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答实验探究题-有解答解读

如何解答实验探究题-有解答解读
如何解答实验探究题-有解答解读

如何解答实验探究题

一、关于问题的提出

1.何为科学问题:所谓的科学问题是指具有可探究性的且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即问题的结果是可以测量的、可观察到的、有一个统一评价的客观标准。

举例说明:请你判断下列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DE。

A.南湖中哪种鱼脂肪含量最低

B.城南公园内哪种花卉最美观

C.南湖中哪种鱼最好吃

D.中央公园内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E.秀州公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2.提出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有情提醒:问题用问句表达)。

㈠从实验方案中找自变量和因变量来提出问题:

①、找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指先发生改变的量;因变量是指后发生改变的量)

②、提问的格式:

A.“因变量”与“自变量”有什么关系呢?★

B.“因变量”与“自变量”有关吗?

C.“自变量”对“因变量”有什么(或有何)影响?★

D.“自变量”对“因变量”是否有影响?

举例说明:水蚤的身体呈半透明,制作装片后在低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其心脏的搏动快慢(心率)。某班甲、乙、丙、丁四组学生,分别用滴管从10℃、20℃、30℃的三种含有水蚤的培养液中吸取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不同装片进行观察,得到数据如下表。

由实验方案可知:

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水温的高低是否能影响水蚤心率的快慢? 。 ㈡从真实现象(情景)中提出问题。

①、 从题目素材中找到现象

②、 提问的格式:

A.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B. 为什么会产生该现象?

举例说明:小科同学在学习了磁知识后,对磁现象很感兴趣。一天晚上,她在台灯下研究磁铁,偶然发现当磁铁靠近发光的台灯时,灯泡内的钨丝晃动了起来。请你针对这个现象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当磁铁靠近发光的台灯时灯泡内的钨丝为什么会晃动? 。

㈢根据图像提出问题:

提问的格式为:探究(或研究或比较)……

举例说明:小科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根据下图连接好实物,用电流表分别测出I 、I 1、I 2的电流,改变电源电压,重复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 ;

㈣从原有问题的升华中提出新的问题,一般都出现在题目的最后一问,这类问题的提出具有较大的开放性。

举例说明:你看到过蚂蚁搬食物的情形吗?蚂蚁过的是群居生活,它们都有自己“家”。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它们常常要走出家门,去寻找食物,然后会沿原路返回。

①提出问题:蚂蚁寻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

②实验研究:选择多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剪刀剪掉蚂蚁的左右侧触角,然后把它放回原地,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对于蚂蚁,请你再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蚂蚁是如何寻找到食物的?。

㈤从结论、假设(或猜想)中反推提出的问题

①、从题目的素材中找结论、假设(或猜想)

②、提问的格式:

A.若是假设(或结论),直接在假设(或结论)后面加一个“吗?”。

B.若是猜想,先去掉“可能”后面加一个“吗?”。

举例说明:小科同学看到装有薯片的包装袋总是鼓鼓的,里面充有气体。他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建立猜想:袋内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实验方案: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已收集满该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获得证据:……

他提出的问题是袋内气体是二氧化碳吗?。

二、关于建立猜想或假设

猜想或假设都是在研究的问题中产生的,因此猜想或假设都要与研究问题的内容保持一致,但句子表达的方式不一样。猜想是随时都可以作出的,例如:“狗叫了,可能有陌生人来了”,到底是不是陌生人来了,不一定去验证,在

句子中要带“可能”二字。但是假设的话,接下来一定要有验证性的活动,而

且在句子中不能带“可能”二字,用陈述句表达。若是实验前建立的假设(或

猜想),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若通过实验后验证假设(或猜想)成

立,那么假设(或猜想)就成为结论。

举例说明:用菊花冲泡菊花茶时,某同学发现菊花的花瓣会变成浅绿色。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花色素发生变化的缘故,并不影响菊花茶的品质。

然而该同学又发现用不同的水冲泡时,变色的情况不同。为研究这一问题,他

开展了探究活动。他按一定的步骤进行了探究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试分析,实验前该同学建立的假设(或猜想)是▲。

假设:冲泡菊花的水酸碱性不同会影响菊花的花瓣的颜色。

猜想:冲泡菊花的水酸碱性不同可能会影响菊花的花瓣的颜色。

三、关于实验目的的回答

1.对于整个探究的实验目的,其实质与提出问题的核心内容是一样的,但句子

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问题用问句表达,目的一般用陈述句表达。格式一

般为“探究(或研究或比较)……”。

2.对于探究中某一步的实验目的,格式往往是“排除……的干扰”、“验

证……”、“形成对照或对比”

举例说明1:小科同学将生长状况相似的A、B二盆蚕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

暗箱中,在B盆蚕豆幼苗的暗箱右侧开一小窗口,并在窗口外侧装一个固定光

期后,A,B两盆蚕豆幼苗的生长状况如图

所示。如图所示:

该同学设计这一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单侧光对蚕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举例说明2:小明同学从课外书本中得知“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需要镁元素”的结论,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证实该结论。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若干,完全培养基和缺镁培养基在(在教师的指导下配制,完全培养含小麦胚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缺镁培养基比完全培养基缺少了镁元素)。

实验步骤:

①去掉小麦种子的胚乳。

②将种子的胚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粒,分别接种在完全培养基和缺镁培养基上。

③将它们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两周,然后观察统计。

去掉小麦种子胚乳的目的是排除胚乳中镁元素的干扰。。

四、关于实验方案的设计

1.控制变量。实验组与对照组只允许有一个变量,即要符合单一变量的原则(注意:变量不能写某某的有无,也不能写控制该变量的具体方法)。

2.要设置对照(对比实验)。目的是通过设置对照或对比实验增加实验结论的说服力(或可信度)。

3.实验的对象(样本)尽量多一些。目的是避免(或排除)实验结论的偶然性,从而使实验的结论更加具有普遍性。

4.实验的次数尽可能多一些,要有重复实验的思想。但是在不同的实验中,重复实验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具体来说:⑴若得出的结论是用文字来表达的,那么多做几次的目的是避免或排除实验结论的偶然性,从而使实验的结论更加具有普遍性(请同学们举一些课本上的例子);⑵若得出的结论是用具体的数字来表达的,那么多做几次的目的是便于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度(请同学们举一些课本上的例子)。

5.实验选择的器材或所取的数据不能搞特殊化,否则得出的结论是片面的,具有偶然性而不具有普遍性(例如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所取的数据;研究串并

联电路电压、电流特点时灯泡的规格)。

6.实验设计时经常要想到用转换法的思想(你能举一些课本上的例子吗)。

举例说明: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和步骤:

①采集重金属污染液500mL,用蒸馏水将其逐渐稀释10、100、1000、10000倍,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②取4只相同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垫上纱面,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源,浸润纱面。

③挑选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的水稻种子200粒,随机均分成4组,分别均匀放入上述4只培养皿的纱布上。

④将4只培养皿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每天给它们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统计和分析: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出芽率,进行比较。

反思和评价:

⑴在步骤③中,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⑵实验方案存在缺陷,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用与实验组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金属污染液,培养水稻种子,其目的是通过无污染时的萌发率形成对照增加实验结论的说服力。

五、关于实验结论的回答

1.结论的回答要与研究的问题相一致,并且要写上前提条件,格式为“当……

等都相同时,……”

2.若自变量和因变量有具体数值的,则一般用定量回答,定量回答的格式为“因变量与自变量成正比(或反比)”(你能举一些课本上的例子吗);定性回答的格式为“自变量越……,因变量越……”(主动句式)或“因变量随自

变量的改变而改变”(被动句式)(你能举一些课本上的例子吗)。

3.不能用实验现象来代替实验结论;当讲到两个相关量“有关”时,应加括号具体写出两个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举例说明:小科在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经实验后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举例说明2: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 “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分析表中数据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当衣服材质相同时,衣服布料层数越多,长波紫外线透过率越低。 .

六、关于实验方案的评价

1.是否控制变量(若没有控制好变量,要具体写明哪个变量没控制好,不能笼统地说没有控制变量)。

2.是否设置对照(对比)实验(设置对照组时可以参考实验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只出现一个不同变量,其他语句相同)。

3.实验对象(样本)是不是多。

4.实验次数是不是多,要有体现重复实验的思想。

5.如果是物质制备题,还应考虑理论上是否可行、装置(或操作)是否简单、是否环保、是否节能、是否安全、是否经济(成本低)等问题。

6.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器材选择是否合理、实验数据选取是否有代表性。

举例说明1:有三个同学在家里用实验探究纸片、塑料薄膜、棉布对电视机遥控器遥控信号的阻挡能力。他们的探究过程分别是:甲同学在自己家中,将纸片放在遥控器与电视机之间,手指按遥控器控制键如果遥控器能对电视机起控制作用,则增加纸片的数量。如此重复实验,逐渐增加纸片的层数,直到遥控器不能控制电视机为止,记下纸片的层数。乙同学在自己家中用塑料薄膜按照与甲同学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记下塑料薄膜的层数。丙同学在自己家中用棉布按照与甲同学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记下棉布的层数。他们的实验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请分析并回答:

张老师认为这三位同学的探究过程存在一些问题,你能指出来吗?▲

三位同学家里的遥控器与电视机和性能可能不同;实验时遥控器与电视机距离也可能不同;纸片、塑料薄膜、棉布的厚度也可能不同。

举例说明2:小明发现他家种植的菊花出现了异常现象,靠近马路一侧的

菊花不开花,远离马路一侧的菊花开花。小明观察周围环境后,发现马路边安装了许多路灯。小明和爸爸选择靠近路灯的1株未开花的菊花,晚上用黑色塑料袋套起来,白天取下,观察一段时间,看它是否能开花。

①①他们的实验方法有什么明显不足▲。

选择1株样本太少,实验有偶然性;没有设置对照组实验。

举例说明3: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我国儿童血铅水平较发达国家儿童高,血铅增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

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

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2.0~2.5千克的20个家兔分为两组:

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 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B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 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实验结果见下表:

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请你帮助设置一个对照实验▲。

取健康相同的质量2.0~2.5千克的10个家兔。用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举例说明4:小科同学发现金属眼镜架表面经常会有绿色物质产生,这是什么物质呢?他和同学们收集积累了一定量的这种绿色物质,放在试管里隔绝空气加热。观察到试管内壁有水珠,绿色物质变成黑色粉末,产生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表明镜架上的绿色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等元素。镜架上会产生绿色

的锈,这绿色物质中是否含有铜呢?同学们用上述试管中的黑色粉末分两组分别进行了实验:

大部分同学认为第一组实验方法比较理想,试简要说明理由▲。

第一组实验不加热节能,操作简单安全。

举例说明5:《自然》杂志报道了心理学家进行的一个测试:把参加逻辑考试的大学生分成学习程度相近的两组,在参加逻辑考试前,先让其中的一组听10分钟莫扎特的奏鸣曲等古典音乐,结果大学生的考试成绩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一名美国州长看了这篇报道后,在州议会开会现场向议员们播放贝多芬的《欢乐颂》,并要求议会拨款10万美元,用于向每一个有新生婴儿出生的家庭免费发放古典音乐光盘。

①心理学家得出“古典音乐能提高大学生考试成绩”的实验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应作怎样的改进▲。

一次测试不够,应多次验证;同时选择不同的音乐(古典和现代的对比)实验。

七、关于对实验数据或现象的处理

1.通过实验以后产生的现象或得出的数据是最真实的,我们应尊重客观事实,不能随意改写实验现象或改动实验数据,当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不符合预想的结果时,要查找实验失败的种种可能原因及结论成立的前提条件(或者说实验的结果不支持假设,那么应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举例说明1:电解水时,刚开始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大于2∶1原因。

举例说明2:研究动滑轮的省力问题。

2.实验的数据是可以允许出现误差的,要善于寻找数据变化的规律,如果这个数据是由误差引起的,那么这个数据与真实的数据相比可大可小;如果这个数据与真实数据相比一直偏大或偏小,那么一定是由内在的某个因素变化引起(例如: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实验)。

3.要有求平均值的思想,目的是使实验结论准确(例如:伏安法测电阻实验),若在一组数据中有特大或特小的,应不统计在内(例如:根系的长短与水位的高低)。

举例说明1:小科在观看2009世界冰壶锦标赛时猜想:

冰壶在冰面上的滑行距离,除了与离手时的速度大小、接触

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外,还可能与质量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

想,小科、小敏和小思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木块上

加放数量不等的钩码后,让木块从O点静止滑下,记录木块

和钩码的总质量m和它在水平面的滑行距离S,记录数据如

下(各组在A点时初速度均相同):

①①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木块速度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木块滑行距离与质量无关;

②小敏认为:木块及钩码的质量越大,对水平面的压力越大,则滑行中受到的摩擦阻力也越大,滑行距离就会越短。因此,他认为数据有问题,于是对上表数据做了如下改动:

请你评判小敏的做法并阐述理由: 不科学。实验数据是真实的,不能随意改写实验数据 。

八、关于“下操作性定义”和“使用科学证据”

1.“下操作性定义”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实验研究方案设计。包括两点:其一要描述需要“操作什么”(即需要“做什么”

);其二需要“观察什么”和“记录什么”。

2.“科学证据”是指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收集到的一些数据,它是得出结论(或支持结论)、反驳某个观点、验证假设或猜想的支撑点。 举例说明1:下操作性定义:如:为了比较“糖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溶解快慢”,其操作性定义为:“将等质量相同的糖,加入等质量不同温度的水中,都不搅拌,比较糖溶解完所用的时间。”为比较“通过的电流大小不同时,通电螺线管磁性的强弱”其操作性定义应该是 在同一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大小,观察比较同一个通电螺线管能吸引铁屑的多少。 。

举例说明2:物体下落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教学楼上做了以下实验:先后让四个物体从同一高度释放,测量下落到同一水平面上所用的时间。经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后,得到以下数据:

他们分析上面的实验数据后认为,实验数据不支持“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观点。

不支持依据1:“小石块1”与“小石块1和羽毛球拴在一起”后者重,但下落时间长。

不支持依据2:“小石块1”与“小石块2”质量相关较大,但下落时间几乎相同。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摘要] :把握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首先要弄清实验的原理、实验中材料的使用、实验中的变量、现象及预测实验结果等。 [关键词]: 注重设计重视过程解题技巧 会考实验题的创新设计,正在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方向突破和发展,已然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实验命题的方向和热点。那么,如何才能答好生物实验设计题,取得优秀的分数呢?这就必须了解一份完整的实验方案的设计,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技巧,在生物实验能力测试中就能够做到有据可依,有法可循,总体考虑,综合分析,达到事半功倍,获得高分的效果。本文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生物实验设计题的基本解题思路与技巧。 1 什么是实验设计 所谓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的现象等。但在生物综合能力测试中由于受时间和卷面的限制,实验设计能力考查无法面面俱到,或者是考查实验步骤的设计、续写或修改,或者是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或者是实验数据的加工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或者是考查实验结果的预期与讨论,或者是实验装置的检验或改进等等。 2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设计一个较完整的实验方案一般应包括:①明确实验目的→②确定实验变量→③分析实验原理→④提出实验假设→⑤落实实验用品→⑥设计实验步骤→⑦ 预测实验结果→⑧得出实验结论 2.1实验设计的基本解题思路 2.1.1明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类型 明确实验目的就是要弄清“做什么”的问题,即探究或者是验证什么生物学现象或原理。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运用哪一原理进行实验设计,才能明白实验设计中哪一因素是实验变量。例如“设计实验验证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此实验原理或实验思路与七年级上册教材“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相同,因此采用教材中相似的实验设计思想:先准备两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锥形瓶,然后将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投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锥形瓶中。再如“口腔内的化学变化”,探讨的问题是温度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那么在实验设计中,“温度”这一因素应是实验变量。 实验设计一般有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设计和探究性实验设计。验证性实验具有明确的结果,通过实验加以验证;而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多种可能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的结论。如二005年湖南怀化“探究光照对菜豆发芽的影响”;2007年浙江湖州“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与时间关系”就属于探究性实验设计。 2.1.2找出两类变量,确定对照类型 一找出两类变量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题训练——光的反射实验专题(word版含答案)

