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层结构统一技术条件与措施

小高层结构统一技术条件与措施
小高层结构统一技术条件与措施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短肢剪力墙结构小高层住宅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条件与措施

版本号:01

建设单位.

工程名称.

子项名称.

设计编号.

工程号码.

编制日期:年月日

审核日期:年月日

一.概述

本措施适用于10~13层(含10层、13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带有一层地下室(非人防设计),结构体系采用短肢剪力墙–一般剪力墙(不得采用纯短肢剪力墙)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小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不包括带转换层结构和多塔楼结构。

二.安全等级

1.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0);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3.建筑桩基安全等级为二级;

4.工程建筑防火等级:地面以上部分为二级,地下室为一级;

5.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6.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B级。

三.结构抗震设防要求(根据各工程具体情况进行填写)

1.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组,场地类别为类,设计基本地

震加速度值;

2. 抗震设防类别为类;

四.设计依据

1.本工程设计使用的规范、规程和标准: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8)《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 (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 (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12)《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 (1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2.主要参考资料

(1)《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

(2)《建筑抗震设计手册》(第二版)

3.标准图、通用图集

(1)《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度)》苏G9202 (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 (3)《KP1型承重多孔砖及KM1型非承重空心砖砌体节点详图集》苏J9201 (4)《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苏G03-2002

(5)《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苏G9803

4.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试桩报告

五.上部结构方案与结构体系

1.防震缝的设置:根据各工程情况而定。

2.小高层住宅宜采用以短肢剪力墙(自振周期宜0.05n~0.10n,n为结构计算层数)为主,部分加一般剪力墙的结构体系。短肢剪力墙肢长一般按不小于5倍墙厚控制,尽量避免异形柱和一字形墙。

剪力墙布置原则为:

(1)剪力墙布置应尽量规整、均匀、对称,且贯通全高,使建筑物具备合理的双向刚度;并尽可能使结构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重合,以减少扭转。

(2)控制结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1/1000。

(3)剪力墙的竖向布置应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刚度突变,楼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和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4)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

(5)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当不能判断时,可控制第一振型下一般剪力墙底部地

震剪力不应小于总剪力的50%。

(6)应尽量控制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不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当不能控制在1.2倍以内时不应

超过1.5倍,且此时空间计算模型应计及双向扭转影响。

(7)房间内不出现凸角,剪力墙的门窗洞宜上、下对齐。

(8)长墙应通过设置结构洞分成联肢墙以改善结构整体刚度并使刚度合理分布,不宜出现单肢短肢剪力墙。

(9)剪力墙的连梁上不应布置楼面主梁,否则应采取可靠的构造加强措施;

(10)剪力墙二侧楼板不宜同时开大洞。

3.剪力墙抗震等级

(1)主体结构剪力墙抗震等级按下表取用:

体结构剪力墙相同。

(3)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取与主楼相同的抗震等级。

4.结构重要构造原则与措施

(1)需设防震缝的建筑,缝宽度按下表取用:

a.地下室顶板厚≥160mm;

b.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顶板应采用梁板结构,楼板厚度≥

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0.3%(HRB400,HRB335级钢筋);

c.一般楼层现浇楼板厚度≥100mm;

d.顶层楼板厚度≥120mm,双层双向配筋;

e.楼面凹入或开洞尺寸不宜大于楼面宽度的一半。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

过楼面面积的30%。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楼板的净宽度不应小于2m,否则按JGJ3-2002中第4.3.8条采取构造措施予以加强。

(4)剪力墙的厚度:外围墙≥240mm

内隔墙≥200mm

(5)短肢剪力墙截面的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

底部加强部位不宜小于1.2%,其他部位不宜小于1.0%,

配筋不应小于:

二、三级抗震设计时≥0.25%,四级抗震设计时≥0.20%,配筋不应小

于:

筋率不应小于0.3%;跨高比≥5时,宜按框架梁设计构造。

(8)框架梁/剪力墙连梁上部纵筋一般贯通2根,当梁宽≥350mm时,不足4根贯通筋时补架立筋2φ14;当梁宽为300mm、纵筋多于4根

时,中间应加单肢拉筋。

(9)连梁垂直支于240、200厚剪力墙上时,支座钢筋水平段锚固按0.35l aE 控制,同时末端应带135°弯钩或其他机械锚固措施。(即支座宽240

时,二级抗震等级负筋≤Φ16,三、四级抗震等级负筋≤Φ18;支

座宽200时,负筋≤Φ14)

(10)梁每边抗扭纵筋按相应边长占周长的比例进行分配(梁高≤300mm 时,梁两侧可不参与分配);

(11)梁腹板高≥450mm时,需设侧向纵向构造钢筋(腰筋),构造设置时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

面面积不小于腹板截面面积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

抗扭计算需要时不受此限(指h w<450mm也可设)。

(12)横向附加筋优先选用箍筋,不够时可结合采用吊筋。

(13)框架梁/剪力墙连梁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率:

2.5%且ξ–ξ?≤0.35 f c/ f y

纵向受拉钢筋和箍筋最小配筋率

t y

非框架梁箍筋最小面积配箍率:0.24f t/f yv

弯剪扭受力时,箍筋最小面积配箍率:0.28f t/f yv

(14)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为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包括地下室在内为三层)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

(15)楼板在楼层大阳角处附加45°板角筋,8Φ10@100,L=1500,锚入周边梁柱中不小于L aE。

(16)整个结构不允许在四个角部均设转角窗;在设转角窗的房间,楼板厚度取150mm,并加设斜暗梁(宽500mm且满足框架梁的构造

要求),同时剪力墙端柱配筋适当加强(ρ≈1.2%)。

a.不宜在设转角窗部位同时设短肢剪力墙。如设置为短肢剪力墙,其厚

度应≥300mm;

b.转角窗两侧均应按悬挑梁设计和构造,各自独立工作,并伸入剪力墙

内长度至少为悬挑长度的1.5倍,有条件时应贯通剪力墙。

(17)一般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按JGJ3-2002第7.2.16条及第7.2.17条执行。其配筋要求按下表:(约束边缘构件

