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BT判断极性

IGBT判断极性
IGBT判断极性

IGBT判断极性

首先将万用表拨在R×1KΩ挡,用万用表测量时,若某一极与其它两极阻值为无穷大,调换表笔后该极与其它两极的阻值仍为无穷大,则判断此极为栅极(G )其余两极再用万用表测量,若测得阻值为无穷大,调换表笔后测量阻值较小。在测量阻值较小的一次中,则判断红表笔接的为集电极(C);黑表笔接的为发射极(E)。

IGBT判断好坏

将万用表拨在R×10KΩ挡,用黑表笔接IGBT 的集电极(C),红表笔接IGBT 的发射极(E),此时万用表的指针在零位。用手指同时触及一下栅极(G)和集电极(C),这时IGBT 被触发导通,万用表的指针摆向阻值较小的方向,并能站住指示在某一位置。然后再用手指同时触及一下栅极(G)和发射极(E),这时IGBT 被阻断,万用表的指针回零。此时即可判断IGBT 是好的。

IGBT检测注意事项

任何指针式万用表皆可用于检测IGBT。注意判断IGBT 好坏时,一定要将万用表拨在R×10KΩ挡,因R×1KΩ挡以下各档万用表内部电池电压太低,检测好坏时不能使IGBT 导通,而无法判断IGBT 的好坏。此方法同样也可以用于检测功率场效应晶体管(P-MOSFET)的好坏。

IGBT工作原理的等效电路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若在IGBT的栅极和发射极之间加上驱动正电压,则MOSFET导通,这样PNP晶体管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成低阻状态而使得晶体管导通;若IGBT的栅极和发射极之间电压为0V,则MOSFET截止,切断PNP晶体管基极电流的供给,使得晶体管截止。

由此可知,IGBT的安全可靠与否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

——IGBT栅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

——IGBT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

——流过IGBT集电极-发射极的电流;

——IGBT的结温。

如果IGBT栅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即驱动电压过低,则IGBT不能稳定正常地工作,如果过高超过栅极-发射极之间的耐压则IGBT可能永久性损坏;同样,如果加在IGBT集电极与发射极允许的电压超过集电极-发射极之间的耐压,流过IGBT集电极-发射极的电流超过集电极-发射极允许的最大电流,IGBT的结温超过其结温的允许值,IGBT都可能会永久性损坏。

高中化学分子极性及其判断规律专题辅导

高中化学分子极性及其判断规律 张素琳 一、分类:按照分子的极性,可把分子分为两类。 1. 非极性分子: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分子对外不显示电负性的分子。例如:H O 22、、 N Cl Br CO CS CH CCl BF 22222443、、、、、、、等。 2. 极性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分子对外显示电负性的分子。例如H O NH 23、、 HCl 、H 2O 2等。 二、掌握常见分子极性及其空间构型:常见分子极性及其空间构型可用下表表示。 三、了解常见分子空间构型及其键角:中学常见分子空间构型及其键角列举如下: (1)H O N 222、、等双原子单质分子为直线形,夹角为180°。 (2)H O 2为平面形,夹角为104.5°。 (3)NH 3为三角锥形,夹角为107°18'。 (4)H 2S 为平面形,夹角为92°。 (5)CH CCl SiH 444()、为正四面体形,夹角为109°28'。 (6)CH Cl CH Cl CHCl 3223()、为四面体形,夹角不确定。 (7)C H 22为直线形,夹角为180°。 (8)C H 24为平面形,夹角为120°。 (9)C H 66为平面形,夹角为60°。

(10)P 4为正四面体形,夹角为109°28'。 (11)CO CS 22()为直线形,夹角为180°。 (12)BF 3为平面形,夹角为120°。 注意:中学常见的四面体物质有①CH 4 ②CH Cl 3 ③CH Cl 22 ④CHCl 3 ⑤ CCl 4 ⑥P 4 ⑦NH 4 ⑧SiH 4 ⑨SiF 4等。其中是正四面体的有①、⑤、⑥、⑦、⑧、 ⑨共6种。 四、分子极性判断规律。 ①双原子单质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如H O N Cl Br 22222、、、、等。 ②双原子化合物分子都是极性分子。如HCl 、HBr 、HI 等。 ③多原子分子极性要看空间构型是否对称,对称的是非极性分子,否则是极性分子。如H 2O 、NH HCl H O CH Cl 3223、、、等是极性分子;CO CH CCl BF 2443、、、等是非极性分子。 ④AB n 形分子极性判断:若A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全部参与成键,这种分子一般为非极性分子。如CO CH BF 243、、等。若A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没有全部参与成键,这种分子一般为极性分子。如H O NH 23、等。

三极管的极性判断及参数

三极管的极性判断及参数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来自网络 点击数:57 更新时间: 2008-3-1 0:00:27 1. 常用小功率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常用小功率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参见表B311。 2.三极管电极和管型的判别 (1) 目测法 ① 管型的判别 一般,管型是NPN 还是PNP 应从管壳上标注的型号来辨别。依照部颁标准,三极管型号的第二位(字母),A 、C 表示PNP 管,B 、D 表示NPN 管,例如: 3AX 为PNP 型低频小功率管 3BX 为NPN 型低频小功率管 3CG 为PNP 型高频小功率管 3DG 为NPN 型高频小功率管 3AD 为PNP 型低频大功率管 3DD 为NPN 型低频大功率管 3CA 为PNP 型高频大功率管 3DA 为NPN 型高频大功率管 此外有国际流行的9011~9018系列高频小功率管,除9012和9015为PNP 管外,其余均为NPN 型管。 ② 管极的判别 常用中小功率三极管有金属圆壳 和塑料封装(半柱型)等外型,图T305 介绍了三种典型的外形和管极排列方 式。 (2) 用万用表电阻档判别 三极管内部有两个PN 结,可用万用表电阻档分辨e 、b 、c 三个极。在型号标注模糊的情况下,也可用此法判别管型。 ① 基极的判别 判别管极时应首先确认基极。对于NPN 管,用 黑表笔接假定的基极,用红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个 极,若测得电阻都小,约为几百欧~几千欧;而将 黑、红两表笔对调,测得电阻均较大,在几百千欧 以上,此时黑表笔接的就是基极。PNP 管,情况正 相反,测量时两个PN 结都正偏的情况下,红表笔 接基极。 实际上,小功率管的基极一般排列在三个管脚 的中间,可用上述方法,分别将黑、红表笔接基极, 既可测定三极管的两个PN 结是否完好(与二极管PN

