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芜宣路车辙破坏的分析及深层思考和探索[1].doc

关于芜宣路车辙破坏的分析及深层思考和探索[1].doc
关于芜宣路车辙破坏的分析及深层思考和探索[1].doc

关于芜宣路车辙破坏的原因分析及思考和探索

摘要:本文对影响芜宣路车辙情况的主导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芜宣路车辙破坏的经验教训,对此现象进行了思考,同时也对如何避免或减少车辙破坏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车辙超载级配软化点改性沥青厚度

一、引言

芜湖至宣城公路是安徽省“三纵四横”连接骨架公路网中的东部第一纵,是皖东南地区快速出省通道,在省干线公路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芜宣高速公路处于夏热冬寒湿润地区,气候条件复杂,而且近年来交通量的迅速增长以及车辆轴载的增加,导致公路路面提前破坏—芜宣路在正式交付通车后没有达到服务年限便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车辙破坏。2004年7月底,芜湖至宣城方向普遍出现车辙。在芜宣路路面路况调查中发现,车辙深度普遍为10mm~20mm,个别路段车辙深度达到30mm~40mm,造成了路面结构性破坏和路面严重变形,使得路面平整度恶化,直接影响车辆行使的速度和安全。

二、车辙破坏

2.1 抗车辙性能指标

我国先行规范对沥青路面车辙深度尚未提出具体要求。但通过专家调查以及参照国外经验,专家初步提出了有关沥青路面的容许车辙深度。

沥青路面容许车辙深度

2.2 车辙情况调查及分析

2.2.1 芜湖~宣城方向车辙严重

在对芜宣路路况调查中发现,芜湖~宣城方向车辙破坏严重,且行车道比超车道明显。宣城~芜湖方向车辙深度普遍在0.5mm左右,车辙不明显。以下是车辙调查统计表:

2.2.2交通量及超载情况调查

以下数据是长安大学课题组对芜宣路车辆轴重和车辆数的部分统计结果:

连接。

其中1s+2d~3d、1s+1d~3d型号即为最常见的大货车,其超载率为100%,同时对路面的损害最严重,其轴载最大达到70~80吨,为限值的3~4倍。

2.2.3 车辙破坏原因分析

沥青混凝土在夏季高温条件下,在车轮碾压的反复作用下荷载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极限,使流动变形不断累计形成车辙。芜宣路车辙破坏情况主要表现为车轮作用部位下凹,同时车轮作用较少部位向上隆起,断面成W形状。

通过以上交通量调查以及车辆超载情况调查,芜宣路交通量和车辆超载现象已经远远超出设计要求,尤其在上坡、交叉口等路段,车速慢,轮胎接地产生横向应力大,在夏季高温条件下,沥青粘度降低而软化。由于超重的影响,加快了沥青面层的剪切破坏,从而导致了沥青面层破坏。

三、对车辙破坏的深入思考及探索

芜宣路所处气候条件比较复杂,在设计过程中从耐久性能既要考虑路面抗水损害以及防止雨水渗入基层的的功能,又要考虑高温稳定性要求。因此设计中沥青路面结构三层均采用I型沥青混凝土,上面层采用AC-13I型改性沥青混凝土,借以满足各项综合要求。但在路面损坏之后,事实证明并未获得预期效果。在病害分析之后,毋庸置疑,超载和交通量过大直接导致路面提前破坏,但同时其他因素也客观存在,可以说,车辙是各种综合因素引起的。借鉴芜宣路经验和教训,对于更充分了解和预防车辙病害,本人就以下几个观点进行探索。

1、改善级配组合

由于芜宣路气候复杂,雨水较多。为提高上面层的耐久性,更好抵抗水损害,经综合验证研究,沥青混合料级配采用AC-13I型改性沥青混凝土。

以下是施工单位中获取的试验资料分析:

AC-13I矿料生产配合比

级配类型不同对混合料的使用性能影响很大,在集料级配组成设计理论中目前主要有n法,及混合料最大密度曲线可以通过公式计算,采用最大密度n次幂

的通式为:P=100*(d/D)n

式中:P——计算的某级集料的通过率

d——计算的某级集料的粒径(mm)

D——混合料的最大粒径(mm)

N——指数

美国联邦公路局则以n=0.45作为最大密度曲线的标准。

为了综合考虑路面因素的影响,美国Supeipave混合料设计方法对混合料级配提出了控制点和限制区的概念,主要为了通过控制点和限制区对集料的细集料进行控制,并指出,当交通量增加时,级配曲线应向限制区底部偏移,即减少细集料含量,增加粗集料的含量

Supeipave控制点和限制区

按照Supeipave的控制点和限制区理论,AC-13I型级配曲线比较接近0.45次幂最大密实线,但其级配曲线穿过了Supeipave限制区,从这个理论上来讲,说明细集料过多,其高温稳定性不能满足高速公路重载交通的要求。

为了提高路面高温稳定性以及增强表面抗滑性能,近年来高速公路普遍采用了优质级配,并且增加级配最大粒径,例如SMA-13、AK-13A和SAC-16的结构类型,基本都能满足Supeipave的控制点和限制区的要求,同时在不同路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路用性能。

2、提高改性沥青的软化点

为综合提高沥青路面的综合使用性能,目前大多数沥青路面上面层均采用改性沥青,希望沥青混合料既不会高温软化产生车辙,也不会在低温下开裂。为提高耐久性希望采用针入度大、用量较多的沥青,但从高温抗车辙能力则希望采用软化点高、针入度较小的沥青。改性沥青在提高部分指标的同时,其它指标可能会有所降低。所以,如何适当的改性沥青的性能,目前还有争议。

从芜宣路路况调查中发现,芜湖~宣城方向整体车辙严重地带,支线上跨桥下尚未遭到车辙破坏。简单的说就是没有遭受高温的地方没有车辙。在其他指标能够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沥青软化点(改性沥青控制在75以上),能够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但对其他性能的影响,还有待探讨。

3、使用两层改性沥青

在芜宣路面施工中,桥面采用两层改性沥青。路况调查中,桥面基本没有车辙破坏。事实证明,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同时,使用两层改性沥青从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同时对其他性能也能有效的提高。

4、关于厚度的影响

美国SHAP最新研究成果表明,Supeipave混合料设计方法中提出沥青面层厚度宜采用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3倍,这一观点在我国得到了一定认同,但尚需进一步研究。

