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技术流程20140701

村、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技术流程20140701
村、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技术流程20140701

村、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技术流程

由于数据库的核心图层为宗地层和房屋层,所以应先在CAD图件中对宗地和房屋层进行预处理,以保证两图层入库前后的数量保持一致,做到不重不漏。

一、CAD图件预处理

1、对宗地层进行预处理

(1)在CAD文件中按照编码提取宗地层(ZD),编码为300000,通过剪切的方式把宗地存放在一个新的CAD文件中;

(2)检查新CAD文件中的宗地数量是否与原文件一致,如不一致查明原因并改正;

(3)按照福建省相关技术规定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宗地进行分类,分为已发证宗地、未发证宗地、扩建宗地,放置在不同的图层中。

(4)重新生成宗地号,使宗地号标注文字的中心点位于相应的宗地内(为数据库中图属关联做准备),通过“输出宗地属性”工具导出宗地的属性信息,生成宗地属性表;

2、对房屋层进行预处理

(1)在CAD文件中按照编码提取房屋层(JMD、DLDM),通过剪切的方式把宗地存放在一个新的CAD文件中;

(2)通过面域命令检查新CAD文件中的房屋是否闭合,要求房屋必须闭合,并检查房屋数量是否与原文件一致,如不一致查明原因并改正;

(3)按照福建省相关技术规定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房屋进行分类,分为砖、混、砼、钢、石、土、木、建、基、简、破、牲、厕,放置在不同的图层中。

(4)重新生成房屋结构及层数,使标注文字的中心点位于相应的房屋范围内(为数据库中图属关联做准备)。

二、行政区入库

1、提取CAD文件中的图形范围线,存放在一个新的CAD文件中;

2、通过ArcGIS把范围线调入到数据库中,形成新的XZQ层;

3、对XZQ层进行拓扑检查;

4、按照建库标准完善XZQ层各字段属性信息。

三、制作行政区注记

1、打开XZQ图层属性对话框,进入Label界面,对XZQ层进行标注,使其显示行政区名称;

2、通过Concert Labels To Annotation生成标注Annotation文件;

3、计算标注点左下角坐标:

(1)在Annotation中新建BSM,赋值使其唯一;

(2)利用Feature Vertices To Points工具(勾选End)生成左下角注记点图层;

(3)在注记点图层属性中生成X、Y坐标;

(4)通过BSM把X、Y坐标挂接到Annotation文件中;

4、按照建库标准编辑Annotation文件各字段属性,形成新的行政区注记图层XZQ_ZJ 层。

四、制作行政区界线

1、通过Polygon To Line工具,对XZQ层进行区生成线,生成XZQJX层;

2、按照建库标准完善XZQJX层各字段属性信息。

五、宗地层入库

1、建立MDB数据库(空库),并设置好相应的坐标系统和相关投影参数;

2、在ArcGIS中打开新建数据库,在数据库中新建ZD层,建立“类型”字段,把CAD 文件中的发证宗地、未发证宗地、扩建宗地分图层导入到数据库ZD层中,三种宗地类型在“类型”字段中与进行区分;

3、检查数据库中ZD层的各类型宗地数量与CAD文件中是否一致,如不一致查明原因并改正;

4、在CAD文件中单独提取宗地号文字图层,通过ArcGIS调入CAD文件宗地号图层中的Annotation文件,另存为ZDH点图层,图层中Text字段为宗地号名称;

5、根据地籍建库标准,在ZD层中建立相应的字段;

6、通过Spatial Join工具对ZD图层与ZDH图层进行空间分析,使其保持一一对应,把宗地号赋值到ZD层相应的字段中;

7、通过宗地号把ZD层与宗地属性表挂接,把宗地属性表内的宗地属性赋值到ZD层中;按照建库标准完善ZD层中其他相应属性,

8、对宗地进行拓扑检查,查找并修改宗地之间是否相互重叠或有细缝,针对拓扑错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正;

9、对宗地属性进行逻辑检查:

(1)检查宗地类型与土地证号的对应关系:已发证宗地必须有土地证号;未发证宗地与扩建宗地必须无土地证号;

(2)检查权属性质与土地证号的对应关系:集体土地证号必须为“*集有*”,国有土地证号必须有“*国有*”

六、房屋层入库

1、在数据库中新建FW层,建立“类型”字段,根据要求把CAD文件中的房屋按类型分图层导入到数据库ZD层中(要求只有砖、混、砼、钢、石、土、木和部分建、基入库),房屋类型在“类型”字段中与进行区分;

2、检查数据库中FW层的各类型房屋数量与CAD文件中是否一致,如不一致查明原因并改正;

3、根据地籍建库标准,在ZD层中建立相应的字段;

4、在CAD文件中单独提取房屋层数文字图层,通过ArcGIS调入CAD文件房屋层数中的Annotation文件,另存为FWCS点图层,图层中Text字段为层数;

5、通过Spatial Join工具对FW图层与FWCS图层进行空间分析,使其保持一一对应,把层数赋值到FW层相应的字段中;

6、按照建库标准完善FW层中其他相应属性;

7、对FW进行拓扑检查,查找并修改房屋之间是否相互重叠或有细缝,针对拓扑错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正;

七、宗地层与房屋层空间分析

1、检查ZD层与FW层之间的空间关系:利用Identity工具对ZD层与FW层进行互检,通过查找分析后小面积图斑检查边界不一致的地方;

2、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判断,对宗地层或房屋层界线进行修改,使两层之间的空间关系无误;

3、通过Feature To Point工具,对FW层进行区生成Label点,生成FW_D层;

4、通过Spatial Join工具对FW_D层与ZD图层空间分析,把ZD层中的宗地号属性赋值

给FW_D层;

5、在FW层中新建“隶属宗地”字段,通过属性ID,FW层与FW_D层进行属性挂接,把FW_D层中的宗地号属性赋值给FW层的“隶属宗地”字段;

3、根据FW层属性数据对FW层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房屋的层数、面积统计所属宗地的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生成统计FW_TJ表格文件;

4、通过宗地号对ZD层与FW_TJ表格进行属性挂接,在ZD层中计算中的容积率和密度,进一步完善宗地属性信息。

八、制作扩展表

1、通过ZD层生成各种与ZD层相关的扩展表(包括ZD_QLR、ZD_QSDC、ZD_ZQSLYZM、ZD_ZQSSP、ZD_ZSQDJ、ZD_ZTXQLDJ、ZD_ZCDJ),通过宗地号分别挂接宗地属性表和宗地信息表完善扩展表各字段属性;

