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指要赋白话解

通玄指要赋白话解
通玄指要赋白话解

通玄指要赋白话解-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必欲治病,莫如用针。巧运神机之妙,工开圣理之深。外取砭针,能蠲邪而扶正;中含水火,善回阳而倒阴。

治病之法中针灸疗法较其他疗法有独特之处。针灸能治愈疾病,主要是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以精巧的针术,运转生理活动上的神机之妙,以平复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擅长于针灸的医者,将古代博大精深的医学理论继往开来,从实践中发挥它的真正价值。用砭石从体表进行刺激,能蠲除病邪,扶补正气;针道之中有阴阳五行的大道理,针术能使阳厥者阳回,使阴竭者阴复,济世活人。

原夫络别支殊,经交错综,或沟池溪谷以歧异,或山海丘陵而隙共。斯流派以难揆,在条纲而有统。理繁而昧,纵补泻以何功?法捷而明,日迎随而得用。

经络中的十五络脉,有纲的含义,将不同的支脉分别联系起来,由络脉作为传注的纽带。十二经脉由阴经交于阴经,或数经相交,构成了错综的循行通路,经络上的穴位就像沟池溪谷、山海丘陵一样处在孔隙或凹陷中。经络系统的流注复杂,是难以分辨记忆清楚的,但经络系统又是统一有序的。如果不理解这些复杂的规律,即使运用了补泻手法,也难获得满意的疗效。针灸治疗的方法很多,准确应用迎随针法是一种简明而有捷效的治疗方法。

且如行步难移,太冲最奇。人中除脊膂之强痛,神门去心性之呆痴。风伤项急,始求于风府;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耳闭须听会而

治也,眼痛则合谷以推之。胸结身黄,取涌泉而即可;脑昏目赤,泻攒竹以偏宜。但见两肘之拘挛,仗曲池而平扫;四肢之懈惰,凭照海以清除。牙齿痛,吕细堪治;头项强,承浆可保。太白宣通于气冲,阴陵开通于水道。腹膨而胀,夺内庭兮休迟;筋转而痛,泻承山而在早。大抵脚腕痛,昆仑解愈;股膝疼,阴市能医。痫发癫狂兮,凭后溪而疗理;疟生寒热兮,仗间使以扶持;期门罢胸满血膨而可已,劳宫退胃翻心痛亦何疑!

至于足痛行步困难,可取太冲;脊柱两侧肌肉强痛用人中;心性痴呆用神门;风邪致颈项强痛取风府;头晕目眩取风池;耳聋取听会;眼痛取合谷;胸部热结身黄,取涌泉;脑昏目赤,泻攒竹;两肘拘挛,取曲池;四肢懈惰乏力,取照海;牙痛,取太溪;头项强,取承浆;凡是气上冲胸用太白穴可宣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阴陵泉穴可以开通水道治水肿病;腹膨胀,取内庭;腿肚转筋取承山,用泻法;脚腕痛,取昆仑;股膝痛,取阴市;癫狂痫,取后溪;疟疾寒热往来,取间使;胸满、血结膨胀满,取期门;翻胃、呕恶、心痛,取劳官。

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坠,王公谓此;三里却五劳之羸瘦,华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黄,然骨泻肾,行间治膝肿目疾,尺泽去肘疼筋紧。目昏不见,二间宜取;鼻窒无闻,迎香可引。肩井除两臂难任;丝竹疗头疼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冷泪,临泣尤准。髋骨将脚痛以祛残,肾俞把腰疼而泻尽。以见越人治尸厥于维会,随手而苏。文伯泻死胎于阴交,应针而陨。

考查了古代医籍的记载,大敦可治七疝之睾丸偏坠,王焘的《外台秘要》中有这样的记载;足三里可治五劳之羸瘦,华佗验案中有记载;腕骨可治黄疽;然骨可泻肾;行间可治膝肿和目疾;尺泽可治肘疼筋紧;目昏不见,取二问;鼻窒不问香臭,取迎香;肩井可治疗两臂疼痛不能负重;丝竹空可治疗头疼;咳嗽寒痰可取列缺;眼屎凝积、冷泪可取头临泣;髋骨部居髎、环跳可治疗脚疼;肾俞可治疗腰疼;扁鹊治疗虢太子尸厥病,使弟子子阳取百会穴,病人随着针刺而苏醒;徐文伯用刺三阴交的方法,使怀孕后胎死腹中的妇女排出死胎。

圣人于是察麻与痛兮,实与虚。实则自外而入也,虚则自内而出欤!故济母而裨其不足,夺子而平其有余。观二十七之经络,一一明辨。据四百四之疾症,件件皆除。故得夭枉都无,跻斯民于寿域;几微已判,彰经古之玄书。

圣人检察病人肢体的麻木和疼痛,分虚证和实证,实证即外感六淫之邪中人,从外而人;虚即指内伤虚损气血不足,是自内而出。因此,在补母泻子法中虚则补其母穴,实则泻其子穴。十二正经和十五络脉,要分别清楚。古代记载针灸能治疗的404种疾病,都要一一验证治愈,这样,就不会有夭折和误伤性命的事发生,老百姓就能尽其天年。以上微妙的针灸理论已经分析明白,我不过是阐发古代医籍所载的深奥理论罢了。