反馈极性的判断方法瞬时极性法

反馈极性的判断方法瞬时 极性法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反馈极性的判断方法——瞬时极性法 反馈在电技术中应用十分广泛。反馈有正,负之分。负反馈主要用于模拟放大电路中,负反馈既能稳定静态工作点,又能改善放大电路的各种性能。放大电路很少用正反馈。在一定条件下放在电路中的负反馈可转化为正反馈,形成自激振荡,使放大器不能正常工作,这是要避免的一面。正反馈还有有利的一面,就是在波形产生的电路中,人为地把电路接成反馈形式,产生所需的波形。在电子技术实践中,要正确组成反馈放大电路和振荡电路。必须清晰准确地判别正负反馈。如何有效判别正负反馈本文介绍瞬时(变化)极性法。 学习反馈电路,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判别方法,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反馈反馈就是将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的一部分,通过一定电路形式送回到输入回路称为反馈。 (2)反馈元件如何判别既与输出回路相连,又与输入回路相连的器件都是反馈元件;虽仅在输出回路或输入回路,但与反馈支路相连,并对反馈信号大小产生影响的元件也是反馈元件。 (3)如何构成反馈放大器引入反馈的放大电路称为反馈放大电路,即反馈放大器。(见图1) 图1 图中A是基本放大电路,F是反馈网络,两部分构成一个闭环。X’i和x’f分别是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x’d是净输入信号,三者汇交的节点称为混合环节。X’i、x’f、x’d可以是电压信号,也可以是电流信号,x’i与x’f在节点处可以相加也可以相减。如果是串联反馈x’i和x’f都用电压表示,两个电压在此串联相减。如果是并联反馈,x’i和x’f都用电流表示,两个电流在此并联相减。

反馈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第十六讲反馈的概念及判断方法;负反馈 的四种基本组 第六章放大电路的反馈 [教学目的] 1、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判断放大电路中是否存在反馈,反馈的类型以及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2、理解多种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会根据实际要求在电路中引入适当的反馈 3、掌握负反馈的一般表达式,会计算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4、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会在放大电路中接入校正环节以消除振荡。[教学重点和难点] 1、负反馈组态的判断 2、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3、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的判断及消除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 一、反馈的基本概念 二、反馈的判断 第二节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基本组态 一、负反馈放大电路分析要点 二、四种负反馈组态 三、反馈组态的判断 第三节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及一般表达式 一、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表示法 二、四种组态的方框图 三、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表达式 第四节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倍数的分析 第五节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一、稳定放大倍数 二、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三、展宽频带 四、减小非线性失真 五、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的一般原则 第六节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 一、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二、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分析 三、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的判断 四、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的消除方法 本章讨论的问题: 1.什么是反馈?什么是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什么是正 反馈和负反馈?为什么要引入反馈? 2.如何判断电路中有无引入反馈?引入的是直流反馈还 是交流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3.交流负反馈有哪四种组态?如何判断? 4.交流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表达式是什么? 5.放大电路中引入不同组态的负反馈后,将对性能分别 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6.什么是深度负反馈?在深度负反馈下,如何估算反馈 系数和放大倍数? 7.为什么放大电路以三级为最常见? 8.负反馈愈深愈好吗?什么是自激振荡?什么样的负 反馈容易产生自激振荡?如何消除自激振荡? 6.1 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 6.1.1 反馈的基本概念 在放大电路中,信号的传输是从输入端到输出端,这个方向称为正向传输。反馈就是将输出信号取出一部分或全部送回到放大电路的输入回路,与原输入信号相加或相减后再作用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反馈信号的传输是反向传输。所以,放大电路无反馈也称开环,放大电路有反馈也称闭环。反馈的示意图见图。 图中i X 是输入信号,f X 是反馈信号,i X 称为净输 入信号。所以有 f i i X X X 6.1.2反馈的判断 一、有无反馈的判断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https://www.360docs.net/doc/889865488.html,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贵州省贵阳一中201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4讲: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考纲要求】 1.理解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形成原因,并能进行化学键的极性强弱比较。 2.理解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的判断依据和判断方法。 3.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概念以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与学方案 【自学反馈】 一、概念辨析 1.非极性键: (1)概念:。 (2)形成条件:。 2.极性键: (1)概念:。 (2)形成条件:。 (3)共价键极性强弱比较依据:形成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偏向与偏离程度越 大,键的极性就越强。试比较下列两组共价键的强弱: ①H—H、H—F、H—O、H—N、H—C:; ②H—F、C—F、N—F、O—F、F—F:。 3.极性分子: (1)含义:。 (2)举例:。 4.非极性分子: (1)含义:。 (2)判断方法:①根据键角判断分子中的正负电荷重心是否重叠 ②根据AB n的中心原子A周围是否为完全等价的电子对 ③根据AB n的中心原子A的最外层价电子是否全部参与形成 了同样的共价键。(或A是否达最高价)

