概率为

的(联合)分布函数,记为

4.二维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性质 (1)

(2) (3)关于变量和分别为不减函数。 (4)关于变量和分别为右连续函数。

(5),有 教学时数:2学时 作 业:

12,,,n ξξξL Ωn n 12,,,n ξξξL n n n 2n =(,)ξη22

S R ?{}

2(,)S ξη∈(,)ξηx y (,)P x y ξη≤≤(,)ξη(,)(,)(,)F x y P x y x y ξη=≤≤-∞<<+∞0(,)1F x y ≤≤(,)0,(,)0,(,)0,(,)1,F y F x F F -∞=-∞=-∞-∞=+∞+∞=(,)F x y x y (,)F x y x y 1212,x x y y ?

第二节 离散型二维随机变量

教学目的:掌握离散型二维随机变量及其联合分布、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会求这三种分布。

教学重点:离散型二维随机变量及其联合概率分布,边缘分布,条件分布,概率计算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联合分布,边缘分布,条件分布。 教学内容:

1.离散型二维随机变量

对于二维随机变量,如果分量和都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则称为离散型二维随机变量。

2.联合分布

取值:

取值:

称为的联合概率分布。

注:也可以列成表格形式 3.边缘分布

中两个分量和的分布称为的边缘分布,可由联合分布来确定。

(1)

(2)

注:可以在表格形式的联合分布上行列分别相加得到。 4.条件分布

(1)固定时,的条件分布为:

(2)固定时,的条件分布为:

(,)ξηξη(,)ξηξ12,,,,i x x x L L η12,,,,j y y y L L (,),,1,2,i j ij P x y p i j ξη====L (,)ξη(,)ξηξη(,)ξη1(),1,2,i ij

i j P x p

p i ξ∞

?

===

==∑g L 1

(),1,2,i ij

j i P y p

p j η∞

?

===

==∑g L i y η=ξ(|),1,2,(1,2,)ij i j j

p P x y i j p ξη===

==g L L i x ξ=η(|),1,2,(1,2,)ij j i i p P y x j i p ηξ===

==g

L L

注:条件分布可在表格上利用某一行(或列)上计算得到。 教学时数:2学时

作 业:习题三 2、3

第三节 连续型二维随机变量

教学目的:掌握连续型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掌握二维均匀分布和二维正态分布。

教学重点:连续型二维随机变量的概念与联合分布、边缘分布、条件分布;二维均匀分布和二维正态分布。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三种分布;求分布和概率时所涉及的积分计算。 教学内容:

1.定义与联合分布

(1)定义1、对于二维随机变量,如果存在非负函数,使得的分布函数,则称为连续型二维随机变

量,其中称为的联合概率分布函数。

(2)为在点处分布概率的面密度。

2.的性质 (1)对比性

1与一维情况对比,相当于; ○2与离散情况对比,相当于 (2)基本性质

1,○

2

(3)设D 为任何平面区域,则

(4),(在的连续点处)

3.边缘分布

连续型二维的边缘分布为连续性的。可由其联合密度确定。

(,)ξη(,)f x y (,)ξη(,)(,)(,)x y

F x y P x y f s t dsdt ξη-∞-∞

=≤≤=

??

(,)ξη(,)f x y (,)ξη(,)f x y (,)ξη(,)x y 00(,)

(,)lim

x y P x x x y y y f x y x y ξη?→+?→+

<≤+?<≤+?=??g (,)f x y (,)f x y ()f x (,)f x y ij

p (,)0f x y ≥(,)1f x y dxdy +∞+∞

-∞

-∞

=??

[](,)(,)D

P D f x y dxdy ξη∈=

??2(,)

(,)F x y f x y x y

?=??(,)f x y (,)ξη(,)f x y

(1)关于的边缘分布密度 (2)关于的边缘分布密度

4.条件分布

(1)当固定时,的条件密度为 (1)当固定时,的条件密度为 5.二维均匀分布

设G 为一个有界平面区域,若的概率密度为

则称服从G 上的均匀分布。

注:二维均匀分布描述平面区域上的几何型试验。 6.二维正态分布

如果的概率密度为:

其中是常数,则称服从二维正态分布,记作:

注:二维正态分布是常见的重要二维分布,其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都是正态分布。

教学时数:2学时

作 业:习题三、4、5

ξ1()(,)f x f x y dy +∞

-∞=

?

η2()(,)f y f x y dx +∞

-∞

=?y η=ξ2(,)

(|)()f x y f x y f y ξ=

x ξ=η1(,)

(|)()

f x y f y x f x η=(,)ξη1

,(,)()(,)0,x y G S G f x y ?∈?

=???

其他(,)ξη(,)ξ

η()()()()22

112222211221(,)[2]2(1)x x x y f x y μμμμρρσσσσ??----??=

--+??-????

