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2015管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练习试题

北京交通大学2015管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练习试题
北京交通大学2015管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练习试题

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练习试卷考试科目:管理学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在管理工作中,责、权、利和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正确处理这种关系对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提高组织的效率,均有很好的作用。关于四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正确地描述为:( )

A.责、权、利和能力完全是对等的关系

B.责任是管理的基础,应当大于权力、利益和能力

C.责、权、利是相等的,而人的能力可以略小一些

D.责、权、利是相等的,而人的能力应人于其承担的责任

2.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履行职能时,下述正确的说法是( )。

A.强化计划、组织职能,弱化领导、控制职能 B.强化计划、组织与控制职能,弱化领导职能C.强化领导、控制职能,弱化计划职能 D.强化组织与控制职能,弱化计划、领导职能

3.某投资公司准备对一家儿童卡丁车游乐公司投资,为此要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在以下各因素中,你认为哪一因素对该项日的未来发展前景最无关联影响? ( )

A.家长对培养儿童勇敢精神的重视程度 B.政府对儿童游乐项目的管理政策

C.初步选定的供应商生产的卡丁车的质量水平 D.其他游乐项目对儿童的吸引力

4.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的是:( )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学科理论 C.一般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5.决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中的各层管理者都要承担决策的职责。关于决策的解释,以下哪个更正确? ( )

A.越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所做出的决策越倾向于战略性、风险型的决策

B.越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所做出的决策越倾向于常规的、科学的决策

C.越是企业的基层管理者,所做出的决策越倾向于战术的、风险型的决策

D.越是企业的基层管理者,所做出的决策越倾向于非常规的、确定调决策

6.评价决策效果的优劣以( )作为标准。

A.决策的质量或合理性 B.下属对决策的接受程度

C.作出决策所需要的时间 D.以上三者都是

7.相对于个人决策而言,群体决策既有其优点,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缺点。因此必须根据所做决策的具体情况,决定采用相应的决策方式,以下几种情况中,哪一种通常不采取群体决策方式?( )

A.确定长期投资于哪一种股票 B.决定一个重要副手的工作安排

C.选择某种新产品的上市时机 D.签署一项产品销售合同

8.某化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开发了某种投资很大的新产品,投产后非常畅销,企业领导也倍感欢欣。但不久便得知,由于该产品对环境有害,国家正在立法,准备逐步取缔该产品。企业顿时陷入一片阴影之中。从计划过程来看,该企业最有可能在哪个环节上做得不够周到?( )

A.估量机会、确立目标 B.提出备择方案,经过比较分析,确定最佳或满意方案

C.明确计划的前提条 D.拟定派生计划,并通过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9.实施目标管理的主要难点是:( )

A.不利于有效地实施管理 B.不利于调动积极性

C.难以有效地控制 D.设置日标及具体化存在困难

10.强调计划执行过程具有应变能力的原理是( D )。

A.限定冈素原理 B.许诺原理 C.灵活性原理 D。改变航道原理

11.某君在一百货商店考察,随手翻阅了其规章制度手册,有三条特别引起他的注意:——“我们只售高贵时髦的衣服和各种高级用具。”

——“货物售出超过30天,不再退还购货款。”

——“在退还顾客购货款前,营业员需注意检查退回的货物,然后取得楼层经理的批准。”

试问这三条规定各自是属于常用计划的哪一种形式? ( )

A.都是规则 B.都是政策 C.分别是政策、程序、规则 D.分别是政策、规则、程序

12.先瑞公司原是一家精密机床生产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但老产品的市场日趋饱和,高层管理人员决定通过调整战略以应付现有局面。人力资源管理部也行动起来,并期望尽快完成新的人员配备计划的制定和贯彻正作。为顺利完成这一工作,人力资源部必须首先:( )

A.提高人力资源部成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B.了解和把握公司的发展方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任务日标

C.加强人力资源部与其它各部门之间的沟通

D.掌握其它同行公司的发展状况

13.销售部经理说:“我们的销售队伍在竞争对手中是实力最强大的,要不是我们的产品缺乏多样性,不能及时满足消费者需要,我们的销售业绩也不会这么差。”生产部经理说:“一流的熟练技术工人完全被缺乏想像力的产品设计局限了。”研发部经理打断说:“创新思维凝结出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葬送在单调乏味而又机械的低产出生产线上。”上述谈话揭示该企业在组织中存在什么严重的问题?( C ) A.各部门经理的论述都有道理,只是态度过于强硬

B.各部门经理对各自角色及其在组织中的作用定位不清晰

C.各部门经理过于强调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性

D.各部门经理对组织内各项职能的分子:合作缺乏客观而准确的认识

14.下列什么因素可以使组织的管理幅度增加?(D )

A.企业生产规模扩大,职工人数增加 B.非管理性事务不断增加

C.组织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较快 D.下属工作的内容和性质比较接近

15.容易导致“隧道视野”的部门划分方法是按下列哪项来划分的?( )

A.产品 B.地区 C.职能 D.服务对象

1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许多适应环境的新型组织结构,其中能最方便地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管理的组织结构是:( )

A.直线职能制 B.事业部制 C.矩阵制 D.网络型组织结构

17.某公司销售部的推销员张某,在2000年上半年的工作中一人实现了80万元的销售业绩,在同行业的推销人员看来这已经大大超额完成了工作任务。于是张某明确地向销售部经理提出给他发额外奖金,但张某却一直没有得到回音。如果这位销售部经理是一位称职的管理者,你认为他不给推销员发额外奖金的最大可能原因是什么?( )

A.他担心每个推销员过分追求销售量,从而忽视服务质量

B.公司正处在扩张阶段,许多方面需要资金,不能发额外奖金

C.公司中其他推销人员也同样超额完成了销售任务

D.公司没有预先制定计划标准,缺少控制和考核的依据

18.有学者对包括卫生系统、高技术企业、制造业、商业及服务部门的实地调查,并经过归纳,发现一线管理者十分看重以下10项职责:①日常工作计划;②安排和分派员工工作;③控制产品质量和成本;

④激励和指挥员;⑤沟通和协调;⑥纪律约束;⑦训练培训员工;⑧总结评价员工作成果;⑨设备维

修;⑩安全管理。在上述各项工作中,属于控制职能的工作主要有:( )

A.③ B.②、③、⑨ C.③、⑥、⑧ D.③、⑧

19.对于建立控制标准,以下哪一种说法不恰当?( )

A.标准应便于衡量 B.标准应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C.建立的标准不可以更改 D.建立的标准应当尽可能与未来的发展相结合

20.中国古代政治家管仲有一句名言,即“仓廪实知礼仪,衣食足知荣辱”,他的这一论述在某种程度上与西方国家的哪一理论在观念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 ) ;

A.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 B.麦格雷戈的X、Y理论

C.布兰查德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D.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1.商鞅在秦国推行改革,他在城门外立了一根木棍,声称有能将木棍从南门移到北门的,奖励五百金,但没有人去尝试。根据期望理论,这是由于( )。

A.五百金的效价太低 B.居民对完成要求的期望概率很低

C.居民对得到报酬的期望概率很低 D.枪打出头鸟,大家都不敢尝试

22.在《杰克·韦尔奇自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961年,我已经以工程师的身份在GE工作了一年,年薪是10500美元。这时,我的第一个老板给我涨了1000美元。我觉得这还不错——直到我后来发现和我同一办公室的四个人每一个人都涨了1000美元的薪水。我认为我应该得到比‘标准’加薪更多的东西。我去和老板谈了谈,但是没有任何结果。沮丧之际,我萌生了换工作的想法。”韦尔奇的感受符合哪一种激励理论? ( )

A.需要层次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期望理论 D.公平理论

23.现在社会流行“59岁现象”的说法,即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在退休前容易产生贪污腐败行为,你认为

以下说法哪种最有道理? ( D )

A.固有企业经营者的任用、考核机制有问题,让这些人担任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本身就是一个错误B.国有企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对经营者的监督有很多漏洞

C.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存在问题,不能解决对经营者的公平激励问题

D.——B+C

24,在强化理论中,管理者更要强调以正强化为主的方式,而对待惩罚和负强化应当十分注意工作方法,避免消极因素。对于惩罚,在以下的处理原则中,你认为哪一条的阐述是不全面的? (D )

A.即时性,违规与惩处之间时间间隔不宜过长

B.一致性和公平性,对员工违规现象的处理,应力求一视同仁:

C.针对性,惩处的重点是员工的违规行为,而非违规者的人格特征

D.公开性,有助于运用晕轮效应,警示众人

25.有时,一位工作表现很出色的基层主管在被提升为中层主管、尤其是高层主管后,尽管工作比以往更卖力,绩效却一直甚差。其中的原因很可能就在于这位管理人员并没有培养起从事高层管理工作所必需的:( )

A.概念技能 B.技术技能 C.人际技能 D.领导技能

26.一位领导者,每次上班总是关心下属职工的生日,并及时派秘书给他们送去生日蛋糕和贺卡,对待这种做法,各方面反映不一,你认为这种管理方式更适合:( )

