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效应

动量效应
动量效应

动量效应

动量效应(Momentum effect)一般又称“惯性效应”

动量效应概述

动量效应是由Jegadeesh和Titman(1993)提出的,是指股票的收益率有延续原来的运动方向的趋势,即过去一段时间收益率较高的股票在未来获得的收益率仍会高于过去收益率较低的股票。基于股票动量效应,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入过去收益率高的股票、卖出过去收益率低的股票获利,这种利用股价动量效应构造的投资策略称为动量投资策略。

与动量效应相对的是反转效应,指过去一段时间收益率较高的股票在未来获得的收益率将会低于过去收益率较低的股票。

动量效应在股票市场上存在的历史很长,并且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股票市场上,甚至一些近期的研究发现动量效应也存在于其它类型的交易市场上,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寻动量效应的成因以及他是否有违有效市场假说。一些学者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动量效应做出了解释,

Barberis、Shleiffer、Vishny(1998)认为保守性偏差导致投资者对新信息的反应不足,使得股价在短期表现出惯性,但以偏概全倾向导致投资者对新信息的反应过度,结果导致股价出现反转。Daniel、Hirshleifer、Subrahmanyam(1998)的解释则是利用了人的过度自信和自归因偏差。HongandStein(1999)基于投资者交互作用机制对动量效应进行解释。HS 模型强调了投资者的异质性,把交易者分为信息观察者和动量交易者两类,私人信息在信息观察者之间是逐步扩散的。得到结论:信息扩散慢的股票的动量效应或反转效应高于信息扩散快的股票,因此,公司规模小,换手率低的股票具有更高的动量收益或者反转收益。但是,随后LeeandSwaminathan(2000)等的研究发现高换手率的股票动量效应收益更为明显,HS模型的结论受到质疑。

Balsara、LinZheng等(2006)将疾病传播模型的思想引入HS模型中,认为信息扩散程度同时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信息传播速度和信息吸收程度。信息传播速度是一个客观指标,与换手率、波动性等有关。信息吸收程度则表示信息的有用性或可靠性,取决于一些主观因素。本文借鉴了这一思想,假设市场中存在知情交易者和非知情交易者。最初知情交易者拥有私人信息,而非知情交易者存在对私人信息的反应不足,导致股价表现

出动量效应。随着私人信息在投资者中逐渐扩散,信息逐渐融入市场中,非知情交易者渐渐变成知情交易者,对私人信息做出反应,动量效应逐渐减小,甚至会由于投资者的过度反应而出现反转效应。

假设动量效应的确由投资者的异质性以及信息在投资者间的不断扩散导致,信息扩散程度一定与动量效应密切相关,信息扩散程度越大,动量效应就会消失的越快。显然,信息扩散程度直接影响了动量效应的存在期限和动量收益的大小,影响信息扩散的因素有:①知情交易者的比例②信息传播速度③信息吸收程度。

动量效应研究的发展

自从Jegadeesh和Titman(1993)发现股市存在动量效应以来,对动量效应的研究逐渐成为金融学中最“核心”的领域。行为金融学和传统金融理论对此类问题的解释始终存在分歧。

一、行为金融与中国大陆股市的动量效应

(一)传统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模型

Fama和French(1993,1996)等从传统理论的角度对动量效应进行了解释:动量效应不是市场无效的证据,动量策略的超额收益可能与人们采用的理论工具有关——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β值不是好的风险指标,只要在因子模型中加入新风险因子,超额收益或许就会消失。但对因子模型中应当加入哪些风险因子,学者们未能达成共识。

行为金融则认为传统金融理论的前提出了问题,因而试图从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入手来找出动量效应的产生机制,但这些解释也存在缺陷。Shefrin(2000)认为,行为金融模型对投资人行为模式的假设,并没有以心理学试验为基础,缺乏合理的依据。正如Peter(1999)所认为的:“为了发展一个理论模型而寻找不合理的逻辑假设就好比把车放到了马前

头”。与此同时,这也使经济学失去了自己的特点,经济学毕竟不是心理学,它不应该研究具体的认知模式,其假设应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与抽象性。

(二)中国股市的动量效应与行为金融

对于中国股市的动量效应,中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王永宏、赵学军(2001),朱战宇、吴冲锋和王承炜(2003),吴世农、吴超鹏(2003),肖军、徐信忠(2004),马超群、张浩(2005),赵振全、丁志国和苏治(2005),林松立、唐旭(2005)等都认为,如果采用月度数据检验,中国大陆股市并不存在明显的动量效应,而中长期反转现象则比较突出;周琳杰(2002)发现动量策略的利润对形成期和持有期的期限敏感,形成期

和持有期为一个月的动量策略赢利性最为显著;刘煜辉、贺菊煌和沈可挺(2003)则认为形成期和持有期在2周和24周之间的动量策略有显著收益;余书炜(2004)则发现形成期和持有期在10到15天的动量策略有显著收益。曹敏、吴冲锋(2004)认为,中国大陆证券市场作为新兴市场,和西方证券市场的反向策略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国股市的反向周期短于西方发达国家。

虽然以上实证研究的样本期间不尽相同,但一致结论是中国股市的动量策略利润只存在于形成期和持有期在4周以内的周期策略中;而西方国家股市的动量策略利润一般存在于形成期、持有期为中期(3-12个月)的策略中。朱战宇、吴冲锋和王承炜(2003)等都认为,BSV模型、DHS模型、HS模型等模型没有揭示出中国股市动量效应产生的机制。他们认为,BSV

模型、DHS模型等模型中的投资者是根据对上市公司业绩的预期来对公司的股票进行估价的,这符合发达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模式,而国内投资者基本上不关心公司的基本面,爱好短线操作,容易出现跟风等现象,从投资者认识偏差角度来解释中国股市的动量效应并不合适。

