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碧色润心田 越窑、汝窑、龙泉窑青瓷釉色赏析

青青碧色润心田    越窑、汝窑、龙泉窑青瓷釉色赏析
青青碧色润心田    越窑、汝窑、龙泉窑青瓷釉色赏析

青青碧色润心田越窑、汝窑、龙泉窑青瓷釉色赏析

摘要:说起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恐怕就要算瓷器了,China—既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称谓和界定,也蕴含中国人对自己千年瓷文化的诠释和骄傲。瓷器作为中国的代表和文化符号,千百年来用其独特的色彩和烤制工艺诠释着文化与美。该文主要阐述了我国瓷器的起源和历史进程,并主要针对越窑、汝窑、龙泉窑青瓷釉色进行了赏析。

关键词:中国瓷器演变历程釉色赏析

中国瓷器文化起源很早,原始瓷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我国青铜时代。从商代开始,瓷器便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集实用和赏玩于一身,以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器型和丰富多彩的釉色带给人美的感受。

说起历朝历代瓷器颜色釉的发展,商周时期表现为原始瓷器施釉不均,釉色欠光泽,一般为灰绿色或黄绿色;春秋战国时的瓷器在烧制技术上有很大进步,施釉较均匀,主要为青黄色;秦汉时期瓷器一般施半截釉,釉色在西汉时多绿中闪黄,东汉多为青绿色,这时还首次出现了黑釉瓷;三国两晋时期,西晋末期在青釉瓷器上还出现了褐色斑点装饰;南北朝时期除青釉瓷外,仍继续烧制黑白釉瓷;隋唐五代时期除继续烧制青釉瓷和黑釉瓷外,白釉瓷已很成熟,唐代出现了釉上彩和釉下彩绘,以及彩釉斑装饰手法;宋代在瓷釉烧制方面大发

吉林省博物馆藏龙泉青瓷赏析

吉林省博物馆藏龙泉青瓷赏析 龙泉窑在今龙泉县内,大约创烧于北宋早期,历经宋、元、明三代,至清代前期仍有烧造。我国南方青瓷烧制源远流长,自商周时期原始青瓷到东汉以来的成熟青瓷,晋代的“缥瓷”,唐越窑的“秘色青瓷”,到龙泉青瓷已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而将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发挥到了极致的龙泉青瓷,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吉林省博物馆藏历代龙泉青瓷200余件,现从中选出几件有代表性的龙泉青瓷予以介绍,并对龙泉青瓷的特征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北宋龙泉窑青瓷刻花带盖五管瓶(图1) 北宋时期龙泉青瓷的装饰艺术特色基本上是采用刻划 技法,刻划的纹饰清晰明亮。这种表现方法是充分利用釉层厚薄所呈现出来的深浅不同的青色效果,坯体刻划纹饰的地方比坯体表面要深,施釉后凹下的部位积釉较厚而颜色深,所刻的纹样即清楚地呈现出来。另外刻划时所用刀的变化有宽有窄、有深有浅,运刀的轻重缓急体现出刻线的节奏与韵律,从而赋予刻划纹饰线条舒展、流畅自如的艺术魅力。 五管瓶是北宋时浙江地区常见的陪葬器物之一,也是龙

泉青瓷的一个重要器型之一。它随龙泉窑的产生而出现,具有时代特点。但五管瓶的消失则比龙泉窑要早,只存在于龙泉窑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中。 吉林省博物馆所藏的这件五管瓶,通高32.9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11厘米,由上海文管会调拨而来。此瓶通体饰以简练的仰覆莲瓣纹装饰,瓶盖为帽型,直口,圈足。莲瓣全部采取双线刻划来表现纹饰,这件五管瓶的装饰手法虽简单,却显得丰富饱满,整个器物装饰层次分明,是件难得的装饰得体的好作品,是龙泉窑北宋早期的佳作。 2.南宋龙泉窑青釉琮式瓶(图2) 通高18厘米,口径3厘米。圆口,方身。瓶的上半部仿照商周古玉琮的形式,上狭下丰;下半部为方形座,座身四壁均饰卷草纹、花叶纹及镂空菱形纹,整个器形犹如一座小塔。通体施青釉,釉色柔和、细腻莹润,玉质感较强,色调一致。纹饰凸棱处显露白色,类似“出筋”。作品显示了龙泉青瓷追求自然天成的美学意境及高超的制瓷工艺。 这件琮式瓶与习见的琮式瓶上下一致的造型不同。五代至宋时,浙江地区盛行铸造金涂塔,这件瓶的下半部分似取金涂塔的造型,应是寺中供器。从此瓶的各方面特征来看,

浅谈龙泉青瓷融入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一)

