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第一单元精选题

(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选择题

1.“如果中国禁止英国人贸易或给他们造成损失,那么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最能证明马戛尔尼这一推论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北伐战争C.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在中国近代上,西方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其中指中国社会性质改变的是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

2、我们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

A.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签订了不平等条约D.中国战败了中学

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材料中“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

4.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市场D.传播西方文明

5.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历史教学园地

6.“竹枪一杆,打的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C.珍惜生命,保护环境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7.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激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A.割让香港岛英国B.赔款白银4.5亿两C.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D.割让香港给英国

8.八年级某班的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

A.清政府武器落后B.战备不足C.政府妥协退让D.封建制度腐朽中学历史9.史载,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因丢失了老祖宗留下的土地而抱恨终身。曾遭道光帝丢失的“土地”是()A.钓鱼岛B.香港岛C.台湾岛D.辽东半岛

10.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200多万斤鸦片,在海滩当众销毁。这一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B.火烧圆明园中学历史教C.鸦片战争D.义和团运动

11.(2014·广西贺州·3)林则徐上书道光帝指出:“若让鸦片流毒于天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表明了林则徐主张()

A.利用鸦片增加税收B.严禁鸦片C.缓和与英国关系D.反对禁烟

1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不断抗争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其中以农民阶级为主体发动的运动有()

①太平天国运动②虎门销烟③左宗棠收复新疆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13、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

的“两劫”中的“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中法战争

14、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利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机会,趁火打劫,用卑劣的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

约,共割占了中国领土()

A.100万平方干米B.80万平方干米C.150多万平方干米D.120多万平方千米

15.“迟至1863年,中国的皇帝致函林肯,告知中国致力于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发此函时,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这“两场战争”是()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6.新疆建省后,其管辖范围同伊犁将军府所管辖范围相比,面积缩小了不少。造成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是()A.《中

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B.《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的签订C.《中俄瑷珲条约》的签订D.《中俄续喀什噶尔界约》的签订

17.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该历史场景出现在()来A.定海战役B.黄海海战C.辽东半岛战役D.威海卫战役

18.《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一文中写道: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这笔巨款相当于当时日本四年的国家预算额。日本把这笔巨款的84.7%,用于军事,其他部分用于皇室费用及教育基金等。以下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开始向欧美国家学习

B.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建立了一支效忠天皇的军队C.这笔赔款为日本扩充海陆军军备提供了大量资金D.这笔赔款为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扩张奠定了基础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19.1893年,中国消费品原料进口占进口总额的13%,到1903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2.3%,导致中国近代消费品原料进口额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B.中俄《瑷珲条约》的影响C.中日《马关条约》的影响D.《辛丑条约》的影响

20.今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在《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一文中指出:“l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这里主要是指甲午战后()A.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D.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21.《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2.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23.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4.小明写了一篇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的小文章,得到老师的赞赏。在文章中他认为这两个条约的最主要不同点是()A.割地B.开放通商口岸C.赔款D.允许列强在中国设厂

25.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为11060万

《瑷珲条约》B.

《北元,较1894年工业投资涨了近4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的“法律”依据是:A.

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6.在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7.七七事变是因日本驻军在北平附近宛平城外卢沟桥演习、无理挑衅引起的。允许包括日本在内的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的不平等条约()

A.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B.是一次性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宣布在中国实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28.爷爷把在北京东交民巷拍的照片给大家看,并介绍说是1905年的作品,而小明马上看出其中一幅不符合史实,它是()A.东交民巷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B.各国大使在东交民巷举行宴会

C.东交民巷有许多西式建筑D.外国军队在东交民巷进行操练

29.有学者在评价某不平等条约时说:“这完全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向帝国主义列强立下的一纸卖身契。”从此,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一条约指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0.“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

31.报纸是反映社会动态、传递民间呼声的重要工具。1901年,有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愤怒地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与此评论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台湾割让给日本C.《辛丑条约》的签订D.百日维新的失败

3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这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辛丑条约》的内容反映了上述现象的是()

A.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33.反帝爱国运动__▲__运动,使欧美列强感叹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并认为“世界所有国家中,中国是最不宜瓜分的”。()A.太平天国B.义和团C.反割台D.三元里抗英