二、奈特不确定性视角下的股市动量效应

1.不确定性的两种分类

奈特(Knight,1921)把未来的不确定性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具有确定概率分布的不确定性,就是常说的“风险”(risk);另一种是没有确定概率分布的不确定性,其主观概率是不确定的,称为奈特不确定性或模糊(ambiguity)。如果抛硬币的话,你会知道风险有多大,如果赌正面,赢的概率是50%。奈特认为,当你完全不知道各种可能性状态以及各种状态的概率时,就存在奈特不确定性。Savage(1954)等认为,虽然有时不能计算出某种事件的概率分布,但我们可以对这个事件指定一个先验信念,这对建立数理模型的技术选择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奈特对不确定性的分类没有意义了。Ellsberg(1961)等通过一系列试验否定了Savage假设。他们的试验表明,奈特对不确定性的划分是有意义的。这些试验还表明,人们常对奈特不确定性表现出厌恶的倾向,即便告诉试验者Ellsberg试验存在逻辑上的矛盾,试验者仍然坚持自己的选择,并愿意为避免奈特不确定性而支付溢价。他们发现有人喜欢赌博(风险),却不喜欢奈特不确定性,厌恶奈特不确定性的人不一定厌恶风险。这进一步证实奈特的观点:风险厌恶和奈特不确定性是两种不同的现象。他们还发现,在面临奈特不确定性时,人们更在乎别人的想法,更容易形成“羊群效应”。

2.系统的复杂性造成了奈特不确定性

奈特不确定性是如何产生的呢?现代自然科学证明,由于系统内部的非线性机制(或正反馈机制或复杂性机制)造成了系统的进化,从而形成了奈特不确定性。如果系统是一个简单的系统,那么这个随机过程就是遍历的(ergodic),可以通过频数试验等方式得到这个过程的概率分布。自然界大多数随机事件都属于这种过程,这种过程就是一般不确定性——风险。但如果系统是进化的,过程就是非遍历的(nonergodic),即使具备了历史的和当前的所有信息(完全信息),也无法获得某种未来不确定事件的概率分布,因为它不是过去过程的简单重复,永远有新的状态被创造出来,我们不能预知这个状态,更不可能获得这种状态的概率分布。经济社会中的大多数系统都属于这种过程,这种不确定性就是奈特不确定性。

(二)奈特不确定性视角下的动量效应微观机制

Lewellen和Shanken(2002)认为,股票价格序列的可预测性与股票定价过程中的“参数的不确定性”有关,当决策者对未来现金流量的先验信念不确定时(即存在概率分布的不确定性时),代表性投资者通过贝叶斯过程逐渐更新信念,这个学习过程渗透到股票定价过程中,导致股票价格正相关。

徐元栋、黄登仕(2003),徐元栋(2004)从奈特不确定性的角度探讨了股市动量效应产生的微观机制。与LS模型类似,投资者也不可能准确地确定未来现金流量的的概率分布,原因就是投资者面临奈特不确定性。与LS模型不同,他们认为,市场上的投资者不能用一个“代表性投资者”来代替,这些投资者是不同质的,他们对未来现金流量具有不同的先验信念。当这些异质投资者出现市场传染现象时,就造成了动量效应。

Ford、Kelsey和Pang(2006)则从微观金融角度研究了动量(反向)效应产生的机制。当市场上出现模糊(ambiguity)信号、不能确定股票的基本价值(面临奈特不确定性)时,如果做市商与投资者都表现出乐观情绪(悲观情绪),股市就会出现动量现象。

Gerdjikova(2006)试图在CBD理论(Casebased Decision Theory,案例决策理论)下解释股市上的所有异常现象。由于投资者面临奈特不确定性,他无法确定股票的基本价值。如果股票价值在合理区间内,投资者为了追求更多财富而在股市上频繁交易从而造成了动量效应。

奈特不确定性视角下的动量效应机制理论认为,投资者不能确定股票未来现金流量的概率分布,异质投资者的市场传染或者情绪的悲观(乐观)造成了动量效应。这些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中国股市的动量现象。行为金融认为,决策者对股票现金流量的概率分布是确定的,不存在所谓“奈特不确定性”,是有限理性的投资者犯了认识偏差错误,从而造成了动量效应。这两种解释的最大分歧在于对不确定性的处理。

(三)奈特不确定性视角下的“奈特不确定性厌恶”补偿模型

近年来,西方学者开始从奈特不确定性“厌恶”的角度来研究动量策略的“利润”的来源。Andrew和Hodrick(2006)、Zhang(2006)等发现动量策略的超额利润以及收益率横断面差异与奈特不确定性有正相关关

系。Anderson、Ghysels和Juergens(2005,2006)则试图在资产定价模型中加入“奈特不确定性厌恶因子”来解释股市中的动量效应现象。从奈特不确定性角度看,投资者除面临一般风险外,还面临“更高级风险”,即奈特不确定性。只要在定价因子模型中考虑这种“更高级风险”,异常超额收益就会消失。

(四)奈特不确定性视角下两种解释方案的逻辑联系

从奈特不确定性视角来研究动量效应也有两条思路:一是从奈特不确定性角度研究动量效应产生的机制;二是在传统的资产定价模型中加入“奈特不确定性厌恶因子”,将其作为动量策略“超额”利润产生的来源。从逻辑上看,这两条思路并不矛盾,奈特不确定性视角下的动量效应的微观机制涉及的是“里”,“奈特不确定性厌恶补偿”模型涉及的是“结果”,是“表”。以奈特不确定性为逻辑起点,可以将这两条研究思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行为金融模型主要从认识性偏差(或噪声)或信息不完全的角度对动量效应等异常现象进行了解释。但问题是既然这些直觉性决策容易导致认知偏差,投资者为什么仍然采取直觉性决策模式呢?行为金融没有给出

“理性”决策者产生上述决策行为模式的原因。实际上,投资者面临的是奈特不确定性的环境,表现为事实上的“有限理性”。从决策行为可以看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学习与记忆自适应性:倾向于本能的自我安全感(自我控制、认知失调)以及通过直觉性决策方式进行决策,即原则理性(rule rationality)(Aumann,1997)。在原则理性的视角下,如果决策者处于一个复杂的、奈特不确定性的世界,采用直觉性决策是合乎他们的理性的。

行为金融没有对“噪声”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如果噪声是与投资价值无关的信息,作为理性投资者为什么不能过滤噪声?行为金融学也重点研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有信息优势或劣势的投资者的行为对证券价格的影响。有人认为,对于公开市场上的大量、普遍交易的股票来说,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是说不存在使股票价格产生大波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有人认为,“噪声”是与股票价值相关的信息,但由于投资者在面临奈特不确定性时的“原则理性”,决策者只能凭直觉利用这些信息。

