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 知识点 精选试题

高中化学必修二 知识点 精选试题
高中化学必修二 知识点 精选试题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周期同一横行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类别周期序数起止元素包括元素种数核外电子层数短周期 1 H—He 2 1

2 Li—Ne 8 2

3 Na—Ar 8 3

长周期 4 K—Kr 18 4

5 Rb—Xe 18 5

6 Cs—Rn 32 6

7不完全Fr—112号(118)26(32)7

第七周期原子序数113 114 115 116 117 118 个位数=最外层电子数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族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或: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8、9、10三个纵行))主族 A 7个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

副族 B 7个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第Ⅷ族和全部副族通称过

渡金属元素Ⅷ族1个有3个纵行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非常不活泼碱金属锂、钠、钾、铷、铯、钫(Li、Na、K、Rb、Cs、Fr)

结构因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电子,显+1价,

物理性质密度逐渐增大逐渐升高

熔沸点逐渐降低(反常)

化学性质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

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越活泼

卤素氟、氯、溴、碘、砹(F、Cl、Br、I、At)

结构因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易得到电子,显-1价,

物理性质密度逐渐增大

熔沸点逐渐升高(正常)

颜色状态颜色逐渐加深气态~液态~固态

溶解性逐渐减小

化学性质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越不活泼

与氢气反应剧烈程度:F2>Cl2>Br2>I2

氢化物稳定性HF>HCl>HBr>HI

氢化物水溶液酸性HF

氢化物越稳定,在水中越难电离,酸性越弱

三、核素

原子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

质量数质量数(A)=质子数(Z)+十中子数(N)

核素把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位”是指质子数相同,周期表中位置相同,核素是指单个原子而言,而同位素则

是指核素之间关系

特性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中,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丰度(原子

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步

层序数 1 2 3 4 5 6 7

电子层符号K L M N O P Q 离核远近由近到远能量由低到高

各层最多容纳的电

子数2×

12=2

2×22=8 2×32=18 2×42=32 2×52=50 2×62=72 2×72=98

非金属性与金属性(一般规律):

电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元素性质

金属元素<4 易失金属性

非金属元素>4 易得非金属性金属的金属性强弱判断:非金属的非金属性强弱判断:

水(酸)反应放氢气越剧烈越活泼与氢气化合越易,生成氢化物越稳定越活泼,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越强越

活泼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越强越活泼

活泼金属置换较不活泼金属活泼非金属置换较不活泼非金属

原电池的负极金属比正极活泼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1 A、越左越下,金属越活泼,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离核越远,还原性越强。

越易和水(或酸)反应放H2越剧烈,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B、越右越上,非金属越活泼,原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离核越近,氧化性越强。

越易和H2化合越剧烈,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2、推断短周期的元素的方法(第二、第三周期)

框框图:

A 第二周期若A的质子数为z时

C B

D 第三周期若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

Z 2+a

Z+7 Z+8 Z+9 9+a 10+a 11+a

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对于主族元素:最高正价= 族序数最高正化合价 +∣最低负价∣= 8

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化学键

离子键: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金属与非金属原子间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两种非金属原子间非极性共价键:同种非金属原子形成共价键(电子对不偏移)两种相同的非金属原子

极性共价键:不同种非金属原子形成共价键(电子对发生偏移)两种不同的非金属原子

He、Ar、Ne、等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分子之间不存在化学

共价化合物有共价键一定不含离子键离子化合物有离子键可能含共价键

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反应时旧化学键要断裂,吸收能量在反应后形成新化学键要形成,放出能量

∑E(反应物)>∑E(生成物)——放出能量

∑E(反应物)<∑E(生成物)——吸收能量

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常见的放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

氧化、燃烧反应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中和反应CO2+C=2CO

铝热反应NH4NO3溶于水(摇摇冰)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负极Zn-2e-=Zn2+(氧化反应)Zn+2H+=Zn2++H2↑

正极 2H++2e-=H2↑(还原反应)电子流向Zn → Cu 电流流向Cu→ Zn 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原电池:能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活泼的作负极失电子

②活泼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二次电池:可充电的电池二次能源:经过一次能源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

常见电池干电池铅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燃料电池(碱性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极限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单位:mol/(L·s)或mol/(L·min) 表达式 v(B) =△C/△t

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所表示的表速率与反应方程式的系数成正比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主要因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化学性质

外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颗粒大小

变化大高高加入越小表面积越大

速率影响快快快快快

化学反应的限度:研究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不能进行到底)

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当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

在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浓度、压强、温度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原料利用率,通常需要考虑两点:

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CH4(g)+2O2(g) → CO2(g)+2H2O(l)

取代反应CH4+Cl2(g) → 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 n H2n+2 n≤4为气体、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乙烯 C2H4 含不饱和的C=C双键,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氧化反应 2C2H4+3O2 =2CO2+2H2O

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 先断后接,变内接为外接

加聚反应nCH2=CH2→ [ CH2 - CH2 ]n 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白色污染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果实的催熟剂,

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机溶剂

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氧化反应 2 C6H6+15 O2→12 CO2+ 6 H2O

取代反应溴代反应 + Br2 → -Br + H Br

硝化反应 + HNO3 → -NO2 + H2O

加成反应 +3 H2→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团为羟基-OH 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Na→ 2CH3CHONa+H2

氧化反应完全氧化CH3CH2OH+3O2→ 2CO2+3H2O

不完全氧化2CH3CH2OH+O2→ 2CH3CHO+2H2O Cu作催化剂

乙酸 CH3COOH 官能团:羧基-COOH 无水乙酸又称冰乙酸或冰醋酸。

CH3COOH+NaOH→CH3COONa+H2O 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O2↑弱酸性,比

碳酸强

酯化反应醇与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又叫碳水化合物单糖C6H12O6 葡萄糖多羟基醛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果糖多羟基酮

双糖C12H22O11 蔗糖无醛基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麦芽糖有醛基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