2、通过FW层生成各种与FW层相关的扩展表(包括FW_QLR),完善扩展表各字段属性;

九、界址点入库

1、在新建的宗地CAD文件中,提取已发证宗地和未发证宗地作为一个新文件“合法宗地”,提取扩建宗地作为一个新文件“扩建宗地”;

2、合法宗地和扩建宗地文件分别生成界址点文件(地籍-权属文件生成-由界址线生成),文件名为“JZD.qs”,考虑入库容差的影响建议保留10位小数(至少保留5位小数);

3、利用“批量转换界址点成果表”小工具对JZD.qs文件进行格式转换,形成新的文件JZD2.qs;

4、通过Excel打开JZD2.qs,另存为Excel格式文件“JZD.xls”

5、在ArcGIS中导入表格数据(Tools-Add XY Data),形成临时点文件,另存为数据库点文件JZD层;

6、合法宗地点文件的界址点号前加“J”,扩建宗地点文件的界址点号前加“JX”;

7、对JZD层进行拓扑检查(Must Be Covered By Boundary of),检查点是否在宗地的界址线上,如未落在界址线上需手动把界址点拖至正确的位置;

8、通过“Select-Select By Location”命令提取扩建宗地JZD层中与合法宗地JZD层中重合的界址点,删除选中的界址点

9、合并扩建宗地JZD层与合法宗地JZD层,形成新的界址点文件JZD层;

10、按照建库标准完善新的JZD层各字段属性信息。

十、制作界址线

1、通过Polygon To Line工具,对ZD层进行区生成线,生成JZX层;

2、JZX层与JZD层进行分析(分析工具待定),打断界址线,使界址线遇到界址点便断开,形成新的JZX层;

3、通过发证中界址线描述说明和其他属性表完善界址线各字段属性信息(工作量相当~~~~~~大,是否可以忽略部分属性?)。

十一、制作宗地注记

1、打开ZD属性对话框,进入Label界面,对ZD层进行标注;

2、在Expression对话框中输入编辑分式语言:[权利人] &vbnewline& right([DJH],7) &vbnewline& "————" &vbnewline& [TDYT],标注信息就以分式的形式显示在ZD图层界面上;

3、通过Concert Labels To Annotation生成标注Annotation文件;

4、计算标注点左下角坐标:

(1)在Annotation中新建BSM,赋值使其唯一;

(2)利用Feature Vertices To Points工具(勾选End)生成左下角注记点图层;

(3)在注记点图层属性中生成X、Y坐标;

(4)通过BSM把X、Y坐标挂接到Annotation文件中;

5、按照建库标准编辑Annotation文件各字段属性,形成新的宗地注记图层ZD_ZJ层。

十二、控制点入库

1、从CAD文件中导出控制点坐标文件KZD.dat(工程应用-控制点生成数据文件);

2、KZD.dat文件转为Excel表格文件,检查并修改高程值为0的控制点;

3、把坐标调入到ArcGIS中(Tools-Add XY Data),另存为CLKZD点文件;

4、删除XZQ外的控制点;

5、在CLKZD点文件属性中生成控制点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

6、把各控制点坐标导出表格文件,通过坐标系转换工具生成1954北京坐标系坐标,CLKZD点文件通过控制点点号挂接1954北京坐标系坐标并赋值;

7、按照建库标准完善CLKZD点文件各字段属性信息。

十三、制作控制点注记

1、打开CLKZD图层属性对话框,进入Label界面,对CLKZD层进行标注,使其显示界址点号;

2、通过Concert Labels To Annotation生成标注Annotation文件;

3、计算标注点左下角坐标:

(1)在Annotation中新建BSM,赋值使其唯一;

(2)利用Feature Vertices To Points工具(勾选End)生成左下角注记点图层;

(3)在注记点图层属性中生成X、Y坐标;

(4)通过BSM把X、Y坐标挂接到Annotation文件中;

4、按照建库标准编辑Annotation文件各字段属性,形成新的控制点注记图层KZD_ZJ 层。

十四、等高线入库

1、提取CAD文件中等高线,另存为一个新文件;

2、处理等高线使其为多段线(不拟合);

3、检查并修改由于步骤2造成的等高线之间相交的错误(拐点加密使其不相交);

4、把等高线调入到ArcGIS中,使用Feature To Line工具,把等高线转入到数据库中,形成新的线文件DGX层;

5、DGX层中属性字段为Elevation的属性值为等高线高程值,检查并修改高程值为0的等高线高程值;

6、通过Intersect工具,DGX层与XZQ层分析,形成新的DGX层,删除XZQ外的等高线;

7、标记计曲线与首曲线:新建临时字段并赋值A=高程值*2,然后提取A值末尾数为0的等高线为计曲线,其余的为首曲线;

8、按照建库标准完善DGX层各字段其他属性信息。

十五、高程注记点入库

1、输出CAD文件中的高程点坐标及高程值,生成GCD.dat文件(工程应用-高程点生成数据文件-有编码高程点);

2、把GCD.dat文件转为Excel格式文件,检查并修改高程值为0的高程点;

3、在ArcGIS中调入高程点的坐标及高程(Tools-Add XY Data),导入数据库生成GCZJD 点文件;

4、利用选择工具(Select-Select By Location)删除XZQ范围外的高程点;

5、按照建库标准完善GCZJD层各字段其他属性信息。

十六、制作地类图斑

1、在CAD中新建DLJX图层,在行政区范围内按地类划分各区域并标注地类代码,划分原则如下:

(1)房屋以及房前屋后的空地能练成片的划为一块居民地;

(2)地类划分界线不能穿越房屋和宗地;

(3)综合取舍面积较小的地类,如果为重要地物应适当扩大器范围,如果不重要的小地块可以归并至相邻地块;

(4)较大面积且结构为简、棚的房屋,可以划为居民地,单独的厕所、破坏房屋、牲口房和忽略,归并至相邻地块。

2、把划分好的界线调入ArcGIS,另存为数据库线文件,并对其进行拓扑检查改错;

3、把标注好的地类代码调入ArcGIS,另存为数据库点文件;