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和市场态势的关系

Investor overconfidence meets momentum, reversal and market states. By Richard deaves and peter miu 文献 Jegadeesh and Titman (1993) 世界上较早使用美国数据阐述了投资组合中的动量效应的学者。他们发现,基于回报计算,买空卖空且零成本的投资组合在前六个月的回报比后六个月平均每月高0.95%。对于理论研究来说,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因为常规的资产定价模型不能够解释这样的异常,甚至于现在主流的三因子模型也不能够解释动量效应。 Rouwenhorst and Griffin (1998) Ji and Martin (2003) 提供了其他国家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进一步证实动量效应并不局限于美国市场。 Cleary and Inglis (1998), Deaves and Miu (2007) 论文重点集中于加拿大市场,且证实了动量效应。他们使用数据从1979到1990,发现了每季度超额动量回报4.1%。 Deaves and Miu发现加拿大市场的动量效应已经开始有消散的迹象。这种发现是存在理论支撑的:

1.符合可变市场效率观点,市场异象一旦被发现,都最终会被套利行为所纠正。 2. 符合适应性市场假说,Lo (2004),他认为当市场作为推动力的时候,策略盈利中的周期性才会如人们预期那样出现。在足够的时间和竞争性力量存在的情况下,任何市场异象都会被逐渐重新塑造以适应现有的市场环境。这导致了对于异象的探索和套利的限制会最终消失,但也说明市场异象和盈利机会是一定会存在的。换句话说,如果探寻特别套利机会的交易者离开了市场,那么套利机会一定会再次出现。 动量效应消散的原因我们尚且不管,如何准确运用动量效应依赖于研究动量效应发生的条件。 Grinblatt and Moskowitz (2004) 研究重点在回报的期限结构,发现了与反转效应一直的事实。他们发现股票的中期回报(3-12month)是正相关的,但是长期回报是负相关的。这种现象说明一个更加详细的股票回报期限分类能够有助于找到短期正回报和长期负回报。事实上,Deveas and Miu也提示要注意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结合运用来提高在加拿大市场的获利。 其他研究探索了动量效应和市场状态的关系。 Chordia and Shivakumar (2002) 认为宏观经济变量主导了大比例的动量效应收益,并且像风险因子一

知识讲解 动量 动量定理(基础)

物理总复习:动量 动量定理 编稿:刘学 【考纲要求】 1、理解动量的概念; 2、理解冲量的概念并会计算; 2、理解动量变化量的概念,会解决一维的问题; 3、理解动量定理,熟练应用动量定理解决问题。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动量和冲量 1、动量 (1)定义:运动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2)表达式:p mv =。 单位:/kg m s ? (3)矢量性: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运算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4)动量的变化量:21p p p ?=-,p ?是矢量,方向与v ?一致。 (5)动量与动能的关系:22 21()222k mv p E mv m m === p =要点诠释:对“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的理解,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相等,动能相等(动能是标量),但动量不等,因为方向不同。对“p ?是矢量,方向与v ?一致”的理解,如:一个质量为m 的小钢球以速度v 竖直砸在钢板上,假设反弹速度也为v ,取向上为正方向,则速度的变化量为()2v v v v ?=--=,方向向上,动量的变化量为:2p mv ?=方向向上。 2、冲量

(1)定义: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 (2)表达式:I Ft = 单位: N s ? (3)冲量是矢量:它由力的方向决定 考点二、动量定理 (1)内容: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量。 (2)表达式:21Ft p p =- 或 Ft p =? (3)动量的变化率: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2121v v p p F ma m t t --===?? 即 p F t ?=?,这是动量的变化率,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动量的变化率。如平抛运动物体动量的变化率等于重力mg 。 要点诠释: (1)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系统。对物体系统,只需分析系统受的外力,不必考虑系统内力。系统内力的作用不改变整个系统的总动量。 (2)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能求解恒力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间题,凡不涉及加速度和位移的,用动量定理也能求解,且较为简便。 但是,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定的力,也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力。对于变力,动量定理中的F 应当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3)用动量定理解释的现象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此时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力就越大;时间越长,力就越小。另一类是作用力一定,此时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动量变化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动量变化越小。分析问题时,要把哪个量一定哪个量变化搞清楚。 (4)应用I p =?求变力的冲量:如果物体受到变力作用,则不直接用I Ft =求变力的冲量,这时可以求出该力作用下的物体动量的变化p ?,等效代换变力的冲量I 。 (5)应用p Ft ?=求恒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中物体动量的变化:曲线运动中物体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求动量变化21p p p ?=-需要应用矢量运算方法,比较复杂,如果作用力是恒力,可以求恒力的冲量,等效代换动量的变化。 【典型例题】 类型一、动量、动量变化量的计算 【高清课堂:动量 动量定理例1】 例1、质量为0.4kg 的小球沿光滑水平面以5m/s 的速度冲向墙壁,被墙以4m/s 的速度弹回,如图所示,求:这一过程中动量改变了多少?方向怎样? 举一反三 【变式】(2014 北京大兴模拟)篮球运动员通常伸出双手迎接传来的篮球.接球时,两手随球迅速收缩至胸前.这样做可以( ) A .减小球对手的冲量 B .减小球对手的冲击力 C .减小球的动量变化量 D .减小球的动能变化量 举一反三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总结动量效应产生的原因

金专一班张建伟 213025100109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总结动量效应产生的原因“动量效应”是金融经济学英文中momentum effect一词的中文翻译,也有根据含义译为“惯性效应”,它属于资产定价理论研究中异常现象的一种,是由Jegadeesh和Titman(1993)提出的。动量效应一般是指在过去较短时期内收益率较高的股票,在未来的中短期收益也较高;相反,在过去较短时期内收益率较低的股票,在未来的中短期也将会持续其不好的表现。动量效应的存在对市场有效性提出严峻的挑战.这种现象如何产生,其背后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这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阅读文献,下面我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股票市场动量效应形成的原因进行解释。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行为偏差有两个层次:一是投资者个体行为偏差,指投资者因受个体主观因素影响导致的行为方式偏差。它侧重于分析投资者个体行为,以及这种普遍的个体行为偏差对市场可能产生的中长期影响。另一个层次是投资者群体行为偏差,它主要是指因投资者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而导致的市场整体表现出的行为方式偏差。投资者群体行为偏差分析则侧重于分析这种投资者行为相互影响制约条件下的群体行为,以及投资者是如何形成连贯的市场行为的。在这两个层次的行为偏差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噪声交易理论、羊群行为理论、投资者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等有一定代表性的投资者行为理论。 第一个层次的原因:基于投资者认知和情绪偏差的解释,主要有BSV模型和DHS模型以及处置效应解释和羊群效应解释。 (1)BSV模型假设真实的公司盈余变化服从随机游走过程。考虑下面两类

