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索动物概述

脊索动物概述
脊索动物概述

脊椎动物学

(Vertebrata)

脊椎动物是动物界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等、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门类………。本课程的主要参考书目:

1.马克勤,郑光美《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2.郑作新《脊椎动物分类学》农业出版社1982

3.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二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杨安峰等《脊椎动物学》(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1985

5.鲍学纯等《动物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6. 罗默,帕尔森著杨白仑译《脊椎动物身体》科学出版社1985

7. Richard D.Jurd 著蔡益鹏等译《动物生物学》(精要速览) 科学出版社2000

8. Boolootian,R.A.Zo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Animals).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1979.

※每章后另有选读文献

第一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

脊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门。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这三大特有结构,是完全区别于无脊索动物的特征。

第一节脊索动物门的特征

1.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

(1)脊索(Notochord)

位于动物消化管背面纵轴的一条不分节的棒状结构,具有支持身体作用。

起源:脊索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经加厚、分化、外突最后脱离原肠而成。

结构:脊索细胞内富含液泡,既有弹性,又富于硬度,在其外面有结缔组织构成的脊索鞘(两层膜),具有类似骨骼的作用。存在:

低等脊索动物(尾索、头索动物)大都终生保留或仅幼体时具有脊索,高等脊索动物(指脊椎动物除圆口纲外)则仅出现于胚胎时期,成体时的脊索即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所代替。

(2)背神经管(dorsal tubular nervecord)

位于脊索背面的一条由外胚层下陷并卷褶所形成管状神经中枢结构。高等脊索动物的背神经管分化为前端的脑和后面的脊髓两部分,管腔特化为脑室和中央管。(无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则是一条位于腹部的实心神经索)

(3)咽鳃裂(pharyngeal gill slits)

在消化管前端咽部两侧上的许多成对裂缝,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咽鳃裂产生于消化管,但多发展为一种呼吸器官。低等水栖脊索动物的鳃裂终生存在,并附生着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生高等脊索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如两栖纲的蝌蚪)具有鳃裂,随着发育成长最终完全消失。2.脊索动物的其他特征

●闭管式的循环系统(尾索动物除外),心脏及主动脉位于消化管腹面。

●通常具有肛后尾。●多数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两侧对称体制、三胚层、真体腔、身体分节、后口(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相同的特征)。脊索动物与某些高等无脊椎动物相同的特征说明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有亲缘关系。

第二节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概况

脊索动物门包括三个亚门;

尾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Urochordata)

头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Cephalochordata)

脊椎动物亚门(Subphylum Vertebrata)

其中;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属于低等脊索动物,统称为原索动物,而脊椎动物则属于高等脊索动物。

一. 尾索动物亚门 1. 主要特征

多数种类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成体包在被囊中生活。一般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常以出芽形式形成群体,也行有性生殖并有世代交替现象。

2. 代表动物——海鞘

(1)生活习性与外形

海产,在海底岩石、贝壳、船底等物体上营固着生活。成体外形为壶状,入水管孔如壶口,出水管孔似壶嘴,壶底为身体基部。

(2)内部结构与功能

体壁由外向内依次为

被囊(含被囊素,类似植物的纤维素)

外套膜(可分泌被囊,内有肌肉组织)

围心腔(退化,在体前部被围鳃腔替代)

消化与呼吸系统

消化道口→咽→食道→胃→肠→直肠→肛门

口:开口在入水孔

咽:最发达,有特化的缘膜触手、鳃裂及内部沟状的背板dorsal lamina 和内柱endostyle(有腺细胞和纤毛细胞)。可推动食物进入胃。水流在鳃裂处进行气体交换,经围鳃腔、出水孔排出体外。

循环系统(可逆式血循环)闭管式循环,心脏位于体腹面的围心腔内。

神经系统

因营固着生活而退化,仅在入水管与出水管之间的外套膜上有一个神经节(脑),由其发出一些神经到体各部;神经节腹侧有一腺体。称脑下腺。具有有内分泌作用。

生殖与发育

雌雄同体,生殖腺在肠管的转曲处,单一的导管开口于围鳃腔中。异体受精。也行出芽生殖。发育与变态

成熟卵排入围鳃腔,与其它个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受精卵经卵裂、囊胚、原肠胚和神经胚后,孵化成蝌蚪状的幼体,在海水中营自由生活。幼体具扁长尾,尾内有典型的脊索;及一条直达身体前端的背神经管,背神经管前端膨大形成脑泡,脑泡内具有含色素的眼点与平衡器,咽有成对的鳃裂。

逆行变态在海鞘的变态发育中,失去了一些重要的复杂结构,使成体比幼体变得更为简单,故称这种变态称为……。

3. 尾索动物的重要类群

尾索动物包括三个纲

纲1 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

海产,自由生活,形似蝌蚪,鳃裂一对,终生保留尾和脊索,无变态,故又称幼态纲(Larvacea)。雌雄同体,行有性生殖。如住囊虫(Oikopleura)。纲2 海鞘纲(Ascidiacea)单体或群体生活,有变态,幼体自由生活,成体多营固着生活。被囊厚,鳃裂数目多。如单体的柄海鞘(Styela clava),玻璃海鞘(Ciona intestinalis)及群体的菊海鞘(Botylloides simodensis ),在我国的烟台、青岛、厦门等海域有分布。

纲3 樽海鞘纲(Tha1iacea)

深海中自由生活。体呈圆桶形,单体或群体,成体无尾。被囊薄而透明,其上有环状肌肉带,入水孔、出水孔位于体前、后端,雌雄同体,生活史复杂,有类似腔肠动物英枝虫的世代交替现象。如单体的樽海鞘(Doliolum deuticuatum)和群体的火体虫(Pyrosoma atlanticum)。

二、头索动物亚门 1. 主要特征

脊索、背神经管纵贯全身,且脊索伸延至神经管的前方,并和咽鳃裂一样终生存在。

2.代表动物—白氏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1)生活习性与外形:

体侧扁、两端尖,半透明,鱼形的脊索动物,生活时常半埋于浅海泥沙中。我国厦门、青岛等地浅海中,以小型藻类为食。

文昌鱼出现奇鳍,沿背中线一纵行皮肤褶皱,称背鳍,与尾部的尾鳍相连,尾鳍腹侧又与前方的臀鳍相连。身体前部腹面两侧有由皮肤下垂形成的纵褶,称腹褶。腹褶与臀褶的交界处有一孔,称腹孔,又叫围鳃腔孔。尾鳍与臀鳍的交界处有肛门。

(2)内部构造

文昌鱼终生具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

皮肤薄而透明,由单层细胞的表皮和冻胶状结缔组织的真皮构成,皮下可见到按体节排列的<形肌节,各节有结缔组织的肌隔。肌节的数目是分类的依据。如白氏文昌鱼的肌节数每侧为63—66个。

消化与呼吸系统:肝盲囊口→咽→肠→肛门口有漏斗形带触须的口笠(防止沙粒入口),底部有指状器官—轮器(击动水流入口作用),口周有缘膜触手(过滤作用),咽两侧有许多鳃裂,水流经围鳃腔由腹孔排出。咽内壁有内柱和背板(具纤毛,可分泌粘液参与食物运转),肠前端腹侧向前右方伸出有一肝盲囊(可分泌消化液、与脊椎动物肝脏同源),肛门偏左。

循环系统

闭管式循环。但无心脏,但有能搏动的腹大动脉和鳃动脉代替。腹大动脉的血液向前流,经鳃动脉到鳃裂进行气体交换,然后注入一对背大动脉根,向前流动。在咽部后端汇合成一条背大动脉,背大动脉向身体两侧发出成对的体壁动脉到体壁以及到肠壁的脏壁动脉。体前端的静脉血集中于一对前主静脉,体后部的汇入一对后主静脉,同侧的前、后主静脉汇合成总主静脉(又称居维叶氏管)而注入腹大动脉。由肠壁返回的血液汇集于肠下静脉,再注入肝门静脉,然后再汇合成肝静脉而注入腹大动脉。血液无色,仅含少量血细胞。血循环途径(参考教材插图)排泄器官