设置范围为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

c

(18)地下室外墙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按GB50108-2001规定执行,迎水

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取50mm。外加Φ6@150双向钢筋网片(可采用

冷轧带肋钢筋),此时裂缝验算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30mm。

(19)地下室抗浮计算时应按设计水位取值,当无设计水位时可取最

高洪水位作为偶然作用。

(20)受弯构件、受拉构件需作裂缝宽度验算,一般构件裂缝宽度不

超过0.30mm,地下室底板、侧板与土壤接触面裂缝宽度不超过

0.20mm。

(21)控制剪重比不小于:六度时0.8%、七度时按JGJ3-2002中表3.3.13

取值;振型有效质量系数不小于90%;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

期T 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不大于0.9;结构整体稳定

应满足JGJ3-2002第5.4.4条的要求。

(22)尽量避免剪力墙平面外的弯距。楼面梁不宜单侧垂直搁置于一

字形短肢剪力墙上。当剪力墙墙肢与其平面外方向的楼面梁连接时

(特别是端山墙剪力墙),按规范JGJ3-2002中7.1.7条采取措施。

六.上部结构计算方法

1.主要计算方法与计算程序:

结构的内力与位移可按弹性方法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建筑结构CAD系列软件进行整体电算(以SATWE高层版或PMSAP为主)。

2.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SRSS+考虑质量偶然偏心(规则结构)

□CQC+考虑质量偶然偏心(不规则结构)

□CQC+考虑双向地震作用扭转效应(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结构)3.对于两个方向均为3

h w/b w≤3时,在计算时按柱单元输入,箍筋沿墙肢全高加密。

4.结构构件设计的各种参数或标准:

采用SATWE程序计算时各构件的主要参数:

A.梁的刚度增大系数1.0(按全楼弹性楼板考虑时);

1.5(按刚性楼板考虑时);

B.梁端弯距调幅系数0.9;

C.梁跨中弯矩增大系数1. 1;

D.连梁刚度折减系数0.70;(非连梁(跨高比≥5)及支承楼面主梁的连梁刚度

不应折减)

E.梁扭矩折减系数0.4~0.7;(无楼板相连的梁折减系数应放大或不折减)

F.柱、墙活荷载不折减;

G.传给基础的活荷载按规范折减;

H.回填土对地下室的约束取为3;

I.考虑模拟施工加载2;

J.地震作用振型组合数取不少于9个(分塔时不少于(9X塔数)个);当考虑扭转耦联时,振型数不应小于15个。同时振型数应保证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

总质量的90%。

K.考虑梁、柱、混凝土墙的粉刷重量,混凝土容重取26KN/m2;

L.活荷质量折减系数取0.5;

M.风荷载信息中的结构基本周期T1宜按实际计算结果填写;

N.周期折减系数取0.85;

O.结构的阻尼比取5%;

P.考虑P-Δ效应,但满足JGJ3-2002第5.4.1条时不考虑;

Q.梁箍筋加密区间距按100mm输入,柱按100mm输入,墙水平筋按150mm 输入;

R.梁柱重叠部分作为刚域计算;

S.一般情况下楼板按刚性楼板计算,仅楼面大开洞的楼层按弹性楼板计算;

T.设防震缝的结构整体计算时应分塔,此时风荷载应按实际输入;另外再应进行单塔计算;

U.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宜采用“总刚计算方法”。

七.地基基础

根据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决定。

八.荷载

1.活载

计算地下室侧壁时,室外活载取10.0 kN/m2。

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类别风载群体效应干扰系数基本雪载

2.恒载(仅供参考)

●地下室水泥地面:

20厚1:2水泥砂浆面层压实抹光20×0.02=0.4

60厚C15混凝土25×0.06=1.5

钢筋混凝土底板(h厚) 25×h

●楼面(卫生间、开放式阳台):

面层(考虑住户装修,另加)0.7

20厚1:2水泥细砂浆找平20×0.02=0.4

钢筋混凝土底板(h厚) 25×h

吊顶/粉底0.35

●楼面(客厅、餐厅、卧室、封阳台、厨房、储藏室):

面层(客厅除外)0.7

面层(仅用于客厅) 1.2

钢筋混凝土底板(h厚) 25×h

吊顶/粉底0.35

●楼面(公共楼梯间):

地砖面层(客厅除外)0.7

钢筋混凝土底板(h厚) 25×h

吊顶/粉底0.35

●不上人屋面(楼梯、电梯间屋面):

30厚C20混凝土25×0.03=0.75

挤塑保温板25厚0.125

高分子防水卷材0.35

细石混凝土找坡层(2%)25×0.5×0.02×L

钢筋混凝土底板(h厚) 25×h

吊顶/粉底0.35

●檐沟:

1:2水泥砂浆20×0.01=0.2

钢筋混凝土底板(h厚) 25×h

●上人屋面(屋面露台):

40厚C20混凝土 1.0

挤塑保温板25厚0.125

高分子卷材一层0.35

细石混凝土找坡层(2%)25×0.5×0.02×L

钢筋混凝土底板(h厚) 25×h

吊顶/粉底0.35

●地下室顶板考虑施工堆载,活荷载取q k=8kN/m2。室外地面堆载

10kN/m2。

九.结构材料

1.混凝土:C25,C30,C35 垫层C15

地下室侧板、底板设计抗渗等级:0.8MPa

2.钢筋:

φ—HPB235级钢筋fy=210N/mm2

φ—HRB335级钢筋fy=300N/mm2

φ—HRB400级钢筋fy=360N/mm2

3.砌体:

±0.000以下:MU15标准粘土砖,M7.5水泥砂浆

±0.000以上:外墙:MU10 KP1型多孔砖或MU5 KM1型空心砖,M5混合砂浆

一层及以上内墙:MU5 KM1型空心砖(容重1200kg/m3);M5混

合砂浆;