4、通过现状面工具(Feature To Polygon)把界线与标注点文件结合生成有地类代码属性的区文件DLTB层;

5、检查DLTB层是否含有无地雷代码属性的区,查找原因并改正;

6、按照建库标准完善DLTB层各字段其他属性信息。

十七、制作地类界线

1、利用Polygon To Line工具,由DLTB层生成DLJX层;

2、在DLJX层新建DLJXLX字段,DLJX层分别于ZD层与DLTB层进行分析,对地类界线类型赋值:

(1)DLJX层与ZD层分析:通过ZD层选择相应的地类界线(Select-Select By Location,选择条件为are within),并对选择后的地类界线类型赋值为“2”;

(2)DLJX层与DLTB层分析:首先提取DLTB中涉及水域的图斑(地类编码为111-114),再通过水域图斑选择相应的地类界线(Select-Select By Location,选择条件为are within),

并对选择后的地类界线类型赋值为“4”;

(3)其他地类界线类型赋值为“9”。

3、按照建库标准完善DLJX层各字段其他属性信息。

地籍调查基础地形图绘制要求:

1、所有要素需正确使用编码,以方便入库分类提取要素;

2、宗地需闭合,以防入库时遗漏;

3、房屋包括三要素:边线、结构、层数,边线要闭合,结构和层数不能遗漏;

4、宗地界线与房屋界线需保持空间一致,避免界线出现交叉的情况;

5、宗地号需编码正确,需保持与汇总表格一致,以便入库后属性挂接;

6、宗地属性填写需正确、完整。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Urban cadastre database standard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地籍要素的分类代码,几何特征,数据分层,属性数据结构,数据交换格式等。适用于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及数据交换。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内容,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组成部分。本标 准发布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 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798 —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国土资源部《土地登记规则》 国土资源部《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260 —1999 GB/T 7929 —1995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

3 术语 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3.1 现象phenomenon 城镇地籍所描述的事实或存在。 3.2 要素feature 城镇地籍所描述的现象。 3.3 目标object 对一个要素的全部或部分的数字表示。 3.4 类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 3.5 属性attribution 要素的特性描述。 3.6 矢量数据vector data 以x, y (或x, y, z)坐标表示的点、线、面(或包含体)等空间图形数据及与其相联系的属性数据总称。 3.7 图像数据image data 用数值表示各像素(pixel )的灰度值的集合。 3.8 标识码identification code

对某一要素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3.9 元数据metadata 对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及其它特征的描述。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参考方案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参考方案

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

1.系统概述 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内部拥有着大量城市基础数据资源,但由于管理分散,制度规范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口径多乱、数出多门;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共享程度较差。随着政府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就要求必须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强化政府部门掌控决策信息资源的能力,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需求越来越紧密,但当前部门间信息共享多是点对点方式,

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管理平台。因此各部门对加快解决数据资源分散管理、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需求十分迫切,需要建立城市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的经济社会综合数据采集交换,为各部门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共享支持,一方面数据信息从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整合接入,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和这些接入部门提供全面的共享服务。同时,以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建立为基础,整合来自各委办局和各所辖地区的、经过审核转换处理的数据资源,可实现对经济社会信息的统一和集中存储,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为今后政府工作提供一致的基础数据支持。 数据整合共享只是手段,数据分析服务才是目的。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有效整合各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全市经济社会信息资源,满足政府业务对统一数据资源共享需要,进而提升形势分析预测水平,对政府在发展规划、投资布局、资源环境、管理创新、科学决策等业务提供强有力支持,提高了政府部门掌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能力。 2.建设目标 1)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反映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 2)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地对政府统计部门、政府各部门以及国民经济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统计的关系到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建立全地区城市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统一管理机制; 3)依托地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科学的地区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为基础,建设支持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数据库系统,提高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共建共享能力; 4)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一致的城市基础数据,为各类应用系统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满足政府管理决策、部门信息共享和社会公共服务“三个层次”的需求。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5 城镇地籍要素分类、代码、几何类型、分层与属性表名 城镇地籍要素分类、代码、几何类型、分层与对应属性表名见表1

注:可以以描述城镇土地用途为主要目的,使用地类界、权属界、地物界等对宗地内部或宗地外部的土地划分为若干地块,形成面状地类。 7 城镇地籍数据交换格式 本标准引用GB/T17798-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对城镇地籍数据交换格式进行描述。已给定的数据交换格式及相关的缺省值,表示由本标准建议采用,“()”中的内容表示注释。 7.1 矢量数据交换格式 7.1.1 城镇地籍矢量数据 城镇地籍矢量数据文件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文件头;第二部分为要素类型参数;第三部分为属性数据结构;第四部分为几何图形数据;第五部分为注记;第六部分为属性数据。本标准给出未建拓扑关系的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已经建立拓扑关系的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参照GB/T17798-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进行描述。 7.1.2 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 HeadBegin(参见本节注释) Datamark: CADASTY-DAT Version: 1.0 Unit: M Dim: 2 Topo: 0 MinX: <浮点数> MinY: <浮点数> MaxX: <浮点数> MaxY: <浮点数> Scale: <整数> Projection:Gauss-Krueger Projection Spheroid:Krassovesky Spheroid Parameters:6378245,6356863 Date: <数据产生的日期> Coodinate:M Meridinan:<字符串> Taren:<浮点数> HeadEnd

地籍图入库需注意的几个事项

地籍图入库需注意的几个事项 【摘要】全国正在开展不动产登记工作,宅基地使用权调查工作正在进行中,这些工作成果都要采用地理信息软件进行管理,在做农村宅基地调查项目时,发现地籍图入库时存在着许多问题,今总结出来,以便承担了此项工作还没结束且没有此类工作经验的人做以借鉴,交流学习,把问题消灭在根源,只有高质量的地籍图才可高效的建立高质量的数据库。 【关键词】地籍图编码属性 本次工作项目名称是新宾县宅基地使用权调查工作,地籍图成图软件采用的是以AutoCAD为平台的“Cass土地确权版软件”,建库软件采用的是基于ArcGIS的“国图村庄地籍建库系统”。大体流程是:外业测绘(调查)―内业编绘属性录入(CASS土地确权版软件)―建立数据库(国图村庄地籍建库系统)。 入库的地籍图要满足地籍规范的要求,必须有正确的编码与属性,合理的拓扑结构要求等,做到这些不并容易,在入库时发现地籍图存在着许多问题,现将主要的列出几种。 (1)编码不正确如图上看上去是地类界线或是篱笆或是陡坎等要素,但它们只是图层正确,线形正确,却没编码。

