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语文)培训教案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语文)培训教案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语文)培训教案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语文)培训教案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培训科目: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

主办单位:马场镇波那小学

组织人:王恒生

培训教师:王恒生

培训内容: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语文一年级

培训学时:3学时

培训目的:

1、通过培训让语文任课教师从整体上认识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并对其认识和了解语文学科法制教育的渗透点的分布。

2、让语文任课教师认识和了解一年级法制教育的渗透点的内容和要求与方法。

3、让参培教师阅读书后的范例教案及探讨,从而借鉴好的教学方法,对自己的设计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的尝试和改进。

培训重难点:

让任课教师认识和了解一年级语文法制教育的渗透点的内容和要求与方法;但教师们不知如何结合实际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的尝试和改进,进而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

培训过程:

语文一年级

一、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小学语文

1、整体认识

小学语文在《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的学科法制教育渗透点中,是仅次于品德与生活(或社会)学科的重要学科之一,其渗透点达到37个。

2、小学语文各年级法制教育渗透点分布。

年级一二三四五六

渗透点个数 4 5 11 6 5 6

二、学习《一年级语文法制教育渗透点》

1、渗透点1

(1)学科内容:上册——识字(二)第2课自选商场

(2)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3)教学要求及方法:知道;结题点睛,拓展延伸。

(4)事例及说明:a教师导入设疑:你去过自选商场吗?你在自选商场中购买过东西吗?b师生共同讨论:如果你到自选商场买东西,买到质量有问题的商品时怎么办?(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启蒙

2、渗透点2

(1)学科内容:上册——课文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

(2)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三条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或者唱国歌。全日制中学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

(3)教学要求及方法:初步了解;创设情景,拓展延伸。

(4)事例及说明:a结合课文中重点句子“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来创设清境,教师可提问:每周升旗仪式时,你是怎么做的?与学生交流。b教师总结并相机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体会国旗的神圣及升国旗仪式的庄严。

3、渗透点3

(1)学科内容:上册——课文第20课小熊住山洞

(2)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教学要求及方法:知道;激发情感,讨论交流。

(4)事例及说明:a教师创设情境设疑:小熊为什么住山洞?森林里的动物为什么给小熊家送来一束束美丽的鲜花?b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提出重点理解句子“夏天他们走进森林……秋天他们走进森林……冬天他们走进森林……小熊舍不得砍”。相机点拨学生并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相关内容,使学生从小知道要爱护环境、保护森林。

4、渗透点4

(1)学科内容:下册——课文第11课美丽的小路

(2)法制内容:《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3)教学要求及方法:初步了解;创设情景,讨论交流。

(4)事例及说明:a创设情境,倾听教师范读课文。b小组合作学习。c讨论:我们的校园美丽吗?我为校园“美容”做了哪些事?(教师从培养学生保持身边环境的习惯的角度,相机引人《妙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个别具体内容)

三、阅读与探讨

1、阅读。参培教师自由阅读《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教材P109页的范例教案——一年级/下册/课文/第11课美丽的小路。

2、参培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有效性的探讨。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语文)培训教案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培训科目:

主办单位:

组织人:

培训教师:

培训内容: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语文二年级

培训学时:3学时

培训目的:

1、让语文任课教师认识和了解二年级法制教育的渗透点的内容和要求与方法。

2、让参培教师阅读书后的范例教案及探讨,从而借鉴好的教学方法,对自己的设计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的尝试和改进。

培训重难点:

让任课教师认识和了解二年级语文法制教育的渗透点的内容和要求与方法;但教师们不知如何结合实际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的尝试和改进,进而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

培训过程:

语文二年级

一、二年级语文法制教育渗透点分布

小学二年级语文法制教育渗透点有5个,其中上册3个,其中下册2个,

二、学习《二年级语文法制教育渗透点》

1、渗透点1

(1)学科内容:上册——课文第9课欢庆

(2)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3)教学要求及方法:初步了解;结题点睛,师生交流。

(4)事例及说明:①观看国庆阅兵式录像,体会祖国的强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②师生互动:a教师:为了庆祝祖国母亲的生日,人们会怎样做?(启发学生知道:瞻仰人民英雄纪念举行升国旗仪式等形式都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b观看录像时有意引导学生注意国旗、国徽定,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相关内容。时间充裕时,还可以介习旗、国徽产生的故事,增强教学趣味性。

2、渗透点2

(1)学科内容:上册——课文第27课清澈的湖水

(2)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教学要求及方法:初步了解;创设情景激发情感,讨论交流。

(4)事例及说明:①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小洁紧紧模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湖水里?船靠岸后,小洁手里为什么还是紧紧模着面包纸?②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围绕“你见过、听说过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怎样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等问题,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3、渗透点3

(1)学科内容:上册——课文第28课浅水洼里的小鱼

(2)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3)教学要求及方法:初步了解;讨论交流,结题点睛。

(4)事例及说明:①课文的最后一段是该课的重点,教师在导人时可提出疑问:小鱼在乎什么?小男孩为什么要这样做?②学生熟读课文后讨论交流,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知道:保护野生动物,有时不仅仅是出于对动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珍惜,更是一种法定责任。

4、渗透点4

(1)学科内容:下册——课文第5课泉水

(2)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教学要求及方法:初步了解;讨论交流,拓展延伸。

(4)事例及说明:①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聆听山间泉水的声音,欣赏泉水的清澈,体会泉水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②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再一次体会泉水的美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③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么美的泉水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它呢?从而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时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并建立环境保护的意识。④拓展延伸:请你为保护泉水写一句宣传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明白:保护环境从实际行动中开始)

