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蚕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的测定

幼蚕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的测定

幼蚕的发育起点温度

泌丝昆虫属于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并影响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所以说温度是影响泌丝昆虫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1]。家蚕神经系统比较原始,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很差,其体温主要取决于环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实验室提供的幼蚕

1.2试验方法

把幼蚕分成三组,每组三个重复,每个重复放10头幼蚕,把每组分别放进24,27,30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标记好编号,每天定时对其蜕皮情况进行调查,直到全部褪完为止。记录观察数据。

2.结果分析

家蚕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表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人体发育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判断题】(10分) 坐高与身高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 A. 错 B. 对 2 【判断题】(10分) 已经消失的原始反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再出现。 A. 对 B. 错 3 【多选题】(10分) 人体发育学研究对象包括 A. 胎儿期 B. 学龄前期

C. 学龄期 D. 青春期 4 【多选题】(10分) 达尔文的多基因表达理论包括 A. 生存斗争 B. 遗传变异 C. 适者生存 D. 过度繁殖 5 【多选题】(10分) 生长发育具有不均衡性,这里的不均衡包括 A. 各器官发育的不均衡 B. 个体差异 C.

各系统发育的不均衡 D. 速度的不均衡 6 【多选题】(10分) 生长发育遵循的规律包括 A. 由粗到细 B. 由低级到高级 C. 由上到下 D. 由简单到复杂 7 【单选题】(10分) 人的生长发育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来进行的,这是谁提出的理论? A. 格赛尔 B. 埃里克森 C. 华生

D. 弗洛伊德 8 【单选题】(10分) 语言发育障碍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有三分之一是与什么有关? A. 家族性语言发育迟缓 B. 发音器官如果有结构或者功能的异常 C. 环境因素 D. 听力障碍 9 【判断题】(10分) “成熟”指生命体结构和功能完全发育的稳定状态。 A. 错 B. 对

10 【判断题】(10分) 埃里克森继承并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思想,其人格发育学说既考虑到了生物学因素,也考虑到了文化和社会因素。 A. 对 B. 错 第二章测试 1 【多选题】(10分) 胎儿宫内的发育分成哪几个阶段 A. 胚芽期 B. 桑葚胚 C. 胚胎期 D. 胎儿期

《人体发育学》卷B答案

《人体发育学》试卷(B)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成熟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2、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固有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反应分为拥抱型和伸展型,存在时问为拥抱型0~3个月;伸展型4~6个月。 3、手眼协调指在视觉配合下手的精细动作的协调性。 4、语言发育迟缓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主要表现为开始说话的年龄晚,语言发育进程缓慢,语言表达能力明显低于同龄的正常儿童。 5、认知功能大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状态及其相互联系,并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判断能力,是一种高级心理功能。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0、BEBCBDADDE 11——20、EECCEEDBCC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①运动发育包括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发育两部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粗大运动发育在先,精细运动发育在后,两者相互交融,共同发展;②原始反射的发育存在与消失是以后自主运动发育的基础;③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应的发育是人类建立和保持正常姿势运动的基础; ④每个小儿都有运动发育的“关键龄”,关键龄时运动发育会有质的变化;⑤头部运动先发育成熟,上肢运动发育比下肢早,会走之前手的功能已发育较好;⑥头颈躯干的运动发育早于上肢与下肢的发育;⑦所有小儿运动发育的顺序相同,但发育速度存在个体差异;⑧粗大运动主要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等运动;⑨精细运动主要指手的运动 2、①由两脚分开大足距向两脚并拢小足距发展;②由上肢上举到上肢下降发展;③由无上肢的交替运动到有上肢的交替运动;④由肩与骨盆的无分离运动,到有分离运动;⑤由小步跑,步幅不一致,到迈大步、有节律的步态发展;⑥由缺乏骨盆的回旋到加强骨盆的回旋; ⑦足尖与足跟接地时间短,主要为脚掌着地;⑧站立位的膝过伸展。 3、(1)动作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和行走的方向发育; (2)离躯干近的姿势运动先发育,然后是离躯干远的姿势运动的发育; (3)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发育; (4)先学会抓握东西,然后才会放下手中的东西; (5)先能从坐位拉着栏杆站起,然后才会从立位时坐下; (6)先学会向前走,然后才会向后倒退着走。 4、①平衡反应评定,各类平衡反应及保护性伸展反射的评定;②静态平衡功能评定,即双