浅谈龙泉青瓷融入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一) 摘要:龙泉青瓷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成长的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缩影。龙泉青瓷注重人生,长于伦理;强调人与自然共生的美学思想;体现了圆满中和之美。 关键词:龙泉青瓷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0引言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国陶瓷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蕴藏着中华民族卓绝超凡的才智华彩,折射出东方文明的神光异彩,成为世界文化中璀璨的明珠。被称为瓷中至尊的龙泉青瓷更以其高超的烧制技术,超凡脱俗的釉色,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浓郁的文化色彩。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人文、自然、奇偶、会通精神,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既有观念文化(思想理论,传统观念文化主要是儒家、道家、法家和佛家学说)、历史文物(如青铜器、玉器、书法、绘画等),也包含社会制度和关文学、史学、医药养生、农学、天文历算等。可以说,有将进两千年历史的龙泉青瓷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成长的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缩影。其以精巧多姿的造型、绚丽多彩的纹饰和缤纷的色彩记述着中国文明的进程,时刻昭示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从整体上看,龙泉青瓷注重人生,长于伦理;强调人与自然共生的美学思想;体现了圆满中和之美。 1注重人生,长于伦理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其哲学核心是孔子提出的“仁”学说 儒家思想往往以玉比喻人的许多美德,玉几具有了特殊含义,龙泉青瓷的“类玉”则是该类传统文化思想的一个典型代表。孔子论玉说:“夫玉者,君子比德焉。”龙泉青瓷滋润敦厚,委婉含蓄的秉性,闲散清远的自然美,又符合中庸、中和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诚如民过是古玩家赵汝珍先生所云:“古代视玉之重,几乎物可与争衡,用玉之广亦无物可以拟举,凡国家重要典信无不以玉为之,重要典礼无不以玉成之。社会人文庶民活动往往以玉为中心,故国家玺印、祭礼乡宴,朝会征聘、盟誓歃血、乐器律器、男女发饰服饰、男人冠饰带饰、女人耳饰腕饰、文房用器、酒器、食器、饮器佩饰、笏版等无一不用玉。在众多的八仙、祥瑞(福、禄、寿)以及凤凰(百鸟之王,象征大富大贵,大吉大利)和鹤(象征长寿和气节),竹(竹与祝谐音,寓意百岁志喜,百岁安寿)等题材中,类玉的龙泉青瓷自然深受古人的欢迎,其器形及功用大量涉及玉器的文化、艺术、习俗乃至宗教、政治等范畴。由此可见,在审美活动的发生与审美境界的构成问题上,龙泉青瓷艺术是极为重视作为主体的人的作用。2主张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融进了中国人对宇宙和生活的特殊体悟 中国古代哲学中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强调“天人合一”这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具根源性的一个观念。老子认为天下事物是由道中产生的,而道则是本乎自然,也是有一定规律的。这种思想是中国传统美学中“观物取象”的命题的扩大延伸。《考工记》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季节气候,地理环境,材料的自然美感,人工的巧作这四因素才能创造出精良的器物,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这四者的相合,就是自然因素(“天”)与人为因素(“人”)的相合,龙泉青瓷从早期青瓷的青黄、淡黄到后来的纯青等色,浓艳浅淡,但都无不以青为尚。所组成层翠欲染,青瓷有“雨过天青”之雅,有阿拉伯人称“海洋绿”之幽,更有“类玉”、“类冰”之青,兼得苍天、青山、绿水、碧玉之万般灵秀。釉色是青瓷艺术形式美的极重要因素,釉色之中饱含着窑匠们对大自然独到的感悟。这融和着山水之色、大自然灵魂之色的青绿,一旦沾染附着于瓷器,立刻提升了青瓷的品位。且看古人对龙泉青瓷釉色美的评价,“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初春”。亲自去过龙泉,见过瓯江源头之水后你就会赞叹,原来青瓷的颜色与这瓯江之水色相似,青碧如水。龙泉青瓷色本自然,有着大地之美。

龙泉青瓷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

第30卷第6期丽水学院学报2008年12月Vo l.30No.6JOURNAL OF LISHUI UNIVERSITY Dec.2008 龙泉青瓷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杨吴伟 (丽水学院艺术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摘要:龙泉青瓷艺术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中国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全文分析了龙泉青瓷的艺术风格,并在研究龙泉青瓷艺术之现状的基础上,论证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龙泉青瓷;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6749(2008)06-0007-04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Longquan Celadon Art and the Developing Trend Y ang Wuw ei (College o f A rts,L ishui U niver sity,L ishui Z hejiang323000,China) Abstract:Lo ng quan celadon ar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ceram ic art,w hose artistic value and cu-l tural v alue is of g reat sig nificance in chinese culture,T he paper analysed the ar trstic sty le of Longquan celadon and po inted o ut the developing trend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status quo of Longquan celado n ar t. Keywords:Longquan celado n;the status quo;developing trend 瓷器是我国重要发明之一。古代龙泉青瓷则是我们民族文化珍贵遗产的一部分,它不仅历史久远,规模大,产品多,质量精,在陶瓷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影响深远,对于交流中外文化、增进中外人民的友谊,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龙泉窑始于南朝,结束于清代,是我国制瓷历史最长、影响深远的一个瓷窑体系。在长达1000多年的制瓷史上,大致来说,南朝至北宋时期属开创阶段,南宋后期至元代是它的鼎盛时期,特别是南宋后期,青瓷的工艺技术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龙泉窑名闻中外。到明代,龙泉瓷业逐渐衰落,到了清初康熙年间处于藕断丝连的状态,生产规模急剧下降,濒临灭绝边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龙泉青瓷的恢复工作。周恩来总理在南京会议上提出了要恢复濒*收稿日期:2008-10-25 作者简介:杨吴伟(1982)),女,浙江云和人,助教,硕士。

中国美术史考题(北宋汝窑探析)

北宋汝窑探析 官窑创建于北宋徽宗时期,在宋瓷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宋瓷之粹。南渡后,因袭故京遗制,重建官窑。故宋代官窑有南北之分,南宋人叶置的《坦斋笔衡》曰:“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及其精致,釉色润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余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这段文字记载是我们今天研究宋代官窑瓷器的珍贵治资料,它言简意赅,把宋代官窑瓷器建立的原因、时代、沿革及其建窑地点作了明确的叙述,使我们对民窑“受命”烧造“贡瓷”至皇家“自置官窑”烧造的发展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据前述《坦斋笔衡》记载,州治临汝应为其遗址所在地,然而,临汝遗址始终未能获得考古证实。 1977年,故宫博物院在调查河南宝丰清凉寺窑址时,曾采集到与宫中传世汝窑器相同的标本,并对它进行了两次科学化验,其结果与50年代故宫博物院提供给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传世汝窑洗的化学数据相同。这一科研成果有力地说明二者的窑口相同。但由于当时采集标本的数量很少,因此不能以一概全而作为定论。1986年11月、12月间,上海博物馆清凉寺考古工作者提供的线索,对当地窑址作了进一步调查,共采集汝窑瓷标本40余件,并出版了《汝窑的发现》一书。 上述调查与发掘工作,证明了《坦斋笔衡》所载的“宫廷先命汝州烧造贡瓷,后自置官窑烧造”的历史的真实性。但《坦斋笔衡》提到“京师自置”,而宝丰清凉寺窑址并不在京师,这又如何理解呢?笔者认为“京师”应理解为泛指朝廷,自置官窑地点当然也可以不在京师。就文字上讲,“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与上文的“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是紧密相承的句子。其中的“自”与“命”二字是相应而言的。“命”是朝廷指令民窑烧制贡瓷而言的,“自”则是指朝廷自身建窑而言。因此,“京师”应是朝廷的代名词。这种类似句式还见于陆游《老学庵笔记》:“……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此处“故都”实为北宋朝廷的借代,非指地名。因此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是一致的。