A.任务明确,上下级关系融洽,领导职位权力强的组织

B.任务不明确,上下级关系紧张,领导职位权力弱的组织

C.任务明确,上下级关系紧张,领导职位权力强的组织

D.任务明确,上下级关系融洽,领导职位权力弱的组织

27.处长大李任现职已有五年,其业绩在处里颇有口碑,大李由局长老王一手提拔,两人相处一向融洽,但最近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征兆。大李私下抱怨老王不给自己面子,在下级面前对自己呼三喊四的,对自己的工作也干预太多。老王也觉得大李翅膀硬了,不像过去那样听话了。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你认为老王应该采取何种领导方式较为合适?(D )

A.高工作,高关系 B.高工作,低关系 C.低工作,高关系 D.低工作,低关系

28.不论是在企业还是在政府机构,秘书一般都是帮助高层管理者进行正作的,他们在组织的职权等级链上位置是很低的,但是人们常常感到秘书的权力很大,那么秘书拥有的是什么权力?( D )

A.合法权力 B.个人影响权力 C.强制权力 D.没有任何权力,只是比一般人更有机会接近领导29.公司产品设计部接受了一项紧急任务,该任务的完成需要进行严密的控制,同时又要争取时间和速度。

在这种情况下,最适合采用哪种沟通网络?( A )

A.Y式沟通网络 B.全通道式沟通网络 C.轮式沟通网络 D.环式沟通网络

30.下述关于信息沟通的认识中,其中哪一条是错误的? ( C )

A.信息传递过程中所经过的层次越多,信息的失真度就越大

B.信息的发布者和接收者在地位上的差异也是一种沟通障碍

C.信息量越多,就越有利于进行有效的沟通

D.善于倾听能够有效改善沟通效果

二、问答题(共60分):

1.人际关系理论的要点是什么?人际关系理论对我国企业管理有什么启发?(10分)

2.阐述决策与计划、计划与控制职能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0分)

3.在现代管理中为什么要强调适度分权管理?组织进行分权的途径有哪些,有何区别?为什么组织结构扁平化会成为一种发展趋势?(15分)

4.请阐述“经济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人性假设理论的基本观点,“复杂人”的人性假设理论对管理工作有什么指导作用?(15分)

5.关于领导的研究主要有领导素质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学习这些理论成果有何意义?(10分)

三、案例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赛马不相马”——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

1995年某月,海尔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丁主任的办公桌上放着职工汪华为的辞职申请书。汪华为是在集团工作不久的大学生,在集团下属的冰箱厂工作时,他表现突出,提出了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意见,被评为“揭榜明星”。领导看到了他的发展潜力,于是集团将其提升为电冰箱总厂的财务处干部——这既是对

其已有成绩的肯定,也为其进一步磨炼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汪华为作为年轻的大学生,在海尔集团有着很好的发展前途,为何要中途辞职?丁主任大惑不解。

经了解,汪华为接受了另一家用人单位的月工资高出上千元的承诺,他正准备跳槽。仅仅是因为更好的物质待遇吗?事情恐怕并非如此简单。虽然汪华为在海尔的努力工作得到了及时肯定,上级赋予他更大的权力和责任,但他仍认为一流大学的文凭应是一张王牌和优势至上的通行证,理所当然,他可以进厂就担任要职,驾驭别人而非别人驾驭他。而海尔提出的“赛马不相马”的用人机制更注重实际能力和工作努力后的市场效果,不是非常注重文凭和学历。人人都有平等竞争的机会,“能者上,庸者下。”另一方面,岗位轮流制更是让人觉得企业的“仕途漫漫”。作为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汪华为颇有些心理不平衡。另外,海尔有严格的内部管理,员工不准在厂内或上班时间吸烟,违反者将受到相应处罚:员工不准在上班时间看报纸,包括《海尔报》:匆忙之间去接电话,忘了将椅子归回原位,也要受到批评,因为公司有一条“离开时桌椅归回原位”的规定;《海尔报》开辟了“工作研究”专栏,工作稍一疏忽就可能在上面亮相;每月一次的干部例会,当众批评或表扬,没有业绩也没犯错误的平庸之辈也被归入批评之列;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更让人感到无所不在的压力。当另一家用人单位口头承诺重用他时,他便递上了辞职申请书。

刚上任的丁主任认为这件事非常重大,因为任何事情都能以小见大。不能“一叶障目”,而忽略了海尔人力开发中或许比较重大的隐患,或许这也是一个更好地完善现有的人力开发思路的一个契机。

海尔的用人理念有独特性。不赞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观点,认为那是导致干部放纵自己的理论温床。强调“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即为海尔人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和环境,尽量

避免“伯乐”相马过程中的主观局限性和片面性。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企业领导主要责任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去建立一个可以出人才的机制,并维持这个机制健康持久地运行。这种人才机制应该给每个人相同的竞争机会,把静态变为动态,把“相马”变为“赛马”,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质;并且每个层次的人才都接受监督,压力与动力并存,方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丁主任望着办公大楼的外面,今年新招进的一批大学生正在参加上岗军训,与草地浑然一色的橄榄绿让人真正感受到了这些年轻人的活力和朝气,究竟一个企业应如何为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企业如何才能争得来人才并留得住人才,以及保持合理的人员流动性?丁主任很想找汪华为谈谈,或者找这群刚加入集团的大学生聊聊,充分了解他们的想法。丁主任不禁反反复复地思索起海尔人力开发的各项政策和思路来……

根据案例所提供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本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汪华为认为凭着他的文凭就应该获得升迁,这说明他在就业和工作观念上也存在不正确的观念。如果你是丁主任,针对他的这种错误倾向,你应该怎么做?( ) A.应该在他刚进入企业时就了解他的想法,想办法克服他的不正确观念

B.职工的需求才是激励的基础,因此必须承认这种需求并给予满足

C.这种人员不是企业要找的人,所以应该把他开除

D.在招聘人的时候就不应该把具有这种观念的人招进来

2. 下面哪些做法是违反海尔的人力资源开发原则的?( )

A. 通过外部招聘选拔一个高层经理

D. 在企业内部开展竞赛

C. 伪表现优良的员工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D. 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制约员工的行为

3.海尔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让员工很有压力的批评和奖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哪个理论的观点? ( )

A.科学管理理论 B.强化理论 C.X理论 D.以上三个都正确

4.你认为下列哪项做法对于留住人才最有效? ( )

A.高薪 B.发展的机会 C.良好的工作环境 D.良好的同事关系

5.为了能够发挥新进入企业的大学生的能力,使他们乐于和企业同发展,你认为首先需要做的工作是什么? ( )

A.因为他们很年轻,对于经济条件比较关注,应该给他们以较丰厚的工资

B.用优良的工作条件来激发他们的工作兴趣

C.年轻人喜欢受到表扬,应该多在公开场合对他们进行物质的和精神的奖励

D.应该首先和他们进行广泛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各方面的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案例分析题(20分):

新新公司的组织变革

新新公司在国内是一家很有规模的广告公司,最初是从国内的一个沿海城市起家的。在创建初期该公司总部设在远离市区的开发区内,为了业务开拓上的方便,他们在市区内设立了一个业务部和一个广告设计部,其中业务部负责联系业务、调查客户的基本需求、开展商务谈判等,然后他们会将接获的广告业务交给广告设计部去设计。广告设计部除了听从业务部在具体业务内容上的指示以外,也需要直接与客户打交道,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及获得他们对于设计的认可,但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经常发现业务部的一些指示与客户的实际要求出入很大。因此,两个部门经常发生矛盾,甚至经常需要公司总经理亲自出面才能解决。为此,公司在总部又专门设立了一个市场研究部,专门从事市场信息收集和顾客想法的收集工作。但是运行了一段时间以后,新成立的市场研究部受到了另外两个部门的许多指责,认为市场研究部收集的信息全是垃圾,不但对他们的工作没有帮助而且带来了许多误导。市场研究部则抱怨说这不能怪他们,是客户的问题,因为客户经常是:“说要的不是真正想要的,想要的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结果该公司的第一次组织变革失败了。

随后公司撤销了市场研究部,并且投资在市区买了一栋小楼,然后就将总部和业务部与设计部都搬迁到了新的地址。这样一来,原有的业务部和设计部因为可以直接由公司总经理“面授机宜”和通过会议进行协调,效率大大提高。公司的业务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公司的效益也大幅提高。在后来将近3年的高速增长期中,公司先后成立了专门的财务部、总务部、客户关系部、媒体协作部等部门。但是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总经理越来越感到公司的组织结构存在问题,因为经常会出现客户抱怨他们不知道应该找哪个部门去处理他们的广告项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且还出现了公司的业务越多,需要协调的问题就越严重,公司总经理不得不经常停下许多工作去解决各部门之间发生的冲突。对此,公司总经理认为主要是他手下各部门的主管不太懂得现代管理知识、跟不上形势造成的,但是由于他们都是公司创业的元老,既有功劳又有苦劳,实在不好将他们撤换掉,所以公司总经理一直找不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后来公司总经理专门找人研究了一些国外现代广告公司的经营与管理,研究人员告诉他国外的广告公司有一种组织管理体制叫作“广告客户经理制(Ad Account ManaSer)”,总经理认为这是个好办法,于是就在自己的公司当中任命了一批广告客户经理,并让他们每个人专门负责几个客户的广告业务。开始大家对这种办法觉得很新鲜也很支持,所以推行的不错。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广告客户经理相继找总经理提出了辞职,他们的主要理由是各个部门的主管不支持他们的工作,他们几乎是“光杆司令”,没有什么资源可用,而且他们在为客户服务中很难协调各部门所管辖的业务,而客户却将全部抱怨都发在他们身上,所以没法干了。同时,各个部门的主管也不断地向总经理抱怨说那些广告客户经理们经常不通过他们就找他们的部下去干活,弄得他们对于部下的控制受到了削弱,而且本部门的许多工作出现无序状态。对此,总经理又束手无策了,他实在想不出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毛病,最终该公司的第二次组织变革又陷入了困境。