《蚕的生长变化》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2.蚕的生长变化 【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学生从蚁蚕孵出开始,观察、测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有的还采取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本课首先是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课文提示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第二部分: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蚕长大了,对它的外形特点和行为也就容易观察清楚了。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 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第三部分: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这部分内容是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教学的重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学生分析】 学生手里的小蚕开始慢慢长大,孩子们每天认真观察小蚕如何吃叶子,坚持给小蚕清理粪便,坚持观察记录小蚕的运动,外形变化(小蚕身体逐渐由黑变灰,变白,脚丫数量越来越数得清了,蚕粪便越来越有形状了,脚丫的力量越来越强了),还发现了小蚕有睡眠、蜕皮现象,但是还不是很清楚这叫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教师经常和孩子一起交流,鼓励孩子深入细致观察,坚持记录,鼓励孩子思考探究小蚕的生活习性,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让孩子对幼蚕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积累。【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和方法: 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实验2温度的观测

实验二、温度的观测 温标: 气温是衡量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表示空气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的大小。我们通常用摄氏温标(t )来表示,也有用华氏温标(F ,欧美习惯用此温标)表示的,理论研究工作中常用绝对温度(T )表示,其换算关系为: t = 5×( F─32 ) /9 , t = T ─ 273.15 一、 测量气温常用的仪器 (1)玻璃温度计: 感应部分是一个充满液体的玻璃球或柱,与感应部分相连的示度部分是一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玻璃毛细管,测温液体通常用水银、酒精或甲苯等。由于玻璃球内液体的热胀系数远大于玻璃,毛细管中的液柱会随温度变化而升降。常用的玻璃温度计有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和干湿球温度表。 a ) 最高温度表:是专门用来测定一定时间间隔的最高温度的,它的构造是在球部底处置一根玻璃针,直伸到毛细管口,使毛细管口变狭。温度上升时,水银膨胀,压力增大,迫使水银挤过狭管上升。温度下降时,因无足够压力使水银挤过狭管回到球部,水银柱就在狭管处断 裂,于是狭管以上这段水银柱的顶端,就保持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温度表曾感受到的最高温度示度上,因而可测得最高温度。 b ) 最低温度表:是专门用来测定一定时间间隔的最低温度的,它用酒精作测温液,在毛细管内放一枚游标,温度上升时,酒精膨胀可越过游标上升,而游标本身由于顶端对管壁有足够的摩擦力,能维持在原处不动。 温度下降时,酒精柱收缩到与游标顶端相接 最高温度表 最低温度表

触时,由于酒精液面的表面张力比游标对管壁的摩擦力要大,使游标不致突破酒精柱顶而借液面的表面张力带动游标下滑。也就是说,游标只能降低,不能升高。所以,游标离球部较远一端的示度,就是一定时间间隔内曾经出现过的最低温度。 c ) 干湿球温度表:也就是普通的温度表,它的测温液体为水银,用普通的温度表可以测定任一时刻的气温变化。 d) 阿斯曼通风干湿球温度表是德国人R·阿斯曼1887年所创,两支棒状温度表放置在防辐射性能极好的通风管道内,机械或电动通风速度为2.5米/秒。仪器测量精度高,使用方便,常用作野外测量气温和湿度。 (2) 金属温度计: 是能够自动记录气温连续变化的仪器。感应元件是双金属片,由膨胀系数相差较大的两片金属焊接成,将其一端固定,另一端随温度变化 而发生位移,位移量与气温接近线性关系。自记系统由自记钟,自记笔组成,自记笔与放大杠杆相连并受感应元件操纵。不足之处:精度不高。 二、气温观测 地面气温一般指距地面1.50±0.05米处的大气温度。测量时,为了防止太阳辐射对观测值的影响,测温仪器必须放在百叶箱或防辐射罩内,并且还要满足 测量元件有良好的通风条件。百叶箱分大小两种:小百叶箱内部高537毫米、宽460毫米、深290毫米。 安置干湿球、最高、最低温度表和毛发湿度表;大百叶箱内部高612毫米、宽 460毫米、深460毫米。安置温度计和温度计。百叶箱内外各部分均涂刷白色油漆。 百叶箱的安装:应水平地固定在一个特制的支架上。支架应牢固地埋入地下,顶端约高出地面125厘米;埋入地下的部分,要涂防腐油。架子可用木材或角铁制成。百叶箱装在架子上,用角铁和螺丝寄固定。多强风的地方,还须在四个箱角上铁丝纤绳。箱门朝正北。 在小百叶箱的底板中心,安装一个温度表支架,干湿球温度表垂直悬挂在支架两侧的环内,球部向下,干球在东,湿球在西,球部中心距地面1.5米高。湿球温度 表球部包扎 干湿球温度表 金属温度计