龙泉青瓷简介

龙泉青瓷及产品介绍 同心杯简介:同心杯则是龙泉窑种的弟窑俗称“龙泉窑”釉色将蓝天、美玉万般粉青色溶进釉层,恬静淡雅,犹如美玉,凝聚了自然界的灵魂之色。明中期龙泉窑传入欧洲,人们被那迷人的釉色所倾倒,无法用词汇形容。法国当时正上演著名小说家杜尔夫写的《牧羊女亚司泰来》,当主人公雪拉同身着一袭青色衣裳出场时,人们认为只有这种青色才能与之媲美,于是“雪拉同”成了欧洲人对青瓷的美称。同心杯做工程序繁杂,胚胎上薄下厚,烧制后成型率低,在1300多度的高温下提炼出美玉般的色泽,如果温度上下相差嫉妒,很有可能整窑都是次品,在温度把握上要极为精准,龙泉青瓷的瓷土很为关键,是采用龙泉境内唯一两处的高岭土烧制而成,此土极为珍贵,只有这种土才能烧制成色者晶莹的龙泉青瓷。茶杯内胆则是工艺美术师门完全手工的杰作,每个小孔都是纯手工所为,因为龙泉青瓷在上釉色的时候分为内外釉,很容易堵住小孔,所以每个小孔只有在纯手工操作的情况下才能完成,而且极容易戳破和变形,工艺要非常的小心,成品难之甚难。龙泉青瓷采用天然原料,绿色环保、做工精细、要求严格,不含任何铅镉。

同行碗:采用1350度高温烧制而成,其特点色泽如玉,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

之花”不愧为瓷中之宝,珍奇名贵。同行碗色调为粉青色,如美玉一般晶莹剔透。“花”在每个人的心里象征着美好,友情爱情亲情花都是可以情系着纽带,美好的事物从而有美好的开始美好的生活,心灵的感受都是花的芬芳和美丽。碗的最大特点在于在阳光下和灯光下会透光,剔透的纹路在日光和灯光下显现出花卉的“3D模型”深得人们喜爱,制作工艺非常繁杂,力求完美,容不得半点瑕疵,才能体现出同行碗的高档和品味,高温烧制,工艺繁杂,成品率低,就因为这些因素,和瓷器烧制的特点成就了龙泉青瓷在历史上的地位,是被列入世界陶瓷类唯一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成了龙泉青瓷价格略高的原因之一了。同行碗为弟窑又称龙泉窑,弟窑的特点是白胎厚釉青瓷,瓷器外形特征是光洁不开片,胎白釉青,釉层丰润,光泽柔和,青翠晶莹,温润如玉。釉色青绿淡雅,美可胜玉,光中透着寒气.

龙泉青瓷各个时期的特征

龙泉青瓷各个时期的特征 在今省龙泉县境,有大窑、金村、溪口、松溪等多处窑址,北宋时有20多处,到南宋时有窑址40多处,其中以大窑、金村两处窑址最多,质量也最精。从出土的标本来看,它始于三国两晋,盛于南宋和元,而衰于明,终于清代康熙年间,有近800年的烧瓷史。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薄。北宋中晚期是龙泉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 龙泉瓷器的初步鉴定,主要是熟悉龙泉釉色的特点,和观察器物的底足,熟悉火石红的特点。龙泉的釉色一般比较肥厚,不管成色为哪种,釉色都较纯正,层次的变化不明显,莲瓣和突棱的地方由于釉相对较薄,因而略发白。火石红几乎在每件器物底足都有,有的较多,有的少些,但都是围绕着胎釉结合的地方形成,颜色自然较纯正,火石红的走势自然而不规则。底足都有磨损,自然磨掉火石红的地方可看到灰色胎。元代的盘碗底部有的有一圈支烧残留痕迹,星星点围成一圈,与胎骨的胎色一致;有的有较密集较细小的气泡,大小不一;有的浮于釉面,有的位于釉下,但分布绝无规律。龙泉瓷器一般不开片,有的几条釉面有裂纹;有的火候不高的龙泉瓷器有较多开片,开片细碎,大小不一,分布自然。龙泉瓷器的釉下刻花刀法(特别是莲瓣纹)一般很柔弱,隐隐约现。口沿和突出的地方釉面一般有磨痕,磨痕处往往无光泽。龙泉以釉色胜,釉色不好或偏窑口的器物收藏价值不高。 龙泉青瓷各个年代也都有各自的特点。 北宋时施石灰釉,釉层薄而透明,光泽较强 北宋早期的产品风格受越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稍薄。北宋以前龙泉窑出产的瓷品,可以看作龙泉生产的越窑器,其烧造工艺、器型、釉色都是越窑瓷的翻版。直到北宋晚期,才开始有自身特色的创新,除了盘、碗、盒、罐、执壶、盏托等一般的日用器皿,梅瓶、多管瓶、盘口壶等开始显现出“龙泉制造”的独特烙印。碗、盘类刻花纹饰以莲瓣、牡丹、菊花为主要题材,多为蓖纹、折扇纹。纹饰之间以楞线分隔,楞线分单线、双线。花叶一般用蓖纹作叶脉。 北宋早期产品胎薄而较白,施淡青釉,器物以盘、碗、壶为主,盆、罐等少见。这一时期的新产品有多管瓶、盘口壶、多叶瓶。其中多管瓶、盘口壶壶盖一般饰花苞钮、花蒂钮为主。多叶瓶盖顶以鸡、狗等动物作钮为主。在釉色上,早期施淡青色釉,有泛黄现象。 北宋中晚期是龙泉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北宋中晚期窑址有30余处,主要集中在大窑、金村、大白岸、庆元的上垟,市的石牛等地。中期多采用含硅和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胎色灰或灰白,亦有泛黄现象,釉层薄,釉面有光泽。胎体较为厚重,但造型规整,釉色由淡青转为青黄,产品多以生活用具为主,在装饰工艺上有刻花、划花和篦纹,图案有花卉、飞鸟、鱼虫和婴戏纹等。制作工艺上,北宋晚期开始采用圈足放垫饼垫烧。