1212,,0,0,||1μμσσρ>><(,)ξη221212(,)~(,;,;)N ξημμσσρ

第四节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教学目的:掌握随机变量独立性的意义、定义,判断独立性的充分必要条件,会用意义和充分必要条件判断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随机变量独立性的定义,判断独立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由独立性意义所给出的独立性定义。 教学内容:

1.随机变量独立性的概念

(1)定义1 对于二维随机变量,设和为任何两数集,若

则称与相互独立。

(2)意义

与相互独立的意义是与的取值情况互不影响,可由此直接判断与的独立

性。

(3)与相互独立

2.离散型情况

的联合分布为,

则与独立 3.连续型情况

的联合概率密度为,

则与独立

4.推广

(1)以上二维随机变量中与独立性的三个充分必要条件都可以推广到维随机变量中分量独立性的情况。

(2)相互独立的意义是的取值情况互相无任何影响,也可由此判断其独立性。

教学时数:2学时

(,)ξη1S 2S 1212(,)()()P S S P S P S ξηξη∈∈=∈∈g ξηξηξηξηξη?(,)()(),(,)F x y F x F y x y ξη=-∞<<+∞g (,)ξη(,),,1,2,i j ij P x y p i j ξη====L ξη?,,1,2,ij i j p p p i j ==g g g L (,)ξη(,)f x y ξη?12(,)()(),(,)f x y f x f y x y =-∞<<+∞g (,)ξηξηn 12(,,,)n ξξξL 12,,,n ξξξL 12,,,n ξξξL 12,,,n ξξξL

作 业:习题三 9、11

3.4 两个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分布

教学目的:掌握离散型二维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律,求连续型二维随机变量的函数的概率分布的一般方法。掌握和的分布、商的分布的求法。

教学重点:求离散型、连续型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的一般方法,和的分布,商的分布。

教学难点:连续型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一、离散型二维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律

联合分布为:

是连续函数,随机变量的分布律为

二、连续型二维随机变量的函数的概率分布

的联合密度函数为,

(1)先求的分布函数

(2)(在的连续点处) 三、几个常用函数的概率分布 1. 的概率分布

与相互独立时,有

2.的概率分布

(,),,1,2,i j ij P X x Y y p i j ====L (,)z g x y =(,)Z g X Y =(,)(),1,2,i j k

k ij g x y z P z z p k ===

=∑

L (,)X Y (,)f x y (,)Z g X Y =Z (,)()(,)d d Z g x y z

F z f x y x y ≤=

??

()()Z Z f z F z '=()Z f z Z X Y =+()(,)d (,)d Z f z f x z x x f z y y y +∞

+∞

-∞

-∞

=-=-?

?

X Y ()()()d ()()d Z X Y X Y f z f x f z x x f z Y f Y y +∞

+∞

-∞-∞=-=-??2

2

Z X Y =

+201)d ,0

()20,0

Z f z f z z π

θθθ?>?=??≤??

与相互独立时,有

3.的概率分布

与相互独立时,有

作 业:P93习题三 20、28、30

X

Y 201))d ,0()20,0

X Y Z f f z f z z π

θθθ?>?

=??≤??/Z X Y =()(,)||Z f z f zy y y dy +∞

-∞

=?

X Y ()()()||Z X Y f z f zy f y y dy +∞

-∞=?

最新概率统计教案2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一、教材说明 本章内容包括:多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和边际分布、多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多维随机变量的特征数,随机变量的独立性概念,条件分布与条件期望。本章仿照一维随机变量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 (1)使学生掌握多维随机变量的概念及其联合分布,理解并掌握边际分布和随机变量 的独立性概念; (2)使学生掌握多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理解并掌握多维随机变量的特征数;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条件分布与条件期望。 本章的教学要求是: (1)深刻理解多维随机变量及其联合分布的概念,会熟练地求多维离散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列和多维连续随机变量的联合密度函数,并熟练掌握几种常见的多维分布; (2)深刻理解并掌握边际分布的概念,能熟练求解边际分布列和边际密度函数;理解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定义,掌握随机变量的独立性的判定方法; (3)熟练掌握多维随机变量的几种函数的分布的求法,会用变量变换法求解、证明题目; (4)理解并掌握多维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的概念及性质,掌握随机变量不相关与独立性的关系; (5)深刻理解条件分布与条件期望,能熟练求解条件分布与条件期望并会用条件分布与条件期望的性质求解、证明题目。 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多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和边际分布、多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及条件分布、多维随机变量的特征数,难点是多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及条件分布的求法。 二、教学内容 本章共分多维随机变量及其联合分布、边际分布与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多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多维随机变量的特征数、条件分布与条件期望等5节来讲述本章的基本内容。 3.1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联合分布 一、多维随机变量 定义3.1.1 如果12(),(),,()n X X X ωωω???是定义在同一个样本空间{}ωΩ=上的n 个随机变量,则称1()((),...,())n X X X ωωω=为n 维随机变量或随机向量。 二、 联合分布函数 1、定义3.1.2 对任意n 个实数12,,,n x x x ???,则n 个事件 1122{},{},,{}n n X x X x X x ≤≤???≤同时发生的概率 121122(,,,){,,,}n n n F x x x P X x X x X x ???=≤≤???≤ 称为n 维随机变量12(,,,)n X X X ???的联合分布函数。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知识万能公式文科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知识万 能公式文科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第六部分 概率与统计万能知识点及经典题型Ⅰ 【考题分析】 1、考试题型:选择填空1个,解答题:18(必考) 2、考题分值:17分; 3、解答题考点:①频率直方图的应用,②线性回归直线的应用,③独立性检验和概率 4、难度系数:左右,(120分必须全对,100以上者全对) 【知识总结】 一、普通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平均数:①、常规平均数:12n x x x x n ++???+= ②、加权平均数: 112212n n n x x x x ωωωωωω++???+= ++???+ 3、中位数: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4、方差:2222121 [()()()]n s x x x x x x n =-+-+???+- 二、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频率

