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论文 周雨晨

《应急管理》课程论文2014-2015学年第1学期

题目:地震中可挽救性分析

学生姓名:周雨晨

学号:20121347036

院部:经济管理

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12级1班

任课教师:吉中会

二O一四年12月20 日

地震中可挽救性分析

周雨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44

摘要:过多的突发事件成为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所必须面临的一个现实状态。应急机制在应对这些突发事件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可挽救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自然灾害可挽救性地震抗震

一、引言

近年来,突发事件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从“911事件”、“S A R S”、“卡特利娜飓风”到2008年初中国的南方雪灾和“5.12汶川大地震”,无一不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危害,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以上这些都属于事先很难预知的突发性事件, 给人类造成了惨痛的悲剧。标志着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越来越重要。

二、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是为了降低突发灾难性事件的危害,基于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演化机理以及所产生负面影响的科学分析,综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应对、控制和处理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体系。其中,“降低危害”是应急管理的目标,“分析机理和影响”是应急管理实施的基础,“集成资源”是应急管理的依托,“应对、控制和处理突发事件”则是应急实施过程的综合管理。我国的应急管理研究是从2003年SARS 爆发后才真正地开展起来。

三、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且对人类社会造成了的危害的现象和事件。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龙卷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自然灾害种类繁多,而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地震灾害的可挽救性。

2、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地震灾害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等。

3、我国的地震灾害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包围之中,具有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等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成带性,在空间上具有迁移性和重复性的特点,因此,中国是破坏性地震频繁的国家之一。据统计,20 世纪以来,全球大陆7 级以上的强震,中国约占35%;造成20 万以上人口死亡的两次大地震都发生在中国。

4、我国应对地震的预案

自1991年颁布以来《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分别于1996年、2000年和2005年进行了3次修订。最近一次修订于2012年8月28日。该《预案》分总则、组织体系、响应机制、监测报告、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恢复重建、保障措施、对港澳台地震灾害应急、其他地震及火山事件应急、附则11部分,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其中详细的描述了各部门的职责和灾后的各种救灾抢险方案。

图1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四、地震灾害的可挽救性

1、“可挽救性”度量

所谓的“可挽救性”度量,是用于指导应急处置的一种评估策略,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而应急处理又尚未完成的时候,对于灾难目前的状况以及未来所可能带来的任何损失的补救情况的度量。“可挽救性”度量从救援主体、救援客体及环境变量出发,综合考虑挽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给受灾体以客观的可挽救性评价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可挽救性”度量可以给出一个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结果—到底可不可以挽救? 多大程度上可以挽救?

可挽救性评估通常包含以下三方面特征:

(1)面向性,可挽救性评估即其着眼点不是事故已经造成的损失,而是通过努力未来可以挽回的损失。

(2)动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突发事件会不断发展演化,承灾体的可挽救价值也会越来越小。因此,可挽救性评估应该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及时地调整。

(3)预测性,可挽救性评估是根据已经发生的相应结果和对于未来的预测进行的评估,这就给评估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

一般来说,受灾客体的可挽救性评价对象主要包括人员和物质财产两个方面。在应急事件中,不同的受灾客体具有不同的价值度量。如任何昂贵的物质财产都不及人的生命;在同一个灾难中,紧急物资的挽救必要性必然高于普通财产。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使人员伤亡数量最少、物质财产损失最小,就是“可挽救性”评价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对人员开展救援之前,通常需要对突发事件中受困的人数、环境状况、伤亡状态、生存维持力等指标进行测定和估计,为人员挽救可能性的评估提供依据。而对于挽救的必要性而言,考虑到人的特殊的社会属性,在应急救援中可以认为只要存在人员伤亡,那么他(她)就具有挽救的必要性。

虽然在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中,伤亡人员的救援永远是第一位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重要的物质财产需要我们在其完全灭失之前进行挽救,尤其是在应对没有人员伤亡的突发事件时。一般来说,物质财产主要包括一些重要的基础设施,比如医疗设施和急救设备、电力与通讯设施等,还有维持生存的必备资源,包括食品、水、药物、帐篷等。

图2可挽救性度量基本框架

2、受困时间与可挽救性

地震发生之后的存在一个“救难黄金72小时”,在此时间段内,受困者的存活率极高的。每多挖一块土,多掘一分地,都可以给伤者透气和生命的机会。地震研究资料显示,在地震后的第一天,从瓦砾堆中救出来的人的存活率高达90%多,第二第三天的存活率也有70%~80%左右,而到了第三天以后,受困者的存活率就开始骤减。所以说地发生后的72小时是救人的黄金期。因此在世界各地历次大地震中,72小时内的国际化救援是最有效的救援方式。

我们假设相同受灾地区的不同受灾者都有相同的身体素质、初始伤残程度和囵陷环境状态。这样我们就可以用某地区受灾者的可挽救性均值来反映此地区的可挽救价值。对于某受

灾地区,我们可以建立第i受灾点关于t的动态可挽救性度量函数为

当t < t i时,由于灾害刚发生不久,受灾主体具有一定的抗灾害能力,所以可以认为囹陷环境状况E i(t)的值为0,L i(t)在[0,t i ]内不会发生变化,仍为初始状态L i0。当t < t t'i

