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场馆与学校相结合的科学教育课程与活动----展览教育部徐晓萍

科普场馆与学校相结合的科学教育课程与活动----展览教育部徐晓萍
科普场馆与学校相结合的科学教育课程与活动----展览教育部徐晓萍

科普场馆与学校相结合的科学教育课程与活动

重庆科技馆--徐晓萍

引言:科学教育是以全体青少年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自然科学学科教育为主要内容,并涉及技术、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文化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整体教育,以期使青少年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把握科学本质,养成科学精神,全面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并通过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发展社会生产力,改良社会文化,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

关键词:科学教育、科技馆、创新、融合

正文: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对科普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科普不仅成为公众适应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更是提升公众科技素养、发展创新文化的重要抓手。而科技馆是面向公众服务社会的公益性设施,也是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和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平台。

一、科技馆与科学教育的概念

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主要通过常设和短期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助性展示手段,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也可举办其它科普教育、科技传播和科学文化交流活动。

科学教育:是一种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载体,关注科学技术时代的现代人

所必需的科学素养的一种养成教育,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为整体的体系,使其内化成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行为的教育过程,从而使科学态度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 [1]。

二、科普教育的作用

科普教育的形态和模式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其形成与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人均受教育水平、自由时间支配水平等因素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学科不断交叉、分化、综合,新的综合学科不断出现,一个人不可能具备所有的科技知识,但是必须具备科学的思想和科学的精神。因此当前科普教育的重点应突出科学方法的传授、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培育并强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发达国家青少年科普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注重科普与学校科学教育的

融合。这种融合有助于解决目前学校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实施的科普计划就非常强调科普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联系,鼓励科普项目机构聘请中小学教师参与项目工作,如担任项目顾问小组的成员、参加项目开发与评估小组、编写科普项目的学校外伸材料等。美国等国家青少年科普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趣味性与多样化。科普活动有趣,才能吸引学生,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及参与的欲望,多样化则保证了学生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接触科学。英国研究委员会近年来则通过鼓励科学家、研究人员到中小学校开展活动,来支持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它们

开展的研究人员驻校计划,每年派大批的博士研究生到中小学校与学生和教师一起开展科技活动。

但是,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素质教育,但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应是一种大教育,应包含学校教育及青少年科普教育两个方面。如果说我们的学校教育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需要改革,我们在青少年科普教育上则更薄弱,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更大。素质教育对我国青少年科普工作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创造了发展的机遇。随着我国学校素质教育的展开,学生的课业负担将逐渐减轻,学生及其教师、家长会越来越希望学生多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增长见识、经历和能力。因此,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加速发展我国的青少年科普事业势在必行。

三、科普场馆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3.1、科技馆资源的共享:

科普场馆的常设展厅分了几个部分,比如生活科技、宇航科技、交通科技、国防科技、基础科技以及儿童科技乐园等等。这些展厅中布置了很多有内涵的展品,小朋友们可以通过动手的方式来学习到相应的知识,这一方面是学校所不及的。因为科技馆中拥有很多学校所没有的资源,或者课堂上只能看到图片的资源,所以要资源共享,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的服务,同时可以提高科技馆的科普水平,进而帮助学校更好的教育学生。

3.2、学校教师自身价值的再体现:

学校的每位教师都是学术五车、知识丰富,但是科普场馆内一线员工的教育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为游客讲解的时候会存在知识讲不通或是讲错的现象,进而就会给游客以及科普场馆自身造成影响。馆校结合的另一好处就是可以让普通的讲解员到学校当见习老师,学习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沟通

方法、以及讲授知识的方法等等。这样就可以在专业性强的展区比如数学区、物理区、生物区等等,安排专业讲解员为大家讲解。这样不仅可以给大众提供学知识的有利平台,而且还可以提升科技馆的整体服务水平。

