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素营养源对桑黄纤孔菌液体发酵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

碳素营养源对桑黄纤孔菌液体发酵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
碳素营养源对桑黄纤孔菌液体发酵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

碳素营养源对桑黄纤孔菌液体发酵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

桑黄纤孔菌(Inonotus sanghuang Sheng H. Wu et al.),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伞菌纲(Agaricomycetes) 、锈革孔菌目(Hymenochaetales) 、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纤孔菌属(Inonotus)。与之前大量文献中出现的“桑黄”不同,桑黄纤孔菌专一的寄生在桑属树木上,最近才被人们发现并命名[1}。

有关桑黄种类、成份、药效和培养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药用真菌研究的一个热点。这些研究中涉及的“桑黄”分属于针层孔菌属(Phellinus Quél.)和纤孔菌属(Inonotus P. Karst.)的一些种类。目前桑黄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我国只有东北、西北和西南的少数地区能出产桑黄,但产量极为有限。由于野生桑黄数量稀少,难以成为稳定的工业产品来源,桑黄子实体无法大量形成,因此采用液态深层培养技术进行桑黄菌的大规模培养将具有广阔的前景。优化桑黄培养基以获得高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2]。

近年来,桑黄类群真菌的药用价值已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桑黄类群真菌,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是目前国际公认抗癌疗效最好的药用真菌之一,它的抗癌效果优于灵芝,姬松茸。而桑黄还对胃痛、胃肠紊乱、脾虚泄泻、胃炎以及肾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Oh G.S.等从桑黄(Inonotus sanghuang sheng H.wu et al. )菌丝体中提取分离了出糖,并发现它具有刺激体液免疫调节和细胞免疫调节的活性,并且具有诱导产生y-干扰素,促进T淋巴细胞生长的作用,从而释放出很多的免疫刺激产物。另外,阐述桑黄抗癌作用机理方面,Kim,G.Y.等发现桑黄多糖可能通过提高抗原与各种免疫识别所需的共刺激分子,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间的作用,影响其呈现抗原表达过程中所必需的一些细胞表面活性分子来间接调控T—cell 调节免疫来对抗癌细胞,从而达到抗癌效果[2~3]。

桑黄多糖是其重要的药用成分,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发炎和抗氧化等活性[4~6]。

1.抗癌作用现代研究已经证实桑黄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并且减轻抗癌剂的副作用,所以,可以用其辅助肿瘤病人的放疗和化疗。桑黄的抗癌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①强化免疫力,诱导癌细胞死亡;②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以及转移;③减轻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④缓解癌症患者特有的疼痛感;⑤阻止溃疡、息肉、良性肿瘤等恶变为癌症;⑥预防、避免癌症的复发。

2. 护肝作用抗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可用于防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等。

3. 降低以及调整血糖浓度,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改善糖尿病。

4.降低血脂,以及防止动脉硬化,并且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5.预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6.桑黄菌提取物能够完全的抑制尿酸,对痛风有良好的效果。

7.抗过敏,其对过敏性鼻炎以及久治不愈的湿疹都具有很好的疗效。

另外,根据有关研究表明,桑黄对女性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也有疗效[7]。桑黄及提取物对人体无毒无害,即使长期大剂量服用亦无任何毒副作用。

传统上,桑黄类群真菌的多糖都是由其子实体中提取,但是,由于桑黄纤孔菌寄主的专一性,在自然界中形成并被人们发现的子实体稀少,其子实体人工栽培也尚未起动;日本和韩国的桑黄菌栽培产业,已具相当规模国内部分地区也进行了小量摸索性实验,获得了少量的桑黄菌[8~9 ];但由于选取的栽培基质不同,技术不成熟,导致产量低,质量差,药理药效不稳定。然而液体发酵生产菌丝体则具有培养周期短、产品质量比较稳定、更加便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因此,液体发酵培养是今后利用桑黄纤孔菌的发展趋势[10]。前期的大量研究证明,桑黄类群真菌液体培养所得菌丝体具有显著的免疫刺激、抗肿瘤活性、保护肝脏等多种药理活性。桑黄的胞内多糖是菌丝体中的重要活性成分,其产量高低直接影响生产效益。

桑黄纤孔菌的液体发酵条件对菌丝体的生长以及菌丝体中活性成分的积累具有重要影响

作用。目前,关于桑黄类群其他种类菌丝干重、胞外多糖及菌丝生长速度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关于桑黄纤孔菌液体发酵的报道尚未出现[11~14]。由于其极高的药用价值和极难培养的限制。通过培养基的优化实现桑黄胞外多糖的高产是十分有必要的。与此同时,培养基的优化在现代发酵工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容小觑的。培养基的优化则是液体发酵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选用比较良好的培养基成分以及配方,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节约成本以及时间,以达到最优效果。

本研究利用液体发酵的方法,以桑黄纤孔菌发酵多糖、黄酮、多酚等成分为目标成分,进行其抗氧化活性的测定。虽然前期关于“桑黄”类群真菌抗氧化活性也有报道,但有关培养条件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还未见报道。该项研究的尽心个,必将为今后更好的开发利用这一药用真菌资源提供理论基础。