时,表示受灾地区的人员已经没有生存的希望,所以没有挽救的必要。

五、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69227人遇难,失踪17923人。汶川地震的震中烈度高达Ⅺ度,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两个中心呈长条状分布,面积约2419km2。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人民币。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然而汶川地震的应急救援工作以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创造了我国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的新记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灾后社会各界纷纷启动一系列的地震应急预案。5月12日14时38分中国地震局收到CENC第一条地震速报后迅速启动一级预案,震后30分钟,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开始动员部署,并在8小时后到达灾区开展救援;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一级响应,并从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调拨救灾物资支援灾区;总参谋部启动应急预案,派出直升飞机查看灾情,出动兵力参加抗震救灾;财政部启动财政应急保障预案,积极筹措及时拨付救灾资金;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启动大灾理赔应急预案。这些全方位、多层级、多方联动的应急预案体系的启动,形成了抗震救灾的整体合力。军队的第一支救援在震后的十几分钟就奔赴灾区。汶川特大地震救灾中,我国投入救援力量总人数约17万人,其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约13.7万人,国内专业救援队96支,国际救援队8支,是我国历次地震巨灾救援之最,也是我国首次接受国际救援队救援。全国专业救援队包括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23支省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41支矿山和危化救援队以及31个消防队。汶川特大地震救出人员总数约87000余人。非震区的省、市地震部门绝大多数也启动了地震应急预案不同级别的响应,进行应急联动支援四川灾区,开展宣传报道,稳定民众情绪和社会秩序,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去。

六、汶川地震策略评价

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中国地震局快速确定地震参数,按照地震应急预案立即启动Ⅰ级响应,成立了中国地震局汶川特大地震抗震减灾指挥部。震后1小时国务院成立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并设立由中央有关部门、军队和武警部队等组成的9个抗震救灾工作组。同时,中央各部委、地方各级政府也按照应急预案成立救灾指挥机构,最大限度地、科学地、有秩序地调动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受灾地区四川省、陕西省和甘肃省各省级指挥部在地震当天成立,各地市级政府成立了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地震应急预案建立了全面的组织指挥体系。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灾后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体系在第一时间成立并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使抗震救灾工作得以迅速而又有条不紊地展开。这种全方位、多层级、多方联动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的启动,形成了全社会抗震救灾的整体合力,为战胜汶川地震灾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安李田田《应急管理中的“可挽救性”度量与评测方法研究》应急管理汇刊2007

[2]陈安《现代应急管理的若干理论与实践新思路》 2008

[3]王东明《中国地震救援废墟安全评估综合管理系统》土木工程学报 2013

[4]李保俊《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进展与对策》自然灾害学报 2013

[5]车颍涛《时间约束下的应急资源调度模型及算法研究》 2007

学校防汛减灾的工作方案

学校防汛减灾的工作方案 扎实做好防汛防台的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做好我校防汛防台工作,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学校防汛减灾的工作方案,欢迎阅读参考~ 根据学校下发关于《天津医科大学20xx年防汛工作安排意见》(津医大保卫[20xx]4号),药学院将今年防汛抢险减灾工作做出如下安排: 1、调整加强防汛抢险队伍,落实防汛值班制度。 2、教研室、实验室负责人进行认真自查,做好贵重器材及药品试剂的安全存放工作。 3、将防汛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以高度责任感,抓紧防汛工作的落实,确保政令畅通。 4、学院领导组织突发洪涝汛情应急小组成员对教二楼防汛减灾安全大检查,要求防汛抢险队员通讯畅通,随时联系得上,收的拢,拉得出,用的上。 5、向全院传达《天津医科大学20xx年防汛工作安排意见》,提醒全员做好防范工作。 6、进一步加强门卫管理,一旦发生灾情,做好楼内巡视,防止各类案件的发生。 7、防汛值班及防汛抢险队伍名单 略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校长负责、突出重点、快速反应、主动配合、有效防范”的原则,坚持宣传与演练并举、预防与处置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强化宣传教育、预防控制、预案管理、应急处置、救援保障建设,完善网络、健全机制、强化基储提升能力,形成政府主导、学校协调、军地结合、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工作目标。预防控制能力、预案管理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应急保障能力有效增强,全体师生应急知识和自救能力明显提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大幅降低,全体师生财产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 二、工作机构和职责

(一)成立领导机构。我校成立“防灾减灾日”和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临小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执行县教委、镇党委、政府的各项指令,领导、指挥、部署、协调“防灾减灾日”和防汛救灾各项工作,落实宣传教育、应急预案、物资准备、隐患排查、演练开展等工作落实情况。我校决定成立“防灾减灾”和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建立完善应急救援队伍。我校成立处置突发事故应急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情报信息、抢险救援、后勤保障、事故调查、善后处理7个应急救援小组。各应急救援小组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负责联络协调、组织指挥本组成员按照相关应急预案和县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开展工作。各应急小组要针对我校的特点,作好应对各类突发灾害的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一)指挥部: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1、制定应急处置决策;2、调动应急队伍;3、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令;4、组织指挥应急救援行动;5、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6、总结事故应急处置经验教训;7、组织实施演练。 (二)综合协调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1、传达指挥部的指令,协调各应急组的统一行动;2、及时了解掌握和报告事故救援抢险进展情况,当好指挥部参谋。 (三)情报信息组: 组长:

