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书写作中的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

判决书写作中的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
判决书写作中的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

判决书写作中的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

孙光宁山东大学

2012-05-22 14:42:43 来源:《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第3期

关键词:消极修辞/积极修辞/听众(受众)/可接受性

内容提要: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是修辞学研究中的两大分野,对提升当下判决书写作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判决书中的消极修辞主要面向法律职业群体,而积极修辞则大致针对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二者分野的原因就在于,在区别听众的基础上使判决书获得最大限度的可接受性。基于这种立场,我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运用于判决书写作的改进过程中。

一、两大分野:来自修辞学研究的关照与启迪

在中国的法治进程和法学研究从宏大叙事走向微观论证的背景下,判决书的写作(尤其是其中的理由说明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就认为,人民法院要“加强和完善审判与执行公开制度。继续推进审判和执行公开制度改革,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提高司法的透明度,大力推动司法民主化进程”。而如何说明判决理由也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从目前的成果来看,对于如何加强判决理由的说理这一问题的分析更多地是集中在实体层面,包括提升法官素质、创制激励机制、加强庭审对抗等等。对于从表达形式方面来探讨判决书写作,目前的成果还是偏少。实体层面的改进措施固然有其重要性,但是,判决书写作的形式也不应被忽视。中华文化向来重视“文以载道”,恰当的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实体问题的解决,而这也正是修辞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借助于修辞学的成果,我们可以更好地审视目前判决文书的写作。

在借鉴修辞学研究成果的时候,我们首要的问题是确定“修辞”在不同层次上和不同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在宏观层面上,修辞是一种通过语言等方式进行人际交往的途径,是提升表达效果的一种过程。“修辞就是人们依据具体的言语环境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的一种言语交际行为。”[1](P1)这种抽象意义上的修辞含义强调言说者与听众之间的交往关系和过程。而另一种微观意义上的修辞则主要是各种具体遣词造句的技巧,例如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方式。这两种意义上的修辞只是由于研究上的方便而进行的分类,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宏观意义上和抽象意义上的修辞是合二为一的。对法律修辞的研究从亚里士多德就开始了。“演说者须使听者用某种态度对待他,这个办法在诉讼演说中更为有用,因为当人们抱友好态度或憎恨态度的时候,抱气愤态度或温和态度的时候,他们对事情的看法不同,不是完全不同,就是有程度之别;当他们对他们所要判决的人抱友好态度的时候,他们不是认为他没有罪,就是认为他的罪很小;当他们抱憎恨态度的时候,案情就相反。”

[2](P75)当然,在微观层面上的修辞也有具体分类,多数情况下强调的修辞技巧等内容大致属于积极修辞的范畴,与之对应,缺少各种修辞技巧的直接适用则大致是消极修辞的表现。在这里就涉及到修辞学中“两大分野”的问题。

在中国修辞学的研究中,存在着“两大分野”: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这一界定是由中国修辞学研究的泰斗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做出的。在这本最初出版于1932年、历经十几版的巨著中,陈望道先生用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对两大分野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就具体含义而言,“大概消极修辞是抽象的、概念的。必须处处同事理符合。说事实必须合乎事情的实际,说理论又必须合乎理论的联系。其活动都有一定的常轨:说事实常以自然的、社会的关系为常轨;说理论常以因明、逻辑的关系为常轨”。“积极的修辞,却是具体的,体验的。价值的高下全凭意境的高下而定。只要能够体现生活的真理,反映生活的趋向,便

是现实界所不曾见的现象也可以出现,逻辑律所未能推定的已经也可以存在。其轨道是意趣的连贯。它同事实虽然不无关系,却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3](P37-39)可以说,消极修辞是各种修辞手法和技巧的隐性适用,它强调的是利用平实的语言和文字来准确(甚至精确)地进行表述,抽象的形式逻辑语言是其最高级的表现形式。相反,积极修辞则是强调各种修辞手法和技巧的综合运用,通过引发联想(甚至幻想和激情)来实现最优的修辞效果。

无独有偶,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的区分在法律文书的写作中也引起了相关学者的注意。著名法律文献专家加纳在论及法律文书写作时就认为,从古典的希腊和罗马时代开始就存在着两种修辞传统,一种是华丽而雄辩的亚洲式风格,现实详尽阐述的对比、复杂的句式以及词义与声音之间的联系;另一种是阿提卡式风格,表现为精炼的对话、简洁、有节制又不包含复杂晦涩的内容。“也许以英语为其主要语言的法学人过于频繁地采用了华丽的风格。……不管法律用语对于法律传统意味着什么,现代读者—甚至法律书籍的读者—更喜欢阿提卡式的风格。我们喜欢朴素的东西,我们对于那些华丽的东西越来越不耐烦。法律读者崇尚直接,而讨厌巴洛克式的花饰。”[4](P8)无论个人偏好如何,亚洲式风格和阿提卡式风格实质上就对应着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种分类。加纳的这些论述也从侧面说明,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能够在判决书写作中发挥具有相当价值的借鉴作用。

在明确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的基本含义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具体探讨二者对判决书的写作具有何种意义。就消极修辞而言,判决书属于事务性文体中的公文,应当以消极修辞为主。“公文语体以记述为特征,并不追求语言的‘艺术化’,它主要运用消极修辞,积极修辞手段则很少运用。”[5](P395)事务性文体就其作用而言,它是诉诸于人们的理智,是规范人们的行为即需要现实执行

的。所以,对于通用、专用公文和日常应用文,人们常常以准确、简明、平实、严谨为标准;事务性文体则是应在“通”上下功夫,把搞好消极修辞作为主要目标。[6](P99)这是消极修辞对于判决书写作的宏观意义和整体定位,其具体意义可以从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消极修辞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差距。客观事实无法从终极意义上重现,在判决书中的表述如何最大限度地复原客观事实,就需要运用消极修辞对认定的案件事实进行说明。消极修辞是以准确的语言来描述法律事实,相比于积极修辞的灵动和感性,这种理性描述是更接近于案件事实的本来面目的。“法律文书的事实部分是基本的且最主要的内容,也是阐明理由进而得出结论的客观基础,制作时必须根据特定的人和事选取相应的真实材料,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既不能虚构也不能歪曲。一定要实事求是,无丝毫增饰。”[7](P4)另一方面,在援引法律规范时,消极修辞有利于法官依据严格的逻辑关系处理具体的案情,进而得出合法与合理的判决结论。“司法语言在表述法律内容的时候,必须十分重视逻辑推理,注意遵守逻辑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遵守各种推理规则,在词语运用和复句、句群表达上要严格按照思维的逻辑法则组织语言材料。”[8](P50)

虽然判决书的写作应当以消极修辞为主,但是,也并不完全排除积极修辞的运用,因为后者对判决书的写作也有着独特的意义。例如,积极修辞可以保持司法领域与社会公众的有效沟通。近年来,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层出不穷,但是,这些案件中获得大众广泛认可的却比较少,“许霆案”和“彭宇案”就是其中的典型。这说明司法领域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机制出现了问题,任由这种情况发展,将对整体的法治进程产生相当消极的影响。而要加强司法领域与社会公众的沟通,除了实体性判断之外,通过判决书的说理与论证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从刘涌案件的改判引起的社会反响,使得我们有必要对我国裁判文书的制作规范问

题进行认真思考。……社会公众对于惩罚公正性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法院作出的判决书来判断的。因此,只有理由详尽、论证充分、推理得当的判决书,才能达到应有的社会效果,达到宣扬行为准则、教育公众遵守法律的目的。”[9](P175)而要达到这种要求,判决书的写作就不能仅仅使用“法言法语”,而应当照顾到特定社会公众的理解能力,也就是注意积极修辞的运用。而积极修辞的恰当运用也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这方面也已经出现了一些案例。例如,台湾地区的新竹法院就引用周杰伦的歌曲《听妈妈的话》来调解母子之间的纠纷。无独有偶,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在审理一起家庭房产纠纷案时,首次在判决书中引用儒家经典《孝经》。这一做法不仅妥善解决了纠纷,还获得了社会舆论的一致好评。

虽然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对于判决书的写作分别有着各自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实的判决书写作过程中,这“两大分野”并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而是需要根据情景和语境相互结合发挥作用。可以说,消极修辞侧重于法律评价和法律效果,而积极修辞更强调社会意义和社会影响,二者的结合则可以推动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因此,“两大分野”在判决书中体现的整体意义在于,通过提升法官的法律思维水平进而提高裁判结论的质量。具体而言,现代修辞学中提供了可以教会我们如何组织语言,并且将信息架构成可以达到我们所想要达到的目标的方法。近一段时间以来,修辞学正越来越关注于读者如何理解所传达的信息问题。大部分的法学院学生即使学习过法律写作,对于修辞学也没有太多的了解。作为一名法律写作的专家,里德?迪肯森教授曾批评美国的大学教育忽视了说明性的写作。他指出:实际上,写作不仅仅是语言的选择,它更是一种思维的体现。[10](P18-19)从法律专业术语的适用到法言法语的遣词造句,通过反复的判决书写作实践可以使得法官更加准确地理解法律规范及其精神内涵,进而在具体案件中作出更优质的判决结论。

