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 认识固体 4教案 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 认识固体 4教案 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 认识固体 4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

认识固体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常见固体的性质特征。

2.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混合前后固体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描述出来

2.能够对周围常见物体进行分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学生实验记录单

2.学生分组研究材料:石头、木块、布、海绵、玻璃、磁铁、白铁皮、牙签、一杯水、一杯可乐、牙膏

三、教学过程:

(一)分类识别

1.给桌上物体分类(生活动并汇报)

2.有没有不同意见?(突出牙膏是混合体)

3.说一说固体和液体的区别

4.说一说教室里有哪些物体是固体

过度:看来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固体,那你们想不想亲自来研究它们?

设计意图:

这段教学活动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为认识固体性质做了充分的学习准备

(二)深入了解固体的性质

1.先把桌上的液体和混合物放到桌子下面

2.师:接下来,还是请同学们给桌上剩下的固体分类,看看各个小组能根据那些标准给它们分类,最后我们来比一比哪个组分类方法的最多(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轻重颜色大小形状软硬光滑度透明度厚薄……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板书:

手眼睛……

秤锤子……

过度:我们把这些都叫做固体的性质(板书:性质),Array

这些是人的感觉器官(板书:感觉器官),这些又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工具(板书:工具)

我们可以利用感觉器官和一些工具从固体性质的不同方面来认识和了解固体(板书课题:认识固体)设计意图:

本着“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所以在这段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告诉学生这些固体具有的不同性质,也没有交代观察实验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在分类中,引导学生运用感官进行观察,从而轻松愉快地认识了固体的一些性质,同时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三)合作探究,强化认识

1.刚才大家运用了那么多方法给固体分类,真了不起!下面,请每个组选择4种感兴趣的固体继续进行研究,比一比哪一组观察的仔细.全面。(学生活动开始)(师巡视指导,给需要帮助的小组提供建议或工具。)

2.学生汇报

此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至于选择哪些固体怎样研究,这些问题都由各小组成员自己界定,教师在这一探究活动中只是引导者.合作者,必要时对学生的研究活动进行个别指导。

3.任选一组的记录单,师:这一组同学在记录中写到玻璃是硬的.螺帽是硬的,那么,到底谁更硬呢?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4.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那也就是说它是有一定的程度的,那我们就可以在前面加上一些形容词,比如螺帽非常硬,而玻璃比较硬

(四)总结

1.固体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2.认识一种固体,可以通过哪些方法?

3.活动记录:

认识固体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16——2017第二学期) 科 学 教 案 四(1)班陈磊

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瞧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您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与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就是正电荷或都就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与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科学教案

2015 2016学年第2学期 年级: 教师: 学科: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 “动物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 “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

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 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2、主要材料清单: 1)“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植株、风仙花朵,成熟的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 土的风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风仙花照片等。 2)“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 蚕卵,放大镜、饲养盒;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蚕茧及蛹,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蚕蛾、蜻蜓、蚂蚁、蝴蝶的图片或标片;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及资料;学生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等生长变化的资料;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3)“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 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测量范围在一20 0C-}-110 0C)、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一20 0C-}-110 0C),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冰块、食盐、试管、烧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浅碟;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挂图或影像资料。 4)“磁铁”单元 各种形状的磁铁,包括没有标注南北极的磁铁;铁的物品、一些金属物品及非金属物品;一定数量的铁钉、回形针、大头针、钢珠和大钢针;不同材质的人民币硬币((1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的铝币);盒式指南针,做指南针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备)。 二、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教案全册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光”“生理与健康”“物体的运动”和“常见的力”。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进人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四、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太平镇育红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胡顺芳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备课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本着“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1.1光的来源和传播 1.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3凸透镜成像 1.4光与颜色 2.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2 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2.3声音的传播 2.4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3.1电和我们的生活 3.2手电筒的秘密 3.3串联与并联 3.4安全用电 4.1电磁铁的性质 4.2电磁铁的磁力 4.3电磁铁的极性 4.4电磁铁的应用

