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学习心得

世界现代史学习心得
世界现代史学习心得

《世界现代史》学习心得

历史,记载了过往发生的种种。每一页,都记载着一个故事;每一段文字,都在述说着一段经历。而学习历史,则是为了让后人了解前人的经历,学习他们的好,摒弃他们的错,参考他们的人生经验和教训,“策划”自己未来的人生旅途。然而,世界的历史源远流长,只是现代史,就值得人们去深刻体会,细细地品味。

《世界现代史》可划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俄国十月革命、一战后至20年代的东西方世界(1917-1929)。

⑴人类开始进入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争的时期。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人类进入了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这一划时代的事件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新生的苏维埃俄国,经过三年多的内战,粉碎了协约国帝国主义策动的武装干涉和叛乱,巩固了无产阶级革命政权,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⑵资本主义经济迅速恢复和相对稳定发展。

一战使欧洲列强损失巨大,英、法、意等国经济状况普遍恶化。美国却因一战大发横财,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实现了由“英国时代”到“美国时代”的更替。日本也借一战之机,迅速崛起而成为东亚霸主,经济实力与欧美列强相差不远。在美国“金元”的帮助下,西欧经济在战后迅速恢复。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国家在20年代经历了一个短暂的经济繁荣时期,以美国柯立芝繁荣最为典型。

⑶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的形成及调整。

“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重新分割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

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中东、非洲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英法主宰世界、美日争夺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的确立,奠定了20年代国际关系的基础,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

围绕着“赔款”和“安全”两大难题,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20年代调整国际关系处理各种矛盾斗争的主要形式是通过会议谈判、签订条约等和平手段去解决问题。其间,协约国在赔款和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做了两次调整,即道威斯计划的实行和洛迦诺公约的签订。德国利用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不仅成功地恢复和发展了经济,重新成为欧洲经济大国,而且提高了自己的国际政治地位,加快了军国主义复活的步伐。

⑷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一战”影响下,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再次出现高潮。由于一些国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各国呈现出不同类型和发展道路。中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多数国家还是资产阶级领导下的民族民主运动。它们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开始趋向瓦解。第二阶段:从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到1945年“二战”结束。

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民主政治与法西斯独裁统治并存。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成为这一阶段历史发展的关健点,由此引发了世界局势巨大变化。为了摆脱危机,美英法等国放弃了传统的自由主义政策,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走出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德、日等国则建立起法西斯专政,对内独裁,对

外发动侵略战争。

⑵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逐步扩大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由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率先展开。但由于中、埃、西等国各自为战,未形成联合斗争,再加上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和一些大国的中立自保,30年代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未能遏制住法西斯国家的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它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世界未来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⑶苏联一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问题。

在国际帝国主义的包围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1928--1937年,苏联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1936年通过的苏联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30年代,苏联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日益严重。?1935?年至1938年间,苏联进行了错误的大清洗运动,大批党、政、军优秀领导人和著名知识分子遭到残酷的镇压和迫害,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科学文化资源和各级干部资源,对苏联乃至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损害极大。

第三阶段:“二战”后的世界(1945——20世纪90年代初)

⑴世界格局从两极对峙到多极化趋势。

“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了美苏两分天下的世界两极格局,史称雅

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战后美国凭借经济军事优势,确立霸权地位。苏联组建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针锋相对。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两个超级大国在30年的争霸中互有攻防,竞争激烈,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和冷战局面结束,世界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新、旧格局正处于交替之中。

⑵社会主义运动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二战”后,东欧和亚洲许多国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超出了一国范围,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80年代后期,东欧和苏联的改革失误,自1989年至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中国经历了“文革”的劫难,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进一步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起主要作用,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战后初期,西欧各国在美国资本的扶植下,经济得以恢复。从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使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中,联邦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尤为迅速。从1973年起,在石油危机冲击下,

发达国家结束了长达20年的高速发展,进入了经济“滞胀”时期。80年代发达国家先后走出了“滞胀”。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迅猛,保持了长达10年之久的持续繁荣。与美国相比,西欧、日本相对滞后。