3.3、把教室搬进科技馆

老师们通过参观教学,对科技馆有了总体认识,也便于他们安排开展相关课程教学。把教室搬进科技馆,引领学生在参观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要求进行学习,科技馆讲解员配合教师的课程进行现场辅助教学。学生们借助场馆内的文字介绍,边听讲解、边提问题、边做笔记,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解答预设的问题,同时对于比较复杂的物理知识,同学们还可以用边动手边思考的方法,将难化简,便于理解。

现在小学里面有小学科学的课程,这个课程旨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小学科学教师扮演着实验教授的角色,把一些难理解的知识用实验的方法呈现出来,这样小朋友就可以直观的认识其中的奥秘。但是由于学校教学器材的有限性,所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如果把课堂搬到科技馆来,上一堂互动性的实验课,相信小朋友对所学的知识都会记忆犹新。

3.4、让学生当老师

让学生当老师,有点类似“小小辅导员”,但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局限性、数量性,每个小学生都可以当老师。或许他们了解的只是一个展品的内容,但是他们可以把这个知识传达给其他的游客们,在这个讲解的过程中不仅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增加学生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让他们从小树立学习的信心,养成自信心。

3.5、学生可以参与创作、表演科技馆的科普剧

科普剧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全新的独特的科普方式。它将科普知识、科学实验等以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孩子们在观看表演,跟随人物情节发展的过程中接受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精神,参与科学知识,以此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而创作科普剧需要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完成一个故事的叙述,因此,故事情节、线索一定要清晰明确,加之儿童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故事情节必须有趣,情节一定要环环相扣。有时为了增强可看性和表演性,在创作上,还应运用舞蹈、音乐、曲艺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这些艺术元素的运用将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使得科普剧更加完美。

现在学生们的想法是琢磨不透的,而创作科普剧的意义就是让小学生在观看剧情中学习到知识或是某种情感。所以如果不深入的去了解学生,就盲目的创作剧本是创作者的一大失败,而让学生们自己去创作他们心中的科普剧,不禁可以让学生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创作来增加他们的团队意识。

四、科普场馆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意义与创新

4.1、馆校结合的意义:科技馆作为社会教育场所,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它将枯燥、抽象的课本知识以生动、直观、互动的形式展示出来,能有效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解决学校课堂教育不易解决的问题[2]。而科普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知识的普及和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不仅是学校的任务,还需要校外教育机构的协同努力,二者应该保持着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我国各地都有各式各样的科技场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场馆在配合学校教育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3]。

4.2、科普场馆的创新为推动社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提

综观科技馆建设过程中的创新可以归纳为理念创新、内容框架创新、展示框架创新、展示主题创新、展示形式创新、展示技术创新、展示手段创新、展品展项创新、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招投标形式创新、运营模式创新等。

谈到理念创新一定要具体化,切忌空泛化、虚位化,避免理念归理念、框架归框架、展品归展品,而没有形成整体梯度和结构,从而造成说归说、做归做,还是展品才是实实在在的局面。

内容框架与展示框架创新是理念创新的具体化、结构化。有何种理念就应该形成相应的内容框架与展示框架,理念是上位,而框架是中位起承上启下作用。也就是说理念创新必须传递到内容框架与展示框架,同时内容框架与展示框架的创新必须承载和支撑理念的创新。

展示主题与展品展项创新是内容框架与展示框架创新的进一步具体化、实际化,是内容框架的物质化、形态化,同时是展示框架的构件化、部件化。在此框架是中位的而展品展项是下位的,是落地的支撑点,展品展项的创新必须符合框架的要求而体现理念创新的具体化,展品展项之间的知识链关系应遵循内容框架与展示框架的逻辑关系。

展示形式创新是理念、展品展项在视觉传达、艺术形式和参与方式上的体现,是思想、科学内涵的外在表达,而展示技术、展示手段创新是展示形式创新的具体体现和落地支撑。

创新是科技场馆长久发展的钥匙,是推动社会教育向前发展的前提。

五、结论

科技馆要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公民终身教育的课堂,就必须充分发挥自

身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不断拓展场馆功能和扩大服务范围,加强与学校教育的结合,才能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真正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四有”新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2001科学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2001:187.