人体发育学知识总结

名词解释: ●人体发育学:属于发育科学的分支领域, 是一门新的学科, 是研究人体发生、发育全过 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人生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 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主要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 发育,重点涉及儿童的感知发育、思维发育、语言发育、人格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育等,是质的改变。 ●成熟: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 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本我:是与生俱来的,包含各种欲望和冲动,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服从于“快乐原 则”。 ●自我:是从“本我”中发展而来,代表人们在满足外部现实制约的同时,满足本我的基本 冲动的努力,是有意识的、理性的,按“现实原则”行事。 ●超我:代表着社会的伦理道德,按“至善原则”行动,限制“自我”对“本我”的满足。 ●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胎儿8周时即可出现,妊娠28~30 周是胎动最活跃的时期。明显的胎动有3种类型:①缓慢的蠕动或扭动,在妊娠3~4个月时最易察觉;②剧烈的踢脚或冲撞,从6个月起增加,直至分娩;③剧烈的痉挛动作。 ●胎教:即胎儿教育的简称,就是通过调节孕妇身体的内外环境,消除不良刺激对胎儿的 影响,根据胎儿各感觉机能发育的实际情况对胎儿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给予适当合理的训练和教育,旨在使胎儿的身心发育更加健康成熟,为其出生后的继续教育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粗大运动发育: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 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粗大运动发育主要指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两方面。 ●平衡:在不同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主要包括保持体位,在随意运 动中调整姿势,对外来干扰做出安全有效反应。靠视觉、躯体感觉和前庭。 ●运动的协调性:在准确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多组肌群共同参与并互相配合,和谐地完成 动作。 ●痉挛:被动屈伸肢体时,起始阻力大,终末阻力突然减弱,称为折刀现象,为锥体束损 害现象。 ●精细运动能力: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 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双手协调:是指同时使用双手操作物体的能力将物体从一只手中传递到另一只手中,同 时使用双手进行游戏 ●手眼协调:是指在视觉配合下手的精细动作的协调性。 ●触觉识别:是人类单凭用手触及物体无需用眼看就能识别物体的能力是手指的精细感觉●语言: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和产物,即人们说出的话 和听到的话,又叫“话语”。 ●言语链:是借用“链”的结构形式,形象地说明说话人的意思到达听话人、从而完成言 语交际任务的紧紧相扣的转换过程。包括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译码5个环节,包括三

温度和风速测量方法总结

温度和风速测量方法总 结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第一章风速测量风速测量 风是空气流动时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空气流动有上下流动和左右流动,上下流动为垂直运动,也叫对流;左右流动为水平运动,也就是风。风是一个矢量,用风向和风速表示。地面风指离地平面10─12米高的风。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一般用16个方位或360°表示。以360°表示时,由北起按顺时针方向度量。风速指单位时间内空气的水平位移,常以米/秒、公里/小时、海里/小时表示。 风杯风速计 风杯风速计是最常见的一种风速计。转杯式风速计最早由英国鲁宾孙发明,当时是四杯,后来改用三杯。它由3个互成120°固定在支架上的抛物锥空杯组成感应部分,空杯的凹面都顺向一个方向。整个感应部分安装在一根垂直旋转轴上,在风力的作用下,风杯绕轴以正比于风速的转速旋转。转速可以用电触点、测速发电机或光电计数器等记录。 图风杯风速计 叶轮风速仪 风速计的叶轮式探头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把转动转换成电信号,先经过一个临近感应开头,对叶轮的转动进行“计数” 并产生一个脉冲系列,再经检测仪转换处理,即可得到转速值。 法国KIKO叶轮风速仪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叶轮的轴杆启动内含八个电磁极的原型磁铁,置于磁铁旁的双霍尔传感器感测到侧场中电磁极的转变信号。传感器的信号转换为电子频率且和风速成正比,并感测旋转方向。 图 KIMO原理