70年代以来,欧共体国家和日本在很多经济领域已经赶上并超过美国,要求摆脱美国控制,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以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为标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由美国称霸、欧日依附演变为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呈现出由美国独霸向经济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当今世界经济正朝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向发展,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⑷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崩溃和第三世界兴起。

“二战”后,由于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力量的壮大,民族意识的增强,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出现民族解放运动高潮。90年代初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基本上获得独立,标志着20世纪初形成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标志着第三世界兴起。七八十年代,第三世界力量继续壮大,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改变了超级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第三世界各国虽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但在经济上仍受发达国家的控制,它们联合起来,正在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通过对资本主义强国发展过程(或大国崛起)的学习,我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要坚持民族独立,维护国家的统一;要顺应历史潮流,抓住历史机遇;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创新(懂得改变);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坚

持对外开放,努力学习外来先进文化;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等。同时我对中美关系或中日关系或中俄关系(或与其他大国的关系)的认识也有了部分增长:(1)如何健康发展:应加强对话,平等交往;在国际事务中加强合作与交流;(2)意义:符合两国人民意愿,有利于两国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通过本学期对《世界现代史》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的重要性。通过它,我知道了中国在现代国际关系演变中的地位变化及原因:

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地位低下,因为中国贫穷落后政府腐败,其突出表现在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中都有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内容。②两极格局:空前提高,因为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再通过抗美援朝战争,国际地位空前提高。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提高,因为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已成为多极中影响日益增强的一极。

从这些历史的奋斗经验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华民族是个真正伟大的民族,顽强不屈的民族,不管经历多少的风浪与波折,我们都能够顽强地站立起来,为实现国家目标,为改善全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断努力。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是党制定了正确的治国思想和治国方针,才引领整个中华民族不断地向目标奋斗,少犯错,少走冤枉路,让中国成为世界上一个不断崛起的新秀。

我们能够透视过去的种种,借鉴前人的经验,分析他们的好与不足,并在以后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发展的重要性。套用邓小平领导的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振兴中华,才能让国家崛起,我们也才能过上富足的生活。因此,作为华夏儿女和未来国家建设的接班人的我们,应当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坚持马克思列宁

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地、努力地奋斗。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己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文明素质,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一切跟着党走,为实现国家的宏伟目标,推动国家市场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而不断努力。

《现代设计史》复习提纲

《现代设计史》复习提纲 本学期《现代设计史》试卷共五大题型,分值分布如下: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注:除课堂上所讲解重点,还有以下基本知识点需掌握: 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由“工业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倡导宣传。以往的设计包括英国在内的机械制品丑陋不堪,设计低劣,同时过分讲究装饰,矫饰做作的维多利亚之风在设计中不断蔓延,从而使传统的装饰艺术设计失去了造型基础而成了一个为装饰而装饰,画蛇添足的东西。工艺美术运动就是在此状态日趋严重下发生的,它是以追求自然纹样和哥特式风格为特征,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复兴手工艺品的设计传统。 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成就:工艺美术运动在拉斯金、莫里斯等人的指导下,首先提出“美术与技术结合”的原则,反对纯艺术,在世界设计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一运动在设计上形成比较统一的风格,主张“师法自然”,注重材料的选择,设计较为质朴、大方、使用,这都是它的成功之处。 工艺美术运动对后世的现代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正确客观地评价这场运动? 虽然它主要局限于手工艺设计领域,具有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和提倡中世纪哥特式复兴的不足,带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但它毕竟是现代设计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设计改良运动。它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号召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同时,它所开创的真实、自然的设计风格也有助于艺术设计摆脱玩弄技巧和雕琢堆砌的弊病,从这一点上说,它标志着现代艺术设计史的开端。 新艺术运动是指1880年到1910年在欧洲大陆兴起的一次装饰艺术运动。它以法国和比利时为中心,受到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直接影响,带有欧洲中世纪艺术和18世纪洛可可艺术的痕迹和手工艺文化的装饰特色。同时还带有东方艺术的审美特点以及对工业新材料的运用,包含了当时人们对过去的怀旧和对新世纪的向往情绪,成为了体现出时代特色的艺术形式。新艺术运动的革命性在于提出了“产品功能影响形式”,局限性在于尚未与机器完全结合,多追求形式、华丽的表面装饰。 新艺术运动产生的背景是什么?从新艺术运动产生的背景来看,它与工业美术运动十分相似,它们都是反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都对工业化产生的强烈反映;都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它们都“师法自然”,都受到日本为主的东方文化影响。 简单描述现代设计的特征是什么? 1、现代设计是一种受到时间与空间限制的实