4.钢板、型钢:Q235—B,

5.焊条:E43XX系列(用于Q235钢,HPB235级钢筋)

E50XX系列(用于HRB335、HRB400级钢筋,Q345钢)

十.与工种间图面标准关系

1.结构施工图均标结构标高,建筑面层除屋面不扣以外,均扣30mm,卫生间扣80mm。(地下室底板也扣)

2.设备管道一律不得竖向穿梁。

3.尺寸超过300×300 (或φ300)的洞均应在图纸中画出,标明位置、大小。

十一.环境类别

一类:室内正常环境

二a类: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保护层最小厚度:一类:板:15mm,梁:25mm,柱:30mm

二a类:(包括雨蓬、阳台、屋面女儿墙、基础)

板:20mm,梁:30mm,柱:30mm,基础:40mm(有垫层)

地下室底板、墙板与土壤接触一侧:50mm。

人防统一技术措施

人防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一、基本信息: 1. 本工程地下室分为X个相互独立的防护单元,均为6级人防二等人员掩蔽所。 2. 抗震等级 2.1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确定建筑物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的设防烈度。注意地震作用力、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的区别。 与主楼相连的相关范围内抗震等级随主楼,设缝分开时,其抗震等级根据《抗规》设定;人防工程的抗震设等级不应小于三级。 3. 计算参数 采用2010版PKPM计算时计算参数: 3.1 计算程序:PKPM2010,注意应正确输入楼板厚度,楼板荷载应勾选“自动计算现浇楼板自重”。 3.2 恒活荷载计算信息为模拟施工加载3 3.3 位移比计算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3.4 配筋计算时不应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3.5 楼板开洞较大及弱连接楼板,其楼板应采用弹性膜或弹性板计算,考虑楼板的面内变形。 3.6 嵌固部位:主楼与车库相连的结构嵌固部位为车库顶。主楼与商业相连存在错层时,计算嵌固部位取基础顶,但±0.000楼板仍按照嵌固部位的要求设计。 3.7 风荷载:注意当平面形状非矩形时,风载体形系数调整;并应注意体型系数是否正确。当建筑总高度超过60米时属于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3.8 地震信息:考虑偶然偏心;本工程剪力墙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取0.95。考虑偶然偏心下,其位移比应控制不大于1.20,如果大于1.20时,偶然偏心与双向地震作用应同时考虑;当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角大于15 (度)时,需增加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将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角填到相应的角度中。 3.9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应增加相应方向的地震作用计算。

建筑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建筑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工程编排: 一、文件管理、分门别类,文件夹: 1、2014——项目名称——收甲方、发甲方、方案、施工图 2、收甲方——几月几号,甲方发的什么文件(例:06、30-会议纪要或06、30-电梯样本)——收到文件(如若就是纸质文件,要自己保存好,能扫描的扫面成图像保存) 3、发甲方——几月几号,发甲方内容(例:06、30-1-8#楼面积或06、30-车库方案)——发送文件 4、方案——第几次汇报——cad、su、ps、jpg——几月几号,修改内容——文件(例:06、30-8#或06、30-车库) 5、施工图——几号楼——几月几号,修改内容——cad文件(例:0 6、30-08#或06、30-车库) 6、施工图——收其她专业——暖、电、水、结构——几月几号,传图原因(例:06、30-第一次条件)——cad文件 7、施工图——发她专业——暖、电、水、结构——几月几号,传图原因(例:06、30-第一次过图)——cad文件 绘图标准 一、图层 绘图时,图层颜色、线性及线宽设置详见下表,附cad。(绘图时所用颜色不可以就是暗色系) 1、平面: 绘图内容图层名称图层色号线宽线型填充备注 轴线DOTE 1(红) 0、09 点划线(DOTE) 墙WALL 2(黄) 0、4 直线 (Continuous) 结构柱COLUMN 9(灰) 0、4 直线 (Continuous) 墙体保温及装修线SURFACE 6 0、13 直线 (Continuous) 平面图 剪力墙填充HA TCH 150 0、05 斜线 (ANST31) 填充比例 1:60 单元详图剪力墙填充HA TCH 150 0、05 钢筋混凝土填充比例 1:40 墙身填充HA TCH 150 0、05 钢筋混凝土填充比例 1:20 门窗WINDOW 4 0、13 楼梯STAIR 4 0、13 洁具、风道、 排气道、楼板 开洞、空调、 空调洞 LVTRY 161 0、05 家具FURN 33 0、05 除打印单元 打样时均隐 藏 栏杆栏杆69 0、09 建筑轮廓线(面积计算) AREA 231 60 直线 (Continuous) 图层设置 打印隐藏 散水、屋面排 水、雨水管 排水 4 0、13

天津华远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_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剖析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计算参数篇 一、设计依据和设计要求: 1.本工程主要采用以下现行规范: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 2.自然条件:(项目地址:沈阳新民市) 基本风压值:0.55kN/㎡ 地面粗糙度:B类 建筑高度超过60m时,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1.1 体型系数:1.4 基本雪压值:0.50kN/㎡ 地震基本烈度:6度(低于80米按非抗震)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见地质勘察报告 3.设计要求: 3.1 结构形式:见表一 3.2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 3.3 抗震设防烈度:6度(低于80米按非抗震) 3.4 抗震措施:6度(低于80米按非抗震)

3.5 抗震等级:见表一 3.6 基础设计等级:甲级 表一 二、荷载取值: 见设计篇及荷载计算书。 三、程序计算系数取值: 1.总信息:

1.1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此夹角预算时取0,最终与WMASS.OUT中的方 向角差值不大于15°; 1.2 混凝土容重:考虑梁柱墙的外粉刷,一般取26; 1.3 裙房层数:按实; 1.4 嵌固端层数:地下室范围内建筑物暂定为地下室负一层底板,地下室范围外取基础顶。 1.4 转换层所在层号:本工程无转换层; 1.5 地下室层数:按实; 1.6 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视墙体长度而定,一般取最小值1m。 1.7 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仅计算位移比时选择此项,其它结构分 析、设计均不选。 1.8 结构材料信息:钢筋混凝土结构;