沥青层厚度是影响车辙的重要因素。但也不一定是厚度越厚,车辙破坏越小。从车辙破坏严重地方的芯样来看,局部地方厚度越大,车辙也越深。在壳牌沥青设计手册中指出,车辙与厚度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在大于某一临界厚度时,是增函数;在低于这一临界厚度时,是减函数。此临界厚度与路面结构、材料组成有关,一般在15cm~25cm之间。

5、施工影响因素

沥青面层足够的压实度是确保路面优良使用性能的重要环节。施工过程中,由于碾压不充分或碾压时温度过低导致压实度不足,致使通车后在高温环境下混合料继续压密,在反复菏载作用下,空隙率不断减小。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抗拉强度和劲度越小。一方面产生压实变形,同时平整度不断下降,形成明显的车辙。

在施工过程中,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当适当的提高路面的压实度标准,特别是中、上面层的压实度,同时应尽可能做到压实均匀一致,减少压实度的离散性。

四、结语

由于气候条件复杂和交通量的急剧增加,车辙破坏已经成为目前高速公路路面破坏的常见病害,交通执法部门与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应联合执法,大力打击超载运输,保证公路的正常使用。在当前不能杜绝超载车行使的情况下,加强养护管理,防止病害的进一步发展。

2.1岩石破坏准则1

2.1岩石破坏强度准则 岩石的破坏主要与外荷载的作用方式、温度及湿度有关。一般在低温、低围压及高应变率的条件下,岩石表现为脆性破坏,而在高温、高围压、低应变率作用下,岩石则表现为塑性或者塑性流动。对于较完整的岩石来说,其破坏形式可以分为:1)脆性破坏;3)延性破坏。图2-1给出了不同应力状态下岩石破裂前应变值、破坏形态示意图和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示意图。 图2-1 岩石破坏形态示意图 从图2-1中可以看出岩石破裂种类繁多、岩石破坏过程中的应力、变形、裂纹产生和扩展极为复杂,很难用一种模型进行描述,很多学者针对不同岩石破坏特征提出多种不同岩石的强度破坏准则。本节主要对已有的岩石强度破坏准则进行总结,找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2.1.1最大正应力强度理论 最大正应力强度理论也称朗肯理论,该理论是朗肯(W.J.M.Rankine)于1857年提出的。它假定挡土墙背垂直、光滑,其后土体表面水平并无限延伸,这时土体内的任意水平面和墙的背面均为主平面(在这两个平面上的剪应力为零),作用在该平面上的法向应力即为主应力。朗肯根据墙后主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应用极限平衡条件,推导出了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 考察挡土墙后主体表面下深度z 处的微小单元体的应力状态变化过程。当挡土墙在土压力的作用下向远离土体的方向位移时,作用在微分土体上的竖向应力 sz 保持不变,而水平向应力sx 逐渐减小,直至达到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的最大主应力为 s1=gz ,而最小主应力 s3即为主动土压力强度 pa 。根据土的极限平衡理论,当主体中某点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大主应力1σ和小主应力3σ之间应满足以下关系式: 粘性土: 213...2tan tan 454522c ??σσ??????=-++ ? ???? ? (1) 无粘性土 231.tan 452?σσ???=- ??? (2) 该理论认为材料破坏取决于绝对值最大的正应力。因此,作用于岩石的三个正应力中,只要有一个主应力达到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或岩石的单轴抗拉强度,岩石便被破坏。 因此,朗肯强度破坏准则可以表示为:c σσ≥1,或者t σσ-≤3 式中,1σ为岩石受到的最大主应力,MPa ;3σ为岩石受到的最小主应力,MPa ;c σ为岩石单轴抗压强度,MPa ;t σ为岩石抗拉强度,MPa 。 朗肯强度破坏准则只适用于岩石单向受力及脆性岩石在二维应力条件下的受拉状态,处于复杂应力状态中的岩石不能采用这种强度理论。 2.1.2最大正应变强度理论 岩石受压时沿着平行于受力方向产生张性破裂。因此,人们认为岩石的破

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

界面及界面改性方法 界面结合强度低,则增强纤维与基体很容易分离,在材料的断面可观察到脱粘、纤维拔出、纤维应力松弛等现象,起不到增强作用;但界面结合强度太高,则增强纤维与基体之间应力无法松弛,形成脆性断裂。 在研究和设计界面时,不应只追求界面粘结而应考虑到最优化和最佳综合性能。 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 界面结合有机械粘接与润湿吸附、化学键结合等。 大多数界面为物理粘结,结合强度较低,结合力主要来自如色散力、偶极力、氢键等物理粘结力。 偶联剂与纤维的结合(化学反应或氢键)也不稳定,可能被环境(水、化学介质等)破坏。一般在较低温度下使用,其界面可保持相对稳定。增强剂本身一般不与基体材料反应。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改性原则: 1)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设计中,首先应考虑如何改善增强材料与基体间的浸润性。一般可采取延长浸渍时间,增大体系压力、降低熔体粘度以及改变增强体织物结构等措施。2)适度的界面结合强度 3)减少复合材料中产生的残余应力 4)调节界面内应力和减缓应力集中 聚合物基体复合材料改性方法 1、颗粒增强体在热塑性聚合物基体加入两性相溶剂(增容剂),则能使液晶微纤与基体间形成结合良好的界面 2、纤维增强体复合材料界面改善 a)纤维表面偶联剂 b)涂覆界面层 c)增强体表面改性 2、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 金属基体在高温下容易与增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界面反应,金属基体多为合金材料,在冷却凝固热处理过程中还会发生元素偏聚、扩散、固溶、相变等。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方式有化学结合、物理结合、扩散结合、机械结合。总的来讲,金属基体复合材料界面以化学结合为主,有时也会出现几种界面结合方式共存。 金属基体复合材料的界面有3种类型:第一类界面平整、组分纯净,无中间相。第二类界面不平直,由原始组分构成的凸凹的溶解扩散型界面。第三类界面中含有尺寸在亚微米级的界面反应物。多数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界面反应。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控制研究方法: 1)对增强材料进行表面涂层处理在增强材料组元上预先涂层以改善增强材料与基体的浸润性,同时涂层还应起到防止发生反应的阻挡层作用。 2)选择金属元素改变基体的合金成分,造成某一元素在界面上富集形成阻挡层来控制界面反应。尽量避免选择易参与界面反应生成脆硬界面相、造成强界面结合的合金元素 3)优化制备工艺和参数金属基体复合材料界面反应程度主要取决于制备方法和工艺参数,因此优化制备工艺和严格控制工艺参数是优化界面结构和控制界面反应的有效途径。 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 陶瓷基体复合材料指基体为陶瓷材料的复合材料。增强体包括金属和陶瓷材料。界面结合方式与金属基体复合材料基本相同,有化学结合、物理结合、机械结合和扩散结合,其中以化学结合为主,有时几种结合方式同时存在。 陶瓷基体复合材料界面控制方法