世界现代历史知识结构(挖空)

姓名:班别: 评价: 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奠基人 天文学—— 定律 成就:力学:三定律 数学:微积分 成就:《》进化论打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说 伟大的物理学家提出 打开原子时代的大门 法国思想家 主张: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强调资产阶级的和;将教皇比作“两 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是“”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政策 年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世界。 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实现了社会主 ) 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 签订时间:1919年6月(操纵国:英、法、美) 实质:帝国主义性质的分赃会议 影响:《》和其他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 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经济和政治实力受到极大削弱,过分的惩罚注定了德国必然走上军事扩张道路,新的世界 大战不可避免。(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 召开时间和地点:1921—1922年(操纵国:美、英、日)华盛顿——华盛顿会议 内容:名义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的原则。 实质: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公约打击了独占中国的计划,实际上是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中国重新变为列强 的半殖民地。根本的就是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中国是此会议的最大受害国。 影响:构成了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确立的国际秩序。 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国家建立了“体系” 背景: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危机(1924年——1929年首先在爆发) 新政实施时间:1933年目的:为了消除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和 (“新”的地方) 财政:政府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工业:实行产业复兴法,筹划大规模的公共工程的兴建,刺激消费和生产; 农业:缩减农业产量,补偿农民的损失,复兴农业。 对的调整。制定《》(,是新政的和基础) 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 、取得了显著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罗马()——————————东京() “九一八”事变、731部队等 》标志着英法等国实行的达到了顶峰。 发动突然袭击(方案) 6月22日 月7日凌晨 爆发标志:日本偷袭美军基地(成功代号:虎!虎!虎!) 影响: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达到 26国目的:彻底打败法西斯 地点:苏联的 内容:①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②战后成立; ②实际上也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使战后出现的格局, 美英联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陆登陆作战行动,行动代号为“” 9月2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2019-2020年初三历史阶段性复习试卷(5)世界现代史材料题专题

2019-2020年初三历史阶段性复习试卷(5)世界现代史材 料题专题 1.残酷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曾经促使人们对民族国家和战争的反思达到空前的程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希特勒是通过许诺解决失业问题、砸碎《凡尔赛和约》的枷锁……赢得支持的;……大萧条为他赢得了狂热的听众……因为他为他们的不幸找到了替罪羊。 ——《全球通史》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整个欧洲遭受了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导致了欧洲的整体衰落。不仅如此,欧洲还被苏联和美国划分为东西两大势力范围,……只有走联合之路。于是,从经济上的煤钢联营入手,启动了西欧的联合进程。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1986年共同体的年国民生产总值高达2.6万亿美元,……共同体代表西欧已成为西方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中的一足。 ——《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凡尔赛和约》”是哪一国际会议签订的?这一会议的操纵国中有哪两个欧洲国家?“大萧条”指的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的“东西两大势力范围”所反映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据材料二,归纳促使西欧启动联合进程的主要因素。(3分) (3)对比材料一、二,二战前后西欧国家间关系有何不同?(2分) (4)材料三中的“共同体”指的是哪一组织?据材料三,列举共同体的经济发展状况。(3分) (5)综上所述,概括二战前后西欧国家间关系的不同影响。(1分) 2.大国关系的演变对世界局势的走向有着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杜鲁门的“对苏强硬”政策分裂了罗斯福建立的联盟。……斯大林也绝不想与西方和平相处。 ——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苏关系的变化及其对世界局势的影响。(2分)材料二建国后中美关系发展轨迹 (2)请将年代尺上的历史事件补充完整,并依据材料二概括中美关系发展的轨迹。(4分)