5、渗透点5

(1)学科内容:内容:下册——选读课文第3课特别的作业

(2)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教学要求及方法:初步了解;结题点睛,拓展延伸。

(4)事例及说明:①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聆听山间泉水的声音,欣赏泉水的清澈,体会泉水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②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再一次体会泉水的美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阅读与探讨

1、阅读。参培教师自由阅读《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教材P111页的范例教案——二年级/下册/课文/第5课泉水。

2、参培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有效性的探讨。

3、教师们自由探讨低年级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语文)培训教案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培训科目: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

主办单位:

组织人:

培训教师:

培训内容: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语文三年级

培训学时:4学时

培训目的:

1、让语文任课教师认识和了解三年级法制教育的渗透点的内容和要求与方法。

2、让参培教师阅读书后的范例教案及探讨,从而借鉴好的教学方法,对自己的设计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的尝试和改进。

培训重难点:

让任课教师认识和了解三年级语文法制教育的渗透点的内容和要求与方法;但教师们不知如何结合实际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的尝试和改进,进而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

培训过程:

语文三年级

一、三年级语文法制教育渗透点分布

小学三年级语文法制教育渗透点有11个,其中上册7个,其中下册4个。

二、学习《三年级语文法制教育渗透点》

1、渗透点1

(1)学科内容:上册——课文第17课孔子拜师

(2)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3)教学要求及方法:初步理解;讨论交流,拓展延伸。

(4)事例及说明:①在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了解: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受到后人广泛的尊敬。②让学生讨论交流:今天人们是怎么纪念孔子的?为什么有的国家和地区把孔子的生日作为教师节?③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理解尊师重教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法制要求,同时,让学生了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遵守有关教育的法律,建立互信、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的责任。

2、渗透点2

(1)学科内容:上册——课文第19课赵州桥

(2)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3)教学要求及方法:初步了解;创设情境,讨论交流。

(4)事例及说明:①为了使学生有形象的感观,可以充分利用音像制品、图画、电子文本等形式,有效表现赵州桥的雄伟、坚固,让学生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夸夸赵州桥,建立自豪情感。②让学生结合身边的文物讨论:家乡有哪些文物?为什么要保护文物?如何保护好文物?教师相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以此提升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保护文物的法制观念,达到教育学生保护文物的目的。

3、渗透点3

(1)学科内容:上册——课文第20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3)教学要求及方法:了解;结题点睛,拓展延伸。

(4)事例及说明:①教学本课之前可向学生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背景、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②引导学生词论交流,让学生列举出中外历史上和现当代有名的艺术作品、文学作品,引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豁技法》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树立保护文物、维护豁舫面的法制观念。③相关资料: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有巨幅《清明上河图》动画版,是参观中国馆的必看展出,也是世博会最引人人胜的场景之一,可见《清明上河图》的地位之尊,影响之大。

4、渗透点4

(1)学科内容:上册——课文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2)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自海洋环境保护法》飞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

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3)教学要求及方法:初步了解;创设情境,讨论交流。

(4)事例及说明:①出示图片或播放影像.观赏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②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物产情况。③让学生讨论交流:面对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结合国际上一些重大的海上石油泄漏、污染事件,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建立海洋环保法制意识。

5、渗透点5

(1)学科内容:上册——课文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

(2)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3)教学要求及方法:初步了解;激发情感,讨论交流。

(4)事例及说明:①让学生通过多媒体、上网等方式了解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及物产情况。②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讨论、演讲、图片展等,相机引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相关内容。教师有意识归纳总结:小兴安岭物产丰富,除森林、木材外,地下有矿藏,地上还有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药材、野菜等。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灵活引人有关法律或法规问题,不一定仅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6、渗透点6

(1)学科内容:上册——课文第24课香港,璀璨的明珠

(2)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3)教学要求及方法:初步了解;感悟体会,结题点睛。

(4)事例及说明:①课前播放1997年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录像,体会当时激动人心的历史瞬间。②结合课文内容,切机介绍香港的历史、地理和近况,让学生通过介绍及观看了解香港迷人的风光。③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

行政区基本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实行“一国两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7、渗透点7

(1)学科内容:上册——课文第29课掌声

(2)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3)教学要求及方法:初步了解,应用;分析体会,讨论交流。

(4)事例及说明:①提问:英子为什么不愿意在人前展示自己?②分析体会:面对这种情况同学们两次鼓掌,这两次掌声分别有什么含义?掌声之后,英子有什么样的变化?③拓展延伸:为什么残疾人更需要关心与鼓励?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残疾人应该怎么办?残疾人与其他公民是否具有平等的权利?相机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相关内容。

三、复习小结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语文)培训教案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培训科目: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

主办单位:

组织人:

培训教师:

培训内容: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语文三年级

培训学时:2学时

培训目的:

1、让语文任课教师认识和了解三年级法制教育的渗透点的内容和要求与方法。

2、让参培教师阅读书后的范例教案及探讨,从而借鉴好的教学方法,对自己的设计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的尝试和改进。

培训重难点:

让任课教师认识和了解三年级语文法制教育的渗透点的内容和要求与方法;但教师们不知如何结合实际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的尝试和改进,进而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

培训过程:

语文三年级

一、谈话导入

上一次我们学习三年级语文上学期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点,了解在教学该如何去相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这一次我们还将对三年级语文学科法制教育渗透进行学习。

二、学习《三年级语文法制教育渗透点》

1、渗透点8

(1)学科内容:下册——课文第5课翠鸟

(2)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3)教学要求及方法:初步了解,应用;质疑理解,讨论交流。

(4)事例及说明:①课堂解析:作者对翠鸟的关爱融入字里行间,表达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②讨论:我们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动物?③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④师生共同讨论:翠鸟在我国是不是受到保护的野生动物?如果不是,是不是就不应该保护?