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影响因素

材料屈服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1. 屈服标准 工程上常用的屈服标准有三种: (1)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国际上常采用σp表示,超过σp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2)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国际上通常以σel表示。应力超过σel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3)屈服强度以规定发生一定的残留变形为标准,如通常以0.2%残留变形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符号为σ0.2或σys。 2. 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 影响屈服强度的内在因素有: 结合键、组织、结构、原子本性。如将金属的屈服强度与陶瓷、高分子材料比较可看出结合键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从组织结构的影响来看,可以有四种强化机制影响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这就是:(1)固溶强化; (2)形变强化; (3)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 (4)晶界和亚晶强化。 沉淀强化和细晶强化是工业合金中提高材料屈服强度的最常用的手段。在这几种强化机制中,前三种机制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塑性,只有细化晶粒和亚晶,既能提高强度又能增加塑性。 影响屈服强度的外在因素有: 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随着温度的降低与应变速率的增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升高,尤其是体心立方金属对温度和应变速率特别敏感,这导致了钢的低温脆化。应力状态的影响也很重要。虽然屈服强度是反映材料的内在性能的一个本质指标,但应力状态不同,屈服强度值也不同。我们通常所说的材料的屈服强度一般是指在单向拉伸时的屈服强度。 3.屈服强度的工程意义 传统的强度设计方法,对塑性材料,以屈服强度为标准,规定许用应力[σ]=σys/n,安全系数n一般取2或更大,对脆性材料,以抗拉强度为标准,规定许用应力[σ]=σb/n,安全系数n一般取6。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传统的强度设计方法,必然会导致片面追求材料的高屈服强度,但是随着材料屈服强度的提高,材料的抗脆断强度在降低,材料的脆断危险性增加了。 屈服强度不仅有直接的使用意义,在工程上也是材料的某些力学行为和工艺性能的大致度量。例如材料屈服强度增高,对应力腐蚀和氢脆就敏感;材料屈服强度低,冷加工成型性能和焊接性能就好等等。因此,屈服强度是材料性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 材料开始屈服以后,继续变形将产生加工硬化。 4.加工硬化指数n的实际意义 加工硬化指数n反应了材料开始屈服以后,继续变形时材料的应变硬化情况,它决定了材料开始发生颈缩时的最大应力。n还决定了材料能够产生的最大均匀应变量,这一数值在冷加工成型工艺中是很重要的。 对于工作中的零件,也要求材料有一定的加工硬化能力,否则,在偶然过载的情况下,会产生过量的塑性变形,甚至有局部的不均匀变形或断裂,因此材料的加工硬化能力是零件安全使用的可靠保证。 形变硬化是提高材料强度的重要手段。不锈钢有很大的加工硬化指数n=0.5,因而也有很高的均匀变形量。不锈钢的屈服强度不高,但如用冷变形可以成倍地提高。高碳钢丝经过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试题

几种强化 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强度与硬度升高,而塑性与韧性降低的现象。 强化机制:金属在塑性变形时,晶粒发生滑移,出现位错的缠结,使晶粒拉长、破碎与纤维化,金属内部产生了残余应力。 细晶强化:就是由于晶粒减小,晶粒数量增多,尺寸减小,增大了位错连续滑移的阻力导致的强化;同时由于滑移分散,也使塑性增大。 弥散强化:又称时效强化。就是由于细小弥散的第二相阻碍位错运动产生的强化。包括切过机制与绕过机制。(2 分) 复相强化:由于第二相的相对含量与基体处于同数量级就是产生的强化机制。其强化程度取决于第二相的数量、尺寸、分布、形态等,且如果第二相强度低于基体则不一定能够起到强化作用。(2 分) 固溶强化:固溶体材料随溶质含量提高其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包括弹性交互作用、电交互作用与化学交互作用。 几种概念 1、滑移系:一个滑移面与该面上一个滑移方向的组合。 2、交滑移:螺型位错在两个相交的滑移面上运动,螺位错在一个滑移面上运动遇有障碍,会转动到另一滑移面上继续滑移,滑移方向不变。 3、屈服现象:低碳钢在上屈服点开始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上屈服点之后开始应力降落,在下屈服点发生连续变形而应力并不升高,即出现水平台(吕德斯带) 原因:柯氏气团的存在、破坏与重新形成,位错的增殖。 4、应变时效:低碳钢经过少量的预变形可以不出现明显的屈服点,但就是在变形后在室温下放置一段较长时间或在低温经过短时间加热,在进行拉伸试验,则屈服点又重复出现,且屈服应力提高。 5、形变织构:随塑性变形量增加,变形多晶体某一晶体学取向趋于一致的现象。 滑移与孪晶的区别 滑移就是指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与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相对移动的一种运动状态。 孪生: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与晶向发生均匀切变并形成晶体取向的镜面对称关系。 伪共晶:在不平衡结晶条件下,成分在共晶点附近的合金全部变成共晶组织,这种非共晶成分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组合。 扩散驱动力:化学位梯度就是扩散的根本驱动力。 一、填空题(20 分,每空格1 分) 1、相律就是在完全平衡状态下,系统的相数、组元数与温度压力之间的关系,就是系统的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式: f=C-P+2 2、二元系相图就是表示合金系中合金的相与温度、成分间关系的图解。 3、晶体的空间点阵分属于7 大晶系,其中正方晶系点阵常数的特点为a=b≠c,α= β=γ=90°,请列举除立方与正方晶系外其她任意三种晶系的名称三斜、单斜、六方、菱方、正交(任选三种)。 4、合金铸锭的宏观组织包括表层细晶区、柱状晶区与中心等轴晶区三部分。

常用材料力学性能.