分析此类错误可能是编图人员用PL命令画的线,然后用周围的同类地物去刷此PL线,就产生了上面的结果,没有编码的地物是转不到数据库中的。 (2)建筑物文字不正确如2层的砖房屋,房屋线属性里显示是1层,图上却注着2层,入库时只有属性里的值才是有效的,分析此类错误是编图人员画房屋时输的是1层,后又注记的2。 (3)符号线型不正确如图上显示的是机耕路虚线边,而实际上是机耕路实线边的编码,分析此类错误是由于编图人员乱用编码再刷线型造成。 (4)面状地物不闭合有些坑塘,温室,饲养场等只测了一半,在地籍图里可以存在,而这些地物到数据库中是以面存在,都是闭合的。效果会和实际不一样。测量的时候应测全,不应测半个地物。 (5)复合线上多余点本项工程要求地物点间距不小于0.1米,结果图上小于0.1米的地物点太多,分析此类错误是由于测量人员测图时忽视了精度要求,没进行取舍,以为越细越好,可这不符合入库要求。 (6)围墙围墙的符号必须在前进方向的左侧,在土地确权版Cass软件中,画围墙时无论输”+”、”-“,出来的围墙符号都在前在方向左侧,但早期版本的CASS成图软件,或其它软件可能做不到这一点,输”-“号的围墙符号就在前

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项 目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

一、地籍数据库建设 (一)、成果数据库建设的内容 农村地籍调查成果数据库建设是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 基地使用权地籍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相关数据库标准的要求,建立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库。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数据库内容: 1、农村地籍数据库包括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权属、土 地利用、基础地理等数据。 2、土地权属数据包括宗地的权属、位置、界址、面积等空 间和属性信息; 3、土地利用数据包括行政区(含行政村)图斑的权属、地 类、面积、界线等; 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数学基础、境界、测量控制点、 居民地、交通、水系、地理名称等。 (二)成果数据库建设要求 1、严格遵循数据库标准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以《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为基础,结合《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 等新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对相关要素属性结构表进行扩展,以满 足农村地籍调查成果管理要求。 2、坐标系统

数据库建设采用的坐标系统为山西省全省及区域地籍测量 控制及服务体系定制的独立坐标系统。 3、面积计算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宗地面积按高斯-克吕 格投影面面积计算。 4、数据库逻辑结构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数据库由空间数据 库和非空间数据库组成。空间数据由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组成,主要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居民地数据、土地权属数据等。非空间数据由权属信息调查数据组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数据库逻辑结构见图1。 基础地理数据 空间数据库 居民地数据 农村集 土地权属数据 体建设 用地和 宅基地 调查表格 使用权 权属资料 非空间数据库 扫描文件 其他数据 图 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数据库逻辑结构图

数据库建设基本流程

使用权数据库建库基本流程 一、标段数据库模版建立 1、根据坐标系统建立标段数据库模版 2、导入本标段所有权数据并检查、 执行“河南专题-所有权成果入库” 检查图层重要属性值不为空 行政区:行政区代码和行政区名称 地籍子区:地籍子区代码和地籍子区名称 所有权宗地:宗地代码;土地所有者名称; 3、分别对地籍子区和行政区设置 执行“数据建库-地籍区维护工具”;“河南专题-行政区设置” 建立好标段数据库模版发放给作业人员,分村建库人员直接把使用权数据导入到模版数据库。合库的时候这些所有权数据可以不合并。 二、外业dwg转shp,处理未转换的要素,数据入库(转换的界址点线不要)

三、分别对单层数据进行图形检查和属性检查 1宗地层 ①拓扑检查,手动处理错误,保存入库 ②检查QLR,DJH,XDLH是否为空 ③DJH正确性和重复性检查 “数据建库-宗地房屋维护-地籍号正确性检查/编号重复性检查” 2房屋层 ①拓扑检查,修改入库 ②检查YSDM,FWJG,FWCS是否为空 3测量控制点 ①拓扑检查,修改入库 ②检查YSDM, KZDMC,Z80是否为空 4线地形要素,面地形要素 ①拓扑检查,修改入库 ②检查YSDM, FHMC是否为空

四、宗地层属性填写和维护 1、使用工具“7.宗地属性维护”进行属性维护 维护内容如下表,维护前确保DJH的正确性

2、填写维护宗地其他属性

注:更新方式的手动填写指根据调查表或者权属调查资料填写 五、界址点线生成和属性维护 1、界线点线生成 通过“数据建库-宗地房屋维护-宗地拓扑及属性维护-宗地界址线拓扑维护”功能生成界址点和界址线。 2、界址线地籍号和指接人维护 通过“数据建库-宗地房屋维护-界址线所属宗地及指界人维护”可以维护界址线“左宗地籍号LZDJH”,“右宗地籍号RZDJH”,“指界人1 ZJR1”“指界人2 ZJR2”的属性。 RZDJH指的是本宗,就是这次调查的使用权宗地;LZDJH指的邻宗,当邻宗

广州市城乡地籍数据库建库标准

广州市城乡地籍数据库建库标准 (版本号:1.0)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广州市测绘管理办公室 二○○三年五月

前言 本标准是在《广州市城乡地籍数据库建库标准》(修订版)基础上,经过近一年实践修订而成。 本标准根据城乡统一地籍(房产)原则编写,内容涵盖了城镇地籍调查测量和建库、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和建库、房地产登记、土地登记、地形测量、房产测量等方面。 本标准由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产权地籍处(广州市测绘管理办公室)组织编写,解释修改权归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产权地籍处(广州市测绘管理办公室)。 本标准适用于广州市地形、城镇地籍测量调查、土地利用调查、房产测量生产、建库,以及相关地理信息系统开发。 标准起草人:曾广鸿