抑又闻心胸病,求掌后之大陵;肩背患,责肘前之三里。冷痹肾败,取足阳明之土;连脐腹痛,泻足少阴之水。脊间心后者,针中渚

而立痊;胁下肋边者,刺阳陵而即止。头项痛,拟后溪以安然;腰背疼,在委中而已矣。夫用针之士,于此理苟能明焉,收祛邪之功,而在捻指。

我又听说:心胸病,取掌后大陵;肩背疾患,取肘前手三里。寒湿所侵,致使肾气不足的腰背痹痛,取足阳明胃经合土穴足三里;感受风寒之邪,致使脐腹疼痛,泻足少阴肾经合水穴阴谷。脊间心后痛,取中渚;胁下肋边的疾病,取阳陵泉。头项痛,取后溪;腰脚疼,取委中。针灸医生如果能深入研究本篇所述的针灸理论,心中豁然明了,然后运用于临床,就易如捻指搓针了。

针灸推拿之经络指导:标幽赋白话解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夫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救治疾病的方法,针刺有绝妙的效果。医者要明察天时、自然界的变化,确定病人的形体和气质分类。在春夏季节和对瘦人应浅刺,在秋冬季节和对肥胖的人应深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果不研究经络阴阳的变化,就会发生违反针刺禁忌的不当治疗。医者如要探究患者脏腑的虚实,就必须诊察研究经络学说。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经脉运行起始于中焦,气血按时辰流注各经,从手太阴肺经开始至足厥阴肝经一圈终而复始;在外部从中府穴开始,止于期门穴。全身有十二正经脉,三百余络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经络在身体的正面侧面和上下部分布,气血有六百余种穴位变化征象。手足三阳经的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手足三阴经的足三阴经从足走腹,手三阴经从胸走手。要掌握迎随补泻,必须明白经脉流注的顺序和方向。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况且了解阴阳经脉气血的多少最为重要。手足厥阴经、手足太阳经少气多血;手足太阴经、手足少阴经少血多气;手足少阳经多气少血;手足阳明经多气多血。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先了解各经脉气血多少,其次应详察针感的变化,针下轻浮、滑虚、慢迟是气未至,针下觉沉涩紧是气已至。气至有针感后,则考虑寒证留针,热证疾速出针。气未至,应根据虚实 而候气。气至,医者手下有如鱼吞钩饵的沉而浮动感。气未至,则手下如闲处幽堂深处没有感觉。气速至则速效,气迟迟不至则没有针效。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运用九针治病的方法,毫针最为微妙,它与天上北斗七星相应,在人体有众多穴位相助变化。毫针本身属金,有祛邪扶正的作用;针的长短变化如水,有疏通瘀滞凝结的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进针后针有斜正不同,如树木枝干;口中温针法如火,有助阳补虚的作用;抚循经脉,针毕按塞针孔如土之功。可知应用毫针合于五行。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虽然毫针只有三寸六分,细如毫发,但能贯通气血之通路,巧运神机,其理极奥妙。能调治五脏的寒热,补泻六腑的虚实。筋脉拘挛气血不通者,可以祛邪气通之,寒热痹痛者,可以通过开(合谷、太冲)四关而治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凡用针刺治疗,应使患者精神集中而后刺人;既刺人,应使患者精神安定,而后施针行气;精神不集中者,不应针刺,神气定而后可以针刺和行针施术。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 针刺以调气血为要,下手施术补母泻子是基本方法。 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汤头歌诀白话解中医用

一、补益之剂1.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2.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参术芪,黄连半夏草陈皮 苓泻防风羌独活,柴胡白芍姜枣随 3.黄芪鳖甲散, 黄芪鳖甲地骨皮,艽菀参苓柴半知 地黄芍药天冬桂,甘桔桑皮劳热宜 4.秦艽鳖甲散 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 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5.秦艽扶羸汤 秦艽扶赢鳖甲柴地骨当归 紫菀偕 半夏人参兼炙草,肺劳蒸 嗽服之谐 6.紫菀汤 紫菀汤中知贝母,参苓五 味阿胶偶 再加甘桔治肺伤,咳血吐 痰劳热久 7.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 母桔甘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 血肺家伤 8.补肺阿胶散 补肺阿胶马兜铃,鼠粘甘 草杏糯停 肺虚火盛人当服,顺气生 津嗽哽宁 9.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 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 冷服之瘥 增入黄芪名亦尔,表虚身 痛效无过 又有建中十四味,阴斑劳 损起沉疴 十全大补加附子,麦夏苁 蓉仔细哦 10.益气聪明汤 益气聪明汤蔓荆,升葛参 芪黄柏并 再加芍药炙甘草,耳聋目 障服之清 增辑 1.独参汤 独参功擅得嘉名,血脱脉 微可返生 一味人参浓取汁,应知专 任力方宏 2.龟鹿二仙胶 龟鹿二仙最守真,补人三 宝气精神 人参枸杞和龟鹿,益寿延 年实可珍