常用材料性质参数 材料的性质与制造工艺、化学成份、内部缺陷、使用温度、受载历史、服役时间、试件尺寸等因素有关。本附录给出的材料性能参数只是典型范围值。用于实际工程分析或工程设计时,请咨询材料制造商或供应商。 除非特别说明,本附录给出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均指拉伸时的值。 表 1 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密度和热膨胀系数 材料名称弹性模量E GPa 泊松比V 密度 kg/m3 热膨胀系数a 1G6/C 铝合金-79 黄铜 青铜 铸铁 混凝土(压 普通增强轻质17-31 2300 2400 1100-1800

7-14 铜及其合金玻璃 镁合金镍合金( 蒙乃尔铜镍 塑料 尼龙聚乙烯 2.1-3.4 0.7-1.4 0.4 0.4 880-1100 960-1400 70-140 140-290 岩石(压 花岗岩、大理石、石英石石灰石、沙石40-100 20-70 0.2-0.3 0.2-0.3 2600-2900 2000-2900 5-9 橡胶130-200 沙、土壤、砂砾钢

高强钢不锈钢结构钢190-210 0.27-0.30 7850 10-18 14 17 12 钛合金钨木材(弯曲 杉木橡木松木11-13 11-12 11-14 480-560 640-720 560-640 1 表 2 材料的力学性能 材料名称/牌号屈服强度s CT MPa 抗拉强度b CT

MPa 伸长率 5 % 备注 铝合金LY12 35-500 274 100-550 412 1-45 19 硬铝 黄铜青铜 铸铁( 拉伸HT150 HT250 120-290 69-480 150 250 0-1 铸铁( 压缩混凝土(压缩铜及其合金 玻璃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试题

几种强化 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 强化机制:金属在塑性变形时,晶粒发生滑移,出现位错的缠结,使晶粒拉长、破碎和纤维化,金属内部产生了残余应力。 细晶强化:是由于晶粒减小,晶粒数量增多,尺寸减小,增大了位错连续滑移的阻力导致的强化;同时由于滑移分散,也使塑性增大。 弥散强化:又称时效强化。是由于细小弥散的第二相阻碍位错运动产生的强化。包括切过机制和绕过机制。(2 分) 复相强化:由于第二相的相对含量与基体处于同数量级是产生的强化机制。其强化程度取决于第二相的数量、尺寸、分布、形态等,且如果第二相强度低于基体则不一定能够起到强化作用。(2 分) 固溶强化:固溶体材料随溶质含量提高其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包括弹性交互作用、电交互作用和化学交互作用。 几种概念 1、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该面上一个滑移方向的组合。 2、交滑移:螺型位错在两个相交的滑移面上运动,螺位错在一个滑移面上运动遇有障碍,会转动到另一滑移面上继续滑移,滑移方向不变。 3、屈服现象:低碳钢在上屈服点开始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上屈服点之后开始应力降落,在下屈服点发生连续变形而应力并不升高,即出现水平台(吕德斯带) 原因:柯氏气团的存在、破坏和重新形成,位错的增殖。 4、应变时效:低碳钢经过少量的预变形可以不出现明显的屈服点,但是在变形后在室温下放置一段较长时间或在低温经过短时间加热,在进行拉伸试验,则屈服点又重复出现,且屈服应力提高。 5、形变织构:随塑性变形量增加,变形多晶体某一晶体学取向趋于一致的现象。滑移和孪晶的区别 滑移是指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相对移动的一种运动状态。 孪生: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发生均匀切变并形成晶体取向的镜面对称关系。 伪共晶:在不平衡结晶条件下,成分在共晶点附近的合金全部变成共晶组织,这种非共晶成分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组合。 扩散驱动力:化学位梯度是扩散的根本驱动力。 一、填空题(20 分,每空格1 分) 1. 相律是在完全平衡状态下,系统的相数、组元数和温度压力之间的关系,是系统的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式:f=C-P+2 2.二元系相图是表示合金系中合金的相与温度、成分间关系的图解。 3.晶体的空间点阵分属于7 大晶系,其中正方晶系点阵常数的特点为a=b≠c,α=β=γ=90°,请列举除立方和正方晶系外其他任意三种晶系的名称三斜、单斜、六方、菱方、正交(任选三种)。 4.合金铸锭的宏观组织包括表层细晶区、柱状晶区和中心等轴晶区三部分。

五种常见的屈服准则和适用范围

五种常见的屈服准则及其适用范围 屈服准则表示在复杂应力状态下材料开始进入屈服的条件,它的作用是控制塑性变形的开始阶段。屈服条件在主应力空间中为屈服方程。 1.几种常用的屈服准则 五种常用的屈服准则,它们分别是Tresca 准则,Von-Mises 准则 ,Mnhr- Coulomb 准则,Drucker Prager 准则,Zienkiewicz-Pande 准则。其中后三种适用于混凝土和岩土材料的准则 1.1 Tresca 屈服准则 当最大剪应力达到一定数值时,材料开始屈服。这就是Tresca 屈服条件,也称为最大剪应力条件。k =max τ 规定时321σσσ≥≥,上式可表示为:k 2-31=σσ 如果不知道321、、σσσ的大小顺序,则屈服条件可写为: 0]4)][(4)][(4)[(221322322221=------k k k σσσσσσ 换言之当变形体或质点中的最大切应力达到某一定值时,材料就发生屈服。或者说,材料处于塑性状态时,其最大切应力是一个不变的定值,该定值只取决于材料在变形条件下的性质,而与应力状态无关。所以Tresca 屈服准则又称为最大切应力不变条件。 这种模型与静水压力无关,也不考虑中间应力的影响。在平面上屈服条件为一个正六边形,在主应力空间内,屈服曲面为一个正六面柱体。 Tresca 屈服准则不足之处就是不包含中间主应力,没有反映中间主应力对材料屈服的影响。 1.2 Mises 屈服准则 当与物体中的一点应力状态对应的畸变能达到某一极限值时,该点便产生屈

