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小雅_宴飨诗_邓成林

_小雅_宴飨诗_邓成林
_小雅_宴飨诗_邓成林

第11卷第3期2011年3月宜宾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i b i n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 .11,№3

M a r c h ,2011

 

收稿日期:2010-11-03

作者简介:邓成林(1987-),女,安徽宿松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先秦汉魏六朝文学研究。

《小雅》宴飨诗

邓成林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小雅》宴飨诗的篇目共有三类:天子宴会诸侯的诗,表达了强化宗法血缘关系,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宴兄弟朋友的诗,用来增强联络亲朋之间的情感,同时又寄寓了政治意义;宴会场合中的通用诗歌,与前两类诗的功能没有原则区别。宴飨诗是礼乐文化的产物,反过来它又进一步加强和维护了宗法统治。

关键词:小雅;礼乐文化;宴飨诗

中图分类号:I 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65(2011)03-0039-04

一 宴飨诗及其产生

《诗经》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真实而又丰富地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与情感。按内容,一般将它分为“祭祀颂歌、农事诗、怨刺诗、婚姻爱情诗、宴飨诗、战争徭役诗和周族史诗”〔1〕53。对农事诗、怨刺诗和爱情诗等,研究者们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而对宴飨诗的研究关注得较少。

宴飨诗又称宴饮诗,是指以君臣之间欢宴、兄弟朋友聚会为主要内容,以反映燕礼中相关礼仪活动的诗歌。论述宴飨诗,首先必须涉及它产生的文化背景。周代是奴隶制宗法社会,宗法社会最重要特征是以家族血缘为维系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详细论述了这种宗法血缘关系,他说:“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有嫡庶之制,于是有宗法,有服术;而自国以至天下合为一家;有卿大夫不世之制,而贤才得以进;有同姓不婚之制,而男女之别严。且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2〕474。周代的统治者以分封的形式巩固与同

姓宗族子弟的关系;与异姓诸侯则实行联姻,从而确立了“亲亲”和“尊尊”的封建宗法原则。这种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扩展成政治统治上的君臣关系,构成了周代的统治内容。有了这一宗法政治制度,统治者必然也要制定相应的典礼章制,以协和万邦之谊,协调宗族的矛盾,于是就有了历史上周公“制礼作乐”的美谈。那时“制礼作乐”的内容大部分通过歌唱的形式流传下来,只是后来它的乐调失传了,如今只能见到其文字,其中就有《诗经》,诗是它产生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折射,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礼乐文化的载体。宴飨诗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直接产物,一开始就和礼乐难解难分。正如王洲明所说:“以重德为主要特征的周代礼乐文化,正是诗诞生的文化土壤。”〔3〕13

二 《小雅》宴飨诗篇目

《小雅》宴飨诗的具体篇目,学界没有统一的结论。但通过对比分析某些治《诗经》大家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关于宴飨诗篇目的一些可靠信息。傅斯年认为《小雅》中的宴飨诗共十首:“《鹿鸣》、《彤弓》(以上宾客),《常棣》、《頍弁》(以上兄弟),《伐木》(友生),《鱼丽》、《南有嘉鱼》、《南山有台》、《湛露》、《瓠叶》(以上未指明宴享者)。”〔4〕40这十首宴飨

诗在今天看来还不全面,但其价值不应被否定;他对整个《诗经》中的诗进行了分类,这对研究《小雅》宴飨诗有启示意义。朱熹、方玉润和程俊英对《小雅》宴飨诗的相关研究,为了简明方便,如表1所示:

表1 朱熹等人对宴飨诗的相关研究

《小雅》朱熹方玉润程俊英

《鹿鸣》燕飨宾客燕群臣贵族宴会宾客《常棣》燕兄弟周公燕兄弟宴请兄弟

《伐木》燕朋友故旧燕朋友亲戚兄弟宴享亲友故旧《鱼丽》燕飨通用燕嘉宾贵族宴飨宾客《南有嘉鱼》燕飨通用娱宾贵族宴会宾客《南山有台》燕飨通用祝宾祝祷周王得贤人

《蓼萧》初燕而歌天子燕诸侯诸侯在宴会中祝颂周王

《湛露》天子燕诸侯天子燕诸侯周王宴请诸侯

《彤弓》天子燕有功诸侯天子锡有功诸侯周王举行宴会赏赐有功诸侯

《桑扈》天子燕诸侯天子飨诸侯周王宴会诸侯《頍弁》燕兄弟亲戚刺幽王亲亲谊薄周王宴请兄弟亲戚

《鱼藻》天子燕诸侯而诸

侯美天子

镐民乐王都镐

赞美周王在镐宴

饮安乐

《瓠叶》燕饮不以物薄废礼贵族请客饮酒

这三家对《小雅》中宴飨诗篇目的界定基本一致。至于《頍弁》这首诗,朱熹和方玉润有些微小差别。其实这只是文字表面上的不同,实际并非如此。方玉润对此诗有详尽的分析,他说:“《序》自《节南山》后,无一不为`刺幽王',此则真刺幽王也。但谓`不能宴乐同姓,孤危将亡',则非。诗明言`尔酒' `尔肴',又云`乐酒今夕',何得谓之`不能宴乐同姓'耶?盖王平日亲亲谊薄,虽有宴乐,未能和睦。故同姓诸公借饮酒以讽刺之。”又说:“同姓诸公又何至作此自外之辞以相讽刺,此以知其为王发也无疑。若《集传》以为`宴兄弟亲戚之诗',则此一宴也,不过寻常款洽,何足重轻于其际欤?”〔5〕446-447可见他之所以说是“刺幽王”,乃是侧重于从诗深层的劝诫意义来说,而不满意于朱熹的笼统说法,他并没有否定此诗的宴乐性质。

至于《南山有台》一诗,方玉润认为是“祝宾也”,其实“祝宾”也是在宴会中进行的。“故《集传》以为`燕飨通用之乐',亦不为过。然自《鱼丽》至此,三诗各有一义。《集传》于《鱼丽》曰`优宾',于《嘉鱼》曰`乐宾',于此曰`尊宾',颇得燕乐次序。”〔5〕352所以他是认同朱熹观点的。仔细分析此诗,也可得出是宴飨诗的结论。

三 《小雅》宴飨诗分析

依内容将这十三首宴飨诗分为三类,即天子宴会诸侯的诗,宴兄弟朋友的诗,在宴会场合中的一般通用诗歌。

首先是天子宴会诸侯的诗,在这类诗中,一般来说宴会主人的地位都很高,客人依附于主人。这类诗有《鹿鸣》、《蓼萧》、《湛露》、《桑扈》、《彤弓》、《桑扈》、《鱼藻》。它们主要是通过歌颂美德,强化宗法血缘关系,以此增进感情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周人的宴飨是祭祀活动的主要环节之一,通过燕飨,不只是向先祖示敬,表达对先王祖宗的崇敬之情;而且可以借此加强宗族内部的团结,给诸侯臣下树立崇礼尚德的风范。

《鹿鸣》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起兴,营造了一种热闹气氛,宣扬一种“尚德”的礼乐文化精神。方玉润说:“至其音节,一片和平,尽善尽美,与《关雎》同列四诗之始,殆无贻议云。”〔5〕328此诗写宴饮也强调德,反映了周人对德的向往和赞美:“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我有嘉宾,德音孔昭”。对德的崇尚,传达一定的政治意图,即希望诸侯臣下都能守礼,以巩固自己的统治。

再如《蓼萧》,以“蓼彼萧斯,零露湑兮”起兴,用“既见君子,我心泻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表达了天子对诸侯的歌颂赞美之意。诗中也含有尚德隆礼的含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宜兄宜弟,令德寿岂”。方玉润说:“此盖天子燕诸侯而美之之词耳。然美中寓戒,而因以劝导之。”〔5〕354可见宴飨的用意不在酒食本身,而是在营造欢乐和谐气氛的过程中宣扬德。

《彤弓》通篇用赋法,写天子宴有功诸侯,而赐以弓矢。方玉润说:“是诗之作,当是周初制礼时所定。”〔5〕358关于周人重视彤弓并以之赏赐群臣在典籍中有许多记载,如《周礼·夏官·司弓矢》记载:“唐弓大宫,以授学射者、使者、劳者”〔6〕1152。《尚书·文侯之命》记载了平王东迁以后,赐晋文侯“彤弓一,彤矢百”〔7〕307。《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献楚俘于王,赐之“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8〕139。可见以彤弓赏赐有功诸侯是当时一项重要礼节,天子在宴会诸侯时通过奏这首诗歌,一方面是在赞扬诸侯辅翼王室有功,更重要的是在进行礼仪教育,使诸侯有

40 宜宾学院学报

宗周意识,形成一种文化认同感,这样有利于巩固自身的统治。同时也可看出当时礼乐并未废弃,礼还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也暗示了宴饮诗歌对巩固统治的作用。