世界近代史知识结构(1640-1917)

世界近代史知识结构(1640-1917年) 1.什么是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世界近代史可划分为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机时代和电气化时代三个阶段。 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时期: 时限:14-16C 特征: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主要历史事件: ②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时限:16中-18C末 特征:封建制度的衰亡,资本主义的成长 主要历史现象: ③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世界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时期) 时限:18末-19C后半期 特征: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主要历史现象: ④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世界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时期) 时限:19C后半期-20C初 特征: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 主要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国际工运组织性增强,以合法斗争为主、民族解放运动卷席亚非拉三大洲、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2.时限及特点: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3.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本质区别: ①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②公民取代臣民; ③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 16世纪前后,世界进入由古代到近代的转型期,即由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应在掌握这一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第一,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前资本主义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自然经济的生产目标主要是满足自我消费,带有闭塞性,发展滞缓。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以实现利润、增殖资本为目的的经济,面向市场,具有开放性特征,充满活力。它必然会不断地侵蚀以农为本的自然经济,不断占有农本经济的阵地,突破地理的自然界限和国家疆域,几乎无止境地向可能达到的各个角落扩展,最大限度地为销售其商品而开拓市场。它要求自由,要求无条件的绝对私有制。“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天赋人权”等口号,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适应时代要求提出的,是鲜明的反封建口号。 第二,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利取代以出身血统为依据的贵族特权。即以法治取代人治。商品经济要求自由,要求人的自然权利,那就必然与封建制度下的王权、神权、特权形成尖锐的对立,因而也就不能容许专制与特权。以法律的权威取代特权,是近代社会的必然选择。 第三,公民取代臣民。近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以主权在民取代主权在君,实行代议制度,执政者必须由公民选举产生。这样,原来只对国王、领主效忠的臣民,也就转变为参与国事的公民,拥有法定的权利和义务。 4.近代主要矛盾: 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矛盾;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矛盾; 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矛盾。 5.三条线索(内容)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在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全面、战胜封建主义,并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主导) 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侵略反殖民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 第一单元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前资本主义时期) (14~~~15世纪) 1、总体特征: 16世纪前后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欧洲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人类历史向近代迈

世界现代史笔记大全

机密第1 页共31 页作者:天涯2013-4-4 第一章20世纪初的世界 20世纪初,欧洲仍然保持世界优势地位,但不久美洲的美国和东亚的日本迅速崛起,开始挑战欧洲的优势地位,改变了欧洲称霸世界的局面。 第一节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一)、英国──殖民帝国主义 ●(二)、法国──高利贷帝国主义 ●(三)、德国──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四)、美国──托拉斯帝国主义 ●(五)、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六)、日本──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一、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1、欧洲列强瓜分世界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已将世界基本瓜分完毕 非洲除利比里亚和埃塞俄比亚外,全部变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 亚洲广大地区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拉丁美洲和澳大利亚都已欧化 2、欧洲的经济优势 20世纪初欧洲是世界的银行家,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 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工业产量和国际贸易都占优势 3、欧洲的军事优势 20世纪初,俄、法、英、德陆海军人数占绝对优势 欧洲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对比表 二、美国和日本的兴起 1、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 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所奉行的“帝国主义政策”,使美国迅速膨胀为世界级的强国 ●美国崛起的原因 ●日本崛起的原因 2.美西战争 原因:美国垄断资本家需要寻找国外市场,企图取得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两块较大的殖民地——古巴和菲律宾 导火线:1898年2月发生的“缅因号”事件 经过及结果:战争仅进行了3个月,美国海军先后在菲律宾和古巴歼灭了西班牙舰队。双方签定巴黎和约:古巴由美军占领;将菲律宾、关岛等让于美国 影响:它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一次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美国开始向远东和太平洋扩张;古巴成为美国“统而不并”的殖民地;西班牙退出争夺殖民地的舞台 3、大棒政策与金元外交 20世纪初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使用暴力或进行经济渗透 (1)大棒政策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提出,主要运用于拉丁美洲,把“门罗主义”的不准干涉美洲发展为美国管理美洲 (2)金元外交 世界现代史笔记