由约90—100对肾管组成,位于咽壁背方两侧。每一肾管是短而弯曲的小管,管的一端有具纤毛的肾孔开口于围鳃腔,另—端有4—5组特殊的有管细胞。有管细胞浸在体腔液中,靠渗透作用收集代谢废物,经有管细胞内一长鞭毛的拂动,驱使废物到肾管,再由肾管的肾孔排入围鳃腔,最后随水流由腹孔排出体外。神经系统

神经管前端扩大为脑泡,并发出二对脑神经,分布在体前端。脑泡后为脊髓,按肌节分出脊神经。每一肌节都有一对背神经根和数条腹神经根,但背、腹神经根不合并为混合脊神经。

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约26对生殖腺按体节排列在围鳃腔壁的两侧,没有生殖管道,成熟的生殖细胞直接排入围鳃腔,随水流经腹孔到体外,在海水中受精发育。

早期胚胎发育

受精卵→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神经胚、脊索及体腔囊的形成→幼体期

桑椹胚受精卵经均等全裂形成的实心球。

囊胚细胞向表面移动形成空心球(动、植物极)。

原肠胚动、植物极经外包和内陷形成内外胚层

神经胚、脊索及体腔囊形成背中线外胚层下陷形成神经板、神经褶、及神经管。同时在内胚层中线出现脊索中胚层,两侧出现体腔囊。3.头索动物的主要类群头索动物亚门仅包括1纲1科2属30余种

头索纲(Cephalochorda)又名狭心纲(Leptocardii),

鳃口科又称文昌鱼科(Branchiostomidae)

文昌鱼属(Branchiostoma)体两侧均有生殖腺;偏文昌鱼属(Asymmetron)仅体右侧有生殖腺;它们分布在非洲东海岸、澳大利亚等地,我国的汕头、珠江口、海南岛及渤海湾沿岸也有发现。

4.头索动物的重要价值

原始性特征:无头、脊椎骨,无偶鳍,无心脏,表皮由单层细胞构成,终生保持原始分节排列的肌节,具有分节排列的肾管和生殖腺。进步性特征:终生具有脊索,闭管式血循环,神经系统为管状并在前端扩大成脑泡。研究价值:因其终生具有脊索动物三大特征,并以最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其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可以反映出动物界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一些规律,是典型的脊索动物缩影。由于文昌鱼兼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结构,因此,可根据文昌鱼推测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亲缘关系。三、脊椎动物亚门(有头亚门)

1.主要特征:

有成对的附肢和明显的头部。神经管分化为脑和脊髓,出现了眼、耳、鼻等重要的感觉器官。一般脊索只见于发育早期,成体由脊椎骨连接成的脊柱所代替。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种类只在胚胎期出现鳃裂,成体用肺呼吸。闭管式循环系统,高等种类出现了双循环。由肾脏替代了分节排列的肾管。全部雌雄异体,行有性生殖,卵生、卵胎生或胎生。

2.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圆口纲无颌,皮肤裸露,无成对附肢,脊索终生存在,出现雏形的脊椎骨。如七鳃鳗、盲鳗。

鱼纲出现上、下颌,皮肤被鳞,有成对的附肢(胸鳍和腹鳍各—对),用鳃呼吸。如鲤鱼、鲈鱼。

两栖纲皮肤裸露湿润,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心l脏三腔,出现五趾型附肢。如黑斑蛙、蟾蜍。爬行纲皮肤干燥,具角质鳞或角质盾片,心脏二心房一心室或接近二心室,出现羊膜卵。如蜥蜴、海龟。

鸟纲体表被羽毛,前肢为翼,心脏四腔,为完全的双循环,恒温,卵生。如家鸽、丹顶鹤。

哺乳纲身体被毛,心脏四腔,完全双循环,恒温,胎生(单孔类除外),哺乳。如家兔、东北虎。

第三节脊索动物的起源

低等脊索动物的原索类由于没有坚硬的骨骼,所以不易在古代的地层中留下化石。人们只能用比较解剖学、生物化学、胚胎学等材料来进行分析推断,曾有人提出过“环节动物说”(annelid the ory);即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但论据不足。另外有人提出“棘皮动物说”(echinoderm theory);认为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有共同祖先。

此学说有三个论点:

1. 半索动物的成体接近于脊索动物,而其胚胎发育和幼体形态又和棘皮动物的极为相似。

2. 半索动物,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均含丰富的肌酸(creatine)。

3. 半索动物、棘皮动物的肌蛋白中除含有肌酸外,尚含有精氨酸(arginine),无脊椎动物的肌蛋白含精氨酸不含肌酸。

1984年,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候先光等人在云南澄江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动物化石群,提出了“澄江地区前寒武纪动物大爆发”的见解,在各动物门类的起源问题上有重大发现;澄江地区前寒武地层的动物化石的研究证明,仅在100万至200万年(相当于地质年代瞬间)的时期,包括脊索动物在内所有动物门或相当门一级等级系统几乎是同时出现的。这一发现将脊索动物出现的时间向前推移了1500万年。

该地层中发现的云南虫(Yunnanozoon)被认为是脊索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和人类)的最早祖先,云南虫体呈蠕形,仅数厘米.躯体由20多个体节的肌节组成,可以通过肌肉的收缩使自身产生侧向波浪形弯曲来游泳。体前端具一吸盘,用以吸附在其他生物体上营外寄生生活。身体前部具有一个很大的鳃腔和7对鳃裂。身体腹中部有一纵向管,即为脊索——是现代脊椎动物“脊椎”的前身。脊索对肌肉起着固定和支持的作用。此外。身体具有一背缚,一对腹侧鳍和一不明显的尾鳍,在游泳时起平衡的作用。

脊椎动物分类常用名词

无头类(Acrania)指脊索动物中脑和感官尚未分化出来,因而没有明显头部的类群,即原索动物中的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无颌类(Agnatha)指没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即园口纲动物(亦称园口类)如七鳃鳗、盲鳗等。其他称通为颌口类。

羊膜类(Amnioda)指在胚胎发育中,具备有羊膜的脊椎动物,包括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变温动物(poikilothermal)或外温动物(ecothermal)

指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 ,亦称冷血动物。如圆口类、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恒温动物(homoiothermal) 或内温动物(endothermal)

指体温较高,相对恒定,不随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体温的动物,亦称温血动物,其体内有调节体温恒定的生理机制。如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课后阅读

1. 张焘科学前沿与未来科学出版社1996

2. 陈吉龙等发育生物学进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 王所安等动物学专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4. 潘宝平生命科学新视角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5..潘宝平生物进化理论的新进展生物学通报2002 2

思考与练习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脊索动物的背神经管在胚胎发育中来自( )

A.内胚层 B.中胚层 C.外胚层 D.内、外胚层共同形成

2.脊索动物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相同的特征是( )

A.肛门后具尾 B.具有真体腔

C.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 D.心脏及主动脉位于消化管腹面

3.脊索动物个体发育中有“逆行变态”的动物是( )

A.文昌鱼 B.海鞘 C.七鳃馒 D.青蛙

4.下列属于文昌鱼体制结构上原始性的特征是( )

A.具有围鳃腔 B.具有口缘触手

C.表皮仅由单层细胞构成 D.脊索越过神经管伸到身体最前端

5.文昌鱼特化的结构中可搅动水流入口的是( )

A.口笠触手 B.缘膜触手 C.轮状器官 D.咽下沟(内柱)

6.文昌鱼的特征中下述哪一项不正确?( )

A.“<”形肌节 B.生殖腺分节排列 C.开管式循环 D.神经系统有脑泡形成

7.文昌鱼在下述结构的位置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文昌鱼肛门在腹孔后方,稍偏向身体左侧

B.文昌鱼的肝育囊伸向咽的左侧

C.文昌鱼的嗅窝的位置在脑泡上偏左

D.偏文昌鱼属的生殖腺只在身体右侧

8.文昌鱼胚胎发育经历的主要阶段是( )

A.受精卵→囊胚→桑椹胚→原肠胚→神经胚→幼体期

B.受精卵→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幼体期

C.受精卵→原肠胚→桑椹胚→囊胚→神经胚→幼体期

D.受精卵→桑椹胚→囊胚→神经胚→原肠胚→幼体期

9.脊椎动物亚门中属于非羊膜动物的是( )

A.海龟 B.海豚 C.鲸鲨 D.野鸭

10.脊椎动物亚门中不属于变温动物的是( )