3.保元汤 保元补益总偏温桂草参芪四味存 男妇虚劳幼科痘,持纲三气妙难言 4.还少丹 还少温调脾肾寒,茱怀苓地杜牛餐 苁蓉楮实茴巴枸,远志菖蒲味枣丸 5.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怀药及山萸 丹皮苓泽加附桂,引火归原热下趋 济生加入车牛膝,二便通调肿胀除 钱氏六味去附桂,专治阴虚火有余 六味再加五味麦,八仙都气治相殊 更有知柏与杞菊,归芍参麦各分途 6.右归饮右归饮治命门衰,附桂山 萸杜仲施 地草怀山枸杞子,便溏阳 痿服之宜 左归饮主真阴弱,附桂当 除易麦龟 7.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有奇功,归少芪 多力最雄 更有芪防同白术,别名止 汗玉屏风 8.七宝美髯丹 七宝美髯何首乌,菟丝牛 膝茯苓俱 骨脂枸杞当归合,专益肾 肝精血虚 9.天王补心丹 天王补心柏枣仁,二冬生 地与归身 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 苓共养神 或以菖蒲更五味,劳心思 虑过耗真 10.虎潜丸 虎潜脚痿是神方,虎胫膝 陈地锁阳 龟甲姜归知柏芍,再加羊 肉捣丸尝 11.河车大造丸 河车大造膝苁蓉,二地天 冬杜柏从 五味锁阳归杞子,真元虚 弱此方宗 12.斑龙丸 斑龙丸用鹿胶霜,苓柏菟 脂熟地黄 等分为丸酒化服,玉龙关 下补元阳, 二、发表之剂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 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 此汗淋漓 2.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 草姜枣同

标幽赋原文及白话解说课材料

标幽赋 【出处】本赋作者窦汉卿是金元时期针灸名家。《普济方》、《针灸大全》、《杨敬斋针灸全书》、《针灸聚英》、《类经图翼》及《针灸大成》均收录本赋。本赋学术和艺术价值均高,是针坛文献的奇葩。 【歌诀】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观夫九针针↑①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经。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疾而脚上针。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浮沉而辨脏腑之寒温。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深掐,坐卧平而没昏。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伏如横弩,应若发机。阴交阳别而定血晕,阴跷阳维而下胎衣。痹厥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

百症赋(全文)

百症俞穴,再三用心。囟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原夫面肿虚浮,须仗水沟、前顶;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面上虫行有验,迎香可取;耳中蝉噪有声,听会堪攻。目眩兮,支正、飞扬;目黄兮,阳纲、胆俞。攀睛攻少泽、肝俞之所,泪出刺临泣、头维之处。目中漠漠,即寻攒竹、三间;目觉,急取养老、天柱。观其雀目肝气,睛明、行间而细推;审他项强伤寒,温溜、期门而主之。廉泉、中冲,舌下肿疼堪取;天府、合谷,鼻中衄血宜追。耳门、丝竹空,住牙疼于顷刻;颊车、地仓穴,正口喎于片时。喉痛兮,液门、鱼际去疗,转筋兮,金门、丘墟来医。阳谷、侠溪,颔肿口噤并治;少商、曲泽,血虚口渴同施。通天去鼻内无闻之苦,复溜祛舌干口燥之悲。哑门、关冲,舌缓不语而要紧;天鼎、间使,失音嗫嚅而休迟。太冲泻唇喎以速愈,承浆泻牙疼而即移。(针灸中国注:阐述头面五官疾病的针灸辨证取穴配方。) 项强多恶风,束骨相连于天柱;热病汗不出,大都更接于经渠。(针灸中国注:阐述外感病的针灸取穴配方。) 且如两臂顽麻,少海就傍于三里;半身不遂,阳陵远达于曲池。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听宫、脾俞,祛残心下之悲凄。久知胁肋疼痛,气户、华盖有灵;腹内肠鸣,下脘、陷谷能平。胸胁支满何疗,章门、不容细寻。膈疼饮蓄难禁,膻中、巨阙便针。胸满更加噎塞,中府、意舍所行;胸膈停留瘀血,肾俞、巨髎宜征。胸满项强,神藏、璇玑已试;背连腰痛,白环、委中曾经。(针灸中国注:阐述四肢、胸胁疾病的针灸取穴配方。) 脊强兮,水道、筋缩;目瞤兮,颧髎、大迎。痓病非颅息而不愈,脐风须然谷而易醒。委阳、天池,腋肿针而速散;后溪、环跳,腿疼刺而即轻。(针灸中国注:阐述痉挛抽搐病症的针灸取穴配方。) 梦魇不宁,厉兑相谐于隐白;发狂奔走,上脘同起于神门。惊悸怔忡,取阳交、解溪勿误;反张悲哭,仗天冲、大横须精。癫疾必身柱、本神之令,发热仗少冲、曲池之津。岁热时行,陶道复求肺俞理;风痫常发,神道须还心俞宁。(针灸中国注:阐述神智疾病的针灸取穴配方。) 湿寒湿热下髎定,厥寒厥热涌泉清。寒栗恶寒,二间疏通阴郄暗;烦心呕吐,幽门开彻玉堂明。行间、涌泉,主消渴之肾竭;阴陵、水分,去水肿之脐盈。痨瘵传尸,趋魄户、膏肓之路;中邪霍乱,寻阴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黄,谐后溪、劳宫而看;倦言嗜卧,往通里、

