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2和氯水的漂白性对比

SO2和氯水的漂白性对比

03: SO2与其他漂白剂漂白原理比较

SO2与其他漂白剂漂白原理比较 一、要点: SO2的漂白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 ①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二氧化硫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化合成无色物质,但无色物质不稳定,见光、遇热或长久放置容易分解而恢复原色; ②漂白性是物质使得有机色素褪去,SO2能和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因而具有漂白性。但是SO2 使得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 ③常见漂白剂有:漂白粉(HClO)、臭氧、H2O2、二氧化硫、活性炭等,但是它们的漂白原理、漂白效果并不一样。下表比较了几种常见漂白剂的作用方式: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物质HClO、O3、H2O2 SO2 木炭 将有色物质的分子吸附在其表 原理将有色物质氧化分解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 面 实质氧化漂白化合漂白物理吸附漂白 效果永久性暂时性暂时性 可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能使可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可吸附某些有色物质的分子 范围 紫色石蕊褪色石蕊试液褪色 二、注意点: ① 注意区分漂白过程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② 注意SO2的漂白性与还原性的区别; ③ 注意SO2的漂白有色物质加热后颜色恢复的特点。 三、练习: 1.下列变化中可以说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 A.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红色褪去B.SO2通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C.SO2通入溴水溶液中红棕色褪去D.SO2通入氢氧化钠与酚酞的混合溶液红色褪去 1

2.下列物质的漂白原理与HClO漂白原理一致的是() A.SO2B.活性炭C.漂粉精D.竹炭 3.不能用来漂白织物的是() A.次氯酸B.臭氧C.二氧化硫D.硫化氢 4.下列五种有色溶液与SO2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①品红溶液;②酸性KMnO4溶液;③溴水; ④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⑤含I2的淀粉溶液 A.②③⑤B.①②③C.①②④D.③④⑤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石蕊试液褪色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SO2 C.SO2、漂白粉、活性炭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D.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因而,将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加热也能恢复原色 6.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至无色,则原溶液可能是( ) A.溶有SO2的酚酞溶液B.溶有NH3的酚酞溶液 C.溶有SO2的品红溶液D.溶有Cl2的品红溶液 【参考答案】 1.B 2.C 3.D 4.A 5.B 6.C 2

(完整版)二氧化硫教案讲解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硫和氮的化合物(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是典型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之前对硅、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为学习本节内容做准备。同时,通过学习硫和氮的化合物知识,为本章第四节的学习做铺垫。在本节的学习中,通过实验现象,了解硫、氮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本节内容主要对SO2、NO、NO2进行全面剖析,分析氮氧化物和SO2性质及其对大气的污染,以及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措施,同时让学生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去保护环境。因此在教学安排上,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有关的预防措施。第二课时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本节课学习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本节内容安排上,先学习其性质和用途,再认识其引起环境污染的原因,思考解决的措施,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同时本课时内容联系实际,学生易接受。教材编排的目的明确,给更多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获取知识。同时提供相关的拓展阅读,开拓学生的知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本章前两节的知识,对非金属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也有了一个的整体思路。利用非金属元素的多种变价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学生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去分析简单的化学反应。同时,本课时的学习也贴切生活,涉及漂白、酸雨等知识,学生容易接受,而且通过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现象,使他们以后对生活中的事物保持思考习惯,对身边的事物保持科学的态度。同时,对于刚步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而言,虽然之前学习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其系统的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还不能认识到物质性质的多样性,及物质有其一般规律,也有其特殊性质。对于大部分学生,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需要提高。对于实验的设计,这是学生的短板,也是学生所恐惧的板块,需要不断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克服畏惧心理、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苏教版化学1第4专题第一单元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 王海英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江苏连云港222006) 一、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改变以往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模式:结构→性质→用途,而是从现实实际和观察到的现象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测性质→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体现探究式学习方式。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课前循环播放的优美风景图片与一组环境污染图片的对比,视觉冲击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接着课堂创设“模拟酸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并由此引出相关问题,设计展开四个探究活动:①二氧化硫可溶于水且溶液显酸性。 ②探究SO 的还原性。③探究二氧化硫的氧化产物。④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这 2 些场景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知识问题化,通过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原理、类比迁移等化学方法使问题得以解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使教学目标得以达成。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苏教版《化学1》专题4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二氧化硫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氧化物之一,是一种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酸性氧化物,是工业生产硫酸环节中的一种重要的物质,也是学生初步认识环境污染中大气污染的一种主要物质。通过实验手段探究其性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通过了解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危害,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对二氧化硫用途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辩证看待事物。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硫的作用,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培养学生用新概念重新理解旧知识的能力(可逆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二氧化硫的组成及价态,分析其可能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且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图片展示环境污染的情景,对学生进行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投影】一组美丽的画面 【教师引入】清山秀水惹人醉,如画美景不胜收。美丽的风景需要我们珍惜和保护,否则我们将会看到另一番景象。 【教师投影】一组被酸雨污染的画面