二、听众本位: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的分野原因

在基本确定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对判决书写作的意义之后,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判决书中运用这两大分野。而要准确地适用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那么,探究二者分野的原因就成为首要的问题。因为这种分野原因的确定可以让法官给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以更加准确的定位,进而决定其中具体技巧的运用。

在修辞学研究中,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区分的原因在于对“听读者”(听众、受众)的尊重。“写说本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写说者同读听者的社会生活上情感上情意交流的现象。从头就以传达给读听者为目的,也以影响到读听者为任务的。对于读听者的理解、感受,乃至共鸣的可能性,从就不能把顾到。”[3](P5)如果说“写说者”相对比较固定的话,那么,他所面对的听读者却是纷繁复杂的,而要实现“情意交流”(也即良好的修辞效果),就需要针对不同的听读者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和方式,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的分野由此产生。“积极的修辞和消极的修辞不同。消极的修辞只在使人‘理会’。使人理会只须将意思的轮廓,平实装成语言的定形,便可了事。积极的修辞,却要使人‘感受’。使人感受,却不是这样便可了事,必须使看读者经过了语言文字而有种种的感触。”[3](P57)笼统地说,消极修辞更多的针对理性听读者,而积极修辞则偏重于感性听读者;前者是以理服人,后者是以情感人。

如果把这种关注听读者的视野进行拓展和延伸,那么,我们还可以从修辞(学)转向中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与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并列,修辞(学)转向也成为近代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的宏观转向之一。在纯粹的科学主义不断受挫

的背景下,强调平等主体之间对话和协商的修辞学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其理论根源包括哲学语言学转向、反科学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现代语言学、论辩学等等。

[11](P99)逻辑经验主义侧重于符号化系统的形式语境,历史主义强调整体解释的社会语境,具有后现代趋向的后历史主义则侧重了修辞学语境。而修辞学语境在很大程度上是语用分析的情境化、具体化和现实化,是以特定的语形语境的背景和社会语境的背景为基础的,它必然是语形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方法的统一,是形式语境、社会语境与修辞语境的结合。[12](P31)在这种宏观转向中,修辞学的分析进路有着多种切入点,例如视角定位、词义定位、声部定位和论据定位等,而其中首要的就是“读者定位”:读者定位主要涉及读者和文本的关系问题。由于修辞过程具有对话性,因此文本的生成过程中一定有某些修辞手段对读者进行关系定位,如通过激活作者所希冀的背景知识,或唤起特定的情感,或唤醒某种记忆,或诱使读者做出某种认同等等,以达到通过文本修辞操控读者的阐释目的。定位读者的修辞手段非常丰富,有语词层面的、句子层面的、话语层面的、非文本层面的等等。修辞分析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找出显露或隐含在文本里的那些定位读者的修辞手段,从而揭示某文本的社会性和思想性。[13](P119)由此可见,对听众的关注和推崇是修辞学一直的基本主题。在宏观的修辞学转向的背景下,基于听众的研究是一种相当重要的研究视角。

以上基于听众研究的视角在关于司法过程的研究中也开始受到了重视。具体来说,基于听众及其接受的分析还具有自身特殊的优势:(1)该理论为那些主流的司法行为理论模式提供了动机上的分析基础。对听众的关注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法官致力于作出那些基于好的法律或者好的政策的司法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那些相似的司法行为理论模式可以得到另一种理解。(2)该理论有助于理解不同理论模式之间的争议问题。各种司法行为的模式之间有着一些不同观点,例如,法律和政策在司法裁判中的比重,法官应当如何选择策略等等。法官一听众的观

点可以提供一种有力的解释。(3)基于听众的分析理论可以解释那些偏离于主流模式之外的一些司法行为。源于那些主流模式的司法决策理论有些是不完整的,甚至有些是错误的。法官和听众的关系则可以弥合其中的空白或者纠正那些偏差之处。(4)该理论可以为探究司法行为提供新的导向。这些导向不仅涉及到影响法官的听众,而且还包括其他的问题。因此,关于法官选择基础的经验性研究得以扩展。总之,法官拥有赢得其听众赞同的动机,这可以充分分析其司法裁判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关于法官及其听众的思考可以扩展对司法行为的理解。

[14](P22-23)“从实践行动和社会的多样性角度来说,正如新修辞学所理解的,对话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听众的信奉(adherence)以追求我们的实际目标。……听众并不是要改变自己的哲学、意识形态、信仰或者其他深信的观点,而是应当决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与言说者合作,以此来达到特定限制的一般目标。这就是‘达致’(eliciting)或者‘增加’听众信奉的含义所在。”[15](P51-52)作为司法过程的集中体现,判决书的说理和论证也必须重视听众的感受及其接受程度,而对不同听众采取的不同修辞策略也决定着在微观层面上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的具体运用。

在修辞学的研究中,听众有着多种分类,其中基本的区分是普遍听众(又译为普泛听众,universal audience)和特殊听众(specialized audience)。普遍听众是在特定领域内的广泛群体,其特点是具有较为完备的知识和较高的理性,这种群体可以对言说者的主张进行是否为“真”(truth)的鉴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判断,所以,普遍听众也被称为理想听众(ideal audience)。“普遍听众意味着一群能回应逻辑的谈话的合乎理性的人。这一类型的论证,尽管是对形式逻辑的补充,但是并非使用计算器的计算。相反,它是以影响特定听众为指向的劝说推理。因此,言说者了解其听众是基本的要求,这种了解间接地取决于主题事实。”[16] (P40)与普遍听众相对应,特殊听众则侧重于在具体场景

中和具体条件下的群体,他们针对特定的观点表达意见。如果说普遍听众是理性成分比较多,那么,特殊听众则具有更多的感性成分。这种区分正好与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的分野相对应。可以说,消极修辞针对的是普遍听众,而积极修辞则主要面向特殊听众。具体到判决书的写作来说,其所面对的听众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法律职业群体和非法律职业群体(包括当事人和社会公众),这两个群体大致可以对应于普遍听众和特殊听众,同时决定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各自的整体定位。一方面,就法律职业群体来说,这是法官进行判决书写作时的重点考量之一,特别是对于具有相关权力的其他司法机关,其对判决书的接受程度对案件的审理还是有着较大影响的。“法律家……的主观判断必须经受解释共同体的其他成员的批评和监督,必须迎接与之相对立的主观性判断的挑战和第三者的择优选择,因此,客观而正确的法律决定终将在主观与主观的碰撞砥砺过程中出现。”

[17] (P221-222)法律职业群体大多长期从事相关的司法实践,无论是实体方面还是程序方面都有着相当深刻的认识。而且,通过长期的法学教育和司法实践,法律职业群体形成了理性、冷静和客观的思维品格,具有“普遍听众”的主要特征。“对前提越是一致,就越有可能遵循三段论模式来进行法律推理。因此,法律就会表现为(而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客观、非个人化。同理,解释之客观性是以存在一个单一的文化解释共同体(interpretative community)为前提的。”[18] (P255)面对这样的听众,追求平实与准确的消极修辞是当然的选择。

另一方面,就非法律职业群体来说,判决书的写作也需要照顾到其接受程度。非法律职业群体中,当事人是与判决书联系最为密切的利益相关者,对判决的理由和结果都十分关注,是特殊听众的典型代表。当事人是否已经在多大程度上接受判决书,同样对法官裁判案件有着重要影响。如果说相关法律职业群体是从司法权力方面影响判决书写作,那么,当事人则是通过诉讼权利的运用来影响判决