汤头歌诀白话解第十六节

汤头歌诀白话解(第16节) l.妊娠六合汤(王海藏) 妊娠伤寒。 (《医垒元戎》) 【歌诀】 海藏妊娠六合①汤四物为君妙义长 伤寒表虚地骨桂表实细辛兼麻黄 少阳柴胡黄芩入阳明石膏知母藏 小便不利加苓泻不眠黄芩栀子良 风湿防风与苍术温毒发斑升翘长 胎动血漏名胶艾虚痞朴实颇相当 脉沉寒厥亦桂附便秘蓄血桃仁黄 安胎养血先为主余因各症细参详 后人法此治经水过多过少别温凉 温六合汤加芩术色黑后期连附商 热六合汤栀连益寒六合汤加附姜 气六合汤加陈朴风六合汤加艽羌 此皆经产通用剂说与时师好审量 【词解】①六合:本组方均以四物汤为主,根据六经 辨证分别加入两味适当的药,故称六合。 【组成】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各一两(各30g)。 (1)表虚六合汤:加桂枝、地骨皮各七钱(各21g)。 (2)表实六合汤:加麻黄、细辛各半两(各15g)。 (3)柴胡六合汤:加柴胡、黄芩各七钱(各21g)。 (4)石膏六合汤:加石膏、知母各半两(各15g)。 (5)茯苓六合汤:加茯苓、泽泻各半两(各15g)。 (6)栀子六合汤:加栀子、黄芩各半两(各15g)。 (7)风湿六合汤:加防风、制苍术各七钱(各21)。 (8)升麻六合汤:加升麻、连翘各半两(各15g)。 (9)胶艾六合汤:加阿胶、艾叶各半两(各15g)。 (10)朴实六合汤:加厚朴、炒枳实各半两(各15g)。 (1~附子六合汤:加炮附子、肉桂各半两(各15g)。 (12)大黄六合汤:加大黄半两(15g),桃仁十个(5g)。 【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血安胎,分别兼以解肌止汗;发汗解表;清热生津;利水通小便;清三焦虚热;散风燥湿;清温(热) 解毒;暖宫止血;消痞散满;散寒回阳;泻结破瘀。 【主治】妊娠而病伤寒,分别择重于: (1)伤风,表虚自汗,头痛项强,身热恶寒,脉浮缓。 (2)伤寒,表实无汗,头痛身热,恶寒,脉浮紧。 (3)寒热往来,心烦喜呕,胸胁满痛,脉弦。 (4)阳明经证见身热不恶寒,有汗口渴,脉长而大。

阿房宫赋原文译文对照

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六国灭亡,秦始皇统一了天下。蜀山的树木被伐光了,阿房宫才盖起来。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Lí)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占地三百多里,楼阁高耸,遮天蔽日。从骊山之北构筑宫殿,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修到秦京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渭水和樊川两条河,水波荡漾地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五步一栋楼,十步一座阁。走廊宽而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下而建,像是互相环抱,宫室高低屋角,像钩一样联结,飞檐彼此相向,又像在争斗。 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chù)不知其几千万落。盘旋地、曲折地,像蜂房,像水涡,矗立着不知有几千万座。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jì)何虹? 长桥横卧在渭水上,(人们看了要惊讶:)天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横空而过,彩色斑斓,(人们看了要诧异:)不是雨过天晴,哪里来的彩虹?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楼阁随着地势高高低低,使人迷糊,辨不清东西方向。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就在同一天,同一座宫里,气候竟会如此不同。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xián),为秦宫人。 那些亡了国的妃嫔和公主们,辞别了自己国家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日夜献奏乐,成了秦宫里的宫女。 明星荧(yíng)荧(yíng),开妆镜也; (光如)明星闪亮,是(宫女们)打开梳妆的镜子; 绿云扰扰,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绿云缭绕,原来是她们正在早晨梳理发髻;渭水河面上浮起一层垢腻,原来是她们泼掉的脂粉水;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 空中烟雾弥漫,是她们在焚烧椒兰香料。如雷霆般的声音响起使人骤然吃惊,是皇上的宫车驰过;听那车声渐远,也不知驶到哪儿去了。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耐心地久立远视,盼望皇帝能亲自驾临。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可是有许多宫女整整等了三十六年,还未见到皇帝。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燕、赵、韩、魏、齐、楚收藏的财宝,聚敛的金玉,搜求的珍奇,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 第七辑(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七辑(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七辑 1302 《伤寒论今释》 1303 《伤寒论类方汇参》 1304 《金匮要略今释》 1305 《杂病论方证捷咏》 1306 《金匮篇解》 1307 《中医实践经验录》魏长春编著。卷一读书体会:对《内经》治病必求于本的体会、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中医治病要决、对《素问上古天真论》的体会、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调神二字的体会、对《素问玉机真脏论》五实死五虚死的体会、读《素问》五脏已败其色必夭的体会、对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的体会、劳风是外损之源、久服轻身亦可作服药见效解、《难经七十五难》可作内伤病治则、历代名医因生活环境不同各有发明、读《内经》但于可信永精研之、读《格致余论》罗太五治久病虚赢有积滞先养后攻的体会、阳明燥渴与少阴厥逆之预后、对汗后脉躁疾为阴阳交死证的体会、对阳脉之极的体会、对急劲弦强乃真脏死脉的体会、以校勘考证法读古书、论《医说》所载张仲景治汉武帝消渴之误、对“平人脉缓而迟者多寿,脉急而数者多夭”的体