1、频率 =小长方形面积:f S y d ==?距;频率=频数/总数 2、频率之和:121n f f f ++???+=;同时 121n S S S ++???+=; 三、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众数:最高小矩形底边的中点。 2、平均数: 112233n n x x f x f x f x f =+++???+ 112233n n x x S x S x S x S =+++???+ 3、中位数: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累加,面积等于时x 的值。 4、方差:22221122()()()n n s x x f x x f x x f =-+-+???+- 四、线性回归直线方程:???y bx a =+ 其中:1 1 2 22 1 1 ()() ?() n n i i i i i i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y b x x x nx ====---∑∑== --∑∑ , ??a y bx =- 1、线性回归直线方程必过样本中心(,)x y ; 2、?0:b >正相关;?0:b <负相关。 3、线性回归直线方程:???y bx a =+的斜率?b 中,两个公式中分子、分母对应也相等;中间可以推导得到。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学设计 课题:1.3抽样方法 教学目的:1理解什么是系统抽样 2.会用系统抽样从总体中抽取样 教学重点:系统抽样的概念及如何用系统抽样获取样本 教学难点:与简单随机抽样一样,系统抽样也属于等概率抽样,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当总体中的个体数不能被样本容量整除时,可先用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中剔除几个个体,使剩下的个体数能被样本容量整除,然后再按系统抽样进行,这时在整个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仍然是相等的.这是本节课的又一难点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在统计学里,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的容量.总体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总体平均数,样本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样本平均数. 2.简单随机抽样:设一个总体的个体数为N.如果通过逐个抽取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样本,且每次抽取时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就称这样的抽样为简单随机抽样 3.⑴用简单随机抽样从含有N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个体时任一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 N 1;在整个抽样过程中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N n;⑵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是,逐个抽取,且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⑶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体现了抽样的客观性与公平性,是其他更复杂抽样方法的基础. 4.抽签法:先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共有N个编号(号码可从1到N,并把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号签可用小球、卡片、纸条等制作,然后将这些号签放在同一个箱子里,进行均匀搅拌,抽签时每次从中抽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适用范围:总体的个体数不多时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教案

专题二 概率统计(文科) (一)统计 【背一背基础知识】 一.抽样方法 抽样方法包含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三种方法,三种抽样方法都是等概率抽样,体现了抽样的公平性,但又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二.用样本估计总体 1.频率分布直方图:画一个只有横、纵轴正方向的直角坐标系,把横轴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对应一个组的组距,然后以此段为底作一矩形,它的高等于该组的 频率 组距 ,这样得出一系列的矩形,每个矩形的面积恰好是该组上的频率,这些矩形就构成了频率分布直方图.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矩形的面积等于相应数据的频率,各小矩形的面积之和等于 1; 2.茎叶图:茎叶图是一种将样本数据有条理地列出来,从中观察样本分布情况的图.在茎叶图中,“茎”表示数的高位部分,“叶”表示数的低位部分. 3.样本的数字特征: (1)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有多个).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最高的矩形的中点的横坐标即为该组数据的众数; (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中位数a 对应的直线x a =的左右两边的矩形面积之和均为0.5,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中位数; (3)平均数:设n 个数分别为1x 、2x 、L 、n x ,则()121 n x x x x n = +++L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数平均数.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它等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矩形的面积乘以小矩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之和; (4)方差:设n 个数分别为1x 、2x 、L 、n x ,则 ()()() 2222 121n s x x x x x x n ? ?=-+-++-????L 叫做这n 个数的方差,方差衡量样本的稳定

[精品]新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概率与统计优质课教案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概率与统计 高考要求 概率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尤其是新增的随机变量这部分内容要充分注意一些重要概念的实际意义,理解概率处理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重难点归纳 本章内容分为概率初步和随机变量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和独立重复实验第二部分包括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涉及的思维方法观察与试验、分析与综合、一般化与特殊化主要思维形式有逻辑思维、聚合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 例1有一容量为50的样本,数据的分组及各组的频率数如下 [10,15]4 [30,35)9 [15,20)5 [35,40)8 [20,25)10 [40,45)3 [25,30)11 (1)列出样本的频率分布表(含累积频率); (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和累积频率的分布图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和累积频率的分布图的画法