书的修辞策略的。特别是其中的上诉权和申诉权,对于法官的影响尤为重要,因为这些诉讼权利能够启动其后的整个诉讼程序,对主审法官及其在法院中的业绩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法官从快捷解决纠纷、保证自身成绩的现实角度出发,也需要尽可能地获得当事人对判决的接受。除了运用诉讼权利之外,强势和弱势的当事人还会用不同的方式影响法官,在中国的司法环境中,当事人在社会结构中的不同地位也会对法官的司法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诉讼当事人力量的强弱指标包括当事人对社会资源占有量、诉讼经验的多少、当事人人数等等。消费者案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两造实力之间的巨大差距必然对判决有着重要影响。当然,所谓的强弱也是相对而言,弱者还可以引入法律之外的力量来提升自身的实力,这一过程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是拓展弱者自身的社会关系网,其二是运用某些非常规性手段,直接占据某种合法性的制高点,从而取得局部或者全局的主动权,例如媒体。[19](P537-539)无论当事人的具体特征如何,缺少相关的法律知识和长期从事司法活动的经验都是其典型特征。这也就决定了作为普通社会公众的当事人对判决的理解主要是感性的、零散的,甚至是片面的。高度抽象概括的法言法语很难获得其理解。相反,适当的运用积极修辞却可以提升其接受判决的可能性,这一点对于非法律职业群体的另一层面—社会大众,也同样适用。例如,在援引《孝经》作为判决理由的案件中,法官在引用《合同法》相关条款解决案件定性问题之后在判决书中表示,《孝经》把孝誉为“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德之本”,现代社会应更加提倡。这种加强性的理由说明,不仅可以使得当事人更加准确地理解案件性质和判决内容,更可以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接受,而这种做法正是积极修辞中的“引用”手法。简而言之,面对着作为特殊听众的非法律职业群体,积极修辞的恰当运用可以对判决书的写作发挥一定推动作用。

以上是从听众视角对两大分野作出的分析,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的区分还可

以从其他视角切入。例如法律渊源的视角,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多数情况下援引的正式法律渊源都是成文法律规范,在少数情况下可以将一些非正式法律渊源作为判决理由,前者大多需要运用消极修辞,而后者大致对应于积极修辞。再如逻辑的视角,由于消极修辞通常是以平实的表达为手段,来达到准确表达的目的,因此消极修辞基本上是正用逻辑。修辞正用逻辑指的是按照常规的逻辑概念、形式、方法、规律来进行修辞,按照逻辑的各种常规的关系来进行修辞。这主要表现在同义结构的优化选择上。如果说消极修辞主要是正用逻辑,那么积极修辞则主要是反用逻辑。所谓反用逻辑就是从表层看,那些艺术的表达好象是有意背离逻辑的原则、规则,给人以新奇、生动的印象,但从深层看,它们仍以逻辑为基础,间接地、曲折地符合逻辑的原则和要求。这是形象地、生动地、变化地利用逻辑,是修辞在更高水平上利用逻辑。[20](P111-113)正用逻辑在司法过程中占据多数,这也决定了消极修辞的主导地位;相应地,运用反用的积极修辞就处于从属地位。在以上各种分析视角中,基于听众视角的分析更具现实意义,适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应当成为分析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区分的主要分析视角。

三、寻求接受: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的实践结合

任何修辞行为都在追求一定的修辞效果,这也是决定各种修辞策略的最终因素。修辞的目的是要使言语取得最佳表达效果。人们从事修辞研究或修辞教学,都需要就言语表达对交际目的的实现情况,即修辞的效果作出评价。修辞的目的是要使言语表达产生交际主体所期望的某种效果,预期效果是否圆满实现,直接表现为交际客体对于主体表达的正负反应。反过来说,交际客体的正负反应,直接反映修辞效果的优劣。因此,客体反应才应是修辞效果评价中需要侧重考察的主要方面。[21](P81)所谓的交际客体,实质上就是“听众”的另一种表达。换言之,只有获得了听众的支持和接受,才是达到了预期的最佳修辞效果。无论

是消极修辞还是积极修辞,都是基于听众的不同所作出的区分。如果我们要在判决书中运用这两大分野来获得最佳修辞效果,坚持听众本位应当是基本的立场。在此基础上,如何具体适用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还需要很多细节方面的分析。

就消极修辞而言,根据陈望道先生的分析,其基本要求是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和安排稳密。而在判决书的写作中,消极修辞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也是其事务性文书属性的基本要求。在现实的判决书写作中,鉴于最高人民法院推行的判决文书标准格式,多数判决书大致可以做到消极修辞的要求,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少需要改进的方面。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我们可以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1)在微观用词方面,判决书的消极修辞应当对各种概念、尤其是正式的法律概念以准确的界定。在绝大多数的简单案件中,判决书就是围绕某一特定的法律专业概念展开论述的。当然,除了特定的专业概念之外,判决书中出现的绝大多数概念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其基本要求是严肃、谨慎,符合正式公文的基本要求。随着审判公开化的不断提升,更多的判决书以更加便利的方式被公众所知晓(例如网上公布判决书等),对其中语词的运用进行分析,也逐渐引起了相关学者的注意。这一点也可以借鉴国外法律语言学的相关成果。例如,著名法律语言学家索兰教授就曾经细致地分析了英语判决书中的“反身代词”:“尽管反身代词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如果指代的模糊性会给作者造成潜在的灾难性后果,那么最好避免使用反身代词。事实上,法律文书作者们的确力图避免使用反身代词和其他类似的形式。”[22](P154-155)从目前的成果来看,国内还缺乏这种细致的分析结论。如果针对中国判决书的写作也能达到以上的程度,那么,这将对判决书写作的实践有着更准确的指导意义。(2)在中观的造句方面,通顺和平实是判决书消极修辞的基本要求,同时,需要顾及语境的特殊需要。除了满足语法上的基本要求之外,判决书消极修辞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对各种语境的适应与满足。在修辞理论中,语境一般可以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两个方面,

前者属于篇章的内部结构,侧重于上下文;后者则是文本之外的社会环境因素。

[23](P147-148)具体到判决书的造句而言,这种基本的分类也是适用的:一方面,内部语境要求造句符合篇章的整体结构,例如,民事判决书中可以按照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关系进行分析,而具体的语句就应当符合对民事法律关系的分析。同样,刑事判决书的语句就应当服务于犯罪构成理论的各种要件。这样,具体的语句就成为连接语词和语篇的中介,对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的涵摄关系进行充分而细致的说明。另一方面,对于外部语境而言,判决书的写作需要考量社会公众的可接受性,需要保持一定的通俗性。这实质上就是吸收某些积极修辞的因素。判决书的消极修辞不能仅仅使用“法言法语”,而应当照顾到特定社会公众的理解能力,在造句方面略微体现一定的通俗性。(3)在总体的语篇结构上,判决书的消极修辞同样需要多种叙事风格。判决书语篇的基本特点包括:结构完整,条分缕析;结构严谨,详略得当;条理贯通,逻辑性强;程式稳定,不容更易等。[24](P323-325)这些基本特点,多数判决书的写作大致可以满足,这里强调的是叙事风格与结构的问题。虽然消极修辞强调严谨和朴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叙事风格就必然是单一的。不同的叙事风格决定着不同的语篇结构设计,而单一的叙事风格必然产生负面的修辞效果。就国内判决书正文的语篇设计而言,至少存在着四种结构形式:三段论式结构,递进式结构,并列式结构,纵横综合式结构。[7](P15-16)从目前的判决书写作而言,绝大多数法官仅仅遵循第一种结构形式,这也造成了判决书千篇一律、机械呆板的印象。从“本院查明”(事实部分)到“本院认为”(规范部分),判决书的写作缺少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建立联系的必要论述,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之间的涵摄关系基本无法从“各自为战”的判决书各部分中解读出来。更重要的是,对于绝大部分简单案件而言,案件事实的认定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是,如何认定特定证据的证明力、进而证明案件事实,这些在现在大多数判决书中都无法发现。这一点尤其受到败诉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质疑。法官面对的是无限丰富的个案,这种多样性决定

了判决书的写作也不能一成不变,而应随机应变。

就判决书的积极修辞而言,虽然其地位和适用频率不及消极修辞,但是,却是法官能力和水平的集中体现。随着法律职业群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判决书中的积极修辞也将受到更多的重视,《孝经》判案所引起的社会关注就是其中的代表。对此,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虽然详细的分析目前还无法完全展开,但是,就积极修辞在判决书写作中的运用而言,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特别重视的。(1)就适用领域而言,判决书的积极修辞主要适用于民事案件,特别是与婚姻家庭关系联系密切的案件。由于刑事领域的严肃性以及对罪刑法定原则的严格执行,积极修辞很少能够在其中发挥作用。与之对应,民事领域中,法官需要直接面对私人纠纷的当事人,其自由裁量的范围较大,其追求的结果不仅是分辨是非,更是“案结事了”。换言之,刑事领域的判决并不需要太多的“说服”工作,但是,民事领域中却对当事人的心悦诚服相当重视,因为这涉及到各方长久关系、甚至社会秩序的稳定。特别是对于那些与婚姻家庭关系联系密切的民事案件,涉及纠纷的当事人大多数都存在着亲缘关系,案件是否能够让各方肯定和接受,对其案后的日常生活秩序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2)判决书中的积极修辞应当以多元的社会资源为依据或者来源。如果说消极修辞主要是以正式的法律规范为主要的依据,那么,可供积极修辞借鉴的社会来源就更为广泛了。这里实质上涉及的问题是正式法律渊源和非正式法律渊源的关系。“大陆法系国家所公认的法律渊源理论仅承认法律、法规和具有法的意义的习惯才是法律的渊源,任何其他因素都被排除。同时,它们的权威性递降的顺序也是预先排列妥当:在法律、法规和习惯之间发生冲突时,法律的效力优先于法规;法律和法规的效力又优于习惯。”[25](P24)这些都是正式法源的范围,如果完全以此为基础来裁判案件,容易陷入对法律的机械和僵化的适用,难以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从《孝经》判案的情况可以看到,判决书中的积极修辞援引了