01-结构施工图设计统一技术规定v13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规定v13 为保证结构施工图设计质量,加快工程设计进度,减少设计过程中出现设计反复改动的返工现象,特此制定结构设计统一技术规定。本技术规定是以国家标准、规范、规定为基础,结合以往工程项目的设计实践经验,对设计过程中一般要求和习惯做法进行必要的明确、补充和完善。 1.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 1.1结构设计应遵循安全、合理、经济、先进的原则并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设计时 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并和同类结构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优化结构设计。 1.2结构方案应合理优化,设计应兼顾质量和成本,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力求节 约,坚持成本最优原则。构件尺寸及配筋若不是计算和概念设计需要,应取最小值。 1.3结构设计须在方案设计阶段积极参和,并进行结构初步试算,综合考虑安全、合 理、经济、先进等因素,对建筑方案提出专业意见和建议,为后续设计的顺利进 行提供保证。 1.4重视结构的选型,经过方案优化选用抗地震作用及抗风力性能好的结构体系和结 构布置方案,应使选用的结构体系受力明确、传力简捷。应选取经济合理的结构 方案,尽量避免不利的结构体系。学校、幼儿园的设计时应特别注意抗震等级的 选取。 1.5结构形式尽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有特殊要求或需要而采用钢结构时,应坚 持节省成本的原则,全面考虑结构方案、选材用材、节点设计、施工便捷等方面 的因素进行设计。 1.6结构构造设计必须从概念设计入手,加强连接,保证结构有良好的整体性和延性、 足够的强度和适当的刚度。 1.7必须选择合适的计算假定、计算简图、计算方法及计算程序,对于重要的高层结 构、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应至少用两个不同的力学模型的结构分析程序进行计 算,分析比较,并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确认其可靠性,保证结构的安 全。 1.8结构设计计算程序计算输入参数可详《结构设计计算参数的统一规定PKPM201 2.8 版本》。

碧桂园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标准

碧桂园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标准 一.总则 一.【目的】 1.为更有效的加强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工程造价,加强图纸审查,明确及强调我司的相关技术要求; 2.本技术要求在满足国家设计规和地方相关设计规程的前提下,以保障实现结构设计最优、经济利益最大为工作目标; 3.对设计中的有关做法及常见问题进行必要的统一与明确; 4.总结项目开发的经验,指导设计更加合理; 二.【适用的围】 1.本系列产品适用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二级城市:如、、南海、番禺、等城市。 2.本技术要求仅对集团住宅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对于国家设计规及省、市的地方标准已有的要求本技术要求不再列出,设计时应遵循国家、省、市有关住宅建设方面的政策、法规、规、标准。 3.在执行本技术要求时,应考虑住宅所在地区政策、法规要求,当地习惯做法及审图单位意见等,灵活掌握。对和本技术要求不一致或相矛盾之处或有改善建议,请报设计中心备案。【实施日期】2013.11.25 二、结构原则 1.1.本指引是遵照现行相关标准、规、规程,并参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图等编制的。 1.2.本指引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抗震设计的钢筋砼结构。 1.3.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重概念设计,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加强构造措施。 1.4.结构计算是结构设计的基础,计算结果是结构设计的依据,“需要设计的结构构件、节点”必须进行计算,且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保证计算假定、计算简图、计算方法及计算程序符合实际的受力情况。对于受力复杂的结构构件、节点,应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进行分析、计算。 1.5.施工图设计时,均应执行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现行版)”要求,各阶段设计尚要考虑设计指导书的有关技术要求。 1.6.应参与分项工程验收项目。 1.7.施工图的钢筋实际测算重量不允许超过计算书配筋重量的10%。 1.8.对本指导书中相关条文如有不同意见,应提前与我方沟通。 1.9.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单方含量应控制在设计合同指标围。 三、结构设计过程中应沟通的事宜及设计应提交的资料 2.1前期设计必须把结构方案向我司汇报,经过我司认可方可进行下一步设计。 2.2对于有人防工程的结构设计,在建立地下室底板、顶板、梁模型时,应将人防墙考虑入计算模型。 2.3施工图设计之前,必须将自认为合理的结构计算模型发送给我司确认。

设计院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目录

一、总则 (1) 二、荷载 (9) 三、计算参数设置 (11) 四、基础及地下室设计 (17) 五、结构构件设计 (22) 六、钢结构设计 (31) 七、人防结构设计 (43) 八、其他 (47)

一、总则 1、一般规定 设计原则 要精心设计。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并尽可能技术先进,以确保设计质量。 设计前,必须对建筑物使用要求(安全性、耐久性、舒适性) 工程特点、材料供应、施工技术条件以及地质地形等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和研究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使设计符合实际情况。 对所采用的标准图、通用图等,要弄清设计意图及适用范围,以便正确选用。当结构有部分分包时(如预应力、钢结构等),应有结构分包设计合同,分包单位应具备相应设计资质。如分包设计使用本单位设计图签,工程设计人应对分包的图纸和计算进行审核,并负相应审核责任。 凡采用标准图、通用图者,应注意正确选用,如选用不当,由采用者负设计责任。采用通用构件时,必须对各类构件之适用范围,应注意事项等,仔细了解清楚,以避免误用,造成安全问题。 结构设计应保证建筑物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及稳定性。在结构关键部位,材料要求严格部位、施工操作有一定困难部位,或将来使用上可能有变化部位,应适当留有余地,以保安全。 对于在已建成之工程上续建加层或改造之工作,应审慎进行,并遵守以下两条原则: 1.凡在建成之工程未按要求进行抗震设防者(即原设计未按抗震设计,或原设防烈度不够)应先按加层进行抗震加固及承载力的验算,再进行加层或改造(设计工作可同时进行),加层设计必须满足现规范要求; 2.非本单位设计之工程,在接受加层的设计任务时,应对设计文件及工程现状仔细研究,在确保整个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可靠措施。 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 设计基准期和设计使用年限 按《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要求,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因此一般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取50年。对于轻钢结构(属于易替换的结构构件)一般取25年,临时建筑按5年确定,对年限低于50年的建筑采用的规范仍参照现行有关规范执行,高于50年的需另行确定在基准期内荷载及其设计参数的取值,可靠度指标、结构构件的性能指标、地震的概率分布等方面内容。混凝土结构一般为50年,幕墙为25年,门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