高考历史-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练)-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 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练) 一.练高考 1.(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8)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右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富有宗教神秘感。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 A.现实主义流派B.浪漫主义流派C.印象主义流派D.现代主义流派 2.(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34)图5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图5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3.(2015年福建卷文综23)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材料表明,托尔斯泰是() A.农民运动的引领者B.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 C.批判现实主义作家D.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4.(2015年广东卷文综21)有文学家宣传:“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他的文学理念属于() A.浪漫主义B.现代主义C.现实主义D.古典主义 5.(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二.练模拟 1.(2017届重庆市育才中学高三上期入学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史》在描述西方某文学流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6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6 第二章第五节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三级会议的召开;攻占巴士底狱;君主立宪派统治;《人权宣言》;吉伦特派统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雅各宾专政;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督政府时期;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的统治政策;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及其评价。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与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危机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的观点分析历史发展进程的能力。 2、通过分析巴黎人民三次武装起义的作用,以及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分别在革命中的历史贡献,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的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本节教材中的有关资料,比较它们的异同,提高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通过对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等人物功过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考点: ①三级会议和革命爆发;②革命的进程;③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亡 计划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法国大革命 一、基础知识网络

二、核心知识点拨 (一)大革命的爆发 1.背景 (1)国内 ①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等级森严。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发展,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根本原因 ③第三等级特别是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改变现状。(尖锐的阶级对立——直接原因) ④因财政困扰,国王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条件成熟 ⑤启蒙运动为革命的爆发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思想理论基础 (2)国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 2.爆发 (1)导火线:1789年5月,为解决财政危机,路易十六召集三级会议。 (2)第三等级的斗争: ①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改革 ②要求改变陈旧的开会方法和表决方式 ③6月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议会,后又正式改为制宪议会。路易十六企图武力解散制宪议会,激起巴黎人民的起义。 (3)大革命爆发: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专制统治的巴土底监狱,标志大革命爆发。(1789-7-14法国国庆日)国王被迫屈服,作出暂时让步,大革命迈出胜利的第一步。 (二)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 (1789年7月——1792年8月) (1)1789年7月14日以后,制宪会议实际成为法国最高的行政和立法机关(1791年前)→立法会议(1791-1792.8).起主导作用的是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 (2)制宪会议通过决议,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动摇了封建制度,但没有废除封建地租和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3)1789年制宪会议发布了《人权宣言》。评价: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成为资产夺取和巩固思想武器。它是资产阶级的纲领性文件,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但建立在私有财产贫富悬殊基础上“自由”“平等”实际上只能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4)1791年制宪会议颁布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宪法规定的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违反了《人权宣言》的精神。 (5)制宪会议解散,让位于根据宪法选出的立法议会,君主立宪派掌权。 (6)立法议会遇到了许多困难,国内经济困难,政治斗争尖锐。1792年4月,普奥武装干涉法国革命,革命面临危机。为保卫革命,人民群众组成义勇军开赴前线。 (7)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第二次起义),攻占王宫,推翻了君主制,君主立宪派下台。 垮台原因:①国内:经济困境,政治斗争尖锐 ②国际:奥、普、俄武装干涉 对外战争的开始:①1792.4法国对奥宣战,普奥联军攻入法国境内 ②法国人民奋起保卫祖国 ③普奥联军公开支持路易十六 ④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1792.8.10) (8)1789年7月14日至1792年8月是法国大革命的第一阶段,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掌握了领导权,大资产阶级是当时资产阶级的主要代表。

【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附答案)

【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 项练习(附答案) 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校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下图反映了18-20 世纪世界的变化。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材料三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些发明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各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 (4)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答案】(1)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和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和飞机;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3)原子弹爆炸成功,氢弹爆炸成功,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4)环境问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