2、渗透点9

(1)学科内容:下册——课文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3)教学要求及方法:了解;结题点睛,拓展延伸。

(4)事例及说明:①观看自然灾害视频。②引导学生理解:文中“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让你想到了什么?③师生共同讨论:保护动植物、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面对惨痛的教训,我们该怎么做?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相关内容,紧扣“我们该怎么做”这一话题,让学生知道立法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④教师可以利用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及现实生活中的泥石流灾害等材料,增强说服力。

3、渗透点10

(1)学科内容:下册——课文第18课她是我的好朋友

(2)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3)教学要求及方法:了解;结题点睛,拓展延伸。

(4)事例及说明:学习课文后,小组交流:①文中的阮恒为什么要献血?②

他为什么这么痛苦呢?③同学们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吗?④教师可以利用近年来人们踊跃献血、医院采血的相关材料,让学生了解献血的基本常识。

4、渗透点11

(1)学科内容:下册——课文第26课一面五星红旗

(2)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3)教学要求及方法:理解和应用;结合实例,拓展延伸。

(4)事例及说明:①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视频。②了解国旗的图案及包含的意义。③组织活动——“国旗,我向你敬礼”,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国旗的热爱。④师生讨论:现实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用国旗做窗帘、做被面的现象,这种做法妥不妥,违不违法。

三、阅读

1、阅读。参培教师自由阅读《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教材P114-116页的范例教案——三年级/上册/第19课赵州桥。

2、参培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有效性的探讨。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语文)培训教案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培训科目: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

主办单位:

组织人

培训教师:

培训内容: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语文四年级

培训学时:3学时

培训目的:

1、让语文任课教师认识和了解四年级法制教育的渗透点的内容和要求与方法。

2、让参培教师阅读书后的范例教案及探讨,从而借鉴好的教学方法,对自己的设计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的尝试和改进。

培训重难点:

让任课教师认识和了解四年级语文法制教育的渗透点的内容和要求与方法;但教师们不知如何结合实际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的尝试和改进,进而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

培训过程:

一、四年级语文法制教育渗透点分布

小学四年级语文法制教育渗透点有6个,其中上册3个,其中下册3个。

二、学习《四年级语文法制教育渗透点》

1、渗透点1

(1)学科内容:上册——课文第11课去年的树

(2)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三条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第二十一条禁止毁林开垦、毁林采种和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渡修枝的毁林行为。

(3)教学要求及方法:初步理解;设疑解惑,讨论交流。

(4)事例及说明:①讲童话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②引导学生回答;听完这个童话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各抒己见。③你知道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吗?(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相关内容)④小组合作交流。

2、渗透点2

(1)学科内容:上册——课文第17课长城

(2)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文物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确保文物安全。

(3)教学要求及方法:初步理解;利用多媒体激发情感,拓展延伸。

(4)事例及说明:①观看长城的录像,激发学生情感。②网上搜索,了解人们是怎样评价长城的。③引导学生明白: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物。④拓展内容:说说家乡有哪些文物古迹?保护怎样?把你对“保护文物,从我做起”这句话,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结合讨论,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3、渗透点3

(1)学科内容:上册——课文第19课秦兵马俑

(2)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三条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窟寺、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文物保护单位。

(3)教学要求及方法:了解;结题点睛,拓展延伸。

(4)事例及说明:①抓住课文重点词句,理解秦兵马俑这一珍贵历史文物的特点。②出示盗掘文物的资料,教师提问:看到文物被盗,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怎样制止?③结题点睛:通过法律来保护文物,通过法律来制止、制裁破坏、盗掘文物的行为,是保护文物的有效手段。④拓展交流:游客在参观文物古建筑时,在建筑物上刻字,这样的做法对吗?该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4、渗透点4

(1)学科内容:下册——课文第9课自然之道

(2)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四条、第六条、第十条。

(3)教学要求及方法:初步理解;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4)事例及说明:①结合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因为不懂得自然之道,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②谈感受:如果你是作者,这时你会怎么想?虽然作者的初衷是保护动物,但由于不懂自然之道,还是无意间伤害了幼龟。③理性升华:对学生进行浅显适当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并讨论什么是自然之道。

5、渗透点5

(1)学科内容:下册——课文第10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法制内容:防洪、防沙治沙、环保方面的法制建设概况。

(3)教学要求及方法:初步了解;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4)事例及说明:①教学中紧紧抓住母亲河“摇篮”、“凶猛暴烈”、“忧患”、“悬河”等极不协调的字眼,为渗透相关法律、政策做好铺垫。②顺势简介我国防洪、防沙治沙、环保等方面的法制建设情况及黄河治理工程、黄河防护林建设等重大举措。

6、渗透点6

(1)学科内容:下册——课文第30课文成公主进藏

(2)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教学要求及方法:知道或初步了解;讨论交流,结题点睛。

(4)事例及说明:①结合课文内容:a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及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意义;b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相关的内容进行相关的教育。②讨论交流:a你喜欢文成公主吗?为什么?b你是否处于民族自治地区?你是否属于少数民族?你身边的人中是否有其他民族?你和其他民族同学、朋友是怎样相处的?