A.鳄 B.白暨豚 C.肺鱼 D.大鲵

二、填空题

11.脊索动物分为___亚门、___亚门和___亚门;其中___动物和___动物两个亚门的动物因属低级的类群又有___之称。

12. ___和___两个亚门动物的___和___还尚未分化出来,故无明显的___,因而又称为___类。

13.尾索动物的成体因有___包被体外而称为___动物。其___只局限于幼体的尾部,经变态,尾部连同其内的___被逐渐吸收而消失。

14.文昌鱼在分类学中属___门、___亚门。它在原索动物中是比较___又较为___的类群。因其脊索一直延伸到身体最前端而真正纵贯于全身,又可称为___动物。 15.脊椎动物亚门中的无颌类指的是现存的___纲动物,而有颌类又称___类包括___、___、___和___动物。

16.脊椎动物亚门,在胚胎发育中不具备羊膜的动物称为___类,包括有___、___和____纲的动物。

17.海鞘的幼体和成体由于___的绝然不同,通过___而使得形体变得更为___。

18. ___是文昌鱼肠的前段从腹侧向右前方伸出的一个盲囊,能分泌___。它与脊椎动物的___为同源器官。

19.文昌鱼的循环为___式,但无___由___的搏动部分来代行___的机能。 20.文昌鱼肾管一端靠众多分支深入___中,一端以具纤毛的___开口于___中,后经___(即腹孔)排出废物。其生殖腺不具___,成熟的生殖细胞穿过生殖腺囊壁和体壁进入___中,后随水流自___(即腹孔)排出体外。

三、绘图与填图题

21.填出文昌鱼前端纵剖图各部名称。

22.绘出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横断面构造模式比较简图并注出各部的名称。

四、简答题

23.脊索动物门都有哪些共同特征?并指出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与联系。

24.简述文昌鱼结构上的原始性、特化性以及进步性的特征。

25.简述文昌鱼在动物演化上的地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B 4.C 5.C 6.C 7.B 8.B 9.C 10.B

二、填空题

11.尾索动物头索动物脊椎动物尾索头索原索动物

12.尾索头索脑感觉器官头部无头

13.被囊脊索逆行脊索

14.脊索动物头索动物进步高等全索

15.圆口颌口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16.无羊膜圆口纲鱼纲两栖纲

17.生活方式逆行变态简单

18.肝盲囊消化液肝脏

19.闭管心脏腹大动脉心脏

20.体腔肾孔围鳃腔围鳃腔孔导管围鳃腔围鳃腔孔

三、绘图与填图题

21.从左至右顺序为:脊索口笠口笠触手轮状器官缘膜及缘膜触手背神经管咽鳃裂

22. 左图由上至下为:心脏咽神经索

右图由上至下为:神经管脊索鳃裂咽心脏

四、简答题

23.脊索动物三大主要特征是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借此和所有无脊椎动物相区别。此外尚有一些次要特征如闭管式循环系统,心脏和主动脉血管位于消化管腹面;通常具肛后尾以及多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这也是有别于无脊椎动物的特征。

脊索动物还具有与某些高等无脊椎都相同的特征如:体制为两侧对称、部分或全部分节、胚的早期为三胚层、后口、真体腔等,这些共同特征恰好说明脊索动物与非脊索动物有亲缘关系。

24.文昌鱼的原始特征:不具脊椎骨、无头无脑、无成对附肢、无心脏、表皮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终生保持原始的肌节、肾管和生殖腺分节排列其间无甚联系。

文昌鱼的特化性特征结构:具围鳃腔、口签、口笠触手、缘膜及缘膜触手、轮状器官、咽下沟(内柱)、脊索伸至体最前端、肛门偏左、肝盲囊伸向咽的右侧等。

文昌鱼进步性特征:闭管式循环、神经系统前端分化出脑泡。

25.文昌鱼终生具有存索动物三大特征,而且是以最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故可认为它们是典型脊索动物的缩影。另一方面它又区别于脊椎动物,体制结构上具有一系列原始特征,说明文昌鱼是介于无脊椎动物与各推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从胚胎发育看,文昌鱼一方面是发育形式简单,近似于脊椎动物的发育,另一方面,其早期发育又与棘皮动物动物有相似之处。因此,可以确定它在动物界的真正地位,即原始脊椎动物的代表。但从文昌鱼所存在的一些特化性结构来看,它是向着适应钻沙,少活动的方向而发展的一支,故不可能是脊推动物的直接祖先。

液压传动知识点复习总结

液压与气压传动知识点复习总结(很全) 一,基本慨念 1,液压传动装置由动力元件,控制元件,执行元件,辅助元件和工作介质(液压油)组成 2,液压系统的压力取决于负载,而执行元件的速度取决于流量,压力和流量是液压系统的两个重要参数 其功率N=PQ 3, 液体静压力的两个基本特性是:静压力沿作用面内法线方向且垂直于受压面;液体中任一点压力大小与方位无关. 4,流体在金属圆管道中流动时有层流和紊流两种流态,可由临界雷诺数(Re=2000~2200)判别,雷诺数(Re )其公式为Re=VD/υ,(其中D 为水力直径), 圆管的水力直径为圆管的内经。 5,液体粘度随工作压力增加而增大,随温度增加减少;气体的粘度随温度上升而变大, 而受压力影响小;运动粘度与动力粘度的关系式为ρ μν=, 6,流体在等直径管道中流动时有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其与流动速度 的平方成正比.22ρλv l d p =?, 2 2 v p ρξ=?. 层流时的损失可通过理论求得λ=64e R ;湍流时沿程损失其λ与Re 及管壁的粗糙度有关;局部阻力系数ξ由试 验确定。 7,忽略粘性和压缩性的流体称理想流体, 在重力场中理想流体定常流动的伯努利方程为γρυ++22 P h=C(常数),即液流任意截面的压力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 水头的总和为定值,但可以相互转化。它是能量守恒定律在流体中的应用;小孔流量公式q=C d A t ρp ?2,其与粘度基本无关;细长孔流量q=?l d μπ1284P 。平板缝隙流量q=p l bh ?μ123 ,其与间隙的 三次方成正比,与压力的一次与方成正比. 8,流体在管道流动时符合连续性原理,即2111V A V A =,其速度与管道过流面积成反比.流体连续性原理是质量守衡定律在流体中的应用.

家畜解剖实习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家畜解剖实习心得体会 篇一:动物野外实习心得 动物野外实习心得 05生物051003021施志福 动物学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动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控制、改造和利用动物,使它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动物学的学习,除课堂讲授、观察各类动物标本、挂图、幻灯、录像等资料外,野外实习是动物学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和意义在于: (1).印证、扩大、巩固和加强课堂知识内容。如前所述,动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只有通过野外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起到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的作用,真正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为将来胜任生态学或其它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观察、比较、分析动物界各大类群的典型代表动物,探讨各类群之间的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充分认识动物界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趋势。 (3).正确认识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自然界中,除极端的例子外,每一个物种都不会是一个孤立的有机个体,而总是以种群(population)的形式存在于自己的分布区中,不同的物种有其特定的分布区,不同的物种又有其不同的生态环境。 (4).重点认识各大动物类群中常见的重要科、属的特征及其经济价值。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动物资源打好基础。 (5).通过野外实习,初步学会和掌握动物学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 (6).采集动、植物标本,充实标本室,为科研提供第一手资料。 一、野外实习的内容 动物学实习是动物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丰富我们的感性认识,不但弥补理论课本上难以理解和记忆的抽象概念和有关动物图片不足的问题,而且弥补了动物学实验课上动物标本不足和大多数是死标本的问题,还有实

液压考试知识点总结概要

《液压传动考试宝典之68招》 【2011级机械班内部资料陈林涛总结 2014年六月】一,考试内容: 针对以上考试,我为大家总结了一下精简和重点知识点,希望大家好好看看,考试顺利!!!二.重要知识点:(有颜色,划线的最重要!!!) 1.液压传动以液体作为传递运动和动力的工作介质,而且传动中必须经过两次 能量转换。它先通过动力装置将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压力能,后又将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做功。 2.系统内的工作压力取决于外界负载。 3.活塞的运动速度v 取决于进入液压缸(马达)的流量q。 4.压力p和流量q是流体传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两个参数,它们相当于机械 传动中的力和速度,它们的乘积即为功率 5.液压传动装置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能源装置—泵。将原动机输入的机械 能转换为液体的压力能,作为系统供油能源装置。执行装置—缸(或马达)。

