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制人”功夫上身法门——太极拳的全面系统训练

“自制”“制人”功夫上身法门——太极拳的全面系统训练
“自制”“制人”功夫上身法门——太极拳的全面系统训练

“自制”“制人”功夫上身法门——太极拳的全面系统训练

武道研究的“自制”“制人”功夫上身法门——太极拳的全面系统训练“自制”“制人”功夫上身法门

作者:罗红元

太极拳的全面、系统训练的目的是:不断提高练习者的竞技能力和水平。训练的内容包括:“自制功夫”和“制人功夫”两大部分。“自制功夫”的练习着重于增进身体健康水平和身体形态的改善,发展运动素质,使身体进入一种良好的预应状态——“太极状态”。“制人功夫”的练习刚注重技击技术和战术水平的提高,使之达到纯熟、运用自如的程度。传统的太极拳训练体系总结和积累了十分丰富和有效的练习方法和手段,首先我们要将这些训练方法进行整理、总结和系统化,使每一练习方法都有明确的目的和定位,同时我们要大胆引进现代体育项目的先进训练方法和理论,提高太极拳训练的科学水平。由于不同的练习者有其不同的练习目的,有的只想做一般水平的提高者,可着重于自制功夫和“太极状态”的练习,也可能加太极拳套路

比赛和一些规则限制较多、对抗程度相对较低的太极对手对抗交流式比赛,训练的程度以适中为度。而以提高竞竞赛能力为目的的练习者,应着重全面的训练和提高训练强度,积极参与开放和对抗程度强的推手比赛和散手比赛,以此作为提高训练水平的动力和检验竞技水平的标准。

一、太极拳的自制功夫与训练

太极拳自制功夫的练习,是围绕着“太极状态”的形成、维持和提高而进行的。练习时要求由外及内,然后由内及外,内外合一。太极拳的自制功夫包括了以意导体、以体导气和以气导体三个主要练习内容和层次。“太极状态”是产生太极拳专项素质和技巧的硬件,“太极状态”的质量与特点,直接影响着专项素质和运用技巧的质量与特点。在周身一家、内外高度协调的基础上,时时处处保持弹性和压力不丢是太极拳的基本状态和特点。像一个充满气的轮胎富于弹性与压力,这就是所谓的“太极状态”。

“太极状态”的形成从以意导体开始,在意识的支配下,通过特定的身形调整,如五把弓调节和对拉拔长等,使身体调节成一理想的模式,为下一步内气的聚合和运行创造条件,这一过程就像轮胎的制造过程;以体导气,就是通过正确的身法调节,引导内气有序地聚合和分布,如“气沉丹田”、“气遍身躯”和“气势饱满”等,这一过程就像为做好成型的轮胎注入气体而产生压力;以气导体,就是在以上两个环节的调节基础上,以意导气,一旦丹田为原动中心产生内气的激荡,从而带动身体和“气势中心”的运动而做功。

(一)以意导体的调节和练习

太极拳的“以意导体”,即在意识的主导下按照太极拳的要求进行身形的调节,也就是太极拳的身法调节,是练习太极拳的入门功夫。太极拳的身法调节要求涵盖了身体的各个部位,如“提顶吊裆”、“虚领顶劲”、“尾闾中正”、“含胸拔背”、“松腰圆裆”、“沉肩坠肘”、“开胯屈膝”、“坐腕舒指”、“旋踝转膝”等等。可惜这些要求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和一般的描述上,对各身法调节之间的联系等,未有理性的解释,具有较大的模

糊性,往往使练习者无所适从甚至望门兴叹。只有在清晰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保证。首先,我们应对整体的身法调节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将身体各部分的身法调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从结构上拼成一张总图;然后要深入了解各身法调节的内涵(如功能作用等)和调节方法及标准等;最后是掌握各身法调节之间的组装和总装方法与要求,并总结出相应的练习方法和检验标准,从而形成一个严密和高效益的生产流程。

太极拳的身法调整可以用传统的“五把弓”原理为依据,建立起一个理想的身体模式。这一身体模式不但能够将众多的身法调节要求(零部件)有机地联系起来(组装和总装),而且能够清楚解释身体各部分的调节方法以及有关的功能作用、标准和要求,而且能够清楚地说明各有关的身体部位经过调节之后,其各自与其他部位的纵向及横向、由内而及外等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其间的机理和要求,这样才能建立完整、清晰、准确的身体模式。

建立理想的身体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把人体各部分调节成由躯干和四肢共五把弓组合而成的一个统一的弹性体。在意识的支配下,以脐后的“命门穴”为中心,为躯干为主弹性体,由近端环节到远端环节,通过各关节的柔性连接,使四肢成为躯干主弹性体的有机延伸,使五把弓形成五弓合一的状态。这就是我们理想中的身体姿势模式(图1)依此模式去调节身体姿势所产生的预应力,就像调校琴弦和拉紧弹网所产生的弹性力一样。对此,著名的太极拳家沈家桢有过精辟的论述:“练太极拳身肢必

须放长,以加强全身的弹性;有了弹性才可以进而成为掤劲。这就是说,掤劲生于弹性,弹性生于身肢的放长。”

太极拳身法的调节过程,也即是以意导体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单

使躯干和四肢关节拉长而产生出整体的弹性力,更为进一步的技术要求“以体导气、以气导体”提供了优良的载体,为产生“太极状态”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能否正确、熟练地掌握太极拳的身法调节要求,可以说是太极拳入门的

基本指标,不明此便不明太极拳。

1.躯干主弓调节练习

躯干作为主弓,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其自身调节及其如何统带四

肢弓的调节,在整个身法调节练习中至关重要。

动作要求:整修躯干主弓的身法调节,可分为沿着脊柱纵向的调节和沿着躯干横向的调节两大部分。首先,我们从调节前躯干的侧面图(图2),

可以看到劲弯、胸弯和腰弯三个自然生理弯曲。调节时,我们先用意将脐后处于腰弯处的“命门穴”逐步后撑,使腰弯慢慢变浅,并以“命门”为中心,沿着脊柱产生上下运行

的两股力。上行之力分别使胸弯和劲弯变浅,最后使头颅绕寰枕关节转动,使头顶“百会穴”向上微微顶起,下颚微内收成提顶状(图3)。向下

之力由于“命门”后撑,腰弯变浅,使盆骨绕髋关节的左右轴转动,使原来后泛的尾闾“长强穴”作相应的向下拉伸成吊裆状(图4)。“命门”向后

调节所产生的上、下延伸拉长的力,使躯干的三个生理弯同变浅而成为一把较为理想的大弓(图5),从而产生和保持了强大而蕴于内的弹性力。

对于主弓的这一调节,因各流派要求以及个人体会不同,在调节幅度和强度方面均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如武式太极拳不单要求“百会”与“长强”上下延伸对拉,而且在直线延伸的基础上,有前后之势;而陈式太极拳则要求尾闾调节至垂直向下,甚至保持轻微后翻,但又以不明显突臀为度。可以说,躯干主弓这一纵向的调节角度是因应不同的技术特性而有不同的,而其目的都是一样,就是以保持主弓整体的弹性和强度为原则的。

躯干主弓的横向调节也是以“命门”后撑为原动力,调节之力沿纵向运行的同时,也以脊柱为中线向躯干两侧横向运行,由两肩水平连线中点“太椎穴”向两肩横向延伸的调节力,成为连结主弓与上肢弓的关键。“大椎”与“命门”后撑的调节一致,与向两肩横向延伸的力共同作用,在胸背之间做左右横向和微向前合的弧形调节,形成“含胸拔背”之状(图6)。

另个,“命门”向后调节产生的横向延伸力下行至两胯,产生“开胯圆裆”等身法调节(图7)。在腰胯横向调节产生的延伸力,也就成为主弓与

下肢弓联系的关键。罗基宏先生曾十分贴切地以桥梁建设中双曲内拱的力学原理(图8),解释太极拳躯干主弓纵向和横向调节后所构成的理想力学结构,这一特殊的结构不单能产生理想的弹性力,而且能承受多个方向的压力。

主弓纵向调节练习方法一:两脚与肩同宽站立,将一手背贴于腰弯“命门处”(图9)。集中精神,用意将“命门”逐渐后撑调节并与手背加大对抗之力,慢慢体会以“命门”为中心、沿着脊柱上下运行的两股力,直到产生“提顶吊裆”的状态。这里要特别提醒练习者,“提顶吊裆”是主弓纵向调节后的最后表现状态。

检验方法:在自然站立状态下,施加一外力从“命门”向肚脐方向前推时,力量会轻易向前穿透使腰弯加大,使躯干的力量在腰弯处屈折(图10)。如“命门”后撑后,再施加相同的外力,此时主弓的延伸张力将外力作上下纵向的引劲,而不会在腰弯处产生向前的穿透力(图11)。此检验方法也适用于颈弯、胸弯和整体脊柱等部位,关键在于检查整条脊柱有否调节成为一个统一的弹性体。

主弓纵向调节练习方法二:练习者两脚开立,与肩同宽,练习伙伴双手持棍贴近练习者的脊柱,上手的拳节低于练习者枕骨处,下手拳节低于“命门”处(图12)。练习者按照主弓调节的程序,先是“命门”向后调节与握棍拳节相抵,上行之力沿脊柱节节上行,在胸弯处与棍身接触相抵,最后