其他非正式法律渊源,取得了良好效果,当然,在这个案件中的非正式渊源可以表述为善良风俗、传统习惯或者民间法等等。这种非正式法律渊源更接近于当事人和社会公众,通过积极修辞的方式表现在判决书中,有利于其理解判决书的内容。在任何国家中,在制定法之外总是存在着特定的社会规范或者民间习惯,在保证正式法律规范得到执行的基础上,适当采用这些社会规范或者民间习惯,将使得司法判决更具亲和力和权威性,进而有利于判决被接受。(3)从判决书积极修辞运用的主体来说,法官应当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社会经验,对社会关系有着较为深刻的观察和理解。无论是积极修辞运用的场所,还是其运用的依据,都要求法官不仅要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更需要对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有着比较全面的把握。换言之,法官不仅要把握法律渊源,在积极修辞时还要借助于“社会渊源”。“在法律的正式渊源之外允许大量的社会渊源的存在,这既为顺应人的法制生活及人性基本需求之所需,也是法律发展永远无法摆脱的社会因素;只有较好地处理了法律的正式渊源与社会渊源之间的关系,人们良性的法制生活才得以可能。”[26](P48)从法治先进国家的经验来看,从事审判工作的法官多是年纪较大,具备比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和阅历,不仅熟悉法律,而且精于人情世故。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判决书这篇“文章”也是要以“世事洞明”和“人情练达”为基础的。(4)积极修辞本身包括很多具体方法,法官在写作判决书时需要有重点地运用。根据陈望道先生的观点,积极修辞可以分为辞格、词语和章句等几个层次。其中,词语上的辞格过于微观,加之法律专业术语的严格界定,所以,词语上的积极修辞很少能够被判决书所适用。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也颁布了《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等文件,为判决书的章节安排作出了比较明确的限定,所以,章句上的积极修辞也难以被判决书所吸收利用。因此,判决书的积极修辞更多地集中在辞格的修辞上。如前文所述,援引《孝经》的做法就属于辞格积极修辞中的“引用”方法。这种修辞手法通过明示或暗示的手段借助于众所周知的名言警句、典故成语等等来为当下的观点提

供佐证。“任何修辞活动都是为了追求较好的表达效果而进行的一种修辞实践努力。引用所作的实践努力是选用在人们头脑中有长期影响的语言意识,即文化积淀,利用其与表达者所表达的思想观点的相同、相反及相通之处,唤起交际双方情感的共鸣,从而使论证更有力,说理更透彻,抒情更充沛。”[27](P62)辞格上的修辞手法包括借代、映衬、讽喻、呼告、夸张等近二十种,每一种手法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与运用方式。写作判决书的法官无需每种都适用,而仅仅是择其要者选用。这也要求法官们需要平时多积累在特定判决书中运用积极修辞的经验。虽然判决书中的积极修辞还尚未普遍运用,但是,法官们实际上已经在各种调解活动中积累了大量运用积极修辞的经验,这也是将积极修辞运用于判决书的良好基础。实证研究已经表明,调解作为一项技巧、一种深得法庭法官青睐的结案方式,贯穿于整个案件审理过程中。在调解中,各先进人民法庭注意洞察当事人心理,对调解时机的把握、调解技术的运用往往有一套颇具特色的经验,大致包括:(1)人民法庭调解的时空安排一般为庭内、庭外调解结合,庭前、庭中、庭后调解结合;(2)人民法庭调解的具体做法有“望闻问切”,先诊后治;“面对面”与“背对背”调解结合;(3)人民法庭调解方式因案制宜;(4)人民法院的法官还注意将调解与人民调解结合,与社会权威、熟人结合等等。[28]

(P380-383)所有这些调解中的技巧更多地体现了各种积极修辞技巧的运用。在一定条件下,如果能够将这些在调解中积累的积极修辞经验运用于判决书的写作之中,那么,判决书对当事人的可接受性将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换言之,在已经具备一定积极修辞技巧的前提下,我们更需要法官提高自己在判决书中运用这些积极修辞的自觉性,使积极修辞从调解领域中转化到判决书中,虽然这种转化未必是直接的。

当然,为了寻求判决书获得最大限度的可接受性,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还是需要在判决书中相互结合得以运用的。而司法领域中的一些成功经验也证明了这

一点,典型的就是“辨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宋鱼水法官。在宋鱼水的司法微观场景中,作为司法者的宋鱼水和作为被司法者的当事人(包括专业代理人)之间的“充分说理”的对话关系,既是一个前者话语不断征服的过程,又是一个前者话语不断遭遇抵抗的过程。当遭遇抵抗时,宋鱼水如果想要对方接受自己的司法结论也就必须去依赖“充分说理”之外的另种手段—“以诚相待”(或者说“耐心”)。[29](P61)充分说理主要是一个消极修辞运用的过程,因为其中主要是直接运用法律规范进行判断的过程。而如果单纯法律规范的运用无法奏效,那么,引人关注社会效果的积极修辞就显得相当必要了。法官多数发挥实质作用的说理正是在直接面对当事人时通过各种积极修辞手法的运用而实现的,虽然这主要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从修辞学的角度而言,宋鱼水法官正是熟练地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相结合,才取得了胜败皆服的效果,取得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但是,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在判决书写作中的结合运用并不是完全以直接的方式实现的,很多情况下二者的结合是非常隐蔽的。特别是对积极修辞而言,更是如此。“律师和法官们并不喜欢被称赞为了不起的故事讲述者。他们竭力想使他们的法律故事尽可能不像故事,甚至与故事相反:事实的、逻辑上不证自明的、反对稀奇古怪的空想、最终常规、似乎‘未经裁剪’的。然而在庭审辩论中,他们实际上创造了戏剧。”[30](P37)虽然在表面上法律人力图客观,但是,运用特定的积极修辞来揭示(或者暗示)某种实质倾向,这种做法从未在司法过程中消失。从这个意义上说,“修辞的技艺不在于华美的词句和雄辩有力的论理,这都属于修辞的表象。修辞真正的秘密是游走于理论和技艺之间、原则和概念之间、事实与规范之间,从而便于偷换概念,甚至以假乱真。……修辞是法律人的高级技艺,但也是法律人必须警惕的陷阱。法律人必须拥有激情来征服他人,但又必须始终保持冷静,对他人的激情保持高度的警惕。”[31](P61)

结语:重拾技巧论

面对着饱受诟病的判决书写作,学者们有着各自的“药方”,其中制度进路的解决方案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地位。“哪怕是象诸如判决书写作这样的不起眼的技术问题,也不只是一个个人能力的问题,而必须将之同相应的制度联系起来考察。通过这个例证的分析,我们看到的是必须更有效地通过制度的方式来提高法官的判决论证能力。”[32](P18)的确,整体的制度性变革的确有利于司法领域中各种问题的解决,甚至不排除这是一种可以根除问题的解决方案。但是,在这种制度变革尚未发生的前提下,面对着各种棘手的问题,我们的态度不应该仅仅是放任自流,甚至“坐以待毙”。具体到判决书写作出现的各种问题而言,相关激励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这并不能够直接将判决书写作技巧层面的问题直接解决。即使设定了各种判决书写作的激励机制,各种修辞技巧的运用及其修辞效果的达致仍然是判决书写作不可或缺的,也是制度层面的变革所无法解决和替代的。虽然修辞学的研究已经出现了一种“走出技巧论”的倾向,但是,法律领域中的技巧论还没有受到如制度进路那般的重视。虽然不如制度变革显得那样轰轰烈烈,但是,各种技巧的深谙及其运用同样是解决实践问题的重要进路,具有相当的意义与价值。因此,我们仍然需要重新审视法律领域中的各种技巧,进而推动其在实践中的恰当运用。在法治进程的崎岖道路上,技巧论能够实现“积跬步以致千里”的踏实效果。

注释:

[1]陈汝东.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古希腊]亚里斯多德.修辞学[M].罗念生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美]布莱恩A.加纳.加纳谈法律文书写作[M].刘鹏飞,张玉荣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5]宗廷虎等.修辞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6]陈晓明.论事务性文体的修辞[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 (4).