对二氧化硫漂白的再讨论

对“二氧化硫漂白原理”的再探讨 “二氧化硫漂白性”是硫的氧化物的重要的知识点,也是食品残留二氧化硫的原因之一,同时与氯水的漂白性进行比较,也是各种考试的热点之一。但是,在漂白原理的教学中,笔者却产生了困惑,在此与各位同仁探讨。 1、现行高中化学教科书人教版必修1,对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这样解释的:“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是由于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无色物质容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教材紧接着介绍了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可逆性,然后设置了“学与问”栏目:“品红溶液滴入亚硫酸溶液后,为什么会褪色?加热时又显红色说明了什么?”。“学与问”强调了亚硫酸而不是二氧化硫,在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是这样解释的:“通过分析H2SO3的热不稳定性和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得出结论。”对《教师教学用书》的解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由于亚硫酸的热不稳定性使其在加热条件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又由于二氧化硫气体在加热条件下溶解度减小而逸出,从而使品红恢复原来的颜色。”这说明与品红形成不稳定无色物质的是亚硫酸而不是二氧化硫,这与教材前面的解释相矛盾,给教学带来了不便。 2、其他版本教科书的解释: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化学必修1有这样的描述“二氧化硫还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退色。”虽然没有对漂白原理进行解释但仍描述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无机化学》这样描述“SO2能和一些有机色素结合成为无色的化合物。”曹锡章等编《无机化学》这样描述“SO2常用作消毒杀菌剂和漂白剂。” 3、实验验证:在无水的条件下二氧化硫不具有漂白性。将新制备的干燥二氧化硫通入盛有品红的无水乙醇溶液的试管内,溶液的红色始终不能消失。由此说明二氧化硫在无水的条件下,不能使有机色素褪色,即没有漂白性。 4、从品红的结构分析:品红的显色因为其具有共轭体系。由于共轭体系的存在,使能量最低空轨道与能量最高占据轨道之间的能量差减小,分子中的电子激发能降低,使共轭体系分子的吸收光谱向长波方向移动,进入可见光区而显色。当共轭体系被破坏之后其颜色将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一、探究活动的题目 氯气和二氧化硫都具有漂白性。现将氯气和二氧化硫气体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则溶液是否褪色?通入后再给溶液加热有何现象? 二、实验探究 1.先往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观察现象,说明原理。然后给试管加热,观察现象,说明理由。 2.向另一支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通入氯气,观察现象,说明原理。然后给试管加热,观察现象,说明理由。 3.向第三支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硫和氯气的混合气。注意此时分成三组实验。 (1)第一组:控制氯气和二氧化硫气体的比例为1 :1,观察现象,说明原理。然后给溶液加热有何现象? (2)第二组:二氧化硫过量,观察现象,说明原理。然后给溶液加热有何现象? (3)第三组:氯气过量,观察现象,说明原理。然后给溶液加热有何现象? 三、分析原理 氯气和二氧化硫单独与品红溶液反应,均会使之褪色,其中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是因为它能与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物质在加热的条件下即可重新释放出二氧化硫气体,使溶液颜色复原;氯气溶于水后生成强氧化剂次氯酸,它能使有色物质因被氧化而褪色,加热也不能使颜色复原。但这两种气体在溶液中会发生反应: O H Cl SO 222++2HCl SO H 42+ 因此,当它们恰好完全反应时,两种物质就会失去原来的漂白作用。而当它们当中的任何一种物质过量时,反应后的溶液就会反映出这种过量物质的性质。