(3)常见AB n型分子中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比较: 分子类型举例键角构形分子极性 AB CO AB2(A2B)H2O CS2 BeCl2 AB3PCl3 BF3 SO3 AB4CH4 AB2C2CH2Cl2 A2B4C2H4 A2B2C2H2 A6B6C6H6 5.分子间作用力: (1)概念:。 (2)影响因素:。 (3)对物质性的影响:。 6.氢键: (1)概念:。 (2)形成条件:。 (3)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7.相似相溶原理: 。 .【例题解析】 [例1] ] 氰(CN)2为无色可燃气体、剧毒、有苦杏仁味,和卤素单质的性质相似。 (1)写出氰与苛性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氰分子键之间夹角为180°并有对称性,(CN)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CN)2分子为_____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3)CN-中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CN-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及极性判断

PNP三极管管脚图TO-92管脚图: SOT-23管脚图:

本篇文章摘自百科查看详细内容请点:https://www.360docs.net/doc/889865488.html,/Article/jk/200912/121135 5.html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及极性判断

Z304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及极性判别 1.常用小功率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常用小功率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参见表B311。 2.三极管电极和管型的判别 (1) 目测法 ①管型的判别 一般,管型是NPN还是PNP应从管壳上标注的型号来辨别。依照部颁标准,三极管型号的第二位(字母),A、C表示PNP管,B、D表示NPN管,例如: 3AX 为PNP型低频小功率管3BX 为NPN型低频小功率管 3CG 为PNP型高频小功率管3DG 为NPN型高频小功率管 3AD 为PNP型低频大功率管3DD 为NPN型低频大功率管 3CA 为PNP型高频大功率管3DA 为NPN型高频大功率管 此外有国际流行的9011~9018系列高频小功率管,除9012和9015为PNP管外,其余均为NP N型管。 ②管极的判别 常用中小功率三极管有金属圆壳和塑料封装(半柱型)等外型,图T305介绍了三种典型的外形和管极 排列方式。

(2) 用万用表电阻档判别 三极管内部有两个PN结,可用万用表电阻档分辨e、b、c三个极。在型号标注模糊的情况下,也可 用此法判别管型。 ①基极的判别 判别管极时应首先确认基极。对于NPN管,用黑表笔接假定的基极,用红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个极,若测得电阻都小,约为几百欧~几千欧;而将黑、红两表笔对调,测得电阻均较大,在几百千欧以上,此时黑表笔接的就是基极。PNP管,情况正相反,测量时两个PN结都正偏的情况下,红表笔接基极。 实际上,小功率管的基极一般排列在三个管脚的中间,可用上述方法,分别将黑、红表笔接基极,既可测定三极管的两个PN结是否完好(与二极管PN结的测量方法一样),又可确认管型。 ②集电极和发射极的判别 确定基极后,假设余下管脚之一为集电极c,另一为发射极e,用手指分别捏住c极与b极(即用手指代替基极电阻Rb)。同时,将万用表两表笔分别与c、e接触,若被测管为NPN,则用黑表笔接触c极、用红表笔接e极(PNP管相反),观察指针偏转角度;然后再设另一管脚为c极,重复以上过程,比较两次测量指针的偏转角度,大的一次表明IC大,管子处于放大状态,相应假设的c、e极正确。 3.三极管性能的简易测量 (1) 用万用表电阻档测ICEO和 基极开路,万用表黑表笔接NPN管的集电极c、红表笔接发射极e(PNP管相反),此时c、e间电阻 值大则表明ICEO小,电阻值小则表明ICEO大。 用手指代替基极电阻Rb,用上法测c、e间电阻,若阻值比基极开路时小得多则表明β值大。 (2) 用万用表hFE档测β 有的万用表有hFE档,按表上规定的极型插入三极管即可测得电流放大系数β,若β很小或为零,表明三极管己损坏,可用电阻档分别测两个PN结,确认是否有击穿或断路。

判断反馈类型的好方法

摘要:反馈类型的判别是电子电路基础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针对近年来技校学生文化理论和专业基础普遍较差的特点,笔者总结出一种简单的直观判 别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关键词:反馈类型、判别方法、直观判别法 电子电路是电子、电工专业和电气维修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好电子电路能很好地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而反馈部分是电子电路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反馈类型的判别是技校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的难点之一!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摸索出一套克服有关反馈类型的判别知识难点的方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学生已学过的晶体三极管的各电极间的相对相位关系和电工基础的串并联电路及电容器导电性能等知识应用进来,并尽可能地使判别方法简单直观化,最后归纳总结,巧记关键知识要点。现将反馈类型的 直观判别方法逐一分析如下: 一、辨认电路中的反馈元件 一个电路是否存在反馈,要看该电路有没有反馈元件。要判别反馈类型,也首先要找到反馈元件的位置。因此,准确辨认电路中的反馈元件是十分重要的。 任何同时连接着输出回路和输入回路,并且影响着输入回路的元件,都是反馈元件。所以可以通过直接观察电路的方法,很快地辨认出电路的反馈元件。例如课件图1所示,图a)中电阻Rf是反馈元件;而图b)中电阻Rf就不是反馈元件,因为它只连接到输入端的接地点,并没有对输入端起到任何影响。 二、正反馈与负反馈的判别 首先,明确正反馈与负反馈的概念。 根据反馈极性的不同,可将反馈分为正反馈与负反馈。使放大器净输入量增大的反馈,称为正反馈; 反之称为负反馈。 考虑到技校学生的文化理论和专业基础都较差,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和判别,笔者把这一概念简单直观化,即通过课件图2,向学生形象地介绍:当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加在放大器输入端的同一个电极时,