在形成提顶之状时枕骨与握棍拳节相抵;由命门调节下行之力使尾闾向下拉伸和向前调节成吊裆状时,尾骶处与棍身产生第四个接触点。虽然躯干主弓的调节产生很大的预应力,但其调节幅度小而且蕴于内,外形较难察觉出,利用棍作为参照物体辅助器材的练习,能直接感觉到主弓纵向调节所产生的贯通主弓的内应力,并通过“四点接触法”来保证主弓各部调节幅度的要求,保证主弓调节后所维持的正确姿势。练习时,要求棍与地面保持垂直并且通过四接触点施加相同的压力。可先采用原地静桩的形式,熟练后可加上升降、移动和转动等变化,直到主弓这一纵向的调节得到准确的定型和自动化。

检验方法:以上练习方法本身就是对主弓纵向调节最直观和准确的检验方法。如果在棍子垂直的状态下,四个接触点能表现出一致的应力,就说明你已经“立身中正”和“竖脊有力”了。将大梁竖好,是整个建筑结构的关键环节,俗语说:“低头弯腰,传授不高。”如果腰脊主弓竖不起来,其他身法也就无从调节,教与学者均应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

主弓横向调节方法一:待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主弓纵向的调节练习后再配合主弓横向调节的练习。“命门’调节所产生的张力除了作纵向延伸之外,同时也以脊柱为中线向躯干两侧横向延伸,当横向张力从大椎延伸至两肩而且有继续向前贯通上肢之势时,在胸背之间便形成“含胸拔背’之状。严格地说“含胸拔背”是躯干主弓横向调节后表现出来的形态,是表现形式而不是操作手段。不少练习者在不了解“含胸拔背”真正内涵的情况下,盲目练习而造成不必要的谬误。

“命门”调节之力下行沿着腰脊中线向两胯横向延伸并有向前贯通两腿

之势,此一调节而形成的“开胯圆裆”与胸背的调节相呼应。

躯干主弓横向的调节练习,除了按以上

要求用意诱导练习之外,也可利用橡皮筋、绳子或布条横向紧贴于背后(图13、14),调节所产生的横向张力可以作用在这些练习器材上,练习者可以

清楚地感受到横向调节时所产生的张力。

检验方法:练习伙伴施力于练习者脊柱两侧的躯干部位,特别是两肩或

两胯的检验横向调节所产生的张力。

躯干主弓纵向和横向协调的调节活动,是在意识的支配下,气敛入骨、肌肉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躯干主弓后面所产生的张力产生了“气贴背”的感觉,躯干前面特别是胸部和胯部充分放松和轻微内含,为进一步练习“气沉丹田”等创造条件。另外,躯干主弓的调节幅度很小,并以相对固定的形式维持调节后的结构和预应力,是相对静力性的工作,而静力性的工作往往会被练习者所忽略,这一点应引起练习者足够之重视。

2.四肢弓与主弓的联系调节练习

我们除了可将五把弓的原理作为身法调节的模式,还可以把“命门”作为鞭把,躯干为鞭身,四肢便为鞭梢,它们是鞭把和鞭身的延续部分。四肢与躯干之间的有机联系,就在于如何有效地将鞭把(命门)和鞭身(躯干)调节

出来的原动力和质量,以柔性绵锦不断地延伸到鞭梢(四肢),达到身手合一、身脚合一的状态。

上肢弓与主弓联系的练习方法:

在完成躯干主弓调节的基础上,用意将沿“大椎”水平方向调节的张力,通过肩关节继续延伸至肘、手末梢,将上肢弓的调节和活动与主弓紧密地联系起来。

前后开合练习

预备姿势:双脚开立与肩同宽,足尖向前,“命门”作后撑将张力沿纵

向和横向贯通躯干主弓,两膝微屈,两手松垂轻贴两腿侧(图15)。

动作一:将主弓的调节力逐节延伸至两手,同时两臂徐徐上升至肩平,

两手心朝下,“大椎”与两手末梢作前后对拉的调节(图16)。这时大椎(注

意不是肩)与两手分别为上肢弓的弓梢,使主弓与上肢弓有机地连为一体。

动作二:在大椎与两手对拉拔长的前提下,两臂外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收于胸前,两手与大椎做对压动作,使肘关节向下弯曲并带动肩关节下沉成“沉肩坠肘”状(图17)。当大椎与两手弓梢之间的对压,弓把肘关

节弯曲下沉成开弓状,弧线变形幅度加大的同时,积蓄的弹性势能也随之加大,也就形成了“合中有开”之势。

动作三:两臂慢慢内旋推进,两掌朝前推出与肩高,掌心朝前,两肘微屈,两手前推过程“大椎”作相应后撑对拉的调节,虽然“大椎’后撑的动作幅度甚小,为相对静力性的工作,但其后拉之力应与两手前拉之力平衡(图18)。

重复练习动作二和动作三,双手也可做向上斜推和回收或向下斜推和回收的动作,关键在于“大椎’要做反向的对应调节。以上练习甚至可在坐姿的情况下练习,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可将上肢弓与主弓之间的调节有机地组合起来,并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如果将适当强度的橡皮筋分别固定于“大椎’、两手和两肘,进行以上的练习,可以达到更佳的练习效果(图19一图21)。

检验方法:利用橡皮筋作辅助器材的练习,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检验方法,可以十分直观地显示,当弓梢A、B之间作对拉撑开时,或者在弓梢A、B做相吸对压,弓把肘关节C做弧线弯曲变形时,均能产生和保持弹性力。另外也可在“大椎”和手施加等量方向相内的压力(图22),检查“大椎”与手在做对拉的过程中有否产生对应和等量的反向力(图23)。而在“大椎”

与手在做相吸对压,弓把肘关节弯曲变形时有否积蓄更强的弹性势能(图24)。

下肢弓与主弓联系的练习方法:

“命门”向后调节所产生的张力沿着主弓向下延伸,通过两膝,最后连结两脚。“命门”与两足分别为下肢弓的弓梢,膝关节为弓把。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命门”既作为主弓的弓把,又任下肢弓的弓梢,使主弓与下肢弓的联系更加直接和紧密。下肢弓与主弓之间的联系与互动要求,基本与上肢弓与主弓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要求相似,只是下肢

弓与主弓之间的调节,大多在两脚站立成闭锁性运动链的状态下进行,两脚相对静止,调节的动作主要表现在“命门”、胯和膝关节之间。“命门”后撑通过两胯与两膝对拉形成“开胯圆裆’的理想圆拱结构(图25),是主弓与下肢弓有机联系的关键,不管是做何种形式的运动,“开胯圆裆”的状态一定要保持。

升降练习:

预备姿势:双脚开立比肩略宽,两手轻轻叉腰,“命门”微微后撑,两膝向前微屈与“命门”对拉,两腿绕本身轴微微内旋形成开胯圆裆之势(图26)。

动作一:“命门”与两膝之间逐渐加强对拉幅度,两腿继续内旋,沉胯屈膝身体下降,身体保持垂直中正。此时“命门”在与弓把(膝关节)对拉的状态下又与另一端足底弓梢成对压状态,这一系列的调节在下肢弓特别是在弓把(膝关节)产生并积蓄了强大的弹性力,也就是拳语所说的“蓄劲于膝’(图27)。

动作二:“命门”在与膝关节前后对拉的前提下,与两足做上下反身的对拉,两腿绕本身轴逐渐外旋,身体直线上升,两膝向前微屈,“命门”与双足作直线趋势的弹性对拉(图28)。

动作一和动作二重复进行。练习时要保持开胯圆裆,特别要调节好“命门”与两膝对拉的平衡关系,如果“命门”后拉时两膝前拉之力太小而破坏平衡,将会产生突臀前俯之病(图29);如果“命门’后调之力不够,两膝会过分前屈而产生挺胯仰身之弊(图30)。

利用橡皮筋作辅助练习,可以帮助练习者正确地掌握调节要求,同时也可加大运动量和强度,是增强腰腿功夫十分有效的练习方法。练习时选用弹性强度较大的橡皮筋,一端固定于“命门”处,然后向下绕过臀部再于膝关节前方做一固定点,最后下行固定于两脚底(图31),按以上动作要求进行动作——(图32)和动作二 (图33)的重复循环练习。

检验方法:除了利用橡皮筋作辅助练习可检查升降时能否保持强劲的弹性力,用一定的压力检查“命门”与膝关节之间的对抗关系,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具体方法为一手按于“命门”,另一手按于膝关节,同时向内施加相同强度的压力以阻止“命门”后撑和膝前屈使身体下降的动作(图34),这时如果只简单地想坐胯或者屈膝下降,就会受外力所阻而无法完成。但是如将“命门”后调之力与膝关节形成前后对拉撑开的状况,身体便能克服外力垂直下降(图35)。

左右移动练习:

预备姿势:“命门”与两膝前后对拉,“开胯圆裆”成马步(图36)。

动作一:重心左移,“命门”逐渐与左脚底做弹性对压,蓄劲于左膝加大其弯曲变形;同时右脚底与“命门”做反向对拉,膝弯屈,形成左压右拉的状态(图37)。

动作二:重心右移,“命门”逐渐与右脚底做弹性对压,蓄劲于右膝;同时左脚底与“命门”做反向对拉,膝弯屈,形成右压左拉的状态(图38)。

重复动作一和动作二,练习时要注意“命门”与两脚之间的拮抗关系,时时处处保持弹性不丢。也可利用橡皮筋做辅助练习(图39一图41)。

检验方法:做重心左移练习时,施一力于左膝外侧,另一力施于右膝内侧,两作用力方向与重心移动方向相反,分别检验左压右拉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弹性力(图42)。当重心右移时则施阻力于右膝外侧和左膝内侧进行检验(图43)。