1.1光的来源和传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理解光源概念,并能对不同光源进行分类。能在自主探究和老师的引导中,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科学认识。 2.过程与方法 在猜想和实验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描述的方法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体会实验在进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乐于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描述、猜测、动手探究,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结论。 难点:能根据自己的猜测假设,尝试动手探究并作出解释。 三、教学准备 视频、带有小孔的纸板、手电筒、夹子、蜡烛、纸屏、实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1.活动:看一看。 (多媒体播放视频,半分钟)夜晚中的城市,五光十色,灯火通明。 教师提问: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思考回答(美、亮)。 教师提问:大家觉得最美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灯光)。 教师提问:如果没有了光,那么会怎样?学生思考回答(什么都看不见)。 没有了光,我们的世界就会一片黑暗,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走进光的世界,进行一次奇妙之旅。 (二)思考讨论,活动探究 1.光的来源 (1)提问:哪些物体会发光呢?各小组轮流发言,教师把发光的物体的名称写在黑板上。(太阳、月亮、电灯、火、蜡烛、镜子、萤火虫等。) (2)提问:这些都是光源吗,例如月亮,例如镜子它们真的会发光吗?学生有人回答不是,这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教师予以鼓励的评价,课外知识真多,真棒!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 / 99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组成。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 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 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

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已对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已掌握了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发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学生在进行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 2 / 99 强。可以说: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已明显增强。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较好运用。在开展探究活动时,课堂上常有耗时低效的现象。另外,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在本学科上所能投入的精力有限,有些活动只是形式上的走过场,部分学生只是喜欢凑热闹而没能深入研究。 在评价体系的研究方面,采用单元考核、常规积分、小组互评的评价方法。 本学期打算学习网上其他科学老师的好的评价方法。采用积分晋级制,开学初就将积分表张贴于实验室墙上,对于学生带好材料、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

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1、各种各样的岩石 ·科学概念 1、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附近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并能描述自己观察的岩石。 3.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3.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师也应该准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和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 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 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 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 二、探究过程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全册备课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基础性、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比三年级上册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儿童科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分析数据等方面的训练。 本册教科书打破“知识切块”来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体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26个课时。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游戏里的科学》单元以学生玩游戏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科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情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太阳与时间》单元从观察和研究最常见的太阳开始,通过让学生亲自投入到对太阳观测中,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太阳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认识到太阳的(视)运动模式及其与影子变化,意识到每天的变化有着一定的规律;意识到