将流体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而对负载作功。控制调节装置—各种控制阀,用以控制流体的方向、压力和流量,保证执行元件完成预期的工作任务。辅助装置—油箱、油管、滤油器、压力表、冷却器、分水滤水器、油雾器、消声器、管件、管接头和各种信号转换器等,创造必要条件,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6.液压系统中控制部分的结构组成形式有开环式和闭环式两种。 7.液压传动优点:在同等的体积下,液压装置能比电气装置产生更大的动力。 液压装置工作比较平稳。液压装置能在大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它还可以在运行的过程中进行调速。液压传动易于对液体压力、流量或流动方向进行调节或控制。液压装置易于实现过载保护。 8.缺点:液压传动在工作过程中常有较多的能量损失。液压传动对油温变化比 较敏感,它的运动速度和系统工作稳定性很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它不宜在很高或很低的温度条件下工作,为了减少泄漏,液压元件在制造精度上的要求较高,因此它的造价较贵,而且对油液的污染比较敏感。液压传动出现故障时不易找出原因。 9.液压系统能否可靠稳定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中所用到的液压油 液。 10.液压液的物理性质:密度,可压缩性,粘性。 11.液压系统使用的液压液应具备如下性能: 密封件有良好的相容性。对热、氧化、水解和剪切都有良好的稳定性。抗泡沫性好,抗乳化性好,腐蚀性小,防锈性好。体积膨 燃,但油本身不燃烧时的温度)和燃点高。对人体无害,成本低。

脊索动物 名词解释

脊索动物 羊膜动物: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在胚胎纲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出现羊膜,所以合称羊膜动物。 ?无羊膜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出现羊膜的动物,即除了爬行纲、鸟纲与哺乳纲的其他脊椎动物。只可在水中产卵。 ?逆行变态:柄海鞘经过变态失去一些重要的结构,使身体变得更为简单,称为逆行变态。 ?脊索:来源于原肠背壁,脊索细胞富含液泡,外有脊索鞘,脊索鞘分内外两层,纤维且织鞘和弹性组织鞘。 ?脊椎:脊索动物背部的主要支架。由多个椎骨组成,中间有椎管,内有脊髓。 ?尾索动物: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素成分的背囊中,至少在幼体时期的尾部有脊索及神经管. ?背神经管 :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是一条位于脊索背方的神经管,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所形成.背神经管在高等种类中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神经管腔在脑内形成脑室,在脊髓中成为中央管.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一条实性的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的腹面。 ?咽鳃裂:低等脊椎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孔列,直接开口于体表或心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陆栖高等脊椎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具鳃裂。无脊椎动物的鳃不位于咽部。 ?被囊类: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素成分的被囊中,至少在幼体时期尾部具有脊索及神经管,所以称为尾索动物或被囊动物。 ?无头类:头索动物亚门没有形成脑,称无头类。 ?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亚门合称原索动物。 ?有头类:脊椎动物亚门形成明显的头部,有集中的脑,称有头类。 ?无颌类:圆口纲无上下颌,故又叫无颌类。 ?有颌类:鱼纲心及更高级的四足类都出现有颌,合称有颌类。 ?头索动物:终身具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等特征的无头鱼形脊索动物。脊索超过背神经管的最前方。 ?脊椎动物: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分为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1、神经系统发达:分化出复杂结构的脑,称为有头类。 2、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新的支持身体的中轴。 3、咽囊和鳃裂:水栖脊椎动物鳃裂终生存在,作为呼吸器官,陆生脊椎动物发展了肺呼吸。 4、出现了完善的捕取食物的口器。 5、完善的循环系统。 6、排泄系统出现了集中的肾脏。 7、出现了成对的附肢作为专门的运动器官。 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六个纲。 各纲之间特征上有显著差别,但身体器官一般可分为十大系统和感觉器官:皮肤、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神经、内分泌、生殖和感觉器官。 ?肝盲囊:肠为一直管,向前伸出一个盲囊,突入咽的右侧,称为肝盲囊,能分泌消化液,与脊椎动物的肝脏为同源器官。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①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因此称之为单细胞动物。 ②它们虽然在形态结构上有的比较复杂,但只是一个细胞本身的分化。它们之中虽然也有群体,但是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细胞一般还是独立生活,彼此间的联系并不密切,因此,在发展上它们是处于低级的、原始阶段的动物。③原生动物除单细胞的个体外,也有由几个以上的个体聚合形成的群体,很像多细胞动物,但是它又不同于多细胞动物,这主要在于细胞分化程度的不同。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一般分化成为组织,或再进一步形成器官、系统,协调活动成为统一的整体,组成群体的各个个体,细胞一般没有分化,最多只有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的分化。体细胞没有什么分化,而且群 体内的各个个体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 什么叫生物发生律?它对了解动物的演化与亲缘关系有何意义? 答: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是德国人赫克尔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总结了当时胚胎学方面的工作提出来的。当时在胚胎发育方面已揭示了一些规律,如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各纲脊椎动物的胚胎都是由受精卵开始发育的,在发育初期极为相似,以后才逐渐变得越来越不相同。达尔文用进化论的观点曾作过一些论证,认为胚胎发育的相似性,说明它们彼此有亲缘关系,起源于共同的祖先,个体发育的渐进性是系统发展中渐进性的表现。达尔文还指出于胚胎结构重演其过去祖先的结构,它重演了它们祖先发育中的一个形象”。赫克尔明确地论述了生物发生律。1866年他在《普通形态学》一书中是这样说的:物发展史可分为2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仁堡叁育和圣拉左展(或系统发育,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如青蛙的个体发育,由受精卵开始,经过囊胚、原肠胚、三胚层的胚、无腿蝌蚪、有腿蝌蚪,到成体青蛙。这反映了它在系统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像单细胞动物、单细胞的球状群体、腔肠动物、原始三胚层动物、鱼类动物,发展到有尾两栖到无尾两栖动物的基本过程。说明了蛙个体发育重演了其祖先的进化过程,也就是个体发育简短重演了它的系统发展,即其种族发展史。生物发生律对了解各动物类群的亲缘关系及其发展线索极为重要。因而对许多

液压与气压传动概念知识点总结考试重要考点

1.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1).液压是以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进行能量传递和转换的;2).液压以液体压力能来传递动力和运动的;3).液压的工作介质是在受控制、受调节的状态下进行的。 2.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动力装置、控制及调节装置、执行元件、辅助装置、工作介质。 3.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的作用:1)动力装置:对液压传动系统来说是液压泵,其作用是为液压传动系统提供压力油;对气压传动系统来说是气压发生装置(气源装置),其作用是为气压传动系统提供压缩空气。2)控制及其调节装置:用来控制工作介质的流动方向、压力和流量,以保证执行元件和工作机构按要求工作;3)执行元件:在工作介质的作用下输出力和速度(或转矩和转速),以驱动工作机构作功;4)辅助装置:一些对完成主要工作起辅助作用的元件,对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5)工作介质:利用液体的压力能来传递能量。 4.液压传动的特点:优点:1)与电动机相比,在同等体积下,液压装置能产生更大的动力;2)液压装置容易做到对速度的无极调节,而且调速围大,并且对速度的调节还可以在工作过程中进行;3)液压装置工作平稳,换向冲击小,便于实现频繁换向;4)液压装置易于实现过载保护,能实现自润滑,使用寿命长;5)液压装置易于实现自动化,实现复杂的运动和操作;6)液压元件易于实现系列化、标准化和通用化,便于设计、制造和推广使用;缺点:7)液压传动无法保证严格的传动比;8)液压传动有较多的能量损失(泄露损失、摩擦损失等),传动效率相对低;9)液压传动对油温的变化比较敏感,不宜在较高或较低的温度下工作;10)液压传动在出现故障时不易诊断。 5.在液压传动技术中,液压油液最重要的特性是它的可压缩性和粘性。