三、阅读与探讨

1、阅读。参培教师自由阅读《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教材P117-119页的范例教案——四年级/上册/第19课秦兵马俑。

2、参培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有效性的探讨。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语文)培训教案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培训科目:

主办单位:

组织人:

培训教师:

培训内容: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语文五年级

培训学时:3学时

培训目的:

1、让语文任课教师认识和了解五年级法制教育的渗透点的内容和要求与方法。

2、让参培教师阅读书后的范例教案及探讨,从而借鉴好的教学方法,对自己的设计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的尝试和改进。

培训重难点:

让任课教师认识和了解五年级语文法制教育的渗透点的内容和要求与方法;但教师们不知如何结合实际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的尝试和改进,进而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

培训过程:

一、五年级语文法制教育渗透点分布

小学五年级语文法制教育渗透点有5个,其中上册3个,其中下册2个。

二、学习《五年级语文法制教育渗透点》

1、渗透点1

(1)学科内容:上册——课文第9课鲸

(2)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七条国家对白鳍豚等珍

贵、频危水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防止其灭绝。《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一条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3)教学要求及方法:初步理解;激发情感,讨论交流。

(4)事例及说明:①教师在课文导入部分介绍:“鲸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地球上生存了5000多万年,如今,许多种类已频临灭绝。”导入结束后,教师适时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激发学生喜欢鲸、保护鲸的情感。②多媒体播放人类捕杀鲸的场景。教师提问:人们这样做法吗?为什么?③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达成共识:保护野生动物是每个组织和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2、渗透点2

(1)学科内容:上册——课文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2)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四条

(3)教学要求及方法:理解、运用;创设情景、品读感悟。

(4)事例及说明:①教师和学生交流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资料,创设情景,引入学习内容。②学生合作探究,找出课文中父亲救儿子的细节描写。在交流学习中,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相关内容的学习。

③拓展学习,教师提问:“假如父亲不顾其他人和警察的劝阻,结果又会怎样?”学习交流感悟:在大灾面前应以大局为重,一切听从上级有关部门的指挥,把维护社会秩序和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3、渗透点3

(1)学科内容:上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2)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第十七条本章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3)教学要求及方法:了解;赏析交流,活动体会。

(4)事例及说明:①教师出示书法作品,在指导学生赏析书法作品、了解汉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学科教案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猫洞乡佑份小学毛家艳 学科教案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猫洞乡佑份小学毛家艳教案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8 个生字。 2、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4、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教案重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渗透相关法制内容: 防洪、防沙治沙、环保方面的法制建设简况。 教案时间 一课时 教案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黄河 2、播放课件:奔腾不息的黄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暴雨频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昔日的黄河与今日黄河的对比,导出课题 -- 《黄河是怎么变化的》,并板书。 3、“摇篮”怎么会变成祸河呢?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黄河是怎么变化的? 二、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 2、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怎样治理黄河? 四、学习生字词。 1、指名读,齐读。 2、理解词语。 五、回归主题 1、课文一开始讲:“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什么? “摇篮”指发源地。 2、后来,黄河变了,无数次地给两岸百姓造成苦难,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3、学生交流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黄河变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转寒 暴雨集中 社会原因:人口迅速增长

J 无限制的开垦放牧农作物大量减产 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土壤肥力严重下降 Jf T水土流失— 4、治理方案 (1).管住泥沙。 (2).保护森林,恢复植被。 (3).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兴修水利。 六、渗透法制教育 1、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2、顺势简介我国防洪、防沙治沙、环保等方面的法制建设简况及黄河治理工程、黄河防护林建设等重大举措。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第三条防沙治沙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坚持区域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三)保护和恢复植被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相结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洪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动员社会力量,依靠科技进步,有计划地进行江河、湖泊治理,采取措施加强防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 计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渗透法制教育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蒲家小学雷明琼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4、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防沙、森林保护法》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中国地图。 2、学生:预习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生字词。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河养育了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母亲河,以前的黄河可以跟今日的江淮媲美,可今天她变了—— 1、出示地图,引导学生寻找黄河流经哪几个省、区。 2、简介黄河。

3、出示小黑板,指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内容。 4、学生读“资料袋”的介绍后,想想自己最想说什么最想问什么 5、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母亲河”呢待我们阅读《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后,就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让学生找出课题中的关键词----怎样变化的。 二、根据要求,自读自学。 1、说说,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 汇报确定: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示”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3、师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文。 (2)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围绕重点,全班讨论交流。 1、了解黄河的变化,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如“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联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悟“忧患”。 2、对于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社会原因”,即人的原因,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恶性循环”之现象和“水土流失”之害。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拓展延伸:可以结合最后一自然段和“资料袋”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先谈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再引导学生读科学家“数管齐下”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教师适当补充国家治理黄河的情况。 4、法制教育渗透。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高中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陈旭 高考复习背阅读内容:《最后的哲罗鱼》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容,文本中描写了哪些故事情节。 2、文本中的主人公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请你对这些个性特点作出简析。 3、本文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思想。 4、结合《环境保护法》的角度来分析,你对全文是怎样理解的。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本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2、对全文的理解。 3、从环境保护与水土流失的角度来分析,我们人类应该履行哪些职责。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课文课件、《中华人民环境保护法》《与水土流失法》 学生:每个学生课前去准备相关环境保护的事件或资料,加深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搜集到的资料与环境保护的故事。 让学生自己说说你准备的内容是哪些,说给大家听,分析对人类起什么样的作用。 二、新课教授 1、教师板书课题:《最后的哲罗鱼》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3、复读课文,让学生找出课本中描写了哪些故事情节。然后找学生一一回答。 4、文中的老渔翁有哪些性格特征。请同学们作答,最后综合阐述。 5、老渔翁手脚变残,在全文有没有特别的预示,请在文一一找出来。 如:首先是他必须捕到鱼才罢休;那条几十斤大的哲罗鱼他自己无法捕到水面,是路人帮忙才完成的;他在捕鱼时把鱼绳拴在胳膊上等等。这些都是让他变残截肢的原因。 6请同学们具体分析这个人物形象的利与蔽。