因此,当两种气体以物质的量比为1:1通入溶液中,不会使品红溶液褪色;而二氧化硫过量时,溶液褪色,给溶液加热后溶液的颜色会复原;当氯气过量时,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不能使溶液颜色复原。 四、实验后的启示 在思考问题时,一定要对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切忌顾此失彼,挂一漏万;如果只注意两种物质都具有漂白性,则会忽视这两种物质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如果只注意到两者之间的反应,就会忽视某一种物质过量时的情况。不过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对这两种物质漂白原理这一基础知识准确掌握的基础上。 探究Cl2和SO2的漂白性异同 ※山东凌艳红 氯气的水溶液和二氧化硫都具有漂白作用,都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但是它们的漂白原理不同,所能漂白的物质也不相同。 ■一、漂白原理 1.氯水的漂白原理:实质是HClO的漂白作用,即Cl2+H2O=HCl+HClO,HClO 具有强氧化性,能把某些有色物质氧化褪色。这种漂白作用是不可逆的,即有色物质被漂白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所以又称为永久性漂白。 2.SO2的漂白原理:是由于SO2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但是这种无色物质受热又会恢复原来的颜色,因此SO2的漂白具有不稳定性,这种漂白又称为暂时性漂白。 ■二、Cl2和SO2与指示剂反应 1.Cl2和SO2与石蕊试液反应 问:将Cl2和SO2分别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有何现象?为什么? 解析:Cl2通到紫色石蕊中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原因:Cl2+H2O=HCl+HClO,HCl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同时,HClO有漂白作用能使石蕊褪色;SO2通到紫色石蕊中现象是紫色石蕊变红,原因SO2+H2O=H2SO3,H2SO3使紫色石蕊变红。注意:SO2不能使变色后的石蕊试液褪色。 2.Cl2和SO2与酚酞试液反应 例1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回答:

探究二氧化硫与氯水漂白性的差异

课题探究二氧化硫与氯水漂白性的差异 一、学生活动 1、探究实验一:SO2与氯水漂白的效果 实验用品:氯水、SO2的水溶液、品红、酒精灯、火柴、气球、试管 2、SO2与氯水漂白原理分析 3、探究实验二:SO2与氯水能否使指示剂(石蕊)褪色

4、探究实验三:氯水使滴加酚酞的NaOH 溶液褪色的原理 假设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方案: 操作与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检测(单选) 1、报纸、相片纸是用下列哪种物质漂白的 ( ) A 、氯水 B 、H 2O 2 C 、SO 2 D 、O 3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干燥的氯气不能使鲜艳的花朵褪色 B 、用氯水漂白的红布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C 、SO2能使滴有酚酞的NaOH 溶液褪色,是因为SO 2有漂白性 D 、SO2使溴水褪色,因为SO2有漂白性 3、SO2和湿润的Cl2都具有漂白作 用,如将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品红溶液中, 漂白效果是否会更好些呢?说出你的理由。 SO 2 若出现_______________,则_______________; 若出现_______________,则_______________; Cl 2