投资者:一类持有“均值回归机制”的观点,认为公司盈余变化是均值回归,因而表现为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偏差,这种偏差导致公司股票价格对公司盈余变化反应不足;另一类持有“趋势机制”的观点,认为公司盈余变化有一定的趋势,因而表现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偏差,这种偏差导致公司股票价格对公司盈余变化反应过度。 (2)D H S模型将投资者分为无信息的和有信息的投资两类。无信息的投资者不存在认知偏差,而有信息的投资者受到自我归因偏差的影响。由于存在这种认知偏差,有信息的投资者依据赢者未来表现好的正收益信号,将股票未来表现好归为他们的选股水平高,股票未来表现不好归为运气不佳,结果导致投资者对自己的选股能力过度自信。这种滞后的反应过度推动赢者的市场价格超过其基础价值,从而产生动量收益,但最终市场价格向其基础价值回归,导致股票收益的长期反转。 (3)“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认为投资人为了避免后悔,会倾向继续持有具有资本损失的股票,而去变现具有资本利得的股票。Grinblatt 和Han (2001)用处置效应来解释惯性。在公司有利好(空)消息的时候,股价会随之上涨(下跌),使得投资获利(亏损)的投资者人数增加,在处置效应的趋势下,投资者会选择卖出(持有)股票,这样就延缓了价格的上涨(下跌),使得股价对新信息反应不足。但是这种反应不足又会吸引新的投资者买入(卖出)股票,导致价格继续上涨(下跌)。这就导致股票价格持续的上涨(下跌),动量效应得以体现。 (4)“羊群效应”(Herd Effect)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它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的决策,或者

投资哲学——对反转效应和动量效应的统计

对反转效应和动量效应的统计(陈杰) 一、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反转”和“动量”的情结 在股票投资中,表现极好的行业和表现极差的行业都更容易受到大家的关注,因为对于这些行业,大家要不然就是有“反转情结”,要不然就是有“动量情结”。 反转情结:表现很好的行业,大家总关心什么时候“盛极而衰”,比如今年很强的传媒和TMT行业,很多人说:“明年总牛不起来了吧!”;而表现很差的行业,大家又总经不住“拐点”的诱惑,比如今年表现很差的一些煤炭和有色股,总有人会幻想:“明年会不会咸鱼翻身呢?”。 动量情结:还有另外一部分投资者,他们对“拐点”没兴趣,反而特别喜欢强势行业,不创新高的不买,坚信“强者恒强”;而弱势行业,比如今年的很多传统行业,他们认为是大势已去,发誓“永远不碰”。 “反转策略”和“动量策略”,这是两种完全相反的行业配置思路,市场上对于这两种策略的优劣也争论不休。我们这期“流言终结者”便带大家去寻找真相。 二、历史统计结果:表现好的行业第二年“反转效应”较强,表现差的行业第二年“动量效应”较强 我们选择84个申万二级行业作为考察样本,这些行业的指数起点是2000年,因此到现在一共有13年的观察期。我们观察这些行业在每年的涨幅排名,按照排名的高低把这些行业分为四类:“极好”、“较好”、“极差”、“较差”。 统计结果一:第一年表现极好的行业在第二年表现较差的概率大。在过去13年中,第一年涨幅前十名的行业,在第二年继续排名前十的概率只有13.8%,排名前三十的概率为33.1%,因此可见第一年表现好的行业在第二年的“动量效应”较弱;而这些第一年涨幅前十的行业,在第二年排名后十的概率有14.6%,排名后三十的概率则高达40%。

动量与反转效应的存在性及理论解释研究综述

动量与反转效应的存在性及理论解释研究综述 马枭,常云博,李昆,李多,陈蕾 内容提要: 动量与反转效应的发现对市场有效性学说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存在具有普遍性,在不同国家、不同市场、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对其研究已经成为金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第一部分从动量与反转效应的存在性出发,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第二部分探讨动量与反转效应的理论解释,从理性框架下传统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奈特不确定性下的三个视角对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最后根据研究现状指出现有研究的缺陷并提出对日后相关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动量效应反转效应行为金融奈特不确定性 动量效应是由Jegadeesh和Titman(1993)提出的,是指股票的收益率有延续原来的运动方向的趋势,即过去一段时间收益率较高的股票在未来获得的收益率仍会高于过去收益率较低的股票。基于股票动量效应,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入过去收益率高的股票、卖出过去收益率低的股票获利,这种利用股价动量效应构造的投资策略称为动量投资策略。反转效应是指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表现差的股票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有强烈的趋势经历相当大的逆转,要回复到正常水平,而在给定的一段时间内,最佳股票则倾向于在其后的时间内出现差的表现。动量与反转效应普遍存在于各个国家、市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已经成为金融研究的热点。 一、动量与反转效应的存在性问题研究 1、国外动量与反转策略的存在性研究 DeBond和Thaler(1985 1987)首先发现长期的收益反转,过去3到5年表现差(好)的股票,在将来3到5年表现较好(差),从而采用反转交易策略会获得超额收益,他们发现在美国资本市场利用长期发转策略通过等额购买过去2-5年中平均收益率最低10%的股票,并等额卖空同期平均收益率最高10%的股票,这个零成本的策略每年大概可以获得8%的超额收益。Lehmann(1990年)发现了短期的收益反转,然而,短期反转策略基于短期价格变动,交易费高,可能反映的只是短期的价格压力或是市场缺乏流动性而不是过度反应。Jegadeesh 和 Titman (1993,2001)则发现在3到12个月这一期间,股票收益率在中期存在惯性,买进中期的表现好的股票组合,卖出中期表现差的股票组合,能够获得一个显著的超额收益。George 和 Hwang(2004)研究发现52周的股票最高价策略能够解释动量策略收益的主要部分,得出的结论是,短期与长期反转是独立的现象,从而否定了由于市场对信息反应过度而