普通动物学原生动物门:总结 计划 汇报 设计 纯word可编辑

普通动物学》笔记-笫一章原生动物门 作者:郑荣泉文章来源:郑荣泉点击数:39 更新时间:2011-04-06 【进度】授课3课时;自学6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掌握原生动物细胞即独立完整的有机体的特点。疟原虫生活史、主要纲的分类要点。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通过代表动物掌握各纲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明确原生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内容】 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1 整个身体由单个细胞组成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 具有一般细胞所有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等)。这种单细胞又是一个具有一切动物特性和生理机能的、独立完整的有机体。 如具有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机能。 以上生理机能是由各种特殊的细胞器来完成的: 如:运动胞器———纤毛、鞭毛 摄食胞器———胞口、胞咽、食物泡 感觉胞器———眼点 调节体内水分的胞器———收集管、伸缩泡 原生动物的定义: 原生动物是一个完整的、能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结构的有机体。 1.2 身体微小 1.3 原始性 无论是形态结构还是生理功能在各类动物中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反映了动物界最早祖先类型的特点。 1.4 有特殊的适应性 在不良环境下能形成包囊,在失去大部分结构后缩成一团,并分泌胶质在体外形成包囊膜,使自身与外界环境隔开,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处于休眠状态。等环境条件良好时又长出相应结构,脱囊而出,恢复正常生活。 1.5 群体单细胞动物 特点:由多个单细胞个体聚合而成的群体,但绝大多数群体内的单细胞个体具有相对独立性。如盘藻、空球藻、实球藻、团藻等。

原生动物门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 教学目标 1.了解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了解原生动物门的特征和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结构,以及做草履虫应激性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 3.通过学习原生动物门的特征,向学生渗透进化论的思想;通过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为: (1)本章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从书本上学习到动物学的知识。接着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通过讲解原生动物的代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使学生了解最原始的动物所具有的特征,可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通过重点内容的讲解,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细胞不仅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动物体的基本单位。但是动物细胞是有别于植物细胞的。对比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加深对细胞结构的了解,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3)草履虫虽然是低等动物,但它有着与高等动物一样的营养方式——异养。通过实验观察还可以知道,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总结草履虫生理活动特点,对比植物体的生理活动特点,可以加深学生对动物与植物本质特征的理解。 2.草履虫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终产物的排出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因为: (1)动物的营养方式与植物的营养方式不一样。动物必须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水中的细菌及其它小的生物和腐烂的有机物。这些食物靠草履虫口沟处纤毛的摆动,汇集到口沟处的胞口,由胞口进入管状的胞咽,在胞咽的末端逐渐形成食物泡。 当食物泡足够大时,就从胞咽处脱落,落人草履虫的细胞质中。 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在体内沿一定的方向运行着。最初从草履虫身体的后端向前移动,再从前端向后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草履虫体内的酶,把食物泡内的食物逐渐消化,经消化的食物可以被细胞质吸收,这时食物泡也逐渐地变小。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仍在食物泡内,顺着细胞质的移动,由身体后端的胞肛排出体外。 由此看来,草履虫整个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与植物体是截然不同的。教师要在讲清草履虫形态、结构的基础上,讲解草履虫营养物质的摄入、消化、吸收及残渣排出的过程。这些内容对刚刚接触动物学的学生讲,是显得繁琐。特别是在一节课上,既要记住一系列名词,又要理解一套套新的生理过程,确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能在要求的范围内,深入浅出地讲明其中的概念、特点。 (2)草履虫代谢废物的排出也是学生难理解的内容。对草履虫体内的两个伸缩泡和它周围的收集管的认识,一些学生容易理解成平面的结构。教师可以惜助于模型或看录像片进行讲解,说明伸缩泡是一种泡状的结构,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它可以伸缩。当收集管收集了细胞内的代谢废物(多余的水、少量氨和尿素)送到伸缩泡后,伸缩泡逐渐涨大,到一定程度后,经过表膜小孔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教师在讲课中一定要使学生分清: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叫“排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叫“排遗”。学生很容易将“排泄”和“排遗”相混淆。教师可以进一步讲明:排泄是将细胞内的参与代谢过程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而排遗是将食物泡中的消化不了的残渣排出体外,这些残渣没有进入细胞内参与代谢的过程。 3.在显微镜下找到草履虫,并能认识相应的结构,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因为:

液压与气压传动知识点

1、动力粘度的物理意义是单位速度梯度下的切应力。 +ρgh。 2、静压力的基本方程为p=p 3、般齿轮啮合系数ε必须大于1。 4、解决齿轮泵困油现象的方法是在齿轮泵的两侧端盖上铣两条卸荷槽。 5、溢流阀的作用有调节系统的流量,并保持系统的压力基本稳定,用于过载保护,作卸荷阀,远程调压 6、液压传动是利用液体的压力能来做功的。 7、液体在管内流动时有层流和端流两种流态,液体的流态由雷诺数判断。 8、液压系统中的压力损失有局部压力损失和沿程压力损失两种。 9、液压传动系统由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及工作介质五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分别为向系统提供动力源、将液压泵提供的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对液体的流动方向、压力的高低以及流量的大小进行预期的控制、保证液压系统有效地传递力和运动,提高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实现各种不同的控制功能。其中液压泵的作用为将原动机输出的机械能转换为工作液体的压力能。 10、液压传动系统的调速方法有节流调速、容积调速、容积节流调速。 11、齿轮泵的瞬时流量是脉动的,齿轮泵的齿数越少,脉动率越大。 12、液压系统基本控制回路按其功能不同分方向、速度、压力控制回路。 13、油箱分总体式油箱和分离式油箱。油箱的作用是储存油液,散发油液中的热量、逸出混在油液中的气体、沉淀油中的污物。 14、液压泵单位时间内排出液体的体积称为泵的流量,它的大小与泵的排量和转速有关。 15、根据节流阀在油路中的位置,节流调速回路可分为进油节流调速回路,回油节流调速回路,旁路节流调速回路。 16、当柱塞泵的柱塞数为奇数时,流量脉动系数较小。 17、单作用叶片泵通过改变定子和转子之间的偏心距来变量。它能否实现双向变量?能。 18、油液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加。 19、液压控制阀的作用是控制液压系统中执行元件的压力,流量和方向,可分为

普通动物学总结各门动物特点

一、原生动物门 包含种类:鞭毛虫、变形虫、纤毛虫 主要特征: 1、真核单细胞动物(绝大部分为单细胞个体,少数为单细胞群体) 2、运动和摄食器官:鞭毛(鞭毛虫)、纤毛(纤毛虫)、伪足(变形虫) 3、消化:通过食物泡 4、呼吸、代谢:体表 5、生殖方式:主要无性生殖(纤毛虫接合生殖(有性)) 6、适应性:包囊 (一)鞭毛纲 1、三分质膜(表膜条纹) 2、绿色鞭毛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形成副淀粉粒 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溶有代谢废物),排入储蓄泡,再经胞口排出体外 4、纵二分裂 5、动鞭亚纲中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1/5),主要靠白蛉子传播,病症是肝脏肿大、发高烧、贫血以至死亡。 6、动鞭亚纲中的锥虫又叫睡病虫 (二)肉足纲 1、外质与内质 2、伪足,变形运动,形成食物泡(胞饮) 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 4、二分裂 5、有孔虫帮助勘探矿物、石油;确定地质年代 6、痢疾内变形虫(溶组织阿米巴)寄生在人肠道,能溶解肠壁组织引起痢疾 (三)孢子纲 1、间日疟原虫 (四)纤毛纲(草履虫) 1、三层表膜中间一层+最内一层形成表膜泡:缓冲带 2、大小两核 3、内外质之间有两个伸缩泡,一个在体前部、一个在体后部 4、横二分裂 / 接合生殖 二、海绵动物门 主要特征: 1、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细胞有相对独立性 2、没有组织和器官的分化 3、侧生动物 4、体壁:两层细胞(扁细胞,领细胞)疏松结合,之间为中胶层