反馈极性的判断方法瞬时极性法

反馈极性的判断方法——瞬时极性法 反馈在电技术中应用十分广泛。反馈有正,负之分。负反馈主要用于模拟放大电路中,负反馈既能稳定静态工作点,又能改善放大电路的各种性能。放大电路很少用正反馈。在一定条件下放在电路中的负反馈可转化为正反馈,形成自激振荡,使放大器不能正常工作,这是要避免的一面。正反馈还有有利的一面,就是在波形产生的电路中,人为地把电路接成反馈形式,产生所需的波形。在电子技术实践中,要正确组成反馈放大电路和振荡电路。必须清晰准确地判别正负反馈。如何有效判别正负反馈?本文介绍瞬时(变化)极性法。 学习反馈电路,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判别方法,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反馈?反馈就是将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的一部分,通过一定电路形式送回到输入回路称为反馈。 (2)反馈元件如何判别?既与输出回路相连,又与输入回路相连的器件都是反馈元件;虽仅在输出回路或输入回路,但与反馈支路相连,并对反馈信号大小产生影响的元件也是反馈元件。 (3)如何构成反馈放大器?引入反馈的放大电路称为反馈放大电路,即反馈放大器。(见图1) 图1 图中A是基本放大电路,F是反馈网络,两部分构成一个闭环。X’i和x’f分别是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x’d是净输入信号,三者汇交的节点称为混合环节。X’i、x’f、x’d可以是电压信号,也可以是电流信号,x’i与x’f在节点处可以相加也可以相减。如果是串联反馈x’i和x’f都用电压表示,两个电压在此串联相减。如果是并联反馈,x’i和x’f都用电流表示,两个电流在此并联相减。 (4)什么是正反馈,负反馈?如果反馈信号x’f与原来外加的输入信号x’i相位相同,使放大器净输入信号增强为正反馈,反之就称为负反馈。 那么,在具体电路中如何正确判断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呢?一般是利用电路中各点对“地”的交流电位的瞬时极性来判别。假设放大电路中的输入电压处于某一瞬时极性(正半周为正,用“十”表示,负半周为负,用“一”表示),沿放大电路通过反馈网络再回到输入回路。依次定出电路中各点电位的瞬时极性。如果反馈信号与原假定的输入信号瞬时(变化)极性相同,则表明为正反馈,否则为负反馈。这就是瞬时(变化)

分子极性判断方法.docx

一、共价键的极性判断 化学键有无极性,是相对于共价键而言的。从本质上讲,共价键有无极性取决于共用电子对是 否发生偏移,有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即为极性键,无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即为非极性键。 从形式上讲,一般来说,由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即为非极性键,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形 成的共价键即为极性键。 在学习共价键的极性判断时,一定要走出这样一种误区“由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一 定为非极性键”。 对于化合物来说,象H3C-CH3中的“C- C”键、 CH2=CH2中的“ C=C”键、 Na2O2中的“O- O” 键等具有结构对称的分子中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的确是非极性键。但象 CH3CH2OH、 CH3COOH等结构不对称的分子中的“C - C”键却不是非极性键,而是极性键。 对于单质来说,象在H2、O2、N2、P4、C60、金刚石、石墨等共价单质中的共价键的确是非 极性键。但在 O3分子中的“O - O”键却不是非极性键,而是极性键。这是因为O3分子结构呈“V”型(或角型),键长为(该键长正好位于氧原子单键键长148 pm 与双键键长 112 pm 之间),与 SO2结构相似,可模仿 SO2把 O3称作“二氧化氧”,所以 O3分子中的“O - O”键是 极性键,其分子是极性分子。 二、分子的极性判断 分子是否存在极性,不能简单的只看分子中的共价键是否有极性,而要看整个分子中的电荷分布 是否均匀、对称。 根据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的多少,可将分子分为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 各类分子极性判断依据是: 1、单原子分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故无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之说,如He、Ne等稀有气体分子。 2、双原子分子:对于双原子分子来说,分子的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是一致的。若含极性键 就是极性分子,如HF、 HI 等;若含非极性键就是非极性分子,如I2 、 O2、 N2等。 3、多原子分子: ⑴以非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单质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如P4等。 ⑵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化合物分子,其分子的极性判断比较复杂,可能是极性分子,也可 能是非极性分子,这主要由分子中各键在空间的排列位置来决定。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均匀, 排列位置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如CO2、 BF3、CH4等;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不均匀,排列 位置不对称,则为极性分子,如H2O、 NH3、 PCl3等。

分子极性判断

分子概述 如果分子的构型不对称,则分子为极性分子。 如:氨气分子,HCl分子等。 区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方法: 非极性分子的判据:中心原子化合价法和受力分析法 1、中心原子化合价法: 组成为ABn型化合物,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等于族的序数,则该化合物为非极性分子.如:CH4,CCl4,SO3,PCl5 2、受力分析法: 若已知键角(或空间结构),可进行受力分析,合力为0者为非极性分子. 如:CO2,C2H4,BF3 3、非极性分子: 同种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不是非极性分子的就是极性分子了! 高中阶段知道以下的就够了: 极性分 子:HX,CO,NO,H2O,H2S,NO2,SO2,SCl2,NH3,H2O2,CH3Cl,CH2Cl2,CHCl3,CH3CH2OH 非极性分 子:Cl2,H2,O2,N2,CO2,CS2,BF3,P4,C2H2,SO3,CH4,CCl4,SiF4,C2H4,C6H6,PCl5,汽油 简单判断方法 对于AnBm型 n=1 m>1 若A化合价等于主族数则为非极性 有机极性判断 弱极矩μ 有机化合作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苯、酒精等有机溶剂。原因何在?中学课本、大学课本均对此进行了解释。尽管措词不同,但中心内容不外乎是:有机化合物一般是非极性或弱极性的,它们难溶于极性较强的水,易溶于非极性的汽油或弱极性的酒精等有机溶剂。汽油的极性在课本中均未做详细说明,故而在教学中常常做如下解释:所有的烷烃,由于其中的O键的极性极小,以及