2019年中考试题专题训练——光的反射实验 1.(2019吉林,2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EAN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竖直与镜面,如图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射出。 (1)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A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反射;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入射角; (3)如果让光沿BO方向入射,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2.(2019吉林,2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EAN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竖直与镜面,如图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射出。 (1)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A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反射;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入射角; (3)如果让光沿BO方向入射,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3.(2019广东,10)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小明将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ON向后转动,如图甲所示,入射角等于(选填“30°”或“60°”);若增大入射角,则反射角,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动,如图乙所示,在右侧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

光。 4.(2019徐州,30)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水平放置,白纸板要放置在平面镜上;图中反射角度数为;能不能因此得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总是垂直的结论?. 5.(2019怀化,31)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D。 (1)实验时,将光屏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线.如图甲所示;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光屏上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所示,说明反射光线、人射光线与法线在。 (2)从甲图可以看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射分居在两侧。 (3)从表格记录的数据分析时得:(答出一个结论即可)。 6.(2019潍坊,19)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将一块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用激光笔将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用直尺和笔描出光线的传播路径。 (1)上述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_; (2)为了探究完整的反射规律,还需要用到的器材是______。 7.(2019常德,7)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初一生物]_实验报告: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实验报告: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通过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体会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掌握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一、提出问题:鼠妇通常生活在花盆下、石块下等阴暗环境中,光对它们的分布有影响吗? 二、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三、制定计划: 1、原理:鼠妇随机分布在湿度、温度等条件都相同的环境中,一边有光照一边处在黑暗中,光照侧和黑暗机时即为对照,通过对照、看光是如何影响鼠妇分布的。 2、材料用具:每个小组10只鼠妇,湿士、花铲、自制纸盒、黑纸等。 3、实验步骤:A、在自制硬纸盒(长30厘米、宽15厘米、高5厘米)内放上一层湿土,以中线为界,一侧用黑纸包好,形成黑暗环境。B、将10只鼠妇放入以上装置,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或将10只鼠妇全放于装置的中央)静置2分钟。C、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注意!实验方案中只设一个变量因素(如:是否有光照),每个变量因素应设对照组。 四、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六:表达和交流:把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其他组的同学交流,看是否结论一致。思考与讨论: 1、这个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你如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你确定的变量(光)引起的?[答:除光以外,湿度、温度、土壤环境等都影响着鼠妇分布。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除设置阴暗和明亮对照以外,两组的其他条件均相同。] 2、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答:用10只做可减少误差,而用一只做时由于偶然因素增加,误差增大。] 3、为什么要计算各组的平均值?[答: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性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能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还能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程度,有效检测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了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代表了教材改革和中考改革的方向,在近几年中考中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此类题在中考中频频出现,且分值相对较高,现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和亮点。从历年的考试中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题型主要有应用型探究、构建型探究和综合型探究等,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类似物质的干扰下定性探究物质的组成、利用对比实验法探索化学反应中的异常现象及其发生原因等。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本人通过对近几年南京市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研究,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改编、设计的一些实验探究题,谈谈这类试题的设计新视角。 一、创新类探究试题 创新类探究试题涉及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以探究为形式或情景,可考察考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考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解答探究创新类试题一般步骤是:首先要能根据题干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联想到相对应的化学知识。第二,作出猜想或假设时,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依据,要从化学的视角作出科学的猜想或假设。第三,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要围绕寻找特征反应作为论证(肯定或否定)的依据,同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第四,对探究问题作出解释与结论时,要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或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信息,以事实为依据,应用化学原理进行分析推理,不能随意编造,牵强附会。最后,从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实验方案是否完善、探究过程是否合理以及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探究方案或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探究

光的反射习题(含答案)

. 光的反射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 1.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ON的夹角为θ,一条平行于 平面ON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后,能够沿着 原来的光路返回,则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不可能是() A.20° B.15° C.10° D.5° 2.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 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A.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B.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漫反射 C.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是() A.30° B.60° C.120° D.150° 4.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水中的手指“变粗” B. 金环日食 C. 石门大桥在嘉陵江面的倒影 D. 地面上树的影子 5.放映电影时,银幕用的是粗糙的白布,这是因为() A.白布能发生镜面反射,使人从四面八方看到银幕上的像 B.白布能发生漫反射,使人从四面八方看到银幕上的像 C.白布能使光线发生弯曲,使人从四面八方看到银幕上的像 D.白布能使光沿直线传播,使人看到银幕上的像

6.如图所示,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夹角,则() A.入射角是3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是60° C.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 10° D.反射角是60° 7.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反射形成的是() A. 日食美景 B. 天空彩虹 C. 耀眼幕墙 D. 林间光柱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8.小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M水 平放置,白硬纸板可沿ON折叠).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当入射光垂直射向镜面时,入射角为0° 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同侧 C.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且反射光线远离法线 D.以法线ON为轴,将硬纸板的B面向后旋转,这时在B面 上仍能看到反射光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 9.生活中一些光现象:①阳光下树的影子②日食③交警身上穿的警用背心在灯光照射下很亮④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鱼.其中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 ______ (填序号). 10.自行车的尾灯有许多角反射器组成,它实际上是由互成直角的 ______ 组合而成的,当汽车的灯光从任何方向射向它时,它都能使光线沿与原光线相反的方向反射回去,以便引起司机的注意,此时, ______ (遵循/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1.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AON等于 ______ (已知∠NOB等于30°,∠NOC等于45°,∠NOD等于60°).则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将沿着______ (填“OB”“OC”或“OD”)方向射出.