热线风速计 一根被电流加热的金属丝,流动的空气使它散热,利用散热速率和风速的平方根成线性关系,再通过电子线路线性化(以便于刻度和读数),即可制成热线风速计。 金属丝通常用铂、铑、钨等熔点高、延展性好的金属制成。常用的丝直径为5μm,长为2 mm;最小的探头直径仅1μm,长为 mm。根据不同的用途,热线探头还做成双丝、三丝、斜丝及V形、X形等。为了增加强度,有时用金属膜代替金属丝,通常在一热绝缘的基体上喷镀一层薄金属膜,称为热膜探头。热线探头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准。静态校准是在专门的标准风洞里进行的,测量流速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并画成标准曲线;动态校准是在已知的脉动流场中进行的,或在风速仪加热电路中加上一脉动电信号,校验热线风速仪的频率响应,若频率响应不佳可用相应的补偿线路加以改善。 0至100m/s的流速测量范围可以分为三个区段:低速:0至5m/s;中速:5至 40m/s;高速:40至100m/s。热线风速计用于0至5m/s的精确测量,使用温度约为 ±70℃。 当在湍流中使用热线风速计时,来自各个方向的气流同时冲击热元件,从而会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在湍流中测量时,热敏式风速仪流速传感器的示值往往高于转轮式风速计。因此,风速仪测量过程应尽量在通道的直线部分进行。直线部分的起点应至少在测量点前10×D(D=管道直径,单位为CM)外;终点至少在测量点后4×D处。流体截面应不得有遮挡(棱角,重悬,物等)。 图热线风速计 恒流式热线风速计 通过热线的电流保持不变,温度变化时,热线电阻改变,因而两端电压变化,由此测量流速。利用风速探头进行测量。风速探头为一敏感部件。当有一恒定电流通过其加热线圈时,探头内的温度升高并于静止空气中达到一定值。此时,其内测量元件热电偶产生相应的热电势,并被传送到测量指示系统,此热电势与电路中产生的基准反电势相互抵消,使输出信号为零,风速仪指针也能相应指于零点或显示零值。若风速探头端部的热敏感部件暴露于外部空气流中时,由于进行热交换,此时将引起热电偶热电势变化,并与基准反电势比较后产生微弱差值信号,此信号被测量仪表系统放大并推动电表指针变化从而指示当前风速或经过单片机处理后通过显示屏显示当前风速数值。

人体发育学重点

人体发育学重点 生长发育 人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生长和发 育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其包括以下三个概念: ①生长(growth)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②发育(development)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主要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发育,重点涉及儿童的感知发育、思维发育、语言发育、人格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育等,是质的改变。 ③成熟(maturation)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一)达尔文的多基因表达理论 该理论从生物学的角度,提出发育是由“斗争”的结果决定的这一观点。达尔文发现:①各种生物都有很高的繁殖率;②自然界各种生物的数量,一般而言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③生物普遍存在着变异。 由此得出了两个推论: ①自然界物种的巨大繁殖潜力之所以未能实现,是由于生存斗争所致; ②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得到最好的机会保存自己和生育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就会遭到淘汰。达尔文把生存斗争所引起的这个过程称为“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或“适者生存”。 (二)以格塞尔为代表的成熟理论 以格塞尔为代表,提出遗传学的程序可能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整体顺序,首先使用成熟(maturation)一词描述这种方式。成熟论认为,从受孕到死亡的过程中,不论是形态结构、激素水平还是神经系统的变化,都具有相应的发育程序。 在大量的观察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格塞尔提出儿童行为发育的5个方面: ①适应性行为 ②大肌群运动行为 ③小肌群运动行为 ④言语行为 ⑤个体和社会行为 成熟理论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观察法:①采用自然观察;②控制观察环境;③标准化观察三方面进行评价。 格塞尔设计的《格塞尔发育量表》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成为最著名的行为发育测量方法。 其他学者在此基础上又设计出许多发育评价方法,如《Brazelton新生儿行为评估量表》、《丹佛发育筛查测验》、《Bayley行为发育量表》等均是国内外常用的婴幼儿发育评价方法。 (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分为三个方面: ①“本我” 是与生俱来的,包含各种欲望和冲动,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服从于“快

人体发育学b卷

姓… 业… 专 学…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人体发育学》试卷(B) 年级_____ 专业康复治疗技术__________ (本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一一二二二-三四总分 得分复核 得分 阅卷人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成熟 2.拥抱反射 3.手眼协调 4.语言发育迟缓 5.认知功能