镶嵌在海陆丝绸之路交汇点上璀璨的_省略_博物馆珍藏龙泉青瓷精品赏析与研究_雷国强

镶嵌在海陆丝绸之路交汇点上璀璨的龙泉青瓷明珠(下) 雷国强 李震 / 文 ——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博物馆珍藏龙泉青瓷精品赏析与研究 四、关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帕皇宫珍藏的龙泉青瓷珍品的讨论 面对这些珍藏在异国他乡,见证着海、陆上丝绸之路辉煌成就的青瓷珍宝,我们不禁要提出这些问题:它们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之下走出国门?路径又何在?生产与烧造的窑场在哪里?这些珍贵的青瓷外销瓷又具有什么样的性质与地位?这就是我们在鉴赏与研究珍藏在土耳其皇家托普卡帕皇宫的元代到明初这批龙泉青瓷珍宝的基本问题。 (一)宋、元至明初中国海上贸易的历史背景 中国瓷器作为海上贸易的重要商品始于唐,鼎盛于 宋、元,延续至明清。就古代龙泉青瓷而言,其作为海 上贸易产品发展于北宋,昌盛于南宋与元代,明初是其 辉煌的海上贸易青瓷产品生产与制作的绝响。 海上贸易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其一要有完 成远洋航行的船只,其次要有满足海外需要的商品。就 第一条而言,宋代中国已能制造排水量达800吨左右, 可以装载500—600人的巨型海船,史称“南船”。这种 “南船”采用尖底造型,吃水深,能抗远洋风暴,再加 上又采用密封隔水舱工艺,极大地提高了船舶的安全性 图25 大窑枫洞岩遗址出土的明代早期龙泉青瓷标本,惜瓷草堂藏 51

能。 因此在13—14世纪,南印度洋和中国之间的海上交通已全被中国帆船控制。宋代中国帆船可以远航至印度洋沿岸各国,不仅仅由于当时中国人已掌握了巨型海船的制造技术,而且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中国当时两项属于世界领先的高科技:一是中国海船上普遍都使用一种叫作“浮针罗盘”的导航技术;二是中国海船上配备了记录沿途地点和里程的航海地图。正是这些技术支撑,大大提高了航海的安全性和航向的正确性,缩短了航行周期,扩大了远洋的范围。其二,中国独有的丝绸、瓷器以及茶叶已成为世界性的贸易产品,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如图20,为宋元时代海上交通示意图。 宋代赵汝适所著的海外地理名著《诸蕃志》,成书于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分上、下两卷,记载了东自日本、西至东非索马里、北非摩洛哥及地中海东岸诸国的风 土物产及自中国沿海至海外各国的航线里程及所达航期。其中仅列举当时由泉州港运出的瓷器其销售地就达24个地方。这些地方分别属亚洲的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印度和非洲的肯尼亚。元代民间航海家汪大渊所著记述海外诸国见闻的著作《岛夷志略》中关于瓷器外销地的记录也达到44个地方,这些地方主要包括南洋、西亚以及非洲。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所记载的青瓷和处州瓷,以龙泉青瓷为主,同时也包括浙江、福建沿海地区仿制的龙泉青瓷产品。 自宋代以来,东南亚各地,中国瓷器已成为当地人民的日常用品,也是珍贵的礼器和装饰品。在13世纪,埃及和非洲沿海各地常用来自中国的珍贵瓷器作为礼品或作为体现财富与地位的装饰品。这些产自中国的瓷器 常被镶嵌在清真寺的门楣和豪华的客厅的壁龛中,这种 图22 大窑枫洞岩明代早期龙泉青瓷官窑遗址 图20 宋元时代海上交通示意图 图21 1420年刊刻《天妃经》卷首的郑和下西洋船队图 图23 大窑枫洞岩窑址出土的纪年菊花纹印模文化瓷苑 Oriental Collection

浅谈青瓷文化内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02850785.html, 浅谈青瓷文化内涵 作者:吴利军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8年第03期 摘要:素净的龙泉青瓷,深深浅浅地印进凝如翠玉的瓷骨里,古典优雅,宁静悠远,简练丰厚,发出最古老而又最前卫色釉的纯粹气息,一如容貌秀美、身材苗条、表情镇定、举止雍容的少女,静静地坐在客厅的壁炉旁,望着墙上的斑点,任意识之流无拘无束地流淌,深邃明亮而蓝如海水的眼睛里发出自由纯净之光。 关键词:龙泉青瓷;文化内涵;艺术发展 龙泉窑是我国的著名青瓷窑系,早在新时期时代,牛门岗遗址就开启了龙泉的陶瓷文明发展史。龙泉青瓷始烧于三国两晋时期,至迟在唐代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征,北宋时期快速发展,在南宋乃至元代期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盛期,经历过明朝的盛极而衰后,民国时期薪火传承,难能可贵。 龙泉青瓷历经了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上烧制时间最长、窑址分布最广、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名窑。已故的国际陶协主席珍妮特·曼斯菲尔德说:“龙泉青瓷的唯美釉色是国际陶瓷的标杆。”足以见得龙泉青瓷的造诣之高。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于2009年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中国唯一入选世界非遗的陶瓷类项目。龙泉青瓷为什么能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且是陶瓷界的唯一入选者,这是因为龙泉青瓷有着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内涵。 龙泉青瓷的艺术特色的根基是以儒教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龙泉青瓷的最高境界是“类玉”。而对于玉,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它独特的含义,玉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且最能体现其精髓的实物载体。据《礼记·聘礼》载,儒学始创者孔子曾经“观物比德”,赋 予“玉”以“仁、义、礼、知、信、乐、忠、天、地、德、道”的道德属性,并倡导“君子比德于玉”;此后“玉德”虽经管子、荀子、许慎等人删减,由十一项浓缩至五项,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如玉”的信念却始终不曾更变。 在某种意义上,尊玉、贵玉正是尊德、贵德的表现。民国赵汝珍清醒地意识到作为道德的实物载体的“玉”的非比寻常的地位,曾云“古代视玉之重,几无物可与争衡,用玉之广亦无物可以拟举,凡国家重要典信无不以玉为之,重要典礼无不以玉成之”。追求“类玉”效果的龙泉青瓷,也因其“类玉”特征而具有了“比德”特性,从而具有了超乎纯粹艺术范围之外的道德、习俗、政治、宗教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龙泉青瓷是青瓷家族的集大成者,以其釉色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而被誉为瓷苑的一颗明珠,曾多次被选为馈赠外宾的礼品。龙泉青瓷艺人打造的作品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精