会、《研经言》论中暑与瘪螺痧治法、劳瘵人只知为虚而不 知为实,蛊胀人只知为实而不识其虚,内外俱伤便是两感、气血凝滞脉络不能贯通衍义、理中汤随证变换示例、《研经言》用药论、用药宜随证重轻、温寒须行气,清热要活血、麻口之药亦能麻肺、《宋元明清名医类案》所载陈修园医案 乃易思兰医案改名、毒药外敷疥疮之害。师友经验:张禾芬夫子用甘露消毒丹治阴虚湿痹似劳症、张禾芬夫子治热痧误补腹胀验案、颜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水肿、颜师用雪羹梨汁竹沥治郁怒引动肝风、颜师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妊娠春温、颜师用黄芪苡仁粥治小儿体虚湿热证、颜师用轻剂清肺养胃法治肺劳兼秋燥症、颜师用重剂参附治妇人崩血脱证、颜师治暑热吐血先清解止血后用养肺胃培本验案、宋星斋治疗妇科胎前产后病的经验、黄志棠儿科谈乳儿疾患须查询乳母健康状况、范文甫老医用乌梅安胃丸和白蜜治胸脘剧痛、范文甫老医治危症诊趺阳脉、刘达人老医诊久咳伤肺下见悬痈案、刘达人老医谈治杂病以保脾胃为主、曹炳章老医辨舌柔硬以察胃气存亡、胡炳藻老医谈治疗温症要使湿热分离、胡炳藻老医谈《温疫论》学说二则、严鸿志老医谈治病要法、张生甫老医谈《内经》养生却病法、张生甫老医谈察舌通变、舒绅斋儿科治麻疹经验、夏思襄外科治疗疥癣不用毒药外敷、杨楚和治温热病及湿热病经验、徐莲塘老医用生化汤经验、郑慎安老医治妇女乳病经验、沈汀舫用张景岳新方治病经验、

汤头歌诀白话解裁剪背诵用

一、补益之剂 1.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2.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参术芪,黄连半夏草陈皮 苓泻防风羌独活,柴胡白芍姜枣随 3.黄芪鳖甲散, 黄芪鳖甲地骨皮,艽菀参苓柴半知地黄芍药天冬桂,甘桔桑 皮劳热宜 4.秦艽鳖甲散 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 胡及青蒿 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 蒸敛汗高 5.秦艽扶羸汤 秦艽扶赢鳖甲柴地骨当 归紫菀偕 半夏人参兼炙草,肺劳蒸 嗽服之谐 6.紫菀汤 紫菀汤中知贝母,参苓五 味阿胶偶 再加甘桔治肺伤,咳血吐 痰劳热久 7.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 母桔甘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 血肺家伤 8.补肺阿胶散 补肺阿胶马兜铃,鼠粘甘 草杏糯停 肺虚火盛人当服,顺气生 津嗽哽宁 9.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 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 冷服之瘥 增入黄芪名亦尔,表虚身 痛效无过 又有建中十四味,阴斑劳 损起沉疴

十全大补加附子,麦夏苁蓉仔细哦 10.益气聪明汤 益气聪明汤蔓荆,升葛参芪黄柏并 再加芍药炙甘草,耳聋目障服之清 增辑 1.独参汤 独参功擅得嘉名,血脱脉微可返生 一味人参浓取汁,应知专任力方宏 2.龟鹿二仙胶 龟鹿二仙最守真,补人三宝气精神 人参枸杞和龟鹿,益寿延年实可珍3.保元汤 保元补益总偏温桂草参 芪四味存 男妇虚劳幼科痘,持纲三 气妙难言 4.还少丹 还少温调脾肾寒,茱怀苓 地杜牛餐 苁蓉楮实茴巴枸,远志菖 蒲味枣丸 5.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怀 药及山萸 丹皮苓泽加附桂,引火归 原热下趋 济生加入车牛膝,二便通 调肿胀除 钱氏六味去附桂,专治阴 虚火有余 六味再加五味麦,八仙都 气治相殊 更有知柏与杞菊,归芍参 麦各分途 6.右归饮 右归饮治命门衰,附桂山 萸杜仲施 地草怀山枸杞子,便溏阳 痿服之宜 左归饮主真阴弱,附桂当 除易麦龟 7.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有奇功,归少芪 多力最雄 更有芪防同白术,别名止 汗玉屏风

标幽赋白话解

标幽赋白话解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夫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救治疾病的方法,针刺有绝妙的效果。医者要明察天时、自然界的变化,确定病人的形体和气质分类。在春夏季节和对瘦人应浅刺,在秋冬季节和对肥胖的人应深刺。如果不研究经络阴阳的变化,就会发生违反针刺禁忌的不当治疗。医者如要探究患者脏腑的虚实,就必须诊察研究经络学说。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经脉运行起始于中焦,气血按时辰流注各经,从手太阴肺经开始至足厥阴肝经一圈终而复始;在外部从中府穴开始,止于期门穴。全身有十二正经脉,三百余络脉。经络在身体的正面侧面和上下部分布,气血有六百余种穴位变化征象。手足三阳经的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手足三阴经的足三阴经从足走腹,手三阴经从胸走手。要掌握迎随补泻,必须明白经脉流注的顺序和方向。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况且了解阴阳经脉气血的多少最为重要。手足厥阴经、手足太阳经少气多血;手足太阴经、手足少阴经少血多气;手足少阳经多气少血;手足阳明经多气多血。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