目录 第1章引用标准及术语说明 (1) 1.1. 范围 (1) 1.2. 引用标准 (1) 1.3. 术语 (2) 1.4. 说明 (2) 1.4.1 图件类别 (2) 1.4.2 坐标系 (3) 1.4.3 地形图底图 (3) 1.4.4 内容说明 (3) 1.4.5 单位 (3) 1.4.6 数据格式及其图属关联 (3) 第2章要素分类、分层与代码 (5) 2.1. 城镇地籍与土地利用要素的分类 (5) 2.2. 比例尺代码 (5) 2.3. 地籍号命名规则 (5) 2.4. 城镇地形地籍、土地利用现状、房产要素的分类、代码、分层与特征定义 (6) 2.4.1 要素分类代码说明 (6) 2.4.2 要素分类代码表 (7) 2.5. 要素子类代码表 (12) 2.5.1 地类要素子类代码 (12) 2.5.2 基础控制和地物地貌要素子类代码 (15) 2.5.3 行政区要素子类代码 (15) 第3章要素属性数据结构 (16) 3.1. 要素属性数据结构说明 (16) 3.2. 测量控制点属性表结构 (16) 3.3. 点状地物属性表结构 (16) 3.4. 房角点属性表结构 (17) 3.5. 房屋辅助点属性表结构 (17) 3.6. 其它辅助点属性表结构 (18) 3.7. 线状地物属性表结构 (18) 3.8. 房屋围护物属性表结构 (19) 3.9. 房屋辅助线属性表结构 (20) 3.10. 其它辅助线属性表结构 (20) 3.11. 面状地物属性表结构 (20) 3.12. 面状房屋属性表结构 (21) 3.12.1 面状房屋扩展属性表(房地产权证)结构 (22) 3.12.2 面状房屋扩展属性表(房地产共有权证)结构 (23)

农村地籍调查成果数据软件质量检查报告模板1212

编号:(县级行政区划代码,软件自动生成) 广东省农村地籍调查 (简易调查方法) 质量验收(检查)报告 项目名称:县(市、区)名称农村地籍调查成果 成果类型(√选):□内业成果□外业成果 检查组组长(签名):手写 检查组成员(签名):手写 编制时间(填写):手写 验收单位名称(盖章):手写 验收单位电话:手写

注意事项 1. 本报告无“验收单位公章”及“骑缝章”无效。 2. 本报告复印件未加盖“验收单位公章”及“骑缝章”无效。 3. 本报告无检查组组长签字无效。 4. 报告涂改无效。 5. 若对检验报告内容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起十五日内向验收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6. 送样委托检验,报告仅对来样负责。

质量验收(检查)报告内容 利用省厅下发“农村地籍调查质量检查软件”对提供的农村地籍调查数据成果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如下: 一、基本概况 1.检查完成时间:2017年12月12日,14点45分30秒(软件) 2.批成果质量判定:合格/不合格(软件根据每项检查质量汇总) 3.检查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码/姓名,身份证号码(软件读取) 4.检查数据:县(市、区)行政区代码农村地籍调查数据成果 5.数据生产单位:********公司/****院 6.提交检查时间(填写,可不填):2017年12月12日 二、质量评定主要依据 1.《关于印发<广东省农村地籍调查(简易调查方法)成果验收办法(试行)>的通知》(粤国土资登记发…2017?180号); 2.《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农村地籍调查作业细则>的通知》(粤国土资登记发…2017?5号)及其说明。 三、数据质量概况(封面所述的成果类型按具体内容进行选择,如没有相应检查内容,全部为空处理) (一)外业成果 1.外业成果概查 外业成果概查采用人工检查为主,检查质量情况(符合性)由检查员依据《关于印发<广东省农村地籍调查(简易调查方法)成果验收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

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

1.系统概述 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内部拥有着大量城市基础数据资源,但由于管理分散,制度规范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口径多乱、数出多门;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共享程度较差。随着政府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就要求必须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强化政府部门掌控决策信息资源的能力,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需求越来越紧密,但当前部门间信息共享多是点对点方式,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管理平台。因此各部门对加快解决数据资源分散管理、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需求十分迫切,需要建立城市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的经济社会综合数据采集交换,为各部门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共享支持,一方面数据信息从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整合接入,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和这些接入部门提供全面的共享服务。同时,以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建立为基础,整合来自各委办局和各所辖地区的、经过审核转换处理的数据资源,可实现对经济社会信息的统一和集中存储,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为今后政府工作提供一致的基础数据支持。 数据整合共享只是手段,数据分析服务才是目的。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有效整合各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全市经济社会信息资源,满足政府业务对统一数据资源共享需要,进而提升形势分析预测水平,对政府在发展规划、投资布局、资源环境、管理创新、科学决策等业务提供强有力支持,提高了政府部门掌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能力。 2.建设目标 1)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反映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 2)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地对政府统计部门、政府各部门以及国民经济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统计的关系到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

变更地籍调查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论文

论变更地籍调查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摘要:近来来,随着城市建设的空前发展以及土地有偿使用法规的实施,地籍的变更日益频繁。对于如此数量巨大、来源多样、变更频繁的信息,传统的作业方式与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化土地管理的需要,因此,应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及gis 技术,推进地籍管理和服务主流程的信息化,提高地籍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势在必行。 关键词:变更地籍;地籍数据库;数据转换 abstract: currently,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paid for the use of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ulations, the change of cadastral increasingly frequent. to such a huge number, the source diversity, change frequent information, the traditional practices and management model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can not meet the need of modern land management, and so, using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speciall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gis technology, promote cadastral management and service zhuliucheng the information, improve cadastral work scientific and modern management level is imperative. keywords: change cadastral; cadastral database; data transfer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一、数据库设计的生存期 按照规范设计的方法,考虑到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将数据库 设计分为六个阶段。如下图。 ① 需求分析 需求收集和分析, 需求。 ② 概念结构设计 对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 DBMS 的概念模型(用 E-R 图表示)。 ③ 逻辑结构设计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 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例如关系模型),并对其 进行优化。 ④ 物理结构设计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 (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 方法)。 ⑤ 数据库实施 需求A 祈断段 T 1 概念设计阶段 i 逻辑 q 丰计阶段 1 物理. 1 殳计阶段 j 数据E L 支实施阶段 数据库运荷? 维护阶段 得到用数据字典描述的数据需求,用数据流图描述的处理