、选择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弗洛伊德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分为( ) A.2个方面 B.3 个方面 C.4 个方面 D.5 个方面 E.6 个方面 2.人类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一般在( ) A.1?2岁以前 B.2 ?3岁以前 C.3?4岁以前 D.4?5岁以前 E.5 ?6岁以前 3.正常健康小儿前囟约半数闭合时间为 ( ) A.0.5?1岁 B.1 ?1.5岁 C.1.5 ?2岁 D.2 ?2.5岁 E.2.5 ?3岁 4.母亲几个月可感觉到胎动( ) A.3个月 B.4 个月 C.5 个月 D.6 个月 E.7 个月 5..哪个孕期最容易受放射线、药物、感染及代谢毒性产物或胎内某些病变等因素的影 响,不利胚胎发育成长,可致胎儿畸形( ) A.胚芽期 B. 胚胎期(受精后3?8周) C. 胎儿期 D.胚胎期(受精后2?8周) E. 胚芽期(受精后o ?3周) 6. 描述巴宾斯基反射哪项不正确( ) A. 指触动胎儿足底时,足趾成扇形张开、足朝里弯曲的本能反射活动 B. 直到出生后第12个月才消失 C.3 个月的胎儿已出现 D.直到出生后6个月消失 E. 巴宾斯基反射阳性表明锥体束受损或皮层发育不成 熟 7. 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拥抱型存在时期为 () 得分 阅卷人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蚕的生长变化

……………………………………………………………最新资料推荐…………………………………………………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 (一)背景和目标 教学进行到这里时,蚕孵出已经2周多了,蜕过3次皮,成了四龄蚕。蚕不仅身体长大了不少,颜色也逐渐由黑色变成了白色。在养蚕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不少发现,也可能产生了许多问题。应该创造机会让他们交流和讨论。教师也需要对学生养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观察给予指导,本课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教科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交流蚕的生长变化;第二部分,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第三部分,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科学概念 .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 .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三)教科书说明 第一部分: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学生从小蚕孵出开始,观察、测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有的还采取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本课首先是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课文提示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书中第24页的两个表格,第一个是日记式的记录,记录蚕每天的生长变化。 第二个是专门记录蚕蜕皮后的变化和蜕皮的过程。两个表格都要求学生尽量用数据说明问题。 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也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和交流的重点。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一生要蜕好几次皮。蚕蜕皮前食欲逐渐地有所减退乃至完全停食,它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 1 ……………………………………………………………最新资料推荐…………………………………………………称作“眠”。眠性是蚕的生长特性之一,眠性是蚕的遗传性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眠中的蚕,外表看似静止不动,体内却进行着脱皮的准备,脱去旧皮之后,蚕的生长就进人一个新的龄期,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人第二龄;再次蜕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生长变化

?最?新?资?料?推?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2 课蚕的生长变化 (一)背景和目标 教学进行到这里时,蚕孵出已经2周多了,蜕过3 次皮,成了四龄蚕。蚕不仅身体长大了不少,颜色也逐渐由黑色变成了白色。在养蚕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不少发现,也可能产生了许多问题。应该创造机会让他们交流和讨论。教师也需要对学生养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观察给予指导,本课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教科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交流蚕的生长变化;第二部分,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第三部分,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科学概念 .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 .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三)教科书说明 第一部分: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学生从小蚕孵出开始,观察、测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有的还采取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本课首先是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课文提示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书中第24 页的两个表格,第一个是日记式的记录,记录蚕每天的生长变化。 第二个是专门记录蚕蜕皮后的变化和蜕皮的过程。两个表格都要求学生尽量用数据说明问题。 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也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和交流的重点。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一生要蜕好几次皮。蚕蜕皮前食欲逐渐地有所减退乃至完全停食,它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 ??????????????????最?新?资?料?推?荐???????????????称?作?“眠?”?。眠性是蚕的生长特性之一,眠性是蚕的遗传性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眠中的蚕,外表看似静止不动,体内却进行着脱皮的准备,脱去旧皮之后,蚕的生长就进人一个新的龄期,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 次。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人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人第三龄;第三次蜕皮后进人第四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大眠后就进人第五龄。 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变化,提高对养蚕的兴趣。 第二部分: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蚕长大了,对它的外形特点和行为也就容易观察清楚了。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