[7]张连举当代法律文书写作[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8]马晓燕,史灿方.法律语言学引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9]宋英辉.从刘涌案件改判引起的社会反响看公开裁判理由的必要性[J].政法论坛,2003, (5).

[10][英]马戈特·科斯坦佐.法律文书写作之道[M].王明昕,刘波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11]邓志勇.西方“修辞学转向”理论探源[J].外国语文,2009, (4).

[12]郭贵春,殷杰.在“转向”中运动—20世纪科学哲学的演变及其走向[J].哲学动态,2000, (8).

[13]曲卫国.人文学科的修辞转向和修辞学的批判性转向[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1).

[14]Lawrence Baum. Judges and Their Audiences : A Perspective on Judicial Behavior[M].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6.

[15]M. Maneli. Perelman’ s New Rhetoric as Philosophy and Methodology for the Next Century[M].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4.

[16][比利时]海姆·佩雷尔曼.旧修辞学与新修辞学[A].杨贝译.郑永流.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2005年总第八期)[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7]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8][美]波斯纳.法理学问题[M].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19]王亚新等.法律程序运作的实证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20]林去病.利用逻辑进行修辞[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 (4).

[21]汪国胜,柯建刚.修辞效果评价问题的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 (5).

[22][美]劳伦斯·M.索兰.法官语言[M].张清,王芳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消极修辞

消极修辞 目录 简介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划分修辞现象的两大分野之一,与“积极修辞”相对。这种修辞大体是抽象的,概念的;以明白﹑通顺﹑平匀﹑稳密等顾念事理的条件,作为修辞上必要的条项。也称“规范修辞”﹑“一般修辞”。 修辞两大手法之一,是以明确、通顺、平匀、稳密为标准的修辞方法。主要运用于科学语体、公文语体、诠释性文字和平时的商谈。 消极修辞同积极修辞是同时萌芽和发展的。消极修辞同积极修辞的不同特征和作用,早就在历史上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和争论。到了宋、金、元时代,李耆卿的《文章精义》、洪迈的《容斋随笔》、韩子苍的《陵阳室中语》、王若虚的《滹南遗老集》等著述,曾明确论及这两大修辞手法的分野问题。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对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的区别和联系,消极修辞的纲领和标准,都作了科学的论述。 具体要求 消极修辞的具体要求是:1.思想明确。说写者首先必须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对事物的性质、特征、内部联系、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以及发展变化等等,有明确、全面的认识。说写前理清思路,成竹在胸。明确说写目的、重点,及听读的对象。 2.词义明确。选择意义十分明确的词。力避模棱两可的词,对有歧义的词,应立加解释。在同一语境中,概念的内涵应保持一致。可用对概念加限制语的方式,缩小外延,明确词义。 3.语句通顺。句子要合乎语法的要求。精心选用虚词,词与词、短语与短语的关系要明确。句与句之间要连贯。 4.语言平稳。语言平实,力避怪词僻句。语言匀称,力避疏缺或驳杂。尤其要与内容、语境相贴切。 5.布局严谨。根据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规律性,合理安排说写顺序,从句群到段到篇,注意前后照应,过渡自然,文势贯通。 适用范围 消极修辞主要用于科学、公文和其他诠释性语言文字。因为这一类语言文字,无不以使人理会为目的,不允许有丝毫的模糊和歧解。因此都要从消极方面着眼进行修辞,以便把事理述说得清楚、明白。

修辞的含义

一、修辞的含义: 1、“修辞”之得名。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易·乾·文言》 “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系辞》 “情欲信,辞欲巧”。《礼记·表记》 《左·襄25》引孔子云:“言之不文,行而不远”。 二、2、古代修辞的内涵 郑奠、麦梅翘《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 (1)修辞一般理论; (2)修辞的手法, (3)有关风格的理论和描写。 (4)不同文体的修辞问题。 (5)修辞批评。 消极修辞:指遣词造句用语,使文字通顺流畅的方法。 周秉均《古汉语纲要》修辞篇: 词的选择、句子的选择b等。 杨树达《汉文言修辞学》有改字句,增字句,删字句,颠倒句;词类活用,句式变化,都属于广义修辞。 .积极修辞:修辞两大手法之一。积极地随情应景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极尽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使所说所写呈现出形象性﹑具体性和体验性。如唐杜甫《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不说车行﹑马嘶﹐而说"车辚辚﹐马萧萧"﹐就是运用了积极修辞的手法。修辞学上各种辞格﹐都是积极修辞的方法。 1、陈骙:文有疑词,如《诗·何彼秾矣》曰:“平王之孙”;《檀弓》曰:“穷居鲁人也。” 盖平王疑为东迁之平王,鲁人疑为鲁国之人也。《文则》 2、宋代张南轩拭诗云:“卧听急雨打芭蕉”。先生(朱熹)曰:“此句不响”,曰: 不如作“卧听急雨到芭蕉”,选用音响和谐的字。 3、《滹南遗老集》:《史记·高祖本纪》:“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 欲以为公。……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云莫如刘季最 吉’。乃立季为沛公。”王若虚云:“珍字不安,汉书改为‘奇’是矣。珍指宝器, 刘邦斩蛇,老媪夜哭等是奇怪,而不是珍怪。 3、前人对修辞研究 王充《论衡》;刘勰《文心雕龙》;刘知几《史通》;陈骙《文则》;宋以后的各种诗话、词话、曲话、文论等。清代:汪中《述学》,俞樾《古书疑文举例》。 近现代:唐钺《修辞格》,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朱祖延《古汉语修辞例话》,李维琦《修辞学》等。 一、比喻 比合二事物来说明已意,使之具体明朗。 朱熹:以彼物喻此物也。 按照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可分为三类:A、明喻: (1)背如泰山,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3)肤如凝脂。《卫风·硕人》 (4)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本体喻体之间加比喻词“如、若、犹、似”,譬如、譬为、譬犹、譬之等。】

修辞大全

英语的修辞可以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类。 一、消极修辞(Passive Rhetoric Techniques) 它主要指那些没有相对固定格式的修辞性写作技巧,它与语法、语言结构和词汇的关系密切,只是为了修辞和立意新颖的缘故,对之做了一些调整。举一种情况进行说明:为了增加文采,强化文章的表现力,常常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词汇,而另选他词。这种无固定格式可循的消极修辞手段被称为Elegant Variation (求雅换词)。如在Elizabeth Razzi写的题为10 Ways to Lose Pounds 的文章中,“减肥”的表达竟有8种,文笔活泼,文采灿然:1. Try to shed a few extra pounds? 2. Studies show these efforts may shave off the pounds quickly. 3. Here are ten simple strategies that can help melt away your fat forever. 4. …like a logical way to peel off a few pounds. 5. …roughly the amount needed to burn off one pound. 6. You must eat less to lose weight. 7. A key obstacle to dropping extra pounds is after-dinner snacking. 8. 10 Ways to Lose Pounds. 以上8句中的斜体字让我们欣赏了英语词汇的活力与风采。遗憾的是,大部分精彩的用词不能直译。 求雅换词的手法之一是大字小用,或小词大用。如:Don’t take the low-fat label as a license to eat. 句子写得精彩,最难忘的是其中license一词。它是用途很广的大词。用在这里给人一种“头小帽大”的感觉,新颖别致。译文很难挽留此韵。(不能因为食品标明低脂肪,而敞开食用。)再如:If the term sounds unscientific to 20th-century ears, let us remember there is a definite connection between marshy lands and malaria… (如果这个术语对生活在20世纪的人听来不科学的话,那就让我们记住在沼泽地和疟疾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求雅换词的手法之二是科技词汇和日常用词的“错位”。如:Na?ve rats and frogs are said to have reacted wildly to such proposed experimented situation. Na?ve 用于现代生物学时的含义为:not previously subjected to experimentation or a particular experimented situation.(据说,首次用来作实验的鼠和蛙对这种设定的环境改变都有剧烈反应。)再如:However, there are plenty of people who like tennis. It is the megagame. Mega的含义是兆,百万,是一个科技英语的词缀。使用在这里新义溢出。(但是许许多多的人喜欢网球,这是一项十分普及的运动。) 二、积极修辞(Active Rhetoric Techniques) 它主要指那些有相对固定格式的修辞性写作技巧。常见分类如下: 1.词义修辞格(Lexical Stylistic Devices) metaphor(比喻), metonymy(借代), personification(拟人), irony(反语), hyper***(夸张), understatement(低调), euphemism(委婉语), contrast(对照), oxymoron(矛盾修辞法), transferred epithet(移就), pun(双关), syllepsis(异叙), zeugma(粘连), parody(仿