其次是宴兄弟朋友的诗,以增强联络亲朋之间的情感。有《常棣》、《伐木》、《頍弁》三首。

《常棣》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以“常棣之花,鄂不韡韡”起兴,表达了“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的主题。“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兄弟既翕,和乐且湛”,无不表达了对兄弟之间美好互助之情的赞美。由于周代是宗法制社会,周人是非常重视血脉亲情的。为此以宴饮的形式宣扬宗族兄弟间和睦团结的宴飨诗相应产生。方玉润说:“良朋妻孥,未尝无助于己,然终不若兄弟之情亲而相爱也。盖良朋妻孥皆以人合,而兄弟则以天合。以天合者,虽离而实合;以人合者,虽亲而实疏。故曰:`凡今之人,莫如兄弟'。”〔5〕333令人深思,给人启迪。钱钟书也说:“盖初民重`血族' (k i n)之遗意也。就血胤论之,兄弟,天伦也,夫妇则人伦耳;是以友于骨肉之亲当过于刑于室家之好。……观《小雅·常棣》,`兄弟'之先于`妻子',较然可识。”〔9〕143

《伐木》诗,赵逵夫认为,是为了安定人心、消除隔阂以增进亲友之情而作(赵逵夫《论西周末年杰出诗人召伯虎》,收《诗经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它以“伐木丁丁,鸟鸣嘤嘤”起兴,其中的“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所传达的希望笃亲友之意是很显然的。此诗在宴请朋友时,还兼带了“兄弟”“诸父”“诸舅”。方玉润说:“中间兼言亲戚兄弟,而诸父、诸舅与兄弟,皆言燕飨之事,唯朋友反不之及。岂笃于内者,必疏于外乎?曰,非也,盖兄弟亲戚中,皆有友道在也。朋友不离乎兄弟亲戚,亲戚兄弟自可为朋友。”〔5〕336前引王国维的论述,已提到周代的宗法制社会关系,方玉润此说可与之对应。这种宴请宗族兄弟的礼仪,既可以增进彼此的情感,又能巩固宗族的稳定。

《頍弁》一般认为是周天子宴请兄弟亲戚的诗。“尔酒既旨,尔肴既嘉”“尔酒既旨,尔肴既时”、“尔洒既旨,尔肴既阜”,反复陈述,无非是为了歌颂主人的款待之盛。方玉润认为是“刺幽王亲亲谊薄也”,并不否定其宴飨的性质;他以“刺幽王亲亲谊薄也”来解说此诗,从反面表明周王宴请兄弟应以“亲亲”之意为厚。至于“如彼雨雪,先集维霰。死丧无日,无几相见。乐酒今夕,君子维宴”,虽然含有消极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但其反映了对世俗天伦之乐的留恋感情,此为宗族兄弟之间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怀。朱熹说:“言霰集则将雪之候,以比老至则将死之征也。故卒言死丧无日,不能久相见矣,但当乐饮以尽今夕之欢。笃亲亲之意也。”〔10〕189方玉润也说:“卒章又曰`死丧无日,无几相见',虽不必定谓孤危将亡;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王能无所动于中欤?夫同姓联支,本属一气。即异姓诸亲,亦非外人。……此虽刺王,而一片忠诚爱来之心溢于言表,固自足存。”〔5〕446二人都洞见了此诗中寄寓的“亲亲”之意,这是周代礼仪的重要内容。

这类族内宴请兄弟朋友的诗歌,也寄寓了政治意义。在宗法制社会中,整个社会结构是以家庭为单位而扩展起来的,家与国对周人来说是一致的。家庭内部的团结即意味着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安宁,因此通过宴饮兄弟朋友来巩固族内的和睦友爱的关系,通过宴请亲戚故旧,使相互之间融洽相处,进而产生亲近感和凝聚力,对于维护周代统治的安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最后一类是用在宴会场合中的一般通用诗歌,有《鱼丽》、《南有嘉鱼》、《南山有台》、《瓠叶》四首。

《鱼丽》、《南有嘉鱼》、《南山有台》三首宴飨诗在《小雅》中比较特别,《仪礼》记载:“乡饮酒及燕礼,前乐既毕,皆间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仪》。”〔11〕150郑玄注曰:“《鱼丽》,言太平年丰物多也。此采其物多旨所以优宾也。《南有嘉鱼》,言太平君子有酒,乐与贤者共之也。此采其能以礼下贤者,贤者累蔓而归之,与之宴也。《南山有台》,言太平之治以贤者为本。此采其友爱贤者,为邦家之基,民之父母,既欲其身之寿考,又欲其名德之长也。”〔11〕151朱熹曰:“间,代也。言一歌一吹也。然则此六者,尽一时之诗,而皆为燕飨宾客上下通用之乐。”〔10〕128可见它们是与笙歌配合着歌唱的。