高中化学常见漂白性物质的比较

高中化学常见漂白性物质的比较 收藏到手机转发(1)评论(1) 2011-03-09 16:36 高中化学常见漂白性物质的比较 Na2O2、H2O2、O3、HClO或(Cl2)、浓硫酸、浓硝酸、SO2、活性炭、木炭、和硅胶都有漂白性,但漂白原理及漂白效果是不同的。Na2O2、H2O2、O3、HClO 、浓硫酸、浓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它们的漂白原理:利用Na2O2、H2O2、O3、HClO、浓硫酸、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将有机色素氧化成无色物质,褪色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这几种漂白性物质的漂白为永久性漂白。SO2的漂白原理:SO2 与有机色素直接化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褪色后在一定条件下又恢复原来的颜色。SO2的漂白为暂时性漂白。活性炭、木炭、硅胶的漂白原理:利用的是它们的多孔吸附性漂白,加热后也恢复原来的颜色。活性炭、木炭、硅胶的漂白为物理漂白。活性炭、木炭、硅胶的漂白也是暂时性的。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我们从物理和化学角度可分为两大类:化学漂白和物理漂白。化学漂白又可分为:氧化型漂白和化合型漂白。 其中Cl2、SO2都为气体且都有漂白性,但漂白原理及漂白效果是不同的。Cl2的漂白原理:Cl2溶于水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褪色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SO2的漂白原理:SO2 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褪色后在一定条件下又恢复原来的颜色。如: 通入SO2

加热至沸腾 红色 褪色 加热至沸腾 通入Cl2 褪色 不显红色 品红溶液 通入SO2 很快变成红色 立即变红随即褪色

通入Cl2 紫色石 蕊 注意:SO2只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指示剂变色后不再褪色。 SO2能使溴水、氯水、KMnO4溶液等强氧化性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还原性的缘故,而不是体现SO2的漂白性。 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等有机色质褪色,Cl2也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 Cl2通入品红溶液却不能使之褪色。因为SO2和 Cl2反应生成了盐酸和稀硫酸,失去了漂白作用。 练习: 1.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过量Na2O2粉末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溶液最终变为红色 B.溶液最终变为蓝色 C.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溶液最终呈蓝色 D.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溶液最终呈无色 2.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 ①氯气②液氯③新制氯水④氯气的四氯化碳溶液

完整版二氧化硫的知识归纳

.氧化硫 1复习重点 1.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 ?重点是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 2. 难点聚焦 一、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易溶于水(1 : 40);(可用于进行喷泉实验,如 SO 2、HCI 、NH 3) 易液化(一10 C ) 二、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 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SO 2+2NaOH===Na 2SO 3+H 2O 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SO 2+H 2O===H 2SO 3 (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的亚硫酸只能存在于溶液中, 它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 硫,故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SO 2+H 2 == H 2SO 3 SO 与CO 性质的比较 SO 2气体通过氢硫酸,溶液变浑浊,有淡黄色不溶物出现。 SO 2 + 2H 2S===3S J + 2H 2O 3、还原性:SO 2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 2 + Br 2+ 2H 2O=== H 2SO 4+ 2HBr 5SO 2+2KMnO 4+2H 2O===K 2SO 4+2MnSO 4+2H 2SO 4 2SO 2+ O 2 2 SO 3 A (SO 3+H 2O===H 2SO 4, SO 3是无色固体SO 3是一种无色固体,熔点是 16.8°C ,沸点也 只有44.8 C,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 4、漂白性:SO 2使品红溶液褪色 SO 2能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是由于二氧化硫可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 而化合成 的无色物质却是不稳定的,易分解而恢复原来有色物质的颜色。 漂白性的比较