鼠妇实验

1.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以外,还有温度、水分等。一般情况下,鼠妇在适宜的温度时很活跃,在低温下不大运动;鼠妇常呆在潮湿的地方。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下对这些因素进行探究,并尝试完成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教师也可以在下一节课训练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制定计划的能力,特别是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探究 1.光、温度、水分等因素对鼠妇生活都有影响;采用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 2.如果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当然,采用更多的鼠妇更好,但会增加实验的难度。 3.一个组的平均值,容易存在误差,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假设全班有6个组,则相当于做了5次重复实验,计算这6次实验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可以减小误差。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没有阳光,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不能生存。光不仅影响植物的生活,还影响植物的分布。在陆生植物中,有些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如松、杉、柳、槐、玉米等;有些只有在密林下层的弱光下才能生长得好,如药用植物人参、三七等。 阳光对动物的影响也很明显。阳光能够影响动物的体色。例如,大多数鱼身体背面的颜色较深,腹面浅淡,这就与阳光的照射有关系。光照还能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把蚜虫培养在连续无光照的条件下,所产生的个体大多没有翅;把蚜虫培养在光暗交替的条件下,所产生的个体大多有翅。 温度:地球上温度变化的幅度极大,但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却很窄。过热或过冷,都会使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无法正常进行,甚至使生物死亡。以动物为例,大多数动物生活在-2~50 ℃的温度范围内,如果环境温度超过了这个范围,很多动物就难以生存了。温度还与植物的分布有着密切关系,对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也有影响。 水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在组成生物体的成分中,大部分是水。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的高达90%以上。动物体的含水量也大致相似,例如,鱼的含水量为70%,人体的含水量,初生婴儿为72%,成人为65%。

(完整版)光的反射练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茂密的树林下,常能在地上见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A.太阳的虚像 B.太阳的实像 C.树叶的影子 D.树叶的实像 2、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光的传播速度() A.会减小 B.不变 C.会增大 D.都有可能 3、打雷时,总是先见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这是因为() A.闪电比雷声先发出一步 B.闪电和雷声同时发出, 但是光速要比声速大的多 C.闪电和雷声分别同时传到人眼跟人耳中, 但人耳反应慢 D.以上所述均不正确 4、一根旗杆在阳光照射下,在地面上投下一个旗杆的影子.自早晨到黄昏这段时间内,旗杆影子长度变化是()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5、如图是研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光在反射时可逆”,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改变光线OB与法线ON的夹角 B.改变光线AO与法线ON的夹角 C.沿法线ON前后转动F板 D.让另一束光从BO入射 6、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是20°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7、(2013湘西4题3分)如果你在一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个同学的眼睛,那么无论这个平面镜多么小,该同学也一定会通过这平面镜看到你的眼睛,这是因为() A. 光的漫反射 B. 光的镜面反射 C. 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D. 彼此处在眼睛的明视距离位置 8、小刚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所示,这时的时刻是() A.21:10 B.10:51 C.10:21 D.12:01 9、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会变得越来越大 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C.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深度要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1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 A.2m B.1.4m C.0.6m D.2.6m 11、小明身高为1.5m.站立在平面镜前2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秒后,他 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1.5m,像变大 B.2m,像变小 C.3.6m,像不变 D.4.4m,像不变 12、小明同学身高1.80m,家里装修时要在墙上安装一个竖直的平面镜,为了能从平面镜中 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的最小长度应为() A.30cmB.60cmC.90cmD.120cm 二、填空题 1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传播。光在中传播的最快。 14、下列物体①太阳、②月亮、③蜡烛的火焰、④恒星、⑤镜子、⑥正在放电影的银幕、 ⑦碎玻璃、⑧发光的水母、⑨萤火虫、⑩钻石,其中一定是光源的有____________(填序 号). 15、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入射角是________;改变入射光的方 向,使入射角变大,则反射角变________;以ON为轴将硬纸板的右半面向后旋转,在硬

鼠妇实验报告调查表

鼠妇实验报告调查表 篇一: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报告单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报告单 学生姓名:李建元实验日期:实验目的: 本实验是要使学生了解鼠妇选择生存环境的行为,并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及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探究过程: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设计意图引入提问:哪些同学找到鼠妇? 同学们都是在哪些地方找到鼠妇的?鼠妇为什么会跑呢?鼠妇怕什么学生交流鼠妇的生活环境,纷纷作答:花盆底下、草丛里等。鼠妇的生活环境变化了。 鼠妇的反应很灵敏,刚刚看到,它就很快跑走了。 学生思考交流:怕人、怕光……学生通过亲手捉鼠妇的过程切身体会鼠妇的生活环境认识到鼠妇的生活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材料用具: 鼠妇(每组10只,5人一组)、铁盘、玻璃板、纸板或书、纸盒,湿土。提出问题: 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作出假设:根据采集鼠妇时所观察到的鼠妇的生活环境,你提出的

