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近 京 剧

走近京剧

-----------“唱、念、做、打”习京剧教学设计

镇江市丹徒实验学校曾妩婷

[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指导思想]

中国戏曲艺术绚丽多彩、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和历代戏曲艺术家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的艺术奇葩。而京剧是我国400多种戏剧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有着200多年的历史,沉淀着中国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以其无限的艺术魅力,与中医、国画并称为“三大国粹”。现在京剧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已纳入国家课程体系,说明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但由于数字化时代的冲击、快节奏的生活节拍、快餐式文化的影响,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对时下的中小学生来说,似乎太过遥远,对大多数孩子而言,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似乎更能起到教育他们伦理观的目的,《青花瓷》里对传统文化的描绘也许更能引起他们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那么如何针对学生状况,从学生兴趣、基础出发,让他们了解、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提高京剧鉴赏能力,从而加深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正是授课者所要探究的目标。

在开展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京剧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走进中小学生课堂,大大丰富了中小学艺术课的内容。授课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进行京剧这门综合艺术的教学时,既基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内容,认真分析学生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教师范唱经典名段激趣,以京歌京味的歌曲《唱脸谱》导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形声并茂地再现京剧艺术的魅力,通过“唱”、“念”、“做”、“打”的师生互动环节,让学生既掌握了明晰的京剧常识,又有了更为形象的认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近京剧、感受京剧,体会到京剧离我们的生活并非遥不可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京剧鉴赏能力。最后通过讨论京剧的发展趋势,使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认识得到升华,增强参与意识和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2、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互动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

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弘扬中国传统艺术。

[教学重点]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

[教学难点]京剧表演形式:念、打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营造京剧氛围,并充分用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京剧的表演过程,让课堂变戏台,使学生变成演员,身临其境。

2、体验教学法: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感受京剧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范唱《苏三起解》(以教师范唱经典名段激发学生好奇心)

师:老师演唱的是什么唱段?(《苏三起解》)

同学们知道哪些与京剧相关的知识?(“国粹”、行当、表演形式、表演名家等)

京剧行当中“净角”又称“花脸”。(展示自制脸谱)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性格。与脸谱相关的一首歌是什么?

2、欣赏歌曲《唱脸谱》片段(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双重冲击,拉近与京剧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京剧的欲望。)

讨论:不同颜色的脸谱表示什么样的性格?要表现一个人物的性格,刻画一个人物的形象,仅靠脸谱就足够了么?

引出“京剧”:

京剧是用歌舞演绎故事,是包括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美术、杂技等各艺术行类的综合体现,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三大艺术特征。行当:生、旦、净、丑;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今天就让我们从京剧的表演形式,也就是四大功夫“唱、念、做、打”角度来走近京剧,了解京剧,了解我国的国粹艺术。

二、新授:京剧的表演形式

1、“做”(表演、做戏)

【1】欣赏《柜中缘》“穿针引线”片段

师:片中表演是采用的哪种表演形式?(“做”)

和生活中相比,有何特点?

讨论后总结:人们常说京剧表演中“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就是说京剧的所有念白都具有音乐性,所有的动作都具有舞蹈性。京剧表演动作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和动作。它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一定的程式,京剧表演讲究以虚代实,是一种虚拟的表演方式。富有节奏感、艺术性的舞蹈化。

【2】对比模仿“开门”和《柜中缘》“穿针引线”片段动作表演。(通过学生自己实践,体会京剧表演的夸张性、虚拟性、舞蹈性)

京剧表演中“做”是有别于生活的,那京剧中的说话和生活中是否一样呢?

2、“白”(念白)

【1】学生朗读《柜中缘》片段念白:(要求学生在假设舞台表演情境中朗读)“女儿:妈呀,您叫我干什么呀?

母亲:妈叫你出来自然有事呀!

女儿:妈叫我出来有什么事呢?

母亲:妈要到你舅父家中走走。

女儿:哦,妈要到舅父家去。

母亲:是啊!”