公交安全管理论文公共安全管理论文

公交安全管理论文公共安全管理论文: 城市公交安全管理工作初探 摘要: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快捷、准点的乘车条件是公交行业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以笔者之见,做好公交的安全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安全管理干部队伍建设;(2)加强职工队伍建设;(3)发挥综合力量,强化安全管理;(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安全行车环境。 关键词:城市公交;管理;对策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3-143-02 随着国家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在一个城市的经济建设和市民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地位更为重要。政府和市民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安全服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快捷、准点的乘车条件是公交行业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以笔者之见,做好公交的安全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安全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因为安全管理干部是一线的指挥官,是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者,相当于一个“传感器”,只有通过他们才能把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服务理念传导到每个职工身上。因此,加强路队长的工作责任心,

提高路队长的业务技能,加强车队安全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车队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我司在加强车队管理干部建设中已迈出了新的步伐,出台了新的管理办法,有效的提高管理干部工作能力。作为一名车队安全管理干部,只有自身的综合素质过硬,才能做好车队的各项管理工作。首先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在学习方面,除了不断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创新自己的思维之外,大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小到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技能必须要有深入的了解,有了过硬的政治思想基础和娴熟的业务技能,才能把握好政策性和方向性,才能切实有效的为基层职工服务;二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认识到政府的惠民政策出台后,客流和营收已不在是车队管理干部关注的焦点,加强安全服务管理是车队工作的重点;三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深入实际,全面细致的掌握路队的实际情况,包括车辆状况、职工思想动态和生产经营状况都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对业务不精,责任心不强的职工要重点进行监督和教育;四要关心职工,切实解决职工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增强路队的团队精神;五要具备足够的协调能力。这个协调能力包括外部交通管理、市政等部门的协调和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六要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公正廉明,不“吃、拿、卡、要”职工财物,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并持之以恒,路队的各项管理工作才能有新的突破。

【完整版】公共管理课程论文:政府应急管理的方法与我国的改善措施

政府应急管理的方法与我国的改善措施 摘要:政府应急管理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问题中提出的。突发事件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相当严重,且随着人类的生存繁衍,社会的迅速发展,其爆发频率也不断上升。突发事件的造成因素包括不可抗的自然原因、复杂的社会原因以及决策失误与社会控制机制不健全等。就我国来讲,目前我国社会矛盾尖锐,为突发事件的发生埋下了种子,政府在进行政策改革时随意性大,忽略了政策间的协调配合,相当于为突发事件的滋生浇注灌溉。所以,我国迫切地需要加强政府应急管理,掌握适当的方法与技巧,为国民财富买一份保险,为国民安全投一份保障。 关键词:应急管理、预防体系、保障体系、迅速处理、善后工作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事故应急管理的内涵,包括预防、保障、应对和善后四个阶段。尽管在实际情况中,这些阶段往往是重叠的,但他们中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单独的目标,并且成为下个阶段内容的一部分。 有效应对各类公共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是各级政府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职能。在本文中,我将分流程地介绍政府应急管理的方法以及我国在其中一些方面应做出的改善。 (1)积极构建应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体系 ①增强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 突发事件的发生很多时候是由于民众缺乏防范意识或疏忽大意造成的。在突发事件高发的当下,其突然性、严重性很容易引起民众的恐慌甚至不理性行为,致使突发事件的损失扩大。我国民众的防范意识并不高,很多人认为,突发事件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边,所以我国政府应该在自我重视突发事件的前提下,需要注重提高民众的忧患意识。培养民众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的基本途径有两条,分别为警示和宣传教育。 警示有发布警报和设立警示牌两种方法。警报是由相关部门针对特殊情况而向特殊人群发出的警示信息。作用是使民众注意某种突发事件,而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大多数人没有关注到的是,在其发生的九年前,包括李四光在内的许多科学家就对唐山区域视为地震敏感地带,地震发生前的几个月,马希融、耿庆国等地质工作者更是向地震局下达了多次唐山一代的紧急预报,但均没有得到地震局的重视,地震警报没有下达群众。可以设想,如果当时地震局及时向唐山民众发布警报,损失就可大为削减。 设立警示牌则能有效引起民众的注意,使民众自觉按警示牌的要求行事,有效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警示牌更多地运用在火灾、交通事故的预防中。 前一阵的南方连续大雨造成众多车主被困车中后,网络上流传出了安全锤的正确使用方法;雅安地震之后,网络上又流传出了地震自救正确方法。由此可见,我国民众的安全自救知识欠缺,政府对民众的宣传教育明显不够。政府之所以还需要对民众进行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是因为民众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容易出现两种错误心理,一是漠视忽视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和后果,二是夸大突发事件的可能和后果,过度恐慌,临危先乱。所以,政府要对民众