学生:首先他的执著精神,是我们大家学习的,其次,他的不罢休是给他人生造成极大伤害、灾难的一个前提。由全体同学作细致的分析与讨论。 三、课外拓展 请结合环境保护这一主题:请全体同学讨论鱼减少的原因及我们人类应该履行哪些义务?应该向所有民生提出什么样的要求? 讨论出的要点:1.原因有哪些?2.生态平衡的前提有哪些?3.人们就做些什么?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13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深入思考,并能将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行动有机结合。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总第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深入思考,并能将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行动有机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字意,交流沟通,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二、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4、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 三、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 3、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 (1)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 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 (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四、布置作业: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料和环境状况。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美、小 自然资源有限 不能移居别处 精心保护地球 第二课时 【课型:总第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同学们汇报所收集的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的资料。 二、学习”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九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3word版本

九年级下册《那树》教案 教师:邓孟南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积累词语,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文章含蓄、深沉的语言风格,体悟字词间流露的情感。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悟文章的主旨。 4.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树的生命历程,通过树的形象、情感体会作者的情感。 2.揣摩语言的特点,学习从字里行间分析形象,把握主题的方法。 3.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学生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自然遭到破坏的有关素材。 2.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课前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简单的调查,小组交流。 教师课前准备 根据有关材料截取一段有关树木被砍伐、特写的年轮的片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每当我们看到参天的大树被砍伐,成群的野羊被追杀,大批的鸟儿被迫迁移……我们是否想到生活在自然界里的任何生物都有情感,他们也有痛苦,也有感情,也有生存的权利,

但是人们往往在发展自己的文明的时候忽略了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使自然成为发展的牺牲品。即使是一颗老树也难逃人类的伤害。你是否听到有隐约的呻吟,是那树……(用情景创设一种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在解说的同时播放有关影音片断) 文学常识和人物背景介绍: 1.王鼎钧,台湾散文家。山东临沂人。他的创作很广,有小说,散文,随笔,杂文,小品,电视剧,影评很多。 2.作品:《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小说《单身汉的体温》《透视》《王鼎钧自选集》《钟》。 整体感知课文: 1.全体快速浏览,用笔划出文中出现的生字词,以及在浏览的过程中发现的不容易读的长句子和优美的词句。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结组,完成整篇文章的阅读。可以采取你小组内认可的形式。完成下面任务: (1)结合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词,注意字词的音、形、意。 字词处理:认读并记忆字型。 倒塌佝偻踝骨默契紊乱虬须周道如砥引颈受戮星临万户 (2)找出老树生命的几个阶段,给文章划分层次,并做好记录。 第一部分(从开篇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描写早期的大树。作者在这部分写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概括地说写了三方面的内容。大树有奇特的容貌:它老态,佝偻,但坚固稳定,繁密茂盛,这是粗看时的容貌;它有霉黑潮湿的皮层,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树身像生铁铸就,这是细看时的容貌。大树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站立在泥泞的马路边,周围有几处老式平房,一片破败、荒凉景象,此情此景远离现代文明。大树对人类大有功德:面对肆虐的台风屹立不动,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成为生命界蔑视和抗击台风的榜样;有人到树身的洞里插一炷香,祈求平安,获得心理安慰;在炎热的夏天,它撑开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给行人阴凉和清静,给鸟儿栖身之所;在夜晚,给情侣们以温馨的感觉;它还“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扩张着荫庇的面积,滋润着周围更多的泥土,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总之,大树状貌不凡,实为世间珍奇之物,又代表着一种古老的田园风光,一种平和、安详的精神;大树通人性、讲人情,不见其利己,只见其利他,为人类造福。 第二部分(从“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到“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描写近期的大树。在这一部分里,可以看出现代文明对大树生存的负面影响,造成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的难以调和的矛盾。首先写了大树与外界环境的矛盾冲突。高压线、公寓、公路、公共汽车、计程车……接踵而来,大树领地古老的田园风光一去不复返了,大树自身也淹没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由于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法盲现象严重,而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经常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反了校规校纪。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供大家参考。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 一、班会课设想: 由于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法盲现象严重,而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经常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反了校规校纪。在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也很淡薄。由于缺少法律意识,在自身受到伤害时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所以召开本次主题班会,教育青少年要知法懂法,更要学会用法,争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二、教学目的 1、通过看视频、演小品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一些法律常识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及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重点内容 1、加强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遵守交通法规。 2、组织各种违法行为的教育案例,增强遵守校规校纪的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 案例法 情景剧表演 五、课前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违法行为的法律知识、交通事故的新闻。组织学生排演小品、学唱歌曲、挖掘班级才艺展示的学生。 2、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3、制作PPT 课件。