常见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的作用(修改)

【常见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的作用】姓名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 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它可以显示 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3、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作用是突显对象 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4、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 两种。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5、(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 显得紧凑、严谨。作用:内容前后照应,全文紧凑。●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议论文:强化论点。 6、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 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 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作用是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8、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 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9、直抒胸臆:即景抒怀,直接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情感和富有哲理性 的思想。 10、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1、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 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2、衬托或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事物的特点,营造氛 围。 13、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4、以静衬动:突出了事物的动态(热闹、灵活、敏捷等)特征。 15、以动衬静:突出环境静谧、安静、寂静的特点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广告文案写作中的修辞技巧-(800字)

广告文案写作中的修辞技巧 李慧东 历经20 多年的现代广告实践,中国的广告业已开始进入了成熟期。广告文案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广告文案的写作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广告传播效果的提升与下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巧妙地运用修辞技巧则可以增加广告文案的可读性、趣味性、形象性和感染力+可以使得广告文案能更好地帮助受众记忆、联想和回忆,从而更好地、更有效地实现传播目的。因此,在广告文案的写作中,发挥汉语言文化的优势,运用修辞技巧进行写作,是使广告文案散发出独特魅力的有效方式。广告文案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排比、感叹、双关、对偶、飞白、回环、顶真等。 一、比喻 比喻是广告文案写作中最常用的修辞方式之一。它是依据广告传播的信息主体与另一事物之间的某种相似性,用另一事物来比况该信息主体的修辞方式。运用这种修辞方式,可以把抽象陌生的事物表现得形象亲切,化平淡无奇为生动有趣+吸引受众的注意,加深受众的印象,实现广告的目的。 像母亲的手一样柔软。 ———台湾某儿童鞋广告这则运用了明喻的儿童鞋广告贴切生动,情感真挚,准确地传播了儿童鞋的特点———“柔软”。喻体“母亲的手”使人产生温馨的联想,母爱是人世间最温柔、最深沉的情感,母亲对孩子的关爱是最细心、最体贴的。这种形象的比喻所唤起的深厚的亲情,会使受众对儿童鞋产生美好的印象,从而激发起购买的欲望,导致购买的行动。 爱箩利,随身的绿荫。

———爱箩利防晒霜广告这则防晒霜广告运用暗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告诉受众爱箩利防晒霜的防晒功能,像浓浓的、凉爽的“绿荫”,能有效地遮挡酷暑阳光,保护皮肤不受紫外线的伤害。而且这种保护是随时随地的,是“随身”的,是方便适用的。由于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技巧,使得广告文案形象直观,引起了受众极大的关注。哪个爱美的女士能抵挡得住它的吸引力。 二、排比 排比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修辞方式。它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的词组或句子,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方式。这种方式运用得好能够在视觉上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在语气上形成逼人的气势,使受众在不知不觉之中被感染、被吸引。 天天呼吸,空气不可污染. 日日饮用,水源不可污染. 餐餐进食,蔬菜不可污染. ———公益广告相同的句式,相关的语意,铺排在一起,以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给受众以警醒、以震撼,让受众强烈地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 春季给您带来沉醉, 夏季给您带来欣慰,

写作手法与修辞手法的区别备课讲稿

精品文档 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 在现代文阅读的题目中,常常有一些概念分不清,从而导致答题错误。特别是当题目问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时,经常是问此答彼,怎样区别它们呢?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记叙文主要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其中兼有说明、抒情和议论;说明文主要以说明为主,也有叙述、议论甚至描写;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说明或是抒情。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像《白杨礼赞》一文借赞美白杨树挺拔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来赞美北方的农民,采用的是象征的写作方法。 【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表达方式随语言表达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现代写作学研究提出“表达方式”这一概念,延用至今. 常见的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以下: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比拟、象征比拟、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等.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精品文档

统编新教材解读 习作教学须注意的若干问题处理好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的关系

统编新教材解读习作教学须注意的若干问题处理好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的关系 “中学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是一个青年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般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内容准确、文从字顺、条理清楚、明晰确切,能够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有用的知识见闻、健康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而不是专门从事写作的文学家的创作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在写作方面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把一件事写清楚、把一个观点或者一个意思写明白的能力,不仅中学如此,小学习作教学更要以此为目标。 陈望道先生对文章修辞作了划分:“修辞的手法,也可以分作两大分野。第一,注意在消极方面,使当时要表达的表达得极明白,没有丝毫的模糊,也没有丝毫的歧解。……其适用是广涉语词的全部,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修辞法。……是一种基本的修辞法。”“第二,注意在积极方面,要它有力,要它动人。……大体是具体的、体验的。”第一种是消极修辞,讲求的是明确通顺,也就是平时常说的条理清楚、文从字顺;第二种是积极修辞,讲求的是要具体、生动,我们平时所说的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都属于积极修辞范围。 小学中年段的习作目标主要追求的是消极修辞,也就是把对象写清楚、写明白。到了高年段仍是以消极修辞为基础,逐步加入一些积极修辞练习,但不过分强求。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握好各年段的教学重点。对于三年级学生,要多关注他们是否写清楚了,对于写具体不要作过多引导,以免学生基础没有打牢,就去追求更高的层次。教科书中的一些练习,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消极修辞,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第一道题目: 读读想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以互相调换吗?用它们各写一句话。 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 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英语修辞与写作

第一章明喻、暗喻、换喻、提喻 第一节明喻 1.1.1 明喻(Simile)的定义 The definition of simile-A simile is a figure of speech involving the comparison of one thing with another thing of a different kind by using the words:as,like,as…as,etc. Another definition: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one thing is likened to another,in such a way as to clarify and enhance an image.It is an explicit comparison(as opposed to the metaphor where the comparison is implicit)recognizable by the use of the word“like”or“as”. 有学者认为,“一事物”可称为“本体”,而“另一事物”最好称为“喻体”。请看例句: New China is like a red sun rising in the east. (本体)(比喻词)(喻体) 从例句结构上看,明喻包括“本体”(subject or tenor)和“喻体”(reference or vehicle)。本体指被比喻的对象,喻体指用来做比喻的对象,比喻词用在本体和喻体之间起连接介绍作用。从词源上讲,simile源于拉丁词similis,其意义相当于英语介词like(像)。弄明白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对于理解和掌握明喻是大有裨益的。 1.1.2 明喻的例解 1.1. 2.1 用like或as引导 1.My heart is like a singing bird.(C.G Rossetti:A Birthday) 我的心如小鸟在歌唱。 2.I wondered lonely as a cloud.(W.Wordsworth:The Daffodils) 我像一朵白云在独自漫游。 3.He bellowed like a bull seeking combat. 他像寻衅的公牛一样怒吼。

消极修辞

消极修辞(Passive Rhetoric Techniques) 例子 如在Elizabeth Razzi写的题为10 Ways to Lose Pounds 的文章中,“减肥”的表达竟有8种,文笔活泼,文采灿然:1. Try to shed a few extra pounds? 2. Studies show these efforts may shave off the pounds quickly. 3. Here are ten simple strategies that can help melt away your fat forever. 4. …like a logical way to peel off a few pounds. 5. …roughly the amount needed to burn off one pound. 6. You must eat less to lose weight. 7. A key obstacle to dropping extra pounds is after-dinner snacking. 8. 10 Ways to Lose Pounds. 以上8句中的斜体字让我们欣赏了英语词汇的活力与风采。遗憾的是,大部分精彩的用词不能直译。 手法 求雅换词的手法之一是大字小用,或小词大用。如:Don’t take the low-fat label as a license to eat. 句子写得精彩,最难忘的是其中license一词。它是用途很广的大词。用在这里给人一种“头小帽大”的感觉,新颖别致。译文很难挽留此韵。(不能因为食品标明低脂肪,而敞开食用。)再如:If the term sounds unscientific to 20th-century ears,let us remember there is a definite connection between marshy lands and malaria… (如果这个术语对生活在20世纪的人听来不科学的话,那就让我们记住在沼泽地和疟疾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求雅换词的手法之二是科技词汇和日常用词的“错位”。如:Na?ve rats and frogs are said to have reacted wildly to such proposed experimented situation. Na?ve 用于现代生物学时的含义为:not previously subjected to experimentation or a particular experimented situation.(据说,首次用来作实验的鼠和蛙对这种设定的环境改变都有剧烈反应。)再如:However,there are plenty of people who like tennis. It is the megagame. Mega的含义是兆,百万,是一个科技英语的词缀。使用在这里新义溢出。(但是许许多多的人喜欢网球,这是一项十分普及的运动。)