结构是对称的,所以其分子的偶极矩为零,它是一非极性分子。烷烃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如碳氢化合物、四氯化碳等。以烷烃为主要成分的汽油也就不具有极性了。确切而言,上述说法是不够严格的。我们知道,分子的极性(永久烷极)是由其中正、负电荷的“重心”是否重合所引起的。根据其分子在空间是否绝对对称来判定极性,化学键极性的向量和——弱极矩μ则是其极性大小的客观标度. 分析1 常见烷烃中,CH4、C2H6分子无极性,C3H8是折线型分子,键的极性不能相互完全抵消,其μ≠为0.084D。至于其它不含支链的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为奇数时,一定不完全对称而具有极性;分子中碳原子数为偶数时,仅当碳原子为处于同一平面的锯齿状排布的反交叉式时,分子中键的极性才能相互完全抵消,偶极矩为零,但由于分子中C—C键可以旋转,烷烃分子(除CH4)具有许多构象,而上述极规则的锯齿状反交叉式仅是其无数构象“平衡混合物”中的一种,所以,从整体来说,除CH4、C2H6外,不带支链的烷烃均有极性。带有支链的烷烃,也仅有CH4、C2H6等分子中H原子被—CH3完全取代后的产物尽其用,2—二甲基丙烷、2,2,3,3—四甲基丁烷等少数分子不显极性,余者绝大多数都有一定的极性。由于烷烃中碳原子均以SP3杂化方式成键,键的极性很小,加上其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角均接近于109°28′,有较好的对称性(但非绝对对称)故分子的极性很弱,其偶极矩一般小于0.1D. 分析2 烷烃中,乙烯分子无极性,丙烯分子,1—丁烯分子均不以双键对称,μ分别为0.336D、0.34D。2—丁烷,顺—2—丁烯的μ=0.33D,反—2 —丁烯的偶极矩为零,即仅以C=C对称的反式烯烃分子偶极矩为零(当分子中C原子数≥6时,由于C-CO键旋转,产生不同的构象,有可能引起μ的变化),含奇数碳原子的烯径不可能以C=C绝对对称,故分子均有极性。二烯烃中,丙二烯(通常不能稳定存在)、1、3一丁二烯分子无极性,1、2一丁二烯分子μ为0.408D,2—甲基一1,3—丁二烯(异戊二烯)分子也为极性分子。炔烃中,乙炔、2—丁炔中C原子均在一条直线上,分子以C—C对称,无极性,但丙炔、1—丁炔分子不对称,其极性较大,μ分别为0.78D和0.80D。芳香烃中,苯无极性,甲苯、乙苯有极性,μ分别为0.36D、0.59D;二甲苯中除对一二甲苯外的另两种同分异构体分子不对称,为极性分子,显而易见,三甲苯中之间一三甲苯分子的μ为零,联苯、萘的分子也无极性。 结论 综上所述,烃的分子有无极性仍是取决于各自的对称程度是否将键的极性完全抵消。当某分子并不因其中C—CO键的旋转而引起碳干排布不同的构象时,构型则绝对对称,分子无极性。将其分子中H原子全部用——CH3所替代,分

CT极性判别方法

判断电压电流互感器极性的新方法 发布日期:2009-5-27 10:53:43 (阅2378次) 关键词: 变压器互感器继电保护 [摘要]应用克希霍夫定律(Kirchhoff''s Current Law)及二次回路接线原理,推导出一种判断电压和电流互感器极性的新方法,经与传统的检测方法进行对比,证明了其优越性和实用性,可供继保专业人员参考和运用。 [关键词]互感器继电保护克希霍夫定律(KCL)极性 引言 变压器和电流互感器在继电保护二次回路中起一、二次回路的电压和电流隔离作用,它们的一、二次侧都有两个及以上的引出端子,任何一侧的引出端子用错,都会使二次侧的相位变化180度,既影响继电保护装置正确动作,又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监控和事故处理,严重时还会危及设备及人身安全。因此,正确判断变压器(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正确与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 传统的极性检测方法 1.1直流法 电压和电流互感器的传统极性检测直流法可按图1接好线,使用干电池和高灵敏度的磁电式仪表进行测定。检测极性时,将电池的正极接在一次线圈的K端上,而将磁电式仪表(如指针式电流表或毫伏表)的正极端接在二次线圈的K端上。当开关S瞬间闭合时,仪表指针偏向右转(正方向),而开关S瞬间断开时,仪表指针则偏向左转(反方向),则表明所接互感器一、二次侧端子为同极性。反之,为异极性。