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

(四)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 29.组织专家对洪涝、地质灾害进行论证,全面开展各类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灾害隐患排查、评估、整改,研判本地区各类自然灾害和安全风险,建立隐患清单,制定防范整改措施和治理规划,实施过程管控和动态监管。 30.推进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应急救援中心建设等工程,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31.建立健全覆盖村社、农户的自然灾害预警预报和联保救援责任制,建立村干部包村到户、村民互助、覆盖所有家庭的监测预警网络,及时发布预警预报和紧急避险信息,将预警救援方法、安全疏散路线和地点宣传到每村每户。 32.加强乡镇(村)应急管理所(室)和信息员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全国、省级、市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落实人员、装备和经费。 33.实施森林草原道路、水源等防灭火基础设施及规划建设,加强森林草原灭火专业队伍建设。 34.严格森林草原防火部门分工责任制,落实森林草原野外生产性用火审批制度,在森林草原防火期和重要时段组织开展督查检查和隐患排查。

35.加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工作,健全预警机制,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和基层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和培训,提升灾害防御能力。 36.建立应急救援和灭火社会联动机制,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多部门跨区域实战演练;建立区域应急救援资源共享、事故应急救援补偿、应急物资储备机制,保证应急救援物资满足应急工作需要。 37.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完成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等系统和消防实战指挥平台和“智慧消防”整体规划项目建设;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全部接入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38.加大各类公路铁路隧道、地下空间、电梯、生产经营活动场所、森林草原的移动通信建设力度,做到有生产经营活动的地点全部覆盖通信网络;按照相关标准要求,配齐配全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通信装备。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论文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论文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论文 加强和创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将以人为本首先以人的生命为本、服务为先首先以保障安全为先的理念贯穿到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理念。立足现实,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从而切实搞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构建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深化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内涵,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着力点。 一、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来说,就是要以加强应急机构和队伍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更加有效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公共安全体系的内在联系随着政府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而日益深化。 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来说,就是要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基础。强化企业应急管理基础是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三、遏制重特大事故,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来说,就是要筑牢科学施救这道最后防线。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为核心,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扎扎实实做好预防工作,力求不出事故,不用救援就是最好的救援;一旦

不可避免地发生事故,则要发挥科学施救的最后一道防线作用,保障被困遇险人员和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避免救援效率低下或者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四、加强和创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必须不断完善和落实相关制度。 1、重视总结实践经验,增强制度指导性。深入研究各类事故的发生规律、防范预警与应急处置对策,提出较为系统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2、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增强制度针对性。善于分析和认真解决事故发生及应急处置中暴露的突出问题,对于反复发生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对于发生的问题要从体制上找原因,及时完善制度坚决防止因应急准备不足或盲目施救等原因造成次生衍生事故。 3、将重点主要放在事故预防和应急准备上,明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职能,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制,逐步改变一些分工不清、责任不明的状况。 五、加强和创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必须不断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包括生产安全事故预防能力、监测预警能力、应急保障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应急恢复能力等综合应急能力,加强应急知识宣传工作,推进应急管理知识和应急技能进机关、进班组、进家庭,加强基层组织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积极开展各类生产

公共安全危机论文 公共安全管理论文

公共安全危机论文公共安全管理论文 论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的媒体应对策略 摘要:近年来,传统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自然、人为灾害交替呈现,国内各种危机的频繁发生使得危机新闻发布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业界在认同危机新闻发布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也不断地提出一些新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高速发展,个人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意识越来越强。突发性事件中,媒体对事件的报道、描述、讨论和传播深深地影响着公众对事件和相关问题的理解与判断。这些都为危机事件中的政府新闻发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公共安全危机;媒体环境;新闻发言人 在公共安全危机事件来临之时,政府危机新闻发布便成为危机管理中关键的一环,在政府、媒体和民众等诸多力量的博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一种新闻发布制度,它的推行和实践对于国家政府的形象传播以及危机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正确引导媒体,在向民众传达及时准确信息的同时进而因势利导,制造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消弭危机创造有利条件,这成为政府危机公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当代中国政府危机公关所面临的媒体环境 当前,已经进入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联合共存的媒体化时代。纸媒、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3G等时时处处充斥于人们的视线。

与此同时,在突发事件中媒体的角色、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极其重大的变化,其信息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整合社会资源功能不断强化。突发事件中,媒体在充分发挥其职能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由于危机传播不同于一般新闻的传播,是在极大时间压力下对不确定状态做出的无章可循的传播。并不能要求媒体在短时间内保持冷静,树立国家大局意识,媒体的“断章取义”、“飞毛腿”、“放大镜”等副作用,很可能在公众恐慌躁动或群情激愤的感染下失去理智,迷失方向,极尽炒作渲染之能事,无形之中与危机的解决背道而驰。 二、危机公关中政府新闻发布的基本原则 每每在突发公共安全危机来临之时,国家政府的形象与声望接受挑战。因此中央领导作出指示:树立科学的新闻观,努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所谓树立科学的新闻观,就是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就是要实事求是,讲真话。千万不要对媒体撒谎。西方的很多政府组织、著名企业其实也是遵循这样的原则,他们称之为Tell the truth讲事实、Tell it first第一个讲、Tell it fast快一点讲、Tell it now现在就讲。我们将他们的共性归纳为:快速及时地讲真话。 同时,对外发布新闻的口径必须高度一致,不能提供互相矛盾的信息;各部门在应对媒体的时候,不能为了明哲保身,把问题推给别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要讲究艺术,做到顾全大局,避免顾此失彼;面对记者的提问,对于不清楚的,可以委婉告知,避免出现“无可奉告”之类的话。