如果请你为这家广告公司做管理咨询,请找出该公司两次组织变革的问题,并分析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同时提出你的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

北京交通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管理学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0分,共60分)

1.D

2.C

3.A

4.A

5.A

6.D

7.D

8.C

9.D 10.D 11.A 12.B 13.C

14.D 15. 16.C 17.A 18.C 19.C 20.D 21.B 22.D 23.D 24.D 25.D

26.A 27.D 28.D 29.A 30.C

二、问答题(共60分):

1.人际关系理论的要点是什么?人际关系理论对我国企业管理有什么启发?(10分)

答:人际关系理论主张注重于对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个人心理学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对具有社会心理性质的个人行为的动机进行研究;进而指出,处理好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组织中的管理者所必须掌握的一种重要技巧之一。人际关系理论最基本的出发点是:管理是通过人来完成某些事情的活动,因此,研究管理者必须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根据霍桑试验的结果,梅奥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的要点如下:

①人不仅有物质和金钱方面的需求,还有精神和社会方面的需求。所以,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他们并不只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他们还有社会方面、心理方面的需求,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的需求等。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更多的是心理因素。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是用合适的激励手段去激发人的积极性。用金钱刺激人的积极性是属于第二位,而员工社会的、心理的、精神的满足,才是第一位、最重要的。

②组织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指人们在企业内共同工作过程中,由于情感交流、兴趣爱好相近等原因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团体,团体的首领是团体成员共同推选或者是自然形成的,每个成员都自觉地遵守团体所形成的各种行为规范,非正式团体在企业的组织结构图中是找不到的。其联系纽带是人的感情,这只无形组织左右着成员的行为,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因而组织要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③企业管理者要树立新型的领导风格,注重提高职工人员的满足感。根据“社会人”和“非正式组织”的观点,企业管理者不能再把职工当成机器的附属品而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必须把职工看成有情感、有思想的人,必须了解他们的真实愿望,进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除此以外,还要对管理人员进行训练,使他们学会通过同工人交谈来了解其感情的方法,并能在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和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进而提高职工的满足感,充分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2)人际关系理论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启发

①人际关系理论的产生改变了人们对管理的思考方法,它使管理者把员工视为是需予以保护和开发的宝贵的资源,而不是简单的生产要素,从而强调从人的需求、动机、相互关系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研究管理活动执行结果对组织目标和个人成长的双重影响。因此在企业管理中,不能片面地追求劳动生产率方面的提高,片面地强调对工人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动作的规范化,而忽视了工人的情感和成长的需要,否则会引起工人的不满和社会的责难。

②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训练,使他们学会了解人们的思想行为,学会通过同工人交谈来了解其感情的技能、技巧,并提高在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和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平衡的能力。

2.阐述决策与计划、计划与控制职能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0分)

答:计划是指对行动的预先设计,它是在决策目标的指导下,以预测工作为基础,对实现目标的途径作出具体安排的一项活动。决策是指组织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决策的构成要素有:决策者、决策目标、自然状态、备选方案、决策后果、决策准则。控制是指监督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

(1)计划与决策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它详细规定了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时期内从事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但计划与决策又是相互联系的,这是因为:①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②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

(2)控制和计划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也是既有区别又紧密相连的一组概念。它们的区别在于具体的内容不同。它们的联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计划为控制提供衡量的标准,没有计划,控制就成了无本之木;同时控制又是计划得以实现的保证,没有控制,计划就等于一纸空谈。

②计划和控制的效果分别依赖于对方,计划越明确、全面和完整,控制工作就越好进行,效果也就越好;而控制越准确、全面和深入,就越能保证计划的顺利执行,并能更多地反馈信息以提高计划的质量。

③一切有效的控制方法首先就是计划方法,如预算、政策、程序和规则等等,选择控制方法和设计控制系统时必须要考虑到计划本身的特点。

④计划工作本身也必须要有一定的控制,如对计划的程序、计划的质量等实施控制;控制工作本身也必须要有一定的计划,如对控制的程序、控制的内容等,都必须进行一定的计划。

3.在现代管理中为什么要强调适度分权管理?组织进行分权的途径有哪些,有何区别?为什么组织结构扁平化会成为一种发展趋势?(15分)

答:分权就是指职权的分散化,也就是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到处于较低管理层次的职位上。

(1)在现代管理中强调适度分权管理的原因

一个组织在它规模还是比较小的时候,高度集权可能是必需的,而且可以充分显示出其优越性。但是随着组织规模的发展,如果将许多决策权过于高度集中,则会表现出各种弊端,其中最主要的有:

①降低决策的质量。大规模组织的主管远离了基层,等到基层发生的问题经过层层请示汇报之后再做出决策,则不仅会影响决策的正确性,而且会影响决策的及时性。高层主管了解的信息是在传递过程中可能被扭曲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决策是很难保证质量的。即使是决策正确,由于信息多环节的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可能导致决策迟缓,延误时机。

②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作为社会细胞的组织,其整体和各个部门与社会环境有着多方联系。随着组织的发展,这种联系变得更加频繁、更加复杂。而与组织有联系的外界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这种挑战能够既可能是全局性的,也可能是局部性的。过于集权的组织,可能使各个部门失去适应环境和自我调整的能力,从而削弱了组织整体的应变的能力。

③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权力的高度集中,组织中的大部分决策均由最高主管或高层管理人员做出,基层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主要任务、甚至惟一任务在于被动地、机械地执行命令。长此以往,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会逐渐磨灭,工作热情消失,劳动效率下降,从而使组织的发展出现问题。

上述主要弊端任何一项的发展,都会对组织造成致命性的危害,因此要强调适度分权管理。

(2)分权的途径

权力的分散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组织设计中的权力分配(我们称之为制度分权)与主管人员在工作中的授权。制度分权与授权的结果虽然相同,都是使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行使较多的决策权,即权力的分散化,这两者是有重要区别的。它们的内容以及区别如下:

①制度分权是指在组织设计时,考虑到组织规模和组织活动的特征,在工作分析、职务和部门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各管理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规定必要的职责和权限。而授权则是担任一定管理职务的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为充分利用专门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或者出现新增业务的情况下,将部分解决问题、处理新增业务的权力委任给某个或某些下属。

②制度分权是在详细分析、认真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而工作中的授权则往往与管理者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拥有的下属的特长、业务发展情况相关联,因此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③制度分权是将权力分配给某个职位,因此,权力的性质、应用范围和程度的确定,需根据整个组织构造的要求进行;而授权是将权力委任给某个下属,因此,委任何种权力、委任后应做何种控制,不仅要考虑工作的要求,而且要依据下属的工作能力。

④制度分权是相对稳定的。分配给某个管理职位的权力,如果调整的话,不仅影响该职位或部门,而且会影响与组织其他部门的关系。相反,由于授权是某个主管将自己担任的职务所拥有的权限因某项具体工作的需要而委任给某个下属,这种委任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临时性的。长期的授权虽然可能制度化,在组织结构调整时成为制度分权,但由于授权不意味着放弃权力,在组织再设计之前,不管是长期或是临时授权的权力,授权者都可以重新收回,使之重新集中在自己手中。

⑤制度分权主要是组织工作的原则,以及在此原则指导下的组织设计中的纵向分工:而授权则主要是领导者在管理工作中的领导艺术,一种调动下属积极性、充分发挥下属作用的方法。

作为分权的两种途径,制度分权与授权是互相补充的:组织设计中难以详细规定每项职权的运用,难以预料每个管理岗位上工作人员的能力,同时也难以预测每个管理部门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需要各层次领导者在工作中的授权来补充。

(3)目前许多企业组织结构已经开始由传统的金字塔型向扁平化方向发展。所谓组织结构扁平化,就是通过减少管理层次、裁减冗余人员来建立一种紧凑的扁平型组织结构,使组织变得灵活、敏捷,提高组织效率和效能。形成组织形式上扁平化的原因主要有: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对中层管理的需要;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减少管理层次有利于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更多人认为通过扁平化组织结构能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能够节约管理费用,降低企业成本。组织结构扁平化之所以会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是因为这种扁平化组织结构带来了优势:

①管理幅度增宽,管理层次缩减,职工积极性提高,更多地不是依赖上级而是需要自己在工作中做出决策。

②信息流变得畅通。层次的减少以及新技术的采用,都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信息流畅通。

③创造性、灵活性增强。信息流的畅通使企业能灵敏、快捷地对顾客需求做出反应,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④决策周期缩短。信息流畅通、分权加大、灵活性与创造性增强,都会缩短决策周期、提高决策质量。

⑤士气和生产率有所提高。新的组织给职工的工作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自由,给他们扩展了表演舞台,必然导致职工士气增长、企业生产率提高。

⑥成本降低。管理层次和职工人数减少,工作效率提高,必然带来产品成本的降低。

4.请阐述“经济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人性假设理论的基本观点,“复杂人”的人性假设理论对管理工作有什么指导作用?(15分)