运用DBMS 提供的数据语言(例如 SQL )及其宿主语言(例如C),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⑥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说明:设计一个完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往往是上述 六个阶段的不断反复。 二、数据库设计阶段的内容 设计步骤既是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也包括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下面针对各阶段的设计内容给出各阶段的设计描述。如下图。 阶段 濮块结构) 三、数据库设计阶段的模式 数据库结构设计的不同阶段形成数据库的各级模式,如下图 需求数据字睦、全系统中数据项、 分析數据證、数据存储的描述 数1E流图和判定我(利宦 闕)、数据字典中处理过程的 描述 设计 概念模型〔E?兄图) 模块设计 IPO表 编写模武装入 数JE 实施数揭库试 运行阶段 Create … L o豆恋■?. 程序编码 编译联结 测试 Tlain () * ■ A if???then ■■ i HUl 数据宇典 系窥说朋书包括: ①新系统要求、 方案和概图 ②反映新系统信息 流的数据流图 方法选择物理 存取路径建立设计

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0 引言 地籍管理是信息化管理是国土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已经与日常业务审批和地籍调查等工作密不可分。通过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各县(市、区)已完成了城镇地籍管理系统、农村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由于各项地籍调查工作的目的、技术路线、成图比例尺、坐标系统及选用的软件平台等不尽相同,所建成的数据库系统分别在不同环境下分库运行,使得地籍管理部门在各数据库之间无法顺畅、便捷地开展各项综合业务。随着国土部“一张图” 工程的深入,将城镇与农村地籍管理工作建立在一个平台下一体化管理,达到统一管理、规范运作、高效服务是今后地籍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 1系统建设目标及内容 1.1系统建设目标 1)城乡一体化管理:将城乡两种地籍管理模式在数据级上意义对应,符合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的组织模式和结构,按照县―地籍区―地籍子区―宗地―图斑的模式组织管理,实现各个地籍数据库不同坐标系的相互转换。 2)数据中心:数据中心集成应用涉及到的数据接边处理方 法和数据跨带处理方法等一些关键技术问题。 3)多类型空间数据集成技术:利用SD(X 空间数据库引擎)实

现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一体化采集与存储。 4)时域GIS 管理:采用增量存储和时空一体管理的功能,实现不同时间地籍信息的可视化表达。 1.2系统建设内容 1)年度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城镇地籍变更数据库、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及影像等资料的数据格式转换、合库与衔接工作。 2)城镇地籍数据代码编制和转换工作。 3)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开发与建设。 2系统环境设计目前国内主流地籍管理系统平台主要包括:MapGIS、 SuperMap GIS 、ArcGIS 软件等。作为国产优秀GIS 软件的SuperMap GIS在海量空间数据管理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实践和应用效果,同时SuperMapGIS对Oracle Spatial的支持较好,有针对OracleSpatial 扩充的空间索引,有针对OracleSpatial 的专用缓存机制,在数据管理及效率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本文采用SuperMapGIS作为系统开发设计平台,采用SQL Server 作为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应用涉及到的主要网络包括国土资源主干网和电子政务内网。 3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框架设计 图1 逻辑框架结构图 3.2数据的管理与组织

村庄地籍调查与数据库建设方法

村庄地籍调查与数据库建设方法 摘要:本文首先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村庄地籍调查的特点,分别是调查精度高、 调查对象分散、调查工作量大和调查的影响因素多,然后结合现实情况,详细说 明了村庄地籍调查与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地籍调查的工作流程是调查作业路线、 调查权属、调查深度、测量地籍、进行专项调查,最后建立地籍数据库。 关键词:村庄;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 村庄的地籍调查在全国土地调查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村庄中展开对 地籍的调查工作,不仅有利于政府对于全国人口的整体掌控,而且有利于农村的 土地证明和登记,能为村民带来切身的利益,并且关系着国家土地的发展,是我 国保护土地资源的首要方法。 一、村庄地籍调查的特点(一)调查精度高[2]在村庄的地籍调查中,由于其 宗地占地面积较小,为了清晰的表现出村庄地籍的地形地貌,就需要尽可能放大 地图上的比例尺,以此获得精确的坐标位置。正因如此,在村庄地籍调查中需要 进行极为精确的调查和测量,尤其是对于长度和方向的把握更是需要引起特别重视。通常来说,在村庄地籍成图中所使用的比例尺均为1:500,在地籍调查成图中应将实际位置与图纸上的位置之间的位置差控制在一定尺寸范围内,常见的规 定是,对于街坊内围与街坊外围明显的界址点来说,误差控制在5cm 以内,而对 于街坊内隐蔽的界址点来说,误差控制在7.5cm 以内。 (二)调查对象分散根据村庄的平面结构,通常可呈现条状、团状、环状和 点状分布状态,尤其是自然村落,其房屋分布往往缺少统一规划,并且由于历史 遗留性问题,村落的形式就这样保存下来,这类村落的用户之间间距很大,使调 查对象分散在不同的坐标点,增大了村庄调查的难度。即使是呈现团状分布的村落,虽然其分布较为集中,但是由于其分布不规则、且无条理,也为村庄调查增 加了难度。 (三)调查工作量大村庄的分布面积很广,而且普遍存在于大片的平原或者 盆地,人口居住相对分散,尤其是大范围的自然村落,其房屋密度较低,这就使 得村庄地籍调查的工作量更大。在村庄地籍调查工作中,需要详细调查每宗宅基 地的使用情况和归属情况,由于调查内容繁琐,调查种类繁多,这就进一步增大 了村庄地籍调查的工作量。 (四)调查影响因素多在地籍调查工作中,往往有很多影响因素,这些因素 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地籍调查工作的进行。由于初期调查工作,尤其是调查作 业路线时,多是与人打交道,因此,大量的人为干扰都会影响地籍的调查。例如 调查工作的前期动员、工作人员的调查方法、村干部的配合程度等因素,都会间 接或者直接的影响到地籍调查的效果和进度。前期动员不充分、工作人员与村干 部配合不好、村民不配合调查工作等行为都会扰乱,甚至打断地籍的调查工作。 因此,在开始调查工作后,应安排调查工作责任人与当地村干部和村民进行交涉,并说明地籍调查工作的重要性,此外,还要表明地籍调查工作会为当地带来切身 利益。以此确保地方相关部门与当地村干部、村民共同支持并协助村庄地籍调查 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村庄地籍调查与数据库的建设(一)调查作业路线[1]1、为权属调查收 集所需资料,简单确定地籍界标、界址和草图,整理路线资料,调查双方意见并 使双方在同意后签字。 2、在测量过程中使用全野外测量模式,采用航测的方式采集收集信息,整