大学历史_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一、填空 1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发生“二月革命”。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四月提纲”:1917年四月,列宁回国后发表“四月提纲”,提出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 3.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7日):推翻临时政府,成立以列宁为首的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4.四月危机和六月危机(1917年):革命群众运动的高涨和临时政府的危机,扩大布尔什维克在群众中的影响。 5、粉碎协约国的三次武装进攻(1919——1920年) 第一次:高尔察克的叛乱(白匪)第二次:邓尼金匪军第三次:波兰侵入 6、.一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重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1)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略决战,也是大战的第一个转折点,它使德军包抄和消灭法军主力的计划失败,速决战计划完全破产。 (2)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的一次血战,双方共伤亡70万人,因而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或“地狱”。 (3)索姆河战役:交战双方先后投入150个师的兵力,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消耗战。 (4)日德兰海战: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 7、1918年3月5日,苏德签订《布列斯特条约》,退出一战。 8、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着重讨论了农业问题,确定了农业集 体化的方针。 9、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在1928年至1932年,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为摆脱苏联落后的农业国面貌而实行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该五年计划片面强调工业化,却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致使农业生产力遭受损害。 10、为了应付国内战争,苏俄政府与1918年夏开始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实行国有化,实行贸易国有化、禁止自由贸易,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建立劳动军。 11、柯立芝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柯立芝繁荣是一种虚假繁荣,在当时没有特别地表现,但是后来从金融业开始,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 12、.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德日:法西斯专政(对内:独裁专制;对外:侵略扩张) 美英法:国家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 13、.绥靖政策的表现: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内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阴谋,侵占捷克,进攻波兰。 14、1938年9月30日,英法德意四国签署了《慕尼黑协定》。 1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斯大林格格勒战役(194 2、7―194 3、2)―――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中途岛海战(1942年)――美军以少胜多,取得了海上主动权,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3、阿拉曼战役(1942年冬到1943年初)――英军在北非发动反攻,取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16、二战的重要会议 开罗会议:1943年11月22—26日,美、英、中三国首脑举行开罗会议,讨论了三国在缅甸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会后发表《开罗宣言》。 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于在德黑兰举行会议。会议决定,英美盟军于1944年5月在法国北部开辟欧陆第二战场,苏军届时发动大规模攻势加以配合。会议最后通过了《德黑兰宣言》,表示三国将在战争中一致行动并在战后继续合作。 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再次举行会议,讨论了关于德国(分区占领、赔款)、波兰、苏联对日作战、组建联合国等问题。 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7日,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举行战时第三次首脑会议,着重讨论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并在雅尔塔会议的基础上加以具体化。会后,美、英、中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17、反法西斯联盟(三个阶段) P125 美英联盟的建立:1941年前后,美英事实上结成了反德联盟。

世界现代史(1914-1989)

世界現代史(1914-1989) 一、指定教科書 Grenville, J.A.S.,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the 20th Century, enlarged ed.,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二、授課方式、規則、考察辦法 1.講授、討論 2.課前發予授課大綱 3.期中考(20%)、期末考(30%)、讀書報告(30%)、課堂討論與課堂出席 (20%) 4.課堂規則:勤出席、維持課堂秩序、避免製造噪音、不作弊、不抄襲,積 極參與課堂討論、踴躍發問。 5.課業輔導時間:每週一8:00-10:00,並開放預約時間。 三、課堂議題 1.短暫的二十世紀?轉型的世紀?--導論 2.巴黎和會與現代趨勢之發展 3.第一次大戰後民主之發展--英、法、美、其他小國 4.戰後極權政治之發展--蘇、義、德 5.社會福利國與大眾文化之發展 6.經濟恐慌與國際危機 7.第二次世界大戰 8.戰後之國際情勢 9.戰爭之社會、經濟與文化影響 10.冷戰與超級強國之發展 11.歐洲之復興與獨立認同之掙扎 12.第三世界之興起與挑戰 13.後冷戰時期 14.新世紀新議題 四、參考書目