答:人性假设反映人们对人的本质及其行为特征的基本认知与判断。领导人员对组织成员在人性上所做的不同假设会导致其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并影响到员工激励策略的设计和使用。人性假设理论有四种基本类型:“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

(1)“经济人”假设,或称为“理性经济人”假设。基本观点:人是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人的行为是由经济因素推动和激发的,个人在组织中处于被动的、受控制的地位。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获得经济报酬。所以组织就以权力与控制体系来保护组织本身及引导员工,以经济报酬来使人们服从和做出绩效。

(2)“自我实现的人”假设。基本观点:人们除了物质的社会需求之外,还有一种想充分运用自己的各种能力,发挥自身潜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人是自我激励、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的,人们要求提高和发展自己,期望获取个人的成功。因此,组织应创造条件,在让人们的这种欲望得到满足的同时,也让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

(3)“复杂人”假设。基本观点:任何假设都不能适用于一切人。现实组织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不能指导所有的人都简单化和一般化地归类为前述的某一种假设之下。人是复杂的,人的要求随着各种变化而变化,因此要求管理者根据不同的人,因人因事而异,灵活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即用“权变理论”做指导,来达到激励的目的。

(4)“复杂人”的人性假设对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

根据“复杂人”假设这种权变认识,管理者对人进行激励的措施和领导方式也就应该力图灵活多样,做到因人、因问题和因环境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领导策略。人是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不能把人当作无生命,同样也不能单纯地把人当作经济的、社会的、自我实现的人来对待;人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时期,这些特征可能都具备,正是由于人的这种复杂与不稳定的性质,因而要精确地估计人的能力和准确发挥人的能力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事情。有才能的主管人员,往往比其他人可能会较好地做到这一点。对人的认识是主管人员为什么要对下属进行激励和怎样激励的前提。激励的对象是人本身及其行为。对人的认识,实质上是了解人们行为产生的原因,从而使主管人员把握住人们的行为方向、行为目的和行为结果。只有充分把握住人的性质,才能够有的放矢满足人的需要,并使人们看到满足需求的可能性,才能产生激励行为,达到施加影响的功效。

5.关于领导的研究主要有领导素质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学习这些理论成果有何意义?(10分)

答:(1)领导素质特质理论是指寻求区分领导者与非领导者的特质或特性。但是众多分离特质的研究努力以失败告终。人们没有找到一些特质因素总能对领导者与下属,以及有效领导者与无效管理者进行区分。但是,考查与领导高度相关的特质的研究却发现领导者有六项特质不同于非领导者即进取心、领导愿望、正直与诚实、自信、智慧与工作相关知识。

(2)领导行为理论不仅能提供更为明确的有关领导实质的答案,而且如果其成功的话它所带来的实际意义将与特质论竭然不同。行为研究找到了有关领导方面的关键决定因素,则可以通过训练而使人们成为领导者。

领导行为理论包括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和管理方格论三类研究。其中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是从定规和关怀两个维度来描述的,密歇根大学的研究是从员工导向和生产导向来研究领导行为的。管理方格在“关心生产”和“关心人”的基础上概括了两个大学的研究。

(3)领导的权变理论关注的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该理论认为,一种具体的领导方式不会到处都适用,有效的领导行为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关系可以用下式来表示:

E=f(L,F,S)

其中:

E——领导的有效性

L——领导者 F——被领导者

S——环境 f——函数关系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为了预测领导成功而对领导现象进行的研究其实比分离特质和行为更为复杂。由于未能在这些方面获得一致性的结果,使得人们开始重视情境的影响。试图分离出影响领导效果的主要情境因素的研究很多,权变理论主要包括四种理论:

①菲德勒的权变理论

美国管理学家菲德勒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理论。他认为,任何形态的领导方式都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领导方式与环境是否适应。决定领导方式有效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三个:

a.职位权力。

b.任务结构。

c.上下级关系。

②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

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由科曼于1966年首先提出,后由美国管理学者保罗·赫塞(Paul Hersey)和肯尼斯·布兰查德(Kenneth B1anchard)予以发展的。他们补充了另外一种因素,即领导行为在确定是任务绩效还是维持行为更重要之前应当考虑的因素——成熟度(maturity),并以此发展为领导方式生命周期理论。这一理论把下属的成熟度作为关键的情景因素,认为依据下属的成熟度水平选择正确的领导方式,决定着领导者的成功。

与菲德勒的权变理论相比,领导方式生命周期理论更容易理解和直观。但它只针对了下属的特征,而没有包括领导行为的其他情景特征。因此,这种领导方式的情景理论算不上完善,但它对于深化领导者和下属之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③途径-目标理论

路径—目标理论是罗伯特·豪斯(Robert House)发展的一种领导权变理论。

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一致。“路径一目标”的概念来自于这样的观念,即有效领导者能够明确指明实现工作目标的方式来帮助下属,并为他们清除各种障碍和危险,从而使下属的相关工作容易进行。

路径—目标理论提出了两类情景变量作为领导行为—结果关系的中间变量,即环境因素(任务结构、正式权力系统和工作群体)和下属的个人特点(控制点、经验和知觉能力)。环境因素和下属个人特点决定着领导行为类型的选择。这一理论指出,当环境因素与领导者行为相比重复或领导者行为与下属特点不一致时,效果皆不佳。

(4)学习这些领导理论的意义

通过学习特质理论,了解到具备恰当的特质只能使个体更有可能成为有效的领导人,但他还需要采取正确的活动。而且,在一种情境下正确的活动在另一种情境下却未必正确。特质理论会提供一个为组织中的正式领导岗位选拔“正确”人员的基础。领导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领导者本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但是与此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下级的因素。

通过学习领导行为理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确定领导行为类型与成绩的绩效之间的一致性关系上很不成功。事实上,不同的环境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很难作出概括性的陈述。行为理论欠缺的是对影响成功与失败的情境因素的。

通过学习权变理论,了解到权变管理思想是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概念是指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一名高明的领导者应是一个善于应变的人,即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及时变换自己的领导方式。权变理论告诉管理者应不断地调整自己,使自己不失时机地适应外界的变化。

总的来说,一个好的领导者不能采取同一种领导风格。企业家面对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经营管理环境和领导情境,他们领导的任何企业都是由复杂的内部因素所构成,并处于复杂的外部环境之中,这就要求企业家应具有宽广的视野、灵活的思维方式,根据情境的不同恰当地运用多样化的领导风格。领导风格其实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领导风格的选择与学习、组合与运用更多地表现为一门艺术,它永远都

不可能成为精确的科学。它需要人们更深艺术层面去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

三、案例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赛马不相马”——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

1995年某月,海尔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丁主任的办公桌上放着职工汪华为的辞职申请书。汪华为是在

集团工作不久的大学生,在集团下属的冰箱厂工作时,他表现突出,提出了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意见,被评为“揭榜明星”。领导看到了他的发展潜力,于是集团将其提升为电冰箱总厂的财务处干部——这既是对其已有成绩的肯定,也为其进一步磨炼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汪华为作为年轻的大学生,在海尔集团有着很好的发展前途,为何要中途辞职?丁主任大惑不解。

经了解,汪华为接受了另一家用人单位的月工资高出上千元的承诺,他正准备跳槽。仅仅是因为更好的物质待遇吗?事情恐怕并非如此简单。虽然汪华为在海尔的努力工作得到了及时肯定,上级赋予他更大的权力和责任,但他仍认为一流大学的文凭应是一张王牌和优势至上的通行证,理所当然,他可以进厂就担任要职,驾驭别人而非别人驾驭他。而海尔提出的“赛马不相马”的用人机制更注重实际能力和工作努力后的市场效果,不是非常注重文凭和学历。人人都有平等竞争的机会,“能者上,庸者下。”另一方面,岗位轮流制更是让人觉得企业的“仕途漫漫”。作为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汪华为颇有些心理不平衡。另外,海尔有严格的内部管理,员工不准在厂内或上班时间吸烟,违反者将受到相应处罚:员工不准在上班时间看报纸,包括《海尔报》:匆忙之间去接电话,忘了将椅子归回原位,也要受到批评,因为公司有一条“离开时桌椅归回原位”的规定;《海尔报》开辟了“工作研究”专栏,工作稍一疏忽就可能在上面亮相;每月一次的干部例会,当众批评或表扬,没有业绩也没犯错误的平庸之辈也被归入批评之列;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更让人感到无所不在的压力。当另一家用人单位口头承诺重用他时,他便递上了辞职申请书。

刚上任的丁主任认为这件事非常重大,因为任何事情都能以小见大。不能“一叶障目”,而忽略了海尔人力开发中或许比较重大的隐患,或许这也是一个更好地完善现有的人力开发思路的一个契机。

海尔的用人理念有独特性。不赞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观点,认为那是导致干部放纵自己的理论温床。强调“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即为海尔人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和环境,尽量避免“伯乐”相马过程中的主观局限性和片面性。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企业领导主要责任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去建立一个可以出人才的机制,并维持这个机制健康持久地运行。这种人才机制应该给每个人相同的竞争机会,把静态变为动态,把“相马”变为“赛马”,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质;并且每个层次的人才都接受监督,压力与动力并存,方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丁主任望着办公大楼的外面,今年新招进的一批大学生正在参加上岗军训,与草地浑然一色的橄榄绿让人真正感受到了这些年轻人的活力和朝气,究竟一个企业应如何为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企业如何才能争得来人才并留得住人才,以及保持合理的人员流动性?丁主任很想找汪华为谈谈,或者找这群刚加入集团的大学生聊聊,充分了解他们的想法。丁主任不禁反反复复地思索起海尔人力开发的各项政策和思路来……

根据案例所提供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本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汪华为认为凭着他的文凭就应该获得升迁,这说明他在就业和工作观念上也存在不正确的观念。如果你是丁主任,针对他的这种错误倾向,你应该怎么做?(A) A.应该在他刚进入企业时就了解他的想法,想办法克服他的不正确观念

B.职工的需求才是激励的基础,因此必须承认这种需求并给予满足

C.这种人员不是企业要找的人,所以应该把他开除

D.在招聘人的时候就不应该把具有这种观念的人招进来

(2)下面哪些做法是违反海尔的人力资源开发原则的?(A)

A.通过外部招聘选拔一个高层经理

D.在企业内部开展竞赛

C.伪表现优良的员工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D.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制约员工的行为

(3)海尔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让员工很有压力的批评和奖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哪个理论的观点?