此练习也可作为加大运动量和强度的腰腿功夫练习方法。

前后移动方法:

预备姿势: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前后站立,“命门”与两膝前后对拉,“开胯圆裆”下坐成虚步(图44)。

动作一:重心前移,“命门”逐渐与前脚底作弹性对压,加大在膝关节的弯曲变形蓄劲于膝;同时“命门”与后脚底作直线趋势的对拉,膝微屈,形成前压后拉的状态(图45)。

动作二:重心后移,“命门”逐渐与后脚底作弹性对压,屈膝蓄劲,同时“命门”与前脚底作直线趋势的对拉,膝微屈还原成虚步(图46)。先重复动作一和动作二,然后前后脚底交换进行练习,也可利用橡皮筋做辅助练习(图47一图49)。

检验方法:重心前移时,同时施二力于两膝前方,检验前膝弯屈弧形变形和后膝拉伸的弹性力(图50);重心后移时,同时施阻力于前膝后方,另一力按于后膝前方,检验前膝拉伸后膝弯曲变形所产生的弹性图(图51)。

螺旋转动练习:

预备姿势:“命门”与两膝前后对拉。“开胯圆裆”成马步(图52)。

动作一:身体在主弓带动下逐渐左转,“命门”与右脚底作螺旋对压,右膝加大弯屈蓄劲,右脚绕本身轴内旋;同时“命门”与左脚底作直线趋势的螺旋对拉,膝微屈,左腿绕本身轴外旋(图53)。

动作二:身体在主弓带动下右转,“命门”与左脚底作螺旋对压,屈膝蓄劲,左腿绕身轴内旋;同时“命门”与右脚底作直线趋势的螺旋对拉(图54)。重复动作一和动作二。也可利用橡皮筋做辅助练习(图55一图57)。

检验方法:练习动作一时,施一力按于右膝前,另施一力拉于左膝后,检验右膝螺旋前屈和左膝螺旋拉伸的弹性力(图58)。练习动作二时,施一力

按于左膝前,另施一力拉于右膝后,检验左膝螺旋前屈和右膝螺旋拉伸的弹性力(图59)。

3.五弓合一的调节练习

这一阶段的练习也就是上、中、下盘身法调节的总装过程,它必须在所有身法调节和局部组装要求的练习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进行。但在整体配合练习也就是总装与调试过程,随时检查某些局部或某些身法调节之不足,或者各身法调节之间联系协调的不足,及时加以纠正与提高,往往在某些环节的调节得到提高时,会暴露出其他环节调节的不足,这样反复循环地调试,将会使太极拳身法的整体调节水平呈螺旋上升。

“腰为第一主宰”充分说明了主弓调节的重要性,主弓在整体身法的配合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主弓的调节将四肢弓有机地联系起来。前面我们分析和介绍了主弓弓把“命门”调节之机理和方法,在具体练习时,我们应时刻留心在腰间,将腰脊“命门”作为五弓调节的纲。通过“命门”调节所产生的张力贯穿于躯干主弓和四肢弓,将周身之身法调节充分协调起来,使全身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弹性体。五弓合一调节所产生的弹性力贯穿于太极拳练习的全过程,所有开合、屈伸、升降和螺旋转动均在这弹性力的基础上进行。

三圆式静桩练习

预备姿势:两脚开立略比肩宽,脚尖向前,“命门”微后撑调节好主弓,开胯圆裆,两膝微屈与命门对拉,含胸拔背带动两臂侧平举,手心朝前用意与“命门”拉(由于“太椎”是“命门”与手的中点站,此阶段可将“命门”与手的调节直接联系起来),目平视前方(图60)。

动作:“命门”继续后撑与两膝前后对拉,“开胯圆裆”下蹲成马步,两膝屈曲蓄劲,同时两臂在与“命门”对拉的前提下,配合沉胯屈膝的动作,在肘关节处弯曲蓄劲,两手虎口张开相对如持一球,另臂身之间又抱一大圆,加上开胯圆裆使腰腿之间又夹一圆成三圆式(图61),练习目的是要掌握和保持五弓合一的弹性力联系。具体练习时可按练习者的体质调节下蹲水平和练习时间。注意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虚步静桩练习

预备姿势:与三圆式预备姿势同(图62)。

动作一:重心右移至右腿,右脚沉胯屈膝下蹲,提左脚落于左前方,脚

跟轻轻

着地,膝微屈成虚步。同时两手侧掌合于身前,左手肘关节微屈下坠比

肩略低,左

手指与眼同高,右手合于左肘旁成杨式太极拳“手挥琵琶式”(图63)。注意“命门”与四肢弓的对拉关系,保持身体正直。此练习可前后腿交换练习成杨式太极拳“提手上势”(图64)。

静桩练习检验方法:可通过不同方向的外力作用于身体的不同部位,检

查五弓的调节与联系有否保持弹性。

静桩练习是太极拳传统的练习方法,任何拳式均可作为静桩的练习动作。这种静力性的练习方法,使练习者能更好地掌握身法调节后的内体感觉,并得到较长时间和相对稳定的保持,使其更易形成劲力定型达到自动化程度。

另外,静桩练习是提高腰腿功夫十分有效的练习手段,在制订训练计划时,应把静桩练习作为重要的练习手段之一。

动桩练习

动桩练习是指原地重复性的单练动作练习,要求练习者在动态的条件下

保持太极拳身法调节要求的练习方法。由于这种练习动作简单和重复,练习者可以集中精神去体会太极拳身法调节的内体感觉。

升降开合练习

预备姿势:两脚开立略比肩宽,脚尖向前,“命门”微后撑调节好主弓,“开胯圆裆”,两膝微屈与“命门”对拉,“含胸拔背”带动两臂侧平举,手心朝前用意与“命门”对拉,胸、臂连成一大弧形如拥一大圆柱子于身前(图65)。

动作一:“命门”与两膝前后对拉,与两脚底之间对压,“开胯圆裆”

重心下降,两膝屈曲蓄劲,主弓垂直中正。同时两肘关节在“命门”与手对拉拔长的前提下,向下向外微弯曲变形调节,两掌心与胸相对,两中指相对轻触成封闭式抱球状,成腿屈手合的动作(图66)。

动作二:“命门”与两脚底上下对拉,重心上升,同时两臂向两侧打开,两手与“命门”成直线趋势对拉,回复预备姿势(图67)。

橡皮筋辅助练习(图68—74)

取一约与躯干等长之短棍,根据“命门”与“大椎”的位置各系一条橡皮筋(图68),将短棍置于背后腰脊,系于“命门”处的橡皮筋经胯后、膝前设一固定点,踏于脚底保持一定拉力。系于“大椎”处的橡皮筋经肩后、肘关节(设一固定点)拉于手上保持与主弓的拉力(图69)。重复动作一和动作二(图70、71)。

进退开合

动作一:右脚尖外撇45°,重心移于右腿上,“命门”与右脚底对压,“开胯圆裆”沉胯屈膝下蹲,左脚提起向前迈出一步,脚跟轻着地与“命门”对拉成虚步。同时两臂上举,掌心朝内,两中指相互轻触成抱球状(图72)。

动作二:重心前移,“命门”慢慢与前脚底对压,屈膝蓄劲,“命门”

同时与后脚底成直线对拉,膝微屈成弓步。同时两手经“大椎”与“命门”对拉向前向两侧伸开(图73)。

动作三:重心后移,“命门”慢慢与后脚底对压,屈膝蓄劲,同时与前

脚底成直线趋势对拉,前脚脚尖提起成虚步。与此同时两肘下坠弯曲,两臂回收,两中指轻触于胸前合抱成圆(图74)。

橡皮筋辅助练习(图75一77)

抽转缠丝练习

预备姿势:两脚开立略比肩宽,脚尖向前,“命门”调节之力与五弓联系,下行“开胯圆裆”屈膝下蹲成马步,上行通过“含胸拔背”、“沉肩坠肘”使两臂举于胯前,右掌心朝下,左掌心朝上(图78)。

动作一:腰脊主弓左转,带动右腿绕本身轴内旋,“命门”与右脚底螺

旋对压,右膝螺旋前屈,左腿绕本身轴外旋,“命门”与左脚底螺旋对压;右臂随主弓转动之力绕本身轴外旋前伸至肩高,掌心转朝上,左臂同时绕本身轴内旋回收至腰侧,掌心转朝下(图79)。