多糖(C6H10O5)n 淀粉无醛基n不同不是

遇碘变蓝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同分异构

纤维素无醛基

油脂:比水轻(密度在之间),不溶于水。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

植物油C17H33-较多,不饱和液态油脂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甘油),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

脂肪C17H35、C15H31较多固态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水解产物是氨基酸,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8种,非必需的氨基酸有12种

蛋白质的性质

盐析:提纯变性:失去生理活性显色反应:加浓硝酸显黄色灼烧:呈焦羽毛味

误服重金属盐:服用含丰富蛋白质的新鲜牛奶或豆浆

主要用途: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人类营养物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酶是特殊蛋白质

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开发利用金属资源

电解法很活泼的金属K-Al MgCl2 = Mg + Cl2

热还原法比较活泼的金属Zn-Cu Fe2O3+3CO = 2Fe+3CO2

3Fe3O4+8Al = 9Fe+4Al2O3 铝热反应

热分解法不活泼的金属Hg-Au 2HgO = Hg + O2

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

制盐提钾提溴用氯气提碘提取铀和重水、开发海洋药物、利用潮汐能、波

浪能

镁盐晶提取Mg2+----- Mg(OH)2 -------MgCl2

氯碱工业2NaCl+2H2O = H2↑+2 NaOH + Cl2↑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

煤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主要含有碳元素

干馏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煤焦油焦炭

液化C(s)+H2O(g)→ CO(g)+H2(g)

汽化CO(g)+2H2→ CH3OH

焦炉气CO、H2、CH4、C2H4 水煤气CO、H2

天然气甲烷水合物“可燃冰”水合甲烷晶体(CH4·nH2O)

石油烷烃、环烷烃和环烷烃所组成主要含有碳和氢元素

分馏利用原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成较简单更有用的混合物的过程。

裂化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环境问题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工农业和人类生活造成的环境污染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酸雨:SO2、、NOx、臭氧层空洞:氟氯烃赤潮、水华:水富营养化N、P 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只有一种产物的反应

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复习题(一)一、选择题

1.3

2He可以作为核聚变材料。下列关于3

2

He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2 B.电子数为3 C.中子数为2 D.质量数为2

2.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气态化石燃料是( )

A.水煤气B.一氧化碳C.天然气D.氢气

3.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葡萄糖B.蔗糖C.淀粉D.油脂

4.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 )

A.合金B.半导体材料C.催化剂D.农药

5.鉴别某种白色织物是否是蚕丝制品,可选用的适宜方法是( )

A.滴加盐酸B.滴加浓硫酸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滴加浓硝酸

6.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B.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C.原子半径逐渐增大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7.下列金属中,通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的是( )

A.Na B.Al C.Fe D.Ag

8.下列关于甲烷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烷分子中C、H原子间是离子键B.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正方体

C.甲烷的结构式为CH4D.甲烷分子中4个碳氢键完全相同9.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用氨气制氮肥B.可用氯气制漂白粉

C.可用蔗糖制食品D.可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

10.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

A.充电后可再使用B.回收利用石墨电极和金属材料

C.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水源

D.防止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腐蚀其他物品

11.山梨酸(CH3—CH=CH—CH=CH—COOH)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下列关于山梨酸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可与钠反应B.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 .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取代反应

D .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12.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原电池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铜片是负极 B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13.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 A .酒精和碘

B .苯和水

C .乙酸和水

D .溴和四氯化碳

14.已知反应A +B =

C +

D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15.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 A .氯气与氢气反应

B .次氯酸分解

C .甲烷与氯气反应

D .甲烷与氧气反应

16.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 .乙烷

B .甲烷

C .苯

D .乙烯

17.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 .一氯乙烷的结构式CH 3Cl

B .丁烷的结构简式CH 3(CH 2)2CH 3

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 .苯的分子式

18.下列对能量转化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

B .风力发电时,风能主要转化为电能

C .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D .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19.下面关于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的限度都相同

B .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控制化学反应的限度

C .可以通过延长化学反应的时间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

D .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限度时,反应即停止 20.下列各组物质中,均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A .蛋白质和氨基酸

B .油脂和蛋白质

C .纤维素和葡萄糖

D .淀粉和果糖

21.下列各组物质中,互称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水与冰

B .O 2与O 3

C+D

A+B

反应过程

A

Zn

Cu

稀硫酸

Cl ····Cl Cl ····

C Cl

C .与H H C CH 3CH 3CH H

C H

3CH 3

D .与C CH 3

CH 3CH 3CH 3CHCH 2CH 3CH 3CH 3

22.已知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

元素

N

S

O

Si

原子半径/10-10 m 0.75 1.02 0.74 1.17

根据以上数据,磷元素的原子半径可能是( ) A .0.80×10-10 m

B .1.10×10-10 m

C .1.20×10-10 m

D .0.70×10-10 m

23.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NO 和CO ,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生成N 2和CO 2。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减小压强能增大反应速率

B .增大压强能减小反应速率

C .使用适当的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

D .升高温度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24.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A (g )+3B (g )

2C (g ),下

列说法中,能说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生成C 的速率与C 分解的速率相等

B .A 、B 、

C 的浓度相等

C .单位时间生成 n mol A ,同时生成 3n mol B

D .A 、B 、C 的分子数之比为 1∶3∶2

25.X 、Y 为短周期元素,X 位于ⅠA 族,X 与Y 可形成化合物X 2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 的原子半径

B .X 与Y 的简单离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 .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不可能为1∶1

D .X 2Y 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二、填空题

26.下列3种不同粒子11H 、21H 、31H 表示______种元素,______种核素,11H 、21H 、3

1H

互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7.有人称煤炭是“工业的粮食”,通过煤的综合利用可以获得重要化工原料,如焦炭,它是煤的______ (填“蒸馏”或“干馏”)产物,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 (填出一种用途);以煤为原料可以制得水煤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针对表中所列标号为①~⑩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I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族 周期