桑黄的研究进展

第24 卷第3 期中国食用菌E DI BL E FUNGI OF CHI NA 7 桑黄的研究进展 宋力1 , 孙培龙1 , 郭彬彬2 , 魏红福1 , 陈灵杰1 (1 .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杭州310014 ; 2 .浙江康裕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浙江东阳322109) 摘要: 桑黄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 本文介绍了桑黄的药用功能、深层发酵、桑黄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以及桑黄多糖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关键词: 桑黄 中图分类号: S64611 +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8310 (2005) 03 - 0007 - 05 桑黄( Phellinus igniarius 、Phellinus linteus ) 别名: 火木层孔菌、针裂蹄( 裂蹄) [ 1 ] , 是珍贵的药用真菌。其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北美、中南美等地。桑黄子实体中等至较大, 无柄。菌盖半球形, 剖面扁平至马蹄形, 深烟黄也略有研究。国内外桑黄研究较多集中于桑黄深层发酵条件优化和多糖提取研究, 也有桑黄多糖分子结构及抗癌免疫学机理的研究等。现将桑黄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 1 桑黄的药用功能 111 抗肿瘤作用温克等[ 3 ] 比较了桑黄等四种真菌提取物的抗癌活性, 发现桑黄有较好的抑瘤作 用, 见表1 。 表1 桑黄等四种真菌提取物的抗肿瘤效果 按体重剂量抑瘤率 色至黑色, 有同心纹和环棱, 初期有微细绒毛, 后实验组中文名称/ g·k g - 1 / %变光滑、稍龟裂, 硬而木质化, 2 ~12cm ×3 ~ 21cm , 厚115~10cm , 边缘锐或钝, 其下侧无子实层。菌肉深咖啡色、锈褐色或浅咖啡色, 厚 2 ~ 7mm 。桑黄生于杨、柳、桦、桃等阔叶树的枯立木 Phellinus linteus 桑黄0105 43109 Agaricus blazei murrill 姬松茸0105 31101 及立木上及树干上。初期象一块黄土, 经过一段时Ganoderma lucidum 灵芝0105 38199 间的生长, 样子像树桩上伸出的舌头。桑黄常用的拉丁学名有多个, 包括Phellinus igniarius 、Phellinus linteus 和Phellinus baumii ; 我国产的桑黄的基原为针层孔科( Phellinus igniarius ), 日本、韩国产的桑黄的基原为Phellinus linteus , 其外观相似, 但其菌种是不同的, 所含有效成分也差异很大。据中科院戴玉成[ 2 ]考证, 东南亚地区称为桑黄的担子菌并不是Phellinus linteus , 桑黄真正的拉丁学名为Phellinus baumii , 而刘正南等[1 ] 认为, Phellinus linteus 为针裂蹄菌, 桑黄属火木层孔菌,学名应该是Phellinus igniarius 。直到现在, 桑黄的菌种分类还有争议, 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桑黄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桑黄因其着生树种不同, 分为桑树桑黄、杨树桑黄和桦树桑黄等品种。桑树桑黄子实体入药最佳, 味微苦, 民间用以治疗“月水不调”, 据《药性本草》记载: “治女子崩中带下, 月闭血疑, 产后血凝, 男子玄癖”等, 常用量16~30 g 水煎, 一次服完, 日服二次。 桑黄多糖的研究上世纪末在国内外逐渐兴起, 其中韩国和日本对桑黄研究较多, 美国和西欧对桑 P L - 2 . P L - 5 0105 3517 Chihar 等[ 4 ] 的研究表明从27 种真菌提取物中, 桑黄中提取的多糖有最好的抗癌效果, 抑瘤率达9617 % , 见表2 。 吉林农业大学杨全[ 5 ] 用桑黄粗多糖(为桑黄菌丝体胞外多糖和菌丝体胞内多糖混合物) 的抗肿瘤作用进行了实验, 发现桑黄粗多糖能使荷瘤鼠的存活期明显延长(p < 0101) , 但对实体瘤的作用较弱, 试验结果还表明, 桑黄粗多糖的抗肿瘤作用与其剂量有关。 112 提高免疫力H wan - M ook KI M 等[ 6 ] 用P. linteus 的菌丝体胞外多糖( EPS) 进行免疫学实验, 发现EPS 不仅能够使T 细胞增殖, 而且对不同同类抗原的T 细胞也有增殖作用, 并且毒性T 淋巴细胞的毒性在加桑黄胞外多糖( EPS) 后大大增强。 Y un - Hee Shon 等[ 7 ] 发现桑黄提取物可以诱导相Ⅱ解毒酶包括苯醌氧化还原酶( Q R) 和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 ST) 的活性, 并且提高了谷胱甘肽的水平。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范文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知道食物为我们提供六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以及对身体的重要作用。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了解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通过收集、观看资料、交流等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浓厚兴趣。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和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用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三教学准备 学生:花生米、白纸;碘酒;淀粉;馒头;熟马铃薯;茄子;(分别装在七个小塑料杯中)“多幅食物图片”。(课前先让学生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四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食物含有六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及其作用。 1为什么我们每天要吃不同的食物?各种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食物中的营养》。(板书课题) 2 食物为我们提供了几种营养素?它们的作用不同,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也不同。 1)看完蛋白质录像后回答两个问题:蛋白质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哪些?(板书蛋白质) 课件出示几种富含蛋白质食物的图片。讲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材料,分为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人的生命,就好像没有砖瓦、水泥、沙子就没有房屋一样,是构成人体的“建筑材料”。蛋白质也能被分解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蛋白质不足时,消化吸收会出现障碍,如腹泻、肝功能下降和贫血。 营养学家告诉我们:体积越小、肉质颜色越浅的动物越有营养。(2)课件:糖类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糖类的食物有哪些? (板书糖类) 出示几种富含糖类食物的图片。讲解: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淀粉为什么属于糖类呢?(唾液可以把淀粉变成糖。)它是人体的能源材料。马铃薯可做粮食和蔬菜。甘薯可做粮食和制备淀粉。(3)课件:脂肪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脂肪的食物有哪些? (板书脂肪)