1.王曾才,《世界現代史》,臺北:三民,1992,2冊。 2.Hobsbawm, Eric著,鄭明萱譯,《極端的年代》,臺北:麥田,1996,2冊。 3.王曾才,《西洋現代史》,臺北:正中,1986。 4.李邁先,《西洋現代史》,臺北:三民,1995。 5.Robert Paxton著,劉京建譯,《西洋現代史》(台北:五南,1990,2冊) 6.Robert Paxton著,王曾才等人翻譯,《二十世紀歐洲史》,台北:國立編譯 館主編,黎明出版,1984。 7.蔡東杰著,《西洋外交史》,台北:風雲論壇,2001。 8.愛德溫〃何伊特(Edwin P. Hoyt)著,李宛容譯,《墨索里尼的帝國:法西 斯主義的興亡》(Mussolini’s Empire: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Fascist Vision),台北:麥田,1995。 9.Albrecht-Carrie, Rene, A diplomatic history of Europe since the Congress of Vienna,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3. 10.Ambrosius, Gerold, A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of Twentieth-century Europe,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11.Blecourt, Willem de, Ronald Hutton, and Jean La Fontaine, Witchcraft and Magic in Europe: the Twentieth Century, London: The Athlone Press, 1999. 12.Brooker, Paul, Twentieth-Century Dictatorship: The Ideological One-Party States. London: MacMillan Press, 1995. 13.Browder, Rober P. and Alexander F. Kerensky, ed. The Russian Provisional Government. 14.Fischer, Conan, the Rise of the Nazis, 2nd. ed.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2. 15.Hayes, Paul, ed. Themes in Modern European History, 1890-1945, London: Routledge, 1995 (D 395/ H29) 16.Hoffmann, Stanley, The European Sisyphus: Essays on Europe, 1964-1994.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95. 17.Howard, Michael, and Wm. Roger Louis, The Oxford History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18.Kershaw, Ian, The ‘Hitler Myth’: Image and Reality in the Third Reich,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1987. 19.Kindleberger, Charles Poor, The World in Depression, 1929-1939,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8. https://www.360docs.net/doc/8b12449537.html,fore, Laurence, The Long Fuse: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Origins of World War I, New York: J. B. Lippincott Co., 1971. 21.Lloyd, T.O., The British Empire, 1558-1995, 2nd.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2.Lloyd, T.O., Empire, Welfare State, Europe: English History, 1906-1992, 4th ed.,

世界近代史笔记复习重点

第一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革命前的英国(重点) (一)近代以前英国的社会状况:——特有前提。 1、经济领域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政治领域有利于反对封建制度: (二)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社会经济基础 1、圈地运动与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2、工商业的发展对封建制度有很大的瓦解作用 (三)经济变动下的阶级结构的变化:——阶级基础 贵族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平民 (四)清教运动的发展:——思想基础 (五)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直接因素 1、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与议会反专制统治的斗争。 (1)、詹姆士父子的专制统治 (2)、议会反对专制统治的斗争:《权利情愿书》 2、英国革命的爆发: (1)苏格兰反英起义成为英国革命的导火索。(1637) (2)长期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革命的开始:(1640) 二、革命的过程 第一时期——是革命战争时期(1640-1660) (一)革命的开始——长期国会召开及初期活动:议会斗争(1640-1642)(二)第一次内战(1642-1646) (三)两次内战间隙阶段(1646-1648) 一)长期国会改造国家的政策(政治、经济、宗教) 二)两次内战之间革命阵营内部的政治斗争(1646—1648 年)(四)第二次内战阶段(1648-1649) (五)共和国政府时期(1649-1653)(革命最高峰) 1、对内政策、 2、对外政策:侵略扩张 (六)、护国政府时期(1653-1660)(护国主军事独裁统治) 第二时期——是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1688) 1、复辟的原因 2、复辟王朝的统治 第三时期——是光荣革命时期(1688-1689) (一)詹姆斯二世的反动统治及影响 (二)“光荣革命”(1688) (三)《权利法案》(1689)(意义) (四)君主立宪制(评价)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重点) 1、摧毁了英国封建贵族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统治地位的政权,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奠定了在英国后来资本主义海外扩张中的霸权基础。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世界史上资产阶级代替封建统治的新时代,成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对于欧洲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结构图(附)