[2]: 白宗新,陈竞蓉.科技馆的社会教育功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

(3):176-177

[3]:谢娟,尚修芹,关于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开发的若干思考[J],科普研究,

2009,4(3):39-42

综合实践课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课课程标准 (一)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 (二)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学生是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经历和体验的。动手实践,是综合实践的基本学习方式。 (三)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尽信书,不如无书”——“一个人的知识、能力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在这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查询、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查找资料和学生的实践,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学会如何鉴别信息,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学习书本知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生活,必然要跳出书本狭隘的圈子,从生活、自然以及社会交往中去学习。关于“尽信书”的感悟,便是在拓展了的学习领域和实践中得出来的。(四)是三级管理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与实施”,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表现。 具体讲,国家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宏观目标和原则要求;地方对落实国家的要求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学校负责针对学生和学校实际,来开发具体的活动内容,针对具体内容来预设具体的活动目标、方式方法的采用、基本活动流程、实施针对性评价等,是校本开发与实施的过程。在校本实施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编辑 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河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推进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特制定《河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中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必修课程,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汇总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走进戏曲大舞台》 一、活动背景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浸润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据统计,全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了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喜爱、向往、崇拜的大都是流行音乐、港台明星、言情武打剧等。戏曲在年轻一代的眼里,差不多成了“出土文物”。为了提高年轻一代对戏曲的兴趣,使他们关注戏曲、欣赏戏曲、热爱戏曲,必须采用一些他们乐于接受的形式,如上网、竞赛、表演等。为此,我们搞了这次“走进戏曲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他们喜爱的活动中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从而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人文素养。 二、活动宗旨 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基本知识。 3、理解戏曲中脸谱、行当等的含义,学习鉴赏戏文。 4、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5、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关注,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为振兴、光大戏曲事业而努力。 三、活动设想 1、指导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听戏、看戏,向周围的老戏迷请教。 2、亲身体验,学唱戏曲,学演戏曲。 3、能理解戏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通过竞赛,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 5、考察地方戏的特色以及现状。 6、讨论地方戏的现状,给出振兴方案。 四、准备活动 1、成立研究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各人分工。每小组5-8人为宜。 2、查阅资料。可利用图书馆、因特网等资源,还可向周围的老戏迷请教,收集、了解有关戏曲的材料和知识。 3、调查中国传统戏曲特别是家乡地方戏曲(锡剧)的现状,思考发展良策。 4、准备表演戏曲节目。 五、集体活动步骤 1、交流材料。把各人收集的资料向全体同学展示、交流,互通有无,使每个人都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2、教师介绍。重点介绍中国戏曲的历史,几个主要的戏曲剧种(如京剧、昆剧、黄梅戏、评剧等),戏曲中脸谱、行当的含义,京剧旦角流派等。 3、学生根据调查到的情况在课堂上介绍中国戏曲的现状,并讨论发展地方戏曲的良方,写出方案。 4、欣赏不同剧种经典剧目片段(播放碟片),有京剧《苏三起解》,评剧《刘巧儿》,锡剧《双推磨》,豫剧《花木兰》,黄梅戏《天仙配》,越剧《红楼梦》,花鼓戏《刘海砍樵》等。 5、优秀戏文鉴赏。印发《天仙配》、《玉堂春》、《花木兰》中的精彩唱词选段,让学生分析、讨论,进而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6、戏曲知识竞赛。可在班级内以小组为参赛单位进行,也可整个年级一起进行。我们采取的是后者。各班派三名选手参赛,其余300多个学生既是自己班级的拉拉队,又是观众,气氛相当热烈。(附) 7、粉墨登场,学唱戏曲,学演戏曲。各小组(或班级)都上台表演。演唱内容有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黄梅戏《孟姜女》选段“十二月调”,锡剧《双推磨》选段“推呀拉呀转又转”,黄梅戏《女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蔡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3—6 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一、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知识也不断出现新的分化与综合的趋势,解决有限的学时和知识量的无限增加之间的矛盾,“综合学习”越来越受关注。从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出发,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着眼于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立足于让每一个学生健全、完整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 2、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 3、社会发展对中小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因此需要具备些基本能力手综合素质; 同时也为了适应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域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报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2、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3、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4、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5、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统一安排,每周一至二节课,学生全是员参与,教师参与活动小组的活动。 6、采取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这两种基本的组织形成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的开展。 7、在开放的时空中不能忽视安全保障措施: 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 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与管理 1、范围:小学3—6年级学生 2、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学目标,学校建立研究性学习指导、管理小组,加 强组织管理。切实保证研究性学习标真正落实到实处。组长: 魏素菊 副组长: 吴孝东冯秋怀 成员: 冯启红刘晓娜王志鹏张继辉指导管理小组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实际、教育原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性学习方案和具体的研讨措施,合理安排课时,科学调整任课教师,使音乐、体育、美 术、社会、自然、英语、电脑等各学科的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的