二 ① ② ③ ④ 三

(1)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周期元素除⑩外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具有两性的是____________。

(3)⑤⑥⑦单质的活泼性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填元素符号),判断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

29.从海水中可以获得淡水、食盐,并可提取镁和溴等物质。 (1)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______(填一种)。 (2)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海水中提取溴的主要步骤是向浓缩的海水中通入氯气,将溴离子氧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红葡萄酒密封储存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原因之一是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在实验室也可以用如右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a 中加入几块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试管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开始前,试管b 中盛放的溶液是____________。 (5)可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

31.A 、B 、C 、D 、E 都为短周期元素,A 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B 的+1价阳离子和C 的―1价阴离子都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 在C 的下一周期,可与B 形成BD 型离子化合物;E 和C 为同一周期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一种强酸。

① ②

海水 沉淀池 Mg(OH)2 MgCl 2 Mg + Cl 2

贝壳

CaO 石灰乳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B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周期______族。 (2)画出D 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

(3)与E 的氢化物分子所含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是____________(举一例、填化学式,下同)、离子是____________。

(4)A 与C 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是____________。

(5)D 的单质与B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乙烯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分,它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的电子式____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2)鉴别甲烷和乙烯的试剂是______(填序号)。 A .稀硫酸

B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C .水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3)下列物质中,可以通过乙烯加成反应得到的是______(填序号)。 A .CH 3CH 3

B .CH 3CHCl 2

C .CH 3CH 2OH

D .CH 3CH 2Br

(4)已知 2CH 3CHO +O 2 2CH 3COOH 。若以乙烯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上以乙烯为原料可以生产一种重要的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C 4.B 5.D6.C 解析: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单质熔、沸点逐渐升高,氧化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

7.C 解析:Na 、Al 这类非常活泼金属用电解法冶炼,Ag 这类不活泼金属用加热分解法获得。

8.D 解析:考查甲烷的结构,甲烷分子中C 、H 原子间是共价键,其空间结构是正

催化剂△

② ③

① 乙烯 A B 乙酸

四面体,结构式为:。

9.D 解析:考查常见物质的用途,D.工业酒精不可用于勾兑白酒,因为其中含有甲醇,对人体有害。10.C 解析:考查电池污染的主要原因。

11.C 解析:依据山梨酸的结构简式,可看出它含有羧基,所以可以与钠、碳酸钠溶液反应,含有碳碳双键,所以可以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而非取代反应,可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12.D 解析:考查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其中锌片是负极,质量逐渐减少,电流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13.B 解析:考查实验仪器的使用范围,其中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液体必须是不互溶的。

14.B 解析:由图象可看出反应物的能量比生成物的能量低,所以为吸热反应,需提供能量才能完成,但不一定必须是加热条件。

15.D 16.C 17.B

18.D 解析:考查能量的转化形式。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不能全部转化为光能,有一部分转化为热能。

19.B 解析:考查对化学反应限度的理解。不同的可逆反应在给定的条件下其限度一般不同,改变温度、浓度、压强等条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化学反应的限度。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限度时,反应并没有停止,只是达到动态的平衡。

20.B 解析:考查生活中常见有机物的基本性质。其中氨基酸、葡萄糖和果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21.D 解析:考查对同分异构体概念的理解。其中A、C均为同种物质,B为同素异形体的关系。

22.B 解析: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磷元素的原子半径应该大于氮原子、硫原子的半径,小于硅原子半径。

23.C 解析:2NO+2CO N2+2CO2,该反应有气体参加,所以增大压强能增大反应速率;升高温度也能增大反应速率。

24.A 解析:考查对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

25.D 解析:依题意,X2Y可以是H2O、H2S这类共价化合物,也可以是Li2O、Na2O这类离子化合物。氢、氧元素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H2O2,钠、氧元素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Na2O2。

二、填空题

26.1 3 同位素 解析:考查原子的结构及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27.干馏 金属冶炼 C (s )+H 2O (g )

高温

CO (g )+H 2(g ) 解析:考查煤的综合利用。

28.(1)F C (2)Cl NaOH Al (OH )3 (3)Na >Mg >Al 单质分别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或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解析:综合考查元素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元素位、构、性的关系。 29.(1)蒸馏法 (2)Mg (OH )2+2H +=Mg 2+

+2H 2O MgCl 2(熔融)

电解

Mg +Cl 2↑

(3)Cl 2+2Br -=2Cl -

+Br 2 解析:考查海水的综合利用。

30.(1)羟基 (2)防止暴沸 (3)CH 3COOH +C 2H 5OH CH 3COOC 2H 5+H 2O

酯化反应 (4)饱和碳酸钠溶液 (5)分液 解析:考查乙醇的酯化反应,其产物为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所以可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

31.(1)三 IA (2)

(3)H 2O OH -

(4)共价键 (5)Cl 2+2OH -

=ClO -

+Cl -

+H 2O

解析:根据题意A 为氢元素,B 为钠元素,C 为氟元素,D 为氯元素,E 为氮元素。

32.(1) H 2C =CH 2 (2)BD (3)ACD (4)2CH 3CH 2OH +O 2 2CH 3CHO +2H 2O

n CH 2=CH 2 CH 2-CH 2 加聚反应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乙烯的性质。其中(3)乙烯与氯气加成只能得到CH 2ClCH 2Cl 而非CH 3CHCl 2。(4)A 为CH 3CH 2OH ,B 为CH 3CHO 。

浓硫酸

加热H ··H ··

C ····H C ····H Cu 或Ag

△n

高中化学必修2有机化合物(能力提高卷)

选择题专项训练

1.葱头中有一种有机物正丙硫醇(

322CH CH CH SH ),切葱头时,正丙硫醇会挥发出

来,刺激人流泪,已知正丙硫醇为无色液体,可溶于水,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把葱头放在水里切可减轻对人眼的刺激