中国应急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31)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度秋季学期期末(2020.2) 《政府应急管理》 主讲教师:周望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中国应急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2、突发事件减缓工具的比较分析 3、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4、预测预警系统的功能分析 5、应急决策的流程分析 6、恢复重建中的重要问题分析 7、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关键问题分析 8、突发事件舆情管理中的重要因素分析 9、社交媒体中的突发事件舆情管理分析 10、政府自媒体应对突发事件分析 11、应急社会动员的多元方式分析 12、政府部门应急协调分析 13、企业参与应急管理分析 14、志愿者参与应急管理分析 15、国外应急管理经验分析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中国应急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摘要】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均属于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其它类别管理一同构成企业管理体系,但在实际的安全生产领域中,两大管理职责交叉关联,使得两大管理活动相互缺位、越位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明确二者责任界限,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之间的协调合作,全面发挥企业的管理效能,保证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协调合作;分析 1导言 在物质生产领域,“应急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置于前所未有的位置,并从行政管理上专门设立一个政府组成部门予以强化,将本涵括它的“安全管理”反被涵括其中,使许多安全同行疑惑不解。一时间众说纷纭,诸如此举是“重事后应急,轻事前预防”,显然是本末倒置,使生产领域难得的安全现状再度陷入“以事故为导向”的误区;甚至为已经形成的、针对生产领域的、有近20年实践检验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能否巩固,以及因这一机制的作用而成效显著的安全生产局面会否被打破而不无担忧。 2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的内在联系 2.1广义的安全管理包含应急管理 广义的“安全管理”,同属于管理学科与安全社会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是政府以及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在内的社会机构为实现各自的安全目标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防控等方面的活动。在安全管理实践中,主要运用安全原理维护安全现状,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分析客观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可能引发的事故,从组织领导、监督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抑制事故扩大。由此可见,广义的安全管理不单是对正常运行的生产生活系统加以维护和保持;还要在其失常(事故发生)时进行处置,投放人力、物力、财力,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后者就是所谓的“应急管理”。 2.2狭义的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交叉 “安全生产管理”侧重于防止事故发生;一旦事故发生,须在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置;在事故平息后,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管理,由“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组成。一是在项目(或称系统)的建设期间,要按照“三同时”原则,将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以确保项目的本质安全。二是项目投产后,即在生产过程中,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均要有风险意识,要结合生产经营特点,从工程技术和教育培训等方面入

公共安全问题研究

河南工程学院考查课 论文 公共安全问题研究 学生姓名:韩军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机电一体化1331班专业课程:安全科学概论 任课教师:段晓萍 2014年12月9日

公共安全问题研究 韩军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摘要:当前,公共安全已成为我国越来越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息息相关,解决公共安全问题迫在眉睫。如何应对社会公共安全问题的挑战,化解我国公共安全危机,从而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本文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公共安全现状对策 公共安全是政府和百姓都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公共安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要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公共安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与措施,人们的生存与生活将难以想象。因而维护公共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安定和发展的大事;是国家实施法律、治国安邦的重要职能;是加强公共管理、建设强大国家的一项系统工程。 公共安全问题始终与人类社会共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物品生活的同时,越来越关注生存质量。“公共安全问题”涉及到社会一切领域,是社会公众及各行各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打造平安生活、提升生活品质”已成为社会公众的共同呼声。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公共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社会公众安全生存的一个重大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找到控制公共安全的切实有效办法。 我国正处于人均GDP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这是社会必将经历的转型时期也是一个事故灾难频发的时期,因此关于公共安全事件管理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6年1月8日,我国又颁布了《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已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政府应急管理的八项指导原则

https://www.360docs.net/doc/8e1903425.html,专业的论文在线写作平台 政府应急管理的八项指导原则 政府应急管理是政府针对突发危机事件的管理,其宗旨是通过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预警能力和救治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迅速恢复社会稳定,将突发危机事件带来的危害尽量降低到最小程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政府应急管理至今仍然处于迅速发展之中,还远没有达到成熟和定型的程度,而现代社会一日千里的发展也对政府应急管理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所以,我们在这里仅仅能够根据行政管理学的一般规律和目前总结出的一些经验,对其指导原则做如下的理论概括。(一)“贵在预防”原则政府应急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要将紧急事件可能对于社会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保障政府系统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的稳定。所以应急管理理论的出发点就是“居安思危”,也就是说,不是等到危机发生后,再开始被动地反应,而是要在危机仍然在孕育和萌芽的时期,就能够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研究,防微杜渐,早早做好各种防范的准备,这样才能在真正危机来临时不至于惊慌失措。国外研究表明,危机困扰的时间,平均历时8周半,没有应变计划的危机,要比有应变计划的危机长2.5倍,也就是21.25周。危机后遗症的波及时间,平均为8周,没有应变计划的危机,也比有应变计划的危机长2.5倍,达20周。由此可以看出,对危机作了预防的组织遭受的损失相对较小。做好应急管理的预防工作主要有以下四种途径:1.制定好科学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就是在平时就假设好会出现的紧急状态,并事先指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例如北京市水利局在2000年制定了《北京市水资源紧急状态应急预案》,指出在遇到两年或三年的枯水期,采取什么措施保障北京市区供