1.2、交流法 按图2所示接线,将互感器一、二次线圈的尾端L2、K2接在一起,在二次线圈上通入1~5V的交流电压,再用10V以下小量程交流电压表分别测量U2、U3,若U3=U1-U2,则L1、K1为同极性,若U3=U1+U2,L1、K1为异极性。 2 新极性检测方法 该方法以KCL和二次接线原理为基本依据,强调注入电流作为引导检测过程的基本手段,将交流安培计的读数作为检测结果,来判断互感器的极性。 2.1原理 根据KCL的描述: 在任何电路中的任意节点上流入该节点的电流总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总和,即Σi入=Σi出。当某一节点趋于无穷大的极限情况时,KCL可以推广至任意用一闭合面(图3虚线表示与纸平面的相交线)所包围的电路部分。该闭合面S包围了部分电路,并与支路1、2、3相交,应用KCL定律可得i1-i3-i2=0。 下面讨论一种特殊状态,当初始时刻电路中无电流通过时,如果强制性地使某一闭合面包围的部分电路中流入一定量的相对于初始状态额外的电流,由于离开包围部分电路的任一闭合面的各支路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必有同量的电流流出那部分电路,则可在流出的闭合面的另一支路上串联一只交流安培计测量。那么,当被包围的部分电路为电压和电流互感器的内部电路时,则其中任两相的同极性或异极性将影响流出包围的互感器内部电路电流的大小,然后结果将体现在交流安培计的读数上。下面以电流互感器的星形和三角形两种连接情况来具体说明。 2.2星形回路检测 在检测之前,须断开一次隔离刀闸,确保电流互感器内部电路处于无电流状态。任选电流互感器的两相(图4所选的是A、B两相)在一次侧线圈的L端同时接地,K端串接一升流装置。在二次侧的中性线n上串接一只交流安培计。用升流装置向其中注入定量的交流电流,电流大小及安培计的量程可由电流互感器的变比确定。数量级约在10-1A至1A之间。同时观察安培计的变化和读数。由于另一单相未注流的原方开路,在二次星形回路中电流继电器线圈阻抗相对很高,所以二次回路的电流I3很小,近似为零。此时若安培计的指针不动或微偏(读数IA也约为零),则说明此两相的二次电路在闭合面包围下其电流近似

分子极性判断方法

分子极性判断方法 一、共价键的极性判断 化学键有无极性,是相对于共价键而言的。从本质上讲,共价键有无极性取决于共用电子对是否发生偏移,有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即为极性键,无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即为非极性键。 从形式上讲,一般来说,由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即为非极性键,由不同种元素的原 子形成的共价键即为极性键。 在学习共价键的极性判断时,一定要走出这样一种误区由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一 定为非极性键”。 对于化合物来说,象H3C-CH中的C-C”键、CH2=CH中的C=C键、Na20冲的O-0”键等具有 结构对称的分子中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的确是非极性键。但象CH3CH2OHCH3C00H 等结构不对称的分子中的C-C”键却不是非极性键,而是极性键。 对于单质来说,象在H2、02、N2、P4、C60、金刚石、石墨等共价单质中的共价键的确是非极性键。但在03分子中的0-0”键却不是非极性键,而是极性键。这是因为03分子结构呈V' 型(或角型),键长为127.8pm (该键长正好位于氧原子单键键长148 pm与双键键长112 pm 之间),与S02吉构相似,可模仿S0把03称作二氧化氧”,所以03分子中的0-0”键是极性键,其分子是极性分子。 二、分子的极性判断 分子是否存在极性,不能简单的只看分子中的共价键是否有极性,而要看整个分子中的电荷 分布是否均匀、对称。 根据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的多少,可将分子分为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 子,各类分子极性判断依据是: 1、单原子分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故无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之说,如He Ne等稀有气体分子。 2、双原子分子:对于双原子分子来说,分子的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是一致的。若含极性键就是极性分子,如HF HI等;若含非极性键就是非极性分子,如I2、02、N2等。 3、多原子分子: ⑴以非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单质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如P4等。 ⑵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化合物分子,其分子的极性判断比较复杂,可能是极性分子,也可 能是非极性分子,这主要由分子中各键在空间的排列位置来决定。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均匀, 排列位置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如C02 BF3 CH4等;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不均匀,排列 位置不对称,则为极性分子,如H20 NH3 PCI3等。 三、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的关系 空间不对称 极性键极性分子

三极管极性判断

三极管极性判断! 一、三颠倒,找基极三极管是含有两个PN结的半导体器件。根据两个PN结连接方式不同,可以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不同导电类型的三极管,测试三极管要使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挡,并选择R×100或R×1k 挡位。假定我们并不知道被测三极管是NPN型还是PNP型,也分不清各管脚是什么电极。测试的第一步是判断哪个管脚是基极。这时,我们任取两个电极(如这两个电极为1、2),用万用电表两支表笔颠倒测量它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接着,再取1、3两个电极和2、3两个电极,分别颠倒测量它们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在这三次颠倒测量中,必然有两次测量结果相近:即颠倒测量中表针一次偏转大,一次偏转小;剩下一次必然是颠

倒测量前后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这一次未测的那只管脚就是我们要寻 找的基极。 二、 PN结,定管型找出三极管的基极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极与另外两个电极之间PN结的方向来确定管子的导电类型。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触基极,红表笔接触另外两个电极中的任一电极,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大,则说明被测三极管为NPN型管;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则被测管即为PNP型。 三、顺箭头,偏转大找出了基极b,另外两个电极哪个是集电极c,哪个是发射极e呢?这时我们可以用测穿透电流ICEO的方法确定集电极c 和发射极e。(1) 对于NPN型三极管,穿透电流的测量电路如图3所示。根据这个原理,用万用电表的黑、红表笔颠倒测量两极间的正、反向电

阻Rce和Rec,虽然两次测量中万用表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但仔细观察,总会有一次偏转角度稍大,此时电流的流向一定是:黑表笔→c极→b 极→e极→红表笔,电流流向正好与三极管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一致(“顺箭头”),所以此时黑表笔所接的一定是集电极c,红表笔所接的一定是发射极e。(2) 对于PNP型的三极管,道理也类似于NPN型,其电流流向一定是:黑表笔→e极→b极→c 极→红表笔,其电流流向也与三极管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一致,所以此时黑表笔所接的一定是发射极e,红表笔所接的一定是集电极c。 四、测不出,动嘴巴若在“顺箭头,偏转大”的测量过程中,若由于颠倒前后的两次测量指针偏转均太小难以区分时,就要“动嘴巴”了。具体方法是:在“顺箭头,偏转