朱熹认为三首诗都用“兴”法,赞美饮食丰盛,传达了宴会的欢乐之情,分别是“优宾”“乐宾”“尊宾”之意。这类宴飨诗与前两类相比,具有浓厚的享乐特点,在宴会时对德的歌颂已没有太多的表现,但它也能起到一定的团结作用。这类宴飨诗与前两类诗的功能没有原则区别。

41

邓成林:《小雅》宴飨诗

结语

宴飨是周代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周人在宴飨中还伴随着奏乐,通过宴飨宗族朋友,亲友相聚一堂;在天子宴请诸侯时,天子施恩,众臣感恩,从而达到九族的亲睦,使兄弟甥舅之间产生依附归属感,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在宴飨过程中践行的礼仪能从思想上感化人心,使宴飨始终在浓厚的礼乐文化氛围中,也强化了人们对礼的认识。而当礼成为人们行动中的一种自觉后,整个社会也就趋于稳定。宴饮是一种手段,在以宗法血缘为纽带的周代社会中,它能起到维护宗族统治的作用。宴飨诗既是乐歌,又是为政治服务的;它是礼乐文化的产物,反过来它又进一步加强和维护了宗法统治,有着“政治”和宗族的双重意味〔12〕。宴飨诗折射了当时的礼乐文化精神。通过宴飨诗不仅可以窥见周人的礼乐文化制度,还能加深对诗乐与礼仪制度关系的理解。总之,《小雅》中的宴飨诗作为《诗经》中的一个特殊类别值得深入研究,透过它我们可以窥见当时诗被用于礼乐的情况,诗乐关系及其功用价值等。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王国维.观堂集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王洲明.诗赋论稿〔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4〕傅斯年.诗经讲义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5〕方玉润.诗经原始〔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郑玄,贾公彦.周礼注疏.十三经注疏(四)〔M〕.北京:中华书局,1957.

〔7〕孔安国,孔颖达,黄侃.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8〕冀昀主编.左传〔M〕.北京:线装书局,2007.

〔9〕钱钟书.管锥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O O7.

〔10〕朱熹.诗集传〔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11〕李学勤.仪礼注疏·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2〕马玉梅.诗经中宴饮、诗及其宗教政治意味〔J〕.人文杂志, 2001(2):110-113.

〔责任编辑:王 露〕

B a n q u e t P o e m s i n X i a o Y a

D E N GC h e n g-l i n

(S c h o o l o f L i t e r a t u r e,A n h u i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W u h u241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B a n q u e t p o e m s i n X i a o Y a a r e o f t h r e e k i n d s:p o e m s o n E m p e r o r s'b a n q u e t s h e l d t o e n t e r t a i n t h e v a s s a l s,p o-

e m s o n b a n q u e t s h e l d a m o n g b r o t h e r s a n d

f r i e n d s,a n d p o e m s o n b a n q u e t s h e l d o na v e r a

g e o c c a s i o n s.T

h e f

i r s t g r o u p r e-

f l e c t s t h e s t r e n

g t

h e n e dp a t r

i a r c h a l a n dc o n s a n g u i n e o u s r e l a t i o n s n e e d e d f o r c o n s o l i d a t i n g t h e p o l i t i c a l p o w e r.T h e s e c o n d k i n d a i m s a t c o n s o l i d a t i n g t h e c o n n e c t i o n b e t w e e n r e l a t i v e s a n d f r i e n d s,w i t h s o m e p o l i t i c a l i m p l i c a t i o n.T h e t h i r d t y p e d i f-f e r s v e r y l i t t l e i n i t s f u n c t i o n f r o m t h e p r e v i o u s t w o.W h i l e b a n q u e t p o e m s a r e p r o d u c t s o f t h e c e r e m o n i a l-m u s i c c u l t u r e, t h e y a l s o h e l p t o c o n s o l i d a t e a n d m a i n t a i n t h e p a t r i a r c h a l r u l e.