假设是什么?你作出这个假设的依据是什么?制定并实施计划:实验装置的设计: (一)在铁盘内放一些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另一侧盖上纸板或书,在盘内形成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湿度和温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二)将相同数目的鼠妇放入实验装置,静置2分钟。 (四)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经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是:明亮处只,黑暗处只。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和假设一致吗?根据实验现象,你们的结论是什么?表达与交流: 各小组进行交流,说明各小组观察到现象。讨论与思考 1、这个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你如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你确定的变量(光)引起的? 2、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 3. 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4. 计算5次实验的平均值,与你的第一次的结论一致吗?评价策略 通过实验获得一个明确的实验结论,这对于初次接触探究实验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活动“重过程”,但初次接触探究实验,“结果”也同样重要。

鼠妇探究教案

用实验法研究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 因素 【课型】探究活动课 【课时】一课时 【教具】鼠妇、学生自制教具、培养皿、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掌握了实验法研究的几个重要步骤后,让学生学会探 究实验全过程的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通过自制教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新知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 照实验的重要性; 2、使学生在探究合作学习中,掌握分析问题的视角,从多 角度探究问题; 3、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一种生物的习性,促使学生去爱护生物,关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探究实验全过程的方法。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的视角,从多角度探究问题。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难点: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新知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大屏幕上展示自转的地球)跟学生互动。这是一颗神奇的星球,它孕育了无数的生命,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与它们周围的环境是息息相关、相互影响的,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许多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实验法研究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 一、问题我来答: (温故知新) 1、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2、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过渡: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点评。下面就请出我们的朋友——鼠妇。简介它的名字的由来和俗名。 谁来告诉我你们是怎样捕捉到鼠妇的?(学生回答) 看到鼠妇,你想了解它哪些信息呢?(学生回答) 大家想要了解的问题很多,今天我们只来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二、实验我来做: 1、知识准备:通过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 ①你们组实验中的唯一变量是什么? ②实验中设置的对照实验是什么? ③实验中放入鼠妇的数量为多少只最适宜? ④实验中鼠妇应该从什么地方放? ⑤实验记录应怎样设计?怎样记录? ⑥实验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做能减少实验的误差? ⑦分析实验数据时怎样能够更准确表达你的意思?为什么要求平均值? (学生议论纷纷,意见不统一。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用10只鼠妇,从变量的分界处放入鼠妇,实验时先静置2分钟、然后再计时,一分钟一计时记录8分钟,实验时要保持安静以免打扰鼠妇的活动等等)

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

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 荆门外语学校罗青双 化学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所以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实验探究题应运而生,此类题要求学生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综合、全面的考虑,然后去设计实验。 常见的实验探究模式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步骤:提出问题→实验事实→假设及其验证→归纳结论→实际应用。而常见的实验探究题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物质的鉴定实验,二是物质性质验证实验,三是运用化学原理的实验探究题。下面结合具体例子来分析实验探究题。 一物质的验证实验 例1 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3 [Fe(C2O4 )3]·3H2O可用于摄影和蓝色印刷.某小组将无水三草酸合铁酸钾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和固体产物进行实验和探究。请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用品和以下限选试剂完成验证和探究过程。 限选试剂:浓硫酸、1.0 mol L-1HNO3、1.0 mol L-1盐酸、1.0 mol L-1 NaOH、3% H2O2 、0.1mol L-1KI、0.1 mol L-1CuSO4、20% KSCN、澄清石灰水、氧化铜、蒸馏水。 (1)将气体产物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A)、浓硫酸、灼热氧化铜(B)、澄清石灰水(C),观察到A、C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B中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气体产物是CO和CO2的混合物 (2)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推知,固体产物中,铁元素不可能以三价形式存在,而盐只有K2CO3。固体产物中铁元素存在形式的探究。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假设2:假设3: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③实验过程 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掌握,对物质进行检验的实验技能的掌握,考查考生运用相关知识对实验提出假设及设计方案的能力。

光的反射实验探究题教案资料

《光的反射》实验探究题 一、命题点: 1、主演实验器材的选取及作用:激光笔、平面镜、可转折的纸板、量角器。 (1)选择粗糙纸板的原因:光在纸板表面发生____________,实验时可以在不同位置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 (2)纸板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量角器的作用: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实验关键操作:(1)光路的确定:使光线贴着纸板斜射向平面镜,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别描两点。 (2)判断“三线共面”的操作:把纸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纸板上是否显示反射光线,若不显示,说明三线共面。 (3)验证光路可逆性的操作:将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射入,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是否重合。 (4)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10°30°60° 反射角10°30°60° (1) (2)得出实验结论:入射角_______入射角,且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_。 (3)入射角与反射角相差较大或不相等的原因:将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记录成入射角或反射角。 5、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应在________环境下进行,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2)纸板与镜面的放置要求:纸板与平面镜应________放置,若倾斜放置,则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区分纸板上多条光路的方法:给入射光线和对应的反射光线_________或用不同颜色的比画出入射光线和对应的反射光线。 二、重点题型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 E、F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翻折。(1)如图甲,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________(能/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ON在____________内。 (2)小明在测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时只记录了一组数据(如乙表),根据这组数据,他__________ (能/不能)得出关于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结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拓展提高 1、让入射光线A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________方向射出,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的。 3、实验中白色纸板的表面应尽量_________(选填“粗糙”或“光滑”),为了便于测量和探究,需要在纸板上记录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开始时,激光笔垂直照射到平面镜上,此时测得的反射角为_______。 5、将纸板F绕ON翻转,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小明认为此时反射光线不存在,他的说法是否正确:_________。 6、实验时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应该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7、实验时,小明发现每次把光的传播路径描下来非常不方便,他认为只要在光的传播路径上标记一个合适的点就能确定了,他用到的光学知识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线,原因可能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得到下列四组数据,第_____次实验数据是错误的,出现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反馈练习 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 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硬纸板材质应是_________ (选填“粗糙的”或“光滑的”)。 (2)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_____(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3)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F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_________ (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2、小明和小聪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FON是____角(选填“入射”或“反射”)。 (2)一束光沿EO射到镜面,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OF。若沿着FO的方向再入射一束光,它的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收集数据如下表: 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小聪说,此结论不具有普遍性。请指出实验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 实验探究活动是新课标理念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实验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验探究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实验)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只是命题形式新颖,选择素材陌生度高,但基础知识或原型实验来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并设法用实验去检验验证它。在解答实验探究类试题时要①通读全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②回归教材确定知识点;③细心分析明确设计意图,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设计方案和实验装置图)。现从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选取数题,进行简要的归类与评析。 根据探究题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气体成分的探究 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酒精和蜡烛等可燃物燃烧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两种物质反应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鱼瞟内气体成分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空气、O2、N2、H2、CO、CO2等这些物质的制法及检验,以及它们与氧气、水、碱溶液等反应产生的特有现象。