5、水沟系 6、生殖方式:无性 / 有性 无性:出芽/芽球有性:精子由领细胞吞食后失去鞭毛和领成为变形虫状被带入卵内 7、两囊幼虫、逆转现象 8、分类: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硅质)、寻常(硅质/海绵质纤维) 9、原始性(与原生动物相似):领细胞(领鞭毛虫)、细胞内消化、细胞疏松而独立 进步性:发育中有胚层分化、具有几种不同功能的细胞且细胞之间有联系、与多细胞动物大致相同的核酸和氨基酸 三、腔肠动物门 主要特征: 1、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 2、浮浪幼虫 3、辐射对称 4、两胚层: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了胚层分化——内胚层、中胶层、外胚层 5、皮肌细胞 6、神经细胞:神经网,扩散神经系统 7、消化循环腔 8、世代交替:有性和无性生殖的方式往往在同一种生活史的不同阶段 9、发育到囊胚就孵化出来 (一)水螅纲【最低等,由此向其他两纲分化】 1、结构简单 2、水母型一般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 3、生活史大部分有世代交替现象 (1)水螅型 群体多态现象:同一生活型上存在不同的功能个体 水螅体/生殖体 (2)水母型 (二)钵水母纲 1、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 2、个体较水螅水母大,无缘膜 3、消化循环腔较复杂 4、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水母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三)珊瑚纲 1、没有水母型,只有水螅型 2、螅体构造复杂 5、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纲水螅型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脊索动物门的特征、分类和进化

脊索动物门的特征、分类和进化 第一节脊索动物门的特征 脊索动物门包括原索和脊椎动物,现存种类约4万多种,具有共同的特征:脊索、背神经管、鳃裂。 脊索:纵贯于身体背部具有弹性的棒状支持结构,位于消化道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脊索由内部富有液泡的细胞组成,外包有脊索鞘。脊索有一定的硬度,是由于液泡的膨压造成。头索动物终生具脊索,尾索动物仅见于幼体,高等脊椎动物在胚胎中有脊索,后被脊柱代替。 背神经管:在发生上,神经管是由胚胎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拢形成的。神经管在成体仍保留,脑部的空腔为脑室,脊髓部的空腔为中央管。无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在腹侧,实心。 咽囊鳃裂:鳃裂是咽部两侧一系列与外界直接或间接相通的裂缝,水栖脊椎动物终生存在,陆栖类型普遍具鳃囊,但仅在胚胎时期或某些种类的幼体时期咽囊打穿成鳃裂。 心脏:消化道腹面,闭管式循环。 肛后尾 具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 咽下腺:咽腹面,能结合碘。低等脊索动物称为内柱或咽下腺,脊椎动物称为甲状腺。 第二节脊索动物分类 无颌类与有颌类 鱼形类与四足类 无羊膜类与有羊膜类 变温动物与恒温动物 第三节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环节动物假说:被摒弃了。 Garstang&Berrill:认为脊索动物和棘皮动物的共同祖先类似于现代半索动物的羽鳃类。 棘皮动物说:认为脊索动物和棘皮动物来自共同的祖先。棘皮动物的发育过程属于后口动物,同时以体腔囊法形成体腔,与脊索动物相近。从幼体看,棘皮动物的幼体短腕幼虫和半索动物的柱头幼虫相近。从生化资料看,两类动物肌肉都含有肌酸和精氨酸,说明两者的亲缘关系较近(无脊椎动物只有精氨酸,脊索动物仅有肌酸)。 棘皮动物假说赞同者较多,假想的祖先称为原始无头类(脊索、背神经管、鳃裂),然

液压与气压传动知识点小结

【1】液压传动是以液体作为工作介质,利用液体的压力能来进行能量传递的传动方式。 【2 】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1,动力元件,将输入的机械能转换为油液的压力能。2,执行元件,将油液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3,控制元件,在液压系统中各种阀用来控制和调节 个部分液体的压力,流量和方向,以满足及其的工作要求,完成一定的工作循环。4,辅助 元件,它们有储油用的油箱,过滤油液中杂质的滤油器,油管及管接头,密封件,冷却器和蓄能器等。5,工作介质,即传动油液,通常采用液压油。 【3】液压传动的2 个重要准则:1,液压传动中工作压力取决于外负载。2,活塞的运动速 度只取决于输入流量的大小,而与外负载无关。 【4 】液压传动的优点:1,在相同输出功率的情况下,液压传动装置的重量轻,结构紧凑,惯性小。2,能方便地再很大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3,操纵方便,易于控制。4,液压传动 工作安全性好,易于实现过载保护,系统发生的热量容易散发。5,富裕的刚性。6,负载保压容易。7,很容易实现直线运动。8,液压元件易于实现系列化,标准化和通用化,便于设计,制造,维修和推广使用。液压传动的缺点:1,动力损失较大。2,介质动力油对污染很 敏感。3,介质动力油性质敏感。4,污染环境。5,有系统破裂的危险性。6,液压传动不能保证严格的传动比。7,造价高。8,使用和维修技术要求较高,出现故障时不易找出原因。 【1 】液压冲击:液压系统中的流动油液突然变速活换向时,造成压力在某一瞬间急剧升高, 产生一个油压峰值,并形成压力传播于充满油液管路的现象。 【2】气穴现象:在流动液体中,因某点处得压力降低而产生气泡,使系统系统中原来连续的油液变成不连续的状态,从而使液压装置产生噪声和振动使金属表面受到腐蚀的现象称气穴现象。 【1】液压泵的基本工作条件:1,它必须构成密封容积,并且这个密封容积只在不断地变化中能完成吸油和压油过程2,在密封容积增大的吸油过程中油箱必须与大气相通,这样液压泵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降油液吸入泵内,这是液压泵的吸油条件。在密封容积减小的过程中液压泵的压力取决于油排除时的阻力即液压泵的压力由外负载决定,这是形成压油的条件3,吸,压油腔要互相分开,并且有良好的密封性。 【2 】齿轮泵的结构特点:?泄露。(三条途径:泵体内表面和齿顶径向间隙的泄露;齿面啮合处间隙的泄漏;齿顶端面间隙的泄漏)??液压径向不平衡力。(减小的三种方法:减小压油口直径;增大泵体内表面与齿轮齿顶圆的间隙;开压力平衡槽)???困油现象。在齿轮泵工作时有两对齿轮同时啮合,因此就有一部分油液困在两对齿轮所形成的封闭空腔之内,这个封闭容积先随齿轮转动逐渐减小,以后又逐渐增大。封闭容积的减少会是被困油液受挤压而产生高压,并从缝隙中流出,导致油液发热,轴承等机件也受到附加的不平衡负载作用,封闭容积的增大会造成局部真空,使溶于油液中的气体分离出来,产生气穴,这就是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危害:产生强烈的噪声并引起振动和气蚀,降低容积效率影响工作平稳性,缩短使用寿命。?消除困油现象的方法:在两端的盖板上开一对矩形卸载槽。 【3】柱塞泵与齿轮泵和叶片泵相比的特点:1,工作压力高。2,易于变量。3,流量范围 大。 【1】缸有多种形式,(1 按其结构特点不同可分为活塞式,柱塞式和摆动式。 按作用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单作用和双作用两种。 【2】缸筒内孔不需要精加工,工艺性好,成本低 【3】缸由缸体组件,活塞组件,密封件和连接件等基本部件组成

液压传动知识点复习要点

液压传动复习资料 系统压力取决于负载,速度取决于流量。 液压传动组成部分【能源装置执行装置控制调节装置辅助装置】 粘性【液体在外力作用下流动时,分子间内聚力的存在使其流动受到牵制,从而延其界面产生内摩擦力,这一特性称为液体的粘性】 粘性度量【绝对粘度u 运动粘度v 相对粘度】 温度对粘度影响【温度变化使液体内聚力发生变化,因此液体粘度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温度升高,粘度下降。粘度指数高,说明粘度随温度变化小】 液压污染后果【1、固体颗粒加速元件磨损,堵塞元件中的小孔、缝隙及过滤器,使泵、阀性能下降,产生噪声】 液压污染措施【1、严格清洗元件和系统; 2、防止污染物从外界侵入; 3、采用高性能的过滤器; 4、控制液压液的温度; 5、保持系统所有部位良好的密封性; 6、定期检查和更换液压液并形成制度】 压力表示方法【1、绝对压力 2、相对压力单位:MPa 1Pa=1N/m^2 1MPa=10^6Pa】 绝对压力【以绝对零压力为基准所表示的压力】 相对压力【以当地大气压为基准所表示的压力】 理想液体【把既无粘性又不可压缩的假想液体称为理想液体】 恒定流动【液体流动时,如液体中任何一点的压力、速度和密度都不随时间而变化,便称液体是在作恒定流动】 一维流动【当液体整个作线形流动时,称为一维流动】 液流流量的连续性方程【q=vA=常数 V1A1=V2A2 它说明在恒定流动中,通过流管各截面的不可压缩液体的流量是相等的】 理想液体能量方程【p/pg+z+u^2/2g=常数】意义【理想液体作恒定流动时具有压力能、位能和动能三种能量形式,在任一截面上这三种能量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但三者之和为一定值,即能量守恒】 液体流动状态【层流湍流】状态用【雷诺数】判别 Re=vd/v