中央部委直属高校名单

中央部委直属高校名单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75所) 北京市(24所):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北电力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招生办) 上海市(8所):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 江苏省(7所):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江南大学(招生办) 湖北省(7所):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陕西省(5所): 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招生办) 四川省(4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山东省(3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天津市(2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吉林省(2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广东省(2所):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辽宁省(2所):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湖南省(2所):中南大学(招生办)湖南大学(招生办) 重庆市(2所):重庆大学西南大学 黑龙江(1所):东北林业大学 安徽省(1所):合肥工业大学 浙江省(1所):浙江大学 甘肃省(1所):兰州大学 福建省(1所):厦门大学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直属高等学校(2所) 福建省(1所):华侨大学 广东省(1所):暨南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高等学校(7所) 北京市(2所):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省(2所):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黑龙江(2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实施的依据及主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的八大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由国家设置并制订指导纲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指导与管理、学校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并组织实施的综合性活动课程,它是与其它学科课程并列而不是从属或依附于学科的一门国家必修课程。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三个科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共23个必修学分,是高中毕业学分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最低必修学分的20%,占最低毕业学分的16%。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施于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高中实施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要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又要适合高中教学和高中学生的特点,准确地确定和完整地把握课程理念,正确地理解课程的价值取向。 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独立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任何学科的附庸,而是基于全体学生,具有特定教育功能的独立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倡导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通过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持续研究的过程,发展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关注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基于这样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更关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及由此产生的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体验。在实施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防止把它异化为其他学科的活动,或将独立的综合实践活动降低为某种一般化的课外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之我见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课程。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实践性的特点,极富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然而它作为一个新的稚生事物,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教师理解偏差,课堂观念陈旧、结构老化,缺少教学内容等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边实践边反思,边探索边总结,努力开创新局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兴趣,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如开展“乐阅千卷,悦纳百家,健康成长”这一主题活动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量的要求,向学生介绍读书的好处,讲鲁迅等名人读书的故事,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结合语文教材引导学生读书的方向,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活动中,进行诵读古诗词或交流名著赏读,推荐经典的名句或心得。通过摘抄成语、名言、佳句等方式做读书笔记和阶段性地制作图文并茂的手抄报或小书签、剪贴报,调动学生阅读的内需,并用于布置教室,以进一步调动学生读书用书的积极性。 二、各组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随着活动的开展,须不断修正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在老师的指导下,各小组要及时将所调查访问到的内容集中起来,并进行分类处理,准备在交流。如在教学“走近生命之源——水”时,各小组开展对“走近生命之源——水”的探究实践活动时,发给学生“自我评价表”。各小组通过采访、问卷调查、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完成活动任务,丰富知识,为汇报展示作准备。 三行展示会进行活动成果展示提高素养。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倡导建构性的学习、全人的教育。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通常有压力就有动力,有检查就有促进。在开展“乐阅千卷,悦纳百家,健康成长”这一主题活动时,为了推动学生读更多的书,活动中充分利用班级墙报,及时将学生的读书笔记展示出来,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同时,每学期评比两次“阅读之星”。平时,对读书摘录做得好的同学奖励小红花,评比班级“百花少年”。