例1.(07长春)请你阅读下列短文后,回答有关问题。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1)根据上述短文,提出一个你想探究的问题:。 (2)对你的问题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猜想:。 (3)请自选用品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并填写下表。

光学测试(一)光的反射

光现象练习题(一)光的反射 一、填空题: 1、光在介质中是沿传播的,光年是的单位。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km/s,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 这个速度。(大于、小于、等于) 3、太阳发出的光经过8min20s射到地球上,则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是。日食的形成是因为。发生日食时,是 ___的影子落 在 4、用枪射击,当缺口﹑准星尖和目标这三点成一线时,就能击中目标,这是利 用了_____________的性质。 5、黑板用久了会产生“反光”现象,字看不清楚,这是因为黑板发生 出来的光线比粉笔字发生出来的光线。(填“强”或“弱”)6、当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时,反射角将;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时,反射角为,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20°角时,反射角为。 7、在距离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站立一个人,这个人在镜中所成像与人的 距离是____m,像的大小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人的大小。 8、如图所示,灯罩可使灯泡射向上方的光向着下方照射,这是应用了光的_____________,地面上出现了桌子的影子,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形成的。 9、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看到镜中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现象形成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__m;现将一块和平面镜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________(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10、如图所示,太阳光与水平面成50°角,要利用 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方向照亮井底。则镜面与 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应等于。 11、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是通过光 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能将光信 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高度, 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当 光电屏上的光点由S 1 移到S 2 ,表示液面高 度。(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12、请你做一做:将钟竖直在平面镜前,看看镜中钟的时 针和分针与钟本身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如何? (1) 如图1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只台钟钟面上的 指针位置,已知镜面与钟面相平行,则实际时间应 是。 (2)如图2所示如果是在写字台光滑的玻璃板上看到对 面墙上的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则实际时间又应 是。 二、选择题: 13、下列都是光源的一组是() A.萤火虫和烛焰 B.电池和烛焰 C.萤火虫和月亮 D.电池和萤火虫 14、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日食 B、小孔成像 C、影子 D、先闪电后打雷 15、一个小丑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像,他看到的像应该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一般解题思路-讲义精品

【关键字】化学、活动、设计、方案、情况、思路、方法、条件、质量、认识、问题、体制、有效、深入、继续、充分、合理、良好、透明、提出、发现、研究、安全、稳定、网络、基础、需要、环境、作用、办法、主体、关系、检验、分析、拓展、丰富、开展、服务、指导、解决、创新、提高、改进 201 年初中化学九年级专属讲义 课题:实验探究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学生姓名: 授课教师: 201 年月日 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目的→装置步骤的分析→实验的变量→现象→注意事项(操作是否可行)知识点内容说明 燃烧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 氧化反应 发光放热的现象不一定是燃烧 燃烧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着 火点 (缺一不可) 【例1】(2016年武汉元调)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图所示实验(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前开关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 I.打开K1,通入N2一段时间,点燃酒精灯; Ⅱ.关闭K1,打开K2,通人O2,观察现象; Ⅲ.…… (1)步骤Ⅱ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步骤Ⅱ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Ⅲ,将装置B中的红磷换成___________ (填序号),可验证燃烧的另一条件 A.细铁丝 B.硫 C.水 D.食用油 【例2】(2017年武汉元调)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一:装置A处玻璃管中盛放木炭,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I.打开K,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关闭K,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 II.……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试题的一般解题方法素材