(B)

A.科学管理理论 B.强化理论 C.X理论 D.以上三个都正确

(4)你认为下列哪项做法对于留住人才最有效? (B)

A.高薪 B.发展的机会 C.良好的工作环境 D.良好的同事关系

(5)为了能够发挥新进入企业的大学生的能力,使他们乐于和企业同发展,你认为首先需要做的工作是什么?(D)

A.因为他们很年轻,对于经济条件比较关注,应该给他们以较丰厚的工资

B.用优良的工作条件来激发他们的工作兴趣

C.年轻人喜欢受到表扬,应该多在公开场合对他们进行物质的和精神的奖励

D.应该首先和他们进行广泛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各方面的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案例分析题(20分):

新新公司的组织变革

新新公司在国内是一家很有规模的广告公司,最初是从国内的一个沿海城市起家的。在创建初期该公司总部设在远离市区的开发区内,为了业务开拓上的方便,他们在市区内设立了一个业务部和一个广告设计部,其中业务部负责联系业务、调查客户的基本需求、开展商务谈判等,然后他们会将接获的广告业务交给广告设计部去设计。广告设计部除了听从业务部在具体业务内容上的指示以外,也需要直接与客户打交道,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及获得他们对于设计的认可,但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经常发现业务部的一些指示与客户的实际要求出入很大。因此,两个部门经常发生矛盾,甚至经常需要公司总经理亲自出面才能解决。为此,公司在总部又专门设立了一个市场研究部,专门从事市场信息收集和顾客想法的收集工作。但是运行了一段时间以后,新成立的市场研究部受到了另外两个部门的许多指责,认为市场研究部收集的信息全是垃圾,不但对他们的工作没有帮助而且带来了许多误导。市场研究部则抱怨说这不能怪他们,是客户的问题,因为客户经常是:“说要的不是真正想要的,想要的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结果该公司的第一次组织变革失败了。

随后公司撤销了市场研究部,并且投资在市区买了一栋小楼,然后就将总部和业务部与设计部都搬迁到了新的地址。这样一来,原有的业务部和设计部因为可以直接由公司总经理“面授机宜”和通过会议进行协调,效率大大提高。公司的业务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公司的效益也大幅提高。在后来将近3年的高速增长期中,公司先后成立了专门的财务部、总务部、客户关系部、媒体协作部等部门。但是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总经理越来越感到公司的组织结构存在问题,因为经常会出现客户抱怨他们不知道应该找哪个部门去处理他们的广告项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且还出现了公司的业务越多,需要协调的问题就越严重,公司总经理不得不经常停下许多工作去解决各部门之间发生的冲突。对此,公司总经理认为主要是他手下各部门的主管不太懂得现代管理知识、跟不上形势造成的,但是由于他们都是公司创业的元老,既有功劳又有苦劳,实在不好将他们撤换掉,所以公司总经理一直找不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后来公司总经理专门找人研究了一些国外现代广告公司的经营与管理,研究人员告诉他国外的广告公司有一种组织管理体制叫作“广告客户经理制(Ad Account ManaSer)”,总经理认为这是个好办法,于是就在自己的公司当中任命了一批广告客户经理,并让他们每个人专门负责几个客户的广告业务。开始大家对这种办法觉得很新鲜也很支持,所以推行的不错。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广告客户经理相继找总经理提出了辞职,他们的主要理由是各个部门的主管不支持他们的工作,他们几乎是“光杆司令”,没有什么资源可用,而且他们在为客户服务中很难协调各部门所管辖的业务,而客户却将全部抱怨都发在他们身上,所以没法干了。同时,各个部门的主管也不断地向总经理抱怨说那些广告客户经理们经常不通过他们就找他们的部下去干活,弄得他们对于部下的控制受到了削弱,而且本部门的许多工作出现无序状态。对此,总经理又束手无策了,他实在想不出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毛病,最终该公司的第二次组织变革又陷入了困境。

如果请你为这家广告公司做管理咨询,请找出该公司两次组织变革的问题,并分析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同时提出你的解决措施。

答:(1)这个问题涉及到对组织设计和组织变革的问题。传统的组织设计建立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斯密说过,分工程度越高,工作效率也会越高。在外部环境相对比较稳定的条件下,为了圆满地完成组织任务,组织设计者只需要把工作任务按其复杂,难易的程度进行分解,然后委托给一定数量的管理者负责具体的管理劳动,并授之于一定的权力,就能够保证工作任务的顺利进行。但是,当外部环境条件的日趋复杂时,单一封闭式的组织设计模式往往会导致组织的僵化和本位主义的盛行,就必须以系统,动态权变的观点来理解和重新设计新的组织,这样才保持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对于新新公司来说,由原来沿海城市起家发展到颇具规模的一家广告公司,就是由于在外部环境变化的条件下没有及时灵活地作出反应才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在阐述两次组织变革问题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组织设计的原则,根据周三多的观点,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第一,统一指挥原则。即要求每位下属应该有一个并且仅有一个上级,要求在上下级之间形成一条清晰的指挥链。第二,控制幅度的原则。即指一个上级直接领导与指挥下属的人数应该有一定的控制限度,并且应该是有效的。第三,权责对等的原则。组织中的每个部门和部门中的每个人员都有责任按照工作目

标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同时,组织也必须委之以自主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权力。第四,柔性经济原则。即指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

(2)根据组织设计和组织变革的理论来系统地分析一下新新公司在两次组织变革中所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①没有完全认清组织之所以要变革所产生的动因,也就是力量。组织变革要考虑来自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力量。第一次变革,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欣欣公司在公司总部“成立了市场研究部,来专门从事市场信息收集和顾客想法的收集工作”这一作法,很大程度上考虑到了外部力量。但却因忽视了内部力量导致“新成立的市场研究部受到了另外两个部门的许多指责”。

②这次变革是对组织的结构变革,但是管理者却忽视了对职权的分配、管理跨度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并且没有建立团队合作精神。公司仅仅草率地成立了市场研究部,然后当效果不明显且发生矛盾时,公司又随即“撤消并投资在市区买了一栋小楼,然后就将总部和业务部与设计部都搬迁到了新的地址”,但是公司却没有明确地规定业务部,广告设计部他们各自的职能且上下衔接关系。这就造成了他们各司其职,却置公司的总目标于不顾,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③管理者作为变革推动者,没有给自己定好位“公司总经理不得不经常停下许多工作去解决各部门之间发生的冲突”。作为一个管理者,新新公司总部没有区分例行事务和例外事务,而将所有大大小小的事务集权于一身来处理,这造成了管理的混乱且无效率。

④在第二次变革中,新新公司请来了咨询人员,并且带来了先进经验,这些人由于来自外部,他们虽然提供了内部人通常缺乏的一种客观的认识,但是对组织的历史、文化、作业程序和人事等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也造成了“部门的许多工作出现无序状态”。

(3)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新新公司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改进:

①认真观察组织内外部环境并且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组织之所以要进行变革,是因为目前的组织结构已经不适应环境的变化,那么环境具体变化在何方面呢?对于新新公司来说,一方面是来自于外部环境即顾客的要求上,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内部环境即职务和职权的对等关系上。只有分析了问题的所在,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②职能与职务、部门、层级设计。组织首先需要将总的任务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分析并确定为完成组织任务究竟哪些基本的职能与职务,然后设计和确定组织内从事具体管理工作所需的各类职能部门以及各项管理职务的类别和数量。根据每位职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以及职务间的区别和联系,可以根据组织职能相似、活动相似或关系紧密的原则,将各个职务人员聚集在“部门”这一基本管理单位内。在职能与职务设计以及部门划分的基础上,必须根据组织内外能够获取的现有人力资源情况,对初步设计的职能和职务进行调整和平衡,同时要根据每项工作的性质和内容,确定管理层级并规定相应的职责、权限,通过规范化的制度安排,使各个职能部门和各项职务形成一个严密、有序的活动网络。只有这样,广告设计部和业务部才能有效地协调一致地完成公司的目标。