农村地籍数据入库操作手册(上)

国图村庄地籍调查数据入库 操作流程 二○一六年四月

目录 1概述 (3) 2数据源要求 (3) 3数据库创建 (4) 3.1新建A CCESS文件 (4) 3.2初始化数据库 (5) 3.3连接数据库 (7) 3.4参数设置及图层创建 (8) 3.4.1单位信息设置 (9) 3.4.2运行参数设置 (12) 3.4.3创建图层 (16) 4数据入库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外部数据入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shape格式数据入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导入常用格式数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界址点及界址线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调查表处理 (25)

基于Geodatabase的地籍数据库系统

基于Geodatabase的地籍数据库系统 针对当前地籍管理的特点,本文分析了地籍数据库的目标需求,提出了基于Geodatabase的地籍数据库系统,介绍了建立其数据库的一般方法,并详细给出了建立地籍数据库系统实践步骤。 标签:地籍数据库Geodatabase 0前言 地籍管理中涉及大量的档案、图纸、账册,有着管理复杂、负担重的特点,因此通过数据库进行地籍管理是常用的高效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是关系型数据库,其属性数据通过商业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而空间数据则采用GIS自身所特有的管理方式,通过一定的方法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关联起来。两种数据的分割管理导致它们之间不完全匹配,使数据结构复杂,整体性能下降。面向对象数据库是面向对象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它具有面向对象的特征,任何复杂的事物都可以由封装了数据集及操作集的对象来表示。空间数据模型刻画了现实世界中空间实体及其相互联系,它为空间数据的组织和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提供了基本的方法。本文探索采用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GeoDatabase建立地籍数据库系统。 1地籍管理的目标分析 产权明晰化、城乡一体化、数据信息化和工作规范化是现代地籍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准确、全面的地籍数据库。建成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需实现与现有土地业务、规划业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集成;为土地登记、土地利用以及农用地和集体土地转用征用服务。根据地籍管理的特点,地籍数据库的建立需满足以下特点: (1)实现数据共享。一方面实现局域网内数据共享,另外一方面还能与城市电子政务平台、GIS数据交换平台紧密相连,能满足多种形式的查询; (2)空间实体与产权关系紧密结合。图形和属性的连接是设计数据库的关键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对图形和属性进行双向查询; (3)具有兼容性和高度的可扩展性。这是系统进行升级和扩展的前提,也是系统满足多种服务的基础; (4)集中存储与分布式存储相结合。对地籍数据的全性处理和非全性处理要求数据的存储根据需要进行集中存储和分布式存储。 2数据库的建立方法

农村两权数据库结构标准

目录 引言............................................................................. II 1 术语和定义 (3) 2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数据库内容与要素分类 (4) 3 数据库结构定义 (6)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基础地理数据库数据结构 (28) A.1 基础地理数据库图形数据结构 (28) A.2 点地形要素属性结构(见表A..1) (28) A.3 线地形要素属性结构(见表A..2) (29) A.4 面地形要素属性结构(见表A..3) (30) A.5 复合地形要素属性结构(见表A..4) (30) A 复合地形点要素扩展属性结构(见表A..5) (31) A 复合地形线要素扩展属性结构(见表A..6) (31) 参考文献 (33)

引言 为规范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数据库的内容、数据库结构、数据交换格式,促进城乡一体的管理和共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参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土地登记规则》、《农村集体土地确权调查规程》等相关标准和规程,制定本标准。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数据库标准 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1 要素 feature 客观世界中的事实或存在。 1.2 地籍 cadastre 记载宗地的权利人、土地权利性质及来源、权属界址、面积、用途、质量等级、价值和土地使用条件等土地登记要素的簿册[GB/T 19231-2003 , 8.3.1地籍]。 1.3 类 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 1.4 层 layer 具有相同应用特征的类的集合。 1.5 标识码 identification code 对某一要素个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1.6 矢量数据 vector data 用x,y(或x, y, z)坐标表示地图图形或地理实体的位置和形状的数据 [GB/T 16820-1997 , 矢量数据]。 1.7 栅格数据 raster data 按照栅格单元的行和列排列的有不同“灰度值”的像片数据 [GB/T 16820-1997 , 栅格数据]。1.8

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社会的城镇化发展日渐成熟,建立和改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尽快提上日程。文章简单探讨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当前我国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正措施。 标签: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 为了获取相关的地籍以及全方位地专研土地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我国采取了在世界上已发展成熟并且由起初的手工模式逐步发展到全面借助计算机技术的一项行政措施,即地籍管理。主要的内容包括地籍信息、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评价和地籍档案以及管理信息等。现代土地需要記载的信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变得复杂且要求增加,将土地地块作为地籍信息系统管理的基础,以此来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的跨越式发展。 1 地籍管理海内外现状 自1950年以来,地籍管理应运而生,此时各种各样的数据已被计算机处理和加工。以土地调查和宗地管理为根据的国土信息系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加拿大成立。它可用于城市土地管理,之后各国纷纷效仿。当前,发达国家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已进阶到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实现,数据系统标准也得到了统一,实现了部门共享转变为社会共享。 虽然我国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起步晚,但发展得十分迅猛,在上个世纪末的国土资源部组建之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今地籍管理系统在我国的很多城镇都已建立,一方面它用于日常的土地资源管理和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保障,另一方面它也为实践研究提供了帮助。从实践上讲,为了实现地籍管理工作的要求和检索自动化,设置了办文查询子系统和城镇地籍数据库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我国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在30多年来的进步十分显著,但相比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还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在信息数据的完整性、数据的标准化、数据共享通信、城乡一体化方面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提升。 2 地籍管理信息化的技术要点 2.1 地籍数据组织 集动态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于一体的地籍数据不仅是地籍管理的核心,也是现代地籍的基础。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因为大量的空间数据被输入以及处理,所以就需要制定更为合理的数据管理系统。否则可能就会因为数据未能完全输入及处理导致项目出错;数据重复输入而造成资源的浪费;数据没有及时更新等问题使项目延期或者无法完成。