B .正丙硫醇完全燃烧的产物为

2CO 、2SO 和2H O

C .1 mol 正丙硫醇所含电子数与l mol 乙醇所含电子数相等

D .若乙硫醇的结构简式为

32CH CH SH ,则饱和一元硫醇的通式为n 2n+2C H S

2.下列各组混合物,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 A .苯和水 B .酒精和溴水 C .硝基苯和苯 D .硝基苯和NaOH 溶液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 .苯 B .聚乙烯 c .汽油 D .煤

4.使某种天然油脂l0g 完全皂化需NaOH l.8g ;若将该油脂l 000g 进行硬化,需消耗

2H 134.4 L(标准状况)。由此推断该油脂分子结构中含碳碳双键的平均数为 ( )

A .3

B .4

C .5

D .6

5.下列各组物质,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

2CO 和2H O 的物质的量

之比为l :1。如果总质量为确定值,则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也为一定值的是 ( )

①乙醛与乙酸②葡萄糖与乙酸乙酯③淀粉与纤维素④乙烯与环丙烷⑤葡萄糖与果糖 A .仅①②③ B .仅③⑤ C .仅①②④⑤ D .全部

6.过氧乙酸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对皮肤有腐蚀性,对眼睛有强烈刺激作用,温度稍高即分解并放出氧气,可作杀虫剂、杀菌剂。消毒时可用2%过氧乙酸溶液按8 mL /m3气溶胶的川量喷雾,l h 后通风换气。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过氧乙酸是醋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物

B .可以用手直接接触过氧乙酸溶液

C .过氧乙酸性质稳定

D .过氧乙酸的结构简式为

7.氯仿可用作全身麻醉剂:但在光照条件下,易被氧化生成剧毒的光气(

2COCl ):

3222CHCl +O 2HCl+2COCl ,为防止发生医疗事故,在使用前要先检查是否变质。下

列试剂中检验效果最好的是 ( )

A .烧碱溶液

B .澳水

C .KI —淀粉溶液

D .

3AgNO 溶液

8.将淀粉加入试管里,加适量的水,振荡,加热煮沸,取所得溶液3mL ,加l5滴3mol /L 的硫酸溶液,加热半分钟,冷却后加入新制的2Cu(OH)浊液,加热后未见红色沉淀,

其原因是 ( )

①未用浓硫酸作催化剂;②加人

2Cu(OH)浊液之前,未用NaOH 溶液中和硫酸;③制

2Cu(OH)时,硫酸铜溶液太稀;④加热时间不充分,淀粉没有水解;⑤所用淀粉浓度不够。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⑤

D .③⑤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形成的混合物

B .蔗糖溶液中加入新制2Cu(OH)浊液煮沸会析出红色沉淀

C .纤维素、淀粉都可用

6105(C H O )n 表示,但它们并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D .氨基酸有两性,其溶液既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又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11.将l mol 乙醇(其中的氧用18

O 标记)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与足量乙酸充分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18

O B .生成的水分子中含有18

O C .可能生成88 g 乙酸乙酯 D .不可能生成90 g 乙酸乙酯 12.下列涉及有关乙酸的物理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食醋的颜色(红褐色)就是乙酸的颜色 B .乙酸的熔点比水高,很容易变成固体 C .醋酸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D .乙酸和乙醇可以互溶,故不能用分液法分离 13.关孟乙醇结构方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乙醇结构中有一0H ,所以乙醇溶解干水可以电离出-OH 而显碱性

B .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所以乙醇显碱性

C .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所以五醇显酸性。

D .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所以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 14.95%的乙醇(密度为0.78g /cm 3

)用等体积的蒸馏水稀释后,所得溶液中、乙醇的质量分数最接近于 ( )

A .42%

B .48%

C .51%

D .65% 15.下列物质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是 ( ) A .甲烷 B .乙醇 C .乙酸 D .苯 16.能够用来鉴别乙醇、乙酸和苯的物质是 ( ) A .钠 B .氢氧化钠溶液 C .水 D .紫色石蕊试液

17.水是一种廉价而且非常有用的试剂,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 A .苯、乙酸、四氯化碳 B .苯、乙醇、四氯化碳 C .硝基苯、乙醇、四氯化碳 D .硝基苯、乙醇、乙酸

18.生命起源的研究是世界性科技领域的一大课题,科学家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层次是产生与硝基化合物可能是同分异构体的物质,这类物质是 ( )

A .糖

B .氨基酸

C .醇

D .羧酸

19.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这种试剂是 。( ) A .NaOH 溶液 B .2Cu(OH)悬浊液

C .石蕊试液

D .

23Na CO 溶液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碳原子间以单键相连的烃是烷烃

B .所有糖类物质都有甜味

C .油与脂肪属于甘油酯

D .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21.丙烯酸的结构简式为

2CH =CH-COOH ,其对应的性质中不正确的是 ( )

A .与钠反应放出氢气

B .能与新制的

2Cu(OH)悬浊液反应

C .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D .发生相互加成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22.钠与下列物质反应都能够产生氢气。①

2H O ;②3CH COOH ;(3) 32CH CH OH

试推断这三种物质电离出+

H 的难易程度(从难到易的顺序)是( )

A .①⑦③

B .②③④

C .③①③

D .②①③

23.已知:①醇类物质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可发生类似于乙醇的脱氢氧化。②羰基(O

||

-C-)与两

个烃基相连构成的化合物叫酮(如丙酮);而分别与烃基和氢相连构成的

化合物叫醛(如乙醛

3CH CHO )。

下列醇被氧化时,不可能得到醛类化合物的是 ( )

A .32CH CHOH ()

B .33CH CHOHCH

C .

322CH CH CH OH D .332 (CH )CCH OH

24.取ag 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詹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ag 。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 )

A .