服,其表达式为22k J =或22132322216)()()(k =-+-+-σσσσσσ 其中, k 为常数,可根据简单拉伸试验求得3/222s k J σ==,或根据纯剪切试 验来确定, 222s k J τ==它所代表的屈服面是一个以空间对角线为轴的圆柱体, 在平面上屈服条件是一个圆。这时有:const k J r ===222σ 换言之当等效应力达到定值时,材料质点发生屈服,该定值与应力状态无关。或者说,材料处于塑性状态时,其等效应力是不变的定值,该定值取决于材料变形时的性质,而与应力状态无关。Mises 屈服准则的物理意义:当材料的单位体积形状改变的弹性能达到某一常数时,质点就发生屈服。故Mises 屈服准则又称为能量准则。 1.3 Mnhr Coulomb 准则 Tresca 屈服条件和Mises 屈服条件主要是对金属材料成立的两个屈服条件,但是这两个屈服条件如果简单地应用于岩土材料,会引起不可忽视的偏差。 针对此,Mohr 提出这样一个假设:当材料某个平面上的剪应力n τ达到某个极限值时,材料发生屈服。这也是一种剪应力屈服条件,但是与Tresca 屈服条件不 同,Mohr 假设的这个极限值不是一个常数值,而是与该平面上的正应力n σ有关, 它可以表示为 ),,(n n C f σφτ= 上式中,C 是材料粘聚强度,φ是材料的内摩擦角。这个函数关系式可以通过实验确定。一般情况下,材料的内摩擦角随着静水应力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因而假定函数对应的曲线在n n τσ-平面上呈双曲线或抛物线或摆线。但在静水应力不大的情况下,屈服曲线常用φ等于常数的直线来代替,它可以表示为φστtan n n C -= 上式就称为Mohr —Coulomb 屈服条件。 设主应力大小次序为321σσσ≥≥,则上式可以写成用主应力表示的形式 ()()φσσφσσsin 2 1cos 213131+-=-C 1.4 Drucker Prager 准则 Drucker-prager 屈服准则是对Mohr-Coulomb 准则的近似,它修正了Von

各种许用应力与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的关系

各种许用应力与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的关系 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常取许用剪切应力,在不同的情况下安全系数不同,许用剪切应力就不一样。校核各种许用应力常常与许用拉应力有联系,而许用材料的屈服强度(刚度)与各种应力关系如下: <一> 许用(拉伸)应力 钢材的许用拉应力[δ]与抗拉强度极限、屈服强度极限的关系: 1.对于塑性材料[δ]= δs /n 2.对于脆性材料[δ]= δb /n δb ---抗拉强度极限 δs ---屈服强度极限 n---安全系数 轧、锻件n=1.2-2.2 起重机械n=1.7 人力钢丝绳n=4.5 土建工程n=1.5 载人用的钢丝n=9 螺纹连接n=1.2-1.7 铸件n=1.6-2.5 一般钢材n=1.6-2.5 注:脆性材料:如淬硬的工具钢、陶瓷等。 塑性材料:如低碳钢、非淬硬中炭钢、退火球墨铸铁、铜和铝等。 <二> 剪切 许用剪应力与许用拉应力的关系: 1.对于塑性材料[τ]=0.6-0.8[δ] 2.对于脆性材料[τ]=0.8-1.0[δ] <三> 挤压 许用挤压应力与许用拉应力的关系 1.对于塑性材料[δj]=1.5- 2.5[δ]

2.对于脆性材料[δj]=0.9-1.5[δ] 注:[δj]=1.7-2[δ](部分教科书常用) <四> 扭转 许用扭转应力与许用拉应力的关系: 1.对于塑性材料[δn]=0.5-0.6[δ] 2.对于脆性材料[δn]=0.8-1.0[δ] 轴的扭转变形用每米长的扭转角来衡量。对于一般传动可取[φ]=0.5°--1°/m;对于精密件,可取[φ]=0.25°-0.5°/m;对于要求不严格的轴,可取[φ]大于1°/m计算。 <五> 弯曲 许用弯曲应力与许用拉应力的关系: 1.对于薄壁型钢一般采取用轴向拉伸应力的许用值 2.对于实心型钢可以略高一点,具体数值可参见有关规范。

工程材料作业第五、六章

第五章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 1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指的是什么性能?常用的力学性能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金属的力学性能是指在力的作用下,材料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力学性能指标,反映了金属材料在各种形式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或破坏的某些能力。 主要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度和疲劳等。 2 衡量金属材料强度、塑性及韧性常用哪些性能指标?各用什么符号和单位表示? 答:衡量金属材料的强度指标为:比例极限σp、弹性极限σe、弹性模量E、屈服 强度σs、抗拉强度σb、屈强比σs/σb。 衡量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为:延伸率δ、断面收缩率ψ。 衡量金属材料的韧性指标为:冲击韧性指标:冲击吸收功Ak;断裂韧性指标:断裂韧度。 3、硬度是否为金属材料独立的性能指标?它反映金属材料的什么性能?有5种材料其硬度分别为449HV、80HRB 、291HBS 、77HRA 、62 HRC,试比较五种材料硬度高低。答:硬度不是金属材料的独立性能(它与金属抗拉强度成正比),是反映材料软硬程度的指标,表征材料表面抵抗外物压入时所引起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80HRB<291HBS<449HV<77HRA <62HRC。 4、为什么说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个可变化的性能指标? 答:(1)温度的改变会影响金属的塑性,而塑性与韧性和强度、硬度有关,则改变 温度会导致力学性能改变; (2)不同的承载情况会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很小的交变载荷也可使钢丝折断;不同的加工工艺也会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为了使材料有不同的性能来满足我们的需要,就用了回火、淬火、正火等加工工艺)。 5、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包括哪些内容?常用什么指标估算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 答:金属的焊接性能:①接合性能:金属材料在一定焊接工艺条件下,形成焊接缺 陷的敏感性。②使用性能:某金属材料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其焊接接头对使用要求的适应性,也就是焊接接头承受载荷的能力。 金属的焊接性能指标:碳当量、冷裂纹敏感系数。 6、如何表示金属材料耐腐蚀性能的高低? 答:金属的耐腐蚀性能通过材料遭腐蚀后,其质量、厚度、力学性能、组织结构及电极过程等的变化程度来衡量。 第六章、过程装备失效与材料的关系 1、名词解释 失效:装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应力、时间、温度和环境介质等因素的作用,失去其原有功

材料的常用力学性能有哪些

材料的常用力学性能有哪些 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不同环境(温度、介质、湿度)下,承受各种外加载荷(拉伸、压缩、弯曲、扭转、冲击、交变应力等)时所表现出的力学特征。1强度 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强度用应力表示,其符号是σ,单位为MPa,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通过拉伸试验测定。 2塑性 塑性是指材料在断裂前产生永久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材料塑性好坏的力学性能指标主要有伸长率和收缩率,值越大,材料的塑性就越好,通过拉伸试验可测定。 3硬度 硬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材料的硬度越高,其耐磨性越好。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HBS)和洛氏硬度(HRC)。 1)布氏硬度 表示方法:布氏硬度用HBS(W)表示,S表示钢球压头,W表示硬质合金球压头。规定布氏硬度表示为:在符号HBS或HBW前写出硬度值,符号后面依