脊索动物门总结

脊索动物门 1、该门的整体特征: 都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三大特征,此外还有肛后尾、闭管式循环、心脏位于身体腹面等特征。 一般认为与棘皮动物有共同祖先,生活在寒武纪之前。 2、原索动物与脊椎动物: (1)原索动物:无真正的头和脑 (2)脊椎动物:脊索或多或少被脊柱所代替,脑和感觉器官集中于前端形成明显的头部。 3、三亚门的特征比较: 亚门 三大特征 脊索 背神经管 鳃裂 其他 尾索动物亚门 幼体存在 变态后消失 背神经管退化成神 经节 仍存在 成体具背 囊,大多营固着生活 头索动物亚门 终生存在 纵贯全身,并向 前延伸至背神经管前端 脊椎动物亚门 脊索或多或少被脊 柱所代替,脑和感觉器官集中于前端形成明显的头部 水生的鳃进一步完善。陆生的在胚胎或幼体阶段用鳃呼吸, 成体肺呼吸。 出现了上下颌,出现了成对的附肢。 集中的肾脏代替了分节排列的肾管。 有收缩功能的心脏代替了腹大动脉,循环系统完善

4、脊椎动物亚门的七纲之比较: 纲 特征 圆口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一句话描述 圆口纲是无成对偶肢和 上下颌的低等脊椎动物。 脊索 终生存在,并初现雏形脊椎骨 鳃裂 成对附肢 无 出现五指(趾)形四肢 骨骼 软骨或结缔组织 皮肤 裸露 干燥,被以角 质鳞、盾片或骨板 全身被羽 体外被毛 呼吸 幼体以鳃呼吸,成体以肺、皮肤呼吸 肺 生活地 潮湿的陆地或水中 陆生 羊膜 胚胎发育中 出现 血液循环 完全双循环 恒温 否 否 否 是 是 胎生or 卵生 卵生 胎生 哺乳 否 否 否 否 是 变异 前肢变为翼

代表动物 上下颌 附肢 胚膜 体温 圆口纲 无颌类 鱼形类 无羊膜类 变温动物 软骨鱼纲 有颌类(颌口类) 硬骨鱼纲 两栖纲 四足类 爬行纲 羊膜类 鸟纲 恒温动物 哺乳纲 海鞘 文昌鱼 头和躯干 之分 无 无 固着生活 是 否 骨骼 无内骨骼,靠水流产生内压以支撑身体 无骨质骨骼,脊索是主要支持结构 顶端两个开口 顶部入水管孔,侧面出水管孔 皮肤 体外具被囊 分表皮和真皮 附肢 一个背鳍、尾鳍、臀鳍,一对腹褶。无偶鳍 肌肉 集中在背部两侧,由60多对未分化的肌节 组成,肌节间以结缔组织的肌膈分隔,两侧肌节交错排列 消化道 入水管孔—咽、食道、胃、肠、肛门 口、咽、肠 咽部腹侧有内柱,内柱中有腺 细胞和纤毛 细胞。内柱有富集碘的功能,与脊椎动物的甲状腺同源 呼吸 在咽部完成 咽部 排泄器官 无集中的排泄器官,仅在肠的弯曲处有一团具排泄机能的细胞 无集中的肾脏,排泄器官是咽壁背方的肾管(。肾管一端有肾孔开口于围鳃腔,另一端以管细胞 紧贴体腔,代谢废物渗透→管细胞→肾管→肾孔→围鳃

脊索动物复习题答案

脊索动物门 一、名词解释 1、逆行变态:海鞘经过变态,失去了脊索和背神经管等一些重要的结构,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二、判断与改错 1. 所有脊索动物的血液循环方式均为闭管式. 错。所有―――不是所有 2.头索动物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脊索终生存在,且达到头部. 错。头部―――背神经管的前方 3. 组成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的细胞,能随同动物体发育而不断生长. 对。 4.柄海鞘幼体营固着生活,经变态后成体营自由生活. 错。。。。。固着,,,自由。。。。。―――――。。。。。自由。。。。固着。。。 三、填空题 1.脊索动物门的特征是具有,, 此外还具有一些次要特征如循环系统属式,心脏位于消化道 的,尾总是在的后方,称为尾.另外,还有一些形状同样也见于高等无脊椎动物.如具有胚层,后口,存在 体腔,的体制,身体和器官的分节现象等.说明脊索动物是有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成. 1.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闭管,腹面,肛门,肛后尾,三,次生,两侧对称 2.脊索是背部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之间,由富含的脊索细胞组成,外围以纤维组织和弹性组织组成的鞘,韧而有弹性, 具支持功能。 背神经管,液泡 3. 脊椎动物的脊索只存在于时期,发育完全时,即被分节的所取代. 胚胎期;脊柱 4. 脊椎动物的背神经管,在高等种类中前,后分化为-和;而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为一条实心的,位于的腹面. 脑,脊髓,腹神经索,消化道 四、选择填空, 1. 下列属于脊椎动物亚门的动物 A海参B河蟹C七鳃鳗D文昌鱼 C 2.成体具有脊索的动物是 A文昌鱼B蛇蜥C青蛙D蜥蜴 A 3. 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类群是 A头索动物B尾索动物C圆口动物D鱼类 C 4. 终生存在背神经管的动物是 A圆口动物B低等两栖动物C头索动物D少数硬骨鱼类 C

脊索动物学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本章主要内容:1.脊索动物门的共同特征。 2.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概况。 3. 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4.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5.圆口纲的重要特征。 1.脊索动物门的共同特征 脊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各种类间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都有极显著的区别,但本门动物以下共同特征: ●具脊索(notochord)。脊索位于消化道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具弹性、不分节、起支 持作用的一条棒状支柱。 ●具背神经管(dorsal tubular nerve cord )。背神经管位于脊索的背面,呈管状,其内 部具有管腔。 ●具咽鳃裂(pharyngeal gill slits)。为咽部两侧一系列成对的裂缝,直接或间接与外 界相通。 ●心脏及主动脉位于消化道腹面,闭管式循环。 2.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概况 脊索动物现代生存的种类约有41000种,分为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3个亚门。其中前两亚门为低等脊索动物,又总称为原索动物(Protochordata)。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大多数种类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在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成体有被囊包被体外,所以尾索动物又称被囊动物(Tunicate)。 尾索动物分为3个纲: ●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体小,形似蝌蚪,游泳生活,鳃裂一对,构造似海 鞘的幼体。 ●海鞘纲(Ascidiacea):成体无尾,被囊厚,鳃裂甚多,幼体短暂自由生活,成体 营固着生活。 ●樽海鞘纲(Thaliacea):被囊薄而透明,其上有环状肌肉带;具世代交替现象。 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鳃裂多,脊索和背神经管纵贯全身,终生存在。本亚门仅头索纲(Cephalochorda),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表皮只有一层细胞,头部不明显,故称无头类(Acrania),体表动物为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有头、有脑、有附肢,故称有头类(Craniata)。脊椎动物亚门现代生存的有6个纲: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原生动物门