治。 先了解各经脉气血多少,其次应详察针感的变化,针下轻浮、滑虚、慢迟是气未至,针下觉沉涩紧是气已至。气至有针感后,则考虑寒证留针,热证疾速出针。气未至,应根据虚实而候气。气至,医者手下有如鱼吞钩饵的沉而浮动感。气未至,则手下如闲处幽堂深处没有感觉。气速至则速效,气迟迟不至则没有针效。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运用九针治病的方法,毫针最为微妙,它与天上北斗七星相应,在人体有众多穴位相助变化。毫针本身属金,有祛邪扶正的作用;针的长短变化如水,有疏通瘀滞凝结的作用;进针后针有斜正不同,如树木枝干;口中温针法如火,有助阳补虚的作用;抚循经脉,针毕按塞针孔如土之功。可知应用毫针合于五行。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虽然毫针只有三寸六分,细如毫发,但能贯通气血之通路,巧运神机,其理极奥妙。能调治五脏的寒热,补泻六腑的虚实。筋脉拘挛气血不通者,可以祛邪气通之,寒热痹痛者,可以通过开(合谷、太冲)四关而治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凡用针刺治疗,应使患者精神集中而后刺人;既刺人,应使患者精神安定,而后施针行气;精神不集中者,不应针刺,神气定而后可以针刺和行针施术。

针灸百症赋注解

针灸百症赋注解 《聚英》 承淡安注解郭海涛再注 百症俞穴,再三用心。 承氏:昔贤谓穴之在于背后者名俞穴。俞者,注也,输也;言经络之气,输注于此也。故人身之穴,皆得名之曰俞穴,不必专指背部而言。经凡十二,络凡十五,奇经凡八,穴有三百六十五穴,纵横贯注,宜熟志之。 海涛:百症者,概数也;症,症候,症状,须辨而知之;俞穴,所注为俞,俞像水之窬。俞通腧,有输注之意,人体穴位亦可统称腧穴或俞穴;再三用心者,细心体会的意思。岳飞云,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于心。欲“运用之妙”者,须“再三用心”尔。百症俞穴歌,是前人总结的针灸临床经验,在针灸界流传甚广,欲学针灸者,人人可得而诵之,熟记于心,但若想运用此篇歌诀的经义,并在临床上取得好的疗效,就得需要有一个再三用心的过程,也就是重视实践,重视总结心得的意思。古人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床多。学习多了,临床多了,思考多了,自然就能“运用之妙”了,否则,即使把这篇歌诀倒背如流,也不过是“兵法之常”罢了。所以本篇当头一喝“再三用心”,意义深远。 囟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 承氏:头顶重痛,当刺以针。若血虚眩晕,则非针灸肝俞、腰俞不可。又按,囟会与玉枕,宜灸不宜针。 偏头痛,书称肝胆风热,悬颅、颌厌宜刺,微出血;更刺风池,其效甚佳。(可刺头维、太阳、风池三穴较好)。 头痛由于痰火上扰者,宜刺丰隆以降其痰火,强间不易刺入,可刺风府。 海涛:囟会配合玉枕,治疗头风。头风者,经久难愈之头痛。《医林绳墨·头痛》:“浅而近者,名曰头痛;深而远者,名曰头风。头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头风作止不常,愈后触感复发。三国时曹操患头风,心乱目眩,华佗针脑空立愈(一说针风池,从临床疗效看,若审证准确,用之得当,二穴皆有此效)。临床治疗头风,不能拘限于囟会配合玉枕,还要认真辨证,必要时,可以建议患者作影像学检查,看是否有占位性病变或先天性疾病的可能,再根据病情灵活取穴。不要囿于中、西医之争而排斥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 偏头痛,也有叫偏头风的,少阳经循行于人体侧面,所以偏头痛可刺手、足少阳经俞穴治疗,悬颅、颌厌皆足少阳胆经俞穴,也可以刺风池透率谷、丝竹穴透率谷,或刺头维、太阳、风池,酌情配合中渚或四渎,或配合侠溪、丘墟等,更可根据实际情况选配足阳明经或足厥阴经穴位,以增强临床疗效,总之,着眼点不要仅拘限于偏头痛上,而要考虑全身的阴阳平衡、经络顺逆。 强间穴又名大羽穴,临床上用的不多,对于因胃气不降导致的痰火上扰清窍者,可刺强间、百会提升清阳,刺丰隆、天突、天枢降其胃气,胃气一降,浊阴即降,则头痛可解。强间可向大椎方向刺二分,不宜过深,也可以刺风府或后顶,收效标准为金针入而头痛止。 原夫面肿虚浮,须仗水沟、前顶; 承氏:脾虚面浮肿,刺水沟,流去面浮肿之水气,颇效;前顶宜灸。 海涛:《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四圣心源》:水病之作,

