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天线系统MIMO信道容量分析

分布式天线系统MIMO信道容量分析
分布式天线系统MIMO信道容量分析

 

 

 

 

通信学报第26卷

信道容量的对比。仿真计算时,路径损耗的影响同样按照式(5)来计算。图4(a)表示固定天线参数(M,Ⅳ,L)=(2,4,2),终端位于不同位置时,两种功率分配方式条件下的下行MⅡ订O信道容量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对于那种功率分配方式,分布式天线系统仍然具有小区内信道容量均匀覆盖的特性。同时“充水”分配方式由于可以充分利用信道信息,因此可以获得比平均功率分配多0.25b耿s?Hz)每发送天线的信道容量增值。

图4(b)给出了在不同天线参数(尬Ⅳ'£)、不同的功率分配方式条件下的下行平均信道容量。从(1,4,1)系统和(1,4,2)系统的下行容量对比来看,无论对于那种功率分配方式,增加天线簇内子天线数目L对系统信道容量改善很小。但是当下行接收天线数量M=2时,(2,4,2)系统和(2,4,1)系统的容量都有较大的改善,并且L加l带来的容量改善比较显著。

4结论

文章提出了一种两层分集分布式天线系统,并对该系统的M刀ⅥO信道容量进行了分析。文章考虑的信道模型包括路径损耗、阴影衰落和Raylei曲快衰落。通过对两级分集分布式系统和集中式系统的MⅡ订O信道容量比较分析,文章得到的结论如下:(1)在考虑路径损耗时,‘分布式天线系统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都具有良好的信道容量均匀覆盖性能。(2)分布式天线系统可以获得比传统集中天线系统更好的平均信道容量,可以降低终端的发送功率。(3)因为“充水”功率分配充分利用了M蹦O信道信息,在“充水”功率分配条件下的分布式天线系统比等功率分配分布式天线系统可以多获得0.25bit,(s?Hz)每发送天线的信道容量增量。(4)如果终端天线数目M=1,增加基站天线数量(Ⅳ或者L)对信道容量的改善较小,但是当终端天线数目M=2时,基站天线数目即使增加l也会带来较大信道改善。如果综合考虑实现复杂度,则终端天线数量肘设为2是比较理想的分布式天线拓扑参数。参考文献:

【l】ⅪA0L,DAIL,YA0Y'甜Ⅱf.Ac伽叩arativestudyofM蹦0c印粒时wjthdil融蜘t柚蜘natopol99i豁【A】.Po∞ⅢEEIcCS2002【C】.2002.431.435.

【2】RoHw’PAIII囊A,A. ̄ⅡMO妇nelcap∞ityformem嘶bⅡtedan伦衄a[A】.Procm髓、,eh1KhnolCollf’02【C】.2002.706.709.

【3】王艺,赵明等.几种多天线系统的信道容量比较fJ】.电子学报,2002,30(6):787—790.一

[4】倪志,李道本.一种分布式多入多出(^删0)信道的容量研究田.电路与系统学报,2004,9(2):22—26.

[5】梁红玉,吴伟陵.M附Io系统的信道容量叨.无线电通信技术,2003,29(2):60-61.

【6】FoSCH姗GJ,GANSMJ.on1ilni协ofwirel船sc伽Amunicati∞sinaf萄|:ling衄vi唧lr∞ntwh即using删Imple蛳蜘n髂【J】.Wircl髓8PersonalCo删刑嘶c砸ons,1998,6(3):31l-355.

【7】

C删AHC,KAHNJM,TsED.(秕时ofmlll出蚰t吼啦amysygte瞄iIIind00rwireless∞viIDnrn朋t【A】.P眦G蛐曙∞m’98【c】.Sydlle弘Aus仃alia,1998.1894-1899.

作者简介:

李汉强(1976.),男,四川成都人,电

子科技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第三代移

动通信空时二维信号处理。

郭伟(196舡),男,四川达川人,电子

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通信学会

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多家学术委

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网络技术、

网络仿真技术、信号处理技术、通信对抗技

术等。

郑辉(1957.),男,江苏昆山人,信号盲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通信、盲信

号处理、移动通信技术。

 

分布式天线系统MIMO信道容量分析

作者:李汉强, 郭伟, 郑辉, LI Han-qiang, GUO Wei, ZHENG Hui

作者单位:李汉强,郭伟,LI Han-qiang,GUO Wei(电子科技大学,抗干扰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 郑辉,ZHENG Hui(电子科技大学,信号盲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41)

刊名:

通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N COMMUNICATIONS

年,卷(期):2005,26(8)

被引用次数:10次

参考文献(7条)

1.Foschini G J;GANS M J On limit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 a fading environment whe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1998(03)

2.梁红玉;吴伟陵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期刊论文]-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3(02)

3.倪志;李道本一种分布式多入多出(MIMO)信道的容量研究[期刊论文]-电路与系统学报 2004(02)

4.CHUAH C;KAHN J M;TSE D Cpacity of multi-antenna array systems in indoor wireless environment 1998

5.王艺;赵明几种多天线系统的信道容量比较[期刊论文]-电子学报 2002(6)

6.Roh W;PAULRAJ A MIMO channel capacity for the distributed antenna[外文会议] 2002

7.Xiao L;DAI L;YAO 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IMO capacity with different antenna topologies[外文会议] 2002

引证文献(10条)

1.贾渊植.李云洲.张焱.周世东.罗晨室内分布式天线系统信道测量及容量分析[期刊论文]-通信技术 2010(2)

2.李方敏.马小林.方艺霖.吴鹏MIMO多跳无线网络[期刊论文]-软件学报 2010(4)

3.李方敏.马小林.方艺霖.吴鹏MIMO多跳无线网络[期刊论文]-软件学报 2010(4)

4.苏永哲天线选择算法在分布式MIMO系统中的应用及影响[期刊论文]-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10(1)

5.邱德润基于分布式MIMO系统的智能小区探讨[期刊论文]-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2)

6.张恩展.姜永权.李韧.王莉基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虚拟小区研究[期刊论文]-广东通信技术 2007(7)

7.越敏.李方伟一种MIMO复合信道容量研究[期刊论文]-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

8.李佳伟.漆兰芬分布式MIMO系统天线选择对信道容量的影响[期刊论文]-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9)

9.胡小斌.许家栋基于分布式天线选择的TD-SCDMA动态小区覆盖技术[期刊论文]-无线通信技术 2006(4)

10.彭学勤多信道随机多址接入CSMA/CD控制协议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5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8410724451.html,/Periodical_txxb200508023.aspx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