多糖抗肿瘤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多糖抗肿瘤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李 松1,吴青华1,陈 畅2,顾 黎1 (1.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100;2.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京100029) 摘 要:此文综述了对多糖抗肿瘤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多糖抗肿瘤作用途径、影响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因素以及多糖在肿瘤治疗上的应用现状,并对多糖抗肿瘤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多糖;抗肿瘤;免疫调节;直接作用 中图分类号:R9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1678(2007)0320213203 R 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n anti -tumor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s LI S ong 1,W U Qing 2hua 1,CHE N Chang 2,G U Li 1 (1.School o f Life Science ,Shandong Univer sity ,Jinan 250100,China ;2.School o 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niver sity o 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China ) 收稿日期:2006209225;修回日期:200621022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N o.30470399) 作者简介:李松(19832),女,安徽宿州人;顾黎(19752),女,博士,通信作者,研究方向为糖生物学与糖化学,T el :0531288366153,E 2 mail :yehe.gl @https://www.360docs.net/doc/8d2465353.html, 。 多糖(polysaccharide )是由20个以上的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含醛基或酮基的多羟基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细胞壁中。多糖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123],它不仅可以作为体内的供能物质及某些物质的基本组分,还参与细胞间的识别、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细胞间物质的运输、细胞的转化、肿瘤细胞的凋亡等过程。自 1988年牛津大学Dwek 教授提出糖生物学的概念以来,多糖 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之一。其中,对多糖抗肿瘤活性研究最为引人瞩目。本文将从多糖抗肿瘤作用的机理、影响其抗肿瘤作用的因素以及目前在肿瘤治疗上的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 1 多糖抗肿瘤作用的机理 1.1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作用 1.1.1 对免疫器官的调节 肿瘤细胞会诱导淋巴细胞凋 亡,导致胸腺与脾脏等免疫器官萎缩,从而降低宿主免疫力,产生危害。郑维发等 [4] 以S180肉瘤细胞为肿瘤模型探讨了 嗜盐隐杆藻胞外多糖(EPAH )的抗肿瘤活性。以75mg/(kg ? d )的剂量对荷瘤小鼠给药,小鼠的胸腺指数、脾指数和血液 淋巴细胞的数量都有明显的提高。这表明EPAH 能够显著提高荷瘤小鼠的脾脏和胸腺质量,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实现抑瘤功能。 1.1.2 对巨噬细胞的影响 作为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巨 噬细胞几乎参与体内的一切免疫反应。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许多种类的多糖都能通过对巨噬细胞的调节来实现抗肿瘤功能。据报道,一些自22个科的35种植物中分离出来的多糖都有增强巨噬细胞活性的功能,包括增强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毒性、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活性氧(ROS )和一氧化氮(NO )产量、促进α肿瘤坏死因子(T NF 2α)、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M 2CSF )、白细胞介素(I L )21β、I L 26、I L 28、I L 212、 γ干扰素(IFN )(IFN 2γ)以及IFN 2β等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如从落矶山园柏(Juniperus scopulorum )松果中提取的含阿拉伯半乳聚糖的多糖对人和鼠的巨噬细胞都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促进巨噬细胞iNOS 的表达以及升高NO 产量、引发ROS 产生、增强炎性(I L 21,I L 26,I L 212和T NF 2α)及非炎性(I L 210)细胞因子的分泌等[5]。自中华芦荟(Aloe vera L. var.chinensis )中提取的富含甘露糖的多糖生物反应调节剂 PAC 2I 能够促进巨噬细胞移向腹腔,增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 合物II (MHC 2II )以及免疫球蛋白G 的Fc 受体(Fc γR )的表达、促进细胞的内吞作用及噬菌作用、诱导NO 的产生及T NF 2α的分泌,并明显延长了荷瘤的小鼠的寿命[6]。Im 等[7]研究发现,自盐角草(Salicornia herbacea )中分离出的一种多糖,不仅可以促进T NF 2α、I L 、NO 的分泌,而且能够通过激活单核细胞活性并促进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的分化来实现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除植物以外,K itazawa 等发现,注入自保加利亚乳杆菌 O LL 1073R 21中分离出的细胞外磷脂多糖后,小鼠巨噬细胞 的数量是注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的对照组的3倍[8]。在糙 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 )的菌丝体中得到的一种蛋白聚糖,能够明显激活植有S180肉瘤小鼠的巨噬细胞产生NO 以及 NK 细胞产生细胞毒素,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9]。 1.1.3 对T 、B 淋巴细胞及NK 细胞的影响 Park 等[10]发 现,自黄皮树(Phellodendron.chinese Schneid )中分离出来的多 3 12中国生化药物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cal Pharmaceutics 2007年第28卷第3期

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知识分享

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 以及类型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上的岩石千变万化,它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 (一)、岩浆岩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地壳下面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岩浆是存在于地壳下面高温、高压的熔融状态的硅酸盐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SiO2,还有其他元素、化合物和挥发成分)。岩浆内部的压力很大,不断向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至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裂缝上升,喷出地表;或者当岩浆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 ①构造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等; ②冷凝特征: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与沉积岩和变质岩有明显的区别。 2、岩浆岩的分类 依冷凝成岩时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为三类: 喷出岩(火山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称为喷出岩。在地表的条件下,温度下降迅速,矿物来不及结晶或者结晶差,肉眼不易看清楚。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浅成岩:岩浆沿地壳裂缝上升至距地表较浅处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由于岩浆压力小,温度下降较快,矿物结晶较细小。如花岗斑岩、正长斑岩、辉绿岩等;