目录 一. 一般与短肢剪力墙的判别 二. 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三. 剪力墙截面厚度 四. 剪力墙墙身配筋 五. 剪力墙边缘构件 六. 控制剪力墙平面外弯矩 七. 小墙肢设计 八.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设计 九. 柱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 十. 梁截面宽度 十一. 梁分析模型 十二. 梁主筋构造 十三. 梁箍筋构造 十四. 梁腰筋构造 十五. 梁附加箍筋和吊筋 十六. 楼板厚度 十七. 楼板配筋 十八. 板式楼梯 十九. 梁式楼梯 二十. 楼梯平台板 二十一. 双跑楼梯平台梁 二十二. 剪刀楼梯平台梁 参考资料

结构统一技术规定 一.一般与短肢剪力墙的判别 1.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h w/b w为5~8的剪力墙,一般剪力墙是指墙肢 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h w/b w大于8的剪力墙。 2.下列情况的剪力墙不认为是短肢剪力墙: a)T、L、H等形状的剪力墙,其中一肢的h w/b w大于8时; b)当墙肢的h w/b w=5~8,但墙肢两侧均与较墙的连梁(连梁净跨与连梁截面高度之比 l b/h b≤2.5)相连时(1); c)当墙肢的h w/b w=5~8,但有翼墙(翼墙长度不小于翼墙厚度的3倍)相连时(1)。 二.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1.判别标准: 符合下列两款中的任一款,则可判定为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a)短肢剪力墙承受的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40%~50% (2); b)高层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负荷的楼面面积与全部楼面面积的比值大于1/2时(1); 多层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负荷的楼面面积与全部楼面面积的比值大于2/3时(1)。 2.注意事项: a)最大适用高度应比一般剪力墙结构适当降低,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分别部大于 100m和60m; b)短肢剪力墙较多的结构中应设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一般剪力墙 共同抵抗水平力; c)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 地震倾覆力矩的50%; d)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规范规定的剪力墙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抗震设计时,各层短肢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力设计值的轴压比,对于高层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为一、二、三时分别不宜大于0.5、0.6和0.7,无翼墙或端柱的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其轴压比限值相应降低0.1;对于多层剪力墙结构 (1),不论是否属于短

结构技术统一措施(荷载取值,pkpm指标,配筋)

一、工程概况: 二、子项名称及工程代号: 三、设计依据: 1、遵循的规范、规定: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0); (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9)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1)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12)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补充规定(DBJ/T15-46-2005); (13)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14)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2); (15)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 50083-97); (16)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 (1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结构)建设部。 广州市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建筑等相关专业提供的文件、图纸; 3、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四、结构体系及抗震等级: 1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 本工程结构体系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重要性为丙类,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设计特 征周期为0.35s. BA0501034地块:塔楼抗震等级为二级。 地下室:-1F抗震等级同塔楼,-2F~-3F抗震等级为三级 ●塔楼框架剪力墙的框架部分的承受的地震倾覆弯矩应小于50%。 ●本工程地下室顶板做为上部塔楼嵌固端,负一层地下室相关范围内和上层刚度比值应 不小于2倍(剪切刚度)。塔楼计算带周边地下室三跨及20m计算。 五、结构布置: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统一统一构造构造构造技术技术技术措施措施措施 工程名称: 中惠岭秀花园 编辑: 张岩泉 校对: 张岩泉 审核: 一、 基本荷载 工程地点: 东莞市(凤岗镇) 基本风压: 0.60 KN /m 2(结构水平位移验算) 0.60 KN /m 2(结构承载力验算)房屋高度≤ 60m 0.66 KN /m 2(结构承载力验算)房屋高度> 60m 地面粗糙度: B (应结合城市规划考虑周边3年左右房屋疏密程度) 抗震设防烈度: 6度(0.05g ) 地震分组: 第一组 场地类别: Ⅱ类(根据勘察报告进行调整) 二、 楼面荷载 1、各楼层附加恒荷载计算 1)楼面恒载1(客厅、餐厅、公共走廊、电梯厅) 20厚石材 0.50 KN /m 2 25厚水泥砂浆 0.50 KN /m 2 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 /m 2 ∑=1.50 KN /m 2 2)楼面恒载2(厨房、卧室、设备用房、楼梯平台) 10厚地砖 0.20 KN /m 2 25厚水泥砂浆 0.50 KN /m 2 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 /m 2 ∑=1.20 KN /m 2 3)楼面恒载3(阳台) 10厚地砖 0.20 KN /m 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 /m 2

15~35厚水泥砂浆找坡 0.50 KN/m2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m2 ∑=1.60 KN/m2 4)楼面恒载4(沉箱350卫生间) 10厚地砖 0.20 KN/m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 15~35厚水泥砂浆找坡 0.50 KN/m2 300厚回填(容重取12 KN/m3)3.60 KN/m2 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m2 ∑=5.20 KN/m2 5)楼面恒载5(管道井)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板底粉刷 0.40 KN/m2 ∑=0.80 KN/m2 6)屋面恒载1(上人保温隔热屋面) 10厚地砖 0.20 KN/m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 40厚细石混凝土防水层 1.00 KN/m2防水卷材 0.40 KN/m2 聚苯板保温 0.10 KN/m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陶粒混凝土找坡((2%) 1.00 KN/m2陶粒混凝土找坡 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m2 ∑=4.00 KN/m2 7)屋面恒载2(不上人保温隔热屋面) 40厚细石混凝土防水层 1.00 KN/m2防水卷材 0.40 KN/m2聚苯板保温 0.10 KN/m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陶粒混凝土找坡((2%) 1.00 KN/m2陶粒混凝土找坡