2H B .CO C .6126C H O D .122211C H O

25.燃烧2mol 某有机物,可以收集到标准状况下89.6 L 的2CO 和6mol 的2H O ,试

推断该有机物的分子式是 ( )

A .24C H

B .24

C H O C .26C H

D .26C H O

参考答案

1.C 2.AD 【解析】互不相溶的液体才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 3.A 4.B 5.B

6.D 【解析】过氧乙酸是一种纯净物,对皮肤有腐蚀性,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过氧乙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释放氧气,同时生成乙酸。

7.D 8.B 9.C 10.C 11.B 12.A l3.D 14.A 15.C 16.AD

17.AB 【解析】考虑与水能否互溶,若不互溶,和水相比密度大小。 18,B K 解析l 硝基化合物与氨基酸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19.B 【解析】氢氧化铜悬浊液与乙酸混合得到蓝色溶液,与葡萄糖混合后加热煮沸得到红色沉淀,与蔗糖混合加热得到黑色沉淀(CuO)。

20.CD【解析】碳原子间全部以单键相连且分子呈链状的烃是烷烃;多糖(如淀粉、纤维素)没有甜味。

21.C 22.C【解析】根据有无酸性及其与金属钠反应的剧烈程度即可判断。

23.AB【解析】醇的脱氢氧化是去掉羟基上的一个H原子,同时去掉羟基所在的碳原子上的一个H原子,所以只有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两个以上的H原子的醇才能够被脱氢氧化为醛。

24.D 25.CD

《一》

2、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Q,它所生成的CO2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完全

CaCO沉淀,则完全燃烧46g无水酒精时放出的热量是

吸收可得100g

3

2 D. 5Q

A. 05.Q

B. Q

C. Q

4、已知A的原子序数是x,B2-与A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A x+5

B x-5

C x+1

D x-1

5、下列各组混合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物质的量一定,完全燃烧后,产生的CO2的量为一个常数的是

A.乙炔和甲苯 B. 甲烷和乙烷 C. 丙烯和丙烷 D. 乙烯和丁烯

6、有烷烃和炔烃的混和气体200 ml,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发H2 100 ml(相同条件),则原混和气体中烷烃和炔烃的体积之比为

A.3:1 B. 2:1 C. 1:1 D. 1:3

7、菲的结构简式为,如果它与硝酸反应,试推断生成的一硝基

取代物最多可能有几种

A 4

B 5

C 6

D 10

8、已知:A、B两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元素的阴离子半径大于B元素的阴离子半径;C和B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C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A元素的原子半径。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关系是()。(全国高考题)

A. ABC >>

B. BAC >>

C. CAB >>

D. A C B

>> 9、根据下表中所列键能数据,判断下列分子中,最不稳定的分子是( )。

化学键

H —H H —Cl H —I Cl —Cl Br —Br 键能/k J m o l ?-

1 436 431 299 247

193

A. H C l

B. H B r

C. H 2

D. Br 2

11、某人设想利用:

①24322650043H HCl O Fe O H FeCl +++℃ ②Fe O Cl HCl FeCl H O O 3423223

261003312

++++℃ ③3300332

322FeCl FeCl Cl ℃+

这三个反应的联合与循环,来生产能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某种气体,该气体是 A. O 2 B. Cl 2 C. HCl D. H 2

15、可逆反应:222

2N O N OO ?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1)单位时间内生成nm o l O 2的同时生成22n m o l N O (2)单位时间内生成n m o l O 2的同时,生成2

nm o l N O (3)用N O N OO 2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4)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5)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6)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1)(4)(6) B. (2)(3)(5)

C. (1)(3)(4)

D. (1)(2)(3)(4)(5)(6)

16、在某温度下,反应C I F g ()+F g

2()C I F g 3(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IF 的转化率增大

B. 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IF 3的产率提高

C. 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 2的转化率降低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非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必定全部是非极性键

B. 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必定全部是极性键

C. 离子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必定全部是离子键

D. 共价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必定全部是共价键 18、今有X Y Z ()()

()气气气 2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从反应开始经过t s 1后

达到平衡状态,t s 2时由于条件改变,平衡受到破坏,在t s 3时又达到平衡。根据图回答:从t s 2到t s 3间的曲线变化是由哪种条件引起的( ) A. 增大X 或Y 的浓度 B. 增大压强 C. 增大Z 的浓度 D. 升高温度

C

Z

X 或Y

X 或Y

Z

O t 1 t 2 t 3 时间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8分)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3.(5分)现有九种有机物:① 乙醇 ② 甲苯 ③ 苯酚 ④ 甘油 ⑤ 甲烷 ⑥ 甲醛 ⑦ 甲酸 ⑧ 乙烯 ⑨ 乙炔,将序号填入下列相应的空格中:

(1)可以作为制取炸药原料的是________;(2)常温下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 (3)由于发生化学反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_____________;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___________;(5)能发生缩聚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9个化合物的转变关系:

(1)化合物①是___________,它跟氯气发生反应的条件A是_________

(2)化合物⑤跟⑦可在酸的催化下去水生成化合物⑨, ⑨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合物⑨是重要的定香剂,香料工业上常用化合物⑧和②直接合成它。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说明]化石燃料储量有限,且不可再生

CaCO沉淀=1mol沉淀,根据碳原子,得出46g酒精为2Q

2.C[说明] 100g

3

3.A[说明]火力发电厂排放气体为CO2,

4.B[说明]B+2=A-3推导出B=A-5

5.C[说明]碳原子个数相等

6.A[说明]100ml氢气对应50ml炔烃

7.B[说明]从对称性入手,采用对称轴法

8.B[说明]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

9.D[说明]一般说,键能越大,化合物越稳定

10.B

11.D[说明] 将方程式叠加,得到水分解的方程式,结合题意,燃料为氢气。

12.D[说明]犯了科学性错误,食盐加碘是为了预防碘缺乏。

13.D[说明]设A为x,则x+(x+2)+(x+9)=2(x+9),则x=7,推导出C、D正确。

14.BD[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催化剂、压强(一般气体)