金融市场的动量效应:为什么牛顿错了

为什么牛顿错了 Theory says that the past performance of share prices is no guide to the future. Practice says otherwise 有理论讲,人们无法根据一支股票的历史价格预测其未来的走势。实践中却恰恰相反。 WHAT goes up must come down. It is natural to assume that the law of gravity should also apply in financial markets. After all, isn’t the oldest piece of investment advice to buy low and sell high? But in 2010 European investors would have prospered by following a different rule. Anyone who bought the best-performing stocks of the previous year would have enjoyed returns more than 12 percentage points higher than someone who bought 2009’s worst performers. 有升就有降,有高就有低。人们很自然地认为重力法则也适用于股票市场。不管怎么说,最传统的投资建议不就是低买高卖吗?但2010年欧洲赚钱的投资者遵循的却是却另一套法则。在这一年买进2009年表现最优的股票,比买进2009年表现最差的股票要享受高出12%的收益。 This was not unusual. Since the 1980s academic studies have repeatedly shown that, on average, shares that have performed well in the recent past continue to do so for some time. Longer-term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this “momentum” effect has been observable for much of the past century. Nor is the phenomenon confined to the stockmarket. Commodity prices and currencies are remarkably persistent, rising or falling for long periods. 这种情况并不独特。自从20世纪80年代起,学术研究上就不断发现,平均来讲,在过去较近一段时间表现好的股票会在未来某段时间内保持好势头。而更长时间跨度的研究则证实,这样一种动量效应在过去一百年中多数时候都可观察到。而且这种现象并不只局限在股票市场。商品价格和货币价格的走势也具有持续性,无论升势或降势都是长期的。 The momentum effect drives a juggernaut through one of the tenets of finance theory, the 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 In its strongest form this states that past price movements should give no useful information about the future. Investors should have no logical reason to have preferred the winners of 2009 to the losers; both should be fairly priced already. 动量效应对金融理论中的有效市场假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有效市场假说中最典型的理论认为,人们无法根据股票的历史价格预测其未来的走势。因此,投资者没道理看好2009年表现好的股票而轻视这一年表现差的股票;因为所有股票都已经是合理估值的。Markets do throw up occasional anomalies异常,反常,不规则—for instance, the outperformance of shares in January or their poor performance in the summer months—that may be too small or unreliable to exploit. But the momentum effect is huge. Elroy Dimson, Paul Marsh and Mike Staunton of the London Business School (LBS) looked at the largest 100 stocks in the British market since 1900. They calculated the return from buying the 20 best performers over the past 12 months and then holding them, rebalancing the portfolio every month. 但市场偶尔会有不规则现象出现——例如股票在一月份表现极佳,或在夏季的几个月里表现很差。但这样的现象对投资来说不是几率太小就是不稳定,因此难以利用。而动量效应却是巨大的。伦敦商学院三位学者Elroy Dimson, Paul Marsh和Mike Staunton研究

三.动量定理

三.动量定理 教学要求: 1、 理解动量定理的含义和表达式 2、 2、能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和处理简单的计算问题。 重点:动量定理。难点:动量定理的矢量性。 一、引入 1、 冲量作用在物体上会引起物体动量的变化,有何关系? 2、 实验:鸡蛋掉在一块海绵上不破,为什么? 二、动量定理 一个具有一定动量的物体,在F 的作用下,经t 秒后,动量的变化和冲量有何关系? 在恒力F 作用下,质量为m 的物体在时间t 内,速度由v 变化到v '。根据牛顿第二定 律,有F=ma ,式中F 为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等式两边同乘时间t ,mv v m mat Ft -'== 式子左侧是物体受到所有外力合力的冲量,用I 表示。mv 和v m '是冲量作用前、作用 后的动量。分别用P 和p '表示。p '-p 是物体动量的改变,又叫动量的增量。等式的物理意 义是:物体动量的改变,等于物体所受外力冲量的总和。这就是动量定理。 1、 定义:物体动量的改变,等于物体所受外力冲量的总和。 2、公式:I=p '-p 3.注意点: a. 公式中的I 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总冲量,引起物体动量变化的是物体所 受的合外力的冲量。 b. 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通常为单一物体. c. 物体动量变化的方向与合外力的冲量方向相同,而物体在某一时刻的 动量方向根合外力冲量方向无必然联系. d. 动量具有相对性,通常取地球为参照物. 动量的变化△P=P 2-P 1是动 量的矢量差. e. 该式对变力也适用。 三、典型题例 例1. 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动量的方向与受力方向相同; B.动量的方向与冲量的方向相同; C.动量的增量方向与受力方向相同; D.动量变化率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例2:质量2kg 的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0=μ,木块在F=5N 的水平恒力作用下 由静止开始运动。g=10m/s 2,求恒力作用木块上10s 末物体的速度。

动量和动量定理知识点与例题

动量和动量定理的应用 知识点一——冲量(I) 要点诠释: 1.定义:力F和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 2.公式: 3.单位: 4.方向:冲量是矢量,方向是由力F的方向决定。 5.注意: ①冲量是过程量,求冲量时一定要明确是哪一个力在哪一段时间内的冲量。 ②用公式求冲量,该力只能是恒力 1.推导: 设一个质量为的物体,初速度为,在合力F的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速度变为 则物体的加速度 由牛顿第二定律 2.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 3.公式:或 4.注意事项: ②式中F是指包含重力在内的合外力,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当合外力是变力时,F应该是合外力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值; ③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或者系统; 规律方法指导 1.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的比较 (1)动量定理反映的是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应的规律,而牛顿第二定律反映的是力的瞬时效应的规律 (2)由动量定理得到的,可以理解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达形 式,即: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率。 (3)在解决碰撞、打击类问题时,由于力的变化规律较复杂,用动量定理处理这类问题更有其优越性。