③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并将权力授权下放。对于高层管理人员来说,他们所拥有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是说事无巨细地处理公司的所有事务就是一个好的管理人员。这就涉及到例行事务和例外事务两个方面。对于例行事务来说,公司只需要制定一个规范合理的制度就能将问题处理,而对于例外事务即突发问题、重大投资、开发新产品等问题就由高层管理人员来处理,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因此,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应当适当地将权力下放,鼓励更多地员工来参与管理,一方面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节省时间。领导者只需要发挥自己的指挥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即可。

④重新塑造组织文化,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组织的成功或失败经常归因于组织文化。组织通过培养、塑造这种文化,来影响成员的工作态度,引导实现组织目标,因此,根据外在环境的变化适时变革组织文化常被视为组织成功的基础。对于新新公司来说,应该在强化员工的认同感方面不断加强以此来使各部门各员工的目标和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

⑤建立一个合理的竞争机制。对于新新公司来说,在改革中“公司总经理认为主要是他手下各部门的主管不太懂得现代管理知识、跟不上形势造成的,但是由于他们都是公司创业的元老,既有功劳又有苦劳,实在不好将他们撤换掉”。这种观念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公司只有不断引进创新的人才,创新的机制,才能保持活力,使公司不断向前发展。

公共管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 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

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 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

(必备)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110

公共管理学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 (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 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 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 (3 资量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公共物品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4)公共物品的划分 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 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 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政策,制度 ③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 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城市基社,地方性法规,政策 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1 (2

(1 (2 (3 (4 (5 4.“治理”与“善治” ①治理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有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及自组织网络六种用法。 ②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为善治的基本要素。 5.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 三次重大范式变换: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学。 6.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及比较:两种途径——“政策途径”(P-途径);“商业途径”(B-途径) “P-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以政策研究为方向,重视定量分析方法,尤其是经济学分析手段。把政策执行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政府项目上。 “B-途径”强调将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管理的研究中,并仍关注组织结构与过程。 (1)共同点:①以组织外部定向,强调政治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 ②重视规范研究并关心改善绩效,主张从经验中学习尤其是偏爱案例分析法。 (3)各有所长: ①P-途径重新认识政策分析对于公共管理的重要性,学习实践者的经验,重视吸取经验教训并加以传播, 促进政治执行官与资深管理者的对话。 ②B-途径更强调以研究和理论取向,应用和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发展一种以公共管理与 私人管理相比较为基础的综合框架,注重战略管理,关心过程问题,把焦点集中在职业化的公共管理 者而非政治执行官身上。 7.雪城大学(1991年9月20号——21号)第一次美国的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是公共管理新范式诞生的象征性标志。 8.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即其要研究作为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公共管理活动的过程及其环节(组织,决策,沟通,协调,监控,评论等);研究如何应用各种科学知识及方法解决,公共事物的管理问题——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实践。 9.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与范围。传—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 公—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司)和非营利组织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层面 (2)公——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传——建立在政治学基础上,公——不同学科。 (3)公将研究焦点由传的“内部取向”转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程序的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绩效研究。 (4)涉及大量公共行政学没涉及的主题(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 (5)公——既是实证的又规范的;传——局限规范研究。 10.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1)经济学途径成为公共管理学研究(管理学途径、政治学途径、法学途径)的一个重要途径。它采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概念框架、分析方法及技术来看待公共管理问题。 ①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人”假说、交换范式和方法论个人主义应用到政治和公共政策领域。作为一种公共政策

公共管理综合考研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集

公共管理综合考研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集 一、一、概念题 1新公共行政学(华南理工2019年研) 答:新公共行政学是指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是以弗雷德里克森等人为代表,它强调一种民主取向的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批青年行政学者对传统行政学提出挑战而形成的“新”理论。它强调公共行政学以公平与民主作为目标及理论基础,主张政治与行政、事实与价值关联;重视人性和行政伦理研究,倡导民主主义的行政模式以及灵活多样的行政体制研究,反对把行政学固定在“预算、人事管理、组织与管理”一类的“组织内部”的研究,要求拓展行政学的研究范围;主张采用新的研究方法,从公共组织中存在的分配、整合、边界交换、社会动机四种作用过程来理解和改善公共行政学。 2公共组织(厦门大学2020年研;东北大学2019年研;南京大学2018年研;华侨大学2018年研) 答:公共组织是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主要指国家或政府组织(广义的公共组织包含第三部门组织)。广义上的公共组织是所有不以营利为目的,服务社会大众,以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狭义上的公共组织是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具体如下:①公共组织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②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强制性;③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④公共组织具有明显的政

治性;⑤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⑥公共组织具有独占性或非竞争性。 3新公共管理(中央民大2020年研;中山大学2018年研;湖南师大2016年研;华中师大2013年研;华南师大2013年研) 答:新公共管理是指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管理范式。新公共管理的前提假设是:通过引入自由市场的竞争运行机制,政府能像私人组织一样合理利用资源,注重投入产出,提高效率。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通过行政改革进行自我解构,全面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模式,塑造企业型政府。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新公共管理的特点主要有:①即时的专业管理;②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③强调产出控制;④转向部门分权;⑤转向竞争机制;⑥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 ⑦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4企业家政府(中山大学2019年研) 答:企业家政府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且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企业家政府理论由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中提出。传统政府官僚体制的危机催生了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出现,传统官僚体制所带来的组织僵化、效率低下、非人格化等问题迫使公共管理者寻求政府改革的出路。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和改革政府的十项原则包括:①掌舵而不是划桨;②重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③注重引入

管理学试题考试答案

1.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最具有规范性、技术性的职能是(D)。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 2.“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C)A.泰罗B.法约尔 C.西蒙D.韦伯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D)的重要性。A.组织B.预测C.预防D.计划 4.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C)三个基本要素构成。A.目标、原则和结构B.目标、部门和效率C.目标、部门和关系D.目标、部门和人员 5.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A)。A.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B.计划接近实际活动C.实践活动具有指标约束D.计划得以严格执行 6. 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D)的角色。A.发言人B.组织联络者C.领导者D.精神领袖7.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具备良好的(C)是最为重要的。A.人际技能B.概念技能C.技术技能D.管理技能 1.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A)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A.亚当斯密B.查尔斯·巴比奇C.弗雷德里克·泰罗D.大卫·李嘉图 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C)。A.科学技术B.加强人的管理C.提高劳动生产率D.增强责任感 3.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D)。A.乔治·梅奥B.弗雷德里克·泰罗C.亨利·法约尔D.马克斯·韦伯 4.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C)。A.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和控制B.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C.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D.计划、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 5.“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B)提出来的。A.马克斯·韦伯B.亨利·法约尔C.乔治·梅奥D.弗雷德里克·泰罗 6.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B)。A.复杂人B.经济人C.社会人D.单纯人 7.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C)。A.社会经济系统B.社会经济组织C.社会技术系统D.社会生产组织 8.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A)。A.培养并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B.先进的社会制度C.充分利用企业战略管理D.进行了企业流程再造 9.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C)。A.企业精神B.企业价值观C.企业文化D.企业形象 10.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指(D)。A.厂容厂貌B.职工风貌 C.企业制度D.企业精神 1.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来的是(D)。A.泰罗B.梅奥C.赫伯特·西蒙D.彼得·德鲁克2.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B)原则。A.现实性B.权变性C.关键性D.协调性 3.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这就是确定目标的(A)原则A.现实性B.可行性C.程序性D.权变性 4.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A),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A.管理系统B.评估工具C.指标体系D.激励手段5.一些学者提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人们只能得到(B)。A.适当利润B.满意利润C.最大利润D.理想利润 6.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以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和次要目标等多种类型。(B)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企业顾客的目标。A.企业目标B.主要目标C.次要目标D.并行目标 7.有些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D)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A.利润目标B.短期目标C.中期目标D.长期目标8.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有一位学者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他就是(C)。A.E·C·施勒B.R·利克特C.D·麦格雷戈D.罗宾斯9.目标建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B)以内。A.2个B.5个C.10个D.15个 10.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A)。A.层次性B.多重性C.变动性D.重合性 11.(B)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80年代初 12.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D)A.科学管理理论B.行为科学理论C.权变管理理论D.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 1.计划工作的前提是(B)。A.决策 B.预测 C.管理 D.领导 2.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都是计划的编制者,战略性计划是由(A)负责制定的。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C.基层管理者 D.所有管理者3.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新机会而做出决策,这就是它的(C)性质。 A.超前性 B.普遍C.创新性D.灵活性

公共管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A 一、填空 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布坎南。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政治危机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公共管理途径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经验理论,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 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公共管理战略》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经济学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 二、多项选择 1、我国学者往往以(AC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 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AB )基础上 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 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ABC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 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 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ABCD )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 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AC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 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 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BC )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 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BD ) A 立法 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 三、解释概念 1、公共行政 答: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行政机关为公众提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或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2、公共管理 答:是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的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3、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排他性的货物。