活动中通过举办“我读书我快乐”、“古诗朗 诵会”“故事会”等读书交流活动,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书,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 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而且通过练笔写读书笔记,汇报对所读过的书的认识,让学生在评比优秀读书笔记中,感受到读书的了处,提高综合能力。在教学“走近生命之源——水”时,各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探究,学生对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对资料整理分析,通过展示会分组展示成果,通过交流,学生对水有了一定的全面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锻炼实践能力,激发创造潜能。 四、活动评价促成长。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要确立正确的评价观,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师、学生、家长等评价者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形式及效果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等评价。启发引领学生及时交流并记录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促进活动更好地完成。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充分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融合,扩充个体信息容量,促进主体充分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教育部属高校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75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管理一批高等学校(简称“教育部直属高校”),目的是在探索改革上先走一步,在提高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示范作用,经过世纪之交全国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一批实力较强、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校划归教育部管理(75所)。20世纪末,经过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我国高校形成了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新体制,我国高校划分为中央部属高校、地方省属高校,而“全国重点大学”提法目前已不再使用。 中文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 简称:“教育部直属高校”“直属高校” 创办时间:20世纪末(全国高校体制调整)学校类型:中央部属高校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校属性:985、211、111、珠峰计划 现任校长: 32所副部级校长、43所正厅级校 长 所属地区:75所全国分布(部分省、直辖市)院士:439人 科学研究:863、973、10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1](简称“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教育部直属高校”)[2]是中央部属高校较大的一个系列,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校徽)(19张)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75所) 教育部直属管理一批高等学校,目的是在探索改革上先走一步,在提高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经过世纪之交全国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一批实力较强、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校划归教育部管理,目前总数为75所。 建国以来国家历次所确定的全国重点大学多为目前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是中央部门直属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沿革 “全国重点大学”的由来,要追溯到上世纪50—60年代。 1959年,当时国家下发的有关文件中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一) 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使得学校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更加凸显,而且也更加要求学校加强同社会、同生活的联系;不仅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而且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全面。需要掌握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更需要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公民品质。这一切仅仅依靠以教师讲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急切需要一种更新的、更有活力、能给社区和学校,给自身的持续发展,能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能以学生的知识为基础,以他们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为进一步发挥实验中学的学科课程的优势,并使实中学生既有比较深厚的学科知识,又具有综合实践能力,拟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年级、科目及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开展多年,在原开展的基础上,为体现活动的连续性和学生能力的综合性、全面性,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感,形成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拟分别安排:初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

会实践。 初二年级:信息、劳动与技术教学、研究性学习活动。 初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初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和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时数不仅要确保,而且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日时间,抓住学生年龄小,喜欢动,对新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因势利导,尽可能多安排活动,为以后的综合实践打好基础。 初二年级,进一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初一基础上提高内在质量和层次。 初三年级,结合物理、化学课程中的有关知识,实行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课内学习和课外知识运用的整合,开设学科活动课程和开设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科目:所有学科 教师:全体教职工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实验中学综合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活动课程中三大板块的基本目标是: 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活动是学习者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劳动与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