民族关系 跨入①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社会②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以后,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1958年以后,少数民族先后进入社会主义主义社会 社会③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各民①政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给予支持 族共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民族地区的农村也推广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同繁民族经济 荣③民族地区的工业建设发展很快,大部分地区已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外交事业 国际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地削弱了 环境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形成了一个世界体系 新的亚、非、拉美许多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 格局中国人民革命胜利打击了帝国主义,鼓舞了世界人民 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另起炉灶” 独立自主外交“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政策基本方针“一边倒”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成就参加亚非会议(1954年) 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 20世纪60 美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 年代外交环境恶化美国发动越南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大国沙文主义使中苏关系恶化 20世纪外交有重大突破和转机,转变的关键是中中美关系的逐渐缓和 70年代1971年10月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外交发展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协定 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友好互助关系 ①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了变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 十一届三中②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全会后外交③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政策的调整④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⑤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正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

(世界现代史)练习题

高考历史新材料、新情景类选择题精选(世界现代史) 1.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2004年1月1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其根本原因应该是 A.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D.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2.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 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C、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 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3、同学们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理,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右图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 A、抵制国内极右势力 B、为社会捐资,为解决危机做一份贡献 C、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 D、购买降价处理的商品,缓解生活的困难 4、斯塔里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里的“模仿”主要是指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 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5、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的经营的企业。”柯立芝的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加剧了美国工人的贫困 B、加深了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 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D、为经济大危机的发生种下祸根 6、对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罗斯福新政直接有利于防止上述情景出现的有 ①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②保障工人的一些基本权利 ③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④实施《社会保障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1933年美国通过的《工业复兴法》规定:“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必须遵守工时……工资限额。”此规定的真实目的是 A、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但最终是保存资本主义制度 B、为了保障工人的民主权利,实现真正的民主 C、社会危机十分严重,所以要缓和阶级矛盾 D、保障就业,增加工人收入,刺激消费,缓和危机 8、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到:“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象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这主要说明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C、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沉重 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权的经济职能 9、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

世界近代史(初三历史复习提纲)

世界近代史 ☆近代化(近代社会): 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文化自由化、民主化,构建资产阶级的人文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逐步接受近 代文明 ☆资本主义制度: 生产力:大机器生产 优越性(进步性)生产关系:雇佣关系 思想意识:要求摧毁封建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体现资本主义制度自由、发展的要求 局限性:贫富不均 ☆资产阶级能统治世界的原因: 生产工具先进,交通便利,使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必然战胜落后的生产方式☆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的因素: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改革、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工业革命、殖民掠夺 ☆资本主义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 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 确立资本阶级统治(英国、法国) 2、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美国独立战争) 3、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组度废除旧制度(俄国、日本) 4、通过对外发动王朝战争(德国、意大利) ☆四大资产阶级革命: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 思想解放运动 时间性质核心思想代表人物 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 会大门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人文主义: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启蒙运动17——18世纪资产阶级领导的、弘扬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识形态,把人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理性主义洛克、霍布斯、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 自由主义思想19世纪略自由主义亚当?斯密、边沁、孔德、杜威 社会主义思想19世纪略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 文艺复兴运动 1、中古世纪,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教会在欧洲的封建统治束缚人的思想,扼杀人性,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引起广泛的不满 背景2、14世纪前后,处于欧洲贸易最繁荣区域——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兴起许多城市国家,开始产生新兴资 产阶级,他们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提倡“人文主义” 3、印刷术的推广与普及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含义:14——17世纪,许多艺术家、科学家、思想家发掘和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自 由,表现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一时成为风潮和时尚的思想文化运动 发源地: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