科学探究试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的,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既是新课标理念实施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或从化学问题的实际情景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科学探究活动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因而科学探究能力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科学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际上该类问题一般来说是在同学们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只要基础扎实,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可以说并不难解,本文结合近几年典型探究类中考题,从科学探究的步骤出发,剖析该类试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供参考。 一、要在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和大胆的做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 实际上科学探究试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时已学过的,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关键问题是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 例1.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 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 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如果写出三种正确方案奖励1分): ①;②;③。 (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 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报告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报告 设计人:刘凤杰审稿人:颜静 班级:组别:实验时间: 背景资料 鼠妇又称“潮虫”,在南方也叫“西瓜虫”、“团子虫”,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潮虫亚目。鼠妇的种类较多,它们身体大多呈长卵形,成体长9—15毫米,背腹扁平十分显著,呈灰褐色、灰蓝色;常能卷曲成团,是草食的陆栖类群,口器是咀嚼式口器,为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动物,从海边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它们的分布。第一触角短小,后7对胸肢变成步足。但它们都需生活在潮湿、温暖以及有遮蔽的场所,昼伏夜出,具负趋光性。不像昆虫和蜘蛛那样高度适应于陆地上生活,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在田间,主要为害黄瓜、西红柿、油菜等常见的种类有潮虫科、鼠妇科、球鼠妇科等代表动物。 .注意事项 1. 收集:在本实验进行前一周左右,就要做好收集鼠妇的准备。若温度在25 ℃左右,在房前屋后的石块、瓦砾下面,花盆里,花坛内均可以找到;若温度低于25 ℃,选择温暖的花窖、家庭的下水道旁边、居住在平房条件的厨房地砖下面或菜窖内进行收集。收集后,要注意在容器内装一些湿土且保持通风。 2.容器: 在收集鼠妇的过程中,精心地保护、饲养,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关键。用塑料瓶(把矿泉水瓶颈部较细的部分去掉或用废弃的罐头瓶也可)内铺放一些经过筛选后的松软的土壤,适当喷洒或每天滴入1~2次清水(手摸土壤有湿润感即可,若水滴入过多,土壤形成泥块或泥浆,个别小鼠妇或活动慢的鼠妇易死亡)。每隔2~3天换一次土。每个容器内宜放入25~30只鼠妇,若密度过大,鼠妇容易死亡。在瓶口用纱布遮盖,保证充足的空气,同时用橡皮圈套住纱布,防止鼠妇逃脱。 实验目的:1.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2.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实验材料:鼠妇(每组10只)、湿土、铁盘(或塑料盒、纸盒)、纸板、玻璃板 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采集鼠妇时所观察到得鼠妇得生活环境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 根据所做的假设,设计一个简易的对照试验来验证所做的假设。注意在设计探究中,尽量使要验证的条件是可变的,其他条件则是不变的(控制变量)。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装置的设计: 在纸盒内铺上一层湿沙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盒内就形成了和两种环境。

(完整word版)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 1 什么是实验设计 所谓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的现象等。但在生物综合能力测试中由于受时间和卷面的限制,实验设计能力考查无法面面俱到,或者是考查实验步骤的设计、续写或修改,或者是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或者是实验数据的加工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或者是考查实验结果的预期与讨论,或者是实验装置的检验或改进等等。 2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设计一个较完整的实验方案一般应包括:①明确实验目的→②确定实验变量→③分析实验原理→④提出实验假设→⑤落实实验用品→⑥设计实验步骤→ ⑦预测实验结果→⑧得出实验结论 2.1实验设计的基本解题思路 2.1.1明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类型 明确实验目的就是要弄清“做什么”的问题,即探究或者是验证什么生物学现象或原理。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运用哪一原理进行实验设计,才能明白实验设计中哪一因素是实验变量。例如“设计实验验证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此实验原理或实验思路与七年级上册教材“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相同,因此采用教材中相似的实验设计思想:先准备两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锥形瓶,然后将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投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锥形瓶中。再如“口腔内的化学变化”,探讨的问题是温度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那么在实验设计中,“温度”这一因素应是实验变量。 实验设计一般有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设计和探究性实验设计。验证性实验具有明确的结果,通过实验加以验证;而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多种可能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的结论。如二005年湖南怀化“探究光照对菜豆发芽的影响”;2007年浙江湖州“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与时间关系”就属于探究性实验设计。 2.1.2找出两类变量,确定对照类型 一找出两类变量 在实验过程中,变量是指可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据其在实验中的作用,可分为两类: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又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口腔内的化学变化”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适温和高温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和高温条件的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反应结果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即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亮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⑴反射角为。 ⑵小亮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 如何操作?。 ⑶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 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 沿着OA的方向射出,这表明。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⑴我们不直接用平面镜而用一块玻璃班代替竖直放置在桌面上, 这样做的原因是:; ⑵要验证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其方法是:; ⑶要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其方法是:。 2.生活中“平面镜”记录了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历程, 那么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 有什么关系? ⑴小明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选择了一块平 面镜来进行探究,结果失败了。小明在实验中的困惑是。 ⑵小明为了方便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应选择两只(“一样”或“不一样”)的蜡烛。 ⑶小明改进实验后,在白纸上留下了自己的实验记录痕迹,如图所示,则MN应该是实验时画出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 所在的位置。 ⑷小明在交流过程中提到“第三次实验时自己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始终未能找到像的位置”请评估他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3.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⑴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⑵选蜡烛A和B的要求是:; ⑶如果在图中像的位置放一长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有”或“没有”)蜡烛的像。

⑷实验中拿一只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这里应用了法,这一实验说明() A.平面镜能成等大的实像 B.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等大 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 成的 D.平面镜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 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0.请补充表格 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一实验小组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⑴将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初,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是 cm。 ⑵小丽同学在做实验时,如图所示,若只调节蜡烛,应将蜡烛向(填“上”或“下”),调整它们的中心大大致在上, ⑶若将蜡烛移至15cm处,移动光屏,则在屏上得到的像,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 ⑷小雨同学把他的近视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时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则应将光屏向(“左”、“右”)移动,才能使像清晰。 ⑸小强同学还想知道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否也是颠倒的,利用以上器材如何进行实验才能证明。 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 镜的距离v之间的图象,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 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 小 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