15.A [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有“等”正逆速率相等;“定”各组分百分含量不变16.A[说明]根据勒夏特列原理直接推导

17.D[说明]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可以含有共价键

18.D[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3.(1)②甲苯③苯酚④甘油 (2) ③苯酚 (3)②甲苯③苯酚⑥甲醛⑦甲酸⑧乙烯⑨乙炔 (4) ⑥甲醛⑦甲酸 (5) ③苯酚⑥甲醛

24.略[提示]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甲苯侧链有3个氢,可以依次都取代掉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学点归纳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能量是守恒的; 3、E(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放出热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吸收热量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三、中和热的测定 四、能量的分类 典例剖析 【例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凡是伴有能量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 B.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既有物质的变化,又有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的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如NaOH固体溶于水中放出热量,NH4NO3晶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核反应的能量变化等。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E (反应物总) ≠E (生成物总),当E (反应物总) >E (生成物总)时,反应放出热量;当E (反应物总) <E (生成物总)时,反应吸收热量。B、C正确,A、D错误。 【例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与反应后相比较,肯定不变的是( ) ①元素的种类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数目 ⑤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⑥如果在水溶液中反应,则反应前与反应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⑦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能量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能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⑤⑥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⑤⑥

答案: C 解析: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①②④⑤正确,但化学变化中物质的分子数会变化,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例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变化 B.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变现为热量的变化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 解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变现为热量的变化,也可变现为光能、动能等能量形成,B是错误的;A从能量变化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正确;C、D都是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正确描述,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多余的能量以热能释放出来就是放热反应,当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所差能量通过吸收热量来完成,表现为吸热反应。 答案: B 【例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随着物质的变化,既有化学键的断裂,又有化学键的形成,还有化学能的变化 B.化学反应过程中是放出热量还有吸收热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则该反应进行后一定是吸收热量的 D.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其稳定性越大,反应越难以发生;物质具有的能量越高,其稳定性越小,反应越容易发生 答案: C 解析: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反应后不一定是吸收能量的,如碳在空气中燃烧时需要加热才能进行,但反应后放出大量的热量。ABD都是正确的。 【例5】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关于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 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 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D.X、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N的总能量 解析: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X、Y总能量一定小于M、N的总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

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 (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 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 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 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固+液方法 蒸发 适用范围 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 主要仪器注意点 ①不断搅拌;②最 实例 NaCl(H 2 O) 酒精灯、蒸 后用余热加热;③ 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发皿、玻璃NaCl 结晶液体不超过容积 分开棒(NaNO3) 固+固2/3 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 升华酒精灯I2(NaCl)物分开 ①一角、二低、三 碰;②沉淀要洗NaCl 固+液过滤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漏斗、烧杯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 液+液萃取剂里,溶解度的不同,分液漏斗 把溶质分离出来涤;③定量实验要(CaCO3)“无损” ①先查漏;②对萃 从溴水中提取剂的要求;③使 取Br 2 漏斗内外大气相 第1页共20页

2 通 ; ④上层液体从 上口倒出 乙酸乙酯与 饱 和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液体 分液漏斗 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 蒸馏烧瓶、 冷凝管、温 Na 2CO 3 溶 液 ①温度计水银球 位于支管处;②冷 乙醇和水、I 2 蒸馏 液 度计、牛角 管 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 凝水从下口通入; 和 CCl 4 ③加碎瓷片 渗析 半透膜 更换蒸馏水 淀粉与 NaCl 的分子、离子 蛋白质溶液、 加入某些盐,使溶质 用固体盐或浓溶 盐析 烧杯 硬脂酸钠和 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液 洗气 甘油 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 洗气瓶 长进短出 CO 2(HCl ) 气+气 液化 沸点不同气分开 U 形管 常用冰水 NO (N 2O 4) i 、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 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 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 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 NaCl 和 KNO 3 混合物。 ii 、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第 2 页 共 20 页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化学键

授课教案 常见的简单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内容(①温故而知新;②新课知识要点;③例题经典分析;④课堂作业(5—10分钟);⑤家庭作业;○6下次课预授内容(和学生讨论下次课要上的内容)) 【新课内容】 (一)化学键 一、离子键 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2、成键粒子:阴、阳离子 3、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化合时,已形成离子键,如第ⅠA族、第ⅡA族中的金属与第ⅥA族、第ⅦA族中的非金属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 二、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2、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如: Na、Cl、Mg、S的电子式可分别表示为: 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AB型(如NaCl): AB2型(如MgCl2): A2B型(如Na2O): 注意: 1. 2. 3. 4.不能把“→”写成“====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三、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的相互作用。如: 用电子式表示Cl2的形成过程: 2、成键粒子:原子 3、形成条件:一般是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课形成共价键,某些金属与非金属(特别是不活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比较、化学反应的本质:

7. 晶体共有五种: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过度晶体 金属晶体熔化破坏金属键,离子晶体熔化破坏离子键,原子晶体破坏共价键,分子晶体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和氢键),过度晶体(主要是石墨)破坏共价键和范德华力。所以,熔化时破坏共价键的是原子晶体和过度晶体,原子晶

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 CO、CO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 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
有机物
烷烃: 甲烷
烯烃: 乙烯
主要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燃烧) CH4+2O2――→CO2+2H2O(淡蓝色火焰,无黑烟) ②取代反应 (注意光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产物有 5 种) CH4+Cl2―→CH3Cl+HCl CH3Cl +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还可以跟溴蒸气发生取代反应, 甲烷不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①氧化反应 (ⅰ)燃烧 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有黑烟) (ⅱ)被酸性 KMnO4 溶液氧化,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②加成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能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还可以与 H2、Cl2、HCl、H2O 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制乙醇) ③加聚反应 nCH2=CH2――→-CH2-CH2-n(聚乙烯) 乙烯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常利用该反应鉴别烷烃和烯烃,
如鉴别甲烷和乙烯。
①氧化反应(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有浓烟)
②取代反应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硝基取代。