如何判断正负反馈

如何判断正负反馈 发表于:2010年01月04日 如何判断正负反馈? 【相关知识】:瞬时极性法的含义;各种组态放大电路中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相位关系等。 【解题方法】:用瞬时极性法判断,如引入反馈后使净输入量减小,则为负反馈;反之,若引入反馈后使净输入量增大,则为正反馈。 【解答过程】:正负反馈的判断一般采用瞬时极性法。瞬时极性法的基本思路是先假设输入信号在某一时刻对地的瞬时极性,然后根据各级放大电路的组态逐级推出电路中各点电位的瞬时极性和各相关支路电流的瞬时流向,直至推出反馈信号的瞬时极性或方向,选取包含输入信号、反馈信号、净输入信号这三个量的回路或节点进行比较综合,最后看引入反馈后对净输入量的影响。与未引入反馈时(未引入反馈时,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就是外加的输入信号)相比,若引入反馈后使净输入量减小,则为负反馈;反之若引入反馈后使净输入量增大,则为正反馈。 为了迅速准确地判断反馈极性,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理解电路中各点瞬时极性的含义。所谓正极性,在输入正弦波时,可以指正弦波的正半周;在输入非正弦波时,表示该点的电位增大或该支路的瞬时电流增大。反之,所谓负极性指交流信号的负半周或瞬时量减少。 (2)熟悉常用放大电路输入输出之间的相位关系。在共射组态中,信号由基极输入,集电极输出,输入与输出之间相位相反。在共基组态中,信号由发射极输入,集电极输出,输入与输出之间相位相同。在共集组态中,信号由基极输入,发射极输出,输入与输出之间相位相同。同理也不难确定差分放大电路和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中的相位关系。 (3)理解放大器件中输入输出间的控制原理,以确定净输入量。如对于运算放大器,不难看出运放两个输入端之间的差模输入电压或输入电流可以控制运放的输出电压或电流;对于三极管组成的放大电路来说,三极管的基极输入电流或发射结电压的大小控制输出电压或电流;对于差分放大电路来说,差模输入电压或基极输入电流控制输出电压或电流。因此,根据输入回路中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的接法,可以判断净输入信号是增加还是减小,从而确定电路中的反馈极性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三极管极性判定

9013三极管 9013是一种NPN型小功率三极管。三极管,是半导体基本元器件之一,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三极管是在一块半导体基片上制作两个相距很近的PN结,两个PN结把整块半导体分成三部分,中间部分是基区,两侧部分是发射区和集电区。三极管的排列方式有PNP和NPN两种。s9013 NPN三极管主要用途:作为音频放大和收音机1W推挽输出以及开关等。 中文名 9013三极管 外文名 9013 triode 作用 电流放大 应用 收音机的1W推挽输出,音频放大 材料 硅 类型 NPN型

目录 .1型号对比 .2引脚参数 型号对比 s9014,s9013,s9015,s9012,s9018系列的晶体小功率三极管,把显示文字平面朝自己,从左向右依次为e发射极b基极c集电极;对于中小功率塑料三极管按图使其平面朝向自己,三个引脚朝下放置,则从左到右依次为e b c,s8050,8550,C2078 也是和这个一样的。用下面这个引脚图(管脚图)表示: 三极管引脚图e b c 当前,国内各种晶体三极管有很多种,管脚的排列也不相同,在使用中不确定管脚排列的三极管,必须进行测量确定各管脚正确的位置(下面有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的三个极的方法),或查找晶体管使用手册,明确三极管的特性及相应的技术参数和资料。 非9014,9013系列三极管管脚识别方法: (a) 判定基极。用万用表R×100或R×1k挡测量管子三个电极中每两个极之间的正、 反向电阻值。当用第一根表笔接某一电极,而第二表笔先后接触另外两个电极均测得低阻值时,则第一根表笔所接的那个电极即为基极b。这时,要注意万用表表笔的极性,如果红表笔接的是基极b。黑表笔分别接在其他两极时,测得的阻值都较小,则可判定被测管子为PNP型三极管;如果黑表笔接的是基极b,红表笔分别接触其他两极时,测得的阻值较小,则被测三极管为NPN型管如9013,9014,9018。 (b) 判定三极管集电极c和发射极e。(以PNP型三极管为例)将万用表置于R×100或 R×1K挡,红表笔基极b,用黑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个管脚时,所测得的两个电阻值会是一个大一些,一个小一些。在阻值小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管脚为集电极;在阻值较大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管脚为发射极。 D 不拆卸三极管判断其好坏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小功率三极管多直接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由于元件的安装密度大,拆卸比较麻烦,所以在检测时常常通过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挡,去测量被测管子各引脚的电压值,来推断其工作是否正常,进而判断三极管的好坏。

如何判断三极管的类型和极性

①用数字式万用表判断基极 b 和三极管的类型:将万用表欧姆 挡置"R ×200" 或"R×2k" 处,先假设三极管的某极为"基极",并把红表笔接在假设的基极上,将黑表笔先后接在其余两个极上,如果两次测得的电阻值都很小(或约为几百欧至几千欧),则假设的基极是正确的,且被测三极管为NPN 型管;同上,如果两次测得的电阻值都很大( 约为几千欧至几十千欧), 则假设的基极是正确的,且被测三极管为PNP 型管。如果两次测得的电阻值是一大一小,则原来假设的基极是错误的,这时必须重新假设另一电极为"基极",再重复上述测试。 ②判断集电极c和发射极e:仍将万用表欧姆挡置"R ×200" 或"R ×2k" 处,以NPN管为例,把红表笔接在假设的集电极c 上, 黑表笔接到假设的发射极e上,并用手捏住b和c极( 不能使b、c直接接触), 通过人体, 相当 b 、C 之间接入偏置电阻, 读出表头所示的阻值, 然后将两表笔反接重测。若第一次测得的阻值比第二次小, 说明原假设成立, 因为 c 、e 问电阻值小说明通过万用表的电流大, 偏置正常。万 用表都有测三极管放大倍数(Hfe)的接口。可以估测一下三极管的放大倍数。