动作二:腰脊主弓右转,带动左腿绕本身轴处旋,“命门”与右脚底螺

旋对拉,同时左臂随主弓转动力绕本身轴外旋前伸至肩高,掌心转朝上,右臂绕本身轴内旋回收至腰侧,掌心转朝下(图80)。

陈瑜先生传授太极拳内功心法

陈瑜先生传授陈氏太极拳内功心法 一代太极大师陈照奎先生曾说:“没功夫,技巧也是空的;功夫不出,什么技巧也不顶用,关键是出功夫。”这里讲的“功夫”就是内劲功力。从所周知太极拳除养生外,还具有较强的技击作用。技击正是靠内劲功力来达到其目的的。杨氏三代在近代威显武林,陈家沟也不乏继往开来之人,这都是靠内劲功力显名创派,提高知名度的。因此太极拳讲究功夫与技巧,功力是技术的基础,而技巧又是内劲功力发挥得恰到好处的保证。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技击,必须培植内劲功力。如果训练内劲,达到具有随心所欲的高强功力,加之配合以无极和太极的神奇技巧,便是所向披靡的拳技。太极拳内劲功力是考查一个拳手的必检之课,是衡量一个太极技击家功夫高低的重要标志。一个太极拳手必须精通一门(一式)太极拳,并融合多式太极拳或其他拳术之精华,互相吸收,方能成为高手。任何一位卓有成就的太极拳家不只熟悉一门拳术,他触类旁通,把其他拳术都溶合在自己的拳技中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机械地把他划归为哪一类太极拳。在练习太极拳时各自会形成一个独特风格,这样就产生出陈、杨、吴、武、孙等多式太极拳,还包括现在整理的赵堡太极及武当太极。太极拳的演变绝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们互相溶合渗透,吸收变通以至改造创新。正因为如此,太极拳的发明是历史文化(传统武术)积淀后,经智者、高加之配合以无极和太极的神奇技巧,便是所向披靡的拳技。 太极拳内劲功力是考查一个拳手的必检之课,是衡量一个太极技击家功夫高低的重要标志。一个太极拳手必须精通一门(一式)太极拳,并融合多式太极拳或其他拳术之精华,互相吸收,方能成为高手。任何一位卓有成就的太极拳家不只熟悉一门拳术,他触类旁通,把其他拳术都溶合在自己的拳技中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机械地把他划归为哪一类太极拳。在练习太极拳时各自会形成一个独特风格,这样就产生出陈、杨、吴、武、孙等多式太极拳,还包括现在整理的赵堡太极及武当太极。太极拳的演变绝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们互相溶合渗透,吸收变通以至改造创新。正因为如此,太极拳的发明是历史文化(传统武术)积淀后,经智者、高下,使呼吸与动作相结合锻炼,在精神意念贯注之中,体内形成的一种既沉重又轻灵,既刚硬又柔软的劲力。也就是说,太极拳的内劲是通过技击性专

太极功夫扇分解教学要领

五十二式太极功夫扇分解教学要领 五十二式太极功夫扇分解教学,主讲老师:李德印扇子构造:现在的扇子是用竹子和绸布做成的,扇子的两侧叫扇柄,也叫扇骨,上边叫扇顶,下边叫扇根,把扇子打开以后,平面叫扇面,扇面中间有10 条竹条叫扇颈,也叫小扇骨,是由小的竹片做成的,扇子的上边弧线叫扇沿,扇光滑的一面叫正面,那么由小扇骨突出的一面叫反面,以后会常常遇到这些术语。 分解教学 第一段预备时身体保持自然并步直立,好象练太极拳一样心静体松,精神集中,右手持握扇柄的要命部,扇顶向下,贴于右腿侧, 一,起势(开步抱扇):两手向前捧在体前,高与肩平,扇柄竖直,扇顶向上;步子呢,开步抱扇,左脚向左分开半步,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同时呢,把扇子举抱在胸前。这个动作在表演的时候,也可以并步抱扇敬礼,行一个抱扇礼,然后再分脚开步,分做两步不做。 二,斜飞势(侧弓步举扇):一是两臂绕转,屈蹲提腿,身体面向前方(假设面向南);二是右脚向右侧伸出去,侧开步,向西开步;三是侧弓步举扇亮相,把扇子送到右前方,身体略向右倾斜,眼睛看左前方,这是吴式太极拳的斜飞势的动作,身体斜中遇正,两手即要展开亮相,又不要挺直,不要做成长拳,要求含胸沉肩顶头,步型是侧弓步,东南亮相。 三,白鹤亮翅(虚步亮扇):一转腰摆扇;二穿手转腰;三虚步亮扇,面向正南,成虚步,前脚掌点地,扇子呢,抖挽侧立开扇,扇骨坚直向下,扇面正向前方。这个动作象杨式的白鹤亮翅的动作,当然杨式的白鹤亮翅动作是横抱向左列(扌列)开,扭转的攻防含意。这里呢,是采用了穿臂亮扇的动作。 四,黄蜂入洞(进步刺扇):一合扇、把扇子收于右肩前,二收脚摆扇,左脚提起;三转身上步;四向东弓步刺扇,力点在扇顶,高与肩平,左手举于头侧上方。这个动作取材于32 剑的黄蜂入洞。

太极功夫扇口令词

太极功夫扇口令词 第一段: 1、开步抱扇(起势)----(过门) 2、侧功举扇(斜飞势)----(卧似一张弓) 3、虚步亮扇(白鹤亮翅)----(站似一棵松) 4、进步刺扇(黄蜂入洞)----(不动不摇坐如鈡) 5、转身下刺(哪吒探海)----(走路一阵风) 6、独立撩扇(金鸡独立)----(南拳和北腿) 7、翻身劈扇(力劈华山)----(少年武当功) 8、转身抡压(灵猫扑蝶)----(太极八卦连环掌) 9、马步亮扇(坐马观花)----(中华有神功) 第二段: 10、弓步削扇(野马分鬃)----(卧似一张弓) 11、并步亮扇(雏燕凌空)----(站似一棵松) 12、进步刺扇(黄蜂入洞)----(不动不摇坐如鈡) 13、震脚推扇(猛虎扑食)----(走路一阵风) 14、戳脚撩扇(螳螂捕蝉)----(南拳和北腿) 15、盖步按扇(勒马回头)----(少年武当功) 16、翻身藏扇(鹞子翻身)----(太极八卦连环掌) 17、马步亮扇(坐马观花)----(中华有神功) 第三段: 18、马步推扇(举鼎推山)----(棍扫一大片) 19、转身刺扇(神龙回首)----(枪挑一条线) 20、插步反撩(挥鞭策马)----(身轻好似云中燕) 21、点步撩扇(立马扬鞭)----(豪气冲云天) 22、歇步抱扇(怀中抱月)----(外练筋骨皮) 23、并步贯扇(迎风撩衣)----(内练一口气) 24、云手劈扇(翻花舞袖)----(刚柔并济不低头) 25、歇步亮扇(霸王扬鞭)----(我们心中有天地) 26、开步抱扇(抱扇过门)----(过门)。

第四段: 27、弓步削扇(野马分鬃)----(卧似一张弓) 28、并步亮扇(雏燕凌空)----(站似一棵松) 29、进步刺扇(黄蜂入洞)----(不动不摇坐如鈡) 30、震脚推扇(猛虎扑食)----(走路一阵风) 31、戳脚撩扇(螳螂捕蝉)----(南拳和北腿) 32、盖步按扇(勒马回头)----(少年武当功) 33、翻身藏扇(鹞子翻身)----(太极八卦连环掌) 34、马步亮扇(坐马观花)----(中华有神功) 第五段: 35、马步顶肘(顺鸾肘)----(清风剑在手) 36、马步翻砸(裹鞭炮)----(双刀就看走) 37、虚步拔扇(前招式)----(行家工夫一出手) 38、震脚拍扇(双震脚)----(就知有没有) 39、蹬脚推扇(龙虎相交)----(手是两扇门) 40、望月亮扇(玉女穿梭)----(脚下是一条根) 41、云扇合抱(天女散花)----(四方水土养育了) 42、歇步亮扇(霸王扬旗)----(我们中华武术魂) 43、开步抱扇(行步过门)----(过门) 第六段: 44、虚步绷扇(七星手)----(东方一条龙) 45、弓步绷扇(揽扎衣)----(儿女似英雄) 46、后捋前挤(捋挤势)----(天高地远八面风) 47、并步背扇(苏秦背剑)----(中华有神功) 48、弓步戳扇(搂膝拗步)----(东方一条龙) 49、仆步穿扇(单鞭下势)----(儿女似英雄) 50、弓步架扇(弯弓射虎)----(天高地远八面风) 51、虚步亮扇(白鹤亮翅)----(中华有神功) 52、抱扇还原(收势)---(中华有神功) 注:第一、六段唱(慢板) 第二、四段唱(快板) 第三、五段念板