二氧化硫与氯气的漂白性异同分析

Cl2和SO2的漂白性异同 氯气的水溶液和二氧化硫都具有漂白作用,都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但是它们的漂白原理不同,所能漂白的物质也不相同。 ■一、漂白原理 1.氯水的漂白原理:实质是HClO的漂白作用,即Cl2+H2O=HCl+HClO,HClO 具有强氧化性,能把某些有色物质氧化褪色。这种漂白作用是不可逆的,即有色物质被漂白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所以又称为永久性漂白。 2.SO2的漂白原理:是由于SO2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但是这种无色物质受热又会恢复原来的颜色,因此SO2的漂白具有不稳定性,这种漂白又称为暂时性漂白。 ■二、Cl2和SO2与指示剂反应 1.Cl2和SO2与石蕊试液反应 问:将Cl2和SO2分别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有何现象?为什么? 解析:Cl2通到紫色石蕊中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原因:Cl2+H2O=HCl+HClO,HCl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同时,HClO有漂白作用能使石蕊褪色;SO2通到紫色石蕊中现象是紫色石蕊变红,原因SO2+H2O=H2SO3,H2SO3使紫色石蕊变红。注意:SO2不能使变色后的石蕊试液褪色。 2.Cl2和SO2与酚酞试液反应 例1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回答: (1)实验保存氯水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用简要文字说明。 (3)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一)或(二)。 答案:(1)棕色瓶中避光保存。 (2)(一)由于Cl2+H2O=HCl+HClO,氯水中的H+消耗了OH-,使酚酞褪色。 (二)由于HClO有强氧化性,使酚酞褪色。 (3)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若红色复原,则原因为(一),否则为(二)。 例2将SO2通到显红色的酚酞试剂中,发现红色消失,主要是因为【】 A. 有漂白性 B. 有还原性 C. 溶于水后显酸性 D. 有氧化性 解析:显红色的酚酞是因为含有OH-,由于 SO2+H2O=H2SO3,H2SO3中和了其中的OH-,使红色消失。答案为C。 3.Cl2和SO2与品红溶液反应 问:将Cl2和SO2分别通入到两支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有何现象?再分别给溶液加热后又有什么现象? 解析:将Cl2和SO2分别通入到品红溶液中,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加热后,通SO2的试管中,溶液又恢复红色,而通Cl2的试管仍为无色。因为SO2的漂白具有不稳定性和暂时性,加热后还能恢复原来的颜色,而 Cl2的漂白则为永久性漂白,加热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 ■三、Cl2和SO2混合气体 问:有人认为将Cl2和SO2混合,漂白效果会更好,你同意吗?为什么? 解析:不同意,SO2和Cl2的水溶液都有漂白作用,但是将SO2和Cl2混合通

二氧化硫的知识归纳

二氧化硫 1.复习重点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重点是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 2.难点聚焦 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易溶于水(1∶40);(可用于进行喷泉实验,如SO 2、HCl 、NH 3) 易液化(-10℃) 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 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 2+2NaOH===Na 2SO 3+H 2O 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SO 2+H 2O===H 2SO 3 (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的亚硫酸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它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故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SO 2+H 2O H 2SO 3 22O O 2、氧化性: SO 2气体通过氢硫酸,溶液变浑浊,有淡黄色不溶物出现。SO 2+2H 2S===3S ↓+2H 2O 3、还原性:SO 2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 2+Br 2+2H 2O=== H 2SO 4+2HBr 5SO 2+2KMnO 4+2H 2O===K 2SO 4+2MnSO 4+2H 2SO 4 2SO 2+O 2 2 SO 3 (SO 3+H 2 O===H 2SO 4,SO 3是无色固体SO 3是一种无色固体,熔点是16.80C ,沸点也只 有44.8℃,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4、漂白性:SO 2使品红溶液褪色 SO 2能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是由于二氧化硫可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而化合成的无色物质却是不稳定的,易分解而恢复原来有色物质的颜色。 漂白性的比较