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细答案

中国矿业大学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625公共管理学初试试题(后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2、POSDCORB 3、第三部门 4、拉焦尔模式 5、公共财政管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2、简述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3、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重要意义 4、简要回答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理论的主要特点 三、辨析题(20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仅仅是词语上的差异,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述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对其做出评价。 2、在服务性政府建设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应该承担的职责是什么? 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初试试题参考答案 科目代码:625 科目名称:公共管理学科目总分:150分 中国矿业大学行政管理教研室编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答案参考: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一般而言,公共组织具有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基层。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管理幅度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一项工作越复杂,管理幅度一般也越宽。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一定规模的组织内成反比关系。参见书P49. 2、POSDCORB 答案参考:POSDCORB是美国学者古立克创立的管理七职能说。计划(Planning),即为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总体计划并采取措施以实现组织的目标;组织(Organizing)即通过为特定目标而进行的对次级结构的安排、确立和协调来建立权威的正式结构;人事(staffing),即为雇佣、培训员工及维持工作的适宜条件而具有的整体的人事功能;指挥(directing)是由以下各项组成的一种连续工作:做出决策,并以特殊的和一般的指令使决策具体化,同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发挥对下属的督导和关怀作用。协调(coordinating)即为使工作的不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大全题库

《公共管理学》形考册作业1(填空题、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公共管理活动、公共行政学 2、公共组织、社会公共事务、公共利益、公共权力 3、罗伯特·达尔、赫伯特·西蒙、新公共行政学 4、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 5、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 6、公共权力、公共社会 7、政治实体、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8、调节性、自我调节性 9、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和组织准备 10、事实、价值 二、选择题 1、C 2 、D 3、C 4、A 5、B 6、B 7、A 8、D 9、B 10、D 《公共管理学》形考册作业2(填空题、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社会性、权威性、法制性 2、反比 3、结构及功能 4、外部环境的、原有的状态 5、“人力资本” 6、需求和供给预测 7、政务官、事务官 8、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9、公务员制度 10、“市场”、“公共” 11、资源配置、稳定经济 12、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国家决算 二、选择题 1、C 2、A 3、ABD 4、ABCD 5、A 6、C 7、C 8、C 9、B 10、D 《公共管理学》形考册作业3(填空题、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数据,信息接收者 2、欧洲 3、知情权 4、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政治绩效

5、绩效评估 6、方向标准,优化标准 7、政府自身,社会组织,公民个人 8、用户满意原则 9、道德定位 10、公正原则,效率原则,人本原则 11、公共管理主体 12、回应性,负责性 13、行政控制,立法控制 14、诉讼责任 二、选择题 1、A 2、B 3、C 4、D 5、C 6、B 7、D 8、C 9、B 10、C 《公共管理学》形考册作业4(填空题、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公共管理活动,公共行政学 2、市场失灵 3、价值标准 4、反比 5、工作内涵 6、财政预算预决算 7、以不公开为例外 8、绩效评估 9、行政控制机制 二、选择题 1、B 2、B 3、D 4、D 5、C 6、C 7、A 8、A 9、A 10、D 《公共管理学》课程作业评讲(1) 三、简答题 (一) 什么是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 1.本题考核知识点: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 2.解答提示: (1) 公共管理是指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的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 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公共管理的内涵应注意以下几点要义: ①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 ②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③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④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川省委党校研究生考试公共管理学

一、公共管理的基础知识 1.公共管理的主体和客体。P437 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管理主体为促进社会的发展、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满足公众需要而对公共事务和公共部门进行管理的活动。 公共管理的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即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公共企业等从事公共管理的组织。政府是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公共企业是公共物品的重要提供者。 公共管理的客体就是公共事务,具体内容可分为社会问题、公共资源(13年考了辨析)和公共项目。 2.公共物品与公共事务。P445 公共物品是指产品和劳动的利益由社会成员共同享有。(在公共管理学的视野里,根据消费过程是否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一般把满足人的需要的物品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辩)“排他性”是指某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排除了他人消费该物品的可能性;“竞争性”则是指某人消费了某物品,就减少了他人消费该物品的数量。 公共事务是指以提供公共物品为核心,涉及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满足其共同要求、关系其整体生活质量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最终结果。社会性、公益性、非盈利性以及规模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社会公共事务的具体内容包括解决社会问题、管理公共资源、实施公共项目。 3.政府管理与企业(工商)管理的主要区别。P438(必考) 政府管理研究的是政府的公共事务及其管理过程,而企业管理的研究对象是工商企业及其经营过程,两者的区别体现在:(1)活动范围不同。前者提供基本公共产品和混合公共产品,后者主要提供私人产品。 (2)管理目标不同。前者追求公益性与以公正为主,后者关注利润,追求盈利目标。(13年考了辨析) (3)资源来源不同。前者所耗资源来源于税收和预算分配,后者所耗资源来源于利润和投资收益。 (4)运行机制不同。前者依法行政,后者主要依靠市场机制。 (5)任用方式不同。前者采用选任、委任、考任的方式,后者采用聘用方式。 (6)组织形式不同。前者以层级的官僚制组织形式为主,后者以扁平化的组织形式为主。 4.公共管理的基本特性及公共性的具体表现。P438(13年考了简答) 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管理主体为促进社会的发展、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满足公众需要而对公共事务和公共部门进行管理的活动。公共管理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管理性、公共性与社会性。其中,公共性最为重要。 公共性具体表现(1)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必须是“代表性、公益性和公务性”的有机统一体。(“代表性”要求公共管理主体必须是群众意志的代表;“公益性”要求公共管理主体的行为目标必须以公益事业的实现为价值;“公务性”要求公共管理主体的活动方式必须严格区别于处理私人事务。) (2)公共管理对象的公共性。公共管理的对象就是公共事务,公共事务其根本特性就是公共性。 (3)公共管理目标的公共性。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最终的目标是要实现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 (4)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公共管理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平等、正义、公平、民主及责任等。 (5)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公共管理是管理主体运用公共权力实现管理目标的社会活动。 5.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P439)简、论 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管理主体为促进社会的发展、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满足公众需要而对公共事务和公共部门进行管理的活动。(公共管理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社会中所有存在公共利益与公共需求的领域。)其内容包括: (1)确定公共问题。就是如何确定社会基础性和共同性问题并加以解决。 (2)制定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的主要途径。是指公共权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制定出解决问题的行为规范、行动指南和行为方案。这是公共管理的主要途径,是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行动。 (3)管理公共资源。是指对各种公共资源(人、才、物、信息等)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4)提供公共服务。是指提供市场和公民无力或者不愿提供的公共物品,是公共管理的主要职能。 (5)进行危机管理。是指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的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 二、公共部门的角色和定位 6.公共部门的特性。P440 公共部门是指处理社会中各种公共事务、提供各种公共物品的部门,其中政府居于核心地位。公共部门具有以下特性:(1)公共性。公共性是公共部门最根本的特性。简单的说,公共部门的职能是管理公共事务,宗旨是促进公共利益,资金来源和使用具有公共性,输出公共产品和服务,并且以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为评价标准。 (2)权威性。公共部门在处理公共事务时运用的是公共性质的权力,因而具有权威性。

管理学考题

管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哪位管理学者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主张( A) A、赫伯特·西蒙 B、彼得·德鲁克 C、弗雷德·费德勒 D、弗里蒙特·卡斯特 2、管理的核心是( C) A、处理组织内部资源的稀缺问题 B、处理与组织外部的关系 C、处理以人为中心的各种关系 D、处理组织内部与组织外部的一致性关系 3、管理具有与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相联系的一面,这里是指( B) A、管理的自然属性 B、管理的社会属性 C、管理的科学性 D、管理的艺术性 4、管理者必须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这里强调的是( B) A、管理的科学性 B、管理的艺术性 C、管理学的历史性 D、管理学的实用性 5、“X—Y”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 A、麦格雷戈 B、赫兹伯格 C、梅奥 D、马斯洛 6、一个组织最综合、最长远的目标是(B ) A、战略 B、宗旨 C 、规划D、政策 7、目标管理中,主管对人性的假设是基于(B ) A、X理论 B、Y理论 C、复杂人 D、经济人 8、目标管理中,目标的制定是通过(C )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双向沟通 D、单向沟通

9、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 C)首先提出的。 A、戴明 B、孔茨 C、彼得·德鲁克 D、西蒙 10、计划按所涉及的组织活动层次可分为(A ) A、战略、战术和作业计划 B、综合、专业和项目计划 C、指导性计划和具体性计划 D、战略、程序、规则、规划等 11、计划按明确性可划分为(C) A、战略、战术和作业计划 B、综合、专业和项目计划 C、指导性计划和具体性计划 D、战略、程序、规则、规划等 12、计划按所涉及的组织活动内容可分为(B) A、战略、战术和作业计划 B、综合、专业和项目计划 C、指导性计划和具体性计划 D、战略、程序、规则、规划等 13、决策按所涉及的范围和重要程度可分为( B) A、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B 、战略、战术和业务决策 C、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D、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 14、进行决策时,未来状况全部确定,但其结果不能肯定的决策属于( B) A、确定型决策 B 、风险型决策 C、不确定型决策 D、定性决策 15、进行决策时,未来状况全部未知的决策属于( C) A、确定型决策 B 、风险型决策 C、不确定型决策 D、定性决策 16、组织的日常决策一般属于(C)类型。 A、个体决策 B 、群体决策 C、程序化决策 D、非程序化决策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 附答案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 一、关键术语 1、公共管理学6 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2、新公共服务理论76 “新公共服务”,指的是关于公共管理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 3、公共组织85 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责公共责任。 4、事业单位108 事业单位是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出现的、我国特有的、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实际承担者。 5、人力资源216 人力资源(human resouce,HR)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或