4.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步骤 ①选取研究对象; ②确定所研究的物理过程及其始末状态; ③分析研究对象在所研究的物理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④规定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列式; ⑤解方程,统一单位,求得结果。 经典例题透析 类型一——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1.关于冲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 B.作用在静止的物体上力的冲量一定为零 C.动量越大的物体受到的冲量越大 D.冲量的方向就是物体受力的方向 思路点拨:此题考察的主要是对概念的理解 解析:力作用一段时间便有了冲量,而力作用一段时间后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物体的动量也发生了变化,因此说冲量使物体的动量发生了变化,A对;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经历一段时间,这个力便有了冲量,与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无关,B错误;物体所受冲量大小与动量大小无关,C错误;冲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在某一过程中力的方向不变时,冲量的方向才与力的方向相同,故D错误。 答案:A 【变式】关于冲量和动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冲量是反映力和作用时间积累效果的物理量 B.冲量是描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C.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 D.冲量的方向与动量的方向一致 答案:BD 点拨:冲量是过程量;冲量的方向与动量变化的方向一致。故BD错误。 类型二——用动量定理解释两类现象 2.玻璃杯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到硬水泥地板上易碎,而落到松软的地毯上不 易碎。这是为什么? 解释:玻璃杯易碎与否取决于落地时与地面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由动量定理可知,此作用力的大小又与地面作用时的动量变化和作用时间有关。 因为杯子是从同一高度落下,故动量变化相同。但杯子与地毯的作用时间远比杯子与水泥地面的作用时间长,所以地毯对杯子的作用力远比水泥地面对杯子的作用力小。所以玻璃杯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到硬水泥地板上易碎,而落到松软的地毯上不易碎。 3. 如图,把重物压在纸带上,用一水平力缓缓拉动纸带,重物跟着一起运动,

我国股票市场的行业动量效应——基于2000-2012年A股数据的实证分析

目录 目录…………………………………………………………………………………………………………………-1-摘要…………………………………………………………………………………………………………………-5-ABSTRACT……………………………………………………………………………………………………….-6一第一章导论………………………………………………………………..-8-1.1选题的出发点………………………………………………………………一8-1.2研究框架……………………………………………………………………-9—1.3主要创新之处…………………………………………………………….-11一第二章文献综述…………………………………………………………一12?2.1动量效应的存在性………………………………………………………...12-2.2动量效应的稳健性检验…………………………………………………...15—2.3动量效应的成因解释………………………………………………………-16-2.4行业动量效应……………………………………………………………...19.2.5文献综述小结……………………………………………………………一21一第三章行业动量效应存在性的实证分析…………………………………-23-3.1研究样本…………………………………………………………………...23.3.2研究方法…………………………………………………………………..-24—3.3全样本实证结果与分析…………………………………………………….26.3.4分区间实证结果与分析…………………………………………………….32.3.5本章小结………………………………………………………………….47.

动量效应

动量效应与动量交易策略 动量效应(Momentum effect)一般又称“惯性效应”。动量效应是由Jegadeesh和Titman (1993)提出的,是指股票的收益率有延续原来的运动方向的趋势,即过去一段时间收益率较高的股票在未来获得的收益率仍会高于过去收益率较低的股票。 动量投资策略:基于股票动量效应,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入过去收益率高的股票、卖出过去收益率低的股票获利。 动量效应(成因分析) 一、理性风险补偿 1、样本均值方差模型:认为动量利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单个股票回报时间序列可预测性产生;另一部分由构成组合的股票的平均回报横截面偏离产生。 2、商业周期变化模型:认为公司自身的商业周期可以解释动量利润。 3、行业动量效应:认为动量利润主要是由股票回报的行业因素部分产生的。 二、行为金融 1、基于投资者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对动量效应的解释:主要有BSV模型和DHS模型。 BSV模型假设真实的公司盈余变化服从随机游走过程。考虑下面两类投资者:一类持有“均值回归机制”的观点,认为公司盈余变化是均值回归,因而表现为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偏差,这种偏差导致公司股票价格对公司盈余变化反应不足;另一类持有“趋势机制”的观点,认为公司盈余变化有一定的趋势,因而表现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偏差,这种偏差导致公司股票价格对公司盈余变化反应过度。 DHS模型将投资者分为无信息的和有信息的投资两类。无信息的投资者不存在认知偏差,而有信息的投资者受到自我归因偏差的影响由于存在这种认知偏差,有信息的投资者依据赢者未来表现好的正收益信号,将股票未来表现好归为他们的选股水平高,股票未来表现不好归为运气不佳,结果导致投资者对自己的选股能力过度自信这种滞后的反应过度推动赢者的市场价格超过其基础价值,从而产生动量收益,但最终市场价格向其基础价值回归,导致股票收益的长期反转。 2、基于投资者交互作用机制对动量效应进行解释,主要有HS模型和正反馈投资策略 模型 HS模型将投资者分为信息观察者和技术交易者两类:信息观察者依据所获得的关于未来现金流的信息进行交易,完全忽视市场价格的历史信息;技术交易者则完全依赖于市场价格中存在的有限信息进行交易,不去考察其基础信息信息观察者掌握的基础信息在市场中的扩散存在一个滞后,这种反应不足导致动量收益的产生技术交易者基于历史价格运行趋势的预测将过去赢者的市场价格推高到它们的基础价值之上,最终价格向价值回归导致收益反转的产生。 正反馈投资策略模型假设有三类投资者:正反馈交易者、套利者、被动投资者该模型中,在短期内正反馈者会随套利者而行动,促使股价上升,从而导致股价的动量效应。 3、从整个市场的角度来考察动量效应 由于投资者自身的效仿倾向和其他投资者的群体压力,投资者的行为具有相互的影响,出现所谓的“羊群效应”少数投资者的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可能会导致整个市场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这都将有可能出现动量效应。

基于中国创业板市场动量策略与动量崩溃现象研究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选题背景 (1) 第二节选题意义 (3) 第三节研究方法 (3) 第四节论文结构安排 (5) 第五节文章不足与创新 (5) 第二章文献综述 (6) 第一节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的国外研究的文献综述 (6) 第二节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的国内研究的文献综述 (8) 第三节动量崩溃的文献综述 (9) 第三章理论基础 (10) 第一节传统金融学 (10) 第二节对有效性市场假说的质疑 (15) 一、对市场有效性假说来自理论上的挑战 (15) 二、动量效应等金融异象对有效性市场假说来自实证上面的挑战 (17) 第三节行为金融对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的研究 (19) 第五节中国创业板市场现状与面临的风险 (21) 第四章实证研究 (22) 第一节样本与数据选取和处理 (22) 第二节研究方法 (24) 一、研究方法概述 (24) 二、动量策略方法 (25) 三、动量崩溃现象研究方法 (25)

四、研究所需公式 (25) 五、实证研究 (28) 六、动量崩溃的实证研究 (35) 第五章结论和建议 (43) 第一节结论 (43) 第二节政策建议 (44) 参考文献 (45) 致谢 (47) 本人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48)