次用相应数字注明压头直径(mm)、试验力(N)和保持时间(s)。如120 HBS 10/1000/30。 适用范围:HBS适用于测量硬度值小于450的材料,主要用来测定灰铸铁、有色金属和经退火、正火及调质处理的钢材。 根据经验,布氏硬度与抗拉强度之间有一定的近似关系: 对于低碳钢,有σ=0.36HBS; 对于高碳钢:有σ=0.34HBS。 2)洛氏硬度 表示方法:常用HRA、HRB、HRC三种,其中HRC最为常用。洛氏硬度的表示方法为:在符号前面写出硬度值。如62HRC。 适用范围:HRC在20-70范围内有效,常用来测定淬火钢和工具钢、模具钢等材料,1HRC相当于10HBS。 4冲击韧性 冲击韧性是指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被破坏的能力,材料的韧性越好,在受冲击时越不容易断裂。 5疲劳强度 疲劳强度是指材料经过无数次应力循环仍不断裂的最大应力。

材料的屈服和抗拉强度的区别 (1)

1. 屈服标准 工程上常用的屈服标准有三种: (1)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国际上常采用σp表示,超过σp 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2)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国际上通常以σel表示。应力超过σel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3)屈服强度以规定发生一定的残留变形为标准,如通常以0.2%残留变形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符号为σ0.2或σys。 2. 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 影响屈服强度的内在因素有:结合键、组织、结构、原子本性。如将金属的屈服强度与陶瓷、高分子材料比较可看出结合键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从组织结构的影响来看,可以有四种强化机制影响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这就是:(1)固溶强化;(2)形变强化;(3)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4)晶界和亚晶强化。沉淀强化和细晶强化是工业合金中提高材料屈服强度的最常用的手段。在这几种强化机制中,前三种机制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塑性,只有细化晶粒和亚晶,既能提高强度又能增加塑性。 影响屈服强度的外在因素有: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随着温度的降低与应变速率的增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升高,尤其是体心立方金属对温度和应变速率特别敏感,这导致了钢的低温脆化。应力状态的影响也很重要。虽然屈服强度是反映材料的内在性能的一个本质指标,但应力状态不同,屈服强度值也不同。我们通常所说的材料的屈服强度一般是指在单向拉伸时的屈服强度。 3.屈服强度的工程意义 传统的强度设计方法,对塑性材料,以屈服强度为标准,规定许用应力[σ]=σys/n,安全系数n一般取2或更大,对脆性材料,以抗拉强度为标准,规定许用应力[σ]=σb/n,安全系数n 一般取6。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传统的强度设计方法,必然会导致片面追求材料的高屈服强度,但是随着材料屈服强度的提高,材料的抗脆断强度在降低,材料的脆断危险性增加了。 屈服强度不仅有直接的使用意义,在工程上也是材料的某些力学行为和工艺性能的大致度量。例如材料屈服强度增高,对应力腐蚀和氢脆就敏感;材料屈服强度低,冷加工成型性能和焊接性能就好等等。因此,屈服强度是材料性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 材料开始屈服以后,继续变形将产生加工硬化。 4.加工硬化指数n的实际意义 加工硬化指数n反应了材料开始屈服以后,继续变形时材料的应变硬化情况,它决定了材料开始发生颈缩时的最大应力。n还决定了材料能够产生的最大均匀应变量,这一数值在冷加工成型工艺中是很重要的。 对于工作中的零件,也要求材料有一定的加工硬化能力,否则,在偶然过载的情况下,会产生过量的塑性变形,甚至有局部的不均匀变形或断裂,因此材料的加工硬化能力是零件安全使用的可靠保证。 形变硬化是提高材料强度的重要手段。不锈钢有很大的加工硬化指数n=0.5,因而也有很高的均匀变形量。不锈钢的屈服强度不高,但如用冷变形可以成倍地提高。高碳钢丝经过铅浴等温处理后拉拔,可以达到2000MPa以上。但是,传统的形变强化方法只能使强度提高,而塑性损失了很多。现在研制的一些新材料中,注意到当改变了显微组织和组织的分布时,变形中既能提高强度又能提高塑性。 5.抗拉强度 在材料不产生颈缩时抗拉强度代表断裂抗力。脆性材料用于产品设计时,其许用应力是以

(重)常见材料的力学性能

附录常用材料的力学及其它物理性能 一、玻璃的强度设计值 f g(MPa) JGJ102-2003表5.2.1 二、铝合金型材的强度设计值 (MPa) GB50429-2007表4.3.4 三、钢材的强度设计值(1-热轧钢材) f s(MPa) JGJ102-2003表5.2.3 四、钢材的强度设计值(2-冷弯薄壁型钢) f s(MPa) 五、材料的弹性模量E(MPa) JGJ102-2003表5.2.8、JGJ133-2001表5.3.9

六、 材料的泊松比υ JGJ102-2003表5.2.9、JGJ133-2001表5.3.10、GB50429-2007表4.3.7 七、 材料的膨胀系数α(1/℃) JGJ102-2003表5.2.10、JGJ133-2001表5.3.11、GB50429-2007表4.3.7 八、 材料的重力密度γg (KN/m ) JGJ102-2003表5.3.1、GB50429-2007表4.3.7 九、 板材单位面积重力标准值(MPa ) JGJ133-2001表5.2.2 十、 螺栓连接的强度设计值一(MPa) JGJ102-2003表B.0.1-1

十一、螺栓连接的强度设计值二(MPa) 十二、焊缝的强度设计值(MPa) JGJ102-2003表B.0.1-3

十三、不锈钢螺栓连接的强度设计值(MPa) JGJ102-2003表B.0.3 十四、楼层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GB/T21086-2007表20 十五、部分单层铝合板强度设计值(MPa)JGJ133-2001表5.3.2

十六、铝塑复合板强度设计值(MPa) JGJ133-2001表5.3.3 十七、蜂窝铝板强度设计值(MPa) JGJ133-2001表5.3.4 十八、不锈钢板强度设计值(MPa) 附录常用材料的力学及其它物理性能十九、玻璃的强度设计值 f g(N/mm2) 二十、铝合金型材的强度设计值 f a(N/mm2)