标幽赋原文

标幽赋原文 [标幽赋]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侯。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 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者,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juān)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 (léi)。循机扪而可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 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

头面颈项部病症 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 胸腹部病症 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腰背四肢部病症 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注:阿是穴哪里疼痛哪里是 其他病症 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三里 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 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 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 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 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 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

内庭 内庭足两间,胃脉是阳明。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遍身风瘾疹。伸欠及牙疼,疟病不思食,针著便惺惺。 曲池 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遍身风瘾疹,针灸必能瘳 合谷 合谷名虎口,两指歧骨间。头疼并面肿,疟疾病诸般,热病汗不出,目视暗漫漫,齿龋鼻鼽衄,喉禁不能言。外著量深浅,令人便获安。 委中 委中曲腘里,动脉偃中央。腰重不能举,沉沉压脊梁,风痹髀枢痛,病热不能凉,两膝难伸屈,针下少安康。 承山 承山名鱼腹,月专下分肉间。可治腰背痛,久痔大便难,脚气膝下肿,战栗腿疼酸,霍乱转筋急,穴中刺必安。 昆仑 昆仑足外踝,后向足跟寻。月专肿腰尻痛。脚胯痛难禁,头疼肩背急,气喘上冲心。双足难行履,动作即呻吟。要得求安乐。须将穴下针。 环跳 环跳在髀枢,侧身下足舒,上足曲求得,针得主挛拘,冷风并湿痹,身体或偏枯,。

(完整word版)汤头歌诀白话解

汤头歌决白话解 一、补益之剂 补益之剂,即补益剂。是以补益物为主组成的方剂,用于治疗各种虚证。虚,是指人体正气不足,包括气、血阴、阳等各种虚损。根据“虚者补之”(《素问.三部九候论》)的原则,补益剂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区别,应当注意辨证选用。 l.四君子汤-----助阳补气(《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四君子①汤中和义? 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 祛痰补气阳虚饵② 除却半夏名亦功? 或加香砂胃寒使③ 【词解】 ①四君子:古代称有地位,并具冲和之德的人为君子。本方参、术、苓、草四味药皆为补气常用之品,不燥不峻,其性平和,故名为四君子。 ②饵:饵(ěr),音耳。即服用。 ③使:即使用。 【组成】人参(10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各等分。 【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 症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四肢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脉虚缓无力。 【方析】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脾胃气虚为其主证。脾失建运,易生湿邪,为其兼证。方中以人参大补脾胃之气,为君药。白术助君药燥湿健脾,为臣药。茯苓淡渗利湿,使从小便出,则脾不为湿邪 所困,为佐药。炙甘草甘温益气,并可调和诸药,为使药。 附方: (1)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各一钱(各3克)。水煎服。 功用:健脾止呕。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胸脘痞闷,大便不实,或咳嗽痰多稀白等症。 (2)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四君子汤加陈皮等分。上药为细末,每服二钱(6克),水一盏,生姜5片, 大枣2个,同煎至7分,食前,温,量多少与之(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健脾益气,理气和胃。 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或胸脘痞闷,或呕吐泄泻。 (3)香砂六君子汤(《医方集解》)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水煎服。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脾胃气虚,寒湿气滞。纳呆嗳气,脘腹胀满疼痛,呕吐泄泻。 按:四君子汤是补气的基础方,歌中助阳一词当从气属阳来理解,因方中四味药均无助阳作用。加入陈皮为异功散,以加强健脾理气之功。再加半夏为六君子汤,加强化痰止呕作用。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重在理气止痛。临证时随症加减,变换巧妙,当细心领悟。

常见病针灸取穴

常见病针灸取穴 神效验方| 1.中风:百会、四神聪风池、关元、气海涌泉 2、哮喘: 四缝少商(三棱针依次点刺,挤尽白色胶液 变血为佳) 膻中(三棱针挑刺) 止喘之穴:清喘(经外奇穴,在廉泉穴与天突穴之间,环状软骨正中下方凹陷处) 以上穴位单用或合用,可以立即止喘常规选穴位:百会、天突、云门、中脘、关元、天枢、三里 3、泄泻:中脘三里梁丘昆仑天枢丰隆4、水肿:涌泉、公孙水分、关元、命门 5、脉结代:百会阳溪关元气海中脘 6、腰痛:肾俞、志室关元委中(可点刺出血) 五虎三昆仑

7、噎膈、反胃:内关攒竹(按压揉摩亦效)膻中三里(深刺)膈俞、命门、后溪 8、小便不通:关元水道隔青盐灸神阙水分天枢 9、急性肠炎:三里两肘尖关元 10、失眠:(以下几组穴位均效,酌情选用) 神门三阴交 隐白、间使、肝俞 养老三里头安眠 大椎陶道神堂 养老三里三阴交 大椎陶道身柱心俞 11、多梦:神门三阴交百会 13、淋症:带脉、百会归来筑宾 14、习惯性便秘:太乙、外陵支沟腹结天枢 15、积聚痛:幽门、肝俞、三焦俞、气海内关三里 16、阴疽:骑竹马、关元、郗门