深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约距地表3公里)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由于岩浆压力大,温度下降缓慢,矿物结晶良好。如花岗岩、正长岩、辉长岩等。 其中,深成岩和浅成岩又统称侵入岩。 (二)、变质岩 地壳中的原岩(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经生成的变质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和化学条件的变化,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性活泼的物质(水气、各种挥发性气体和热水溶液)渗入的作用下,在固体状态下改变了原来岩石的结构、构造甚至矿物成分,形成一种新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岩不仅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而且还保存着原来岩石的某些特征。 1、变质岩的主要特征 ①有的具有片理(片状)构造如片岩; ②有的呈片麻构造(未形成片状),岩石断面上看到各种矿物成带状或条状 等,如花岗片麻岩; ③有的呈板状构造,颗粒极小,肉眼难辨,如板岩。 2、变质岩的分类 大理岩:由方解石或白云石重新经过结晶而成的; 板岩:由页岩和粘土经过变质而形成原解理状的; 片岩:由片状、柱状岩石组成; 片麻岩:多由沉积岩和岩浆岩变质而成; 石英岩:由砂岩变质而成的等。 (三)、沉积岩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等疏松沉积物团结而成的岩石。同时也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 5%。沉积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沉积岩中所含有的矿产,占全部世界矿产蕴藏量的80%。 1、沉积岩的主要特征

桑黄菌液体培养工艺的研究

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 申请书 项目类别(在相应序号上划○) 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所属学科:微生物学 课题名称:桑黄菌液体培养工艺的研究 申请者:郑芳 所学专业:生物科学 系(院)名称:生命科学学院 申请日期:2009.10.09 信阳师范学院制

论证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本课题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1.1 本项目研究的意义: 桑黄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层孔菌属,是珍贵的药用真菌, 用于治疗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闭经、脾虚泄泻等。桑黄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生物抗癌领域中药效非常好的药用真菌。由于天然的桑黄菌数量非常稀少, 加上国内各产地的掠夺性开采, 已难以成为稳定的工业产品来源。因此, 寻求人工培育的方法, 研究以大量易得的菌丝体形式代替子实体入药已成为当务之急, 这对于保护天然资源、解决资源匮乏、满足市场需要、提高经济效益, 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桑黄菌液体发酵的最适培养基, 为进一步研究液体发酵工艺及提取桑黄有效成分做准备。 1.2同类研究工作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自1948年美国Humfeld H等成功地对蘑菇进行深层发酵和1958年Szuees J等以发酵罐对羊肚菌的深层培养以来,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在食药用菌制种、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我国已进行深层发酵并工业化生产应用的食药用菌有冬虫夏草、云芝、竹荪等。但桑黄菌液体深层培养正处于研究起步阶段,桑黄菌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质和培养条件尚未研究清楚,单位体积培养基质收获的菌丝量非常少。因此,开展液体深层培养条件下对桑黄菌的营养需求特性和液体培养工艺条件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以便为其发酵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真菌多糖是非细胞毒物质,作为药物的最大优点是安全、无毒副作用,是一类理想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其抗肿瘤作用的显著特点不是直接作用于癌细胞,而是通过参与机体免疫反应,调节机体的免疫力而使肿瘤受到抑制,起到免疫疗法的作用。鉴于真菌多糖显著的抗癌活性及其独特的免疫增强作用,上世纪90年代在南京举行的国际食用菌研讨会上,桑黄菌已被列为当前国内外最为热门的抗癌防癌食药用菌研究之一。但至今在国内市场上尚未见到桑黄菌多糖产品。因此,抓住机遇,加快桑黄菌发酵多糖的开发,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获取桑黄菌多糖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共生与树木根集的子囊果中提取;二是通过深层培养,从深层发酵获得的菌丝体中提取。目前,国内正在加紧桑黄菌液体培养菌丝体技术的研究,但尚未取得技术上的突破。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1)缺少对液体培养桑黄菌菌丝体营养需求以及培养条件的系统的全面的研究。对其液体培养生长特性与规律的了解不深入。(2)液体发酵菌丝体干重低(约 lg/l0L发酵液),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尚未实现。(3)忽略了液体培养条件下胞外多糖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因此,开展桑黄菌液体深层培养及其活性多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特色和创新之处,预计突破哪些难题 2.1本项目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拟在下列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桑黄菌液体发酵最适宜营养基质的筛选研究。 (2)桑黄菌液体发酵最适宜发酵条件的研究。 (3)桑黄菌液体发酵工艺研究。 (4)桑黄菌发酵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5)桑黄菌发酵多糖组分的分离纯化。 2.2本课题的特色 在液体培养过程中,菌丝细胞能在反应器中(锥形瓶)适温度、最适酸碱度,最适碳、氮比等条件下生长,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代谢废气又能及时排放,因此新陈代谢旺盛,菌丝生长迅速,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获得大量菌丝体,从菌丝体中提取生物活性强,免疫力强,对肿瘤细胞抑制力强的块菌多糖,避开了利用块菌菌株共生树木形成子囊果的漫长生长周期。而此具有生产时间短,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因此,液体发酵已作为药用真菌生产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2.3课题创新之处 自然界中形成的桑黄子实体非常稀少,特别是形成可用子实体需要多年,这是因为受生理生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及外部条件的制约,而且人工栽培难度较大.因此对桑黄菌的开发利用将转向液体发酵这一方