六、教学过程 1、通过小品展示学习法律至少得重要性。 2、看交通安全的视频进行法律、安全常识问题抢答,班级学生展示小快板《做个守法的好少年》。 3、联系实际,探讨身边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寻找解决的对策。 4、班级宣誓,争做知法懂法合格中学生。 5、班主任寄语。 6、合唱歌曲。 七、活动过程: (上课) 陈: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的课堂很不寻常,来了很多老师,让我们用掌声对到来的老师表示欢迎。 第一篇章知法 李: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新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提高青少年的法制安全意识,尤其是对我们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 陈:为了加强我班的法制意识,特意把法制教育作为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 合:《法在心中》主题班会现在正式开始。 李:昨天有个同学问我学法律有什么用?我不违法就是了。 陈:话可不能那么说,法律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生活的更好、更加有序。要是没有交警过路口还不乱套。要是没有法律,我相信我们班级的课桌书包或许都没有了呢? 李:有那么严重吗?只要我不违法,就不会被法律找上麻烦。 陈:那可未必,许多事情并不是我们想想的那么简单,许多案件发生了,犯罪嫌疑人还不以为是呢。 李:照你这么说,我们在学校里有时候在不经意间就触犯了法律吗? 陈:昨天中午,我小学的一个同学中午在家玩游戏的时候,兴奋的把一个饮料瓶子从楼扔下来。你猜发生什么事情? 李:还能怎么样?不就一个饮料瓶子吗?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优秀教案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优秀教案 课题:《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领悟作者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 3、让学知道,为了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我国还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有血有肉、爱我们的母亲,除了这个母亲,你们还把什么也叫做母亲呢?(老师、祖国、大地、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板书) 二、讲读课文(1-2)自然段 1、那么,你们看到过地球吗?每天我们都与她亲密接触,相依相伴,却无法看清她的全貌。宇航员叔叔在太空中为我们拍下了地球的照片,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2、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球体?

3、地球外面裹着一层“纱衣”,其实就是大气层,它使地球看上去朦朦胧胧的,更加可爱。课文中也有一句描写地球外貌的,快速读课文,找一找。你找到了吗?谁来读。(出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纱衣”。 4、指导朗读。这么美的地球,你看,它晶莹透亮,多可爱呀!谁能读得更好(指名读)。 5、你还了解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指名说)点击显示书上的知识点并板书: (1)表面积只有5.1亿平方公里。 (2)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 (3)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6、就是这样一个星球(齐读知识点)却养育了我们全人类,养育了世间的万物,真是太伟大了、太可爱的,是地球孕育了生命,创造了神奇,她就是人类的母亲,就是生命的摇篮。(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是那样和蔼可亲) 这句话该怎么读?(练读,指名读) 三、讲读课文(3—4)自然段 1、地球是无私的,她向人类慷慨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你能说说她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资源吗?(指名说) 2、地球妈妈把所有的资源全部向她的孩子呈献出来:(出示课件边出示边讲解)纵横的山脉,生长了茂密的森林,贮藏着丰富的矿产;江河里,鱼儿在自由自在的生活、清凉的山泉在哗哗的流淌……,多美的景色啊。人类的祖先在这颗星球上劳动生活,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地球最终得到的回报又是什么呢?

一年级语文下册渗透法制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渗透法制 教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一年级语文下册渗透法制教案第11课《美丽的小路》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字。 2、抓住描写“美丽的小路”的失与回的语句,体会每个角色的语气,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生通过法制教育【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学习,有爱护环境卫生及保护环境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美丽整洁的环境能让人们心情舒畅。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有关条款。教学过程: 一、自读识字 1、自学(初读感知,增强读书的目的性) ①、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②、同桌交流读文,互相检查字音,交流读不好的句子,实在有困难请教师帮忙。 2、识字(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①、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把会读和不会读的生字分类摆放。 ②、再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互相提醒。学生练读。 ③、认读生字竞赛: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生字,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学生由于课外阅读,识字量不太均衡。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识字量大的孩子充当小老师,不再觉得识字枯燥无趣,识字量小的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认读,也不至于丧失信心。所以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全体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合作交流 1、朗读(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①、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听,互相评议,取长补短。 ②、教师范读“我会读”中的句子,学生比较带问号、句号和感叹号的句子表达的不同语气,然后练读。 ③、分角色读文。 A、个人体会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一读,注意叙述性语言和角色对话的语气。 B、同桌交流读。读完后比一比谁哪个角色读得好,同一个角色谁读得好。 C、带头饰小组合作读,全班评议。 (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是对学生体会文章情感的一次升华。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使学生物化自我,达到与作者心息相通。) 2、讨论:同学们乱丢垃圾,乱涂口痰,践踏草坪等等的习惯对吗(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情感熏陶得以升华。)

英语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英语渗透法制教育教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小学四年级英语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Let’s learn let’s do 教材简析:主要学习时间的表达及描述时间进行的日常活动。需要掌握主要单词、词组:music class, breakfast, lunch, go to bed 等和句型:What time is it It’s… It’s time for… 教学目标: 1 能力目标 (1)能够询问时间并做出正确的回答,如:What time is it It’s nine o’clock. (2)能够结合学过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日常活动,如:It’s time for English class. (3)能够听懂并发出一些指令,如:Time for breakfast, drink some milk. 2 知识目标: (1)认读Let’s learn 和Let’s do 中的单词和句子 (2)能够掌握Let’s learn 中的新单词和句子并能做到听、说、读、写。 (3)理解并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Let’s do部分 3 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1)情感态度:培养学生严格的时间观念,珍惜时光;学会遵守《小学生规则》,约束好自己的行为规范,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2)学习策略:注重合作学习与实践活动 (3)文化目标:了解时钟表示时间的方法及人体对时间的反应(即生物钟) 4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有关学生日常活动的六个单词和词组 难点:新句型“What time is it ”“It’s nine o’clock.”“It’s time for…”的理解和运用 5 教具准备: (1)教材内容相关的配套磁带及录音机 (2)教师准备一个教具钟(可以是自制的) (3)教师准备六张单词卡 (4)准备几个钟表卡片,起始时间为上课时间(有几个小组做几张,小组每答对一次前进一分钟)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1教师请一组学生表演第一单元story time中的故事 2教师看完学生表演后,向学生提问:Where is zoom 学生回答:He is in the canteen. 教师又问:Why 学生回答:He is hungry.