者是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能力人们的总和。 6、公共预算255 公共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以及政府的资金筹集、使用计划及相关的一系列制度等。 7、政务信息存储308 政务信息存储是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中继加工之后的重要内容或环节,是指将加工处理后政务信息资源(包括文件、图像、数据、报表、档案等)按照一定的规定记录在相应的信息载体上,并按照一定的特征和内容性质将其组织成系统化的检索体系的过程。 8、公共危机管理340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公共管理主体为避免或减少公共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实施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行为的总称,目的是为了提高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以及事后的恢复能力。 9、经济手段382 经济手段是公共管理主体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价格、信贷、利率、税收、工资、奖惩等经济杠杆和方式,通过调整经济利益关系而实施管理的方法。 10、公共管理监督433 公共管理监督就是指种类主体依法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是否合法、合理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公共管理学研究生笔记

第一讲公共管理科学与科学公共管理——什么是公共管理学 一、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管理 “管理”在字面上的涵义:管辖和处理 张立荣教授认为,公共管理学中管理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等外部环境中,一个组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由管理者对组织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决策、组织和控制,促进其相互协调,以取得最大效益的动态过程。 (二)什么是公共管理 西方学者在“管理”之前加上“公共”的意义在于: 第一,强调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第二,强调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第三,强调公共管理主体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第四,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共参与性 第五,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开性 二、公共管理学的定义及其要点 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是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活动,目的是提供与公共管理相关的知识与方法——知识学陈振明 (2)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学派,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策略——技能说张成福 (3)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种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 ——实践说张康之 上述定义包括7个要点: 第一,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是政府部门。 第二,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第三,公共管理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 第四,公共管理的方向和手段,具有多样性。 第五,公共管理的内在要求,在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实现高效化。 第六,公共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利益。 第七,公共管理已经的实质,在于揭示公共管理活动的客观运行规律。 三、西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及发展 (一)西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背景 公共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的西方国家 公共管理学产生的学科背景:它是在突破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局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代表性理论: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两分法及韦伯的科层制 第二阶段:成熟阶段(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 代表性理论: 第三阶段:科学化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管理学试题1

管理学试题1 一、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40分,将答案添在题后的表格内) 1.一个管理者所处的层次越高,面临的问题越复杂,越无先例可循,就越要具备: A.领导技能 B.组织技能 C.概念技能 D.人际技能 2.关于组织文化,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A.变化较慢,一旦形成便日趋加强 B.变化较快,随时补充新的内容 C.变化较慢,但每年都会抛弃一些过时的内容 D.变化较快,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变更时 3.企业管理者分为基层、中层和高层三种,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 A.日常程序性决策 B.长远全局性决策 C.局部程序性决策 D.短期操作性决策 4.根据麦格雷戈的理论,有人希望有正规化的组织与规章条例要求自己的工作,不愿意参与问题的决 策,这种人欢迎以哪种理论来指导工作: A.X理论 B.Y理论 C.超Y理论 D.Z理论 5.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列哪一类人员的主导需要是安全需要: A.总经理 B.失业人员 C.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 D.工厂的一线操作工人 6.从发生的时间顺序看,下面四种管理职能排列方式,哪一种更符合逻辑: A.计划、控制、组织、领导 B.计划、领导、组织、控制 C.计划、组织、控制、领导 D.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7.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一条船不能有二个船长”。从管理的角度看,对这些话的如下解释,你 认为哪一种最恰当? A.在领导班子中如果有多个固执己见的人物最终会降低管理效率 B.对于需要高度集权管理的组织不能允许有多个直线领导核心 C.一个组织中的能人太多必然造成内耗增加,导致效率下降 D.组织中不允许存在两种以上的观点,否则易造成管理混乱 8.某公司以前主要生产塑料制品,经营状况不理想。后来注意到影视作品及电视广告中的家庭居室多 使用各色塑料百叶窗,这种现象渐成时尚。公司就推出各种款式、尺寸、颜色的百叶窗,取得了不错的经营业绩。公司的这一调整是对下列哪种环境要素做的何种反应? A.对技术环境的利益与引导 B.对经济环境的利益与引导 C.对社会文化环境的适应 D.对经济环境的适应 9.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领导者的风格应该适应下属成熟度,根据下属成熟度逐渐做出调整。对于 建立多年员工队伍基本稳定的高科技企业来说,领导风格逐渐调整的方向应该是:

2014—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考研精编笔记.doc

育明教育 【温馨提示】 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公共管理学 (第二版) 陈振明主编 参考书: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复习方法和复习规划】 对于考研专业课的复习,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可以采取以下建议: (一)记忆方法

1.快速、反复、多次 根据育明教育咨询师多年辅导经验总结,绝大多数学员在考研复习的时候经常犯的几个错误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看书速度比较慢,期望看一遍书就能够把考点记住。不单是复习专业课,很多考生在看英语单词的时候也经常犯这样子的错误。 第二,背诵的时候缺乏复习和巩固。只知道一本书一本书的背诵,结果往往背完之后很快就忘记了。 综上两个问题,育明教育咨询师希望大家一定要养成“快速、反复、多次”记忆的好习惯。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不是考研专业课和考研政治的每个知识点都考,毋庸置疑,考试是有侧重点的。凡是企图一个字不差的记住和背诵下来的想法都是错误的。考研复习必须主次分明,重难点突出。 在考研过程中,20%的知识点会带来80%的分数,希望大家在考研复习的时候必须有所取舍。 3.框架入手,由粗到细 对于一本书,大家首选要明确它的知识框架,然后再慢慢细化。这样比较有利于大家快速的建立起知识架构。 (二)复习规划 第一阶段(-8月末):确定参考书,明确考点。 每年9月份之前,考生务必确定好报考院校专业,考研参考书和必须的一些资料。最近北大、人大等名校慢慢的不再公布参考书,这就更需要考生一定要收集到最权威、最详细的考研信息。在确定了参考书之后,大家在暑假期间要明确每本书的考试重点,为接下来的背诵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9-11月末):背诵记忆 根据育明教育咨询师分析,当前中国考研还处于低层次,尤其是专业课的考察,主要还是考察考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大部分的考题还是需要背诵和记忆,灵活运用的考题并不多。 第三阶段(12月-考研):掌握答题技巧,模拟考试 这个环节很少有考生做到,但是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最后一个阶段务必多做几套模拟题,而且务必要全真的模拟考试。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可以仿照高考去制定复习规划。

周三多管理学习题集道德与社会责任习题

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 习题 一、填充题 1.在商业道德方面存在四种道德观: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2.公平观保护了________的利益。 3.综合观主张把________ 和________两种方法并入到商业道德中去。 4.________要求管理者考查各行业和各公司的现有道德准则,以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5.崇尚道德的管理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________,更把其视作组织的。 6.崇尚道德的管理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从________ 角度看问题。 7.崇尚道德的管理不仅把人看做手段,更把人看做________。 8.人类的道德发展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三个层次。 9.只受个人利益影响的道德发展层次是________。 10.除价值准则外,还有两个个性变量也影响着个人行为,这两个变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11.影响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12.受他人期望影响的道德发展层次是________。 13.受个人用来辨别是非的道德准则影响的道德发展层次是________。 14.最有可能产生高道德标准的组织文化是那种有较强的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组织文化。 15.在弱组织文化中,管理者可能以________作为行为的指南。 16.崇尚道德的管理以________为行为导向。 17.道德准则是表明组织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正式文件。 18.为了提升员工的道德修养,不能仅以________ 来衡量绩效,还要考查行为的________ 。 19.只履行社会义务的企业只追求那些对其________有利的社会目标。 20.有________的企业受道德力量的驱动,去做对社会有利的事而不去做对社会不利的事。 21.企业的伦理经营意味着企业注重维护________的利益,从而要采取行动并付出一定的成本。 22.两种社会责任观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 23.古典观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指________ 。 24.伦理的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________或________做出。 25.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________。 26.伦理的权力观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________的前提下做出。 27.正式的规章制度可以降低模糊程度,从而________伦理行为产生。 28.人生的完善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 29.法律不能激发人们追求卓越,它不是________的准则,甚至不是________的准则。30.道德发展的前惯例层次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阶段。 31.道德发展的惯例层次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阶段。 二、选择题 l.________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 A.功利观B.权利观C.公平观D.综合观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一)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得最终目标为(A)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得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得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得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得本质特征为(D)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得合法性基础为(C) A、公共性与私人利益 B、效率性与私人利益 C、公共性与公共利益D、效率性与公共利益 4、有效得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得起点就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得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得标志为(A ) A、《行政学之研究》得发表B、《经济与社会》得发表 C、《行政学导论》得发表D、《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得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得直接动因为(C) A、经济得发展 B、政治得推动 C、公共部门得改革 D、私人部门得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得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得就是(A ) A、威尔逊B、韦伯C、杰弗逊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得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 D) A、会计学B、政治学C、行政学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得提出者就是(D ) A、凯恩斯B、布坎南C、韦伯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得基础为(A) A、管理B、法律C、经济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得就是(B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D、怀特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得基础为(C) 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 C、合理-—合法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或者“升上掌权地位得那些人发布命令得权力”为基础得权力属于(A )A、合理—-合法型权力B、传统型权力C、魅力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17、韦伯认为,以古老得传统、神圣不可侵犯得信念,以及对其下属行使权力得人得地位得合法性为基础得权力属于(B) A、合理-—合法型权力B、传统型权力C、魅力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