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对比和评价

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对比和评价 实力排行: 第一等: 1.北京师范大学 2.华东师范大学 (PS:这两所师范大学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无与伦比的经济实力称雄无可争议,另外又头顶“985” 的光环) 第二等: 3.华中师范大学 4.东北师范大学 5.陕西师范大学 6.西南大学 (PS:这四所大学都是雄霸一方的师范大学,为该区域培养了大批教育优秀教师和教育干部,应该说实力相当,谁强点谁弱点无非是多了或者少几个非师范专业而已,单论师范教育可以说是各有千秋, 各有所长) 社会评价: 北京师范大学“大”,北京师范大学作为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前身,中国师范大学的元老,又加上坐拥天子脚下,得天时。学科门类众多,名师荟萃,如果单从学校性质来说,北师大本应该归于综合类大学,殊不知偌大一个“师范大学”,如今又有多少人走上了教师岗位,可以说北师大已经不是培养教师 的主阵地,实属“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华东师范大学“洋”,华东师大地处上海,中国的金融中心,自然是不缺钱的,得地利。其培养的毕业生当教师的比例和北师大差不多,所以也基本不属于“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冷”,东北师范大学在地处东北三省的吉林长春,自然很“冷”,但是东北师范大学在业界评价不错,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以其专业思想巩固、基础知识宽厚、教育素质高、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功扎实受到社会广泛欢迎和好评,在基础教育这块儿享有较高声誉,地冷人不"冷",有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业界上流传这样一句玩笑话“东北师大是因为东北人会"忽悠"的缘故” 华中师范大学“中”,华中师范大学位于武汉,在六所师大中处于不靠前不落后状况,所谓“人有我有,人无我无”,比较懂得韬光养晦,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生比较灵活,不出头,不落后,懂得人情事故, 做事比较圆滑,故称其谓“中”。 陕西师范大学“土”,陕西师范大学地处西安,文化古都,也是中国“没落城市”,但是文化氛围浓厚,陕西师范大学毕业生给人刻板,沉稳,严谨,敦厚,做事中规中矩,稳扎稳打,基础扎实,大多数能够常年扎根基础教育,有点“不思进取”的感觉,也许是受到千年古都文化的熏陶的原因吧,对其评价 “土”不为过。 西南大学“偏”,西南大学也就是西南师范大学,在重庆人们把它称为“稀烂大学”,也许是对它是由原来的西南农业大学和西南师范大学合并而来的一种调侃吧,调侃其不伦不类,不知道该称其是综合大学还是什么?但是在重庆的教育界人们更愿意称她为“西师”,因为在重庆中小学的校长领导十个有八个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足可见西南大学的实力。但地处山城重庆,位于祖国的大西南,地理位置上

2020年整理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1].doc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在我校深入开展 第三小学路建平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 1、四大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 2、课程体系: 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学科教学以外的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的课程。从学生方面讲,拓宽了学习领域,丰富了学习内容,开阔了学习视野。从教师方面讲,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我们日常学习生活、教学工作的彻底颠覆。从常规教学上讲,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运行模式逐步引入学科教学,实现学科课程间的整合,更好促进教育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是我们加快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3、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规划与设计的技能(2)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3)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能力,(4)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5)学科综合的能力等。 4、组织形式(1)小组活动,(2)个人活动, 5、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等。目前,不少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实验的小学,一般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统一安排,一般每周二三课时,学生全员参与,全体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班级或活动小组的活动。 6、课程特点 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综合性是基本特性,实践性是本质特性) 7、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类型 (1)主题探究类研究性学习:主题探究以探究为核心,其基本活动方式是观察、调查、研究,它所涉及的问题领域包括自然现象(问题)研究和社会现象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定稿