漫谈龙泉青瓷现代艺术瓷的收藏价值

漫谈龙泉青瓷现代艺术瓷的收藏价值 摘要:龙泉青瓷作为中国传统瓷器的一种,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堪称瓷中之宝,珍奇名贵。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赞美青瓷。龙泉青瓷艺术瓷作为当代陶瓷艺术一个及其重要的分类,收藏价值不容小觑。笔者从事青瓷创作近三十年,对青瓷现代艺术瓷的收藏略有见解,愿与各位青瓷现代艺术瓷收藏爱好者分享。 关键词:??泉青瓷;现代艺术瓷;收藏价值 龙泉窑开创于三国两晋,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一个历史名窑。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龙泉窑吸取了南北青瓷的制瓷技艺,并在“官窑”和“民窑”两个不同文化层次的相互激荡中发展,成为中国历代青瓷工艺发展的集大成者,把中国青瓷艺术推向极致。“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龙泉青瓷契合了中国文人对美的追求:含蓄、内敛、优雅、深沉。静默成景,却又意境深远。在漫长的岁月里,龙泉青瓷以其碧玉般的釉色,古朴典雅的造型,流畅优美的线条和雅俗共赏的器物而博得人

们的喜爱。而现代青瓷艺术瓷的柔美和清雅更得世人青睐,或登堂,或入室成为一时之风尚,我认为影响现代青瓷艺术瓷收藏价值的主要因素是:工艺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收藏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过于偏重某一方面都有会影响其收藏价值的客观性。 一、工艺价值 工艺是衡量陶瓷艺术品价值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没有经过配料、烧制的原料只是一块毫无用处的“泥巴”。陶瓷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是通过陶瓷创作者的工艺来实现的。由于龙泉青瓷的艺术瓷主要是由陶瓷创作者亲力亲为而成的,因此,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艺人、不同的火候、甚至是同一艺人在不同的时期烧制的瓷器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青瓷艺术瓷的艺术之大成,中国陶瓷作品的不确定性也恰恰就是艺术瓷的收藏价值。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从瓷土筛选到烧成包装多达28 道工序,在原料选择、釉料配制、造型制作、窑温控制等方面别具一格,所烧青瓷因釉色如玉、古朴瑰丽而誉满全球。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唯一一个受此殊荣的陶瓷类项目。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工艺流程有粉碎、淘洗、陈腐、练泥、拉坯、晾干、修坯、装饰、素烧、上釉、装匣、装窑、烧成等20多道工序。在长达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中,形成了青

鉴定汝窑瓷器的十大要点

鉴定汝窑瓷器的十大要点 汝窑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且为五大名窑之首。汝窑瓷器在宋代是为皇室烧造瓷器的窑口,可想而知宋代汝窑的瓷器烧造技艺在当时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汝窑瓷器以天青釉而闻名于世,其“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青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历史上再无超越。除了天青釉之外,蟹爪纹、香灰胎也是汝窑瓷器的重要特征。从瓷器的釉色、胎体及器物的口、唇、腹、足等十个方面分析介绍汝窑瓷器的特点,以希望对那些喜欢汝窑瓷器、爱好收藏汝窑瓷器的人士有所助益。 汝窑是中国古代瓷器史上的一朵艳葩,烧造出了令人如痴如醉的天青釉色,并将青瓷器的烧造从技术和态度上延伸至尽头。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所烧造的天青釉色能与汝窑天青釉媲美。窑址在今天的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其名字是因地而得。宋代顾文荐在《负喧杂录》中这样写道“本朝以定州白磁(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欧阳修在其《归田集》中这样来赞誉汝窑瓷器,“柴氏窑色如天,声如磬,世所希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北宋汝窑颇仿佛之,当时设窑汝州,民间不敢私造,今亦不可多得。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汝窑磁较似,官局造无私。粉翠胎金洁,华胰光暗滋”。宋周密《咸淳起居注》中还写到:“淳熙六年(1179年),太上太后幸聚景圆赏牡丹,剪好色样者千朵,安置花架皆是水晶及天晴(青)汝窑金瓶”。从以上

文献看对汝窑瓷器釉以天青为魁做了详细描述。汝窑对各种天青釉色进行了模仿,其中“雨过天晴云破处”的色彩最令人们留恋。至今街头巷尾、市井之上依然在津津乐道,回味无穷。历史似乎在汝瓷之上发生了停滞,时光没有抹去汝瓷在人们心中的美好记忆。 汝窑瓷器被誉为是宋代五大名窑之首,这是举世公认的。在宋代汝窑瓷器就十分珍贵,为皇家烧造御用瓷器。南宋周辉在《清波杂志》中写到“又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未为油,惟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可见汝窑瓷器不是一般百姓可以使用的。从地处河南宝丰县的清凉寺窑址上看,很多真正为宫廷烧造的瓷器都是被砸碎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烧好,恐流入民间而故意打碎。宋代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张俊向高宗皇帝“贡奉汝窑瓷器”16件。在宋代汝窑瓷器可以送给皇帝,想必也是徽宗皇帝的最爱。从以上古人对汝窑瓷器的记述中可知,汝窑在宋代曾为宫廷烧造瓷器,烧造水准达到了名窑之首。 从传世的汝窑瓷器看,造型隽永,雕刻凝烁,令人叹为观止;胎体选料考究,工艺严格,在胎体上达到了匀净、致密、坚固为一体,“香灰胎”色尽显细腻,细开片;芝麻痕支烧;从造型上看,“少数是仿古陈设,如尊、瓶之外;多数是盘、洗、碗、盏托、碟、奁等器物等日用生活品,汝窑瓷器工艺可谓是尽善尽美,几无缺陷,如果不是

快讯:世界上第一件传世“龙泉哥窑”整器在国外被发现

快讯:世界上第一件传世“龙泉哥窑”整器在国外被发现 “龙泉哥窑”是“2012龙泉黑胎青瓷与哥窑论证会”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支持证据为龙泉有关窑址出土的瓷片残器(迄今为止,各博物馆没有传世“龙泉哥窑”整器,民间也没有发现一件传世“龙泉哥窑”整器)。然而,“龙泉哥窑”的真正风貌靠这些出土的瓷片残器是反映不出来的,因为窑址出土的瓷片残器都是不合格产品的遗存。所以,寻找完整传世“龙泉哥窑”器应该是“龙泉哥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年多来,笔者一直在留意国外各拍卖行的图录,意在寻找传世“龙泉哥窑”的踪迹。工夫不负有心人,近日,笔者在国外一个著名的拍卖行网站的宋瓷图录中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件“龙泉哥窑”传世器(见附图)。该图录中还包括几件其它宋瓷如定窑,耀州窑和龙泉窑等,它们的估价都比较高。对笔者发现的这件“龙泉哥窑”传世器的估价不算太高,在其图录的说明中仅说是“中国宋代时期的黑釉碗”,实际上是《宋代龙泉哥窑墨绿釉折腰洗》,该图录对该洗的白色开片纹只字未提,也没有将该洗的特征与龙泉窑和哥窑联系在一起。这清楚地说明国外拍卖行专家们还没有“龙泉哥窑”这个新概念,明显是个天大的漏!