知识依托频率、累积频率的概念以及频率分布表、直方图和累积频率分布图的画法 错解分析解答本题时,计算容易出现失误,且要注意频率分布与累积频率分布的区别 技巧与方法本题关键在于掌握三种表格的区别与联系 解 (1)由所给数据,计算得如下频率分布表 数据段频数频率累积频率 [10,15) 4 0.08 0.08 [15,20) 5 0.10 0.18 [20,25)10 0.20 0.38 [25,30)11 0.22 0.60 [30,35)9 0.18 0.78 [35,40)8 0.16 0.94 [40,45) 3 0.06 1 总计50 1 (2)频率分布直方图与累积频率分布图如下

统计与概率复习课教案

统计与概率 第1课时统计与概率(1) 教学内容:教材第96页1、2题,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将统计的相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使学生明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复习整理的方法和策略。 重点难点 重点 分类、整理知识点 难点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折、比较、研究,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统计一部分的内容。 二、回顾与整理 教材等96页第1、2题。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 (单复式)统计表 (单复式)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平均数: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通常用来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 2、各种统计图都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①条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如1厘米)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相应成比例的直条,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明各种数量的多少。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1)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②扇形统计图 以一个圆的面积表示事物的总体,以扇形面积表示占总体的百分数图,叫做扇形统计图,也叫做百分数比较图。扇形统计图可以比较清楚地反映出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1)用扇形的面积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 ③ 折线统计图 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较,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同一事物在不

人教版高中数学《统计》全部教案

抽样方法(月日) 421 教学目标:了解简单随机抽样与分层抽样的概念,要求会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这两种 常用的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教学重点:会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两种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教学难点:会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两种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教学过程: 复习: 1.在统计里,我们把______________叫总体,其中的__________ __叫个体,从总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一个样本,样 本中_________叫做样本容量。 2.从5万多名考生中随机抽取500名学生的成绩,用他们的平均成绩去估计所有考生的平均 成绩,指出:_______是总体,___________是个体,________ __________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是______。 3.我们在初中学习过一些统计知识,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是用样本估计总体,即通过不 是直接去研究总体,而是通过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根据样本

的情况去估计总体的相应情 况,例如,我们通常用样本平均去估计总体平均数,这样,样本的抽取是否得当,对于研究 总体来说十分关键。 那么,怎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呢?怎样使所抽取的样本能更充分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呢? 下面我们介绍两种常用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 二、新课讲授: 1.简单随机抽样: 假定一个小组有6个学生,要通过逐个抽取的方法从中取3个学生参加一项活动,第1 次抽取时每个被抽到的概率是___,第2次抽取时,余下的每个被抽到的概率都是__, 第3次抽取时,余下的每个被抽到的概率都是__。 每次抽取时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是相等的,那么在整个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 概率是否确实相等? 例如,从含有6个体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的样本,在整个抽样过程中,总体中的任意 一个个体,在第一次抽取时,它被抽到的概率是__;若它第1次未被抽到而第2次被抽 a 到的概率是____,由于个体第1次被抽到与第2次被抽到是___(填互斥,独立) a 事件,根据___事件的概率__公式,在整个抽样过程中,个体被抽到的概率P=__ a _____。又由于个体的任意性,说明在抽样过程中每个体被