材料屈服准则

钢材屈服强度及其影响因素浅谈 2008-09-15 01:34:31 作者:admin 来源:制钢参考网浏览次数:494 文字大小:【大】【中】【小】1. 屈服标准 工程上常用的屈服标准有三种: (1)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国际上常采用σp表示,超过σp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2)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国际上通常以σel表示。应力超过σel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3)屈服强度以规定发生一定的残留变形为标准,如通常以0.2%残留变形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符号为σ0.2或σys。 2. 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 影响屈服强度的内在因素有: 结合键、组织、结构、原子本性。如将金属的屈服强度与陶瓷、高分子材料比较可看出结合键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从组织结构的影响来看,可以有四种强化机制影响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这就是:(1)固溶强化; (2)形变强化; (3)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 (4)晶界和亚晶强化。 沉淀强化和细晶强化是工业合金中提高材料屈服强度的最常用的手段。在这几种强化机制中,前三种机制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塑性,只有细化晶粒和亚晶,既能提高强度又能增加塑性。 影响屈服强度的外在因素有: 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随着温度的降低与应变速率的增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升高,尤其是体心立方金属对温度和应变速率特别敏感,这导致了钢的低温脆化。应力状态的影响也很重要。虽然屈服强度是反映材料的内在性能的一个本质指标,但应力状态不同,屈服强度值也不同。我们通常所说的材料的屈服强度一般是指在单向拉伸时的屈服强度。 3.屈服强度的工程意义 传统的强度设计方法,对塑性材料,以屈服强度为标准,规定许用应力[σ]=σys/n,安全系数n一般取2或更大,对脆性材料,以抗拉强度为标准,规定许用应力[σ]=σb/n,安全系数n一般取6。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传统的强度设计方法,必然会导致片面追求材料的高屈服强度,但是随着材料屈服强度的提高,材料的抗脆断强度在降低,材料的脆断危险性增加了。

几种常见破坏与屈服准则的总结与对比推荐文档

宁夏大学硕士生考试考查卷面纸 2011?2012学年度第1学期 姓名王晓芸学号12010130428 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年级2010 级 专业结构工程研究方向基础与结构的协同作用课程岩土与塑性力学基础考试方式课程论文 主考教师评语 成绩 主考教师签名: 20 年月

几种常见屈服与破坏准则的总结与对比 【摘 要】:本文主要总结了一些常见的屈服与破坏准则,对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说明 了个准 则的几何与物理意义,对各准则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与对比。 【关键字】:屈服;破坏准则;评价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summarizes some commoryield and failure Criterion, and the paper has simply introduced for it, and explain the geometry and physical sig ni fica nee of criterio n, summary and con trast the adva ntages and disadva ntages of various Criteri ons . 【keywords 】:yield ; failure Criterion ; evaluation 关于岩土材料的破坏准则和屈服函数已研究了几十年 ,提出的各种表达式不下几十种。而且 直到最近,还有人在继续提出各种建议。这些建议中不乏具有新意者,有的更在理论上有所突 破。但也有许多建议者没有把自己的表达式与已有的表达式进行具体的比较以证明其优越 性。本文将几种常用破坏与屈服准则进行了总结与对比。 一、各种破坏与屈服准则的简单介绍 1、Mohr-Coulomb 屈服准则 其中: 和 剪切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 C 和 —— 屈服或破坏参数,即材料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 C-M 准侧考虑了正应力或平均应力作用的最大剪应力或单一剪应力屈服理论, 即当剪切面 上的剪应力与正应力之比达到最大时,材料发生屈服于破坏。在应力空间中 ,当不知道三个 主应力的大小时,其破坏准则可表示为: k T 为Tresca 准则材料常数,由实验测定,当进行单向压缩实验时, 2 3=0, i 得k T =i/2 s .当进行纯剪切实验时, 2 0, 3 i s ,则k T = s Coulomb 形式:f tan c 0 Mohr 形式: (i 3) ( i 3 )sin 2ccos 0 f ( i 2 )2 ( i 2)sin 2 2c cos ( 2 3 )2 ( 2 3 )sin 2 2ccos ( i 3 )2 ( 3 )sin 2 2c cos 0 2、Tresca 与广义 Tresca 准则 (1)Tresca 准则 该准侧主要针对的是金属类材料和 =0的纯黏土分析,,又称最大剪应力屈服准则,即,当 材料的最大剪应力达到某一极限值 k T 时,材料产生屈服,其函数表示为: (1 2 )2 4k T 2 ( 2 3 )2 4k T 2 ( 3 i )2 4k T 2

材料的常用力学性能有哪些

材料的常用力学性能有哪些 材料的常用力学性能指标有哪些 材料在一定温度条件和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材料的力学性能.锅炉、压力容器用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等. (1)强度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对变形或断裂的抗力.强度指标是设计中决定许用应力的重要依据,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σS或σ0.2和抗拉强度σb,高温下工作时,还要考虑蠕变极限σn和持久强度σD. (2)塑性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塑性指标包括:伸长率δ,即试样拉断后的相对伸长量;断面收缩率ψ,即试样拉断后,拉断处横截面积的相对缩小量;冷弯(角)α,即试件被弯曲到受拉面出现第一条裂纹时所测得的角度. (3)韧性韧性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负荷的能力.韧性常用冲击功Ak和冲击韧性值αk表示.Αk值或αk值除反映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外,还对材料的一些缺陷很敏感,能灵敏地反映出材料品质、宏观缺陷和显微组织方面的微小变化.而且Ak对材料的脆性转化情况十分敏感,低温冲击试验能检验钢的冷脆性. 表示材料韧性的一个新的指标是断裂韧性δ,它是反映材料对裂纹扩展的抵抗能力. (4)硬度硬度是衡量材料软硬程度的一个性能指标.硬度试验的方法较多,原理也不相同,测得的硬度值和含义也不完全一样.最常用的是静负荷压入法硬度试验,即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A、HRB、HRC)、维氏硬度(HV),其值表示材料表面抵抗坚硬物体压入的能力.而肖氏硬度(HS)则属于回跳法硬度试验,其值代表金属弹性变形功的大小.因此,硬度不是一个单纯的物理量,而是反映材料的弹性、塑性、强度和韧性等的一种综合性能指标. 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哪些指标 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不同环境(温度、介质、湿度)下,承受各种外加载荷(拉伸、压缩、弯曲、扭转、冲击、交变应力等)时所表现出的力学特征. 性能指标 包括:弹性指标、硬度指标、强度指标、塑性指标、韧性指标、疲劳性能、断裂韧度. 钢材的力学性能是指标准条件下钢材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性能和冲击韧性等,也称机械性能.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哪些 一:弹性指标