该“龙泉哥窑”折腰洗较小(暂不公布尺寸大小),器型完整,稍不规整;圈足外墙有4个大小不一的缩釉露胎斑,显示为黑胎,没有脱釉现象;墨绿釉色与浅白断纹合璧,美仑美奂,惊世骇俗!“铁足”与小梅镇瓦窑路窑址出土的一件残器底足几乎一模一样,但其大美之象是出土物无法比拟的。只有看一眼这个传世“龙泉哥窑”洗,才知道啥叫宋瓷之美!才明白“哥窑”为啥能进入宋瓷五强之列! 总之,这件传世“龙泉哥窑”折腰洗鉴认的主要依据是:1.拍卖行专家断代为宋代器物;2. “铁足”与出土标本的“铁足“相符合;3.开片线为白色; 4. 器型与尺寸符合常见的龙泉窑笔洗特征; 5. 墨绿釉色为龙泉窑稀珍釉色。该洗的发现对“龙泉哥窑”的研究及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重新定位意义重大,是古瓷研究领域的一个大事件。 注:龙泉哥窑以前被称为溪口官窑。附有关图片 1. 在国外发现的这件传世《宋代龙泉哥窑墨绿釉折腰洗》的“铁足”与下图龙泉窑址出土的残器的“铁足”几乎一模一样。

浅谈龙泉青瓷艺术创作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浅谈龙泉青瓷艺术创作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摘要】龙泉青瓷的艺术创作,应该怎样正确看待青瓷的造型与传统?怎样处理 龙泉青瓷艺术创作中的“有”与“无”和天人合一的关系?这些实际创作中常常需要 思考的问题,常常会引起一些纷争。本文结合对南宋龙泉青瓷的研究和现代青瓷 艺术创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龙泉青瓷艺术创作器形“有”与“无” 天人合一 关于龙泉青瓷的艺术创作,怎样正确看待龙其青瓷的现代与传统的关系?怎 样处理龙泉青瓷艺术创作中的“有”与“无”?怎样正确处理青瓷艺术创作中天人合 一的关系? 一、正确认识南宋龙泉青瓷的完美器形 任何精美的器物,一旦完成完美的组合成型就是一个标准器形,它就具有了 无敌的魅力,因其独一无二。特别是名窑,如南宋龙泉三足鬲式炉,无论怎么仿 都难以仿出那种黄金比例。南宋龙泉窑的东西基本如此,南宋龙泉窑的器型最典 型要数琮式壁瓶、青釉凤耳瓶、荷叶盖罐、折沿洗等器物。但是无论怎么看,那 时的龙泉青瓷,一出来就是一个标准器,甚至无论是普品,精品还是龙泉官窑型 制都一样。 什么原因呢?一是当时曾在唐和五代盛极一时的越窑青瓷业已见凋敝零。二 是南宋初年,北方大批窑工“随驾南来”,“袭故京遗制”,水平高、底子厚,南北 瓷艺两相融合,工艺上更是精益求精。三是驰名中外的粉青、梅子青釉瓷器在南 宋龙泉窑中烧制成功,把龙泉青瓷推上单色釉的顶峰,南宋龙泉窑得到空前的发展,龙泉青瓷进入鼎盛时期。四、是龙泉官窑青瓷的烧制,专门为皇家烧制精品 青瓷,更要求小心谨慎,各项工艺更要炉火纯青。所以无论是白胎(灰白)和黑 胎厚釉两大类青瓷,都有高质量的要求。南宋绍兴元年至绍兴十九年时及其后相 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南宋朝廷令地方州府为宫廷代烧的官窑瓷器。龙泉窑在这一时 期发挥了重大作用,龙泉青瓷的烧制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无论是瓷化程度的提高,还是瓷器紧密度的提高。 南宋龙泉窑都到了中国制瓷业发展的高潮和无与伦比的顶峰。因此那时的每 一件龙泉青瓷,都几乎可以说,完美得像是供养艺术灵魂的圣殿,寄托甚至安顿 着人们的灵魂。 因此要突破或想改变这些青瓷的标准件,其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南宋龙 泉青瓷胎博厚釉,造型古朴幽雅,瓷质坚硬细腻,釉层丰润细腻,釉色青碧柔和,犹如翠玉,胜于翠玉,南宋龙泉青瓷代表瓷界的巨擘。那些供皇室使用是绝品, 供达官贵人使用是精品,供普通人使用的也是上品。那些代表南宋青瓷最精华的 部分,也是代表南宋青瓷的最高水平的东西。不仅冰肌玉骨,而且大都是国色天 香的尤物。多之一分太长,少之一分太短。搞创新可以,搞改变就会扭曲。龙泉 青瓷在继承和发展中应该清醒地认识这一点。 二、正确处理青瓷艺术作品中“有”与“无”的关系 老子《道德经》“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意思是以陶土做成器皿 的时候,做成空心的器皿才发挥了作用。创作青瓷作品要正确处理好“有”“无”的 关系,让“有”给人以便利,也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青瓷的创作,既有现代性,又有其悠久历史的延续,恰当地嵌入古典风格的 元素很有必要。没有必要全盘的继承,也不宜全盘的否定,在现代青瓷创作中,

出土汝窑瓷器的造型与装饰

出土汝窑瓷器的造型与装饰 (原作者:孙新民)唐宋时期盛行窑以州为名,汝窑因位于北宋时期的汝州故名。汝窑作为中国陶瓷史上最负盛名的瓷窑之一,长期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明清文献中所谓“汝、官、哥、定、钧”宋代五大名窑,往往把汝窑排在第一位,即把汝窑列于名窑之首。清代乾隆皇帝曾在16处名窑瓷器上的题诗计183首,其中汝窑瓷器有15首以上,反映出明清时期从皇帝到士大夫对汝窑的喜爱。 汝窑由于为宫廷烧制御用瓷的时间较短,故传世瓷器不多,南宋时即有“近尤难得”之叹。据统计,现存的汝窑传世品仅70余件,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以及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地。汝窑的发现颇费周折,从1950年陈万里先生首次考察宝丰清凉寺瓷窑址,到200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六次发掘找到汝窑烧造区,前后历经半个世纪之久。2000年我们在宝丰清凉寺汝窑烧造区的发掘,在不少地方瓷片堆积厚度达20厘米,汝窑瓷器占全部出土瓷片的98%以上(图一)。出土的汝窑瓷器,其造型、釉色和支烧工艺与传世品几无二致,可以说汝窑传世品中的所有器类均能在窑址中找到。与此同时,还发现了不少传世品中未见的新器形,主要有香炉、梅瓶、鹅颈瓶、方壶、套盒(图二、图四十)、盏托、器盖、碗、盘、盆、钵(图