高中物理_《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量和动量的变化及其矢量性,会计算一维情况下的动量变化量。 2、理解冲量的概念,理解动量定理及其表达式。 3、能够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说明说理能力。 2、学会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和处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其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领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动量定理的推导与理解 教学难点: 应用动量定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以桌球为例引入碰撞的现象,生活中碰撞的现象很多,图片展示碰撞的实例。 图片:踢足球、打垒球、红酒杯相碰、汽车碰撞试验、火车挂钩、动物弹跳 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都会发生变化,物体的质量不同时速度变化的情况也不一样。物理学家始终在寻求自然界万物运动的规律,其中包括在多变的世界里找出某些不变性。那么,在碰撞前后会不会有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呢?于是,他们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最终发现,对于发生碰撞的两个物体来说,它们的质量与速度乘积的矢量和在碰撞前后很可能是保持不变的,对于各种碰撞都是这样。这就使我们认识到,mv这个物理量具有特别的意义。 二、新课 1、动量 (1)定义:物理学中把运动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定义为物体的动量。 (2)表达式:p=mv (3)单位:千克米每秒,符号:kg·m/s (4)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动量是矢量) (5)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所反映的是物体的运动效果。(动量是状态量,具有瞬时性) (6)动量具有相对性,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例题】一个质量是0.1kg的钢球,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坚硬的墙壁后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如下图所示。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变化了多少?解:取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 碰撞前钢球的动量:p=mv=0.1×6=0.6kg·m/s 碰撞后钢球的动量:p'=mv'=0.1×(-6)=-0.6kg·m/s 碰撞前后钢球动量的变化为: ?p=p'-p=(-0.6)-0.6=-1.2kg·m/s, 负号表示?p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即水平向左。 (7)动量的变化?p 定义:末动量与初动量的矢量差

(完整版)动量定理知识点及题型解析

第6章第1课时动量动量定理 考点内容要求考纲解读 动量,冲量,动量定理Ⅱ本章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主要考查动量和 能量的综合、动量守恒与牛顿运动定律、运动 学规律、机械能知识的综合,考试题目往往涉 及多个物体、多个过程,必须灵活选取研究对 象,巧妙运用动量的观点、能量的观点等,才 能顺利求解. 预计本章在高考中,还将以综合考查为 主,综合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进行考 查.题型以计算题为主,难度中等以上.命题 背景多与碰撞、反冲、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 相联系,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动量守恒定律Ⅱ 动量知识和机械能知识的应用(包 括碰撞、反冲、火箭) Ⅱ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说明: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 应用只限于一维的情况 2.掌握并能应用动量定理进行有关计算及解释有关现象. ?考点梳理 一、动量和冲量 1.动量 (1)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2)表达式:p=mv.单位:千克米每秒(kg·m/s). (3)动量的三性 ①矢量性: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②瞬时性: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动量定义中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是针对某一时刻而 言的. ③相对性:大小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通常情况是指相对地面的动量. (4)动量与动能的大小关系:p=2mE k. 2.冲量 (1)定义: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 (2)表达式:I=Ft.单位:牛秒(N·s)

(3)矢量性:冲量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 (4)物理意义:表示力对时间的积累. (5)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 二、动量定理 1.内容: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的变化. 2.表达式:Ft=Δp=p′-p. 3.矢量性:动量变化量的方向与冲量方向相同,还可以在某一方向上应用动量定理. 1.[对动量概念的考查] 下列关于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 B.质量和速率都相同的物体的动量一定相同 C.一个物体的速率改变,它的动量不一定改变 D.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它的动量一定改变 答案 D 解析根据动量的定义p=mv,它由速度和质量共同决定,故A错;又因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而质量和速率都相同的物体,其动量大小一定相同,方向不一定相同,故B错;一个物体速率改变则它的动量大小一定改变,故C错;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指速度发生变化,它的动量也就发生了变化,故D对. 2.[对冲量概念的考查] 关于冲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 B.作用在静止物体上的力的冲量一定为零 C.动量越大的物体受到的冲量越大 D.冲量的方向就是物体受力的方向 答案 A 解析力作用一段时间便有了冲量,而力作用一段时间后,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物体的动量就发生了变化.因此说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A选项正确;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经历一段时间,这个力便有了冲量I=Ft,与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无关,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共同产生的效果,所以B选项不正确;物体所受冲量I=Ft与物体的动量的大小p=mv无关,C选项不正确;冲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在某一过程中力的方向不变时,冲量的方向才与力的方向相同,故D选项不正确. 3.[动量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动量定理的五种典型应用

动量定理的五种典型应用 动量定理的内容可表述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 公式表达为:或。它反映了外力的冲量与物体动量变化的因果关系。在涉及力F、时间t、物体的速度v发生变化时,应优先考虑选用动量定理求解。下面解析动量定理典型应用的五个方面,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1. 用动量定理解决碰击问题 在碰撞、打击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力,一般是变力,用牛顿运动定律很难解决,用动量定理分析则方便得多,这时求出的力应理解为作用时间t内的平均力。 例1. 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3.2m高处自由落下,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1.8m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1.4s。 试求网对运动员的平均冲击力。(取) 解析:将运动员看成质量为m的质点,从高处下落,刚接触网时速度的大小 ,(向下)………………① 弹跳后到达的高度为,刚离网时速度的大小 ,(向上)………………② 接触过程中运动员受到向下的重力和网对其向上的弹力F。选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 ………………③ 由以上三式解得: 代入数值得: 2. 动量定理的应用可扩展到全过程 当几个力不同时作用时,合冲量可理解为各个外力冲量的矢量和。对物体运动的全过程应用动量定理可“一网打尽”,干净利索。

例2. 用全过程法再解析例1 运动员自由下落的时间 被网弹回做竖直上抛,上升的时间 与网接触时间为。选取向下为正方向,对全过程应用动量定理得: 则 3. 用动量定理解决曲线问题 动量定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论力是否恒定,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 总成立。注意动量定理的表达公式是矢量关系,两矢量的大小总是相等,方向总相同。 例3. 以初速水平抛出一个质量的物体,试求在抛出后的第2秒内物体动量的变化。已知物体未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取。 解析:此题若求出初、未动量,再求动量的变化,则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矢量差运算较麻烦。考虑到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恒定),故所求动量的变化应等于重力的冲量,其冲量易求。有 的方向竖直向下。 4. 用动量定理解决连续流体的作用问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涉及流体的连续相互作用问题,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很难奏效。若构建柱体微元模型应用动量定理分析求解,则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又一村”。