概率论教案

第一章随机事件与概率 第一节随机事件 教学目的:了解概率的主要任务及其研究对象;掌握随机试验、随机事件等基本概念;掌握随机事件间的关系与运算,了解其运算规律。 教学重点:随机试验,随机事件,事件间的关系与运算。 教学难点:事件(关系、运算)与集合的对应,用运算表示复杂事件。 教学内容: 1、随机现象与概率统计的研究对象 随机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不确定结果的现象。 研究现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研究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 2、随机试验(E) 对随机现象的观察。特点①试验可在相同条件下重复;②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不只一个,但事先已知;③每次试验出现一个且出现一个,哪个出现事先不知。 3、基本事件与样本空间 (1)基本事件:E中的结果(能直接观察到,不可再分),也称为样本点,用ω表示。 (2)样本空间:E中所有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这个随机试验E的样本空间,用Ω表示。 4、随机事件 (1)随机事件:随机试验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时间。用A、B、C等表示。 (2)随机事件的集合表示 (3)随机事件的图形表示 必然事件(Ω)和不可能事件(E) 5、事件间的关系与运算 (1)包含(子事件)与相等 (2)和事件(加法运算) (2)积事件(乘法运算) (3)互斥关系 (4)对立关系(逆事件) (5)差事件(减法运算) 6、事件间的运算规律 (1)交换律;(2)结合律;(3)分配律;(4)对偶律 教学时数:2学时 作业:习题一1、2 第二节概率的定义 教学目的:掌握概率的古典定义,几何定义,统计定义及这三种概率的计算方法;了解概率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古典概率的计算,频率性质与统计概率。 教学内容: 1、概率 用于表示事件A 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称为事件A 的概率,用P(A)表示。 2、古典型试验与古典概率 (1)古典型试验:特点①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②所有基本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 (2)古典概率,在古典型试验中规定 P(A)= n k A =Ω中基本事件总数中含的基本事件数 3、几何型试验与几何概率 (1)几何型试验 向区域G 内投点,点落在G 内每一点处是等可能的,落在子区域1G 内(称事件A 发生) 的概率与1G 的度量成正比,而与1G 的位置和形状无关。 (2)几何概率。在几何型试验中规律定 P(A)= 的度量 的度量 G G 1 4、频率与统计概率 (1)事件的概率 设在n 次重复试验中,事件A 发生了r 次,则称比值 n r 为在这n 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频率,记为n r A f n =)( (2)频率的性质 ○11)(0≤≤A f n ;○21)(=Ωn f ;○30)(=Φn f ; ○4Φ=AB 时,)()()(B f A f B A f n n n +=+; ○5 随机性:r 的出现是不确定的;○6稳定性:)()(∞→→n p A f n (3)统计概率,规定 P(A)=P (4)统计概率的计算 n r A p ≈ )( (n 很大) 5、概率的基本性质 从以上三种定义的概率中可归纳得到: (1)0;1)(≤≤A P (2)1)(=ΩP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知识万能公式文科

第六部分 概率与统计万能知识点及经典题型Ⅰ 【考题分析】 1、考试题型:选择填空1个,解答题:18(必考) 2、考题分值:17分; 3、解答题考点:①频率直方图的应用,②线性回归直线的应用,③独立性检验和概率 4、难度系数:0.7-0.8左右,(120分必须全对,100以上者全对) 【知识总结】 一、普通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平均数:①、常规平均数:12n x x x x n ++???+= ②、加权平均数:112212n n n x x x x ωωωωωω++???+=++???+ 3、中位数: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4、方差:2222121 [()()()]n s x x x x x x n = -+-+???+- 二、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频率 1、频率 =小长方形面积:f S y d ==?距;频率=频数/总数 2、频率之和:121n f f f ++???+=;同时 121n S S S ++???+=; 三、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众数:最高小矩形底边的中点。 2、平均数: 112233n n x x f x f x f x f =+++???+ 112233n n x x S x S x S x S =+++???+ 3、中位数: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累加,面积等于0.5时x 的值。 4、方差:22221122()()()n n s x x f x x f x x f =-+-+???+- 四、线性回归直线方程:???y bx a =+ 其中:1 1 2 2 2 1 1 ()() ?() n n i i i i i i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y b x x x nx ====---∑∑== --∑∑ , ??a y bx =- 1、线性回归直线方程必过样本中心(,)x y ; 2、?0:b >正相关;?0:b <负相关。 3、线性回归直线方程:???y bx a =+的斜率?b 中,两个公式中分子、分母对应也相等;中间可以推导得到。 五、回归分析 1、残差:??i i i e y y =-(残差=真实值—预报值)。 分析:?i e 越小越好; 2、残差平方和:21 ?()n i i i y y =-∑, 分析:①意义:越小越好; ②计算:222211221 ????()()()()n i i n n i y y y y y y y y =-=-+-+???+-∑

高中数学教案——概率与统计

课题:1.7概率与统计 教学目的: 1能运用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2. 能通过对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通过例题,对本章部分内容进行一次复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讲解范例: 例1某中学高中部共有16个班级,其中一年级6个班,二年级6个班,三年级4个班.每个班的人数均在46人左右(44人-49人),各班的男女学生数均基本各占一半.现要调查这所学校学生的周体育活动时间,它是指学生在一周中参加早锻炼、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比赛等时间的总和(体育课、上学和放学路上的活动时间不计在内).为使所得数据更加可靠,应在所定抽样的“周”之后的两天内完成抽样工作.此外还有以下具体要求: (1)分别对男、女学生抽取一个容量相同的样本,样本容量可在40-50之间选择 (2)写出实习报告,其中含:全部样本数据;相应于男生样本的 - - 1 x与 1 s,相 应于女生的 - - 2 x与 2 s,相应于男、女全体的样本的 - - x;对上面计算结果作出分

析. 解:(1)由于各个年级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存在差异,应采用分层抽样;又由于各班的学生数相差不多,且每班的男女学生人数也基本各占一半,为便于操作,分层抽样时可以班级为单位.关于抽取人数,如果从每班中抽取男、女学生各3人,样本容量各为48(3×16),符合对样本容量的要求. (2)实习报告如表一所示. 1 .在本班范围内,就每名学生所在家庭的月人均用水量进行调查.调查的具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概率(一)》教案