一年级语文下册渗透法制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渗透法制教案 第11课《美丽的小路》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字。 2、抓住描写“美丽的小路”的失与回的语句,体会每个角色的语气,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生通过法制教育【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学习,有爱护环境卫生及保护环境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美丽整洁的环境能让人们心情舒畅。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有关条款。教学过程: 一、自读识字 1、自学(初读感知,增强读书的目的性) ①、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②、同桌交流读文,互相检查字音,交流读不好的句子,实在有困难请教师帮忙。 2、识字(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①、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把会读和不会读的生字分类摆放。 ②、再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互相提醒。学生练读。 ③、认读生字竞赛: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生字,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学生由于课外阅读,识字量不太均衡。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识字量大的孩子充当小老师,不再觉得识字枯燥无趣,识字量小的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认读,也不至于丧失信心。所以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全体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合作交流 1、朗读(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①、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听,互相评议,取长补短。 ②、教师范读“我会读”中的句子,学生比较带问号、句号和感叹号的句子表达的不同语气,然后练读。 ③、分角色读文。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法制渗透教育教案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王必琼 “法”的名称可结合的具体条款 人教版第三册《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法律两个字保护一切。 教学重点:了解法律保护我们自己,保护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 (北京申奥成功的图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四条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啄木鸟给树治病的图片)《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一条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 2、3、4的乘法口诀 (种树的图片)《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一条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特制定本法。 解决问题 (森林里各种动物的图片)《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驯养繁殖、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

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本法各条款所提野生动物、均系指前款规定的受保护的野生动物。 珍贵、濒危的水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适用渔业法的规定。(小朋友在买进植物园的门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9.《鲸》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知识与能力 ⑴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⑵学习用列举数字、举例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过程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学习“垂直、捕获、宽敞、倾斜、适应、比较、胎生、哺乳动物”等词。 二、教学重点 学习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三、教学难点 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四、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的海

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中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和虾将军发生了争吵,虾将军说出了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就游回去了。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吗?相信学完了《鲸》这篇课文,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交流有关“鲸”的资料。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途径查阅有关“鲸”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告诉大家?(出示课件后,生生交流)(三)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是怎样介绍鲸的,你们想知道吗?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朗读课文。老师给大家提几点读书的建议: 课件出示要求: ⑴把生字的字音读准。 ⑵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⑶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⑷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读自悟,分组学习) (四)学习第1自然段 读了课文,你们说鲸大吗?那么鲸到底有多大呢?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课文吧。 1、速读第1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 2、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⑴和大象比,比大象大得多。(出示课件:与大象比较)

最新二年级语文教学法制渗透点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1 学科内容 第9课/欢庆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结题点睛,师生互动。 示例或说明 1、观看国庆阅兵式的录像,体会祖国的强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 2、师生互动: (1)教师:为了庆祝祖国母亲的生日,人们会怎样?(激发学生知道: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升国旗仪式都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2)观看录像时有意引导学生注意国旗、国徽图案,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相关内容。时间充裕时,还可以介绍国旗、国徽产生的故事,增强教学趣味性

学科内容 第27课/清澈的湖水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创设情境激发感情,讨论交流。 示例或说明 1、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小洁紧紧地攥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湖里?船靠岸了,小洁还是紧紧地攥着面包纸? 2、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围绕“你见过、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怎样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等问题,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学科内容 第28课/浅水洼里的小鱼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讨论交流,结题点睛。 示例或说明 1、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该课的重点,教师在导入时可以提出疑问:小鱼在乎什么?为什么小男孩要这么做? 学生熟读课文后讨论交流,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知道:保护野生动物,有时不仅仅是出于对动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珍惜,更是一种法定责任。

初中体育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 ——初中体育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安小芬 教学内容: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乐于参与投掷项目的学习,并在活动中增强信心。 2、初步掌握双手正面投掷实心球技术,并通过投掷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力量及爆发力等身体素质。 3、提高机体的爆发力和身体协调性,培养学生安全锻炼的意识。 4、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我,并在运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5、渗透法制《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教学重难点:投掷时动作的合理用力顺序及身体的协调性。 教学步骤: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一、准备部分 1、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并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节课内容、任务及要求。 (4)、游戏:原地传球接力。 场地器材:在球场上,实心球8-12个。

方法:把男女生分开,男女生各分成四路纵队,每队人数相等,队员前后相隔1米左右,游戏开始,每队排头队员双手持球从头上后摆传给第二人,第二人接球从胯下向传给第三人,单数队员按第一人方法,双数队员按第二人方法传至最后队员,先传达到为胜。如图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o o o o 规则:①以教师口令统一开始;②按规定动作传接球;③谁掉球谁捡球。 法制渗透点:告诫不按游戏规则会导致身体受到伤害,对于违反纪律,造成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学生,可以给予相应的处分,解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基本部分 1、教师示范动作,要领: (1)握球和持球 握球的方法:两手十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两手撑,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球的两侧将球夹持,(男生两食指接触,女生两食指中间距离为1-2厘米),两大拇指紧扣在球的后上方成“八”字,以保持球的稳定。握球后,两手下垂自然置于身体前下方,这样可以节省力量,在预摆时增大摆动幅度,握球和持球时应注意:①球应握稳,两臂肌肉放松;②在动作过程中能控制好球并有利于充分发挥两臂、手指和手腕的力量。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法制教育渗透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法制教育渗透教案 5 翠鸟(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5、法制教育渗透点: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 六、十八条。 教学重难点: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激趣 1.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种非常可爱的小鸟,它的名字叫翠鸟,又叫叼鱼郎。(板书课题)从鸟的名字中同学们能发现它的一些特点吗? 2.补充介绍:翠鸟的羽毛鲜艳亮泽,非常美丽;翠鸟的动作十分敏捷,它是叼鱼的高手,能深入水中一米多深去追鱼,小鱼如果被它发现,定难逃命。除了这些,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1)学生回答问题。