防汛减灾汇报

汉阴县城关一小 防汛减灾“生命与安全”主题教育月活动汇报 根据《汉阴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汉阴县中小学防汛减灾“生命与安全”主题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汉教体字【2012】109号文件要求,我校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结合本校实际,加强领导,落实措施,以“生命与安全”主题教育月为契机,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从而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机构,落实职责。 学校根据汉阴县教体局的安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防汛减灾“生命与安全”主题教育月活动方案。学校成立以赵军校长为组长、分管安全副校长张汉江、支部书记王祖奎为副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的安全教育月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校防汛减灾的组织协调工作,从组织上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制定方案,强化管理。 1、为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讯情灾情,高效有序地组织防灾救灾工作,确保我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汉阴县城关一小防汛应急预案》,形成了一套简易可操作性强的方案。一旦发生灾情,全校可作出迅速救援反应,将师生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责任制。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加强广大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实行分工负责,层层落实,将任务落实到人。 三、加大宣传,增强意识。 1、在2012年4月9日的升旗仪式上,学校举行了“生命与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月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赵校长进行了《珍爱生命防灾自救》的主题讲话,使全校师生进一步提高了防汛减灾意识。 2、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国旗下讲话、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宣传栏,同时利用学校门口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普及防灾知识,关爱人类生命!”、“防灾减灾从我做起”、“学习防灾减灾常识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技能”等安全教育知识。通过加大宣传,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四、开展活动,提升能力。 1、充分利用班队会组织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第八周召开了“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主题队会,提升了小学生防灾避险自救安全意识。 2、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紧急疏散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和互救基本 能力。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和伤害防范中的薄弱环节与对策研究.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5期. [2].浅谈健全完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迫切性. 《科学之友》.2010年21期.踪雪莲. [3].浅析初中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新课程·中学》.2016年3期.魏春华. [4].从桑枣奇迹所想到的——对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思考. 《长治学院学报》.2008年6期.马爱兵. [5].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年10期.李端. [6].体验式安全教育必要性初探. 《青年时代》.2016年6期.李茂平. [7].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年6期. [8].试谈小学青春期性安全教育. 《小学教学参考》.2013年33期.项芳梅. [9].中小学生交通法规教育进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19期.付祥丽. [10].中小学安全工作现状及对策. 《贵州教育》.2007年16期.付刚. 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校园安全教育研究.被引次数:25 作者:易丹.教育学原理西南大学2009(学位年度) [2].中小学安全教育机制研究.被引次数:16 作者:陈慧萍.教育经济与管理湖南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 [3].海口市中小学安全教育调查研究. 作者:王丽芳.教育学原理海南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

[4]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实施与效果研究——基于政策分析的视角. 作者:赵志红.教育经济与管理北京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 [5].中小学安全教育现状与问题研究——以J区中小学为例.被引次数:1 作者:王玉政.教育学;教育政策学南京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6].体育视域下的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作者:梁佳麒.体育教学郑州大学2015(学位年度) [7].山东省义务教育阶段校园安全教育调查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王春萌.教育经济与管理曲阜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 [8].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对策.被引次数:1 作者:贾俊如.教育管理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9].转型期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研究.被引次数:12 作者:侯莹莹.公共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南京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10].深圳市中小学安全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程锦廷.公共管理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学位年度) 三、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和伤害防范中的薄弱环节与对策研究. 白莉.曹士云,2009第五届亚洲安全社区会议 [2]我国公共安全教育实训功能及项目设计研究. 刘英学.肖宝家,2012第二十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2年学术年会 [3]能力取向的公共安全教育模式探索以上海L学校毒品预防教育为例. 彭善民,2008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公共安全管理分论坛 [4]深圳市中小学生步行者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研究. 周丽.周国宏.董国营.袁碧涛,2009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世界公共卫生联盟第一届西太区公共卫生大会、全球华人公共卫生协会第五届年会 [5]上海市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环境对学生观看舒适度及视疲劳的影响. 杨玉娟.欧阳芳.尤小芳.谭晖.汪玲.王震维.李加,2014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