17、疔疮:手三里、骑竹马、郗门 18、皮肤病:肺俞、肩髎、曲池尺泽 19、肠痈:两肘尖、合谷三里 20、齿痛:大杼肩髎、厥阴俞龙玄翳风 21、血崩:石门、隐白血海 22、带下:带脉、胞门、子宫妇科 23、转胎:至阴(灸,灸双穴无效时,可灸单穴) 24、子宫后倾:关元、中脘 25、阴挺:百会、中脘、气海三阴交 26、小儿消化不良:命门三里中脘四缝点刺 27、小儿遗尿:命门关元三里夜尿点(小趾末端牚面中央) 28、小儿咳嗽:身柱肺俞厥阴俞 29、小儿夜啼:大敦、中冲神门少泽 30、小儿囟门不合:脐上脐下各0.5寸,灸三壮 31、口臭:三里劳宫大陵中脘 32、小儿脐肿:命门

高一必修二语文阿房宫赋原文及译文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原文及译文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六国覆灭,四海统一。四川山林中的树木被砍伐光了,阿房宫殿得以建成。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六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阿房宫)覆盖了从咸阳到渭南之间三百多里的地面,遮天蔽日。从骊山的北面建起,然后折向西,直通向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渭水和樊川缓缓地流进了宫墙。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宫殿中间的回廊交错曲折,屋檐高挑,象鸟喙一样在半空飞啄。各宫室随着地势不同而建,宫室群参差环抱,彼此回环掩抱,飞檐交错连接。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乎几千万落。 ——弯弯转转,萦绕曲折,(宫室排列得像)蜂房和水涡一样,巍巍峨峨,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那长桥卧在水面上(象蛟龙),(可是)没有云彩怎么会有龙飞起?那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象彩虹),(可是)并非雨过天晴,怎么会有虹霓产生?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高高低低的楼阁,幽冥迷离,使人辨不清方向。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高台上传来歌声,使人感到暖意,如同春天一般温暖;大殿里舞袖飘拂,使人感到寒气,仿佛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座宫里,而气候冷暖却截然不同。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六国的)宫女妃嫔、诸侯王族的女儿孙女,辞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乘坐辇车来到秦国。(她们)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清晨)只见星光闪烁,(原来是她们)打开了梳妆的明镜;又见乌云纷纷扰扰,(原来是她们)一早在梳理发鬓;渭水上粉腻脂水,(是她们)泼下的脂粉水呀;

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医方著作。一卷。清·汪昂撰。刊于1694年。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 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刊印后相应地出现了多种后人续补、增注或改编的作品。其中196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汤头歌诀白话解》,就是本书较为详明的注释本。现存清刻本、石印本、铅印本50余种。 创作背景 古人治病,药有君臣,方有奇偶,剂有大小,此汤头所由来也。仲景为方书之祖,其《伤寒论》中既曰太阳证、少阳证、太阴证、少阴证矣,而又曰麻黄证、桂枝证、柴胡证、承气证等。不以病名病,而以药名病。明乎因病施药,以药合证,而后用之,岂苟然而已哉!令人不辨证候,不用汤头,率意任情,治无成法,是犹制器而废准绳,行阵而弃行列,欲以已病却疾,不亦难乎?盖古人制方,佐使君臣,配合恰当;从治正治,意义深长。如金科玉律,以为后人楷则。惟在善用者,神而明之,变而通之,如淮阴背水之阵,诸将疑其不合兵法,而不知其正在兵法之中也。旧本有汤头歌诀,辞多鄙率,义弗赅明,难称善本。不揣愚瞽,重为编辑,并以所主病证括入歌中,间及古人用药制方之意。某病某汤,门分义悉;理法兼备,体用具全;千古心传,端在于此。实医门之正宗,活人之彀率也。然古方甚多,难以尽录。量取便用者,得歌二百首。正方、附方共三百有奇。盖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以此提纲挈领,苟能触类旁通可应无穷之变也。是在善读者加之意耳。清朝熙三十三年,有位叫汪昂的80岁老中医,整合古方编著了一本《汤头歌诀》,影响颇为广泛。本书选录名方320条,分为20类,用七言诗体编成歌诀,将每个汤剂的名称、用药、适应证、随证加减等都写入歌中,内容简明扼要,音韵工整,一时成为医界的美谈。“汤头”是中药汤剂的俗称。在中国传统的中药方剂中,一副汤剂往往要由多味药材组成,制法繁琐,药材名称抽象枯燥,不便记忆和掌握;因此,古人便尝试着将一些传统的灵验药方,改成诗歌,使其具有合辙押韵, 朗朗上口的特点。此举方便了人们的识记,受到广大学医者的欢迎。 歌诀一览 一、补益之剂 1.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 除祛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2.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参术芪黄连半夏草陈皮 苓泻防风羌独活柴胡白芍姜枣随 3.黄芪鳖甲散 黄芪鳖甲地骨皮艽菀参苓柴半知 地黄芍药天冬桂甘桔桑皮劳热宜

标幽赋

标幽赋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 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观夫九针针↑①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经。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疾而脚上针。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浮沉而辨脏腑之寒温。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深掐,坐卧平而没昏。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伏如横弩,应若发机。阴交阳别而定血晕,阴跷阳维而下胎衣。痹厥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经。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疾而脚上针。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浮沉而辨脏腑之寒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深掐,坐卧平而没昏。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