三、图四、图七)等,也有作为宫廷陈设用瓷的水仙盆(图八)、熏炉、瓶类和洗类器(图九、图十、图十一)等。但在出土器物中占比例最大的还是碗(图十二至图十五)、盘(图十六至图十九)、盆(图二十至图二十_二)、碟(图二十三)、盒、套盒、盏托(图二十四至图二十九)、执壶等同常生活用具。 汝窑窑址出土的盘口折肩瓶(图三十),盘口长颈,折肩简腹,人半底。器表施以天青釉,釉而滋润,有稀疏的开片。瓶底满釉,留有“个细小的支钥‘烧痕,钉尖处露出香灰胎质。这件瓶制作规整,造型端庄大方,与传世的所谓“纸槌瓶”相仿。口径8.8厘米、腹径13.2厘米、底径8.8厘米、高23.6厘米。 小口细颈瓶喇叭形口(图三十一),细长颈,球形腹,圈足外侈。通身施天青釉,釉层光亮润泽,釉面布满开片。圈足着地面露胎,采用垫饼烧制而成。造型挺拔秀丽,美观大方,代表了汝窑产品的烧制工艺水平。口径5.4厘米、腹径10.3厘米、底径6.4厘米、高20厘米。 敞口深腹洗作敞口(图三十二),斜直腹,大平底,矮圈足外撇。香灰胎,挂天青釉,釉面布满冰裂纹开片。通体满釉,圈足内遗有五个支钉烧痕。此件洗器型规整,制作精细,胎洁釉润,裹足支烧,堪与传世的同类器相媲美。口径14.8厘米、底径10.3厘米、高3.9厘米。 汝瓷三足洗直口(图三十三),浅腹,平底,下附三足。腹上

真知堂瓷器鉴定秘诀之十-汝窑鉴定汝窑的前世今生(精)

真知堂瓷器鉴定秘诀之十-汝窑鉴定汝窑的前世今生(精) 瓷器鉴定真知堂 真知堂鉴古 汝窑瓷器名声太大。 且不说《宣德鼎彝谱》里,如何把汝窑排名在江湖第二(老大是柴窑,当时是明朝宣德年间,元明瓷器根本排不上号,柴不可得久矣,能看到实物的只有汝官哥钧定,所以事实上汝窑为中国瓷器之冠军将军) 也不说去年国庆节,香港苏富比以2.94亿港元成交的那件原收藏于台北鸿禧美术馆的汝窑小圆洗。

苏富比拍卖的汝窑洗 我们说说南宋初年的事。 公元1151年秋十月,皇帝赵构政暇之余,忽然兴起,应当时名将张俊之再三恳请,幸清河郡王府邸。张俊当时是和岳飞齐名的中兴四将之一。对南宋初年朝廷稳定,建都临安,是立有大功的,所以被封为清河郡王。此时岳飞已死十年,宋金和议已签订十年,国家逐步安定,步入正轨。 “绍兴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供进御筵节次如后。 安民靖难功臣,太傅,静江、宁武、靖海军节度使,醴泉观使,清河郡王臣张俊进奉。。。。。。宝

器。。。。。。古器。。。。。。汝窑: 酒瓶一对洗一香炉一香合一香球一盏四只盂子二出香一对大奁一小奁一”(宋周密著《武林旧事》卷九高宗幸张府节次略) 汝窑三足樽 席间觥筹交错,张府竭尽财力,用最好的宴席款待皇帝。宴席后,再奉上各种珍奇异宝。其中汝窑瓷器赫然在目,排列在宝器,古器之后,共有17件。 周密还写了一本《咸淳起居注》 “淳熙六年(1179年),太上太后幸聚景圆赏牡丹,剪好色样者千朵,安置花架皆是水晶及天晴(青)汝窑金瓶。”在南宋早期,皇室就已经把汝窑瓷器当做珍宝,臣下所拥有的汝窑瓷器,很有可能就跟清朝的紫檀木一样,发现紫檀木必须买下,进贡给皇室。 汝窑,是北宋时期汝州供御的瓷器精品。 宋·叶寘《坦斋笔衡》中说到: “”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 宋·周辉《清波杂志》亦云: “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青瓷制作教案

教材内容越窑青瓷与龙泉窑青瓷 总课时 1 第 1 课时 教学要求1、了解越窑青瓷和龙泉窑青瓷的相关知识;2、熟悉越窑青瓷和龙泉窑青瓷之间的联系;3、能根据他们之间的联系来区分越窑青瓷和龙泉青瓷。 重点难点熟悉越窑青瓷和龙泉窑青瓷之间的联系。 能区分越窑青瓷和龙泉窑青瓷。 教 具 课件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 (1)出示越窑青瓷和龙泉窑青瓷图片。 (2)揭示课题《越窑青瓷与龙泉窑青瓷》, 今天同学们一起跟老师来了解一下他们有关的只是和他们之间的联系吧! 二、了解相关知识 (1)多媒体出示越窑青瓷和龙泉窑青瓷所处地区图片 让同学们了解越窑青瓷和龙泉窑青瓷制作的环境。 (2)教师就两者地区环境的差异来讲解越窑青瓷和龙泉窑青瓷兴起和衰落的过程:从越窑衰落的诸原因中,也能窥察到龙泉窑兴起的主要因素。龙泉地处浙江西南,拥有烧制瓷器的优越条件。这一带大都是山林地区,燃料资源非常丰富,地下又蕴藏着大量优质造次原料,同时,境内一条蜿蜒流长的龙泉溪,使之水路交通便利,并在浙江新安崇祯丽水相毗邻,东可达浙南商贸大港温州,北能同浙西水陆枢纽金华相连。在越窑青瓷盛行之时,龙泉地区虽亦有制瓷窑口,但比较越地,毕竟地处偏僻,故不被重视,从出土的瓷品不能与越窑青瓷相匹敌。然而至北宋后期,尤其到了南宋之后,随着越窑青瓷的没落,龙泉青瓷获得了发展的历史机遇,一跃而起,并取而代之。以致时人竟将越窑青瓷的精品“秘色瓷”与之混为一谈。 三、两者之间的联系 (1)师:世人将越窑青瓷的精品“秘色瓷”与龙泉青瓷混为一谈。大家想想为什么呢? (2)师:世人把龙泉青瓷与越窑青瓷混为一谈也是可以理解的。 (3)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跟你家里借两者之间的联系) 具体理由有三: 其一、就青瓷窑炉而言,龙泉窑与越窑样式基本一致。 其二、就青瓷烧制工艺而言,龙泉窑青瓷也继承了越窑青瓷的主要成形手法。 其三、就青瓷的造型与装饰风格而言,也能看到两者的紧密联系。 四、区别 师:同学们,你能区分下面哪个是龙泉青瓷?哪个是越窑青瓷吗?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遗憾是一些青瓷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时的自觉性,让学生边观察图片便了解两者之间有哪些联系,是学生更能直观的理解。