己知三极管类型及电极,指针式万用表判别晶体管好坏的方法 如下: ①测 NPN 三极管:将万用表欧姆挡置 "R × 200" 或 "R × 2k" 处,把红表笔接在基极上,将黑表笔先后接在其余两个极上,如果两次测得的电阻值都较小,再将黑表笔接在基极上,将红表笔先后接在其余两个极上,如果两次测得的电阻值都很大,则说明三极管是 好 的 。 ②测 PNP 三极管:将万用表欧姆挡置 "R × 200" 或 "R ×2k" 处,把黑表笔接在基极上,将红表笔先后接在其余两个极上,如果两次测得的电阻值都较小,再将红表笔接在基极上,将黑表笔先后接在其余两个极上,如果两次测得的电阻值都很大,则说明三极管是好的。 c 、e 的判别电路示意图(一)

分子极性的判断

一、 分子极性的判断规律 分子的极性由共价键的极性及分子的空间构型两方面共同决定。 1.以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异核双原子分子都是极性分子,如HCl。 2.以非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同核双原子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如Cl2。还有某些同核多原子分子也是非极性分子,如P4。 3.以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多原子分子,既有极性分子,又有非极性分子。分子的空间构型均匀对称的是非极性分子,如:AB2型的直线型分子CO2;AB3型的平面正三角形分子BF3;AB4型的正四面体结构分子CH4等。分子的空间构型不对称或中心原子具有孤对电子或配位原子不完全相同的多原子分子为极性分子,如V型的H2O、三角锥型的NH3、不规则四面体分子CH3Cl等。 4.判断ABn型分子极性有一经验规律: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则为非极性分子;若不等,则为极性分子。如BF3、CO2等为非极性分子,NH3、H2O、SO2等为极性分子。 二、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极性键与极性分子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极性分子一定含有极性键,即极性键是形成极性分子的必要条件,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即极性分子内不仅含极性键,而且分子结构不对称。若分子中的键全部是非极性的,这样的分子一般是非极性分子。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 1.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如CO2、CS2、CH4等。 2.含有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如H2、Cl2、N2、O2等。 3.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极性分子,如H—O—O—H等。 4.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如H—C≡C—H等。 一般从溶解性从结构可以第一次判断,有暴露的羟基,暴露的羧基,暴露的氨基的物质极性可能很大 然后溶解性实验,溶剂的极性一般与物质极性一致 点板,看点的扩散,如果点很凝聚,那么该物质极性可能比溶剂高,随溶剂扩散那么极性可能低一些 最后用展开剂试 楼主将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这两本书学好就可以啦,基本原理和理论都在厘面

万用表判断三极管管脚极性方法

万用表判断三极管管脚极性方法 三极管是由管芯(两个PN结)、三个电极和管壳组成,三个电极分别叫集电极c、发射极e和基极b,目前常见的三极管是硅平面管,又分PNP和NPN型两类。现在锗合金管已经少见了。 这里向大家介绍如何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的三个管脚的简单方法。 1.找出基极,并判定管型(NPN或PNP) 对于PNP型三极管,C、E极分别为其内部两个PN结的正极,B极为它们共同的负极,而对于NPN型三极管而言,则正好相反:C、E极分别为两个PN结的负极,而B极则为它们共用的正极,根据PN结正向电阻小反向电阻大的特性就可以很方便的判断基极和管子的类型。具体方法如下:将万用表拨在R×100或R×1K档上。红笔接触某一管脚,用黑表笔分别接另外两个管脚,这样就可得到三组(每组两次)的读数,当其中一组二次测量都是几百欧的低阻值时,若公共管脚是红表笔,所接触的是基极,且三极管的管型为PNP型;若公共管脚是黑表笔,所接触的是也是基极,且三极管的管型为NPN型。 2.判别发射极和集电极

由于三极管在制作时,两个P区或两个N区的掺杂浓度不同,如果发射极、集电极使用正确,三极管具有很强的放大能力,反之,如果发射极、集电极互换使用,则放大能力非常弱,由此即可把管子的发射极、集电极区别开来。 在判别出管型和基极b后,可用下列方法来判别集电极和发射极。 将万用表拨在R×1K档上。用手将基极与另一管脚捏在一起(注意不要让电极直接相碰),为使测量现象明显,可将手指湿润一下,将红表笔接在与基极捏在一起的管脚上,黑表笔接另一管脚,注意观察万用表指针向右摆动的幅度。然后将两个管脚对调,重复上述测量步骤。比较两次测量中表针向右摆动的幅度,找出摆动幅度大的一次。对PNP型三极管,则将黑表笔接在与基极捏在一起的管脚上,重复上述实验,找出表针摆动幅度大的一次,对于NPN型,黑表笔接的是集电极,红表笔接的是发射极。对于PNP型,红表笔接的是集电极,黑表笔接的是发射极。 这种判别电极方法的原理是,利用万用表内部的电池,给三极管的集电极、发射极加上电压,使其具有放大能力。有手捏其基极、集电极时,就等于通过手的电阻给三极管加一正向偏流,使其导通,此时表针向右摆动幅度就反映出其放大能力的大小,因此可正确判别出发射极、集电极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