+Br2――→ +HBr
+HNO3――→ +H2O
③加成反应
+3H2――→
苯不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
概念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同素异形体
同位素
定义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 分子式相同而结
相差一个或若干个 CH2 原 构式不同的化合
子团的物质
物的互称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
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 同单质的互称
子的互称
分子式
不同
相同
元素符号表示相同,分 子式可不同
——
结构
相似
不同
不同
——
研究对象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原子
6、烷烃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1-10 用甲,乙,
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1 起汉文数字表示。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
“新”。
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2)系统命名法:
①命名步骤:(1)找主链-最长的碳链(确定母体名称);(2)编号-靠近支链(小、多)的一端;
(3)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
②名称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
③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位置,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CH3-CH-CH2-CH3
CH3-CH-CH-CH3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1. 原子(A z X )原子核质子(Z 个) 中子( N 个) 核外电子( Z 个) 注意:质量数 (A) =质子数 (Z) +中子数 (N)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熟背前 20 号元素,熟悉 1 ~ 20 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 2n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 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 2 个),次外层不超过 18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 32 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 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 对于原子来说 ) 二、元素周期表 1. 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 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 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 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 种元素 元( 7 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 种元素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史上最全】

高一化学1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 混合物。 3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

化学键 A组基础达标 1.短周期元素X、Y可以形成化合物XY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Y2是共价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相差1 B.若XY2是离子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相差8 C.若X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离子化合物XY2不溶于水 D.若X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6,则共价化合物XY2不可溶于强碱溶液 2.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化学键是相邻分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B.共价化合物中各原子都一定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C.某化合物熔融态能导电,该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 D.某纯净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则组成该物质的微粒一定含共价键 3.由短周期元素形成的某离子化合物X中,一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则有关X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一定相等 B.X中可能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C.若X只含两种元素,则两种元素可在同一周期也可在同一主族 D.X中阳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阴离子半径 4.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的离子化合物是( ) A.NaF、HNO3B.NaOH、KHS C.HCl、MgF2D.Na2O、Na2O2 5.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有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I2升华 B.NaCl颗粒被粉碎 C.乙醇溶于水 D.NH4HCO3加热分解时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 6.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Z、M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2M型化合物 B.M与X、Y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 C.X2M、YM2中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D.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比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高 7.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示中,正确的是( )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 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41796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 .......... 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2)特征:元素化合价发生升降(不一定有氧的得失) (3)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升失氧:还原剂---还原性---失电子---(升价)---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降得还:氧化剂---氧化性---得电子---(降价)---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 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正负变价要分清。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的关系: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属氧化还原反应;(注意: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4.重要规律: (1)强弱规律: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电子守恒规律

(3)价态规律 (4)先后规律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非金属 一、硅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 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 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对比C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 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 应 SiO2+4HF==SiF4↑+2H2O SiO2+CaO===(高温)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 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

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练习题(附答案)

2020年03月06日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 一、单选题 ) A.氢氧化钠晶体熔化时只破坏了离子键 B.HCl 、HBr 、HI 均是强酸 C.BF 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碘升华只克服了分子间作用力 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 B.共价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 C.物质中都含化学键 D.只含非金属元素的物质一定不含离子键 3.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 、b 、c 、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 -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 和c 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 -和d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 B.a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d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元素a 、b 、c 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和石英晶体中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熔化时需克服微粒间的作用力类型也相同 B.化学变化发生时,需要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并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 C. 4CH 和4CCl 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D. 4NaHSO 晶体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共价键不受影响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称为离子键 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

C.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 D.非金属元素原子间也可能形成离子键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碘单质升华过程中,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B.BaCl2属于离子化合物,该晶体中只存在离子键 C.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一定伴随着电子的转移和能量变化 D.NaHSO4和NaHCO3两种晶体溶于水时,被破坏的作用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7.物质的下列性质能肯定该物质为离子化合物的是( ) A.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 B.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D.熔点高的物质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融化时,分子中H﹣O键发生断裂 B.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卤化物CX4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所以它们相应的熔沸点也逐渐升高 C.由于H-O键比H-S键牢固,所以水的熔沸点比H2S高 D.在由分子所构成的物质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该物质越稳定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OH溶于水共价键被破坏 B.稀有气体的原子间存在共价键 C.二氧化碳分子的结构式:O═C═O D.MgF2、H2O2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10.下表物质与其所含化学键类型、所属化合物类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二、填空题 :①碘的升华②氧气溶于水③氯化钠溶于水④烧碱熔化⑤氯化氢溶于水⑥氯化铵受热分解 (1)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 (2)既发生离子键破坏,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 2、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 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 、Na 、K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K 、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 (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核素 (1)核素的定义: A P X (2)同位素: 1 1H 、 2 1H 、 3 1H (3)原子的构成: 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P + 中子数N (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 126C 、146C 、 2 1H 、 3 1H 、238 92U

二、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K、L、M、N (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 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 (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 (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 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5、在周期表中一定区域可以寻找到一定用途的元素 (1)寻找半导体材料 (2)寻找用于制造农药的材料 (3)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合金材料 6、推测钫(与K同一主族在K的下面)的性质 推测铍的性质 推测量114号元素的位置与性质 三、化学键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重点聚焦 1.混合物的分离原理和分离方法。 2.混合物分离方法的操作。 3.离子的检验及检验试剂的选择。 4.物质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5.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6.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7.有关物质的量、微观粒子数、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之间转化的计算。 8.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二、知识网络 本章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内容,其知识框架可整理如下: 1.实验安全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避免或减少实验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实验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防止暴沸。 2.实验中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创伤急救 用药棉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若有碎玻璃片要小心除去,用双氧水擦洗或涂红汞水,也可涂碘酒(红汞与碘酒不可同时使用),再用创可贴外敷。 (2)烫伤和烧伤的急救 可用药棉浸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3%—5%的KMnO4溶液轻擦伤处到皮肤变棕色,再涂烫伤药膏。 (3)眼睛的化学灼伤 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如为碱灼伤,再用20%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则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 (4)浓酸和浓碱等强腐蚀性药品