K e yw o r d s:X i a o Y a;c e r e m o n i a l-m u s i c c u l t u r e;b a n q u e t p o e m s

42 宜宾学院学报

诗经小雅黍苗的原文及译文

诗经小雅黍苗的原文及译文 《黍苗》,《诗经;小雅;鱼藻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五章,每章四句。是宣王时徒役赞美召穆公(即召伯)营治谢邑之功的作品,诗意自明。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诗经小雅黍苗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原文 芃芃①黍苗,阴雨膏之。悠悠②南行,召伯劳之。 我任我辇③,我车我牛④。我行既集,盖⑤云归哉。 我徒我御⑥,我师我旅。我行既集,盖云归处。 肃肃⑦谢功,召伯营之。烈烈⑧征师,召伯成之。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 注释 ①芃芃(音蓬):长大貌。 ②悠悠:行貌。 ③任:负荷。辇:挽车。 ④车:将车。手扶车行。牛:牵牛以助车行。 ⑤集:成。盖:皆。一说同盍,何不。 ⑥徒:步行。御:驾驶。 ⑦肃肃:严正之貌。

⑧烈烈:威武貌。 译文 黍苗生长很茁壮,好雨及时来滋养。众人南行路途遥,召伯慰劳心舒畅。 我挽辇来你肩扛,我扶车来你牵牛。出行任务已完成,何不今日回家走。 我驾御车你步行,我身在师你在旅。出行任务已完成,何不今日回家去。 快速严整修谢邑,召伯苦心来经营。威武师旅去施工,召伯经心来组成。 高田低地已修平,井泉河流已疏清。召伯治谢大功成,宣王心里得安宁。 诗经小雅黍苗赏析本诗是纪实性作品,要对作品有较为深刻的理解,须知如下史实:宣王是在其父厉王出奔并死于彘(今山西霍县),整个周王朝处于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即位的,“宣王即位,二相辅之脩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史记;周本纪》)在其执政的四十七年中,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史称中兴。作为一代中兴贤君,周宣王重用了一批贤能之人,如仲山甫、尹吉甫、方叔等,《黍苗》诗中所赞美的召穆公召虎也是当时一位文武双全的贤才。诗中所述召伯营谢邑的事发生在宣王鼎盛时期。为了有效地加强对南方各族的攻守控制,宣王便封其母舅申伯于谢(在今河南唐县,与湖北枣阳近),并命召伯虎带领徒役之众前往经营谢邑。

蓼莪教学设计

《诗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蓼莪”“雅大雅生民”,理解“蓼莪”。 2、《蓼莪》悼念父母恩德,抒发失去父母的孤苦和未能终养父母的遗憾,沉痛悲怆,凄恻动人,清人方玉润称为“千古孝思绝作”(《诗经原始》卷十一),学会孝亲感恩。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读已学《诗经》。 一、复习导入: 师: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 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下面我们就来复习一下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共 305 首,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全书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近五百年间的诗歌,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指15国风,“雅”分“大雅”、“小雅”。以四言诗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 采用多种形式读已学《诗经》(分小组读、大组读、男女生分读等) 二、新授。 1、今天我们学习《蓼莪》《雅大雅生民》这两首新诗,相信同学们通过查字典已经能够正确读出诗中里面的生僻字。那自己先读读吧。 2、指名读 3、课件出示句子: (一)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二)雅大雅生民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 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 攸介攸止,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4、学生自由读,正音:蓼、莪、匪、蒿、劬、罄、罍、怙、恃、厥、嫄、禋、祀、弗、履、歆、攸、夙、载、稷。 5、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6、结合资料和课件同桌按照词义逐句理解《蓼莪》。 课件出示: ⑴蓼(lù)蓼:长又大的样子。 莪(?):一种草,即莪蒿。李时珍《本草纲目》:“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莪香美

诗经小雅蓼莪

蓼莪 先秦:佚名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译文 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 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 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羞耻。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就去死。没有亲爹何所靠?没有亲妈何所恃?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茫然不知止。 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想报爹妈大恩德,老天降祸难预测! 南山高峻难逾越,飙风凄厉令人怯。大家没有不幸事,独我为何遭此劫?南山高峻难迈过,飙风凄厉人哆嗦。大家没有不幸事,不能终养独是我! 注释 蓼(lù)蓼:长又大的样子。莪(é):一种草,即莪蒿。李时珍《本草纲目》:“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 匪:同“非”。伊:是。 劬(qú)劳:与下章“劳瘁”皆劳累之意。 蔚(wèi):一种草,即牡蒿。 瓶:汲水器具。罄(qìng):尽。 罍(léi):盛水器具。 鲜(xiǎn):指寡、孤。民:人。 怙(hù):依靠。 衔恤:含忧。 鞠:养。 拊:通“抚”。畜:通“慉”,喜爱。 顾:顾念。复:返回,指不忍离去。 腹:指怀抱。 昊(hào)天:广大的天。罔:无。极:准则。 烈烈:通“颲颲”,山风大的样子。