面向对象三大基本特性,五大基本原则

透切理解面向对象三大基本特性是理解面向对象五大基本原则的基础 三大特性是:封装,继承,多态 所谓封装,也就是把客观事物封装成抽象的类,并且类可以把自己的数据和方法只让可信的类或者对象操作,对不可信的进行信息隐藏。封装是面向对象的特征之一,是对象和类概念的主要特性。简单的说,一个类就是一个封装了数据以及操作这些数据的代码的逻辑实体。在一个对象内部,某些代码或某些数据可以是私有的,不能被外界访问。通过这种方式,对象对内部数据提供了不同级别的保护,以防止程序中无关的部分意外的改变或错误的使用了对象的私有部分。 所谓继承是指可以让某个类型的对象获得另一个类型的对象的属性的方法。它支持按级分类的概念。继承是指这样一种能力:它可以使用现有类的所有功能,并在无需重新编写原来的类的情况下对这些功能进行扩展。通过继承创建的新类称为“子类”或“派生类”,被继承的类称为“基类”、“父类”或“超类”。继承的过程,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要实现继承,可以通过“继承”(Inheritance)和“组合”(Composition)来实现。继承概念的实现方式有二类:实现继承与接口继承。实现继承是指直接使用基类的属性和方法而无需额外编码的能力;接口继承是指仅使用属性和方法的名称、但是子类必须提供实现的能力; 所谓多态就是指一个类实例的相同方法在不同情形有不同表现形式。多态机制使具有不同内部结构的对象可以共享相同的外部接口。这意味着,虽然针对不同对象的具体操作不同,但通过一个公共的类,它们(那些操作)可以通过相同的方式予以调用。 五大基本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SRP(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是指一个类的功能要单一,不能包罗万象。如同一个人一样,分配的工作不能太多,否则一

食物的营养成分与药理作用

食物的营养成分与药理作用之间的联系 一、实践活动背景 从开始的生命学院到如今的食品学院,有这样一个不止引发一个人疑惑的问题:制药工程专业为什么会属于食品学院呢?这二者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吗?要是以前,我的回答肯定是:“我也不知道”。但是现在我可以这样回答:“因为食品的营养成分与药理作用是有联系的”。这样看来,这个问题便很简单了。 这俩这之间的联系简单来理解就是食物中因为含有某种营养成分而可对某种疾病的治疗有所帮助。而食疗指的是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机体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预疾防病的一种方法。所以这二者之间的作用与现代人们所追求的“食疗”有相似之处。 二、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为了调查和探索食物的营养成分及药理作用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首先我了解了膳食金字塔,人类每天都摄入不同类的食物,以膳食金字塔为标准调查应该是比较科学的。通过探索比较,不仅会收获许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还会了解更多身边一些食物的作用。 三、活动内容

膳食金字塔的角度来讲,我将从谷类食物、蔬菜水果类、鱼禽肉蛋类、奶类和豆类、烹调油和食盐类这五大类来分析。第一类:谷类食物中有类米营养价值很高,与精白米相比,它所含的的B族维生素含量是精白米的4倍左右;钾、镁大量元素是精白米的4.4倍和6倍,而且铁、锌、锰等微量元素含量分别是精白米的1.7倍,3.8倍和1.7倍;这就是——黑米。黑米中所含的的钾、镁等矿物质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除此之外,黑米的含铁量为米类之首,因而它可以是帮助治疗贫血和营养不良的首选。 第二大类:蔬菜水果类分别是洋葱和香蕉。洋葱的营养价值很高,对于身体健康是有很多好处的,洋葱中含有的硒是一种非常好的抗氧化物质,硒能够消除体内的自由基,增强细胞的活力和代谢能力,具有防癌防衰老的功效。它营养丰富,且且气味辛辣,能刺激胃、肠及消化腺分泌,增进食欲,促进消化,且洋葱不含脂肪,其精油中含有可降低胆固醇的含硫化合物的混合物。洋葱中含有一种名炎“栎皮黄素”的物质,这是目前所知最有效的天然抗癌物质之一。它能阻止体内的生物化学机制出现变异,控制癌细胞的生长,从而具有防癌抗癌作用。 香蕉是一种很普遍的水果,但它的营养价值相当高,是天然钾的来源,同时还含可以抑制引发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钠,它能够维持正常血压和心脏功能,还富有让人远离忧郁的维

桑黄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桑黄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王秋颖1 秦绍新2 (1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100094 2安徽金寨县绍新食药用菌研究所,237300) 《食用菌》杂志2005年第五期 桑黄菌属于多孔菌科、木层孔菌属真菌。据《药性论》记载:桑黄性甘平、无毒、治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闭经。近年来,随着桑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报道,桑黄的用量日益加大,特别是韩、日对我国野生资源掠夺式的收购,野生桑黄资源的储备越来越少。随着人们保健意识日益增强,桑黄抗肿瘤保健品将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了解决上述日益增长的供需矛盾,满足医药对桑黄的需求。近年来我们进行了桑黄的人工栽培技术探索。 1菌材的准备 1.1树种的选择杨树、桦树、柞树、桑树等阔叶树均为栽培桑黄的良好树种,但桑树上生长的桑黄子实体入药最佳,因为桑树自身也是中药材的一种,桑黄在利用桑树上的营养进行生长发育时,可以吸收桑树中的有效成分,这就是桑树桑黄好于其它树种栽培桑黄的原因所在。 1.2最佳采伐期树木休眠后和第2年萌发前,此时树干的营养最丰富,为最佳采伐期,采伐树木主要采用砍伐枝桠材或间伐两种方式,将采伐的树木放在通风阴凉处,以免长杂菌。在用之前,将采伐下的树木和枝桠材截成15~20cm长的木段,并对木段表面进行修理,有树结的地方易长杂菌,且易扎破塑料袋,因此将其修平,去掉毛刺,避免造成生产中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2菌种与菌棒的制备