英语写作中的修辞 使语句生动增添语句亮点-作文

英语写作中的修辞使语句生动增添语句亮点 英语写作中的修辞使语句生动增添语句亮点 修辞手段一般主要用于文学性写作中。但在大学英语的英文写作中有时也需要运用一定的具有英文特征的修辞手段,而且运用得好,会使语句生动从而增添语句亮点。因此,掌握一些一般常用修辞手段对于实现语句亮点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大学英语写作来说,主要应该掌握以下修辞手段,又称语句辞格,包括结构辞格与语义辞格。对比、排比、重复、倒装等为结构辞格,转义、双关、矛盾等则为语义辞格。 1.对比 正反对比就是要巧妙地运用对称的英文句式来表达互为补充的意思,因此恰当地运用反义词语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旦所要表达的内容具有这种情况,就应尽力选用这种对称的句式并选用适当的反义词语来加强语句,实现语句的亮点。 1)如“很多人很快就会发现,他们在物质上是富裕了,精神上却很贫乏”,可以这样达:Manypeoplewillsoonfindthemselvesrichingoods,butraggedinspirit. (注:句中richin与raggedin,goods与spirit具有正反对比的关系和效果。)2)如“利远远大于弊”,可以这样表达:Theadvantagesforoutweighthedisadvantages. (注:句中theadvantages与thedisadvantages具有正反对比的关系和效

果。) 3)如“他们注意到了这些说法中的一些道理,但他们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可以这样表达:Theyhavenoticedagrainoftruthinthestatements,buthaveignoredamoreimp ortantfact. (注:句中havenoticed与haveignored,agrainoftruthinthestatements与amoreimportantfact具有正反对比的关系和效果。) 4)如“这样做既有积极效果也有消极效果”,可以这样表达:Itwillhavebothnegativeandpositiveeffectsbysodoing. (注:句中negative与positive具有正反对比的关系和效果) 5)如“我们既有与我们很为相似的朋友,又有与我们很为不同的朋友”,可以这样表达:Wehavefriendssimilartousandfriendsdifferentfromus. (注:句中similarto与differentfrom具有正反对比的关系和效果) 2.排比 英文中有时也使用排比句式,这种句式整齐而有气势,又不会使人感到单调。例如,如“读书使我们聪明,锻炼使我们强健”,可以这样表达:Readingmakesuswisewhileexercisesmakeusstrong. 3.重复 英文一般讲求简洁,因此为表达强调偶尔使用重复可以使语句的强调内容得到突出。英文的重复又根据被重复词语在语句中的位置分为句

作文训练—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更精彩

2016年11月26日姓名: 作文训练——运用修辞手法让描写更精彩 品味下列二组句子,想想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一、1那航船,载着一大群孩子在浪花里航行。 2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载着一大群孩子在浪花里窜。 二、1秋天刚到,一些黄叶就落了下来. 2秋天刚到,一些性急的黄叶就落了下来. 修辞的作用:“修辞”即“修辞格”,又称修辞方法.恰当的运用修辞能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有力,显著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常用的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对比、引用、反复等方法。 比喻作用: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易于理解,印象深刻. 1.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2.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3.茫茫的草原像一张无边无际的地毯。 4.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5.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6.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7.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8.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拟人拟人,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拟人用得好,能够把抽象的事物描绘得具体形象、生动感人,从而引起联想和想象;用来抒情能引起共鸣,感染读者。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2、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3、一个个红石榴小姑娘绽放出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4、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5、水是野的,小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排比排比是指三项以上(含三项)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恰当的使用排比,能使表达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能增强语势,加深感情. 1、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安详,安详就像夕阳下散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拼搏,拼搏就像暴风雨中的海燕,任雷鸣电闪。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紧张,紧张就像夜色里赶路的人,任月出月落。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奋进,奋进就像海上行驶的帆船,任浪打风吹。 2、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音符。 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

修辞学

浅谈修辞学发凡 首先,我们得承认,陈先生对修辞学两大分野的划分的确是很有价值的,但是,我们还是要提出一些还不甚完美的地方。《发凡》对积极修辞的划分很细,从材料、意境、词语、章句四个角度,共分四大类38个小类。但是有些辞格,我们认为不是很合理,例如:省略、错综、节缩、倒装这些辞格,不应划入修辞范围内。这应当是属于语法或其他方面的内容,总之,不应作为修辞手段。还有像示现、呼告、避讳这三种是否属于辞格,是否应划到修辞学范围,我们认为还是有待于商榷和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其次,对修辞格的定义,有些很模糊,例如《发凡》对“比拟格”的定义虽然没有说错,但绕来绕去容易把人绕糊涂了,是不是可以换一种表述法?比方说“拟人”就是将人所具有的思想、动作和行为赋予物;而“拟物”则是将某一事物所具有的某一特性赋予人。这样,不仅简洁得多,而且也便于理解,便于操作。 再次,我们认为《发凡》还存在这样一些欠缺之处,比如:消极修辞的论述单薄不充实,没有什么理论基础,与积极修辞的篇幅不成比例。篇章结构因格无定局没有涉及;具体辞格的归类、解说还有可商榷之处,例如,感叹、警策不应单拿出来;讽喻应归入比喻;示现和摹状不应单设格;跳脱和倒装不是辞格;设问不应单设,等等。这些不足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此外,《发凡》的某些论述,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比如《发凡》在论及修辞技巧时说“技巧是临时的、贵在随机应变,应用什么方式应付当前的题旨和情境,大抵没有定规可以遵守,也不应受什么条规的约束。”[14]在论及积极修辞如何适应情境时说:“种种权变,无非随情应境随机措施。”[15]对于修辞行为如何适应题旨清境,《发凡》认为无规律可以遵循。此说显然同修辞学要现代化、科学化、精密化的要求有距离。 综上所述,虽然《发凡》有着一定的不足,但我们说,它的“功大于过”。也就是说它所取得的成就,及它给学术研究带来的重大成果,还有他对修辞理论的非凡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是有着巨大价值的,是史无前例的。我们也说了,只有有欠缺才会有前进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有不足才会有更大的成就出现。所以,我们承认《发凡》的伟大贡献,我们要在《发凡》的理论的基础上,在它的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努力,再接再厉,创造出更多,更好,更有价值的新理论。我们也相信,一定会收获更多的丰硕成果。 总之,陈望道以《发凡》的出版完成了中国传统修辞学向现代修辞学的转变,功在创新,功在历史;《发凡》作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开端,引导着中国现代修辞学在科学形态上更其日趋完善,功在当代,功在将来。 虽说我读书已十年有余,对于修辞这个概念还是非常模糊的,因而心中一直疑惑,修辞学的理论到底研究什么?与写作有什么联系?对语言有什么影响?然而,此次通过修辞学这门课的学习,使我了解了一些修辞学的理论知识,关键是使我有机会接触了陈望道先生的这本《修辞学发凡》(下文简称《发凡》),这部书堪称是现代修辞学奠基之作,的确给了我很多理解修辞学理论的启迪。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发凡》是最完整的好书,有了这部书,修辞法上的问题差不多都已头头是道地解决了”。我想此书的贡献也不仅仅在于留给我们很多的精辟见解和重要理论,更在于为我们系统地学习修辞学理论提供了方向,引领我们在该领域更好地探索和创新。 本书共分12章,从修辞两字习惯用法的探讨开始,到介绍修辞学的几个发展时期结束。全

《英语修辞与写作》教学大纲

《英语修辞与写作》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601016学时:60 一、课程简介 本大纲根据2018版人才培养计划制订。 (一)教学对象:商务英语专业高职专科学生(和全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需要)(二)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三)课程类别:职业技术核心课 (四)考核方式:考试 (五)参考教材:虞苏美.新编商务英语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主要参考书目:丁往道.英语写作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二、教学基本要求与内容安排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词汇、句子和语篇多层次相结合的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英语写作的基本知识、技巧等写作方法;具备书写格式标准的商务应用文能力。 本课程的知识目标是培养学习者选词、造句和段落的书写能力,掌握四大文体和商务类信函的写作要领;能力目标旨在注重语言学习者的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典型文体写作方法的涉猎;素质目标是培养学习者较熟练写出语言流畅、结构严谨的文章和具备书写格式准确的商务类文体的素质。 (二)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要求:A—熟练掌握;B—掌握;C—了解) 三、实训内容 技能训练项目1:优秀作文的分析 技能训练项目2:商务信函的写作 技能训练项目3: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背景阅读的英文四大文体写作

制订人(签字):李芙蓉审核人(签字):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学期授课计划( 2018 /2019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全称)英语修辞与写作