第一套太极功夫扇扇谱

第一套太极功夫扇扇谱(共52式) 段落序号动作名称分解动作 一1 起势左脚开步抱扇 2 斜飞势 (卧似一张弓) 1,分手划弧提脚抱手 2,右脚向右开步两手交叉 3,重心 右移成侧弓步,右手向上举扇,左手向下按掌。(侧弓步 举扇) 3 白鹤亮翅 (站似一棵松) 1,向左转腰摆扇 2,向右转腰分掌 3,曲步亮扇 (虚步亮扇) 4 黄蜂入洞 (不动不摇坐 如钟) 1,抖腕合扇 2,摆扇收扇提脚 3,转身上步 4,弓步向前 平刺(进步刺扇) 5 哪吒探海 (走路一阵 风) 1,后坐收扇 2,扣脚转身 3,弓步下刺扇 (转身下刺扇) 6 金鸡独立 (南拳和北腿) 1,收脚绕扇 2,上步分手绕扇 3,独立撩开扇 (独立撩扇) 7 力劈华山(少林 武当功) 1,落脚合扇 2,盖步转身按扇 3,转身绕扇 4,弓步前劈 扇(翻身劈扇) 8 灵猫扑蝶(太极 八卦连环掌) 1,转身摆掌 2,上步翻身抡扇 3,退步弓步压扇 4,翻手 反压扇(转身抡压扇) 9 坐马观花(中华 有神功) 1,虚步合扇 2,退步抡扇 3,反身刺扇 4,马步亮扇(马 步亮扇) 二10 野马分鬃1,转腰合手合扇 2,弓步削扇(方向转向正西) 11 雏燕凌空1,扣脚穿掌 2,并步亮扇(扭头转胸转看左侧) 12 黄蜂入洞1,收扇上步 2,弓步直刺 13 猛虎扑食1,收扇震脚 2,弓步推扇 14 螳螂捕蝉1,转腰绕扇 2,分手绕扇 3,磋脚撩扇 15 勒马回头1,合扇转身 2,盖步按扇 16 鹞子翻身1,翻身绕扇 2,腕花绕扇 3,退步藏扇 17 坐马观花1,抡臂举扇 2,反身穿刺 3,马步亮扇 三18 举鼎推山1,转腰收扇收脚 2,马步推扇 19 神龙回首1,转身收扇 2,弓步平刺 20 挥鞭策马1,撇脚收扇 2,上步绕扇 3,叉步反撩扇 21 立马扬鞭1,转身挑扇 2,点步推掌 22 怀中抱月转身歇步抱扇 23 迎风撩衣1,上步合扇分手 2,并步贯扇 24 翻花舞袖1,摆扇穿手 2,云扇摆掌 3,侧弓步劈扇 25 霸王扬鞭1,分手摆扇 2,歇步亮扇 26 抱扇过门1,开扇托抱 2,合扇举抱 四27 野马分鬃1,转腰合手合扇 2,弓步削扇(方向转向正西) 28 雏燕凌空1,扣脚穿掌 2,并步亮扇(扭头转腰转看左侧)

夕阳美太极功夫扇的动作名称

夕阳美太极功夫扇的动作名称 (第二套56式) 第一组 1.起式(白猿献果) 2.虚步撩扇(金刚撩衣) 3.震脚斗扇(海底翻花) 4.云手拨扇(插步云手) 5.弓步推扇(搂膝拗步) 6.架扇蹬脚(挑帘推窗) 7.独立劈扇(哪吒探海) 8.回身崩扇(大蟒翻身) 9.举扇冲拳(弯弓身虎) 第二组 10.歇步带扇(古树盘根)11.点步亮扇(雏燕凌空)12.歇步云抱(天女散花)13.弓步下截(燕子抄水)14.抱扇弹踢(怀中抱月)15.弓步推扇(顺水推舟)16.劈扇探掌(白蛇吐信)17.舞花击扇(武松脱烤)第三组 18转身云扫(力扫千军)19.弓步扎扇(白虎搅尾)20.叉步后崩(青龙回首)21背扇推掌(推窗望月) 22.马步跨肘(二郎推山) 23.马步推山扇(坐马提缰) 24.插步反撩(狮子滚球)25.望月亮扇(常娥舒袖)26.转身抱扇(怀抱乾坤)27.转身捧扇(白猿献果)第四组 28.歇步带扇(古树盘根)29.点步亮扇(雏燕凌空)30.歇步云抱(天女散花)31.弓步下截(燕子抄水)

32.抱扇弹踢(怀中抱月)33.弓步推扇(顺水推舟)34.劈扇探掌(白蛇吐信)35.舞花击扇(武松脱烤)第五组 36.云扇前点(蜻蜓点水)37.弓步劈扇(风卷残云)38.掩手推扇(掩手肱捶)39.马步撑扇(金鸡抖翎)40.崩掌蹬脚(蹬一跟)41.跳步劈扇(披身伏虎)42.背手后撩(鹞子束身)43.点步上刺(燕子入云)44.弓步崩扇(披身伏虎)45.歇步亮扇(霸王扬旗)46.开立抱扇(怀抱乾坤) 第六组 47.共步分靠(野马分鬃)48.虚步抱扇(手挥琵琶)49共步平推(如封似闭)50.仆步分扇(分掌下势)51.举腿挑扇(独立跨虎)52.摆腿拍脚(转身摆莲)53.撞拳撩扇(当头炮)54.虚步亮扇(白鹤亮翅)55.并步抱扇(白猿献果)56.收势(垂手还原)

2020智慧树,知到,特色武术:太极修炼与身心拓展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特色武术:太极修炼与身心拓展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特色武术太极修炼与身心拓展》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中国武术的通用礼节是: A.鞠躬 B.合十 C.抱拳礼 D.握手 答案: 抱拳礼 2、 太极拳入门的基本条件是: A.真传 B.苦功 C.悟性 D.切磋 答案: 真传,苦功,悟性,切磋 3、中华太极的主要修习方法有: A.明其理 B.研其义 C.悟之道

D.行其法 答案: 明其理,研其义,悟之道,行其法 4、 本章介绍的太极拳基本步型主要有: A.弓步 B.马步 C.虚步 D.歇步 答案: 弓步,马步,虚步 5、本课程强调的“大学太极”不仅是特指大学生练习太极拳,更是指通过修炼太极拳,将身心放大。 A.对 B.错 答案: 对 6、通过太极拳的修炼,可以转化习练者的身心状态,将身体变得更加灵活,精神变得更加勇猛。 A.对 B.错 答案: 对 7、 在修炼太极的过程中,套路练习是非常重要的,而对拳经拳法的研修与理解并不重要。

B.错 答案: 错 8、 调息可以锻炼呼吸,是太极拳非常重要的练习内容。 A.对 B.错 答案: 对 9、 抱拳礼的基本动作是右手握拳,左手五指并拢变掌,并将左掌掩在右手的拳面上。 A.对 B.错 答案: 对 10、 师生礼的礼仪规范是:学生先抱拳起手行礼,老师再举手抱拳回礼。当老师手放下时,学生再将两手放下。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二章 1、白鹤亮翅的定式的步形是:

B.弓步 C.虚步 D.仆步 答案: 虚步 2、 image.png 图中所示的是太极拳哪一个招法动作的定式? A.野马分鬃 B.白鹤亮翅 C.云手 D.手挥琵琶 答案: 手挥琵琶 3、 野马分鬃下手的劲力是: A.上靠 B.下采 C.横挒 D.下垂 答案: 下采 4、 云手动作练习过程中,由以身带手变成以手领身的时机是:

太极功夫扇李德印—直接打印

太极功夫扇李德印—直接 打印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太 极功夫 扇 李德印 (三) 18.马步推扇(举鼎推山) 19.转身刺扇(神龙回首) 20.叉步反撩扇(挥鞭策马) 21.点步挑扇(立马扬鞭) 22.歇步抱扇(怀中抱月) 23.并步贯扇(迎风撩衣) 24.云手劈扇(翻花舞袖) 25.歇步亮扇(霸王扬旗) 26.开步抱扇(抱扇过门) (四) 27.弓步削扇(野马分鬃) 28.并步亮扇(雏燕凌空) 29.进步刺扇(黄蜂入洞) 30.震脚推扇(猛虎捕食) 31.戳脚撩扇(螳螂捕蝉) 32.盖步按扇(勒马回头) 33.翻身藏扇(鹞子翻身) 34.马步亮扇(坐马观花) (五) (一) 预备式 1. 开步抱扇 (起 势) 2. 侧弓步举扇(斜飞式) 3. 虚步亮扇(白鹤亮翅) 4. 进步刺扇(黄蜂入洞) 5. 转身下刺扇(哪吒探海) 6. 独立撩扇(金鸡独立) 7. 翻身劈扇(力劈华山) 8. 转身抡压扇(灵猫捕蝶) 9. 马步亮扇(坐马观花) (二) 10.弓步削扇(野马分鬃) 11.并步亮扇(雏燕凌空) 12.进步刺扇(黄蜂入洞) 13.震脚推扇(猛虎捕食) 14.戳脚撩扇(螳螂捕蝉) 15.盖步按扇(勒马回头) 16.翻身藏扇(鹞子翻身) 17.马步亮扇(坐马观花) 35.马步顶扇(顺 鸾 肘) 36.马步抖扇(裹 鞭 炮) 37.虚步拨扇(前 招 势) 38.震脚拍扇(双 震 脚) 39.蹬脚推扇(龙虎相交) 40.望月亮扇(玉女穿梭) 41.云扇合抱(天女散花) 42.歇步亮扇(霸王扬旗) 43.托扇行步(行步过门) (六) 44.虚步捧扇(七 星 手) 45.弓步捧扇(揽 扎 衣) 46.后捋前挤扇(捋 挤 式) 47.并步背扇(苏秦背剑) 48.弓步戳扇(搂膝拗步) 49.仆步穿扇(单鞭下势) 50.弓步架扇(挽弓射虎) 51.虚步亮扇(白鹤亮翅) 52.抱扇还原(收 势)