人体发育学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 [A1型题] 1.生长发育取决于( E ) A.生物学因素 B.社会学因素 C.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 D.生物学因素与社会学因素的交互作用 E.上述各项因素 2.人体发育学属于( c ) A.儿童精神医学的分支领域 B.儿童行为医学的分支领域 C.发育科学的分支领域 D.儿童心理学的分支领域 E.儿童保健医学的分支领域 3.人体发育学是在( A ) A.发育心理学与发育行为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B.发育心理学与儿童保健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C.发育心理学与儿童精神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D.发育行为学与儿童保健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E.发育行为学与儿童神经病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4.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代表人物为( D ) A.比奈 B.格塞尔 C.赫伯特·斯宾塞 D.弗洛伊德 E.特曼 5.《儿童的思想与起源》的作者为( E ) A.皮亚杰 B.布鲁纳 C.弗洛伊德 D.埃里克森 E.瓦隆 6.美国的《发育与行为儿科学杂志》发行于( D ) A.20世纪60年代以前 B.20世纪60年代以后 C.20世纪70年代以后 D.20世纪80年代以前 E.20世纪80年代以后 7.《儿童心理之研究》的作者是( A ) A.艾华 B.陈大齐 C.陈鹤琴 D.黄翼 E.朱智贤 8.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成立于( E ) 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2003年 E.2004年 9.格塞尔提出的儿童适应性行为,主要包括( B ) A.知觉、定向行动、姿势、移动、运动等发育 B.知觉、定向行动、手指操作能力、注意、智力等发育 C.知觉、定向行动、模仿能力等发育 D.知觉、定向行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力等发育 E.知觉、定向行动、相互理解沟通能力等发育 10.弗洛伊德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分为( B ) A.2个方面 B.3个方面 C.4个方面 D.5个方面 E.6个方面 11.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为( B ) A.面颊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人体发育学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生长发育取决于() A.生物学因素 B.社会学因素 C.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 D.生物学因素与社会学因素的交互作用 E.上述各项因素 2.人体发育学属于() A.儿童精神医学的分支领域 B.儿童行为医学的分支领域 C.发育科学的分支领域 D.儿童心理学的分支领域 E.儿童保健医学的分支领域 3.记忆的基本过程除了:()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强化 E.再现 4.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代表人物为() A.比奈 B.格塞尔 C.赫伯特·斯宾塞 D.弗洛伊德 E.特曼 5.儿童握笔动作技能迅速发育的阶段是( ) A.2~3岁 B.2~4岁 C.2~5岁 D.2~6岁 E.2~7岁 6.绘画动作发育阶段不包括( ) A.乱涂阶段 B.组合阶段 C.集合阶段 D.乱画阶段 E.图画阶段7.正常小儿可抓物站立或抓住检查者的手后自行站起,脊柱充分伸展,称为抓站阶段的月龄为( ) A.6个月 B.7~8个月 C.9个月 D.10个月 E.11个月 8.在抓站的基础上,由于立位平衡功能的逐渐完善,小儿可以独自站立,开始时间较短,逐渐延长,称为独站阶段的月龄为( ) A.6个月 B.7~8个月 C.9个月 D.10个月 E.11个月 9.小儿站立稳定后,可以牵手向前迈步,称为牵手走阶段的月龄为( ) A.6个月 B.7~8个月 C.9个月 D.10个月 E.11个月 10.小儿可以独自步行,称为独走阶段的月龄为( ) A.8个月 B.9个月 C.10个月 D.11个月 E.12个月 11.弗洛伊德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分为() A.2个方面 B.3个方面 C.4个方面 D.5个方面 E.6个方面 12.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育理论的自主性对羞怯疑虑阶段的年龄应是() A.0~1岁 B.0~2岁 C.0~3岁 D.1~2岁 E.1~3岁 13.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育理论的完善对沮丧阶段的年龄应是() A.20~40岁 B.40~60岁 C.青春期 D.成年期 E.老年期 14.身高受() A.性别的影响最大 B.种族的影响最大 C.地区的影响最大 D.生活水平的影响最大 E.遗传的影响最大 15.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被认为生后()

《蚕的生长变化》知识点

2.蚕的生命周期 科学知识 蚕蛻皮了 *蚕宝不吃不动且头抬得高高的時候,叫做「眠」。 *蚕「眠」后,蚕开始从头到尾「蛻皮」。 *在蚕宝宝时期,一支五龄蚕总共会蛻皮四次 。 蚕宝宝每蜕皮一次就会长长一些,长一龄。 蚕宝宝每蜕皮一次就会长长一 些,长一龄。 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四次 蚁蚕摄食后称第1龄蚕,第一次眠后称第2龄蚕,依次类推,第四次眠后称第5龄蚕。眠期的幼虫不吃不喝。幼虫发育到5龄末期,逐渐停止取食,蚕体收缩,排空消化道,呈透明状,此时叫熟蚕。 眠中的蚕,顏色也改变 蛻下的皮和旧头骨