一、复习引入,提示课题。 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公司要了解一种产品的销售情况,就需要了解顾客群体,需求状况等数据,统计就是帮助人们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知识方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统计的初步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图统计表 1.总体回顾。 师:我们以前都学过哪些统计的知识? (1)组织学生独立回答.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我们学过简单的统计表,还有统计图。统计表里分为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统计图里分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说一说上述统计图表的优缺点。 2.学生自主整理。 师:同学们说的很全面,我们以前学习了这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把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下。 (1)独立整理 (2)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小组活动) (3)交流汇报。(师多找几个小组汇报,在对比中引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优化整理方法,并完善板书。) 3.师:谁知道统计知识有什么用处? (1)找不同学生独立回答. (1)教师做适当评价和补充。 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用到统计知识。例如,为了了解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经常要测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把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再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进行分析。又如,工厂要了解每天、每周、每月、或者每年的生产进度或产量,就需要进行统计;要了解本单位的工作效率,产品的质量,计算产品的合格率等,也需要进行统计。”(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再举出一些例子,说明统计知识的用处。)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出示例1中的各统计图表: (1)师:同学们,下面是对六(1)班同学进行调配所搜集的几项数据,分别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第一幅是六(1)班男、女生人数统计表,第二幅是什么统计图?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分析。. ②教师做相应的补充和评价。 师: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缺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完善。 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但不能反映部分的具体数量。 (2)第三幅图是什么统计图?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②教师做相应的补充和评价 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缺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完善。 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反映各部分的数量,也可直观比较各部分的多少,但不能看出各部分总体的百分比。 (3)第四幅图是一个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概率统计教案

教案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课程编号: 学院、专业、年级:信工学院、计算机、二年级任课教师: 教师所在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

课程简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高等学校各理科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学位课和研究生入学考试课,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本科相关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概率论的基本概念,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律,样本及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熟练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概率统计 课程编号:4111105 课程类别:基础课 学时数:76学时(理论76学时,实验0学时) 学分数: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适用年级:二年级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内容包括概率论的基本概念,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律,样本及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二、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本科相关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概率论的基本概念,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律,样本及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熟练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本课程的学习情况事关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事关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及学生未来的走向。课程基础性、理论性强,与相关课程的学习联系密切,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考科目,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课程的学习情况直接关系到学院的整体教学水平。 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基本了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理论,充分理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思想。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方法、手段、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论证能力和较强的运算能力。能较熟练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思想方法解决应用问题。 五、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概率论的基本概念(12学时) 基本要求:

高中数学复习课(一)统计案例教学案新人教A选修1-2

复习课(一) 统计案例 回归分析 (1)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是高考解答题命题的一个,主要考查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判断,求解回归方程并进行预报估计,题型多为解答题,有时也有小题出现. (2)掌握回归分析的步骤的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另外要掌握将两种非线性回归模型转化为线性回归分析求解问题. [考点精要] 1.一个重要方程 对于一组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数据(x 1,y 1),(x 2,y 2),…,(x n ,y n ),其线性回归直线方程为y ^=b ^x +a ^. 其中b ^= ∑i =1 n x i -x y i -y ∑i =1 n x i -x 2 ,a ^=y -b ^ x . 2.重要参数 相关指数R 2 是用来刻画回归模型的回归效果的,其值越大,残差平方和越小,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 3.两种重要图形 (1)散点图: 散点图是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的主要手段,其作用如下: 一是判断两个变量是否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如果样本点呈条状分布,则可以断定两个变量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二是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异常. (2)残差图: 残差图可以用来判断模型的拟合效果,其作用如下: 一是判断模型的精度,残差点所分布的带状区域越窄,说明模型的拟合精度越高,回归方程的预报精度越高. 二是确认样本点在采集中是否有人为的错误. [典例] (全国卷Ⅲ)如图是我国2008年到2014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单位:亿吨)的折线图.

(1)由折线图看出,可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y 与t 的关系,请用相关系数加以说明; (2)建立y 关于t 的回归方程(系数精确到0.01),预测2016年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 附注: 参考数据:∑i =1 7 y i =9.32,∑i =1 7 t i y i =40.17, ∑i =1 7 y i -y 2 =0.55,7≈2.646. 参考公式:相关系数r = ∑i =1 n t i -t y i -y ∑i =1 n t i -t 2 ∑i =1 n y i -y 2 , 回归方程y ^=a ^+b ^t 中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公式分别为:b ^ = ∑i =1 n t i -t y i -y ∑i =1 n t i -t 2 ,a ^=y -b ^ t . [解] (1)由折线图中数据和附注中参考数据得 t =4,∑i =1 7 (t i -t )2 =28, ∑i =1 7 y i -y 2 =0.55, ∑i =1 7 (t i -t )(y i -y )=∑i =1 7 t i y i -t ∑i =1 7 y i =40.17-4×9.32=2.89, r ≈ 2.89 2×2.646×0.55 ≈0.99. 因为y 与t 的相关系数近似为0.99,说明y 与t 的线性相关程度相当高,从而可以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y 与t 的关系. (2)由y =9.32 7 ≈1.331及(1)得