最新第一套太极功夫扇扇谱及讲解教学

第一套太极功夫扇扇谱 第一套太极功夫扇共48个正式动作,加一个起势一个收势和两个过门动作,整套共52个动作,分成6个段落。 分解动作 ————第一段 1 起势:左脚开步抱扇 2 斜飞势:1,分手划弧提脚抱手2,右脚向右开步两手交叉3,重心右移成侧弓步,右手向上举扇,左手向下按掌 3 白鹤亮翅:1,向左转腰摆扇2,向右转腰分掌3,曲步亮扇 4 黄蜂入洞:1,抖腕合扇2,摆扇收扇提脚3,转身上步4,弓步向前平刺 5 哪吒探海:1,后坐收扇2,扣脚转身3,弓步下刺扇 6 金鸡独立:1,收脚绕善2,上步分手绕扇3,独立撩开扇 7 力劈华山:1,落脚合扇2,盖步转身按扇3,转身绕扇4,弓步前劈扇 8 灵猫扑蝶:1,转身摆掌2,上步翻身抡扇3,退步弓步压扇4,翻手反压扇 9 坐马观花:1,虚步合扇2,退步抡扇3,反身刺扇4,马步亮扇 ————第二段 10 野马分鬃:1,转腰合手合扇2,弓步削扇(方向转向正西) 11 雏燕凌空:1,扣脚穿掌2,并步亮扇(扭头转胸转看左侧) 12 黄蜂入洞:1,收扇上步2,弓步直刺 13 猛虎扑食:1,收扇震脚2,弓步推扇 14 螳螂捕蝉:1,转腰绕扇2,分手绕扇3,磋脚撩扇 15 勒马回头:1,合扇转身2,盖步按扇 16 鹞子翻身:1,翻身绕扇2,腕花绕扇3,退步藏扇 17 坐马观花:1,抡臂举扇2,反身穿刺3,马步亮扇 ————第三段 18 举鼎推山:1,转腰收扇收脚2,马步推扇 19 神龙回首:1,转身收扇2,弓步平刺 20 挥鞭策马:1,撇脚收扇2,上步绕扇3,叉步反撩扇 21 立马扬鞭:1,转身挑扇2,点步推掌 22 怀中抱月:转身歇步抱扇 23 迎风撩衣:1,上步合扇分手2,并步贯扇 24 翻花舞袖:1,摆扇穿手2,云扇摆掌3,侧弓步劈扇 25 霸王扬鞭:1,分手摆扇2,歇步亮扇 26 抱扇过门:1,开扇托抱2,合扇举抱 ————第四段 27 野马分鬃:1,转腰合手合扇2,弓步削扇(方向转向正西) 28 雏燕凌空:1,扣脚穿掌2,并步亮扇(扭头转腰转看左侧)

第一套太极功夫扇口令

第一套太极功夫扇分解教学 预备式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立,右手持扇,扇顶向下第一动起势左脚开步抱扇,两手环抱胸前,扇骨竖直,扇顶向上第二动斜飞式1、分手划弧,提脚抱手2、右脚向右开步,两手交叉第三动白亮翅翅 第四动黄蜂入洞 第五动哪吒探海 第六动金鸡独立 第七动力劈华山 第八动灵猫扑猎 第九动坐马观花 3 第十动野马分鬃 第十一动雏燕凌空 第十二动黄蜂入洞 第十三动猛虎扑食 第十四动螳螂扑蝉3、重心右移,成右侧弓步 、向左转腰摆扇2、向右转腰分掌3、虚步亮扇1、抖腕合扇2、摆扇收扇提脚 3、转身上步 4、弓步向前平刺 1、后坐收扇 2、扣脚转身 3、弓步下刺扇1、收脚绕扇2、上步分手绕扇3、独立摇扇1、落脚合扇2、盖步转身按扇 、转身绕扇4、弓步前劈扇

1、转身摆掌 2、上步翻腰抡扇 3、退步弓步压扇 4、翻手反压扇 1、虚步合扇 2、退步抡扇 、反身穿刺4、马步亮扇 1、转腰合手合扇 2、弓步削扇,方向转向正西1、扣脚穿掌2、并步亮扇,扭头挺胸转看左侧、收扇上步2、弓步直刺 1、收扇震脚 2、弓步推扇 1、转腰绕扇 2、分手绕扇 3、踔脚撩扇1 3 1 第十五动勒马回头1、合扇转身2、盖步按扇 第十六动鹞子翻身1、翻身绕扇2、摆花绕扇3、退步藏扇第十七动坐马观花1、抡臂举扇2、转身穿刺3、马步亮扇第十八动举鼎推山1、转腰收扇收脚2、马步推扇 第十九动神龙回首1、转身收扇2、弓步平刺 第二十动挥鞭策马 二十一动立马扬鞭 二十二动怀中抱月 二十三动迎风撩衣 二十四动翻花舞袖 二十五动霸王扬鞭 二十六动抱扇过门

收势1、撇脚绕扇2、上步绕扇3、擦步反撩扇1、转身挑扇2、点步推掌1、转身歇步抱扇 1、上步合扇分手 2、并步贯扇 、摆扇穿手2、云扇摆掌3、侧弓步劈扇1、分手摆扇2、歇步亮扇 1、开扇托抱 2、合扇举抱 、抖腕合扇2、收脚开步平举 3、并步抱扇 4、垂臂还原。 1 1

武术推荐太极拳理论文章

太极拳心法 太极拳论王宗岳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领顶劲,气沈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沈则随,双重则滞。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武禹襄的《太极拳论》全文如下: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而在内也。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攘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打手歌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吾。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 拳经总歌 陈王廷著(明末清初时人,陈氏太极拳的创始人)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搁横采也难敌。 钩掤逼沉人人晓,闪惊取巧有谁知, 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 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捶。 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腿, 截前压後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 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 藏头盖面天下有,惯心剁胁世间稀。 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注:此歌见於陈氏两仪堂本拳谱,歌词显受戚继光影响,为总括太极拳五路、长拳一百八势一路及炮捶一路之理法,唐豪考定为陈王廷原著。】

第一套太极功夫扇扇谱

第一套太极功夫扇扇谱 (共52式) 第一段 1、起势 动作要领:左脚开步抱扇 2、斜飞势(卧似一张弓) 动作要领:1,分手划弧提脚抱手2,右脚向右开步两手交叉3,重心右移成侧弓步,右手向上举扇,左手向下按掌。(侧弓步举扇) 3、白鹤亮翅(站似一棵松) 动作要领:1,向左转腰摆扇2,向右转腰分掌3,曲步亮扇(虚步亮扇) 4、黄蜂入洞(不动不摇坐如钟) 动作要领:1,抖腕合扇2,摆扇收扇提脚3,转身上步4,弓步向前平刺(进步刺扇) 5、哪吒探海(走路一阵风) 动作要领:1,后坐收扇2,扣脚转身3,弓步下刺扇(转身下刺扇) 6、金鸡独立(南拳和北腿) 动作要领:1,收脚绕扇2,上步分手绕扇3,独立撩开扇(独立撩扇) 7、力劈华山(少林武当功) 动作要领:1,落脚合扇2,盖步转身按扇3,转身绕扇4,

弓步前劈扇(翻身劈扇) 8、灵猫扑蝶(太极八卦连环掌) 动作要领:1,转身摆掌2,上步翻身抡扇3,退步弓步压扇4,翻手反压扇(转身抡压扇) 9、坐马观花(中华有神功) 动作要领:1,虚步合扇2,退步抡扇3,反身刺扇4,马步亮扇(马步亮扇) 第二段 10、野马分鬃 动作要领:1,转腰合手合扇2,弓步削扇(方向转向正西) 11、雏燕凌空 动作要领:1,扣脚穿掌2,并步亮扇(扭头转胸转看左侧) 12、黄蜂入洞 动作要领:1,收扇上步2,弓步直刺 13、猛虎扑食 动作要领:1,收扇震脚2,弓步推扇 14、螳螂捕蝉 动作要领:1,转腰绕扇2,分手绕扇3,磋脚撩扇 15、勒马回头 动作要领:1,合扇转身2,盖步按扇 16、鹞子翻身 动作要领:1,翻身绕扇2,腕花绕扇3,退步藏扇 17、坐马观花