2)学生听老师做介绍。 3、学生提问。 二、理清顺序 1.默读课文第一段,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翠鸟外形的,边读边用铅笔在书上勾画。 2.指名按课文中叙述的顺序说一说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操作依次画出翠鸟各部分的轮廓。) 3.说说从总体上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下到上)写羽毛的部分呢?(先总说,再分说头部、背部、腹部) 三、抓住特点 1.学生分小组再次认真朗读课文,讨论并记住翠鸟各部分的特点。 2.指名按顺序说说翠鸟各部分的特点。(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操作依次给翠鸟的各部分涂上相应颜色。) 3.指名从整体上说一说这只翠鸟的特点。(小巧玲珑、颜色鲜艳) 4.理解“小巧玲珑”的意思。(从三方面进行引导:①补充介绍:翠鸟体形很小,身长只有15厘米,相当于大人的拳头那么大;②结合翠鸟停的地方--苇秆的特点进行体会。③观察中的翠鸟图进行体会。) 5.学生看中的彩色翠鸟图,练习按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翠鸟的外形。 ①学生分小组阅读、讨论。 ②学生口述翠鸟外形特点。 ③学生叙述。 ④学生听老师做介绍。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渗透法制教学教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沙坝小学杨文俊老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中国地图。 2、学生:预习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生字词。教学课时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河养育了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母亲河,以前的黄河可以跟今日的江淮媲美,可今天她变了—— 1、出示地图,引导学生寻找黄河流经哪几个省、区。 2、简介黄河。 3、出示小黑板,指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内容。 4、学生读“资料袋”的介绍后,想想自己最想说什么?最想问什么? 5、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母亲河”呢?待我们阅读《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后,就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让学生找出课题中的关键词,怎样变化的。 二、根据要求,自读自学。 1、说说,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 汇报确定: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示”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3、师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文。 (2)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围绕重点,全班讨论交流。 1、了解黄河的变化,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如“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联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悟“忧患”。 2、对于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社会原因”,即人的原因,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恶性循环”之现象和“水土流失”之害。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拓展延伸:可以结合最后一自然段和“资料袋”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先谈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再引导学生读科学家“数管齐下”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教师适当补充国家治理黄河的情况。 4、法制教育渗透。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第九条,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防沙、森林保护法》等实施条例。 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1、师小结:我们通过读书和交流读懂了这篇课文。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现在却成了一条祸河,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让我们把自己对黄河母亲的关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对人类活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刻认识,对“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强烈愿望,融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融入到课文的每一句话中,通过我们的深情朗读表现出来吧!(师用充满激情的话语) 2、学生自由用饱满的激情朗读课文。 五、总结 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道理,你们准备怎样去响应“保护母亲河的号召”呢? 2、简单地谈谈自己的保护方案。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语文教案《我多想去看看》 执教:袁梅 时间:2011年11月10日 地点:电教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北京风光。 难点:读好本文长句子。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教程: 一、复习 沿着弯弯的山路,读准这些词的字音,就可去北京参观游玩了。(课件) 指名读。 小朋友,现在你们到了什么地方呢?有什么想说的吗? 一生读词语,全班跟读。读好了生字词语,就让我们去课文中看看,文章里向我们描述了北京什么景色。 二、学文 1、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A、“谁想去什么地方?” 指导朗读。 B、理解“遥远”。 多远算是"遥远"? 举例说明。 课件示地图,认识北京的地理位置。(课件) C、“为什么想去呢?” 理解升旗仪式的壮观。 学校里的升旗仪式怎样的?(庄严、肃穆)。 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显得更庄重。每个早晨经常有人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看升旗仪式,连外国人也都要驻足仰望我们国家的国旗冉冉升起。看有关升旗仪式的图片。老师解说。(课件)

你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你的感觉?理解"壮观"。 指导朗读"我多想去看看。""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天安门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给学生讲解: (1)国旗班的战士怀着对祖国的崇敬,对国旗的尊重,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训练。 (2)国旗升起的时间和太阳升起的时间一致,象征着祖国欣欣向荣。 (3)升国旗时,我们要立正敬礼,表示对国旗的尊敬。 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 课件出示: 第十三条: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国,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式者是唱国歌。全日制中小学除假期时,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学生齐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再读"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天安门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师问:我们学校每周升旗仪式时,你是怎么做的,与学生交流。 闭上眼睛,你们看到升旗仪式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背这几句话。 齐读全文。 2、指导朗读全文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那里不仅有庄严的升旗仪式,还有宏伟的建筑、

九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教师:邓孟南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标题的含义。 教学建议: 1.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 2.在朗读中逐步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 3.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 4.教学方法可以小组讨论、个人感悟为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谈谈对“孤独”二字的理解,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更加丰富多彩。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 2.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 积累下列词语: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3.重点朗读以下段落,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1)从“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渗透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三条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