34.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列强侵华手段包括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经济侵略经历了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过程;在政治侵略上,清政府置于列强控制之下,对列强的话唯唯是诺,这种“以华治华”局面是在_______签订之后形成的。()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尼布楚条约》35.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开创了用条约形式使列强掠夺和奴役中国“合法化”的先例③列强对中

国的经济侵略开始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A.①②B.②③中学历史C.①④D.③④

36.列宁说:“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进攻,这次遭到了美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的疯狂镇压。这样的暴动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不痛恨他们吗?”列宁评价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7.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认为:“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对条约的内容或影响分析正确的是()①《南京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②《瑷珲条约》使英国从中获得巨大的领土利益③《马关条约》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④《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A.①③④B.③④C.②③D.②③④

38.与此前中国与列强的不平等条约相比,《辛丑条约》具有新的特点。以下表述,符合新特点的是()A.损害中国领土主权B.勒索巨额的战争赔款C.强迫中国开放口岸D.清政府成为侵略工具中学39.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岛;1901年,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1911年,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爆发。

能体现上述历史的主线是()A.西方列强侵华史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C.中国人民探索史D.西方列强侵华史和中国人民抗争史

40.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B.允许外国驻兵北京C.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4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不断抗争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其中以农民阶级为主体发动的运动有()

①太平天国运动②虎门销烟③左宗棠收复新疆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二、非选择题

42、材料一

(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你结合材料一图中A、C、D三次侵华战争说明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3分)在这一过程中,B战争爆发前后,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一国家?(1分)

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材料二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作者认为列强侵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44、曾经辉煌,一度落伍;民族复兴,中国之梦。

【盛世与繁华】

(1)

上表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经济现象?(2分)

【屈辱与反思】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2)“甲午败于日本”使中国又一次遭受割地赔款....

之痛,请举史实说明。

(3)“甲午败于日本”与“各国租港湾之事”、 “变法”之间分别有什么联系?(4分)

45、材料一 在距“1894年中日事件”120年后的2014年4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的精神支柱,其中供奉着近代以来历次战争中战死的日军亡灵,包括二战时对中国和周边国家犯下滔天罪行的战犯。

材料二 甲午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 ——顾明义主编《中国近代外交史略》

材料三 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夫取士必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实效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材料四:表格(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

(1)材料一中的“1894年中日事件”指什么?结果如何?用一句话概括 “1894年中日事件”对中国造成的重大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刚刚兴起的岛国”是哪个国家?并说出材料三中的情形是在哪一条约的刺激下出现的?在这一条约中出现的侵略中国的新方式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双方胜与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8分)

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第四款中国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给日本,作为赔款军费……

第五款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

一、奉天省南边地方……

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

三、澎湖列岛……

第六款第一,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第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请回答: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1)材料一出自哪一条约?(2分)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4分)

(2)与材料一所示条约相比,材料二所示条约是如何加深对中国的侵略的?(4分)

47、材料一: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农民阶级开展了不懈的抗争,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材料二三次灾难性战争打破了中国人的闭关自守、骄傲自满:第一次是……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同英、法的战争,弟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具体指的是哪一抗争史实?

(2)材料二中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非选择题参考答案

42、答:(3)过程:鸦片战争(或A处战争)后,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或C处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或D处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每条1

分,战争名称、影响两个要素缺一项该条不得分。共3分) 俄国(1分)

43、【答案】(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侵华战争促使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44、答:【答案】(1)明代至清代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发达,商品经济繁荣。(2分)(若答“中国在与英国的对外贸易中

长期出超,大量白银流人中国。”也得满分。)

(2)史实: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把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2分)

关系:甲午战败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甲午战败激发了有识之士变法图强的决心,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2分)

45、答:【答案】(1)事件:甲午中日战争(1分)结果:中国战败(或日本战胜)(1分)签订《马关条约》(1

分)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分)(若回答“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也可给1分)(2)日本,《马关条约》;资本输出

(3)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中国舰队整体实力不如日本。日本:实行维新改革,求新图强。

46、【答案】(1)围绕清朝皇室奢侈、日本皇室勤俭,从而导致日中政治上成由俭、败由奢两种结局等进行阐述即可。

(2).政治上促进了资产阶级的觉醒,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经济上提倡“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业,努力使国家富强。如张謇等的行为。

47、【答案】32.(1)《南京条约》(2分)1997年7月1日(2分)

(2)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4分)

(3)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此后,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②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新的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④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

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4分)

48、【答案】(1)义和团运动(1分)(2)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不断加深。(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