把Cl 2和SO 2混合用于漂白,能否增强漂白效果?为什么? 〖答案〗不能,SO 2+Cl 2+2H 2O=== H 2SO 4+2HCl SO 2与CO 2的相互鉴别 鉴别SO 2气体的常用方法是用品红溶液,看能否使其褪色,有时还需再加热看能否再复原。 鉴别CO 2气体的常用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看能否使其变浑浊,足量时再变澄清。 当混有CO 2时,不会影响SO 2的鉴别; 当混有SO 2时会干扰CO 2的鉴别,应先除去SO 2后再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 2气体。 除去CO 2中的SO 2,常用方法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溴水或酸性KMnO 4溶液或饱和NaHCO 3溶液(吸收SO 2),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SO 2是否被除尽)。 〖新授〗 三、用途 (1)制硫酸; (2)漂白纸浆、毛、丝、草帽等; (3)杀菌消毒。 四、制法 1.工业制法 a ,硫磺燃烧法 S+O 2 点燃 SO 2 b ,煅烧硫铁矿法4FeS 2+11O 2 高温 2Fe 2O 3+8SO 2 2.实验室制法 Na 2SO 3(s)+H 2SO 4(浓)===Na 2SO 4+SO 2↑+H 2O 实验中常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0%左右的硫酸,也可用浓硫酸。 不能用很稀的硫酸,因为SO 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 能溶解40体积的SO 2 五、二氧化硫的污染 1、pH 小于5.6的雨水,称之为酸雨。 2、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人为排放的SO 2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当这些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后,在水凝结过程中溶于水形成硫酸和硝酸,使雨水酸性变大,pH 变小。其转化可简单表示如下: 2SO 2+2H 2O+O 2催化剂 尘埃=====2H 2SO 4 NO x ?→? HNO 3 3、酸雨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破坏森林、草原和农作物。 (3)使土壤酸性增强、湖泊酸化、生态环境受损。(4)破坏建筑物。 3.例题精讲 例1、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 2有关的是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 1、解析酸雨的形成,主要与SO 2的排放有关;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主要与烃类及氮氧化物有关;温室效应主要与烃类和CO 2等有关。答案:A 例2、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内容的是 A.二氧化硫 B.氮氧化物 C.二氧化碳 D.悬浮颗粒 2、解析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悬浮颗粒,而二氧化碳不属于此报道内容。 答案:C

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吗

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吗? 分析:2SO 中的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溴水中的主要溶质为2B r 、2B r 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与具有还原性的2SO 发生反应。反应结果为硫元素被氧化为最高价,生成物中有硫酸根生成。但同时也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从2SO 到24H SO ,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氧(原子)不够,怎么办?“氧(原子)不够,水来凑”,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222422Br SO H O H SO H Br ++=+。因此,2SO 可使溴水褪色,但我们也可以发现2SO 不与纯溴反应。这里必须注意,溴水褪色绝不可以理解为2SO 的漂白性作用。 结论:从2SO 可使溴水褪色可以看出,2SO 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它可以与多种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事实正是如此,如2SO 还可以使氯水、碘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褪色。 应用:解答下列问题: (1)2SO 可使品红溶液褪色,2C l 也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将它们按1︰1的体积比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不褪色,为什么? 解答:2C l 、2SO 都具有漂白性,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当它们以1︰1的体积 比通入品红溶液后,便会发生如下反应:2222422C l SO H O H SO H C l ++=+,而生成的24H SO 与H C l 都不具有漂白性,所以品红溶液不褪色。 (2)环保部门通常可以用3F e C l 与2B aC l 的混合溶液来检验工厂废气中是否含有 2SO ,为什么? 解答:由于3F e C l 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将2SO 氧化,离子方程式为: 32222 4 2224F e S O H O F e S O H + + - +++=+ +, 氧化产物24SO -与2Ba + 可转化为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2244SO Ba BaSO -++=↓。根据产生沉淀这一现象可知,能用3F e C l 的混合溶液来检验工厂废气中是否含有2SO 。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一、单选题 1.下列情况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的是 A.用SO2漂白食品 B.自来水中通入少量Cl2进行消毒杀菌 C.用食醋清洗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CaCO3) D.用小苏打(NaHCO3)发酵面团制作馒头 2.白色固体Na2S2O4常用于织物的漂白,也能将污水中的某些重金属离子还原为单质除去。下列关于Na2S2O4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B.其溶液可用作分析化学中的吸氧剂 C.其溶液可以和Cl2反应,但不能和AgNO3溶液反应 D.已知隔绝空气加热Na2S2O4分解可生成SO2,则其残余固体产物中可能有Na2S2O3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作光导纤维 B.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C.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D.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4.下列定性分析正确的是 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两者均有氧化性 B.SiO2、Al2O3均可和酸与碱反应,说明两者均为两性氧化物 C.浓硫酸、浓硝酸在常温下均能使铁铝钝化,说明两者均有强氧化性 D.钠、铁的金属性均比铜的强,说明两者均可以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5.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B.加入NaOH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在空气中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一定有SO42-D.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在火焰上灼烧,产生黄色的火焰,则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有K+ 6.下列实验中,依据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二氧化硫漂白