授课班级 18级学生 课程总学时 60 本课程计划学时 60 任课教师 李芙蓉 制定日期 2018 年 9 月 教研室主任(签字) 系部主任(签字) 教务处主任(签字) 教学大纲制定部门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教材全称 (编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 《新编商务英语写作》第二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教学参考书(名称、编者) 《新编商务英语写作》第一册 虞苏美 《英语写作手册》丁往道 本学期教学周数 15 本课程每 周学时数 4 本课程学期总时数 60 编制说明: 本学期教学时数 分配 讲授 30 实验 习题课 28

现代汉语修辞学

现代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第一节修辞与修辞文本 一、修辞: 1、所谓“修辞”,就是表达者(说写者)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标而应合题旨情境,对语言进行有效调配以期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有意识的、积极的语言活动。p1 二、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是陈望道首先提出的重要概念。p2 三、修辞文本:所谓“修辞文本”,就是特指表达者(说写者)为了特定的交际目标,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运用某种特定的表达手段而形成的具有某种特殊表达效果的那些言语作品。p3 第二节修辞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一、修辞学与现代汉语修辞学p4 二、修辞学与语音学、词汇学和语法学p4 三、修辞学与逻辑学p5 四、修辞学与语用学的关系p5 第三节学习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意义p6 第二章现当代修辞学简史 第一节我国现代修辞学研究 一、现代修辞学的形成过程p7-11 2. 代表著作 (1)郑奠及其《中国修辞学研究法》(2)杨树达及其《中国修辞学》(3)唐钺的《修辞格》(4)王易的《修辞学》和《修辞学通铨》(三)确立阶段——以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为标志。 第三节我国当代修辞学研究 一、当代修辞学出现新局面的原因p1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语言学家的语言研究和人民群众的语言实践创造了崭新的社会环境。 2.《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社论)的发表。 3.《语法修辞讲话》的连载。从1951年6月7日开始,《人民日报》连续登载吕叔湘、朱德熙先生合写的《语法修辞讲话》。

我国修辞学出现新局面的主要表现(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p11 二、三本颇具特色的修辞著作p12 (一)《语法修辞讲话》(二)《修辞概要》 (三)《现代汉语修辞学》 四、修辞学研究的新阶段p13 第三章语音修辞 第一节语音与修辞 一、现代汉语语音特点p15 二、汉语语音的修辞功用p15 语音修辞的功用主要在于能使语言流畅顺口,节奏分明,声律和谐,富有音乐美。 第二节连绵词、叠音词和象声词的修辞功用 一、连绵词的修辞功用:连绵词是一些不能分解的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也就是说,这些词一旦被分开,单个的字都不能表示任何意义。P15 (二) 连绵词的修辞功用 连绵词经常被运用在对联和诗词的对偶句中,具有回环荡漾,悦耳动听的效果。 二、叠音词的修辞功用p16 三、象声词的修辞功用:象声词又叫拟声词、摹声词,是一类纯粹用来模仿声响、记录声音的词。P17 (二)象声词的修辞功用:象声词的修辞功用在于直接传达客观世界的声音节奏,缩短人和自然界的距离,使人感到自然轻松亲切 第三节平仄的修辞功用 一、平仄相谐p18 二、平仄的修辞功用

英语写作常用修辞手法

英语写作常用修辞手法 英语中的修辞与汉语的修辞相比,分类细,种类多.下面将英语的修辞简单介绍如下: 1.Simile 明喻 明喻是将具有共性的不同事物作对比.这种共性存在于人们的心里,而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 标志词常用like, as, seem, as if, as though, similar to, such as等. 例如: 1>.He was like a cock who thought the sun had risen to hear him crow. 2>.I wandered lonely as c cloud. 3>.Einstein only had a blanket on, as if he had just walked out of a fairy tale. 2.Metaphor 隐喻,暗喻 隐喻是简缩了的明喻,是将某一事物的名称用于另一事物,通过比较形成. 例如: 1>.Hope is a good breakfast, but it is a bad supper. 2>.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3.Metonymy 借喻,转喻 借喻不直接说出所要说的事物,而使用另一个与之相关的事物名称. I.以容器代替内容,例如: 1>.The kettle boils. 水开了. 2>.The room sat silent. 全屋人安静地坐着.

II.以资料.工具代替事物的名称,例如: Lend me your ears, please. 请听我说. III.以作者代替作品,例如: a complete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全集 VI.以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念,例如: I had the muscle, and they made money out of it. 我有力气,他们就用我的力气赚钱. 4.Synecdoche 提喻 提喻用部分代替全体,或用全体代替部分,或特殊代替一般. 例如: 1>.There are about 100 hands working in his factory. 他的厂里约有100名工人. 2>.He is the Newton of this century. 他是本世纪的牛顿. 3>.The fox goes very well with your cap. 这狐皮围脖与你的帽子很相配. 5.Synaesthesia 通感,联觉,移觉 这种修辞法是以视.听.触.嗅.味等感觉直接描写事物. 例如: 1>.The birds sat upon a tree and poured forth their lily like voice.鸟儿落在树上,倾泻出百合花似的声音. 2>.Taste the music of Mozart.

运用修辞手法的作文_七年级作文

运用修辞手法的作文_七年级作文 运用修辞手法的作文(一) 在晴空万里、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们学校要举行秋季运动会了,听到这个让人兴奋的消息,我们全班同学高兴得沸腾了起来。 星期五上午,全校师生怀着激动地的心情,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来到了赛场,整个操场变成了红色的海洋,真可谓是人山人海啊。当校长宣布秋季运动会开幕时,全场顿时鸦雀无声,在停顿不到十秒后,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第一个比赛项目是跳高,我们班景陶影、龚家铭去和其它三个班进行比拼。轮到我们四(1)班的选手跳时,我们拼命为他们鼓劲,大声为他们加油,虽然他俩很多次都没有跳成功,但他俩没有泄气,一次又一次地迎接挑战,我们全班同志更是拼命地为他们鼓掌加油。 下午,我们全班同志非常自觉地排队走向操场,仿佛上午的失利让我们化失败为动力,更增强了我们拼搏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接力赛跑,在裁判的一声令下,班级接力赛开始了,我们班一开始就遥遥领先,一下子就把其它班级的同学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我们不停地为正在奔跑的同学鼓掌加油,但其他班的同学已经有点不认真了,他们有的居然看起了书、玩起了拍手游戏,只有我们班还在鼓掌加油。经过全班同志的齐心协力,接力赛我们终于拿到了第一名,但因为上午的失利,我们年级总分得了第二名。 虽然比赛没有拿到第一,但同学们因为通过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开心,老师更为我们增强了班级的团队精神而满意。 运用修辞手法的作文(二) 本周星期四,我们学校将举行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那天,同学们都去得很早,开幕式后,大家都到指定的地点坐好了。 这天安排的是个人比赛,同学们一个个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比赛开始了,参赛的同学在赛场努力拼搏;而那些没有参加比赛的同学,有的写广播稿,有的在拼命地喊着“加油”,还有的把自己制作的横幅高高地举起来,上面写着“82班加油!”几个大字。在800米赛跑时,王瑶倩同学因跑得过快而不舒服,同学们都很关心她,扶着她回到了教室,还热心地安慰她。由于大家的同心协力,我们班在个人比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最后成败与否就在于星期五的团体赛了。当天晚上,大家都在家里练习单脚跳,为星期五的比赛做准备。 终于到了星期五,大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大早就赶来了。()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各就各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其他的同学也按捺不住自己兴奋的心情,冲到了赛场边,一起为运动员们摇旗呐喊:“一二三四五六七,82班得第一!……”在25米单脚跳接力赛时,我们班的方强同学一不小心把鞋给弄掉了,惹得同学们一阵哄堂大笑。不过,方强并没有急着去捡鞋子,而是将木棒交到另一个同学手上之后再去捡鞋子。我们不得不佩服这种做法是明智的,倘若方强当时就去捡鞋子,也就失去了一次夺冠的好机会。结果,我们班以团体比赛两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的成绩,夺得了全年级第一名。 经过这次运动会,我懂得了“众人同心、其力断金”的道理。 运用修辞手法的作文(三) 秋风萧瑟,落叶飞舞,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终于在同学们的期盼中拉开了序幕。在这次运动会上我们班成绩显著,一共拿了四个第一,其中叶登峰的跑步最令我难忘。 在红色的塑胶跑道上只听“砰”的一声,运动员们好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向前跑去。这时,跑道两边的同学围起一堵厚厚的人墙,大家不断地高喊:“加油!加油!”,在一片片“加油”声中,运动员们争先恐后,你追卧赶,不一会儿功夫,场上便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只见我们班的叶登峰像猛虎下山一样把其他运动员甩了半圈,不知是不是吸取了上次“龟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