使用时应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被腐蚀。如果酸(或碱)流在实验桌上,立即用NaHCO3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如果只有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桌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如果碱性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5)扑灭化学火灾注意事项 ①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的化学药品不能用水扑救。如钾、钠、钙粉、镁粉、铝粉、电石、PCl3、PCl5、过氧化钠、过氧化钡等着火。 ②比水密度小的有机溶剂,如苯、石油等烃类、醇、醚、酮、酯类等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否则会扩大燃烧面积;比水密度大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CS2着火,可用水扑灭,也可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③反应器内的燃烧,如是敞口器皿可用石棉布盖灭。蒸馏加热时,如因冷凝效果不好,易燃蒸气在冷凝器顶端燃着,绝对不可用塞子或其他物件堵塞冷凝管口,应先停止加热,再行扑救,以防爆炸。 3.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 ①固体与固体混合物:若杂质或主要物质易分解、易升华时用加热法;若一种易溶,另一种难溶,可用溶解过滤法;若二者均易溶,但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差别较大,可用重结晶法;还可加入某种试剂使杂质除去,然后再结晶得到主要物质。 ②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若固体不溶于液体,可用过滤法;若固体溶于液体,可用结晶或蒸馏方法。 ③液体与液体混合物:若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法,若互溶在一边且沸点差别较大,可用蒸馏法;若互溶在一起且沸点差别不大,可选加某种化学试剂萃取后再蒸馏。 ④气体与气体混合物:一般用洗气法,可选用液体或固体除杂试剂。 (2)几种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分离和提纯方法分离的物质主要仪器应用举例 倾析从液体中分离密度较大且不溶的固体烧杯、玻璃棒分离沙和水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律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熟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危险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然液体;浓H2SO4、NaOH(酸碱)——腐蚀品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分离的方法: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 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2、粗盐的提纯: (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 (2)步骤:①将粗盐溶解后过滤;②在过滤后得到粗盐溶液中加过量试剂BaCl2(除SO42-)、Na2CO3(除Ca2+、过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后过滤;③得到滤液加盐酸(除过量的CO32-、OH-)调pH=7得到NaCl溶液;④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加试剂顺序关键:(ⅰ)Na2CO3在BaCl2之后;(ⅱ)盐酸放最后。 3、蒸馏装置注意事项: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④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 4、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时,选用萃取剂应符合原则:①被萃取的物质在萃取剂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得多;②萃取剂与原溶液溶剂互不相溶; ③萃取剂不能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 三、离子的检验: ①SO42-: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a2++SO42-=BaSO4↓ ②Cl-(用AgNO3溶液、稀硝酸检验)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 中一定含有Cl-;或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Ag++Cl-=AgCl↓。 ③CO32-:(用BaCl2溶液、稀盐酸检验)先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生成 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n)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高一化学必修2 化学键练习题

高一化学必修2练习题化学键—离子键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36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元素与所有非金属元素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 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钠后体系能量降低 D.在离子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间也存在离子键 2、下列物质中含离子键的是() A.Cl2B.CO2C.NaCl D.CH4 3、下列原子序数所对应的元素组中,两者可形成离子键的是() A.1和17 B.12和9 C.14和6 D.15和8 4、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 A.苛性钠 B.碘化氢 C.硫酸 D.醋酸 5、下列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 A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只能是金属离子 B..离子化合物中都含有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如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一定可以导电 D.溶于水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6、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 7、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

8、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A OH-、H2O、F- B NH3、NH4+、NH2- C H3O+、NH4+、NH2- D HCl、F2、H2S 9、下列关于离子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双选) ( ) A.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达到平衡时形成的 B.只有金属和非金属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C.凡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二、填空题(每空 3 分,共64 分) 10、用电子式表示。 ①氮原子_________________ ②硫离子________________ ③钠离子_________________ ④铵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 ⑤氧化钠________________ ⑥氯化镁________________ ⑦硫化钾的形成过程_________ 11、X元素位于ⅡA族,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它在最高价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是60%,Y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X与Y能形成稳定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它是通过________键结合的,用电子式表示它形成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A、B、C、D、E为元素周期表中前三周期的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按 A、B、C、D、E的顺序增大。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C与E最外层电子数相等,E的最高价氧化物中含氧60%,D与C可形成D2C、D2C2两种离子化合物。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上述五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____ B_____ C_____D_____E______。(2)写出D2C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微粒的化学式 (1)2核10电子的阴离子为_________ (2)2核10电子的分子为_________ (3)3核10电子的分子为__________ (4)4核10电子的分子为_________ (5)5核10电子的阳离子为_________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还原性)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 2,氢化物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6——周期与主族 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 所以, 总的说来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专题一: 第二单元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三节 化学键 一.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 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二. 能力目标: 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方法,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四.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2.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五. 知识分析: 写出下列微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Ca Mg Na O Cl 、、、、 (一)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

子叫做电子式.例如: ::...Cl . .....O .Na ..Mg ..Ca 1. 原子的电子式:常把其最外层电子数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 例如:锂原子 ?Li 铍原子:..Be 硫原子:. .....S 2. 阳离子的电子式:不要求画出离子最外层电子数(除复杂阳离子如+4NH 等要用中括号外),只要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n ”电荷字样阳离子. 3. 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于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 ”电荷字样. 例如:氧离子:-2....:][:O 氟离子:- :][:....F 电子式是用“元素符号+最外层电子”来表示的,一般要求要表明成对的电子与未成对电子,并注意对称. ..?,..?,...?,....?,.....?,......?,.:. ...? (二)离子键 1. 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