二氧化硫漂白机理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需要,而学会研究则是实现创造的重要基础,因此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下基础教育所倡导和要求实施的重要学习方式。本文论述了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具体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案例进行评价和思考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必要性可行性案例评价与思考 一、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在机械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知识已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创造和情感才是无可替代的最强大的力量,是电脑,机器,机器人所不能替代的,也是一个国家能否最终在国际上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因素。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需要,而学会研究则是实现创造的重要基础。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对研究性学习作了如下说明: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最突出的特点是自主性,探索性和实践性,这种学习方式改变了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所以研究性学习是知识产生多元价值,培养学生多元能力,发展学生研究能力的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的社会人的需要。 学生的研究能力是由知识技能、思维、人格共同构成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能力,这种能力的发展有一个由低到高,不断丰富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研究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以后高水平研究能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基础教育在研究能力培养上应该承担以下的任务:使学生掌握能够掌握的,研究所需要的较全面的知识技能;了解科学研究过程;获得研究体验;培养研究兴趣;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有利于研究的思维品质和人格特征;形成和发展创新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搜集和加工应用等能力。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化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与生活,生产,科技,社会密切相关,很亲切却又充满了神秘感,永远在发展变化,时时体现出了辩证统一的哲学美感,有趣的实验,丰富多彩而奇怪的现象等等,这些特征都是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探究欲望的,而且研究的过程将充满乐趣和挑战,研究的结果总是有用。 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而且正处于对一切好奇,充满求知欲望,渴望突现个性,有冲劲,逐步形成价值观的年纪,研究性学习只要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激起学生的兴趣,则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氧化硫漂白性探究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二氧化硫性质再探 漂白性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授课人:化学化工学院2012级化学师范(2)班 重庆八中实习队 朱昌慧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中二氧化硫的性质探究。在本节内容之前,教材已经编排了硅与氯两种非金属作为开篇,而二氧化硫作为一种典型的非金属氧化物,基于其众多的化学性质,在生产生活中有较多的应用并且与当代环境问题密切相关,在高中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节重点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得出二氧化硫漂白性的三个特点,从漂白性迁移到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一分为二的看待二氧化硫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为第四节硫酸的学习埋下伏笔。 【学情分析】 在学习二氧化硫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硅、氯,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由氯组成的酸性气体代表物,如氯气。知道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相关反应,初步建立了一种学习非金属元素的系统模型,掌握了非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具备能够判断相应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能力。但是仍然处于认识、区分的阶段,对于二氧化硫的学习可以进行类比学习,但是相关性质并没有完整且深入的学习,所以需要教师一步步进行引导和补充完善,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学习体系,帮助他们将所学的氧化还原的相关知识与本节内容相互融合,从本质上分析漂白性,为之后的硫酸学习打下知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2)能够从本质上认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3)掌握二氧化硫漂白性的三个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实验,掌握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化学学习方法。 (2)通过提出问题及解决的过程,巩固氧化还原知识,掌握化学学习中的知识迁移和类比的学习方法。 3.情感与态度 (1)端正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科学态度; (2)养成合作探讨,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辩证地看待化学,正确地运用化学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