江都区第一中学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江都区第一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二、课程实施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参与专题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切身体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技能,培养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与欣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生活态度,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内容和实施办法 第一部分: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 研究性课程在内容上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紧密结合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开展学习、研究。无论学生确立的探究课题是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还是自我问题,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中都应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作整体关注,充分挖掘研究课题所具备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努力实现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整合。大概分类如下:(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会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踪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5)跨学科综合类: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的,与中学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需要多学科参与的、有助于了解当代前沿科学的综合学习课题,如遗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第一节课程的本质与定位 一、课程的本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超越了学科领域的框架,且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它将儿童本位教育与社会本位教育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体为学习对象,以“问题学习”、“履历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柔韧学习”等为基本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课题、自主探究课题、综合解决问题的精神、资质和能力为宗旨,经过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将教与学、内容与形式、感情与活动、个体与群体、课内与课外、自然性和社会性、科学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积累和丰富更多的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定位。 1、它与学科课程并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它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形态。它在学习系统结构、实践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着与学科课程质的不同。 2、它与学科课程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能相互替代。 在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要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既要防止教学活动游离于学科理性,而步入学习的经验主义误区;又要防止学科的知识和系统教学活动的束缚,而局限在简单层次上的学科教学的重复和凑合。要及时补足学科教学的缺损。 第二节课程开发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原理 1、教育学原理 ①大教育学原理。大教育观依据社会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向,坚持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大系统。当今知识“爆炸”,并且“日新

月异”,因此教育应当时间长、空间广、内容多、效率高。时间长,空间广。是强调实行终身教育并发展各类教育。而内容多是强调发展xx教育,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广泛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效率高则是指教育不但要为儿童未来的社会实践与文化创造作文化知识的准备,更要作学力发展的准备。强调使学生掌握具有“生成性”的各种方法性知识。这些方法性知识包括信息收集和交流的方法、调查与访问的方法、统计测量的方法、发表和讨论的方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方法等等。基于以上认识,本课程努力拓展教育时空,使学习与学校外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课程教材在开发时注意内容的引伸性,教育途径上想方设法与广播、电视、戏剧、报刊、图书、讲座等社会教育进行有效的链接。其次,本课程致力于实现内容性知识向方法性知识的重心转移,以及单一学习向综合学习的转变。? ②情境教学原理。情境包含主观情境和客观情境。主观情境即针对儿童特点,运用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的直观或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场景,所创造的一种“亲、助、乐”的xx人际情境和“xx、智、趣”的学习情境。促使儿童以最佳情绪状态,主动投入、参与到学习当中,获得主动发展。客观情境是指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在客观情境中,由于每一个真实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得到学习者经验背景的支持,也需要运用多种概念、原理。因此,本教材力求弱化或打破不同学科间的界限,强调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联系、整合。其次,客观情境中的各种事件与问题是学生要完成的“真实性任务”,由于这些事件和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他们永远处于一个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中,因此,教师和学生在对事件和问题的综合探究过程中,必然会衍生出新的问题情境,即新生出许多潜在的学习机会,使自己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意义的知识和技能。于是,教学内部和进程就变固定不变的静态的教育载体为不断变化的动态的有机的整体,

教育部进一步加强直属高校所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进一步加强直属高校所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若干意见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校所办企业国有资 产管理的若干意见 时间:2016-11-25 近几年来,高校所办企业不断改革创新,国有资产规模不断增大,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进步、弥补教育经费不足、服务高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绩显着。同时,所办企业发展中也存在着产权不清晰、管理不规范、经营效益低下等问题,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所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所办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的发展”的任务。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公司法》《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直属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程(暂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校办企业实际,现就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直属高校所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校办企业定位 1.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有利于支持教育改革与发展、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带动优势和特色学科建设、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高校所办企业作为产学研用相结合平台、科技成果产业化运作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定位。 2.高校作为校办企业的直接出资人,要在明确所办企业定位的基础上,制定校办企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之中,与所投资企业建立以资本为纽