品析《诗经·小雅·蓼莪》

品析《诗经·小雅·蓼莪》 ——《诗经》导读期中作业 信息学院康东鹤2010202568 《蓼莪》是我在中学时候在选本中读过的一篇。《蓼莪》有诗经中诗篇所共有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特点,运用赋、比、兴的修辞手法,兼具自设问答的形式美。并且这首诗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第四小节,八句诗中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出现了九个我,字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字一顿震撼着我,当时心中体会到了父母养育孩子的无限辛劳和“我”不能奉养父母终老的无尽遗憾、愧疚和悔恨。而在这一学期,我修习了徐建委老师的《诗经》导读选修课,感觉十分受教,获益匪浅。徐老师的讲课告诉我可以多角度,全方位运用历史学,文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视角来品读分析诗经中的许多诗篇。譬如我们在读卫风和邶风时,可以联系春秋卫国的历史分析当时王室风云与社会状况,将这些背景资料联系起来重读诗经,能够更准确地品读出诗篇的原意和内容。同样,我们也可以把郑风和郑国历史联系起来读等等诸如此类。所以,我想到了重读《蓼莪》。以下是《诗经·小雅·蓼莪》的原文,我的译读以及一些浅陋的品析。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那柔长的藤蔓是蓼莪吗?那不是蓼莪啊,原来是没用的青莪。我可怜的父母啊,为了养育我受尽了辛劳!那柔长的藤蔓是蓼莪吗?不是蓼莪,原来是没用的杜莪。我可怜的父母啊,为了养育我竟积劳成疾!瓶子里面没有酒剩下,坛中自然也没能装下一些美酒。失去父母的人,在世上偷生,不如早点儿死了好啊。没有父亲,我可以依靠谁?没有母亲,我可以依靠谁?行走在外,心中悲痛,呆在家中,却像没有回到家一样。父亲啊你生养我,母亲啊你养育我,你们抚爱我疼爱我,使我成长培育我,照顾我庇护我,出入都担心着我,我想报答你们的大恩大德,好像天穹无穷无尽。南山高大挺拔,狂风发作,别人都有养育父母的机会,为何只有我如此不幸?南山高大挺拔,狂风不止,别人都有养育父母的机会,唯独我不能够终养父母啊。

古诗蓼莪翻译赏析

古诗蓼莪翻译赏析 《蓼莪》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前言】 《蓼莪》,《诗经·小雅·谷风之什》的一篇。全诗六章,四章,每章四句,二章,每章八句。此诗第一、二章以“蓼蓼者莪,匪莪伊蒿”起兴,诗人自恨不如抱娘蒿,而是散生的蒿、蔚,由此而联想到父母的劬劳、劳瘁,就把一个孝子不能行“孝”的悲痛之情呈现出来;第三章用“瓶之罄矣,维螬之耻”开头,讲述自己不得终养父母的原因,将自己不能终养父母的悲恨绝望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第四章诗人悲诉父母养育恩泽难报,连下九‘‘我”字,体念至深,无限哀痛,有血有泪。全诗以充沛情感表现孝敬父母之美德,对后世影响很大。《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⑴蓼蓼:长又大的样子。莪(é):一种草,即莪蒿。李时珍《本草纲目》:“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 ⑵匪:同“非”。伊:是。 ⑶劬劳:与下章“劳瘁”皆劳累之意。 ⑷蔚:一种草,即牡蒿。 ⑸瓶:汲水器具。罄:尽。 ⑹罍:盛水器具。 ⑺鲜:指寡、孤。民:人。 ⑻怙:依靠。 ⑼衔恤:含忧。 ⑽鞠:养。 ⑾拊:通“抚”。畜:通“慉”,喜爱。 ⑿顾:顾念。复:返回,指不忍离去。 ⒀腹:指怀抱。 ⒁昊天:广大的天。罔:无。极:准则。 ⒂烈烈:通“颲颲”,山风大的样子。 ⒃飘风:同“飙风”。发发:读如“拨拨”,风声。 ⒄谷:善。 ⒅律律:同“烈烈”。 ⒆弗弗:同“发发”。 ⒇卒:终,指养老送终。