最新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

剪力墙结构统一技术规定 第一节、一般规定 1.剪力墙布置原则 2. 1.一般与短肢剪力墙的判别 1.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h w/b w为5~8的剪力墙,一般剪力墙 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h w/b w大于8的剪力墙。 2.下列情况的剪力墙不认为是短肢剪力墙: a)T、L、H等形状的剪力墙,其中一肢的h w/b w大于8时; b)当墙肢的h w/b w=5~8,但墙肢两侧均与较墙的连梁(连梁净跨与连梁截面高 度之比l b/h b≤2.5)相连时(1); c)当墙肢的h w/b w=5~8,但有翼墙(翼墙长度不小于翼墙厚度的3倍)相连时 (1)。 2.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1.判别标准: 符合下列两款中的任一款,则可判定为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a)短肢剪力墙承受的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40%~50% (2); b)高层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负荷的楼面面积与全部楼面面积的比值大 于1/2时(1);多层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负荷的楼面面积与全部楼面面积的比值大于2/3时(1)。 2.注意事项:

a)最大适用高度应比一般剪力墙结构适当降低,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分别 部大于100m和60m; b)短肢剪力墙较多的结构中应设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 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 c)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倾覆力矩不宜小于 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d)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规范规定的剪力墙抗震等级提 高一级采用; 抗震设计时,各层短肢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力设计值的轴压比,对于高层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为一、二、三时分别不宜大于0.5、0.6和0.7,无翼墙或端柱的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其轴压比限值相应降低0.1;对于多层剪力墙结构 (1),不论是否属于短肢剪力墙较多的结构,抗震等级为一、二、三时分别不宜大于0.3、0.3和0.5; e)用SATWE进行抗震分析时,应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和指定短肢剪力 墙的抗震等级,以便程序按《高规》第7.1.2条第5款进行内力调整; (待证实) f)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截面的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对于高层剪力 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不宜小于1.2%,其他部位不宜小于1.0%,对于多 层剪力墙结构(1),底部加强部位不宜小于1.0%,其他部位不宜小于 0.8%; g)高层剪力墙结构的短肢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应小于200mm,多层剪力墙结构 的短肢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80mm(1);

施工图结构设计技术统一条件

施工图设计结构统一条件 合同号: 设计阶段: 专业负责人: 审核人: 编制日期 2011 年 12月11日 为保证本工程的设计质量,特制定本“统一技术条件”,与“结构设计总说明(一)、结构设计总说明(二)”等图纸配合,作为专业负责人、设计人、制图人的设计依据。 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应做到经济合理。不得随意加大材料用量! 一、设计依据: 1.主要设计规范、规程以及技术规定: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年版)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其他国家、地方现行设计和施工标准、规范和规程。 2.主要技术参数 1)一般技术参数 2)自然条件

3)各子项工程技术参数 所有栋的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 局部转换的框架支框架二级或一级(按规范);注:高规4.8.4条,本工程的抗震构造措施需提高一级。 3.屋面、楼面恒荷载标准值(kN/m2) 注:地下室顶板覆土厚依据建筑按恒载附加 4.墙体恒荷载标准值(每平方米墙面): 墙体材料:墙体用加气砼砌块,分户墙、外墙200厚、内墙100厚,砌筑砂浆Mb5.0专用砂浆,砌块干容重7.0kN/m3。 (1)玻璃幕墙: 双层5厚玻璃: 0.30 金属框: 0.50 (2) 200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墙/分户墙: 50厚面层(双侧): 1.00 200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1.40 (3)200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墙(卫生间、厨房单面有面砖): 10厚面砖: 0.30 50厚面层(双侧): 1.00 200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1.40

中南建筑设计院结构技术措施

XXXX项目工程结构技术条件 一、工程概况: 1. XXXX 工程位于XXXX 市,由多栋18层高层(高度 57m)、11 层高层 (高度36m)、6层(高度21m)住宅及配套商业组成,设一层地下室。 2 .本期项目由我所设计,我所设计范围如下: 单体部分: 23、24、25、26号四栋18层塔楼,下无地下室; 14、19号两栋18层塔楼,有地下室;& 9号两栋11层板楼,有地下室; 1、2号两栋6层板楼,有地下室;3号11层板楼,有地下室;4号18层塔楼, 有地下室。 B、D、E区的商业用房,多为一 ~三层的框架或砖混结构,下无地下室。 地库部分:地库分为独立的三个部分,我所完成北部和东部的地库。 二、结构设计依据: 1. 主要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及标准: (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 — 2001 (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2001 (2006年版) (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002 ⑷、《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002 (5)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 —2008 (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 2001 (2008年版) (7)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 2002 (9)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 —2001 (1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 —87(2001年版) (11)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 — 95(2001年版) (12) 、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 2.建筑物分类等级: (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Y=1.0。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 (2)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3) 结构的抗震等级: A栋底层带商铺的18层住宅(剪力墙):剪力墙为三级, 短肢剪力墙为二级剪力墙在二,三层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增加0.1 %; 三层商铺屋面与主楼相接处的边梁箍筋全长加密 B栋18层住宅剪力墙:四级,短肢剪力墙为三级 C,D栋26层、33层住宅剪力墙:三级,短肢剪力墙为二级 26层、33层住宅间的地下室框架结构:四级 3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33层住宅、带商铺的高层住宅:甲级 七层以下的公建设施:丙级 其余:乙级 三、荷载统计: 1、基本风压: 26 层、33 层住宅为 0.40KN/m2(n = 100 年); 其余为 0.35KN/m 2(n = 50 年) 基本雪压: 2 0.45KN/m 体型系数:1.4 ;地面粗糙度类别:C类。

统一技术措施(结构)

工程 结构专业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及技术规程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高层建筑砼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J186-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2、勘察测绘研究院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 3、外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和要求。 二、工程概况及结构体系 本工程为工程,地下二层,南楼地上七层,北楼地上六层;中间综合活动中心三层。根据建筑物高度和自然条件等情况,本工程主楼拟采用框架结构,裙房部分采用框架结构,并将南北主楼与三层裙房设缝分开。 三、结构设计中的有关等级