初中概率与统计教案

初中概率与统计教案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好了初中概率与统计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初中概率与统计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具体的实例中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可以在生活中运用扇形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体验探索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应用,发展学生推理能力,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具体的实例中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可以在生活中运用扇形统计图。 难点: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案例呈现扇形统计图运用的情境,导入课题。 (二)探究体验,构建新知 1.学生动手实践:分析一个扇形统计图,说明从中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2.引导抽象概括:设置小组讨论,探讨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应用。 3.知识拓展延伸:通过进一步讨论不同扇形统计图的信息表现方式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1.学生自主总结,教师启发点拨重难点。 2.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呢? 3.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呢? 四、布置作业 运用扇形统计图分析生活中的事件。 初中概率与统计教案二 一、随机事件和概率

考试要求 1.了解样本空间(基本事件空间)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的关系及运算。 2.理解概率、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会计算古典型概率和几何型概率,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减法公式、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以及贝叶斯(Bayes)公式。 3.理解事件独立性的概念,掌握用事件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理解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掌握计算有关事件概率的方法。 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考试要求 1.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分布函数的概念及性质,会计算与随机变量相联系的事件的概率。 2.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概念,掌握0-1分布、二项分布、几何分布、超几何分布、泊松(Poisson)分布及其应用。 3.了解泊松定理的结论和应用条件,会用泊松分布近似表示二项分布。 4.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的概念,掌握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及其应用,其中参数为的指数分布的概率密度为

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三章概率全章教案

3.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教学目标: 1.了解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 2.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教学重点: 了解随机试验的三个特征: 1.在不变的条件下是可能重复实现的; 2.各次试验的结果不一定相同,每次试验前不能预先知道是哪一个结果会发生; 3.所有可能的试验结果都是预先明确的. 教学难点: 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观察下列现象发生与否,各有什么特点? (1)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水加热到100℃,沸腾; (2)导体通电,发热; (3)同性电荷,互相吸引; (4)实心铁块丢入水中,铁块浮起; (5)买一张福利彩票,中奖; (6)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 二、学生活动 (1)必然发生(2)必然发生(3)不可能发生

(4)不可能发生 (5)可能发生 (6)可能发生 三、建构数学 3 .对于某个现象,如果能让其条件实现一次,就是进行了一次试验 . 而试验的每一种可能的结果,都是一个事件. 试判断这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无特殊情况,明天地球仍会转动 必然发生 (2)木柴燃烧,产生热量 必然发生 (3)煮熟的鸭子,跑了 不可能发生 (4)在标准大气压0oC 以下,雪融化 不可能发生 (5)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 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6)两人各买1张彩票,均中奖 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定义1:在一定条件下必然要发生的事件叫必然事件. 定义2: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叫不可能事件. 定义3: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随机事件. 以后我们用A ,B ,C 等大写字母表示随机事件,简称事件. 四、数学运用 (一)随机现象 例1 试判断下列事件是随机事件、必然事件、还是不可能事件. (1)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明年将3次受到热带气旋的侵袭; 不可能事件 随机事件 必然事件

中考复习教案概率与统计

十二、概率与统计 【课标要求】 1.统计 ⑴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活动,能用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统计数据. ⑵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⑶会用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⑷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⑸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极差和方差、标准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⑹通过实例,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⑺通过实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 ⑻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 ⑼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 ⑽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概率 ⑴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和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⑵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⑶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时分布】 概率与统计部分在第一轮复习时大约需要7个课时,其中包括单元测试.下表为内容及课时安排(仅供参考) 1、

2、基础知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⑴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一般有下列六步: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展开调查、记录结果、得出结论. ⑵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三种最常用的统计图.这三种统计图各具特点: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数量特征;折线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数量变化规律;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在总量中所占的份额. ⑶我们把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个数叫做样本容量. ⑷普查是通过调查总体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抽样调查是通过调查样本方式来收集数据的. ⑸用抽签的办法决定哪些个体进入样本.统计学家们称这种理想的抽样方法为简单的随机抽样. ⑹在记录实验数据时,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称为频率. ⑺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是:①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决定组距和组数; ③决定分点;④画频数分布表;⑤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数据的代表 ⑻在一组数据中,用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总个数就得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⑼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位于正中间位置的数(或正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⑽在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⑾在一组数据中,各个数在总结果中所占的百分比称为这个数的权重,每个数乘以它相应的权重后所得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⑿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差称为极差. ⒀方差:我们可以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通常称为方差. .则这组数据的