2.1原种的制备首先选优良的麦粒,去除虫蛀粒及石块等杂质,用热水浸泡后,装瓶进行高压灭菌,在121℃下高压灭菌1.5 h。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人优良的桑黄母种,于28℃的恒温室中培养。优良的桑黄菌株一般30~45 d即可长满菌种瓶(具体视菌种瓶的大小而定)。.由于桑黄菌株极易退化,因此,接种前一定注意选择生长旺盛的菌株,否则使用了退化的菌株,不但生长速度慢,且易染杂菌,给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2菌棒的制备选用直径17~25cm×40~45cm的高压菌种袋,将锯好的木段,用水浸泡后,装入高压菌种袋中,细的枝桠材扎成直径16~24cm的把,扎实,以免刺破菌种袋;粗木段直接装入高压塑料袋中,木段的两头填充一些麦麸和木屑的混合物,这样既利于发菌,又可避免木段断面的木刺刺破菌种袋。菌棒经灭菌后,接入优良的二级麦粒菌种。将接种后的菌棒置于25℃恒温的培养室中发菌,桑黄菌最适合的生长温度为28℃,由于桑黄菌丝生活力比较弱,菌棒发菌时间长,如将菌棒放在28℃下培养,大量的菌棒堆在发菌室中,杂菌繁殖快,菌棒极易被污染,造成浪费。因此,将菌棒放在25℃的条件下可减少污染。桑黄菌在菌棒发菌阶段,应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有光,菌丝很快变黄老化。桑黄菌不易与其它药用菌、食用菌同室发菌,由于药用菌、食用菌均为好气菌,而桑黄菌生活力弱,与其它菌同室发菌,无法与其它菌竞争培养室中的氧气,造成生长速度减慢,易染杂菌。 3栽培场地的选择和大棚的搭建 3.1栽培场地应选在易管理,水、电比较方便的地方;地势平坦及缓坡地均可。整地:栽培场地选择好后,去除土中的石块,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菌棒下地前,在土中撒些生石灰。 3.2 桑黄栽培主要采用塑料大棚,大棚上覆盖遮阳网或者覆盖草席,利于温度的控制。如果条件允许,采用可以控温的大棚是桑黄菌高产、稳产的关键。大棚搭建好后,将菌棒成品字形或正方形埋在处理好的土中,一半埋在土中,一半露在土面上。菌袋可采用全脱袋或环割两种方式。全脱袋菌棒易干,应在菌棒上方盖一些保湿效果好的湿沙;环割一般保湿效果好。

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上的岩石千变万化,它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 (一)、岩浆岩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地壳下面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岩浆是存在于地壳下面高温、高压的熔融状态的硅酸盐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SiO2,还有其他元素、化合物和挥发成分)。岩浆内部的压力很大,不断向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至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裂缝上升,喷出地表;或者当岩浆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 ①构造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等; ②冷凝特征: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与沉积岩和变质岩有明显的区别。2、岩浆岩的分类 依冷凝成岩时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为三类: 喷出岩(火山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称为喷出岩。在地表的条件下,温度下降迅速,矿物来不及结晶或者结晶差,肉眼不易看清楚。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浅成岩:岩浆沿地壳裂缝上升至距地表较浅处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由于岩浆压力小,温度下降较快,矿物结晶较细小。如花岗斑岩、正长斑岩、辉绿岩等; 深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约距地表3公里)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由于岩浆压力大,温度下降缓慢,矿物结晶良好。如花岗岩、正长岩、辉长岩等。 其中,深成岩和浅成岩又统称侵入岩。

桑黄菌的应用及培养条件

桑黄菌的应用及培养条件综述 学生姓名:郑芳学号:20075070278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 指导老师:张海宾职称:副教授 摘要:桑黄菌(Phellinus igniarius) 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在我国传统中药中,主要用以治疗许多疑难杂症。自然界中形成的桑黄子实体非常稀少,特别是形成可用子实体需要时间比较长,这是受生理生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及外部条件的制,而且人工栽培难度较大。目前,桑黄在国际医药市场上价格昂贵、供不应求。所以本文对桑黄菌的应用及培养条件进行综述。 关键字:桑黄菌;应用;培养条件 Abstract:Phellinus igniarius is a kind of officinal fungus,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is used to remedy many difficult miscellaneous diseases. The natural sporocarps of the Phellinus igniarius are very uncommon, especiall the time that forms the usable sporocarps is very long, this is limited by specific,complex physiology and external condition, and artificial rearing is very difficult. Now, Phellinus igniarius is very expensive and behind the requirement in the traditional market. So, this article states the application and culture condition of the Phellinus igniarius. Key W ords: Phellinus igniarius;application;culture condition 引言: 桑黄菌(Phellinus igniarius) 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在我国传统中药中,主要用以治疗许多疑难杂症。自然界中形成的桑黄子实体非常稀少,特别是形成可用子实体需要多年,这是因为受生理生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及外部条件的制,而且人工栽培难度较大。目前,桑黄在国际医药市场上价格昂贵、供不应求。因此,对桑黄菌的开发利用将转向液体发酵这一方向。目前日本和韩国对桑黄菌研究较多,美国和西欧对其也略有研究,国内对桑黄的相关报道较少。所以本文对桑黄菌的应用及培养条件进行综述。 1桑黄菌的形态 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L.exFr.)Quel(火木层孔菌或针层孔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科的药用真菌。《药性论》中称桑臣、桑耳,《酋阳杂蛆》中称胡孙眼,《篡要奇方》中又称桑黄菇。子实体中等至较大,马蹄形至扁半球型,木质,硬。菌盖宽3-12cm,初期有细行,浅褐色,以后光滑,变暗灰黑或黑色,老时龟裂,无皮壳,有同心环棱,边缘钝圆,浅咖啡色,硬,木质,管孔多层,与菌肉同色,刚毛基部膨大,顶端渐尖。主要生于柳、杨、花楸、山楂等阔叶树的树桩及树干上,或倒木上,多年生。 1.1菌丝体显微结构的观察