1、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如下: 南楼地上七层:重点设防类,简称乙类。 其余:标准设防类,简称丙类。 2、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3、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拟建场地土的类型为中硬土,其中:近中部以南地段属Ⅰ1类(特征周期0.35s)建筑场地、抗震有利地段,场地稳定性良好,建筑适宜性良好;近中部以北地段,属Ⅱ类建筑场地、(特征周期0.45s)抗震一般地段,建筑适宜性一般。 注:南楼应按照7度,0.10g进行计算。 4、建筑物抗震等级: 南楼:地下一层及地上七层为二级,地下二层为三级。 北楼:地下一层及地上六层为框架三级,地下二层为四级。 裙房大跨度部分:地下一层及地上部分为框架二级,地下二层为三级。 5、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 6、砼构件设计抗渗等级: 基础底板:P8级 砼挡土墙:P8级 屋面板:P6级 7、地下室防水等级:一级

最新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定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定

目录 一. 一般与短肢剪力墙的判别 二. 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三. 剪力墙截面厚度 四. 剪力墙墙身配筋 五. 剪力墙边缘构件 六. 控制剪力墙平面外弯矩 七. 小墙肢设计 八.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设计 九. 柱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 十. 梁截面宽度 十一. 梁分析模型 十二. 梁主筋构造 十三. 梁箍筋构造 十四. 梁腰筋构造 十五. 梁附加箍筋和吊筋 十六. 楼板厚度 十七. 楼板配筋 十八. 板式楼梯 十九. 梁式楼梯 二十. 楼梯平台板

二十一. 双跑楼梯平台梁二十二. 剪刀楼梯平台梁 参考资料

结构统一技术规定 一.一般与短肢剪力墙的判别 1.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h w/b w为5~8的剪力墙,一般剪力 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h w/b w大于8的剪力墙。 2.下列情况的剪力墙不认为是短肢剪力墙: a)T、L、H等形状的剪力墙,其中一肢的h w/b w大于8时; b)当墙肢的h w/b w=5~8,但墙肢两侧均与较强的连梁(连梁净跨与连梁截面 高度之比l b/h b≤2.5)相连时(1); c)当墙肢的厚度大于300时。 二.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1.判别标准: 符合下列两款中的任一款,则可判定为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a)短肢剪力墙承受的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40%~50% (2); b)高层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负荷的楼面面积与全部楼面面积的比值大 于1/2时(1);多层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负荷的楼面面积与全部楼面面积的比值大于2/3时(1)。 2.注意事项: a)最大适用高度应比一般剪力墙结构适当降低,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分 别部大于100m和60m;

设计院结构统一技术实用措施.doc

结构统一技 术 措施 目录

一、????????????????? 1 二、荷?????????????????9 三、算参数置?????????????11 四、基及地下室????????????17 五、构构件??????????????22 六、构???????????????31 七、人防构??????????????43 八、其他?????????????????47

一、总则 1、一般规定 设计原则 要精心设计。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并尽可能技术先 进,以确保设计质量。 设计前,必须对建筑物使用要求(安全性、耐久性、舒适性) 工程特点、材料供应、施工技术条件以及地质地形等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和研究分 析,做到心中有数,使设计符合实际情况。 对所采用的标准图、通用图等,要弄清设计意图及适用范围,以便正确选用。当结构有部分分包时(如预应力、钢结构等),应有结构分包设计合同,分包单 位应具备相应设计资质。如分包设计使用本单位设计图签,工程设计人应对分包 的图纸和计算进行审核,并负相应审核责任。 凡采用标准图、通用图者,应注意正确选用,如选用不当,由采用者负设计责 任。采用通用构件时,必须对各类构件之适用范围,应注意事项等,仔细了解清 楚,以避免误用,造成安全问题。 结构设计应保证建筑物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及稳定性。在结构关键部位, 材料要求严格部位、施工操作有一定困难部位,或将来使用上可能有变化部位, 应适当留有余地,以保安全。 对于在已建成之工程上续建加层或改造之工作,应审慎进行,并遵守以下两 条原则: 1.凡在建成之工程未按要求进行抗震设防者(即原设计未按抗震设计,或原设防 烈度不够)应先按加层进行抗震加固及承载力的验算,再进行加层或改造(设计 工作可同时进行),加层设计必须满足现规范要求; 2.非本单位设计之工程,在接受加层的设计任务时,应对设计文件及工程现状 仔细研究,在确保整个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可靠措施。 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 设计基准期和设计使用年限 按《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要求,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 年,因此一般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取50 年。对于轻钢结构(属于易替换的结构构件)一般取 25 年,临时建筑按 5 年确定,对年限低于 50 年的建筑采用的规范仍参照现行有关规范执行,高于 50 年的需另行确定在基准期内荷载及其设计参数的取值,可靠度指标、结构构件的性能指标、地震的概率分布等方面内容。混凝土结构一般为 50 年,幕墙为 25 年,门