武术课太极拳理论作业

太极拳介绍以及其健身原理分析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技击效果和保健作用的运动方式。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健身需求日益强,太极拳运动也得到了不断地创新和推广,逐渐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成为许多人日常健身的重要内容之一。全民健身的需求不断刺激着太极拳的发展,太极拳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着全民健身的发展。太极拳之所以发展速度快, 练习人数多, 其主要原因是太极拳在形成及发展过程中, 兼容了传统哲学、古代医学、拳学、兵学、美学等, 特别是与易经八卦学说有着较密切的渊源。结合导引、吐纳, 使气与力合, 着重内壮, 成为整体性和内外统一性的内功拳运动, 使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密切协调配合, 因而在逐渐形成独特的拳术运动的同时, 融拳、哲、医三理于一身, 具有别具一格的技击、哲理和健身等多重功能的优秀传统运动项目。本文阐述太极拳的保健养生作用、太极拳的中医学研究以及太极拳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 1.太极拳介绍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一种,归类为内家拳,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太极拳的主要特点动作呈弧型,连贯而圆活,其结合了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古典哲学和传统的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练、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新派太极是中国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以杨式风格为主,并吸收了陈、吴、武、孙多家太极的特点,自1957年以来先后创编的多套新编太极套路。国家套路主要有:八式、十六式、二十四式、三十二式、四十二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太极拳。另外,针对不同的门派,又创编了杨氏四十式、陈氏五十六式、吴式四十五式、孙氏七十三式和武式四十六式太极拳。. 运动特点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这种运动既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在高级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套路介绍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该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肩,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太极拳很重视练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2.太极拳健身原理分析 太极拳融武术、气功为一体, 是中华传统保健体育的精萃, 它能使练习者收到健身、修身、防身之功效。 2.1太极拳的养生价值 太极拳的练拳过程实质上是以动养形, 又兼养神以静养形, 又兼养神, 达到形神共养, 强身益寿的一完整的养生法。这既符合太极拳阴阳之道, 又与中国统养生法相吻合, 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2.1.1太极拳对形的养生价值 形包括人体的大脑、组织、细胞、脏腑、关节、筋骨、韧带、皮肉、经脉及充满其间的精、气、血、津等等, 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对脏腑的作用。太极拳首要任务之一就是以丹田为内中轴, 将腹胸部开合的运动与深长呼吸、气沉丹田、五弓形变化、活腰壮肾等运动相合为一体, 使五脏六腑受到轻松、柔和、缓慢、方圆的揉搓、挤压和按摩。 对运动系统的作用。太极拳特别强调以内中轴引动腰脊(外中轴) , 依次带动关节, 使人体内外进行轻、松、满、圆的整体性武术运动。这样必然会使人体各系统特别是腰和四肢都得到良好的刺激, 增强其柔韧性、协调性和力量, 将人体筋骨肌肉练得又有弹性又有力量, 加强关节和骨骼的固定性和平稳性, 从而保证关节2.1.2 太极拳对神的养生价值

太极扇第一套(五十二式太极扇-太极功夫扇)扇谱教学文稿

太极扇第一套(五十二式太极扇-太极功夫扇) 扇谱

第一套太极功夫扇扇谱 第一套太极功夫扇共48个正式动作,加一个起势一个收势和两个过门动作,整套共52个动作,分成6个段落。 段落序号动作名称分解动作 一 1 起势左脚开步抱扇 2 斜飞势 1,分手划弧提脚抱手 2,右脚向右开步两手交叉 3,重心右移成侧弓步,右手向上举扇,左手向下按掌 3 白鹤亮翅 1,向左转腰摆扇 2,向右转腰分掌 3,曲步亮扇 4 黄蜂入洞 1,抖腕合扇 2,摆扇收扇提脚 3,转身上步 4,弓步向前平刺 5 哪吒探海 1,后坐收扇 2,扣脚转身 3,弓步下刺扇 6 金鸡独立 1,收脚绕善 2,上步分手绕扇 3,独立撩开扇 7 力劈华山 1,落脚合扇 2,盖步转身按扇 3,转身绕扇 4,弓步前劈扇 8 灵猫扑蝶 1,转身摆掌 2,上步翻身抡扇 3,退步弓步压扇 4,翻手反压扇 9 坐马观花 1,虚步合扇 2,退步抡扇 3,反身刺扇 4,马步亮扇 二 10 野马分鬃 1,转腰合手合扇 2,弓步削扇(方向转向正西) 11 雏燕凌空 1,扣脚穿掌 2,并步亮扇(扭头转胸转看左侧) 12 黄蜂入洞 1,收扇上步 2,弓步直刺 13 猛虎扑食 1,收扇震脚 2,弓步推扇 14 螳螂捕蝉 1,转腰绕扇 2,分手绕扇 3,磋脚撩扇 15 勒马回头 1,合扇转身 2,盖步按扇 16 鹞子翻身 1,翻身绕扇 2,腕花绕扇 3,退步藏扇

17 坐马观花 1,抡臂举扇 2,反身穿刺 3,马步亮扇 三 18 举鼎推山 1,转腰收扇收脚 2,马步推扇 19 神龙回首 1,转身收扇 2,弓步平刺 20 挥鞭策马 1,撇脚收扇 2,上步绕扇 3,叉步反撩扇 21 立马扬鞭 1,转身挑扇 2,点步推掌 22 怀中抱月转身歇步抱扇 23 迎风撩衣 1,上步合扇分手 2,并步贯扇 24 翻花舞袖 1,摆扇穿手 2,云扇摆掌 3,侧弓步劈扇 25 霸王扬鞭 1,分手摆扇 2,歇步亮扇 26 抱扇过门 1,开扇托抱 2,合扇举抱 四 27 野马分鬃 1,转腰合手合扇 2,弓步削扇(方向转向正西) 28 雏燕凌空 1,扣脚穿掌 2,并步亮扇(扭头转腰转看左侧) 29 黄蜂入洞 1,收扇上步 2,弓步直刺 30 猛虎扑食 1,收扇震脚 2,弓步推扇 31 螳螂捕蝉 1,转腰绕扇 2,分手绕扇 3,磋脚撩扇 32 勒马回头 1,合扇转身 2,盖步按扇 33 鹞子翻身 1,翻身绕扇 2,腕花绕扇 3,退步藏扇 34 坐马观花 1,抡臂举扇 2,反身穿刺 3,马步亮扇 五 35 顺鸾肘 1,马步合扇 2,马步顶肘 36 裹鞭炮 1,转腰合臂 2,抡臂叠拳 3,马步翻抖拳 37 前招式 1,转身摆掌 2,虚步拨扇 38 双震脚 1,曲蹲分手 2,蹬跳托扇 3,震脚拍扇

太极功夫扇招式及歌词

太极功夫扇招式及歌词 中国功夫扇 预备式 第一段(慢板) 1. 起势(开步抱扇)歌词 2. 斜飞势(侧弓步举扇)卧似一张弓 3.白鹤亮翅(虚步亮扇)站似一棵松 4.黄蜂入洞(进步直刺)不动不摇坐如钟 5.哪咤探海(转身下刺扇)走路一阵风 6.金鸡独立(独立撩扇)南拳和北腿 7.力劈华山(转身劈扇)少林武当功 8.灵猫捕蝶(翻身抡压扇)太极八卦连环掌 9.坐马观花(马步展扇)中华有神功

10.野马分鬃(弓步削扇)卧似一张弓 11.雏燕凌空(并步亮扇)站似一棵松 12.黄蜂入洞(弓步直刺)不动不摇坐如钟 13.猛虎捕食(震脚推扇)走路一阵风 14.螳螂捕蝉(戳脚撩扇)南拳和北腿 15.勒马回头(盖步撩扇)少林武当功 16.鹞子翻身(翻身藏扇)太极八卦连环掌 17.坐马观花(马步亮扇)中华有神功

18.举鼎推山(马步推扇)棍扫一大片 19.神龙回首(转身刺扇)枪挑一条线 20.挥鞭策马(叉步反撩)身轻好似云中燕 21.立马扬鞭(点步挑扇)(我们)豪气冲云天 22.怀中抱月(歇步抱扇)外练筋骨皮 23.迎风撩衣(并步贯扇)内练一口气 24.翻花舞袖(云手劈扇)刚柔并济不低头 25.霸王扬旗(歇步亮扇)(我们)心中有天地 26.抱扇过门(开步抱扇)

27. 野马分鬃(弓步削扇)卧似一张弓 28. 雏燕凌空(并步亮扇)站似一棵松 29. 黄蜂入洞(弓步直刺)不动不摇坐如钟 30. 猛虎捕食(震脚推扇)走路一阵风 31. 螳螂捕蝉(戳脚撩扇)南拳和北腿 32. 勒马回头(盖步按扇)少林武当功 33. 鹞子翻身(翻身藏扇)太极八卦连环掌 34. 坐马观花(马步亮扇)中华有神功

李德印-太极功夫扇第一套-详细动作分解带图片-胡芯编制

李德印《太极功夫扇第一套》 详 细 动 作 分 解 编制:胡芯 目录 第一段:包括起式在内一共是九个动作 (4) 预备式: (4) 第一动起式 (5) 标准文案大全

第二动斜飞式 (5) 第三动白鹤亮翅 (5) 第四动黄蜂入洞 (6) 第五动哪吒探海 (6) 第六动金鸡独立 (6) 第七动力劈华山 (7) 第八动灵猫捕蝶 (7) 第九动坐马观花 (7) 第二段共八个动作 (8) 第十动野马分鬃 (8) 十一动雏燕凌空 (8) 十二动黄蜂入洞 (8) 十三动猛虎扑食 (9) 十四动螳螂捕蝉 (9) 十五动勒马回头 (9) 十六动鹞子翻身 (10) 十七动坐马观花 (10) 第三段共九个动作 (11) 十八动举鼎推山 (11) 十九动神龙回首 (11) 二十动挥鞭策马 (11) 标准文案大全

二十一动立马扬鞭 (12) 二十二动怀中抱月 (12) 二十三动迎风撩衣 (12) 二十四动翻花舞袖 (13) 二十五动霸王扬鞭(举旗) (13) 二十六动抱扇过门 (13) 第四段共八个动作 (14) 二十七动野马分鬃 (14) 二十八动雏燕凌空 (14) 二十九动黄蜂入洞 (14) 三十动猛虎扑食 (15) 三十一动螳螂捕蝉 (15) 三十二动勒马回头 (15) 三十三动鹞子翻身 (16) 三十四坐马观花 (16) 第五段共九个动作 (17) 三十五动顺鸾肘 (17) 三十六动裹鞭炮 (17) 三十七动前招势 (17) 三十八动双震脚 (18) 三十九动龙虎相交 (18) 标准文案大全