动量定理

托管教育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学员编号:年级:高二课时数:课时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授课主题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的1、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或表达式; 2、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掌握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并在具体问题中判断动量是否守恒。 4.学会沿同一直线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 5.知道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之一。 授课日期及时段

考点一 对动量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恒力作用也适用于变力作用,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受持续的冲量作用,也适用于受间断的多个冲量的作用. 二、解释现象 一类是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此时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力就越大;时间越长,力就越小.另一类是作用力一定,此时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动量变化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动量变化越小. 三、解题的基本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一般为单个物体或由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以先求每个力的冲量,再求各力冲量的矢量和;或先求合力,再求其冲量. 3.抓住过程的初末状态,选好正方向,确定各动量和冲量的正负号. 4.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代入数据求解. 排球运动是一项同学们喜欢的体育运动.为了了解排球的某些性能,某同学让排球从距地面高h 1=1.8 m 处自由落下,测出该排球从开始下落到第一次反弹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为t =1.3 s ,第一次反弹的高度为h 2=1.25 m .已 知排球的质量为m =0.4 kg ,g 取10 m/s 2 ,不计空气阻力.求: (1)排球与地面的作用时间; (2)排球对地面的平均作用力的大小. 【解析】 (1)排球第一次落到地面的时间为t 1,第一次反弹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 2, 由h 1=12gt 21,h 2=12 gt 2 2,得 t 1=0.6 s ,t 2=0.5 s 所以排球与地面的作用时间Δt =t -t 1-t 2=0.2 s. (2)方法一:设排球第一次落地的速度大小为v 1,第一次反弹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 2,则有: v 1=gt 1=6 m/s ,v 2=gt 2=5 m/s 设地面对排球的平均作用力的大小为F ,以排球为研究对象,取向上为正方向,则在排球与地面的作用过程中,由动量定理得: (F -mg )Δt =mv 2-m (-v 1) 解得:F =m v 2+v 1 Δt +mg 代入数据得:F =26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排球对地面的平均作用力为26 N. 方法二:全过程应用动量定理 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从开始下落到第一次反弹到最高点的过程用动量定理得F (t -t 1-t 2)-mgt =0解得:F = mgt t -t 1-t 2 =26 N 再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排球对地面的平均作用力的大小为26 N. 【答案】 (1)0.2 s (2)26 N 考点二 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一、动量守恒定律的“五性” 1.矢量性:速度、动量均是矢量,因此列式时,要规定正方向. 2.相对性:动量守恒定律方程中的动量必须是相对于同一惯性参考系. 3.系统性:动量守恒是针对满足守恒条件的系统而言的,系统改变,动量不一定满足守恒. 4.同时性:动量守恒定律方程等号左侧表示的是作用前同一时刻的总动量,右侧则表示作用后同一时刻的总动量. 5.普适性:动量守恒定律不仅适用于低速宏观物体组成的系统,而且适用于接近光速运动的微观粒子组成的系统.

动量定理知识点及题型解析汇报

第6章第1课时动量动量定理 2.掌握并能应用动量定理进行有关计算及解释有关现象.

1.[对动量概念的考查] 下列关于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质量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 B .质量和速率都相同的物体的动量一定相同 C .一个物体的速率改变,它的动量不一定改变 D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它的动量一定改变 答案 D 解析 根据动量的定义p =mv ,它由速度和质量共同决定,故A 错;又因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而质量和速率都相同的物体,其动量大小一定相同,方向不一定相同,故B 错;一个物体速率改变则它的动量大小一定改变,故C 错;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指速度发生变化,它的动量也就发生了变化,故D 对. 2.[对冲量概念的考查] 关于冲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 B .作用在静止物体上的力的冲量一定为零 C .动量越大的物体受到的冲量越大 D .冲量的方向就是物体受力的方向 答案 A 解析 力作用一段时间便有了冲量,而力作用一段时间后,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物体的动量就发生了变化.因此说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A 选项正确;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经历一段时间,这个力便有了冲量I =Ft ,与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无关,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共同产生的效果,所以B 选项不正确;物体所受冲量I =Ft 与物体的动量的大小p =mv 无关,C 选项不正确;冲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在某一过程中力的方向不变时,冲量的方向才与力的方向相同,故D 选项不正确. 3.[动量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一位质量为m 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Δt 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 .在此过程中 ( ) A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 mv 2 2 B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C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 mv 2 2 D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答案 B 解析 首先,由动量定理可知,合外力的冲量等于运动员动量的改变量,有表达式I G +I F =Δp ,即- mg Δt +I F =mv -0,I F =mv +mg Δt ,地面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只有支持力,所以地面对运动员的冲量为mv +mg Δt ,排除C 、D 选项;另外,由于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的作用点未发生位移,所以支持力对 运动员不做功,故该题正确选项为B. 4.[恒力的冲量的计算] 放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用一水平力F 推时间t ,但物体始终没有移动,则这段时间内F 对物体的冲量为 ( ) A .0 B .Ft C .mgt D .无法判断 答案 B 解析 对于冲量的理解应该与做功区分开,当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该力就对物体有冲量,不管物体是否移动.按照冲量概念的定义,物体受到的力的冲量大小和方向只与F 有关,大小等于Ft ,方向与F 相同,所以答案为B. 这里需要注意,物体始终没有移动是因为物体还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的作用,静摩擦力的冲量总是与力F 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合冲量为零. 5.[变力的冲量的计算] 光滑水平桌面上,一球在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球的质量为m ,线速度为v ,且绳长为l ,试求球运动半个圆周过程中绳拉力的冲量大小. 答案 2mv 解析 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重力G 、桌面支持力F N 及绳子的拉力F 绳,重力G 和支持力F N 平衡,绳 子拉力即为合力,尽管F 绳=mv 2 l 大小恒定,但方向时刻在变,不能用冲量公式I =Ft 计算. 在运动半个圆周过程中由动量定理可知I 绳=Δp =2mv . (错解:F =mv 2l ,t =12T =12×2πl v =πl v ,I =Ft =mv 2l ·πl v =πmv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