【2】欣赏《柜中缘》片段念白,区分了解京白、韵白

师:所谓“唱重四两,白重千斤”,在京剧表演中念白具有非常重要地位的。

韵白:四声调值有一定的规律,形成一种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语调,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鲜明的音乐性。

京白:不含土音的北京方言为标准的念白。突出了北京方言的京腔京味,并加强了它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3】学生模仿《柜中缘》片段念白,体验京白、韵白的韵味

用韵白表示对听课老师的欢迎“欢迎各位老师!”(让京剧走进身边,走进生活)同学们念得非常好,老师相信大家唱的一定比说的还要好!

3、“唱”(唱腔)

【1】了解西皮、二黄

唱腔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艺术手段,也是区别剧种艺术风格的主要标志

西皮:旋律起伏较大、节奏紧凑,常用以表现激越、活泼的情绪。

二黄:旋律则较为平稳、节奏舒缓,常用以表现深沉、平稳的情绪。

【2】欣赏《曹操与杨修》选段“休流泪,莫悲哀”和《智取威虎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区分唱腔

讨论:(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西皮节奏明快,慷慨激越;《杨修之死》“休流泪,莫悲哀”二黄深沉,悲切)

【3】学唱京歌《唱脸谱》,体验西皮唱腔

4、“打”(武打)

【1】介绍“毯子功”“把子功”

所谓“马鞭一挥走过千山万水、帅旗一打,带出千军万马”既反映出京剧表现的虚拟境界,也表现出京剧中有许多反映战争、打斗的场面。京剧里的武打场面是丰富多彩的,京剧的打,不是武术表演,也不是杂技,而是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段。

毯子功:翻、跃、腾、扑等各种技艺,难度大、技术复杂。

把子功:传统的武戏中所用兵器道具的统称。

【2】欣赏区分《穆桂英挂帅》片段和《三岔口》片段,体会与武术、杂技的不同之处。

【3】尝试用打击乐器为《三岔口》配伴奏,(简介故事情节,让学生根据情境使用大锣、小锣、木鱼、小鼓等打击乐器为情境配伴奏,体验打击乐对京剧表演所起的烘托、导引作用。)

三、拓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也在不断发展,20世纪60年代,一些艺术家们对京剧唱

腔进行了重大改革,乐器伴奏也加入西洋管弦乐,排演了许多反映现代题材的剧目,其中有些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唱段,例如《智取威虎山》中“甘洒热血写春秋”等,京剧又有了一个辉煌期。但发展到现在,为何又不为青年人所喜爱?作为中国的国粹艺术,如何改革,才能继续发展、光大、与时俱进,迎来新的辉煌呢?

学生讨论:

①在中学和大学中开设京剧学科,普及京剧教育,让传统京剧、经典艺术能得到传承、发扬。

②进行京剧艺术的改革,另辟蹊径,与流行音乐融合,更符合年轻人的欣赏口味,适应多元化的社会需求。例:陶喆《苏三说》黄阅《折子戏》阿信《北京一夜》(欣赏《北京一夜》片段,再次拉近京剧艺术与学生的距离,巩固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的喜爱之情,激发他们继续了解探究京剧艺术的愿望。)

总结:(图片展示:外国人对中国京剧艺术的喜爱)

让京剧艺术走向世界,让世界艺术走入京剧,让我们走近京剧、走进京剧,传承和发展中国戏曲文化,使中国京剧成为一棵繁茂的常青大树,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

《北京一夜》歌声作为背景音乐结束

教学反思:

在选择了京剧这个课题之后,我认真分析了学生情况。现在的中学生们不了解京剧的形成与发展,没有基本的京剧知识,京剧那冗长的唱腔和难懂的唱词很难适应精力旺盛、喜欢活动而且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孩子们,很难使学生能静下心来欣赏并理解其人物形象,所以他们看不懂也听不懂京剧,无形中也就远离了京剧,无法形成共鸣。针对这种情况,如何让孩子们走近京剧,了解京剧,对我国的“国粹”艺术产生喜爱之情呢?我首先想到的是,要形声并茂地展示京剧的行当、脸谱、声腔、艺术家等,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兴趣。我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上网查阅资料,欣赏了很多京剧影音资料,从京剧的行当和表演形式两个角度精心剪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自认为已是一道丰盛的京剧艺术大餐。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发现,虽然学生课堂表现很感兴趣,但一节课下来还是传授知识多,参与活动少,学生还是浮于表面,游离于京剧之外,缺乏深切的体验,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探究京剧艺术的愿望。认识到这点,我把教学内容又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仅以京剧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四种功夫作为主线,不求面广,只讲实效,融基础知识、比较欣赏、模仿体验、探索创造等教学方法于一体,增大学生参与活动量,让学生真切地进入京剧,感受京剧,体验京剧。

主要表现在:

1、以京剧范唱和歌曲《唱脸谱》导入,打开学生兴趣之门

音乐老师很少唱京剧,课一开始教师就亲身范唱京剧名段《苏三起解》,激发了学生的新奇感,然后讨论京剧相关知识,再针对现在的中学生比较喜爱流行音乐的特点,选用《唱脸谱》这首巧妙融合了流行与京剧韵味的歌曲,由脸谱导入课题,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戏曲艺术的兴趣,打开了学生们的兴趣之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做好伏笔。

2、巧妙设计,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本课围绕着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每个环节都精心设计师生互动,我精心搭建平台,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实践、体验、合作、探究京剧表演的每一种功夫,更进一步让学生走近京剧、感受京剧。比如在“做”这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穿针引线”动作表演,到欣赏模仿舞台表演中表现的“穿针引线”动作的细腻生动和夸张,使学生很快体会到京剧表演的虚拟性和夸张性特征。再比如解决“打”这个教学难点环节时,针对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体验京剧武打技艺,又要加深学生对武打功夫的体验兴趣,我设计了以打击乐为武打戏配伴奏的教学方法,既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由让学生切身体验到了打击乐器在武场戏中的重要作用,一举两得。通过这些互动环节拉近了学生和京剧的距离,提高学生的京剧鉴赏能力。最后通过讨论京剧的发展趋势,使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认识得到升华,增强参与意识和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责任感。

3、创建平等和谐师生关系,营造音乐课堂氛围。

改变师生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现代教学模式的基础,我努力把自己作为一个成功的引路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给学生感受京剧,体验京剧音乐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模拟“开门”表演动作和模拟《柜中缘》“穿针引线”片段动作表演,我做为平等的参与者,亲自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实践中关注每个学生,把体验成功的机会给学生。始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努力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

4、学科德育适时适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我找准实施点,选择突破口,适时适度适量进行德育。课堂中通过对未来京剧发展的探讨,德育教育落实在讨论中表达体现出来;把学科德育与养成教育有机结合,做到润物细无声。

5、利用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一方面扩大了信息容量,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

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但这节课在进行“唱”和“打”的教学环节中,仍有不足,如果能唱一唱经典京剧名段,体会其唱腔音色,能有较多的时间让学生仔细体会情境,为武打场景配伴奏,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当然,要让学生走近京剧,了解国粹,不是靠一两节课就能实现的,我相信,通过这节课或更多这样类似的课,通过我们音乐教师的不懈努力,一定能改变现下生活中快餐式的艺术培训导致中小学生们对高雅艺术的漠不关心和传统文化的严重缺失,一定能改变当下作为“国粹”的京剧与青少年“渐行渐远”这一现象。通过这样的课,让京剧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接触经典作品、了解京剧常识、引导学生有欣赏戏曲的兴趣,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感受京剧表演的神韵,引导学生进一步热爱、继承和发展民族的艺术文化,树立民族精神,使孩子们不能只知道周杰伦,也知道梅兰芳,知道京剧四大名旦,知道其他戏曲名家和表演形式。

京剧进课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孩子欣赏到京剧的美,更是一种培养、一种认知,是转变单一的美育为全方位素质教育的一个实验。而我们就是艺术教育改革的践行者!

2008.12.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