标准文案大全 四十动 玉女穿梭 ................................... 18 四十一动 天女散花 ................................. 19 四十二动 霸王举旗 ................................. 19 四十三动 行步过门 ................................. 19 第六段 共九个动作 .................................. 20 四十四动 七星手 ................................... 20 四十五动 揽扎衣 ................................... 21 四十六动 捋挤势 ................................... 21 四十七动 苏秦背剑 ................................. 21 四十八动 搂膝拗步 ................................. 22 四十九动 单鞭下势 ................................. 22 五十动 挽弓射虎 ................................... 22 五十二动 收势 ..................................... 23 要领提示: . (24) 第一段:包括起式在内一共是九个动作 预备式:

叶泳湘:太极武术的又一位后起之秀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19781614.html, 叶泳湘:太极武术的又一位后起之秀 作者:刘燕 来源:《青春期健康》2017年第04期 练武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无论严寒酷暑,叶泳湘一直没中断过太极练习。十几岁时叶泳湘就已经练得一手好太极功夫。不仅如此,她还熟练掌握了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棍等多样传统太极功夫,这时候的她,已经是一位太极后起之秀了。 一个出生在武林世家的有颜值又有才华的年轻姑娘,为了宣传和推广传统太极文化,不仅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学习和练习太极,更自费拍摄写真宣传太极,还无私地将家传太极招式传授给中外太极爱好者。她,就是被称为“太极掌萌”的杨氏太极传人叶泳湘。 从小修炼太极 得益于母亲是第四代杨氏太极宗师傅钟文传人,叶泳湘从3岁就开始学习太极。一招一式,母亲对叶泳湘要求非常严格。练武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无论严寒酷暑,叶泳湘一直没中断过太极练习。上学后,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练习,很多时候叶泳湘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玩耍时间去练习。而靠着母亲的严格训练和自己的坚持,十几岁时叶泳湘就已经练得一手好太极功夫。不仅如此,她还熟练掌握了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棍等多样传统太极功夫,这时候的她,已经是一位太极后起之秀了。 成长中的坚持练习 长期以来,太极在世人的眼中多为养生之术,加上一些门外之人,不时打着太极的幌子,号称练太极能治百病,很多人对太极不仅了解不够,还有着非常严重的偏见。就拿叶泳湘来说,读书时因为太过醉心练武,就不止一次有人说过她只是个练拳的,甚至还有人戏称她学的太极不过是猴戏而已。年少时的叶泳湘听了气愤不已,母亲的教导又不允许她当众与人争辩。为了更好地发扬和继承传统太极文化,大学时,各方面成绩优异的叶泳湘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上海体育学院。 在上海体育学院求学时,叶泳湘一边学好老师教的知识,一边坚持太极练习。在她的努力下,传统杨氏85式,简化太极24式,太极剑、刀、棍都有了一定的功力。太极讲究“单掌收虚实,双手推是非”。这其中的奥妙和意蕴决非一朝一夕能够领悟。在这期间,因为有外国人开始向叶泳湘的母亲求教太极,这给了叶泳湘一大启发,既然世人对太极并不了解,那何不想办法让世人见识真正的太极奥秘呢?! 亲自见证传统武术魅力 叶泳湘想到了开班授徒的想法,她觉得不能让真正的太极功夫一直“养在深闺无人识”,而应该想办法把它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一起发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没想到的是,叶泳

太极扇动作分解

太极功夫扇分解动作 预备式: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右手执扇,扇柄向下 1、起势(开步抱扇)左脚开步抱扇,两手环抱胸前,扇骨竖直,扇顶向上 卧似一张弓 2、斜飞式(侧弓步举扇)1、分手划弧提脚抱手;2、右脚向右开步,两手交叉; 3、重心右移成右侧弓步,右手向上举扇与头同高,左手向下按掌与胯相平 站似一棵松 3、白鹤亮翅(虚步亮扇)1、向左转腰摆扇;2、向右转腰分掌;3、曲步亮扇(正南侧立开扇) 不动不摇坐如钟 4、黄蜂入洞(进步刺扇)1、抖腕合扇;2、摆扇收扇提脚;3、转身上步收扇,卷收到腰间;4、弓步向前平刺,右手心向上(方向正东) 走路一阵风 5、哪吒探海(转身下刺扇)1、后坐,收扇;2、扣脚,提腿,转身;3、弓步下刺扇,上体略向前倾(方向正南) 南拳和北腿 6、金鸡独立(独立撩扇)1、收脚转身绕扇,至头部侧上方;2、转身上步分手绕扇;3、提腿独立摇扇(正东) 少林武当功 7、力劈华山(翻身劈扇)1、落脚合扇;2、盖步转身按扇至左腹前;3、转身绕扇上举至头顶;4、弓步前劈扇,扇沿向下(方向正东) 太极八卦连环掌 8、灵猫捕蝶(转身抡压扇)1、转身摆掌至正西方向;2、上步直臂抡扇翻腰;3、退步,弓步压扇;4、翻手反压扇(方向正东) 中华有神功 9、坐马观花(马步亮扇)1、虚步合扇;2、退步抡扇反穿扇,弓步向西;3、反身穿刺;4、马步亮扇(西偏南30度) 卧似一张弓 10、野马分鬃(弓步削扇)1、转腰合手合扇;2、弓步削扇,方向转向正西,扇顶与头平,手心向上,左手按在侧后方 站似一棵松 11、雏燕凌空(并步亮扇)1、扣脚转腰穿掌;2、摆臂并步亮扇,左手置于腰间扭头挺胸转看左侧 不动不摇坐如钟 12、黄蜂入洞(进步刺扇)1、摆掌收扇至腰间,转向上步;2、弓步直刺,扇高与胸平(正东) 走路一阵风 13、猛虎扑食(震脚推扇)1、收扇震脚,两手紧贴腰间,虎口斜向上;2、弓步推扇

式太极功夫扇分解动作详解

式太极功夫扇分解动作 详解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五十二式太极功夫扇分解教学要领【扇子构造】现在的扇子是用竹子和绸布做成的,扇子的两侧叫扇柄,也叫扇骨,上边叫扇顶,下边叫扇根,把扇子打开以后,平面叫扇面,扇面中间有10条竹条叫扇颈,也叫小扇骨,是由小的竹片做成的,扇子的上边弧线叫扇沿,扇光滑的一面叫正面,那么由小扇骨突出的一面叫反面,以后会常常遇到这些术语。 【分解教学动作要领】 【第一段】 预备时,身体保持自然并步直立,好象练太极拳一样心静体松,精神集中,右手持握扇柄的要命部,扇顶向下,贴于右腿侧。 一,起势(开步抱扇):两手向前捧在体前,高与肩平,扇柄竖直,扇顶向上;步子呢,开步抱扇,左脚向左分开半步,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同时呢,把扇子举抱在胸前。这个动作在表演的时候,也可以并步抱扇敬礼,行一个抱扇礼,然后再分脚开步,分做两步不做。 二,斜飞势(侧弓步举扇):一是两臂绕转,屈蹲提腿,身体面向前方(假设面向南);二是右脚向右侧伸出去,侧开步,向西开步;三是侧弓步举扇亮相,把扇子送到右前方,身体略向右倾斜,眼睛看左前方,这是吴式太极拳的斜飞势的动作,身体斜中遇正,两手即要展开亮相,又不要挺直,不要做成长拳,要求含胸沉肩顶头,步型是侧弓步,东南亮相。 三,白鹤亮翅(虚步亮扇):一转腰摆扇;二穿手转腰;三虚步亮扇,面向正南,成虚步,前脚掌点地,扇子呢,抖挽侧立开扇,扇骨坚直向下,扇面正向前方。这个动作象杨式的白鹤亮翅的动作,当然杨式的白鹤亮翅动作是横抱向左列(扌列)开,扭转的攻防含意。这里呢,是采用了穿臂亮扇的动作。

大学体育武术-太极拳教案

教案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武术课(女生) 课程编号: 4150004 学院、专业、年级:2007级男生 任课教师:张涛 教师所在单位:体育学院体育部 山东师范大学

武术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二学年,四个学期,每学期18周,每周2学时,共144学时。 根据教育部对我国高等院校学生体育课《指导纲要》精神,我校大学体育课教材选用山东省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最新版本《大学体育教程》。其中武术课程是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 武术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学生体育,促进健康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教材内容依照武术课的基本思想,针对目前我校公体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大学生的思想理念、身心特点,牢牢把握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来选择的。具有体系新颖内容精练、结构合理、科学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主要包括1、了解武术运动的起源、发展及锻炼价值。2、掌握武术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和基本套路。3、学会欣赏武术运动与武术比赛。 通过学习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各个感受器官的功能,积极顽强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武术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大学公共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2、通过体育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3、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培养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发展多种活动,使之具有能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通过武术套路和攻防实用技法的练习,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反应能力、防身自卫的能力。 5、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内容与时数分配 三、教学大纲内容 1、理论部分 1)大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 2)中国武术发展史 3)体育卫生与保健、运动处方的制定、健康心理指南、各种体育项目简介、体育欣赏能力培养、人类生存能力培养。 4)武术竞赛规则及裁判法简介 2、实践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