掌握和利用这些自然规律,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也期待学生会由此感悟: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会包含着值得深入探究的科学道理,而且,科学探究永无止境;《电的本领》单元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用电器入手,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设计,实验等探究方法揭开一个个与电有关的谜,同时认识电这种能源的特点、作用,并能够组装简单的电路,正确使用常见的用电器,指导如何安全用电,更好地为学生的生活服务.通过探究认识到科技对生活产生的影响,意识到要关注新科技,新发明,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身体》单元包括4部分教学内容,为学生们提供了认识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意识到身体的各种活动都需要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他们的健康意识。第1课“我们的身体”是整个单元的总起,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人体的结构。并尝试着以功能的不同划分身体的结构,引出深入的思考。第2、3、4课“骨骼、关节、肌肉”通过观察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上肢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肌肉的功能、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并以活动之后身体的各种变化及需求为线索,帮助学生建立人体各个部位协调工作的认识。本单元学生在讨论中要回顾、梳理本单元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通过画图等方式将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直观地表现出来,将“健康生活就是我们在了解了自己身体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后,爱护它们,促进它们更协调地工作”作为对健康的理解。作为三年级的学生,这将是一个有趣而神秘的单元。身体内部的各种活动和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个暗箱,学生能够感受到但不能直接观察。而当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模拟各部分器官功能的活动,发现身体在工作中的协调工作特点之后,又将会感受到人体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科学课》教案 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师姓名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 1.我们周围的土壤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 2.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 3..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乐。 二、教学过程: (一)挖一挖,找一找。 1. 你们校园里哪里有土壤? 2.想一想,土壤里可能有什么? 3. 讨论: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生小结: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二)看一看,比一比。 1.哪个小组说说在挖土时有什么发现? 2.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初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 3.小组合作研究。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发现,注意创新的发现。 5.你们的小组是否观察仔细呢?下面前后两个小组交换土和记录纸,观察一下别的小组的土,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6.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差异,说出观察中不同的发现。 7.小组总结一下,土壤中有哪些东西? (三)拓展 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你们能把这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出来吗?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加以观察。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 2.了解土壤中砂土、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 二、教学过程: (一)提问激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土壤,谁来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土壤是什么样的? 2.关于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等) 3.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 1.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 2.谈话: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 3.学生可以根据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互相讲述他们所知道的土壤知识。(要求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说出自己的理由和依据,学生的根据就是学生已有的经验) 4.播放土壤的颜色的图片。 5.提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土壤有几种颜色? (三)研究土壤的成分 1.学生实验 (1)拿出一号信封里的土,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你看到了……(学生交流) (2)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开始你看到……,过一会儿又看到了…… (3)搅拌以后,你看到了……,静止一段时间之后,又看到了…… 2.学生交流汇报 3.阅读第5页最后一小节资料。 4.播放土壤的种类的图片。 5.提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土壤有哪几种?生回答交流。 教学反思: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科 学 教 案 2010年2月 李学明

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 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板书设计】: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外部:形状、大小、颜色 植物的种子 内部:胚根、胚芽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35229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 科 学 教 案

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电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点亮小灯泡 3 简单电路 4 电路出故障了 5 导体与绝缘体 6 做个小开关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3 花、果实和种子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 种子的萌发 6 动物的卵 7 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食物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第一单元电 一、单元教学意义 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在电路中,如果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灯泡不亮。“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做为重要的检测工具。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形成关于电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电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发光、发热”“要使小灯泡发光,电必须流经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连接不同的电路”等。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将使学生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本单元还在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基础上,安排了“做个小开关”一课,旨在使学生把已形成的电路概念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可以控制的电路”,同时也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1、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土壤与生命》单元的起始课,是教师带领、指导学生去亲近土壤,感受土壤的形态,了解土壤里有什么,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这一课主要在室外进行。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引发学生展开关于土壤的讨论,了解学生对土壤的已知情况和想知道些什么,引发学生认识土壤的兴趣。 2、指导学生亲近土壤,发现土壤中的物质(如:植物的根、落叶、石头和蚯蚓……)。 3、指导学生认识土壤中的动物及其生活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 2、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与同伴交流观察结果。 科学知识: 1、知道土壤里有什么。 2、知道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亲近土壤。 2、意识到土壤与动植物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事先进行实地考察,为学生准备一块泥土地、铲子、放大镜、盛土容器、土壤研究记录纸。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只塑料杯子、一块抹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说说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板书课题讨论: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 (1)说文解字:“土”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小结,激发学生实地观察的愿望。 (3)提问: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生小结: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3、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先照样子画下来;4、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里有些什么。 2、外出实地考察,观察校园绿地一角的土壤。 教师讲解并提出要求:先观察表层的土壤(颜色\形状\湿润度等);然后注意观察土壤中有哪些动植物,思考土壤和动植物的关系;最后注意观察表层土下约2厘米处的土壤(颜色\形状\湿润度等)。 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指导学生边观察便记录,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等。) 3、回到教室,交流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初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 三、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你们能在回家后能把这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出来吗? 也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下节课带来)。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修文县小箐乡中心小学备课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教师:熊维中 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电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点亮小灯泡 3 简单电路 4 电路出故障了 5 导体与绝缘体 6 做个小开关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3 花、果实和种子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 种子的萌发 6 动物的卵 7 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食物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电 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 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教学后记: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免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