桑黄介绍

桑黄的由来 尽管在《神农本草经》及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医药学典籍中已经有“桑耳”,“桑黄”,“桑臣”,“胡孙眼”等记述,但对桑黄的定义应该说是相当模糊的。这种模糊性带来的混乱至今依然存在。然而,如果从遗传学的分析出发,具备抗癌效能的桑黄应该是特指裂蹄针层孔菌,即Phellinus Linteus。由于国内对桑黄的研究相对滞后,所以还有许多人将桑黄与鲍氏木层孔菌(Phellinus Baumi)或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相混淆。实际上后两者并非桑黄,也不具备有抗癌效果,只是可以用来治疗中风,胃痛,排尿异常等普通疾病。在日本,具有抗癌功效的桑黄(Phellinus Linteus)被称作“Mesimakobu”,写成汉字就是“女岛瘤”,这是因为在日本的长崎县男女群岛的女岛上曾发现过桑黄。由于日本对桑黄的研究开始的早,进行的也比较深入,所以桑黄的日文名称也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像韩国和美国的桑黄制品就有直接以“Mesima”或“Mesimakobu”来命名的。天然桑黄(Phellinus Linteus)作为一种珍希真菌,生长于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中国和北美等少数地方。桑黄往往寄生于桑树的枯木之上,子实体为多年生,木质。桑黄的菌伞呈圆锥形或伞状,也有如马蹄形的。桑黄的大小如下:长径8-20cm;短径为2-12cm;厚1.5-10cm。表面初期为暗褐色的毛状物所覆盖,不久脱毛后呈黑褐色。桑黄菌伞的及下部为鲜黄色,这可能就是被称作桑黄的原因。由于桑黄的生长周期相当长,要长成适合药用的大小,需要20至30年的岁月。加上近年来掠夺性地开发,天然桑黄已濒于绝灭。而人工栽培桑黄的生物技术一直到了近几年才获得突破。另外,从桑黄的名称和定义的复杂性中也可以看出,要想获得“真正”的桑黄(Phellinus Linteus)是相当不易的。外形上看这几种真菌的区别并不十分大,但费尽千辛万苦采集而来的子实体,只有通过遗传学的严密分析,才能确定是否是具有抗肿瘤效果的真正桑黄。桑黄被人们称作“幻影蘑菇”,因为它如同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能治百病的“千年灵芝” 那样,非常难以被发现及采集。 桑黄研究的概况 有关桑黄抗癌作用的最早的实验数据是在1968年由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课题组首先公布于世的。早在60年代,美国就开始了对能够扑灭癌症的食品和材料的探索,这一举动引起了世界各国医学界的重视。在当时的日本开展了许多关于使用真菌克服因癌症而引起的人体免疫力低下的研究。日本是一个真菌资源丰富的国家,已知的真菌菌种就达2000种之多,其中可食用的有300多种,更有许多自古以来就当作药用的真菌品种。凭借这些有利条件,有关真菌生成抗菌,防霉物质的研究一直持续着。有关真菌抗癌的研究也进行的相对顺利。在当时的国立癌症研究中心进行了一个著名的比较试验。研究人员将sarcoma180(肉瘤细胞株)的癌细胞皮下移植到实验用的小白鼠身上,然后给小白鼠注射各种真菌的热水萃取物,继

三大美学特征

服装设计的三大美学特征 关于戏曲服装的特点、特征、特性,在理论界有诸说。但我认为可舞性、装饰性、程式性为戏曲服装的美学特征。 一、可舞性 “可舞,”从字面上看,就是可以舞动的意思,指服装经过特殊的艺术加工后,可以舞动,并且舞得很美。古人云:“长袖善舞”,就包含了这两层意思,说舞者的衣袖很长,利于舞蹈;还能有助于舞者形成优美舞姿。需要指出的是,“长袖善舞”中的“舞,”是特指古代舞蹈(或歌舞),而不是后来的戏曲(以歌舞演故事)中的舞——这两者必须严格区分开来。 那么,“可舞”的深层次涵义是什么呢?戏曲客观实际表明:戏曲表演艺术形态的成熟,是与重视服装作用有关的;演员塑造人物,是一种意象创造,性格、品格、气质的体现,一是主要靠自身的语言、唱腔、形体动作,二就是有赖于服装、化妆等外部因素的辅助和衬托。表演艺术要求服装的是:可以让演员充分借助,以帮助演员表情达意。这样,表演艺术形态一旦成熟,被赋予了表情达意功能的服装,自然也随之成熟并定型,就此密不可分。表演与服装的关系紧密到了什么程度?已紧密到水乳交融、成为了一个艺术整体。演员表演人物,喜、怒、哀、乐在他的面部、语言、唱腔和形体动作上,同