龙泉青瓷

龙泉青瓷 一、龙泉青瓷的历史与现状 (一)龙泉青瓷的兴起 据《中国青瓷史略》中介绍,“龙泉开始烧造的时期,大约在五代以后,越窑衰落了,龙泉就代之而起。”龙泉劳动人民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取越窑等地的制瓷经验,开始烧制青瓷。龙泉查田下保村出土“水初元年”(公元420年)墓葬品 中有青瓷“鸡首壶”、“鸡冠壶”、“莲瓣碗“等8件青瓷,皆灰胎青黄釉。据专家考证,系为龙泉青瓷创始年代的产品。此时的龙泉窑业规模不大,操作简单,制作租糙。[2] (二)龙泉青瓷的发展 经五代至北宋早期,龙泉窑业已初具规模,大窑、金村、安福等地已发现当时 窑址49处。金村窑址最下层为北宋早期产品,皆淡青色釉青瓷。胎壁薄而坚硬,质地细腻,呈淡淡的灰白色。该时期以烧制民间用瓷为主,但也有部分上等瓷器被征为贡品。尤其是哥窑和弟窑,“凡瓷器之处于此二窑者极其精莹,纯粹无暇如美玉,然今人家亦鲜有者,或一瓶一钵,动辄博数十金。”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龙泉至青田的大溪大规模疏浚整治。水上交通的开发,使龙泉窑沿大溪从南区向东区延伸,为龙泉青瓷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宋代起,龙泉青瓷就成为世界性的商品。 南宋财政非常困难,所以奖励对外贸易,以海关税收为国家重要的财政来源,瓷器就是中国输出海外的重要物品。南宋时,产品销售到亚洲、非洲等许多国家,外销以碗、盘为主,如刻花莲花荷叶碗,内底印“金玉满堂”“昆阳片玉”铭文碗,折腹平底盘等。 到了南宋中期,随着白胎厚釉精美青瓷的烧成,龙泉青瓷深受人们的喜爱,纷纷争购,当作珍贵的礼品和日用瓷,外销量进一步增加。“然上等价高,皆转货他处,县官未尝见也”,《菽园杂记》中的这句话,或许可以更好的体现当时的龙泉青瓷工艺之美与销售之火热。[3] 南宋末期,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南移,加之北方汝窑、定窑遭到战争破坏和越窑、婺窑、瓯窑相继衰落,南宋统治者为解决财政困难,鼓励外贸,因之龙泉窑进入鼎盛阶段。新的制瓷作坊大量涌现,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窑场达260多处,遍布县境南区和东区沿溪一带,仅大窑村周围已发现南宋末期窑场28处,大窑

真知堂瓷器鉴定秘诀之十-汝窑鉴定汝窑的前世今生(精)讲课讲稿

真知堂瓷器鉴定秘诀之十-汝窑鉴定汝窑的前世今生(精)

真知堂瓷器鉴定秘诀之十-汝窑鉴定汝窑的前世今生(精) 瓷器鉴定真知堂 真知堂鉴古 汝窑瓷器名声太大。 且不说《宣德鼎彝谱》里,如何把汝窑排名在江湖第二(老大是柴窑,当时是明朝宣德年间,元明瓷器根本排不上号,柴不可得久矣,能看到实物的只有汝官哥钧定,所以事实上汝窑为中国瓷器之冠军将军) 也不说去年国庆节,香港苏富比以2.94亿港元成交的那件原收藏于台北鸿禧美术馆的汝窑小圆洗。

苏富比拍卖的汝窑洗 我们说说南宋初年的事。 公元1151年秋十月,皇帝赵构政暇之余,忽然兴起,应当时名将张俊之再三恳请,幸清河郡王府邸。张俊当时是和岳飞齐名的中兴四将之一。对南宋初年朝廷稳定,建都临安,是立有大功的,所以被封为清河郡王。此时岳飞已死十年,宋金和议已签订十年,国家逐步安定,步入正轨。 “绍兴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供进御筵节次如后。

安民靖难功臣,太傅,静江、宁武、靖海军节度使,醴泉观使,清河郡王臣张俊进奉。。。。。。宝器。。。。。。古器。。。。。。汝窑: 酒瓶一对洗一香炉一香合一香球一盏四只盂子二出香一对大奁一小奁一”(宋周密著《武林旧事》卷九高宗幸张府节次略) 汝窑三足樽 席间觥筹交错,张府竭尽财力,用最好的宴席款待皇帝。宴席后,再奉上各种珍奇异宝。其中汝窑瓷器赫然在目,排列在宝器,古器之后,共有17件。 周密还写了一本《咸淳起居注》 “淳熙六年(1179年),太上太后幸聚景圆赏牡丹,剪好色样者千朵,安置花架皆是水晶及天晴(青)汝窑金瓶。” 在南宋早期,皇室就已经把汝窑瓷器当做珍宝,臣下所拥有的汝窑瓷器,很有可能就跟清朝的紫檀木一样,发现紫檀木必须买下,进贡给皇室。 汝窑,是北宋时期汝州供御的瓷器精品。 宋 ·叶寘《坦斋笔衡》中说到: “”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 宋·周辉《清波杂志》亦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