诗经小雅蓼莪注释附鉴赏和译文

诗经小雅蓼莪注释附鉴赏和译文 《小雅;蓼莪》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前两章以“蓼蓼者莪”起兴,诗人自恨不如抱娘蒿,而是散生的蒿、蔚,由此而联想到父母的劬劳、劳瘁,就把一个孝子不能行“孝”的悲痛之情呈现出来,接下来给大家介绍诗经小雅蓼莪注释,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⑴蓼(lù)蓼:长又大的样子。莪(é):一种草,即莪蒿。李时珍《本草纲目》:“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 ⑵匪:同“非”。伊:是。 ⑶劬(qú)劳:与下章“劳瘁”皆劳累之意。 ⑷蔚(wèi):一种草,即牡蒿。 ⑸瓶:汲水器具。罄(qìng):尽。 ⑹罍(léi):盛水器具。 ⑺鲜(xiǎn):指寡、孤。民:人。 ⑻怙(hù):依靠。 ⑼衔恤:含忧。 ⑽鞠:养。 ⑾拊:通“抚”。畜:通“慉”,喜爱。 ⑿顾:顾念。复:返回,指不忍离去。 ⒀腹:指怀抱。

⒁昊(hào)天:广大的天。罔:无。极:准则。 ⒂烈烈:通“颲颲”,山风大的样子。 ⒃飘风:同“飙风”。发发:读如“拨拨”,风声。 ⒄谷:善。 ⒅律律:同“烈烈”。 ⒆弗弗:同“发发”。 ⒇卒:终,指养老送终。 诗经小雅蓼莪的原文及译文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译文 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 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 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羞耻。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

诗经.小雅.四月的原文附鉴赏

诗经.小雅.四月的原文附鉴赏 《小雅;四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政治讽谕诗,写周朝一个小官吏行役江南,遭遇变乱,滞留难归,作这首诗以诉说痛苦的心情。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诗经.小雅.四月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诗经.小雅.四月的原文、注释及译文四月 四月维夏,六月徂署。先祖匪人,胡宁忍予?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冬日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我日构祸,曷云能穀? 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尽瘁以仕,宁莫我有? 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匪鳣匪鲔,潜逃于渊。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注释 (1)四月:指夏历(即今农历)四月。下句“六月”同。 (2)徂(cú):往。徂暑,意谓盛暑即将过去。 (3)匪人:不是他人。 (4)胡宁:为什么。忍予:忍心让我(受苦)。 (5)卉(huì):草的总名。腓(féi):此系“痱”的

假借字,(草木)枯萎或病。 (6)瘼(mò):病、痛苦。 (7)爰:何。适:往、去。归:归宿。 (8)烈烈:即“冽冽”,严寒的样子。 (9)飘风:疾风。发(bō)发:状狂风呼啸的象声词。 (10)谷(gǔ):善、好。 (11)何:通“荷”,承受。 (12)侯:有。 (13)废:大。残贼:残害。 (14)尤:错。罪过。 (15)相:看。 (16)载:又。 (17)构:“遘”的假借字,遇。 (18)曷:何。云:语助词。 (19)江汉:长江、汉水。 (20)南国:指南方各河流。纪:朱熹《集传》:“纪,纲纪也,谓经带包络之也。” (21)尽瘁:尽心尽力以致憔悴。仕:任职。 (22)有:通“友”,友爱,相亲。 (23)鹑(tuán):雕。鸢(yuān):老鹰。 (24)翰(hàn)飞:高飞。戾(lì):至。 (25)鱣(zhān):大鲤鱼。鲔(wěi):鲟鱼。

国学宝典诗经:《蓼莪》原文译文赏析

国学宝典诗经:《蓼莪》原文译文赏析 《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注释】 ⑴蓼(lù)蓼:长又大的样子。莪(é):一种草,即莪蒿。李时珍《本草纲目》:“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 ⑵匪:同“非”。伊:是。 ⑶劬(qú)劳:与下章“劳瘁”皆劳累之意。 ⑷蔚(wèi):一种草,即牡蒿。 ⑸瓶:汲水器具。罄(qìng):尽。 ⑹罍(lěi):盛水器具。 ⑺鲜(xiǎn):指寡、孤。民:人。 ⑻怙(hù):依靠。 ⑼衔恤:含忧。

⑽鞠:养。 ⑾拊:通“抚”。畜:通“慉”,喜爱。 ⑿顾:顾念。复:返回,指不忍离去。 ⒀腹:指怀抱。 ⒁昊(hào)天:宽敞的天。罔:无。极:准则。 ⒂烈烈:通“颲颲”,山风大的样子。 ⒃飘风:同“飙风”。发发:读如“拨拨”,风声。 ⒄谷:善。 ⒅律律:同“烈烈”。 ⒆弗弗:同“发发”。 ⒇卒:终,指养老送终。 【译文】 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 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仅仅蔚。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 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羞耻。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就去死。没有亲爹何所靠?没有亲妈何所恃?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茫然不知止。 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想报爹妈大恩德,老天落祸难预测!