蚕的外形:白色,呈圆筒形。 头:较小,呈扁圆形,位于蚕体的最前方。 胸:是头部后面的3个环节,每个环节腹面长有一对足,称为胸足。进食时协助口器把持桑叶。 腹:胸部后面的10个环节。第6、7、8、9节各有一对腹足,为蚕的运动器官。第13节腹足因为在尾部,因此也叫尾足。 胸足:由3小节组成,最下端有黑褐色钩爪,作用是把持桑叶。 腹足:是柔软无节的肉质突起,先端圆盘状,内缘密生黑褐色钩爪,作用是使身体前进。 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呼吸用的。如果仅把蚕的头部放入水中,身体留在外面,蚕不会死。相反,如果把蚕的身体放入水中,头部留在外面,蚕就会死掉。 运动:呈波浪式重复前行。 吐丝前的蚕:不吃桑叶,身体发黄发亮。 吐丝后的蚕:身体变小,藏在茧内。 怎样吐丝: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 蚕以卵繁殖,经10天左右孵化成幼虫—蚁蚕。蚁蚕通过摄食迅速生长,体色逐渐变淡转呈青白色。幼虫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蜕皮。蚕在蜕皮过程中,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为眠。眠期的幼虫不吃不喝。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

温度测量仪表

温度测量仪表 1 温标及其换算 1.填空 1)温度是衡量()的一个物理量。温度不能直接测量,只能通过其他物体()的物理量来间接地进行测量。例如水银的体积(),故可用水银的()来衡量温度。 2)温标是一个量度温度的()。温度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温基本单位。例如摄氏温标规定的读数起点是(),测量的基本单位为()。 3)温标的种类很多,除摄氏温标外,还有()、()、()等。 2.什么是国际实用温标? 3.常用的温标有哪3种?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4.填空 1)摄氏100°C,相当于华氏()°F。 2)绝对温度273.15K,相当于摄氏()°C。 3)摄氏-182.962°C,相当于绝对温度()K。 4)华氏98.6°F,相当于摄氏()°C。 5.选择 1)气、液两相之间的平衡温度称()。 2)固、液两相之间的平衡温度称()。 3)固、液、气三相之间的平衡温度称()。 4)冰和空气饱和水的平衡温度称()。 (熔点,凝固点,融点,沸点,三相点,冰点) 6.填空 1)绝对零度是()°C。 2)水的三相点是()K或()°C。 3)水的冰点是()K或()°C。 4)水的沸点是()K或()°C。 2 热电偶 1.填空 1)在热电偶测温回路中,只要显示仪表和连接导线两端温度相同,热电偶总电势值不会因它们的接入而改变。这是根据()定律而得出的结论。 2)热电偶产生热电势的条件是:();()。 3)热电偶的热电特性由()所决定。热电势的大小与()及()有关,与热偶丝的()和()无关。 2.判断 热电偶的热电势E(200°C,100°C)等于E(100°C,0°C)。

3.为了测量塔壁温度,是否可以把一对热电偶丝分别焊接在塔壁上进行测量(如图1所示)为什么? 图 2 图1 4.求如图2所示的各回路的热电势; 5.在S 、K 、E3种热电偶中,100°C 时的热电势哪种最大?哪种最小? 6.当补偿导线类型和极性混淆不明时如何判别? 7.填空 1)铠装热电偶是把( )、( )和金属套管三者加工在一起的坚实缆状组合体。 2)按热电偶支数分,铠装热电偶有( )和( )两种。 3)铠装热电偶可以做得很细,国产铠装热电偶最细的为( )。 4)最短的铠装热电偶为50mm ,最长的为( )。 8.铠装热电偶有何优点? 9.什么是吹气热电偶?使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0.用热电偶测量多点的平均温度,应如何连接,各热电偶的冷点应如何设置,请用图示并 图3 1加以说明。

三年级科学下册 蚕的生长变化教案 教科版

蚕的生长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3、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4、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5、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教学难点]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量一量,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饲养是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二、学习新课

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变化,(活动的目的提高对养蚕的兴趣。) 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1)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教学的要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板书设计: 2蚕的生长变化 日期体长(毫米)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 教学后记:

《建筑测量》作业1、2、3、4参考答案 (2)