超图农村地籍建库系统流程文档

超图农村地籍建库系统流程文 档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农村地籍建库系统 ——所有权地籍库建库流程 农村地籍建库系统用于农村地籍数据库的初始建库,建库内容重点在于每宗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掌握每宗土地的位置和利用状况,以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 1.建库模式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城镇二次土地调查的相关规范,超图软件农村地籍建库系统的建库模式是: 【临时库】:可以创建临时库,用于把基础数据转成SuerMap格式,数据来源包括CAD、Mapinfo、Arc/Info E00、ArcView Shape、MAPGIS以及 各类影像和Excel、Access表格数据、SQL server、oracle等数据 源。 通过软件提供的数据转换模型功能,把临时库的基础数据转换到所 有权标准库对应图层中。 【所有权标准库】:参考《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及《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创建而成,同时根据实际数据的情况,做了适当的扩展。【所有权地籍库】:在所有权标准库的基础之上,根据实际的业务需要进行了 内容的扩展和结构完善。用于宗地图等图件、报表的输出, 以及管理系统的日常使用。 2.建库流程 2.1新建工作空间 【方法】:工程管理——新建工作空间。所创建的工作空间存放目录自己选择,工作空间的作用在于保存数据源、地图和符号库等。 2.2打开土地利用库 【方法】:工作空间的数据源节点上右键“打开土地利用库”。利用库的作用在于存放地籍区和地籍子区的划分以及地类图斑,后续的宗地图等图件也会从利用库中裁剪数据。如果与年度变更后的利用库对比,地籍区和地籍子区是重新划分的且分配了新的代码,那么需要对利用库的村级行政区,乡镇行政区及对应的属性表做调整。

五大数据库建设现状分析

五大数据库建设现状分析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五大基础数据库建设现状 1、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 该库是四大基础数据库中建设难度最低的,因为其中的信息收集相对容易,不涉及过多的部门利益分配等敏感问题。目前该库已基本建成,但真正投入使用的省市并不多。2012年5月31日,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数据整合改造合同验收和工程初步验收会在北京召开。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是我国第一个开展建设的国家级信息库,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牵头,由11个部门和单位参加,水利部承担其中的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建设。该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于2007年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批复后正式实施,在水利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发改委项目办的指导下,在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建成了水文、水质、水资源、水利设施、土壤侵蚀、水能资源、农村水电、大型灌区等方面的8个专题信息库、90个专题信息产品、21个综合信息子库,完成了实用规范和管理办法的编制与试行工作,数据库管理系统已上线并稳定运行。2、人口基础数据库 人口基础信息库的主体包括公民身份号码、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地等基本信息,还包括各部门业务系统在利用人口基本信息过程中产生的、其他部门存在共享需求的人口信息,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人是任何社会中最基本的活动主体,现代社会中尤其强调以人为本。随着我国管理模式逐步向以人为本转变,人的基本信息在整个行政管理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劳动就业、税收征管、个人信用、社会保障、人口普查、婚姻家庭、计划生育、打击犯罪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无不与人口基础信息密切联系。 尽管我国的人口信息有一定的积累和基础,但由于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它,对其作用认识不足,以至于人口信息系统分散,至今尚未建立覆盖全部人口、代码唯一的基础信息库。更为重要的是,人口信息多头采集,各人口信息库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都不够,流动和死亡人口等信息采集困难,其应用也受到条块分割、互联不畅等问题的限制。此前频频被揭露的死人领工资、领养老金,死人吃低保,未婚无从证明、结婚离婚不能及时反映的现象,充分说明了我国人口信息共享方面的缺陷,也说明建立一套完整的覆盖全部人口、代码唯一的基础信息库的极端重要性。我国正在逐步建立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也使这个信息库的建立具有了十分的紧迫性。 基础信息共享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首先任何一个国家公共部门利用公共投资形成的信息资源,都应列入社会公共资源的范畴,其他公共部门根本不必也不应该利用公共投资进行重复建设。这既是公权力行使遵循精简、效率原则的要求,也是对纳税人负责、珍惜公共资源的体现。事实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建立一套完整精确的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是完全可能的。 3、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 2006年3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印发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对法人库建设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3月29日,国信办召开专题会议了解法人库建设进展情况,并要求加快方案修订、论证、实施进度。

三维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设计与实现

三维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设计与实现 周人秀 摘要:我国的不动产登记是由土地登记和房屋登记所组成的二元登记系统。在我国当前的地籍系统中其登记对象—宗地—是建立在二维地表上的,具有二维边界。然而随着对地上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使得在同一宗土地的地表、地上、地下设立不同的土地使用权,因此在二维地表上所定义的宗地已不能满足在三维地籍形态下对不动产产权的登记管理。将土地权转化为空间权,建立三维地籍系统是解决三维地籍物的登记、管理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根本途径。本文阐述了三维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设计和实现方式。 关键词:三维地籍、土地管理、系统建设。 引言:当前地籍管理中二维宗地图常因界址不明而引发土地纠纷的现状,在城镇地籍管理中引入了表达直观的三维城市模型。三维空间的交互浏览、界址点、界址线与三维城市模型的叠加、宗地信息的查询以及三维宗地图的制图输出改变了传统地籍管理的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是未来城镇地籍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对同一宗土地的地表、地上、地下设立不同的土地使用权,将土地权转化为空间权,对三维权利空间进行确权登记,管理土地,服务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登记发证,更直观、更清楚的管理土地。 三维地籍是结合了计算机技术、整合了3S系统开发的综合性的新型地籍管理技术,它是三维数字城市的必然产物。

1三维地籍 1.1三维地籍数据组成 三维地形数据:该类数据由数字高程模型(DEM)与数字正射影像图(DOM)融合而成。 三维模型数据:该类数据一般以二维矢量数据、地物高度数据及地物实景照片为基础,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建模而成。 地籍数据:该类数据主要包括带有高程信息的宗地、界址点、界址线、测量控制点、房屋等地籍要素的三维数据。 1.2二维地籍与三维地籍 国土资源部门于1989年进行国土的详查,2008年进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及城镇地籍调查、2010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国土资源1号令,启动全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等工作,国土数据都是以二维形态存储管理及应用,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三维地籍数据逐渐成为趋势,主要原因是以下几个方面: (1)三维地籍建立的基础是三维空间上的权利实体,它的三维边界是明确的,在空间上是连续的,而二维地籍建立的基础是 二维平面上的宗地,在平面上具有明确的边界,而三维没有明 确的边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