带的产权关系,加强和规范对所投资企业的监管。遵循“分级监管、民主决策、服务高校、控制风险、追踪问效”的工作原则,建立健全企业“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程序,民主决策机制和全过程监管制度,不断完善高校监管企业的工作机制,促进高校和校办企业的健康发展。 3.高校应完善投资进入和退出机制,调整企业投资领域,完善监管制度和措施,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缩短管理链条,对于因产权链条过长或经营活动长期停滞等原因难以实施有效监管的企业,应通过解散、产权转让、资产重组、调整投资级次等方式,及时进行处理,化解管理所带来的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4.高校所办企业应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二、理顺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5.高校应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下称国资委),统一领导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讨论国有资产管理重大事项并提出决策建议,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进行考评。委员会主任要由单位主要领导同志担任,副主任由分管相关工作的领导同志担任,委员会成员包括财务、资产、纪检、审计、设备、科研、后勤、基建、房产、产业等部门负责同志,国资委统一监管单位事业资产与所办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已经成立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下称经资委)的,应当作为学校国资委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国资委的授权对所投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行使直接出资人(股东)权利,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监督管理学校的对外投资。做到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统一,责、权、利相统一。经资委的人员构成应由学校校长、分管校长以及

中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范文

中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范文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工作坚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常规为规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下面是中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范文,欢迎参阅。 中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范文1 一、实践内容:高一级新生军训 二、实践时间:安排在20xx年高一第一学期开学之初,时间1周。 三、实践地点:紫金县武装部国防军训基地 四、社会实践的目的 1、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 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6、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

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 五、组织管理形式 社会实践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德育处统一负责实施。年级组负责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会实践活动负责,指导老师对所管的社会实践小组负责。社会实践活动一般以班级形成的小组为单位开展,每个组推举小组长一名,根据活动项目聘请指导老师1-2名,根据活动项目的需要可聘请校外人士充当指导老师。 六、活动实施的过程 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规,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的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每班推荐最好的一个活动小组参加级组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报。 3、评价考核。小组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材料,由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进行初步评,然后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进行终评。 七、课程评价与学分认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饺子》教案 梁山县马营乡赵坝小学郭庆强 教材说明:包饺子是一项家务劳动。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和面、拌馅和擀饺子皮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属于包饺子内容的第二课时,主要学习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包饺子的相关知识,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欣赏、自主探究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实践的能力和创造精神,感受劳动的乐趣。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 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实践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课前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拌好的饺子馅和饧好的面团、面粉适量,擀面杖每个小组一个,盛放饺子的盘子每组一个,筷子或勺子每人一双(一个),面板每组一个,湿巾、盛饺子的食品袋(或盛物盘)。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课,揭示课题(3—5分钟)

1、播放《饺子歌》,烘托课堂气氛,多媒体出示课题图片:包饺子(1—2分钟) 师:多么优美、动听的一首歌曲呀!正如歌词中说的那样,几千年来,我们中华儿女每逢过大年时,都以张贴对联,吃年夜饭等形式来辞旧迎新。而在丰盛的年夜饭餐桌上,都少不了“饺子”这一贺岁食品。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没有饺子不过年”!尤其是在社会进步、经济生活富足的今天,饺子更成了千家万户餐桌上的美味,代表更多的是喜庆、团圆。(板书:饺子) 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饺子怎么样?(出示饺子图片) 师问:同学们知道“饺子”的象征意义吗? 老师讲解吃饺子的意义(新春佳节饺子作为贺岁食品,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而在平时则多是代表团圆、喜庆。) 师问:我们当中有哪些同学会包饺子呀?(会包的请举手) 2、介绍经验 那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包饺子的?(邀请包过饺子的同学介绍经验) 师:说得很不错!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讲述,大家会包饺子了吗?想不想学习包饺子呀? 好,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如何包饺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板书“包”,进而完成课题板书“包饺子”) 3、检查准备工作

中学综合实践精彩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设计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二、课程实施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参与专题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切身体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技能,培养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与欣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生活态度,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内容和实施办法 第一部分: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 研究性课程在内容上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紧密结合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开展学习、研究。无论学生确立的探究课题是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还是自我问题,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中都应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作整体关注,充分挖掘研究课题所具备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努力实现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整合。大概分类如下:(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会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踪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5)跨学科综合类: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的,与中学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需要多学科参与的、有助于了解当代前沿科学的综合学习课题,如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