建筑测量 1 说明:本次作业对应于教材第1章和第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 .测量工序的基本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2. 方位角是指标准方向朝北端顺时针转到待定直线所形成的水平夹角,轴北顺时针转到待定直线所形成的水平夹角称为坐标方位角。坐标方位角的范围是0°~360°,而象限角的范围是0°~90°,为了说明象限角所在的象限,其角值前应加象限的编号。 3.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为绝对高程,地面点到任意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为相对高程。两个地面点之间的高程之差称为高差。无论采用绝对高程还是 相对高程,两点之间的高差不变。如果h AB >0,说明A点低于B点。 4.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一条水平视线,测定地面两点之间的高差,推算未知点高程。 5.水准仪的粗略整平是指转动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水准仪的精确整平是指转动微倾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 6.水准测量的水准路线分为闭合路线、附合路线、支路线。 7.使用微倾式水准仪的操作步骤是安置仪器、粗平、照准、精平与读数。 二、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1.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如何确定?测量上的直角坐标系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定义的? 答:地面点的平面位置是地面点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用平面直角坐标(x、y)

来表示;测量上的直角坐标系有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高斯投影法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称为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当测区范围较小时,可以用测区中心点的水平面来代替大地水准面,在这个平面上建立的测区平面直角坐标系,称为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2.何谓水准面?何谓大地水准面?地面点的第三维坐标是什么? 答:所谓水准面是假想处于静止状态的海水面延伸穿过陆地和岛屿,将地球包围起来的封闭曲面。所谓大地水准面是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具有唯一性,水准面和大地水准面具有共同的特性,即处处与铅垂线方向相垂直。)地面点的第三维坐标是高程。 3.在距离测量及高程测量中,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分别是什么? 答:当地形图测绘或施工测量的面积较小时,可将测区范围内的椭球面或水准面用水平面来代替,这将使测量的计算和绘图大为简便,但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距离测量时,以半径为10km的区域作为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高程测量中,以距离100m为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4.何谓水准点,何谓转点?尺垫起何作用,什么点上采用尺垫?水准点上要用尺垫吗? 答: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常以BM表示。所谓转点是临时设置,用于传递高程的点,其上应放置尺垫。转点的作用就是传递高程。水准点上不能用尺垫。 5.水准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何作用?何为望远镜的放大率?何为水准管分划值?

蚕的生长变化

2、蚕的生长变化〖总第9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3、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4、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5、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教学难点]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量一量,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课件出示,学生回答,老师评价。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饲养是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二、学习新课 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变化,(活动的目的提高对养蚕的兴趣。) 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1)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教学的要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人体发育学B卷题库

《人体发育学》试卷B ,第 1 页,共 5 页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人体发育学》试卷(B ) 年级 专业 康复治疗技术 (本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分。) ..成熟 拥抱反射 手眼协调 语言发育迟缓 认知功能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弗洛伊德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分为() A.2个方面 B.3个方面 C.4个方面 D.5个方面 E.6个方面 2. 人类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一般在() A.1~2岁以前 B.2~3岁以前 C.3~4岁以前 D.4~5岁以前 E.5~6岁以前 3. 正常健康小儿前囟约半数闭合时间为() A.0.5~1岁 B.1~1.5岁 C.1.5~2岁 D.2~2.5岁 E.2.5~3岁 4. 母亲几个月可感觉到胎动() A.3个月 B.4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E.7个月 5. .哪个孕期最容易受放射线、药物、感染及代谢毒性产物或胎内某些病变等因素的影响,不利胚胎发育成长,可致胎儿畸形() A.胚芽期 B.胚胎期(受精后3~8周) C.胎儿期 D.胚胎期(受精后2~8周) E.胚芽期(受精后o~3周) 6. 描述巴宾斯基反射哪项不正确() A.指触动胎儿足底时,足趾成扇形张开、足朝里弯曲的本能反射活动 B.直到出生后第12个月才消失 C.3个月的胎儿已出现 D.直到出生后6个月消失 E.巴宾斯基反射阳性表明锥体束受损或皮层发育不成熟 7. 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拥抱型存在时期为( ) A.0~3个月 B.4~6个月 C.0~6个月 D.6~8个月 E.2~3个月 8.紧张性迷路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其存在时期为( ) A.0~1个月 B.0~2个月 C.0~3个月 D.0~4个月 E.0~5个月 9.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时期( ) A.O~1个月 B.0~2个月 C.0~3个月 D.0~4个月 E.O~5个月 1.正常儿直腰坐位稳定,可以左右回旋身体,称为扭身坐阶段。可以在坐位上自由玩,也可以由坐位变换成其他体位的月龄为( ) A.3个月 B.4~5个月 C.6个月 D.7个月 E.8~9个月 11.小儿可以独自步行,称为独走阶段的月龄为( ) A.8个月 B.9个月 C.10个月 D.11个月 E.12个月 12.关于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顺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人体发育学》试卷B,第2 页,共5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