原生动物门—单细胞真核生物 进化地位:原生生物是目前已知的最原始的真核生物,包括所有的单细胞和多细胞群体的单细胞生物。原生生物中既有属于植物界的衣藻、团藻等绿藻,又有明显属于动物界的草履虫、变形虫等,还有介于动物界、植物界和真菌界之间的眼虫、粘菌等。 一、原生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原生动物多数是由单细胞构成,少数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群体。 表膜:原生动物的体表为细胞膜,称表膜或质膜。 细胞质:分化为外质和内质:外质均匀而透明,致密而无颗粒;内质多颗粒而易流动。原生动物的细胞质分化出能够完成不同生理功能的胞器,如眼点、伸缩泡、鞭毛、纤毛、伪足、泡口、泡咽、泡肛等。 细胞核:一般1个,也有2个或多个;核分为泡状核(小核或生殖核)和致密核(大核或营养核)两种,前者染色质少,分布不均匀;后者染色质多,均匀而致密地分布于核中。 包囊:多数原生动物在生活条件恶化时,能分泌形成厚壳将自身包裹起来,停止运动和取食。 二、原生动物的生物学特征 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鞭毛或纤毛运动,另一种是伪足运动(细胞内原生质的流动形成伪足)。 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有光合自养(植物性营养),如有色素体鞭毛虫;吞噬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如草履虫;渗透性营养(腐生性营养),如各种孢子虫。 呼吸与排泄:原生动物的呼吸和排泄主要通过细胞膜进行;水分调节主要靠伸缩泡实现。 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有二分裂生殖、出芽生殖、裂体生殖。有性生殖有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配子生殖有同胚生殖和异胚生殖. 原生动物具有应激性: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三、原生动物的分类 原生动物约3万种,对其进化地位和分类,各家意见分歧较大。我们采用目前多数原生动物分类学家的分类观点,将原生动物门分为4个纲:鞭毛虫纲、肉足虫纲、孢子虫纲和纤毛虫纲,这四大类群是原生动物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 鞭毛虫纲Mastigophora 一、代表动物—绿 眼虫 生物学特性: ①借助鞭毛运动, 眼点与光感受器能 感受光线变化,有趋 光性。 ②细胞质内叶绿体, 在有光时进行光合 营养,利用光合作用 所放出氧进行呼吸 作用;制造的过多 养分贮存在于副淀 粉粒。 ③无光条件下,利用 表膜进行渗透性营 养,通过表膜吸收水 中氧,排出CO2 ④伸缩泡主要调节水分的平衡。 ⑤生殖方法一般是纵二分裂。 ⑥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水中,温暖季节水体呈绿色;环境不良虫体变圆形成包囊。 二分裂: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为二个,染色体均等的分布在两个子核中,随后细胞质也分别包围两个细胞核,形成两个大小、形状相等的子体。二分裂可有纵二分裂(如眼虫)和横二分裂(草履虫) 二、鞭毛虫纲的主要特征 成体有1~4根鞭毛,具有鞭毛是本纲最主要的特征,鞭毛是运动的细胞器。

脊索动物概述

脊椎动物学 (Vertebrata) 脊椎动物是动物界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等、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门类………。本课程的主要参考书目: 1.马克勤,郑光美《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2.郑作新《脊椎动物分类学》农业出版社1982 3.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二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杨安峰等《脊椎动物学》(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1985 5.鲍学纯等《动物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6. 罗默,帕尔森著杨白仑译《脊椎动物身体》科学出版社1985 7. Richard D.Jurd 著蔡益鹏等译《动物生物学》(精要速览) 科学出版社2000 8. Boolootian,R.A.Zo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Animals).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1979. ※每章后另有选读文献 第一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 脊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门。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这三大特有结构,是完全区别于无脊索动物的特征。 第一节脊索动物门的特征 1.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 (1)脊索(Notochord) 位于动物消化管背面纵轴的一条不分节的棒状结构,具有支持身体作用。 起源:脊索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经加厚、分化、外突最后脱离原肠而成。 结构:脊索细胞内富含液泡,既有弹性,又富于硬度,在其外面有结缔组织构成的脊索鞘(两层膜),具有类似骨骼的作用。存在: 低等脊索动物(尾索、头索动物)大都终生保留或仅幼体时具有脊索,高等脊索动物(指脊椎动物除圆口纲外)则仅出现于胚胎时期,成体时的脊索即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所代替。 (2)背神经管(dorsal tubular nervecord) 位于脊索背面的一条由外胚层下陷并卷褶所形成管状神经中枢结构。高等脊索动物的背神经管分化为前端的脑和后面的脊髓两部分,管腔特化为脑室和中央管。(无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则是一条位于腹部的实心神经索) (3)咽鳃裂(pharyngeal gill slits) 在消化管前端咽部两侧上的许多成对裂缝,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咽鳃裂产生于消化管,但多发展为一种呼吸器官。低等水栖脊索动物的鳃裂终生存在,并附生着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生高等脊索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如两栖纲的蝌蚪)具有鳃裂,随着发育成长最终完全消失。2.脊索动物的其他特征 ●闭管式的循环系统(尾索动物除外),心脏及主动脉位于消化管腹面。 ●通常具有肛后尾。●多数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两侧对称体制、三胚层、真体腔、身体分节、后口(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相同的特征)。脊索动物与某些高等无脊椎动物相同的特征说明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有亲缘关系。 第二节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概况 脊索动物门包括三个亚门; 尾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Urochordata)

液压与气压传动-知识点小结培训资料

液压与气压传动-知识 点小结

【1】液压传动是以液体作为工作介质,利用液体的压力能来进行能量传递的传动方式。 【2】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1,动力元件,将输入的机械能转换为油液的压力能。2,执行元件,将油液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3,控制元件,在液压系统中各种阀用来控制和调节个部分液体的压力,流量和方向,以满足及其的工作要求,完成一定的工作循环。4,辅助元件,它们有储油用的油箱,过滤油液中杂质的滤油器,油管及管接头,密封件,冷却器和蓄能器等。5,工作介质,即传动油液,通常采用液压油。 【3】液压传动的2个重要准则:1,液压传动中工作压力取决于外负载。2,活塞的运动速度只取决于输入流量的大小,而与外负载无关。 【4】液压传动的优点:1,在相同输出功率的情况下,液压传动装置的重量轻,结构紧凑,惯性小。2,能方便地再很大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3,操纵方便,易于控制。4,液压传动工作安全性好,易于实现过载保护,系统发生的热量容易散发。5,富裕的刚性。6,负载保压容易。7,很容易实现直线运动。8,液压元件易于实现系列化,标准化和通用化,便于设计,制造,维修和推广使用。液压传动的缺点:1,动力损失较大。2,介质动力油对污染很敏感。3,介质动力油性质敏感。4,污染环境。5,有系统破裂的危险性。6,液压传动不能保证严格的传动比。7,造价高。8,使用和维修技术要求较高,出现故障时不易找出原因。 【1】液压冲击:液压系统中的流动油液突然变速活换向时,造成压力在某一瞬间急剧升高,产生一个油压峰值,并形成压力传播于充满油液管路的现象。

【2】气穴现象:在流动液体中,因某点处得压力降低而产生气泡,使系统系统中原来连续的油液变成不连续的状态,从而使液压装置产生噪声和振动使金属表面受到腐蚀的现象称气穴现象。 【1】液压泵的基本工作条件:1,它必须构成密封容积,并且这个密封容积只在不断地变化中能完成吸油和压油过程 2,在密封容积增大的吸油过程中油箱必须与大气相通,这样液压泵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降油液吸入泵内,这是液压泵的吸油条件。在密封容积减小的过程中液压泵的压力取决于油排除时的阻力即液压泵的压力由外负载决定,这是形成压油的条件3,吸,压油腔要互相分开,并且有良好的密封性。 【2】齿轮泵的结构特点:●泄露。(三条途径:泵体内表面和齿顶径向间隙的泄露;齿面啮合处间隙的泄漏;齿顶端面间隙的泄漏)●●液压径向不平衡力。(减小的三种方法:减小压油口直径;增大泵体内表面与齿轮齿顶圆的间隙;开压力平衡槽)●●●困油现象。在齿轮泵工作时有两对齿轮同时啮合,因此就有一部分油液困在两对齿轮所形成的封闭空腔之内,这个封闭容积先随齿轮转动逐渐减小,以后又逐渐增大。封闭容积的减少会是被困油液受挤压而产生高压,并从缝隙中流出,导致油液发热,轴承等机件也受到附加的不平衡负载作用,封闭容积的增大会造成局部真空,使溶于油液中的气体分离出来,产生气穴,这就是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危害:产生强烈的噪声并引起振动和气蚀,降低容积效率影响工作平稳性,缩短使用寿命。●消除困油现象的方法:在两端的盖板上开一对矩形卸载槽。 【3】柱塞泵与齿轮泵和叶片泵相比的特点:1,工作压力高。2,易于变量。3,流量范围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