诗经:蓼莪

诗经:蓼莪【诗经: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注释: 1、蓼蓼:长又大的样子。莪:一种草,即莪蒿。李时珍【本草纲目】:“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 2、匪:同“非”。伊:是。 3、劬劳:与下章“劳瘁”皆劳累之意。 4、蔚:一种草,即牡蒿。 5、瓶:汲水器具。罄:尽。 6、罍:盛水器具。 7、鲜:指寡、孤。民:人。 8、怙:依靠。 9、衔恤:含忧。

10、鞠:养。 11、拊:通“抚”。畜:通“慉”,喜爱。 12、顾:顾念。复:返回,指不忍离去。 13、腹:指怀抱。 14、昊天:广大的天。罔:无。极:准则。 15、烈烈:通“颲颲”,山风大的样子。 16、飘风:同“飙风”。发发:读如“拨拨”,风声。 17、谷:善。 18、律律:同“烈烈”。 19、弗弗:同“发发”。 20、卒:终,指养老送终。 译文: 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 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 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

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 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羞耻。 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就去死。 没有亲爹何所靠?没有亲妈何所恃? 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茫然不知止。 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 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 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 想报爹妈大恩德,老天降祸难预测! 南山高峻难逾越,飙风凄厉令人怯。 大家没有不幸事,独我为何遭此劫? 南山高峻难迈过,飙风凄厉人哆嗦。 大家没有不幸事,不能终养独是我! 赏析: 【毛序】说此诗“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只有最

出自诗经的经典名句及翻译

出自诗经的经典名句及翻译 篇一 1.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 《豳风·鸱鸮》猫头鹰啊,猫头鹰,你已经把我的小孩夺走了,不要再毁坏我的窝巢了。相传是周公写的。 2.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豳风·东山》“新”指新婚之时。“孔”有甚的意思。“旧”指结婚已久。叙说妇人迎接久离凯归夫婿的心情。新婚燕尔,生活自然和乐可喜。但久别而重聚首,夫妇间的欢乐更甚于此,愉悦之情,难于描摹。 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小雅·鹿鸣》鹿在草原上呦呦的和应着,吃着苹草而自得其乐。比喻群臣得我之燕飨,相聚一堂,高兴的饮酒相和。

4.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小雅·常棣》“韡韡”是花开璀灿的样子。常棣花开璀灿可观,是靠鄂足及花托相互连结扶持。比喻兄弟之亲情也是如此。今称兄弟至情为“棣鄂之情”。 5.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小雅·常棣》兄弟手足之情,相关连理。在这世界上,没有人比兄弟更亲睦的。 6.死丧之威,兄弟孔怀 《小雅·常棣》丧乱时,颠沛流离,南北睽隔,生死莫卜,兄弟之间,更是怀念。遇人则必探询兄弟踪迹,希望能寻见兄弟。叙述生死乖离的兄弟之情。今成语“孔怀之情”即指兄弟亲爱思念的心情。 7.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小雅·常棣》纵使兄弟间偶有意见不合,在阋墙之内争执不休;但是当有外人欺侮其兄弟时,则必共同团结起来,抵御外侮。

8.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小雅·伐木》黄莺从深谷中飞出,迁徙于高大的乔木上。比喻出人头地或出仕为官。 9.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小雅·天保》以山之寿喻人之寿,寿如南山之长久。 10.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小雅·菁菁者莪》用杨木做成的船,无论负轻重之物,都浮于水面。比喻好的教育者,不论弟子贤肖贵贱,都能尽心力去教诲。或说是天子得见贤者,喜悦的样子。 篇二 1.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小雅·鹤鸣》贤者隐居之处,有鹤栖息,鹤鸣于陵岸;声可达于天。比喻贤者隐遁,而其声名仍很自然的传到四方。为君者,应敦请这样的贤者出仕,国家才有治平之望。 2.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