时,喜、怒、哀、乐也表现在服装上,服装犹如一张放大了的脸,“可以被演员“舞”出喜、怒、哀、乐——这就是“可舞性”深刻的内涵!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舞蹈和舞剧,它们的舞衣,虽然对表演也很重要,但,负载决没有戏曲表演那么多。它们用的是独特的“舞蹈语汇”,即通过形体表现喜、怒、哀、乐,换句话说,就是:演员的四肢即一张放大的脸。 在戏曲表演基本功里,与服装相关的有水袖功、翎子功、帽翅功、靠旗功、跷功,与化妆有关的有甩发功、髯口功等。在戏曲表演艺术家的手中,服装的大部分都是可以利用来表演的工具;不仅是服装的部件(水袖等),而服装整体则更是如此。臂如:蟒可以“撩”靠可以“飞、”褶可以“踢”…… 那么,服装为什么会成为“可以舞出情感”的工具呢?概括说,这是由于设计构思与工艺体现的巧妙,其中涉及到形式美要素。 艺术学中讲述形式美,通常集中于涵盖一切艺术门类的基本规律。如,形式美概念:客观事物外观形式的美(线、形、色、质等外形因素及其有机组合关系);形式美法则:多样统一、平衡、对比、对称、比例、节奏、宾主、参差、和谐等。在现代的艺术学体系完整构建起来之前,我国历代的艺术家和民间艺人实际上正是符合上述形式美法则,创造了无比璀璨辉煌的民族传统艺术(包括戏曲服装艺术在内)。对于戏曲服装,创造者们从“可以舞出情感”的特殊要求出发,提炼出延伸、宽松、分离、悬垂、颤动、增扩、放射等一系列特殊的形式美要素,正是由于这些形式美要素的共同作用,才使得服装“舞出情感”。 可以说,戏曲服装的可舞性,表现于款式。在七种形式美要素中,除增

浅谈(1-2种)谷物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作用,在加工过程中对营养成分的影响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学校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1-2种)谷物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作用,在加工过程中对营养成分的影响 (小米) 姓名xxxx 系别xxxxxxxxxxx 专业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x 提交时间xxxxxxxxxxxxxx

内容摘要 小米是中国杂粮的重要品种之一,也是传统的营养健康食品,介绍了小米营养成分特点,并对其加工过程进行概述,以及加工对小米营养价值的影响。 关键词:小米、营养成分、加工、影响

目录 一、小米的简介 (1) 二、小米的种类 (2) 1.黑小米 (2) 2.白小米 (2) 3.黄小米 (2) 三、小米的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作用 (3) 1.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 (3) 2.维生素含量 (3) 3.矿物质含量 (4) 4.微量元素 (4) 四、小米的加工的基本技术 (5) 1.制粉 (5) 2.制精粉 (5) 3.磨浆 (5) 4.膨化 (5) 5.蒸煮 (5) 五、小米的加工对营养成分的影响 (6) 1.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6) 2.对蛋白质的影响 (6) 3.对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影响 (6) 六、参考文献 (8) 七、致谢 (9)

一、小米的简介 小米又名粟,古代叫禾,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属禾本科,我国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它性喜温暖,适应性强。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在我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现主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各地区。小米的品种很多,按米粒的性质可分为糯性小米和粳性小米两类;按谷壳的颜色可分为黄包、白色、褐色等多种,其中红色、灰色者多为糯性,白色、黄色、褐色、青色者多为粳性。一般来说,谷壳色浅者皮薄,出米率高,米质好;而谷壳色深者皮厚,出米率低,米质差。

桑黄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桑黄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江湖大川 1 揭晓 2 吴丹麦 1 叶晨 1 周琢艳 1 刘文洪1 【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8(028)003 【总页数】4【关键词】关键词桑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 桑黄 ( phellinus ) 属担子菌亚门 ( basidiomyeotina )、层菌纲 ( hymenomyeetes )、非褶菌目 ( aphyllophorales )、多孔菌科 ( polyporaeeae )、针层孔菌属( phellinus ),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有“森林黄金”之美称,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1] 。在过去的30 年里,其20 多种药效逐渐为人们所探知,如增强机体免疫力、保肝护肝、抗炎作用、抗氧化作用[2] 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桑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从中分离鉴定出多糖、黄酮、三萜等活性成分[3] 。此外,桑黄的有效成分纯化工艺也不断得到改进。本文就桑黄的种类和分布地区、化学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1 桑黄的种类与地区分布桑黄作为著名传统药用真菌在中国已经有2000 多年的历史,是一类重要药用真菌的俗称,但是这个真菌种类多年来被误认为裂蹄纤孔菌( P.Linteus )[4] 。201 2 年,吴声华等[5] 基于ITS 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东亚地区的桑黄有 6 个种类:鲍姆纤孔菌(俗名:丁香桑黄) Inonotus baumii 、小孔忍冬纤孔菌 (俗名:小孔忍冬桑黄) Inonotus lonicericola 、大孔忍冬纤孔菌(俗名:大 孔忍冬桑黄) Inonotus lonicerinus 、桑黄纤孔菌(俗名:桑黄) Inonotus

事业单位的三大主要特征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d2465353.html, 事业单位的三大主要特征 事业单位主要有三大主要特征,分别是: (一)服务性。事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教、科、文、卫等领域,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如教育事业单位,主要功能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各方面所需要的人才;文化事业单位,主要功能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卫生事业单位,主要功能是公民的身体健康,使其享受良好的医疗服务;科技事业单位,主要功能是揭示自然和社会规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等等。缺乏这些服务支持,或服务支持系统不健全,生产力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并影响社会稳定。经济愈发展,社会愈进步,对服务功能的要求标准也愈高,范围也愈大。服务性,是事业单位最基本、最鲜明的特征。 (二)公益性。事业单位所追求的首先是社会效益,同时,有些事业单位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为实现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社会服务系统的良性循环,根据规定向接受服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公益性,是由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在一些领域,某些产品或服务,不能或无法由市场来提供,如教育、卫生、基础研究、市政管理等。为了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就要由政府组织、管理或委托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从事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公众的需求。我国的事业单位大都分布在公益性领域中,主要从事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有的虽然也从事某些物质产品的生产,但多数不属于竞争性生产经营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 (三)知识密集性。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性组织,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的主要手段。虽然事业单位主要不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但由于其在科技文化领域的地位,对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