屈服强度的工程意义

屈服强度的工程意义:传统的强度设计方法,对塑性材料,以屈服强度为标准,规定许用应力[σ]=σys/n,安全系数n一般取2或更大,对脆性材料,以抗拉强度为标准,规定许用应力[σ]=σb/n,安全系数n一般取6。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传统的强度设计方法,必然会导致片面追求材料的高屈服强度,但是随着材料屈服强度的提高,材料的抗脆断强度在降低,材料的脆断危险性增加了。 屈服强度不仅有直接的使用意义,在工程上也是材料的某些力学行为和工艺性能的大致度量。例如材料屈服强度增高,对应力腐蚀和氢脆就敏感;材料屈服强度低,冷加工成型性能和焊接性能就好等等。因此,屈服强度是材料性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通常采用试验机来测试屈服强度。 抗拉强度的意义:在材料不产生颈缩时抗拉强度代表断裂抗力。脆性材料用于产品设计时,其许用应力是以抗拉强度为依据的。抗拉强度对一般的塑性材料有什么意义呢?虽然抗拉强度只代表产生最大均匀塑性变形抗力,但它表示了材料在材料试验机进行的静拉伸条件下的极限承载能力。对应于抗拉强度σb的外载荷,是试样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尽管此后颈缩在不断发展,实际应力在不断增加,但外载荷却是在很快下降的。 弹性模量的意义:弹性模量可视为衡量材料产生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指标,其值越大,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材料刚度越大,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越小。弹性模量E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单位弹性变形所需要的应力。它是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的指标,相当于普通弹簧中的刚度。 静力韧度的意义:材料在用试验机进行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料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叫做静力韧度。严格的说,它应该是真应力-应变曲线下所包围的面积也就是工程上为了简化方便,近似地采取:对塑性材料静力韧度是一个强度与塑性的综合指标。单纯的高强度材料象弹簧钢,其静力韧度不高,而只具有很好塑性的低碳钢也没有高的静力韧度,只有经淬火高温回火的中碳(合金)结构钢才具有最高的静力韧度。 硬度并不是金属独立的基本性能。一般硬度计进行硬度测试。它是指金属在表面上的不大体积内抵抗变形或者破裂的能力。 现在这些表征力学性能的量都可以通过材料试验机进行试验直接得出结果的。比如我们澳珂仪器网站上就有万能材料试验机,液压万能试验机等可以测试这些力学性能的材料试验设备。但是,各种力学性能测试根据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试验机得出的数据有所差异。因而在选购试验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听专家的意见。应该提供试验规程或标准并获取相应的技术方案较为稳妥。 金属材料的硬度含义 金属材料的硬度含义(如HBS,HB,HR,HK,HRA,HRB,HRC等) HBS(布氏硬度)是硬度指标。布氏硬度是根据压痕单位表面积上的载荷大小来计算硬度值,它不适用于测定硬度较高的材料。 布氏硬度=F(载荷)/A凹(压痕球形表面积) 金属材料抵抗硬的物体压陷表面的能力,称为硬度。根据试验方法和适用范围不同,硬度又可分为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肖氏硬度、显微硬度和高温硬度等。对于管材一般常用的有布氏、洛氏、维氏硬度三种。 A、布氏硬度(HB)

材料磨损课程习题

材料磨损原理课堂作业 1.材料固有的力学性能有哪些? 答:(1)强度,其中包括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并称材料的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称为屈强比。(2)刚度,指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的抵抗能力,即变形量的大小。(3)弹性形变能力,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能发生的最大可恢复变形量。(4)塑性,指材料在塑性变形阶段变形量的大小。(5)硬度,反应材料的软硬程度。(6)韧性,指材料在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是材料强度和塑性的综合表现。(7)疲劳强度,金属材料在无限多次交变载荷作用下而不破坏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或疲劳极限。 2.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各是研究什么? 答:材料物理与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电子层次上研究材料的物理和化学行为规律,通过材料的结构和功能设计,实现材料的制备与合成,探索材料的主要性能及其与成分结构的关系,研究和发展新型的先进材料和相关器件。 材料学是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工艺、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为材料设计、制造、工艺优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现代材料学学科更注重研究各类材料及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的交叉性和综合性。材料学及其发展不仅与揭示材料本质和演化规律的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相关,而且和提供材料工程技术的材料加工有密切关系。 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控制材料的外部形状、内部组织结构与性能,以及将材料加工成各种零部件及成品的应用技术的学科。材料加工工程与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一样,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所属的三个二级学科之一。 3.研究材料耐磨性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首先,要正确区分所属的是哪种磨损,了解各类磨损的机理;然后找出影响该类磨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哪些是易克服,避免的;最后,找到根据实际情况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4.从表面工程方面如何提高零部件抗磨性? 答:主要有热喷涂、激光熔覆和真空烧结耐磨涂层等。用火焰、等离子射流、电弧等热源将粉末状材料加热至熔融或半熔融状态,并加速形成高速熔滴,以高速撞击基体,经过扁平化、快速冷却凝固沉积在基体表面形成覆盖层,这种材料成形方法称为热喷涂技术。有火焰喷涂、等离子喷涂和电弧喷涂的方法。激光熔覆是利用高能密度的激光束作热源,使基材表面添加的耐磨熔覆材料熔化,同时基材表面薄层也一起熔化并随后凝固,在基材表面形成与基材呈冶金结合的耐磨材料熔覆层。真空烧结过程从表观上看,就是在真空保护下的熔融凝结过程。预先把一种涂层合金材料涂覆在某种基体钢材的表面,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合金中的熔相熔融并浸润固态基体钢材的表面,开始了涂层与基体之间的扩散互溶与界面反应,待扩散互溶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在涂层与基体的内界面形成一个含有双方成分的互溶区,冷凝时涂层与互溶区一起重结晶,并与基体牢固地冶金结合成一个整体。 5.回火马氏体与贝氏体显微组织的区别。 答:钢淬火后的组织是马氏体及少量残余奥氏体,它们都是不稳定的组织,都有向稳定的组织(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混合物)转变的倾向。但在室温下,原子活动能力很差,这种转变速度极慢。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原子活动能力加强,组织转变便以较快的速度进行。由于组织的变化,钢的性能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