城市公共安全论文

城市公共安全 郑珂物理工程系广电编2班 引言:城市公共安全是一个涉及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保障城市公共 安全,要首先从立法上给予保证,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完 善的城市安全体系和应急机制,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城市的安全系 统,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确保城市公共安全。 关键词:城市公共安全存在问题维护 1 城市公共安全的内涵 1.1 城市工业危险源带来的风险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与此相关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威胁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如工业原材料因其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容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储罐区、油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等疏于管理引发重大事故。 1.2 城市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存在的风险 城市的基本特点就是高密度的人口聚集形式以及高频率的人员流动,而公共场所作为人群聚集的地方,更是隐含了众多的安全隐患。商场、超市、车站码头、公园、旅游景区等人员聚集场所,都不同程度存在各类安全隐患,例如:安全设施陈旧、通道不畅、安全标识不清等。近年来事故频发,使得密集人群的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1.3 城市公共设施 城市是人们生活、生产以及商业活动的中心,功能多样,结构复杂,特别是对水、电、气、油、信息、交通等资源的高度依赖性,因而也使遍布城市地下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煤气、天然气管网和电信、电力、网络管线系统显得特别脆弱,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威胁到城市的公共安全。 2 城市公共安全的特点 2.1 涉及范围广,破坏性强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城市公共安全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旦出现问题 就会牵涉到各方利益,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后果往往随着危机的恶化而加剧,单体的突发事件极易被放大为群体的社会危机,造成巨大的损失。 2.2 风险的不确定性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论文发表.doc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论文发表 xx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能够充分的支持国家实现发展生产的目标。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论文,仅供参考!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论文篇一浅谈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摘要: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预先制定的事故应急方案、是事故状态下采取紧急行动和救援措施的基本依据,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水害应急预案管理一、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预先制定的事故应急方案、是事故状态下采取紧急行动和救援措施的基本依据,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首先我们应该清楚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明确了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它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影响和后果严重程度,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的各个方面所预先作出的详细安排,是开展及时、有序和有效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行动指南。二、煤矿监理应急救援预案的必要性在任何工作活动中都有可能发生事故,尤其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巨大能量和有害物质,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往往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特别是居于高风险行业之首的煤矿行业,生产条件十分差,工作场所又处于不断变化和移动之中,不安全因素多,

容易发生事故。虽然,近几年我国煤炭行业总体安全形势趋向转好,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呈递减趋势,但事故发生总数和死亡人数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相距甚远,2009年发生事故总数1616起,死亡人数2631人;2010年发生事故总数共计1403起,死亡人数2433人;2011年发生事故总数共计1201起,死亡人数1973人。最新工业化国家统计数据表明,有效的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可以将事故损失减低到无应急预案体系的6%,由于煤炭行业危险的绝对性和事故存在的长期性,当事故不可能避免、实现本质安全的时候,监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抵御事故或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甚至是唯一手段。因此,煤矿行业必须明确应急救援预案是实施事故发生时进行紧急行动。采取救援措施的基本依据,这对于安全生产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次以新田煤矿水害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及总结为例。三、新田煤矿水害应急救援演练方案一、演练项目:1401运输顺槽300m处发生突水事故演练。二、演练内容:灾害通知、灾害紧急避险指挥、灾害应急处置。三、演练目的:在1401综采工作面发生老塘突水的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离受水害影响区域的所有人员,做好水害的防灾避灾和抢险救灾工作。四、参加演练的单位、人员矿领导:艾克中王浣尘刘威吴江侍亮刘景新朱世殊各专业副总:刘黎徐锟陈西华陈方何景开闫立伟王国文救援单位:永贵公司救护大队队长救护队员各部室、区队负责人:谭岚峰姜杰张亚光王权陈洪友王红军李朝辉李永生郭红旗刘旭卢永生徐卿姜石平调度室安

城市规划论文: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建议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建议 城市公共安全是指城市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包括城市生活中人们生产、生活、生存范围内诸多方面的安全,它既是城市及其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需要的满足, 也是城市依法进行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以及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良好内部秩序和外部环境的保证, 它反映了 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经济状况和资源供给等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对于城市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安全管理的现状问题 1.现行城市公共安全系统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如管理体制不尽完善,缺乏一个综合常设的权威机构。应急指挥与日常管理工作薄弱,覆盖城市各方面的联动机制未能形成,而临时性的战时指挥机构由于基础工作薄弱、经验缺乏、准备不足,致使应急管理的政令不畅,决策指令难以及时到位;部门之间相互掣肘,缺乏协调配合,不同部门和单位自成体系,职能分工不明确,重复建设,自选标准,不仅造成公共安全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大大降低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并导致衍生灾害的发生;科技手段较为落后,公共安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仍未建成,数据库建设较为落后,未能形成全面覆盖的信息管理技术平台和紧急救护网,缺乏系统和长期规划,缺乏物资储备和资金保障机制。防灾技术、设备、物资和力量处于相互