地下室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基础地下室统一技术措施 1 基础部分 1.1通用准则 1.1.1 基础选型应根据结构状况、地质条件、施工条件、检测验收方式及基坑支护等方面初步确定合适的方案。。 1.1.2 柱(暗柱)纵筋锚入基础时且基础厚度大于纵筋的锚固长度时,可仅四角的纵筋伸至基础底弯折,水平弯100mm,其它纵筋满足锚固长度(而不全部伸至基础底弯折)即可;剪力墙纵筋每米2条纵筋至基础底作为支承,其它纵筋锚固在基础顶面下La(非抗震)或LaE(抗震)处。 1.1.3 素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用C15,垫层厚度除淤泥质土为100mm 外,伸出基础边100mm,其它情况下的垫层厚度为70mm,伸出基础边70mm;基础梁采用砖胎模时,垫层伸出砖胎模边70mm。 1.1.4 较厚的筏基或承台,在中间不应增设水平钢筋网。 1.1.5 室内隔墙下未设地梁时隔墙基础只需局部加厚处理,不需另配钢筋(如图)。 1.1.6 采用桩基础时,当初步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按1.0恒+1.0活作用下的标准组合初定桩数,但要复核风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单桩承载力(JCCAD 中桩筏有限元中查询)。 1.2 天然地基基础 1.2.1 筏板基础、柱下条形基础和十字交叉形基础应采用弹性地基梁板模型考虑上部结构刚度进行整体分析计算,柱下条形基础也可按倒梁法计算;筏板基础宜按照有限元法计算其内力及配筋,对计算结果应进行归并处理,合理确定配筋值。 1.2.2 天然地基基础的板厚应满足冲切承载力验算要求;对于基础底面短边尺寸≤柱宽+2 倍基础有效高度的柱下独立基础或墙下条形基础,应验算柱(墙)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剪切承载力;当基础砼等级小于柱砼等级时,应验算柱下基础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1.2.3 在设计独立柱基础时,当基础宽度≧2.5m 时,钢筋长度可按0.9 倍基础宽度交错布置。基础底板每方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0.15%,且不小于

(整理)小高层结构统一技术条件与措施.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短肢剪力墙结构小高层住宅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条件与措施 版本号:01 建设单位. 工程名称. 子项名称. 设计编号. 工程号码. 编制日期:年月日 审核日期:年月日

一.概述 本措施适用于10~13层(含10层、13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带有一层地下室(非人防设计),结构体系采用短肢剪力墙–一般剪力墙(不得采用纯短肢剪力墙)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小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不包括带转换层结构和多塔楼结构。 二.安全等级 1.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0);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3.建筑桩基安全等级为二级; 4.工程建筑防火等级:地面以上部分为二级,地下室为一级; 5.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6.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B级。 三.结构抗震设防要求(根据各工程具体情况进行填写) 1.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组,场地类别为类,设计基本地 震加速度值; 2. 抗震设防类别为类; 四.设计依据 1.本工程设计使用的规范、规程和标准: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8)《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 (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 (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12)《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 (1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2.主要参考资料 (1)《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 (2)《建筑抗震设计手册》(第二版) 3.标准图、通用图集 (1)《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度)》苏G9202 (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 (3)《KP1型承重多孔砖及KM1型非承重空心砖砌体节点详图集》苏J9201 (4)《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苏G03-2002

统一技术措施(二)构造2013.07

五、构造及配筋要求:(红色字体处为易出错条款) 1、配筋原则: 除非有特殊理由且征得专业负责人同意,构件实际配筋时不得放大,严格按计算值配置;梁配筋时最多增加10%以内。 2、箍筋优先使用三级钢ф8,三级钢ф10,三级钢ф12。 3、楼(屋)面板: 3.1跨度≤2.4m的隔墙下可以不设次梁(需要梁形成高差者除外),但应设板底加强筋(在 “结构总说明”中表示)。电算时该墙作为板上恒载输入(将该墙重量平摊做为均布 面恒载q)。 3.2 板厚及配筋 建筑凹口连接板板厚为12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连接墙体方向)/ф8@200或 计算结果的大值; 框筒结构核心筒区域板厚为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20; 住宅部分楼电梯筒板厚11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 转换层板厚最小18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12@150; .转换层上下各一层板厚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 地下室顶板厚度180mm,设双层双向钢筋,最小ф10@150(人防部分除外); 裙房商业大洞口周边楼板加厚为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20(地上)、ф12@150 (±0.000m); 电梯机房板厚为150mm,双层双向钢筋ф10@150; 电梯底坑板厚300mm,双层双向钢筋ф14@150; 扶梯底坑板厚150mm,双层双向钢筋ф10@150。 人防区板厚250mm;商业部分楼板板厚110mm(井字梁);办公、酒店标准层板厚120mm; 住宅部分楼板最小厚度100mm;所有结构单体屋面板厚为120mm。 带角窗房间板厚130mm。 3.3 住宅项目楼板(不含地下室顶板、屋面板、加强板等),在板上部无负筋处设置ф6@200 双向钢筋网片,与负筋搭接200mm,且配筋率≥0.1%;办公和商业项目楼板跨度≥ 4200的一般楼板(不含地下室顶板、屋面板、加强板等),在板上部无负筋处设置ф 6@200双向钢筋网片,与负筋搭接200mm,且配筋率≥0.1%。 长沙项目,短跨大于3.9米的板四角部位;阳角部位;剪力墙转角部位应配置间距不 大于100mm且与受力钢筋直径相同的双层双向的抗裂钢筋,配筋长度应大于板短向 跨度的1/3。 3.4大屋面板配筋设双层双向拉通筋(上筋采用10@200,负筋不足时设置支座附加短筋,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规定(施工图)

金大元?御珑公馆 结构专业设计统一技术规定 编制: 校对: 审核: 上海xxxxxxxx有限公司 二零一一年九月 注:红色文字请特别注意

金大元?御珑公馆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规定 1.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金大元?御珑公馆 建设单位:上海金堂置业有限公司 用地范围:拟建场地位于浦东新区唐镇西南。 用地性质:居住用地 建设规模:总建设用地面积53829.3㎡,总建筑面积129006㎡ 设计单位:xxxxxxxxxx(建筑、结构、水、电、风、概算) (工程勘察)XXXXXXXXXXXXXXXX 项目编号:xxxxxxxxxx 子项列表:详下表 2.设计依据 1)设计标准 ?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版)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地方规范《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11-2010) ?地方规范《上海市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G/TJ08-40-2010) ?地方规范《上海市抗震设计规范》(DGJ08-9-2003) ?沪建建(2001)第0907号《控制住宅工程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技术导则》 ?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11G101-1~4 ?计算软件采用PKPM2010版(Satwe2011年1月1日) 2)设计文件 ?设计委托书 ?政府审批部门对方案的审批意见 ?相关工种设计提资资料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一般规定 ?设计基准期:50年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