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理(修改版= =)

第一章中国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时间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的特点:

1)深刻的实践性

2)鲜明的阶级性

3)强烈的时代性

4)明显的继承性

5)不断的创新性

第一节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经历了秦到清朝前期的缓慢发展

(一)产生时期

西周时产生了两部较系统的技术作战经验和军事原则的兵书——《军志》《军政》

军事指导思想上“天命观”是其基本内容

(二)成熟时期

(三)丰富发展时期

●宋仁宗时编撰的官修兵书——《武经总要》(最早的记录科学技术发展的兵书)○1论述了“指南鱼”的制

作,○2收录了我国最早配置成功的火药配方还论述了现代意义上的火箭,反映了重视科学技术发展的思想。

●宋神宗时,颁布《武经七书》官定为武学教材,其目的是兴武备,建武学,选武举

《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明朝最杰出的兵书有戚继光所著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

茅元仪编撰的我国古代首部最大的兵学巨著——《武备志》

《孙子兵法》

1.《计》篇

○1重视战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五事:道、天、地、将、法七计

○3手段“诡道论”,目的“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4战前决策原则:“庙算”

2.《作战》篇速战速决“兵贵胜,不贵久”

3.《谋攻》篇“全胜”思想

1)基本原则: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2)最高原则: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3)根本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形》篇“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5.《势》篇“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6.《虚实》篇“致人而不致于人”(战略主动权)

7.《军争》篇“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8.《行军》篇“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分值高)

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一)毛泽东的战争观

战争观:人们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显示了研究和指导战争的立场和观点

1.战争的起源和根源(有些思考)

四个矛盾: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政治经济外交手段调

控在先。

2.战争的本质和目的

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1)战争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

2)战争不仅是实现政治的手段

3)战争还反作用于政治/推动政治

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无非是为了取得或维护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

3.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4.战争的最终目的和消灭战争的途径

最终目的:人类社会永远和平

途径:用革命战争去消灭反革命战争。(私有制和阶级一时难以根除)

(二)毛泽东的战争方法论

战争方法论:人们在认识战争规律的基础上,依据战争规律确定自己指导战争的根本方法。

1.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

2.着眼特点,着眼发展

3.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4.立足全局,照顾局部,把握重要关节

(三)毛泽东的人民军队思想

1.人民军队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

2.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军民一致、官兵一致和瓦解敌军

(四)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

人民战争: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是为人民利益而进行的战争

1.兵民是胜利之本

2.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3.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4.根据地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基地

5.以武装斗争为主与其他斗争形式相配合

(五)毛泽东的作战指导思想

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三种基本作战形式

第三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主要内容

(一)战争与和平理论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2.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危险依然存在

3.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突出表现为“强权政治”)

4.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

“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经济合作”“和平对话”

(二)国防建设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

发展国防工业要实行“平民兼容,平战结合”的方针

发展国防科技要坚持自力更生与引进技术相结合

(三)军队建设理论

必须把握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四)军事战略理论

第四节冷战后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发展

一.江泽民

我军“打得赢”“不变质”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实现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跨越机械化建设发展的高级阶段,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

二.胡锦涛科学发展观

三.习近平

1.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

2.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

3.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

第二章战略环境

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与祖国统一问题

国家的地缘环境:影响国家安全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以及与地理密切相关的国家关系等因素

大领土观念: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疆土,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

●我国的地缘环境的特点(熟悉,联系版图)

1.我国边界线长,是世界上相邻国家最多的国家之一

2.我国周边国家人口众多,是国家人口上亿最集中的地区

3.我国周边战略力量相对集中,是世界核武器分布最集中的地方

4.

●增强海洋国土观念

●要树立海洋权益观念

海洋权益:国家在海洋上依法享有的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的权益和利益的总称,即使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权益的内涵:(研读)P124

1.海洋政治权益

2.海洋经济权益

3.海上安全权益

4.海洋科学利益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种的手段和方法。(仔细看认真看一定要看!!!!!!)P126

1.要有坚定的国家决心

2.加大经济和技术的投入是维护海洋权益的保障

3.需要再所拥有的海域上进行有效管理

4.需要智慧和灵活的外交手段

5.必须拥有一支制海型的海上力量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1.美国对我国安全具有综合性威胁

2.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

3.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

4.民族分裂势力和恐怖主义威胁我国安全

5.台湾问题,祖国统一面临严峻的形势

●台湾问题

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中国的核安全观(基本原则,思路)

核心内涵: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1.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

2.权利和义务并重,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

3.自主和协作并重,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

4.治标和治本并重,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

第三章中国国防

第一节国防概述

●国防的基本要素

1.国防的主体:国家

2.国防的目的:捍卫国家的主权,维护国家的统一,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保障国家的安全

3.国防的手段: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4.国防的对象对外:“侵略”

对内:“武装颠覆”

●国防历史的启示(理解)(论述题)P198

1.经济发展史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4.科技的进步是国防强大的重要保证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国防体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国防职权: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

全国人大委员会,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作用。

●国家主席的国防职责: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国防方面的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最高国家军事机关,负责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中央军委主席实际即为全国武装力量的统帅。

●武装力量体制

中国武装力量

1.中国人民解放军

1)现役部队: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7个军区直接领导所属陆军部队/第二炮兵组

建最晚)

2)预备役部队

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1)三个性质:军事性,公安性,地方性

2)武警部队属于国务院编制序列

3)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双重领导

3.民兵

●国防动员: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范围内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

的紧急措施

主要内容: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国际交通动员,政治动员

●我国的国防政策: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新时期中国国防的目标和任务

1.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4.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公民的国防义务

1.兵役义务

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

4.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

5.支持国防建设,协助军事活动的义务

●大学生军事训练的地位和作用:《兵役法》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平时基本军事训练。

●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全民国防教育日。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

精确制导技术: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其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

●制导方式(掌握内涵)

1.寻的制导:精度高,适合打击活动目标,但作用距离近(依靠目标辐射能量工作,能量随距离衰减)

2.自主式制导: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射程远,但无法改变弹道

3.遥控制导

4.卫星定位制导

5.复合制导

●精确制导武器: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背)

1.增强打击效果(命中精度,智能化方向,新型战斗部)

2.增大打击范围(武器射程,火力空白)

3.提高突防能力(隐身,飞行速度,隐蔽措施,调整飞行弹道)

4.改善通用程度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以信息技术支配整个高技术武器装备体系,以信息攻防为主要作战方式,在核威慑条件下,全方位进行的立体战争。

基本内涵:(了解)

1.交战双方至少一方是信息化军队

2.信息化武器装备在战争中大量使用

3.信息能成为信息化战争能量释放的主要方式

4.信息化战争的作战目标是摧毁敌主导作战的“三大”系统

5.制信息权成为信息化战争中战场争夺的制高点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1.作战空间多维化

2.作战行动一体化

3.作战环节精确化

4.战场机动快速化

5.作战方式非接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