分隔的状态,救援能力严重不足;非工程建设问题薄弱,立法不健全,全民安全意识薄弱,社会心理防御能力明显不足,保险意识薄弱,管理手段单一,基本停留在以政府为主的行政管理层次上,各种民间的非政府组织、社会救援机构、慈善捐助机构建设工作十分薄弱。 2.城市基础运行系统较为脆弱,公共安全基础建设较为落后。 一方面,由道路、通讯、水、电、热、气等六大系统组成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系统是城市运行的生命,其运行状况往往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安全状态。而近年来大规模、大面积的城市建设,对城市基础设施网络系统的运行构成极大的威胁,增加了更多的安全隐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易燃、易爆、危险品也越来越多地进人家庭,使基础设施网络系统的运行处在一个十分脆弱的环境中。另一方面,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却较为薄弱,重点工程防灾标准低、防护系统薄弱,缺乏全面系统的公共安全工程规划,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的工程项目相互之间不匹配,综合监测预测能力不强,预警及通信网络系统不健全、不统一,技术基础薄弱和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尤其是在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反应、洪涝灾害和火灾防治等方面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研究。 3.安全规划战略缺失 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应该是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构建等基础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制定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应该将公共安全建设战略融入其中,并且还应占据基础性的重要位置。但由于

提高我国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思考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6期讲堂辑要 收稿日期:2016—11—08 作者简介:邵萍英,合肥市委党校公共管理与法学教研室副教授。 [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突发事件高发期, 各类突发事件频繁爆发,已严重威胁着社会公共安全,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 项重要课题,也是考验我党执政能力的一项艰巨任务。为此,政府需要针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关键词]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应急产业 提高我国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思考 邵萍英 (合肥市委党校, 安徽合肥230031)一、应急管理的含义及重要性 应急管理主要是针对突发事件进行的管理。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事件应对法将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所谓应急管理就是针对各类突发事件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到事后恢复与重建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当前我国已进入突发事件高发、 频发、并发时期,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三期叠加”阶段,即“增长速度换挡期、 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1] 社会各种矛盾日益凸显, 公共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党和政府治理国家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各种常态和非常态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系列重特大突发 事件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给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也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际声誉带来巨大影响。因此,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考验我党执政能力的一项艰巨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的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自觉把维护公共安全放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来认识,扎实做好公共安全工作,努力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编织全方位、 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规划了未 来中国五年的发展蓝图,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首次提出安全发展观的理念。指出:“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 实行55

学校防汛减灾应急预案.docx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遵循“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方针,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早部署、争主动”,以保障师生安全和减轻财产损失为目标,按照统一指挥、高效应对的原则,组织开展防汛救灾工作,确保学校安全度汛。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 组长:朱小平 副组长:申镜玉 成员:雷满成、高开太、马宝琛、雷鸣、高玉明、雷丽杰 (二)领导小组职责 1、全面负责防汛抗洪的组织、筹划工作;加强对防汛抗洪工作的研究与部署,制定完善应急预案,落实各项措施。 2、指导健全防汛抗洪组织机构,分层级建立防汛抗洪管理体系;督促并监督预案贯彻执行。 3、负责汛前检查,组织学校做好预防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4、全面掌握汛情、灾情和学校防汛抗洪工作基本情况,重要信息要在第一时间上传下达,保证信息渠道畅通。 5、积极筹集防汛抗洪物资,强化管理,始终保持良好备战状态。 6、部署和指挥实施防汛救灾行动。 7、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学校的防汛和抢险工作。 8、检查督促学校做好信息上报、后勤保障以及灾后恢复教育教学秩序等工作,严防灾后发生疫情。 三、防汛措施 (一)准备期间 1、修订完善本校防洪防汛应急预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备足物资,密切注意汛情通告。并广泛开展防汛抗洪中的自救和互救演练,切实提高广大师生防汛逃生的基本技能。 2、做好思想准备工作,接到上级指示或通知后,领导小组要立即进

入临战状态,启动防洪防汛应急预案,随时准备部署、执行防汛抗洪任务。 3、加强检查和防范工作,对校舍墙体、屋面、门窗、电气,以及围墙等进行定期安全检查,保持校园道路、排水设施畅通,发现问题和隐患,要及时整改,坚决封闭学校危房,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4、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物品的.管理,加强对食堂、门卫、财会、电教室、仪器设备等重要场所的防护,保证防汛抗洪的顺利进行。 5、要通过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汛期安全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知道汛期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 6、要加强各类值班值勤工作,保持通讯畅通,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全力维护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 7、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要的防汛救灾物资。 (二)预警期间 1、当降雨量较大或气象等有关部门发布暴雨预警后,领导小组及负责人必须临阵待命,及时通知防汛信息,通报风情、水情、雨情。要坚持24小时值班,做好防汛值班记录,必要时,集结好抢险队伍,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灾情,及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2、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切实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 3、学校主要负责人要坚守岗位,检查落实防洪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低洼易涝、紧靠山体学校更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4、预警期间,通知校内建筑工地立即停工,并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加固在建工地的脚手架、升降机及建筑物上的模板,确保施工工地安全。 (三)救灾期间 1、发生洪涝灾害后,防汛领导小组要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进行部署,形成指挥体系,各部门和有关人员要按各自的职责进入指挥岗位。 2、当遇到暴风雨袭击时,学校防汛领导小组要迅速组织人员检查,疏通排水;要组织专门力量,对学校易倒塌、易滑坡、易积水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报告灾情;迅速关闭、切断输电线路(除应急照明系统外)和各种明火,防止洪水后滋生其他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