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

第四章统计与概率 1.50年的变化 第1课时 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中首先利用“50年的变化”这一主题,对前面知识:数据的表示与处理进行了回顾,并且通过具体数据与图表,提高了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及应用能力,通过学生的研讨及实行操作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及活动过程中的思维. 二、教学目标 1.回顾统计图的有关内容,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具体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学生对我国50年来各项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难点:认识数据可能造成的误导及统计图可能引起的错觉. 四、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中注意回顾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拓展. 五、教学过程

学 案 一、学习目标 回顾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正确认识、判断一些人为的数据及表达方式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 二、方法规律与探究 通过具体实例,正确认识判断一些人为数据及表达方式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从而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三、练习 1. 时间/年 时间/年 1997 2000 2003 1997 2000 2003 甲校 乙校 2003年甲、乙两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情况统计图 科技活动 其他 60% 10% 甲校 乙校 ⑴甲、乙两校,哪个学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增长较快?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2.) 49.5 59.5 69.5 79.5 89.5 99.5 分数 ⑴将得分按下面要求分组:50—59分为第一组,60—69分为第二组,70—79分为第三组,80—89为第四组,90—99分为第五组,直观看,第几组的人数最多?第几组的人数最少?能求出最多的是最少的几倍吗? ⑵实际上最多的是最少的几倍?图中所表现出来的直观情况与此相符吗? ⑶这个图为什么会给人造成这样的感觉? ⑷为了更为直观、清楚地反映实际情况,上图应做怎样的改动? 四、参考答案(略) 莒南县汀水中学李克宝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_教案32课时

第一章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从数量化的角度来研究现实世界中一类不确定现象(随机现象)规律性的一门应用数学学科,20世纪以来,广泛应用于工业、国防、国民经济及工程技术等各个领域. 本章介绍的随机事件与概率是概率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的概念;熟练掌握事件间的关系与基本运算。理解事件频率的概念;了解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知道概率的公理化定义;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了解几何概率;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特别是加法定理),会应用这些性质进行概率计算。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乘法定理、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并会应用这些公式进行概率计算。理解事件独立性的概念,会应用事件的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掌握贝努里概型及有关事件概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概率的公理化体系;古典概型的计算;概率的加法公式、乘法公式与全概率公式;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贝努里概型。 【教学难点】 古典概率的计算;全概公式与贝叶斯公式的应用; 【计划课时】8 【教学内容】 第一节随机事件 一. 随机现象 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开始,哲学家们就已经认识到随机性在生活中的作用, 但直到20世纪初, 人们才认识到随机现象亦可以通过数量化方法来进行研究. 概率论就是以数量化方法来研究随机现象及其规律性的一门数学学科.而我们已学过的微积分等课程则是研究确定性现象的数学学科. 二. 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 由于随机现象的结果事先不能预知, 初看似乎毫无规律. 然而人们发现同一随机现象大量重复出现时, 其每种可能的结果出现的频率具有稳定性, 从而表明随机现象也有其固有的规律性. 人们把随机现象在大量重复出现时所表现出的量的规律性称为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为了对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进行研究,就需要对随机现象进行重复观察, 我们把对随机现象的观察称为随机试验, 并简称为试验,记为E. 例如, 观察某射手对固定目标进行射击; 抛一枚硬币三次,观察出现正面的次数; 记录某市120急救电话一昼夜接到的呼叫次数等均为随机试验. 随机试验具有下列特点: 1. 可重复性: 试验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 2. 可观察性: 试验结果可观察,所有可能的结果是明确的; 3. 不确定性: 每次试验出现的结果事先不能准确预知.

高中数学新课概率教案

第十一章概率教材分析 作为高中数学必修内容的最后一个部份,本章在整个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概率,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已获得今日社会的广泛应用、概率已成为日常生活的普通常识的今天,对它进行初步学习更是显得十分重要:可以获得概率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其中的一些基本观念和思考方法,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为到高中三年级以及进一步学习概率统计知识打好必要的基础 本章教学约需13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11.1随机事件的概率约5课时 L1.2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约2课时 l0.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约4课时 小结与复习约2课时 一、内容分析 在本章,先在实例的基础上提出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概念后,着重研究了所谓古典概型——随机试验下的结果数有限且发生的可能性相等的概率模型,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最简单的概率计算并由此加深对概率概念的理解,为了扩大所能计算的概率的范围,又研究了事件的加、乘运算,提出了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最后通过计算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使前面所学知识在这里得到综合运用,形成本章的一个较为理想的收尾 本章还为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安排了—篇阅读材料《抽签有先有后,对各人公平吗?》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 “先抽有利”的心理,这篇阅读材料运用概率计算的方法,说明了先后抽签的公平性 二、教学要求 1.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2.了解互斥事件与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会计算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三、考点诠释 (1)随机事件的概率、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 首先、对于每一个随机实验来说,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是有限的;其次、所有不同的实验结果的出现是等可能的 件的个数只有在每一种可能出现的概率都相同的前提下,计算出的基本事件的个数才是正确的,才能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P(A)=m/n来进行计算 (2)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求解这类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在给定的命题背景下,先判断事件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